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酒词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2:05:31

劝酒词篇1

1、穿西装、打领带,一看水平都不赖。2、五杯六杯算个啥,就当领导刷刷牙。3、火车跑得快,全靠头来带。

4、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我给领导端杯酒,领导不喝我不走,领导喝了我还有。

5,一杯不行,为啥?因为一根筷子夹不起菜,一条腿走不成路,一个巴掌拍不响6、女人端一杯,男人咋能推,喝!

7、酒逢知己千杯少,酒壮英雄胆,酒后吐真言,喝酒论英雄。

8、咱们XXX(地域)人喝酒,讲究先喝酒后说话,否则就要罚酒三杯。

9、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青。酒是美容霜,越喝脸越光。酒是粮食酿,喝啥都一样,酒是坏蛋,越喝越转。

10、鱼得水活跃,酒得君子而更香。

11、酒倒一半,福气不断。酒倒七分满,留有三分情。

12、鱼头一对,大福大贵。鱼头鱼尾,十全十美,头尾相连,好事连连,鱼头鱼尾顺风顺水。13、贵人吃贵酒,贵人吃桂鱼。

14、我们的鱼是活的,它可以自己找主人15、我以茶代酒交朋友,先干为敬。

16、两腿一站,喝了不算。椅子一坐,酒水不错,站着喝、坐着咽,只算完成一大半。站着喝,跳起咽,才算感情不会断。17、位置不同,有三种:口布花不同、椅子不同、坐向不同。

18、东风吹、战鼓擂,今天喝酒谁怕谁。20、酒杯端不动,我双手帮你送一送。21、毛主席说过,党是领路人,一切跟党走。喝酒得跟司令走。

22、端杯不落地,落地没心意。

23、一个好汉三个帮,喝酒不能喝一双,要喝三。

24、武松打虎靠酒力,现在工作看酒量,喝酒看工作吗!

25、山不在高,有仙则灵,酒不在多,有劲儿就行。

26、节目是一个一个演的,酒是一杯一杯喝的,先不着急,你得过了再说。

27,甲鱼,天下无敌,独占鳌头,一盖天下。

28,鲈鱼,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今天是酒美鱼美情更美,给您敬上一杯酒,祝您……

29,驴肉,天上龙肉,地上驴肉,吃驴肉延年益寿,喝驴汤,万寿无疆。

30,鱼翅,唇齿相依,比翼双飞,鹏呈万里,展翅高飞。

31,鱼眼,高看一眼。头三尾四,肚五背六。

32,酒洒贵人身,情急四海深。

33,酒倒福到。

34,司机,您是上管方向,下管路线,俗话说的好,好人一生平安,祝愿您以后的路走的平平安安。

35,一杯干,二杯净,三杯喝出真感情。

36一杯:一心一意,全心全意,一帆风顺。二杯:好事成双,一干二净三杯:三星高照,步步高升四杯:四季发财,事事如意五杯:五谷丰登,五福临门六杯:六六大顺,一顺百顺七杯:齐心协力,旗开得胜八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九杯:天长地久,地久天长十杯:十全十美,实心实意37,老乡见老乡,喝酒要喝光

38,酒是玫瑰,干喝不醉

劝酒词篇2

一、“拧成一股绳”广造声势

大队高度重视此次宣传日的工作,全队上下拧成一股绳,共同为宣传禁止酒后驾广造声势。

1、大队成立了以大队长张家茂任组长,教导员方广益、副大队长杨云峰、周志伟、王文伟、万昆任副组长,各股室、中队负责人为成员的主题宣传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工作任务;

2、积极调动各股室、中队民警深入街道、社区、客运企业、学校、村组发放宣传资料,耐心讲解禁止酒后驾的法律法规,组织“拒绝酒后驾车”签名活动;

3、将市区各主要路口路段、社区、客运企业、学校的宣传画、宣传横幅、宣传橱窗全部更新,将过去一些“禁止、不许、严惩”等命令性的交通安全宣传词语全部改为一句句、一条条温馨的提示。让这些充满亲情的人性化提醒遍布常德市的大街小巷,让老百姓心情舒畅又乐意接受,营造出了铺天盖地而又和谐、良好的交通安全宣传氛围。

二、“形成一条龙”连线攻尖

根据禁止酒后驾一个月以来工作中的难点,大队有针对性的部署主题日宣传工作,设点连线一条龙攻尖:由一中队根据城区繁华路口车流量多的特点,在青阳阁路口设立“拒绝酒后驾驶”宣传点;由二中队、三中队根据车站客流量多的特点,分别在丹阳路车站、汽车东站设立“拒绝酒后驾驶”宣传点;四中队组织志愿者将支队翻印下发的反酒驾宣传标语图标在常德大道沿线的酒店进行粘贴和发放,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并开展形式多样的劝戒活动;大队事故中队充分发挥警示教育基地作用,综合股组织重点人群特别是酒后驾驶违法者参观、学习,齐心协力、分工合作开展主题日宣传。

三、“铺就一张网”浓情劝诫

1、主题宣传日当天重点以机动车驾驶人及其家庭为主要对象,开展劝夫妻、劝父母、劝儿女、劝兄弟、劝朋友、劝同事、劝同学、劝同乡、劝上级、劝下属的“十大劝诫”宣传活动,建立亲情防线;

2、邀请了电视台、电台、报纸等新闻媒体记者参与宣传报道、打造社会宣传网,扩大主题宣传日的影响力;

