首页范文南州六月荔枝丹十篇南州六月荔枝丹十篇

南州六月荔枝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55:33

南州六月荔枝丹篇1

南州六月荔枝丹属于科普文。《南州六月荔枝丹》是著名科普作家贾祖璋的作品,这篇文章准确、详实地说明了荔枝的果形、果实以及贮运,对荔枝的习性、产地、栽培史等做了一般性介绍。《南州六月荔枝丹》选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课本,选入初中语文版九下语文书以及苏教版必修五。贾祖璋的科普作品大多以绚烂多彩的生物为写作对象,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有着相当高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

(来源:文章屋网http://www.wzu.com)

南州六月荔枝丹篇2

白居易用比喻的笔法来描写荔枝的形态,的确也有不足之处。缯是丝织物,丝织物滑润,荔枝壳却是粗糙的。用果树学的术语来说,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决状裂片,好象龟甲,特称龟裂片。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这叫做片峰。裂片大小疏密,片峰尖平,都因品种的不同而各异。

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生在树头,从远处当然看不清它壳面的构造,只有红色映入眼帘,因而把它比做“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至于整株树以至成片树林,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的绚丽景色了。荔枝的成熟,广东是四月下旬到七月,福建是六月下旬到八月,都以七月为盛期,“南州六月荔枝丹”指的是阴历六月,正当阳历七月。荔枝也有淡红色的,如广东产的“三月红”和“桂绿”等。又有黄荔,淡黄色而略带淡红。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蒂部大,顶端稍小。蒂部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有的一边高,一边低。顶端叫果顶,浑圆或尖圆。两侧从果顶到蒂部有一条沟,叫做缝合线,显隐随品种而不同。旧记载中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因为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绝种了。

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六十年代,广东调查得知,有鹅蛋荔和丁香大荔,重达四五十克。还有四川合江产的“楠木叶”,《四川果树良种图谱》说它重十九克左右,《中国果树栽培学》则说大的重六十克。所谓“膜如紫绡”,是指壳内紧贴壳的内壁的白色薄膜。说它“如紫绡”,是把壳内壁的花纹误作膜的花纹了。明代徐勃有一首《咏荔枝膜》诗,描写吃荔枝时把壳和膜扔在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是夸张的说法。

荔枝的肉大多数白色半透明,说它“莹白如冰雪”,完全正确。有的则微带黄色。从植物学的观点看,它不是果肉,而是种子外面的层膜发育而成的,应称做假种皮。真正的果肉倒是前面说的连同果壳扔掉的那一层膜。荔枝肉的细胞壁特别薄,所以入口一般都不留渣滓。味甜微酸,适宜于生食。有的纯甜。早熟品种则酸味较强。荔枝晒干或烘干,肉就成红褐色,完全失去洁白的面貌。

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现经研究证实,温度保持在1℃到5℃,可贮藏三十天左右。还应进一步设法延长贮藏期,以利于长途运输,因为荔枝不耐贮藏,古代宫延想吃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飞骑从南方远送长安或洛阳,给人民造成许多痛苦。唐明皇为了宠幸杨贵妃,就干过这样的事,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对这件事的嘲讽。

荔枝的核就是种子,长圆形,表面光滑,棕褐色,少数品种为绿色。优良的荔枝,种子发育不全,形状很小,有似丁香,也叫焦核。现在海南岛有无核荔枝,核就更加退化了。

荔枝花期是二月初到四月初,早晚随品种而不同。广东有双季荔枝,一年开花两次。又有四季荔枝,一年开花四次之多。花形小,绿白色或淡黄色,不耀眼。花分雌雄,仅极少数品种有完全花。雌雄花往往不同时开放,宜选择适当的品种混栽在一起,以增加授粉的机会。一个荔枝花序,生花可有一二千朵,但结实总在一百以下,所以有“荔枝十花一子”的谚语。荔枝花多,花期又长,是一种重要的蜜源植物。

荔枝原产于我国,是我国的特产。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可为我国是原产地的明证。据记载,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足见当时广东已有荔枝。它的栽培历史,就从那个时候算起,也已在二千年以上了。唐代对四川荔枝多有记述。自从蔡襄的《荔枝谱》(1059)成书以后,福建荔枝也为所重视。广西和云南也产荔枝,却有少有人说起。

古代讲荔枝的书,包括蔡襄的在内,现在知道的共有十三种,以记福建所产的为多,尚存八种;记载广东所产的仅存一种。清初陈鼎一谱,则对川、粤、闽三省所产都有记载。蔡谱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的果树志中,着作年代最早的一部。内容包括荔枝的产地、生态、功用、加工、运销以及有关荔枝的史事,并记载了荔枝的三十二个品种。其中“陈紫”一种现在在仍然广为栽培。“宋公荔枝”现名“宋家香”,有老树一株,尚生长在莆田宋氏祠堂里,依然每年开花结实。这株千年古树更足珍惜。

荔枝是亚热带果树,性喜温暖,成都、福州是它生长的北限。汉武帝曾筑扶荔宫,把荔枝移植到长安,没有栽活,迁怒于养护的人,竟然对他们施以极刑。宋徽宗时,福建“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移植宣和殿”。徽宗写诗吹嘘说:“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实际上不过当年成熟一次而已。明代文征明有《新荔篇》诗,说常熟顾氏种活了几株,“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但究竟活了多少年,并无下文。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有的事。

南州六月荔枝丹篇3

一、“问题”设计的作用

1.“问题”设计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方式。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可以通过问题调控教学活动的进程,通过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最近发展区,通过问题激起教学场的思维风暴,通过问题把学生思维引入一定的广度和深度。

2.问题是开启学生思维之门的钥匙。

思起于疑,要精心设计问题,营造一个学生能明显意识的疑难情境,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困惑,从而激起思维的波澜。从某种意义上讲,完整的思维过程就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说思维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提问、不断解答、不断追问、不断明朗的过程。但这个过程通常是在主体内部进行的,是内隐、自问自答的,而来自外部问题的提问同样能够成为思维发生的起点,一种外部的语言化的思想正是在提问中开始的。

二、“问题”设计的具体方法

1.把握教学方向,设计关键问题。

善于提问的教师能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要求的问题,问在关键处,问在疑难处,经过耐心引导启发,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而问题的设置源于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深刻领会,源于对学生思维的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导航塔,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正确把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标志教学方向的关键问题,体现课堂教学设计思路,真正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如在《项脊轩志》的教学中,在突破教学难点“理清文章思路”时,我设计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全文的关键句是哪一句?”这看似简单,其实易中有难。这个提问既开门见山,直奔目的,又如一线串珠,引出对话的内容,如“为何此句为关键句”、“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在内容上有什么作用”、“据此全文可分为哪几部分”等。抓住了教材的关键句,并适时提问,提问就有效。

2.问题要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教师所提的问题,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所谓“恰如其分”才是我们要追求的提问境界。提问“过高”难以诱发学生的认知,冷场不可避免;提问“过低”不易擦出思想的火花,热闹成了假象的外衣。问题要切合文本,贴近学生,难度适中,切合学生的知识基础。

3.寻找最佳提问角度,激活学生思维。

要使课堂气氛融洽,教师除了要掌握提问的时机外,很多时候还要关注“提问”的角度。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但效果往往不一样,只有找出最佳的提问角度,才能让问题充分发挥价值。

如《南州六月荔枝丹》,我设计的问题一为:“可否把标题改为《荔枝》?”二为:“《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标题好在哪里?”但“《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标题好在哪里?”问得生硬、单一,易使学生不知所云,思维无法激活,而“可否把标题改为《荔枝》?”则既与课文内容相联,又有一定的趣味性,产生了很好的生成性课堂对话。

