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和大树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59:35

小草和大树篇1

风和日丽,小山坡上有一片绿茵茵的草地,正是春天的时候,草地长得异常茂盛,小草们在和煦的阳光下,在温暖的春风中翩翩起舞,用它们优美的舞姿表现对生活的热爱。草地的中间是一棵参天的大树。大树枝繁叶茂,引来许多小鸟在它身上筑巢,五颜六色的小鸟在枝头婉转歌唱,还经常有松鼠跑来这里玩耍,互相追打嬉闹。 微风中,如果你仔细倾听,还可以听到小草和大树的对话。 “你好,大树老兄,这里的空气真新鲜啊!”声音细细的,那是小草的声音。 “是啊,今天的太阳不错哦,大家一起唱首歌吧。”大树高兴地回答。 日复一日,可是后来,情况发生的变化。人们发现山坡上有这么一块美丽的草地,都喜欢到这里来游玩。小朋友们在草地上追逐嬉戏,大人们在这里烧烤、聚餐,走了之后,也没有及时把火熄灭,任由无情的火堆在草地上烧出一个黑漆漆的坑来。聚餐后的塑料袋、旧报纸和一些残羹剩菜更是随处丢弃,腐烂在泥土里。时间一久,草地就显得洼洼坑坑的,再也没有一处干净的地方,腐烂的垃圾还发出一股臭味,人们远远地走过,都要掩着鼻子。 “大树老兄啊……我的日子……是到头了。”小草觉得浑身发酸,气息奄奄了。 “唉,是啊,小草老弟,人们也太不爱惜你了。”大树虽然也受到这些垃圾的侵蚀,可它伟岸的身躯依旧挺拔。 这一天,几个年轻人带着锯子、和绳索来到草地上。大树觉得诧异,自从草地变脏变臭之后,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人光顾了。难道他们是来打扫卫生的吗?“小草老弟,你醒醒啊!有人来看你啦,要给你打扫卫生了。” “大树老兄,你醒醒吧,看看他们都带了些什么工具。”还是小草见多识广,一眼就看出了这些人是来者不善。 果然,人们把锯子搭在大树的根部,开始刷刷地动作起来。大树在一阵阵钻心的刺痛中渐渐失去了知觉。 终于,哗啦一声,大树轰然倒下,在人们的劳动号子声中被运走了。山坡上只有一堆垃圾沉沉地压着奄奄一息的小草。 春天来了,可是在微风中,你再也听不到小草和大树的对话了。

小草和大树篇2

微风中,如果你仔细倾听,还可以听到小草和大树的对话。

“你好,大树老兄,这里的空气真新鲜啊!”声音细细的,那是小草的声音。

“是啊,今天的太阳不错哦,大家一起唱首歌吧。”大树高兴地回答。

日复一日,可是后来,情况发生的变化。人们发现山坡上有这么一块美丽的草地,都喜欢到这里来游玩。小朋友们在草地上追逐嬉戏,大人们在这里烧烤、聚餐,走了之后,也没有及时把火熄灭,任由无情的火堆在草地上烧出一个黑漆漆的坑来。聚餐后的塑料袋、旧报纸和一些残羹剩菜更是随处丢弃,腐烂在泥土里。时间一久,草地就显得洼洼坑坑的,再也没有一处干净的地方,腐烂的垃圾还发出一股臭味,人们远远地走过,都要掩着鼻子。

“大树老兄啊……我的日子……是到头了。”小草觉得浑身发酸,气息奄奄了。

“唉,是啊,小草老弟,人们也太不爱惜你了。”大树虽然也受到这些垃圾的侵蚀,可它伟岸的身躯依旧挺拔。

这一天,几个年轻人带着锯子、和绳索来到草地上。大树觉得诧异,自从草地变脏变臭之后,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人光顾了。难道他们是来打扫卫生的吗?“小草老弟,你醒醒啊!有人来看你啦,要给你打扫卫生了。”

“大树老兄,你醒醒吧,看看他们都带了些什么工具。”还是小草见多识广,一眼就看出了这些人是来者不善。

果然,人们把锯子搭在大树的根部,开始刷刷地动作起来。大树在一阵阵钻心的刺痛中渐渐失去了知觉。

小草和大树篇3

本来是和和睦睦,

偏偏大树自傲自大看不起小草。

于是,小草和大树理论评说。

也许,你觉得自己如何高大挺拔,

可我不愿循你的枝叶攀顶,

我喜欢用温柔染绿大地,

不愿与争抢你头顶的空间,

你以为人们如何对你投一青睐,

可是没有我的陪伴,

怎么能显示出你的高大,

瞧看细细的尖间,

我已疲倦无休止的仰望,

也讨厌你那幅自大的尊容。

但我倾心与你的伟岸,

你用绿枝展示勃勃的生命,

我用温柔和娇小昭示和谐。

大地说,我和你一样美丽,

春天说,你们供同给人间新绿。

于是,大树羞的满脸懊悔,

小草和大树握手讲和,

我们都是大地的孩子,

高大与娇小相伴,

温柔和粗犷相恋,

小草和大树篇4

读了这篇文章,我被主人公夏洛蒂?;勃朗特的精神所折服,这位“灰姑娘”在逆境中成才,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还能成为一名着名的女作家,这使每个人感到不可思议。