3、积极会同市委宣传办、文明办等单位把酒后驾驶、闯红灯等严重交通违法纳入文明城市测评和单位内部管理考核机制,努力通过宣传日“铺就一张社会监督、劝诫网”,让酒鬼无处可循。

四、“炼就一身功”巧渡民心

为让在“喝酒不开车,平安迎国庆”主题宣传日、周活动中,宣传工作取得实效,大队加强了对民警自身宣传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1、提前组织民警深刻学习《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与“禁止酒后驾车”的相关会议精神与法律法规文件、掌握其饮酒、醉酒的标准量,熟悉具有代表性的酒后驾车的典型案件,提高自身禁止酒后驾宣传的理论知识;

劝酒词篇3

张飞鞭抽劝酒

张飞爱喝酒,还爱劝酒。某一日他宴请军官,酒满杯,菜上齐,吩咐一声:“今日都要满饮!”所有人都得跟他一起狂灌。有个曹豹天生不会喝酒,向张飞求情:“将军,我实在不能喝啦。”张飞便发怒道:“违我将令,该打一百!”众军官纷纷劝阻,张飞还是抽了曹豹五十鞭。

刘表用针扎喝醉者

三国时酒风确实很恶,非但张飞喜欢通过揍人来劝酒,刘表喜欢,曹操喜欢,连貌似文雅的孙权也喜欢。

张飞劝酒见于《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野史,刘表、曹操和孙权等人劝酒却主要见于《三国志》,《三国志》是正史,可信度是蛮高的。

曹丕在《典论・酒诲》里写道:“荆州牧刘表跨有南土……并好酒,为三爵,大曰伯雅,次曰中雅,小曰季雅。伯雅受七胜,中雅受六胜,季雅受五胜。”什么意思?就是说荆州牧刘表喜欢喝酒,专门让人加工了大、中、小三个酒杯,大酒杯取名“伯雅”,能盛七升酒;中酒杯取名“中雅”,能盛六升酒;小酒杯取名“季雅”,能盛五升酒。

据《中国历代度量衡考》论述,汉末及三国时一升相当于今天的0.2升,所以“伯雅”能盛两斤四两,“中雅”能盛两斤二两,“季雅”刚好盛两斤。现在一瓶白酒多为一斤装,一瓶啤酒多为一斤二两装,由此可见,一只“季雅”能盛下两瓶白酒,一只“伯雅”能盛下两瓶啤酒。

汉魏时没有蒸馏酒,只有酿造酒,而且酿造方法较为粗放,按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记载的酒法,水和米的比例是一比一或者更低,这样如果不经过二次发酵的话,成品酒最多不会超过五度,很像现在江浙一带的江米甜酒,可以用“酸酸甜甜就是我”这句广告词来做广告。

即便这样的低度酒,常人也不会论斤喝。刘表怎么喝呢?他把伯雅、中雅、季雅三个杯子一字排开,统统倒满,咕咚一杯,咕咚一杯,一气喝完,将近七斤酒进肚了。

跟张飞一样,刘表自己狂喝,也让客人狂喝,谁不喝,他就强劝。

前面说过,张飞劝酒的方法是用鞭抽,很粗犷。刘表比较内秀一些,他劝酒的方法是用针扎。曹丕在《典论・酒诲》里是这么写的:“(刘表)又设大针于杖端,客有醉酒寝地者,辄以针刺之。”你喝醉了,我就把你扎醒,让你接着再喝。

曹操敬酒典韦持斧相随

再说曹操的酒风。

曹操本人并不怎么喜欢喝酒,执政以后还一度禁酒来着,但他劝起酒来却很猛。《三国志・魏书》第十八卷有云:“太祖征荆州,至宛,张绣迎降。太祖甚悦,延绣及其将帅,置酒高会。太祖行酒,韦持大斧立后,刃径尺,太祖所至之前,韦辄举斧目之。”

曹操在前面敬酒,典韦拿着大斧子在后面紧跟着,曹操向谁敬酒,典韦就用斧子向谁敬礼。那意思很明显:敢不喝?劈死你!

孙权劝酒一“摔”方休

孙权比曹操有过之无不及。《三国志・吴志・张昭传》记载:“权于武昌,临钓台饮酒大醉,使人以水洒重臣,曰:今日酣饮,惟醉堕台中乃当止耳。”当时的场景想必是这样的:孙权在高台上大宴文武,要求大伙一醉方休,某宾客不喝,孙权就让人往他身上泼水,下命令道:“快点儿喝,今儿个必须喝到迷迷糊糊掉下去为止!”这已经不是一“醉”方休了,是一“摔”方休。

关于孙权劝酒之猛,还有一例可作佐证。《三国志・吴志・虞翻传》记载:“权既为吴王,欢宴之末,自起行酒,翻伏地阳醉不持,权去,翻起坐,权于是大怒,手剑欲击之。”孙权劝酒,臣子虞翻装醉,被孙权发现了,孙权大怒,竟然要砍死他。

第一个在越南称皇帝的中国人

越南,与中国山水相连,鸡犬相闻,它世代受汉文化的浸润,历史上,曾长期受中国朝廷的辖属或保护。第一个在越南称帝的中国人远在秦汉时代,此人堪称世界范围内最长寿的帝王――他就是赵佗。

劝酒词篇4

关键词:中日;酒文化;对比

酒是农耕文明的产物,随着酿酒技术的不断发展,酒成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酒文化”一词,最早是由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所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因此,“酒文化”也就是以酒为载体,围绕酒所产生的一系列物质的和精神的现象的总和。

