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母亲的桃花源里流水十篇母亲的桃花源里流水十篇

母亲的桃花源里流水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58:00

母亲的桃花源里流水篇1

站在都市丛林的高楼顶上望故乡,我很疑惑,故乡怎么就像躺在大地臂弯里的一棵桃树呢?道路是树干,河流是嫩枝,房屋是鸟巢,庄稼是叶片,那点点花红和缤纷应是思念的丛林。

但我今天遥想的是乡野的桃花。

桃花是我的乡下姐妹,是我乡恋中最美的枝条。然而都市的繁忙和多变总把一些好梦挤碎,不是儿子出生,竟好长时间没有做桃花梦了。没有了桃花梦,就仿佛无枝可依。

是儿子又把我和桃花和乡下联姻起来。

儿子出生后从产房回家,按民间的习俗要插一桃枝,以驱鬼避邪。想这桃树一枝,这一乡下最普通寻常的乡村野枝,霎时上升到了将帅英雄神灵护符的高度,它能佑护新的生命不被邪魔妖孽所近所惑,它更预示着一个新生命像嫩枝条一样茁壮成长,人生的志向直插高天流云,峰顶云霄。

这样美好地期望这桃花一枝,也便仿佛看到了桃林似海,桃花遍地。

我家在农村,从小就喜欢在枝叶繁密、低矮粗壮的桃树上和伙伴们摸爬滚打,上蹿下跳,捉迷藏,一直疯玩到夕阳西下,被大呼小叫的父亲母亲呼喊责备着回家吃饭。在那饥饿年代,桃子是孩子梦寐以求的乡村水果甚或是救命的甘饴。而乡村最美的桃花又是童年最早最抢眼的粉红色梦幻。桃花,以色和夭缤纷着田野村庄,以美和甜温馨着乡村的日子。《诗经》以前,桃花就是乡下的美女子;到了《诗经》,这女子更是美得到了极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又过了千年,那个《桃花源记》简直就是人间仙境,让多少落魄文人贬谪不得意之士心向往之,欲罢不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寄情山水,对月三人,恬淡心静,悠然心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多么富有生活气息和人间情态,只可惜少了点人间烟火!到了大唐,更有个帅男才俊崔护,桃花野巷中的一次无意间邂逅和眼缘,成就了一首千百年来让多少少男少女神魂颠倒梦留涎水的桃花梦――“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而在乡野,桃林和桃花虽好,却是不能独去或多去的。那是婚姻不幸女子的殉情场、黄泉地。桃林深密,那些抗争命运的怀春少女,被逼无奈的痴男怨妇,追求自由情感的亚当夏娃,在乡村黑暗的春夜里,在蛙声四鸣的夏雨中,总是悄悄地带上绳索,要么孑然一身,要么携手相约,在仰望天堂的好梦中,草草结束他们年轻的生命。所以在乡下,小孩子们一般是不允许独到桃林的,那里有索命的鬼,有缠人的孤魂情种。年少时在牛屋瓜棚听说的女鬼故事多发生在桃林乱坟中。桃花,桃花运,桃花仙鬼,少年的美好中,总夹杂着恐惧的因子,抑或像夜读聊斋一样,冷不丁怕狐魂女鬼勾引附身而心理上总是避着桃树,只对桃子怀着好吃的梦呓。

好在乡下堂屋中所挂的传统画卷中老寿星或仙人的身旁,童子手中或拿或托的总是一个个硕大鲜红的桃子,用桃子为寿星仙人们祝福祝寿,桃子用吉祥美好的形象消弭恐惧。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关于王母娘娘食用蟠桃能够长寿的精彩描写更是深得人心,成了少年心中福寿的象征。而春节一到,王安石的一首《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更是一元复始,万物萌动的美好肇始。而把桃符挂在门上作为驱邪避凶之灵物,长期在民间寄托着对桃树的敬畏,桃枝,也便成了陪伴游子和新生儿回家的神物。

我在送儿子回家的一文中写道:轻折一枝桃花插上你的襁褓,儿子,我们回家了。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我希望你幼时的桃花粉面成为青春时的桃花之运,更希望你在我的古稀之年以晚生之气,灼灼其华,生光发热,照耀自己,也照耀着这个苦难而又奔腾不息的世界。

其实,村庄是和桃花永远在一起的,她认桃花为女儿,并以桃花开满大地为荣。正如一文友所写:村庄有了桃花,才显得更加明媚,桃林因为有了桃花,才显得更加娇艳,大地因为有了桃花,才显得更加生动。置身桃花盛开的村庄,抬头仰望蓝天,我们的心灵该是多么的纯净。三月的村庄是桃花扮靓的,桃花就是村庄的羽衣梦裳,我的村庄,在桃花盛开的中央。

而桃花更是乡村的精灵,更是无数生活在乡村默默无闻的女子的缩影。她们把自己的命运挂在村庄的枝头,把自己的爱情和泪水挂在村庄的枝头。她们用自己的淳朴和善良、苦难和人生装点乡村的美丽和风景,用自己的青春延续乡村的炊烟和无尽的思念。桃花,我乡间的姐妹,我看见她们正一枝枝一簇簇向我走来。

风吹花落,我也看见大片的落英伴着乡痛向我走来。何时,桃花能簇拥着美丽的乡愁涌向我居住的左岸右岸,伴春水春潮,桃花满天。

善念如灯,一盏温暖的心灯,一盏永不熄灭的爱之灯。

因我的母亲,善念根植我心。

我乡下的老家是个大院子,虽有些破败,却给我留下很深的记忆。这缘于院子的东南角和西北角各有一棵大枣树和大柿树。大枣树临路边,枝条已斜伸到大路上,因阳光充足,每年枣子成熟时节总把枝条压弯,在那个饥饿的年代,这让好多人眼馋,尤其是孩子们。可到真正打枣的时候,上面几乎所剩无几。因为枣子已被过往的乡亲们用长木棍或竹竿打掉,或被大一点的孩子用小砖块或坷垃蛋冲击掉。我和姐姐不懂事,总嚷着要父亲把那些枝条砍去,父亲不吱声,说的次数多了,父亲终于拿起斧头爬上了树,母亲发现后赶紧跑过来,说:“千万不能砍,都乡里乡亲的,几个枣子算得了什么,让人家戳断脊梁骨,就是一碗饭又如何。”她责怪我们小孩子多嘴,小气。这样,枣树不仅是我们姊妹几个的念想,也是我们半截庄子的念想。不仅这样,每年打枣时,母亲总是用一个大篮子拣最大最红的让给过往的人,叫大家都尝尝。

母亲的大方和善不是做作出来的,这是她的品行和自然的心底,我们在每年摘柿子时真切地感受到了。我家院子西北角的大柿树,树冠全在院子中,每年采摘柿子,母亲总叫父亲或大哥在树上留下几个或十几个,我们不解,因为一个大柿子拿到街上,有时比一个鸡蛋还值钱。母亲说:“再值钱也得留,那是给过冬的寒鸟留的,兴许一个柿花(熟透的软柿)能救几只鸟的命。”而每到大雪铺地,漫天遍野白茫茫一片时,母亲总是在院子中扫出一块撒上高粱或谷米,喂鸡也喂鸟们。母亲常说,那也是一口口小命啊!母亲对任何的小生命都很敬畏,即便是墙角屋檐下一棵野树苗或一株野花草,母亲也用破盆烂罐养起来,养大的树苗起栽在房前屋后,花草放在墙头上或屋檐下。正是母亲的善念和善良,我家院子内和房前屋后不但树木花草多,鸟儿也多。花草虽然不主贵,野生野长的,但它们健壮,赢得四邻八舍羡慕的目光。都说母亲贤惠善良,心慈仁厚,就连母亲为我们缝补的衣裳,绣的鞋头、围脖、暖手,做的布手套、袜子,别人也都说好,说母亲手巧。母亲说,这都是小时候被人家逼的。外婆家穷,给大户人家做针线,为多讨口饭吃,便时常带了母亲去,耳濡目染,就学会了,为了多挣得几个工钱和少挨打,就下功夫做好,才有了现在的好针线。

我七八岁的时候,乡下的麻雀特别多,也许与那时的生态和农家破烂的屋墙有关。每到春天麻雀们的生育季节,成群的孩子们以掏鸟窝捣鸟巢为乐趣,鸟蛋煮煮吃了,幼鸟变着花样玩,直到它们死去。母亲从不让我们掏鸟窝鸟蛋,说谁家的孩子掏鸟窝从树上摔下来,腿都摔断了,谁家的孩子从人梯上摔倒,头磕破了等等,用这些吓唬我们。其实母亲在用佛家佛心教化我们,“救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多做善事就会健康长寿,有善跟着你,说不定啥时候就会得到回报;因为啥生命都是有感情的,你对它好它就对你好,连狼熊鸟兽都会感恩报恩。母亲还说,要把人往好处想,多记人家的好处,要爱人不要恨人。

母亲就是用这种善念慰藉着自己的内心,也抚慰着我们饥饿的面庞和那个饥饿的年代!

