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缅怀先烈手抄报内容资料十篇缅怀先烈手抄报内容资料十篇

缅怀先烈手抄报内容资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58:27

缅怀先烈手抄报内容资料篇1

活动目的:

自古以来,在这片繁荣而肥沃的土地上涌现出了众多极有名望的先人,他们为了这片土地的繁荣和富强谱写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理应得到后人的敬仰和学习。而清明节就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缅怀祖先、纪念先人的重要节日,是一个意义深远的日子。开展此次活动,正是旨在缅怀先人、纪念先人,弘扬和传承民族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我们的少先队员进一步感受家乡浓郁的文化气息并从中受到熏陶。

活动安排:

一、缅怀先烈传承民族精神

(一)、搜集资料,了解清明文化

1、清明节的由来

2、各地的清明节习俗。谈谈自己对清明节各种习俗的感想,有哪些是作为文化传统可继承的,哪些是封建迷信活动应破除的?

3、有关清明节的传说、故事

(二)、手抄报设计。

我们要穿越时空的隧道收集和整理我们家乡先人的动人事迹,还要把他们的名字和事迹牢记心中,学习和继承他们从中折射出的优秀品质,唯有这样才能真正表达我们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活动参与对象:三——五年级队员

活动形式要求:各班在放假期间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围绕所搜集的资料介绍以及队员的心得体会等方面构思栏目,设计制作手抄报。所设计制作的手抄报规格为8K大小,文字一律用钢笔认真誊写。

学校教育

1、利用午休时间,班级播放英雄人物教育影片或组织学生阅读有关书籍,通过观看影视片的部分内容了解先烈、先贤等的事迹。

2、校园小广播开展一期“话说清明”的专题节目,了解清明文化的内涵、来源等节日文化。并利用不同的时段,对各中队搜集的材料,进行筛选、展播。

3、组织队员开展清明文明祭扫活动。一方面组织学生通过网络对作出了巨大贡献的烈士们进行网络祭奠另一方面,开展节前教育,要求学生在清明小长假的休息日中,以雏鹰假日小队的形式开展节日活动,如:荡秋千、踏青、放风筝等活动。并要求学生在与长辈一起去扫墓的途中要文明祭扫,做文明的小公民。

缅怀先烈手抄报内容资料篇2

经过在班级里组织主题班会,教育引导全班学生了解民族精神的丰富资料,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体验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逐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为大家整理的缅怀先烈,传承红色精神活动主题总结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缅怀先烈,传承红色精神活动主题总结一

一、活动目标:

经过在班级里组织主题班会,教育引导全班学生了解民族精神的丰富资料,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体验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逐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小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好全面准备。

二、活动形式:

以班队活动为载体,围绕“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的主题,结合各班的特色,经过演讲故事、相声、诗歌朗诵、演讲、自由发言,歌曲等形式,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

三、活动过程:

a:敬爱的教师b:亲爱的同学们(齐)你们好!

a:又是一年清明节,今日,我们全体师生,带着浓浓的敬意在那里,缅怀新中国的英烈!

b:春风送花表哀思,青松滴翠寄深情。a:无限哀思无限情,清明时节祭英雄。

b: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生活,多少革命先烈长眠于地下。

a:历史不会忘记他们,新中国不会忘记他们,我们更不会忘记他们。

b:六年二班清明节缅怀革命先烈主题队会合:此刻开始!

1.a:是谁,使天空变得晴朗高远是谁,让大地变得色彩斑斓是你们,解放军叔叔们!请欣赏诗朗诵——《清明节,我们走向绿色的山坡》。

2.《红旗一角的故事》

b:热血,浸透了红旗的一角;红旗,像热血一样鲜红。请欣赏诗朗诵——《红旗一角的故事》

3.《感恩的心》

a:是谁,给了我们健康的身体是妈妈;是谁给了我们知识的甘露是教师;是谁,给了我们幸福的生活是党,是祖国,是无数革命先烈!其实,我们应当感激的人太多太多,让我们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请欣赏手语舞蹈——《感恩的心》。

4.清明成语大串联

b: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春天的脚步渐渐近了,清明的小雨带来新一年的生机和活力,我们此刻来个全班成语大比拼,看谁的成语积累最多。我先说一下规则:我们就用清、明、春、天四个字做比拼,成语中只要有其中任意一个字就算数,由-------开始计数以正号为基数看谁说得多,每个人只能说一个轮回,每两个成语之间停顿不能超过五秒钟,要连续说,每次停顿全班为他倒数五四三二一。请教师控制时间以十分钟为限。好!此刻开始!举手!

5.《吃水不忘挖井人》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毛泽东同志,将自我的一生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他的心里总是装着他最可爱的人民。下头请听毛主席的故事《吃水不忘挖井人》。

6.《烈士永存,丰碑永存》

b:忆往昔,诉不尽我们对烈士无限的憧憬;看今朝,唱不完我们对明天无限的憧憬;英灵已逝,精神永存,请欣赏诗朗诵——《烈士永存,丰碑永存》,表演者:

a:历史将革命的接力棒传给了我们这一代人,

b:今日,我们以共产主义接班人的名义承诺:

a;我们胸怀祖国,壮志凌云,学习英雄无私无畏的志气,

b:我们不怕风浪,争做蓝天雄鹰,学习英雄战胜困难的勇气,

合:让我们以实际行动告慰烈士忠魂!

合:六年二班班清明节缅怀革命先烈主题队会到此结束!

缅怀先烈,传承红色精神活动主题总结二

一、班会目的:

1、培养学生搜索、组织材料,用生动、具体的语言进行表达的本事

2、经过活动开阔学生视野,增加有关现代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的积累。

3、提高对今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认识。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和平的感情和社会职责感。

二、会前准备:

1、学生查找相关资料。

2、录音机、音乐磁带。

3、相关道具。

4、串联词

三、主持人:

四、班会程序:

1、班主任致辞

2、主持人导入并宣布班会开始

3、诗朗诵《碑林》

4、讲述革命先辈的动人事迹(李大钊事迹)

5、诗朗诵:《祖国——我心中的歌》

6、演讲:《我站在国旗下》

7、演讲:《缅怀烈士,立志成才》

8、歌曲:《感恩的心》

9、朗诵:《升旗台》

10、大合唱:《明天会更好》

11、主持人宣布班会结束,并请班主任总结

12、班主任总结

班会过程:

1、班主任致辞:

同学们,当我们看到黑板的文字时,我们便有了一个共同的话题——缅怀先烈,立志成才。(这个话题既古老又年轻)这个词汇自诞生以来,就显得那么圣洁,那么崇高。回首往昔,我们伟大的祖国,曾有过空前的繁荣、极度的辉煌。但她的身上也铭刻了千年的坎坷,百年的屈辱(忧伤)。在我们居住的这颗蔚蓝色的星球上,民族的盛衰、国家的兴亡,如长河波涛,变幻起伏。而我们的祖国历经了诸多天灾人祸、内忧外患。却能够在屡遭挫折后又屡次崛起,在数经劫难后又数度辉煌。其原因何在就是因为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有无数个为她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牺牲生命的仁人志士、圣贤英杰,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我们更不能忘记他们!因为是他们给我们创造了今日幸福完美的生活!

同学们,我们的祖先已走进历史,我们的父辈也已两鬓染霜。历史的重担不容选择地放在了你们的肩上。珍惜宝贵的时光,扬起信念的风帆,乘长风、破万里浪。祖国未来的期望就寄托在你们的身上!

(下头班会正式开始)

2、主持人:

今日是一个心雨纷飞的时节

今日是一个心灵濯洗的旅程

天空垂泪送来凉风习习

大地呜咽悲叹先烈英灵

为了祖国的解放和完美幸福的生活,有多少革命先烈长眠于地下。

历史不会忘记你们,共和国不会忘记你们,我们更不会忘记你们。

曾几何时,我们的祖国有着空前的繁荣和极度的辉煌。

而近百年黑暗与屈辱的历史又将她推向深渊。

为了改变这一切,多少仁人志士在苦苦探索与奋斗中含恨而去。

仅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烈士们的鲜血才点亮了中国的天!

舞蹈《血染的风采》

(诗朗诵《碑林》)

3、主持人:

历史的钟声敲打驿动的心灵、先辈的流血是为了让我们拥有一片晴空。

时代的脚步追赶着和谐礼貌、英烈们的牺牲是为了让我们拥有锦绣前程。

一座不垮的大厦必定有它挺拔的栋梁;

一个不朽的民族必定有支撑她的脊梁。

我们的祖先披荆斩棘、筚路蓝缕、留下了光荣传统。

我们的先辈舍生忘死、前赴后继,创造了现代礼貌。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铸就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

无数的革命前辈正是在它的感召下走上了救亡兴国的征程!

(学生讲述革命先烈李大钊的动人事迹)

4、主持人:

近代的百年风云,是一段发聋振聩、荡气回肠的民族救亡史,

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五星红旗已高高飘扬了半个多世纪。

昨日的阴霾已然消散,今日所处的是习习春风艳阳天。

作为之后人,我们每一个中学生,都应当继承先辈的遗愿,化救国之心为报国之志,把握今日,开拓明天!

(学生朗诵散文诗:《祖国——我心中的歌》)

5、主持人: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的一首《满江红》道出了古今多少中华赤诚儿女的拳拳报国之心。下头请张磊同学为我们演唱一首歌曲《精忠报国》。

(学生演唱歌曲《精忠报国》)

6、主持人:

我们不会忘记近百年来为振兴中华而苦苦奋斗的仁人志士: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忠骨,辛亥革命殉难烈士的英灵。

五四运动的豪杰,万里长征的奇迹,百团大战的炮火,横渡长江的声威……

我们的先辈用他们跳动的青春音符,奏响了回荡神州的《义勇军进行曲》。

用他们如火如荼的人生,换来了高高飘扬在祖国上空的五星红旗!

(学生演讲《我站在国旗下》)

7、主持人:

每当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每当高亢的国歌响起的时候,我们已经感到振兴中华的使命已经落到了我们的肩上。

先辈的精神要在我们身上焕发,先辈的遗愿要由我们实现!

我们都是热血青年,有拳拳爱国之心,有殷殷报国之志。

我们曾为祖国的辉煌而自豪赞叹;

我们曾为过去的屈辱而满腔愤怨。

我们发誓决不让不光彩的历史重新上演!

(学生演讲《缅怀先烈,立志成才》)

8、主持人:

感激明月照亮了夜空,感激朝霞捧出了黎明。

感激春光融化了冰雪,感激大地哺育了生灵。

感激母亲赐予了生命,感激生活赠友谊亲情。

感激苍穹藏梦想梦幻,感激时光常留永恒公正。

(学生演唱歌曲《感恩的心》)。

9、主持人:革命前辈们出生入死,汇集成拯救中华的铁流。尽扫笼罩在中华大地上的污泥浊水,实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宏愿。先辈求索的美德需要我们发扬,时代供给的机遇需由我们捕获。祖国复兴大业已赋予我们前无古人的重托。重视今日的学业,珍惜宝贵的年华,用我们的青春才智描画祖国未来的期望之花!

(学生演讲《不负众望》;舞蹈《舞动的青春》)

10、主持人:

昨日是今日的历史,今日是昨日的基石。

明天是今日的展望,明天是今日的辉煌。

向着完美的明天奋进,完美的明天就是我的梦想!

(全体学生合唱《明天会更好》)

11、班主任总结:

同学们,我们的班会在深沉激昂的言辞中,在和悦美妙的歌声中就要结束了,“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自然规律不可逆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我们又怎能忘记!我们是中华儿女,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让我们去拼搏,去追赶,用心血和热汗,栽植期望的奇葩,用豪情和信念点燃梦想的烈焰。用才华和智慧,编织成才的花环,用我们的双手,托举起祖国完美的明天!

缅怀先烈,传承红色精神活动主题总结三

一、活动目的

经过缅怀革命先烈,追忆他们所体现的精神。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培育和弘扬中国传统革命精神教育,让学生在革命精神的激励下,努力学习,严格要求自我,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设想与构思

将革命精神、现实社会及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首先,经过革命影片将学生带入革命战争的情景,感受革命先烈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怀以及英勇无畏等精神;其次,经过小组不一样形式的展示,让学生明白今日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受到感染教育;然后,经过现实生活的事例,让学生明白今日的幸福生活也离不开时代英模的无私奉献。联系自我,从小事做起传承发扬革命精神,从小立志勤奋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准备着为祖国、为人民贡献一切。

三、活动准备

1.让学生搜集革命先烈的资料或书籍进行阅读,准备革命诗歌、宜兴地区革命先烈故事、演讲、手抄报等。

2.在班长协调下,各小组根据本组搜集的资料的特点,准备有特色的汇报形式。

3.教师搜集影片,图片,资料,制作课件。

四、活动过程

(一)影片导入,引出革命精神

1.播放《狼牙山五壮士》的电影片段。

2.出示课件精彩文字: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吧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落叶树响起了他们的壮烈豪迈的口号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指名读,齐读最终口号,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正是因为纪念这些为新中国成立抛头颅洒热血的许许多多的革命先烈,田汉写下了《国歌》,听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看课件听音乐起立唱国歌。

宣布:《缅怀先烈,弘扬革命精神》德育活动此刻开始!

