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别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56:37

终南别业篇1

终南别业优秀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1、诵读、背诵。

2、抓住关键词,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词,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唐朝诗人王维的《终南别业》这首诗。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二、题解

1、作者简介

王维,字摩诘,父亲早死,母亲笃信佛教。从开元二十八年(740)到天宝三年(743),王维先隐终南山,晚年又在陕西蓝田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可谓不小。其实,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那种自得其乐闲适情趣。

三、合作学习

1、听读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2、勾画重点词的注释

①终南:指终南山。

②陲:边境;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

③胜事:快意的事。

④值:遇到。

⑤林叟:乡村的老人。

⑥无还期:无一定时间。

3、参考译文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中年以后厌尘俗喧嚣,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边陲。兴致来了,独自一人前往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这种快意的事只能自得其乐。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偶然间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自由交谈说笑毫无拘束,忘了回去的时期。

4、名句点击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云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以无心的印象。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揭出了。此二句深为后代诗家赞赏。再从艺术上看,这二句诗真是诗中有画,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画。

四、作业

1、诵读诗歌体会作者感情。

2、完成课后练习。

整体赏析

全诗的着眼点在于抒发对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的向往。开篇二句,由“中岁好道”“晚家南山”点明诗人隐居奉佛的人生归宿和思想皈依。“道”,指佛教。“中岁颇好道”,作者强调自己中年以后就厌恶世俗而信奉佛教。一个“颇”字,点明其崇佛的虔诚心态。“晚”字,意蕴丰富,既可以指“晚近”,也可以指“晚年”。如果是前者,“晚家南山陲”是对现实隐居生活的描绘;如果是后者,则是对自己晚景的构想。

山林的生活自在无比,兴致来临之际,每每独往山中信步闲走,那快意自在的感受只有诗人自己能心领神会。“每”,表明“兴来独往”非常频繁,不是偶然为之。“独”,并非没有同调之人,事实上,诗人隐居之际不乏同调之人与其往来唱和,如张諲、裴迪等,此处当指诗人兴致一来就等不及邀人同往了,一个洒脱的隐者形象便展现到了读者面前。从字面意义上看,隐隐约约带有些落寞,但谁又能说这种情致不是件快乐的事呢?“胜事空自知”,亦然,一个“空”字,也许带有几分无奈与孤独,但诗人是陶醉于这种山林情趣间的。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即言“胜事”。在山间信步闲走,不知不觉中,已到了溪水尽头,似乎再无路可走,但诗人却感到眼前一片开阔,于是,索性坐下,看天上的风起云涌。一切是那样地自然,山间流水、白云,无不引发作者无尽的兴致,足见其悠闲自在。清人沈德潜赞曰:“行所无事,一片化机。”(《唐诗别裁集》)“行到水穷处”,让读者体味到了“应尽便须尽”的坦荡;“坐看云起时”,在体味最悠闲、最自在境界的同时,又能领略到妙境无穷的活泼!云,有形无迹,飘忽不定,变化无穷,绵绵不绝,因而给人以无心、自在和闲散的印象,陶潜有诗云“云无心以出岫”(《归去来兮辞》),而在佛家眼里,云又象征着“无常心”“无住心”。因此,“坐看云起时”,还蕴藏着一种“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禅机。简而言之,就是“空”,如果人能够去掉执着,像云般无心,就可以摆脱烦恼,得到解脱,得到自在,诗人在一坐、一看之际已经顿悟。再看这流水、白云,已是无所分别,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从结构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二句,对偶工稳,一贯而下,从艺术手法上看,此二句俨然是一幅山水画,是“诗中有画”也。

终南别业篇2

关键词:南非;终身学习政策;特点;国家资格框架;人力资本;全民教育

1994年以来,南非“终身学习”的教育改革取向既是对方兴未艾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理念的回应,也寄托了南非人在后种族隔离时代振兴经济、追求平等发展权利的理想。

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africannationalCongressofSouthafrica,anC,以下简称非国大)在其执政前发表的《教育与培训政策框架》(apolicyFrameworkforeducationandtraining)中把实现“全民不论种族、阶级、性别、信仰或是年龄,均享终身的教育与培训”定为发展教育的总目标,设想“借助学习者中心、结果导向,基于绩点(credit-based)的资格系统来实现教育与培训(即普通与职业技能教育)的统一,从而为全民以任何方式获得能力的显著提升创造条件”。[1]

1994年执政后,新政府涉及“终身学习”的观点与改革思路在一系列的白皮书里得到了体现。奠定后种族隔离时代经济、社会改革方向的《重建与发展白皮书》(whitepaperonReconstructionandDevelopment)从人力资源发展的角度提出了“终身学习”的主张。白皮书认为人力资源的发展离不开教育与培训的改革,要在“终身学习”理念的指导下整合教育与培训体系[2],要着力解决劳动者与过去被剥夺了受教育机会的成年人的技能提升与基础教育缺失问题,要通过国家资格框架制度来连接教育与培训,并且要特别重视劳动力市场所需要的技能人才的培养[3]。1995年,教育部的《教育与培训白皮书》(whitepaperoneducationandtraining)将建立教育与培训相结合的教育体系确立为改革的基本方向,并且重申了这一立场是建立在将“终身学习”视作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的组织原则的共识之上的,而“终身学习”则借由国家资格框架(nationalQualityFramework,nQF)制度来组织。[4]

结合非国大执政前后的文献分析与对二十年来南非教育改革实践的观察,南非语境下“终身学习”政策的基本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3个方面。

一、终身学习体系以“国家资格框架”为核心

正如前文所介绍的那样,在南非政府“终身学习”的话语体系中,居于核心位置的是国家资格框架制度。南非政府试图借助资格(qualification)的对等把正规、非正规、非正式教育,把普通的学校教育与各种形式的技能培训纳入统一的国民教育体系当中。政府在尽可能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教育与培训的门槛,推动教育与培训类型的多样化与开放性,为过去受教育机会有限、基础薄弱的弱势族群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与此同时,政府通过资格标准制定过程中的行业参与以及南非资格认定委员会(SouthafricanQualificationsauthority,SaQa)对资格的动态管理,把人才的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对接起来。由此可见,对于南非的“终身学习”体系而言,实际上的重点并不在于促进学习观念与学习方式的变革,而在于建立一个统一的资格体系,并据此谋求教育与培训资源的整合以及与劳动力市场的联通。长期从事成人教育领导与研究工作的艾奇逊(aitchison)甚至这样指出:“终身学习”一词在南非教育改革政策的相关表述中“除了被当作是更好的教育制度的代名词之外,指的就是服务于劳动力市场的能力或结果导向的国家资格框架制度了”。[5]

依据1995年《南非资格认定委员会法》(SouthafricanQualificationsauthorityact)的规定,南非设立了南非资格认定委员会以推动资格框架制度的建设。然而,由于政府各部门对于资格制度的不同认识造成了框架的发展长期处在既不系统,也不统一的局面,直到2008年的《国家资格框架法》(nationalQualificationsFrameworkact)奠定了当前南非国家资格框架体系的基本格局。