4.设计问题串,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学习是需要氛围的,创设好的学习情境至关重要。在这样的情景中,学生的好奇心、上进心可充分调动,并得到进一步强化,提出恰当的问题是创设好的学习情境特别重要的一环。教师可通过对一节课内容的梳理,提出一系列问题,形成问题串,把一节课的内容串联起来,在解决问题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

如在《项脊轩志》的教学中,我一共设计了四次重要的提问,它们以“主问题”的形式依次这样出现:

南州六月荔枝丹篇4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改读”

笔者曾经在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的论著《谈读写》中读到过这么两句话:“书是应该读的,有的书还是应该熟读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能真正理解,而这是要有人指点的。读书对于写作是有帮助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能知道作者为什么这么写而不那么写,这也是要有人指点的。”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体会到这两句话对于我们语文教学是很有指导意义的。因为读书是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最需要得到教师指点的。那么教师该怎样“指点”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使学生“知道作者为什么这么写而不那么写”呢?方法可能是多种多样的。而我想结合中职语文教学谈的是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语句和词汇时可以用到的“改读”艺术。

说到“改读”,可能有人会认为,教师的职责应该是“传道授业解惑”,“改读”原文岂不是误人子弟吗?其实这里我要谈的“改读”它是一种教学艺术。它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范读课文时有选择地对原文加以增删、换词、移位,然后让学生将之和原文进行比较鉴别,悟出课文中作者遣词造句的用意,体会课文语言的精当巧妙之处。

“改读”的具体形式,大致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种:

漏读

在朗读时故意漏掉一些能起到修饰、限制作用的定语、状语,或者是一些句子、段落。通过与原文的比较,领会到语言使用应力求准确、严密。

例如在读《荷塘月色》第3段中“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一句时,可以把“好像”和“像”两个词语漏掉。这句话本来要表现的是在这幽僻、寂静的小路上,作者好像得到了暂时的解脱,但实际上始终不可能真正摆脱愁思的意思。而一旦去掉这两个词,所表达的意思就完全相反了,不合文意。通过比较,不难体会原文语言的准确性。

这种方法还特别适合讲授说明文时用。如《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中有这么一句话“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读的时候,老师可以故意漏掉“大多数”三个字,则“成熟荔枝的颜色”范围明显地由“大多数”变成了“全部”。而诏安后港荔枝就是典型的青壳荔枝品种。这种品种的荔枝我们每年五月底到六月可以很容易地在周围的水果店里买到,学生也都比较熟悉。老师改读后学生马上就能发现其不准确、不严密。

再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的“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只是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予答复”一句。如果我们在朗读时漏掉“只是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予答复”这一部分,同学们就会想,作为一个革命导师,难道当敌人的攻击损害到了无产阶级根本利益时,他也不给予答复吗?通过和原文的比较,更容易对马克思作出准确评价。

增读

在朗读时故意在原文表意已经很清楚的基础上增添内容,让学生通过比较认识到语言简洁干脆的重要性。

还举《南州六月荔枝丹》中的句子为例――“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如果我们将它改读为“荔枝有大有小,通常是小的直径三厘米左右,大的直径四厘米左右;从重量上看,小的重十多克,大的重二十多克”,从内容上看未改变原文的意思,但明显地就觉得拖沓、罗嗦、别扭,不如原文简洁干脆。

再比如这篇课文中的另一个句子“荔枝的核就是种子,长圆形,表面光滑,棕褐色”。我们可以对它作这样的改动“荔枝的核就是荔枝的种子,它的形状是长圆形,触摸表面感觉光滑,颜色看起来是棕褐色的”。所起到的作用和上面一个例子是一样的。

移位

朗读中故意改变相连的几个词语或句子的前后顺序,通过比较来理解语言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逻辑性。

《讲讲实事求是》中有这么一句话“我们也有一些同志天天讲思想,却往往忘记、抛弃甚至反对同志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其中“忘记、抛弃、反对”是对待同志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的三种不同态度,按照其程度由轻到重的顺序排列。如果老师在范读时将这三个词的顺序改读为“反对、忘记甚至抛弃”,则完全打乱了其内在的逻辑性。学生通过将之与原文的比较就可以理解在组织语言时必须考虑合理性与逻辑性问题。

换词

朗读过程中故意用其他的词语代替原文中的词语,比较后可以发现即使意思没有变,但表达效果可能会相差很远。

例如我们把《阿Q正传》中的“据探头探脑的调查来的结果,知道那竟是举人老爷的船”换成“据喜欢打听消息的打探来的结果,知道那竟是举人老爷的船”。很明显换了词语的句子失去了表现未庄人急于了解船的底细,削尖了脑袋到处打听消息,但又怕船上人察觉的形象性的效果。

这篇小说中的另外一个句子“赵司晨脑后空荡荡的走来,看见的人大嚷说”。“大嚷”形象地刻画了未庄的村民们异常惊讶的样子。读的时候可以把“大嚷”换成“大声”,则失去了原文的形象性。

换句式

朗读时在不改变原义的基础上,对某些句式加以改变,借此掌握不同句式的不同表达效果。

例如:《把栏杆拍遍》中“古来文人的惜春之作,多得可以堆成一座纸山。但有哪一首,能这样委婉而又悲愤地将春色化入政治、诠释政治呢?”假如我们将它改为“没有哪一首,能这样委婉而又悲愤地将春色化入政治、诠释政治”,表达的意思一点没变,但语气却明显减弱了。

南州六月荔枝丹篇5

大家好!下面我将和大家一道参观游览以欣赏古树为主题的大型生态公园──裕达隆花园。裕达隆花园的命名取意为富裕、发达、兴隆。内含有建园者对前来游园观光的各方嘉宾朋友们以衷心、美好的祝福。相信游园之后,各位朋友一定会富裕、发达、兴隆。

裕达隆花园是由增城市荣誉市民、香港同胞张松先生投资建造的,于一九九六年十月兴工,历时二年多建成。花园以古树生态欣赏为主题,溶科学性、知识性和教育性为一体,营造出一个城市大花园。整个花园占地12000亩,约80万平方米。设计者取"出水神龟,如意吉祥"的意念,利用三面环水的龟形山丘,依据天然地形,依山傍水配以内、外环路径,建出"神龟出水"的格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凤、麟、龟合称"四灵",前三种只是传说中的动物,今只有"龟"是现实的神灵瑞兽。而龟的动作慢吞吞,遇敌缩头,正是道家老子"居下处柔"的天然大道,蕴涵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化的博大内涵。花园内收集了全国各地及国外部分地区的各种古树,如有三千年的罗汉松、丹桂树,五百年的白腊,三百年的湖南茶花,还有国外的一些珍稀品种,如爪哇木棉,日本晚樱等等,全园古树的树龄总计超过十万年。同时园内巧植时花,如洛阳牡丹、各种玫瑰、郁金香、杜鹃、兰花……花卉总数四十多万盆。而在郁郁葱葱的花树丛中错落有致,独具匠心地安置了形态各异,巧夺天工的奇石,并在石上刻上隽永启思的文字诗赋,观赏之余使大家回味无穷。

好,现在我们进入花园内,顺着观光车的路径,慢慢观赏裕达隆花园的迷人景观:

【凤鸣台】

现在我们首先看到的是花园的第一个景点"凤鸣台"。这是一个由人工堆砌而成的小山丘,也是整个"出水神龟"的"龟首"。在山丘平台上种有四棵枝繁叶茂的细叶榕树,四棵树的叶盖相辅相成,外形犹如一只凤头朝南,展翅高飞的凤凰,迎接四方来宾。请大家仔细听听,山丘背后传来"哗哗"不绝瀑布水声,如同金凤长鸣,因此命名为"凤鸣台"。在"凤鸣台"的两侧各种植三组榕树,有黄金榕、细叶榕、花叶榕和花叶垂榕等,组成两条活灵活现的绿色长龙,称为"双龙壁"。两景相互呼应,构成"龙凤呈祥"之意。