设计意图:经过革命影片谈感受和唱国歌将学生带入革命战争的情景,感受革命先烈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怀以及英勇无畏、坚强斗志和不屈等精神。

(二)小组汇报,走进革命精神

1.课前同学们分组搜集了一些资料,并做好了准备,下头就来汇报一下。

(1)革命诗歌诵读。

(2)延庆革命先烈故事。

(3)演讲。

(4)手抄报。

(5)图片展。

(6)唱歌。

2.正是因为先烈们的英勇斗争,才有了我们今日的幸福生活,他们的精神将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小组搜集准备和不一样形式的展示中,深深受到革命精神的感染和教育,并产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佩之情,从而产生要学习先烈革命精神的意识。

(三)联系社会,体悟革命精神

1.告别那个战火纷飞多灾多难的时代,中国人民迈进幸福的21世纪,当人民的财产受到威胁,仍然涌现了一批批具有革命精神当代英雄。看课件,播放抗震救灾精彩图片。

(1)看图片让同学用简单的话资料。

(2)看了这些图片,听了学生的介绍,你在他们身上找得了什么

2.教师及时总结,不畏艰险、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为社会主义事业鞠躬尽瘁的献身精神,这些就是革命精神。其实,勇于实践、勇于探索、勇于思考、奋发进取的开拓精神,这些也是革命精神。

经过回忆雪灾地震的感人情节谈感想,让学生明白今日的幸福生活也离不开时代英模的无私奉献。让学生了解到不畏艰险、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为社会主义事业鞠躬尽瘁的献身精神,这些就是革命精神;勇于实践、勇于探索、勇于思考、奋发进取的开拓精神,这些也是革命精神

(四)研讨体验,践行革命精神

1.出示课件:青岛小女孩杜瑶瑶小小年纪就失去了爸爸,妈妈久病卧床不起,多么令人悲痛欲绝的家庭呀!杜瑶瑶应对严峻的考验,她没有向噩运屈膝下跪,而是顽强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在坎坷的生活道路上,她也曾摔跤,也曾哭泣,可是,懂事的她多次从风雨中,从泥泞中爬起。惊人的是,这个娇生惯养的独生女,不但担起了家庭重担并且劳动学习两不误,多才多艺的她以优异的成绩评上了“全国十佳少先队员”。你从她身上看到了什么精神(自强不息,勇往直前)

2.举例说说你的小伙伴身上继承了哪些革命精神

3.说说你在生活学习中怎样弘扬革命精神

经过联系自我的生活实际,体会学生身上所发扬的革命精神,并向身边的人学习,从而强化传承革命精神的意识。

(五)总结升华,发扬革命精神

同学们,经过这节德育活动课,我们更了解了革命精神。让我们,从小立志勤奋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准备着为祖国、为人民贡献一切,做好共产主义接班人。放音乐,齐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然后,全体学生右手握拳,拳在头侧。教师领呼:“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少先队员回答:“时刻准备着!”

宣布:《缅怀先烈,弘扬革命精神》德育活动到此结束!

缅怀先烈手抄报内容资料篇3

在该校艺术系总结汇报会上,所有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对暑假期间组织全体大学生党员同志到xx市福利院开展的主题党日活动进行了总结。艺术系党总支把“积极开展公益活动,奉献爱心,服务社会”作为今年党日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党建带领团建,开展了“大手牵小手,共筑中国梦”主题党日、暑期三下乡文艺汇演。由于活动主题新颖及其公益性,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得到了充分发挥。

同时,该系党总支向学生党员介绍了学院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工作性质和艺术系迎评促建工作开展情况,并组织全体学生党员对艺术楼教室的卫生进行了进一步的志愿清扫与整理,让评建工作深入人心,真正在学生中形成“知评估、爱学校、做贡献”的良好氛围。

此次活动对广大学生党员进行了一次很好的感恩教育,培养了该系学生党员“爱与奉献”的精神,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提高了他们的自身综合素质和服务奉献社会的积极性,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XX年庆“七一”主题党日活动总结

按照区直机关党工委的统一部署,区政务中心党支部带领全体党员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团结带领党员干部群众,促进和谐发展,创造良好政务服务环境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结合区委组织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政务中心党支部组织党员开展了以“‘缅怀革命先烈,牢记党的宗旨’”为主题的庆“七一”系列主题党日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认真研讨,确定活动主题

在政务中心党组的支持和指导下,政务中心党支部召开支部党员会议,先后多次对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进行了研讨,集思广益,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大家认为,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既要有思想教育意义,又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使活动开展真正收到实效。经过讨论,党支部决定以“缅怀革命先烈,牢记党的宗旨”为主题,以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丰富党日活动内容,增强中心党组织的内在活力,树立良好形象。

同时提出了开展活动的任务目标。通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一方面使广大党员牢记党的宗旨,增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工作岗位上积极进取,奋发有为,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另一方面激励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和创新能力,达到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办事效率,建设灞桥区政务服务第一窗口的目标。

二、精心组织,积极开展活动

中心党支部根据确定的主题,制定了详细和可行的活动方案。该方案包括四个系列活动,于XX年6月中下旬开始实施。

1、积极组织开展学习交流活动。6月中旬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召开研讨会,学习先进共产党人的事迹,畅谈革命理想。

2、组织党员参观革命根据地,缅怀革命先烈活动。6月19日,蓝天白云,艳阳高照,政务中心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前往铜川新区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参观学习。期间,同志们认真记录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摘抄革命烈士名言警句。在鲜红的党旗前重温入党誓词并宣誓。最后在纪念馆前集体留影纪念,结束此次红色之旅。

3、组织开展心得体会交流活动。从照金革命根据地参观回来后,政务中心党支部及时召开活动总结会,安排近期开展照金红色之旅心得体会交流活动,要求全体党员参加。

4、政务中心党支部还决定在六月底至七月初,利用政务大厅宣传板牌进行为期一周的庆“七一”主题党日活动宣传周。展览心得体会文章和主题党日活动剪影,扩大宣传效果。

三、求真务实,活动效果明显。

这次主题党日活动人员参与面广,形式活泼,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效果明显。具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使支部全体党员党性修养得到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得到了显着提高,真正达到了“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提高的”效果。

一是活动范围广,本次主题活动除一名党员同志休产假外,其余党员全部参加。

二是形式活泼,内容丰富。既有党务相关的学习交流,更有融理论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革命根据地的参观学习。

三是信息报送及时。从照金回来上班第一天就及时向有关部门报送了信息。

四是党员素质明显提高,通过本次党日活动的开展,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素养和工作热情有了很大提高。

缅怀先烈手抄报内容资料篇4

大家都知道清明节,因为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纪念祖先、拜谒先烈的传统节日,全国各地在这天都会举办各种相关的活动,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2021最新的清明节活动方案5篇”,欢迎阅读与借鉴!

清明节活动方案1一、活动背景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风吹柳絮,清明节来到,万物凋零的寒冬就过去了,风和日丽的春天真正的开始了。随着清明节临近,清明节经济正慢慢的火热起来,其3天小长假必将引起短线旅游、消费的小高潮。以“旅游、休闲”为由头,推出多款清明节假日的组合产品,以此拉动济南、聊城温泉市场的消费欲望,增加酒店温泉客流量及客房入住率。

二、活动目的

1、以清明节踏青游为主题在五一长假前期的形成一个小高潮,为五一长假做好前期铺垫工作。

2、搭建节日惠客平台,促进节假日消费,提高酒店营业额。

3、展示我店五优良服务品质,塑造御临泉品牌,提高本酒店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三、活动主题

踏青青明节,爱慕御临泉。

四、活动执行时间

20__年_月__日——20__年_月__日

五、活动亮点

探寻鲁西的西双版纳,净化身心灵尘埃。畅游聊城最美东昌湖,品鉴江北水城文化。

游湖:东昌湖4.2平方公里水面,小岛杨柳岸,船儿慢慢游。

踏青:200余亩酒店江南园林美景,20平方公里东昌湖生态景区,满眼皆绿,呼吸春意,畅享生活。

养生中餐:原生态野菜、广府靓汤、生猛海鲜,打造养生美食文化,绿色健康新传说。

清明节活动方案2一、活动目的

号召同学们时刻铭记烈士们为解放国家和民族而不惜牺牲生命的大无畏的英勇事迹,向烈士们学习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本次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严谨治学的态度,发奋学习的精神,大胆创新的意识,使学生受到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

二、活动地点

烈士陵园

三、活动时间

2021年4月1日

四、活动对象

全校师生

五、活动准备

校旗、大队旗、中队旗、话筒、花圈、录音机、队歌校歌磁带

六、活动程序

主持人宣布:

(一)清水塘小学清明祭扫活动现在开始

第一项:全体立正

第二项:唱少年先锋队队歌,清水塘小学校歌

第三项:向烈士敬献花圈

第四项:全体肃立,向革命先烈默哀

第五项:少先队员代表献词

第六项:符校长讲话

第七项:齐唱“扫墓歌”

(二)近前瞻仰纪念碑、参观烈士塔、敬献小白花。

(三)清明扫墓活动结束,集合队伍。

七、活动要求及注意事项

1、全校少先队员参加本次活动

2、4月1日上午一节课后在学校操场集合。

3、列队集合注意清点人数,活动结束后也要清点好人数。

班主任和带班老师跟好队伍。保证学生安全。

4、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活动纪律等教育,唱熟队歌和扫墓歌。

5、各中队在扫墓活动中要保持纪律性和严肃性,统一校服。

每人带一朵小白花,在烈士墓前向烈士献花。

6、扫墓期间,全体师生严肃认真,不讲话,不嬉戏,不追逐,不喝饮料,不吃零食。

7、带笔记录英雄事迹,回来后将感想形成文字,各中队上交三至五篇活动感想,择优登载于校刊。

清明节活动方案3一、活动背景:

清明节是二十四个节气中人文历史的节日,人们在清明怀念逝者,祭祀祖先,缅怀烈士。为了纪念这个有着深远意义的日子,引导大学生尤其是大学生当中的学生团员党员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举办此次清明扫墓活动,希望借扫墓之际回顾历史,重温历史,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以此增进爱国主义情感。

二、活动目的:

通过这次扫墓活动使我们更加热爱祖国,培养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激发我们献身社会主义祖国建设的使命感,使我们自觉的投身到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去,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三、活动主题:缅怀英勇先烈弘扬革命精神

四、活动时间:____年4月5日

五、活动地点:烈士陵园

六、活动参与人员:校青年志愿者协会成员

七、活动主办:校青年志愿者协会

活动的负责人:祝文龙

八、活动流程:

前期准备:

①通过内部例会宣传活动,告知活动内容;

②通过飞信、短信、电话等方式通知活动详情,统计参与人员信息;

③安排人员提前一周前往烈士陵园熟悉路线及环境为正式活动做准备;

④提前搜集烈士陵园相关资料,并张贴条幅;

活动流程:

1.、在学校邮局门前召集参与人员,清点人数,作好记录;(7:00~7:20)

2、组织队伍有序进入烈士陵园;(9:30~9:35)

3、部长带领大家一起前往烈士纪念碑祭拜先烈;(9:35~9:50)

a)整理队伍,全体安静,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b)代表向烈士敬献花圈;

c)全体默哀1分钟;

d)由祝文龙带领全体人员宣誓;

e)全体人员依次向先烈敬献花朵,敬献完后回到原位置;

f)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全体合影留念;

4、集合队伍,清点人数;(11:00~11:05)

九、活动注意事项:

1、烈士墓是革命英雄长眠的地方,革命烈士为了我们的今天所付出的巨大牺牲,我们到烈士举行祭扫活动,要穿着整洁。

2、墓地是英灵的安居之所,故不可跨过坟墓及供品,活动中态度要庄严肃穆,不能嘻笑怒骂,污言秽语,乱跑乱碰。

3、在墓地范围要内维恭维谨,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态度。

要怀着崇敬的心情参加活动,认真观看了解烈士事迹。在参观了解先烈的英雄事迹是保持安静,有秩序,体现当代大学生的良好素质。

4、注意卫生不能在陵园内乱吃零食,乱丢垃圾;

不能在墓地内乱跑,行走要按顺序,不破坏青草绿地。

5、如果早晨临时不能到的,请及时向负责人说明,以免耽搁行程;

