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在回来的路上十篇在回来的路上十篇

在回来的路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58:07

在回来的路上篇1

??一件干净的纯棉白上衣,一条浅灰的纯棉休闲裤。这样的安泰,站在这样幽深的夜晚,就像十七、八岁踏夜寻梦的少年。

??只是他已过了十七、八的年纪,那年那日、那个干净纯粹的少年,今夜有些孤单。

??

??已经快十二点了,小倩还没有回来。

??安泰记得,小倩和他说好会早点儿回来的,今天对他们来说是个重要的日子,是他们相恋的第八周年纪念日。

??他们约好的,坚持“八年抗战”。在这八年间,如果他们仍旧保持初恋的热爱,他们就会选择套牢彼此和自身的围城,给彼此一生一世的温暖。

??想到这些,安泰心里不知是苦是甜。

??他是爱小倩的,从十八岁就爱,一直到现在。在他心里,小倩永远是那个白衣蓝裙、蝶舞翩翩,有着猫一样安逸神情的女孩。她笑起来总是那么甜,让他感到永不厌倦的温暖。

??尽管许多甜蜜已经成了回忆,安泰相信,他和小倩是一辈子的、永远的,哪怕伤痕累累、也不会分开的。

??夜晚的风有些冷。安泰的心,被风一遍遍掀起又落下,仿佛失去知觉般僵硬。

??此刻,他感到幸福正从身边越走越远。

??

??安泰和小倩的初遇,就是在身后的这个公园里。

??那时,他们还是十七、八的年纪。青春,如新笋一样流翠欲滴。即使偶尔忧郁,也是一分钟而已。

??安泰背着画夹,在公园里寻找写生的目标。

??一个白衣蓝裙的女孩从他身边经过,走到不远处的凉亭坐了下来。风吹起她的长发,安泰看到一张清秀甜美的脸。那种青春的亮丽,自然的生机,吸引了安泰的画笔。

??他坐在柔软的草地上,小心翼翼地接近她的神韵。下笔之处,说不出的温柔婉转。

??安泰看着画中的女孩,产生了一瞬间的幻觉。他看到自己走进画中,坐在女孩身旁,嗅到了女孩如花的芬芳……

??再抬头看时,女孩正向他这边张望,还向他招手。

??呵,那是多么美好的时光!

??当安泰把画递到女孩手中时,他已知道她的名字。小倩,“倩女幽魂”的“倩”。

??从那天开始,安泰就以一颗怜惜的心,决绝而深刻地爱上了美丽如花的小倩。

??

??其实,小倩是活泼开朗的。认识她的人,谁也不会把她和“倩女幽魂”联到一起。

??她是家里的独女,深得父母亲人疼爱。从小衣食无忧,学习优秀,一切都顺风顺水。

??在没有遇到安泰以前,小倩快乐得像一只翩翩起舞的蝶,而那颗心、纯净得像一场不染尘埃的雪。

??唐时风、宋时雨,天上的流云、水中的游鱼,一切对她来说,只是一种风花雪月的美丽。单纯的她,从没想过那些为美丽付出的代价。

??只有安泰,不知怎么、对着小倩,他总有一股莫明的心疼。看着她开心地笑,看着她轻盈地奔跑,他好想让时间停在那一秒,让快乐的小倩就在那一秒里,和他相拥到老。

??

??可能那时安泰就有预感吧,知道安逸的小倩,或者只是他唯一却短暂的温暖。所以他对小倩,总是千般疼爱、万般宠,希望能把幸福尽量脱延。

??所谓的“八年抗战”,其实是他们无奈的宣言。因为双方家庭的反对、现实生活的反差,他们只能寄希望于等待。希望用时间来证明他们的爱情,希望所有世俗的眼光能了解,他们只为爱而爱。

??浪漫过后,越来越艰难的现实,也曾让安泰萌生退意。他知道,他和小倩不能逾越的,不是感情之间的距离。横亘在他们中间的,是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生活经历,还有不同的生存气息。对,就是生存气息。一个属于温室,一个属于田野、大地。

??每当这时,小倩就恨不能以死明志。她的爱和他一样,也是炙热而决绝的。对于生活安逸的她来说,爱情是她此刻的全部。越多阻碍,越让她义无反顾。

??

??安泰和小倩,义无反顾地走到了一起。

??一个是如花美眷,一个是恃才少年。面对生活的琐碎,他们为生存步履维艰。

??这种生活状态,安泰是熟悉而适然的。他早就知道,自己执着的梦想之路,在不能抵达成功之前,必然是窘迫、贫寒的。只是委屈了小倩。

??最初,小倩也是信心百倍的。她相信她们的爱情经得起任何考验。她也笑着保证要做安泰温柔的小女人,和他像牛郎、织女一样风雨共担。她说要让世上的人看看,什么才是一生一世、什么才是爱的永远。

??面对小倩的简单和多情,安泰既幸福又不安。

??

??由于背负着无形的压力,他们都把彼此珍惜得小心翼翼。就像繁华过后的云烟,他们的快乐显得那么低回而短暂,仿佛一碰就散。

??原以为盈手可握的幸福,不知为何,竟越来越遥远。

??日子水一样流转。他们与双方家庭之间的对抗,变得越来越平淡。这种转变,安泰和小倩都心有戚戚然。

??他们都太单薄了。连糊口都有些力不从心,又怎能享受从前的浪漫缱绻?

??每次小倩回她的父母家,安泰都不能自制地狂乱。

??他怕!怕她从此消失不见!

??而每次,他又不得不强装欢颜!他怎能阻止她对亲人的思念?又怎能勉强她日复一日地陪自己度贫寒?如果没有这场伤筋动骨的爱恋,她的生活该是多么色彩绚烂?

??矛盾、辗转……

??

??“小倩,我是多么盼你回来呵!没有你的爱,我该怎样度过余生的空白?我又怎能忘记我们这场痛彻心扉的爱!”

??站在午夜的街头,安泰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呼喊……

??八年的光阴,密密麻麻、丛生了多少爱的苦与乐?最后的最后,竟徒留午夜的只影徘徊!

??安泰想哭,却没有眼泪。

??他想起小倩出门前的样子,白衣蓝裙、秀发高盘,清丽的脸庞有一抹挥之不去的伤感。

??“安泰,等我回来!一定等我!”

??小倩的声音犹在耳畔……

??“可你终于不再回来!”

??安泰对着耳畔的声音呼喊……

??寂静的夜、寂静的街,迷失的安泰,陷入梦影纷乱的无爱的世界……

??

??另一个世界,安泰不再记得谁是小倩。

??他最执着的一件事,就是坐在公园温暖的阳光里,画一幅又一幅相同的画面。画里是一个白衣蓝裙的女孩,长发飞扬,嘴角挂着猫一样安逸的笑靥。

??安泰又回到了最初的干净纯粹,笑起来有一丝腼腆,像一个十七、八的青涩少年。

??

??另一个世界,小倩一直不能忘情于安泰。

??她本是想在那天说服父母,接纳她和安泰。可怜父母一片心,看着女儿这些年的辛苦、疲惫,更加反对女儿这段在他们看来不可能幸福的恋爱。他们以为女儿尝到了辛酸,也该回头了。却没料到,小倩是累了,但却不是爱累了,是被这场爱情与家庭的对抗折磨累了!

??“爸、妈,我爱安泰!我也爱你们!既然你们不能接受安泰,我也不再强求。八年了,我累了。”

??小倩最后的声音,留给父母终生的痛悔……

在回来的路上篇2

关键词:110kV断路器;防跳回路;异常分析及处理

中图分类号:tm561文献标识码:a

110kV断路器在我们的防跳试验过程中,就是在给出一个合闸指令的时候,其自己又给出了一个分闸的指令,所以导致断路器会在分闸之后再合闸,这主要是因为在串联于合闸回路中,防跳继电器的辅助触点上出现卡滞的现象,一定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安全无小事。下面我们就系统的对其进行分析,看看如何解决防跳回路。

一、断路器

1断路器是110kV断路器防跳回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设备之一,在电力系统的日常运作中显得非常重要,在工作中我们也很难避免其出现故障问题,断路器非常容易出现防跳回路异常的情况,我们要保证断路器在日常工作中的正常运行。

2断路器的工作性能

2.1额定电压

额定电压也称标准电压,它是一个绝缘参数,在这里其就表征了断路器的绝缘强度的参数,也就是说它是断路器长期工作的标准电压。在3kV~220kV各级电压范围内,断路器的适用最高工作电压,是高出额定电压约15%左右。对330kV及以上的电压,断路器的最高工作电压,要高出额定电压大约10%。在技术要求上,因为断路器基本上是应用在变压器的,所以断路器应该适用各种电压,否则对电路和设备起不到保护的作用。所以要求断路器在最高的电压下,还能长期的可靠地工作。

2.2额定电流

也就是说断路器在正常工作情况下的电流参数,所以在电流比较高的时候,通常断路器不能被损坏,其能长期通过固定的电流参数,就是断路器允许连续长期通过的最大电流。

二、防跳回路

1防跳回路的工作原理

在现在的断路器中,操作箱内的防跳回路,和就地操作机构内的防跳回路是防跳回路的两种形式。防跳回路存在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断路器工作正常,防止其出现跳跃的现象发生,而断路器跳跃现象简单的说就是在合闸回路中,出现了故障,就像节点处有粘连,还有就是机构出现卡死等问题。有的情况下是断路器在关合的时候,其发生预伏短路的故障,并且多次出现分合断路的现象,进而又会引起系统性的故障,在保护动作正常启动,断路器正常跳闸的时候,在操作箱内的,防跳回路电路将自行启动,并且随之断开合闸回路,进而就可以防止断路器发生跳跃的故障。当断路器完成合闹动作后,随之而来的是机构箱内的防跳回路中,断路器的辅助节点就会随之闭合,防跳继电器将对其再次刺激,并最终断开它,将其连接在合闸回路中,辅助节点被连接后,合闸回路同时就被断开了,这样,通过这一系列的连锁动作就防止了断路器发生跳跃的故障的。

