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教学反思怎么写十篇教学反思怎么写十篇

教学反思怎么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2:06:42

教学反思怎么写篇1

反思类型

1反思类型可有纵向反思、横向反思、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等,反思方法可有行动研究法、比较法、总结法、对话法、录相法、档案袋法等等。

2纵向反思和行动研究法

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教学反思贯穿于你的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3横向反思和比较法

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我们都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4个体反思和总结法

“课后思”:一场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期中思”:即通行的期中质量分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

5集体反思和对话法

集体反思指与同事一起观察自己的、同事的教学实践,与他们就实践问题进行对话、讨论,是一种互动式的活动,它注重教师间成功的分享、合作学习和共同提高,有助于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以旁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使自己对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并获得对问题解决的广泛途径。教师互相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记录所看到的情景。还可以用摄像机将教学活动拍下来,组织观看。每个观摩的教师都写教学反思,都以自己的教学实践去分析,促使大家各自思考,然后共同研讨,重在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困惑,进行团队反思,每个教师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即使出现认识上的冲突,也是一个智慧碰撞和切磋学习的机会。”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对话是反思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反思不仅仅是“闭门思过”,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也是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这是由教与学的社会性本质所决定。除了同事之间的集体反思外,还可请教育教研学者介入,提出有促进性、针对性的建议,促使教师不断反思,从而获得更新、更全面的认识。

步骤/方法

1.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2.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3.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5.写再教设计

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教师应反思的以下三种重要成分:

1、认知成分指教师如何加工信息和做出决策。

在人的头脑中,大量的相互关联的有关事实、概念、概括和经验的信息被组织成一定的网络,成为图式,可以有效储存和快速提取,构成了个体理解世界的基础。有人对专家教师和新教师对课堂事件的解释做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专家教师在教学决策过程中体现出更深刻的、具有丰富联系的图式。这些图式使得他们能够准确判断哪些事件是值得关注的,并从记忆中提取出有关的信息,以便选择最恰当的反应策略,这是使得他们能够自动化地处理各种问题的基础。

2、批判成分指驱动思维过程的基础,包括经验、信念、社会政治取向以及教师的目标等,更强调价值观和道德成分,比如教育目标是否合理,教育策略和材料中所隐含的平等与权力问题等。它影响到教师对情境的理解,影响到关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方式。研究者发现,反思过程中,教师不再像以往只关注解决问题,而是更关注提出问题,他们对这些没有确定答案的、非线性的问题更感兴趣。

3、教师的陈述。有人提出,要反映教师自己的声音,它包括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写作、交谈的方式,他们用来解释和改进自己课堂教学的解释系统,这些就是教师的陈述的基本成分。它可能包含一些认知成分和批判成分,但重点是指教师对做出各种教学策略的情境的解释,这种解释可以使教师更清醒地看到自己的教学决策过程。(本文转载)

 

教学反思怎么写篇2

关键词:情境创设;激发感思;阅读写作;问题设置;教师定位;文字书写

“一石激起千层浪,心江翻滚孕朝晖”,若新氧入肺,似甘霖润心的校际教研活动,转眼间已过,真有种“花石入水,激起心中层层涟漪”的感觉。眼前豁然开朗,身上倍增力量。真是收获颇大啊!

现有几点感悟和反思,手书如下:

一、巧设情境造氛围

我一直认为,教学导入环节,若能一下把学生引入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激发兴趣,在情境中引发思考。在情境中品议、习练是一个好方法,有效的方法。学生只有融入情境中,心脑口手才会统一调动协调,激发出高效的学习状态。且,极易课堂新授的展开和后续教学。听了几位优秀教师的课,才幡然醒悟:不单课堂导入可设情境呀,整个教学环节不都可以吗?甚至于可以延伸到课外啊!

二、“心动”才能升感悟

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写作指导,只有触及了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的心灵随着品议而律动,这样才能让他增强感悟,加深理解,升华认知。

“写的目的为言心”,只有心有感悟,随情而动,才会有感而发,有理可议,有情可抒,有事可叙。由心而发的情,才会真,才会感染人,征服人。据实而叙的事,才会让人信,萌亲近。心不动,则言不由衷,情不达意。没感动自己,怎么感动别人?