而在"凤鸣台"前的是一个大型室内广场──爱心广场,其外形犹如一只飞翔着的海鸥,场内可一次性容纳500人同时观看各种表演,并设有茶艺馆、工艺馆等专卖店。广场前的树叫苏铁树,是从柬埔寨移植而来,其中有三棵的树龄超过百年。在我们的右手边,则是一个可供休闲健身的"迷你"高尔夫球练习场。

【茶花园】

现在我们到了茶花园。在我们的右手边一片都是"双色"茶花树,都是从湖南移植过来的,部分还是从我们毛泽东主席家乡韶山移植过来,树龄都在百年左右。在每年春节花开的时候,每棵树上长出红、白为主的双颜色茶花。在茶花的右上方那些高大参天的乔木则是从印度尼西亚移植回来的爪哇木棉。左方湖边所种的则是"人心果"树,因果实外形如同人的"心脏"而得名。

【古槐临风】

随车而至,我们来到了"槐树林"。在我们的右前方,相信大家都留意到一棵用大青石支撑着的大树,这是从杭州移植回来,树龄已有200多年的号称"江南第一槐"的龙爪槐树。因其枝叶长势犹如龙爪一样,故名"龙爪槐"。而旁边的槐树也各有特色。

紧靠"槐树林"南面有一只用红草及绿草编织而成的植物孔雀,惟妙惟肖地展现大家的面前。北侧是以种植竹子为主的"青竹涧",并建有半山凉亭及瀑布,是避夏消暑的好地方。

【荔枝山·杜鹃山】

增城是著名的荔枝之乡,因此裕达隆花园虽收集全国各地及国外部分地区的各种古树外,还种植了增城"四宝"之一的荔枝树。现在我们来到"荔枝山·杜鹃山",在我们的右边整座山种植了不同品种的荔枝树。除了荔枝树外,山上还种满了十几个品种的杜鹃花,编织成不同的图案,阳春三月,花开满地,非常灿烂,令人流连忘返。荔枝山脚下,植有两棵气根榕树,其须根经过岁月的磨练,深入泥土中并长成树干一样,已有三百多岁;它旁边还种了一棵高山榕树,以树龄大、树干粗、树形美而出名。荔枝山对开的湖边是钓鱼区域,有兴致的游客可以一尝"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乐趣。钓鱼台对面的小岛名叫玫瑰岛,岛内种满了各式玫瑰,包括钻石、伊得莎白、黄和平、红胜利、金奖章等品种玫瑰。除此以外,环岛的湖边都种满了木芙蓉花,此花花色一天三变,早上粉白色、中午粉红色、下午艳红色。

请各位将视线从浪漫的玫瑰岛先收回来,看一下我们可爱的群象园。在你们右边,是用红草和绿草编织成的一家四口大象,是否非常的逼真?而在群象园后面的大树,是从湖北移植回来的白蜡树,只生长在湖北某些地区,十分珍贵,此树寿命很长,本园内都是几百岁的白蜡树,它秋天树叶是橙黄色,为落叶乔木。在"白蜡园"旁边同样植有高大的乔木──印度紫檀,是长绿乔木,其木质坚硬,所做的家具非常耐用,因加工较困难,故而出品很珍贵。

【樱花园】

在花园中,我们还移植了日本的国花──樱花,大家左边草坪上所种的小树都是樱花树,它是在4月中下旬开花,到时各位可以来裕达隆花园赏樱花了。在"樱花园"的东面草坪上还种植了喜马拉雅山所特有的雪松,它能耐零下三十多度的低温,能在我们花园存活,是对花园园艺技术的肯定。而在"樱花园"的西边草坪上,大家有否注意到?每棵树下都有一块介绍木牌,这是一个微型的国际花园,是2000年7月10日邀请十六国驻广州领事所种植,非常有意义。

南州六月荔枝丹篇6

橘出温郡最多种,柑乃其别种。柑自别为八种,橘又自别为十四种,橙子之属类橘者,又自别为五种,合二十有七种。而乳柑推第一,故温人谓乳柑为真柑,意谓他种皆若假设者,而独真柑为柑耳。然橘亦出苏州、台州,西出荆州,而南出闽、广数十州,皆木橘耳,已不敢与温橘齿,矧敢与真柑争高下耶?且温四邑俱种柑,而出泥山者又杰然推第一。泥山盖平阳一孤屿,大都块土,不过覆釜,其旁地广袤只三二里许,无连岗阴壑,非有佳风气之所淫渍郁蒸,出三二里外,其香味辄益远益不逮,夫物理何可考耶!或曰:温并海,地斥卤,宜橘与柑,而泥山特斥卤佳处,物生其中,故独与他异。予颇不然其说,夫姑苏、丹丘与七闽、两广之地,往往多并海斥卤,何独温而又岂无三二里得斥卤佳处如泥山者?自屈原、司马迁、李衡、潘岳、王羲之、谢惠连、韦应物辈,皆尝言吴楚间出者,而未尝及温。温最晚出,晚出而群橘尽废。物之变化出没,其浩不可考如此。以予意之,温之学者,由晋唐间未闻有杰然出而与天下敌者,至国朝始盛。至于今日,尤号为文物极盛处。岂亦天地光华秀杰不没之气来钟此土,其余英遗液犹被草衣,而泥山偶独得其至美者耶!予北人,平生恨不得见橘著花,然尝从橘舟市橘,亦未见佳者,又安得所谓泥山者啖之?去年秋,把麾此来,得一亲见花而再食其实,以为幸。独故事太守不得出城从远游,无因领客入泥山香林中,泛酒其下。而客乃有遗予泥山者,且曰:橘之美,当不减荔枝。荔枝今有谱,得与牡丹、芍药花谱并行,而独未有谱橘者。予爱橘甚,橘若有待于予,不可以辞。予因为之谱,且妄欲自附于欧阳公、蔡公之后,亦有以表见温之学者足以夸天下,而不独在夫橘尔。

淳熙五年十月,延安韩彦直序。

卷上

按开宝中,陈藏器补《神农本草》书,柑类则有朱柑、乳柑、黄柑、石柑、沙柑。今永嘉所产,实具数品,且增多其目,但名少异耳。凡圃之所植,柑比之橘,才十之一二。大抵柑之植立甚难,灌溉、锄治少失时,或岁寒霜雪频作,柑之枝头殆无生意,橘则犹故也。得非琼杯玉,自昔易阙邪?永嘉宰勾君有诗声,其诗曰:只须霜一颗,压尽橘千奴。则黄柑位在陆橘上,不待辨而知。

真柑在品类中最贵可珍,其柯木与花、实,皆异凡木。木多婆娑,叶则纤长茂密,浓阴满地。花时韵特清远,逮结实颗皆圆正,肤理如泽蜡。始霜之旦,园丁采以献,风味照座。掰之则香露人。北人未之识者,一见而知其为真柑矣。一名乳柑,谓其味之似乳酪。温四邑之柑,推泥山为最。泥山地不弥一里,所产柑,其大不七寸围,皮薄而味珍,脉不粘瓣,食不留滓,一颗之核才一二,间有全无者。南塘之柑比年尤盛,太守宴赏,为秋日盛事。前太守参政李公赏柑之诗曰:忘机白鸟冲船过,堆案黄柑手香。侍郎曾公之词曰:满树叶繁枝重,缀青黄千百。皆佳句也。

生枝柑似真柑,色青而肤粗,形不圆,味似石榴微酸。崔豹《古今注》曰:柑实形如石榴者,为壶柑。疑此类是。乡人以其耐久,留之枝间,俟其味变甘,带叶而折,堆之盘俎,新美可爱,故命名生枝。

海红柑颗极大,有及尺以上围者,皮厚而色红,藏之久而味愈甘。木高二三尺,有生数十颗者,枝重委地,亦可爱。是柑可以致远,今都下堆积道旁者多此种。初因近海,故以海红得名。