2防跳回路的电路连接形式

经常用到的防跳回路接线方式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个就是串联式防跳回路,其次是并联式防跳回路,再就是弹簧储能式防跳回路,还有跳闸线圈辅助接点式防跳回路等,这些回路在工作中都得到了证实,其工作稳定性和安全性都是毋庸置疑的。在我国,基本采用串联式防跳回路。而在220kV变电站和110kV变电站对防跳回路对的应用也是不一样的,在220kV变电站中,没有经过综合改造的变电站,对控制屏还是有所保留的,而经过改造的2号中低压主要变压器的侧操作箱,四方JFZ-13ta组合操作箱是主要的选择方式,再110kV的变压器中,断路器采用的是阿尔斯通生产的,型号是GL312-F1520的开关根据有关的规定,现在的设计图纸中,我们对操作箱的防跳功能已经取消了,而是采用了更加适合的断路器本机的结构防跳能力,所以这一点是相关人员要注意的一个新问题。

三、实验中对110kV断路器防跳回路的故障分析及解决办法

1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断路器防跳回路只是断路器中作为操作回路里的一个必备的部分,在断路器工作中,有很多的因素都能引起短路器发生“跳跃的现象”必须防止断路器发生“跳跃〔1-2〕”的现象,这样不仅会对开关进行损坏,有的时候甚至还会引起开关产生爆炸的现象。所谓“跳跃”的具体情况就是指,当断路器在手动以及自动装置动作合闸的状态时,在控制开关要归位但是还没有复归(手动合闸的时候控制开关复归需1s~2s,而断路器合闸动作时间约为50ms,在断路器合闸以后,控制开关尚未复归,触点仍然是接通状态)的时候,同时在这个阶段设备又遇到了断路器的合闸处处于永久性故障,断路器就是要开启保护的动作状态,进而就出现了断路器跳闸的现象,又因为上述种种原因,此时的合闸脉冲还处在没有被解除的状态,所以最终就直接的导致了断路器将会再次的合闸,断路器合闸的情况会像多米洛骨牌效应一样如此反复的出现,断路器频繁的跳闸合闸,对其他的正常工作的电路元件来说是非常大的威胁,所以工作人员在维修的过程中要多加小心,做好防范措施。

2110kV断路器的回路改造方案

图1就是我们要说的阿尔斯通GL312-F1型断路器,这个本机机构以及防跳回路就是这样的。这种防跳回路,不同于别的防跳回路,其采用的防跳继电器是K11,K11的电压线圈,以及断路器的合闸回路是并联到一起的,而且K11的常开辅助接点(21-22)和合闸是串联的闭合回路。根据下面的二次回路图进行分析:(1)如果我们不用防跳继电器K11,还有它的相关回路的情况,那么在合闸后,如果出现永久性故障,保护动作就会在合闸后跳开断路器,但是在此时此刻,手动合闸的脉冲并没有消失,这个过程通常要持续(通常需要1s~2s),所以在之后,跳跃分合的现象的产生就是在预料之中的了,进而会对设备造成无可挽回的毁坏。第二种情况是,如果当断路器处于跳位的情况,断路器的辅助触点S1.1(11-12)就会有闭合的动作,那么跳位监视的回路就会直接接通,随及跳位的灯会立即发亮,第三种情况是,当合闸命令处于持久不变的时候(手动合闸还没来得及复归,或者是自动装置的合闸接点已经被卡死)时,合闸回路在经过S3点(1-2),K11点(21-22),K14点(21-22),S1.1点(11-12),S2点(9-10),Y4,S3点(5-6)并接通时。当断路器合闸以后,断路器的辅助接点S1.1(5-6)就会及时的闭合,进而就会启动防跳继电器K11,并且会一直自保持启动的动作,接下来防跳继电器的常闭辅助接点K11(21-22),就会进行断开的动作,不但会切断合闸回路,而且通过辅助接点K11(13-14)还会保持自己动作的永久性。假如说在这个关键点上发生永久,继电器就会毫不犹豫的做出跳闸的动作,因为之前的合闸回路已经被断开,所以会,而且只会发生一次分闸操作,在分闸之后的再次合闸现象就不会再发生了,通过这种方法,对开关的跳跃问题可以有效的控制和解决。

3发现的问题

当断路器处于跳位的时候,在操作箱面板上,只有跳位灯亮,然后把KK的把手在控制屏上,操作成“合闸”的动作,并且一直保持住这个动作,最后再让断路器合闸,通过观察到的操作箱面板上情况,发现跳位灯以及合位灯都亮了。此给保护装置加入故障电流,接下来保护动作就会执行跳闸的动作,而断路器随之会先后进行分闸和合闸操作,次数只有一次,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跳位灯以及合位灯都会跟随着变亮。

4问题分析及防跳回路改造

经过上面的实验,再接着把KK的把手拉到“合闸”的位置,而断路器就会处于合位上,以上两点做到位后,就可以打开断路器的机构箱,然后再对回路进行仔细检查,从而发现防跳继电器的常闭触点K11(21-22),有卡滞的现象存在,也就是说在防跳继电器通电的过程中,防跳继电器的常闭触点处于闭合的状态,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起到切断合闸回路和防止跳跃的作用。所以通过以上的实验和研究,发现这种断路器是存在缺陷的,所以需要对防跳回路进行改造,以保证其在电路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经过研究,我们决定在断路器辅助触点S1.1(11-12)和合闸继电器Y4之间,接入一对防跳继电器K11的备用触电,这个常闭辅助触点K11(29-30),如图2所示中虚线框中所示,大家应该谨记,这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

如果说,当断路器处于合闸烦的位置时,负电子就会经过这个寄生回路把电能输送到twJ的负极端。此时就需要参照这个变电站220kV620断路器(西门子,型号为3ap-1FG,252kV)的防跳回路的设计了,在这个防跳回路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对这个防跳回路进行进一步的改造设计,经过对回路的详细分析和研讨,我们决定在跳位监视回路的地方接入防跳继电器的常闭辅助接点K11(23-24),以及断路器位置的常闭辅助接点S1.1(9-10),并且把跳位监视回路和合闸回路的交点移到S3(1-2)和K11(21-22)的两点之间,这样这个改进设计基本就完成了,如图3所示。

上面这个防跳回路改造经过我们实验后,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把断路器调节到在跳位,这个时候跳位灯会正常的发亮,然后我们再把KK的把手调节到合闸位置,并且一直这样保持住,这时就会出现开关合闸,随之跳位灯会变灭,接下来合位灯也会亮,最后断路器的保护动作开启并跳闸,而且断路器只进行一次分闸操作。这个经过改造的防跳回路证明了,这个方案在实际的操作中是可以保证回路安全的。当整个变电站都竣工后,我们对该变电站进行了几个月的运行监控,结果表明该防跳回路改造方案是正确可行,完全可以保证变电站的正常运行。

结语

业内人士都知道,断路器在电力系统中时比较重要的设备了,断路器的动作的是否可靠将会直接影响到电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越是重要的设备,发生故障的时候其解决的方法也是非常复杂的,这其中断路器跳跃现象是最恶劣的故障之一,对设备,对电网都有着潜在的威胁。所以在未来,我们要继续对110kV断路器防跳回路进行优化和革新,采用更新的技术去让其更加的安全可靠,也希望在以后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断路器跳跃的现象发生。

在回来的路上篇3

(国网石嘴山供电公司,石嘴山753000)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110千伏断路器防跳回路出现的异常而影响保护装置运行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相关二次回路进行优化设计,解决了该问题,对于下一步断路器防跳回路的改造工作中,相关二次回路的优化具有实用意义。

关键词:断路器;防跳回路;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tm5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4-0077-03

作者简介:杨志钧(1980-),男,宁夏青铜峡人,本科,中级工程师,高级技师。

0引言

在电力系统中,一次设备是指直接用于生产、输送、分配电能的电器设备,包括了发电机、电力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母线、电力电缆和输电线路等,也是构成电力系统的主体。而对于二次设备来说,它是指用于对电力系统及一次设备的工况进行监测、控制、调节和保护的低压电气设备,其包括测量仪表、通信设备等等。对于二次设备之间的相互连接的回路,统称之为二次回路,它也是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生产、可靠供电和经济运行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了解断路器控制回路的基本原理,便于进行电路控制系统的维护,也是非常必要的。在此,本文从最基本的回路入手,逐步加入防跳回路和闭锁回路,并对电路做了必要的改进与完善,使之深入了解电路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与使用、维护方法,以及必要的改进升级。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的过程中,控制电路的回路要复杂得多,掌握其原理与维护难度很大。本文根据实际工程经验,分析了一种由于断路器远方控制程序故障导致防跳回路“失灵”,断路器反复分合的故障,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1断路器防跳回路的原理

断路器的作用是切断和接通负荷电路,以及切断故障电路,防止事故扩大,保证安全运行。传统意义上的防跳回路,是指设计在断路器合闸回路上用于防止其合闸于故障,保护装置跳开断路器后,此时因某种原因合闸信号一直保持,导致断路器重合于故障,然后再次断开的反复分合现象。

断路器跳跃一般有两种情况:

