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李白的白发三千丈十篇李白的白发三千丈十篇

李白的白发三千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2:07:35

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篇1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前言】

《秋浦歌十七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组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作者再游秋浦(今安徽贵池西)时。全诗内容丰富,情感深厚,从不同角度歌咏了秋浦的山川风物和民俗风情,同时在歌咏中又或隐或现地流露出忧国伤时和身世悲凉之叹。

【注释】

⑴秋浦:唐时属池州郡。故址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

⑵山公:指山简。

⑶宁戚:春秋时卫国人。

⑷白石烂:宁戚《放牛歌》中有“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之句。

⑸黑貂裘:《战国策·秦策》载,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

⑹水车岭:《贵池志》载,贵池西南七十余里有水车岭。

⑺寄生:一种植物,其根部不扎在土里而依附在松树、杨树等枝杈上,靠吸取这些树的养分而存活。

⑻江祖一片石:《一统志》载,江祖山,在贵池西南二十五里处,一石突出水际,高数丈,名曰江祖石。

⑼逻人:今称逻人矶,乃江边一巨石。人:一作“叉”。

⑽鱼梁:地名,在逻人矶附近。

⑾舟:一作“行”

⑿平天:湖名,旧址在贵池西南的齐山脚下。

⒀赧(nǎn):原指因害羞而脸红。这里是指炉火映红人脸。

⒁个:如此,这般。

⒂秋霜:形容头发白如秋霜。

⒃白鹇(xián):大型鸟类,也叫“白雉“。

【翻译】

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

【赏析】

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篇2

【关键词】李白诗歌夸张方式

【中图分类号】i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5-0015-01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贡献首先是把积极的浪漫主义艺术创作推向新的高峰,他以天才的艺术创造,在更广大的范围内运用多种手法,扩大了浪漫主义想象,增强诗歌的感染力,使我国浪漫主义诗歌传统得到发扬光大。

李白诗歌表现出惊人的想象力,真正能做到“笼天地于袖内,挫万物于笔端”(陆机《文赋》),达到出神入化。丰富的想象给艺术构思插上了翅膀。他惊人的想象力和他善于运用比喻夸张手法分不开的。李白诗歌夸张手法的常用方式有这样几种:

一、扩大夸张和缩小夸张

扩大夸张在李白诗歌中最为突出,如《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诗的首句“白发三千丈”,劈空而来,似大河奔流。从手法上讲,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样,都是以“三”、“九”等表示众多的虚数进行夸张。“白发”长至“三千丈”,比“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还要多十倍,此句虽悖于事理,却含有至情,是诗人借白发之长来表自己愁思之深,它如雷霆,如潮涌,一下子便抓住读者,引起读者的强烈悬念。这类夸张在李白诗歌里还有很多,如:“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北风行》),用“雪花大如席”的夸张突出燕地奇寒,风光奇特。“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朝发白帝》),这两句描写轻舟在那万重山急流中飞驰的轻快迅速——轻舟在江上驶,猿猴在岸上啼,只觉得江水两岸的猿声仍在耳中不停地啼着,而船却早已飞快地穿过万重山了。李白用夸张的手法突出轻舟的飞快,从中可以体会到李白获赦后轻松愉快的心情。“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寄王屋山人孟大融》),“天子九九八十一万岁,长倾万岁杯。”(《上云乐》)这些都是扩大夸张的典范。李白诗中缩小夸张虽不及扩大夸张多,但为数也不少。如:“楼船一举风波静,汉江翻为雁鹜池。”(《永王东巡歌》),说浩荡的长江水和汉水,对于永王李粼来说,只等于一个小小的雁鹬池。这是对李粼军威之盛,地盘之广的一种歌颂,抒发了自己希求效力于消灭安史叛军,平定中原的爱国理想,气概豪壮。“谁道此水广,犹如一匹练。”(《江夏寄汉阳辅录事》),浩瀚的汉水犹如一匹白绢,这都是空间方面的极度缩小。其它如:“黄河如丝天际来”(《西岳云台歌》),“感君恩重许君命,太山一掷轻鸿毛。”(《结袜子》)等。夸张手法的作用都是很明显的,它可以使事物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更加鲜明,可以使社会生活的本质体现得更突出,可以把自然界的景物描绘得更生动、更形象。所以,夸张这种手法在李白这样的浪漫主义作家手里使用得更多。

二、夸张和想象的结合

李白常把奇特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结合起来,写自己强烈的心潮激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至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些寄》),愁心可寄,已是大胆的夸张,寄与明月更是奇特想象,对友人的思念在诗中得到了很好的表达。“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把思念长安的心情表现得十分别致而又形象贴切。“南风吹我心,飞堕酒楼前。”(《寄东鲁二稚子》),思念儿女的骨肉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蜀道难》中诗人更是以雄健奔放的笔调、丰富的想象、极度的夸张、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蜀地山川的雄奇险要。这首诗里充满了大胆的夸张。“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夸张之辞在诗中前后出现了三次,成为贯串全篇的旋律。此外,蜀山之高,可以迫使驾驶着太阳神车的六龙望而却步;这样的高山,就算是极善飞翔的黄鹤也不能越过,猿猴想攀援更是徒唤奈何。这里的山势那样的高峻,以至于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天穹上的星辰,真是令人吓得气都喘不过来……这些突兀雄奇的想象、夸张,使得蜀山之高、蜀道之难被渲染得非常形象、非常突出,诗人的浪漫情感也被表现得非常强烈、非常动人。

三、夸张与比喻连用

大胆的夸张,新奇的比喻,是李白书写炽热感情所常用的艺术手法。有时,他既用夸张,又用比喻。“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两句不但夸张奇特,气势宏伟,而且比喻新奇、恰切,以有形比喻无形,化抽象为具体,变悖理为合理,因而在艺术的真实中产生了强烈的魅力,令人惊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诗描写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银色的瀑布,飞一般往下奔流,一泻直落三千里,令人感觉仿佛是银河从那九重天的顶高处直落而下似的。诗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极写瀑布的高,水流的猛和流泉的白,是写瀑布壮丽景观的名句,充满着浪漫主义色调,充分表现了李白纵横不羁的豪气。另如“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燕山雪花大如席”等,都是夸张中有比喻的名句。