这个统一的资格框架纵向上分为从基础教育到博士教育的10个资格层次,横向上分为面向不同教育领域的3个子框架:针对普通学校、普通职业教育,以及成人教育与培训的普通及继续教育与培训资格子框架(GeneralandFurthereducationandtrainingQualificationsSub-Framework,GFetQSF)(1①~4级资格);针对高等教育的高等教育资格子框架(HighereducationQualificationsSub-Framework,HeQSF)(5~10级资格);针对在岗技能培训(workplacetraining)的职业资格子框架(occupationalQualificationsSub-Framework,oQSF)(1~8②级资格)。3个子框架分别由南非教育监督机构优马路西(Umalusi)、高等教育委员会(CouncilonHighereducation,CHe)、行业与职业质量委员会(QualityCouncilfortradesandoccupations,QCto)这3个彼此独立的质量委员会设立和管理,并在南非资格认定委员会的统筹下构成统一的国家资格框架。除此之外,南非资格认定委员会还启动了面向专业团体(professionalbody)的认证程序,并且将原先由这些组织颁发的职称(designation)③也纳入了国家资格框架之中,不过,将来职称体系有望从国家资格框架中独立出来,但是仍将由南非资格认定委员会统一管理。[6]

除了将各级各类的资格通过3个子框架全部纳入统一的国家资格框架之中进行管理之外,以下5个方面的政策对于南非建立以国家资格框架为基础的终身学习体系至关重要。第一,由南非资格认定委员会建立国家学习者记录数据库(nationalLearners’RecordsDatabase,nLRD),用以记录每一位学习者所获得的资格或者部分资格(part-qualification),为其就业、申请新的学习项目或是中断学习之后继续求学提供依据。第二,承认部分资格。国家资格框架认可的资格既包括那些完整的教育与培训项目所对应的资格,也包括那些针对学习项目中的部分内容所设置的资格,即针对特定的学习模块、单个的学科或学习领域,专门的技能培训项目,以及符合单条单位标准(unitstandard)的学习内容所设置的资格[7]。部分资格的存在使得学习者即便不能完成全部的学习取得最终的资格证书,也能够在将来的任何时候继续学业,或是以此为依据转入承认其所获得的部分资格的其他项目的学习。第三,推行结果导向的课程改革。结果导向的课程改革是配合国家资格框架制度实施的。在这一模式之下,课程的组织形式、教与学的方式、学习时间的长短,甚至评价的方式都可以是灵活多样的,唯一确定不变的是课程学完之后学习者在各个方面所要达到的能力水平,也就是“结果”。而对于学习结果的要求实际上就是国家资格框架中相应资格所对应的能力标准。这一模式有助于增强学习者选择学习方式的灵活性,也便于其在不同学习项目之间的横向与纵向流动。然而,由于结果导向的“2005课程”(Curriculum2005)改革在传统的普通学校教育(普通初、中等教育)领域已经遭遇失败[8],南非政府对于结果导向的课程改革目前已经采取了折衷的态度。在现有的3个资格子框架中,除了面向各类在岗培训的职业资格子框架外,其余两个资格框架内的资格标准仍然主要是基于传统的学科模式制定的。第四,由南非资格认定委员会规定各个资格层次的基本要求。由于3个资格子框架内的教育与培训资格在性质、对应的学习领域、课程组织与取得方式上并不相同,为了实现不同体系下的资格能够在层次上跨框架对等起来,以便学习者将来能够在不同框架下的学习项目之间实现自由流动,南非资格认定委员会从“知识面、知识的掌握程度、方法与过程、问题解决能力、道德与专业活动、信息处理能力、信息的生成与交流能力、对任务环境的感知、对学习活动的自我管理、责任担当”[9]这10个方面对10个资格层次各自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进行了统一的描述,以此作为3个质量委员会在相应的资格层次上设立资格项目时所要遵循的基本标准。第五,推动建立先前学习认证(RecognitionofpriorLearning,RpL)制度和学分累积与转换(Creditaccumulationandtransfer,Cat)制度。建立先前学习认证制度以便帮助那些缺乏正规学习经历的人获得进一步的学习机会是《教育与培训白皮书》中的关键主张之一。先前学习认证制度在世界各国的进展并不迅速,而南非在2008年时被经合组织的一项跨国研究认为在这一方面所取得的改革进展位列全球第五:尽管尚未实现制度化,但至少已经拥有一些“不错的实例”,而在2002-2011年得益于此项制度安排的南非学习者数量达到了约15万人[10]。在2008年的《国家资格框架法》中,除了发展先前学习认证制度得到了重申之外,还针对采用学分制的教育与培训项目提出了学分累积与转换制度[11],以此来增强学习者在不同教育与培训项目之间的流动性。而在2013年修订的《先前学习认证国家政策实施框架》(nationalpolicyfortheimplementationoftheRecognitionofpriorLearning)中,先前学习认证的功能除了被视作获得入学机会的一种替代方案之外,也被视作一种获得相应学分的替代方式[12]。值得一提的是,这两项制度对于南非的终身学习体系而言至关重要,但是其受益面仍然比较有限,距离真正实现制度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实际的“人力资本”倾向

主张人文价值的“终身教育观”着眼的是人的发展权利与人的整体性的持续发展,而在现实的条件下,南非的终身学习政策尤为关注的是技能劳动力的培养,试图通过普遍劳动能力的提高来激活经济,解决社会公平问题。从政策层面上看,前述白皮书中的“终身学习”均被置于人力资源的视角之下。而南非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的核心在于借助“终身学习”的名义来整合教育与培训,为不同年龄和基础的人提供能力提升的机会,试图在增加合格劳动力的供应以提振经济的同时解决弱势族群的就业和生计问题,并以此作为对其的补偿。在南非2001年出台的《南非人力资源发展战略》(HumanResourceDevelopmentStrategyforSouthafrica)中,“全民参与劳动从而提高全民生活水平”(anationatworkforaBetterLifeforall)[13]是其基本的主张,而在2009年重新修订的战略中则更加明确地表达了“南非人力资源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人类发展,但是战略的优先策略与干预措施指向应对经济、社会与发展问题”[14]的人力资本观点。在《广泛的黑人经济授权法》(Broad-basedBlackeconomicempowermentact)中,扩大技能培训的受益面(尤其是黑人女性)亦被视作重要的平权目标之一。[15]

从制度的设计上看,依托国家资格框架制度的终身学习体系的建设意指全民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但在实际的改革当中,除了去种族主义的目标已经普遍实现之外,只在行业与职业教育资格子框架的范围内引发了学习范式的改变,尤其是在国家资格框架、技能税、国家技能规划体系的共同作用下推动了依托劳动岗位的“南非式工作学习教育”制度[16]的发展。实际上,三足鼎立式的国家资格框架模式本身就是妥协的结果。除了职业资格子框架所涉及的培训项目与资格证书具有较多创新之外,另外的两个子框架除了将原有的资格证书转变为符合新模式的格式规范之外,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而学习者如果要凭借在职业资格子框架中所取得的相应水平的资格去申请其他两个框架中的教育项目,也仍然只存在理论上的可能性。