①主回路没有故障,由于断路器机构辅助触点不良,继电器触点卡住等原因。

②主回路确有故障,断路器合于故障点,继电器保护动作是断路器跳闸,而这时断路器的操作把手尚未复归或自动装置的触点卡死等,从而使断路器发生多次跳合的现象。

断路器跳跃时,对供电系统会造成严重的影响,断路器本身也容易损坏甚至爆炸。因此,在断路器的控制回路中,应装有防止跳跃的闭锁装置。

2110kV断路器防跳回路中的异常分析

110kV断路器防跳回路中的异常,主要是指在断路器调试的阶段,没有按照规定的指令实现合闸、跳闸。当断路器接收合闸命令时,之后会在回路内发送跳闸命令,正常情况下断路器应根据命令执行动作,实际断路器在回路内虽然表现出跳闸,但是在指令结束后,没有发生合闸动作,干扰了防跳闸的状态。

以石嘴山电力公司的110kV供电系统为例,重点分析断路器防跳回路中的异常,如:110kV供电网内的断路器处于跳位点时,发送了合闸指令,此时断路器会始终保持合闸状态,记录断路器所属系统处开关K1、K2和K3的动作,K2在指令发出后迅速闭合,用于辅助开关触点,促使开关触点具备灵活的特性,断路器在K2执行合闸指令的过程中,发送了结束合闸的指令,带动开关触点运动,K1、K3开关及触点会迅速失电,触点迅速返回,此时开关在回路中受到电磁干扰,导致断路器开关K1、K3触点快于开关本身,因此当断路器重新发送合闸指令时,其开关无法跟上触点的动作而发生回路异常,引发开关跳闸,进而造成频繁的冲击干扰。

3110kV断路器防跳回路的异常处理

110kV在电网系统内占据重要的影响比重,需严格处理断路器工作中的防跳回路异常,根据西南电力公司在断路器防跳回路中异常处理进行分析,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如下。

①防干扰处理。

110kV断路器防跳回路的防干扰处理,属于一项主体建设的项目,利用集成化的处理思路,完善断路器防跳回路的运行。该公司结合断路器防跳回路的异常表现,致力于消除回路内的电磁感应,防止其影响断路器的保护动作。该公司安装了断路器操作箱,解决断路器回路中的干扰问题。操作箱主要由防跳装置组成,如:电压防跳、电流防跳等,110kV配网回路内存在电流时,操作箱会随着电流的变化而启动,确保断路器能够实现稳定的跳闸动作。操作箱内的电压继电器,连接了合接点,采取并联的方式接入到断路器的回路内,同时利用串联的方式接入合闸回路内。操作箱具有模拟的优势,可以将防跳回路中的异常反馈到操作箱主体系统内,在保障断路器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实现防跳回路保护。

②加设继电器。

该公司根据110kV内断路器防跳回路异常的实际情况,在对应的回路内加设特殊继电器,严谨处理防跳工作。例如:该公司加设了防跳继电器,用于维护防跳装置的可靠运行,该公司选择与回路相关的继电器参数,控制通过电流的灵敏性,保障其高于2即可,其中需要重点控制的是继电器的防跳时间,动作时间必须控制在触点动作的时间之内,该公司安排专业的设计人员,主动处理触点动作的时间控制,确保加设的继电器能够达到预想的状态。

4110kV断路器防跳回路的改进分析

电力公司为保障110kV断路器防跳回路异常处理的适应性,采取相关的改进方法,排除防跳回路异常的干扰,以此来提升断路器在110kV供电网内的保护水平。

根据断路器防跳回路的异常处理,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法:首先增加断路器内继电器的电流,促使断路器发生回路跳闸时的电流远小于防跳回路中的电流,由此断路器防跳回路内的开关可以保持原本稳定的运行状态,电力人员适当增加电流值后,能够保持断路器合闸的准确性,即使断路器处于高频运行的状态,也会正确完成防跳动作,规避防跳风险;最后改进操作箱,利用短接的方式,科学处理辅助接点,电力公司将辅助接点与合闸回路改进到同一个层次内,由此监督合闸回路的动态,一旦断路器接收合闸指令,操作箱会在监控状态下实现跳闸动作,与此同时防跳回路内的继电器会根据断路器的命令稳定执行动作,保障配网回路的完整性;最后是改进断路器的闭接部分,此种改进方法在断路器防跳回路中不常见,但是也能维持分合闸的正常状态,以免产生不利的影响。

5案例分析

西安西开电气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Lw25-126断路器一起配合失败的防跳回路分析与改进。与操作箱防跳回路不同的是,断路器机构防跳回路一般采用合闸起动防跳继电器。防跳回路如图2。

图2中107为合闸正电,与图1中的107相同。断路器在合位状态下,QF常开接点闭合,当控制开关触点或自动装置触点卡住,即107常带正电时,防跳继电器1Ka励磁,1Ka常开接点闭合使防跳继电器保持励磁状态,1Ka常闭接点打开,断开合闸回路,从而在合闸正电保持的情况下,断路器跳开时起到防跳作用。

由图1和图2可知,单一的操作箱防跳回路或者断路器机构防跳回路都可以完成断路器的防跳功能,然而,当操作箱控制回路与断路器机构回路配合在一起时,却带来了意外的问题。首先是控制回路监视问题。图1中,105是合闸监视回路,也称跳位监视回路,由于1D49(107)和1D50(105)是并在一起的,107常带正电,开关在合位时,QF常开接点闭合,从而防跳继电器1Ka长期励磁,跳位监视继电器twJ也长期励磁,即在合位状态下,twJ和HwJ均励磁,从而发控制回路断线信号。其次,在这种配合下,由于1Ka励磁后,1Ka的常开接点闭合,如果1Ka的返回电压较小,即使断路器跳开后,通过twJ回路和1Ka的常闭接点,1Ka也无法返回,使得非故障状态下断路器跳开后无法再次合闸。

为了解决合闸状态下发控制回路断线的问题,可通过解开1D49(107)和1D50(105)的并联回路,并在合闸监视回路中串联一个断路器常闭接点的方法,如图3。

这种改进在断路器为合闸状态时,QF常闭接点打开,断开了合闸监视回路,使得合闸状态下不再误发控制回路断线信号。然而,在合闸正电107尚未断开,防跳继电器1Ka还在励磁的状态下,断路器跳开后,105后面串接的QF常闭接点仍然会使防跳回路保持,因此这种改进并不能解决防跳后无法合闸的问题。

为解决断路器防跳后不能合闸的问题,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方法一:在图3的基础上,在防跳继电器1Ka两端并联一个适当大小的电阻,使得1Ka通过twJ回路接通时分得的电压小于其返回电压,这样,在防跳试验完成后,1Ka可以通过低电压值而返回。这种方法需要通过twJ线圈阻值和1Ka线圈阻值来计算需要并联的电阻阻值大小,实现起来较麻烦,而且可靠性不够高。方法二:在图3的基础上,在合闸监视回路中再串联一个防跳继电器1Ka的常闭接点,如图4。这种改进在防跳完成后,合闸回路尚未恢复时,通过1Ka的常闭接点使得twJ回路暂时断开,待合闸回路返回,即107无正电到来且1Ka返回时,1Ka的常闭接点闭合,twJ回路接通,从而可解决防跳后无法合闸的问题。(图4)

6结论

本文对110kV断路器防跳回路异常原先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使防跳回路得以完善。经过现场试验验收合格后,再对该站其它110kV开关均作同样的改造,至今再未发生过类似故障。

参考文献:

[1]李珉.对断路器防跳回路的探讨[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7(02).

在回来的路上篇4

关键词控制回路监视继电器跳闸回路合闸回路

中图分类号:U66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某110kV变电站中,10kV部分为电磁型保护,在日常的生产维护中操作人员一般通过红、绿指示灯来了解相对应的断路器的分合闸状态。尽管分、合闸电路的动作会点亮相应的断路器位置指示灯,但是如果当分、合闸线圈断线,或是别处控制回路发生断线时,将导致不能正确执行分合闸指令,此时若不能及时将信号上传对于电网是十分危险的。如果加装了控制回路监视继电器便可以使断路器控制回路发生断线时能够及时的将信息上传至远方,及时将缺陷消除保证设备可靠运行。

1、常规断路器控制回路原理

(1)跳闸回路

断路器跳闸回路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跳闸启动回路断路器辅助接点(常开)跳闸线圈

手动跳闸或自动跳闸时,跳闸启动回路瞬时接通,跳闸线圈励磁,启动断路器操动机构,开关跳开后,串于跳闸回路的断路器常开接点打开,断开跳闸回路。

(2)合闸回路

断路器合闸回路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合闸启动回路断路器辅助接点(常闭)合闸线圈

手动合闸或自动合闸时,合闸启动回路瞬时接通,合闸线圈励磁,启动断路器操动机构,开关合上后,串于合闸回路的断路器常闭接点打开,断开合闸回路。

2、断路器位置监视回路

以下是常规控制回路的红绿灯监视回路原理图

断路器灯光监视回路,一般用红灯表示断路器的合闸状态,用绿灯表示断路器的跳闸状态,指示灯是利用与断路器传动轴一起联动的辅助触点DL来进行切换的。当断路器在断开位置时,DL常闭触点接通,绿灯亮,当断路器在合闸位置时,DL的常开触点接通,红灯亮。红、绿灯一方面监视断路器的位置,一方面监视控制回路的完好性,断路器处于分位时,绿灯亮,表示外部合闸回路完好,断路器处于合位时,红灯亮,表示外部跳闸回路完好。