母亲常说,“心存善念,天必佑之”。我也在想,没有善念是不是就没有爱,没有爱,是不是就没有大悲悯和大情怀,没有大情怀是不是就会没有大智慧;没有大智慧是不是就没有大境界。因为善是一种品质,善念是一种心境。心存善念,与人交往时便往往多了谦虚与真诚,多了理解与沟通,也便多了善意的回馈与尊敬。当用善去理解和感染身边的人时,对方就会表达由衷的感谢,有了别人的颔首与感谢,自己的内心便会丰盈起来,快乐起来。

我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三个孩子在树林里玩耍,都不小心被树枝剐破了裤子。面对裤腿上的破洞和孩子惶恐不安的脸,三位母亲用不同的方式处理了这件事情。

第一位母亲抬手就打了孩子一巴掌,然后是一顿暴雨般的大声呵斥,尔后才用一根线绳像扎麻袋口一样把那个破洞扎紧,整条裤腿显得皱皱巴巴。破洞是没有了,取而代之的那个结就像孩子撅起的小嘴。孩子还因此受到了严厉警告:“以后不准再到树林里玩耍!”

第二位母亲不打也不骂,默默地把那个破洞一针一线地补好,孩子的裤子上留下了针线和母亲的痕迹。

第三位母亲面对孩子裤腿上的破洞,安慰孩子:“不要紧,儿子,你奶奶说你爸爸小时候比你还顽皮,这是男子汉勇敢的表现。”说着她用彩线在破洞上绣了朵漂亮的小花,好像原本那里就有一朵花。看着这朵小花,孩子开心地笑了。同样的问题,三位母亲用了三种不同的办法解决:第一位母亲让孩子感到恐惧和失望,那皱巴巴的裤腿如同她脸上写满的愤怒,孩子不得不活在她强制的意愿中;第二位母亲平平常常,孩子得到的是一个顺其自然的生活环境;第三位母亲是心怀慈爱和善念的教育家,她将孩子裤子上的破洞变成一朵花,不但修补了孩子的恐惧,而且启发了孩子的美好想象。她脸上灿若朝阳的微笑给了孩子更多的宽容,让孩子在成长的路上充满自信并富有创造力。

我的母亲虽然大字不识一个,可她应是第三种母亲。

善念,善良的信念,或施善的念想。面善,心善,慈眉善目,与人为善,止于至善,善莫大焉……善是内心的温暖,她渗透着上苍和先祖的智慧和灵光;她是我们情感的善根和源泉,博大,细腻;她更是我们温暖的家园和美好的梦想。

善灯在心,即便是黑夜,眼睛和心也是敞亮的;

康德说:善良像星座一样高耀头顶;

雨果说:善良是精神世界的太阳。

“要学会爱世间万物和身边的每一个人。”佛家说。如果心的领地上经常栖息一只善念的小鸟,也许生活就会永远春光明媚,婉转歌唱。因为,善是心灵最柔软最温暖的地方。

现在,我的母亲已是90岁高龄,除了耳有点背,背有点驼,仍生活自如,干干净净。我猜想这一定与她的心胸有关,也一定与她心中的善念有关。因为善是阳光雨露,善的阳光最重要,有了善的阳光,心才会更敞亮,心敞亮的人就能高寿

母亲的桃花源里流水篇2

小楼仙源导游词

各位团友:

小楼仙源是增城八景之一,今天我们参观的景点有:历史悠久的何仙姑家庙、何仙姑纪念塔、观音山神仙洞、东南亚藤类之冠的盘龙古藤。另外,在参观过程中还可以体味一下三个至今未曾解开的谜:一是为什么何仙姑家庙方圆几里的井水都略带咸味,唯独仙姑井水清纯甘洌?二是为什么仙桃生长在缺土少壤的瓦顶屋脊上,不需浇水施肥,依然枝繁叶茂?三是为什么盘龙古藤找不到根?

大家了解何仙姑其人其事吗?根据《全国古今图书集成仙部》、《中国人名大辞典》、《安庆府志》、《会仙观记》、《全唐诗外集》、《辞海》、《增城县志》等古今书籍都记载:何仙姑,原名何素女,又叫何二娘,增城小楼仙桂村人,生于唐朝开耀二年(682年),自幼性情柔静,秉承孝道,勤奋读书,过目能诵,擅长绣织,深受邻里夸赞。唐景龙元年(707年)因反抗父母包办婚姻,投井后成仙。话说何仙姑在迎亲之日骤然不见了,家人惊慌失措,见家井旁遗留素女的绣花鞋,父母深知大事不妙,命人下井打捞,谁知捞不见尸。男家碍于面子,上县衙打官司,提出不见活人要尸骸的要求。而何仙姑成仙后腾云仙游蒲田(今福建省内),获悉父母受屈,巧逢蒲田县令即将调增城赴任,就恳求县令允许她随官船返增城为父母沉冤昭雪。县令答应了她的请求,当启航之时,未见何仙姑到来,但见船舵后方水中,有一女尸逆水追随而至,尸至增城,果然是何仙姑真身。逆水流尸一事当然难以置信,县官就署批升仙得道了结此案。

此外还传说在唐朝玄宗年间,汉钟离、张果老、曹国舅、铁拐李、韩湘子和蓝采和等七仙,准备于三月三赴瑶池,参加一年一度的王母娘娘圣诞,为了凑够八仙向王母娘娘敬酒,吕洞宾决定下凡遍游天下,最后寻觅超度何仙姑成仙。

何仙姑成仙之事惊动了当年的唐天后武则天。武则天赐赠何仙姑三件宝:一是在其家乡建祠奉祀;二是赐紫霞一袭;三是在唐天宝十年下旨建一碑以作纪念。

各位团友,何仙姑家庙到了,让我们一起进庙参观。

【何仙姑家庙前】何仙姑家庙是增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朝,因战乱,屡经修建。最后一次重建是清咸丰八年(1858年)。家庙砖石台梁式结构,第一、三进13架出前廊为封火山墙;第二进四柱一间五架拜亭为硬山顶,其正脊和垂脊均有反翘装饰。大家请留意,庙正面山石门镌刻的隶书门额:何仙姑家庙,为咸丰八年戊午嘉平黄培芳所书,山门镌刻的行书石对联:千年履舄遗丹井,百代衣冠拜古祠,出自当年吏官王映门手笔。上联中履,舄二字均指绣花鞋,意思是一千年前何仙姑投井,她的绣花鞋留在井边的故事。下联反映了何仙姑家庙历史悠久和人们对何仙姑的崇敬。

现在让我们入庙参观。恭候大家的是屏风上的仙姑彩画,是广东著名书法家麦华三和增城著名书画艺术家陈水源的联作。绕过屏风,庙二进正堂就是供奉何仙姑的地方。何仙姑像用樟木雕塑而成,高约七十公分,原为唐朝村姑装束。现何仙姑身上披的绣花袍由泰国善信赠送,头上的珍珠头饰为香港善赠送。时代在变,何仙姑也跟上了潮流,但何仙姑的法力不变。在此求签许愿,都有求必应,灵验非常。堂上高挂着林林总总的锦旗是马来西亚、泰国、日本、新加坡等地善信答谢何仙姑的信物。家庙有两大节庆,每逢农历三月初七,仙姑诞;农历八月初八,仙姑得道成仙日,庙内的香火盛极一时。瞻仰完何仙姑像,请大家转身,我们看到的是天花井。

【何仙姑井】天花井又名何仙姑井,是何仙姑投井成仙的地方。井边的石鞋模型就是当年何仙姑投井遗留绣花鞋的地方。那么另外一只鞋去了哪里呢?一说在风光秀丽的百花山庄度假村;二是在荔枝生态主题公园--盈园。井台用花岗岩石凿成八角形状,上面铭刻仙源涓涓,饮者万年八个字。古井深达数丈,并不为奇,奇的是家庙方圆几里的井水都略带成味,唯独这里的井水清澈甘例。用井水沏茶,特别香醇清润,常饮此水能强身健体。

【麻姑仙桃】绕过何仙姑井往右边走,大家看到瓦背屋脊上这棵桃树,已有一百多年时间,人称仙桃。传说为麻姑献寿的仙桃。它虽生长在缺土少壤的瓦背屋脊上,而且从不需要施肥淋水,却依旧枝叶繁茂。传说曾有三五好事之徒,爬上屋顶,企图拔掉仙桃,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没成功。其中有一个人因气愤,折断了枝叶,结果此人立刻肚痛不止,最后非得本人在何仙姑像前赔礼道歉,才解除了痛苦。大家可登上梯子观摩仙桃,但千万不能以身试犯。何仙姑的灵气为众人所折服,吃了仙桃的人更加福寿延年。因此,每颗仙桃价值连城,许多善信都下重金提前订购,购得者无不祈求平安顺境,延年益寿。

看完仙桃,往里面走,我们看到的分别是三忠宝殿、八仙殿、黄大仙、太上老君堂。为什么家庙有三忠殿呢?