1994年之后,南非成人教育的发展历程也反映了其终身学习政策的人力资本取向。在政策话语中,能够帮助教育缺乏的成年人奠定终身学习基础的成人基础教育与培训(adultBasiceducationandtraining,aBet)不论在《重建与发展白皮书》还是在《教育与培训白皮书》中都是重点内容。然而,直到2008年之前,实践中真正产生较大影响的政府项目还是1994年启动的公共雇佣计划(publicemploymentprogramme)以及2003年进一步的公共就业扩展计划(expandedpublicworksprogramme)。尽管此类项目的初衷是为了缓解失业压力,但政府在利用基建项目提供大量低层次临时工作机会的同时附带了短期的技能培训。真正着眼于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南非国家扫盲计划(SouthafricannationalLiteracyinitiative,SanLi)直到2000年才启动。但是,由于得不到国家财政的支持,最终仅靠南非大学自筹经费勉强覆盖了35万人[17]。大众扫盲直到2008年南非政府启动了卡里古(KhaRiGude)项目才得到了真正的实现。直至2012年,该项目已惠及近300万人,使南非20岁以上人口中从未受过教育的人口比率从1996年的19%降到了2011年的9%[18]。然而,在老一辈文盲被逐步扫除的同时,初、中等教育的高辍学率与质量缺陷导致了南非成人基础教育的需求依然非常旺盛。除此之外,尽管在国家资格框架内已经设立了资格层次等同于国家高级证书(nationalSeniorCertificate,nSC,相当于普通高中毕业)的国家成人高级证书(nationalSeniorCertificateforadults,naSCa),但其并不如前者那样可以成为升学的依据,而拥有同等资格层次的国家独立证书(nationalindependentCertificate,niC)或许能够为成人学习者在就业方面提供一些帮助。[19]

三、“终身学习”重在全民而非终身

在南非的现实条件下,依托国家资格框架制度构建的终身学习体系就其实际的效果而言,重在推进教育的全民性而非终身性。从形式上看,南非政府在经合组织所倡导的终身学习策略的所有4个方面都推出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见表1)。并非成员国的南非还参与了经合组织探讨先前学习认证制度的23国专题研究,并在2007年提交了国别背景报告[20]。然而,经合组织在推介终身学习理念之初所设想的适宜对象是发达工业国家[21],而南非显然并不在此列。长期跟踪南非人力资源发展的克拉克(Kraak)指出,南非混杂的劳动力市场是彼此隔离的,高技术劳动力市场非常灵活但是规模很小,中、低技术劳动力市场规模较大但是并不健全,而面向失业和无技能群体的二级劳动力市场则规模庞大[22]。面对一个少数产业跻身一流,而经济人口中的相当一部分还徘徊在现代经济生活之外的混合经济体,不论是姆贝基时期旨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南非加速和共享增长倡议”(acceleratedandSharedGrowthinitiative-Southafrica,aSGiSa)所主张的逐步消除非正规经济(secondeconomy)[23],还是在祖玛时代“新增长框架”(thenewGrowthpath)所强调的“体面的就业”机会在经济政策中的核心地位[24],南非经济政策的焦点之一就在于二级劳动力市场向正规的中、低技术劳动力市场过渡的问题,寄希望于通过扩大正式就业的规模来推动经济转型,并借此改善多数人的经济状况。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南非试图借由国家资格框架制度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与其说是为了要在知识与技能快速更新的知识经济时代里纵向地满足人们持续终身的学习需求,还不如说是为了通过从时间成本、学业基础、经济负担等方面降低学习的门槛、增加学习活动的灵活性,横向地扩大教育与培训的受益面,为各个年龄阶段处于不同生活、就业状态下的南非人提供进一步发展的机会。而这也就部分地解释了南非强调教育与培训相结合的内在原因:既是为了提高技能培训的地位,消除对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的劳动者的歧视,也是为了打通学习者在职业技能培训与普通教育之间流动的阻碍,使那些被传统的学校教育排除在外的人口以多样化的方式获得发展并且得到社会的承认。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初、中等教育的低质量与辍学问题带来了大量的辍学者与年轻无业者,造成了南非终身学习的设想仍难以跨越补偿教育的阶段。在2013年的年度国家评估(annualnationalassessment,ana)中,南非九年级学生④的数学、母语、第二语言的平均得分分别只有14分、43分、33分,而成绩达到50分以上的学生分别只占2%、37%和17%[26]。南非国家高级证书考试⑤的通过率逐年上升。但是即便是2013年的78%[27],也仍然意味着超过20%的考生无法毕业,而这20%的考试失败者对于那些辍学生而言已经算是成功者了。在2010年升入十年级的近104万名学生当中,最后能够进入国家高级证书考试考场的只剩下了51万多人[28]。显然,南非所构建的面向未来的终身学习体系,在当前所面对的仍然主要是成人的基础教育需求以及辍学生的二次教育与职业化需求,并非人的终身发展与生产力持续升级的需要。因此,夯实基础教育不仅是南非祖玛政府国家发展战略的优先目标[29],也是影响南非终身学习体系进一步向前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四、结语

南非以国家资格框架制度为核心的终身学习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借鉴的是经合组织的终身学习理念。南非的改革历程展现了这一理念在发展中国家的实践中所具有的实际意义及所发生的偏向。就南非终身学习政策当前的实际成效而言,日臻完善的国家资格体系与日益多元的教育与培训模式很难说在多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终身学习化,但是以终身学习为导向的教育改革至少已经成功地推动了教育领域的去种族主义,为更多的人提供了学习的可能,并且为将来教育模式的升级奠定了基础。

注释:

①国家资格框架1级对应的是基础教育层次的资格水平。

②根据2016年的《南非国家资格框架影响评估报告》,这一子框架中的资格类型最高可达8级。但在南非资格认定委员会数据库中,目前能够实际检索到的此框架下的最高级资格只达7级。资格的设立情况是动态变化的。此外,资格的设立与相关教育与培训项目的举办未必同步。

③与国家资格框架中的资格一经授予终身有效不同,职称通常需要从业者定期更新。

④义务教育的最后一年,相当于初中的最后一年。

⑤兼具高中毕业考试与升学考试的作用。考试合格只代表达到了高中毕业水平,如要作为升学的依据还需检验具体科目的成绩是否达到特定要求。

参考文献:

[1]africannationalCongress.apolicyFrameworkforeducationandtraining[eB/oL].http://.za/show.php?id=263,2016-02-05.

[2][3]parliamentoftheRepublicofSouthafrica.whitepaperonReconstructionandDevelopment[R].Capetown:parliamentoftheRepublicofSouthafrica,1994.

[4]Departmentofeducation.whitepaperoneducationandtraining[R].pretoria:Departmentofeducation,1995.

[5]aitchisonJ.LifelongLearninginSouthafrica:DreamsandDelusions[J].internationalJournalofLifelongeducation,2004,23(6):517-44.

[6]SaQa.theimpactofthenQF:SummaryReport2008-2015[R].pretoria:SaQa,2015:10.

[7]SaQa.nQFpedia[eB/oL].http://hr.saqa.co.za/glossary/,2016-03-12.

[8][18][26][27]thepresidency.twentyYearReview:Southafrica1994-2014[R].pretoria:thepresidency,2014.