李白诗中的夸张虽然奇特得惊人,却是合乎情理,有现实依据的,既是极度的夸张,有是高度的真实。由于李白充分发挥了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象等浪漫主义艺术手法,从而使他的诗歌气势磅礴,壮丽多姿,如天风海涛,不可羁绊、不可束缚,成为浪漫主义的典范。

参考文献:

[1]《唐诗宋词》(古代文学研究专题一),程郁缀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1)

[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于菲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4)

[3]《新编中国古代文学史》,刘延乾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4)

[4]《全唐诗》,陆义林,刘仁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10)

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篇3

什么是模糊语言呢?就是语言所指范围边界不确定和不清晰。在人们的口语交际中,经常会发现这样一些现象,如:经理派你去车站接一个未曾见过面的客人,只告诉你“他是一个胖子,中等个子,男性”,在这一句话中,只有“男性”一词是一个外延界限明确的词语,“胖子”“中等个”两词并没有准确地说明“他”到底体重多少公斤,身高多少公分,外延界限十分不明确,句义非常模糊,可你却凭着这种模糊的语言顺利地将客人接回来。如果经理告诉你“他是一个男性,体重八十公斤,身高一米七三”这样一句句义精确的话,那么你就会面对着茫茫人海而束手无策。

由此可见,模糊语言并不是语言含糊,模棱两可,令人费解,而是利用语义的模糊,准确地反映出生活中的模糊概念;或者出于礼貌,考虑到交际环境、目的、内容和对象的心理因素,必须采用模糊语言;或者出于修辞的需要,用模糊语言表达某种不便直说的思想感情。其实模糊语言在日常生活中是大量存在的,而且,人们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应用它,如《水浒传》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陆虞候受高太尉的指使,要在草料场害死林冲。陆虞候的鬼鬼祟祟引起了酒店李小二的怀疑,赶忙报告林冲。林冲问:“那人生得什么模样?”李小二道:“五短身材,白净面皮,没甚髭须,约有三十余岁……”林冲听了,大惊道:“这三十岁的正是陆虞候。那泼贱贼也敢来这里害我!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显然,李小二使用的是模糊语言,提供的是一组模糊数据。“五短身材”,到底短小程度如何?“白净面皮”,究竟白到什么地步?“没甚髭须”,应该怎样估算?“约有三十余岁”,是31岁,抑或35岁?有趣的是,根据李小二所提供的模糊数据,林冲迅速作出了判断,随后的事实证明,这一判断是准确无误的。

这样看来,模糊语言运用准确非但不会影响表情达意,反而具有很强的表达效果,这种语言现象在文学作品中更是俯拾皆是。

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在这首诗歌中,如果把“三千丈”看作精确词语,那么“白发三千丈”一句则叫人无法理解,白发怎么能有“三千丈”长呢?其实,“三千丈”并非确数,而是模糊语言,作者利用模糊语义,进行艺术的夸张,极言愁思的深重。

苏轼的《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髟伦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一诗,也是利用“袅袅”“空鳌薄耙股睢闭庑仕表示的模糊语义,把清风徐徐、香雾弥漫的清幽月夜描绘地动人而形象。假如改为“东风风速五米/秒、夜间十二点”的话,就会诗意尽失,淡然无味,绝对不会产生如此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

肖像描写更是常用模糊语言,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中有这样一句话:“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这句话并没有准确具体地勾勒出“东家之子”的体态容貌,整句话的语义非常模糊,就是这种模糊具有“此处模糊胜精确”的艺术效果,逼真地刻画出“东家之子”的美的魅力――恰到好处。如果改为精确词语则显得呆板可笑,况且美是一种感觉,假如真实地描摹出来也会众口难调。

鲁迅的作品素以含蓄著称,这种效果的产生,其主要手段就是利用了模糊语言的修辞功能。

“可恶,然而……”这是《祝福》中刻画鲁四老爷的一句语言描写,话并没有说完,答案有好几种,句义也相对模糊,但这种模糊句,具有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将鲁四老爷虚伪、自私、卫道的复杂性格揭示得淋漓尽致。

“那么,你得说:‘啊呀!这孩子呵!您瞧!多麽……啊唷!哈哈!Hehe!he,hehehehe!’”这是鲁迅的作品《立论》中的一句结束语,整句话句义非常模糊,并没有给人们一个清晰的答案,就是这样一句模糊语言却传达出了精确语言无法传达出的语义,写出了作者既不想说假话,又不能说真话的无奈和愤怒,对当时的社会现实充满了强烈的嘲讽和揭露。

“原来如此!……。”这是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中的一句话。当得知左联五烈士被害的消息时,作者面对的如此卑劣和凶残,心中涌动着的是愤怒、震惊、仇恨和对死者的思念、惋惜、痛悼之情,这些复杂的情感是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因而作者巧借省略号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语义表现得淋漓尽致,省略号的语义是模糊的,这种模糊语言充满了耐人寻味的魅力。

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篇4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词语解释】1)浣女:洗衣女。2)王孙:贵族的后裔,这里指隐居的高士。

【诗文解释】一阵新雨过后,青山翠谷越发显得静幽,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更令人感到秋意浓厚。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莲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尽管那春天的芬芳早已逝去,我陶醉在这美妙的秋色中,依然向往长留。

【诗文赏析】此诗为王维山水诗中的名篇。雨后秋山明快舒朗清新鲜洁的环境特点构成了全诗的基调。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及对理想境界之追求。

明月清泉,竹喧莲动,浣女归舟,层次鲜明,因果清晰,且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构成一幅清晰和谐的雨夜秋山图。

二、品味古典诗词魅力

请你任选角度赏析下面几首古典诗词,独立思考完成后小组合作交流分享彼此独特感受。

1)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我的赏析:这首诗“意境优美”,“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洁白的羽毛,碧绿的春水,鲜红的脚掌,清澈的波纹,白、绿、红互相映衬,色彩鲜艳。鹅在水上是轻轻地“浮”,缓缓地“拨”,动作优美,怡然自得。这情景,当然会使孩子心情愉快,甚至会高兴地手舞足蹈。

