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汽车保险毕业论文十篇汽车保险毕业论文十篇

汽车保险毕业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1:37:13

汽车保险毕业论文篇1

【关键词】校企协同;汽车保险;人才培养;无缝衔接

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和人们保险意识的增强,我国汽车保险业务近几年发展迅猛,汽车保险行业对保险人才需求迫切[1~2]。而汽车保险业务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别强,尤其在查勘、定损、理赔环节,对人员专业能力要求高,导致保险公司期望尽快补充既有学历又能快速胜任岗位的专业人才,同时压缩岗位成长周期[3]。目前,一些院校通过校企合作模式,来缩小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的差距,一定程度提升了学生第一岗位任职能力。但在汽车保险人才培养方面,校企合作模式存在流于形式和可持续性不强的问题,需要探索深度协同的新模式。为此,坚持“企业向人才培养环节前展、学校向人才岗位发展后延、共筑人才培养使用命运共同体”,信阳学院与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信阳中心支公司(以下简称平安产险信阳中支)建立校企战略合作关系,探索形成了校企双方协同培养应用型汽车保险人才的创新模式。

一、开展校企协同培养人才的背景

企业始终青睐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踏实肯干、创新能力强的人才,培养满足市场需求、受企业欢迎的人才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校企协同的教育模式是促进高校教育改革创新、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其根本目标就是满足市场需求[4~5]。在党的报告中也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结合地区和行业发展特点的校企协同培养人才研究与实践就是题中应有之义。以信阳市为例,通过调研,信阳市保险行业对汽车保险专业人才5年需求量超500人,信阳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作为信阳市保险人才输出主体,只能提供不足100人,人才缺口很大,专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为更好满足信阳市汽车保险行业人才需求,学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经过多年探索,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总结提出了“三合一”教学模式,即“理论与实践合一、课堂与车间合一、实习与顶岗合一”。在此基础上,与信阳、十堰两地20余家汽车关联企业达成合作培养协议,初步走开了校企合作的路子。但在人才培养具体实施中,一直存在两方面不足:一是合作培养手段方法单一。合作培养流于表面,过于形式化,还在组织学生赴企业参观学习的低层次徘徊,有时甚至仅停留在纸面协议上。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及运行机制没有固化形成,并不能真正体现行业岗位需求。从企业用人反馈看,学生因专业技术生疏、岗位适应力弱等问题,毕业后基本不能满足岗位实际需要,需企业重新组织培训,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二是企业合作培养的驱动力不足。与学校合作的企业多为驻地汽车销售服务公司,其更关注合作带来的附加成本,却忽视合作产生的长远效益,校企不能达成人才培养与使用“命运共同体”。因此,深化校企协同合作,促进企业参与深度,成为学校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

二、校企协同培养汽车保险人才的实践探索

平安产险信阳中支作为学校合作对象,高度认同校企共筑人才培养与使用“命运共同体”,对参与汽车保险人才培养表达了全方位、全过程、深层次的合作意愿。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常态化组织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科学研究等活动,逐渐固化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汽车保险人才校企协同培养模式(见图1),实现了学校教育与岗位需求的无缝衔接:平安产险信阳中支前展进入人才培养与评价过程,协同改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条件;学校向人才使用阶段后延,全过程跟踪人才培养成长,建立校企双向反馈机制,形成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

(一)联合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邀请保险公司专家骨干参与汽车保险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瞄准保险岗位需求,联合论证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修订与岗位实际需求不符的教学内容,融入更多基于协同培养的实践环节。如:在修订后的培养方案中,汽车保险与理赔专业课程在原有的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汽车保险与理赔(36学时理论教学)基础上,增加了车险查勘与定损课程。针对上述课程的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建议。

(二)协同指导理论实践教学。1.聘请企业专家进校讲座。汽车服务行业日新月异,不断涌现的新思想、新技术很难第一时间通过课堂教学传递给学生,毕业后学生将很难跟上行业潮流,缺乏岗位的深入了解和认同。为此,学校举办专家讲坛,聘请企业专家定期进校讲座,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社会上最流行的思潮,最前端的技术,第一手的行业信息,学生普遍收获启发很大,同时也增强了学生胜任未来岗位的信心。2.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授课。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技术人员是企业拥有的独特资源,能很好弥补学校教师缺乏岗位实践经历的不足。学校聘请了多名企业的优秀技术人员到校参与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等课程的理论及实训环节的授课,过硬的专业技能、丰富的案例教学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在职业规范、职业道德方面得到滋养熏陶。3.搭建顶岗实习平台。企业选拔有意向的应届毕业生进行6个月的顶岗实习,目前已有两届毕业生完成顶岗实习,有8位学生留下来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16级有15位学生成为企业重点培养对象。这为校企进一步合作及汽车保险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企业实习基地,学生可以学习企业先进的技术、企业文化,操作使用企业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实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深入开展学术技术合作交流。学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教师基本是高校毕业的研究生,且多数是毕业后即从事教学,无企业工作经历,缺乏工程实践及对行业前沿的深入了解,而车险行业条款改革频繁,导致教学与行业发展脱节。为强化教学团队与企业的联系,定期组织教师团队深入企业集中实践学习,不断更新专业实践知识,定期组织校企人员开展学术技术交流,为学校教师和企业优秀技术人员共同探讨研究教学内容和方法、行业前沿问题提供了平台,并打造了一批“双师型”教师队伍。

(四)协同共建实训基地。校企双方在学校共建汽车保险理赔实训基地,校方提供实践场地,企业提供教学实物、教具,实现了资源共享共用。该实训基地承担了二手车鉴定与评估、车险查勘与定损等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不仅能够学会未来岗位的必备技能,还能提前熟悉工作环境,有助于进入保险行业及其他汽车服务行业工作后快速胜任岗位。(五)建立岗位成长反馈机制。针对毕业后留到合作企业工作的学生,学校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密切跟踪其在岗表现及成长,如,每学期定期组织毕业生座谈会、问卷调查、走访岗位等活动,并对每名毕业生建立岗位成长记录档案。通过分析学生岗位成长过程,能够发现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的差距,更精准定位企业岗位需求,促进学校和企业共同改进协同培养模式,反过来也使得学校和企业联系沟通更顺畅,实现全过程的协同培养。校企协同培养汽车保险人才实施两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方面,18、19届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95%以上,并同时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其中19届有8名毕业生进入平安保险公司工作。另一方面,汽车保险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通过在企业挂职锻炼以及同企业技术人员的深入交流,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的能力显著提升。此外,汽车保险理赔、查勘、定损等校内实训环节的实训环境、实训条件不断改善,为培养动手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应用型人才创造更优越的条件。

三、校企协同培养汽车保险人才的发展展望

现阶段学校与平安产险信阳中支开展的校企协同培养汽车保险人才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随着新一轮合作的开展,将进一步深化:

(一)继续开展校内实训基地共建与共享。共建仿真实训室,加大实验设备投入,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实训条件。同时,利用校企双方的距离优势及学校的场地条件,将基地打造成企业员工培训交流中心,既让企业收益,也加强了校企互动。

(二)建设汽车保险与理赔案例库。汽车保险与理赔、车险查勘与定损课程的教学以大量案例为基础,而教学参考书中的案例众多,有些颇为陈旧,甚至出现相同案例不同参考书给出不同的结论。针对这一问题,收集保险公司理赔实例,提炼出典型案例,形成案例库,并不断更新,用于课堂教学,丰富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

(三)构建订单式培养模式。企业对有兴趣、有潜力的学生组建兴趣班,有针对性地进行订单式培养,提升职业教育强度和比例,让学生更早地接触岗位工作环境,为其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打下基础。此外,学生入校开始就给予关注和指导,企业不定期地选派相关优秀员工进入校园开展职业选择、基本沟通和服务礼仪等方面的讲座。

(四)加强科研合作。校企双方已共同申报并立项教改项目一项,随着合作深度的增加,将继续加强双方的科研合作,争取在教学改革及科学研究方面都能有更大的突破,为课程教学和行业发展提供更多服务。

四、结语

汽车保险毕业论文篇2

【摘要】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后市场展现出了比汽车制造业更广阔的经济前景和更加强劲的人才需求。汽车后市场的产业链,提供了庞大的岗位群,其中有众多适合中职毕业生的岗位,但是,目前汽车营销人才的培养数量远远不能满足行业的需求。因此,对学校所在地深圳市汽车营销行业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研,致力于有目的地进行教学改革,建立基于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专业职业导向的课程模式。

关键词汽车营销专业;人才需求;专业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20-0124-02

在我国,汽车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为数不多的在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大潮中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的行业之一。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后市场展现出了比汽车制造业更广阔的经济前景和更加强劲的人才需求。而其中,“汽车营销”的内涵与外延已经远远超越了“汽车销售”这个概念,成为包括新车营销、配件与用品营销、二手车营销、维修接待、汽车保险、汽车租赁、汽车金融、汽车俱乐部、汽车运动、汽车展会等多种行业的一个巨大的产业链。这个几乎囊括了整个汽车后市场的产业链,提供了庞大的岗位群,其中有众多适合中职毕业生的岗位,但是,目前汽车营销人才的培养数量远远不能满足行业的需求,且大量的人员来自于汽车维修行业或者其它行业,汽车营销行业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难以保证。因此,笔者对深圳市汽车营销行业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研,深入了解了深圳市汽车行业发展状况及人力资源的需求趋势,掌握了汽车营销工作岗位状况一手资料,有目的地进行教学改革,致力于建立基于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专业职业导向的课程模式。