1816年夏,夏洛蒂出生于英国北部一个穷牧师家庭。母亲不幸早逝,这不但给全家人带来痛苦,还意味着幼小的夏洛蒂就要承受生活带来的不幸遭遇。但要强的她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学习、办寄宿学校、当家教、拾柴……这些常人难以想象的事情她都干过。一个女孩子在英国当时的社会是不受到人们尊重的,在他们眼中女人只能在家洗衣、做饭、带孩子,去外面干活、上班的只能有男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她不但没有放弃,而且偏要在文学道路上闯出一条路来,让人们知道妇女不是只能在家里做饭的,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

夏洛蒂三姐妹虽然很平凡,但她们身上那股正气而是平凡人没有的,她们抓紧时间孜孜不倦的书写着,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上。她们取得巨大的成功,和她们的不懈努力是分不开的。她们那不屈的抗争精神,和敢于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和胆识让我们自愧不如。她们用自己的心血把一株不起眼的小草浇灌成一棵参天大树,她们用事实来告诉人们: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不存在什么“不是妇女的事业”!

小草和大树篇5

以长篇小说简。爱着称于世的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堪称逆境成才的典范,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一朵傲放于沙漠中的仙人掌花。

出生在贫困家庭的夏洛蒂。勃朗特在沉重生活的重压下,不断遭受打击和失败,坚持学习、坚持写作。但写诗没有获得成功,于是她们三姐妹改写小说,争分夺秒、孜孜不倦,终于成为了三名着名的女作家。

我感受到了夏洛蒂。勃朗特三姐妹非常贫穷,但她们硬是用钢铁般的意志敲开了文学圣殿的大门,硬是把“小草”浇灌成“大树”。她们太伟大了!她们不屈的精神与不懈努力的坚强意志在保守与陈腐偏见盛行的年代,向那些有陈腐偏见的人证明:男女平等,不存在女人低微!她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现在,我们出生在新的时代,去没有勃朗特三姐妹的意志,做一件事通常是半途而废,遇到困难就退缩。我们应该向她们学习,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h何楼完小六年级:何晓磊

小草和大树篇6

如果说她的命运是那破旧的花架,那么因为她的坚强意志变得繁花似锦,光艳夺人;如果说她的命运是那漆黑的夜空,那么因为她的坚强意志变得繁星闪烁,熠熠发光;如果说她的命运是那贫瘠的土地,那么因为她的坚强意志变得葱葱郁郁,油油翠绿。是的,她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

1816年,夏洛蒂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她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坚持学习,尝试写作。当她满怀希望得到大诗人指点时,却遭到巨大的打击。但她没有失去信心,而是从羞惭与痛苦中昂起头来,与两个妹妹一起发奋努力,改变方向,继续写作。她们终于脱颖而出,成为英国乃至世界文坛的作家。

是什么让她流芳百世?是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多年来的努力。我国的蒲松龄次次名落孙山,几十年的挫折,总是一句“朝如青丝暮成雪”所能形容的。面对挫折,他始终笑对人生,写鬼写妖高人一等,一部《聊斋志异》使他被世人所铭记。

他们的精神,要化为我们的动力,他们的品质,需要我们所铭记!

小草和大树篇7

【关键词】稀树草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温带榆树稀树草原

【abstract】Savannaecosystemisoneofthemostimportantecosystemsintheworld.Large,tropicalsavannasgrowinCentralamerica,Brazil,africa,southeasternasiaandaustralia.temperatesavannasarefoundintheUnitedStates,Canada,mexicoandCuba.temperateUlmuspumilasparseforestgrasslandecosystemininnermongoliaplateauisaspecialsavannaecosysteminChina,andevenintheworld.itsstudyisofsignificanceindeeplyunderstandingtheformalization,evolutionandvegetationdistributionpatternsinthesavannaecosystem,andfavoringitsprotectionandsustainableuse.

【Keywords】Savanna;ecosystem;Biodiversity;ChinatemperateUlmuspumilasavanna

稀树草原(savanna)是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由大面积连续的草本植物以及夹杂其间的树丛和灌木丛构成,占据整个地球表面生态系统的1/5左右。目前,自然状况保持良好的稀树草原主要分布于非洲、其次是南美巴西草原和澳大利亚北部草原,亚洲分布非常少,印度有一些,中国分布更少,主要在海南西南和滇南河谷,内蒙也有一些。稀树草原生态系统自然条件迥异。如亚热带稀树草原冬季极端温度接近霜冻;而在热带稀树草原温度无明显季节性。在旱季,温度介于0℃和20℃,在雨季则介于20℃和30℃。与之类似,年平均降水量(map)也随地区变化,一般都在200至1500毫米之间,但是干旱地区变化幅度更大(沃克,1985;Solbrig等,1997)。在热带稀树草原有明显的干湿季,北半球从4月到9月,南半球是10月到次年的3月。稀树草原的土壤各异,有贫瘠的沙土和相对肥沃的粘土。

气候性稀树草原植被在非洲东部和撒哈拉大沙漠南部发育最典型,是热带两种地带性植被之间的过渡类型。savanna最初是指非洲的稀树草原。这类地区年降雨量虽在500毫米以上,但在持续2~7个月的干旱期降雨量甚微,限制植物生长。在群落中,粗硬的多年生禾草,如须芒草属(andropoon)、黍属(pancum)等占据优势。草高1~2米,个别种类如象草(pennsetumpurpureum)可达5米。雨季草类生长旺盛,但密草丛间时有裸地出现;旱季草枯,转入休眠。散生的乔木通常低于15米,株间距约15~20米,具有旱生形态或旱季落叶特征。其中形态奇异的伞状金合欢(acacasprocurpa)和猴面包(adansonadtata)成为非洲稀树草原的标志。澳大利亚海岸森林带向内陆过渡为气候性稀树草原,散生有能适应较长旱季的桉树属(eucalptus)乔木。印度半岛和中印半岛内陆也有气候性稀树草原分布。

