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土木工程系毕业论文十篇土木工程系毕业论文十篇

土木工程系毕业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1:21:48

土木工程系毕业论文篇1

关键词:毕业设计质量;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土木工程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016-02

河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创办于1950年,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丰富的办学经验。从早期的房屋建筑专业、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发展为建筑工程专业、交通土建专业,直到现在的土木工程专业、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和交通工程专业,已积累了60余年的办学经验,拥有完善的教学条件、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机制;为河北省、京津以及周边地区的建筑、道路、桥梁、交通等行业的研究机构、设计院(所)、施工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输送了大批合格的土木工程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在河北省、天津市的土木工程行业和土木工程教育界享有较高的声誉。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初步科学研究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与综合性。通过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及教学质量进行检查与评价,进而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分析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因素,提出改进措施,不断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检查具体体现在:(1)毕业设计(论文)前期至中期工作阶段。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条件(选题质量及指导教师情况)及组织管理、学生状况、中期检查等情况进行抽查、评分。(2)毕业设计(论文)后期工作(答辩、评分)阶段。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答辩情况进行抽查、评分。(3)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结束阶段。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进行抽查、评分。必要时,抽调部分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送外校评审。(4)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总结阶段。召开总结评议会,总结检查评估中出现的问题及经验,研究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措施。写出评估报告,提出对我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检查评估指标体系”的修改意见。同时,组织申报、评选本年度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优秀单位及优秀指导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很多。为更加可过的评价学生毕业设计质量。本文提出运用模糊评价理论来评价学生毕业设计质量。

一、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理论和方法

模糊综合评价与其他确定性评价方法不同,它在评价过程中能充分考虑影响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不同因素。首先用U={u1,u2,…,um}={选题质量,学生能力,毕业设计质量}等不同评价指标。V={v1,v2,…,vn}=优,良,中,及格,差表示不同评价指标所处评语集合。

1.首先构建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本文根据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特点,构建了二级指标,二级评价指标可以更加清楚的实现指标值的量化。根据每个评价指标ui(i=l,2,…,m)对确定评判等级的影响程度不同确定权重模糊子集a,a={a1,a2,a3,…,am}其中ai为因素集中ui的权重值,ai≥0且ai=1。

2.设不同评价指标因素ui又包含s个二级评价指标,其评价指标集为ui,ui={ui1,ui2,…,uis},对应的权重ai={ai1,ai2,ai3…,ais},ais表示uis在ui中的权重,ais≥0且∑ais=l。

3.设评价等级可分为n个等级,其评价集V={v1,v2,…,vn}=“优,良,中,及格,不及格”5个等级。

4.对每个ui的m个因素按作综合评价。从ui到V的模糊关系用模糊矩阵Ri来描述。

5.然后再根据以下的模糊运算关系得到目标的综合评价分数。

Ri=r11r12Kr1nr21r22Kr2nKKKKrm1rm2KrmnB=a·R=(a1,a2,a3,K,am)or11r12Kr1nr21r22Kr2nKKKKrm1rm2Krmn=(b1,b2,b3,K,bn)其中,rmn表示因素指标uis对于第j级评语vj的隶属度。

二、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在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中的运用

1.确定评价指标因素集。依据模糊不确定性综合评价理论,确定土木工程专业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所示。

2.评价指标等级。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评语集合分为v={v1,v2,v3,v4,v5}={优,良,中,及格,差}五个等级。

3.评价因素权重集。各指标因素权重集在表1中已列出。

其中一级指标权重为a=(0.20,0.60,0.20),二级指标权重为a1=(0.25,0.25,0.25,0.25),a2=(0.17,0.25,

0.17,0.17,0.07,0.17),a3=(0.50,0.30,0.20)。

三、结语

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利用根据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特点,构建了毕业设计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然后提出利用模糊综合评价,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大大提高了学生毕业设计的主动性,有利于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水利,等.模糊集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土木工程系毕业论文篇2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导师制;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戴素娟(1963-),女,江苏南通人,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教授;王崇革(1970-),男,山东泰安人,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教授。(山东青岛26659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山东省省级教改项目“基于CDio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探索和研究”(项目编号:201224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1-0173-01

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生学习阶段的最后一个环节,这一过程既是对学生三年多学习成果、创新能力的检验,也是对教师教学质量全面、综合的检查。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提高,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近年来,由于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高校扩大了招生规模,导致教师指导的本科生毕业设计人数增多,相对而言,指导教师在每个学生身上投入的精力相对减少。同时,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期间还要找工作和备考研究生等,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普遍下滑。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是当前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面临的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1]

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较强,其毕业设计既不同于理论教学,也不同于设计部门的工程设计,[2]本文结合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的教学实践提出了相应的实施方案和措施。

一、导师制的可行性

我国研究生教育中普遍推行导师制,导师制可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3]

在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材料、力学、结构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这一过程与研究生阶段学习十分相似,在教师的指导下,从选课题、查资料、做设计到处理数据,都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这种相似性说明,将研究生教育阶段普遍运用的导师制引入到具有相似特点的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中是合理可行的。

在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过程中实施导师制,一名教师辅导固定的几个学生,可以避免出现班建制中教师精力有限,对学生辅导广而不精的现象。

二、导师制在毕业设计中的优越性

1.有利于系统训练,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

导师制使学生提前介入毕业设计课题,有充分的时间调研和思考,毕业设计时间相对延长,从而使学生早着手、早准备。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学习和实习过程中,因为有毕业设计这一目标,会有意识地加强对知识的积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有利于实践教学环节作用的充分发挥

根据教学安排,土木工程专业从大三暑假开始有较多的实践环节,包括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将这两次实习和毕业设计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导师或带队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学生有重点的进行分析和思考,并把实习阶段获得的知识直接运用到毕业设计中,既可以避免以往学生在实习期间无目的、走过场的情况,又可以拉近学生与工程实际的距离,减少学生在毕业设计时,尤其是建筑设计部分异想天开的做法。

3.有利于拉近师生关系

大学的课程安排决定了师生之间很少有机会近距离的交流接触。实施导师制,不论是实习期间还是毕业设计期间,导师与学生都是面对面的交流。由于一名教师只负责指导几名学生,教师对学生的设计思想和薄弱之处都有比较清晰的把握,在给学生提出修改意见后,下次指导时能更有针对性地审查。在不断的接触中,导师的人格、品德、治学态度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成长,成为学生的榜样。

4.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

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土木工程系大部分指导教师不仅承担本科教学任务,还作为研究生导师指导研究生学习。实施导师制,在导师给研究生上课或布置任务时,许多本科学生主动来听讲,有利于学生提前了解研究生学习、生活,并参与到研究生团队的科研活动中去,积累实践经验,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开阔了思路,培养了创新精神。

5.有利于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实施导师制,导师可以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介绍学生去单位实习;导师可通过加强毕业设计的组织与管理,追踪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来确定毕业设计课题,使毕业实习和设计的过程成为学生与用人单位相互选择的过程。这样对于学生来讲,解决了实习机会难找的困境,增加了可靠的就业机会;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可从学生的实习与设计中了解学生的工作态度,避免招聘过程中的盲目性。另外,可促使学生认真对待毕业设计,从而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三、实施方案和措施

1.确定合适的实施导师制的时间

在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本科生大三学期末开始实施导师制,因学生在本科教育的前三年,以积累基础知识为主,过早实施导师制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实际作用有限;选在大三期末,学生的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可以形成一个体系,有利于实践教学环节的衔接和统一。