这首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新鲜活泼,明白如话。诗人经过认真观察,从声音、形象、动作、颜色等几个方面抓住特点进行描绘。“曲项”、“白毛”、“红掌”,是白鹅的形体特征;“向天歌”、“浮绿水”、“拨清波”,是白鹅的生活习性和行动特征。诗人抓住这些特征,把白鹅浮水时的形象和神态写得生动、逼真,给人留下了一副富有情趣的、美丽的图画。

2)秋浦歌

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我的赏析:本首诗具有修辞美。这是一首抒愤诗。诗人以奔放的激情,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塑造了“自我”的形象,把积蕴极深的怨愤和抑郁宣泄出来,发挥了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箇长?”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大胆奇特的夸张,骇人心目。单看“白发三千丈”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白发怎么能有“三千丈”呢?读到下句“缘愁似箇长”,豁然明白,原来“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个字的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以此写愁,匪夷所思!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惊叹诗人的气魄和笔力。

3)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我的赏析: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语言优美含蓄,具有一种含蓄之美。

第三、四句接写她听到这熟悉的歌声之后的心理活动。姑娘虽然早在心里爱上了这个小伙子,但对方还没有什么表示哩。今天,他从江边走了过来,而且边走边唱,似乎是对自己多少有些意思。这,给了她很大的安慰和鼓舞,因此她就想到:这个人啊,倒是有点象黄梅时节晴雨不定的天气,说它是晴天吧,西边还下着雨,说它是雨天吧,东边又还出着太阳,可真有点捉摸不定了。这里晴雨的“晴”,是用来暗指感情的“情”,“道是无晴还有晴”,也就是“道是无情还有情”。通过这两句极其形象又极其朴素的诗,她的迷惘,她的眷恋,她的忐忑不安,她的希望和等待便都刻画出来了。

这类用谐声双关语来表情达意的民间情歌,是源远流长的,自来为人民群众所喜爱。作家偶尔加以摹仿,便显得新颖可喜,引人注意。刘禹锡这首诗为广大读者所爱好,这也是原因之一。

4)《行路难》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我的赏析:这首诗重在最后两句上。诗人直抒胸臆,表达出自己的雄心壮志。诗歌具有“情感美”。

这首诗在题材、表现手法上都受到鲍照《拟行路难》的影响,但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两人的诗,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而由于时代和诗人精神气质方面的原因,李诗却揭示得更加深刻强烈,同时还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因而,和鲍作相比,李诗的思想境界就显得更高。此诗多写世道艰难,表达了离愁别绪。

5)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的赏析:这首诗透过写景,旨在表达诗人对于社会生活的感悟。具有“哲理美”。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篇5

女小偷VS女警察 

劳教人员中,有一个16岁的女小偷一开始恨女警察,也不愿和她们沟通,女警察们也从没见过她家里人在“接见日”来看过她。后来,一个女警察在“接见日”这天走进了她的内心世界,成了她的好朋友,她才慢慢被感化过来。然而,当她的劳教期满后,她的母亲仍然不肯认她,女警察们又开始犯愁了。 

女警察苏向荣向千龙网记者介绍说,李青青(化名)从小父母离异,她被判给母亲,母亲没有尽到监护的责任,她就在社会上和一些小青年混在一起,到处小偷小摸、坑蒙拐骗,有一次在诈骗人家手机的时候被警察抓了,去年春节前后被判一年劳教。 

在劳教所里,李青青心里很灰暗,性格显得很孤僻,从来不跟任何人说家里的情况,她不但恨警察,而且恨自己的家里人。苏向荣说,她母亲也不接干警的电话,每到“接见日”前后几天,李青青看着别人都兴高采烈地和家人团聚,而却没有任何人来看她,她就经常躲在房里哭。 

后来,苏向荣发现这一情况后就把李青青当成朋友去跟她谈心,这时,李青青才说出她母亲不来看她的原因。原来,李青青不但在社会上诈骗,而且还在自己家里偷、骗、抢、砸,甚至对自己家人打骂,一家人对她也恨之入骨。 

李青青在临近解教的前半个月,她自己写了一份申请,竟然表示要在该劳教所留下来,她说劳教所的女干警给了她第二次生命,她母亲不肯收留她,她不愿意再去跟社会上的那些小青年去混了。而按规定,劳教所又不能收留已经解教的人员,该所的女警察们只好开着车送她回家。 

到李青青家里时,她母亲根本不肯原谅李青青,李青青把自己在劳教所里的表现和忏悔写成一封长信,交给了她母亲,希望母亲能收留她,母亲仍然无动于衷。该所的女警察们只好找来居委会和派出所来帮忙做工作,而她母亲只是以丈夫下岗、姥姥有病、家庭负担太重为借口来推辞。 

“没有办法,我们就给青青留下200元钱,另外让当地派出所先给李青青找了一间房子暂住。”苏向荣说,李青青晚上在那间房子里住,她白天就到派出所去吃饭。然后,她每天坚持给她母亲打电话,但是她母亲从来都不接,一听是她的声音就挂了。李青青无奈地打电话告诉苏向荣——母亲还是不给她机会。 

最近,有一次,李青青给母亲打电话时,母亲听了她的几句话才挂掉电话,她立即兴奋地从派出所打电话告诉苏向荣:“母亲愿意听我说话了!”苏向荣惊喜地鼓励她:“这说明你母亲愿意了解你,你就抓住机会继续跟她联系,告诉她你的思想变化。” 

后来,李青青的姨妈也发现了她的转变,于是,她姨妈也来做李青青母亲的工作,终于让李青青走进了家门。由于青青还小,姨妈和她母亲商量决定让她重返校园,日前,青青又回到了学校,她在电话里告诉苏向荣,她母亲现在很疼爱她,她表示要好好学习,将来报答母亲和社会。 

