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赞美祖国的诗句十篇赞美祖国的诗句十篇

赞美祖国的诗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2:06:00

赞美祖国的诗句篇1

雷熹平先生将他的新著《名胜之歌》寄赠给我,读到这本书我十分高兴。雷熹平先生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工作。两年前,我有幸在桂林参加过他的诗歌研讨会,读到他不少来自生活的好诗,其中,尤其以写桂林的山水诗有特色,我在会上说:“雷熹平先生政务之余,笔耕不止,在国际旅游名城,这叫加班加点、多作贡献地为桂林工作,因为多一首好诗,桂林就多一分魅力、多一分光彩。”现在这本《名胜之歌》又从写桂林放开视野,扩大到祖国的大好山水,实在是值得高兴,我们又多了一位为祖国美好山河歌唱的行吟歌手。

前两天参加沈阳一位与雷熹平做同样工作的商国华先生的诗歌讨论会,那本诗集《失衡》是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生存环境的恶化引起诗人大声疾呼。正因为这本写生态失衡的诗集,让我想到了中国诗歌悠久的山水诗传统,我们自古以来的山水诗歌唱的是什么?就是歌唱生态良好的自然风光与优秀的人文精神互相融合。所谓诗情画意,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雷熹平先生长期在风景优美、生态良好、富于文化底蕴的桂林工作,他是一个有心的热爱生活的人,他出了多本诗集,大多是日常生活的所思所感,从中可以看出雷熹平先生的精神追求。这部《名胜之歌》集中了他所写的山水诗,他的歌唱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主旋律增加了优美的声部。

雷熹平的诗歌力求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意境,如《龙胜温泉》中写道:“耳畔水声声,心田泉温温”两句诗,景与情、声与心呼应和鸣,可以视作《名胜之歌》的导读诗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在雷先生笔下比比皆是:“枫耸天地中,童跳梯田垅,弯月连天落,闲牛恋剩绿。”枫林与孩童成趣,连片的梯田像弯月落下与身处其中的闲牛构成一幅水墨画。可贵的是,在这些行吟之作中还常常流露出诗人的襟怀和理想:“大山数十万,极目海天蓝”;“无私而怀广,忘我而境高。”这样的诗句甚至可以作为警句,愿借此诗句与诗人雷熹平先生共勉。

赞美祖国的诗句篇2

【关键词】:古诗传统文化教育

悠悠千古事,上下五千年,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为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且题材广泛,技巧高超,在世界文学史上堪称一绝。我国的古诗以意境清新,含义深刻,语言生动,韵律优美而著称,是中华文化传统教育的一座宝库。《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那么,集上述优点于一身的古诗自然成为语文课堂对学生进行中华文化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

爱国主义情感维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民族团结,并经久不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为浓郁,最为强烈的部分,也是学校德育的主旋律。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做好以下几点:

1、热爱社会的教育。“位卑不改忘忧国”是南宋诗人陆游一生爱国忧民的真实写照,他在《示儿》中写道:“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心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在临死前仍念念不忘祖国的和平统一,其爱国之心,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王昌龄的《出塞》、李清照的《夏日绝句》都抒写了他们浓烈的爱国之情。教学时,要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诗句意思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并教育学生学习古人热爱祖国,学好本领,长大后做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热爱人民的教育。说过:“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可见人民群众在历史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他们身上闪烁着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光芒,热爱劳动人民是学生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唐代李绅《锄禾》一诗中写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白居易在《观刈麦》诗中也写道:“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写出了农家的劳累辛苦,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生活艰困的深切同情。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感受诗人的受民深情。同时教育他们热爱劳动人民,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做一个爱人民、爱劳动的好学生。

3、热爱家乡的教育。俗话说:“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家乡人。”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静夜思》中的名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字里行间流露着对久别故乡的深怀念。大文学家,唐宋家之一的王安石在《泊般瓜洲》一诗中也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恋恋不舍以及客居异乡的无奈与痛楚。教学时,可以抓住这些千古吟唱的佳句,教育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的家乡,长大能造福桑梓,惠及乡邻。

