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药学英语论文十篇药学英语论文十篇

药学英语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1:37:36

药学英语论文篇1

关键词:中医药研究生学术论文英语摘要语类分析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语类分析

语类分析是篇章语言学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thompson,1999;Hyland,1999,2004a,2005a,2005b;paltridge,Starfield,2007)。语类是为实现某一交际目标,得到特定交际社团公认的语言交际类型(葛冬梅、杨瑞英,2005;庞继贤、叶宁,2009)。语类分析主要在语篇层面结合功能进行,目的是阐释学术文体的语篇推进结构和语言特征,体现了学术文体写作的规范要求。

语类分析学说认为,每个学科的语类都有自己的特点,都遵循该学科的写作要求,都采用相似的范式和步骤安排结构和语言形式,学术论文作者通过适当的语步构建学术空间,发出自己的声音,并得到所在交际社团的承认(Swales,1990)。当前有许多论文对期刊论文摘要的语类分析(如刘胜莲、魏万德,2009;余莉、梁永刚,2006等),但学位论文摘要和期刊论文摘要在语篇结构和语言特征上不尽相同(Hyland,2005b),需要认真研究。

(二)摘要研究述评

学位论文摘要是位于学位论文正文之前对论文整体内容进行概述的独立学术语类。《mLa格式指南与学术出版准则》(1998)对论文摘要的要求是长度不超过350字,内容包括该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和结论。英语摘要,在中医药研究生学位论文中,除标题外,是唯一用英语写作的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着论文的整体质量,是评判研究生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

目前对学术论文体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论文引言的研究。普遍认为引言的组织结构与整个论文的结构基本一致,即Swales的CaRS语篇模式(CreateaResearchSpace),包括导言(introduction)―方法(method)―结果(result)―讨论(discussion)四个语步,即i-m-R-D模式(Swales,1990)。在导言部分,Swales(1990)有详尽的语步分析,如下表1(改动自黄婷婷、许明武,2003)。目前对于方法(method)、结果(result)、讨论(discussion)三个语步的语步分析较少。

Swales的CaRS语篇模式已经成为学术论文体裁研究的通用分析模式,为学术界所公认。而国内大多数对学术论文体裁的研究,也沿袭Swales的CaRS语篇模式,对论文的引言部分进行体裁分析,而鲜有用此模式对学术论文的英文摘要进行分析。实际上,摘要和引言属于不同的体裁,Graetz(1985)认为论文摘要由四语步构成,即问题的提出(problem)―方法(method)―结果(result)―结论(conclusion)。Bhatia(1993)认为,摘要由以下语步构成:(1)介绍研究目的;(2)描述研究方法;(3)总结研究结果;(4)讨论研究结论。因此,学术论文英语摘要区别于引言,一则在于摘要由于字数限制,较少涉及研究领域的前期研究成果,侧重点在于提出问题和介绍研究目的;而引言部分必须从文献综述入手,否则很难建立自己的研究领域,无法开展下一步的讨论(徐有志等,2007)。二则摘要语篇较之于引言语篇,更需要有效提供研究结论,而不宜占用过多篇幅展开讨论。因此,一方面,鉴于国内对于学术论文摘要部分研究较少,而另一方面,学术论文摘要区别于引言,在第一语步和第四语步有其独特特点,所以,有必要借鉴Swales(1990),Graetz(1985),Bhatia(1993)等前人研究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国际上对学位论文摘要的研究,包括对机械工程、西医外科学、应用语言学文、社会学的研究,当前对中医药英语摘要的研究,关注的焦点是偏误分析(如段平、顾维萍,2002;戈玲玲,2002;王高生,2005),没有对硕博士学位论文摘要的研究,也没有在更高层次上对中医药期刊论文摘要的语类特点进行考察。

二、研究方法

本项研究的语料是中医药硕士学位论文英语摘要(500字左右)、中医药博士论文英语摘要(500―1000字)、中医药期刊论文英语摘要(50―100字)各20篇。以上论文从中国知网期刊论文库和硕博士论文库中随机抽样。论文上传的时间在2009年、2010年及2011年。为了保证本项研究的信度和效度,结合中医药类学术论文实际,在对论文进行编号后我对语料进行预分类,分类标准如下。