吸毒女VS女警察 

与李青青相比,唐琳(化名)和他的丈夫都已经是“三进宫”了,她最讨厌警察。一位叫鲁凤英的女警察在接受采访时告诉千龙网记者,一开始,她老是组织其他劳教人员跟女警察对着干,拒绝接受教育。 

“我一开始是因为好奇,而染上了毒瘾。”这个44岁、家住颐和园附近的中年妇女唐琳回忆起往事,就连连向千龙网记者表示特别后悔。唐琳说,1995年初,她因为认识了丈夫的一个吸毒的朋友,在他的蛊惑下,她和她丈夫都试着吸了一支海洛因,从此,他们就染上了毒瘾。 

染上毒瘾后,唐琳和她丈夫都辞了工作,开始不务正业,每天躲在家里靠海洛因度日,家里的积蓄很快被花光了。为了筹集吸毒的钱,1995年下半年,唐琳和他丈夫开始变卖自己的家产,最后他们把自己唯一的楼房以25万元卖了,然后又花6万元买了一间平房住,剩余的19万元全部用作购买海洛因。 

1998年夏天,根据群众举报,唐琳在买“白粉”时被警察现场抓获。随后,警察又在她家里抓获她吸毒的丈夫。夫妻双双被送进劳教所,两年后解教,结果毒瘾复发,2002年初这对夫妻又双双被劳教。这次劳教期满后不久,夫妻双双再度吸毒,今年已经是“三进宫”了。 

由于有了“三进宫”的“资历”,唐琳被劳教人员公认为“老大”,她常常在劳教人员中发号施令,组织她们不服从管理,公然与女警察对抗。出操时,她们不服从女警察的口令,女警察说向右转,她们都向左转;在食堂吃饭时,她们偷偷地把吃不完的大米饭带进宿舍藏起来;热水瓶也不放在规定的地方等等。 

“既不能打,又不能骂,我们只好耐着性子跟她们磨。”女警察鲁凤英向千龙网记者介绍说,“非典”期间,该所曾经好几天断粮,大家只好靠买点零食应付一下,而唐琳身无分文,家里也一无所有,丈夫也在劳教所劳教,儿子职高没有毕业就辍学了,现被寄养在姑姑家。看着唐琳没有吃的,鲁凤英就把自己买的一些吃的全给了她,唐琳非常感动,这才开始转变。 

两个月前,唐琳远在黑龙江双河劳教所的丈夫突然发病,后被送进医院抢救,诊断为心肌梗塞。当唐琳获悉后,以为是丈夫病危,急得团团转。女警察们得知情况后,通过数次长途电话和双河劳教所联系、交涉,终于让唐琳和她还在病床上的丈夫通了一次电话。这时,她丈夫告诉她,他已经度过了危险期,而且已经被保外就医。 

后来,唐琳的丈夫还被获准回北京来看望她,丈夫带着被寄养在姑姑家的儿子来北京女子劳教所看望她时,全家人抱头痛哭。唐琳抱着她的儿子表示,妈妈以后再也不沾毒品了,一定要好好爱他。唐琳还告诉千龙网记者:“前两次决心都不是特别大,这次为了孩子我是下了狠心了,再说所里的女警察像亲人一样对我这么好,我不能辜负她们。” 

卖淫女VS女警察 

“女性吸毒往往和卖淫是相连的。”该所六大队队长白莲娜向千龙网记者透露,有的为了自己吸毒筹集毒资去卖淫,有的是丈夫吸毒迫使妻子卖淫,有的是两口子离了婚带着孩子,迫于生计去卖淫,还有的是经不起诱惑而误入歧途的等等,在劳教所里给她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卖淫女被抓了还觉得自己挺冤的。 

杜莉莉(化名)虽然今年才25岁,但是她从事卖淫已经有三年了,还是管着30多个“小姐”的“妈咪”。杜莉莉从小在农村长大,初中毕业后就到北京市内打工,起先是在宣武区的一家酒楼里做服务员。前几年,因受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她认为卖淫来钱容易,于是就干上了卖淫和脱衣舞表演这一行。 

去年春天,杜莉莉在市内的一家歌厅从事卖淫活动时被警察抓了个现行。白莲娜队长介绍说,杜莉莉既不知道卖淫活动是违法,也不知道廉耻。到了劳教所,杜莉莉还认为自己挺冤的,她甚至对女警察说,那么多女人干这个干嘛非要抓她来劳教?还有那么多自称是“国家干部”也去那种地方干那事,怎么会违法? 

过惯了夜生活的杜莉莉在劳教期间常常偷懒,早上不愿按时起床,起床后也不叠被子,吃饭挑三拣四,还不愿意干活,尤其是女警察每次给她分配的农活,她总是以身体不适等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推辞。 

“这些人的心灵实际上都不同程度地被扭曲了。”白莲娜说,转化这些人最令警察头疼。女警察们除了向她们灌输一些法律和道德常识以外,也常常通过换位思考去反问她们——假如你的老公去嫖娼,你会怎么想?假如你染上性病了,你怎么办? 

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篇6

提及李白我们自然就与浪漫主义联系起来,的确他的诗文以浪漫著称。杜甫曾用“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称赞他,并在《春日忆李白》中说:“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由衷的赞美了李白诗歌创作的飘然思不群,认为他的诗歌天下无人可比。李白生活在盛唐那个时代,诸多因素锻造出了他狂傲自负、豪迈奔放、自然烂漫、桀骜放大这样的个性,使得李白的文学创作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李白诗歌中融入了鲜明个性特征,其文学创作呈现出个性化的特色,无论是意象群的构建,抒情方式、表现手法的运用,还是语言特征、布局谋篇,都体现了他的狂傲自负、豪情万丈、自然烂漫、桀骜放大的主观色彩,这种李白式的文学表现为中国古代文学史留下了辉煌的篇章。