2.按学生的不同层次划分毕业设计小组

将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的学生按专业课成绩划分层次,然后由每个层次中的学生共同组成一个小组,这样可实现学生在毕业设计学习过程中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3.探讨导师制的毕业设计模式

从本科生三年级末开始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指导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指导学生的学习计划(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四年级时为小组的每个学生选择合适的毕业设计题目、指导并保证毕业设计质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与人沟通的能力。一般由老教师牵头2~3名教学年限不同的教师组成导师组共同指导一个大组学生的毕业设计。在学生毕业设计的这段时间,导师往往还要承担其他教学任务,不可能及时为学生解疑答问,因此可以尝试某个阶段以一个教师为主,多个其他教师同时兼职指导的模式,使学生知识结构得以向多方面交叉渗透。采用这种方式,导师之间可以彼此协调,既能保证及时解答学生毕业设计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又不会耽误导师的其他教学活动,还能实现年轻教师与老教师的优势互补。

4.探讨团队协作的毕业设计模式

几个毕业设计小组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采用讨论式教学,定期交流在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形成研讨氛围,通过这种模式可以促使小组成员间互相学习、补充、启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学生的协作交流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性;使学生最大化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进程中,同时指导教师可以对各个学习环节进行观察、调控和指导,以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

5.采取毕业设计中期答辩提高学生的自觉性

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学生期中检查答辩时,由不同组的导师共同参与,这样既模拟了毕业答辩的场景,又丰富了教师检查学生设计成果的视角,有效地提高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四、结论

毕业设计在本科教学环节中占有重要位置。近两年,山东科技大学在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学生中从三年级期末开始实施导师制,这对提高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相信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导师制这一措施将进一步完善,从而为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能力和专业技能提供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孟梅,范世东.高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的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7,(1).

土木工程系毕业论文篇3

关键词:土木工程;大土木;宽口径;毕业设计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是学生从学校理论阶段向社会实践之间转换的最佳嵌入模式,是进入工程实际当中的无论是设计、施工、管理或科研的最好开始。同时也是毕业生自己独立进行工作的最佳开始阶段。在教育部提出的“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土木工程专业对于地方高校来讲必然是向应用型、实践型转变。但土木工程涵盖范围较广,涉及知识面较宽,针对性较强,故原有的教学模式已很难适应大土木教学要求,故为适应大土木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毕业设计故必须同时做出相应改革。本文主要毕业设计所做的教学改革提出一些地方高结合延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校应对新形势下的大土木教学改革的工作方法。

1大土木背景下的宽口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设

自1998年各大高校扩招以来,对于地域处于不利条件下的地方性高校,因多方面因素生源质量不断下降,但教育部又提出“强基础,宽口径,多方向”的专业办学思路,故延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根据陕北地方经济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北京要求,结合学生就业需求和服务地方的需要,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分方向进行培养false。强基础是实现宽口径的基本前提,一名工科专业学生,首先应学好工程基础课程,而后才可能应用这些基本知识与理论,在服务地方和个人兴趣的领域发展自己的装也知识和技能,所以,“强基础,宽口径”是大土木背景下人才培养的共同要求,针对人才培养个性化要求,各院校均推出了自己的人才培养特色。因此在制定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我们遵循“用得上,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的原则,从重视实施传授到重视能力培养的转变,来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组织土木工程专业整个教学过程,尤其是对于毕业设计的积极探索。

2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

毕业设计的题目决定了内容,故科学选题是关键。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应该尽可能以实际工程为目标进行毕业设计。在满足基本教学要求和培养目标下,尽可能结合工程实际的项目选题,以促进学生应用新技术、新知识,促进学生与社会需求有机结合。题目应有深度和广度能使学生在毕业设计中结合应用所学知识。毕业设计课程建设标准应具备以下一些要素:(1)全新教学大纲。教学大纲,不是学习内容简单的堆砌,而是对于毕业设计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不只简单讲授大纲,还应指导学生自学纲要。教学大纲除对基本内容提出要求外,还应根据学科发展不断更新,阐明本课程与相关课程联系,充分体现课内、课外教学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学习。(2)全新教学方法。实施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讲清思路、突出重点。恰当处理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关系。(3)适宜教材。必须建立一批教学辅助材料。编写一些参考书、实验指导书等等,以培养学生掌握本学科最新发展动态。

3毕业设计应注意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

Bim是BUiLDinGimFoRmationmoDeLinG,是一个概念,一般翻译为建筑信息模型。大概的意思就是说有含有信息的建筑三维模型。能用来建模,编辑,管理等等这种模型的软件,都可以叫Bim软件。常见的有aU公司的ReVit软件。Bim软件的特性:Bim当然需要软件才能实现,所涉及到的软件可以分成很多类,从规划开始直到建筑物生命结束,可以分成很多的阶段,每个阶段都会有至少一种专业软件,如Bim建模软件,Bim机电分析软件,Bim综合碰撞检查软件,Bim造价分析软件,日照分析软件,结构分析软件,mep等等。目前,有auto-CaD、、Sap2000、斯维尔、pKpm、天正等国际和国内建筑设计软件系统。对于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来讲,利用Bim为学生讲授毕业设计的一部分内容即结构设计软件,使学生利用毕业设计的实际工作特点开展Bim验证性试验,强化学生对于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理解,将电算结果与手算结果进行对比,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可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对于土木工程专业,在当今社会(信息化、网络化)下,各种计算软件层出不群下(如pKpm、盈建科、广厦、理正、anSYS、aUtoCaD、迈达斯)学生应能够通过掌握现代辅助工具,更好的服务于将来的工作,为将来毕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应该强调以手算为主,计算机辅助设计作为验证性设计。然而通过引入Bim中的建筑结构软件,学生能够把自己的毕业设计成果转换为计算机辅助计算,使学生可以把自己手算的计算结果和图纸与软件计算和绘制的图纸作对比,这样指导老师、毕业生通过对比计算结果即可知道自己手算结果正确与否,是否在工程设计允许误差的计算范围之内。使毕业设计指导老师的工作量能够大大减轻,并且使毕业设计的指导效果能够大大提高。

4结语

本文结合我院近几年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指导土木专业毕业设计过程中发现,学生能够很好掌握建筑信息模型的各类软件,并且能够很好的应用软件计算结果修正自己的计算结果,从而能够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并且学生能够在日后的工作岗位当中掌握这方面的不同软件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在信息化浪潮中成为一名合格的工程师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吴小强单位:延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董事尔.宽口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2(1):18-21

[2]《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2011,5.