(一)理论研究类

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中医药类某一专题,对中医理论进行分析梳理,或者对大量前人经验、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如文献综述、医案研究、名家经验总结。

(二)实验研究类

在实验室中,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进行较为严格的变量控制,观察假设中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或因果关系,从中探索中医药作用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受试往往为实验动物。如观察某经典方对受试的治疗效果。

(三)临床研究类

在临床研究中,或在临床实际运用中,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进行较为严格的变量控制,观察假设中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或因果关系,从中探索中医药作用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受试往往为患者。如观察某经典方对受试的治疗效果。

同时,根据Swales的CaRS模式,并借鉴黄婷婷、许明武(2003)的研究方法。我对论文摘要进行四大语步的分类:导言(introduction)―方法(method)―结果(result)―讨论(discussion)。判断摘要的文字的语步范围,来自于该文字使用的关键词和关键句型。

三、研究结果和讨论

(一)语步及体裁分类

通过对语料进行初步分类。分类结果如下:

如表2所示,中医药学术论文摘要并不完全遵循传统的论文英语摘要写作模式。首先,理论研究类是区别于其他学科领域论文的特有类型。由于中医药研究重视对传统医学知识的集成和积累,因此文献综述、医案研究、名家经验总结是不可或缺的论文体裁,而其他学科领域中,尤其在理工科和西医学术论文中,除期刊论文可以有文献综述的体裁,一般不允许硕士学位论文和博士论文以纯理论研究的形式出现,因而在摘要中也不会出现理论研究的类型。

其次,通过实际分类发现,在中医药学术论文摘要中普遍存在混合研究的情况,即介绍和讨论理论背景后,通过实验室或者临床应用证明理论指导下对受试进行实验,或者对患者进行施治的情况。而期刊论文摘要由于篇幅所限,往往选择省略对理论背景的讨论,使用直接描述实验或者临床应用的写作策略。同时,在硕博士学位论文中,也存在省略背景讨论的情况,只对实验过程或者临床作用进行讨论。

最后,可以发现,在类型分布上,硕士学位论文学位摘要的种类数量比较平均,以理论研究稍多;而博士学位论文明显以理论研究加实验室研究的混合研究类较多,可以推断,博士论文在理论深度上要求更高,博士生也更多参与实验室研究工作,故而此类较多。同样,因为大多数博士论文的摘要中会包含理论背景,临床研究类的论文数量较少。期刊论文除不存在混合研究外,在其他三种类型中分布平均。这可能和期刊论文的篇幅有限有关,侧重点往往只在一方面。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

(二)语步分析

1.理论研究语步分析。

通过对理论研究的基本语步进行分析,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理论研究类并不遵循Swales的CaRS模型,往往只有导言部分(introduction)。另外,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虽然长度不同,均涵盖导言部分的三大语步,即m1:建立研究领域(establishingaterritory);m2:建立研究地位(establishinganiche);m3:占据研究地位(occupyingtheniche)。以硕士学位论文a7每段开头为例:

theviruspneumoniaisacommonlysignificantdiseaseinclinic(m1S1).

thattheChinesemedicinetreatsviruspneumoniahastheuniquesuperiorityandhasaccumulatedrichexperience(m2S4).

thispaperaimstostudytheeffectsofXuanchangfeiqitangonviruspneumoniaanditsclinicalutilizationruleofventilatinglung(m3S1).

在期刊论文全文中有相似语步,以C2为例:

DidangDecoction,aclassicprescriptionofpromotingbloodcirculationtoremovebloodstasis,wasusedtotreatstagnatedbloodsyndromeinancienttimes(m1S1).

Recently,physicianshavefoundthatinteriorstagnant-heatsyndromeismanifestedinmanykindsofinternaldamageandmiscellaneousdiseases,sotheprescriptioncantreatdiseasesofdifferentsystems(m2S4).

thispaperaimstoreviewtherecentclinicalreportsofDidangDecoction(m3S1).