所以,不管是怎样课型的课,都应激发学生的感动,触及学生的心灵,让心有所感,情有所思,自然阅读理解会提高,写作练笔有真言。

三、见过才知路怎行

未见过,怎知风景之美;未尝过,怎知梨子滋味?想让学生写得好,得让他知道怎样才是好的。得见过高妙佳绝之作,才知文应向何处行!这就是范文的力量。知道怎么走,路才会走好。同理,见过写得好的范例,才知应该怎么写,向哪写。有了仿造之力,才会生发全新的创作。这总比无病、生编硬造来的成形,来得可亲近。

四、让写作借阅读的种子开花

我们一个学期,会讲课内及课外阅读几十篇。不能生讲阅读。就问题而问题。应通过这些阅读,调动学生对人情世态的品悟,对人生世故的感思。并从中学习人家是怎么叙事的?人家是怎么描写的?人家是怎么结构的?即,用阅读指导写作,提高自己实际动笔的能力。

点到了,会感觉到;指到了,会见识到;动心了,笔下就会动情了、流真了。

五、问的好,才能答的好

课堂问题的设置,一定要到位、正确、适当。否则,一问不当,就会生发出一系列低效的问题来弥补此问的不足,补充解释此问的疏漏,减贬了效果,降低了效能,耽误了有效的时间。而,准确、到位的一问,却可激发学生的思维,能调动学生的品悟。问题设置的越到位,教师的主导性才越强,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越突出,师生交流才更流畅、融合,学生积极性才会高涨。

六、教师角色、观念的转变

教师是公益岗位,所以具有服务性。这一点虽然从教者接受起来有点痛苦,但,看来已变成不可争的事实了。

因此教师需要重塑思想:为学生服务。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从高高在上的礼坛上走下来,蹲下身,倾心为学生服务,聆听学生的心声。和学生做合作者、朋友,而非对抗者、敌人。否则,痛苦会长久下去,折磨会回环往复。就会失去了快乐、释然、恬雅,和真正的尊严。

七、学生书写的训练和强化

学生书写能力的提高是必须面对,而且非常严峻的事情。看一看我们学生的作业,就一目了然,不需赘言了。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书写呢?光靠语文一科是不够的,得需要所有学科集共同之力才可做到的。

每科的作业书写都必须字迹工整,格式规范,环节清楚,版块齐全,页面整洁。不合格即返工。不姑息,不放纵。

当然还要讲求方法。每科教师,必须先与学生共同确定作业书写的日期,字体,字码,字距,环节,版块,格式,页面,用笔,达成目标的进度等具体要求,要细致、细化。无异议了,施行。一经施行,就要共同遵守,教师和科代表以此为依据共同检查。不横向和别的同学比,要纵向和自己比,比之自己以前的书写,要有进步,不退步。不如前面的书写的,为不合格。可设定月末评比制度,有书写奖、书写进步奖等。并要展览,以示激励。努力形成一个“写好字光荣,写坏字丢人”的导向和舆论。

就是,营造出:要么不动笔,动笔就要写好字的氛围和意识。

尽管教研过程有些短暂,但我相信:凭着反思的力量,一定会不断修补自身不足,促进自己成长提高的。

汪国真说:“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语文的教学研究也应有此心境!让它的滋养“汇涓如流,奔腾到海。开花结果,香远益清。”

教学反思怎么写篇3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也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足见教学反思的写作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那么,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怎样认识教学反思?怎样写教学反思?怎样进行教学反思?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也来谈谈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反思。

一、教学反思写什么

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既然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学过程的思考,那么我们一线的广大教师,不妨从这四个方面来记述: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成、败、惑、感。

1、成功点: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有目的的预设活动,成功是主要的。及时记录下成功之处,以利于今后教学中能借鉴汲取,事半功倍。

2、失误点: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失误,可能是因为教学设计时的失误,也可能是教学活动流程中发生的意外使教学偏离了预设。记录失误之处,一是便于教师在后续的教学中能及时的弥补;二是有利于今后教学中能思考改进方法,回避同类问题。

3、疑惑点:对教学过程的认识是个发展的过程,学生掌握知识也是一个生成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有些问题限于教师的认知水平或当前的理论争鸣尚未清晰,而使教师觉得疑惑:对还是不对,好还是不好?记下这些疑惑,以待日后钻研,或请教专家,或再学习研究,对教师将大有帮助。

4、感悟点:在教学活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有一些出乎预设的偶发事件,往往会诱使教师不由自主地产生教学机智和灵感,若不及时记述,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记录下这些智慧的火花,既能提升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也能让自己享受到教学的乐趣。