南美洲的稀树草原虽然也受到干湿季节变化影响,但其中很大部分属于受土壤制约的类型。如奥里诺科河流域地表下砖红壤型风化壳阻碍乔木根系下扎,只有少数裂隙成为疏生乔木吸收深层水的孔道,形成里雅诺群落;巴西地盾上土壤过于贫瘠,致使树木稀少,形成禾草为主的坎普群落。

1稀树草原的成因

从全球范围来看,稀树草原的植被构成因不同的地貌特征和植物区系而有所不同(科尔,198)。在内陆地区,植被结构和植物区系组成的差异主要取决于地形和地貌。对比各洲发现,稀树草原在土壤类型和气候变化的范围上非常相似,故可推断稀树草原的类型主要由各地区土壤和气候决定(Solbrig,1993)。

各洲不同的环境造就了稀树草原不同的演变进化过程(tomlinson等)。例如,与其他大陆已经隔绝了数百万年之久的澳大利亚,自中新世开始(23.3-16.3亿年前)起便与南极洲和南美洲分离,并带着处于其前端的新几内亚群岛北移(澳大利亚博物馆,2004),正是这种地理隔离,使澳大利亚出现巨大的原生桉树群(占主导地位的树种)和金合欢丛(在灌木丛中占主导地位);除独特的植被之外,更新世的巨型动物灭绝,使包括大型植食性动物在内的大型动物在澳大利亚消失了5万年之久(埃德加斯诺等,2008),并可能影响到当代的植被反应,从而适应食草动物。而在非洲,因为干旱草原生物占据生物量的绝大多数,因此直到最近的世纪,大型哺乳动物才出现,其中包括植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eaSt,1984)。稀树草原树种树苗的生长模式会因植食性动物的长期共存而改变,如形成诸如较高的地下储备等适应策略,以应对啃食压力。

研究表明,稀树草原在各大洲的不同类型是沿降雨量梯度分布的:年降雨量在500毫米左右的湿地,一般分布的是高大的树林;而在年降雨量小于250毫米的地区,通常分布着较低的树木和灌木丛(科尔,1986;桑卡兰等,2005)。表明,不同的稀树草原的植被有着不同的生长特性,而这反过来又可能影响到稀树草原类型的形成方式。

水、营养、火烧和采食压力四个环境因素决定稀树草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共同特征和差异(斯科尔斯和亚瑟,1997;伊里尤斯和奥康纳,1999;希金斯等,2000;耶尔奇等,2000)。可以预计的是,不管是在局部,还是在整体,这些决定因素都是相互作用的,当然它们的相对重要性会随草原大小的变化而有所不同(麦地那和席尔瓦,1990)。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里,局部地貌特征和土壤类型,本地植物可获得的水分和养分,加上火灾和被采食,决定养分和水分在生态系统里的循环速率,乔木层的密度以及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然而,我们至今仍并不清楚导致不同大洲的稀树草原树种对环境变量的不同反应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不同适应模式是否能够反映白垩纪以来,不同大洲的地貌特征、冈瓦那大陆特点以及独特历史。

2为什么会有稀树草原这样的生态系统

到目前为止,关于稀树草原上树木和草本的共生并未形成清晰统一的理论。有些早期的模式采用平衡理论,认为生态位是共生形成的必要条件(walter,1971;walker&noy-meir,1982;Scholes&archer,1997)。过去的十年中被提出的一些新模式认为干扰和气候变化是形成共生的关键,而不是生态位(menautrtetal.1990;Higgnsetal,2000;Jeltschetal,2000)。这些模式基于以下的假设:气候变化、火和采食造成的干扰在树种生长的不同阶段是不一样的,这对树木等优势种的树苗生长构成数量上的瓶颈。同时,这些干扰也为亚优势的草本创造了生长的机会。在这一模式下,有两种对动态性的不同解释(Sankaranetal.2004),即非平衡动态性(Higginsetal,2000;vanwijk&Rodriguez-lturbe,2002)和平衡动态性(menautetal,1990;Jeltschetal,2000)。这两种理论都承认幼苗的更新对于稀树草原的动态性具有关键性作用,分歧在于幼苗和草本竞争对稀树草原动态性的长远影响。非平衡理论认为树种的更新不受幼苗和草本竞争的影响,只受干扰和环境的生产能力影响(如干旱会导致生产力下降)。另一理论认为幼苗和草本的竞争在生活史的各个阶段都存在,当地环境决定谁具有优势,而干扰只是限制树本或者草本的优势程度。

3稀树草原树种的生态

通过研究树苗在稀树草原上的生长情况可以说明更新的瓶颈是受干扰还是受资源控制,或者来自草本的竞争进一步限制树种的生长更新。在不同地区不同的环境梯度上的幼苗生长研究将会说明物种是否适应,以及怎样适应当地的生长环境,适应导致的自身变化是否影响它们在与草本竞争过程中的生长能力。通过对不同大陆上稀树草原树种的比较,可以说明树种是否对大陆级别的环境因素差异有反应。