[9]SaQa.LevelDescriptorsfortheSouthafricannationalQualificationsFramework[R].pretoria:SaQa,2012.

[10]SaQa.assessmentoftheimpactoftheSouthafricannationalQualificationsFramework(nQF):DataandinformationHighlightsfromthe2014nQFimpactStudy[R].pretoria:SaQa,2016.

[11]parliament.nationalQualificationsFrameworkBill[R].Capetown:parliamentofSouthafrica,2008.

[12]SaQa.nationalpolicyfortheimplementationoftheRecognitionofpriorLearning[R].pretoria:SaQa,2013.

[13]ministryofeducationandministryofLabour.HumanResourceDevelopmentStrategyforSouthafrica:anationatworkforaBetterLifeforall[R].pretoria:ministryofeducationandministryofLabour,2001.

[14]theGovernmentoftheRepublicofSouthafrica.HumanResourceDevelopmentStrategyforSouthafrica(HRD-Sa):2010-2030[R].pretoria:theGovernmentoftheRepublicofSouthafrica,2009.

[15]parliament.Broad-basedBlackeconomicempowermentact[Z].Capetown:parliamentofSouthafrica.2003.

[16][28]王琳璞,毛锡龙,张屹.南非教育战略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4:145-152,87.

[17]aitchisonJ.again!BadFaithandtheeducationalBureaucracy:CanadulteducationBeprovidedinSouthernafrica?[Z].maputo(mozambique):theConferenceoftheSouthernafricanComparativeandHistoryofeducationalSociety(SaCHeS),2008.

[19]SaQa.publicationoftheGeneralandFurthereducationandtrainingQualificationsSub-frameworkandHighereducationQualificationsSub-FrameworkofthenationalQualificationsFramework[R].pretoria:SaQa,2013.

[20]李薇.经合组织全民终身学习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3.

[21][25]李薇.从回归教育到全民终身学习:论oeCD终身学习策略的演变[J].比较教育研究,2013(5):34-42.

[22]Kraaka,LauderH,Brownp,etal.DebatingHighSkillsandJoined-Uppolicy[m].Capetown:HSRC,2006:12.

[23]thepresidency.acceleratedandSharedGrowthinitiative-Southafrica(aSGiSa)(aSummary)[R].pretoria:thepresidency,2006.

终南别业篇3

佳作集锦

终南别业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

〔南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品茗共赏

对于曾官至尚书右丞的唐代大诗人王维而言,高官厚禄并不是他所希望的归宿。中年以后的王维信奉佛教,他吃斋念佛,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十个字看似轻描淡写,实际上是诗人对自己人生选择的一种表达。“南山陲”指的就是王维晚年在终南山边上隐居的辋川别墅。

由此我们可知,《终南别业》这首诗,是王维晚年的作品。作为一首山水名作,整首诗体现着一种随性而至的气质。“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兴致来了,就一个人出去走走,独自享受美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俨然一幅闲适的山水画。没有事先计划,没有精心安排,走到哪儿算哪儿,看到什么就欣赏什么。水源尽头,那无心却恰好升起的云朵,映衬着诗人悠闲的心境,显得如此可爱。尾联点出“偶然”二字,表明“兴来”出游是偶然,看见“云起”是偶然;遇见山林中的老人,无拘无束地交谈,直至忘了回去也是偶然。山水间自有偶然的乐趣,快乐仿佛随手可得,一种悠然安适、自得其乐的情绪跃然纸上。

游览山水的经验,我们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置身于自然之中,感受鸟鸣花香,任凭山间苍翠映满眼帘,静听潺潺水声流淌心间。王维的《终南别业》唤起了我们心底关于山水之美的记忆。而南宋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所描绘的乡间田园风光,则别有一番味道。

范诗书写的是初夏时分江南乡间的田园景色。诗的前两句,即选择极具特征性的景物组合,绘出了一幅夏日田园图。金黄的梅子与雪白的麦花互相映照,肥大的杏子与稀落的菜花相互对比,既有花儿,又有果儿,色彩鲜艳,画面饱满。诗的后两句,为这幅田园图再添几笔。“日长”写昼长夜短,再次点出时令;“篱落”则突出正午时分。诗人以“蜻蜓蛱蝶飞”之动,衬托“无人过”的静,静中有动,显得静更有层次感。而这静又从侧面暗示了农民辛勤劳作的状况:繁忙的农事令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行人稀少。一切都显得那样各安其位,自然而然。诗人似乎只是在单纯地描绘田园之景,而字里行间却无不透着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诗词链接

夜归鹿门歌

〔唐〕孟浩然

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独来去。

田家行

〔唐〕王建

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

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

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

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

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

田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

点拨: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也是一首带有隐逸气质的山水诗。与《终南别业》不同的是,孟诗一方面体现出清静淡雅的隐士气息,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繁华尘世仍无法忘怀的失落。王建的《田家行》则述说了在大丰收的背景下,由于严酷的税收,农民生活依然困苦的悲惨遭遇,是一首角度独特的田园诗。

动脑筋

1.下面是几位同学对《终南别业》一诗的评价,请你挑出其中评价有误的一项()

a.小张说:“这首诗很好地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B.小李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对于山水之美,他不求人知,只求自己心领神会。”

C.小吴说:“这首诗禅意十足,尾联表达了世事变化无穷,在困境之中仍有活路的思想。”

终南别业篇4

2000―2014年,中国与越南在机电产品领域的贸易往来密切,贸易额逐年攀升,贸易规模也在持续扩大。

2000年,中国向越南出口机电产品的出口额为6.62亿美元,2014年,中国向越南出口机电产品的出口额为278.53亿美元,是2000年出口额的42.09倍。在2002年,中国向越南出口机电产品的出口额为7.16亿美元,比2001年的8.63亿美元减少了1.48亿美元,中国向越南出口机电产品的出口额降幅为17.11%,2002年也是中国向越南出口机电产品的出口额唯一负增长的一年。在2007年,中国向越南出口机电产品的出口额为42.00亿美元,比2006年的21.97亿美元增加了20.03亿美元,出口额增长率达到91.18%,是近15年中,中国对越南机电产品出口额增长率最高的一年。

与此同时,中国自越南进口机电产品的进口额却稳步攀升。从整体来看,2000年,中国自越南进口机电产品的进口额为0.13亿美元,2014年,中国自越南进口机电产品的进口额为98.67亿美元,进口额扩大了747.57倍。在2012年,中国自越南进口机电产品的进口额为76.38亿美元,比2011年的34.35亿美元增加了42.04亿美元,进口额增长率高达122.39%,是中国自越南进口机电产品的进口额增长率最高的一年。然而在2013年,中国自越南进口机电产品的进口额为82.91亿美元,比2012的76.38亿美元增加了6.53亿美元,进口额增长率为8.55%,是近15年中,进口额增长率最低的一年。