2.实验研究、临床研究语步分析。

在具体语步分析中,我们发现实验研究、临床研究语步极为相似。硕博士学位论文均采用imRC的结构,即introduction(objective)―method―results―conclusion的结构。有两点值得注意:(1)与表1进行对照,论文作者在摘要的导言(introduction)部分只阐明研究目的(outliningpurposes),达到占据研究地位的效果(occupyingtheniche)。但很少有作者提及Swales的导言部分的其他语步。(2)imRC结构与Swales(1990)的imRD结构略有不同,讨论部分(discussion)为结论部分(conclusion)所替代,实际上印证了Graetz(1985),Bhatia(1993)的观点,可见摘要语篇篇幅所限,作者往往选择突出研究方法、步骤和结果的策略,而省略导言语步和讨论语步。

3.混合研究语步分析。

首先,在三种英语论文摘要中,在期刊论文摘要中混合研究数量为零。我认为,并非期刊论文的实验过程和临床应用没有结合理论,而是在语步中理论并没有体现。

同时,博士学位论文英语摘要的语步特点最完整,使用imRD或imRC的语步推进模式,对理论研究部分的描述最全面。以博士论文B9为例,有清晰的元语篇标记(meta-discourse)完成语步转换:

intheoreticalresearch,thearticleholdsthat...(第二段第一句)

inexperimentalresearch,wereproducethemousemodelof...(第三段第一句)

然而,并非所有的元语篇标记在硕博士学位论文中都十分明显。在博士论文B19中文摘要中,然而,并非所有的元语篇标记在硕博士学位论文中都十分明显。在博士论文B19中文摘要中,原作者在首段介绍感染性肺炎的定义和分类,提到此病“一般属于中医风温、咳嗽等范畴”。第二段的元语篇结构为:

“本文分为理论研究和临床研究两个部分。理论研究方面,运用温病学理论、认识感染性肺炎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重点探讨中医与现代现代医学之感染性肺炎在病因、病理认识上的契合点。”

第四段出现对应的元语篇结构:

“临床研究方面,根据症状表现,对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105例感染性肺炎住院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总结临床用药,结果显示,感染性肺炎临床常见证型为痰热壅肺与风热犯肺型;最常用具有宣降肺气以透邪的中药属解表、清热、怯湿、止咳、化痰等类。”

在英文摘要中,相对应的原作者的表述为:

pneumoniaisclassifiedunderFeng-wen,orKe-sou(cough)categoryi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Cm).LiteraturestudyshowedthatbothconventionalandtCmsharedsimilarviewsoncausesandpathologyofpneumonia.However,intermsoftreatment,tCmhasitsrulesandcharacteristics,whichiscurrentlystillbeingrecognizedasclinicallyeffective.

对比后可发现,原作者的中文摘要中用第一段中对感染性肺炎的分类代替了对本文结构的阐述。而临床研究部分合并缩短至理论研究之后。我检查全文,此后的段落中,只有对研究意义的阐述,而没有对临床研究中更详细的阐述,如中文摘要中涉及的患者人数、所在医院情况,都没有再提及。由此可以判定,原作者虽然对中文摘要的语步和元语篇功能具有有效应用,然而该意识没有顺利转移到英文摘要中,导致英文摘要内容空泛,语步不清晰。

最后,我们发现,和实验研究、临床研类的语步不同的是,硕博士学位论文摘要中混合研究的语步更多出现讨论部分,或者讨论和结论并存,更符合Swales(1990)的imRD的语步推进模式。主要原因是篇幅容量足够进行讨论,以及论文评审的要求。

四、结论与意义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中医药学术论文英语摘要的语类分析从两个方面体现复杂性。首先,在前人研究中(Swales,1990;黄婷婷、许明武,2003),也发现类似的语步分析。但前人研究并没有对论文进行分类,中医药论文类型复杂,除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长度不同造成内容取舍外,中医药论文本身也有理论研究、实验研究、临床研究和混合研究分类,刘胜莲、魏万德(2010)指出,国外论文摘要的imRD语步出现频率很高,而国内论文作者常省略方法语步,或者将方法语步和引言或结果语步并合,而我们发现,在中医药论文摘要中,理论研究甚至会省略方法、结果、讨论等多语步,实验研究部分有独立式的结论语步。此外,在论文抽样中没有出现混合研究的期刊论文摘要,原因可能是篇幅所限无法展开导言(introduction)部分,只能完成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的语步推进。因此,中医药学术论文英语摘要除imRD语步推进模式,还有i及imRC语步推进模式。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

本文对中医药学术论文摘要的语类进行了探索性的分析和归类,对中医药研究生英语学术论文写作教学和研究具有借鉴意义,在教学中应当注意规范学生对论文写作语篇规范和论文分类的意识。同时,由于选取的语料数量有限,抽样样本较小,而不能和摘要作者进行交流,不能了解论文摘要建构过程。最后,论文作者可能的中医药文化背景和教育经历可能对语篇建构产生的影响。这些都是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的研究思路。

参考文献:

[1]Bhatia,V.K.analyzingGenre:LanguageUseinprofessionalSettings[m].London:Longman,1993.