土木工程系毕业论文篇4

作者简介:

雷学文(1962-),男,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和研究,(e-mail)。

摘要:针对大众化教育阶段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与要求,按照多元智能理论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来设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多元化教学模式。实践表明,多元化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多元智能理论;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47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5-2909(2012)01-0135-04

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阶段学习过程中最后一个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土木工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毕业设计历来深受各工科院校的重视,进行了许多别具特色的改革与创新[1-4],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具有借鉴意义。文中针对大众化教育阶段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与要求,按照多元智能理论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来设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多元化教学模式,经过3年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与要求

(一)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多样化特征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组合这种结构的方式,包括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具体培养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集中体现了高等教育的教育理念。土木工程专业是传统学科,涉及面非常广,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本科专业目录将8个与土木有关的专业合并为土木工程专业。中国现代土木工程包括现代社会所依存的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施工、管理与维护等相关学科,突出显现个性与综合性特征:(1)个性。土木工程是单一的,无法复制,也无法进行试做,并且一旦完成难以退货召回处理;(2)综合性。一项土木工程的建成需有论证、勘察、设计、施工、管理与维护,

涉及经济、法规、环境、地质、测量、力学计算、防洪水文、材料、工程机械、施工技术、组织管理等,施工企业也由专业施工向综合总承包、多种经营(Bot)发展。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应适用现代土木工程的个性和综合性特点,应具有多学科、宽口径、综合性强的特征[5]。另一方面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走进高校大门的学生,他们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水平、求学意愿和态度、价值取向等都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各高校在保证毕业生最低标准的前提下,也在向相对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所有这些,正是当今信息时代各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对社会需求变化做出的有效应答,也是其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基础。以

武汉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所培养的专业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建设,而工程实际不仅需要只懂技术的应用型人才,还需要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还需一部分研发型人才。每年走进校门的学生尽管入学总分差别不大,但其单科成绩、个性特征确有很大的差异性,为构建和实施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载体。

(二)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多元化教学模式与之对应

教学模式是指在某种教育思想观念指导下,在一定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支撑下,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秩序、教学评价,以及教师和学生双方等诸要素所设计形成的教学组合方式和活动顺序,是适应人才培养的组织形式[6]。所以教学模式在实现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是1名教师指导7名左右的学生,从选题、实习、设计全过程等各环节全权负责。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较大,教师的精力与经验有限,这种教学模式显然难以适应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结果常常是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易发挥,其毕业设计质量难以保证。毕业生作为一个群体,是由不同的个体构成的,因此,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应注意到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多元化教学模式即针对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和学生的个性差异,改善教育环境、整合教育资源,在教学方法和师生教学组合形式等方面实行多层次、多样性的改革。该模式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遵循因材施教这一永久性教学原则,即在培养目标上让学生认识自己的个性特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目标并促使学生在构建知识能力结构,发展智力、体力、情感、个性品质等方面达到自己所能达到的最佳水平,获得最好的发展。

二、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多元化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一)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成立毕业设计多元智能小组

霍华德·加德纳根据生命科学、心理学和逻辑学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7],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拥有八种以上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智能,并且每个人的智能强项和弱项各不相同,均有自己独特的智能组合。由此,在进行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时,可让学生形成多元智能小组,即让做相同类型毕业设计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相互学习和探讨,使得具有不同特长或智能强项的学生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也有助于学生的专业发展及其智能结构的完善,最终达到共同进步和完成优质毕业设计的目的。

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智力观,尊重并了解学生智力差异,重视学生智力潜能发展;其次,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制定多元的毕业设计目标,尽量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不同需求。在制定毕业设计教学计划之初,可通过班主任、辅导员、任课教师以及班级学生干部等渠道,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情况。在确定指导教师时进行双向选择,以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组合和配置。在毕业设计选题方面,也采取多元设计模式,即设置多种类型的毕业设计题目和要求,以满足不同类型和层次学生的智力发展需求,对学生有选择性地分层次进行毕业设计的指导。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多元智能小组的学生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比如,在隧道工程的设计施工中,有的学生力学基础较好,可在结构衬砌内力计算、围岩稳定分析模型等方面深入工作;有的学生软件应用能力较强,则可在隧道断面优化设计、隧道开挖支护等方面进行研究;还有的学生对施工组织感兴趣,则可在隧道施工过程、工期优化等方面详细分析探讨。这样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和学习,充分发挥各自的智能强项,完善隧道工程整个设计施工过程,共同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二)开展多级互动的产学研结合

产学研结合是一个悠久的概念,是指生产、教学、科研三者的本质合作和形式结合。学校把人才培养服务、学术研究开发和企业生产实践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合作协调,培养方案服务于学生,具有与时俱进的恒久生命力。产学研结合既是高等院校的一种教学形式,也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多级互动性[8]。

土木工程作为一种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尤为适合这种合作培养模式,而毕业设计作为一门承上启下的重要课程,不应仅仅停留在做完、做好课题,更重要的是应采用开放的、多元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因此,毕业设计环节更宜充分利用这种合作模式,使其效用更全面地发挥出来。

具体实施方面,部分教师通过科研工作,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可结合自己的科研项目指导毕业设计,在毕业设计安排上,根据项目研究课题,筛选部分内容,让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工作。另外,学校可与工程单位联合,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这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这种培养模式允许学生结合实习单位,针对自己的就业方向,认真选择合适的毕业设计题目,选择合适的指导教师。同时,学生亦按照毕业设计要求,参与生产过程,其研究课题紧密结合企业和生产实际,解决工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而完成毕业设计。事实上,学院在与部分单位产学研合作教学的基础上,已建立起若干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将一些工程项目作为毕业设计课题,同时对这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采用开放式毕业设计管理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推行双导师组制

双导师组制是将过去基本上由学校单一培养学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由科研单位、实习单位和学校联合共同指导培养学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是提高本科生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毕业设计作为本科生培养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推行双导师组制,对充分合理地利用有限的优质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有着积极的作用[9]。

学生在工程单位实习期间开展毕业设计,实现了毕业设计与企业实训的结合,学生深入工程单位,了解土木工程行业特点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更加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定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刻苦学习的积极性[10]。几年来,学院充分利用国家基础建设发展的良好机遇,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开展毕业设计双导师管理,尤其是加强毕业设计选题与工程项目的双向结合,即一方面结合工程项目选择毕业设计题目,另一方面结合毕业设计选题进行工程实践。

学院结合地方优势,与一些大型建设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促进了双导师组制的有效实施。学生到企业实习,经过生产实践积累了一定的技术经验,在实习指导教师指导下,联系生产实践,并侧重于工程项目某一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具有特定工程背景和工程应用价值。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课题调查研究,搜集与选题有关的各种技术资料,参考新的科研成果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为提出观点新颖的毕业设计积累一定的素材。尤其是结合部分校企联合的科研项目,学生在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做课题、做实验,进行工程实践,熟悉科研活动的过程和规律,掌握实验分析技能,提高工程实践能力,激发和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从资料收集、方案选择、图纸绘制、文件编写等方面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些学生的毕业设计已获得省级优秀毕业设计成果奖。

三、结语

传统的毕业设计指导模式已不能适应大众化高等教育的需要,有必要根据现阶段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与要求以及学生自身的差异,对毕业设计的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和改革。在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优势,尊重并了解学生智力差异,重视学生智力潜能发展,采取多种方式并存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制定多元的毕业设计目标,尽量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不同需求。

3年的教学培养实践表明,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按照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来实现毕业设计多元化教学模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和举措,多元化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但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与提高。深入完善毕业设计多元化模式,创造更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毕业设计教学方法,是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趋势。

参考文献:

[1]谢群,彭亚萍,于华强.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模式剖析[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2):121-123.

[2]祝彦知,潘洪科,张春丽.土木工程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模式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4):109-112.[3]刘志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系统化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1):118-121.

[4]周林聪,邱建慧.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分析与改进措施[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1):124-126.

[5]林峰,顾祥林,何敏娟.现代土木工程特点与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J].高等建筑教育,2006,15(1):26-28.

[6]程静.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诠释与对策[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7]沈致隆.多元智能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前景初探[J].江苏教育研究,2009(9):17-26.

[8]蒋德喜.基于多级互动的产学研合作教学模式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9(2):123-126.