3、断路器辅助接点的作用

在操作回路中串入断路器辅助接点的作用:(1)跳闸线圈与合闸线圈厂家是按短时通电设计的,在跳、合闸操作完成后,通过DL触点自动地将操作回路切断,以保证跳、合闸线圈的安全;(2)跳、合闸启动回路的触点(操作把手触点、继电器触点)由于受自身断开容量限制,不能很好地切断操作回路的电流,如果由它们断开操作电流,将会在操作过程中拉弧,致使触点烧毁。断路器辅助接点断开容量大,由断路器辅助接点断开操作电流,可以很好地灭弧,保护控制开关及继电器接点不被烧毁。

4、断路器防跳回路

以上只是最简单的断路器控制回路示意图,在生产过程中,有时由于控制开关原因或自动装置触点原因,在断路器合闸后,上述启动回路触点未断开,合闸命令一直存在,此时,如果继电保护动作,开关跳闸,但由于合闸脉冲一直存在,则会在开关跳闸后重新合闸,如果线路故障为永久性故障,保护将再次将开关跳开,持续存在的合闸脉冲将会使开关再次合闸,如此将会发生多次的“跳—合”现象,此种现象被称为“跳跃”。断路器的多次跳跃,会使断路器毁坏,造成事故扩大。因此,必须对操作回路进行改进,防止“跳跃”发生。防跳继电器就是专门用于防止断路器跳跃的。(有些开关机构本省设计有防跳功能)在操作回路中增加防跳回路后示意图如图所示。

5、控制回路监视继电器的作用

为了解决控制回路断线会影响断路器正常分合闸的问题,我们在征求操作人员的需求后,我们采用了加装控制回路监视继电器的方法对控制回路进行监视。用在无人值班变电站监视断路器操作电源,跳、合闸回路是否完好,当上述回路中出现故障发生控制回路断线时,可就地发出灯光信号,并利用空接点向远方发出报警信号。

其电原理图如下:

图一中twJ监视合闸回路,HwJ监视跳闸回路,从而形成整体的监视回路。在实际使用时,图中投切开关闭合,twJ和HwJ各有一对常闭接点串联在电路中,并通过端子⑦和⑧向远方报告断路器的工作状况,twJ和HwJ另一对常闭接点通过电阻R2串联在指示灯电路中。

当合闸和跳闸回路的线圈中任何一路出现断线时,就造成twJ和HwJ中的一只失电,从而使得端子⑦和⑧有输出,同样道理指示灯也被点亮,这样继电器就对断路器的工作状况起到监视作用。

采用控制回路监视继电器的方法对控制回路进行监视。用在无人值班变电站监视断路器操作电源,跳、合闸回路是否完好,当上述回路中出现故障发生控制回路断线时,可就地发出灯光信号,并利用空接点向远方发出报警信号。对于提升电网供电可靠性、避免造成越级事故和提高分公司专业化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结束语:加装控制回路继电器,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能够减少停电时户数,树立分公司良好社会形象,提升优质服务水平,提高分公司供电可靠性,提高继电保护及运行人员工作效率,简化了复杂的重复性工作、操作简单灵活简便,大大缩短了故障发现时间。

参考文献:

[1]刘之尧等《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检验条例》,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2]郭克等《电气工作票技术规范》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3]何仰赞温增银《电力系统分析》第3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

[4]朱声石.《高压电网继电保护原理与技术(第三版)[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年

在回来的路上篇5

关键词:断路器;控制回路;缺陷;处理技术

引言

断路器控制回路主要是监视断路器跳闸、合闸回路的完整性,如果电力系统中出现问题,断路器会直接断开电源,保障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因此,如果断路器控制回路存在缺陷,不仅无法保障电力系统运作的安全性,甚至会造成安全隐患。目前在中低压电网中,通常都采用弹簧操作结构断路器,其断路器控制回路的正确性与完好性直接影响着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因此,针对断路器控制回路现存的缺陷与问题,我们必须要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从而提高电路系统的运行的安全性。

1断路器控制回路缺陷分析

(1)断路器操作电源监视问题。在断路器机构的电路中,由于系统远方操作箱跳闸、合闸只与串联电路相关,如果该线路掉电时会产生跳闸、合闸不通问题,由于twJ或HwJ位置继电器均不吸合,会发出控制断线信号;但由于断路器是串联形式,如果并联线路出现问题,回路依然会正常运作,保护装置不会发出任何信号。但实际上断路器控制回路的压力闭锁回路、储能控制回路、信号回路都已经失效。如果进行合闸操作,合闸弹簧又没有储能,导致继电器无法与并联电路吸合,电路器也无法获取机构未储能信号,断路器合闸回路无法闭锁,合闸后回路通过操作箱HBJ与合闸回路保持导通状态,最终导致合闸线圈无法断电产生烧毁问题。如果断路器压力降低,同样不会发信和闭锁操作,导致断路器状态失控,可能出现断路器气压异常造成断路器跳闸、合闸,埋下安全隐患。(2)储能控制与闭锁回路问题。储能闭锁回路和储能信号都取自与继电器的常开、常闭,继电器只能在未储能时动作,已储能时不动作。但继电器不动作,不能够说明储能装置或该回路没有问题,如果继电器线圈损坏、断路器电源掉电、Sp接电损坏,同样会导致继电器不动作,从而导致断路器在合闸后无法储能,并且不能被发现,闭锁回路失效,在下一次合闸时很容易造成线圈烧毁。(3)断路器信号设置问题。控制断路器控制回路的警告与闭锁信号需要两个不同的常开接点,两个常开接点不动作并不代表回路完好和气压正常。如果并联电路出现电源掉电、常开接点线圈损坏,都会展现出异常信号,操作回路依然无法被闭锁。

2断路器控制回路缺陷的处理方法

通过对上述断路器控制回路系统进行分析,我们必须要通过更加合理的系统排列形式保障断路器控制回路的有效性,避免产生部分回路或元器件故障无信号问题。断路器控制回路缺陷处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加强机构箱电源能回路监视。为了能够保障机构箱电源的安全性,我们在机构箱控制回路电源末端安装了继电器来监视电源回路,如果机构箱电源出现异常问题,会向控制室发送掉电信号,让技术人员能够快速到达现场解决问题。(2)将未储能闭锁合闸改为已储能时允许合闸。通过将未储能闭锁合闸转变为已储能允许合闸能够有效避免合闸线路故障不警报问题。通过在储能指示灯两侧接电机构,作为储能监视,让机构在已储能时动作。将常开接点取代常闭接点,并作用于合闸闭锁,从而避免出现为未储能合闸操作的安全隐患。并对常闭接点发出未储能信号。(3)增设密度继电器信号接点。为了避免接点异常问题造成的断路器控制回路气压监视与操作闭锁,并在信号接点连接密度继电器中的另一组警告接点,从而保障断路器控制回路警报信号不会因为接点或回路出现问题而失去监视作用。通过对改进之后,要求密度继电器具有双组接点输出。(4)HwJ线圈接在闪光回路处理措施。想要消除HwJ线圈接在闪光回路缺陷问题,需要在闪光回路中将HwJ线圈移除,并在此闪光回路中加入HwJ接点,从而监视断路器位置。并通过分析分段断路器备用电源自投保护测控装置说明书,将HwJ备用常开接点接入。与此同时,警报灯回路也进行同样的改动,改动完毕后即可进行回路传动,断路器控制回路即可一切正常。

3断路器控制回路系统分析

目前大多数断路器弹簧操作机构都存在上述所存在的问题。机构箱的正电源通常被设置为就地操作正电源。实际上,该种操作机构的正电源除了短路就地操作外,还需要完成压力闭锁控制、储能控制、发信等功能,可见其在控制回路中的重要性,必须要对该电源进行实时监控。断路器机构未储能闭锁回路,部门断路器控制回路采用已储能时控制结构合闸回路、元器件动作,也有采用未储能时控制元件动作以及断开合闸断路。相比之下,后者虽然带有一定的优势,如储能监视继电器只会在未储能时动作,不会出现长期带电的问题,能够有效延长设备的寿命,但缺点是在运行中不够安全,很可能无法发出故障警报,因此,为了最大程度上保障电力设备的安全性,笔者还是推荐前者,也就是储能动作。对于密度继电器信号监视回路来说,接电信号应直接从密度继电器中直接获取远方信号,不能只取自断路器重动中间,因此,需要采用2组接点,但市场中多数密度继电器只提供1组接点,无法满足两组或多组接点需求,这就需要生产厂家不断改进。

4总结与建议

虽然断路器控制回路不会对电力系统直接造成影响,但容易让技术人员操作失误,进而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必须要对断路器控制回路缺陷及时排除。由于断路器控制回路缺陷问题存有一定隐性,在验收中不容易被发现,需要在后续工作中注意二次回路传动。为技术人员提供二次回路相关图纸作为依据,对于二次线改动情况,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图纸内容进行实施。如果发现实际接线与图纸内容存在矛盾,需要进行查线核对工作,及时查明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根据正确接线图纸进行改正,这样才能够提高断路器控制回路改进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宝坤,何玉磊.断路器控制回路缺陷引起的事故分析及改进方案[J].电力安全技术,2011(11):30-32.