二、教学反思怎么写

教学反思是教师通过写得写失写惑写感,自我分析审视教学过程,辨析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行为效果与预设目标的吻合度,探究调整优化行为方式的一个过程,是教师自我意识自我思想的一个思维过程的书面呈现,因此格式相对自由,篇幅长短不定。不过要让教学反思更好的为自我教学能力提升和自我发展服务,笔者认为也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记述要“真”。教学反思源于教学实践,生成于教学活动,应该是教师亲历亲为的教学体验、感悟和分析,是为自己服务的,因此一定要求“真”。这真一是指案例要真实,客观记录下教学过程中的现象和事实;二是分析要真实,真切记录下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成功就是成功――学会自我欣赏;失败就是失败――学会自我批判。那种评课时碍于情面,“肯定基础上的否定”,“假大空“式的套路,应该摒弃。如果教学反思不能以自我的真实为基础,要么摘抄文稿,要么无病,还是不要也罢。

2、视角要“小”。教师平时的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烦杂忙碌,对每一堂课的教学进行全面的总结反思,在时间上不允许,也没有必要。可就教学过程的某环节(导入、探究、巩固、运用等)、教学活动的某一方面(目标的确定、方法的选择、情感的激发、知识的掌握、讨论的形式、探究的实效等)的得、失、惑、感谈一点或几点感受最深刻、体会最真切的认识和思考。

3、重点探“理”。要让教学反思真正起到丰富实践、提升理念、促进发展。要对教学现象进行深层次的分析,透过现象看到其本质和规律。有得,想一想符合怎样的教育规律,对后续教学带有普遍指导性的是什么;是失,想一想失误的原因,探究设计理念上的偏差,操作执行上的偏移,思考改进的策略……这些理性的思考,也才是教学反思的真正价值所在。

4、形式求“活”。教学反思是教师思想的书面呈现,教师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感兴趣的体裁予以记录。点评式、提纲式、案例式、随笔式等,但关键不能偏离反应真实的课堂、真实的思想这一基本的要求,也才能使反思成为教师自我发展自主成长的不竭动力。

三、进行教学反思的方法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反思的主要步骤为:(1)形成一种产生思维活动的怀疑、犹豫、困惑、心灵困难的状态;(2)为了发现和解决这种怀疑,消除和这种困惑而进行的探索、搜集、探究的行为。反思是一种思维活动;反思的明确目的是消除困惑、解决问题、促进实践、增强合理性。所以进行教学反思也要讲究步骤和方法。

1、行动研究法。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开辟信息绿色通道,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教学反思贯穿于你的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2、比较法。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尤其是要研究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的教学思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我们都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教学反思怎么写篇4

在应试作文功利性的驱使下,如今的作文教学几乎全力投入“怎么写”的“技术”指导,一些报刊也在大肆兜售所谓“作文技巧”的秘诀,诸如怎样拟题,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安排结构,怎样打造“亮点”,怎样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等等,甚至有老师给学生面授“机宜”――“开头至关重要,结尾马虎不得,中间无所谓”。于是乎,一些学生便抛开对作文“本真”的追求,抛开对社会生活的体悟,抛开对名著时文的阅读,而去潜心研究以不变应万变的作文“招式”,挖空心思在作文形式上“翻新”,以致把作文搞成了“文字游戏”。

诚然,“怎么写”很值得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予以关注,但是“写什么”更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而且它才是我们作文教学的关键所在。

大家都知道一个常识,写文章就是反映自己对客观事物的理解和看法,就是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情感,就是服务于现实生活。因而,“写什么”即文章的内容肯定是第一位的,只有当社会生活在人头脑中产生了反映,只有因学习、工作、生活的需要而有话要说,人们才有了表达的意愿,才开始动笔写文章。至于“怎么写”即用怎样的形式来写,那要看对何人表达,在何种场合表达,为达到何种目的而表达,不必刻意去“包装”。内容决定形式,这是亘古以来不容置疑的金科玉律。叶圣陶先生早在1924年就指出:“我们不能只思考作文的法度、技术等等问题,而不去管文字的原料――思想、情感的问题,因为我们的作文,无非想着这原料是合理的,是完好的,才动手去作的。而这原料是否合理与完好,倘若不经考定,或竟是属于负面的也未可知,那就尽管在法度、技术上用工夫,也不过虚心耗力,并不能满足写作初愿。”他还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充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作文论》)叶老的话深中肯綮,十分突出地强调了“写什么”的重要性。正是基于这一共识,教育部制订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养科学理性精神”。