不幸的是,世界范围内的针对稀树草原树种幼苗的生长试验大部分是描述性的(tomlinsonetal,inprep),而且大部分集中讨论:在受到外来干扰时,幼苗更新的时空形态上的改变(Hoffman1996,Bongetal,2001;Lietal,2003),或者是种子特征如传播的机制、种子大小对于幼苗的生长和分布的影响。(e.g.Barotelal,1999;Goheenetal,2004;Khurana&Singh2000)很少有正式的实验阐明:不同资源对幼苗生长的相对重要性,或者竞争抑制性相对于资源限制的重要性(Davisetal,1998;Brown&arche,r1999;Gordon&Rice,2000;Kanegaeetal,2000;Kraaij&ward2006;Dickieetal,2007)。在北美的实验证明不同物种的竞争能力有差异,可能同属不同种之间也存在差异。栎属的幼苗生长受到草本竞争抑制,当阳光越充足时,幼苗的竞争能力越差(Davisetal,1998;Gordon&Rice,2000;Dickieetal,2007),但是也有试验证明有些树的幼苗生存和生长不受水和草本竞争的影响(Brown&archer,1999)。如果这些差异存在,它们将影响不同物种侵袭草本的手段。竞争能力比较差的种属将借助周围已经存在的成年个体,这是一种用方阵缓慢推进的入侵对策。这些对策的差异对于当地稀树草原结构中木本和草本的相互作用有着重大影响,并且决定采用什么样的管理来引导稀树草原的发展。如果木本幼苗相对于草本的竞争能力在不同的大陆还有差异的话,那么这将会对外来物种入侵本地的稀树草原有重大影响。

稀树草原通常是由木本和草本构成(Cole,1986),为阐明其群体发育过程,有必要弄清楚不同的木本在有和没有其它物种参与情况下的生长。以前试验大多是对于单个木本植物的研究,这些研究得出的结论往往是片面的,仅仅适用于被研究的物种和当地的稀树草原。要想得到不同环境梯度上幼苗的动态特征的一般性解释,应该同时考虑许多树种,但是很少有这样的试验。最近一个温室内试验,研究巴西潮湿的热带草原和森林上9对同属的种类在光和营养梯度上的生长状况,表明种间和种内的生长分配和生长速率方面的差异。生长模式上的种属差异在不同的树种的生长和竞争能力之间发挥很重要的作用;不同大陆上的稀树草原都有一个特殊的种属占主导地位,这表明种属差异是生长能力和竞争能力差异的一个重要来源,不管是在大陆内还是在大陆之间。最终树种之间的竞争也和树与草之间的竞争差不多激烈,不同树种之间的竞争也会造成相对性状的选择。

在不同的大陆间,有些双子叶的种属局限于某些特定的大陆,如澳大利亚、北美和亚洲的热带草原上的桉树,栎树,婆罗双属等。这些种属在地理上和其它洲的热带草原隔离开来,因为它们种子传播的方式是有限的(栎树和婆罗双属的种子大而硬,落地马上就开始生长;桉树的种子很小,靠风或者蚂蚁传播,泛热带的阿拉伯胶属种子处于休眠状态,通常由个体较大的动物传播。

树种在热带和温带草原上的分布模式已被广泛研究。非洲、澳洲和南美的热带草原的地理风貌和生态地理特性已被详细描述(Cole,1986)。在不同的大陆上热带草原的类型沿降雨的梯度分布:林地通常分布于降雨量多于500mm的潮湿地区,矮树和灌木通常分布在降雨量低于250mm的干旱半干旱地区(Cole,1986;Sankaranetal,2005)。表明降水量限制环境生产能力,也就是环境所能承载的树木的数量。在一个大陆内部,一个树种所能表现出来的优势和土壤的肥沃程度有关,在种属之内,叶片的大小和环境的湿度有关(Cole,1986)。在非洲,大叶子和中等大小叶子的树生长在土壤贫瘠,火灾比较频繁的地方,年降水量在600-1500mm,但是这些种属的树在干燥的地方也有生长,通常叶子会比较小(如橄仁属)(Krraij&ward,2006)。针状叶的种类通常生长在土壤肥沃,火灾较少的地方,年平均降水量为300-800mm(Justiceetal,1994;Cole,1986),虽然宽叶的苏木亚科是一个例外,生长在非洲中南部土壤比较肥沃的地方。相似的分布模式在南美巴西的热带草原也有体现:南美的高草草原上的树种有比较大的,革质叶,这里湿度比较大,降水量在700-2000mm之间;生长环境干燥的,比较矮的卡丁加群落,叶子很小,在非洲也有。在澳大利亚,分布的模式比较复杂,主要是因为热带草原地区的地理地形比较复杂(Cole,1986)。典型的是,桉树属在各种环境下都有分布,但是在潮湿和营养不良的地方占主导地位。在土壤呈碱性,营养丰富的地方,针叶的阿拉伯胶树比较多,尽管这些系统里面也有很多叶子比较小的桉树。

光照对于种属的限制不是特别清晰。例如,有证据表明在酷热的不毛之地,幼树苗会因为有成年个体的遮荫而生长加速(weltzin&mcpherson,1999;andersonetal,2001;Barnes&archer,1999),可能是因为在树荫下面对水的消耗会比较少。然而生长在寒冷缺水的环境下,幼苗也会因为在大树的遮荫下生长得更好,此时优势来自于树阴抑制草本的生长能力。因此,潮湿和干燥的环境下,树荫促进树苗的生长的机制是不同的。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种属的耐阴能力不同。耐阴的能力在干燥的地方和潮湿的地方也会有差异,因为光照对于潮湿的林地来说可能比半旱的稀树草原更为重要。阿拉伯树比桉树的遮光能力要强很多(Bauhusetal,2004)。如果遮荫能使该种类竞争能力增强,则幼苗的耐阴能力反映缺光的差异。