【三忠庙】三忠庙供奉张世杰、文天祥、陆秀夫等三位南宋抗金名将塑像。为什么在这庙建三忠庙呢?三位忠烈继续抗敌护国,其事迹可歌可泣,在岭南地区广为流传。在此立庙一是缅怀三位忠烈功绩;二是激励后人继承先烈遗志。

看完三忠庙,请大家再到东边楼阁。东边楼阁上还有何仙姑父亲何泰、母亲吉氏的塑像以及师傅麻姑的神像,值得一提的是东边楼阁留有日本鬼子放火烧家庙的痕迹。当年,日本鬼子曾在小楼墟一带肆行无忌,有一天放火烧村,当火烧到家庙东西两堵墙时,火嘎然熄灭了。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甚至出动飞机轰炸,投下的炸弹在家庙附近都炸响了,唯独落入庙中的炸弹安然无恙。仙姑显灵,日本鬼子也只有老鼠拉龟。一位日本友人被何仙姑圣灵所震撼,在事隔五十多年后,慕名前来拜何仙姑,还了心愿,并捐资二百万元,在观间山上修建了十一层的何仙姑纪念塔。

【往盘龙古藤】走出何仙姑家庙,大家是否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现在我们去参观有号称东南亚藤类之冠的盘龙古藤。它距离何仙姑家庙大约300米。传说何仙姑成仙后返回家乡,在家庙旁的树林里乘凉。师傅吕洞宾听闻,欣然赴会。匆忙间用神仙拐杖叉住了何仙姑的绿丝带,何仙姑羞羞然掩面飞往天庭。吕洞宾撒手丢掉拐杖,驾起祥云向何仙姑道歉。于是何仙姑的绿丝带化作大家眼前的盘龙古藤,吕洞宾的神仙拐杖也日久生精,变为几棵支撑古藤的大树。

母亲的桃花源里流水篇3

小楼仙源是增城八景之一,今天我们参观的景点有:历史悠久的何仙姑家庙、何仙姑纪念塔、观音山神仙洞、东南亚藤类之冠的盘龙古藤。另外,在参观过程中还可以体味一下三个至今未曾解开的谜:一是为什么何仙姑家庙方圆几里的井水都略带咸味,唯独仙姑井水清纯甘洌?二是为什么仙桃生长在缺土少壤的瓦顶屋脊上,不需浇水施肥,依然枝繁叶茂?三是为什么盘龙古藤找不到根?

大家了解何仙姑其人其事吗?根据《全国古今图书集成仙部》、《中国人名大辞典》、《安庆府志》、《会仙观记》、《全唐诗外集》、《辞海》、《增城县志》等古今书籍都记载:何仙姑,原名何素女,又叫何二娘,增城小楼仙桂村人,生于唐朝开耀二年(682年),自幼性情柔静,秉承孝道,勤奋读书,过目能诵,擅长绣织,深受邻里夸赞。唐景龙元年(707年)因反抗父母包办婚姻,投井后成仙。话说何仙姑在迎亲之日骤然不见了,家人惊慌失措,见家井旁遗留素女的绣花鞋,父母深知大事不妙,命人下井打捞,谁知捞不见尸。男家碍于面子,上县衙打官司,提出不见活人要尸骸的要求。而何仙姑成仙后腾云仙游蒲田(今福建省内),获悉父母受屈,巧逢蒲田县令即将调增城赴任,就恳求县令允许她随官船返增城为父母沉冤昭雪。县令答应了她的请求,当启航之时,未见何仙姑到来,但见船舵后方水中,有一女尸逆水追随而至,尸至增城,果然是何仙姑真身。“逆水流尸”一事当然难以置信,县官就署批“升仙得道”了结此案。

此外还传说在唐朝玄宗年间,汉钟离、张果老、曹国舅、铁拐李、韩湘子和蓝采和等七仙,准备于三月三赴瑶池,参加一年一度的王母娘娘圣诞,为了凑够八仙向王母娘娘敬酒,吕洞宾决定下凡遍游天下,最后寻觅超度何仙姑成仙。

何仙姑成仙之事惊动了当年的唐天后武则天。武则天赐赠何仙姑三件宝:一是在其家乡建祠奉祀;二是赐紫霞一袭;三是在唐天宝十年下旨建一碑以作纪念。

各位团友,何仙姑家庙到了,让我们一起进庙参观。

【何仙姑家庙前】何仙姑家庙是增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朝,因战乱,屡经修建。最后一次重建是清咸丰八年(1858年)。家庙砖石台梁式结构,第一、三进13架出前廊为封火山墙;第二进四柱一间五架拜亭为硬山顶,其正脊和垂脊均有反翘装饰。大家请留意,庙正面山石门镌刻的隶书门额:“何仙姑家庙”,为咸丰八年戊午嘉平黄培芳所书,山门镌刻的行书石对联:“千年履舄遗丹井,百代衣冠拜古祠”,出自当年吏官王映门手笔。上联中“履”,“舄”二字均指绣花鞋,意思是一千年前何仙姑投井,她的绣花鞋留在井边的故事。下联反映了何仙姑家庙历史悠久和人们对何仙姑的崇敬。

现在让我们入庙参观。恭候大家的是屏风上的仙姑彩画,是广东著名书法家麦华三和增城著名书画艺术家陈水源的联作。绕过屏风,庙二进正堂就是供奉何仙姑的地方。何仙姑像用樟木雕塑而成,高约七十公分,原为唐朝村姑装束。现何仙姑身上披的绣花袍由泰国善信赠送,头上的珍珠头饰为香港善赠送。时代在变,何仙姑也跟上了潮流,但何仙姑的法力不变。在此求签许愿,都有求必应,灵验非常。堂上高挂着林林总总的锦旗是马来西亚、泰国、日本、新加坡等地善信答谢何仙姑的信物。家庙有两大节庆,每逢农历三月初七,仙姑诞;农历八月初八,仙姑得道成仙日,庙内的香火盛极一时。瞻仰完何仙姑像,请大家转身,我们看到的是天花井。

【何仙姑井】天花井又名何仙姑井,是何仙姑投井成仙的地方。井边的石鞋模型就是当年何仙姑投井遗留绣花鞋的地方。那么另外一只鞋去了哪里呢?一说在风光秀丽的百花山庄度假村;二是在荔枝生态主题公园--盈园。井台用花岗岩石凿成八角形状,上面铭刻“仙源涓涓,饮者万年”八个字。古井深达数丈,并不为奇,奇的是家庙方圆几里的井水都略带成味,唯独这里的井水清澈甘例。用井水沏茶,特别香醇清润,常饮此水能强身健体。

【麻姑仙桃】绕过何仙姑井往右边走,大家看到瓦背屋脊上这棵桃树,已有一百多年时间,人称“仙桃”。传说为麻姑献寿的仙桃。它虽生长在缺土少壤的瓦背屋脊上,而且从不需要施肥淋水,却依旧枝叶繁茂。传说曾有三五好事之徒,爬上屋顶,企图拔掉仙桃,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没成功。其中有一个人因气愤,折断了枝叶,结果此人立刻肚痛不止,最后非得本人在何仙姑像前赔礼道歉,才解除了痛苦。大家可登上梯子观摩仙桃,但千万不能以身试犯。何仙姑的灵气为众人所折服,吃了仙桃的人更加福寿延年。因此,每颗仙桃价值连城,许多善信都下重金提前订购,购得者无不祈求平安顺境,延年益寿。

看完仙桃,往里面走,我们看到的分别是三忠宝殿、八仙殿、黄大仙、太上老君堂。为什么家庙有三忠殿呢?