从中学生写作实际的情形来看,“写什么”一直在困扰着他们。确如“绿色作文”的倡导者赵谦翔先生所分析的,由于某些惟分是图的家长的怂恿,由于某些惟利是图的媒体的诱惑,由于某些惟考是图的教师的误导,当今青少年学生的心灵受三种流行病的侵害:“一为‘贫血’――亲情冷漠,激情偏执;二为‘缺钙’――胸无大志,意志薄弱;三为‘脑膜炎’――缺乏理性,跟着感觉走。”(《作文应该是绿色的》)这样就导致中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感悟和积累不足,作文的原材料十分贫乏。没有丰厚的积淀,就没有作文的悟性、灵性和个性,那种“技巧性”的东西自然也就运用得笨拙,写出的文章充其量也只能是一个“花架子”。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以“人本”思想统领作文教学,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关注学生的情感领域,关注学生的认知层次,引导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参与生活,以和善之心对待生命,以细微的感受体验生活的“水珠”与“枝叶”,以敏锐的眼光发现真善美与假恶丑,以健康的情感徜徉在书页之间。真正从根本上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学生的精神世界丰富了,情感领域活跃了,认知层次提高了,便会萌生作文的欲望,灵活运用一些作文的技巧了。

再重申一下我的观点,“写什么”才是作文教学的关键所在。奉劝只在“怎么写”上出“招”的老师,好好读读叶圣陶吧。

教学反思怎么写篇5

童庆炳在《谈谈文学性》中写道: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作家以自己的情感去评价生活,作品里面所描写的生活都经过了作家的情感过滤、渗透和评价……能让读者觉得那生活不是冷冰冰的,是带有诗人、作家的情感体温的”。也就是说,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用语言构建的有情感的生命体。语言形式不仅体现着作家的个人风格,而且也承载着他们浓浓的情感以及对世界的认知与评价。因此,我们分析鉴赏作品,必须要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语言形式来触摸作家的心灵,感受他们的“情感体温”。

那么,如何走进文学作品的世界,感受其生命脉搏呢?孙绍振在《〈背影〉的美学问题》中说道:“阅读的过程并不是静态的,而是心灵与文本,学养、专业积累与文本历史之间的搏斗,……是读者主体与文本主体的深度同化和调节。深度调节的主要途径就是钻研审美理论、历史方法和积累学术资源,……除此以外,似乎别无选择。”但这只是前提条件,还需要悟性和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让许多文献资料和口传资料在读者的眼里闪耀起来,活跃起来,向特定的意义线索汇集,并有所感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悟”的具体方法,就如孙绍振在《文本分析的七个层次》中所说的――艺术感觉的“还原”、多种形式的比较、情感逻辑的“还原”、价值的“还原”、历史的“还原”和比较、流派的“还原”和比较、风格的“还原”和比较。这七个层次都是通过比较发现“文本的矛盾”(语言形式与所表现对象之间的矛盾),并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探求作家真实的知、情、意,也就是在探求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而不是那样写的过程中,理解和把握作者写了什么和要表达什么。孙绍振在解读《荷塘月色》时,引入郁达夫《故都的秋》进行比较分析。他指出:“不但善于从看来相同的地方看出相异的地方,而且要善于从看来相异的作品中,看出相同的地方。这是科学抽象的基本功,是需要长期自我培养的。”相对于当下教学中比较普遍的同中求同和异中求异,孙先生提出的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的方法更有利于学生在联想、比较、贯通中激活已学习和掌握的材料的生命,让学生“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提高他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增强学生探究意识和兴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走进文学作品的世界,感受其生命脉搏,还可以通过历史的眼光和立体的思维来分析作品。孙先生以历史的眼光把曹操的《短歌行》与《诗经》、《古诗十九首》、《前赤壁赋》放在一起比较,并以理性的思维从“意脉”和“节点”两个方面来分析情感的衍生变化:“首章的悲怆慷慨,末章的浪漫张扬,构成了一个二元对立的转化。主题在多个节点(‘苦’―‘慷’―‘解’―‘沉吟’―‘不可断绝’―‘鼓瑟吹笙’―‘契阔谈宴,心念旧恩’―‘何枝可依’―‘天下归心’)的呈示、展开中升华……意脉从激情开始,经过多重起伏,到最后,又回归到首章的激情。”孙先生严密的逻辑分析,带着我们一步步走进了诗人的胸怀,触摸到了诗人的心灵。