优势树种至少会受到两种生物因素的影响:草类的竞争和采食。草类竞争与当地草的种类有关,因此竞争强度因环境条件而异。非洲的草种入侵澳大利亚稀树草原,南美的草地和稀树草原方式上的差异可以证明这一点(Rossiteretal,2003,williams&Baruch,2000)。大型食草动物的采食压力会影响树苗的生长模式:此环境中树种应该具有适应食草动物采食的对策,如个体低矮,积累能量而生长缓慢等等。这些特点在更新世结束之前大型食草动物还比较少的地方没有表现出来,如南美洲和澳大利亚。由于营养丰富的稀树草原通常受到的采食压力比较大,因此这些差异可以通过营养丰富和营养贫瘠的大陆之间的差异表现出来(olffetal,2002)。

尽管环境差异和大陆营养之间的差异已经很明显,但是还没有在不同的土壤肥力和水分含量梯度上进行比较实验,因此这些生长对策怎样使得树苗在这些梯度上具有生长优势也就不清楚了,这些生长对策因受到当地生物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怎样的改变也不清楚(tomlinsonetal,inprep,)。此外,也没有关于因为环境的差异导致的同一物种在不同洲之间的差异是否持久的论述,或者是是否存在持久性的差异,不管这种差异是来自于种类、和草本的竞争,应对觅食压力等。

4中国的稀树草原

中国海南省西南部有一定面积的稀树草原。此外,云南南部的红河、澜沧江、怒江等河流及其支流峡谷中的低丘和台地,北部金沙江部分峡谷中以及广东省阳江以西一带滨海低丘和台地,由于植被破坏,也有类似稀树草原的植被出现。

植物种类因地而异。海南岛西部沿海,主要由黄茅(Heteropooncontortus)、华三芒草(aristidachinensis)、丈野古草(arundinelladecempedalia)等禾草以及艾纳香(Blumeabalsamifera)、黄花稔(Sidaacuta)等耐旱草本植物组成混生的灌木有火索麻(Helicteresisora)刺篱木(Flacourtiaindica)、坡柳(Dodonaeaviscosa)、银柴(aporosachinensis)和竹属(Bambusa)等。散生乔木有:厚皮树(Lanneacoromandelica)等。中国的热带稀树草原多为次生植被。主要是热带遭受到反复破坏后形成的群落。分布区降雨量大部分集中在雨季,土层浅薄,保水力差;旱季高温期长,蒸发蒸腾量大。解决水利问题,很容易发展成热带经济林。

内蒙古高原分布的温带榆树稀树草原生态系统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一种特殊的稀树草原生态系统。在内蒙古高原分布的温带榆树稀树草原生态系统是在独特的气候、土壤和地形条件下形成的经度(水分梯度)地带性顶极植被,决定其存在的关键因素首先是降水量和土壤的水分条件,其次才是沙质土壤。在此纬度带上,从东到西分布的经度地带性植被谱应为:温带森林、温带稀树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等。在同一纬度带上,沙质土壤的基质并不完全被稀树草原生态系统所覆盖,还有沙漠等生态系统类型。于顺利等学者建议《中国植被》增加一个新的植被类型,温带稀树草原,是非常正确且重要的(于顺利等,2007)。比较典型的地区有:浑善达克沙地东部的正蓝旗、通辽、御道口等地。

典型的榆树稀树草原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比较丰富,一个20m×20m的样方植物种类数在27~30个。含植物种类较多的科有: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neae)、豆科(Leguminosae)、蔷薇科(Rosaceae)、藜科(Chenopodiaceae)、莎草科(Cyperaceae)、毛莨科(Ranunculaceae)、十字花科(Cruciferae)、百合科(Liliaceae)、蓼科(polygonaceae)、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唇形科(Labiatae)、伞形科(Umbeliferae)、石竹科(Caryophyllaceae)和杨柳科(Salicaceae)等;含植物种类较多的植物属有:蒿属(artemisia)、苔草属(Carex)、委陵菜属(potentilla)、风毛菊属(Saussurea)、蓼属(polygonllm)、柳属(Salix)、棘豆属(oxytropis)、沙参属(adenophora)、葱属(allium)、虫实属(Corispermum)、黄芪属(astragalus)、早熟禾属(poa)、马先蒿属(pedicularis)、藜属(Chenopodium)、鸢尾属(iris)、锦鸡儿属(Caragana)、拂子茅属(Calamagrostis)、鹅观草属(Roegneria)、冰草属(agropyron)和野豌豆属(Vicia)等。在榆树保存良好的地段,乔木层盖度约40%~50%,分布的灌木主要有:红柳(Salixmicrostachya)、黄柳(S.flavida)、小叶锦鸡儿(Caraganamicrophylfn)、锲叶茶镳子(Ribesdiacantha)、野玫瑰(Rosadavurica)、小檗(Berberispoiretii)、全缘水苟子(Cotoneasterintegerrimus)、小叶忍冬(Loniceramicrophylla)等。草本植物主要有:羊草(aneurolepidiumchinense)、赖草(Leymussecalinus)、冰草(agropyroncristatum)、银莲花(anemonesilvestris)、地榆(Sanguisorbaofficinale)、萎陵菜(potentilladichotoma)、白头翁(pulsatillachinense)、益母草(LeonurussibiriCUS)、黄芩(Scutellariabaicailensis)、百里香(thymusserphyllum)、细叶鸢尾(iristenuifolia)和柴胡(Bupleurumchinense)等。另外,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稀树草原生态系统也具有丰富的动物种类,如黄羊、马鹿、沙狐、野兔等,更多的是各种鸟类,如灰鹤、绿头鸭、伯劳、百灵、鹰、天鹅、大雁、石鸡和喜鹊等。榆树稀树草原生态系统的垂直结构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层。乔木层的盖度大约27%~50%,灌木非常稀疏,层盖度一般在5%以下,草本层发达,盖度70%~95%,草本层的植物物种密度在每平方米6~10个。榆树的高度大约6~11m,在面积为20m×20m样方中,成年榆树数量大约有8~10株,其分布格局一般为3~5株的丛生或团块状分布基础上的随机分布。乔木树种除了榆树外,还偶见山荆子(malusbatata)和稠李(prunuspadus)等。浑善达克沙地很多榆树的树龄都在百岁以上,有些榆树的树龄已达300余年。