在回来的路上篇6

【关键词】断路器;保护;机构;防跳

引言

所谓防跳,就是指防止断路器在合闸的过程中,由于跳闸脉冲的出现而发生连续跳闸、合闸的跳跃现象。断路器的跳跃使其遮断能力严重下降,长时间发生跳跃会造成断路器损坏,从而影响到用户和电网的正常工作,降低供电的可靠性。

使断路器产生跳跃现象的原因很多,例如:手动合闸到故障线路上、合闸后操作人员未及时使控制开关复归、合闸触点有卡住现象等等。因此,一般断路器都要求有电气防跳回路。

目前断路器多采用微机保护,断路器的防跳回路有两种:保护防跳和机构防跳。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对每台断路器而言,两种防跳回路均存在。一般情况下,在110kV变电站内,110kV断路器用机构防跳,10kV断路器多用保护防跳。很多人都知道这一点,但对于为什么要这样接线大部分还不是很清楚,以下就此问题进行分析。

1.110kV断路器的防跳

在110kV变电站内,110kV配电装置一般有户内GiS和户外aiS、HGiS等布置方式,无论是户内还是户外布置,110kV部分的保护测控都是集中组屏在主控室,也就是说110kV断路器的保护装置和操作机构部分是安装在两个不同地点的,这就决定了110kV断路器的防跳回路应采用机构自带的防跳。

下面以断路器操作机构和线路保护装置组成的操作回路图为例进行阐述。(见图)

图示操作回路中包含了断路器本体自带防跳和保护防跳两种,工程接线中根据实际情况任选一种。图中断路器操作机构的防跳功能主要由防跳继电器52Y来完成,防跳回路的动作过程为:当断路器接到合闸脉冲合闸后,出现操作人员未及时复归控制开关或合闸继电器有卡住现象等情况时,合闸脉冲将一直存在,断路器常开触点52a/1的39-40闭合,启动防跳继电器52Y,52Y常开触点的13-14闭合,经延时断开常闭触点21-22,通过电阻R1使其线圈自保持,其常闭触点61-62和31-32断开,切断合闸回路,直至合闸回路断开,防跳继电器才复归。而图中保护所含的防跳回路则需要被短接掉,即将1D95端子接入保护的1X9-c16,同时焊掉电阻RtBJU,从而使保护防跳回路断开。

110kV断路器的防跳回路采用机构自带的防跳,原因是110kV断路器的保护和操作机构部分是分别安装在两个不同地点,如果采用保护防跳,即采用图示虚框外的防跳回路,拆除图中需框内的防跳,当断路器就地操作时,就会失去防跳功能。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保护的跳闸位置监视回路应该接断路器本体的一个常闭触点,而不能将1D95和1D96短接起来,然后接图中断路器52Y的31-32的31接线端子(至合闸线圈)。如果按照后者将1D95和1D96短接起来再引出至断路器机构合闸线圈回路,当出现操作人员未及时复归控制开关或合闸继电器有卡住现象等情况时,将会启动机构防跳回路,使twJ回路被防跳回路保持住,从而导致跳位指示灯指示出错,正好与实际相反,指示的为合位状态。

2.10kV断路器的防跳

在110kV变电站内,10kV配电装置一般都采用户内真空开关柜布置方式,保护装置就地下放和断路器统一组装在开关柜内,10kV断路器的防跳回路可以采用保护防跳。下面继续以上图示为例进行阐述。

图中将保护装置和断路器机构的防跳回路都已示出,10kV断路器的防跳回路一般都采用保护防跳,而将机构防跳在厂家引出的短接点处(图中方框内曲线处)断掉。图示10kV保护防跳回路主要通过两个继电器完成,tBJ为电流启动继电器,tBJU为电压保持继电器。其动作过程为:当手动合闸到故障线路上,保护动作发出跳闸脉动使tBJ的线圈带电,其位于防跳回路的常开触点闭合,使电压保持继电器tBJU的线圈带电,由于合闸脉冲仍存在,闭合的tBJU的常开触点与闭合的HBJ常开触点一起使其线圈自保持,同时位于合闸回路的tBJU常闭触点打开,切断合闸回路,直至合闸脉冲消失,位于防跳回路的HBJ常开触点打开,tBJU继电器才复归。

还应指出的是,10kV断路器的防跳回路采用保护防跳后,跳位监视回路可以不用象110kV那样通过专门的断路器常闭触点接至负电源,而是将保护的1X9-c18和1X9-c20共同引出到合闸回路的1D95端子即可,因为断路器机构防跳回路已被短掉,不会出现跳位监视回路被机构防跳回路保持住导致跳位指示灯指示出错的现象。

在回来的路上篇7

[关键词]继电保护反事故反措

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反事故无论是在重要性认识还是实践经验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且制定了继电保护反事故操作标准和相关规则,但由于各个地区电力系统存在着一定差异性,需要进一步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继电保护反事故措施是在事故调查分析、技术监督、设备评估、安全评价、电网稳定分析等工作的基础上,针对电力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的人员、设备等安全防范措施,简称为反措,一般又分为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两种,技术措施应结合电力工程建设、设备检修和改造实施,管理措施一般应纳入生产运行规程的修订予以实施。文章在此主要结合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际对几种重要的反事故措施进行研究,主要包括继电保护Ct死区反措、继电保护操作回路反措、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多点接地反措这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1.继电保护Ct死区反措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220kV和500kV两套主保护的Ct配置之间会存在动作死区,这主要是由220kV和500kV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的错误配置所造成的,因此需要制定保护Ct死区反措。

保护Ct死区反措是为防止主保护存在动作死区,两个相邻设备保护之间的保护范围应完全交叉;同时应注意避免当一套保护停用时,出现被保护区内故障时的保护动作死区。500kV系统的母差保护应与线路保护范围要有交叉;母差保护与发变组保护范围要有交叉;断路器失灵保护用绕组与两间隔保护用绕组之间要有交叉,不能存在保护动作死区。针对500kV开关单侧电流互感器、双侧电流互感器、中开关双侧电流互感器、有串外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绕组要正确配置。220kV系统的母差保护应与线路(或主变)保护的范围交叉、断路器失灵保护所用绕组位于主变与母差保护所用绕组之间。针对500kVaiS变电站220kV线路、主变Ct、500kVaiS变电站220kV母联、分段Ct、500kVGiS变电站220kV线路、主变Ct、500kVGiS变电站220kV母联、分段Ct、220kVaiS变电站Ct、220kVGiS变电站Ct的二次绕组也要正确配置。

对变电站220kV母差保护的Ct死区问题可通过在开关端子箱调换220kV母差保护绕组与其他保护绕组的方式消除死区。对于由于各220kV开关汇控箱内Ct端子短接不可靠的变电站,需结合停电实施改造,改造办法为开关间隔停电后,做好母差保护及其它保护电流回路安全技术措施后,在开关端子箱调换220kV母差保护i(11)绕组与其他保护绕组,然后对电流二次回路进行检查,确保调换后的母差及相关保护电流二次回路正常,送电前(合开关前)申请退出调换过绕组的母差保护及其它相关保护,进行带荷测试,结果应正确,并做好记录。对于主变变中开关因无多余保护绕组,而不具备整改条件的变电站,需结合GiS设备实施机会改造,其余220kV线路开关间隔可先申请退出220kV母差保护i和安稳执行站,在开关端子箱调换220kV母差保护i绕组和安稳及故障录波绕组来消除死区,绕组全部调换后,对母差及相关保护带负荷测试,结果应正确,并做好记录。

2.继电保护操作回路反措

继电保护操作回路的复杂性致使很容易留下安全隐患,因此,调试工作中需要在熟练掌握操作回路特点及应用的基础上,灵活的处理相关问题。实践经验表明,继电保护中电压切换回路、远跳回路、防跳回路等地方容易出现故障,产生误动作。在此,笔者主要结合操作回路中电压切换回路、远跳回跳和防跳回路出现的故障,展开反事故措施研究。

2.1电压切换回路反措

电压切换回路主要用于解决双母线接线形式下,保护不能自行选择母线电压的问题。此外,在传统设计中,也利用该回路实现失灵启动核母差失灵保护的出口跳闸功能。传统电压切换回路的“切换继电器同时动作”信号采用母线刀闸的常开辅助接点串接常规电压继电器的做法,没自保持功能,有可能导致误启动失灵保护和母差失灵保护误动的严重事故。可通过将110kV线路和220kV线路、主变pt电压切换回路的“切换继电器同时动作”信号改用iYQJ4和ZYQJ4的串联接点,如图1所示,以消除因电压切换回路故障导致的电网事故。

图122okv电压切换同时动作信号

2.2远跳回路反措

远跳回路反措是为了发生母线故障,母线保护动作但有断路器失灵时,除本侧母线失灵保护动作使本侧系统脱离故障点外,可通过该失灵断路器所在线路的纵联保护采取措施,使对侧纵联保护跳闸,快速切除故障。当故障发生在线路的电流互感器和断路器之间时,能够快速可靠地隔离故障。对于不满足要求的制定远跳回路反措方案,在此主要结合许继公司的wXH-801、802、803型线路保护远跳回路进行分析。

①对于wXH-803光纤差动保护装置,可直接利用其自身具备的远跳功能:利用母差保护跳闸经各断路器操作箱的tJR(永跳继电器)接点,接入wXH-803的远跳开入(n2-DD端子,24V开入)来实现远跳功能,远跳出口是否经就地闭锁由保护控制字选择。

②对于wXH-801、802纵联方向和距离保护装置(均为光纤通道,允许方式),由于装置本身没有其他保护发信开入,需要利用母差保护跳闸经过断路器操作箱的tJR(永跳继电器)接点,接入光纤保护自身的备用发信接点2,通过光纤通道传到对侧保护,促使对侧保护跳闸。

③由于线路配置的许继wDLK-860系列断路器保护配有三相不一致保护功能,其出口接点接到操作箱的tJR上,三相不一致保护动作后,同样会启动对侧wXH-801/2/3远跳,不满足反措要求,为满足三相不一致保护动作后三跳,闭重且不启动失灵、不启动远跳的功能,需在操作箱增加一块操作插件,将三相不一致保护跳闸经独立的tJF继电器跳闸,本项工作由厂家技术人员现场配合完成。