[9]姜天华,雷学文.双导师工作组制在土木工程专业中的实践与探索[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1(Sup.):47-49.

[10]樊琳娟.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校企“双指导”模式的探索[J].职业技术,2010(10):13-14.

Researchandpracticeondiversifiedteachingmodeofgraduationdesignofcivilengineeringspecialty

LeiXue-wen,GonGJian-wu

(CollegeofUrbanConstruction,wuh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wuhan430065,p.R.China)

abstract:

土木工程系毕业论文篇5

[关键词]土木工程从业能力培养措施

[作者简介]董艳英(1970-),女,河北卢龙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城市建设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与研究;张立山(1972-),男,河北滦南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城市建设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与研究;朱天志(1966-),男,河北卢龙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城市建设学院,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土木工程教学与研究。(河北秦皇岛066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度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土木工程+工程管理’整合式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JYGH2010002)和2008年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学研究项目“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081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2-0092-02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400余所大学设置土木工程专业,在校生30余万人。在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体制下,国家重点发展一批重点大学,主要培养高精尖的研究型人才。地方政府重点扶植高职高专院校,主要培养直接面向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中间的教学型普通高校应该进行应用型本科教育,主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技术管理人才。对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土木工程专业,也应该进行应用型教育模式,培养符合市场需求具备一定从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一、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从业能力要求

按照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编制的《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的说明,土木工程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能胜任建筑、桥梁、隧道等各类土木工程设施的设计、施工与管理,具有扎实基础理论、较宽厚专业知识和良好实践能力与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够在有关土木工程的设计、管理、教育、金融与保险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

二、土木工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培养方向偏离就业需求。高等学校为了适应人才市场,有利于毕业生就业,拓宽了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口径。造成的直接后果是:毕业生专业知识不足,专业性不强,工作起来上手慢,毕业后至少需要在企业相关岗位工作3~4年才能熟悉具体工作。通过对普通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施工管理类工作,其余部分同学从事勘察设计、房地产管理等工作。而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在制订培养方案时,往往将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方向预定为工程勘察设计方向,开设大量结构设计类课程,忽视了施工管理类课程的合理设置,导致专业课程体系与学生毕业后的实际工作需求不一致。

2.工程管理类知识较薄弱。通过对用人单位进行回访,发现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掌握的工程技术类知识比较扎实,相对而言工程管理类知识比较薄弱,不能满足建设企业对土木工程复合型人才的具体需求。按照目前普通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传统的教育模式,在制订培养方案时往往过多强调基础理论教育和专业技术教育,而忽视经济、管理、法规类管理知识的教育。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与国家宏观政策及经济发展方向息息相关。近几年随着国家在基本建设领域的投入不断加大,城市建设和路桥建设不断升温,土木工程专业的就业形势持续高升。能否顺利就业已经不再是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需要考虑的问题。但是,建设行业的薪酬水平近年来不断呈现出管理岗位高于技术岗位的倾向,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不可避免地要从技术转向管理,管理知识的欠缺成为其事业上升的瓶颈。

3.工程实践操作能力较低。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中的专业理论知识来源于工程实践,学生学完后又需要将其应用于工程实践。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既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同时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实际工程实践操作能力。事实上,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土木工程教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未能及时更新,能够将不同科类的知识综合在一起的课程比较少,还存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脱离的现象。教学方法仍然以教师主观讲授为主,还不具备学生自我体验、自主学习、自由创新的环境。近年来全国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在不断扩招,学生数量成倍增长,而各高校的实验教学设备与师资力量却未同步增长,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效果被不同程度地削弱。教学实验往往局限于验证性实验,多年来一直被教育专家所提倡的自主性、设计性实验难以得到落实。学生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停留在现场参观阶段,很少能实际参与到工程实施的具体工作中。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内容大多脱离工程实际,基本都是指导教师按照参考书虚拟的设计任务。目前各高校的生师比普遍比较高,土木工程专业表现尤为突出,学生数量的大幅增长直接导致教师对学生实践教学的指导效果大打折扣。这样的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工程实践操作能力比较低,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

三、土木工程专业从业能力培养的措施

1.准确定位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普通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要根据本专业的发展历程、办学条件和学校的地理位置,合理把握自己的办学层次,准确定位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普通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要立足地方,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服务。在原有办学基础上,发挥本校学科优势,以用人单位实际需求为导向,着重培养懂技术、懂管理、懂经济、了解相关建设法规并具备较强工程能力的复合型施工人才。建设领域相关注册工程师考试的内容反映了建设企业对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师知识结构的要求,也为高等院校设置专业方向、确定人才培养规格提供了重要参考。目前,与土木工程专业相关的注册工程师主要有:结构工程师、建造师、监理工程师、土木工程师(岩土)、造价工程师等。在制订培养方案时,可以按照上述注册工程师的考试内容设置满足考试需求的专业基础课程,然后按照不同类别注册工程师的具体专业知识需求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

2.开设管理类课程或辅修专业。随着国民经济的转型和发展,建设企业对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在知识结构方面的要求发生了明显改变,懂得经济和管理、了解建设法规知识已经成为工程技术人员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工程管理类课程的重要性,将工程管理类课程设置为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模块。在工程管理类课程的设置上要学以致用,尽量结合国家目前实行的建设领域的注册工程师(建造师、造价师、监理工程师等)的考试内容。可以开设建设法规、工程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工程项目管理、建筑企业管理、工程建设监理、施工组织与管理、工程造价管理等课程。考虑到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对课程总学时的限制,工程管理类课程不可能设置太多。如何在有限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比较实用、系统的经济管理知识,就显得非常重要。建议设有工程管理本科专业的高校,可以面向土木工程专业在校生开设工程管理辅修专业,这样就可以在培养方案的学时限制之外比较宽松地开设工程管理类相关课程。

3.改革并有效实施实践教学环节。在制订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时,要以实际工作需求为目标,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与作用,理论教学要为实践教学服务,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实验、技能训练、各种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统筹考虑与安排,以解决实际工程任务为最终目标,构建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四年培养,要让毕业生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操作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胜任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实际工作任务。大力发展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建设企业建立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建立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搭建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平台。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解决了学生各种实习的场地问题,基地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可以填补学校指导教师在实际工程经验上的空白。逐步建立学校与建设企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学校土木工程实验中心可以与社会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实现资源共享,学生可以在周末和假期到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进行实习,可以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可以和企业一起通过科研实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重在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重视选题环节,由指导教师以实际拟建工程或已建工程为背景,结合设计考核目标拟定设计题目、设计内容和设计范围,选择常规结构形式,真题真做,严格按照工程规范进行设计,让学生学会使用工程设计软件,毕业后直接可以胜任简单工程的设计任务。实践教学是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抓好实践教学环节才能使学生学会从工程的角度来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理论和实际的有效融合,培养出满足土木工程专业从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

4.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和知识面是用人单位面试考核的重点,建设企业最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可以说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如果能力单一,即使暂时就业,后期的事业发展也会受到限制。在校期间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决策能力等。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需要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生产实习可以由学生自己去联系实习工地,争取通过自己努力实现带薪顶岗实习,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又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组织能力以及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

5.积极培养“双师型”师资力量。土木工程专业任课教师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指导教师要实行“双师制”,既要有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证书,又要有相关工程岗位工程师证书。在保证完成常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鼓励教师参与工程实践,参加与土木工程专业相关的执业资格考试,对获得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的教师,在评奖选优和职称评定时给予适当优先政策。根据任课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和学科建设的需要,定期轮流组织选派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到勘察设计企业、施工企业、监理企业等顶岗工作,掌握工程规范标准,熟练应用工程设计或管理软件,提高教师自身实践操作能力。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不只是讲授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而是能够将自己的工程实践经验融合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最终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媛婧,曲贵民.试析专业设置与社会发展的契合——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7).