一、源远流长的中日酒文化

中日两国地缘相近,古代日本因为没有确立自己的文化体系,因此,在很多方面都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处处都表现出中国文明的痕迹,酒文化也不例外。唐代以来,杜康被认为是酿酒的鼻祖。而古代日本宫中负责掌管造酒的人被称为“刀自”(toji),意为年迈的女子。后来在与中国的酿酒师交流之后,知道了杜康是中国酿酒的鼻祖,便将原来的“刀自”改为了“杜氏”,以此来表达对中国酿酒技术的认同和向往。可见,中日两国的酒文化,不仅源远流长而且渊源之深,为我们对中日两国的酒文化进行对比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二、不一样的中日酒文化

由于受中国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中国和日本都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因此,在饮酒方面,两国也都有许多礼法规定和礼仪规范。酒礼的内核就是酒德,酒礼的外化就是酒仪,而酒礼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就形成了酒俗。可以说,中日两国在“礼”文化的背景下,形成了独具特色又彼此相通的酒文化。

中国的酒礼,主要以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为基础,以孔子提出的“唯酒无量,不及乱。”为标准。从西周开始,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严格遵守孔子提出的酒德标准。中国人在饮酒的时候,还特别注意区分君臣、长幼、宾客之礼,这些约定俗成的礼节,流传至今。

日本由于受儒教和佛教的影响,也很注重酒礼酒德。日本在江户时代曾流行“酒道”。日本的“酒道”有三个流派:“公家流”主要是品评好酒;“武家流”主要提倡以酒的修身养性为主要目的;“商家流”主要是借酒砼嘌人们的礼仪和修养。虽然现在酒道已经消失了,但是日本也同样留下了丰富的饮酒礼仪,至今依然出现在日本人的酒桌上。

1.劝酒和敬酒

中国人喝酒的时候喜欢劝酒。在中国,主人为了表现出对宾客的热情,酒桌上经常主动给客人倒酒,主人经常通过劝客人喝酒来表示对客人的友好。在劝酒的同时,中国人还有敬酒以示尊敬的习惯。一般来说,晚辈要给长辈敬酒,下属要个给上司敬酒,还要给酒桌上最重要的任务敬酒。此外,同辈人之间也要相互敬酒。可以说,中国人饮酒,几乎都是在相互劝酒和敬酒中进行的。

在日本,虽然也有敬酒的习惯,但并不像中国那么频繁。而且在日本,人们之间一般只敬酒不劝酒,也不会去强求别人喝酒。日本人喝酒比较随意,一般是在宴会开始时的第一杯酒必须接,之后就可以根据喜好,自己决定喝多少酒。如果不愿意继续喝酒,可以拒绝,别人也就不会再强求。

2.“干杯”

日本人的“干杯”这个词源自中国,但是中日两国关于“干杯”这个词的理解却相差很大。在中国,人们说“干杯”这个词,就是要把杯中的酒一饮而尽,有时候为了表现出自己真的喝完了,还要把酒杯翻个底朝天,以示自己的诚意。这与中国人热情豪放的性格有关。然而在日本,由于日本人的性格都比较内敛含蓄,人们说“干杯”的时候,也不是一定要把杯中的酒喝完,人们只需要抬起酒杯,根据自己的意愿喝酒就可以了,没有人会去强求别人一定要饮尽。

3.喝酒的气氛

中国人向来喜欢热闹,饮酒的时候也不例外。酒令、猜拳等游戏,都是中国人发明出来活跃酒桌气氛的游戏。在酒桌上,没有人会自饮自酌。大家一定是边喝酒边聊天,相互交流着喝酒。而且,中国人都是一起喝酒,在酒桌上,所有人喝酒的节奏都是一样的,大家一定要一起“干杯”喝酒,而不允许有人按自己的节奏喝酒。

日本人喝酒的时候也有助兴的活动,但与中国的酒令、猜拳不同,日本人一般是一起拍手跳舞,所有人围绕着酒桌载歌载舞来助兴。日本人喝酒的时候可以自己随意饮酒,大家没有统一的节奏,除了宴会开始的第一杯酒需要大家一起“干杯”以外,接下来的时间都可以自由安排。另外,与中国人不同的是,为了调节气氛,或者想要改变酒的口味,日本人喝酒的时候会更换地方,有时候一天晚上可以换三、四个地方喝酒。而在中国,无论和多长时间,人们都只会待在同一个地方。

4.醉酒

中日两国人对于醉酒的态度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在中国,酒宴作为一个人们很重要的交际活动,要求所有人都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因此,在酒宴上醉酒是被认为不礼貌,没有修养的行为。中国人在酒宴上一般不会让自己喝醉,以免失态。即使喝醉了,也要表现出没有喝醉的样子。只有不在酒桌上醉酒的人,才会被人们尊重。

相反,在日本,酒宴一般都是为人们消遣或者缓解压力的。因此,喝酒的人可以表现得比较随意,不用太在乎自己的行为举止。大家在酒宴上可以忽视平日里的等级观念,尽情的释放自己。有时候,喝醉了和上司开玩笑或者抱怨上司的管理都是可以的。和中国不同,如果一直喝酒却不会醉,会被认为不实在,而喝醉的人反而会被觉得是值得信任的。