一、汽车营销行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加入wto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需求量和保有量出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据专家统计,2004-201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以16%-20%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在6650-8431万辆之间。中国有望成为世界上最具成长性的汽车消费市场。汽车在中国日益发展成为一种大众消费品,将直接推动中国的汽车销售市场发展。

近年来、北京、上海、成都、深圳等中心城市的汽车销售和保有量增长迅速。2014年8月,深圳汽车销量4.62万辆,而9月16日,随着深圳第300万辆机动车上牌,标志着深圳机动车保有量迈入300万辆时代,至此,深圳机动车保有量全国排名第5,汽车保有量全国第3(前两名是北京、成都),车辆密度为每公里480辆,远超国际上每公里270辆警戒线,高居全国之首。

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随之而来的汽车后市场的新车销售、汽车维修、零部件供应、金融服务、保险服务、附件销售、二手车销售、交通驾驶教育的市场空间膨胀的越大。一般而言,汽车售后服务市场是汽车产业链中最稳定的利润来源,可占据总利润的60%~70%左右。目前,相对于整车销售的利润缩水,中国的汽车售后服务市场利润率高达40%,而整个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潜力惊人。

二、汽车营销人才的现状与需求

汽车后服务市场需要大量的从业人员,汽车服务业包括汽车售前、售中、售后三方面的服务。以轿车为例,所谓售前服务是指产品开发、设计、质量控制与市场调查等成品出厂前的服务;售中服务是指促成销售的服务,包括销售咨询、广告宣传、贷款与保险资讯等服务;售后服务是指整车出售及其后与轿车使用相关的服务,包括维修保养、车内装饰(或改装)、金融服务、事故保险、索赔咨询、旧车转让、废车回收、事故救援、市场调查与信息反馈等内容。

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涉及汽车后市场的汽车企业业务管理、汽车技术服务与贸易、汽车保险与理赔等内容的企业市场行为越来越多,也急需大量相关懂得汽车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人员需求量将持续上升,人才需求将达到较大规模。同时但是目前的人员素质远远满足不了行业发展需要,由于经过系统学习的专业人员供不应求,导致大量未经任何培训的人员进入汽车服务行业。我国从事汽车服务行业人员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8.5%,高中文化程度的占51.5%,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则仅占10%(其中专科层次的占了大多数,而本科层次的更少),结构比例约为4∶5∶1。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一般为2∶4∶4。从业人员中的技能等级状况同样令人担忧,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技工总数的8%。由于从业人员总体素质较差,导致劳动生产效率低、管理水平不高、服务质量不到位。最近几年由于汽车类的中职和高职专业毕业生进入市场,这一状况有所改观,但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尤其是掌握多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仍然非常紧缺。今年的汽车服务企业需要的毕业生仍然供不应求。

在二手车市场上也同样出现快速增长的势头。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高速发展。2003年,中国已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上第三大汽车消费市场,两年后又跃居世界第二。而随着新车保有量达到一定程度后,中国二手乘用车市场作为汽车市场的又一生力军正在逐步崛起走强。根据环亚预测结果,未来二手乘用车销量与新车销量差距将进一步缩小,在2012年达到新车销量的1/2。但这与发达国家成熟二手乘用车市场表现(二手乘用车约为新车的2~3倍)仍有明显差距。未来几年,我国二手乘用车的供需总量仍将稳定增长。在深圳市旧机动车市场调研过程中了解到,受过规范教育的二手车销售人员,以及二手车鉴定评估人员在二手车交易过程中还是很少的,整个市场亟需受过正规教育的、具有较高素质的二手车销售人员和二手车鉴定评估人员进入汽车销售的领域,来提升整个汽车服务业的服务质量。

目前市场上汽车服务与销售人才显得相对缺乏,从一线的销售人员到中高级的销售主管都很缺。显然,这方面的人才也非常吃香。未来几年内,汽车营销人才的缺口将高达80万人。

三、中职学校汽车营销专业教育现状

学校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既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本地经济发展需求也对我校专业设置提出了潜在的要求。开设经济发展所需专业是社会的要求也是学校发展的内在要求。企业对于学校教学的改革最希望改变的是实训教学、人品教育、教学方法,其次是课程设置、办学目标和教学评价。调研中,企业对我们学校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具体内容如下:

首先,学校多安排些素质教育,如目前实习生到企业的留存率偏低,跟部分同学吃不了苦或学校与企业的竞争性现实差距较大,导致坚持不下来,学校教育需多加强、增加敬业、进取精神的培养,提倡需技术,要成才,必须学会坚持,不断理论结合企业实践,才能成长、提高。

其次,在专业或课程安排上,要有汽车专业知识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能力。这对于从事汽车销售和售后客服,市场职业都是必须的基础。在课程上设置上,能结合市场或汽车4S店的实际工作内容来设置,流程基本一致,这样学生到企业能很快上手,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从走访的企业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越是高层对非智力因素越看中,在对待智力因素的态度上越是高层领导对专业知识、技术能力、文化知识越不看重。“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有德者才不会差到哪里去,有才而无德者乃企业之隐患。

四、对中职汽车营销专业改革的几点建议

1.合理定位培养目标。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明确规定: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根据我们对深圳地区汽车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调查和汽车营销从业人员结构的分析,发现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营销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范围主要是汽车销售企业的销售顾问、前台接待、保险承保员、保险理赔员、续保专员、服务顾问、客服专员、服务员、展厅集客统计员、精品附件销售员等;以及保险公司的承保岗,主要工作是出保单。此岗位需要专业的保险知识,针对于汽车专业,以所学过《汽车保险与理赔》为优势,其他涉及的不多。承保岗分为:①内勤:柜面业务人员,有固定的上班时间,主要负责接待上门客户,店内的一些工作安排。②外勤:主要负责联系客户,为店里拉保费,俗称“跑保险”。③保险理赔岗位有定损员:事故车的定损,现场查勘,它需要专业的汽车方面知识,与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专业对口,例如:事故车出险后,哪些部位受损,需要修理还是换件,这些依托对汽车结构的了解,如所学的《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等相关内容并且需要经验。入职后,保险公司内部将培训,考定损员初级证书,工作六年后,考中级证书,还有高级证书,此岗位发展前景非常好。④核损员:定损之后,需要上级部门进行核损,核损比定损高一级,没有几年工作经验不容易任职。索赔员:在保险理赔进行最后阶段时,需要核赔员进行最后赔款的审核。这个工作一般也是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可以做。但经过定损员的工作历练,可实现定损员和核赔员的晋升。

2.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围绕职业素养进行课程改革是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要适应深圳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中职汽车营销专业课程设置就必须打破原有以学科为主的课程体系,构建基本符合汽车营销工作和服务的实际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项目教学为引领的课程体系。在“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均衡发展的前提下,在课程结构设置上将文化基础课与专业必修课进行有效的衔接,使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有机结合,并通过技能操作课、案例课、综合模拟实训课,以及进企业实习等推进综合化课程建设。在课程改革中特别要重视核心课程体系的开发,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基础上,以增强学生职业岗位的操作能力为前提,通过对专业通用职业能力课程的分层次组合,构造一个项目式教学平台,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精简、整合与综合化处理,形成具有专业能力的核心课程体系。

3.建立职教集团国际合作机制。实行开放办学,加强对外交流,开展国际合作应是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趋势。为此,学校应加强与国外同类院校、企业的强强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学习借鉴国外先进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更新职教课程体系,提高职业院校的师资水平。这样可以引导专业走外向化发展道路,通过外向化发展推动内涵建设,有效扩大国内外职业教育合作与交流,提升专业应对竞争的能力。

总而言之,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发展,汽车后市场迅速崛起,汽车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大大增加,如何调整专业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如何加强汽车后市场人才培养力度,都是值得深思的、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根据汽车行业人才需求并结合中职学校的传统优势,完善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在人才培养、专业和课程建设等方面创新思路,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参考文献:

[1]董国荣,包凡彪.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6,(7).

[2]周朝霞.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实践与改革[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3]何乔义,李刚.汽车营销人员的汽车专业素质要求与培养办法[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0).

[4]何敦美.我国汽车营销出现新格局[J].中国物资流通,2001,(5).