钱理群先生则从五层“看”与“被看”的关系来解读《我的叔叔于勒》:“我”的父母这样的成年人怎样看于勒叔叔、“我”怎样看父母这样“看”于勒叔叔、“我”怎样看于勒叔叔、莫泊桑怎样看小说人物的种种“看”。钱先生如剥笋一般层层深入,直至追问今天的我们怎么去看那种种“看”,让人不得不反躬自省。钱先生冷峻的追问中包含着人道主义的关爱、可敬、可佩。

两位先生的解读给我们如下启示:首先,文本中都含有一定的思维逻辑,阅读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且这种思维训练应在分析文本语言形式中自然而然展现出来,不可人为强加,这正是当下语文教学普遍欠缺的。其次,文本是一个生命体,是一个不断成长发展着的生命体,阅读教学要在过程中体验生命的律动,体验生命的温度,而不能只抓一点,而不顾及整体。所谓从什么读出(感悟到)了什么云云,让许多师生对断章取义驾轻就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实在应该废止。

情感是文学作品的核心,文学作品解读和鉴赏就是理解感受文学作品中寓含着怎样的情感,情感是如何被表达的,表达得怎么样。从写法切入,理解感受文学作品的情感,则是一个非常好的路径。这是本书给我们的另一启示。

蔡义江先生在《〈香菱学诗〉教学设计之我见》一文中的意见很值得我们借鉴:“我们今天读《红楼梦》的重要意义之一,就是科学地总结和借鉴其成功的艺术经验,我以为也就是作者如何用合情合理、不穿凿的创作原则,来描绘这一历史场景,塑造人物和刻画人物性格。”他强调,读是为写服务的,要读出作品怎样写场景、怎样写人物而且写得如此真实和成功。这里,蔡先生强调的是如何来塑造、如何来刻画,不同于我们平时所说的分析人物形象、人物性格。虽然蔡先生的话未涉及文学作品的核心情感,但在分析怎样写的时候,情感不可能被摒弃,情感是寓于如何塑造、如何刻画之中的。

教学反思怎么写篇6

[内容]

 <?XmL:nameSpaCepReFiX=o/>

以课文的某一段落作为教学的突砷破口,是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常用的段落突破式有:

1.上挂下连式过渡是文章段落、层次之间连接转换的绪构方式。许多课文段与段之间巧妙地运用了过渡段,不仅勾连上下,使文章结构严谨,而且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标明了文章中心之所在。教学的可从过渡段入手,上挂下连,双向展开,能收到以简驭繁的效果。如《伟大的友谊》一文的第四自然段:“在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帮助马克思,更重要的是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他们百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合作。”紧扣这一过渡段,可分三步组织教学:①解题设疑,切入过渡。“友谊”“伟大”什么意思?课文写谁和谁的友谓?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他俩的友谊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将学生引入过渡。③分头推进,理解过漂。先让学生读懂过渡,并认识它的纽用作用,理清文章的思路。在生活上恩格期是怎样热忱帮助马克思的?指导学生学习2─3自然段;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他俩又是怎样亲密合作的?指导学生学习5──7自然段。这两部分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为什么?让学生抓任重点词句读仪,体会马克思和恩格斯友谊的深厚。③归结论渡,明确“伟大”。课文首尾两段各写了什么?与中间的两个部分是什共关系?过渡段在课文中自什么作用?为什么说地俩的友谊是伟大的?引导学生纵观全文,领悟中心。

2.举一反三式不少课文具有这样的特点:作者采用反复的表现手法,安排结构相似的段落。教学的可从某一段落入手。先扶盾放、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目读能力。如《再见了亲人》一文,描写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告别的动人情景。三殷在叙述顺序和表现手法上十分相似,都运用了感叹、举例、反问的写作方法。可分以下三步组织教学:①指导学法。先通过默读讨论使学生明白这段先写志愿军与大娘告别的括,再写大娘的动人事迹。最后以反问句小结;再引导学生找出最能突出表现大娘爱志愿军的词句,体会中朝人民的深厚情谊;最后借助板书揭示段式的结构特点:劝说大娘回忆往事反问小结。②运用学法。志愿军战士弓小金花告别这一段,司指自学生运用:理层次析词句明段式品情操的学习程序自己学习,同伴互助,教师在重难点处作则要的点拨。③巩固学法。志愿军屯大嫂告别这一段,就习以放手让学生读读议,自我学习,教师进行学习效果的检查。