从双边贸易额的角度来看,中国与越南机电产品的双边贸易额绝大部分年份均呈现逐年递增的状态,仅2002年,出现了下降的状态。2002年,中国与越南机电产品的双边贸易额为7.56亿美元,比2001年的8.85亿美元减少了1.29亿美元,中国与越南机电产品的双边贸易额下降了14.55%。从总体来看,2000年,中国与越南机电产品的双边贸易额为6.75亿美元,到2014年,中国与越南机电产品的双边贸易额达到377.20亿美元,双边贸易额扩大了54.88倍。

根据中国与越南机电产品贸易情况,还可以看出,2000年至2014年,中国在与越南机电产品的贸易中始终呈现顺差状态,这表示,中国在与越南进行机电产品贸易时,始终处于优势的地位。这样看来,越南不仅与中国的机电产品贸易越来越紧密,更是一个对于中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极为有利的国家,越南也将会成为中国未来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

二、中国―越南机电产品贸易比较优势分析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产品竞争力的核心指标。本文采用的公式为:

RCaij=Xij/jXijiXij/ijXij

式中,Xij表示i国j产品的出口;iXij表示i国所有产品的出口;iXij表示世界j产品的出口;ijXij表示世界总出口额。RCaij>1时,表示i国在j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反之,则具有比较劣势;如果一国的RCaij大于另一国的RCaij时,则表示该国在j产品上相对于另一国具有相对比较优势。

根据计算中国――越南机电产品贸易的RCa指数得出,见下表。在2000年和2001年中国机电产品贸易的RCa指数分别为0.87和0.94。这两年,中国机电产品贸易RCa指数均小于1,说明这两年中国的机电产品出口具有比较劣势,而自2003年开始,中国机电产品贸易RCa指数均超过了1,这说明,自2003年起,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开始转为具有比较优势,且比较优势不断增强。但是,越南机电产品贸易的RCa指数却始终小于1,也就是说,越南在机电产品出口方面,始终处于比较劣势状态。这表明,中国相对于越南,在机电产品的出口贸易中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且比较优势十分明显,这对于选择越南作为中国机电产品的出口国家,是极为有利的理论支持。

三、中国―越南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分析

产业内贸易的主要测度指数为G-L指数法,本文采用的计算公式为:

GLj=1-Xj-mjXj+mj×100

其中,GLj表示一国j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Xj、mj分别表示这个国家j产业的出口额与进口额,并且0≤GLj≤100。那么GLj越接近100则表现为产业内贸易水平越高,反之亦然。

根据计算产业内贸易指数得出,2000―2014年,中国―越南机电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出现了上下波动的情况。其中,2012年,中国―越南机电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为72.79,是自2000年到2014年间最高的一年,也就是中国与越南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最为密切的一年。

从整体来看,2000年时,中国―越南机电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仅为3.91,2001年,中国―越南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也仅为4.82,这两年,中国与越南之间机电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相当低,说明两国之间机电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极少。但中国与越南之间机电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一直在不断地增加着,直到2012年,中国与越南机电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达到72.79,超过了50,这表明,中越两国之间机电产品的产业内贸易超过了产业间贸易。2013年和2014年,中国与越南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分别为58.24和58.32,虽然两国机电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有所下降,但依旧大于50,这说明,中国与越南之间机电产品贸易依旧以产业内贸易居多,中国与越南的机电产品的贸易在由产业间贸易向产业内贸易转变。

四、结论

中国与越南是近邻,自1991年中越两国的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以来,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便迅速发展起来。中国与越南同是亚太地区经济较为活跃的国家,两国之间又有着互通的口岸,这些都为中越两国之间的经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以后,中国与越南之间的贸易往来便更为紧密,中越两国的双边贸易额增长迅速,中国也连续9年,成为越南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其中,中越两国机电产品的贸易始终是贸易研究的焦点。

终南别业篇5

第二届海南高尔夫职业经理人联谊赛暨南北对抗赛总决赛于11月11-12日在海南长涛・美岭湖(白石岭)温泉高尔夫球会落下帷幕。最终总比分南队以21.5:19.5高于北队2分的优势获得本届海南高尔夫职业经理人南北对抗赛冠军。

2014年第二届海南高尔夫职业经理人联谊赛暨南北对抗赛一致延续首届赛制,南北划分界限以琼海为界,分南、北两队代表(琼海以北含琼海为北队;琼海以南为南队),第一天18洞比杆赛,第二天团体比洞赛。而且经过前两站博鳌站及鹿回头站的比赛,总比分南方队以16.5:12.5高于北方队4分的优势排在第一,但此次总决赛作为主场作战的北方队在第一天比杆赛上北方队以5:3的优势胜过南方队,为北方队的总比分追平2分。原本以为第二天的团体赛北方队还能继续赢得2分,最终以平手结束此次总决赛。可惜球场因为持续暴雨,使得比赛难以继续。最终在所有选手的一致同意下,最后一轮以20码内果岭边短切距洞杯最近者获胜方式决出最后一轮的比分。所有选手在暴雨中来了一次激动人心又别具风格的比赛。最后一轮2:2结束比赛。最终总比分南队以21.5:19.5高于北队2分的优势获得本届海南高尔夫职业经理人南北对抗赛冠军。在暴雨中海南省高尔夫球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王国地先生为获胜的南方队颁发了代表荣誉的流动性奖杯。

11月12日上午在海南长涛・美岭湖(白石岭)温泉高尔夫球会召开了海南省高尔夫总经理联谊会第一届第一次会议,海南省高尔夫球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王国地主持会议,最终以投票的方式选举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球会总经理刘炳和为理事长,三亚鹿回头高尔夫球会总经理戴玉应为副理事长,并对海南目前球场经营状况及营销推介事宜进行了集体谈论。商议关于2015年高尔夫假日嘉年华的举办及赴韩国、台湾等营销推介活动。并初步确认了将给予海南青少年签约球手优惠击球待遇。

据悉,发起倡议举办“海南高尔夫职业经理人南北对抗赛”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岛内各球会之间及球会职业经理人之间的交流,互相切磋球技,以更好的带动球场之间的合作与共赢,提高海南高尔夫行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宣传和推广海南国际旅游岛。明年海南高尔夫职业经理人南北对抗赛还将继续上演,下一届冠军会是哪一队,让我们拭目以待。

终南别业篇6

她的名字叫南希・韦克。1912年8月13日,出生于新西兰的惠灵顿。

大学毕业后,20岁的南希・韦克只身来到欧洲,成为一名记者。不久,她在奥地利维也纳得到了一个采访纳粹头子希特勒的机会,亲眼看到了纳粹对待犹太人的残暴。“早在1937年,我于维也纳的一个商业广场上,亲眼目睹了纳粹将十来个犹太人绑在一个大轮子上转动,士兵还不断抽打他们。当时我是个记者,试图用手中的相机把这一幕记录下来,但德国人当场就将它收缴了。”南希・韦克后来回忆说,这个场面使她开始对纳粹产生由衷的反感,最终使她勇敢地走上了反法西斯的道路。

1939年,27岁的南希・韦克与比自己大14岁的法国富商亨利・菲奥卡结婚,住在马赛一套非常豪华的别墅里。本可以做阔太太的南希・韦克在法国看到了更多人的苦难――7万多犹太人被纳粹枪毙。她在丈夫的坚定支持下,不仅以自家的别墅来庇护抵抗军和难民,而且还携带衣物、现金和伪造的公文奔走于法国南部,买了辆救护车,帮助1000多名抵抗军、难民从法国边境逃往西班牙,为正义事业孜孜不倦地奋斗着。