1在表现诗人强烈的感情上采用雄奇壮美的意象

李白善于选择具有个性化特征的意象来表现诗人强烈的感情。他笔下的黄河、长江、昆仑、王岳、清风、明月、大鹏等意象,经常用来参与作家人格的塑造,带有诗人的个性气质,是诗人精神品质及性格的外化形式。“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等,把黄河特有的粗狂雄洪的气势,把它奔腾激荡、掀起狂澜的伟大力量,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这是充满着伟大的追求与抗争的河流,是不屈不挠,具有坚定意志和无穷生命力的河流。在黄河这一充分人格化意象中,可以看到诗人崇高的理想、壮伟的胸怀和无以伦比的伟大精神力量,诗人在描写黄河的同时在写自己,即使写景也是抒情。在黄河咆哮的惊涛中,听到了世人的充满激情的呼喊。李白的是在构思的过程中,就创作角度而言,受性格、感情特征的影响,其实构思基本特征是跳跃式的,具有发兴无端、思如泉涌;天马行空、想落天外;从大处落笔大起大落;虚实结合虚实相生、峰断之恋,奇幻多变的特点。

2凸显诗人主观抒情时用强烈的自我意识

李白毕生追求独立自由及个性自我张扬,与他炽热的感情和自信豪迈相适应的,“他在感情表达上不是掩抑收敛,而是喷薄而出,一泻千里”,他的大部分诗作都是诗人的直接介入,具有相当浓厚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天生我材必有用”表现诗人高度自负、自信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他也流露出怀才不遇和渴本文由收集整理望用世的积极的思想感情。李白重激昂豪迈而少细致描述,“以气为主”,重书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事件做细致描述。在他的诗中无处没有“我”的存在,对客观事物的全部描写,都是为了抒发“我”的情感,这就是他的诗塑造出极其鲜明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性。

3以独特的抒情方式显示情感特征

3.1起兴无端、想落天外的结构特征。李白的诗篇《蜀道难》劈头就是连声惊叹,“噫吁嚱,危乎高哉”,就像是郁积已久的思想感情突然迸发而出,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将进酒》开端便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两组排比反问长句凭空而起,仿佛作者思从天外而来,把黄河之水写的来有气势,去的悲壮激昂,表现完全超越个人局限而上升为普遍意义的人生感叹,又迥异乎于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那种平和的境界,而让人感受到更多的伤感与无奈,读之使人喘不过起来,甚至有窒息之感。起句以其巨大的张力令人呼吸不畅,根本不给读者留有吟咏。咀嚼的时间,使其难以在此逗留,不得不迅速往下读去以求舒展,获得一石三鸟的艺术效果。这样的语言表到效果不仅完全符合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张扬个性,更在深层次上暗合了李白狂放不羁的思想模式。李白在读者由习惯和常规维系的日常生活世界之外,开辟了一个完全不同得让人陌生、使人惊奇的诗意境界。

3.2语言清丽自然、清水芙蓉、清秀明快。“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李白诗歌语言最生动的形容和概括。李白的诗如行云流水,非常自然,有民歌化和口语化的特征。《越女词》之三写到“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歌词活泼自然,语言质朴率真。李白十分崇尚清丽自然的语言风格,故他可在诗中大力赞美追求,“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的谢眺。在对“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的赞美中体现了他对清秀明快自然语言的追求。“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长干行》),同样语言率直,浑然一体,毫无雕琢的痕迹。李白为了更真实、更直接、更迅捷地表达一时的情感与愿望,将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信手拈来及入诗,有一种彷佛语言在说话而不是诗人在做诗的奇绝效果,让人感受到语言活泼的生命特征。李白诗歌语言上返璞归真,诗句的口语化、民歌化,不仅增强了其诗歌的表现力,而且无形增添了其感染力。

3.3具有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表现特色。赵翼称赞:“诗之不可及处,在乎神识超迈,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屑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李白在诗歌中熔铸神话传说,借神仙、大鹏、天马,历史人物来抒发喷薄而出的激情,形象鲜明,奔放无比,有着神奇的魅力。“白发三千丈”一句,传颂千古。因为愁而生白发,不仅满头的白发,而且竟有“三千丈”之长,可见忧愁之深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诗人用镜子一照,满头白发,恰似落了厚厚的一层白霜。反问句仅扣首句,用秋霜作比,是诗意加深。《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使人驰骋想象,运用夸张,借古代神话传说,“云台阁道连窈冥,中有不死丹丘生。明星玉女备洒扫,麻姑搔背指爪轻。”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和雄奇。当想象、夸张不足以表达其奔放激越的情感时,李白便借助于富有浪漫色彩的梦。他的名篇《梦游天姥吟留别》便是以梦游来驰骋想象,梦中的神仙世界,绚丽多彩,令人神往。想象丰富惊人,夸张极为大胆奇特,正是李白豪迈狂放的个性所要求的。

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篇7

关键词:李白;诗歌;浪漫;精神;特征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4-228-01

李白是盛唐诗歌的杰出代表,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诗人。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深受“儒”、“道”、“侠”等思想的影响,

生性豪放不羁,故而诗歌形成了飘逸豪放的浪漫风格。

一、李白诗歌体现的浪漫精神

在中国文学浪漫诗歌创作队伍中,李白可谓是无冕之王,独树一帜。以他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开拓了中国诗歌的艺术境界,丰富了诗歌的表现视野。他的诗“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正是李白诗歌飘逸豪放的浪漫特征的最好概括。李白的诗歌,从思想内容上看,浪漫精神时时流露;从形象塑造、体裁结构和表现手法看,浪漫特征处处彰显。

讴歌理想,抒发悲愤,是诗歌浪漫精神的重要内容。李白深受儒家“达则济天下“思想的熏陶,从青年起,李白就怀有”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并为理想孜孜以求,锲而不舍,希望建立不世之功。等待皇帝“赤车蜀道迎相如。”他说“申官晏之谈,谋帝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蔑视权贵追求自由是李白诗歌浪漫精神的重要特色。当政治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于是诗人郁结胸中的怀才不遇、英雄失意的情绪,随时在笔下喷出来:“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所追求的那种无拘无束的绝对自由在当时是不能实现的,他没有屈服于权贵,而是从思想(诗歌内容)到行动都表现出对权贵的极端蔑视与傲慢。