教学反思怎么写篇7

一、晓之以理,明其是非

相当一部分学生作文写不好,不是表达能力的问题,而是思想认识问题。比如有些同学写老师对自己严格要求,往往写老师体罚自己。在他看来老师体罚学生是天经地义,是一种特殊的关爱。一次,一个同学在《我的好老师》中写了这么一段话:“老师把作业本狠狠往我面上一摔,怒气冲冲地说:‘这就是你做的作业吗?你的耳朵长哪去了,没听我上课怎么讲?’我感觉脸上一阵火辣辣的,但我的心里却暖烘烘的,老师这么对我,这是在关心我,全是为了我好啊,我以后再也不能这么马虎了。”

初读这段文字,真感到啼笑皆非,这是在赞老师啊,还是在损老师呢?但冷静一想,我不能简单的批评他几句了事,而需要晓之以理,帮助他提高认识,明辨是非。于是我给了他这样的评语:“描写生动,但材料不当。你的意图是要表现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吧。但老师用“打”的方法教育学生,本身就是违纪行为,怎么能拿来称赞呢?”这位学生在第二次作文中夹了这么一张小纸条:“老师,谢谢您帮我提高了认识,使我明白了是非。”反馈的信息使我大感欣慰。

二、导之以法,拓宽思路

差生因为不懂得作文的技巧,所以有时有好的主题,好的材料,写起来也常常是平铺直叙,干巴巴的,缺少语言美。我们做老师的大可利用评语点拨学生,引导学生自己去揣摩、领悟、修改,从而明确该怎样写,不该怎样写,怎样写更好。老师尽量不要包办代替。

有个学生在《一个夏天的晚上》这篇作文中,写父亲在一个停电的夜晚,为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不顾炎热,通宵达旦工作的事。材料具体,主题也深刻,但通篇没有环境描写,不够生动。我给他下了这样的评语:“材料典型,主题突出,人物形象也比较鲜明。但爸爸工作时环境怎样?天热到什么程度?写好环境是不是更能表现父亲的形象?应进一步考虑。”第二天他交来了改稿,开头添了这样一段:“入夜,整个大地依然像蒸笼一般,墙上挂着的温度计里的水银柱仿佛故意跟人作对似的,小猫也失去了平时的机灵劲,懒得去觅食了。只有树上的知了还在不知疲倦扯着嘶哑的嗓子乱叫,发出阵阵刺耳的长声。”这段文字找不到一个“热”字,但读后使人感到热气灼人。显然,补上的这么一段文字,不仅扣住了“夏日”的时间特点,而且为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作了很好的铺垫,收到了锦上添花之效。

实践证明,启发式的评语,能打破学生的思维的条条框框,拓宽学生的作文的思路,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动之以情,叩开心扉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是被人欣赏的渴望。”即便是绩差生,他们同样也需要被肯定,被欣赏。在作文评语中,我特别注重挖掘他们作文中闪光的东西,给予充分肯定。学生一旦从老师的评语中品出了鼓励和希望,他们会马上感奋起来,振作起来,花费数倍于教师的心血投入到作文中去。

我经常给学生这样评的评语:

“这句话巧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母亲的爱子之心。”

“谁说你的作文不行,这一段描写不是写得很成功,很感受人么?努力吧,成功在向你频频招手。”

“模仿是走向创造的第一步。你能把课本中学来的东西运用到作文中,证明你的努力。老师很欣赏你这种做法!”

……

俗话说得好:“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尤其要注意“感情投资”,让这些学生看到自己成长的足迹,体会进步的喜悦,品尝成功的欢乐。只有这样,他们也才会对作文自己的热情。

四、责之以婉,促其反思

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绩差生也是这样。对绩差生作文中的缺点指手画脚,往往只会挫伤他们作文的积极性,失去对作文的兴趣。反之,用交心的方式,商讨的口气,站在平等的地位上委婉地道出作文需要改进的地方,让学生自己去斟酌权衡,产生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作文中,对学生的不足,我常常使用商讨性的评语,如:

“请你再想一想,这句话是否可以删去?”

“你认为‘我的爸爸’和‘我和爸爸’在选材上应该有什么区别?”

“这里的‘××’一词换成‘××’是不是更有表现力?”