途中如有事离队要向负责人说明,得到许可签退后方可离开,且离队后的安全问题由本人负责。

十、活动的经费

单价(元)数目总价

条幅5合计10米50

花篮,小白花50,2.52,20100,50

车费520100

共计300元。

清明节活动方案4几千年来,人们在这个“气清景明”的节气中,进行“祭之以礼”的追远活动,为已逝的亲人、祖先,庄重地送上自己的思念与敬意。这神圣的生命交流仪式,一年年轮回、一代代传承,构成了人们顽强生存和追求幸福的重要动力,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续展开新的有机构成。而且,清明节等传统节日法定化,更加增进了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

一、活动背景

清明节,既是人民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宗亲节日,又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是中华儿女共同认祖归宗的重要节日。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民俗活动,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普遍重视。而且它也是一条维系海内外华人思想情感的文化纽带,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二、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知识竞赛,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有更具体、详实的了解。

2、情感目标:通过故事、写文章知道要爱父母。

通过录象、朗诵等活动知道我们的爱要更远大,我们要努力学习,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3、行为目标:通过活动学会好好学习、爱父母、爱同学、爱老师、爱班级、爱社会。

三、活动时间

20__年_月_日

四、课前准备

1、与清明相关的知识、图片、歌曲、小品、故事。

2、清明节和父母一起去纪念自己的亲人,写下自己的感受。

3、录象片段:解放战争

和同学们一起观看有关解放战争的电视剧。

4、小调查:家乡的清明节

五、了解清明节

清明节的简介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

清明节活动方案5一、活动目的

清明节是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极好时机,为纪念这个有着深远意义的日子,学校结合清明节这一节庆教育的契机,组织一系列活动。通过活动,教育学生爱祖国、爱家乡。教育学生“敬怀先人、珍惜美好幸福生活”,渡过一个有意义、充实的清明节。

二、活动主题

“缅怀先烈,争当好少年”

三、活动时间

3月31日——4月4日

四、活动内容

(一)、搜集资料,了解清明文化

1、让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通过阅读资料,上网查询等方法,收集有关清明的来历及习俗,初步了解清明的文化内涵。

2、教师讲解有关清明节的知识,讲有关清明节的故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清明节。

(二)、进行诵读有关清明节的诗

1、学生自己收集有关清明节的诗集。

2、在班级中举行诵读清明节的诗集,让学生从中感受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热爱祖国语言文字。

五、活动要求

1、一年级:、二年级:诵读清明小诗,要求人人会背一首。

缅怀先烈手抄报内容资料篇5

为讴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追寻革命先辈光辉足迹。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界读书日红色经典阅读活动方案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世界读书日红色经典阅读活动方案范文【一】

一、活动背景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书是人类精神财富的载体,人类的点滴进步和成果都在书籍里记录、传承并发扬光大。世界读书日只有一天,但它的意义在于把每一天都变成“读书日”。

二、活动目的及意义

20xx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这样特殊的时期,数以万计的医疗卫生工作者、科研人员、人民解放军、干部职工和志愿者挺身而出,投入到全国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线,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谱写了一曲曲动人心弦的赞歌。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时代精神是值得铭记的。虽然今年的4.23世界读书日,我们无法相聚在校园里一起感受书香的氛围,但是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图书馆联合读者协会共同发起《“宅”家阅读,红色经典》活动,倡导大家在家也要不断阅读,通过阅读红色经典培养和传承优秀的时代精神,用声音向这些最美的逆行者们致敬。

三、活动主题

“宅”家阅读,红色经典

四、活动时间

20xx年4月15日-4月28日

五、主办单位

主办方: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图书馆

承办方: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读者协会

六、活动对象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全体师生

七、活动形式

征集线上音频,网络票选

八、活动内容

1、作品征集:一段4-6分钟的音频(需配乐,可参考喜马拉雅),音频内容关于红色经典的诗歌文学作品,也可以是与红色经典、抗疫相关的原创作品。

2、征集方式:选手将参赛作品发送到邮箱xx,提交作品时需包含以下内容:参赛作品(文本、音频)、个人资料(姓名、年级、专业、学号、联系方式)。

3、作品要求:

(1)要求作品内容积极向上,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可在体现红色精神的同时,适当加入自己的体悟。

(2)音频要求吐字清晰,语言流畅;背景音乐音量适当;诵读时富有情感。

4、评选标准:

(1)初赛:由评委老师根据音频效果、质量进行初选。

(2)复选:进入复赛的作品将在图书馆、读者协会的微信公众号上进行展示并发起网络投票,票数前十的作品进入决赛。

(3)决赛:由专业评审老师评委对决赛作品进行评选,评选出最终奖项。

5、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可获得奖状、奖品

二等奖:3名,可获得奖状、奖品

三等奖:6名,可获得奖状、奖品

优秀奖:其他进入复赛的选手,可获得奖状、奖品

世界读书日红色经典阅读活动方案范文【二】

为了弘扬革命精神,进一步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在全校努力营造浓厚的“读好书,读红色经典”的氛围,学校决定在小学部开展以“红色经典”为内容的诵读活动。为让活动取得成功,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诵读红色经典,励志当代少年

二、活动对象我校全体师生

三、活动目的

引导学生参与诵读,广泛了解民族文化,弘扬传统美德,提升文明素质,增进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应用水平。同时促进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四、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活动的指导和协调作用,成立了活动组委会:组长:副组长:主持人:

评委:

小语组教师(5人)会场秩序:各班主任。

状填写:各班主任。

五、活动形式及内容

1、活动形式:以个人诵读和集体诵读为主。集体诵读可由多名学生参与,也可由老师和学生合作,但以学生诵读为主。允许适当穿插伴舞、情景剧等。要求自备配乐。

2、内容:以近代百年来中华红色经典诗文为主,也可自选经典爱国篇目或自创。所选诗篇必须紧扣主题。参赛者人数不限,朗诵形式不限。诵读使用普通话,并脱稿。节目时间控制在5分钟。

六、活动时间及地点

20xx年9月30日下午,学校操场

七、奖项设置:

本次活动一等奖设2名(高低段各一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若干名。

八、评分标准:

评委共由5位老师担任。实行10分制,采取去掉最高分,最低分后平均计分并保留两位小数做为最后的比赛成绩。

1、朗诵水平与表演技巧(5分)。

能正确把握诗(散文)内涵,声情并茂。语气、语调、语速与朗诵内容相协调,表达顺畅,感情真挚,富有韵味和感染力。积极向上,充实生动,符合主题要求。节奏处理得当,朗诵技巧运用自如。超时酌情扣0.5分。

2、普通话水平(2分)。

语音标准,吐字清晰,声音洪亮,音色优美,语言流畅,无方言痕迹。

3、现场感染力(1分)。

表演时轻松自然,有较好的舞台气质,表现力和观赏性强,能够引起评委和观众的共鸣,舞台整体效果好

4、形式及仪表(2分)。

朗诵形式采用恰当、富有创意,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脱稿,可配乐;辅助选择符合作品风格,与朗诵内容、节奏协调,能增强朗诵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主题明确,格调高雅,艺术性较强;仪表整洁;举止得体,端庄大方。

世界读书日红色经典阅读活动方案范文【三】

为提高青年党员和先进学生的思想觉悟,传承红色经典,年级党支部现开展“一班一书”红色经典阅读活动,现将具体通知公布如下:

一、负责助理

张娜(如有问题,请直接咨询)。

二、活动主题

“一班一书”红色经典阅读活动

三、活动解读

各班自行选取一本红色经典阅读书目,并在活动时间内完成规定项目3个和自选项目若干。

四、活动时间

20xx年4月-20xx年11月

五、参与人员

20xx级全体同学,其中各班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必须参与。

六、活动流程

1、20xx年4月4日前各班选取书目,并将书名发送至张娜助理处;

2、20xx年4月-20xx年11月各班自行选取项目开展活动,必须完成3个规定项目和至少1个自选项目;

3、20xx年12月对各班开展活动情况进行表彰。

七、活动内容

1、规定项目

序号名称内容1读书分享会组织部分同学开展一次分享会,交流读书后的感悟。2读后感组织同学撰写读后感。3送书下乡利用暑假或者法定节假日前往基层(居委会、村委会),为基层群众讲解书目内容,与基层群众进行读书感想交流。

2、自选项目

序号名称内容1情景剧主要针对小说题材,可根据情节改编一段情景剧,需上报剧本和视频。2微电影、微视频将同学们读书感悟拍摄为微电影、微视频等,可与采访调研相结合,需上报作品视频。3送书进校园可前往附近幼儿园、小学,以趣味性语言为儿童讲解书籍情节或人物。4手抄报、绘画、手绘视频等根据书目内容进行手抄报、绘画、沙画等艺术创作,需上报作品原件及照片。6观影组织同学观看与书籍相关影片,有拍照、有新闻稿。7采访调研如有可能,联系与书籍内容相关的老人或某种从业者进行采访交流,开展调研。8其他例如,深入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弟小学、养老院等开展系列活动。需提前向负责助理请示,批准后即可开展。

八、奖励措施

1、对于表现优异的个人(根据作品质量选取若干人次),给予8-20分不等的发展性素质加分;

2、对于表现优异的入党积极分子(参加活动两次以上者),同时给予3-5次不等的参加党支部活动次数奖励;

3、对于活动组织突出的班级(选取2-3个班级),给予6-10不等的班级量化考核加分。

九、注意事项

1、原则上要求一个月完成至少一个项目,并及时向年级党支部反馈材料;

3、各班上报作品材料时务必注明参与人员名单,以便后期评选优秀作品及个人。

世界读书日红色经典阅读活动方案范文【四】

一、指导思想

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名族精神,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情趣,把红色文化引进校园、走进课堂、走入学生的心灵,积极营造红色氛围,把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用红色文化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我校开展红色教育系列活动。出生在和平年代,弘扬民族精神,已然不需要我们如革命先烈般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但是革命先烈的种种精神,我们不能忘怀。我校将分五个阶段,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树立理想,勤俭节约,谦虚谨慎,不怕困难,自强不息,乐于助人”的精神。

二、教育目标

(一)培养学生“树立理想,坚定信念”的精神。

(二)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精神。

(三)培养学生“自强不息,乐于助人”的精神。

(四)培养学生“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精神。

(五)培养学生“勇于受挫,敢于担当”的精神。

三、活动内容

(一)前期宣传工作

1、开展国旗下讲话活动,引导学生学习革命先烈的爱国精神。

2、校园广播台播放红色歌曲。

3、学生通过书籍、网络收集红色文化故事,红色名言。

4、学生创作红色教育题材手抄报、黑板报。

5、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向学生普及红色文化知识。

(二)中期学习活动

1、组织各年级进行红色主题演讲比赛、辩论赛。

2、各班开展班会主题活动,开展与红色教育相关的活动。

3、组织学生集体观看红色电影,阅读一本革命历史刊物,写观后感。

4、红色教育知识竞赛。

5、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组织新团员入团宣誓仪式,写活动心得体会。评选优秀观后感在升旗仪式时国旗下讲话全校师生学习。

6、组织学生义务劳动,参与爱心帮助等活动,写活动感受。

7、学生创作红色教育题材手抄报、黑板报,橱窗展示评比。

(三)后期总结活动

1、活动资料的积累与整理工作。

2、学生的书面心得体会。

四、活动措施

1、全校师生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真正领会“树立理想,勤俭节约,谦虚谨慎,不怕困难,自强不息”的精神,把革命传统教育活动逐步推向高潮,深入开展各项活动。

2、各班级要挖掘资源、创新形式。结合时代特征,根据自身实际,在继承中创新,积极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切实增强活动的实效性。

3、活动中班主任要策划好、组织好、协调好,师生共同参与活动,保证活动的实效性。

缅怀先烈手抄报内容资料篇6

情感教育最忌讳的就是空洞的说教与假大的姿态。空不能在学生心灵深处留下长久的印记,大使人感觉缺少了真实与亲和。因此,我们在对初中生进行情感教育时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着手,运用时代热点来思考历史,联系生活来教学历史,使历史学习走上生活化的轨道。互联网+背景下的现代社会鱼龙混杂,正负能量错综复杂,信息传播范围十分广泛,速度亦快,对于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初中生来讲,很容易受外界影响而走上不同的成长道路。因此,我们挖掘历史教材中的情感渗透点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显得尤其重要。历史素材中体现英雄人物、爱国情怀的史实比比皆是,这是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上下五千年的史实是非也体现得非常清楚。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些素材,再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真正做到步入学生心灵的情感教育。

二、再现历史,身临其境体验历史

再现历史、体验历史的过程是我们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历史教学、直接增强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因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过程是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实施民主式、开放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历史学习过程。很多学生不喜欢甚至惧怕历史学科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总在重复地、枯燥乏味地讲述过去的事情,这些事情距离学生生活的年代久远,因此,学生难以理解当时的历史氛围,无法体验当时历史人物的真实感受;另一方面,学生总是位于历史发展的旁观者的角度来认识和学习历史,因此,无论多么悲壮多么宏伟的历史,学生总难以激起内心的波兰,产生情感的共鸣。因此,我们要充分创设历史情境,通过角色扮演、现场报道等多种方式,让历史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验过往的历史,在真切的历史体验中,情感教育效果在潜意识中就会自然生成了。