【三忠庙】三忠庙供奉张世杰、文天祥、陆秀夫等三位南宋抗金名将塑像。为什么在这庙建三忠庙呢?三位忠烈继续抗敌护国,其事迹可歌可泣,在岭南地区广为流传。在此立庙一是缅怀三位忠烈功绩;二是激励后人继承先烈遗志。

看完三忠庙,请大家再到东边楼阁。东边楼阁上还有何仙姑父亲何泰、母亲吉氏的塑像以及师傅麻姑的神像,值得一提的是东边楼阁留有日本鬼子放火烧家庙的痕迹。当年,日本鬼子曾在小楼墟一带肆行无忌,有一天放火烧村,当火烧到家庙东西两堵墙时,火嘎然熄灭了。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甚至出动飞机轰炸,投下的炸弹在家庙附近都炸响了,唯独落入庙中的炸弹安然无恙。仙姑显灵,日本鬼子也只有老鼠拉龟。一位日本友人被何仙姑圣灵所震撼,在事隔五十多年后,慕名前来拜何仙姑,还了心愿,并捐资二百万元,在观间山上修建了十一层的何仙姑纪念塔。

【往盘龙古藤】走出何仙姑家庙,大家是否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现在我们去参观有号称东南亚藤类之冠的盘龙古藤。它距离何仙姑家庙大约300米。传说何仙姑成仙后返回家乡,在家庙旁的树林里乘凉。师傅吕洞宾听闻,欣然赴会。匆忙间用神仙拐杖叉住了何仙姑的绿丝带,何仙姑羞羞然掩面飞往天庭。吕洞宾撒手丢掉拐杖,驾起祥云向何仙姑道歉。于是何仙姑的绿丝带化作大家眼前的盘龙古藤,吕洞宾的神仙拐杖也日久生精,变为几棵支撑古藤的大树。

母亲的桃花源里流水篇4

在我们村的后山坳里,有一片桃林。这片桃林,伴随斗转星移,几经更新换代,更加花繁枝茂,绚丽多姿。孩提时代,我拿着铁铲,提着竹篮,跟在母亲身后,去桃林的株间陌垄挖野菜。阳春三月,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我戏耍于桃林之间,时而观看昆虫旋舞树冠之上;时而嗅鼻桃花放蕊之时;时而寻觅芨菜丛生之处;时而摇晃桃枝落瓣之中。春风拂卉,花枝颤抖,几片花瓣伴随微风,飘落在林间小溪之中,点缀着几片浮萍,随波逐流,飘红而去。真可谓“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

纳兰性德曾作《采桑子》一首,词曰:“桃花羞作无情死,感激东风,吹落娇红,飞入窗间伴懊侬。谁怜辛苦东阳瘦,也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少小时候,曾看过一出叫“人面桃花”的戏。那位风流倜谠的博陵才子崔护在游春时见一女子甚美,随生爱慕之意。在他第二次造访时,不见那位女子,随题诗一首:“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那时少不更事,只知桃花好看,桃子好吃,不晓得桃花还孕寓着如此炽热的爱情,尚并发出几多脍炙人口的诗篇。经历启蒙教育,特别是上了中学、大学后,方晓得了桃花的“满路桃花春水香”的风韵。更领略了桃花的“桃花柳絮满江城”意境。

前年春节,侄女来我处拜年,叙谈间提及后山坳的桃林。侄女说:“现在咱村比过去富多了。村长挺有经济头脑,在山坳里建了桃花庵,修了观花廊,疏了桃花源,打起了桃花文化的品牌。每年春秋两季来咱村旅游的人一拨接一拨,我们还借此办起了农家饭馆呢”。听侄女这么一说,挑起了我回乡省亲的神精。就在又个桃花盛开的季节来临之际,我携全家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

来到后山坳,情景和过去大不一样。在桃林外缘,筑起了一条犹如彩蛇般的红墙曲垣,将桃林团团围住。有几枝耐不得寂寞的嫩枝,伸出墙外,大有“满园春色关不住,几枝粉黛出墙来”的韵味。在进入桃林的入口处,修建了一座牌坊,牌坊两侧书有一副楹联:“桃花坞里万株红树泛娇艳,青山深处几声梵语醒素颜”。走进牌坊,用陶砖铺就的俑道在桃林间曲回蜿转,走在俑道上,一股“曲境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意境油然而生。桃林深处,修建了几处长廊亭阁,供游人小憩赏花。那条林间小溪比过去宽多了,增修了护坡、栏杆、过桥,养植了睡莲,放养了金鱼、红鲤。沿着俑道向山坳深处走去,一座尼庵展现在游人面前。前殿正门,撰有一付楹联:“作比丘相以参禅,只是要群生各明佛性,现女人身而说法,无非欲大众共发婆心”。几个村姑僧衣僧帽,装扮成尼姑,或咏经、或焚香、或击木,或鞠首,很有一番佛骨仙风之像。游至此处,使我多了些恋旧,少了些感慨;眼前景美不胜收,别有洞天,过往事原生故态,记忆犹新。思绪又把我拽回到原来的那片桃林。

母亲的桃花源里流水篇5

板桥其实是一座古色古香的石拱桥,如一条卧龙,横跨在水面宽广、游鱼可数的大河上。桥的一头连接着板桥街,青石板铺就的街道和街道两旁的青瓦木房以及木房上雕花的门窗营造出优雅而又淡泊的韵味。桥的另一头是有名的“五尺道”,传说是蜀国丞相诸葛亮下令修建的,那些厚重的条石如一面面青铜铸造的盾牌,静静地躺在地上,历经岁月的洗涤,洁净光滑、温润如玉。路的两旁长满了密密层层的灌木,阳春三月,灌木上开满了鲜红欲滴的七姊妹花,七姊妹花的花期很长,可以一直开到秋天,但从没有人敢去摘七姊妹花,老人们说,摘了七姊妹花就会生七个女儿,家里会缺少作为顶梁柱的男人。

后来,一个男孩作客板桥,我和他走过石拱桥,来到五尺道上,那些艳红的花们组成的神奇花廊延伸向远方。他摘了一支七姊妹花举到我面前,炫耀说他就要生七个天仙般的女儿,而且,他还要建一个特别大的花园,专门种植这些有灵性的花,让他的女儿们在开满七姊妹花的花园里快乐地长大。

我的家在板桥。

在板桥下流过的那条河是我儿时的天堂,流淌着我年少时的梦想。除了大雨倾盆山洪暴涨的时候,河水都是温柔而又悠闲的,河里五色斑斓、形态各异的鹅卵石和卵石上活泼可爱的游鱼,河岸边次第开放的野花,层层叠叠结满了果实的灌木深处筑巢的飞鸟……任我流连,让我陶醉。

暑假是我的最爱,我可以和同伴们整天的泡在河里,任丝一般柔滑的河水流过我们的身体,然后,漫无边际地畅想我们的未来。那年,刚刚拿到小学毕业证书的我们欢快地嬉戏在一米多深的河里,蓝天白云、绿树红花、知了齐鸣、莺歌燕语。

“看!我捡到了什么?”

长着一对小虎牙的翠惊喜地叫起来!

只见翠的手里捧着一块圆圆的白石头,靠近看,真象一个包子,而且,上面连包子的褶皱都清晰可见。

翠说:“我长大了有钱了,就把城里的包子全买下来,让板桥人吃个够!”