洞庭柑皮细而味美,比之他柑,韵稍不及。熟最早,藏之至来岁之春,其色如丹。乡人谓其种自洞庭山来,故以得名。东坡《洞庭春色赋》有曰:命黄头之千奴,卷震泽而与还。翠勺银罂,紫络青纶。物固唯所用,酝酿得宜,真足以佐骚人之清兴耳。

朱柑类洞庭而大过之。色绝嫣红,味多酸。以刀破之,渍以盐,始可食。园丁云:他柑必接,唯朱柑不用接而成。然乡人不甚珍宠之,宾祭斥不用。

金柑在他柑特小,其大者如钱,小者如龙目。色似金,肌理细莹,圆丹可玩。啖者不削去金衣,若用以渍蜜尤佳。欧阳文忠公《归田录》载其香清味美,置之樽俎间,光彩灼烁,如金弹丸。诚珍果也。都人初不甚贵,其后因温成皇后好食之,由是价重京师。

木柑类洞庭,少不慧耳。肤理坚顽,瓣大而乏膏液,外强中干,故得名以木。

甜柑类洞庭,高大过之,每颗必八瓣,不待霜而黄,比之他柑加甜。柑林未熟之日,是柑最先摘,置之席间,青黄照人。长者先尝之,子弟怀以归,为亲庭寿焉。然是种不多见,治圃者植一株二株焉,故以少为贵。

橙子木有刺,似朱栾而小。永嘉植之,不若古栝之盛,比年始竞有之。经霜早黄,肤泽可爱,状微有似真柑,但圆正细实非真柑。北人喜把玩之,香气馥馥可以熏袖,可以鲜,可以渍蜜,真嘉实也。若真柑则无是二三者。人自珍之,得非了然在人耳目者,盖真柑之细耶?

卷中

牛僧孺《幽怪录》:有生异橘者,摘剖之,有四老人焉,其一曰:橘中之乐,不减商山,恨不能深根固蒂耳。由是有“橘隐”名。楚•屈原作《离骚》,其《橘颂》一章有曰: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宋•谢惠连《橘赋》亦曰:园有嘉树,橘柚煌煌。是以知橘实佳物,昔人所爱慕若此。孔安国曰:小曰橘,大曰柚。郭璞亦云:柚似橙而大于橘。温无柚而种橙者少,非土所宜也。《本草》载:橘柚味辛温无毒,主去胸中瘕热利水谷,止呕咳。久服通神,轻身长年。陶隐居云:此言橘皮之功效若此,其实之味甘酸,食之多痰无益。其说为是。隐居不敢轻注《本草》,盖此类也。陈藏器《补本草》谓:橘之类有朱橘、乳橘、塌橘、山橘、黄淡子。今类见之。

黄橘状比之柑差扁小,而香雾多于柑。岁雨以时,则肌充而味甘。其围四寸,色方青黄时,风味尤胜。过是则香气少减,惟遇黄柑则避舍。置之海红、生枝柑间,未知其孰后先,名之曰千奴,真屈称也。

塌橘状大而扁,其南枝之向阳者,外绿而心甚红。经春味极甘美,瓣大而多液。其种不常有,特橘之次也。

包橘取其累累然若包聚之义。是橘外薄内盈,隔皮脉瓣可数。有一枝而生五六颗者,悬之极可爱。然土膏而树壮者多有之,不称奇也。

绵橘微小,极软美可爱,故以名。圃中间见一二树,结子复稀。物以罕见为奇,此橘是也。

沙橘取细而甘美之称,或曰种之沙洲之上,地虚而宜于橘,故其味特珍。然邦人称物之小而甘美者必曰沙,如沙瓜、沙蜜、沙糖之类,特方言耳。

荔枝橘多出于横阳,肤理皱密,类荔枝,故以取名。横阳与闽接畛,荔枝称奇于闽,黄橘擅美于温,故慕而名之。有言橘逾淮为枳,植物岂能变哉,疑似之乱名,多此类。

软条穿橘其干弱而条远,结实颇大,皮色光泽,滋味有余。其心虚有瓣,如莲子穿其中。盖接橘之始,以枝之杪者为之。真体性终弱,不可以犯霜,不可以耐久。又名为女儿橘。

油橘皮似以油饰之,中坚而外黑,盖橘之若、若柚者。掰之而不闻其香,食之而不可于口,是又橘之仆奴也。

绿橘比他橘微小,色绀碧可爱。不待霜食之味已珍,留之枝间,色不尽变。隆冬采之,生意如新。横阳人家时有之,不常见也。

乳橘状似乳柑,且极甘芳得名。又名漳橘。其种自漳浦来,皮坚瓤多,味绝酸,不与常橘齿。乡人以其颇魁梧,时置之客间,堪与座梨相值耳。他日有以乳橘为真柑者,特之似玉也。

金橘生山径间,比金柑更小,形色颇类。木高不及尺许,结实繁多,取者多至数升,肉瓣不可分,止一核,味不可食。惟宜植之栏槛中,园丁种之以鬻于市,亦名山金柑。周美成词有:露叶烟梢寒色重,攒星低映小珠帘。为是橘作。

自然橘谓以橘子下种,待其长,历十年,始作花结实,味甚美。由其本性自然,不杂之人为,故其味全。盖他柑与橘必以柑淡子著土,俟其婆娑作树,以枝接之,为柑,为橘,为多种,俱非天也,故是橘以自然名之。然十年之计,种之以木,今之辟圃者多不年岁间,爬其肤以验其枯荣,粪其本以计其久近,谁能迟十年之久以收效耶?是橘名之曰自然,当矣。接木之详,见于下篇。

早黄橘著花结子,比其类独早,秋始半,其心已丹。千头方酸,而早黄橘之微甘已回齿颊矣。王右军帖有曰: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岂是类耶?

冻橘其颗如常橘之半。岁八月,人目为小春,枝头时作细白花。既而橘已黄,千林已尽,乃始傲然冰雪中,著子甚繁。春二三月始采之,亦可爱。前辈诗有曰:梅柳搀先桃李晚,东风原是一般春。此诗不独咏桃李,物理皆然。

朱栾颗圆实,皮粗瓣坚,味酸恶不可食。其大有至尺三四寸围者,摘之置几案间,久则其臭如兰。是品虽不足珍,然作花绝香。乡人拾其英蒸香,取其核为种,析其皮入药,最有补于时。其详具见下篇。

香栾大于朱栾,形圆色红,芳馨可玩。

香圆木似朱栾,叶尖长,枝间有刺。植之近水乃生。其长如瓜,有及一尺四五寸者,清香袭人,横阳多有之。土人置之明窗净几间,颇可赏玩。酒阑并刀破之,盖不减新橙也。叶可以药病。

枸橘色青气烈,小者似枳实,大者似枳壳,能治逆气、心胸痹痛、中风、便血,医家多用之。

卷下

种治

柑橘宜斥卤之地,四邑皆距江海不十里。凡圃之近涂泥者,实大而繁,味尤珍,耐久不损,名曰涂柑。贩而远适者,遇涂柑则争售。方种时,高者畦垄,沟以泄水,每株相去七八尺。岁四锄之,剃尽草。冬月以河泥壅其根,夏时更溉以粪壤。其叶沃而实繁者,斯为园丁之良。

始栽

始取朱栾核洗净,下肥土中,一年而长,名曰柑淡。其根簇簇然,明年移而疏之。又一年,木大如小儿之拳,遇春月,乃接取诸柑之佳与橘之美者。经年向阳之枝以为贴去地尺余,镏锯截之,剔其皮,两枝对接,勿动摇其根,拨掬土实其中以防水,箬护其外,麻束之。缓急高下俱得所,以候地气之应。接树之法,载之《四时纂要》中,是盖老圃者能之。工之良者,挥斤之间,气质随异,无不活者。过时而不接,则花实复为朱栾。人力之有参于造化,每如此。