5结语

由于热带稀树草原的洲内和洲际选择压力的多样性,有必要在世界范围内开展一项,旨在阐明不同资源(水、养分、光)的相对重要性,以及采食和当地草类的竞争对树木生长影响的研究。有必要在各大陆对生长在湿润和干旱地区Savanna幼树苗分别进行考察。研究:(1)不同稀树草原树种的幼苗对资源,竞争,采食的反应差异。(2)在相同环境下这些树种的幼苗是否会表现出来趋同进化。这些差异与大陆或者树种起源有关吗?这些特征能够解释我们在实验中观察到的幼苗的反应吗?需要在各个大陆上湿润和干旱半干旱环境中,环境因素相同的条件下开展实验进行对照。比较湿润和干燥环境中幼树苗生长状况的差异。比较来自不同大陆savanna树种生长差异。开始探索savanna生态系统的研究。

参考文献:

[1]SidzabdaDjibrilDayamba,patriceSavadogo,DidierZida,LouisSawadogo,Danieltiveau,perChristeroden.西非Sudanian稀树草原森林在旱季火烧温度、持续时间及对种子萌发的影响.JournalofForestryResearch,2010,(4).

[2]D.C.阿兰,徐东.巴西的稀树草原.世界农业,1980,(9).

[3]刘永花,刘国道.澳大利亚稀树草原概况.热带农业科学,2004,(5).

[4]任海,JoonDaane,彭少麟.非洲稀树草原生态系统概况.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2,(4).

[5]刘永花,刘国道.澳大利亚稀树草原概况.热带农业科学,2004,24(5):69-72.

小草和大树篇8

1、一走进校园就看到了花草树木,还有高大的教学楼、综合楼、餐厅和宽大的操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校门内右边的草坪了。

2、小草坪里面有很多花草树木。东边有引人注目的鸡蛋花,有的还是花骨朵,有的像破裂似的,还有的全开了,非常美丽。最有趣的要算它的鸡蛋壳了。第年春天,鸡蛋壳开花了,就像鸡蛋破裂了,出了小鸡,非常有趣。所以它名字就叫鸡蛋壳了。

南边有上尖下大的柏树,像一座宝塔,又像一把把撑开的大伞。

3、这个小草坪远看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又像一片绿色的海洋,还像一座城堡耸立在海天之间。

4、草坪里有许多樟树,最高的约二十来米,相当于三层楼房高,很粗,要两手合起来才能围住。矮的也有十来米高,碗口粗。为了能让刚种下去的樟树能安全过冬,剪掉了多余的枝叶,树梢蒙上了黑色塑料袋。远望挺立的樟树,好像是草坪里的保安,时时注视着校。园的变化,又像童话《稻草人》里的主人公,尽职尽责。

5、小草坪里耸立的花草树木活像英雄独生女日夜守卫着我校的东南大门。随着我校的建设事业的发展,小草坪必将会得更加美丽,更加可爱。

6、说起草,稚嫩和坚强这两个词就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出来。校园的草坪,一片的绿色,一片的生机。小草而一个个坚强的生存着,无论是严寒酷暑,还是风吹雨打,小草儿都能顽强的生存下来。伸手去拔草,只能得到草上的叶,而小草的根却深深的扎在土地里,很难拔出。校园的草坪,生长着一群外表稚嫩却内地坚强的小草。

7、草坪里还种着许许多多的奇花异草,让人目不暇接。花的艳丽、芬芳,把校园扮成了花的海洋。下课了,躺在草坪里的石床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疲劳一扫而光。它是同学们休息、玩耍的好去处。

8、晚上是草坪最热闹的时候。工作了一天的人们都来到了这里放松放松,锻炼锻炼。人们排起了长队,扭起了秧歌。我们也高高兴兴的加入了进去。

9、草坪里的“刺儿头”要算13株铁树了。铁树的叶片像半米长的梳子,根根带着尖尖的“针”,四季常青,让人不敢靠近。草坪里的“香美人儿”非桂花莫属。金秋送爽,桂花园里“缕缕清香入鼻来”,引得许多同学围观。草坪里的“直心肠”可要算毛竹了。竹林靠近围墙边,笔直的竿,细密的叶,搭起了绿色的凉棚。在草坪与水泥路的交界,每隔两株瓜子黄杨球种一株红花继木球,好像植物卫士保卫着草坪。