为了方便现场操作实施,制定典型实施设计图,wXH-800系列保护远跳回路改造简图如图2所示。

图2wXH-800系列保护远跳回路改造简图

2.3防跳回路反措

操作回路的一个重要作用是提供防跳功能。因为一旦发生开关跳跃,会导致开关损坏,严重的还会造成开关爆炸,所以防跳功能是操作回路里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因为开关跳跃是非常严重的故障,所以有些开关本身带有防跳回路。为了防止产生寄生回路,按规定只能保留一套防跳,常规一般是保留保护本身的。有时候也会保留开关的防跳,就要求取消保护的防跳功能。特别是500kV开关的防跳功能是由开关本体机构箱的防跳继电器实现,而不是由保护装置的防跳回路来实现。由于开关本体机构箱在高压场,工作环境恶劣,本体机构箱

内继电器容易受潮生锈变形,严重情况下本体机构箱内继电器会出现卡滞现象。为防止500kV开关再出现类似的故障,特制定防跳回路反措方案,将开关本体的防跳回路改为保护装置的防跳回路,在操作箱内,将开关操作箱内nl04与nl09之间的跳线拆除,端子排接线及电缆无需改动,改造后开关操作箱内合闸回路图见图3;断路器本体防跳继电器部分,需短接防跳继电器的31,32接点,并将防跳继电器线圈两端接线解开,改造后开关本体合闸回路见图4所示,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图3断路器本体防跳回路图

图4开关本体合闸回路图

3.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多点接地反措

对于由于保护用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多点接地引起的220kV及以上保护误动事件,检查所管辖的所有变电站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发现有两个接地点的,及时采取了相应的改正措施,消除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n600中多余的接地点,以消除继电保护重大安全隐患。

首先是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多点接地查找。在控制室pt并列屏零相小母线(n600)一点接地位置按照图5接好试验接线。一般用电阻法判断pt电压二次回路n6oo是否一点接地。合上刀闸K,断开控制室一点接地的联接线;调整滑线电阻R为0欧,合上刀闸Kl,断开刀闸K,测量滑线电阻R上电流(用高精度钳型电流表)为140ma;合上刀闸K,断开刀闸Kl,滑线电阻R增加为10欧,合上刀闸Kl,断开刀闸K,测量滑线电阻R上电流为7ma;对滑线电阻R上电流进行分析,电流发生变化,判断该站pt二次回路n60o存在两点(或多点)接地。

对于各支路pt二次回路n600多个接地点的查找则采用电流法,在通过电阻法的基础上确认有两点接地后,可用电流法来排除接地点具体在哪条支路上。按照图5接好试验接线,合上刀闸K,调整滑线电阻R为10欧,断开控制室一点接地的联接线,合上刀闸Kl。依次执行下列查找步骤:对pt二次回路n600每一支路用高精度钳型电流表钳住线不动;合上刀闸K,测量出n60o线支路1电流值i;断开刀闸K,测量出n6oo线支路1电流值i;合上刀闸K,测量出n600线支路2电流值i;断开刀闸K,测量出n600线支路2电流值i;……(n+l)合上刀闸K,测量出n6oo线支路n电流值i;断开刀闸K,测量出n600线支路n电流值i。在对以上每一次合、断刀闸测出同一支路电流i进行比较,电流没有发生变化,则该支路n60o线不存在接地点;电流发生变化,该支路n600线存在接地点。

图5pt二次回路n600只一点接地检查

其次,为了防止多点接地的产生,需明确以下反措要求:按照国家电网要求对所辖范围内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n600接地线上实际电流值进行测量,并填写记录表格。测量后如发现问题,可按照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多点接地查找方法进行全面核查,对多点接地情况依照反措原则进行整改,并填入记录表格;应加强对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接地情况的运行管理:针对新建、扩建工程应保证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一点接地,并对n600接地线测试数据进行记录存档,针对运行中的变电站,220kV及以上变电站应半年进行一次n600接地线测试,并记录存档,110kV变电站应每年进行一次n600接地线测试,并记录存档。

4.结语

文章结合具体实例对继电保护反事故重要措施进行探究,可为相关工作的工作实践提供参考,但在具体实践中还需结合电网实际加以操作,比如文章对许继公司的wXH-800型线路保护远跳回路反措的分析,对于有些电网就不能完全是照搬,但原理相似,可提供参考。总之,需要综合性的应用继电保护反事故措施,以保证电网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林煌.pt多点接地对微机保护的影响[J].华北电力技术,2000,9(2).

在回来的路上篇8

关键词:同塔多回;雷击跳闸;不平衡绝缘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输电线路走廊资源稀缺,新建线路多为采用多回线路同塔架设,致使杆塔高度增加,容易遭受雷电绕击和反击,因此,应在尽量不增加单回雷击跳闸率、事件率的基础上,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多回线路雷击同跳事件发生,避免因雷击导致整个输电通道供电中断。

本文以220kV莆白甲乙线解口入纵江站线路工程(简称220kV莆白线)为例,结合多年来防雷研究成果,浅议同塔多回输电线路防雷设计方法,并对适用的几种防雷措施加于评估、运用,实施“有的放矢”的防雷设计。

1.220kV莆白线工程概况

220kV莆白线路径总长约32.5km(其中,500/220kV、220/110kV、220kV同塔四回段长分别为6.5、5.7、2.5km,220kV同塔双回段长17.8km)。线路位于东莞市塘厦、黄江镇内,地处山地多雷区,全线架设双地线作防雷保护之用,杆塔上的地线对边导线的保护角均不大于0°。

在前期线路选线时,线路路径尽量避开易击区,因走廊资源稀缺,部分线位仍处于易击区,包括有在黄牛埔水库邻近走线段、个别塔位岩石突起山顶等情况。

2.防雷具体措施的确定

根据以往经验,雷电反击是造成同塔多回线路雷击同时跳闸的主因,同时,强雷暴过程中连续、多次雷电绕击也会导致多回线路同时跳闸。在线路设计中,降低线路反击、绕击跳闸率的常用主要措施有:降低接地电阻、加强线路绝缘、加装线路避雷器、减少避雷线保护角、架设耦合地线等措施。

因220kV莆白线杆塔多为采用南网标准设计垂直排列塔型,减少避雷线保护角、架设耦合地线涉及杆塔结构受力,在其它措施能有效实施情况下不考虑采用,从而确定本工程防雷具体措施为以下几项:降低接地电阻、加强线路绝缘(包括基于增加绝缘子片数的回路间采用不平衡绝缘措施)、加装线路避雷器(包括基于加装线路避雷器的不平衡绝缘措施)。

3.降低接地电阻

如何有效地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用较少的资金获得较大的降阻效果,是设计的指导思想。

3.1接地电阻值要求

杆塔接地电阻应满足南网《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要求,具体为:杆塔高度在40m以下时,每基杆塔不连地线的工频接地电阻,在雷季干燥时,不宜超过表1数值。如杆塔高度达到或超过40m时则取表1值的50%。

表1输电线路杆塔工频接地电阻

注:1)高度40m以下杆塔,接地电阻难以降到30Ω,可采用6~8根总长不超过500m的放射形接地体或连续伸长接地体,其接地电阻可不受限;但对于高度达到或超过40m的杆塔,其接地电阻不宜超过20Ω。2)变电站进线段工频杆塔接地电阻不宜高于10Ω。

3.2降低接地电阻的措施

对于高土壤电阻率塔位及位于居民区或周边环境杆塔,(本文对深井式、铺设水下接地装置等不常用措施不作介绍),常用措施具体如下:

(1)水平外引接地体

位于丘陵、山地的杆塔接地装置最常采用水平接地体敷设方式。对于位于高土壤电阻率杆塔,通常采用放射形长接地体来降阻。对于放射形长接地体,因雷电冲击电感效应导致冲击接地电阻增大,实际上降低了雷击杆塔时线路的耐雷水平。故在设计外引接地体时切勿盲目加长接地体,应确定合理接地体长度,优化接地体布置型式,并减少接地体之间的相互屏蔽,提高其降阻效果。

(2)采用降阻剂

对于高土壤电阻率的塔位,通过使用降阻剂,利用其扩散和渗透作用降低接地体周围的土壤电阻率,提高土壤的导电性能,扩大接地体的接地有效截面。

在降阻剂应用中存在不少问题:如降阻剂对圆钢接地体的腐蚀、降阻随时间推移效果下降以及对地下水的污染等。基于环保要求及降阻剂自身长效性较差等原因,近年来广东电网工程很少使用降阻剂。

(3)采用石墨接地模块

石墨接地模块是内防腐外降阻的复合接地体其主要性能特点为:降阻效果好、防腐性能优、无污染及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同时,可更好地抑制和防止雷电冲击大电流及电力故障接地电流在金属电极表面发生的火花放电。但因其质地较脆、易碎,在运输、搬运、安装中容易出现龟裂、断裂现象。出现裂纹的接地模块如何处理及接地模块的埋设深度、防腐措施、回填土等尚无标准,不便于现场质量控制。近年来,在广东电网工程中已有多个试用案例。

(4)采用垂直接地体

对于居民区、地网敷设区域受限情况下,可采用垂直接地装置。垂直接地体多为采用铸铜接地棒(水平连接带采用铜绞线)。接地棒与接地连线采用热熔焊剂焊接,可做到免维护。近年来,电缆终端塔(场)多为采用此方式降阻。