培植

树高及二三尺许,剪其最下命根,以瓦片抵之,安于土,杂以肥泥实筑之,始发生。命根不断则根迸于土中,枝叶乃不茂盛。

去病

木之病有二,藓与蠹是也。树稍久,则枝干之上苔藓生焉。一不去,则蔓衍日滋,木之膏液荫藓而不及木,故枝干老而枯。善圃者用铁器时刮去之,删其繁枝之不能花实者,以通风日,以长新枝。木间时有蛀屑流出,则有虫蠹之。相视其穴,以物钩索之,则虫无所容,仍以真杉木作钉,窒其处。不然则木心受病,日以枝叶自凋。异时作实,瓣间亦有虫食。柑橘每先时而黄者,皆其受病于中,治之以早乃可。

浇灌

圃中贵雨以时,旱则坚枯而不长,雨则暴长而皮多坼,或瓣不实而味淡。园丁沟以泄水,俾无浸其根。方亢阳时,抱瓮以润之,粪壤以培之,则无枯瘁之患。

采摘

岁当重阳,色未黄,有采之者,名曰摘青。舟载之江浙间。青柑固人所乐得,然采之不待其熟,巧于商者,间或然尔。及经霜二三夕才尽剪,遇天气晴霁,数十辈为群,以小剪就枝间平蒂断之,轻置筐中,护之必甚谨,惧其香雾之裂则易坏。雾之所渐者亦然,尤不便酒香,凡采者竟日不敢饮。

收藏

采藏之日,先净扫一室,密糊之,勿使风入,布稻藁其间,堆柑橘于地上,屏远酒气。旬日一翻拣之,遇微损谓之点柑,即拣出,否则侵损附近者。屡汰去之,存而待贾者十之五六。人有掘地作坎,攀枝条之垂者,覆之以土。至明年盛夏时开取之,色味犹新。但伤动枝苗,次年不生耳。

制治

朱栾作花,比柑橘绝大而香。就树采之,用笺香细作片,以锡为小甑,每入花一重,则实香一重,使花多于香。窍花甑之旁,以溜汗液,用器盛之。炊毕,撤甑去花,以液浸香。明日再蒸,凡三换,花始,入瓷器密盛之。他时焚之,如在柑林中。柑橘并金柑皆可切瓣,勿离之,压去核,渍之以蜜。金柑著蜜,尤胜他品。乡人有用糖熬橘者,谓之药橘,入箬之灰于鼎间,色乃黑,可以将远。又,橘微损,则去皮以肉瓣安灶间,用火熏之,曰熏柑,置之糖蜜中,味亦佳。

南州六月荔枝丹篇7

【关键词】转变角色;走进生活;巧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习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边有广告牌;买东西,有附带的说明书……”可以说语文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它是最有活力,最具灵性,最有趣味的学科。但在高考的背景下,在成绩与排名的压力下,在追求效率的名义下,语文“删繁就简”变成了“干尸”“鸡肋”一类的东西,让学生提不起兴趣,让课堂失去了活力。那么,如何打破语文课堂死板沉闷的局面,让语文恢复它特有的魅力,让语文课堂的“水”活起来呢?

一、转变角色,教师“活”起来

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但由于一些传统思想的束缚,再加上考试的压力,有些老师失去了活力与个性,变得正经、刻板,成了让学生“敬而远之”的老学究,这让学生如何去“亲其师”,如何去“信其道”呢?所以,转变角色,让老师“活”起来是激活课堂的关键。

首先,要做有激情的老师。老师是人,不是流水线上加工出来的千人一面的工艺品。一个神采奕奕、激情飞扬、充满自信与活力的老师,必然会受到学生的尊重与欢迎。而一个语文老师的精神状态如何,将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气氛,因而作为一个老师,当你面对学生时,无论你遇到多么不愉快的事,也不能把满腹的牢骚传达给学生,不能把一腔的伤感传染给学生。有时候,虚伪也是善意的。

其次,做一个有才情的老师。过去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如今时代进步了,“一桶水”已远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他们对语文老师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甚至挑剔的,语文老师的才气将决定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如果语文老师在讲《我有一个梦想》时,能进行一番字正腔圆,铿锵顿挫的演讲,在讲《沁园春·长沙》时能随手勾勒几笔,在讲《念奴娇·赤壁怀古》时能高歌一曲,那么,学生怎会不受艺术的熏陶,课堂气氛怎能不活呢?

二、走进生活,让教材“活”起来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的学科,然而受以往应试教育的束缚,语文教学内容缩小为有限的与课标相关的几本教材和著作,远离了生活的源泉,以至于深深地陷入“死水”中,要激活课堂,必须要“活”化教学内容,把死的教材变成活的知识。

细心观察,走进生活。高中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直接来自于生活,有的文章还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事物。如《葡萄月令》、《南州六月荔枝丹》、《我的四季》等。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用心体悟,就能帮助他们迅速把握课文,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如在讲述《南州六月荔枝丹》这篇文章时,可以让学生找一些新鲜的荔枝和一些荔枝干,指导他们观察荔枝的颜色、形状,观察果肉的颜色,品尝果肉的味道,比较鲜荔枝和荔枝干的不同。在这个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自读课文,他们很快便能抓住文章的中心。

虚拟场景,还原生活。语文教学内容总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创设或生成一些类似情况,引领学生还原生活。如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在记述刘和珍君他们遇害的经过时,作者运用了一系列短句。在讲述时,我让学生想象一个小朋友在外受到莫大的委屈,抽抽噎噎向家长诉说时的语气语调。这样,学生联系生活,不仅把握了短句在表情达意时的作用,而且更好地体悟了作者当时无比悲痛愤怒的心情。

三、巧用方法,让学生“活”起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语文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语文课堂应该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常变常新,以吸引学生的关注,让学生动起来。

自主展示。很多的学习任务,如生字词、作者简介等,并不一定非得依靠老师,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工具书自行解决,甚至很多课本已经给出注释的文言文实词,都可以让学生课前自行掌握。老师只需在课堂上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如同学间互问互答,学生自行讲演。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学习时兴趣盎然,而且印象深刻。

小组合作。有些学习任务难度较大,当学生一人无法完成时,教师可以把它交给学习小组,通过讨论完成。通过分工协作,研究探讨,学生的思想互相碰撞、交流,最终解决问题。为了增强学生的积极性,老师还可以巧妙地利用他们的竞争意识,让小组竞答,这样做既让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乐趣,又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

南州六月荔枝丹篇8

宋代是中国社会从自然经济走向商品经济的转型期,一些守旧的宋朝官员,跟计划经济下的官僚一样,看不见历史的趋势。北宋前期,有一个叫张咏的官员,在鄂州崇阳县当知县,一次他看到有一名农人入市买菜,便把他叫来,教训他:“邑居之民,无地种植,且有他业,买菜可也。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然后将那农人打了几板子。自后崇阳县“人家皆置圃,至今谓芦菔(萝卜)为‘张知县菜’”。这个张知县,往轻里说,是多管闲事;往重里说,则是昧于正在宋代兴起的商品经济大势。

但不管张咏多么不愿意,宋代许多地方的农民已经不种粮食了,而是靠市场供应的商品粮为生。如北宋时的严州,“谷物不足,仰给他州,惟蚕桑是务”;庆元府“小民率仰米浙西,浙西歉则上下皇皇,劝分之令不行”。显然宋代已经形成了一个发达的市场化粮食供应系统。根据宋人叶适与《梦粱录》的记述,宋代商品粮供应的市场机制是非常成熟的。小商人在各个产粮区(主要是江南农村)收购粮食,再卖给大商人。大商人将粮食装船,运到城市,贩卖给米行,这一切进行得有条不紊,因为各个环节都有专业的机构在负责:“叉袋自有赁户,肩驼脚夫亦有甲头管领,船只各有受载舟户”。米行再将大米批发给各个米铺出粜,在这个过程中,米铺并不需要花费气力,米行会安排专人送货上门,也不用现金交易,只须约好结算的日子,自有“米市小牙子”到米铺来结账。最后,米铺按照米行“行头”约定的价格,销售大米。总而言之,以各个米行为中心,串起贩粮行商、粮船、搬运工、牙人、米铺各个节点,从而构成一个发达的市场化粮食供应系统。