“写人不但要写出这个人做了什么,而且还要写出这个人为什么能这样做――我认为。”

教学反思怎么写篇8

一、教学方法不宜采用“讲授式”

对于初中英语教师来说,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每位老师在变革教学观念、方法、学法等的过程中,多数人还在认真比较以前较为流行的“讲授式”教学法和现在较为普遍的引导学生探究、合作学习的进步性。学英语是学语言,学语言就是要学会别人(就是使用该语言的本土人士)怎么说,我们就怎么说,别人怎么读,我们就怎么读,别人怎么写,我们就怎么写。教英语不是老师会就行,关键还要学生能。所以课堂应克服教师一讲到底,侃侃而谈,而应该用教师的激情和活力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听说读写这些实践活动中去感悟语言,也就是要让他们参与更多的语言活动,把表演的舞台留给孩子们。让他们觉得我该上台,我们组该展示,达到这种效果,那教学效果就不用太愁了。

二、教学设计不宜忽视“听与说”

英语教学涉及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写与读在平时训练得比较多,而听说往往容易受到忽视,针对这一问题,我在教学中较为注意对学生听和说的训练,我认为只有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同时提高,才能真正的学好英语。在日常教学中,英语知识比较散碎,要求不断重复性记忆,重复学习容易丧失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让学生有学习兴趣就十分重要,这就要求英语教学设计富有创新教学准备,比如,在通过大量反复语言输入学习中,从口头上诱导学生发现、总结出一些习惯表达;其次,通过听力训练进一步熟悉这一语言现象。接着通过两两结对活动和小组活动等学习方式,谈论自己、他人对学习方法的不同。教学内容大多以学生听说为主。尤其是对部分基础较差、自信心不足的学生,要激起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积极配合教学内容,大胆参与到各种教学活动中来。

其实,教学过程也是师生相互学习的过程,好教师从来不会认为有“笨”学生,只有“笨”教师,教师最多应从自身寻找问题产生的根源,同时根据班级实际状况,因材施教,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对学生的兴趣、知识基础、认识特点和智力水平等背景材料进行综合分析,作为安排学生学习活动和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为了教学更加形象客观,我们还可以引入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教学方式,让教学更加客观形象。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反思对与教学设计也非常重要。对日常教学的及时反思能帮助我们获得更多的反馈信息,找出进一步提高和改善教学的途径,制定更加适合班级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计划;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兴趣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促进学生进步。课堂设计缺乏适当适时的教学评价,不能及时获悉学生在课堂上有没有收获,有多大收获等学情;课前设计“想教学生什么”,课堂反馈“学生学到什么”和课后反思“学生还想学什么”三个环节没有得到最大程度上的统一。

三、教学辅导不宜“一刀切”

加强课外辅导、个别辅导。充分利用课间监督检查差生的单词背诵情况;利用中午时间给基础较好的学生出一些符合其实际的练习题。就这样尽自己最大努力,兼顾每个学生,使全体学生能用所提高。对于英语基础比较差,口音带地方味很浓厚的学生要单独辅导,并在以后教学中还应加强对差生的鼓励和监督。比如,听力部分相对较易,而综合分析理解的能力比较欠缺的学生进行对应辅导。在单词拼写方面,要求这些学生在掌握单词的基础上,能够结合句意写出正确形式,具有很大的综合性,这不仅考察了学生对词汇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同时也反映了学生的语法知识及及运用英语的能力。教师还可以对这些学生通过语境对词类、固定搭配,交际用语及生活常识进行综合考查。最后,还要对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即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语篇的理解和逻辑推理能力的考查。比如,选用有一定难度的短文,注意学生在判断选项时,往往忽略语意的整体性与连贯性,对所选答案往往只符合局部意义,而与全文的意义相悖的部分加以更正。

教学反思怎么写篇9

这让我也想到了我们的学生们在学习知识时也可以在他们的作业或考试或课堂学习之后也能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肯定也会对学生的成绩有很大的帮助,并且学生可以通过反思把课堂教学实况象放电影似的在头脑中重过一遍,回顾一下自己的学习目标是否达到,任务完成得如何,自己的表现怎样……然后把注意的焦点对准那些使自己激动以至于一时难忘的事情上。最后抓住时机、选择典型事例、新鲜感受、深刻体会……记录下来,这就是学生的学习反思。

美国的心理学家波斯纳也提出成长的公式是“成长=经验+反思”。由此可见反思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通过现状调查,目前大部分学生缺乏有目地、有意识,具有针对性的对问题的质疑与解决问题、认识问题后的反思。