一个偶然的机会,南希・韦克在一家美式酒吧里遇到了一位法国当局从纳粹狱中假释出来的英国军官,这位军官诚挚邀请她加入英国特别行动处,帮助把盟军飞行员、难民和战俘从法国转移至英国。

刚加入英国特别行动处时,队友们曾笑这位豪门只是个会煎火腿肠的“花瓶”。最初英国特别行动处只有500来人,其中有39位女性(11位在纳粹集中营中丧生)。很快,大家对南希・韦克的看法就改变了,她系统地接受了英国国防部的集训,包括体能、求生技巧、跳伞、枪支使用、暗杀以及密码传送等项目。据战友回忆,“她是我见过的最有女人味儿的战友,但南希打起仗来顶得过五个男人”。更有军官称赞,“她的力量相当于五个师”。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自己的阵营中出现了叛徒。1943年11月,南希・韦克的行踪被泄露。深爱妻子的亨利・菲奥卡对她说:“你必须走,我去买点东西,马上回来找你。”这竟然成了他们夫妻的永别。亨利・菲奥卡不幸被抓,这位公子哥受尽纳粹的酷刑,打死都不愿透露妻子的下落,最终死于盖世太保之手。

南希・韦克长于谋略且为人机警,总是能从纳粹的关卡或圈套中溜走,被德军冠以“白鼠”的名头,并名列“黑名单”榜首。

随着反法西斯事业如火如荼发展。至1944年,南希・韦克已发展了7000个部下,他们的任务是联合法国游击队给纳粹制造混乱,为一个月后的盟军诺曼底登陆打掩护。南希亲自带队,偷袭了盖世太保的总指挥部,还手刃了几个哨兵。南希・韦克作风彪悍,队友们都视她为女神。一次,无线电台在德军的轰炸中受损,她立马骑上自行车,三天时间穿越500英里,并巧妙通过纳粹的重重关卡,最终将这台与英国联络的无线电台修复。她回忆这段历史时说,当时的“这辆自行车是我偷来的,也管不了那么多”。

终南别业篇7

任强:现在任何一个休闲空间均讲究体验式销售,原因在于现今商业运作过程中,商业模式的竞争占据主导地位。相对于产品及其品牌的竞争背景,商业模式成为一种新的盈利模式,所以谈起休闲空间设计最终成果,最先考虑的是整体大环境以及甲方所运用的商业模式成熟与否。除此以外,家具、灯光、饰品、绿植以及布艺的设计效果同样重要。

吴江:谈起休闲空间设计的最终成果根源,“人群”与“地域”是两大重要因素。“人群”便是甲方所指的最终传达群体,他们的需求与特性对休闲空间成果影响极为重要。其次,不同的“地域”会带来不同的设计关系,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体现。把握好这两点,是休闲空间设计成果的核心诉求。

王珉:休闲空间设计从功能性上讲主要为满足人们的“放松”体验,由此说,任何空间的刻意雕琢均会使人产生某种压迫感。相对应,在休闲空间设计领域多借用自然手法与自然结合,会让人产生出无形的舒适。这或许是“休闲”设计的入门之理。

周平:在“休闲空间设计“概念下,让自我得到彻底放松是最为本质理念。不管是小空间还是大空间,放松所有思路,让身心感受到“自由”是带动休闲空间设计的整体脉络。

李明:公共休闲空间的最终设计成果取之于两个重要的人物关系,一是甲方,一是设计师。假若再次延伸的话,还应该包括施工方。在设计成果的决定因素角度分析,“三方共赢”是一个很形象的立体架构。从设计师角度讲,“自我话语权”的程度如何,同样是决定最终设计成果的重要因素。

黎丽娅:从个人角度而言,无论是休闲空间还是其它设计领域,设计师对生活的理解以及诠释手法,是影响最终设计成果的重要成因。从甲方的定位而言,甲方的商业定位及终端群体的生活理解及群体特性,是设计师对设计成果进行把控的另一重要课题。每个人角度不同,生活理解不同,所以最终成果的走向,应该是在“不同”之中寻求的“共同”。

于锦敏:从个人经验而谈,空间设计的最终成果便是跟甲方的沟通结果。不得不承认,沟通成熟度的比例跟最终成果的呈现率是一个正比现象。很多时候,完美设计成果与设计构图不了了之,就在于两者沟通的一线之间。

谢庆磊:休闲空间有公共休闲及室内休闲两种,分类的不同将会导致最终设计成果的不同。然而无论哪一种分类,休闲空间设计的最终成果受到光影作用的比例越来越大。不同类别的休闲空间,对灯光照明的明暗程度具有不同的要求,这也要求灯饰光影技术与室内外设计者之间应进行跟深入的结合与探讨。

任强:休闲空间的“休闲”目的是毋庸置疑的。但休闲的分类有很多,每一个人群具有不同特性与表现形式,但这些不同之中的“为民休闲”目的是其共通点,加之商业运作的必然,矛盾特性全然彰显。但成熟的设计者要用属于自己的方法把这组外在矛盾隐形化,为了人们更好的享受现代空间设计的功能。

李明:作为设计师,一定要精准的了解设计市场,从休闲空间最终使用群体的年龄、定位及日常生活来分析,通过细致的把握来把人性化特征准确转化出来,同时,通过与甲方多方面多层次的磨合,把商业空间设计出自己的“文化特征”,避免单纯商业的突兀感,是最好的平衡方式。

戚欣:从休闲的定义上讲,内心的愉悦是最大的休闲,这既是休闲空间设计要达到的首要目的,也是其人性化体现;商业环境跟其它环境一样都会对人造成影响,假若商业性过于直白会让内心休闲一定程度上受到商业环境的左右。所以,人性化与商业性的平衡,要做到如同水墨画一般,尽量在设计手法上做到相互融合。

王珉:无论在我们的生活还是工作过程中,每个人都有感到疲惫的时候。但随着时间的积累,大家也都形成了一种“自我疗伤”的愉悦方式,这里面就会包括各种不同的休闲手法。由此,“生活”是休闲的第一要素,加上生活过程必须的商业环境,整个人性与商业的组合便应运而生。这种组合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所以在平衡这组矛盾时,仍需保持一分顺其自然的心态。

于锦敏:我觉得“休闲空间”便是让人心灵得到不断的放松,让人在此空间满足自己日常所需的东西。在整体环境设计上尽量不要过于商业化,要让人们到了一所空间内,不会感到就是来花钱来消费的,而是拥有一分心灵的归属感。

吴江:我觉着“休闲空间”的人性化与商业化特征,并非是一组真正的矛盾。换一种角度,它们还是一组相互统一的立体组合。现在很多商业空间反而显的商业特性过于不足,休闲与商业不见得是以矛盾而存在,好的空间反而正是由于这两点而增添色彩。