4、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苏轼在《题西林壁》中描绘了庐山雄伟壮观的景象,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赞美了西湖美丽谊人的风景。李白的《望天门山》写出了天门山的巍峨险峻;刘禹锡的《望洞庭》写出了秋夜月色下的洞庭美景;张继的《枫桥夜泊》描绘了枫桥一带的夜景,杜甫的《望岳》赞叹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诗人以自然为友,以山水为友,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是向学生介绍祖国壮丽山河的最好题材,它们同样也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教育

1、亲情教育。唐代大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每逢佳节倍思亲”,手足之情溢于言表,使人感动至极。孟郊的《游子吟》歌颂了伟大的母爱。魏朝曹植的《七步诗》则从反面教育我们亲人之间不可互相迫害,应和睦相处。教学时,要相机引导学生用善良体察善良,用真情感受真情,去感受亲人对自己的关爱,努力培养学生尊老爱幻的高尚品质,帮助他们维持良好的亲情关系,使他们有一个和谐的亲情网。

2、友情教育。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而寡闻”。友情是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古代就流传下来许多珍惜友情的名篇,如李白的《赠汪伦》、高适的《别董大》、王昌龄的《芙蓉楼送别辛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送友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都是为朋友而作,表达了朋友间的深情厚意。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深入感悟,领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育他们也要朋友之间的感情。

三、对学生进行有益的环保教育

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是当前人类所面临的最为严峻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可结合古诗着重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1、热爱水资源的教育。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国家,节约用水十分必要。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写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幅壮丽的瀑布图,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赞叹之余,教育学生反思:如果没有了水,还会有这样神奇壮丽的景色吗?大自然中许多与水相连的美景还会存在吗?人类将何以延续生命?

2、热爱鸟类等动物的教育。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的共处,体现了大自然的和谐。古诗中,涉及鸟类等动物的诗句比比皆是。“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处处鸟语花香,使春天显得有了气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鹂的鸣唱和白鹭的飞翔,充满了一派生机。此外,骆宾王的《咏鹅》、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等诗也都是保护环境教育的很好素材。如果恣意破坏、捕杀鸟类等动物,那么还会有“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动人美景吗?

3、热爱花草树木等植物的教育。叶绍翁在《游园不值》中写道:“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以出墙来的一枝红杏赞美了满园春色。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写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以荷花的美来衬托西湖的美。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仅描写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而且表达了自己对小草的深切赞美。杜牧的《山行》《江南春》、贺知章的《咏柳》、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中都有相关描写。这些古诗用来教育学生热爱花草树木等植物,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具体直观,有很强的教育性。

四、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赞美祖国的诗句篇3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是一首赞美祖国大好江河的诗,用简洁的语言详细的描述了长江的美景,令人心驰神往。而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多少文人墨客,讴歌祖国大江南北的壮丽山河。翻开厚厚的古诗集,我们一起见证,壮丽的山河,优美的诗篇,在历史的每一个角落昭示着属于它的辉煌,让我们一路走来,沿途欣赏吧! 作文

看宋朝,有苏轼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大地回春,一片万象更新的景象,桃花盛开,鸭子悠闲地在水中感受着春的气息,春天是美妙的!有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天和煦的风儿已经将江南两岸点绿了,风儿带着一丝丝对家乡的眷恋,对美景的赞叹。有辛弃疾的“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青山再高,也无从抵挡浩浩荡荡的长江之水,奔腾的长江犹如中国人的顽强意志!有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山水水之间的小村庄,柳暗花明,一处接一处若有若无的小村庄,引得诗人连连称奇啊!

观唐朝,有李白的“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长江两岸峻峰峭立,川流不息的长江中,一条小船从天际漂来,真是奇妙的感觉!有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火红的枫林中,独自一人享受着成熟的魅力,我喜欢这种感觉!有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站在辽阔的高原上,滚滚黄河向西流去,似乎是向白云中间流淌而去的;一座座孤城,一座座山峰巍峨的矗立在祖国边疆,像一位位守卫边陲的勇士。有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漠中的烟尘直向苍天,长河向西缓缓流去,红红的落日在与地平线交际的那一线上,其实,黄昏也依旧很美丽!