汽车保险毕业论文篇3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双主体;嵌入式;人才培养;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219(2015)32-0016-04

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在2010年与中锐教育集团建立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改革现有招生形式,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分工合作、协同育人,积极探索构建“学徒与岗位、学校与企业、教育与产业无缝对接”的具有“财院”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度。

一、构建双主体及运行管理架构

(一)组织架构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包括主管教学副校长、校企合作办公室、教务处、人事处、学生处等部门和相关二级学院(系)负责人、试点专业负责人等,负责领导校内相关试点工作。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工作组,设在校企合作办公室,具体负责试点工作的协调与运行。

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架构见图1。成员包括部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与学校聘请的行业、企业专家,具体负责培养目标研究、培养标准制定、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改革等方面的工作。根据培养目标、课程标准、模式改革、运行机制等方面的需求,成立若干专题小组,以教务处处长、二级学院(系)教学院长(主任)和相关教师为成员,负责研制和组织实施各个教学部分的具体方案。专题小组是一个开放性的组织,随时可将有兴趣开展现代学徒制教育教学改革的教师吸收进来,共同开展项目的研究和实践。各专题小组成员及主要任务以实施过程中实际参加项目为依据制定。

(二)合作内容

2010年,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与中锐教育集团联合成立“中锐汽车商务订单班”。校企双方成立了以理事会为领导核心的双主体办学体制、院长负责的管理机制。校企双方明确企业和学校职责权利,实行“双主体”办学、“双院长”负责、“双导师”教学、“双身份”学习。企业与学校共同招生,学生从入学就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毕业后考核合格后成为企业员工。

(三)运行管理

学校各级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以及后勤管理等有关部门统筹协调、密切配合,认真修订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创新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构建更加适合学生个性化成长的环境。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体系。制定学徒管理办法,保证学徒基本权益;根据教学和企业岗位需要,合理安排学徒岗位,分配工作任务。学校根据学徒制的特点,进行弹性学制或学分制改革试点。学校和合作企业共同对学徒进行考核评价,将学徒岗位任务完成效果作为重要考核指标,从而实现了学生与学徒、教育与培训、考试与考核的“六共培养”模式。

(四)实验室建设

完善的教学设施设备是项目建设的基本条件。中锐教育集团按照企业统一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标准培养人才,在企业课程、实训设备、教学资源、专业师资、实习就业等方面实现了资源共享。同时,由学校提供实习实训场地,中锐集团提供所有实习实训设备,现已建立汽车商务实训中心、汽车发动机实训室、汽车底盘实训室、网络营销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基地、保险理赔实训室等。重金打造汽车维修、汽车商务、保险理赔、二手车评估、软件中心和情景4S店等理实一体化实训基地,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同时,中锐教育集团与德国奥迪、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广汽丰田等多家汽车厂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为学生的认识实习、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和毕业实践提供岗位和场所。

二、嵌入式现代学徒制的实施

(一)重建教学平台

学校与中锐集团签订长期合作关系,成立“中锐汽车学院”,搭建现代学徒制教学平台,实现“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创新招生制度、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构建“学徒与岗位、学校与企业、教育与产业无缝对接”的具有财院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度。建成“专业引领、功能集成”专业专门技能训练基地;建成“汽车营销、保险理赔、汽车保养、汽车维修、二手车评估”的汽车商务技能训练基地;建成汽车营销、保险理赔、汽车保养、汽车维修、二手车评估的4S店式汽车商务基地。实现现代化实训基地的教学、生产、技术研发、培训和技能鉴定以及设计服务的功能。

(二)联合招生招工

现代学徒制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徒培养为核心,学校与中锐集团、润东汽车集团共同成立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建设联合体,共同研究制定招生与招工方案,并安排企业员工与专业教师赴招生咨询会现场进行宣讲,在招生之前,由合作企业直接参与,按企业用人标准录取学生,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学生入校即与企业签订学徒制培养协议,成为企业准员工。通过这种招生方式,学校每年招收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学生(学徒)100人左右。

(三)重构课程体系

充分发挥企业主导作用,按照企业对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从业人员的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要求,优化校企双方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学校教育以理论和技能训练为主,企业以实际岗位技能教学为主。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根据企业需要对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形成了“汽车商务”和“汽车维护”两大课程模块。把汽车维护与检验、汽车营销、汽车销售与服务流程、汽车配件及营销和汽车保险与理赔实务5门课程作为核心课程。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更多地结合实际工作岗位任务和国家职业标准,将企业岗位工作任务进行案例化设计,转换成学习任务,形成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式学习情境。同时改变传统授课方式,大力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教室与岗位的合二为一(实岗育人),推动教、学、做的统一,实现“教室与企业岗位、教师与师傅、考试与考核、学历与职业证书”的四个融合。同时,改革课程考核方式与评价体系,建立企业师傅对学生的传、帮、带过程考核与评价标准,并由师傅根据徒弟(学生)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做出最终的评价,以此作为学生取得相应学分的重要依据。

(四)重组课程内容

根据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时间安排,学生一半时间在学校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一半时间在企业接受在岗培训。第一年以校内理论学习为主,主要学习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第二年进入现代学徒制学习;第三年进入毕业顶岗实习阶段,学生进入企业,由企业负责日常管理和岗位安排,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考核。因此,对以前的课程需进行重组,把课程分为学校课程、企业课程和校企课程。学校课程主要是文化课及基础专业课,企业课程主要是汽车营销类核心课程和实践类课程。重组后的现代学徒制的课程内容见图2。在第二学年学徒制教学过程中,由学校组织学生以班为单位进入企业当“学徒”,学生按照企业要求完成每日工作流程,包括打卡、着装、完成业务工作、日结算、班接交替和清洁等任务。学习情况由校企共同制作考核标准进行考核。第三年开始,学生进入当过学徒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企业师傅对学生进行指导。

(五)重建师资队伍

导师是现代学徒制实施的主体,企业为实习提供技术熟练的师傅,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发展需要的充足岗位。学校聘请企业的高技术人员为专业带头人和课程负责人,由校企共同制定课程计划。通过“师傅带徒弟”形式,指导学生学习与工作,解决了学徒多岗轮训的难题。企校双方共同派出技术骨干组成“混编教师团队”,构建单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岗位生产操作―多岗生产轮训四层递进的教学模式。校企共同制定《现代学徒制双导师教师管理办法》,以教师培养、评聘和考核为核心,强化“双导师”队伍建设。通过教师全员参与各类培训、企业专题培训等形式,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实施学校教师与企业学生导师双向挂职锻炼,提高专兼职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推动学校教师与企业共同开展科技项目研发,及时学习和更新相关理论知识。实施绩效考核制度,评选并奖励优秀教师和企业导师,形成吸引人才、稳定教学团队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选派实践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等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同时,建立企业导师人才和职业资格考核人才库,保障岗位考核工作质量。

(六)重建教学评价体系

由校企共同建立学生的考核机制,共同评价,每名学生毕业时都会得到学校评定成绩、企业考核成绩两份成绩单,作为学生最后学习成绩排序和员工入职岗位分配的权衡指标。学校成绩由教师评价,企业成绩由师傅评价。教师评价包括学生出勤情况、完成任务情况以及在校的成绩单。企业评价包括出勤率、工作效率、操作流程的学习效果、生产操作的熟练程度、工作态度、与同事的合作态度、遵守企业和学校的管理制度情况以及对企业的贡献等。对于企业评价和学校评价均取得优秀的学员可以提前签订就业意向书,享受员工同等待遇并可享受国外学习的机会。

(七)证书获取

经过校企双方共同培养,学生可获取大学英语等级证书、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证书以及汽车营销师、汽车维修工、旧机动车评估师、机动车驾驶证等多项技能证书。

三、嵌入式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成效

(一)学生素质提升

从近五年的实践效果来看,现代学徒制的模式显示出一定的优越性。近几年,毕业生取得中级以上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达95%以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100%。通过五年嵌入式学徒制的实施,一批青年教师经过校企培训成为专业技术能手,并指导学生在各类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

(二)课程及教材开发

学校开发多门课程教学资源,制定汽车维护与检验、汽车营销、汽车销售与服务流程、汽车配件及营销以及汽车保险与理赔实务等核心课程标准,开发《汽车文化》《汽车营销》《汽车维护与检验》等多门网络优质课程。

(三)双师师资提升

嵌入现代学徒制,增强专业教师队伍实力。学校根据学徒制教学的需要,选派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了解企业实际生产,参与企业实际生产项目,提高了专业技能,双师素质得到很大的提升。

学校在中锐教育设立“学院驻企工作站”,派出教师团队,学习和研究中锐教育的企业文化,通过编写案例、开发教材等形式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参与企业营销策划和促销活动,提升专业教师实践技能;为企业提供营销理论培训,提高在职营销人员知识水平。

中锐集团在学校设立“企业专家工作室”,指导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参与典型岗位工作过程课程的开发、学习领域课程标准的制定、项目化特色教材的编写;开设讲座,传播企业文化、传授实战经验;承担实践教学任务、指导学生毕业实践和毕业论文的写作,有效提高了教师素质。

(四)就业比较及社会评价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每年招生约100人,毕业后基本都到相应的岗位工作。一方面,在校期间,按照企业的要求和管理去培养学生,使学生刚毕业或者没毕业时就了解和熟悉岗位的基本情况,有助于学生很快的融入到岗位中。另一方面,企业直接参与教学全过程,为学生量身定做职业生涯规划,学生看到未来的上升空间,更早地接受企业文化,提高对企业的忠诚度,减少人才流失率。对近三年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显示,现代学徒制毕业学生就业率达100%,岗位技能均达到要求。三年毕业生均从事汽车营销、汽车保养、汽车售后岗位的工作,专业对口率达100%。

总之,现代学徒制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企业、学校双主体优势,推动职业教育开展深层次校企合作。学校通过实施现代学徒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遇到些问题需要改进。如在现有的政策中,对现代学徒制运行的管理制度还不明确,缺少专项经费补偿机制,对企业师傅的管理和评价也没有统一的政策支持,教师难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1]黄享苟,郭自灿,陈卓.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1(26):19-22.