爱花的可儿把一个刚编好的花冠扣在翠湿淋淋的头上,接过那块石头,一边端详,一边说:“我长大了要在昆明的糖果厂当工人,做各种各样好吃的糖果,每人送一个糖果枕头,让大家做梦都是甜的。”

可儿是昆明人,随父母一起被下放到板桥的,她长着一张粉嫩的圆脸,满口银白的牙齿。她曾送我一颗水果糖,甘甜异常,在嘴里化完后唇齿留芳。而那张半透明的糖纸,被我一直当作宝贝珍藏起来。

从水里钻出来的薇把刚刚捉到的鱼又放回水里,用她那像播音员一样曼妙的甜美嗓音抑扬顿挫地说:“我有钱了,就买像彩虹一样鲜艳的花布,给你们每人做一条长长的裙子,把你们打扮得比白雪公主还漂亮。”

薇的父亲当过区委书记,后来被打成,没了工作,她的父亲就自学裁剪,做了裁缝。薇说她的父亲非常有才华,她的名字就是父亲根据《诗经》取的。薇会讲很多故事,她悄悄给我们讲的白雪公主和白马王子的故事成了我们共同的秘密。

“那我就买相机好了!”我兴奋地说,“那时候,我们就穿上裙子站在河岸上,尽情地照相,想照多少照多少,想照多美照多美。”我想起过年的时候,当兵的表哥回家探亲,他带回来一台相机,教我照过相。

我的家在板桥。

我最盼望过年。过年可以顿顿吃肉,过年可以穿新衣服,过年的时候,可以尽情地玩雪。有一年,雪下得真大呀,漫山遍野一片银白,连结冰的河面都覆盖了厚厚的白雪。

那年的正月十五,祖父和我在院子里堆雪人,就在雪人快要堆好的时候,民兵营长突然带着几个人闯进院子,说有人报告我家窗户上的对联写了“四旧”的内容,要赶紧撕掉。

在我的记忆中,年似乎是和肥得流油的腊肉、雪白的汤圆以及大红的春联连在一起的,是让人珍惜、让人快乐、同时也让人敬畏的。现在,刚贴上不久的春联就要被撕,我赶紧去读那副春联:

春满人间

门前一弯文曲水屋后几重贵人山

民兵营长走了,祖父把堂屋的大门全部打开,在神龛前的八仙桌上展开两条红纸,让我站在板凳上写下这样一副春联:

冰消雪化山水乐桃花源里可耕田

以前,腊月二十三送灶之后,祖父都要在堂屋的八仙桌上写春联,等把村人们的春联写好,差不多就三十了。三十那天,祖父把春联写完贴好,祖母和母亲的年夜饭也做好了。

后来,祖父就再没有写过春联。没有春联的年,我觉得也没有什么不好。

我出嫁的时候,祖父把伴随他写了大半辈子春联的那方砚台送给了我。

许多年之后,在一次参加市里的政协大会期间,恰逢正月十五,和阔别二十年的大学同窗相聚,大家畅所欲言、笑谈往事,我又想起了那个风雪漫天的正月十五,想起了那个站立在院子里的残缺的雪人。

其实,那年的正月还没过完,雪人就和漫山遍野的冰雪一起融化了。二月间开学的时候,河岸的柳树泛绿,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的杏花、桃花、李花、梨花就争先恐后地开放了。

我的家在板桥。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祖父把院子里刚刚开放的牡丹摘下,做成香甜的米饼,说要带我去看门前的河水到底流到了哪里。太阳当顶的时候,我们来到一处峭壁下,浩浩荡荡的河水就消失在峭壁下的岩洞里。

回家的时候,祖父给我讲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祖父边讲边指点我看沿河高低错落的树木,河两岸倒映着蓝天白云的水田,远处山脚下花木掩映的村落人家。祖父说:我们的板桥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芳草鲜美,就是传说中的桃花源啊!

祖父不知道,我们板桥的河消失之后又从另一座山的峭壁下的岩洞流出,以赤水的名字见证了一场著名的战争而名垂青史。

祖父驾鹤西归之后,严谨的史学家们追本溯源,来到了板桥,他们赞叹说:赤水河的源头真是一个世外桃源啊!

从此,在板桥下流过的那条河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赤水源。

板桥镇因此更名为赤水源镇。

今年,云南大旱,吃水艰难,但镇雄的政府部门却已在年前就成功把板桥的河水引入了县城。解决了一直困扰县城十几万人口的吃水难题。

现在,每当打开水龙头,触摸到甘甜纯净的自来水,我就仿佛回到了年少时的板桥河,回到了有着雕花门窗的熟悉的家。

我想,我和板桥河应该有着上万年的缘分吧!不然,他何以一直流淌在我家门前,静静地等我出生,耐心地陪我长大,如今,又执着地融入了我的血液。

我的家在板桥。

其实,板桥,我记忆中的家,已经抽象为一个记忆中的符号。

岁月

春天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来了,小河的水本来就没有封冻过,依然缓缓地流。树们秃着枝干,一无所有,只有难得一见的柳树抽芽了。

偶尔看到进城的山民把含苞的茶树摆在地滩上出卖,算是小城最美的春花。潇洒的男人排成队列,提着笼子从街上走过,笼里居住的大概就是春鸟,只是没有婉转的啼鸣,春天的小城显得无比的寂寞。

于是想回乡下去,乡下有我出生的老屋,老屋里有年迈的祖父,守着祖父的,是两鬓如霜的父母。想起老屋,也就想起了老屋旁苍翠的竹林,老屋前弯曲的流水,流水里倒映的粉红桃花,久违的童年便又重新苏醒。

这时,刚上小学的六岁小儿抱着一个肥硕的鸟笼走进屋子,兴高采烈地叫着:妈妈,快看小鸟!掀开红红的布帘,几只毛茸茸的小鸡正在精致的鸟笼里悠闲地漫步。

我把衣柜里的裙子翻出熨烫,晾干之后穿了起来,对镜梳妆时,才发现额头的皱纹已不适合去年的服装。

服装店里,当我把一套又一套适合额头皱纹的裙子穿在身上时,爱人一律沉默不语,眼睛盯着那些款式新颖、颜色时尚的夏裙。

在集市上买了大包小包的食物。走在回家的路上,望着烈日下浪漫地盛开的白玉兰,他说:明天,我们爬山去吧。

背靠山顶的老树往下看,小城如儿童玩厌的积木,静静地堆放在茂盛的庄稼地里。

我的记忆滑过单调的白云,飘向初恋的季节。那时,我和恋人相距近百里的路程,每逢节假日,我们都要约定清早起程,长途跋涉去中途的山坳相会,然后,牵手走向他工作的小镇。

牵手走在花香鸟语的山路上,活泼的恋人总爱激情地描绘他将为我在风景优美的地方修建的那所有着白色围拦的红砖瓦房。他说:我设计修建的红房子,可以任由你展开想象的翅膀。

我最喜爱的学生在这个季节失踪了。

我带着我的学生们找遍小城所有的大街小巷,向认识和不认识的人打听她的下落。最终,我们在小城拔地而起的私人住宅和豪华别墅的屋檐下迷失了方向。

我最聪明灵秀的小弟在这个季节毕业了。

怀揣首都重点大学的文凭被工作拒之门外的小弟选择了回家,回家之后的小弟选择了拒绝走出家门。

在这个季节,我发现当了一辈子民办教师的父亲做了虔诚的佛教徒。

那天,我随香客们去朝拜城外那所历经沧桑的寺庙。巍峨的大雄宝殿里跪了一排身穿佛衣、头戴佛帽、口诵经文的长老。当他们普渡完众生鱼贯而出时,我看到了久未谋面的父亲。见了我,父亲转回佛殿,端出一盘香客们供奉的水果,送我走出山门。

手提父亲的水果下山,我的心情如同农人收割完庄稼的土地,空旷无依。回头望去,父亲仍然高扬着他拿惯粉笔的手臂,宽大的袍袖如一面孤独的旗帜,静静地守护着古老的庙宇。

年迈的祖父去世了。

临终前,母亲问他为自己选择的墓地在什么地方。一辈子爬山涉水为他人寻找墓地直至双目失明的祖父无言以对,老泪纵横。

我自作主张在小城附近为祖父找了块墓地。当我把准备用车将祖父拉进城来的打算告诉前来帮忙的乡亲们后,他们一致反对,说那么慈祥的长寿老人怎经得起车辆颠簸,再远的路途他们也能用双肩抬到。

祖父上山的那天,附近村子里的男女老少都集中到了我家老屋,人们争相抬着棺材奔跑,按时来到了墓地。一位长者揭开棺盖让亲人们与祖父作最后的告别时,我看到祖父安详的脸上笑意融融。

说起来,我与祖父最有缘分。我们拥有相同的属相,都出生在冬天。小时候,祖父常常把生日推迟和我一同吃生日寿面。至今,我还记得祖父开怀大笑时连胡须都兴高采烈的样子。

母亲的桃花源里流水篇6

出了西陵峡口,便进入了秭归的香溪。香溪河似一条流香溢美的彩带,她挽起了三峡库区新辟的美丽景点--高岚风景线,又架起了通向奇妙的森林公园--神农架的桥梁,并勾起你寻幽猎奇的水中探险--神农溪漂游。

从秭归香溪口至巴东的官渡口,这段长45公里左右的江段便是香溪宽谷。宽谷中有卓绝一世的中国诗坛之祖--屈原,建功塞北的名妃--王昭君,年少出众的文臣--寇准等名人出现,还有至今仍是一个谜的神农架野人,他们在这时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动人故事和令人难解的悬念。