道家思想的影响使他更加向往访道求仙、游山玩水的自由生活。李白有时自称儒生,然而却不甘做一个皓首穷经而缺乏能力的儒生,他对儒生拘泥守常的生活尤其鄙视。他倾慕的是古代侠士们慷慨悲歌、豪迈放浪的生活态度和他们所奉行的游侠精神,所以他说:“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他敢于蔑视封建秩序和礼教,敢于打破传统偶像,嘲鲁儒,笑孔丘,平交诸侯,长揖万乘。

天地之道,得之于心,然后吐之为文章,这就是李白的诗歌。李白继承并发展了屈原的传统,他把自己“安社稷”、“济苍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家愤世嫉俗的精神以及游侠思想中向往自由与反抗、救弱扶贫的精神结合起来,对祖国表示了热爱;对被压迫被损害的人民表示了真挚的同情;对封建制度所孵育出来的黑暗现象表示了深刻的憎恨的愤怒;对统治阶级中的权贵们表示了强烈的反抗和蔑视,他的积极浪漫精神确比屈原具有更广阔的内容。

二、李白的诗歌体现的浪漫特征

意象的壮美是李白诗歌浪漫特征之一。与诗人宏大的气魄和丰富的想象力相关联,李白的诗中常抒写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海茫茫去不还。”“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等等。

李白对于夸张、比喻、想象等浪漫手法是驾轻就熟的,他诗歌所体现的抒情更是独特的。适应壮大奔放气势磅礴的感情基调,他感情的表达方式是爆发式的,一旦爆发往往一气直下,惊涛千里。用“抽刀断水水更流”,比喻“举杯消愁愁更愁”本来是极度的夸张,却让人感到是最高的真实。“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借有形的发,突出无形的愁,夸张也极为大胆。诗人从“高堂明镜悲白发”到“人生得意须尽欢”,从“烹羊宰牛且为乐”到“古来圣贤皆寂寞”,再到“与尔同销万古愁”,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在政治上受到打击,有志难展的李白心中的悲欢、寂寞、忧愁。

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篇8

2010年10月末的一天清晨,北京市石景山区某套简陋狭小的房子里,54岁的李琼正在厨房为丈夫准备早餐。米饭煮得很软,丈夫最爱吃的腊肉去掉了肥膘,鲫鱼汤熬得白白的。自从上个月17日,丈夫谢朝平从渭南市某看守所出来后,李琼就把原来简单的豆浆、油条早餐,改成了有米饭有肉的正餐。

年近花甲的谢朝平在看守所里度过了28天。而此前,他是一名有着20多年办案经验的检察官,退休后被《检察日报》下属某杂志聘为记者。多年来四处奔波、作息毫无规律的他本来就疾病缠身,再经过这么一折腾又老了许多。老夫妻俩几年前离开四川老家来到北京,儿女都不在身边。李琼说:“老谢的命比我的命还重要。从今以后我要保护他,不会让他再受这种无妄之灾了!”这个因为营救丈夫而东奔西走的女人,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老了10岁。但当她看着卧室里熟睡的丈夫轻声说出“我要保护他”时,你一定会想到这样一句话―“每个幸福、健康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任劳任怨,如母亲一般宽容深情的妻子”……

一本书引发的“绑架案”

那是李琼一生中最惊恐、痛苦的一天,仿佛天要塌了一样。

2010年8月19日下午5点多钟,北京的天气闷热难耐。李琼在小小的厨房里做饭,丈夫谢朝平在电脑前写稿子。

门外传来敲门声,说是人口普查的。李琼刚打开门,七八个人蜂拥而入。他们没有亮出证件,自称是陕西省渭南市的警察,把谢朝平摁在桌子上戴上手铐后,警察们开始了大搜查。李琼被吓傻了,看着他们把丈夫的笔记本、《大迁徙》手稿资料和U盘,悉数放进一个大口袋。“我丈夫犯了什么罪?”李琼得到的答复是“非法经营”。她心里有数了,老谢用3年的心血写了一本反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渭南移民、名为《大迁徙》的书,几个月前出版时就被渭南警方以“疑似非法经营”查封过。写书之初,李琼也曾劝过谢朝平:“题材是否太敏感了?”谢朝平说:“我写的是报告文学,每一个细节都是有据可查的,我是按事实说话,谁敏感谁有问题!”

来人在屋里翻了近3个小时,李琼不敢说什么,只是担心患有低血糖的丈夫会晕倒。她给谢朝平盛了一碗饭,含着泪一勺一勺喂丈夫吃饭,“老谢啊,你不是说那本书没什么事吗?”谢朝平说:“我没罪,不会有事的。”

3个多小时后,来人要把谢朝平带走,这是李琼早就预料到的。她央求:“我给他穿一条长裤好吗?老谢做了半辈子检察官!”蹲下身子,认真给丈夫整理好衣裤,李琼极力忍住眼泪,她不知道这一别,什么时候能再见到丈夫。

疯了一样追到电梯口喊:“老谢,照顾好自己!千万不要急啊!”丈夫在电梯门合上的瞬间探出头,大声喊了什么,李琼没听清楚。她赶紧乘另一部电梯追下去,看见丈夫被押上警车,很快就消失在夜幕中。她无力地靠在墙上,眼泪汩汩而出。那一刻李琼头顶的天,好像要塌了……

1987年,在达州钢铁公司工作的李琼,和在达县教育局工作的谢朝平结婚了。他不抽烟、不喝酒也不打牌,最大的爱好是写作。结婚后不久,谢朝平被调到达县检察院,直到几年前退休。他经手了不少大案,刚正清廉,喜欢打抱不平。替人免费打了官司,人家背着腊肉蔬菜去感谢,东西推不掉,谢朝平就把东西折成现金给人家。

1990年,谢朝平遇车祸住院,他正经手的案子的当事人带着慰问品去医院看他,东西推不掉,他硬是拔了针管,跛着腿赶到楼下把东西塞给人家。李琼跟他说:“不要太认真,你这样做会得罪人的。”谢朝平说:“一是一二是二,我不能把黑的说成是白的!拿了人家东西就得替人消灾,这事不来。”

这恐怕是世界上最难写的一本书

在妻子眼中,丈夫向来黑白分明,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他在检察院工作20年,一直刚正不阿,大家交口称赞。李琼想不明白,为什么现在写了那本《大迁徙》的书,警察就闯进家中把他带走了呢?