李振:正像大家所说,“为设计而设计”的空间真的让人感到非常累,所以在设计理念上还是要避免“目的”之说。但从空间分类角度看,休闲空间相对来说大多仍属于商业性运作环境之内。同时,也正是因为此类商业空间的社会需要,才促使很多相似风格的空间环境生成,并满足大家的生活和发展需要。所以,有时从另一角度来讲,休闲空间的商业特性是一种必然且没什么固定的好与坏之分。

戚欣:济南休闲空间设计的发展跟整个城市建设的发展是统一的,同时也是城市商业、经济以及人文环境的综合体现。在目前很多地界有了较好的发展,但整体还需要再次挖掘出应有的潜力。

王珉:从整体大环境来讲,济南休闲空间设计肯定是向前发展的。但目前甲方投资项目空缺,是济南市场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例如像南京相对流行的田园项目,在济南就基本呈现空白状态。一些度假区、马场等休闲空间的设计还比较少,基本多以茶社为主,发展现状相对单一。

李振:从设计手法上讲,济南仍具备一大批强有力的设计师资源,但就目前本地已经建成的休闲空间来看,济南还处在一个发掘潜力的阶段。一是由于市场决定提供的大环境,另外还有甲方投资者的审美水平等,均都是目前济南发展阶段的制约因素。

济南市场目前以模仿为主,相对来说缺少原创性,无论是外在内在陈设的休闲功能性还是缺少震撼力。相比丽江、大理这些城市,它们在简单的材质基础上,却能提供给人一种别有趣味的状态。我觉着济南应该深挖自己的特色,可以表现泉水、荷花以及柳树,要在意境或是感受上充分的表现在休闲空间的设计理念上。同时,在设计上希望能够勾起人们回忆的空间,可以让人们在其中既得到放松,又能感受生活。

任强:一个城市就是最大的休闲空间,它的历史与文化是让人们感受到沉下来的基础因素。例如意大利的生活状态,全民休闲意识跟他们的历史文化息息相关。相对来说,济南乃至全国还不具备真正沉下来的生活状态,外在表现也便是目前休闲空间设计的实质阶段。

李明:从一定意义上讲,目前济南休闲空间设计所处阶段一词形容便是“济南阶段”。不论是茶社还是会馆,基本还没有真正的走到外面的世界。就像人的成长一样,“济南阶段”的休闲空间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服务性知识探讨

黎丽娅:纵观济南的商业休闲空间,以恒隆为例,可以看到它的设计基础还是非常好的,它的整体模式还是比较国际化。但相对来说,它的识别系统不够到位或者缺少本地分析,不论是消费习惯还是人流导向它基本是按照一类城市或者香港标准制定,但这类识别系统在济南并不习惯。另外,恒隆对儿童群体的设施太少,整个商场有很多空余空间,但给孩子用的设计几乎没有,不论是从商业销售还是休闲用途,孩子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李明:提起恒隆广场,我也以其为例来讲讲自己的看法。我认为恒隆的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在广州有一家大型商业休闲广场,内部会有很多大型的书城、大型的休闲咖啡区等等。在恒隆这样的地方设施较少,公共区域肩负的责任很重,消防、流通以及识别都在此运行,但例如书吧、咖啡区、音乐小店的公共休闲设施相对少。如果改善,应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强。

任强:从国外看了很多卖场,商业休闲具有三个阶段,一是服务、二是品牌体验、三是未来的思维转化阶段。济南的商业休闲肯定没有达到未来阶段,基本是处在品牌体验的起步阶段,相对来说也是开始尝试和前进的过程。希望济南可以在未来的竞争和商业模式上进行延展,可以通过简单的服务和品牌维护,转变为一种以产品的“故事”和“人生”为主的阶层上。既是说把卖产品变成卖故事、卖文化。

吴江:济南的商业休闲设计进步很多,这是毋庸置疑的。谈到文化,我觉着济南作为一个文化古城,没有形成真正自己的代表商业带,肯定不是因为文化底蕴,而是由于商业度不够。例如在酒吧全国肆意成长的今天,济南本地的酒吧运营越来越少,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所以相比关注设计自身,还应关注商业度的成熟与否,很多时候客观的商业分析同样是左右休闲设计现代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于锦敏:在这个城市生活我们要去爱护它。但从设计的角度讲,目前济南的商业休闲区域还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甚至说它应该有的特征没有全然的散发出来。很明显的表现便是,济南到目前为止没有一座可以代表自己城市的建筑。如果从文化底蕴讲,济南没有真正的文化建筑脉络,如果从旅游气质来讲,济南的泉水特色依旧处在尴尬的状态。就算是现代化的呈现,济南跟单纯的现代城市相比几乎不占什么优势。所以作为设计师而言,只能从内心来保护这种原始的文化特色,并尽力去影响设计和最终的成果。

王珉:济南在商业休闲的空间概念上确实缺少应有的一脉贯穿的气度。其实在原始文脉与现代商业济南是可以双方并存的,而且两者共存的优势才能体现一座综合性城市的特点。济南的小桥流水的特色与现代摩登的商业特色合理结合应该是改善现状的思路之一。

谢庆磊:济南的商业休闲空间相比全国市场仍有很大发展潜力,但相比自身确实有了很大提升。从灯饰技术的发展来看,现在很多商业休闲区的灯光智能化的引进便是很有力的一种证明,在公共休闲区以及很多小的休闲室内空间多改变了原来的传统灯饰。希望济南的下一步商业休闲空间可以在光影的科技化上得到普及。

设计师真情对话

本期设计师沙龙真情对话板块,希望您随同本期设计师一道,共同畅游在属于自己的五月之城里,倾听它与您的故事,畅谈它对您的吸引,一起感受值得怀想的五月时光。

谢庆磊

我曾在青岛居住过多年,对它产生的感情与依恋肯定是推荐给大家的重要因素。但去过青岛的朋友应该都能感受到,从青岛的栈桥一直游走到城市的海边,自己开着车在青岛走一圈会给我们不一样的感觉。另外,今年青岛要搞军演,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大家不妨去青岛看看。

王珉

海南的气温比较高一些,可以在海滩上晒一下,可以发发呆,什么事儿都不干,做到真正的解放自己。另外,海南可以看到大海,让自己得到真正的放松。从设计的领域讲,在海边这种放松,可以让我产生更多的冥想,对设计思维有很大的提升和帮助。海南周边的一些小的酒店都很有特色同时比较安定,是一个适合旅游的地方。

于锦敏

其实我还是相对比较怀旧一些。如果有机会希望大家可以去我的家乡天水看一看。它是塞北的小江南,在秦岭以北,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在去过国内外很多城市之后,除却感彩,客观来讲天水的文化底蕴依旧是极具特色的。而且天水是从来不砍伐树木的地方,家乡的树木千百年来体现出一份真正的历史文化,并且麦积石窟就在天水,在那里你会感受到文化的感动。从设计角度讲,家乡的文化与纯粹对我从事设计领域具有很大的影响,会让我懂得保持自我以及原始的文化。

黎丽娅

在巴黎的艳遇非常多,你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跟任何一个人表示你对他的喜爱,甚至说你可以躺在地上睡觉,不会有人管你。那里还聚集着世界各地各种各样追求自由的人,会让你感受到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而且,对于爱设计的人,在那里肯定会感受到这种自由带来的美感。