[2]赵鹏飞,陈秀虎.“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2):38-44.

[3]唐燕,丁建庆.中职酒店专业引入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1):25-29.

[4]杜广萍.我国现代学徒制内涵解析和制度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0):88-91.

[5]依逊智,等.“校厂一体,二员合一”中职现代学徒制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5):10-15.

[6]张阳,王红.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实践与探索―基于“双导师”的视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3):77-80.

[7]朱军.现代学徒制在数控技术专业中的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4(29):16-18.

explorationandpracticeofthemodernapprenticeshipSystemBasedonDual-Subject

――theCaseoftheautomobiletechnologyServiceandmarketingSpecialty

Bianwei,XuJiangao,maLei,ZhangHaiyun

abstractthekeytothetransformationandupgradingofthenationaleconomyistocomprehensivelyenhancethequalityofvocationaleducation,andinnovatetalentcultivationpatternandteachingmethod.Learningforeignexperienceandimplementingthemodernapprenticeshipisanimportantinitiativescurrently.throughthecooperativeeducationprogramofautomobiletechnologyserviceandmarketingspecialty,Jiangsu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ofFinanceandeconomicshaslaunchedfiveyearsofpracticeandeffectiveexplorationfrombackgroundconditions,enrollmentmodebyschoolandenterprisejointly,managementandoperation,coursesystemreconstructionforpersonneltraining,andteachingcontentreconstruction,andqualityevaluationmethodreconstructionintheimplementationofthedoublesubjectembeddedmodernapprenticeship,andhasachievedteachingachievementssatisfiedbysociety,customersatisfactionandstudents,andformeda“relyingondoublesubject,embeddedapprenticeship”managingandoperatingmechanismandimplementationmethodformodernapprenticeship.

汽车保险毕业论文篇4

关键词:职业能力;工作任务;汽车保险与理赔;项目化;教学设计

0引言

高职教育已进入创新发展阶段,项目化课程体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型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是培养创新型高职人才的有效途径[1]。项目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包括项目化课程模块的具体化开发与设计。作为授课一线的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必须按照现代化职业教育的要求,围绕本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在明确课程能力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强调知识以够用为准,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能力培养是高职教育的核心。授课过程要坚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课程的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强化教学、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化教学[2]。本文探讨高职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开发与设计,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

1课程定位

《汽车保险与理赔》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课程内容知识面广,横跨工科、金融、法律等知识,涉及汽车结构、汽车诊断检测、车身修复等汽车专业知识。既有理论深度,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教学需要理论与实践并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风险管理的知识,能掌握汽车保险展业、汽车保险险种、汽车保险合同、汽车保险承保和汽车保险理赔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精通汽车保险法律法规方面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熟知汽车保险与理赔业务环节,能针对客户风险特点和保险标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车险投保方案;能掌握分析客户需求进行客户异议处理、保险谈判及促成交易的技巧与方法;能够从事汽车保险销售、汽车保险承保出单工作,能从事车险查勘定损及车险理赔等工作。

2项目化课程开发思路

基于能力培养的汽车保险与理赔项目化课程开发基本思路是,首先分析岗位群和核心岗位,然后分析其工作过程,提炼岗位职业能力,形成能力需求集合,再将能力进行分解并详细描述,从典型工作任务的角度进行能力重组,有针对性重构课程教学体系,更新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方案。

2.1开展企业调研,确定车险岗位群

坚持走“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召集企业相关专家进校进行深度访谈,了解企业对汽车保险人才的需求状况;走访杭州区域的保险公司或保险机构、汽车4S企业等进行调研,同时结合对往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统计,明确学生初次就业主要有车险出单员、续保员、保险客服、查勘员、定损员、理赔员等岗位群。

2.2分析工作过程,提炼岗位职业能力

经过邀请企业技术专家和校内骨干教师、授课教师,共同分析各岗位工作过程,提炼完成每个“小型”工作任务需要的职业能力,形成汽车保险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2,3],见表1。

此外,需要通过教学活动要培养车险岗位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法律意识、与客户沟通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

2.3_定典型工作任务,整合教学内容

根据岗位工作任务,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遵循知识够用为度,确定若干具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的典型工作任务。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整合教学内容。将课程原来按照学科知识结构编排的教学内容项目化。

3汽车保险与理赔项目化课程设计

“职场化”是职业教育的内核,根据汽车保险与理赔知识架构,按照汽车保险投保出险报案调度查勘调度定损核损理赔核赔赔款结案的流程以及学生毕业初次就业岗位分析,并结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构建,序化课程教学内容,把汽车保险与理赔项目化设计为四大项目:车险投保方案的设计、汽车保险承保实务、事故车的查勘与定损、汽车保险理赔实务。

以就业领域的工作过程为导向,把每个项目细分为工作任务,“项目引领、任务驱动”,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采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等教学模式。

教学活动设计至关重要,始终遵循“岗位――能力――课程”的原则,以能力为本位,以教学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根据车险出单员、查勘员、定损员、理赔员等职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把课程整合成若干项目,下设任务,创设情境,按照汽车保险与理赔、定损与查勘工作流程来组织教学活动,让企业业务转化为教学,实现课堂教学职场化[4]。

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控制和引领作用。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确保学生相应岗位适应能力和岗位迁移能力得以提升,教学活动过程的设计应能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将“学习过程”升级为“工作过程”,将《汽车保险与理赔》学习领域规划为四个项目,下设17个子任务,具体学习时间的安排见表2。

表2《汽车保险与理赔》任务重构情形

学习领域汽车保险与理赔(66学时)学时

工作任务

项目任务1任务2任务3任务4任务5任务6

项目

一车险投保方案的设计交强险的认知车损险的认知三者险的认知其他险种及附加险的认知车险投保方案的设计10

项目

二汽车保险承保实务车险保费的计算车险合同的签订投保、退保、续保业务操作6

项目

三事故车查勘与定损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查勘照片的拍摄查勘草图的绘制轻微单方事故定损简易双方事故定损维修方案的制定14

项目

四汽车保险理赔实务保险原则运用理赔案例辨识赔款理算保险欺诈案件辨识6

实训周综合项目模拟投保实训模拟承保实训轻微事故模拟查勘实训简易事故模拟定损实训模拟理赔和综合考核30

具体实施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训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课堂教学采用理实一体化模式,共36学时;实训为一周综合项目训练,共30学时。

项目一至项目四实施阶段采用引导文教学法、典型案例教学法、课题讨论教学法、可视化教学法等多方法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调自主性学习;综合项目实训阶段以连贯性训练为主,模拟进入真实工作情境,采用分组分角色教学法,巩固、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岗位适应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项目化教学实施

项目化课程的实施注重工作过程的系统化和完整化,注重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在教师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收集、方案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一般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法来实施。

以综合项目任务1“模拟投保”为例。给定学习情境,包含客户具体背景资料、车辆基本信息、上年出险情况等,要求结合客户特点设计车险投保方案,并并陈述理由。

第一步资讯。由小组成员交流讨论,明确要完成的工作任务,为客户设计投保方案,并在仿真模拟软件上完成投保业务操作。由小组成员自己查询资料,自己理论学习准备,通过手机、电脑网络等途径获取信息,尽可能充分地掌握信息。由教师协助完成此任务的细节解读。

第二步计划。由学生制定项目的工作计划,确定项目的工作步骤,做好小组分工,准备好纸质投保单等任务工单,并得到教师的认可。

第三步决策。由学生给教师介绍计划和搜集的成果,教师只听学生说准备怎么做。小组成员根据客户信息背景及车辆信息,进行风险评估,对要投保的保险险种有各自的理由,即每成员都有各自的保险方案设计,相互交流讨论,由小组综合大家的意见,得出一个最优的设计投保方案。教师可以提出建议,并不过多干预。

第四步实施。根据小组方案和内部分工实施。对要购买的险种包括车损险、三者险、车上人员责任险等险种,分别利用工具查费率,计算保费,再由学生完成车辆保险承保系统承保平台上进行投保人、被保险人、车辆、约定驾驶员、投保险种等投保单相关信息的录入操作,形成最终投保单,并打印。

第五步检查。学生检查投保单的完整性与合理性,进行自评。教师则检查任务进度和目标的实现程度,在各个阶段教师随时巡视,监控学生的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在线软件模拟的困难,参与学生的问题讨论或提供适当帮助、指导,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第六步评价。收集各小组的投保单,由小组交叉评阅,并组织汇报演讲,由小组派代表说明投保方案的设计理由,由小组互评,相互学习并指出不足。教师对投保方案的设计、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组织点评,引导和鼓励,使学生在下一任务的工作中更积极参与。

5考核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采用发展性教学评价,实施阶段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阶段性评价指完成一个项目后安排一次阶段性的任务考核,而综合性评价是在学生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后用一个设计性或综合性项目来验收和评估学习效果。

评价系统的构建,注重结合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评价。评价指标包括学生在活动参与过程中的情绪情感、参与程度以及完成任务的贡献值。同时引入行业、企业标准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实施评价,弱化终结性评价,更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6结论

基于能力培养开发设计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教学,将学习过程任务化,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借鉴车险一线岗位群的实际工作内容,设计各教学环节的内容,依托具体工单形式检验实践教学。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升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保证职业能力的培养,形成特色化创新教学。同时,实现与企业岗位的零对接,最终实现高职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也对其他课程的建设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高峰.高职教育项目化课程体系的构建策略探究.江苏高教[J].2016,(1);145-147.