商品粮只是宋代市场化供应的一个侧面。事实上,宋人对于市场的依赖不限于粮食,“百物资之市”,市场上也是“布缕菽粟,鸡豚狗彘,百物皆售”。通过市场,人们可以获得当时需要的任何商品,包括猫粮、狗粮,乃至御用品。东坡有诗云:“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但在从前,如果不是岭南人,想吃到荔枝并不容易,唐代时荔枝是宫禁中的御用品,要依靠国家行政系统的力量调运,“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但到了宋代,荔枝已是市场上的寻常商品,“福州新荔枝到,进上御前,送朝贵,遍卖街市。……直卖至八月”。这要拜市场化的力量所赐:当福建的荔枝刚开花时,已有包买商将整片山林的荔枝订购下来,一成熟,即刻摘下装船,运往各大城市,范成大《新荔枝四绝》诗尾有小注,说“四明海舟自福唐来,顺风三数目至,得荔子色香都未减,大胜戎涪间所产”。是商人与市场让宋朝的市民享受到唐时杨贵妃的口福。

宋代市场化的展开,不但体现在一般居民维持日常生活的消费已经离不开市场机制,而且政府的消费品也开始依赖市场的供应。政府的消费品一般可以通过三种途径取得:一是自己生产;二是以税的形式向民间征收;三是用钱在市场上购买。近代化的特征之一,便是政府消费品的获得从第一、二种形式向第三种形式转换。宋朝之前,尽管也有政府购买,如唐代的宫市,但政府消费品主要还是靠自己生产和无偿征用。到了宋朝,政府消费品已经主要依靠市场化的购买,用宋人周行己的话说:“物出于民,钱出于官。天下租税,常十之四,而籴常十之六。与夫供奉之物、器用之具,凡所欲得者,必以钱贸易而后可。”

在政府购买的过程中,宋朝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政府购买制度,包括成立政府购买的负责机构,确立购买款项的预算与审计,建立价格反馈机制,并探索出多种支付手段,包括预付款等信用形式。最令人惊艳的是,宋朝的政府购买已出现了招投标制度。

让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熙宁三年五月,“制置条例司言:‘诸路科买上供羊,民间供备几倍。而河北榷场博买契丹羊,岁数万,路远抵京,则皆瘦恶耗死。屡更法不能止,公私岁费钱四十余万缗。近委著作佐郎程博文访利害。博文募屠户,以产业抵当,召人保任,官豫给钱,以时日限口数、斤重供羊。人多乐从,得以充足岁计。除供御膳及祠祭羊依旧别圈养栈外,仍更栈养羊常满三千为额,以备非常支用’。从之。博文所裁省冗费凡十之四,人甚以为便。”

这段话明确无误地表明了一个事实:宋朝宫廷日常食用与政府公宴的羊肉基本上来自政府采购,即“科买”。但是,官府从北方买来的契丹羊,肉瘦、价贵,运到京师来,还死了不少。熙宁年间,有一个叫做博文的官员提出了一个改革方案:向社会招标。有意承包政府购羊的商人,可用产业作抵押,并找好担保人,向政府投标,谁出价低,谁便获得承包权。政府向中标者预付货款,并约定采购羊的数量与交货日期,剩下的事情就不用管了。实行招投标制度后,宋政府不但购买到足够数量的肥美的羊,而且节省了40%的费用,“人甚以为便”。

在政府购买中引入招投标制度,实质就是运用市场的机制,既可以保证承包商的利润空间,又减少了官僚体制固有的交易成本高的弊病。招投标制度今天已是现代政府购买中的主流方式,只是许多人未必知道,这一制度发端于宋朝。

在历代王朝中,宋朝的统治者应该是最不排斥市场、最善用市场机制的。宋人管招投标叫做“买扑”、“扑买”。扑,有博弈、竞争之意;买,即买卖、交易。合起来,“买扑”的意思就是竞价买卖。宋代的“买扑”制不仅出现在政府购买过程中,而且广泛应用于特许经营权拍卖、官田出让与请佃、商税承包等范围,并形成了一套非常成熟的程序。举一个例子,如果宋政府要拍卖某个坊场或官田的经营权或产权,通常都会采用“买扑”即招投标的方案,整个程序是这么走的:

首先,主持拍卖的州政府要对拿出来招标的“标的”(比如某处酒坊的三年经营权)进行估价,设定标底。标底通常采用以往拍卖的最高价或平均数,或者参照同类物品的市场交易价格。标底确定下来之后,便可以在“要闹处”张榜公告招标了,包括说明政府这次要拍卖的是什么,位于何处,底价几何,欢迎有意竞买者在限期(通常是一个月到三个月)内,参与投标。宋政府对投标人有一些身份限制:公务员与提供不了抵押物、担保人者,不准参加投标。其他任何人,只要你有财力,便可以竞拍(南宋时对官员的限制又放宽了)。

然后,便进入投标的程序了。政府会“造木柜封锁,分送管下县分,收接承买实封文状”,即州政府命人制造了一批木柜,锁好,送到辖下各县镇,凡符合资格、有意投标的人,都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填好自己愿意出的竞买价与投标时间,密封后投入柜中。这个过程叫做“实封投状”。规定期限一到,即截止投标,木柜立即运回州政府。假如限期之内无人竞拍,即流标,则政府一般会调低标底,再次公示招标。

接下来,便是评标的程序。木柜的拆封必须是公开的,有州政府多名官员在场,并允许公众观看,搞暗箱操作是不行的。宋朝的评标标准通常采取最高价原则,即出价最高之人中标,“取看价最高人给与”。如果出最高价的有两人以上,即以最早投标的那个人胜出。中标人如果反悔,要按其出价的10%进行罚款。在官田拍卖中,则会优先考虑原佃户,先询问原佃户是否有购买的意向,如果原佃户要购买,在地价上要给予优惠。原佃户若钱不够,还可以分期付款,如在一次官田出让交易中,原佃户获得了七折的优惠,并允许“限二年纳足”。

中标人确定之后,还有一道程序要走:公示,“于榜内晓示百姓知委”,以表示整个招投标过程的公开、公正。最后,由政府给中标人颁发“公凭”,实质上就是订立合同。中标人在合同有效期之内(假设政府拍卖的是一处坊场的经营权,通常三年为一界,满界即重新招标),享有明确的义务与权利,义务是必须按时纳足课额(若发生天灾,政府一般会给予蠲免);权利是中标人的经营权受到保护,即使有其他人出更高的价钱,政府也不可以转让,“他人虽欲增课以售,勿听”。

南州六月荔枝丹篇9

——横县文联《茉莉花》读后感

广西浦北县文联韦志远

夏日融金,万物盛长。2010年6月9日上午,我从小江镇参加会议回到办公室,刚刚进办公室,恰逢远处的扬声器那“好一朵美丽的茉莉后花,芬芳美丽满枝芽,又香又白人人夸……”的优美动人歌声随着初夏蝉鸣荔枝成熟的甜热之风徐徐而来。也正是这个时候,我从门卫那里而收到了横县文联老大哥寄来他们复刊的第一本文艺刊物《茉莉花》。

横县是与我们浦北县相邻之县。特别是该县的马山、百合等镇就是和我的家乡乐民镇毗邻的。横县——中国茉莉花之乡,这颗镶嵌在郁江之畔的璀璨明珠,犹如芬芳美丽的茉莉花香和雪白美丽可爱的中国大美人而如磁场般地吸引着四海五洲宾朋的纷至沓来。因此,就连中国著名的歌唱家宋祖英等到该县的时候,当她看到那美丽的茉莉花和品茗上那芳香馥郁的茉莉花茶之后也情不自禁地放声歌唱而赏心悦目!