[2]Graetz,n.teachingeFLStudentstoextractStructuralinformationfromabstracts[m].inJ.m.Ulijnanda.K.pugh.Readingforprofessionalpurposes.Leuven:aCCo.1985:123-135.

[3]paltridge,B.&Starfield,S.thesisandDissertationwritinginaSecondLanguage:aHandbookforSupervisors[m].London:Routledge,2007.

[4]Swales,J.m.Genreanalysis:englishinacademicandResearchSettings[m].Cambridge:CUp.1990.

[5]thompson,p.exploringtheContextsforwriting:interviewswithinphDsupervisors[m].1999.inp.thompson(ed.)issuesineapwritingResearchandinstruction.Reading:CentreforappliedLanguageStudies.

[6]Hyland,K.talkingtostudents:metadisourseinintroductorycoursebooks[J].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1999,18:3-26.

[7]Hyland,K.Disciplinaryinteractions:metadiscourseinL2postgraduatewriting[J].JournalofSecondLanguagewriting,2004a,13:133-151.

[8]Hyland,K.metadisourse:exploringinteractionsinwriting[m].London:Continuum.2005a.

[9]Hyland,K.Stanceandengagement:amodelofinteractioninacademicdiscourse[J].DiscourseStudies,2005b,7:173-192.

[10]刘胜莲,魏万德.英文摘要方法语步中体裁结构及语言特点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32,(14):197-200.

[11]段平,顾维萍.医学论文标题与摘要汉译英常见错误分析[J].中国翻译,2002,23,(4):47-55.

[12]葛冬梅,杨瑞英.学术论文摘要的体裁分析[J].现代外语,2005,28,(2):138-146.

[13]戈玲玲.科技论文摘要英译的语用失误――对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一项调查[J].中国科翻译,2002,15,(2):44-46.

[14]黄婷婷,许明武.中外经济类期刊英文摘要语步结构分析[J].外语教育,2003:34-38.

[15]庞继贤,叶宁.语类意识与英语研究论文写作.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3):34-36.

[16]王高生.论文摘要的撰写及英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5,18,(2):9-12.

[17]徐有志,郭丽辉,徐涛.学术论文体裁教学不可或缺――英语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引言写作情况调查[J].中国外语,2007,4,(4):47-51.

[18]余莉,梁永刚.英语科技论文摘要的写作范式研究[J].外语教学,2006,27,(1):34-37.

药学英语论文篇2

关键词:语言接触理论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医药英语翻译

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当今世界的国际活动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弘扬中医药文化,把中医推向世界,中医药英语翻译就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语言接触理论(languagecontact),指的是语言的外部因素对语言在发展过程中的影响作用。语言接触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语言发展过程中的常见现象,是研究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进步过程中所发生变化的一种途径,更是研究人类文化和历史发生演变的一种方法。最早研究语言接触(languagecontact)理论的人是美国学者weinreich,在他的经典著作中叙述了语言接触理论。

语言接触理论是语言学中的新兴理论,对于研究不同语言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目前阶段,研究中医药翻译的人非常多,但是大部分学者和专家都是从其他一些视角来研究,比如从语境视角下看中医药翻译,从对比语言学看中医药翻译,或者是用语言接触理论来研究其他方向,比如用语言接触理论来研究中国英语,汉语传播文化,少数民族语言等等,从语言接触理论视角下研究中医药翻译,是一个比较新的方向,更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当今世界,随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和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加深,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更加密切,联系更加频繁,在世界一体化的文化环境中,语言和语言相互接触,相互影响。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与英语的全球化,英语在中国的应用日益广泛。中医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近代中医学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走向了世界,从民族性的医学升华为世界性的医学。因此,通过语言接触理论来研究中医药对外传播的方式和策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不仅对世界医学具有重要贡献并造福于全人类,而且有助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对外教育和对外传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中医药翻译在我国对外宣传和对外传播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语言接触理论与中医药英语翻译