香溪河口,在秭归下游7公里的长江北岸,香溪发源于鄂西的神农架林区,这里是汉朝妃子王昭君故乡。传说有一天,昭君在溪口边洗脸,无意中把颈上项链的珍珠散落溪中,从此溪水清澈,水中含有香气,故名香溪。每逢桃花争妍时,香溪河中可以看到一种形似桃花、分身四瓣、晶莹透明的鱼,这就是香溪河特有的稀有鱼类--桃花鱼(桃花水母)。鱼的主体如伞,触手繁多,约有250条,依长短可分7级,因伞部收缩及触手的上下运动而浮沉。它与桃花一起出现,也同桃花一起消逝。

桃花鱼的传说与昭君有关。传说昭君出塞前,从京都返乡探亲,泣别乡亲之时,正值桃花盛开之际,一路弹着琵笆,念及从此永别故土,不觉泪如雨下,那泪珠与水中的桃花漂聚在一起,化成了美丽的桃花鱼。“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溯香溪而上至湖北兴山县境内,有一宝坪村,历代相传明妃村是古代第一美人王昭君的故乡。

王昭君,名嫱。汉元帝时被选入宫中。晋朝避明帝司马昭讳,改为明君、明妃。昭君诞生于山清水秀的宝坪村。入宫后,因未贿赂画师,像被丑化,居冷宫数年。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求亲,昭君自请“求行”。临行前,元帝才发现她容貌出众,但已无法挽回。昭君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元帝为了表彰昭君,改年号为竟宁。两年后,呼韩邪单去世,昭君依匈奴风俗改嫁新单于(呼韩邪与前妃水阏氏之子)。昭君和亲,对结束汉匈的长期战争具有重要作用。兴山原属秭归所管辖,三国时置县。故秭归县有一“汉明妃王墙故里”的石碑。宝坪村还有许多纪念昭君的名胜古迹,如昭君祠、昭君院、楠木井、梳妆台等。通往梳妆台的台阶正好16级,表示昭君在这里生长了16载。

母亲的桃花源里流水篇7

其实,早在几年前,上海、浙江等地就有人当起了岛主。被称为“中国第一私人岛主”的汪克平,几年前因出国等方面原因,跟女友中断了关系。后来他发现,自己真正爱的还是那个女孩。然而,女孩却觉得他并不真心爱自己,一直不肯原谅他。他想起女孩最爱大海,竟然租了个海岛,并建成“桃花岛”送给她。

天各一方,无奈放下心中的爱

今年30岁的汪克平是上海青浦人,他是在读大学时爱上同学朱虹的。朱虹来自浙江宁波,父亲是画家,母亲是中学老师,她不光长得漂亮,身上还有一种高雅的艺术气质。两个人都爱旅游,经常利用寒暑假外出,感情不断升温。

汪克平的父母在青浦开了一家长毛绒玩具礼品公司,产品主要出口欧美。2003年春,父母安排汪克平前往纽约常驻,负责产品出口到美国后的业务。汪克平提出带着朱虹一起去美国,但朱虹的父母就她一个女儿,不想让她离得太远,不同意,朱虹也很犹豫,他只好挥泪跟女友告别,独自前往。

汪克平独自在纽约打拼,生活上无人照顾,父母不放心:“恋爱时分开多远都不怕,但走进婚姻分开这么远是不行的,要么朱虹去纽约,要么分手,两条路你只能选一条。”汪克平也意识到现实的残酷,通过再三考虑,2004年春节前,两人网上聊天的时候,他把父母的想法转告给朱虹说:“除非你也来纽约,不然的话,我们的感情恐怕是没有办法维系下去的。”朱虹以为他这是在委婉地跟自己提分手,顿时来了气:“分手就分手,离开你难道我就不活了?”

虽然两人都有万分不舍,但他们还是分开了。

2005年6月28日,汪克平的父母应邀到安徽去参加一个挂牌仪式,在回上海的高速公路上出了车祸,父母双双遇难。汪克平连夜赶回上海,他悲痛欲绝地处理完父母的后事,心里更空了,甚至觉得这个世界都跟自己没什么关系了。仔细一想,才发现原来这一切都因为朱虹不跟自己在一起。他不能没有她!

他好不容易才联系上朱虹,但哪怕他跪在她面前求她原谅,她都不答应。此后,汪克平把公司的事交给聘来的经理人,一直待在宁波,但朱虹就是不肯原谅他。

2005年国庆长假,汪克平和几位宁波籍大学同学一起到舟山去玩。在海边的时候,朱虹忽然说:“我是在舟山长到6岁时才跟着父母搬到宁波的,现在我还经常会梦到小时候,夕阳西下,奶奶拉着我的手在海边捡贝壳的情形……”汪克平心里一动:“朱虹,如果我送你一个海岛,你愿意原谅我吗?”朱虹以为他说着玩的,于是她半开玩笑地说:“好啊,如果你真能送我一个海岛,我就在岛上栽满桃树,当一个桃花岛主!”

恳求原谅,送你个海岛表心意

汪克平知道浙江沿海有数百个无人小岛,当时已经有一些小岛被渔民租了过去,只不过他们租岛是为了搞养殖,他想:当初是在冲动之下才跟朱虹分的手,人不能钻进钱眼里,如果得不到朱虹的原谅,就算把父母留下的企业经营得再好,赚再多的钱,又有什么意义?他又放一些权给经理人,有什么事就电话指挥,然后他长期待在宁波,开始悄悄地实施他的“桃花岛计划”,准备到时候给她一个惊喜。

通过考察,汪克平看中了一个离舟山海岸约1600米,面积只有约0.7平方公里的无名小岛,然后他找到舟山渔业局,以搞养殖为名,要求租下这个小岛和附近的海面。因为舟山已经有很多人租过小岛,渔业局很快就批准了他的请求,前提是一次15万元租金,他便拥有了小岛和四周300米海面的使用权,以后每年按章纳税即可,租期40年。

按照规划,第一步就是要给海岛通电。然而,当时虽然有人租岛,因为都是为了搞养殖,所以根本不需要通水通电,汪克平去找有关部门要求办通水通电的手续时,人家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操作,要么要请示领导,要么要研究研究,时间很快就拖过去小半年。

汪克平等不及了,他开始用最原始的办法往岛上运送建筑材料。他雇了十几名工人,将买来的建筑材料搬上租来的船,但运到岛边时却犯了难:因为岛上没有码头,船只能停在离岸边几十米浅海处,所有的建筑材料都要靠人工运上岛。体积小的建筑材料还好办,可以人工扛,稍大点的就麻烦了,其中有一台建筑用的搅拌机,重达两吨多,他只能指挥工人将那个大家伙挪到海面的浮桶上,推到岸边后,再用滚木拉上岸。结果当搅拌机刚拉到一个斜坡上时,忽然从滚木上滑了下来。当时汪克平正站在一旁指挥,他的身后是一块巨石,如果搅拌机挤过来,就会将他挤成肉饼!幸亏他反应快,一把抓住搅拌机,利用反作用力跳向一边,搅拌机“哐”的一声撞在巨石上,将他的左手小指齐刷刷地切下了一小节。

直到看到汪克平的断指,朱虹才知道他真的租下了一个海岛。她连忙上岛一看,只见因为岛上没有屋子,汪克平就临时在石头洞里铺了个睡觉的地方,旁边放着几箱方便面,他人更是又黑又瘦。她又感动又心疼:“你不想办法把父母留下的公司撑起来,在这里瞎折腾什么?你知道要把一个荒岛建成桃花岛,要花多少精力和钱吗?”汪克平盯着心爱的人说:“在我的心里,那不是个小岛,而是我爱你的决心。只要能重新得到你的爱,再苦再累我都不怕……”

建筑材料运上岛后,十几个人忙了半个多月,终于将五间瓦房建了起来。不料就在盖瓦的当天,海面上忽然刮起了狂风,眼看着刚刚盖好的屋子摇摇欲坠,汪克平连忙带着几个人爬上屋顶,想固定住屋顶。结果一阵风吹过,几个人就像蚂蚁一样,被连人带瓦地掀到了海里,用每块五十多斤的水泥砖块砌起的墙,也像火柴盒一样垮了……