劝酒词篇5

为此座上客,及余各能文。君诗多态度,蔼蔼春空云。

东野动惊俗,天葩吐奇芬。张籍学古淡,轩鹤避鸡群。

阿买不识字,颇知书八分。诗成使之写,亦足张吾军。

所以欲得酒,为文俟其醺。酒味既冷冽,酒气又氛氲。

性情渐浩浩,谐笑方云云。此诚得酒意,余外徒缤纷。

长安众富儿,盘馔罗膻荤。不解文字饮,惟能醉红裙。

虽得一饷乐,有如聚飞蚊。今我及数子,固无莸与薰。

劝酒词篇6

(上课伊始,老师诗性的导入为新课创造了一种古韵十足的意境。去了解诗人。)古诗是中华民族的一座宝库,一首好诗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

(让学生说说王维,了解什么就说什么。)为让学生了解得更清楚,大屏幕出示王维的画像及资料,相机告诉学生这就是王维。让学生自由地读王维的资料,遇到不会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师板书课题:《送元二使安西》。看课题让学生结合预习回答:从题目中知道了哪些信息?出乎意料的是学生能先从每个字词去理解,再整体解说。

(元二:姓元,排行老二,所以叫元二。使:出使。安西:是地名,现在在新疆库车县内,唐朝时是边疆军事重镇,是都护府。题目的意思是:王维送元二出使安西。)紧接着师追问:“王维是怎样送元二的呢?”用此问题引领学生以多种形式来朗读诗,理解诗。同时用音响渲染、情景再现等方法去寻找当时的意境及朋友间的离别情。(具体操作:自由读诗,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先指生读。师再指导读:一、二句中的“朝雨”“轻尘”“青青”读时要声韵轻柔。第三句中“酒”要读得字正腔圆。读古诗要读出韵味、节奏。

(出示有节奏的诗)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1.听老师范读。

2.学生练读。

3.个别读。

4.自由读,评读,再练读,齐读。

通过不同形式的读,生生、师生、诗人与编者间产生了共鸣。为更好地理解诗,让绘画好的学生到黑板前给诗配画。(苏轼说:“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果你是画家,打算给这首诗配上怎样的画面呢?)

为了节省时间,叫四名学生到黑板前画四幅画。

下面的同学此时在老师的追问下回答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是画家,打算给这首诗配上什么样的景色,才能渲染离别的气氛呢?

(朝雨、客舍、柳树)这都是写景的词。接着怎样理解这些词?“朝雨”,早晨下的小雨。为把诗理解得更深更透,我不止一次追问:“朋友要走,老天下雨又怎样理解?”(老天舍不得朋友走哭了)还有不同的说法吗?(老天为元二洗尘送行)“客舍”呢?(就是旅店,相当于现在的宾馆)“青青”是什么颜色?结合图说一说。(出示图片,黑灰色或黑色。)看到这样的颜色有什么感觉?(凄凉、寒冷)对,所以读前两句要读出伤感、悲哀的基调。

“”和“轻尘”结合你们查的资料来汇报。

(“”是润湿。“轻尘”是路上的浮尘。)

“柳”和“留”是谐音,有留住的意思。所以古人送别有折柳相送的习俗。送朋友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送的?请结合诗说一说。(时间是春天的早晨。“朝”是早晨。柳色新:春天柳树刚发芽是新绿色。地点是谓城的客舍。)诗的前两句请结合黑板上的两幅图说其意。

前两句是写景,后两句呢?(写他俩深深的情、舍不得离开的情)板书:景――情。

总结:有伤感的景,就有伤心的请;有伤心的情,就配伤感的景。这叫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这深深的情是通过什么表达出来的?(劝酒、

喝酒。)

这是什么样的酒?(担心的酒;希望的酒;幸福的酒……)后两句如果让你当小老师,你会提哪些问题呢?小老师指名提问:“君”指什么?(您,

这里指元二。)更:再。是两次吗?不是三次吗?这么一杯接一杯喝酒干什么?以后再喝呗!(不行,古代交通不便,一旦离别出远门,恐怕一辈子都见不到面了。所以“更尽一杯酒”。)这么难相见就别去了?(不行,题目中的“使”是“出使”。是皇帝派他去保卫边疆的,不去会杀头,甚至会灭九族的。)

故人,老朋友,再近一点知心朋

友。从哪看出来的?(“更尽”是多次

喝光。)酒逢知己千杯少,所以是――

(知己)比知己再近一点?(亲如兄弟一样的朋友。)是怎么知道的?(题目中的“元二”是小名。只有亲人才能称呼小名。)理由很充分。继续提问。后两句是什么意思?结合黑板上的两幅图说一说。看着黑板上的四幅图,让我们想起了:“渭城朝雨轻尘,《语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师指着一幅图,

每个小组背一句。)――阳关是什么地方?为什么?出了阳关就见不到老朋友了?出示地图:

阳关是渭城到安西的必经关口。

出了阳关就是一望无际的沙漠,满眼的戈壁,再往前走到处是沟壑、丘陵。路途遥远,从渭城(在长安西北)到安西横跨大半个中国。环境险恶,能到边疆戍边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壮举,令人钦佩。(渲染离别之苦,为相见之难作了铺垫。)所以王维举起杯敬佩地对元二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此时渭城和安西的天气、景色、主人公的心情是怎样的呢?(用对比、以点带面的方法衬托路途的艰辛与边疆的艰苦。)出图:

(看图进行语言训练)以同桌为单位,选择一组对比图先说一说,再汇报。

此时渭城春雨绵绵,而安西却是满眼黄沙。

此时渭城满眼春色,而安西却是无边的凄凉。

此时渭城的两位朋友正举杯劝酒,如果到了安西再也见不到朋友了,听不到乡音了。

……

(师声情并茂的语言仿佛把学生带到了盛唐时期,与诗人共享读诗、咏诗、释诗、畅诗的快乐。)

劝酒的场面一定很感人,他们会说些什么呢?以小组为单位,(二人分别扮演王维和元二,一人说旁白,最后一人为场外指导。)完成下列空白。(这又是一次语言训练的好时机)

以小组为智囊团,填写下列空白。

这是一杯回忆的酒。

王维:“―――――――――。”

元二:“―――――――――。”

这是一杯忧愁的酒。

王维:“―――――――――。”

元二:“―――――――――。”

这是一杯希望的酒。

王维:“―――――――――。”

元二:“―――――――――。”

这是一杯安慰的酒。

我:“――――――――――。”

元二:“―――――――――。”

学生汇报,老师矫正整理为:

1.旁白:这是一杯回忆的酒。(王维:“想起以前我们一起作诗、绘画、吟唱、作曲可真爽啊!”元二:“是啊,至今想起来我还是胸前挂钥匙――开心啊!”)千金易得,友情难觅,这深深的情谊怎能不让王维脱口而出――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旁白:这是一杯忧愁的酒。(王维:“听说到了沙漠,中午热如火烤,晚上冷如水浇。”元二:“是啊,我也觉得凶多吉少,真愁人啊!”)举杯消愁愁更愁,王维举起杯忧愁地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旁白:这是一杯希望的酒。(王维:“希望您早日凯旋,我在长安城为您设宴接风洗尘。”元二:“我也盼望这一天早日到来。”)不是兄弟胜似兄弟的亲情让王维再次举起杯兴奋地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如果你是元二的朋友,此时用什么话来安慰他?(“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送你一个酒壶,当你喝酒时就会想起我。”)元二听了你们的安慰一定连声道谢。让我们共同举杯对元二大声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出发吧!(两名学生出来表演。元二:“王兄,后会有期。”)二人挥泪告别。只见元二三步一回头,两步一招手,渐渐地消失在去往阳关的大道上。而王维看着朋友远去的背影,高声吟诵:“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朋友走了,可这首离别诗却被当时的人们谱成了一首乐曲,叫《阳关曲》,也叫《阳关三叠》。(播放《阳关三叠》录像边听老师说边欣赏。)从此有朋友或亲人西行来到阳关口就会吟唱起“阳关三叠”。“阳关三叠”就是站在阳关口把这首诗唱三遍。阳关现在已成了废墟,我们看到的关口是古代的玉门关,也就是现在的嘉

峪关。多年后他们如果相见,场面一

定很感人;如果不见面,那么会发生

什么事呢?选择一个方面续编故事。(课堂读思结合,画想交织,说练交融,快乐的训练贯穿始终。一节课下来,正能量让学生受益匪浅。真应了那句:“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附:学生习作

劝酒词篇7

【关键词】咏酒诗;饮酒场面;归类;人类文化精神

我国酿酒业源远流长,已有六、七千的历史了,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品质优良的名酒;我国又是诗的国度,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大量咏酒诗。诗抒情,酒抒怀,诗酒结缘千古来。酒成诗,诗助酒,诗酒相伴最风流!

唐诗中有许多咏酒及与酒有关的诗,酒中或酒后创作的诗数量更多。从饮酒场面上归类,基本上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独酌

赞酒名诗出盛唐,盛唐诗人尽酒仙,几乎个个都是诗酒狂客,但提到独酌,我们不得不首先想到这位唐代最有影响力的诗人,号称诗仙的李白。这是一首看似浪漫的诗: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邀云汉。

这首诗题目是“月下独酌”,酒刺激了作者的创作思维,引发作者丰富的联想,“举杯邀明月”忽发奇想表面上看去作者能自得其乐,可是背后确有无限的凄凉,寂寞孤独到邀月与影还不算,在以后的岁月中,连共饮的人都找不到了,只能与月光身影作游,并且相约在那邈远的天上仙境再见,真是凄凉至极。这种极为奇妙的想象,是作者极为孤寂的感情通过酒的刺激所产生出来的。

二、宴饮

宴饮,顾名思义,是指在宴会中饮酒所作的诗或描写宴会之中饮酒盛况的诗。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是刘禹锡在宴上为了回酬白居易的一首诗。“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是千古名句。酒在这里不单单是指杯中之物了,更多的象征着一股积极向上、不甘沉沦、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酒也使作者得到了一种人生感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作者也阐明了一种深层的人生哲理。

三、送别、饯行

以酒壮行是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的一个传统,已送别、饯行为题材的咏酒诗数量更数不胜数。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清晨,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送别诗,后因谱入乐府,取首句二字题作《渭城曲》,又名《阳关曲》或《阳关三叠》。唐时,曾有“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叠歌之”的记载。人们送别诗,常常吟起这首诗,白居易道:“最忆阳关唱,珍珠一串歌。”李商隐道:“断肠声里唱阳关。”可见此诗入乐后,成为社会上流行的歌辞,别席离筵的绝唱。“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杯酒贮满了朋友的深情厚意。

四、相逢、重逢

少年行(其一)

唐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少年行》是王维的七绝组诗,共四首。这首诗吟咏的是少年游侠高楼纵饮的豪情。“相逢意气为君饮”,这里的酒为诗增添了一种少年豪气。新丰美酒似乎天然为少年游侠而设,少年游侠没有新丰美酒也显不出他们的豪情风流。