[2]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土木工程系毕业论文篇6

1优化课程体系

第一,合理设置理论课程体系。1998年,教育部将原来的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等专业合并设置成土木工程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对专业基础课进行了拓宽,对办学条件和学生素质的要求更高。办学条件和生源较好的学校采取完全打通的课程体系,即要求专业课程学习能涉及较宽的范围;大多数一般高等学校采取的是“一主多辅”的课程体系,即要求学生系统地学习土木工程中某一类工程对象,并修习其他工程对象的若干课程,如我校土木工程专业设置了建筑工程、路桥工程、城市地下工程三个专业方向。从技术角度而言,土木工程主要的任务是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具体的工程问题。因此,无论完全打通还是“一主多辅”的课程体系,都需要突出力学、结构设计原理等专业基础课的教育,形成“厚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良好的力学知识、结构设计理论为基础,可以轻易地变换工程对象。第二,建立多层次实践课程体系。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非常强,实践教学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建立多层次实践课程体系,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实施多层次实践训练,让学生从实践中更深刻地理解、掌握所学理论知识,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转化。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课程至少包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在这些实践环节中尽可能应用较为实用的软件。我校在实习实践环节进行了许多尝试,一项重要的举措是将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合并成综合实习,安排在第6学期末和第7学期初(含暑假时间),实习时间在12周以上。这段时间往往也是施工企业的用工高峰,这种方式深受施工单位的欢迎,学生在近3个月的实习中,也能对施工企业的各项工作有较全面的了解,效果较好。第三,开设专业知识讲座。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超高层建筑、大跨度等高难度结构的大量出现,土木工程设计、施工及管理等方面新技术不断涌现,规范对于这些新技术的总结及汇总是滞后的,教材也不能及时反映这些新技术。因此,聘请土木工程各领域专家、学者开设专题讲座,可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土木工程的发展动态以及社会需求,弥补自身知识结构的不足,为走向社会奠定基础。第四,探索毕业设计新模式。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最重要的实践环节,要求学生能综合应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具体工程问题。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能进行资料的调研和加工,能正确运用工具书,掌握有关工程设计、施工及管理的程序、方法和技术规范,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树立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能遵守纪律,善于与他人合作。为更好地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我校在毕业设计模式上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在第6学期末,学生自主选择指导老师,综合实习和毕业设计由同一老师指导,有针对性地进行实习及科研活动。在实习过程中,积累毕业设计所需的前期资料,也可针对实习中发现的问题提炼出毕业设计课题。这种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也能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取得的效果较好。

2产学研相结合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利用学校、企业和研究机构等教育资源,培养适合企业、行业需要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3]。我校近些年在以下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建立了湖南省高校“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取得了一定效果。第一,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实践能力。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重能力的培养,重视实践教学。一方面在理论教学中,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使教学内容更为直观,同时,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在保证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工艺性、综合性实验,突出理论结合实践;另一方面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湖南省建工集团三公司紧密合作,进行现场教学,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开展相关工作打下良好基础。第二,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专业教师的要求较高,要兼具较强的教学水平和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即“双师型”教师,其强调教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技能,在工程单位工作过的教师一般具备这种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可以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我校以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为基础,鼓励年轻教师到湖南省建工集团三公司及其他企业学习,熟悉工程实际;并鼓励年轻老师加强自学,以国家注册工程师考试为契机,提高实践动手能力。通过上述措施,一部分年轻老师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明显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把创新素质和实践技能传授给学生。此外,还聘请湖南省建工集团三公司及其他土木工程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我校兼职教师,优化“双师型”教师结构,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三,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创办科技企业。我校长期与湖南省建工集团三公司、湘潭市设计院等企业进行合作,并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基地每年可接纳大量学生实习实训,学生进入工程生产领域,得到生产实践锻炼,获得了较好的职业训练。此外,我校依靠教师技术力量成立了混凝土研究所、检测公司、监理公司等科技企业,一方面可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

3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以实际工程为背景撰写案例组织课堂教学,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评价和总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4]。在实施案例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好以下几个环节。第一,精选案例。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之间联系紧密,在选择案例时需要统筹兼顾,案例应具有代表性。通常一个案例包含的知识点与几门专业课相关,比如2009年上海发生的高楼整体倒塌的工程事故,在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地基基础、工程地质等课程中均可作为案例。因此,应根据所讲授的理论课程选择案例,并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提炼案例情节,要有启发性,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基本理论,提高实践能力。第二,介绍案例。介绍案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感性认识,将学生引到实践情境中。根据教学条件和案例的特点,可把案例印发给学生,让学生提前熟悉案例,并收集相关知识,为分析案例做好准备;也可在课堂上播放工程案例的录像或ppt等,让学生了解案例内容。如条件允许,可组织学生到现场体验,这种方式的印象最为深刻,有助于案例的分析,但组织起来的难度也最大。无论采用哪种方式介绍案例,都应生动形象、言简意赅,课堂气氛活跃,为下一环节打好基础。第三,分析案例。这是案例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教师需要根据知识点精心设计问题,问题应由易到难,并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使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得出所学知识,深刻理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在分析案例时,可根据案例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式,对争议较大的案例可围绕一个中心议题让学生进行辩论;对中心问题较为明确的案例,可由学生担任主讲进行分析;如某个案例涉及多方参与,还可由学生扮演案例中的角色。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教师都要发挥好引导作用,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遇到的困难进行及时解答和帮助,按预定的教学目的进行,逐步揭示工程案例中所蕴含的理论实质。第四,应用理论和总结归纳。在分析案例并得出相关理论后,可反过来站在理论的高度对案例进行更深刻的认识,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此外,教师也可从多角度提出一些新问题,引导学生多方面去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分析及相关讨论结束后,教师应进行归纳总结,对学生提出的看法进行评论,并进行必要的补充,与所讲授的理论知识相互呼应,这便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

4双导师制

土木工程系毕业论文篇7

1.1实验土木工程专业的基本实验有物理实验、材料力学实验、土木工程材料实验、结构实验等。从基础实验开始,逐步过渡到专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此基础上,还设置了各种学科竞赛。如数学建模,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2实习无论什么时候,实习这一实践教学环节在我们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体系中都扮演中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实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因此,对于实习课的探索和改革是永无止境的。实习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得学生能够较快的适应社会,并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目前,大多数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习的教学模式主要是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三种。

1.2.1认识实习认识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也是理论结合实际,增强学生的实践知识的手段之一。认识实习主要是参观一个具体的建筑、厂房、工厂或工艺流程等,在指导老师的讲解下,使学生能初步认识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了解专业概况,并将已学的理论知识与实习内容结合起来,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分析和讨论,从而使学生对本专业的知识有进一步的感性认识,并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2.2生产实习生产实习也是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生产实习主要是参观一个具体的建筑、厂房、工厂等的现场操作过程。在现场技术人员的具体解说下,使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通过生产实习,学生可以将课堂中所学到的各种理论知识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和相互拓展开来,并将这些经过转化和拓展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同样,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组织能力也有很大的提升,学生的个性,修养等都有很大的提高。同时,通过生产实习,学生对本专业的工作性质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能培养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热爱之情,并为毕业以后的出路指明了方向,增强了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1.2.3毕业实习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做毕业设计前期,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毕业实习,能更好的掌握整个毕业设计的设计过程,并能更好更全的收集到毕业设计的设计资料。毕业实习主要是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在指导老师联系到的实习地点,由一些高级工程师或其他高级设计师向学生介绍整个设计过程、设计方法、设计手段以及可能用到的设计规范等设计资料,使学生能更好的完成毕业设计。