[2]常兴华,温军.高职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3,29(3):109-112.

[3]常兴华.优化高职《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教学内容探讨与实践[J].湖南农机,2013,(5):226-227.

汽车保险毕业论文篇5

关键词:职业院校;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策略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4.211

0引言

现在职业院校汽车专业的人才培养都非常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各个院校都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实训中心和实训基地,但不同层次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趋同化现象比较严重[1],比如很多职业院校虽然购买了大量设备,但并没有培养出满足需求的人才,反而造成资金的大量使用、教学成本的大幅度提高,所以制定符合所在职业院校层次的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满足汽车技术不断更新致使汽车后市场所需人才质量必须提高的要求。

笔者团队经过不同阶段的市场调研、院校调研,组织专家论证,最后总结出不同层次职业院校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该遵循以下策略:

1明确所培养的毕业生就业范围

职业院校汽车类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地点多分布在汽车4S店、汽车修配厂、汽车保险理赔公司、汽车装饰改装公司等,汽车专业的学生可以做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销售、汽车配件销售、汽车二手车销售、汽车售后服务顾问、汽车定损与评估、汽车钣金喷漆、汽车保养美容等工作,属于汽车后市场,不同院校要确定自己培养的毕业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

2了解汽车后市场对汽车专业人才的需求

(1)人性化的服务意识。未来的汽车后市场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大,汽车消费者在各方面的服务选择也会越来越多。比如,某客舻哪掣銎车零部件需要更换,不需要从指定4s店中获取,可以有很多渠道,因此,为了不失去客户,维修服务人员不只要专业技术,其人性化的服务更为重要。(2)不断提高的人文和文化素养。在汽车后市场中,无论是汽车销售,还是汽车售后服务亦或是二手车交易等,人与人之间的良好沟通是前提。这就要求汽车后市场服务人员懂汽车文化、懂汽车专业、懂顾客心理;充分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文化内涵,这样无论遇到家乡是哪里的顾客,都会很容易找到沟通的切入点。简单来说,就是要与顾客有得聊。(3)综合性的服务技能。长期以来,我们倡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本身却只注重兴趣,重点学习汽车维修中自己刚兴趣的部分,而忽略了对自己全方位的综合服务能力的培养,这是不适合现在和将来的汽车服务市场的,应该对整个汽车上的部件都能够做简单的维护与保养。(4)与时俱进的网络服务能力。汽车后市场早已进入互联网+时代。比如利用网站、app、微信卖车、卖配件;比如连锁汽车4S店的资源和服务共享;比如账务的网上交易等等,都离不开快速安全的网络服务能力。

3定位所在职业院校汽车专业的层次

职业院校应该根据本校汽车专业的教学资源、师资水平、学生生源和就业市场需求等条件来采用相应的培养模式。如果院校所在地在经济发达地区,汽车专业的教学资源丰富,师资队伍比较庞大且学历和技能水平都较高,学生生源主要是高中毕业生且分数比较高,毕业后主要留在一线大城市的汽车服务行业,这样的院校属于第一个层次。如果院校所在地在经济中等地区,汽车专业的教学资源能够基本满足教学要求、师资队伍中等且学历和技能水平相对较高,学生生源一部分是高中毕业生但分数不是很高,一部分是技能非常好的中职学生,毕业后主要留在二线城市,这样的院校属于第二个层次。如果院校所在地在经济不发达地区,汽车专业的教学设备较少又不够先进、师资队伍较小且学历和技能水平一般,学生生源压力较大,毕业后主要留在中等经济地区或乡镇,这样的学校属于第三个层次。

4制定合适的人才培养方案

(1)培养目标的确定。培养目标是指“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约束条件,对教育活动的预期结果,即学生的预期发展状态所做的规定”。[2]职业院校汽车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应强调其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等,不同层次职业院校要确定自己学校的具体培养目标,以适应汽车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2)招生选拔与培养年限。不同层次院校有不同的办学资源、历史积淀、师资水平、教学硬件设施等,在招生选拔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自己院校的特点,确定招生的来源(初中毕业生或高中毕业生)和录取分数,确定其要培养的年限,凸显自己院校的优势和特色,为社会培养出定位准确且合适的毕业生。

(3)课程的设立及其结构比例。根据培养目标设置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技能实践课等。公共基础课要充实,以培养学生观念、思维能力和体能锻炼等为主,比如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体育等。专业基础课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要学习机械基础、电工电子等。专业课是本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区别于其他专业的课程,要设立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最能体现本专业的特点,汽车专业的核心课程要充分认识汽车,并在不同方向有所偏重,比如维修方向注重检测修复,电子方向注重电器诊断,销售方向注重沟通技巧等。实践课程是锻炼学生的技能水平,要根据培养目标确定本专业学生要达到的技能目标。不同层次职业院校设置课程的比例建议如下:第一个层次的学校,要注重学生全方位能力的培养,理论课(人文基础、专业基础等)的比重要在一半以上,实验课的比重也应该在三分之一左右。第二个层次的学校理论课的比重在一半以下,应更加注重具有专项技能的人才,所以实验课的比重应该大一些。第三个层次的学校学生基础比较薄弱,理论课学起来会比较吃力,所以动手的实验课应占大部分,主要培养学生毕业后能动手工作,有几项动手强项。当然,无论哪个层次,都要安排一定的人文课程和网络课程。

(4)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为了深化理解并充分运用理论知识,实践教学环节至关重要[3]。不同层次的职业院校安排符合自己硬件条件的实践,要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水平,根据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自身的特长,给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别,不同年级和不同组别的学生安排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以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

只有在充分了解自己院校特点、具体分析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不同职业院校汽车专业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又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才能为不同的汽车后市场提供对口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秋娥,刘莲顺.不同层次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趋同化现象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2(08):159-160.

汽车保险毕业论文篇6

关键词:汽修;课改;措施;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F407.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仍然保留原有“三段式”的课程设置模式(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即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教学分段排列;不是从生产实践中引出课题进行分析和研究,针对性较差,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各门课程各自独立,缺乏彼此应有的沟通;基础课、专业课与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联系不紧密,没有达到理论教学为生产实践服务的目的,学生的实际技能训练时间和项目不足。另外,制定教学计划时对如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考虑较少,灵活性较小,加之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是建立在“三段式”教学模式基础上的,课程设置受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的影响太大,专业基础课中机械类课程如《工程力学》、《钳工工艺学》、《机械制图》、等安排过多,没有考虑到本专业毕业生的业务范围基本不涉及机械设计与加工的内容,而与汽车有关的技术课程,只有《液压与液力传动》和《汽车电工电子基础》两门课程。机、电课程比例不当,使得教学时间得不到有效和充分的利用,加上专业课程和实训的课时不足,没有足够时间去加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另外,专业课程结构和内容缺乏弹性,非常不利于学生个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对市场变化缺乏快速的应对措施,难以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

本专业目前使用的教材,虽然增加了部分新内容,但课程的职业教育特色不突出、内容陈旧,难以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要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控制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的发动机、自动变速器、制动系统等各个方面的控制之中,甚至在载重汽车上,也采用了技术含量很高的柴油机,但是这些内容在教学中并没有到充分反映。另外,汽车维修作业中的车身修复技术,钣金与喷漆技术则几乎没有涉及。这些情况使本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竞争力不强、择业面较窄。

教学方法落后,先进的实训器材和设备不足在教学手段方面,目前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相当多的课堂时间用于板书和绘图,课时容量小,加之与实际紧密结合的教学设备、模拟设备、检测仪器以及维修设备缺乏或者严重落后,严重影响理论教学和实训的效果。另外,近些年该专业的毕业生有相当数量从事汽车检测、汽车及其零配件的销售、汽车维修及其附属设备的销售、汽车保险等工作。

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新课程体系设置的原则

更新中职人才教育观念,强调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育思想切实改变传统模式培养出来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知识单一,培养综合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过分强调知识本位转变为以学生能力为本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育除了培养专业能力以外,还要注重培养诸如语言表达、组织管理、市场把握等综合能力,把知识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从封闭性课堂教学转变为开放性教学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新体制,以获得更多的市场信息,并充分利用有效的教育资源,提高毕业生的竞争能力。

改变“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贯彻“以学为主”的思想把教育过程转变为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三、更新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新课程体系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根据市场调查,确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汽车“后市场”,培养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具备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从事汽车维修、检测、管理、评估、保险、销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总体来说,汽车运输企业对该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下降,而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汽车维修市场在不断扩大,对汽车尤其是小轿车维修技术人员的需求量大幅度增长。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育应主要满足汽车维修企业的需求,兼顾汽车运输企业及其他企业的需求。

1.打破“三段式”教学模式,建立新的课程体系

(1)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市场需求化。以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为导向,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为最高目标,破除“三段式”教学模式,从实际岗位需求引出课题,提出解决方案,开发“宽基础、多模块”课程体系。强化汽车构造、汽车电气设备、汽车维修和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等课程,同时将原有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增补、重组,将其变为必修专业课和数个专门化方向的选修专业课。