早在上一个世纪九十年代,当时我在科协工作的时候曾经到过该县县城,并且参观了广西第一个科普文明村——横县云表乡站圩村,那里的又白又香、绿中藏白如花海藏娇的美丽茉莉花香确实让人流连忘返,那一田田的茉莉花园确实令人心旷神怡!

翻开横县文联的杂志《茉莉花》,我粗粗地看了几分钟便马上执笔写这篇文章。

看如早上刚刚出笼蒸笼包子的《茉莉花》封面彩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该县2009年荣获全国文明县城的剪影;同时,也看到了该县举办全国茉莉花交易会和茉莉花节、民俗文化表演、茉莉形象使者选拔等的盛况。特别令我感到振撼和鼓舞的是,该县的县委书记欧波在日理万机的前提下还亲自撰写了该刊题为《擎起文化横县的大旗》的卷首语,体现了该县县委对文艺工作的重视已经付之于行动同时,也看出了该县领导有较高的文艺素质和对县情的书法了解与知识的渊博。

在《茉莉飘香》专题中,黄家传的通讯《中国茉莉之乡——广西横县》,韦斯步、黄家传的电视专题片解说词《众人浇开文明花》,黄炳敏的通《乘风破浪闯商海傲立潮头唱大风》等,使我们从宏观和具体中约略地看到了横县近年来三个文明建设的硕果。

在该刊物的《诗词荟萃》一栏中,他们隆重推出了该县籍的原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广西文联主席韦其麟的曾经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著名长诗代表作《百鸟衣》,该艺术精品诗读后确实令人荡气回肠,在叠宕起伏、离奇曲折、高潮迭起、引人入胜的动人故事情节里而让人心潮澎湃,让人在诗的浓缩和高度概括的特别艺术熏陶中而如同嚼老牛甘回味无穷和看到了新诗的特别魅力,在诗的酿蜜里而得到了艺术的熏陶而升华了艺术的境界,在艺术的感染中而得到了心灵的震撼和鼓舞。同时,这首长诗在该刊物再一次转发表,从而使该刊物起到了画龙点睛和藏龙卧虎的作用,并且在看到名家的作品而真正看到精品艺术的无穷魅力,在天庭信步的诗海中而感到特别的厚重和酣畅淋漓;同时,《横县礼赞》、《伏波庙感怀》、《游沙江三相庙》、《春天燕子归来》、《清明节寄怀》、《六十华诞颂伟业》等对联和格律诗也比较过得硬,从诗联中看到了该县的对联、诗词的质量上乘和深厚扎实的功底。

在《花乡游记》一栏目中,陆克龙的《美哉,宝华山》令仿佛置身于该县的佛教名山而禅心偶得,令人仿佛在大自然如诗似画的山水间畅游而得到了心灵的释放和满足。

在《时代抒情》一栏目的九篇散文中,让人在短小精悍的美文世界里走马观花浏览而如喝上一杯清香的茉莉花茶而心情舒畅。

在《花乡传奇》一栏目中,让我特别感兴趣的是农作兴的《甘乔嵩传奇》。因为甘乔嵩这个人,在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的启蒙老师韦昆杰已经生动形象地给我们讲了甘乔嵩的故事,如《四文铜钱》、《先生的鹅》、《吃屎》、《羊肉骚嗅村妇嘴》等等,因此,对于甘乔嵩这个传奇人物,在我的家乡乐民镇已经是广泛地流传了。所以,现在看农作兴的《甘乔嵩传奇》而感到特别的亲切和感人肺腑。同时,刘润科、黎之江的《建文帝隐居横县南山应天寺初探》一文让我们知道了明朝建文帝曾经隐居该县,更又此而给该县的的历史写上了浓墨重彩和最闪光的一笔。

在《新人新作》一栏目中,让我们看到了该县的文学后备人才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而令人鼓舞和欣慰。

在《戏剧看台》一栏目中,梁肇佐的《婉约之美的形象展现》一文,使我们犹如在舞台下看南宁市粤剧团精彩表演的大型粤剧《海棠亭》而看到了宋代进士秦观得志、被贬,最后在横州找到了人生的坐标、真谛和价值的过程。

在《小说天地》一栏目中,《郁江茉莉香》、《快乐的麦子》等让我们仿佛在艺术虚构的天地中而看到了郁江两岸茉莉花飘香的爱情故事和艺术的无穷魅力。

在《花乡艺苑》一栏目中,韦松年、梁剑、周焕俭、庞永森、莫锦煌的书法写得都比较到位和老辣,无论是章法、线条、结体、间架、造型、功力等都比较娴熟和流畅;同时,陆世欢、蒙楚仲的工笔国画艺术功力比较扎实,林万睿的写意国画也比较生动活泼,施金汉的油画、高峰的国画《根》画得也比较到位;在摄影作品中,刘小飞的《伏波庙会》、吴启军的《横县圣山茶园》、刘小飞的《群龙瀑布》、韦劼的《西津水电站》等摄影的艺术第一感观都比较强。同时,通过看刊物上的五幅盆景艺术作品,使我们知道该县的盆景艺术很有潜力。同时,梁镇明词、周国森曲的《壮乡有朵茉莉花》一首歌曲,使我们看到了该县的音乐创作人才的凸显和创作水平的不同凡响。

郁江书锦绣;横县茉莉香。横县文联的《茉莉花》刊物如正在含苞开放的茉莉花而让人赏心悦目,更如郁江之畔的一轮红日冉冉升起而希望无限。正如诗云:

茉莉花开横县香,郁江文艺袖抒长。

毗邻之县德馨韵,韵雅神州撰妙章。

蕉乡普法竞高鸿

广西浦北县文联韦志远

2010年6月9日上午,广西浦北县在县城小江镇政府六楼会议室召开“浦北县‘五五’普法迎检工作会议”,有感于此,即兴诗一首:

蕉乡普法竞高鸿,法治神州六万红。

工作创新吟正韵,小江会聚沐金风。

五皇云海画诗风

五皇云海画诗风,天上神奇化玉棉。

山吐浮云天地韵,韵和山水胜神仙。

桂林古邑九州红

恭城文武庙精工,会馆湖湘吟大风。

建筑艺高诗画梦,桂林古邑九州红。

湖南张家界风光

险绝神奇诗画风,万山碧笋插天穹。

人间仙景天生丽,世界闻名舞凤龙。

南海一号明代青花瓷古船打捞

青花瓷玉古船中,四百年轮藏国风。

重见日天含宝玉,中华明月照西东。

云南洱海

大美人间洱海风,神奇野妙画诗工。

翻天海浪浓情韵,韵琢玉金迎晓红。

厦门郑成功雕像

望海观潮诗画风,台湾统一乐心中。

和平号角今吹响,统一和平两岸融。

苏州拙政园

天人和一四名园,诗画难工夙梦圆。

四季不同仙景花,苏州一绝美名传。

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

(一)

东方之冠瞩寰球,上海博风迎五洲。

世界之灯金灿灿,普天同庆梦圆瓯。

(二)

上海龙都吟大千,中华盛世谱金篇。

神州圆梦飞鸿奋,祖国高歌舞凤天。

(三)

中华世博开先河,世界聚焦齐放鸽。

科学之光人类照,神州处处奋高歌。

五皇山

神峰云海五皇山,怪石奇峦如梦酣。

胜画如诗山水画,画中诗里映霞丹。

五皇山云海

仿佛是黄山云海的化身;

仿佛是天宫仙驾吟鹤韵;

仿佛是白龙戏珠奔旭日;

仿佛是天上人间万鹭飞;

仿佛是画里诗中藏大秀;

仿佛是天化云山玉雾词;

仿佛是天仙群舞大千乐!