4.加强线路绝缘

加强线路绝缘是通过优选绝缘子型式、成串片数、不平衡高绝缘方式来降低雷击同时跳闸率。

4.1线路耐雷水平值要求

广东电网要求110kV及以上线路反击耐雷水平不宜低于表2所列数值,变电站进线段反击耐雷水平不宜低于表中较高值。

表2110kV及以上架空线路反击耐雷水平

注:1)反击耐雷水平较低/较高值分别对应杆塔冲击接地电阻15Ω和7Ω,雷击时刻工作电压为峰值且与雷击电流反极性;2)变电站进线段反击耐雷水平不宜低于表中较高值。

4.2加强线路绝缘方法

(1)绝缘子选配

广东电网新建、改建输电线路处于强雷区的,一般情况下应选用玻璃绝缘子,iii级及以上污区宜选用复合绝缘子或多伞型防污玻璃绝缘子;强雷区山区线路,为防止雷击引起掉线事故,悬垂串宜选用玻璃绝缘子。

雷击故障绝大多数为沿绝缘子串闪络,气隙闪络极少,结合南网标准设计双回、四回路铁塔回路设计间隙距离,在110、220、500kV加强线路绝缘可分别按9、16、31片成串配置。

(2)同塔多回线路不平衡绝缘配置

110kV、220kV同塔多回线路反击耐雷水平相对较低,雷击多回同跳现象严重,宜采用不平衡绝缘方案降低雷击同跳率。500kV同塔多回线路反击耐雷水平较高,雷击多回同跳现象很少出现,无需采取不平衡绝缘方案,宜采用平衡高绝缘配置方案。结合南网标准设计塔型,具体配置方案参考如下:

①110、220kV同塔双回、四回线路:保持上层一回绝缘不变,其它回路各相增加2片绝缘子(绝缘强度约增加25%、21%)。

②500kV同塔双回、四回线路:同塔双回、四回线路,宜采用平衡高绝缘配置(31片成串)。

③110、220kV同塔四回混压线路:下层110kV一回绝缘不变,另一回各相增加2片绝缘子(绝缘强度约增加25%),上方两回220kV线路各相增加2片绝缘子(绝缘强度约增加14%)。

④220、500kV同塔四回混压线路:下层220kV一回绝缘不变,另一回各相增加3片绝缘子(绝缘强度约增加21%),上方两回500kV线路绝缘不变。

5.加装线路避雷器

安装线路避雷器是防止线路绝缘子雷击闪络的有效措施,对雷电反击、绕击均有效,但保护范围较小(仅限于安装相),且成本较高,应经技术经济比较,因地制宜选择应用。

5.1线路避雷器的基本要求

作为线路用避雷器,除相关现行标准规定外,还应满足线路防雷的特殊要求。

①必须体积小、重量轻、运行可靠性高、安装方式多样化。

②避雷器的保护水平应与线路绝缘子串有良好的绝缘配合。

5.2线路避雷器选型

从结构上分,有两大类型,一类无间隙线路避雷器,另一类为带串联间隙线路避雷器。

无间隙线路避雷器与高压导线直接连接,具有保护性能稳定,响应时间短等优点。但由于其没有串联间隙,在运行中要承受线路的正常工频电压,故容易老化,一旦发生故障,将直接影响线路的正常供电。因此较少使用,多用在电缆终端塔(场)。

带串联间隙线路避雷器,其本体与高压导线用间隙隔离,在运行时,不承受持续工频电压的作用,具有可靠性高,运行寿命长的优点,缺点是需调整好串联间隙的大小,存在放点间隙延时问题。

带串联间隙线路避雷器又可分为两种结构形式,一种为纯空气间隙线路避雷器,只适合安装在悬垂塔上,其它塔型安装困难。另一种为带固定间隙线路避雷器,其优点是安装、维护方便。近年来,线路中间避雷器最常采用带固定间隙线路避雷器。

5.3线路避雷器的不平衡绝缘配置方案

线路避雷器用于不平衡绝缘配置,应根据线路长度、运行情况及具体需要,可应用于整条线路,也可仅用于线路易击段或特殊区段。对500kV线路不宜用于回路间不平衡绝缘。

具体参考如下:

①110、220kV同塔双回杆塔,选择雷击跳闸率较高的一回或其易击段安装,优先顺序为上相中相下相,其次是安装另一回路的上相;位于边坡的杆塔,优先在边坡外侧一回安装;原则上每基杆塔安装1~3相避雷器,一般不宜多于4相。

②110、220kV同塔四回、110、220同塔四回混压、220、500kV同塔四回混压杆塔安装原理与110、220kV同塔双回杆塔相同。具体见图1:

图1线路避雷器的同塔线路不平衡绝缘配置

6.结语

(1)在同塔多回线路防雷设计时,应在技术经济综合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加强基础防雷措施,并在此前提下采用回路间不平衡绝缘的防雷设计,减少同塔多回线路雷击同跳事件发生。

(2)采用何种(或多种)防雷措施防范同塔多回线路雷击同时跳闸,应根据线路工程电压等级、重要程度、雷电活动强度、地形地貌、杆塔结构等进行比选、优化设计,多措并举,发挥各种防雷措施的针对性和综合防雷效果。

(3)本文只针对220kV莆白线具体情况提出的防范、减少同跳措施,对于不同的工程,需综合考虑其它措施,包括减少避雷线保护角、架设耦合地线、加装绝缘子并联间隙等方式,以使措施更具针对性。

(4)建议杆塔接地电阻测量工作及线路所在区域雷电参数的统计、分析,将杆塔GpS坐标输入雷电定位系统,以便统计分析线路走廊雷电活动情况,明确易击段。对采取防“同跳”措施线路、杆塔进行跟踪,以便总结同塔多回线路防雷措施的应有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培专.采用不平衡绝缘方式提高同塔双回线路供电可靠性[J].广东电力,2004.

在回来的路上篇9

[关键词]继电保护;误动;事故;处理

中图分类号:tm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4-0224-01

电保护能确保电力系统稳定安全的运行。近些年,随着继保技术的发展,继电保护装置的误动几率日益减少,但是还是时有发生,继电保护的误动大大的危害了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从现阶段的技术水平而言,将继电保护的误动率控制到零是不可能的,而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便是:在出现了误动事故后,争取在第一时间找到误动的真正原因,尽快制定出有效的处理方案,防止同类事故的再次出现,以此来增加继电保护的正确动作率。

1.实际实例分析

本案例是一座220kV变电站,在2013年的某一天电站中的一回220kV线路在控制电源瞬时停电,断路器三相跳闸,无保护动作信号。在误动发生以前,继保班在该变电站中办理了变电第二种工作票,以便有效处理直流系统接地故障。当工作人员对220kV线两组控制电源进行检查时,在拉开i组负电源控制保险的同时,220kV线路断路器出现了三相跳闸,后来经过检查,说明当时并没有保护动作信号,并没有启动故障录波装置,没有故障信息。这就给故障查找带来了困难,如若没有尽快找到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就会直接影响到电网的正常工作。

2.故障点排除

在全面的分析了现场情况后,主要会因下述因素导致断路器三相跳闸:直流系统两点接地导致开关误跳闸;保护误动;二次回路误接线引起开关误动。

在逐一排查了上述因素后,并根据断路器误跳闸前后的实际情况,排除分析如下:从现场的检查来看,并没有发现直流接地,且现场运行人员与继保人员均确认拉开i组负电源控制保险瞬间没有引起直流系统接地,因此,可以排除因为直流系统两点接地导致的断路器误跳闸;当线路出现三相跳闸时,并没有保护动作信号,也没有启动故障录波装置,没有故障信息,站端220kV母线及主变和其他线路也处在正常运行的状态中,该线路对侧保护及开关都未动作。主要对该线路主保护和后备保护开展了整组试验,事实说明,区外故障都正确无误。

这说明,本电站中的误跳闸主要是二次回路误接线引起开关误动所致。

3.误动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为了查出误动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如下试验:首先,根据原来接线进行断路器分合闸及保护整组传动。结果,断路器分合闸及保护整组传动正确。其次,模拟在拉开i组负电源控制保险时,该220kV线路断路器及保护动作情况。每当拉开i组负电源时,断路器就偷跳;而当该线路保护永跳出口退出,断路器就不会偷跳。这说明问题就在二次回路的接线上,所以,应当重点检查保护永跳出口及开关控制回路,最终发现在保护屏的i、Ⅱ组永跳回路有一短接线(4D96―4D101),在控制负电源2停电时,i组正电源1-4D1一第一组电源监视继电器线圈iJJ一i组永跳1tJR一1RtJR.一4D96―4D101―1R2tJRii组永跳2tJR一4D89一Ⅱ组负电源02,从而造成了i组1tJR、ii组永跳2tJR线圈经这一寄生回路励磁,1tJR、2tJR接点出口,造成开关跳闸(见图1)。

图l控制回路简图

之后解除了4D96-4D101回路短接线,在全部保护和出口压板都投入,拉开控制负电源2停电时,1tJR、2tJR接点不出口,开关控制回路恢复了正常,至此没有再发生开关偷跳事故。

4.预防对策及有效处理措施

如上所述,在处理本变电站中的误动事故时,应该主要从如下方面着手:

4.1必须认真审查图纸设计

尤其要做好设备的现场勘查,结合现场设备的实际情况进行整改,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将故障隐患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严格控制保护的设计审查,主要涉及到的内容有:认真审查图纸初

设计和图纸会审等每一个环节和功能。尤其是在一次设备更换时,一定要妥善的更改原有保护回路设计,认真调查校对,杜绝留下事故隐患。

4.2保护设计注意事项

应该由专用的直流熔断器提供断路器的操作、保护、信号回路所需的电;