李琼想不明白,但等她静下心来,追溯丈夫写这本书的前后过程,似乎又明白了许多。

2005年,谢朝平从达县检察院退休,《检察日报》所属的某杂志聘请他到杂志社做记者。刚退休的李琼陪着丈夫来到了北京,他们的一对儿女则留在了四川。本来就酷爱写作的谢朝平,到杂志社不久就发了几个很有深度的稿件。

2006年夏天,从陕西渭南市采访回来的谢朝平一脸凝重地对妻子说:“渭南的移民太穷、太苦、太可怜了,都是因为个别官员太贪、太腐败、太可恨!”谢朝平在渭南市采访时接触了当地移民局的干部和三门峡库区的一些移民后了解到:从1956年起,为了修建三门峡水库,政府耗巨资开始移民。渭南市下属的华阴、大荔、华县、潼关等地的农民迁移至渭北、宁夏等地。1962年,三门峡水库修建失败,陕西境内的水库库区露出水面成为荒地,大批移民返迁,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还有更多问题一直遗留到现在无法解决。采访中,一位老人跪在谢朝平面前哭求:“求你了,帮我们写一部移民史,写一写我们几十年的奋斗和辛酸吧。”谢朝平想也没想,当即答应要为他们写书。

从2006年到2009年,谢朝平有空就往渭南跑,先后做了6次深入采访。听说有记者肯为他们写书了,移民从各地赶来,争先恐后地跟谢朝映情况。而这样的采访,常常会从凌晨进行到深夜,少则三五小时,多则一天一宿。

2008年春节,谢朝平夫妇回到四川老家过年,大年初二他就吵着要去渭南,李琼抱怨道:“大过年的,下这么大雪,你能不能过完年再去?”他却忧心忡忡地说:“过年,是移民的难关……”

大年初三一大早,李琼陪丈夫从老家乘火车赶往陕西渭南。漫天风雪交加,路上找不到行人、没有车,这对已过天命之年的夫妻却风风火火地朝移民家赶去。到移民家已经是掌灯时分了,看到一屋子的人等着老谢,有的倒热水,有的心疼地拍打夫妻俩身上的积雪,一直不理解丈夫的李琼,那一刻突然明白了丈夫:他正在做一件伟大的事,作为妻子,她当然要支持他。

有时候说真话,就要将安危置之度外

李琼永远不会忘记,丈夫正在一个移民代表家里采访时,一辆轿车突然停在那户人家门口。谢朝平准备为移民出书的事传到了有关部门,每次他采访,都会有人突然到来监视他。有人催他赶快走,谢朝平说:“吗要走?我又没干坏事。”有个老人不顾他的坚持,硬把他从后门拉出去塞进了一辆车。

几天后和丈夫坐在回京的火车上,李琼担心地说:“你别写这本书了,弄不好命都要搭进去。”他说:“看谁敢找我的麻烦!就是搭进去命,也一定为移民讨个说法!”

李琼知道拗不过丈夫,她委婉地说:“咱为老百姓说话没错,但你不能把自己搭进去。”她建议丈夫不写具体的地方和名字,或者把地方、人物都化名,丈夫冲她发火:“那还叫报告文学吗?”

李琼很委屈,但又不敢再出声。

历经4年多采访的书完稿了,但没有一家出版社敢出他的书,因为谢朝平披露的事情太阴暗了,话题又很敏感。书出不来,等于辜负了移民的期望,谢朝平急得茶饭不思,每天都四处联系出版社。直到2010年初,终于有一家出版社愿意出书。但是得自费,各种费用加起来要20万。

看着丈夫整日唉声叹气,李琼拿出夫妻俩毕生的积蓄对他说:“这20万是我们的养老钱,你先拿去用吧。但是,我希望这本书不会给你带来灾难。”谢朝平高兴得跟小孩儿似的,抱起妻子就亲。

2010年5月,谢朝平历时3年多写就的《大迁徙》,被某杂志以增刊形式出版。

而李琼时刻担心的事情,也随之降临了……

2010年6月26日,谢朝平和妻子带着一万本《大迁徙》,坐火车来到了渭南。等他们刚回到北京,谢朝平就得知:渭南市文化稽查大队已经查抄了所有的书,查抄理由是“疑似非法出版物”……

所以,丈夫被渭南警方带走,是李琼早就预料到的事。但是,她亲历了丈夫从筹备到出书的整个过程,也深信和自己结婚近30年的丈夫没有干坏事。“必须把老谢救出来!”李琼没有把丈夫被抓走的事告诉任何朋友,而是准备着怎样去营救他。

丈夫无端入狱,一个妻子展开的大营救

2010年8月20日,谢朝平被带走的第二天,一夜未眠的李琼赶到北京朝阳公安分局,打听到丈夫被关在通州某看守所。第二天,北京骤降暴雨,李琼一大早就坐上了开往通州的车,赶到看守所已是中午时分。她不知道怎么找丈夫,于是操着四川话大声地喊着:“老谢啊,你在哪里?我来看你了!”她围着看守所的外墙一路走一路喊,衣服被大雨浇透,声音也喊哑了,时间很快过去了3个小时。站岗的门卫终于说话:“阿姨,你有什么事啊?”“我找我的爱人,他昨天被渭南警察带到这里了。”卫兵告诉她,星期一是接待日,让她过两天再来。

李琼回到家后,开始通宵达旦地写上访材料。第二天一早,她带着写好的材料找到公安部,排在长长上访队伍的末端,从早上8点到中午12点也没能拿到号。下午顶着烈日排了两小时队后,李琼终于拿到了号,而当她满怀希望把材料递上去时,工作人员说:“案子还在侦查中,不予受理。”