10、小时候,我和好朋友官艺常常在碧绿的草坪上翻跟头,有时还比赛,看谁翻得多,结果个个都头昏眼花,半天才缓过神来。现在仔细想想,觉得太可笑,那个时候,我就像一个大笨熊,又傻又可爱。有时玩累了,我们就在树杈上,找些树藤来编门,玩“过家家”的游戏。“真漂亮,真凉爽。”我们找来石块放进“果盒”里当水果,端碗自来水当酒,塑料瓶当酒缸。我当客人,官艺当小二,我走进官艺开的客栈,刚一坐下便说:“小二,拿酒和碗来,给洒家倒酒,要最烈的那种烧刀子……”别有一番风味,蛮好玩的。这使我更加爱惜草坪里的一草一木了,是它给我们提供了玩耍的场所。

11、校园的草坪的草和随处都可以看见的草可不一样。校园的草坪的草整整齐齐的,就像挺立在土地上的小卫士。野草就像一团团乱乱的头发,给人一种杂乱的感觉。但是,同样是草,当然有相同的特点。草是绿色之兵,以欣欣向荣的形象展现在我们眼前。

12、小草坪的四周都被郁郁葱葱的福建松包围着,经过园工的修理,像一座矮矮围墙。

13、我很喜欢这片小草坪,因为它给我们到来了欢乐,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希望大家和我一起爱护这片小草坪,让它永远陪在我们身边。

14、跨进校园大门,绕过正前方的圆形花坛,穿过笔直的水泥路,就来到大草坪。那里像在大地上披着一块柔软的绿毯,绿色直逼你的双眼,让人好不赏心悦目!

15、小草坪风景优美,诗情画意,是个可爱的地方。

16、雨后的草坪更令人欣喜。草坪里那一朵朵顶着小水珠的小花,在朝阳的照射下,好像全都变成了有感情的精灵,一起眨起含笑的眼睛,仿佛向我致意!你瞧,睡在花蕊深处的露珠,被太阳的金箭拨开了眼睛,闪动着成串的光辉。雨后的草坪不仅风光迷人,而且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17、路上,有一片绿盈盈的草地,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令人赏心悦目。

18、草坪里的“小矮人”就是观赏桩木。榆树桩木、鹊梅桩木,三角枫桩木,西毛枫桩木,品种繁多,姿态各异。看着,想着,觉得它们有的像天女散花,有的像亭亭玉立的仙女,也有的像捣蛋的男孩。

小草和大树篇9

小草可羡慕小松树了。一天,她问小松树:“松树哥哥,请你告诉我,你为什么长得那样健壮,而我却长得这样矮小瘦弱?”小松树乐呵呵地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我生长在外面,接受阳光的照射,经受风霜雨雪的考验,把根深深地扎在泥土里。而你呢,害怕风吹雨打日晒,依靠别人来生活,怎么能不瘦小呢?小草呀,如果你想茁壮成长,快快到外边来吧!”小草听了小松树的话,不由得动心了。它从老枫树下慢慢走了出来。啊!外边可真美呀!阳光从天上射下来,照的它身上暖融融的;春风轻轻吹着,像慈母般的抚摸着它的小脸蛋。没多久,它的叶子变绿了,茎变粗了,个儿也长高了。

夏天来了,太阳像个大火球,把大地烤得像要冒烟,小草可受不了啦!它想:还是生活在老枫树下好,风吹不到,雨淋不着,多舒服呀!

于是,小草准备动身回去了。小松树劝它说:“小草,先玩不要回去呀!回去了你会生病的。只要你意志坚强,会渐渐适应外面的生活的。”可小草听不进小松树的忠告,还是执拗地回到老枫树下。没多久,小草的叶子变黄了,身子又变瘦弱了。小松树在外边急得向他招手:“小草,小草,快快出来吧!”但小草终究没有勇气出去,他终于生病了。

小草和大树篇10

玉树畜牧业为何会走入“低谷”

玉树州畜牧业也曾经辉煌过。上个世纪80年代,玉树州是全省主要畜产品供给地,有畜牧业大州的美誉。那时,全州牲畜存栏数曾一度突破800万头(只、匹),人均达40头(只、匹),畜牧业收入占农牧民收入的90%以上。辉煌过后,时至今日,玉树全州牲畜存栏数仅有240万头(只、匹),人均占有率不足7只,畜牧业收入只占农牧民总收入的40%。

究竟是何原因让玉树州畜牧业“滑坡”,前后反差如此之大?