汪克平向渔民们咨询后才得知,浙江沿海的无人岛,几乎都处在台风口上,每年都会经历几十次大风和几次强台风,他们遇到的只是一般的风,风力只有七八级,如果遇到强台风,风力会高达十二级甚至以上,要比这厉害得多,所以必须用钢筋水泥建那种像碉堡一样的房子,不然,台风袭来房子就没了,人更是危险……

朱虹的母亲听说这事,责怪女儿说:“如果你还爱他,就跟他重归于好;如果你已经不爱他了,就跟他断绝关系,不要让他再折腾了。”朱虹想了想,实话实说:“我的心里还是有他的,只是对他当初的做法有些生气,他想怎么折腾就让他折腾,我要给他一个教训,同时看看他到底有多爱我。哪怕他碰得头破血流回头了也不错。”

可汪克平却一点回头的意思都没有。他好不容易才拿到批文,通过海底电缆和管道给岛上通上电和自来水,又修好了码头和路,2007年春开始在岛的四周栽上防风树,并在岛上栽了800多株各种品种的桃树,一年多就在岛上投入了1600多万元,终于让这个荒岛初具规模。他给它起名叫“桃花岛”,并将这三个字刻在码头附近的巨石上。

2008年3月,部分桃树已经开花,就在汪克平打算把这个小岛作为求婚的礼物送给朱虹时,一股来自西北的冷空气到了,一夜之间就将岛上所有的防风树和80%以上的桃树连根拔起。狂风将一棵碗口粗的大树刮倒,正好砸在汪克平的车上,他被卡在了车里,十几个工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他救了出来,但他的右腿骨折了。

躺在病床上的时候,朱虹照顾着汪克平的起居。他懊悔地说:“幸亏还没把桃花岛送给你,如果已经送给了你,这样的情况,让我怎么能放心?”

这句话,一下子戳到了朱虹心中最软处:世上有谁为了爱,会送一个小岛给女友?想到汪克平这两年多来辛勤的努力,朱虹对他的气恼顿时化为乌有,特别是他都伤成了这个样子,想到的还是她,让她再也忍不住了,一头扑了过去说:“别说了,亲爱的,你的行动已经说明了一切……”

修路筑巢,建设小岛收复真爱

跟汪克平和好如初后,朱虹决定跟男友一起建设桃花岛。她几次向当地渔民和浙江农业大学的专家们请教。专家们告诉她,海岛上防风是第一位的,不然的话岛上根本就不能住人。他们建议可以在岛的四周栽一些根系发达、生命力和抗风能力都非常强的红树林,因为岛上主要以乱石为主,土层非常浅,所以也不宜栽单株树,应该以矮小的灌木为主。专家还建议说,如果他们把桃花岛建成一个可供旅游观光和休闲的小岛,一定会大受欢迎。

汪克平觉得专家的话很有道理,他让朱虹拿着地图到上海去找他们在规划设计院工作的同学李文玉,请他帮忙给桃花岛搞一个旅游岛的规划设计,然后又请浙江农业大学的专家为小岛的绿化提出具体方案。

汪克平伤好了后,带着人在海岛四周栽上了八行红树林,在岛上建起了亭台楼阁和观光带,石头缝里栽上松树,低洼处将樱桃和桃树混栽,因为松树耐旱,甚至可以从石头中吸收营养,且四季常青,樱桃树根系发达,也开花,它们都可以有效地保护桃树。为了有效地抗击台风,他们还在红树林外面,建起了1100多米的防风长堤。白天,桃花岛上鲜花盛开,到了晚上,景观灯更是将小岛装饰成一个梦幻般的世外桃源。

2010年1月16日,正在桃花岛上忙碌的朱虹一头栽倒在地,汪克平连忙将她送到医院,医生给她做了一番检查,发现她的红白细胞指标都低得吓人。朱虹看着身上一碰就会青一块紫一块,她怀疑自己得了白血病。她不想拖累男友:“看来我没救了,你走吧!”好不容易才得到女友的原谅,汪克平哪舍得走啊!他不走,朱虹就不吃不喝。汪克平实在没办法,只好离开。

父母把朱虹送到苏州血液病研究所,因为需要做包括骨刺在内的全面检查。最终确诊她并没有什么大病,主要是因为她为了减肥缩食,长期营养不良,只要慢慢调养,就会恢复健康。

得知这个结果,朱虹却忍不住放声大哭,她觉得汪克平害怕自己得了白血病,又一次背叛了自己,看来他还是并不真正爱自己啊!

母亲的桃花源里流水篇8

我问父亲:“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这句话同一把钥匙,开启了父亲尘封已久的高中记忆。

他说,他的母校有花有树有山有水有历史。他说,他的母校有夹竹桃,红遍半个校园;母校有山,山上有竹子;有百年古楸,母校的故事有楸树的叶子一样多。他说,洗墨池的故事最多,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诗句的大文豪范仲淹曾在此洗笔苦读。小时候的我常歪着脑袋想,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校园,竟让年近不惑的父亲如此动情留念?父亲还说:“你将来读我的母校,在澧县一中寻梦,延续我的梦想。”于是,澧县一中便在我幼小的心中洒下了一缕阳光,温暖着我,我想去一中看竹子看夹竹桃看写满历史的楸树!而且是天天看!

年华太瘦,指缝太宽。就这样,那一缕阳光照耀着我一直追到澧水畔墨池边。我终于走进一中。朝阳染红它,如同远古时的梦。秋日晨曦行走在宽阔的文星东路上,阳光透过斑驳树叶洒在我的身上,双脚踏在还残有些许落叶的路上,那感觉就像是聚光灯打在我的身上行走星光大道一样。我渐渐明了,我将从这儿追寻我的蓝天我的梦想。

文正楼前的几棵银杏树,粗壮的杆,虬曲的枝,美得沧桑;两棵石榴,翠绿的叶,红艳的花,美得灿烂。清晨,清脆的晨读声准时响起,下课时,我们嬉闹的身影和爽朗的笑声遍布整幢楼。站在走廊抬眼望到楼下的楸园,再近视也能看清宣传窗里大大的字: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埋头苦学时,偶尔觉得累了,扭过头朝窗外的银杏望望,顿时又觉得有了无限向前的干劲。高高的银杏树上灿烂的石榴花间有我们的青春在流淌。在一中的生活是多彩纷呈的,它像姹紫嫣红的鲜花点缀着我们人生最美丽的春天。这样的一中,妩媚而活泼。

山就卧在那儿,你看或不看都在那。我最爱洗墨池畔的满山篁竹。这爱源自遗传,由来已久。爱这篁竹的清馨,爱她的内敛毫不张扬。其实,我们就像是那春天里的满山新篁,汲取着洗墨池厚重的翰墨,滋润自己,这样的一中,清馨而挺拔。

洗墨池在一中人心里的地位就如同沈从文先生笔下的湘西沱江一样。一地的山水都向一人倾斜,湘西沱江因沈从文先生而闻名,洗墨池也因宋朝的水而闻名,我想总有一天定会因我们而骄傲。一潭清水,濯一方学子心灵。

太阳悬高空,清风耳边萦,池水荡漾,时光流淌,原来是成长的一声轻叹。再过不久,我们就要搬到气宇轩昂的正雅楼去了。那时,我们将在新的楸园前做操,在正雅楼后打乒乓球,冬日围着正雅楼打着班旗喊着“一二三四”的口号跑圈。当然更多的是在某个角落在书山攀登我的南山,采摘我生命中最美的花朵。我的老师说,我们用十二年酝酿一次花开,没有理由不让它开的灿烂。我相信,在澧水畔墨池边一中大花园里辛勤耕耘,定能开出艳丽的花朵,如同文正楼前的两棵石榴。父亲的梦想定能延续。

母亲的桃花源里流水篇9

自从有了地球以来,就产生了水。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必要资源。我出生于一九九二年,本是一滴雨,从天上而来,现在流进了莲花湖,成了水。我的母亲是一朵凶恶的乌云,妈妈不要我们,把我们无数个同胞从天上扔了下来。我好伤心。

现在,我的心情渐渐开朗起来,因为是四月份,每天都有和煦的春风,娇艳欲滴的桃花,翠生生的柳树和甘甜的春雨陪伴我。早晨,我一睁开眼,便是蓝天绿水,青天白云,翠柳依依;美不胜收的桃花芳香四溢,沁我心脾,好不惬意。那桃花上还带着亮晶晶的水珠。到处是春意盎然,生机勃勃,桃红柳绿,鸟语花香。我一边欣赏美景,一边和朋友嬉戏。