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第一次尝试着让学生在课后作业上写出自己的课后反思。比如说让学生写写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基础知识,哪些是重点,那些是难点,对于这些知识你都掌握了么?如果你有些没有掌握该怎样去弥补呢?我们从从这节课中学习了哪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些学生还会写出怎样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还与些学生写出自己课堂中的不能解答问题的原因,我会给予适当的鼓励让其不要灰心不要放弃,并帮助他去努力思考解决问题。

我在这方面做的最好的也是使教学质量得到了大面积提高就是“三步纠错法”。第一步,作业或测试中出现的错误及时订正纠错,同常规的纠错方法。第二步,每个同学都准备一个“纠错本”,把平时做错的题收入其中,并注明错在哪里,找出原因,每章小结时进行纠错检查交流。让学生养成平时有空翻一翻,考前认真看一遍的习惯。改变过去“只要一错,总是常错”为“只要一错,抓住攻破,不能再错”,使学生在纠错中不断进步,不断提高。第三步,教师也要备有一个“易错题记录本”,把各届学生的错题都积累下来,在复习时分类、分期进行再次辅导。对概念不清的错误,要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对“认知遗误”的及时补正;对“夹生”的要复习提高。这样,对不易理解的问题或理解记忆能力差的同学来说,经过“三步纠错”,大多数同学都能够彻底纠错补漏。

通过本学期这项工作的开展,我发现这样的课后反思有助于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还会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探究意识,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于是我想进一步做好此项工作,培养学生把解题后的反思应用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养成检验、反思的习惯。

首先我认为我的课堂上就应该给学生反思的机会。我们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反思,如:我选择的是怎样的一条解题途径。我为什么作出这样的选择?我现在已进行到了哪一阶段?这一步的实施在整个解题过程中具有怎样的地位?我目前所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其次在教学中应当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勇于标新立异,把自己异于同学、老师和课本的见解提出来,同时使学生具有反思的意识,充分挖掘深化知识的内涵,使学生深刻理解知识。

教学反思怎么写篇10

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简单地说,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

教学案例是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它讲述的是一个故事,叙述的是这个教学故事的产生、发展的历程,它是对教学现象的动态性的把握。

能够成为案例的事件,必须包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并且也可能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内。正因为这一点,案例才成为一种独特的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

案例必须是有典型意义的,它必须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体会。是对“当前”课堂中真实发生的实践情景的描述。它不能用“摇摆椅子上杜撰的事实来替代”,也不能从抽象的、概括化的理论中演绎的事实来替代。

教学案例来自日常的教学实践活动,贴近教师工作,与教师有天然的联系。教师有大量的实际问题,需要通过研究,妥善解决,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了大量的教学研究,有很多经验和教训,其中不乏典型事例,会给教师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成为撰写教学案例的素材。教师有事实可说,有道理可讲。教学实践涉及的领域宽,发生的事例多,是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撰写教学案例,促进教师教学反思。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真切的回顾,用新的观点进行严格的审视,客观的评价,反复的分析。能使教师把某些教学问题认识得比较深刻,解决得比较恰当。利于教师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看清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撰写教学案例,促使教师对教学理论钻研。这就促使教师带着教学案例的实际问题,深入地学习有关的教学理论。利于教师内化教学理论知识,提高教学理论水平,用科学的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撰写教学案例可以帮助教师总结教改经验。从实践中选择适当的实例进行描述和分析,可以更清楚地认识有些做法为什么取得了成功,有些为什么效果不够理想。

从文章结构上看,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元素。

(1)背景。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

(2)主题。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是想说明怎样转变差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动笔前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比如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研究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情境、经历,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写作时应该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立主题。

(3)细节。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要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比如介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就要把学生怎么从“不会”到“会学”的转折过程,特别是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绍了一番,说到“掌握”就一笔带过了。

(4)结果。一般来说,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设想的措施而没有实施的结果,教学实录通常也只记录教学的过程而不介绍教学的效果;而案例则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教学的结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读者知道了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过程的内涵的了解。

(5)评析。对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同样一个“差生”转化的事例,我们可以从教学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评析不一定是理论阐述,也可以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以启发。

写好个教学案例,有三个关键问题需要注意:

(1)选择复杂的情境。所谓复杂的情境,是指故事的发生、发展具有多种可能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需要进行判断、选择、决定。复杂的情境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思考和想象的余地,因而给人以更多的启迪。学校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两难问题,应该怎样处理,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的思路和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