1984年和1995年两场特大雪灾,玉树州畜牧业元气大伤,从此便一蹶不振。

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实施,大量农牧民放弃传统主导产业离开草场,导致牲畜存栏量下降。

在玉树牧区,7-15岁的孩子是家庭中的重要劳力,也是最好的放羊年龄,随着“两基”攻坚,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上学,玉树牧民不再养羊,玉树草原上的羊逐渐消失,全州240万头(只、匹)牲畜中羊的数量不足20万只。

玉树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几乎各县都有虫草,当地人有这么一句话,“挖虫草辛苦一个月,一年吃穿不愁”,因此许多牧民便卖掉牲畜,闲置草场,在县城过着安逸的生活,每到虫草采挖季节,进山挖虫草。

藏獒也是导致玉树州畜牧业衰败的原因之一,被炒作成天价的藏獒,出售一只也许一辈子都衣食无忧。在这种巨大利益的诱惑下,牧民纷纷放弃主导产业,投身到藏獒养殖,最终藏獒经济破灭,牧民一夜“暴富梦”也随之破灭,最根本的畜牧业也丢了。

玉树畜牧业“回温”靠什么

随着灾后重建全面完工,玉树州委、州政府意识到畜牧业作为全州的主导产业、命脉产业,应该是一个常抓不懈的产业。那么如何才能重振昔日畜牧业的雄风,玉树州提出了三年打基础、五年上台阶、七年大变样战略布局。

今年恰逢打基础的最后一年,玉树州畜牧业这3年来究竟是如何打基础?打好的基础是否牢固?玉树州农牧科技局局长才仁扎西介绍,我们用3年时间给玉树州畜牧业做了一个“手术”,我们要追求的不仅仅是数量,更重要的是质量和效益。

才仁扎西口中的“手术”就是淘汰、串换、推广。为何要进行“手术”,还要从玉树畜牧业包产到户说起。牦牛包产到户后,一户的牦牛基本都是近亲繁殖,几代以后牦牛逐渐退化,出现了毛色不纯、个头矮小、牛角畸形等特征,牦牛整体质量下降,牦牛提纯复壮迫在眉睫。

淘汰就是对有这些特征的种畜进行淘汰,去年淘汰了5.6万头,今年已经淘汰了6000头。连续3年举办牦牛文化艺术节,艺术节上评比种畜,优秀种畜进行串换,如曲麻莱县和玉树市串换,2014年全州串换5600头,今年已经串换6000头,以此保障牦牛的血统纯度。另外,推广野血牦牛,家中饲养的牦牛和野牦牛繁殖,出生的野血牦牛一代、二代进行推广,3年来累计推广8000多头。

通过这场“手术”,玉树畜牧业的“恶疾”得到缓解,牧民增产增收的目的实现了,以曲麻莱县红旗村来说,以前这里的一头牦牛价格在5000元左右,但是推广野血牦牛后,一头良种牦牛价格超过了10000元,有些野血牦牛的重量甚至是普通牦牛的一倍。

玉树州畜牧业“回温”还得靠政府的扶持。3年来,玉树州扶持100个家庭牧场,18个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全州上下形成的一个共识,就是小块农业区为牧业区服务,推动粮转饲,加大饲草料种植,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后备保障,目前全州饲草料种植已经达到了0.93万公顷。

去年底,曲麻莱县建成了芫根饲草料加工基地并投入运营,这个加工基地是青南地区规模最大的饲草料加工基地,而芫根种植基地则是西北最大的芫根种植基地,接下来还要在治多、称多、杂多等县建立饲草料基地,让玉树畜牧业发展没有后顾之忧。

玉树畜牧业发展还要与精准扶贫、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结合起来。贫困农牧户纳入到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精准扶贫资金扶持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和牲畜购置,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轮牧轮休,可以有效地保护草场,这样既可以增产增收,又可以保护生态环境,达到了双赢。

畜牧业发展的“玉树模式”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但是在玉树来说也不尽然。从1984年至今,玉树州人口翻了3番,但是牲畜总量锐减到原来的三分之一,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的实施,大部分草场也被划为禁牧区,草场面积也有所减少。

那么在人口增加、牲畜和草场锐减的背景下,玉树这一方水土如何养活一方人,玉树给出的答案是走畜牧业转型发展之路。

打破以家庭为单元自产自销的单、散、弱、粗模式,从分散单一向集中规模转变,从传统粗放向现代高效转变,从一般牧户代牧向能人带动转变,从各自为政向联合发力转变,从自然经营向商品经营转变,从面向大众向瞄准高端转变。

玉树畜牧业联合集约之路,以股份合作为主体、多种经营并存的体制,大力发展股份合作模式、扶持能人代管模式、鼓励联户经营模式、支持大户经营模式,最大限度地把草场、牲畜、劳力等生产要素整合集中起来,形成牧业资源优化重组、牧民按技能重新分工、收益按股权进行分配、生产要素按市场进行配置的适度规模化经营格局。

玉树畜牧业的品牌效益之路,发挥玉树“三江之源”、“中华水塔”、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优势,打造畜牧业生态品牌、有机品牌、高端品牌、玉树品牌,把好生产加工各个环节的生态环保关,做大做强“玉树牦牛”、“扎什加羊”畜品牌产业。

玉树畜牧业产业集群之路,州有示范园区、县有产业园区、乡村有示范基地,建立州级现代生态畜牧业扶贫示范园,并形成产业链条,吸引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冷储、物流、科技等不同领域和功能的相关企业入驻园区,形成稳定的产、供、销和技术开发等协作关系。

玉树畜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集中体现在曲麻莱县叶格乡红旗村托俄俄加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小组,小组探索出了一条联合集约的生态畜牧业实践之路。小组是红旗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下设的16个股份制合作小组之一,小组2011年成立。成立之初仅有16户牧民参加,整合了牛640头、羊1100只,小组成立后就主动适应市场需求,调整完善思路,提高产出效益,仅去年就分红29万元,户均7000元。如今小组入社户数达到了28户,整合了牛1000头、羊2000只、可利用草场1.2万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