视元朝,有张养浩的“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山有云衬托,朦胧之美;山无云衬托,如画之美;云与山共同媲美。有赵子昂的“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表达出了对西湖的怜爱之心,水光山色或许也有忧愁,可再愁无法与我我心中的悲哀相比啊!

瞧清朝,有康有为的“凄凉白马市中萧,梦入西湖数六桥。”我感受到了西湖对他的影响与流连忘返的意境。有黄任的“珍重游人入画图,楼台秀措与茵铺。”美妙的景色,令诗人如置身于画卷一般,楼台秀丽,绿茵成片,使我心驰神往,这真是一幅多姿多色的画卷,我真想亲眼见见啊!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的千古名句。这是我的最爱,祖国的江山多娇,令国人自豪;“江山如此多娇”是对祖国最好的赞美。

赞美祖国的诗句篇4

20年后的我是一名护士,病人在我的细心照料下,病情慢慢地好转。小孩打针时,我总会用温和的语气说:“你病好了,就可以做你想做的事了!”面对病魔袭击老人虚弱的躯体,我会鼓励老人,要坚强,不要悲伤……

20年后的我是一名画家,我挥动着五彩的画笔,把世界变的五彩斑斓,把一张张空白的纸画上栩栩如生动物,透着大自然的气息的植物。我用画笔抹去了人们的疲劳,抹去了人们的悲伤。画出了人们的欢乐,画出了人们的健康……

20年后的我是一位诗人,我用美妙的诗句赞美辛勤劳动的人们,我用愤怒的诗句警告贪婪的人们。我用诗句歌颂我美丽的祖国,歌颂让我们有美好的今天的红军。我用诗句表达了千万游子对祖国的思念与感激,我用诗句表达了子弟民工的孩子

对读书的渴望……

赞美祖国的诗句篇5

中华经典诗文读后感一

青岛东胜路小学六年级一班王明君

《卜算子·咏梅》出自陆游之手。全诗上下透露着一种苍凉感、一种悲伤感、一种无力感、还有一种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信念。

在冬天开放的梅花,要独自与风雪斗争,要拼尽全力去争夺那仅有的半分之一的生存希望。他要独自承受来自风和雨的打击,还要独自承受冬天的苍凉,没有朋友的寂寞......难道他还不够可怜吗?你身为同类为什么还要打击他?难道他有早开的权利是他所能决定的吗?难道只有他放弃生命,你们才会接受他?不,不是这样的。当一个生命在同类中显得非常出色时,难免会遭到嫉妒。但他的出色也是用同等价值的东西换回来的。

正是蜡梅花这种不畏严寒的精神,才受到了人们的赞赏。

梅花,你苦战三季,才迎来在冬天开放的权利。在这三季中,你要独自承受来自同类的冷嘲热讽。你要在艰苦的环境中,在同类们冷眼相待下苟活三季,在冬季中化悲愤为力量绽放出你最美丽的容颜。

梅花无意与他人争夺早报春的“权利”,只因自身的需求却引来了众花的嫉妒。

听了古今的名人对梅花的赞赏,我们呢?“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应该学习梅花凌寒怒放的品质,不畏人生旅途中的艰难险阻,像梅花那样,时时早、时时早,做“东风第一枝”。

“中华经典诗文”读后感二

青岛东胜路小学六年级一班冯超

我,一名普通的小学生,在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以来,我从一个惧怕语文课的学生,逐渐成长为一名喜欢语文,挚爱文学的学生,而在经典诵读学习过程中的汉乐府民歌《长歌行》对我启发很大。

汉乐府民歌《长歌行》,全诗所要表达的意思为:美好的春天的早晨,葵承朝露,晶莹青翠,正等着太阳的光和热,万物一派生机!但担心这好景不长,只要秋天一到,叶黄花落,便是一片萧条了。在想想百川东流归大海,一去不复返,哪里会再向西流回来呢?人生要趁少壮的时候努力,否则,只有到衰老的时候空自懊悔悲叹了。