对于双跳闸线圈的断路器,其每一跳闸回路应分别由专用的直流熔断器供电;

对于“双配置”的保护,其每一保护回路应分别由专用的直流熔断器供电;

每一套独立的保护装置,均应有专用的正、负电源端子对,不允许一套独立保护的任一回路接到另一套独立保护的专用的正、负电源端子对上;

由不同直流熔断器或专用电源端子对供电的任何两套独立保护装置的直流逻辑回路之间不允许有任何电的联系,如有需要,必须经空接点输出;

Ct和pt的二次回路有且只能是一点接地,pt的二次回路和三次回路必须分开;

一、二次设备的接地必须分开;

确保继电保护装置与接地网的可靠连接。

做好开关站至继电保护室敷设100mm:铜导线,以及在继电保护室内敷设接地铜排网的反事故措施,接地铜排网一点与主接地网可靠连接。保护装置不能采用通过槽钢接地的接地方式。

4.3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处理

现场安装人员要遵照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检验条例和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反事故措施要求,来开展二次回路检查,以杜绝二次回路误接线事故的出现。一定要做好保护的施工调试工作,对相关安装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教育,以便能及时发现问题并改正,确保质量。再者,还应强化现场的监理工作,做好调试,有效避免事故隐患。

4.4二次回路检点

各套保护在直流电源正常或异常状态下(如拉合正负电源等)是否存在寄生回路:对于不同保护出口可通过断开i(ii)组电源,投入Ⅱ(i)组跳闸出口,检查出口回路是否有寄生回路的方法;

进行上述操作时,各套保护的电压、电流是否引起变化;

断路器的跳、合闸回路是否可靠,应验证电压、电流、断路器回路相别的一致性,以及与断路器的跳、合闸回路相连的所有信号、指示回路的正确性;

所有一、二次设备相互间的闭锁回路是否正确,特别是同一继电器不同接点应闭锁不同回路。

保护动作结果与灯光信号,二次回路标志是否正确。特别应注意改造后信号电源不要与其他电源或不同保护间隔信号电源存在寄生回路。

4.5防止二次误接线回路,把好启动验收关

验收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的有力措施,验收时要注意防止二次寄生回路。再者,技改还需注意跟运行设备进行联动试验时,全部带入断路器,对于不能带入的部分(如主变器跳母联,失灵保护启动母差保护,母差保护跳相关断路器的回路),应该采用在新保护屏上加模拟量,在对侧测量通断的方法进行。

4.6进行带负荷测试

为了确保继电保护的正确性,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运行管理规程规定,对新安装或变动较大的保护装置,在投入运行之前,除了正常的调试验收外,还必须用一次负荷电流和工作电压进行检验,俗称带负荷测试,目的是对所有接入保护装置的电流和电压的相别、相位关系、变比、保护的方向及回路接线进行检验,确认其正确性。

参考文献

在回来的路上篇10

关键词:浙江电网;输电线路;杆塔

中图分类号:U66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引言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110kV输电线路分册)》(2011年版),共计16个模块,85个子模块,566种塔型。其中,单回路角钢塔184种塔型,双回路角钢塔260种塔型,四回路角钢塔21种塔型,单回路钢管杆32种塔型,双回路钢管杆48种塔型,四回路钢管杆21种塔型。

2011年5月,国网公司增补了110kV子模块13个,其中单回路铁塔子模块1个,双回路铁塔子模块5个,四回路铁塔子模块3个,双回路钢管杆子模块4个。

2.浙江地区应用国网通用设计模块分析

2.1浙江地区气象区分析

《浙江省电网设计最大风速分区图(30年一遇)》中,风速分级以2m/s为间距,共划分了11条风速等值线,将浙江省电网设计的最大风速分为12个区域,基本风速从23.5m/s至43m/s。

全省范围33m/s及以下区域占陆域面积的91.13%,涵盖了浙江的大部分区域;35m/s及以上区域占陆域面积的8.87%,主要位于甬台温东部沿海及舟山地区。

《浙江省电网设计-覆冰分区图(30年一遇)》中,划分了6个覆冰等级,分别为0、5、10、15、20、30mm。

全省10mm及以下冰区所占比例73%。15mm冰区所占比例12%,20mm及以上冰区所占比例15%。

2.2浙江地区通用设计模块分析

按照浙江区域气象条件分布情况,国网通用设计中设计海拔高度1000m以上模块均不适用,可筛除17个子模块。

目前浙江地区110kV线路导线截面基本上以300mm2为主,按该条件进行筛选,单回路铁塔1a模块、双回路铁塔1D模块,单回钢管杆1GGa模块(1GGa1、1GGa3)、双回钢管杆1GGD模块满足导线截面要求,套用其它模块,均存在以大代小或需重新校验使用条件的情况。

目前完全满足浙江110kV线路导线300mm2使用条件的子模块有30个,其中单回路7个、双回路19个、四回路4个。

根据2012年6月至2012年11月评审的53个110kV输电线路工程初步设计中通用设计杆塔应用统计,得到110kV杆塔模块使用情况。

单回路杆塔所占比例为1.22%,双回路杆塔所占比例为96.62%,四回路杆塔所占比例为2.16%。在双回路杆塔中,1D、1GGD模块所占比例为88.66%。

2.3浙江地区通用设计缺少模块

2.3.1覆冰在15mm及以上中覆冰区和重覆冰区合适的模块较少

主要针对15mm及以下轻冰区线路。特别随着浙江的经济发展,小城镇用电发展的需求增加,110千伏线路经过在海拔600以上,15mm以上中覆冰区和重覆冰区的概率增加。

2.3.2.风速在40米以上的高风速区无法找到合适的模块来应用

浙江40米风速以上的气象条件较多,而浙江沿海一般都在0冰线以内,而风速较大的福建一般都是0冰区的塔型模块。

2.3.3大截面导线的塔型模块较少

大截面导线的模块一般风速较低,浙江地区风速大多在30米以上,浙江大多不能使用。

2.3.4四回路杆塔类型较少

国网通用设计110kV四回路模块仅1H、1i、1GGH三个模块,且设计导线以双分裂导线(240)为主,而浙江大多采用单导线300,套用时存在以大代小的情况,使得四回路杆塔工程量大幅提升。

3.目前在浙江地区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3.1绝大部分110kV模块铁塔均采用平腿设计

山地线路套用时,基础施工将难免大范围开挖,对自然环境将造成较大的破坏影响。

3.2绝大部分110kV模块铁塔均采用正防雷保护角

当零度及以下防雷保护角与正防雷保护角杆塔混用时,将会造成同一档内导线与地线交叉,未能满足规程要求。浙江大多区域为多雷区,采用零防雷保护角,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线路的耐雷水平。根据浙江省电力公司生技部2010年防措计划要求,双回路及以上线路,防雷保护角不大于零度,大多子模块将无法满足该要求。

3.3转角塔最大呼高不足

国网通用设计110kV模块转角塔的最大呼高均为24m,而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受路径走廊限制,特别是平地线路跨越,山地线路为满足避免砍伐大片树林环保要求,采用转角塔呼高24m以上的情况较多。另外转角塔水平档距和垂直档距较小,对山地线路受地形限制,也将受很大的制约。

3.4校审工作量较大

根据国网公司通用设计应用“谁用谁负责”的原则,由于各个设计院的设计习惯差异,需对各个模块的塔型设计进行校审,校审工作量较大。

4.深化应用国网通用设计的方案

4.1深化应用国网通用设计的建议

4.1.1增补模块和浙江公司设计的模块主要针对沿海地区大风速,铁塔均按全方位长短腿设计,地线按零度防雷保护角设计,转角塔最大呼高27m,满足浙江地区的应用要求。

4.1.2对单回路模块,因目前110kV单回输电线路数量少,且地线采用正防雷保护角即可满足要求,建议仅针对具体工程应用展开设计校核。长短腿、呼高不足等问题可采用浙江省标准化设计塔型解决。

4.1.3因四回输电线路主要位于走廊相对紧张的平地,因此可暂时不考虑全方位长短腿塔型。但四回路塔型塔头高度大,耐雷水平较差,建议加长塔头地线横担长度至零度防雷保护角,及进行设计校核。

4.1.4对双回路钢管转角杆最大呼高为27m,建议加长地线横担长度至零度防雷保护角,及进行设计校核。国网通用设计中,缺少31m/s、33m/s风速的钢管杆模块,建议增补。

4.1.5对双回路铁塔模块均不满足全方位长短腿、防雷保护角、转角塔呼高等要求。因对原设计塔型进行以上修改难度大大超过新设计塔型,因此建议增补相应模块的山地系列塔型,可部分采用浙江省标准化设计模块替换。

4.2深化应用的工作步骤

由于110kV有多个子模块,几百种塔型进行校核和完善,因此考虑分2-3批实施,先完成省使用比重较大的模块,如1D、1GGD系列模块,然后再分批完成使用比例相对较低的模块。可以按先重后轻,分批实施的工作步骤。

4.3深化应用的工作模式

通用设计杆塔校核对工作量大,但工作成果对减轻各设计院的工作量,提高我省的线路设计质量有极大的意义。建议采用协同设计的模式,从省内各设计院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工作组来完成,同时可以适当借助外部的一些专业铁塔设计公司来完成部分工作。协同设计工作组负责主要技术原则、设计输入条件的确定,以及对计算成果及图纸进行校核,具体的建模及结构计算委托专业设计公司完成。协同设计及外委设计需发生一定费用,资金来源初步建议可列专项课题来解决。

参考文献:

[1]DL/t5092-1999.110~50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2002.

[2]DL/t5154-2002.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