(2)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方案。从职业分析入手,对职业岗位进行能力分解,确定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般专业能力是计算机应用能力、汽车英语阅读能力、汽车驾驶能力;核心专业能力是汽车拆装、检查、修理能力、汽车故障诊断能力、汽车性能检测能力、汽车维修企业管理能力;基本素质要求是:较高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水平、良好的身心素质;最终围绕核心能力的培养形成课程体系。

(3)增加汽车运用与维修学生实训的时间和项目。增加学生就业前的实训,使学生在毕业前得到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要求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用人单位认可程度高、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应的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提高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使其获得在与汽车有关的职业群中广泛就业的可能性,而且就业时可以顺利顶岗实习。

(4)采用任务型模块化教学方式,增加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和选择性。用本专业职业能力结构中通用部分构筑能力平台,用灵活的模块式课程结构和学分制管理制度满足企业和学习者的不同需要。新课程体系把选修专业课按多个专门化方向分为多个模块,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制定不同的专门方向,学生也可以在完成规定的专门化课程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修其他的专门化模块,如电控发动机维修、自动变速器维修、行驶安全系维修、车身电气设备维修等模块,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模块化的学习资源,力求在学习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给教师和学生提供选择和创新的空间,构建开放式的课程体系,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5)添置先进的检测、诊断设备,满足汽车维修市场的需求目前汽车技术正飞速发展,与之配套的检测、诊断设备也不断更新,先进的发动机综合诊断仪、解码器、示波器等诊断设备和汽车性能检测设备在汽车维修企业得到广泛应用。学校应该增加专用的检测、诊断和维修设备以改善教学效果。

(6)改变教材结构,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开发与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模块化教材体系,适应不同岗位的需求。在主要专业教材结构上有根本的突破,每门专业课程教材大体由基础技术篇和适用技术篇构成。基础技术篇主要解决入门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相应的基本技能的训练,这部分内容相对稳定。适用技术篇采用“积木式”结构,一方面可根据生产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增减或组合“积木”。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来讲,要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克服专业教学存在的内容陈旧、更新缓慢、片面强调学科体系完整、不能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弊端。

四、结束语

汽车运用与维修在新课程体系改革中,实训和项目安排过少等现象,通过以市场设置专业课程、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方案、增加学生实训的时间和项目、进行模块化教学等措施。其目的是培养出具备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全面发展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出发点。

参考文献:

[1]黄尧孝.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理论思考[J].职教论坛,2005(5).

[2]张尧学.全国中职高专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卢学红.中职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与思路[J].职教论坛,2004(1).

汽车保险毕业论文篇7

【关键词】汽车修理工;设备;研制

Research&manufacturingofmechanicGradingtestSet--engine-FaultDiagnosing&eliminating

CHenJia-guoZHanGShu-huiZHoULi

(mechanicalengineeringDepartment,nanjinginstituteofindustrytechnology,nanjingJiangsu,210046,China)

【abstract】mechaniccertificateisthemostimportantvocationalqualificationcertificateforstudentswhomajorinautomobileapplicationtechnology.teachingequipmentgermanetomechanicgradingtestisalsoquitenecessaryforautomobilemajorinvocationalcolleges.Basedonanalyzingthedeficiencyofexistingengine-faultdiagnosing&eliminatingequipment,thisarticleisaimedtoputforwardanewthoughtofrefiningit.

【Keywords】mechanic;Set;Research&manufacturing

0引言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架起了“专业”与“职业”之间的桥梁,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能胜任职业岗位的关键。汽车修理工证书是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学生最重要的职业资格证书,我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必须获得汽车修理工中级资格证书。

汽车修理工考级包括理论知识考核和实际操作考核两部分。实际操作考核内容由汽车维护作业、汽车小修大修作业、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与排除、汽车各零件的检修和汽车各总成的拆解检修等项目组成。考核一般会抽取其中的四个项目,其中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是必考项目。各高职院校汽车专业为了进行汽车修理工考级考核,都配置了相应的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教学设备[1]。

1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教学设备应用现状分析

1.1发动机故障可能的故障元件有转速传感器、喷油器保险丝、油泵保险丝、油泵继电器、防盗组件、eCU保险丝、蓄电池和起动机等,这些元件分布在汽车车身的各个位置。以某常用教学汽车为例,其eCU保险丝位于发动机舱保险丝单元,油泵保险丝、喷油器保险丝、油泵继电器和防盗保险丝则位于驾驶舱的保险丝单元,转速传感器位于发动机舱的后部。元件复杂的分布情况,降低了故障设置的效率,不利于高效的开展汽车修理工考级培训与考核活动。目前我校汽车修理工考级实际操作考核环节由四个项目组成,其中必考项目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耗时是其它几个项目的两倍左右,影响到了考级工作的效率。

1.2发动机部分元件的位置隐蔽,以某常用教学汽车为例,其驾驶舱的保险丝单元有数十个保险丝和数个继电器。与发动机故障相关联的保险丝和继电器单元不易找到,甚至容易找错,这影响到了修理工考级培训和考核的准确性。

1.3直接在汽车上设置元件故障,降低了故障设置的隐蔽性,影响到汽车修理工的考核过程。学生可采用非正规途径来找到故障原因,不利于学生分析研究学习习惯的养成。我校该项目的考核是这样进行的:一个考生考核结束后,教师现场设置下一个考生的故障,教师设置故障的动作容易被考生发现并利用于故障排除,影响到了考核过程的严谨性和考核结果的公正性。

1.4校内教师是各类教学设备的使用者,其对设备的熟悉程度影响到教学效果。设备的研制过程实际上是教师教学思路实现的过程。如果通过购买设备的途径来解决实训条件问题,教师只能是被动的依赖所购教学设备进行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不能充分实现我校汽车运用专业的教学思路与特色。我校教师也失去了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机会。

1.5学校现有设备的利用率低

学校目前有多种型号的车辆,用于学校汽车专业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这些车辆仅用于一门或部分课程的教学,设备利用率不高。如果通过购买设备的途径来解决实训条件问题,不能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增加了学校设备投入。

为此,本文提出通过教师自制实训设备来改善学校现有实训条件,节约资金并提高汽车修理工考级工作的效率与效果。同时通过设备研制,可培养我院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师的科研能力,使得教师成为既能讲又能做的“双师”。

2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教学设备实训台结构设计

根据上述分析,本文研制的设备在结构上进行了以下改进。

根据对汽车修理中级工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培训考核内容的分析,整理出转速传感器,喷油器保险丝,油泵保险丝,油泵继电器,防盗组件,eCU保险丝,蓄电池,起动机等故障元件。信号转接装置a(各装置的结构关系见图1,下文所提各装置同见图1)与eCU连接,通过设计制造,转接发动机eCU传输的各元件信号,信号真实可靠,且不破坏汽车正常工作,学生可通过解码器等专用仪器仪表进行故障诊断和排除,保证学生的操作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一致。故障设置均通过装置B在车外完成,大大提高了故障设置的效率。故障设置是通过模拟元件传输给eCU的故障信号完成的,不在汽车本体上设置故障,保证了故障设置的准确性及隐蔽性,大大提高了教学和考核过程的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研究的学习习惯。

将上述元件的故障现象、故障诊断方法和故障排除方法等整理成资料,当故障设置装置B设置相应故障时,在显示装置C上显示出相应的故障现象、故障诊断方法和故障排除方法等信息,作为学生进行学习及考核的参考,提高了教学效果。

图1设备结构简图

3故障设置与检测实施

本文所开发的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系统使用了C++程序设计语言,编程环境为microsoftVisualC++6.0。程序设计时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它是目前最流行的程序设计方法。相比于传统的程序设计方法,它使得程序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系统包含了转速传感器,喷油器保险丝,油泵保险丝,油泵继电器,防盗组件,eCU保险丝,蓄电池和起动机等8个发动机可能出现故障的部位。我们为每个发动机可能出现故障的部位设计了一个标签页面,对每个部位可在相应的页面上设置故障,对每个故障进行模拟,分析。[2-3]操作界面如图2所示。

图2故障设置系统操作界面截图

现以喷油泵保险丝故障为例,解释故障设置原理。当故障现象为:首次点火,发动机起动数秒后熄火;再次打火,发动机打不着。用解码器连接汽车oBD端口,无故障码。根据上述现象可判断出故障元件为喷油泵保险丝。如果喷油泵保险丝故障,喷油泵线路传输给eCU的信号电压就会与正常工作情况下的数值相异。使用检测设备测量出故障产生时的元件传输给eCU的异常信号电压值,利用故障设置装置模拟此电压值,并将它传输至发动机eCU,模拟出故障现象。

图3故障设置装置工作原理

4结论

本文通过教师自制实训设备来改善学校现有实训条件,节约资金并提高汽车修理工考级工作的效率与效果。同时通过设备的研制,可培养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教师的科研能力,使得教师成为既能讲又能做的“双师”。并以此为基础,不断研究开发汽车教学设备,使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成为集研究、开发、教学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汽车新技术教学研发基地。

【参考文献】

[1]闫连新.汽车修理工含技师等级考试必读[m].金盾出版社,2011,1.