在诗中有一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句子,这句话说的没错。日子慢慢地过去了,人也慢慢变得衰老起来。转眼间,你不知不觉地由儿童变成中年人,然后再变成老人。到那时候,你会感到空虚,感到寂寞,感到悲哀。

回想幼年的时候:日子从玩耍里过去;日子从电视的屏幕里过去;日子从洗澡时过去;日子从睡觉时过去;日子从逛街里过去;等你老时你当然会感觉到它从你眼前过去。

今天,我们还年少,是祖国的花朵,也是祖国的未来。现在应当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多学知识,练好本领,长大后为祖国建设出一份力,回报祖国。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让我们珍惜时光,为祖国的强盛而努力学习吧!

中华经典读后感三

青岛东胜路小学六年级一班于意

这一天,我在家里诵读了《中华诵经典诵读》这本书。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让我受益匪浅的诗句,就是出自于儒家的圣贤孔子之口。这句包含着一个哲理:“能者为师,虚心请教。”你见过高山吧?它是那样雄伟绵延!你见过大海吧?它是那样壮丽无边!山之高,是因为它不排斥每一块小石头;海之阔,是因为它聚集了千万条小溪流。如果你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般渊博的知识,是否就应该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吸收他人的点滴长处呢?这也是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的哲理”啊!

赞美祖国的诗句篇6

关键词:意境;寻求;魅力

杨朔自己就曾说过:“我在写每篇散文时,总是当诗一样写。我向来爱诗,特别是那些久经岁月磨炼的古典诗章。这些诗差不多每篇都有自己的新鲜的意境……,于是就往这方面学,常常在寻求诗的意境。”

意境,是文学必然要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这种情调和境界,通常是互相作用紧密结合的,因而称之为意境。意境不是高深莫测的东西。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描写和对象交融为一的结晶体;这种艺术结晶是借助于具体形象进行创造并表现出来的,但又比具体形象更高妙,更为动人。

就文学作品领域而论,诗是最讲究意境的,艺术性的散文也很讲究意境。散文不象小说那样,有完整的人物形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散文的感人,主要靠的是艺术魅力。意境的高低,决定着作品艺术性的高低。而在散文里,单是缺乏感人的意境这一点,就足以致命,使之不配称为散文。杨朔素谙散文写作的诀窍,因此他的散文非常讲究意境。

历史是谁创造的,答案是人民群众,而不是帝王将相。我对著名散文作家杨朔的散文《雪浪花》爱不释手。悟出了一个真谛即人民群众就是一朵朵浪花,它在大海中力量是无穷的。

杨朔的散文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寻求诗的意境”,他善于在看来极其平凡的事物中提炼动人的诗意;在一片奇景中,寄予浓厚深远的情思。通过这诗的意境,来展现出时代的恻隐。他的著名散文《雪浪花》是寻求诗的意境的典范。

《雪浪花》中的“老泰山”是一个刻画得极为成功的渔民形象。“老泰山”尽管已经退休,但是他闲不住,仍然在为社会主义建设不惜余力的工作。他性格乐观、勤劳朴实、爱憎分明。这一人物的刻画,表面上是对“老泰山”的赞美,而实际上是对我国劳动人民的热情赞颂。那么作者是怎样艺术的表现“老泰山”这一人物的呢?我觉得作家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确实在努力寻找一种诗的意境。文章的篇首用简洁的笔墨,勾勒了这样一个富有诗意的环境:在天空和大海之间,云飞浪涌,拍打着礁石,当好奇的姑娘们对畸形怪状的礁石发问时,老泰山发话了:“这礁石是叫浪花咬的,别看浪花小,无数浪花集到一起,心齐,又有耐性。就这样咬啊咬的,咬上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哪怕是铁打的江山,也能叫它变个样儿。”

“老泰山”的话多么富有哲理,是啊,我国劳动人民正是用自己一双勤劳的手,又凭着坚韧的意志和聪明智慧,在创造者中国的历史,使我们的祖国变得秀丽,不正是这样的吗?那一朵朵浪花,不就是一双双勤劳的手吗?