三、利用形象材料,激发学生学史兴趣

随着我国各地义务教育均衡配置不断完善,教学多媒体手段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很难再直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情感教育效果。因此,我们可以尝试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技术,将革命歌曲、历史影视或历史图片等教学素材进行一定的技术加工,使其成为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又符合初中生心智特点的形象化学习材料,以此激发学生对典型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兴趣,从而引起学生进一步的关注,主动思考,积极探究,使情感教育效果在主动积极的思考探究中自然呈现。

四、注重综合意识,跨学科挖掘情感教育素材

历史是一门具备综合性的学科,与语文、物理、地理、音乐等很多学科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可以有效利用历史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充分挖掘情感教育点。如我们在教学《长征》一课时,我们除了可以利用《长征》的视频片段,还可以结合视频片段使用语文教材中有关长征史实的《七律•长征》,还可以使用音乐教材中的《长征组歌》等等,一首“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使学生充分感知到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藐视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通过这种跨教材资源的灵活应用,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史实的认识和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认识也更加深入。

五、拓展学习空间,营造情感氛围

缅怀先烈手抄报内容资料篇7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面对前来探望的总理,钱学森多次提出这一疑问。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钱老已驾鹤西去,他留下的“钱学森之问”如一个谜语等待我们去破解。2009年11月11日,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联合《新安晚报》给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及全国教育界发出一封公开信:《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这封公开信再次让“钱学森之问”成为舆论的焦点。“钱老的疑问,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疑问,是社会各界对中国教育的疑问,是一个伟大民族必须直面的疑问。”“只有直面这个疑问,才能为目前中国教育存在之种种问题寻求真正的解决之道。”教授们的话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精彩片段及认识点选择】

“钱学森之问”之现状篇

小学教育

而今的小孩子,吃得好,穿得好,花用宽裕,按说应该很幸福,但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生的作业不断加重,书包不断加重,头脑不断加重心理负担也不段变重。所以说,而今的小学教育,是童真的“摧残器”,人性的“扼杀机”。看看我们的小学课堂吧――

阅读汇报课上,老师创设情境让孩子离开座位分成两组表演《和甘伯伯去游河》一书中的故事。七八岁正是模仿、表演能力特别强的年龄,孩子们的表演应该会异彩纷呈。可是习惯于“听讲”的孩子们面对完全放开的课堂,竟然不知所措,书中调皮得把船都弄翻的小猫、小狗、小猪们经孩子表演后都变得规规矩矩,不会叫,不会跳,不会闹。由于阴天,室内光线很暗,老师提醒同学们看不清的可以到前边去,可孩子们伸了伸脖子,竟然没有一个动的。老师又提醒了一遍,后面有几个同学直了直腰看样子想到前面去,但看到周围同学没有动,又坐下来睁着迷茫的双眼,继续雾里看花,穿云望月。后来,老师让孩子们根据情节,猜测船翻后甘伯伯的话,可他们的嘴巴里冒出的都是道理深刻的“大人话”,毫无童心童趣可言。

老师带着满心的憧憬走进课堂,又心情沉重地走了出来。孩子们到底怎么了,本应无拘无束的年龄为什么就开始缩手缩脚,为什么老师百般启发,学生依然稳坐不动呢?这件事让校长感触很深:我们必须坚决彻底地卸下传统课堂套在学生身上的“枷锁”,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可以举手示意回答问题或提问,也可以不举手;学生可以站着表述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坐着表述等。教师要重视学生离奇的想法、貌似错误的提法、不恰当的问法、不正确的做法,并科学巧妙地引导……我们要打破陈规,改变教学方式,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呼吸的生命课堂,让他们自主参与、积极思考、快乐体验、主动发展,在课堂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中学教育

首先,中学教育“公婆”太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只有小媳妇最受气。这些专家“公婆”们闭门造车,纸上谈兵,站着说话不腰痛。他们高举所谓“人性”“人文”大旗,俨然是义务教育的“护花使者”,花样一套一套,规章一条一条,观点一拨一拨,方法一个一个,其实不顶用。其次,学校德育工作严重弱化。我们的教育就是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做事,教给学生责任意识,感恩心态,合作精神。但今天的教育都是以教学为中心的。在如此功利的今天,教育的功利性可以说达到了极致。在学校领导眼里,教育的质量是什么?根本不是人的质量,是教学质量,简单地说就是学生的成绩。再次,中学教育科研工作“雷声大雨点小”,很多学校的教育科研只是表面现象而已。基本程序就是:申报课题――专家来校开题――中途指导几次(有些根本没有)――阶段总结(实验教师东拼西凑几篇论文)――整理材料,汇报总结――结题。最后,应试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的过程就是追求学生成绩,最终目标就是在高考中取得成功,这既满足了学生、家长的需求,又满足了教师和学校的功利欲望。在应试教育的浩瀚大海中,学生都成了搏击风浪的顶尖好手,但在人生和事业中,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历史潮流中,他们并不是佼佼者。我们培养的是学习的机器、做题的计算机,每年都能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获金奖,但就成不了科学家,因为他们仅仅是做题的机器而已。

大学教育

当今中国大学的根本问题是大学精神的迷失、教育功能的异化和功利主义的盛行。所谓大学精神,就是大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约束大学行为的价值和规范体系,以及体现这种价值和规范体系的独特气质。现代大学精神包括四块基石:自由独立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批评精神。中国曾经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造就了大学精神的辉煌,出现了许多大学教育家,比如提出“兼容并包”思想的北大校长蔡元培和提出“大学,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的清华校长梅贻琦。如今,中国的大学开始向功利主义方向发展。大学无论从学科设置、专业安排还是招生制度,都以实用为前提条件。大学好端端地被分成了文科、理科和工科。曾经产生过闻一多、朱自清、钱钟书等人文大师的清华大学被肢解成一个可怜的工科学校。

“世界的中心”离我们很远。

上个世纪,日本一位名叫汤浅光朝的学者对《科学技术编年表》上所记载的16世纪至20世纪之间的重大科学成果做过统计学研究,把凡是重大科学成果数超过同期世界总数25%的国家称为“科学活动中心”,由此他发现,“科学活动中心”在世界上发生过五次大转移:1540~1610,意大利;1660~1730,英国;1770~1830,法国;1810~1920,德国;1920至今,美国。汤浅光朝指出:考察之后不难发现,这些国家作为“科学活动中心”的同时,在思想上、观念上,也必定同时给人类提供大量影响深远的新内容,其政治、社会状况一般也是全球热点,经济活动也是当时最活跃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凡是“科学活动中心”,也就大致可以称之为“世界的中心”。

英国广播公司(BBC)曾经在世界范围内,在网上评选1000年来最伟大的思想家,爱因斯坦、马克思等人居前10位,其中也没有中国人。我们不能不深深慨叹,中国,这100年乃至1000年来,向世界贡献的精神巨子、思想伟人、科学大师,实在是太少了。

【相关材料链接】

有一件事最让国人感到难堪――十几年来,中国在每届中学生数理化奥林匹克赛上,都能夺得最多的奖牌,好像中国少年格外聪颖,格外有科学天分似的。但是,十几年过去了,这些天才少年哪里去了?有多少人在专心从事学术研究?为什么在真正意义上的成人竞赛中,比如菲尔茨奖上,中国人总是落空?

美籍华裔数学家魏诗曙对比中外做法后,发现中国之所以年年“奥赛大丰收”,一大原因是培育选手的模式类似于体育竞赛,都是层层选拔,并在赛前经历了严格的强化训练。而在国外,参赛只是学生的自由选择,“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重视,组织得这么好”。所以中国连连夺冠实在不能证明中国孩子的才华。

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教授为大小观众们题词,仅4个字:“数学好玩。”

数学,这门最纯粹,有着最高级思维乐趣的学科――阿基米德不避敌军屠刀也要算完一道题,就是因为乐在其中――在今天,竟被过于郑重其事的仪式,过于急功近利的竞赛弄得黯然无趣,甚而在不少孩子眼中是面目可憎、百无一用的。这是数学的错?数学家的错?庸俗化教育的错?数学应当恢复它的原貌:它应是美丽的,它应是令人惊奇的,它应当很“好玩”。

(选自《南风窗》)

【点击】

今天,中国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已经不是什么新闻,这些问题就像人面狮身的斯芬克斯提出的问题一样一直困扰着人们,我们期盼着“俄狄浦斯”的出现,那时我们旧的教育体制,才会像人面狮身斯芬克斯一样,变成一块丑陋的石头。现在还是放眼世界,看看我们到底缺什么吧。

“钱学森之问”之借鉴篇

美国的一堂语文课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几十年前就提出“六大解放”:“解放大脑”――让学生思维;“解放双手”――让学生动手;“解放眼睛”――让学生观察;“解放嘴巴”――让学生发言;“解放时间”――让学生自由;“解放空间”――让学生活动。可教育发展到今天,“六大解放”在很多学校依然还只是一种教育理想。我不再赘述我国小学教育目前依然存在的诸多弊端,只是把美国开学的第一节语文课的相关情况转述一下与大家共享,希望能触及每一位教育者的心灵,点燃我们革新的热情,思考我们教育的弊端。

开学第一天,一所美国小学的一年级教室里,所有的学生都坐在地毯上。贝特勒克老师取出一本名为《姜饼男人》的巨书。这本巨书放在桌上有30英寸高。超大的文字和彩色的插图,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有助于他们理解故事的内容。贝特勒克老师戴上“姜饼男人”的面具,指着插图为全班同学朗读这本书,还不时带领学生表演其中的一些片段。如:跑呀,快跑呀,你们追不上我,因为我是姜饼男人!在愉悦中,他们就以这种朗读和表演的方式,学完了这本巨书。

刚读完这本书,学校的厨师走进教室,交给贝特勒克老师一张纸条。贝特勒克老师大声地读起来:“我从你们的书里跳出来跑到了自助餐厅,快来和我见面!姜饼男人。”老师和学生迅速来到自助餐厅,但没有找到姜饼男人。他们向厨师们打听,厨师们都说没见过。最后,他们在烤箱里又发现一张姜饼男人留下的纸条:我已经去浴室旁边的门卫储藏室了,再见!

全班又去门卫室找,还向门卫打听姜饼男人在哪。门卫说他们来迟了,姜饼男人已经去医护室了!

在医护室,护士告诉他们又迟了一步,姜饼男人已经去了辅导主任办公室。他们又去了辅导主任办公室和校长室。最终,校长告诉他们,姜饼男人已经去了他们的教室。当孩子们回到教室时,发现每个课桌上都有一块饼干――姜饼男人饼干。

学生津津有味地吃着饼干,贝特勒克老师把故事《姜饼男人》又朗读了一遍。

下课铃响了,孩子们不依不饶,一定要贝特勒克老师再为他们朗读一个故事,但是老师无论如何也不答应。孩子们生气地嘀咕着:就算你能认字了,有什么了不起!总有一天,我也能认字、读书……

“在孩子们学习拼音、识字的时候,孩子们就可以阅读、写作。”这是世界上一种新的语文学习理论――全语文学习的观点。美国老师贝特勒克先生运用“体验性学习”方式使理论成为现实:让学生参与阅读――表演文中的情节;感受人物形象――追寻姜饼男人的踪迹。对一年级新生而言,这堂课他们没有学到一个字母、一个规范,没养成一种习惯,但他们认识了学校里应该认识的人和部门,更重要的是他们在人人参与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期待着老师的下一本书籍;激发了语文学习的动机――期待着独立阅读和写作的那一天。

【点击】

读了此文,我不禁想起了我同事9岁的孩子。星期六,这个孩子不上学,被他爸爸领到我们办公室写作业。孩子学习很认真,字也写得很好,他一字一字从书本上抄写着。我很好奇,走上前看孩子抄写什么。一看才知道,孩子在抄写古诗的解释。孩子说,每句古诗,老师都把解释抄在黑板上让他们抄写,然后还要抄在作业本上。也就是说,孩子要把这硬邦邦的古诗解释抄写两遍。多美的古诗啊,但经过这老师一教,孩子还能体会到它的美吗?我问孩子,你学这古诗有兴趣吗?孩子说,好没意思,手都抄疼了!这就是中国的教育!