1.3课程设计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主要有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结构课程设计、结构设计原理、管道工程课程设计、水利工程课程设计、建设监理课程设计、桥梁工程课程设计等。课程设计的指导老师一般由专业课教师来担任。也可由学校聘请的高级工程师或其他高级技术人才来担任。课程设计是一门必修课,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实践,做好从收集设计资料,收集参考书籍,方案确定,计算过程,用软件绘图的全过程。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和巩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并为毕业设计做好准备。

1.4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必要的一个实践性环节,也是衡量专业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做好一个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将四年所学的基本知识、专业知识系统地结合起来用来分析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工程技术问题。做好毕业设计,对于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专业知识、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有着重大的作用。做好毕业设计也是认定学生的毕业资格和学位资格的重要标准之一。然而,毕业设计作为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在真正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1.4.1毕业设计的题目与实际工程脱节毫无疑问,一个好的毕业设计题目,不但可以成为学生做好毕业设计的动力,而且也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元素之一。然而,国内很多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还没有校外的实践基地,这样,使得我们的实践教学缺乏支撑。指导老师给学生布置的毕业设计题目大多都是缺乏工程实际背景或者是涉及的工程实际背景较少。这样,学生做出来的毕业设计就会显得很空洞,出现理论与实际相脱离,毕业设计与实际工程相脱离。学生做这样的毕业设计题目就会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达不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要求。

1.4.2毕业设计题目单一化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开展校外实践的难度越来越大。其次,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都认为只有高学历才能有好出路。在这种形势下,很多高校都在扩招。学生的人数也随之大幅度的增加,而实践性教学的场地严重短缺,这样,使得每位带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所指导的学生人数在不断增加,就会出现几个同学一个题目的现象。用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社会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高要求标准。

1.4.3毕业设计缺乏挑战很多高校老师,尤其是年青教师,实际工程的经验本身就不足,甚至有些年青老师都没有接触过实际工程的训练,因此,在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过程中,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用理论知识来分析实际工程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过程中就会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对于那些老教授,由于忙于科研,也很难做到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来“差别化”的进行指导。无论是对指导教师而言还是对学生而言,毕业设计都缺乏挑战机制。

2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目前,真正做到实践教学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1)理论教学已成为一种习惯性的教学模式,这就使得实践教学很难做到与理论教学一样的普及,而且,实践教学很依赖理论教学,并且是建立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之上的,这更加加大了实践教学成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教学体系的难度。

(2)由于国家对土木工程专业的教育投入的资金严重不足,导致实践教学严重落后于理论教学,使得土木工程专业更加理论化。

(3)学生的实际工程训练也是严重不足,也加大了土木工程专业知识的理论化。

(4)国家或学校没有意识到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使得实践教学的比重越来越低。

(5)实践教学的形式单一,教学方法相对不成熟。

(6)实习单位对学生实习不够重视,目前,学生找实习单位,一般都是通过教师或家长的关系来联系的,实习单位为了确保学生的安全,避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拒绝让学生进入工地学习,更不用说让学生参与实际操作工作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本身就不够全面,而且学习的时间较短,再加上实践经验也不足,导致了学生在土木工程建设上存在很大的缺陷。

(7)实习指导教材也非常短缺。教科书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文件之一,对于实习指导书,目前还没有较完整较实用较全面的教材,这也使得实践教学难以全面发展。虽然很多高校在社会需求的逼迫下,不断进行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但是效果都不是很明显,并没有真正解决实质性的问题。

3提高实践教学的对策

(1)加大对实践教学的认识。

(2)加大对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

(3)加强学生对实际工程的训练。

(4)增加实践教学体系的课时量。

(5)改革实践教学的旧形式。

(6)学校应多与实习单位沟通,使得实习单位更加重视学生的实习。

(7)加快实践教学教材的建设。

4结论

土木工程系毕业论文篇8

关键词:土木专业;毕业生;就业困境;帮扶对策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

一、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面临的困境

1、就业观念问题

土木工程专业在入学时作为理工科院校比较高分进来的专业,学生本身不愿意下基层就业;我国土木工程行业的就业门槛相对比较低,从事人员大部分学历不高,管理者的学历也不高。加上学生吃苦能力有限,眼高手低,哪里工资高就往哪里跳槽这些主客观因素也滞后了就业观念的发展。

2、地域限制

户籍制度妨碍了土木人才的自由流动,使得人才资源得不到合理的配置。我国目前的就业原则是户口属地原则,这使某些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出现户口歧视问题,一些发达城市明确规定只接受本地户口的毕业生,也使学生在就业中存在一定的困惑。

3、教育实习问题

现有教育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高校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没有将产、学、研很好地结合起来,学校更注重教学,而与企业、地方政府、民间组织、相关行业协会联系较少,有些甚至没有联系,研究这一块也较为薄弱,大都只是停留在讲座,去参观、实践、实习的机会少,学生的毕业实习的时间在3个月到半年之间,实践经验不足。

4、企业用工的实际状况

对于企业的实际用工情况,企业有自己的定位,有些实习生用工单位往往都希望从每一批新人中发现苗子,重点培养,当一些业务骨干成长起来;还有些在企业则招这些实习生只是为在忙季顶岗,哪里缺人就让毕业生顶岗,没有从培养学生、发展学生的角度出发。

二、面向就业市场的土木工程专业新型教学体系的构建

1、搞好部门协作,明确管理体制

在现有的就业模式下,要明确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体制。领导带头,各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土木专业毕业生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对专业树立信心;不断鼓励土木专业教职工共同来完善随时代变化的就业新模式。教育和引导毕业生树立报效祖国志在四方的理想信念,树立立足于基层,到经济建设一线建功立业择业观。

2、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从培训师资队伍入手,着重提高教师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在经费和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定期聘请土木工程行业里经验丰富、技能熟练的专业人士来校讲课。专业教师则应放下架子,打造双师型教师,使教师不仅有理论知识还有实践经验,鼓励和支持专业教师参加专业进修。

3、调整教学计划,努力适应市场需求

加长学生在实习基地实习时间,让毕业生和实习单位达成共同意识,企业可对实习生换岗实习,达到学校要求学生的毕业实习的目的,深化专业知识;在教学中强化技能训练,使总教学学时中技能训练时间占三分之一;鼓励学生取得“双证书”,即学历文凭与岗位操作证书、技能等“多证书”,鼓励、要求学生一专多能,获计算机、外语等级证、造价师等社会上同行业的考核认可的证件,成为具有明显优势的复合型人才。

4、加强就业指导,端正学生就业心态

随着高等教育的越来越“平民化”,应引导大学生端正就业心态,清楚自己并非所谓的天之骄子;保持一颗平常心,从零做起,虚心学习,积累经验;把职业素养的提升看成是终身的行为,而不把眼光只放在大城市、高收入等这些物质方面。应清楚的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对自身有准确的定位,同时又有清楚的职业规划,从小做起,从艰苦的岗位做起,积累经验。同时,在认清就业形势的前提下,也要充满自信,避免由于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而产生的焦虑心理。转变就业观念,适时调整就业心态,从而把握就业机会。