五、军中饮酒

以“军中饮酒”作为一类似乎是侧重于以地点分类,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一般的军中饮酒也都应该归入“宴饮”之中。但是军中饮酒有其独特的背景、风格和氛围,场面上自与其它宴饮不同,所以特作为一类。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首诗写边塞军中宴饮,有浓郁的边地色彩和军中风味。“葡萄美酒夜光杯”,展现了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宴会,且有琵琶弹奏,十分热烈。三四句是写军中的畅饮和劝酒,“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决不是一两个人在那里浅斟低酌,以酒浇愁,而充分地表现了盛唐精神。

有道是有诗必有酒,无酒不成诗,酒成了诗歌的重要题材。唐代大量的咏酒诗是对现实人生的品尝,这些诗词通过咏酒,烛照了人生,已经上升为一种普遍的人类文化精神。唐代咏酒诗精品将具有永恒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吴惠娟著.《唐宋诗词审美观照》.学林出版社,1999年

[2]郭泮溪著.《中国饮酒习俗》.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

劝酒词篇8

郊行即事

程颢

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醉,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1)根据诗歌内容说说诗人是如何紧扣“恣行”构思的。(4分)

(2)宋人的诗歌常含有理趣,请简要分析颈联所蕴含的道理。(4分)

答案:

(1)首先写“恣行”的环境,及时人“恣行”时的心情。接着以“兴逐”“困临”两个典型的细节具体写诗人“恣行”的情状。最后两联写诗人“恣行”的感受和体悟。

(能够理清诗歌层次,逐层写出每层主要意思,则可以得全分;没有表明行文顺序的词语,扣1分。)

(2)“莫辞盏酒十分醉,只恐风花一片飞”中暗含了要很珍惜美好的时光,不要辜负了自然界的青春,更不要辜负了人生的青春。一旦等到风吹花落,为时就迟了。其中也暗含有遭遇大好机会时,就得积极抓取的意思。

注释

①恣行:尽情游赏。

②遥山:远山。

③兴:乘兴,随兴。

④乱红:指落花。

⑤游衍:是游玩溢出范围的意思。

译文

我在长满芳草花卉的原野尽情地游玩,目睹春*已到远山,四周一片碧绿。乘着兴致追逐随风飘飞的红色花瓣,穿过柳丝飘摇的小巷;感到困倦时,对着溪边流水,坐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休息。休要推辞这杯酒,辜负十分诚挚劝酒的心意,只是怕风吹花落,一片片飞散了。况且今日是清明佳节,又遇着晴朗的好天气,极宜游乐,但不可乐而忘返。

赏析

古人有“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句子,而且根据生活的经验,清明这一天常下雨,程颢所写的清明节是一个晴朗的清明,应该是个难得的好日子,所以诗里感叹“只恐风花一片飞”吧。全诗将春天原野上清新的景致刻画了出来,落花流水虽说不是春天里独有的现象,可是毕竟是会在春日里最先出现的事物,因此诗人将追逐落花这样的游戏也写进了诗里,平添了几许稚趣,或许诗里人是想随漂浮的落花找到流水的源头,累了,于是坐在岸边石头上休憩,临水沉思,就想起朋友相聚的美好时光,遂起了劝说世人珍惜友情珍惜时光的念头,“莫辞盏酒十分劝”的句子许是如此而来。

这首诗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四个短句为一部分,后面的为一部分。前面写郊外踏春,后面写春游所得的感想。清明的原野那样美丽,乡间的景色清新如洗,飘着落花的流水明洌,对疲惫的人来说最好的休息就是坐下来注视那好像会说话的流水。面对渐飘渐远的落花,诗里人想到了时间的珍贵,想到了聚少离多的世事,更想到了朋友。他认为人生中会有的事物感情,也终究有一天会烟消云散,好高骛远不如抓住目前,珍惜今天所有的美好就是珍惜了自己的一生。

劝酒词篇9

[案例]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利用春节长假外出旅游。然而每年春节过后,关于旅游投诉的数量都不在少数。

2015年春节期间,杨女士和老公随团去安徽旅游,在游览了黄山和宏村后,导游把大家带到一家茶厂去喝茶。明知道这是让自己去消费,不过由于杨女士的老公平时就喜欢喝茶,所以两人并不反感。当地茶商冲了几种茶给大家品尝,杨女士和老公觉得口感都还不错,就爽快地买了200多元钱的茶叶。没想到回家后打开茶叶一泡,却跟烂树叶一样,一点也不是当初喝的味道。

也是去年春节,陈先生带着家人去海南旅游。不想旅行社事前承诺的豪华空调大巴,换成了无空调的旧车,吃住的标准和事先承诺的也相距甚远。游玩项目不仅无端减少,还提前半天结束。

[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已于20l3年10月1日正式实施。该法是一部综合性立法,对旅游者、旅游经营者、旅游主管部门都立下了“规矩”,倡导合法经营,文明出游,引导旅游产业健康发展。如该法明确禁止零负团费、强迫消费等行为,对违反规定的,最高将被吊销营业执照并罚款。这一法律的出台无疑让旅游消费者从此有了保护自己的利器。在旅游过程中,一旦旅行社提供的服务未达到合同约定时,或旅行社一方先行违约,旅游者应尽可能地减少损失,要求旅行社按原计划执行,再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索赔,而不是不顾客观条件中止合同,造成被动。而一旦旅游者与旅游经营者发生纠纷,该法赋予了消费者投诉的法宝,让消费者投诉有门。首先可以双方进行协商;或者向消费者协会、旅游投诉受理机构或者有关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如果协商解决不成,旅客可根据与旅游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讼。