【拓展】

中国教育理念与西方教育理念的差异在于,西方学校不会让学生去死背标准答案,而注重个性的发展和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上课时大家围坐在一起畅所欲言,讨论答案。西方孩子的创造能力、表达能力和独立的思考永远是被鼓励的。无论孩子对一个问题的回答多么离奇古怪,都会得到一句“Goodtry(尝试得好)”的赞许。一位华人女大学生,感叹其以往的“乖”孩子成长经历,使她与同班的美国同学在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方面,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比如教师布置课下读参考书然后进行课堂讨论,美国同学个个自信、口若悬河,而她在谈自己的思想、见解时却说不出多少东西来,明显弱于那些刚会走路就与大人说话“没大没小”惯了的西方青年。

【点击】

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我们的教育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我们缺乏的是对每一颗纯真心灵的理解与尊重;我们缺乏的是对每一个纯真生命的尊严的呵护与关爱。当然,我们更缺乏“宁静、自由、宽容”的科学氛围。让我们一起深思,破解“钱学森之问”,培育一方可供科学“美丽开放”的沃土,以此来缅怀带着遗憾离去的钱老。

“钱学森之问”之破解篇

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这是整个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内容。解放学生,不是不去管他们,让他们去玩,而是给他们留下了解社会的时间,留下思考的时间,留下动手的时间。

学和思的结合,行和知的结合,对于学生来讲非常重要。人的理想和思维是不能手把手教出来的,而理想和思维恰恰决定人的一生。这不是分数能代表的。教学改革还要回到学、思、知、行这四个方面的结合,就是学思要联系,知行要统一。我一直信奉这样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

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我曾经引用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句话,这是17世纪捷克的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讲的。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也说过:“教育是人类最崇高、最神圣的事业,上帝也要低下至尊的头,向她致敬!”可以说,无论一个人的地位有多高、贡献有多大,都离不开老师的教育和启迪,都凝结了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老师面前永远是学生。

――

“钱学森之问”的全部内容,是讲“创新”,是求“科学”,更重要的是要“发展”。科技创新是一个大国的筋骨,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科技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急就章,而是从一点一滴开始的不断积累。建立在丰富积累之上的科技创新,是摩天大厦;缺乏理论与实践积累的科技创新,如空中楼阁。科技创新,谋求的不是表面的靓丽,而是一种实质性的进步与发展。毋庸讳言,对于中国科技创新的断想,就是中国科技将在创新中起航,将在邀你创想未来中腾飞!

――墨志川

晚年的钱学森是中国教育改革的积极鼓吹者和推动者。他提出的“大成教育理念”,已在西安交通大学开始了教学实践,这些理念对今天的教育体制改革具有启示。钱学森的教育思想,有一个重要的核心,就是通才教育观,所谓“集大成,得智慧”。他一直强调大学教育既要通,也要专,学生的跨学科知识掌握得越充分,创新与发现的能力才能越强。他还认为理工科需和文科相结合。对一个创造型人才来说,科学培养的逻辑思维和文学艺术培养的形象思维,就像是创新所需要的一对翅膀。

钱学森的教育理念,还有一点就是对“民主学风”的倡导。他多次以他在加州理工学院的学习经历来说明充分的学术权力和民主氛围对大学的重要性。据钱老说,在加州理工学院,不同的学派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学生也能充分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可以向权威挑战,这些都真正培养了钱老的创新精神。

――叶匡正

我们的学生必须具有独立思考的品质、从实际出发不迷信经典和权威,具有科学的探索精神和求真欲望,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样的培养不能从高等学校才开始,中小学阶段就应该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只有放手让学生去锻炼、实践、想象、怀疑、承担责任,甚至体验失败,杰出人才才能应运而生。

――程方平

1929年,陈寅恪在他所作的《王国维纪念碑铭文》中就提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但是,当下的大学,离这个理想不是近了,而是更远了。短视的实用主义教育盛行,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人,而仅仅是一个个专业工具,连孔子所说“君子不器”也做不到;至于学术造假层出不穷,更是实用主义教育的合理结果。

――戎国强

【材料链接】

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

尊敬的袁贵仁部长并全国教育界同仁:

钱学森走了,又一颗巨星陨落了。我们深切缅怀钱老,缅怀他的科学精神和崇高人格,还有他的那句振聋发馈的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只有直面这个疑问,才能为目前中国教育存在之种种问题寻求真正的解决之道。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面对前来探望的总理,钱学森多次提出这一疑问。我们认为,钱老的疑问,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疑问,是社会各界对中国教育的疑问,是一个伟大民族必须直面的疑问。

从1904年癸卯学制颁布、1905年废除科举至今,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已逾百年。从1977年重新恢复全国统一高考制度至今,中国当代教育的改革已经有30余年。应当说,积30余年来的发展和改革,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劲的动力。但是,不能回避的是,今天的中国教育同样存在着许许多多让人痛心疾首的问题,有些问题甚至是深层次的。例如应试教育、学术腐败、论文抄袭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问题,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难以突破的瓶颈。

前不久,总理在一次讲话中说:“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的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温总理的感叹,源于对中国教育深层次问题的忧虑。缺乏人才长远规划的短视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扭曲的考核评价和选拔机制,怎能催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怎能让创新之花盛开创新之树常绿?

中国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文明、民主、富强的现代化目标,绝对离不开先进的、现代化的教育,绝对离不开一批又一批杰出的、真正的知识分子。是直面“钱学森之问”的时候了,中国需要建立新的教育哲学和教育理想,需要形成新的教育发展战略和目标模式,需要推进以体制改革为中心的教育改革。

眼下,袁贵仁部长刚刚走马上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正在制订,这时候,我们需要一起来面对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并一起来深思、来解题。

我们坚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解开这道题,一定能找到一条光明的路,中国的杰出人才也会由此不断涌现。这一天的早日到来,便是对钱老最好的缅怀。

此致

敬礼!

沈正赋芮必峰胡荣华卞利康建中谢云章李正平徐华李桂华杨四平吴玲

2009年11月11日(排名不分先后)

【点击】

应该说,中国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对中国教育进行改革以致破解“钱学森之问”也绝非一日之功,更不是进行一番讨论就能完成的。但钱老提出的问题,促使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就是育人和育才,如果一个国家无法培育杰出人才,那么这个国家的教育,必然有着深印于心底的“硬伤”。让我们带着钱老的这个问号,以积极的态度和执著的勇气,去破解中国教育的一个又一个难题。

【资料文献参考】

以上资料从“东北新闻网”“中评网”“新华网”“新浪网”“央视网”《新京报》《新安晚报》《安徽日报》《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等多家媒体选编,在此不一一列举文章及作者,敬请见谅。

【针刺文】

让美国的小学生回答

“钱学森之问”

薛涌

“钱学森问题”最近成为媒体的热点话题。钱学森去世后,安徽11名教授就“钱学森之问”发表公开信。如此隆重的举动,想必一定有些卓越的见解了。但有网友读后归纳说:“这11位教授的公开信,内容为:1.回顾‘钱学森之问’;2.教育界成就巨大,也存在一些问题;3.总理关注;4.应该直面,并且‘我们’有信心在不远的将来一定能解题。全信近千字,除了新闻媒体报道的、大家已知的内容以外,属于11位教授的东西,就只剩下表态了――1.‘只有直面这个疑问,才能为目前中国教育存在之种种问题寻求真正的解决之道。2.‘我们坚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解开这道题’。”

实际上,这11位教授至少是从反面很好地回答了“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因为从中小学到大学,中国的教育大都被如同这11位教授一样的人物所占领。他们不管面对什么挑战,所能做的就是背诵一段历史教科书,引用领导人的几句讲话,然后表示一下决心。这种政治学习般的教育模式,怎么可能培养出杰出人才?按说,这么大的国家,这么深重的教育问题,非要等到一位早已退休、久卧病榻的95岁的老人发问才来正视,这已经够有讽刺意味了。

不过,这并不是说“钱学森之问”没有意义。他年轻时在加州理工学院学习工作十几年,奠定了他一生成就之基础。他所问的中国教育的问题,实际上也是以美国教育为参照的。许多在美国学习工作多年的中国人,也在问同一个问题。不久前我碰到一位曾在常青藤读基础科学博士的朋友,发现十几年不见他已经在做生意了。他对我坦言:“我的博士读到最后就差一个论文,最后还是放弃了。实在没有动力呀。我们这些中国学生来这里,头两年上课考试,大都比美国同学好。但通过资格考试后一搞起研究来就不一样了。人家是在追踪自己终生关怀的问题,是在津津有味地玩自己最喜欢的游戏,简直到了忘我之境。我们呢,连为什么做这个题目都不知道,总觉得研究的东西和自己不相关。长期这样搞下去,一切都变得索然无味。”另一位同是名校出身的工程博士也告诉我:“看看身边的中国同学,奥数金奖银奖一大堆,但这些人成功率非常低,真能达到‘杰出’程度的几乎是闻所未闻。为什么?大家从小都是做题做出来的。这和文科的死记硬背几乎没有什么不同。”那么,既然大家都知道中美教育的不同,那么究竟怎么不同?因为没有对美国教育从小的亲身经验,大家对这个所谓的“钱学森之问”实际上还是难以回答。所幸的是,我们这代旅美的中国人孩子大多在美国的中小学里读书。要正面回答“钱学森之问”,他们比安徽那11位教授显然更胜任。以我的女儿为例,她刚刚10岁,在波士顿远郊一个叫哈佛的不足6000人的小镇上读小学五年级。最近学校宣布科学课要外出考察一天,需要父母当志愿者。于是她妈妈和她一起去了。两人回来讲述了这难忘的一天,女儿也马上完成了作业。我检查了作业,才知道她是怎么学习科学的。她们这次外出考察的是当地的纳什瓦河(nashuaRiver)。考察之前,老师对全班讲了这条河的故事:此河在本地区的河段正处于分水岭位置。分水岭的水质对下游支流有着塑造性的影响。纳什瓦河开始是被印地安部落占据,那时河水清澈,可以健康饮用。后来欧洲殖民者从印地安人手中夺得这块土地,沿河建了许多造纸厂,把废料倾倒到河中,不仅使河水变色,而且河水浓到停止流动的程度,乃至任何生物都无法生长。上个世纪60年代,当地有位叫marionStoddart的环保主义者梦见印地安部落的酋长哭泣,因为这条河已经死了。于是她发起了抗议运动,最终联合工会和企业领袖对该河进行治理,建立了8个污水处理厂和宽大的沿河自然保护带。结果,河水开始清澈起来。老师让学生们自己去研究一下,看看这条河如今在环境上是否安全。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很快设计了对河流的测试方案。大家带着各种捕捞网具和瓶子,到河中荡舟,随时捕捞各种生物,从鱼、乌龟、各种昆虫到蚊子的卵无所不有。捞到的东西,要放到瓶子里分类统计。最后得出了结果:在所捞到的生物体中,有27种是对污染极度敏感的,有253种是对污染有一定容忍力的,有18种是对污染有很强容忍力的,有一种对污染的容忍力不明。最后全班经过讨论得出结论:这条河流基本上健康安全。我让女儿解释一下她如何能推出这样的结论。她振振有辞地说:只有那些对污染有容忍力的生物体才能在污染严重的河流中存活。这条河流的污染程度一度让这种生物也无法生存。可是,我们如今发现有27种对污染非常敏感的生物。这种生物按说稍有污染就会消失,从我们一天捞获的数量统计上看,它们比对污染有容忍力的生物种类还多。它们是非常好的Bio-indicator(生物指示物),证明这条河流大致是健康安全的。需要指出的是,女儿的科学课并非没有书本上的抽象概念。我拿她最近某天的作业一看,一大堆词汇逼着我一个一个地查字典,比如aquaticinvertebrate(水生无脊椎动物)、eutrophication(水体加富过程)、photosynthesis(光合作用)、aquifer(地下蓄水层)、dissolvedoxygen(溶解氧)等等。不过,这些概念大多要通过孩子自己的研究活动来学习。孩子们要能用图像和文字进行解释。这群10岁左右的孩子不是在那里背书,而是像一群小科学家一样在那里进行实验、研究,掌握科学的逻辑和程序。

卢梭曾指出,孩子是自然之子。让他们自发、自动地从环境中学习,比传统的书本教育要有效得多。法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Jeanpiaget说:“每次你告诉孩子一条知识,都是阻碍了一次她对世界的发现。”教育要启动的是学生内心的动力,传授的知识不过是这一动力运转时的燃料。这样培养出来的人,就如同我那位在常青藤读过基础科学的博士朋友所观察的那样,搞起研究来是为了自己,有着内在的冲动。中国的教育,当然有制度等多方面的问题,但其中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老师不会教,不理解学生的内心。虽然中国的教育经费长期严重不足,但对大学的投入还是相当可观的。可是,如果为人师表的都如同这11位教授一样,眼睛总盯着上面,盯着总理、部长或钱学森,而不把关注点转移到学生内心世界的发育,教育就丧失了其本质,自然也就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作者为著名评论家,著有《直话直说的政治》《中国文化文化的边界》《仇富》和《怎样做大国》等。)

(选自《南都周刊》)