二零零二年,我活了十岁了。对人类来说,是一个较为懂事的学生;对我们来说,是一滴老年水了。因为我每天都躲着太阳公公才会活这么久呢!一次,我出去旅游,来到莲花湖的周边地区,这里臭气熏天,污水横流。瞧,岸边垃圾成山,什么易拉罐啦,食品袋啦,饮料瓶啦,塑料袋啦等,堆满了草地。把小草,野花压得弯下了腰,最后喘不过气了。我被熏得头昏脑涨。再看看水面,满湖的垃圾流走了,可又“迎”来了一批。净的衣服被脏水沾上了一点儿,只好风驰电掣地赶回了家。

回到家后,我遭到同伴的排挤,他们说我这个老家伙,身上带着臭气,全身灰溜溜的,丑陋极了,滚远点。我无地自容,只好垂头丧气地离开了那里。离开的途中,我忘记了头顶上火球似的太阳公公。我知道,我所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不到一分钟,我被太阳蒸发掉了。我变成了水蒸气,不一会儿便烟消云散了。我想大声呼吁人们:“爱护水资源吧。”

母亲的桃花源里流水篇10

“九曲剡溪”串起一条千年文化

站在剡溪源头,四周群山环抱,溪流沿山谷而下,清澈而湍急,逼真地再现了清代史学家、文学家全祖望在《剡源九曲辞》中的描写:“溪流泻碧玉,蜿蜒出山麓。山溪雨漾漾,遗音在山谷。”

剡源九曲,山水殊胜。成书于元至正二年(1342年)的《四明续志》记载中详列了“剡源九曲”:从始于“一曲六诏”,“二曲跸驻”、“三曲二湖”四曲桕坑、五曲三石至“九曲公棠”,汇流溪口的20多公里岸线上,曲曲有名人逸事,处处有故人踪迹,曲因人而得名,人因曲而流芳。自晋唐以来王羲之、方干、李清照、戴表元等诸多名家畅游或隐居时,都曾抒写过剡川大地一卷卷动人的传奇篇章。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骚客游迹于此,吟咏不绝,以此为背景的诗路文化也成了剡溪九曲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

曲六诏,在跸驻村西南2公里。相传东晋时,有“书圣”之称的王羲之辞官在此隐居。晋穆帝司马聃六次下诏书召他,但他终不还朝。《剡源九曲图记》说“水一曲而为六诏,晋右将军王公逸少隐居其间,诏六下而不起,地由是名。后人为之立庙,有砚石存焉”。所以,其地称六诏。后人在村里建王右军祠(后改称庙)纪念,清咸丰年间,祠内有联曰:“山色壮四明看此地岭含万象;书名高两晋愿先生笔扫千军。”元陈基六诏诗曰:“曲溪头内史家,清泉白石映桃花;当时坚卧非邀宠,六诏还朝百世夸。”走进六诏村,好客的乡民给我们讲述着书圣的趣闻轶事,还陪同我们探访那结满青苔的墨池和40年前被大火毁于一旦的王右军庙旧址,他们的述说远比史料来得生动、传神。

沿着这条清清浅浅、悠悠流淌的“唐宋诗路”,贺知章、刘长卿、陆龟蒙、孟郊、皮日休、曾巩、王安石、王阳明、邓牧等诗人接踵踏歌而行,体会“连峰数十里,修竹带平津”的吴越气氛,留下了数百首不朽诗篇。如今重踏“唐宋诗路”,睹景诵诗,咏诗看景,诗景相宜,实在让人心旷神怡。

这些山水名的钟灵毓秀,加之历代雅士学者的揽胜探幽、歌咏称颂,形成了特有的“剡川文化”,成为了溪口千年古镇中一朵瑰丽的奇葩。千年剡川,美丽流传,千百年来弥勒佛的化身一布袋和尚的传奇在这悠悠天地间诉说着人世的苍茫和美丽,穿越着千年雪窦寺的悠悠钟声,一如既往地演绎着古老传承。雪窦山是溪口的脊梁和肩膀,“天下禅宗十刹之一”的雪窦寺,是书写溪口人文历史的又一见证。正是依附于这片“人杰地灵”的剡源山水,它见证着“剡源文化”源远流长,其美妙的音符伴随着古镇溪口成长。

“九曲剡溪”为乡村游留下文化意蕴

如果说,古人留下的文化意蕴是“剡源文化”灵魂,那么,剡溪两岸遗存下来的清山秀水、古村古镇便是今天“剡源文化”的物质载体。蒋氏的风云故事,更为这里增添了神奇色彩。

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岩头村,源于剡溪“前川”的上游,它是原配夫人毛福梅的出生地,也是蒋经国的外婆家。因为这层特殊的关系,岩头在民国时期出了很多的高级将领,村子也保持了民国的建筑风格,有很多别具特色的古建筑。毛是岩头村的大姓,而村内三桥水刚好组成了个“毛”字形的村落骨架。这里的石门村全村姓毛,和湖南韶山的毛姓同出一宗,自北宋开基已有八百年的历史。

随着乡村旅游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到岩头村。各地的人们在这里开始溪口神奇的水上旅行――班溪漂流,如古人样欣赏“有水班然曲岸通,荷花寻碧几千重”的“七曲班溪”景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溯源而上,我们又来到千年古村葛竹。葛竹位于亭下湖的上游,人称“后川”,它不仅是的外婆家,在抗日战争期间,还是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的根据地老区,今天业已成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

葛竹村的形成于北宋年间,王姓是葛竹大姓,源于晋代王羲之的后裔,建有宗祠“溯源堂”。整个村落仍保持古色古香的风貌,村里一批清代及民国建筑保存相当完好。如的外婆家上三房,幼年的常随母居住在这里。表弟王震南的明德堂是座典型的民国时期建筑,宅内还设有“总统房间”和“美龄浴室”。在卧室内还陈列着很多不为人知的历史、生活照片,成为游人参观的主要景点。

众多溪流汇合成又一名胜――亭下湖。亭下湖位于溪口镇五公里处,是剡源的最大源头“后川”的汇集地。这个群山之间的大型湖泊,湖面广达5.9平方公里,蓄水量相当于七个西湖。据《剡源杂记》记载,南宋淳祜五年(1245年)宋理宗赵昀的钦赐“应梦名山”匾后,在千丈岩旁修建了座“古漱玉亭”,亭下因此而得名。现在,亭下湖已成为这个历史的见证。湖内山岚水色,岸曲岛列。眺望湖中九曲,水迎山接,峰回水转,有惊无险;穿行于幽深峡谷之间,时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沿途可欣赏到威武的将军山、峡谷草原、白壁环潭、桃源风光等景点。丛中的“小山峡”也叫“轿排峡”,它的由来还有一段与相关联的真实故事。在民国时期,这里曾是条通往葛竹村(外婆家)的水陆通道。湖中最幽深之处当首推环潭大峡谷,它是飞禽走兽生存的理想场所。亭下湖还是雪窦山部级风景名胜区的三大景系之一,被誉为“浙东明珠”。

“九曲剡溪”的第五曲旁的“三石农庄”,被城里人称为宁波版《刘老根》。一眼望去,在一片山水环抱丛中的山石农庄,小桥流水、飞瀑楼阁、碧波荡漾,吸引着成百上千名游客在这里流连忘返,被这般旖旎的田园山水风光山庄折服。

“干顷桃花等你赏,万株桃树给你养……”畔随着悠扬的歌声,我们又来到了位于“九曲剡溪”旁边,素有“中国水蜜桃之乡第一村”之美誉的新建村“世界桃行街”。在那桃花盛开的村庄里,一眼望去漫山遍野桃花盛开,把溪口渲染成氤氲一片,芳香四溢。穿梭在逶迤连绵、一望无际的桃花丛中,仿佛置身于花的海洋。在翠竹掩映的牌楼下,正在举行桃花节启动仪式,特别推出“欢乐桃乡游、相约桃花源”的赏桃花系列活动。

如果说“剡源文化”是溪口山水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梳理剡源沿岸的相关名胜景点、修复民居古道,推出各具浓郁乡土气息的“九曲揽胜乡村文化游”线路,已为溪口旅游增添了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现在,到溪口休闲度假,像三石农庄这样的休闲乐园已有10几处。有再现古十景中那一棹到农庄的沙堤村农家山庄、斑竹度假乐园,花卉之乡三十六湾和东岙村,古村栖霞坑,还有“竹海”之称的石门村,王羲之隐居之地剡源村以及三隐潭等处,已成为城里市民双休和节假日回归自然的“桃花源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