汽车保险毕业论文篇8

【关键词】工作过程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教学

中图分类号:F407.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工作过程”是工作人员在工作情境中为完成工作任务、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行动的程序。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教学应该以满足社会职业岗位和学生职业发展需要为目标,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按照工作过程来制订培养计划,使学生在职业化的学习情境中通过完成工作任务进行学习,获得可迁移的工作过程性知识。

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分析

1、行业现状与发展

2008年我国汽车产量和销量分别为934.51万辆和938.05万辆。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二。2010年1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数据,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为1379.10万辆和1364.48万辆,同比增长48.30%和46.15%。中国汽车累计产销突破1300万辆,同比增长创历年最高,中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和消费国。中国汽车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促进就业、增加税收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汽车对社会形态的影响,使中国进入了“汽车社会”。我国汽车生产厂家多达120多家,汽车改装厂家多达500多家,汽车生产厂家的数目超过了美国、西欧和日本汽车生产厂家数的总和,居世界第一位,这为专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未来几年内急需大量掌握汽车诊断技术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

2、职业能力分析

目前,毕业生就业面从原来的汽车维修,拓展到汽车后市场所涵盖的各个领域。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汽车维修企业、汽车销售企业、保险公司、汽车公估公司等汽车售后服务企业,就业主要分布在机电维修部门、销售部门、培训部门、车险理赔部门、车险查勘部门等。根据人才需求分析,企业需求的主要工作岗位为汽车机电维修、汽车配件管理、汽车保险理赔、汽车维修业务接待、车辆维修质量检验、汽车维修技术总监等。

3、工作任务分析

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岗位主要为汽车机电维修、汽车配件管理、汽车保险理赔、汽车维修业务接待、车辆维修质量检验、汽车维修技术总监等,其中机电维修技术人员需求量最大,为此故障诊断与修复和汽车综合故障诊断与修复。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核心内容界定

通过市场调研、职业岗位能力及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并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的资源优势,理论与生产相结合,与企业共同确立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确定人才培养方向,构建专业、系办企业、校企合作企业于一体的专业建设模式;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同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共同开发专业领域内应用研究课题。在此合作基础上共同探讨出“工学结合,订单培养、专业岗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岗位一体”是指通过基于工作任务的理实一体初级模块课程教学和初级技能强化训练,使学生能掌握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基础知识;通过中级模块课程教学和中级技能强化训练,使学生能进行汽车常见故障的诊断与修复;通过高级模块课程教学和高级技能强化训练,使学生能进行汽车综合故障的诊断与修复。

2、基本运作方式

由于当前所招学生层次不齐,而企业对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毕业生要求却越来越高。因此,如何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和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特色的高素质灰领人才,是当前高职学院需要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以“教以学生为本、学以市场为需、育以技能为主、才以应用为先”为育人宗旨,通过多方位的教育教学改革,在“以知识为载体、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教学策略指导下,借助“项目法教学”“实训模块学习”等的改革,鼓励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通过实训锻炼提高操作能力,为学生熟练掌握从事岗位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和适应技术不断发展创新学习能力奠定基础,真正做到了“授之以渔”。

1、专业教学方法坚持“教、学、做合一”的原则。

2、根据专业课程特点,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方法,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以案例或真实的任务来设计专业综合实训项目。

三、按照工作过程的需求,确定学习领域课程模式

下图所示,对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首先是对学生进行专业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对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开阔视野,熟悉当前汽车行业和企业,了解在校期间开设哪些课程,经过哪些教学环节,能力结构要求,为以后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做准备。其次,学习作为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人才需要掌握的知识,即本专业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如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汽车底盘电子控制技术、汽车车身电子控制技术、汽车电气设备、汽车电路等专业理论知识等;以及需要掌握的技能,即汽车电气设备、汽车各电子控制单元的拆装、调试、检测等。

四、交叉补充

采用交叉补充等方法确保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所谓交叉补充是指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把课程分为通用部分和提高部分,在学完通用部分内容之后,选择不同方向进行学习。采取多样化的非常规教学模式与常规教学模式相结合,形成交叉互补,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可以让学生较快地融入社会。

1、校企联合

校企合作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保证。一方面,学校教师经常到企业了解专业发展现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争取企业对办学的资助。另一方面,企业回访学校,向学校提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并开设先进技术讲座,使学生能在校内就接触国际上最先进的维修技术及方法。另外,学校可帮助企业培养员工,向企业输送人才。校企合作的另一种形式是跟企业进行联合,进行竞赛等项目,一方面拓展企业思路,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实践技能和对专业前沿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2、开放实训室制度

选择性地开展学习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和兴趣,在学完通用部分内容之后,选择不同方向进行学习。为此,建立开放实训室制度,学生可以自发地组成小组(独立或由一名教师指导)到汽车实训室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训练。

3、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

基于工作过程的汽车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将学习与工作整合起来,给学生提供一个尽量真实的学习环境和具体的工作任务,呈现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在教学过程中,在实训室以现场教学的方式进行)并要求学生通过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取得一个特定的工作成果(产品或服务)。在此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满足专业要求的工作行动,正确使用工具,与工作对象(同学之间可客串顾客、同事和管理人员等角色)进行沟通,真正地学会工作。学生通过经历工作过程的学习,不仅能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获得职业意识和方法,而且通过合作学习,学会在工作过程中与他人交流与沟通,最终形成综合职业能力。

总结

基于工作过程的汽车电子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就是要形成以工作过程和用人单位要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职业能力为中心,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新的教学模式,是实现培养生产、管理一线和企业“零距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从而有效提高毕业生的行业和社会认可度。而科学合理选择符合职业岗位、合理设计开发核心课程则是实现基于工作过程人才培养的基本保证。

参考文献

[1]代新雷。基于工作过程的《车身控制系统检修》课程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11(07)

[2]李英,何宝文,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沿革之剖析[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

[3]王坤,张文科。探讨《汽车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3)

[4]巫兴宏。基于工作页的一体化教学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0)

汽车保险毕业论文篇9

关键词:汽车金融;消费信贷;风险管理

1引言

国外汽车工业发展已有百年历史,论文在消费信贷方面已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适应当前汽车工业发展的步伐。而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起步较晚,国内汽车消费信贷在贷款主体、风险管理水平、市场秩序等各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我国在汽车消费信贷领域的落后现状,严重制约了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市场的迅速发展对我国工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又是不可缺少的。因此,改善汽车消费信贷市场,从而带动汽车工业的发展,并推动经济的发展。

2国外汽车消费信贷的特点

国外汽车工业经过百年的历史发展,在汽车消费信贷方面,由最初的全款支付方式,转化为一个完整的“融资—信贷—信用管理”的运行过程,这为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国外汽车消费信贷已经比较成熟。本文以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汽车消费信贷为研究背景,得出了其消费信贷的特点。

2.1汽车金融服务主体多样化

国外汽车金融服务的机构主要有:汽车金融公司、银行、信贷联盟、信托公司等。在汽车融资销售方面,以美国为例,汽车金融公司占39%,银行占26%,其他机构占35%。在国外,银行在汽车消费信贷方面的优势已逐步被其他金融机构所取代,因为其他机构相较于商业银行在这方面具有更明显的竞争优势。它们更多的是与汽车公司的利益紧密相关,在汽车行业不景气时,银行往往出于风险的考虑,会逐步收缩汽车消费信贷的规模;相反,其他机构由于与汽车公司的利益休戚相关,不但不会减少信贷规模,还会以零利率的汽车贷款换取汽车销售的增长。其次,在经营的专业化程度方面,其他机构也比银行具有更多的优势。风险控制、业务营运等方面,其他金融机构都形成了一套独立和标准的业务系统,不仅降低了交易费用,而且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2.2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全面

随着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扩张和竞争的加剧,毕业论文金融服务公司的业务范围也逐步扩大,应消费者的要求,设立了产品咨询、融资、租赁、保险、零部件供应、维修保养、新车抵押和旧车处理等领域,从而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对汽车生产销售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在德国,大众汽车公司为客户提供信用卡,使其在保险、维修、燃油的同时也享受了低利率透支的待遇。在美国,客户不仅可以获得汽车贷款服务,也可销售各种形式的汽车租赁服务。

2.3风险管理比较完善

目前,国外在汽车消费信贷风险管理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体系,不仅降低了信贷的风险,而且也扩大了汽车消费信贷的规模,从而促进了汽车销售的增长。为降低汽车信贷的风险,国外已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汽车信贷社会服务体系:信用评级机构、信用调查机构、抵押登记部门、催收和追缴部门、旧车拍卖中心等,这些机构大大降低了汽车消费信贷的成本,减少了汽车信贷风险。健全科学的资信评价体系,是保证汽车消费信贷的关键,是促使汽车公司正常运作的重要环节。国外的信用机构采用的是高度的货币电子化将个人消费信用档案、个人收支状况等重要信息通过信息网络反映出来,银行及其他相关机构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比较全面的资料[1]。为了进一步降低信贷的风险,对融资的车辆要求设定抵押权或取得所有权,要求购买者对融资车辆购买保险,要求经销商及主要股东对融资合同做连带保证,并对逾期未缴款客户进行催收,并且通过健全的网络系统对有效追踪催收后客户付款情况进行及时记录,以便以最快方式采取必要措施保障债权。