缅怀先烈手抄报内容资料篇8

一、曲阜东方学校简介

曲阜东方学校立足圣城曲阜,植根厚重的传统文化,融合当代中西教育精华,提出以“仁爱”为核心理念,以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国际视野、精英思维、领袖品质”的新时代东方学子为育人目标,以特色“四级课程”为支撑,办一所现代化、高品质、有特色和广泛影响力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高度融合的齐鲁名校,核心目标是提高学生以学习能力为核心的全面素养,途径是课程教学改革和德育课程一体化,特色是eSL语言课程、传统文化、科技教育,策略是激情正气教育、高效生命课堂、精细管理服务“三箭齐发”。

办一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高度融合的齐鲁名校是我们东方学校的方向,传统文化是我们东方学校的办学特色。

二、资源优势

学校优势,曲阜东方学校地处圣城曲阜,传统文化积淀丰厚。曲阜当地的各种文化教育资源丰富——“三孔”景区、孔子博物馆、尼山胜境,少昊文化,周公文化,鲁班文化,汉墓文化等。便于结合传统节日和传统习俗有效地开展各种活动,以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学校领导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学校文化氛围浓厚,资金高度支持。

师资优势,学校拥有一大批热爱传统文化并热衷传承传统文化的“国学导师”:  等老师有着丰富的国学功底。

其中,  老师多次参加过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师资培训:

2017年8月参加“全国孔子学堂师资研修班培训”成绩优秀;

2018年4月参加“济宁市第十一期国学经典教育师资培训”成绩合格。

老师酷爱传统文化,自己一直坚持读经、抄经、讲经。她同时又是“曲阜市敏学书友会”的会长,带动着一大批热爱传统文化的教师学习并传承传统文化。

三、典型做法

(一)“朱砂启智•梦想启航”开笔礼

“开笔礼”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启蒙教育形式,是人生四大礼之一,意在激励所有同学勤奋学习,珍惜读书时光,弘扬中华文化,做儒雅智慧,品德高尚的人。

2019年9月10日16:30,在曲阜东方学校仁爱广场隆重举行一年级开学典礼暨“朱砂启智•梦想启航”开笔礼。学校领导、一年级全体师生和家长们近400人汇聚在一起,共同见证了孩子们求学路上第一礼。 

本次“开笔礼”活动包括正衣冠、行拜师礼、朱砂启智、击鼓鸣志、启笔描红、诵读经典六大环节。16:15,181名一年级新生身穿汉服,在老师引领下,由家长牵手来到仁爱广场前,穿过启智门,走上求知路红毯。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家长牵着孩子,和老师们一起踏上泮桥,瞻仰孔夫子雕像。

16点30分,全体师生家长肃立孔子像前,开笔礼仪式在主持人对孩子们的祝福中拉开了帷幕。第一环节“正衣冠”,冠必正,纽必结,衣贵洁,不贵华。孩子们自正衣冠、在家长帮助下正衣冠,老师们也亲自为孩子们整理衣冠。“正衣冠”环节让孩子们懂得了正衣冠的含义。第二环节“行拜师礼”,孩子们端身正义,行鞠躬礼拜师。先拜孔子,懂得入学启蒙,立志修身;后拜老师,懂得启蒙之师,如父如母;全体任课老师回礼,时时处处爱护学生。第三环节“朱砂启智”,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老师为同学们亲点朱砂,意为开启智慧,以此寄托美好的愿望,从此眼明心亮。第四环节“击鼓鸣志”,校长王廷志击鼓三下,寓意孩子们志存高远。一年级新生代表孔鹤轩、张玥衫击鼓三下,立志立德,面向全体一年级师生家长许下自己长大以后要做发明家、画家的远大志愿。第五环节“启笔描红”,夏东老师现场带领同学们书写“人”字,孩子们手拿毛笔,跟着老师一撇一捺写下了学习生涯中的第一个工整的“人”字,寓意着在人生的启蒙阶段,学会做人是最为重要的。最后一个环节“诵读经典”,孩子们在张纯老师带领下,一起诵读《弟子规》总叙,在经典中吸取力量。

王廷志校长最后做总结讲话,他说,今天的开笔礼正值第三十五个教师节,更富有意义,是对老师们的一份特殊礼物。同时,他对一年级新生提出两点要求,一是希望一年级的孩子们在儒家思想的感召下学习新知识,加深人文积淀,培养人文情怀,健全人格,开始学习生涯的新起点。二是希望孩子们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端正正做人、勤勤恳恳学习,长大后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仁承礼泽童蒙,童蒙养正助行。开笔礼在大家共同的祝福中结束,孩子们在庄严的仪式中领略了中华民族传统勤学苦习、尊师孝亲、仁爱处世等文化精髓,把上学求知看成一个神圣的使命,全体家长、老师也上了一节深刻的国学课,和孩子一起成长。

(二)清明节系列活动

学校确定清明系列活动的主题为“慎终追远缅怀先烈”,方案下发后,各班迅速响应,积极组织安排。

1、忆家史、绘家谱

寻根问祖,是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国人自古重视家的根系源流。同学们倾听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述家史,了解先人的经历与奋斗。饮水思源,不忘血脉传承,不忘祖宗先人。

2、网上祭英烈

全体同学登录云端网络,用网络祭扫这种特殊的方式,向那些为了民族独立民族解放而英勇献身的英雄表达自己内心的敬仰与哀思。重温国家苦难深重的往昔,牢记中华民族奋斗历史,感恩当下幸福生活。

我们迎来了生机盎然的春天,有人却永远停留在那个寒冬。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让我们双手合十,向在此次新冠病毒防疫阻击战中牺牲的医护人员表达深深缅怀与敬意。

3、线上主题班会

各班班主任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班会方式灵活多样,班会内容异彩纷呈。从微信会议到视频直播,从诗词歌赋到人生哲学,既有追思过往的回眸,也有希翼未来的遥望。

4、诵家风家训

家风,中华文化的缩影,文明的延续。我们要重视家风,秉承家训,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在诵读中理解仁义礼智信,在诵读中感受忠孝廉耻勇。守住民族根,是东方学校教育之根本。

5、丹青水墨绘清明

清明的风,在丹青水墨中穿梭,在唐诗宋词中掠过。在学校的倡议下,全体同学都拿起画笔,用绚烂的色彩和温情的文字,通过一张张手抄报呈现着自己对清明的理解与感悟。

6、青团制作

吃寒食---青团,在古时候这是一种辞旧迎新的过渡仪式,象征着新希望,也强调对过去的怀念与感激。现在,很多地方都没有清明节吃青团的习俗了。将青团提上活动日程,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通过同家人一起制作青团,让孩子们体验劳动的艰辛,培养劳动精神,形成劳动习惯。

通过此次清明系列活动,同学们体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重温了中华民族的岁月峥嵘,学会了感恩与敬畏,明白了责任与担当。活动,不仅仅是经历,比这更重要的,是精神的洗礼,是心灵的成长。

(三)亲子共读活动促亲情,“诗词达人”线上赛完美收官

亲子共读:寒假里,四年级推行了亲子共读活动,以诗歌和古诗词为主,这类作品语言优美,赋有节奏感,能够提供健康的母语的营养,里面新鲜丰富的词语,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学生的词汇,增强文化底蕴。每天一首,大人和孩子一起朗诵:《清江引·清明日出游》、《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浣溪沙》《宿甘露寺僧舍》、《书湖阴先生壁》、《如梦令》等诗词,既可诵读又可吟咏,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学诗热情。

第一届“诗词达人”线上赛完美收官

居家学习期间,除了常规学习外,二年级三班四班的孩子们每天背诵一首诗词,并用视频或音频的方式记录下来,让这个不平凡的假期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赛前,孩子和家人们积极准备,为比赛做足了功课!

比赛开始前半小时,在班级群提醒,期待孩子们的精彩表现!

第一首古诗对孩子们来说太简单了吧,看我们的语音输入,转换成文字,一个字不带差的!孩子们不仅古诗背的好,字音也非常准确呢!

十首古诗背诵结束,孩子们中场休息,缓解下紧张情绪。

还要不要继续呢?看孩子的回答!

这么长的一首汉乐府,你们十几秒就完成了背诵;一首《竹里馆》,几秒钟就完成了语音输入。

不知不觉中,一个小时悄然流逝,20首古诗的背诵也接近尾声!但孩子们诵读古诗的热情依然高涨,有的孩子让家长私发给我30首古诗的音频。

希望借这类活动能让孩子们畅游书海,诵读经典,领略古诗文中的美,感受华夏大地传统文化的精髓!

(四)课本剧表演

疫情当前,停课不停学,为了落实新课改精神,培养学生的活动、组织、创造、口语表达和舞台表演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精神,加深对教材、生活的理解,增加与教材、社会的互动,多方位汲取文化营养,进而提高学生居家学习的综合素质,五年级学生在语文老师宋老师的组织下,举行了第一届家庭课本剧表演大赛。

此次活动宋老师提前做好了很详细的方案,并且安排了家长评委们打分,非常周密的准备了赛前工作,各评委们也是做出了积极的响应。

课本剧【武松打虎】:刘梓桐、高翊丰、陈文艺版的,家长为了配合孩子,特地开车几十公里去山上选取外景,更加增添了真实的感觉,三位同学的表演也是十分用心。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孔楚萱同学从语言表达、服装道具,再到家庭成员小姨表弟齐上阵,将这经典的桥段表演的是无可挑剔,也为她的家长点赞。为了配合孩子也是十分的支持。

本次的课本剧表演给同学们搭建了展示自己风采的舞台,同学们有努力,有感受,有合作,有创新,同时让学习和表演的兴趣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学们在活动中锻炼自我,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在体验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让孩子们更深切的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四、取得成绩

我们有着一批专业的传授传统文化的老师,他们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为学校带来了荣誉,为学生传授的文化。

徐营老师在全国中小学“孔子学堂”优质课评比活动中,荣获三等奖;在“曲阜市传统文化教育特色课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刘芬、徐营、蔡洪玉、卢敏等老师多人次在曲阜市教体局和曲阜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的“一起学《论语》”电视栏目中,撰稿并主讲。

丰培利老师获得山东省第六届“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曲阜选拔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五、工作打算

缅怀先烈手抄报内容资料篇9

母亲在世时,曾经跟我说过,她在云南有个堂兄。

母亲堂兄的儿子,我们叫作表哥。大姐见过其中的二表哥,经常给我说起:说是在云南,已经是港商,但常住在昆明。我往来于滇西北道上多年,穷在深山,生怕去叨扰富贵的远亲,因而一直未去拜见。

去年昆明的一家媒体,偶然访谈了我。发表出来被表哥看见,他知道我在大理,便要我借道昆明时,一定去家里小酌。我先是抱着礼节性拜望的意思去的,两手空空,在大街上见到了我素昧平生的二表哥。但见六十岁的他,一身休闲装,大大咧咧,腰圆膀粗,步履生风,完全看不出一点老态。他把我带进他的私立艺术学校,不卑不亢地落座,一杯清茶,两弟兄完全不像是平生的初见——直接就开聊了……

他的父亲是我外祖父的亲侄儿。我外祖父抗战期间驻守昆明时,他父亲是副官。他的外祖母也是湖北天门的华侨,二战时,他的外祖母和母亲随着英军撤侨的军舰,从非洲穿过亚丁湾来到印度,后来经缅甸回国。就是在昆明的湖北同乡会上,我外祖父将我表哥的父亲介绍给了他的母亲,才有了他们一家几兄弟姊妹的诞生。

表哥行二,上有一兄,下有俩妹。我坐牢时,他和其父去见过我的父母,但我现在已经见不到他的父母了。我们两家各自在这个时代的遭遇,也可谓异曲同工,各有各的悲辛艰难。那一夜我们哥俩由茶到酒的长谈,至今想来,仍觉心底的哀婉悱恻。而我和他,则似乎是这个庞大家族中,最为相似的两个后人。我们各自的野蛮成长,惊心动魄的青春游历,竟然也是那样的令人热血贲张……

抗战胜利凯旋之日,我的外祖父作为邱清泉的黄埔同学兼参谋长,并未跟随邱部转赴东北内战。他接管武汉警备之后,表哥的父亲(我应该叫大舅父)也随之留在了武昌法院,那时,他的家人仍旧还在昆明。武汉解放前夕,我外祖毙命于鄂西道上。表哥的父亲一看大势不好,也急忙卸甲赶回了昆明。

表哥的母系,是一个很庞大的华侨世家。他的外婆育有众多子女,分别在南非、欧洲、印度、香港、越南和缅甸经商。龙云在昆明起义前夕,表哥的母亲和外婆,就动员他的父亲带着全家逃亡。他们完全可以经由越南到香港,他母系这一支人是见多识广的商人,也习惯了这种乱离生涯。但是,他父亲却觉得共产党不至于为难他们,遂阻止了大家的再度迁徙。