[提醒]消费者在选择旅行社时,一定要看其是否具有营业资格,如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等。其次,要与旅行社签订详细的书面合同,明确旅行社所提供的服务范围、参观游览的线路、景点、日程等。‘支付团费后务必要求开具发票。更要注意与旅行社订立详细书面合同,必须在合同中明确行程安排,包括往返的具体时间、游玩的景点、购物次数、餐饮标准、住宿标准、交通工具以及是否提供全程导游服务、观光购物的时间比例是否恰当。

送礼――别触碰“高压线”

[案例]曾几何时,春节期间的相互拜年和请客送礼变得必不可少。借着节日的欢乐气氛,给亲朋好友送上一份礼物,密切双方的感情,这本无可厚非。民间因此有种说法,“廉不廉,看过年”。如果送礼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那这份礼物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糖衣炮弹”。

朱某是某机关的领导,去年因被判处有期徒刑9年。让人感慨的是,在其14项受贿记录中,“春节”“中秋”“端午”等成为高频词语,据统计,有46次是节日前后受贿。

[释法]2012年12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行贿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正式出台。该司法解释规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一万元”被解读为行贿罪的立案、追究标准。

[提醒]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受贿只要涉案数额超过5ooo元,就可以犯罪论处。至于5000元以下的,一般都以违纪处理。但5ooo元并非“生死线”。如果每次收2000元,连续收多次,只要证实涉嫌行贿受贿,同样可立案查处。

劝酒――小心惹祸上身

[案例]春节期间,亲朋好友聚在一起难免要多喝几杯,然而有时自认为是好意的劝酒,却成了危害他人生命健康的恶习,也会给自己招来意外的麻烦。

2015年春节期间,邓先生和几位朋友相约吃饭。席间,李某和其他三人与邓先生较上了劲,一再强行劝酒。最后邓先生因酒精中毒死亡。邓先生的妻子将劝酒者李某等告上法庭,要求赔偿。最后法院审理认为,喝酒时理应相互照应,互相体谅,防止伤及人身安全的情况发生。但李某等强行劝酒并导致邓先生醉酒猝死,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判决李某等赔偿1.5万元。

家住某农村的袁某,则是因为没有把醉酒者安全送达被判赔偿。去年春节期间,和袁某同村的刘某、李某等人到袁某家聚会喝酒。当晚,大家喝了3瓶白酒后各自回家。刘某骑摩托车回家途中,醉酒失控,倒在路边。次日早上,家人发现刘某时,其双脚受冻肌肉坏死。最终,刘某被截去双足,并花费医疗费3万元。法院审理认为,一起喝酒的李某、袁某没有对刘某尽到安全保护义务,被判分别赔偿刘某1万余元。

劝酒词篇10

教材分析

《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的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改写的。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全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先讲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接着讲武松上冈,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老虎,但决定继续上冈;然后讲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最后讲武松一步步挨下冈来。

课文重点是: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这部分,教学的难点是:了解武松的英雄性格。

文章导读

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讲传》第23回改写的。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嗍挚杖蛩烂突⒌墓适拢硐至宋渌珊婪拧⒂挛涠只舻挠⑿坌愿瘛?BR>课文先讲了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要过冈,这段主要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和神态进行描写。接着讲武松上冈后,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这段主要抓住了人物的心理进行描写。然后讲了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这段主要抓住了人物的动作进行描写。最后讲武松打死老虎后一步步挨下冈来。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记叙武松来到阳谷县,酒后上山,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勇敢、机智、豪放及无所畏惧的性格。

文章结构

本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至第4自然段):武松进店喝酒和不听店家劝告,执意过冈的情形。

第二段(第5至第7自然段):武松在景阳冈上的心理活动。

第三段(第8至第12自然段):武松打虎的经过。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武松打死猛虎后下冈。

写作特点

1、按“吃酒——上冈——打虎——下冈”的顺序,条理清楚。

2、语言凝练,动词运用恰当、简洁。

近义词:枉送——白送耻笑——讥笑吓唬——恐吓结伴——结伙

反义词:好心——恶意破碎——完整酥软——坚硬

词语解释

筛:斟。筛酒,即斟酒、倒酒。

如何:为什么。

但凡:凡是,只要。

印信:印章。

哨棒:防身用的木棍。

岂不枉送:难道不是白白送掉。枉,白白地。

请勿自误:请不要使自己受伤害。误,受伤害。

武松:《水浒传》中人物之一,非常勇敢,力大无比,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一般把他当做英雄好汉的典型。

一饮而尽:一口气喝完。

踉踉跄跄:走路不稳,跌跌撞撞的样子。

客官:旧时店家对顾客的称呼。

掀他不着:掀不着他。

结伴:伴,就是伙伴。结伴就是结成同伴。

岂:表示反问,有“难道”的意思。

棒橛:短的木棒。

榜文:古代指文告,像现在的布告。

酥软:肢体软弱无力。

耻笑:鄙视并嘲笑。

说时迟,那时快:表示当时的时间非常短促。旧时说书人的习惯用语。

吊睛白额大虫:大虫,老虎的俗称。眼睛上翘,额头上有白色花纹的老虎。

霹雳: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的雷电现象,响声很大,能给地面上的东西造成很大的灾害。