三、土木工程专业就业市场运行的保障措施

1、加强校企合作,走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上完某些实践性强的课程时就可以安排岗位实习,通过这种全程产学交叉的教学方式,将所学的理论应用于实践有益于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又可以发现差距,为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同时可以更让校方看到最新的行业需求,又可以培养符合建筑业需要的人才,让学生,用人单位,学校三方都受益。

2、多管齐下,齐抓共管

就业工作不仅是就业指导中心、学院副书记、就业辅导员、年级辅导员、班主任的事情,更是全校上下每个教师的职责。要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制订明确的就业工作目标、工作计划,层层落实,各部门齐抓共管,真正落实到责任人,进行量化考评,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通过制订目标形成压力,通过压力激发动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就业工作顺利完成。

3、拓展就业服务体系

不少毕业生通过招聘会投递个人简历获得就业机会,这种就业方式的显著特点是信息不对称,不能全面了解市场需求。因此,信息缺乏是土木工程类毕业生求职上的盲点。学校和学院应尽快建立覆盖范围更广泛的就业信息网,利用就业网与社会上专门性人才网站联合,搭建就业平台;充分挖掘教职工、校友等资源收集更多的需求信息,特别是地方需求信息,及时整理、上网。

4、制定实习就业的新模式

要摸索和制定毕业生实习新模式,最好能使各方的利益都能够保障。学校要设法解决学生的实训基地、实训师资和教学科研的发展等问题,在实习的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从学生的角度,能够很快融入建筑企业当中去,感受企业文化,能够为学生争取到轮岗实习,这样更能够锻炼学生各方面的技能,达到实习的目的。从企业来看,要帮助学生摆正心态,找准位置,设立目标,强化纪律,有意识的培养实习生。

结束语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要以市场为导向,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努力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根据土木人才市场需求的特点,对市场进行细分,有针对性地设置同一方向下的不同细分专业课程。此外,针对变化的市场需求,还应该做好包括市场调查、师资和设备等多方面准备,开发一些新的职业岗位的培训方向,不断更新办学理念,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强化实习环节,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质量、应用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姚小平,王一新.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适应能力的研究[J].科技资讯,2014,19:227-228.

土木工程系毕业论文篇9

abstract:Combinedwiththethreecultivationfeaturesofexcellentengineereducationplan,itisstartedwithsuchthreeaspectsasindustryandenterpriseparticipatingingraduationdesign,guidinggraduationdesignaccordingtothestandardsofexcellentengineereducationplanandstrengtheningthetrainingofstudents'abilityofengineeringandinnovatoryintheteachingprocessofcivilengineeringgraduationdesigninthispaper.Somerelatedteachingreformmeasuresareputforwardforlinksofgraduationdesigntorealizethetrainingtargetsofcivilengineeringexcellentengineer.

关键词:卓越计划;土木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Keywords:excellentengineereducationplan;civilengineering;graduationdesign;teachingreform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4-0199-02

0引言

目前,我国工程教育的规模位居世界第一,我国已经是工程人才培养大国,但不是人才培养强国,人才质量难以满足需求。我国在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方面与其他许多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强国必先强教”,为此,教育部于2009年提出实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通过教育和行业、高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按照“3+1”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多种类型优秀工程师,是教育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主要目的[2]。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是本科培养计划中的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更要把人才培养与职业目标“工程师”紧密结合。从这个角度出发,重点加强实践教学管理、紧密围绕“卓越计划”进行土木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尤显重要。

1“卓越计划”培养特点

卓越计划的三个培养特点分别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3]。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具备从事土木工程项目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项目管理能力,能够在土木工程领域从事创新实践的“现场工程师”。通过毕业设计,如何顺利完成从“学生”到“工程师”的角色转换,需要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各环节精心指导、严格管理。

2基于“卓越计划”培养特点的土木专业毕业设计教改措施

2.1行业企业参与毕业设计的方法

按“卓越计划”要求,实施“卓越计划”的工科生将在不改变现有本科4年学制的情况下,到企业里学习一年,而不是“实习”,这意味着工科生的学习包括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阶段。就目前阶段而言,所有工科院校土木专业都达到这一标准不太现实,因此在毕业设计环节中可以先实施以下三种方法进行过渡。

2.1.1加强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高低与毕业设计指导效果的好坏密不可分,要加强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一是创造条件选送教师到企业进行培训,特别是刚从高校毕业直接参加教学的青年教师;二是聘请知名企业专家定期对教师开设讲座,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三是定期组织教师开研讨会,互相交流学习,由实践能力强和理论水平高的学科带头人言传身教地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提高专业水平[4]。

2.1.2实行企业学校双导师制

在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实行“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联合指导的双导师制模式,发挥校内外导师各自的优势共同对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工程实践和职业发展规划方面的指导,不仅能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同时使学生具备较高的社会责任感、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早日与真正的“工程师”接轨[5]。

2.1.3积极推进校外毕业设计

校外毕业设计在很多高校已经实施,但是大部分情况是学生在“校外毕业设计”演变成了“校外毕业实习”、教学质量不能达到教学计划的要求,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提高校外毕业设计质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要选择具备能提供毕业设计技术、人员和设备条件的企业作为稳定的校外毕业设计基地;二是要选派优秀的应届毕业生去校外进行毕业设计,他们既是学生又可作为试用期的工程技术人员,学生和企业能达到双赢目的;三是学校对校外毕业设计不能放任不管,要选派责任心强的教师去参与校外毕业设计的指导和协调工作,提高对校外毕业设计的管理[6]。

2.2结合卓越计划的标准指导土木专业毕业设计

2.2.1基本素质培养

作为一名土木工程师首先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包括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爱岗敬业、追求卓越、尽职尽责、廉洁自律等,并且应当始终如一地奉行这些准则[7]。因此,在指导毕业设计过程中,教师不应该仅仅传授专业知识,更应该结合各类工程实际案例,开拓学生视野,尽早培养学生较高的职业素养和较强的责任感,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扎实的基础。

2.2.2专业知识的培养

毕业设计是综合运用大学所学专业知识,并结合当前行业规范进行独立设计的一次大型实践过程。土木专业毕业设计要求学生掌握建筑、结构设计方法和设计过程,熟练应用CaD、pKpm等建筑结构设计软件,掌握建筑结构施工图的绘制方法。通过毕业设计,不仅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还要熟悉土木专业领域的技术规范、标准和政策法规。

2.2.3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在指导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像平时授课那样满堂灌输,而是需要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去独立分析和独立解决具体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并且提高学生参与实际工程设计的能力。

2.3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2.3.1工程能力的培养

工科院校要培养工程师,要在学好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的同时,重视设计和生产实践,要做好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如何在毕业设计中注重工程能力的培养也是教改的重中之重,目前大部分学生对于毕业设计的认识只停留于“计算”和“画图”,离真正的“工程设计”还有一段距离。主要原因是学生对真正的工程建设基本程序不了解,更不清楚作为一名工程设计人员应该如何与甲方、施工以及监理单位打交道,导致毕业之后不能马上与实际工程设计接轨,这些观念都应该在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有所体现。指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灌输工程建设全过程理念,在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将勘察、设计、施工以及监理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知道,一项工程设计施工图完成之后,应当经历图纸审查环节;然后要与施工单位进行图纸交底会审;接下来工程开工之后要参与验槽、验收等环节。把毕业设计指导过程当做实际工程设计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2.3.2创新能力的培养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要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特别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在毕业设计教学改革过程中,应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8]。从土木专业毕业设计角度来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创新:一是结合学生兴趣选题;二是让学生去学会如何发现并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法,也就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创新的能力;三是密切结合指导教师在研科研项目设置毕业设计题目,根据课题的工作量,确定由一个或几个学生共同完成。这种题目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结束语

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毕业设计质量的好坏是衡量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它直接影响着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力的发挥,同时也反映了高校的办学水平,怎样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是本科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特点的毕业设计教学方法改革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创新的过程,只有在毕业设计环节的每个步骤中都本着培养土木卓越工程师的目的去设计教学方法,并配合良好的运行和实施,才能实现卓越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宋佩维.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与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2011,7(194):25-27,29.