新政权初得天下,各地都会马上招募识文断字的人为其服务。表哥的父亲进入了供销社,短暂学习之后,分配到曲靖乡下。昆明是和平解放,前国军人员最初并未立马清算,因此他躲过了1951年的镇反运动。但天下底定之后,中共中央深知众多的前朝吏员未能撤往台湾,很多进入了新政府就业,其中也不乏潜伏分子。于是在1954年,又开始了让人闻之色变的内部审干和肃反运动。

这一次,我这位大舅在劫难逃,被捕入狱。经过一年多的严审,最终发现他只是前朝的文员,并无血债,于是放出来继续就业。但是,随着农村集体化和城市工商业的强行改造兼并开始,社会出现了颇多怨言和对立情绪。1955年3月,在中共全国代表大会上讲:“国内残余反革命势力的活动还很猖獗,我们必须有针对性、有分析地、实事求是地再给他们几个打击。”

同年4月,公安部报告说,反革命分子“利用一些群众对农业合作化的不满和工作中出现的缺点,造谣惑众,制造骚乱和暴乱;资产阶级中坚决反抗社会主义改造的分子进行报复破坏活动;一部分反动富农破坏社会主义改造和农村各项中心工作。”于是,中央指出,必须“严厉镇压一切敢于破坏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反革命分子和犯罪分子”,“目前要着重反对该捕不捕、该判不判、重罪轻判和该杀不杀的右倾情绪”。于是,史称“第二次镇反”的运动又开始,表哥的父亲再也难逃天罗。所幸,老实巴交的他只是被捕判刑,没有绑赴刑场。

那时,表哥和他的哥哥跟着父亲在乡下生活,他母亲则带着两个妹妹在昆明求生。两个屁大的孩子,突然失去了父亲,更不懂得如何去找母亲联系,几乎在乡下饿死。他哥哥不得不学着偷鸡摸狗,勉强和弟弟饥寒相依。等到他们的母亲得到传言前来接他们回城时,两个孩子已经浑如乞丐,浑身爬满了虱子跳蚤,饿得几乎气息奄奄了。

表哥的外婆和母亲,原本是牙医世家,且是华侨身份;虽然新中国不让他们个体执业了,但是最初好歹没算太受迫害,安排她们进了公私合营的服装厂工作。母亲独自带着四个儿女,靠着过去的积蓄,勉强支撑着这个濒危的家。但是她开始深深地怨恨丈夫——他们本来可以出国尊严生存的,可是现在再也难以逃出了。为了孩子们不受歧视和牵连,她选择了和狱中的丈夫离异。

就这样,表哥他们在这个单亲的家里,颤颤巍巍地熬到了“”爆发。当昆明开始出现大规模打家劫舍般的查抄运动时,他母亲把他外婆和多年珍藏的细软,一起送到了乡下的他的小舅舅家里。有一天,十几岁的表哥独自去乡下看望外婆,忽然发现舅舅家遍地狼藉。他顺着邻人的指引来到操场,看见人群正在批斗他的外婆,而舅舅则被捆绑着吊在篮球架上。他看见从舅舅家抄出来的所谓珍宝,竟然更多的是他们家在民国抗战时,响应政府号召,在海外购买的爱国公债。这是他们华侨世家的拳拳之心,摞起来高达两尺的债券啊,民国没了,无人偿债,但是他们终究也舍不得扔下这些象征性的财富,现在竟成了他们等待的罪证。

年少气盛的表哥,实在不忍看外婆和舅舅的惨状。他嚎叫着冲进人群,强行解开舅舅的绳索,和前来干预的红卫兵对打起来。人群大乱,乡下的红卫兵对这个省城口音且来路不明的青年略存畏惧,而乡民们则颇多同情他们一家的好人,两厢拉扯起来,舅舅便带着外婆逃离了混乱的现场。

他拼命冲出重围,引着追兵往铁路上跑。他不知道乡村乱象的出路何在,只知道沿着铁路,他还能跑回省城,跑回那个在革命时代里风雨飘摇的家。

其实,乱世中的家,皆如危巢。学校已经停课闹革命,初中即将毕业的表哥,已经被编入上山下乡的名册。外婆和舅舅,实在无法再在那个小城苟安,这时也逃来了昆明。看着各地遣返逃亡“五类分子”,合家商议,只有把外婆偷渡送往缅甸的姨妈家,才可能逃过这一劫难。

可是从昆明到缅甸,必须要经由边城瑞丽,才能偷越国境。而那个年代,此行一千几百公里,坐车也得五天,更不要说进入边境必须经过几道边关,没有合法证件根本难以成行。表哥决定自己去探路,而这是他也从未踏上过的冒险之旅。

在过去子女多的家庭,往往总有一个孩子,天生就是这个家的顶梁柱。也许是艰危岁月的玉汝其成,我这位二表哥十几岁开始,就已然胆大妄为敢想敢干了。他独自跑到知青安置办死缠烂打,坚决不肯去原本安排的版纳方向,而要去更为艰苦的瑞丽县。安置办被他搅得无法安宁,只好改派他去这个边境小县。他拿着户口和一百元的安置费,直奔百货市场。他异想天开地买了几十双解放鞋,包在一个被子里就上路了。

楚雄、大理、宝山、瑞丽,百二河山昼出夜伏,他抵达那个非常小的边城时,几乎身无分文。他没有去当地的知青办报到,而直接去边境线上的一个乡镇赶集。那个年代,边民们赶集都是随时可以跨越国境的,而缅甸的山民则多要到中方来购买各种日用品。表哥的解放鞋正是当年缅胞的时尚,很快就以两倍的价钱一扫而空。一百元变成三百元,在那个年代,他顿时俨然腰缠万贯。

他去知青办寻求安置,该主任按规定,要把他分到一个知青部落。而他的目的是要帮外婆偷渡,当然继续坚持要求去边境线上的一个寨子落户。主任坚决不允,他反正死活不去,每天到知青办闲坐扯皮。实在无法,他某日跟踪主任的孩子放学回家,然后一脸坏笑的对主任说:我也不下乡了,以后就负责接送你家的孩子。主任实在担心这个省城来的坏小子无恶不作,只好妥协,将他分配到了他想去的那个山寨。

那时的多数日用品,都是要凭票供应的。知青安家,可以去知青办领票购置。他几乎一天劳动没干,就成天往知青办跑。今天要一点烟酒票,明天要一些布票肥皂票。拿着这些票证就去购物,转手就去集市上倒卖。这个华侨后裔,似乎天生财商超人,十七八岁就精明多智,精打细算着自己好逸恶劳的青春生活。

完成越境的踩点之后,他给缅甸的亲戚去信联系接应。他转道昆明,带着外婆和小舅舅,一路晓行露宿穿州过府,终于绕过多道边防军的关卡,顺利进入缅甸,将外婆交给了那边的亲戚。

但是那时正是缅甸排华风潮严重之时,那边的亲人也无法提供生存的机会给他们两个男人。想到在国内所受的迫害和歧视,重返祖国毫无前途,于是他们干脆就在边境线上的佤邦,参加了缅共游击队。

关于缅共反政府游击队的来历,而今很多人已经迷糊。实际情况是1948年缅甸宣告独立,但缅甸共产党力量微弱,被仰光政府打压驱逐。缅共内部矛盾斗争加剧,分成了红白两派。红派学习苏联,日渐衰败;到1972年,便烟消云散了。而白派领袖德钦丹东学习中国,在缅甸南部建立了武装力量。1950年代后期,由于不抵政府的军事打击,这支队伍退入中国,被中国政府安置在了川黔两省矿区。

1960年代,中国与缅甸谈判边界;为了媾和,将大块土地划给了缅甸。但1967年“”中,缅甸仰光就读的华人学生,也成立“红卫兵”,开始系列过激行为,以至于引起大规模的反华活动。大使馆和新华社分社被砸,旅缅华人惨遭牵连,两国矛盾突然加深。缅共的彭家声部这时也被驱赶退入云南,这支武装马上被整编和训练。当时早已在贵州和四川的原缅共成员,也被紧急集合武装起来,正式打出“人民军”的番号,向缅甸政府军发动了突然反扑。而当时云南军区被赋予了支援缅共的任务。

由中国军事顾问和先进武器装备的人民军,一夜之间过关斩将,转瞬占领果敢地区,向萨尔温江西岸扩张。他们编制成立了四个军区,这就是今天缅北佤邦、掸邦各个割据势力的由来。当时,正是中国知青下乡运动大规模开始之时;如火如荼的缅共武装斗争,给了这批苦闷青年一个诱惑——与其在国内务农,不如参加世界革命。更重要的是,当时的中国政府,不仅暗中提供军火和顾问给缅共游击队,还默许中国知青越境从军。

表哥和他的小舅,来到缅北的一个征兵站,二话不说,每人马上拿到一套简陋的军服,以及中国制式长枪和弹药。缅共根本就不培训这些新兵,他们立即被分配到两支部队,转身就投入了著名的“滚弄战役”。

天性尚武且机敏过人的表哥,无师自通就学会了狙击和野战。他所在的那个营,主要驻守在一个原始森林里的壕堑中。目光所及的山下,是一个坝子和一些农户,对面的山上则是政府军的驻地。坝子乃缓冲区,农民也不管两方的冲突,依旧自耕自足,同时还要为双方都提供菜蔬补给。

白天基本无战事,夜里,双方都会派出小组,去对方阵地偷袭和骚扰。在死神面前,大家轮流上场,各自凭本事和运气拼搏。轮到表哥时,他和两个战友多带了两颗地雷。他们在夜色中潜入敌方营地前,在逼近的小路上埋下杀器。然后他朝着对面堡垒的隐约灯火射击,立刻引出了喊叫着的追兵。很快一声巨响,一片惨叫……他们得胜回营。

那时的缅共,经费不足,供给自然也是朝不保夕。他们在丛林之中,成天与各种蚊虫和旱蚂蟥作战,常常食不果腹。但是战斗的血腥味,在那个充满革命的年代,几乎天然地吸引着这些从小看战争电影的浪漫青年。十八九岁的孩子,虽有时代迫害的怨尤,却又多数迷信那些激动人心的号召。他们“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枉自挥洒着他们的青春热血。他们在自家尚不能解救的厄运中,却在热带丛林中幻想着世界革命,妄图去解放全人类。

表哥身边,一批批知青战士默默死去,一个个幸存者开始站在了指挥岗位上。伤残的英雄一样树立为模范,政工干部完全模仿着中共的口吻,夜夜催眠着这些走投无路的男女。但任何一个时代,都有一些天资禀赋不同的思考者。表哥的一个战友,同样是昆明知青,其父曾经是龙云将军的参谋长,在那个特定年代也被打倒,孩子们跟着饱受欺凌。这个冷静聪慧的年轻人,与表哥成为烽火狼烟中的铁血哥们,在兵戈血肉的厮杀间隙,他开始厌战,开始私下倾诉他对这场革命和战争的迷茫……

革命从来不允许怀疑者的存在,更何况这种被国际共运迷惑而虚构的义战,从根基上就害怕被质疑。缅甸百姓对游击队带来的不安和重负,啧有烦言;毫不高尚的同族厮杀,也让这些确实有一点知识的邻国志愿者渐渐寒心起来。表哥的这位唯一可以肝胆相见的战友,终于被缅共政委在例行检查中,发现了他的日记。他的笔下流露出的对缅共的质疑,以及对前途的悲观绝望,使得政委杀机顿现。

为了杀一儆百,队伍集中观看对这位潜在的叛徒的宣判。他被罚跪在地上,南亚的烈日在雨林中腥热潮红,千山鸟飞绝一般的寂静。一个为了逃避“”迫害的、曾经怀抱崇高理想的中国青年,在帮邻国的叛逆,性命相搏地奋争权利之后,却被这些叛军冷血地击爆了他青春的头颅。那一刻,表哥看见了飞迸的脑浆,带着那些缤纷的思想碎片,暴雨般散向异国沃土。他强忍的泪眼突然看见了恐惧,看见了革命的无情和虚无……

似乎是为了考验他的忠诚,他被点名抽出来挖坑埋葬他的兄弟,他一点一点收拾着那些生命碎片。他看见那爆裂的眼珠,绝望地朝向北方,在那迢递千山之外的北方,是他的祖国,是初恋,是倚门终身的老母,和那个同样破碎的乱世之家。天性血勇的表哥,埋葬了他的同袍,同时也埋下了他的愤恨和质疑……

就像当年苏共对中共的所谓“国际主义援助”一样,中国方面对缅共,也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力。这场被邻国暗中支撑的内战,令缅甸政府头疼万分。两国原本建交,领导人还得虚情假意见面;缅方一再向中方提出抗议,中方自然从不承认官方的介入,但也不得不在强烈的国际批评下,开始收敛这种暗援。政府军与缅共进入僵持对峙,各自等待变局。

失去经费的游击队,不得不开始了大规模的鸦片财政。这种自给自足式革命,使得这场假装为民争权的崇高理想之战,越来越转化为黑帮贩毒组织和恐怖主义,成为全世界人民的灾难和威胁。眼看罂粟花漫山遍野地开放,表哥和更多知青战士的热血,开始冷却在他们打滚的罪恶土地上。他开始策划逃亡……