对“老泰山”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文中还有这样一句,西天正铺着一片金光灿烂的晚霞,把老泰山的脸映的红彤彤的,这一句也是妙笔,情景交融,“老泰山”虽已趋于暮年,但他仍发着光和热,他正以饱满的精力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他是一个普通人,他是一朵浪花,然而跟无数浪花集到一起就形成这时代的大潮,推动着我们的祖国蓬勃发展,破浪前进。

赞美祖国的诗句篇7

南宋女诗人李照清博学多才、智慧过人,着作了许多古诗词。《夏日绝句》就是其中一首。第一次读到这首诗时我就感触甚多。

每当读起“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诗句时,我就会怀念起中国千千万万个人民英雄:、、王进喜、狼牙山五壮士等等。他们有的为了人民的利益而牺牲,有的为了祖国的兴旺而牺牲,但他们都是我们永远忘不掉、永远铭记在心的革命英雄。因为人民英雄的这种精神是永垂不朽的。

就像诗里说的一样:一个人活着,就应该做一个人中豪杰,就算是死了,也要死得壮烈,有价值,要做一个鬼中英雄。到现在,还敬佩项羽的伟大壮举,宁可要对着乌江自刎,也不肯屈服于敌人,不肯回江东苟且偷生。这是一首颂咏历史时候的诗。诗中怀念、赞美了历史上的英雄项羽,称颂他作为英雄生,也作为英雄死,宁可壮烈牺牲,也不苟且偷生的英雄气概。诗中前两句为佳句,壮志豪情,广为传诵。

这首诗也借赞颂项羽宁死不屈的精神,讽刺南宋统治者的屈辱偷生、逃跑妥协的卖国求荣行为。也表现出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我们也要向以前的英雄、诗人们学习,爱国爱人民。

赞美祖国的诗句篇8

天开奥壤界中华,控扼蜀门叠嶂遮。

隆准一来开两汉,峭峰百转入三巴。

褒斜北去才容骑,廉让中间好住家。

官罢会当租草屋,侨居学种邵平瓜。

诗文集的作者系清代甘肃省甘谷县人王权,字心如,号笠云。他曾在清同治年间入勉县征税机构厘局主办厘务多年,后迁转任延长、兴平、富平知县。为政之余,好诗善文,在同治、光绪时期的陕甘两省颇负盛名。其“古文胎息韩、柳,诗亦琅琅唐音”(民国《秦州新志续编》)。这首吟《汉中》的诗,是诗人在熟知汉中历史地理,感受汉中民风人文的基础上创作的,表达了对汉中的一片热爱之情。“天开奥壤界中华,控扼蜀门叠嶂遮”。

大家知道,自然的神奇造化,让秦岭成为中国南北的分水岭,而秦岭南麓巴山以北的汉中盆地又界分西南西北,控制着入蜀的门户。诗人通过汉中“界中华”,“控扼蜀门”,首先强调汉中地理位置神奇而险要,这也为接下来的诗句描写起了转承作用。“隆准一来开两汉,峭峰百转入三巴”。这两句主要讲,公元前206年汉王刘邦以汉中、巴蜀为基地,筑坛拜将,休养生息,然后出散入秦,打败项羽,统一全国,建立汉朝的历史事件。进一步证明汉中巴蜀的军事战略意义。需要称道的是诗人形象含蓄的语言特色。刘邦作为帝王,按照封建时代的避讳制度,名字不能直写。因此诗人巧妙地以“隆准”指代刘邦,这是因为高鼻子是其突出的特征。《史记・高祖本纪》上说:“高祖(刘邦)为人,隆准而龙颜”。指出刘邦是高鼻子而脸面有龙相的非凡之人。这种借代手法,其他诗人也有运用。如清代诗人王士正在其《七盘岭》中就有“当年号天汉,运归隆准公”的诗句。“峭峰百转入三巴”,三巴,东汉末益州牧刘璋置渝州为巴中,绵州为巴西,归夔、鱼复为巴东,史称三巴,这里指巴蜀。诗句表面上是说从汉中穿越百转千回的巴山峻岭可以到达巴蜀之地,好像没有什么意思。但是若与前句“隆准一来开两汉”相联系,其蕴含的巴蜀不但与汉中关系密切,而且在楚汉相争、中原逐鹿中作用巨大。汉高祖刘邦以汉中巴蜀为根据地,“出秦伐楚,萧何发蜀米万船而给军粮。”楚汉决战时,“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汉之粟万船而下”(《华阳国志》)。诚如《三国志》所云:“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看似平淡而寓意深刻厚重的诗句,让人赞叹作者的艺术功力。