2.4具有健全的法律保证

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汽车消费信贷、汽车工业发展的关键。在美国,统一的《商法典》、《贷款条件表示法》和《公平交易委员会法》等相关法律,对买方与卖方的权利义务、担保责任等问题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如汽车消费信贷的流动抵押权、分期付款融资与汽车消费信贷相关问题均做出了明确的法律界定。在日本,《分期付款销售法》则对通商产业省的责任进行详细周全的介绍,着重于对分期付款销售的监控与调节,保护购买者的利益。这些法律的制定与实施大大提高了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运转效率,减少了贷款呆帐的风险,避免了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秩序的混乱。

3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存在的问题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高级消费用品的需求也日益增强,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消费信贷的兴起,国家比较成熟的金融市场来看,汽车消费金额的60%~70%都依赖于贷款。然而,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比较晚,汽车市场还不能与发达国家的相比,特别是中国汽车金融市场起步不过10年,还存在着包括市场主体、服务产品单一以及风险防范机制不够完善和不规范等问题。

3.1汽车金融服务主体比较单一

在我国;商业银行是目前开办汽车消费信贷的主要机构,约占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95%。医学论文而其他相关的金融机构由于受资金来源限制较大,所占的比例很小不到5%。这些都不适应汽车工业发展的要求。

3.2汽车消费信贷服务质量低

消费信贷其实是一种金融服务,所以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该市场的发展。所以,汽车消费信贷并不是单指将车卖出,还必须将售后服务纳入这一过程中。目前,多数提供消费信贷的机构已清楚认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均以自营或联合等不同的形式提供汽车销售一条龙服务和售后服务。然而售后服务的深度与细致度方面,国内与国外之间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3.3风险防范机制不规范

金融机构从事消费信贷业务都把防范风险、保证安全放在首位。金融机构贷款与否,首先要考虑的是借款人的信用状况。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个人征信制度,因此金融机构对借款者的偿债能力及资信状况都难以及时准确地把握。这就极大的缩减了信贷的规模及范围,从而影响了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也不利于汽车工业的发展与壮大。在信用制度不完善而消费者可提供的抵押物有限的情况下,银行为了降低汽车消费信贷违约所带来的风险,往往会要求保险公司开办履约保证保险[2]。然而,保险公司这时既要承担车贷保险的风险,又要承担道德风险,巨大的风险则是保险公司难以承受的。这种情况下,银行极有可能失去有效保障银行信贷资产安全的重要手段,从而延缓了汽车销售速度。

3.4法律制度不健全

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在我国起步较晚,还未形成比较完善的法律制度。尽管《贷款通则》、《担保法》针对消费信贷有一些介绍,但还没有形成汽车消费信贷的相关立法、司法、执法成套的法规。这就造成了商业银行开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无章可循,而且一旦借款人违约,会出现耗时耗力、执行难的局面。相对于汽车消费者的权益尽管受到现行《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的保护,但是与上述法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还是不完善,执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4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发展的对策分析

(1)在汽车消费贷款方面,应该打破银行一家独汽车市场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有关统计显示,从发达大的现状,当然单纯采用国外的措施(商业银行退出大部分市场份额,让汽车专业金融公司占居主导地位)也是不明智的。我国应根据现实国情采取适当可行的方法。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合作打开市场,利用银行资金充足的优势,把资金贷给汽车金融公司,由汽车金融公司做贷款零售,银行与其共同分享利益。在汽车信贷服务质量方面,应尽量涵盖汽车售前、售中、售后的全过程,同时还要开展购车储蓄、融资租赁、汽车消费保险、信用卡、汽车旅游信贷等业务[3]。这些举措不仅推动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也有利于汽车销售的迅猛发展。

(2)汽车消费信贷必须建立在以个人信用管理为业务核心的基础之上,要具备一套完整的、有效的个人信用管理技术和办法,从而保障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安全性。信用管理体系应分为贷前、贷中、贷后三部分。贷前的工作主要是针对个人资信水平、财产状况、收支状况调查与评价;贷中的工作主要是个人信用状况监控,观察是否及时的偿还贷款,财产状况有无重大变故等;贷后工作则是对个人信用风险处置,并对其结果利用网络实现资源共享。

(3)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车贷险的风险广泛复杂,单凭保险公司的能力是远远不足的,而由于贷款银行的业务比较多,在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也较少,其力量也是不足的,所以更科学的方法是加强多方合作。贷款银行、保险公司、汽车经销商三者形成一个联盟,共同拟订合作协议,共同承担风险,共享利益。这样就可以借助银行资金的优势、保险公司人员的专业、经销商的担保,减少风险,化解危机,维护汽车金融市场的繁荣与稳定[4]。

(4)应进一步建立与汽车消费信贷相配套的法律制度,使得银行和保险公司在贷款人发生违约行为时,能够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英语论文健全的法律制度应该对个人的信用制度、银行等相关金融机构的贷款行为等进行严格的规范,对消费者的还款行为的监控责任也应进行明确。

5结语

汽车消费信贷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手段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它不仅可以调节汽车供求矛盾,而且可以提高居民购买力、扩大内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我国汽车市场而言,我国己经形成一个巨大的买方市场,发展个人汽车消费信贷对于有效地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立和完善汽车消费信贷制度,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玉泉,卞江生.论保证保险[J].保险研究,2004(5):1-6.

[2]吴勇.浅谈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出路[J].重型汽车,2004(3):1-4.

汽车保险毕业论文篇10

关键词:高职;汽车营销专业;人才培养

一直以来,高职汽车营销专业分为技术和营销两个就业方向,需要学习汽车构造基础、汽车营销、保险与理赔、汽车估价等专业知识,熟悉汽车销售服务和售后流程,是能从事现代汽车及配件的营销、维修前台接待、售后服务、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等。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汽车4S店销售服务顾问、汽车维修服务顾问、二手车鉴定与评估专员、汽车查勘定损等方面的工作。从本质上说,高职汽车营销专业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的应是行业需要的专业人才。可是实际情况却是,我们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学生不愿意去汽车相关企业就业,而企业也不想接纳学生。以安徽这边的高校为例,每年汽营专业的毕业生最终能从事本行业的不到50%,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高职汽车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理念定位不准确

人才培养方案是从本科专业建设中承袭过来的,而本科教学的一贯宗旨是以理论为主,而这与高职院校以动手能力为先的培养方针背道而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就出现了以下几种误区:一种论调认为汽车专业的学生应该全方位了解汽车的基本知识,除了发动机、底盘、汽车电器等专业基础课程之外,甚至汽车的机械知识也需要掌握,课程杂而不精,甚至很多时候还要学习单片机、液压等跟专业关联不大的课程。这些课程对于营销专业来说大多没有必要,占据了大量宝贵的教学时间,而这对于本来时间就很紧张的职业教育(三年学制,一年用于基础课,一年用于顶岗实习)来说得不偿失。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倾向于关注理论教学,注重课堂教学,忽视教学实践。当然这也与我们汽车营销专业培养的师资队伍定位偏差有关,高职院校在招聘老师时应该看重的是其实践水平能力而不是学历和职称。然而现在高职院校的汽车营销专业的教师大部分没有一线工作经验,缺乏“实战经验”,这样在教学中也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同。

二、高职汽车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不符合

行业需求高职汽车营销的课堂教学设计内容应贯彻实用、会用的原则。理论知识的教学是为了辅导、指导实践教学,而对于理论知识脱离于实际情况、甚至滞后于行业发展情况时,再重复讲述这部分内容就没有必要;而对于时下已经成为行业主流的一些知识,则要补充进课堂教学中来,这才是真正做到教学与实际紧密结合,同步发展。例如,现在电子商务在汽车行业高速发展,在汽车营销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做到让学生早早了解,不至于进入工作后与时代脱钩。

三、汽车专业生源质量下降

汽车类专业作为理工类专业在现在的高职院校招生中不占优势,相比之下财经等文科专业在就业市场反响比较好,学生往往更想选择毕业后做一个“白领”,而不是选择做一个“灰领”,这无形中降低了汽车相关专业的入学分数,生源质量也随之降低。随着自主招生在各个高校的大力开展,学生只需要在高考前提前参加高校自己举行的面试和基础测试,一般可享受降低十分至几十分录取的优惠政策,或是只需要在高考中达到一个基础分数线即可入学。很多时候为了完成招生任务学校不得不降分录取,很多汽营专业的学生分数已经低到了一个临界值。过低的基础在面对很多专业课程学习时难度会非常大,企业在用人时也会有多方面的考虑。

四、对校企合作存在着盲目性校企合作

近些年来为国家所提倡,这种合作模式对于学校和企业是一种双赢。各地都在热火朝天地开展校企双方合作,各种校内外实习企业也层出不穷。可是现实情况往往是学校“一厢情愿”,但企业却没有太大的热情,双方的合作仅停留在表面,而且基本上是属于做做样子没什么实际意义。很多企业只是在配合学校完成任务,他们觉得学校既不能给他们提供科研上的实质帮助,输送的学生也缺乏基本能力,很难顶岗入职。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短时间又提供不了劳动力,还需要师傅分出精力去教,所以,实际过程中学生根本得不到上手的机会。从国外的经验综合地来看,校企合作的模式目前在我国的开展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