李明

我比较喜欢去湖南、四川等等省份的小县城、小城镇,第一是可以吃到很好吃的东西。另外,个人比较喜欢猎奇,在那里你可以发现很多原始的工艺乃至建筑造型。同时,那些地方在文化习俗上会保持的比较好。对喜欢文化及有猎奇心态的朋友,我推荐大家去这些地方。这些得到保护的文化城镇也是推动自己设计领悟能力的较好方法。

周平

我去过很多的城市,每个城市都有各自的特点,但我仍然选择济南。原因相对简单,因为济南有我的朋友们。朋友是生活里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给自己工作提供设计灵感源泉之一,因为朋友会让我们感到快乐。

吴江

我最想给有孩子的朋友们推荐去香港。因为香港是让孩子感受城市文明最近的城市,它的城市文明以及街道文化是国内值得学习的。我带着孩子去的时候,发现在香港的行程对其影响是很大的。

终南别业篇8

1、翻来覆去都没有逸出家天下国家要求的范畴,而思想也奇迹般地成为通往家天下国家的终南捷径。

2、在以学堂取代科举的选士制度下,法政教育因其独特的培养目标被世人视为入仕的终南捷径,法政学科因此成为求学者的首选科目。

3、读书遵依主从次序,方可避免由终南捷径而堕入旁门左道。

4、指望命题改革一步到位的终南捷径和包你满意则无异于对命题者的苛求,而一味赞扬也无补于命题改革的顺利推进和完善。

5、历史不会改变,千百年来,多少人探索着用人的规律及自我发展的终南捷径。

6、璇宫饭店位于武汉市中心繁华的江汉路步行街,是步行街上唯一的星级三星级饭店,周围的景点娱乐场所大型建筑物商场学校医院星罗棋布举不胜举,下榻璇宫饭店,您既可尽享至诚入微的服务,也是您获取商机,步入都市之根的终南捷径!

7、就培养方式而言,情感教育的渗透无疑是终南捷径。

8、吾愿留学归国诸君,稍稍留意于社会事业,而勿以考试为终南捷径,作金马门避世之想,则国事或尚有望乎!

9、基于此,我们在进行小说教学时教会学生准确地把握小说人物的心理活动,对教学定会不无裨益,有时甚至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成为一条解读小说的终南捷径。

10、而学术风气则尤其萎靡不振,「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

11、不如因省区已具有联邦之迹象,因势利导,由单一国一变而复合国,从联省自治这条路,来求和平的统一,我看到反是一个终南捷径哩!

12、于是,一些商标所有人把驰名商标司法认定当作获得驰名商标的终南捷径。

13、借此认识了几位当道,又结交了几家富贾豪商,自以为终南捷径,即在此小小酒馆之中,因此十分高兴。

14、他隐居九华山并非寻求入仕的终南捷径,而是心灰意冷之后的决断。

15、此外,日本的成功和强盛对当时的中国有极大的诱惑力,由此,不能不使他们觉得日本模式是一条终南捷径。

终南别业篇9

1、翻来覆去都没有逸出家天下国家要求的范畴,而思想也奇迹般地成为通往家天下国家的终南捷径。

2、在以学堂取代科举的选士制度下,法政教育因其独特的培养目标被世人视为入仕的终南捷径,法政学科因此成为求学者的首选科目。

3、读书遵依主从次序,方可避免由终南捷径而堕入旁门左道。

4、指望命题改革一步到位的终南捷径和包你满意则无异于对命题者的苛求,而一味赞扬也无补于命题改革的顺利推进和完善。

5、历史不会改变,千百年来,多少人探索着用人的规律及自我发展的终南捷径。

6、璇宫饭店位于武汉市中心繁华的江汉路步行街,是步行街上唯一的星级三星级饭店,周围的景点娱乐场所大型建筑物商场学校医院星罗棋布举不胜举,下榻璇宫饭店,您既可尽享至诚入微的服务,也是您获取商机,步入都市之根的终南捷径!

7、就培养方式而言,情感教育的渗透无疑是终南捷径。

8、吾愿留学归国诸君,稍稍留意于社会事业,而勿以考试为终南捷径,作金马门避世之想,则国事或尚有望乎!

9、基于此,我们在进行小说教学时教会学生准确地把握小说人物的心理活动,对教学定会不无裨益,有时甚至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成为一条解读小说的终南捷径。

10、而学术风气则尤其萎靡不振,「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

11、不如因省区已具有联邦之迹象,因势利导,由单一国一变而复合国,从联省自治这条路,来求和平的统一,我看到反是一个终南捷径哩!

12、于是,一些商标所有人把驰名商标司法认定当作获得驰名商标的终南捷径。

13、借此认识了几位当道,又结交了几家富贾豪商,自以为终南捷径,即在此小小酒馆之中,因此十分高兴。

14、他隐居九华山并非寻求入仕的终南捷径,而是心灰意冷之后的决断。

15、此外,日本的成功和强盛对当时的中国有极大的诱惑力,由此,不能不使他们觉得日本模式是一条终南捷径。

终南别业篇10

跟随旅游团途经福建、江西、湖南、广东、海南海口等地,记者终于达到了目的地海南三亚。作为中国电信传统势力范围的南方,中国电信希望利用过年人们的换机热潮,为天翼的发展赢得先机。因此“天翼”成为这个长假南方电信市场最大的明星在意料之中。

在记者的旅途中,电视、广播、报纸,卖场、宾馆、飞机,大幅液晶屏、流动服务车,举凡目光所及之处,都能发现天翼的影子。然而受到整体经济环境的影响,在移动、联通的种种防守策略之下,从吸引用户的眼睛到吸引用户的心,电信“天翼”还有一段路要走。

整体经济的低迷,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个人收入的减少以及职业风险的加大。记者在旅途中询问的众多朋友都表示,随着今年的年终奖的降低,以及明年收入的不确定,他们都减少了在过年上的开支。事实上,除了一线城市外,南方的一些二线城市及小城镇,都出现了手机销售额下降的局面。而由于“天翼”中高端的市场定位,资费水平相对较高,在手机号码需要更换的前提下,很多人都对选择“天翼”比较慎重。选择天翼,就意味着选择CDma制式的手机。而电信现有渠道中的“天翼”终端或者价格较高,达三四千元,或者较为低端,对用户的吸引力与GSm手机也无法相提并论。

而竞争对手针对性的营销也有力地形成了用户的转网障碍。记者认识的南方朋友们或多或少都参与了移动联通的充值送话费活动,这让他们不会轻易转网。此外,中国移动大规模地推广其“G3”这一国内首个3G业务品牌,在电信没有强调3G概念的情况下,让很多对通信业不熟悉的朋友,将对3G的期待转化为对中国移动G3的期待,而不是现在就出手购买新手机。

一位地方电信做集团客户的朋友的意见颇具代表性,据他介绍,他们一般寻找移动公司没有涉及的集团用户,以组建虚拟网、漫游接听不收钱为卖点来推广,但用户反映不想更换终端(虽然促销赠送手机,但多为低端机型);其次,很多人不想换号,觉得太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