希望再次破灭了,李琼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到家里时,突然接到丈夫一个朋友的电话,对方告诉她:网上已经登载了老谢的事情,大家都很相信老谢,相信他很快就会出来。李琼紧绷的神经松弛下来,她一直担心没有人知道丈夫被押走的事,她想过求助媒体但又怕弄巧成拙。现在,终于有人知道丈夫的事情了,好人会有好报。两天两夜没吃饭睡觉的李琼,突然觉得饿极了,马上去厨房做晚饭。

8月24日,星期一,李琼坐上了开往通州的车。她去接待室问:“前两天渭南警察抓来的谢朝平在哪里?”对方说:“昨天走了。”李琼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泪水一下涌出来。警方为何连家属都不通知,就将没有定罪的丈夫带走了?他去了哪里?现在还好吗?李琼百感交集,坐在大厅的椅子上号啕大哭。哭过之后,她托一个警察朋友打听,得知丈夫是昨晚乘火车离开北京去渭南的。

回到家后,李琼给丈夫的一个律师朋友打电话,希望他能帮丈夫打官司。但对方的律师证恰好还没有年检,不能去看守所见谢朝平。李琼开始联系自己和丈夫的多位朋友,后来有人给她推介了律师周泽。当时已是深夜11点了,她硬着头皮拨通了周泽的电话。在兰州出差的周泽接受了李琼委托,她突然又看到了希望。

周律师前往渭南的时候,李琼托他给丈夫带话:“你在里边保重好身体,外边的事你别管。如果身体出了问题,出来成了废人,官司赢了又有什么用?”

丈夫让周泽律师带话给妻子:“不要担心我,千万不要来渭南。”这番话让李琼既酸楚又担忧,丈夫被抓走,根本没有按照法律程序执行。当天和渭南警方一起带走他的,不是李琼所在管辖地八宝山派出所的民警,他们实施抓捕和搜查的时候,也没有出示逮捕证和搜查证。

想到这里,李琼的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

为了更多地了解丈夫案子的进展,每天清早,李琼去网吧查看关于案件的最新消息。她之前为丈夫上访时写过一个辩驳材料,也托一个媒体朋友发在了网上。因为她记住了丈夫朋友的一句话:网络力量很强大,大多数网友都像谢朝平一样坚持正义。

2010年9月初,“凤凰卫视”找到李琼,让她谈谈丈夫被抓的事情,她昂着头,声音铿锵有力:“老谢没有犯法!他的书没有问题!”但当主持人问他老谢被释放的可能性有多大时,李琼却掩面痛哭。

她一方面坚信丈夫无罪、法律是公正的,但另一方面,却担心从一开始就不走常规的这起案件,最终会不了了之。李琼没想到,自己数日来的多方奔走,网友的强烈支持以及她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坚定有力的态度,已经为丈夫迎来了重生的春天。

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篇9

秋浦歌

李白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晨起,我挽拢几丈长的发髻,插上一只橹束发,轻撩灰色的长衫,出门。一步跨到青藏高原,我来这里濯面,顿时惊愕,青海湖原只是挂在高原上的一滴眼泪,怎能濯洗我的颜面?怎能映照我的容貌?

秋天不知趣的虫鸣扰我心扉,枯黄的叶子被秋风追杀,思春的草儿撵春而去,白白的秋霜挂在高处,是为春招魂的纸幡,还是向秋招安的小旗?天苍苍云卷西风,野茫茫鸟啼干枝,我默坐山岗,遥望萧杀的秋,近看凄凉的景,悲从心起,眼眸泛泪,任小溪流泻,溢了青海湖,满了长江水,涨了东海岸,我在伤秋的思绪中,用我的悲泪浸湿了自己的罗袜,竟浑然不觉。

倏然,我站在水的中央,宛如一片孤岛,诗经的堤岸和我掬手作别,采桑的妙女何时凋了容颜谢了花魂?雎鸠鸟悄然飞越了关山,邶风的小舟了无踪影。

掬一捧清水洗我蒙尘的面,抚一下水波照我疑惑的容,抻一抻衣整我朴素的装,水中的我怎地是鹤发童颜?我五千丈的身躯竟能成倍的翻长?我的长衫被缘愁截成了短褂,衣难遮体羞煞颜面。我站在水之中,是想在水湄的深处打捞起一粒快乐的珍珠吗?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吾儿,吾儿......吾儿不在?水茫茫的世界上只容得下我一个人的悲呛,只留我满目不老的沧桑,好吧!我把这滔天的水统统做酒,饮下,能否消除万古的忧愁???但我这饮者一定会留名丹青。

秋霜,秋霜!你不动声色地漂洗了我的长发,你这鼓动黑发谋反的叛贼,你这卑鄙小人,你是......我不和你废话,倚天拔剑,直刺你的心窝。

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篇10

沈括说:“杜甫武侯庙柏诗云:‘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四十围乃是径七尺,无乃太细长乎?”(《梦溪笔谈》卷二十三)他以精确的数学计算出此树直径七尺,高二千尺,不是太细长了吗?认为这不合实际。

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不需要任何夸张,应该而且只能求实;艺术是形象思维,可以而且需要夸饰。刘勰在《文心雕龙・夸饰》中说夸饰“可以发蕴而飞滞,披瞽而骇聋矣”,就是说夸饰可以创造生动的艺术形象,起到使人打开眼界和振聋发聩的作用。杜甫一生胸怀大志,许身报国,尤其崇尚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写了许多首歌咏诸葛亮的诗篇。仅是诸葛武侯庙前那株古柏,他就不止歌咏一次。在这首诗中,杜甫以“四十围”和“二千尺”形容古柏树之高大,意在象征诸葛亮品格之崇高。这显然是一种艺术创作的夸饰手法。

李白《秋浦歌》中也有“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名句。把“愁”容附着在“白发”上,并极尽夸张之能事,加上一个“三千丈”的数词,使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征更加突出。李白《北风行》中的“燕山雪花大如席”也是著名的夸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