为什么

你把大自然描绘得如此的神奇美丽?

为什么

你能够把五皇山写得这样的厚重?

为什么

你把五皇山妆扮得鬼斧神工?

是五皇山的椎林叠翠,

是五皇山的流泉飞瀑,

是五皇山荔红菌硕,

才把你的辉煌写就!

啊!

五皇山云海,

你的茫茫大气,

你的白玉融金,

你的飘渺磅礴,

你的如梦如诗,

全都写进了逶迤腾舞的山峦中!

六一节童谣

六一节,大家乐,国际儿童齐祝贺。你也乐,我也乐,幸福生活多快乐!

2010年六一国际儿童节

国际儿童快乐天,健康权益谱新篇。

环球祝福和金韵,世界和平竞八仙。

咏荔枝

夏日蝉鸣唱了知,岭南红荔满虬枝。

果王上市百家让,紫膜红绸展凤姿。

6月6日芒种节气

玉米成熟芒种来,荔枝红艳喜开怀。

农时忘记把春种,夏晓蝉鸣舞凤台。

看单县电影《杨贵妃秘史》

情深似海玉环真,华清诗画荔枝君。

一生情字身无价,艺术殿堂藏宝珍。

2010年新年新诗会

声情并茂美清晰,金虎鸣新赋晓诗。

高雅艺文科技画,画中诗里醉狂痴。

2008年中央电视台在清华大学举办电视诗歌散文朗诵会即兴

殿堂高雅听诗音,四海来鸿和韵心。

现代文明飞彩凤,回肠荡气炼真金。

清华大学《荷塘月色》景点

天上人间怡静中,皇家仙景画诗工。

荷塘月色和金韵,世界清华旭日东。

咏五岳

神州锦绣篇,诗画胜神仙。

秀险奇雄大,中华五岳天。

北京大学博雅塔

博雅塔高耸碧空,湖光山色画诗中。

金光闪闪书天秀,天上人间写宇穹。

稔子花

姹紫嫣红稔子花,漫山遍野泼红霞。

娇鲜欲滴诗情画,画里诗中沐彩华。

八桂荧屏网络风

桂林、钦州、玉林、北海、柳州、南宁等电视台的网站我认为在广西办得比较好,因此,2010年5月27日晚上,我特别赋诗一首:

凤凰高舞点睛龙,八桂荧屏网络风。

时代要求心大众,民生服务立新功。

桂林花坪山白鹇鸟

南州六月荔枝丹篇10

一、课文解读生活化——搭建科技与生活的桥梁

科学不仅是生活现象与生活规律的理论归纳或演绎,也是生活现象与生活规律的形象描述与解说。语文教材中的科技内容可谓丰富多彩。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文学形象具有科技的意义,也要让严密的科技理论演绎成实实在在的生活现象,以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与科技能力。教学《祝福》,我们既要让学生明白诸如“族权”“政权”的封建政权的腐朽及诸如“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的罪恶,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诸如“祭神”“捐门槛”的“伪科学”的害人不浅;不仅要从理论的高度分析课文所蕴含的科学哲理,也要引导学生联系目前生活实际以分析现实生活中“祥林搜”的存在现象。教学《南州六月荔枝丹》,我们既要引导学生准确解读荔枝的外形及内部构造,也要引导学生了解与明白现实中荔枝的生产与发展现状,以实物进行教学,从而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活的情趣。教授《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这些科学概念,同时,也应让学生回到现实生活中,并使之明白“尊老爱幼”“民族气节”“忠孝节义”等是“文化传统”而非“传统文化”,而我们每年正月初一“放鞭炮”“贴春联”、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八月十五“赏月”“吃月饼”等是“传统文化”而非“文化传统”。严密的科技理论与实在的现实生活结合,文本才可“鲜活”起来。

课文内容解读的生活化,不仅可使课本内容通俗化,易于让学生接受,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而且也可使语文与生活间的距离大大缩短,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就是学习生活,以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增强语文教学的生活性与实用性。尽管语文教材中的许多科技内容,由于条件限制,教者无法将它生活化,但我们必须明确的是,生活化了的语文课堂教学无疑给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魅力,引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对语文教学而言,也无疑是一条有百利而无一害的途径。

二、生活内容书面化——构建科技的生活舞台

能力的形成不仅需要相关理论的建构,更需要现实实践。语文教学也不会例外。“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否则,便是对生命与知识的极大浪费。学习文学作品,必要时,要让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结合生活实际,并以生活实际为出发点,运用生活逻辑,发挥合理想象,写出符合生活逻辑与科学逻辑的文学作品。如学了《骑桶者》而写作《骑云者》《站在火星上》《跨上飞碟》等,学了《沙之书》而写作《水之书》《云之书》《风之书》等,学了《祝福》而写作《祈祷》《膜拜》《崇拜》等。学了科技作品,要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学写自己身边的事物或者自己生活中的事物。如学了《南州六月荔枝丹》而让学生写作《黄岩蜜橘》《仙居杨梅》《玉环文旦》《临海勾青》等,学了《景泰蓝的制作》而让学生写作《椒江燃香姜汁的做法》《台州泡虾的制作》《临海麦饼的做法》《三门食饼筒的制作》等,学了鲁迅的《拿来主义》及庞朴的《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而让学生写作《中国人过圣诞节的文化思考》《韩国“端午祭”与中国“端午节”的文化区别》《“乞巧节(七夕节)”的文化演变》《春节的文化内涵》等。

叶圣陶有言:“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阅读”与“写作”始终是语文教学的两条主线。语文教学的理想或者说是理想的语文教学应该是“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也就是说,以“阅读”促“写作”,以“写作”促“阅读”。用教学篇目的学习来指导学生的作文写作,进而再以其写作促使学生对文本的更深透的阅读,这无疑是实现“阅读”与“写作”相互促进的一条有利途径。让生活内容书面化,让所学能在实践中得以应用,使得“生活与科技”的教学内容在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教学中得到切实的落实,从而构建科技的生活舞台。

三、语文练习“科技生活化”与“生活科技化”——创设教学共赢局面

高考关涉千万考生的人生命运与前途,也在一定程度上关涉教师的教学前途,说得严重点,也可能关涉到教师自身的人生生计。语文教材中少不了科技文,高考语文试题的现代文阅读中,也有一块是科技文(也叫社科文)的阅读。科技文(社科文),内容范围广——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语言表达严密。科技文(社科文)的阅读训练,不仅可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与科技间的密切关系,还可使学生的科技意识与素养得以培养与提高。从实用的角度看,语文课堂教学的科技文(社科文)阅读训练必不可少。提高科技文(社科文)阅读的答题正确率,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教与学双方实现共赢的一个重要点,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机会以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提升学生的科技素养,这无疑是再好不过的一件事了。

利用科技文(社科文)的阅读训练以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提升学生的科技素养,实施科技教育,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我们选用的什么样的科技文阅读材料,而在于我们所选的科技文文本与现实生活有多大的联系。中学生知识层次有限,他们对艰深的科技文(社科文)阅读也许有一定的困难,但倘若我们所选择的文章与他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那么,学生所感受到的也许更为强烈,而其学习自然也就有了乐趣。选择具有生活内容的科技文(社科文)抑或选择与学生生活较为贴近的科技文(社科文)文章作语文阅读训练文本,并配以适当的题目,这既能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也会激发学生阅读科技文(社科文)的兴趣,寓教于生活,寓生活于教,学生高兴,教者自然也受益匪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选用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技文(社科文)作为学生的语文阅读练习,是个让学生与教师双赢的方法,也是我们实现科技教育生活化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四、丰富课外活动——奠定语文科技教育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