汉中盆地北部有著名的褒斜道。于是诗人写道:“褒斜北去才容骑。”北通关中的褒斜栈道素以峻险难行而著称,被历代诗人吟哦。唐人薛能在其《褒斜道中》写下:“鸟径恶时应立虎”的感受;诗人岑参《自褒城行》有“岩倾劣通马,石窄难容车”的描写;明朝胡志夔行在褒斜道上发出“虬蟠漫说羊肠险”的惊叹;北望褒斜的清代诗人王灏难忘“蚁缘千仞壁,马踏半空云”的回忆。而诗人王权“褒斜北去才容骑”的概括性形象描写,不逊于上述诗人的吟唱名句。“褒斜北去”气势宏大,“才容骑”点破其栈道小而险、行而难的特点,知著见微,堪称佳句。

汉中盆地是块物阜民淳的风水宝地,恰如诗人抒写的“廉让中间好住家”一般。诗人这样表述有两层意思。其一,妙用了廉泉让水的著名典故。即:汉中人“范柏年,谒(南朝宋)明帝,因语广南贪泉,柏年对曰:‘臣郡有文川、武乡,廉泉、让水,臣所居在廉让之间。’”(《梁州记》)该诗用这一历史佳话,说明汉中乃礼仪淳厚之邦。其二,表达了诗人对这块民风淳朴、恍如武陵桃源之地的热爱。诗人在汉中勉县生活过五个多年头,这种感情常在其诗作中表露。如”汉上歌谣隔岭听,廉泉清籁响泠泠”(《送前汉中林太守罢官归怀远》);“巴人汉女输灵草,让水廉泉入寿杯”(《寿陕安兵备道蔚青谢公质卿六十》);“游骑晚春欢士女,阵图强半入耕耘”(《勉县留别》)等。没有对这块土地的熟知与热爱,就不会为它深情地歌赞。

赞美祖国的诗句篇9

关键词:德育教育;古诗教学;爱国主义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631(2012)09-0172-01

生活中有美,古诗中也有美。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流传下来的能够选入小学课本里的古诗更是精华中的精华,可谓字字珠玑。小学古诗的教学,对于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陶冶高尚情操,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一、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

爱国主义情感维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民族团结和经久不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为浓郁,最为强烈的部分。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一直是学校德育的主旋律。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热爱祖国的教育。“位卑不敢忘忧国”是南宋诗人陆游一生爱国忧民的真实写照,他在《示儿》一诗中写道:“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临死之前,仍念念不忘祖国的和平统一,其爱国之心,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王昌龄的《出塞》、李清照的《夏日绝句》都抒写出了他们的爱国之情。教学时,我们要让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教育学生学习古人热爱自己的祖国,长大后做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自己的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热爱家乡的教育。古人言:“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足见对家乡的热爱。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静夜思》中写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久别故乡的深深思念。宋代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诗也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现自己对家乡的恋恋不舍。教学时,我们可抓住这些千古吟唱的佳句,教育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的家乡。

(三)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包括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说过:“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可见人民群众在历史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他们身上闪烁着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光芒。热爱劳动人民是学生所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唐代李绅在《锄禾》一诗中写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教学时,我们应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教育他们热爱劳动人民,热爱他们的劳动成果,做一个爱人民的好孩子。