酒兴:饮酒的兴致或饮了酒以后产生的兴奋情绪。

句段赏析

1、“原来这样。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是清河县人,这条景阳冈少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大虫!……就有大虫,我也不怕。”

这是武松在酒店饮酒时及饮完后与店家说的话。前两句是关于酒的,后一句是关于虎的。武松吃了三碗酒后,店家劝他不要再喝,因为“三碗不过冈”,但武松却说“吃了三碗,如何不醉?”不听劝告。从“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就有大虫,我也不怕”中,我们可以看出武松豪放、倔强、无畏的性格。这种性格为下文他勇猛打虎的行为作了铺垫。

2、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锨,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就先泄了一半。

这是写大虫进攻的“三招”及武松沉着应战的“三闪”。大虫抓人有“三招”:一扑、一掀、一剪。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又一闪,闪在一边。这“三闪”,消耗了猛虎的体力,挫伤了它的锐气,以至于“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般”,指种、样。从这句可以看出武松是有勇有谋的,“突出表现了武松机智、勇敢、无畏的英雄性格。

3、武松拿来一饮而尽。

“一饮而尽”表现了武松豪爽的性格特征。这句话写出了武松喝酒的动作神态。

4、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

这句话进一步写出了打虎英雄的性格。这时的武松已经知道冈上有虎,但出于自尊心,他不愿下冈。“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这就更体现了武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倔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5、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过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这一句是写武松是怎样躲过老虎的一扑的。“说时迟,那时快”写出了武松的动作敏捷、迅速。“扑”写出了老虎的凶猛。这句话突出了武松勇敢、机智、灵敏、无所畏惧的英雄形象。

教学建议

1、课前可以布置学生阅读《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便于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充分自读自悟,然后组织交流,通过交流,理解课文内容和武松的性格及其英雄气概。

3、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中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设计示例

13*景阳冈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朗读课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

(二)能力训练点

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理解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美。

二、学法引导

(-)教师教法

谈话法,导读法。

(二)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课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

(二)难点

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和所表现出来的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

(三)解决办法

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朗读课文理解问题。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1.从介绍我国古典名著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地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清文章的前因后果。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已查找资料,自学课文,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内也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五、教学步骤

(-)揭示课题

1.这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水浒传》,你对《水浒传》有哪些了解?你知道《水浒传》中的哪些人物?

2.《水浒传》中有个著名的打虎英雄叫什么名字?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讲的就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事。

(二)简介时代背景及作者

《水浒传》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水浒传》是描写北宋末年山东农民起义的一部长篇小说,写了宋江等一百零八条好汉在封建统治者的残暴迫害下起义的故事。本课写的是武松在一家酒店开怀畅饮后,趁酒性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三)检查预习

1.指读课文,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2.理清脉络,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以及每部分内容相对应的段落。

(1一4)武松进酒店喝酒,不听劝告要过冈。

(5-6)武松上冈后的思想变化。

(7-11)武松打虎的经过。

(12)武松打虎后下冈。

3.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小标题。

(l)喝酒(2)上冈(3)打虎(4)下冈

(四)精彩段落讲解

你觉得写得最精彩的是哪部分?认真阅读,然后和大家交流,谈谈自己的理由。

1.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

默读课文,思考这部分可以分为几层?每一层就是一个要点。

(猛虎出现、猛虎进攻、痛打猛虎)

2.这一段表现了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从什么地方最能体现出来?

(表现了武松机智勇敢,武艺超群的特点)

(1)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

“蹿、掀、吼”写出了虎的气势,虎的声势,写虎是为了写人,虎如此有气势,那么打虎的武松就更了不得。这是反衬的手法。

(2)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踢、打……

(能看出武松机智勇敢、武艺超群)

3.小组讨论:这段是通过什么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

(这段是通过人物的行动表现武松的机智勇敢、英勇无畏、武艺超群的特点)

4.朗读指导。

读时速度可以快些,读出虎的声势、气势以及武松的勇敢无畏。

(五)学习第二段

1.指读提问:第三段是文章的重点,具体写了武松打虎的经过,我们仔细阅读过了,同时也体会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第二段与第三段有什么联系?省略掉可以吗?

2.默读第二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

(武松的心理活动)

3.武松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

用笔圈画出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加以体会。(通过武松的心理活动,表现了武松好强、无畏的特点)

4.这一段不是重点段,有什么作用?

(这一段虽然不是重点段,但是对于武松性格的刻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过思想活动使武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也为下文作了铺垫,对于人物的刻画是必不可少的。)

(六)学习第四段

1.指读课文,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武松的心理活动,想到:天色看看黑了,如果再跳出一只大虫来,却怎么斗得过?)

2.此时武松的心理有点畏惧,这与武松勇敢无畏,武艺超群是否相符?有何作用?

(讨论归纳:武松毕竟是个凡人,赤手空拳打死一只大老虎相当艰难,况且此时已精疲力尽了。如果再写他精力旺盛,准备再战猛虎就不真实了,不能叫人信服,最后一段的作用更真实地对武松这个英雄人物作了补充,使这个人物更真实、更具体,让读者更喜欢他。)

(七)弄清事情的前因和后果:

1.店家只给武松三碗酒的原因是——(三碗不过冈。)

2.武松不听劝告上景阳冈的原因是——(这条景阳冈少也走过一二十遭,几时听说过有大虫。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不怕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