他早已失去了和家里的联系,父亲是否出狱,母亲和妹妹哥哥究竟在“”中乱离何处,这都是他在丛林中难以想象的事情。他只知道那个比他大不了多少的小舅,还在附近的壕沟里,傻傻地保卫着与他们八不相干的缅共。他深知他的逃亡,可能会带来对小舅的惩罚甚至处死,他不得不寻找机会见到小舅,与他合谋危险的前程。

他们在1970年代初的战火中终于相逢,他看见原本懦弱的舅舅,竟然被烽烟熏陶成了一个完全缅甸化了的游击战士。两个滑稽的小排长幸运地还未化作炮灰,木然地握手相看泪眼。他的动议没有获得舅舅的首肯,他认为祖国的内乱,远比这场荒诞的内战更为可怕。他在这里虽然出生入死,但是至少不会再被捆绑吊打。而真正的祖国,却把他们这些海归的华侨视为寇仇。他情愿选择在这里尊严地死,也不愿再回去残酷地生。

表哥只好放弃他的动员,但是他已绝意要逃亡了。然而,新的命令下来,他们要去参加攻打一个县城。游击队的这次倾巢冒进全线出击,被迅疾赶来的政府军王牌师包围,顿时陷入绝境。无数未经严格军事训练的青年,真正离开山野进入城区巷战时,几乎不辨方向。他们在正规军的炮火下,像野火烧荒一般被席卷而去。表哥带着他所剩无几的残部,凭着他对城市生活的经验,迅疾逃入森林。一路被追踪伏击,战友不断在他身边血肉横飞。他带着轻伤连滚带爬地冲出重围,回到营地休整,开始设计逃亡的路线。

终于轮到他站岗的夜晚,他趁查哨的间歇,什么也没带就直奔原始森林而去。一夜狂奔,路遇野兽,他深深后悔没把枪带走。总算连滚带爬地来到了中缅界河,他不敢经过中方哨所,只好往下游渡河,最后回到了他下放的那个村寨。

景颇族的村民,向来不关心国事,更不关心这些来来去去的汉人知青。表哥把他名下的一亩三分地,交给了村里的一个农民,自己便潜回了省城。

山中不知年,那时其实已接近1970年代中期,中缅共产党都在发生变化。打乱了的中国社会秩序,正在渐渐恢复;而缅共却内部矛盾冲突不断恶化。登遐前后,中国赴缅军事“顾问组”,也暗中分批撤回。缅共气息奄奄,游击队的中国知青开始纷纷逃亡;一个个割据独立的缅共领袖,正朝着腐败邪恶的毒枭演进。

回到省城的表哥,才知道他的哥哥也去参加了缅共游击队,而且生死未卜。他的妈妈和妹妹,再也不许他回到瑞丽。但是知青返城的运动还没开始,他无法找到工作,于是游手好闲地成了昆明街头的著名“超哥”。他们一伙身经百战的闲散混混儿,去拜蔡锷将军过去的保镖为师,修习云南著名的刘家拳。

在那个年头,正是中国城市群殴单挑成风的时候。这些野蛮成长的青年,多半家庭被毁,前途无望,血气方刚地拉帮结派,像电影《美国往事》一样在暴力拼杀中讨生活。以表哥为首的这一标人马,又多是缅甸归来的战士,即便寻常江湖恩仇,也会多了视死如归的气概,自然很快就崭露头角。他们就靠帮人打架,竟然也能在乱世求到衣食,今天看来则恍若传奇了。

往往混社会的,天然喜欢温文尔雅的美女。而原本娴静规矩的少女,偏偏容易迷路于粗犷血性的野人。就是在这样的混乱生活中,青春正好的表哥遭遇了他的爱情。我这位现在的表嫂,那时是照相馆的职员。她作为模特的照片,是喧嚣春城的一道漏网的美。许多当时的知青哥,都在暗中觊觎着这道风景。夺美的战斗已经刀光剑影,怀春的表嫂似乎还浑然不觉。仿佛非洲草原的动物世界,最为勇猛健美的表哥成了唯一的胜者。连试图制止反对他们婚姻的国营照相馆领导,最终也不得不屈服于他的执著和蛮狠。他结婚了,表嫂像一个智慧的驯兽师一样,将他从芜杂的江湖拽回到成人的世界。

他不得不开始思考养家糊口,他的江湖口碑使得他很快混进了一个车队。那时的大车司机,是整个底层社会最风光的职业。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捎货带人,出手阔绰。他重返瑞丽山寨时,几乎像一个从天而降的英雄。就这样一路穿越,他们径直走进了19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中国。

表哥的父亲释放了,但是家破难回,依旧在乡下独自生活。他大哥和小舅也从缅甸落荒退伍,虽然他们是响应祖国号召而去参加世界革命,但是祖国并不承认他们的革命历史,自然也无从安排工作和承认工龄。更麻烦的是他的大哥,不知道受过什么战争创伤,显然已经丢魂失魄,神志不清的像一个弱智了。

被重新确认华侨身份的母亲,和隔绝几十年的各国亲戚纷纷重新取得联系。她现在只有一个目标,迅速离开这个多灾多难的祖国——她成了最早一批报经中央同意而出国定居的老华侨。她暂时还不能带走任何一个子女,这个家,从此就有赖于我这位二表哥来撑持了。

1980年代初的中国,个体户开始被允许。侨商世家的表哥,打小就跟随外婆和母亲,学会了祖传的牙医手艺。他翻检出那些封存的器械,开张了昆明第一个私人牙医诊所。个人的命运从来与国运相关,中国人致富,需要的不过是政府的松绑而已。很快他成了第一批万元户,但是一颗一颗牙齿上刮钱,究竟是太过辛苦。新兴的个体出租车,又让他敏锐地看见了商机。

第一批买车开出租的他,一时风光何其得意。那时有钱打车的人士却很有限,敏锐的他专门到民航卖票的地方去守候客人。但那时的民航,买票竟然要开单位介绍信。他遂通过各种小恩小惠,掌握了走后门买票的特权。过路客商要买票就得找他,然后搭乘他的出租去机场,他只是赚他的车钱,但生意却有了保障。

一来二往,熟客渐多,他发现其中一伙北方人,总是神秘地来去,且总要将看似贵重的行李,寄存在他的车上。他是缅甸回来的人,自然深知黑道的一些话语。他预感到自己正被危险地利用,害怕日后被牵连祸端,于是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将疑情知会了警方。警方检查行李,发现大量,于是设计抓捕,整整端掉了一个黑帮。

民航公安处和地方公安是两个系统,地方警察的破案抢功,却给民航警方一个巨大难堪。地方公安给予嘉奖的表哥,却被民航警局以投机倒卖机票逮捕。那时的收审毫无章法,有的长达数年都难以定罪,也不释放。刑讯逼供向来是他们的家常便饭,所幸武功在身且多年混江湖的阅历,使得他坚不屈服。最后在省厅的干预下,他才得无罪释放。

世道险恶行路难,他那封存已久的出租车已然生锈,只好贱卖给他人;他又不得不开始谋求新的生路。他初中未毕业,天赋智商却文化不高,一生的打拼,靠的只是男人的血性和胆略。就这样跌跌撞撞,他也拉扯着整个家,走到了二十一世纪。

隔着整整半个世纪,我们哥俩才初次相逢。零落栖迟一杯酒,我们各自叙说各自的九死一生,桌上的两碗酒似乎都掀起了波澜。湖北天门刘氏家族的两支遗孑,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命运,见证的正是一个时代的艰危和不堪。

六旬初过的他,霜鬓入秋,宠辱不惊地给我翻看残存的世家老照片,让我次第熟悉那些从未见过的亲人。这时的他,父母和小舅各自亡去;他照料了一生的哥哥,也已结束了他浑浑噩噩的卑贱生命。他的两个妹妹都已移民海外,妻子和女儿也都定居香港。这个华侨之家,终于回到了他们血脉中习惯的行商生涯。只有他,依旧独自出入于昆明,独自守着那最后一份家业。

他带着我穿行在他打小熟稔的深巷,指指点点说着一些当年的豪勇。他偶尔还会去拜访那些散落在云南各地的战友——这些零落卑微在底层的缅共游击队员,至今无人关怀他们无辜而潦倒的存在。我是在他的苍老回顾中,才知道这一场荒诞的共产主义运动的兴亡;那些国际主义战士的血,浇开的竟然是罂粟花的绚烂……

缅共在1980年正式成立由中央直属的贸易机构,代号“8.19”。成为其各种经费的唯一来源,他们建立的海洛因加工厂多达百家。缅共中高级干部,几乎全部卷入贩毒之中,所有高干领袖均从中谋利腐化。

1989年,彭家声在果敢兵变,宣布脱离缅共。之后,缅共“八一五”军区也宣告独立,该部多数领导是从中国援战的“知青”。缅共中央终于日暮途穷,领袖德钦巴登顶以及他的追随者,在中国的庇护下度过余生。

缅怀先烈手抄报内容资料篇10

一、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能为学生创设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境。在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描写的是广西桂林山水相映的秀丽景色和独特风貌,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课一开始,我就用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优美的情境,出示一张文字片:桂林山水甲天下。通过对甲字的讲解,点出桂林山水在世界游览胜地中所具有的独特的美,激发学生一睹为快的强烈欲望。然后抓住时机播放一段编辑好的配乐录像,展现桂林山水的奇特风光,把学生带进如诗如画的境地,从中感知桂林山水独特的美。随着画面的移动,学生不时发出惊叹声,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这样既渲染气氛,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课文中,又让学生怀着对美的向往进入课文所描写的情景。接着,我播放了课文配乐朗读的课件,让学生在欣赏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诵之后,个个跃跃欲试,都想读一读课文,表达自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我用语言、录像、音乐的渲染,创设了课堂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唤起正确感知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容。小学生限于生活经历和生活积累,感知发展水平不高,有些教学内容与学生认识实际相去甚远,很难正确感知。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感觉器官越多,它们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对学习的知识越容易理解和巩固。

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我首先精心布置了教室:讲台上端放两盆碧绿的万年青;黑板上方正中,悬挂着的遗像,遗像上披着黑纱;学生的课桌上放着每人精心制作的小白花。教室里充满了庄严、肃穆的气息。考虑到课文所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学生所处时代有很远的差距,单凭教师讲述很难唤起他们的感情共鸣,引起他们的思想认同,我在课堂教学中选择首都人民在长安街上送总理的实况录像,将课文内容用字幕显示在录像下面,再配上哀乐,先让学生边看边听教师范读,使他们沉浸在对总理的沉痛缅怀追忆中。整个音乐、文字、声音、画面造成了巨大的情感磁场,真正创设了可感、可知的情境,让学生如临其境,心灵受到了难以言状的震颤,从而被悲痛欲绝的送别场面深深吸引与感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创新能力

多媒体可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表象,激发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去创造。

如教《美丽的南沙群岛》一课,在学生学完课文后,我把制作好的课件及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南沙群岛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宝藏,海洋也向我们展示了它的宝藏。我们能看见星罗棋布的岛屿,数以万计的珍贵的海洋生物……想象还有哪些矿产资源?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陶冶情感升华

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产生的,借助图像烘托、音乐渲染等手段,促使学生进入教材所描写的特定情境中,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境生情。运用多媒体技术提供形声同步的教材,变生硬死板的文字形象为活灵活现的实体形象,会达到激励、愉悦的审美效果,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变得更主动和积极。

课文《黄果树瀑布》写景抒情,教学时播放配乐朗读和影像,使学生在听读感知、欣赏体味中仿佛置身于瀑布旁,尽情地欣赏瀑布的样子、听瀑布的声音,感受到瀑布的清凉和美好。一名学生看后充满激情地述说自己的感受:“黄果树瀑布太美了,真是独一无二,难怪被认为是我国最大的瀑布呢!简直太神奇了!”

五、拓展知识空间

传统的语文教学大多以单一的形式传授知识,如听力课训练听、阅读课训练读等,教学效果不理想。如今,多媒体技术走进课堂,可结合有关情境、情节,以“立体”的形式展示教学内容。

如:在进行《只有一个地球》的课堂教学时,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一系列美丽的大自然图片,配上优美的音乐,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我们生活的地球是多么迷人。通过学习课文,学生知道地球资源是有限的。然后播放录像,看看目前我国严重的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的可怕现实,激发学生“应该好好珍惜”的强烈欲望。最后,在学生讨论收集到的地球污染现状资料时,教师再补充许多目前地球严重受污染的有关信息,让学生从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分组讨论,想想办法,“我们应该怎样做”?此时,教师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课外,让学生课后自己看有关书籍,围绕“如何保护地球”设计一份宣传小报和一则公益宣传广告,或写读后感和倡议书。这样,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有效发展。

六、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