二、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谊教育

(一)亲情教育。亲情是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亲情教育是传统伦理道德教育的重点。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每逢佳节倍思亲”,手足之情溢于言表,使人感动至极。孟郊的《游子吟》歌颂了伟大的母爱。魏朝曹植的《七步诗》则从反面教育我们亲人之间不可互相迫害,应和睦相处。教学时,要启发学生感受亲人对自己的关爱。努力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高尚品质,帮助学生维持良好的亲情关系,使其有一个和谐的亲情网。

(二)友情教育。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对学生来说,与朋友的交往是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朋友的学生,不仅会孤陋寡闻,而且心理是不健康的。因而友情教育是不容忽视的。古人一向重视朋友之间的交情,如李白的《赠汪伦》,表现了诗人和汪伦之间纯朴而深厚的感情。高适的《别董大》、王昌龄的《芙蓉楼送别辛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等诗都是为朋友而作,表达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深入感知,领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育他们要珍惜朋友之间的感情。

三、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观的教育

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严峻课题。在注意环境保护的同时,我们可结合古诗教学,着重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一)热爱水资源的教育。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教育学生节约用水十分必要。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写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幅壮丽的瀑布图,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赞叹之余,我们不禁要反思:假如没有了水,还会有瀑布吗?大自然的许多与水相连的神奇景观还会存在吗?

(二)热爱鸟类等动物的教育。鸟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是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动物的生存,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在古诗中,涉及写鸟的比比皆是。如孟浩然在《春晓》中写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处处鸟语,使春天显得有了气息。杜甫在《绝句》中也写道:“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鹂的鸣唱和白鹭的飞翔,充满了一派生机,从侧面反映出自然环境的美好。此外,骆宾王的《咏鹅》,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等诗都是环境教育的良好素材。如果恣意破坏鸟类等动物的生存环境,那么绝不会有“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诗)的动人美景。

(三)热爱花草树木等植物的教育。叶绍翁在《游园不值》中写道:“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以出墙来的一枝红杏赞美了满园春色。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写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以荷花的美来衬托西湖的美。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仅描写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而且表达了自己对小草的深切赞美。贺知章在《咏柳》中写道:“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两句将柳树、柳条描写得非常美,既写出动人的形态,又写了碧绿逗人的色彩。杜牧的《山行》、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等均有相关描写。这些用来教育学生热爱花草树木等植物,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具体直观,具有很强的教育性。

(四)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苏轼在《题西林壁》中描绘了庐山雄伟壮观的景象,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赞美了西湖美丽宜人的风景。李白的《望天门山》写出了天门山的巍峨险峻;刘禹锡的《望洞庭》写出了秋夜月色下的洞庭美景;张继的《枫桥夜泊》则描绘了枫桥一带的夜景……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强调了以自然为友,以山水为师。是向学生介绍祖国壮丽山河的生动、凝练的语言。它们不仅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

四、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赞美祖国的诗句篇10

每当读起“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诗句时,我就会怀念起中国千千万万个人民英雄:、、王进喜、狼牙山五壮士等等。他们有的为了人民的利益而牺牲,有的为了祖国的兴旺而牺牲,但他们都是我们永远忘不掉、永远铭记在心的革命英雄。因为人民英雄的这种精神是永垂不朽的。

就像诗里说的一样:一个人活着,就应该做一个人中豪杰,就算是死了,也要死得壮烈,有价值,要做一个鬼中英雄。到现在,还敬佩项羽的伟大壮举,宁可要对着乌江自刎,也不肯屈服于敌人,不肯回江东苟且偷生。这是一首颂咏历史时候的诗。诗中怀念、赞美了历史上的英雄项羽,称颂他作为英雄生,也作为英雄死,宁可壮烈牺牲,也不苟且偷生的英雄气概。诗中前两句为佳句,壮志豪情,广为传诵。

这首诗也借赞颂项羽宁死不屈的精神,讽刺南宋统治者的屈辱偷生、逃跑妥协的卖国求荣行为。也表现出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我们也要向以前的英雄、诗人们学习,爱国爱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