[2]曹晓岩,赵永平,武鹤,王丽荣,董胜利.基于寒区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1(23):116-117.

[3]赵建国.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几点思考[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增刊),2011,33(S1):15-17.

[4]彭修宁.统筹考虑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提高土木工程本科生实践能力[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2):156-157,167.

[5]吴福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企业培养过程的问题思考[J].现代商业,2011(14):286.

[6]董艳英,张立山,李彬,鲁艳丽.土木工程专业校外毕业设计(实习)的实践与探索[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6,5(23):89-91.

[7]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21-29.

[8]张俊林.在本科毕业设计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改革与实践[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91-192.

[9]马进军.对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12(11).

[10]董倩,周兆银,万虹宇.工程能力与创新:卓越土木工程师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教学改革[J].职教通讯,2012(33).

[11]王宁,王景春,赵玉成.土木安全工程实践特色教学理念的探索与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11(02).

[12]秦仁杰,刘朝晖.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试验班课程设置体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25).

土木工程系毕业论文篇10

关键词:土木工程;CBe;逆向案例教学

一CBe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的内涵

(一)CBe理念及其应用

CBe(CompetencyBasededucation)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它强调的是对职业或岗位所需能力的确定、学习、掌握和运用[1]。CBe模式的教学目标以学生的各项专业能力为导向,强调学生的自我学习,并通过建立相应的能力评价指标对学习达成度进行评价,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使其适应社会发展需求。CBe在北美的应用对象主要是职业教育,但其能力本位的培养机制对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改革均有积极的借鉴意义。邵欣[2]等采用CBe理念对“工业及机器人”实训项目进行教学改革,达到了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目的。钟欣[3]研究了CBe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构建了以体育综合能力为导向的培养体系。李颖[4]研究了以能力为导向的CBe背景下教师教育的课程改革,为教师教育提供了改革参考。张凯,李振春[5]探讨了以“卓越工程师”为培养目标的能力本位培养机制。大多数现有的CBe应用研究结果均集中在职业教育领域,这与该理念的核心思想是一致的。但这并不代表CBe培养模式只适合于职业教育,深入分析现有研究结论可以发现,CBe的理念与本科教学中的能力培养目标结合,亦可以对本科的教学方法、教学体系起到指导作用。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将CBe的能力本位理念引入到土木工程本科教学中,以期达到提高本科毕业生毕业要求达成度的目的。

(二)土木工程专业的能力培养目标

根据《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6]的指导性要求,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的能力结构由6个方面组成,如表1所示。另外,根据2017版《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评估(认证)文件》中的描述,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要求包括12个方面,分别是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研究、使用现代工具、工程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沟通、项目管理、终身学习。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评估(认证)中的12条毕业要求与专业指导规范中的能力要求含义基本一致。为了保证毕业生达到相应的毕业要求,必然要求在高校的教学体系中建立配套的能力培养机制。而CBe的培养理念正是以专业能力为导向,建立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因此,采用该理念进行教学改革,对提升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的教学效果,提高毕业生毕业能力要求的达成度有重要积极作用。

二逆向案例教学法

(一)逆向案例教学法的含义

逆向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作为依托,以逆向教学的模式完成知识的传授与学习。其中的案例教学环节在不同层次、专业的教学中已经获得大量的认可,主旨是在较为枯燥生硬的知识点讲解中穿插实践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其核心要领是将与实践案例密切结合的理论知识点提炼出来,融入到教师精心准备的案例中去,使得学生能自然而然地接受知识并理解其应用。逆向教学法是与传统的教学过程反向的一种教学模式。顺向的教学过程通常是概念提出、定义、理论基础、举例说明、应用推广几个环节依次进行。而逆向教学法则反其道行之,从知识的应用出发,通过自主学习、提问、讨论等方式逐步“倒推”所需的知识点,进而引申出重要概念的定义及原理,讲授过程注重思维的启发与互动,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以达到巩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在逆向教学法的实施中,引入适当的案例教学,即成为逆向案例教学法。

(二)逆向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逆向教学法早期是在英语教学[7]中采用。考虑到该方法分阶段的特点,诸多学者将其推广应用在体育[8,9]与医学专业[10,11]的教学当中。除此之外,一些其他专业也采用了逆向教学法进行了教学改革[12-14]。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逆向教学法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缩短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过渡时间、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方面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

(三)逆向案例法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适用性

根据前文的土木工程专业的能力培养目标要求可以看出,本专业的实践应用性强,人才的培养与社会及工程领域的发展关系密切,这与逆向案例教学法的教学组织核心十分契合,同时,现有的众多的研究基础及实践经验为笔者提供了充分的参考,使得该方法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具备足够的可行性。综上,笔者在对现有的教学改革研究成果进行深入分析后,拟以CBe理念作为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以案例教学法作为教学方法,以逆向教学法作为教学模式进行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

三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以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课《土木工程制图》和专业基础课《工程荷载与结构可靠度设计原理》两门课程作为实践对象,采用逆向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达到CBe的培养目的。

(一)CBe培养目标

《土木工程制图》课程属于土木工程基础课,授课对象是大一新生,要求的专业知识储备少,教学目的重在培养基础的读图、识图能力,同时构建学生对专业研究对象的基本认识,对照表1中的能力要求,本课程的CBe目标主要是第2项工程表达与交流能力,兼顾第1项获取知识与信息能力及其他能力。《工程荷载与结构可靠度设计原理》属于土木工程专业基础课,授课对象是大二下学期或大三的学生,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分析并解决土木工程的实践问题。教学目的重在培养应用专业知识发现、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对照表1中的能力要求,本课程主要目标是培养第1、4、5、6几项能力,同时兼顾其他几项能力。

(二)逆向案例教学设计

针对前述两门课程,各自选取一个知识点进行实践分析。《土木工程制图》课程以“投影法”知识点为例,教学目标为掌握画法几何的正投影法则、培养工程表达、交流能力。采用CBe理念的逆向案例法进行教学,案例题目为“请绘制一素混凝土(混凝土标号C30,此信息在解答过程中给出)梁,尺寸300×200×3600mm;要求看图的人能够看懂并能准确制作出该梁。”教学设计如下:请2~3位同学在黑板完成,其他同学自行完成;通过提问黑板上的解答是否能达到要求进行检验;根据解答中的缺失信息或不准确信息引出投影的必要性与投影法则的要求,如一部分同学画的“立体”图,无法准确标注尺寸、题目最初未给出混凝土强度等问题,引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新知识与技术;根据分析结果建立投影体系与法则;定义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等概念;再次完成案例,掌握知识点,强调工程表达能力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