语言接触理论专家weinreich于1964年,发表了《语言接触》这部著作。在此书中,他将语言接触定义为“相互使用两国或多国语言的环境。”同时,他把语言接触限定在双语环境下操作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语言的说话者之间面对面的接触。随后,有一些专家提出,语言接触不止是在双语环境下的接触,可分为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在语言接触过程中,两种语言的文化、文学等受到相互影响,因此,研究语言接触理论是很重要的。在学术界对翻译过程的研究多是从语言学的视角切入,针对翻译行为进行展开。而语言接触理论对语言行为具有巨大的阐释力,在研究两种语言相互接触的同时,一定要与其相应的语言背景和现状进行联系。在中医药翻译过程中,只有正确的理解语言所发生的语境,对所需的专业背景知识有了透彻的了解,才能正确地翻译中医药英语。

我国中医药发展历史悠久,在其发展的漫长历史长河中,因受到中国古代哲学、心理学、逻辑学、养生学、气象学以及文化、宗教的影响,对人体生理病理的描述和解释有其独特的视角,形成了具有中国古代文言文特色的中医语言。

纵观历史,汉语与英语语言的接触主要有三个重要阶段,即早期阶段(17世纪-19世纪)、成熟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中)与目前阶段(1980年代到21世纪)。在英语和汉语接触的早期阶段,最显著的语言成果是洋泾浜英语的出现。到现在,英、汉两种语言的接触已过400年,期间语言接触的同时自然少不了文化的接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逐渐融入世界舞台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世界各国对中国的中医药文化重视起来,可是中医药并没有在世界上得到重视和推广,相对于西医在世界上的广泛使用和地位,中国中医的国际化问题更需要提上日程。从语言接触角度下出发,研究中医药的英语翻译,将中医药文化有效地传播到西方国家或其他使用英语人群,最终让受众读者群体通过他们熟悉的语言了解中医药文化,并最终认可中医药、使用中医药。

二、中医药英语翻译

(一)中医药英语翻译现状

中国的中医药文化归属于世界医学,对人类医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中医药的漫长发展历程中,通过对外交流,语言的相互接触也有了比较长的历史。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促进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化进程,通过研究中医药文化的背景和现状,让“中医”走向世界,影响世界,为整个人类造福,是中医药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今,国内许多学者在从事中医药领域的语言翻译事业,做了大量的前所未有的建设性基础工作。国内外的中医药专家进行相互沟通交流,并且利用各种机会和场合宣传中医药文化及近年来的发展。但我们意识到,在沟通与使用不同语言交流过程中,汉语文化在中医药中的语言,翻译成英语后,在表达和理解上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差异。主要原因是在中医药的翻译过程中,并没有完全了解中医药的文化及地域的差异性,对中医药的英语翻译不准确且片面性,没有很好地体现出中医药的精髓,因此,随着中医药逐渐被越来越多人认识并接受,要想把弘扬中医文化,推进中医走向世界,中医药英语翻译将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二)中医药英语翻译特点

在中医药英语翻译过程中,中医与西医的病名、药名、方剂名是翻译中的主要三大类。众所周知,华夏文化始终强调的是天人合一、天地一体、注重平衡、喜欢中庸平和。中医药理论的基础是阴阳五行,核心是整体观念和阴阳平衡。在中医药跟英语接触、把中医药翻译成英语过程中,文化差异和地域差异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没有一个医学术语可以脱离文章而单独的存在。而中医的描述大多使用文言文,概括性强,理解起来有困难,所以我们只有在语言文化背景等相关知识的帮助下,考虑句子在相互接触中的真正含义,从而将其简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中医英语的翻译工作,必须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汉译英的翻译过程中,满足其让英语读者的受众群体通过文字了解、读懂,这就是中医英语翻译的目的。

(三)语言接触理论对中医药英语翻译的促进作用

要真正实现把中医推向世界,必须要有准确的中医药英语翻译。随着国际一体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中医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到中国学习中医药,但是,还有更多的外国人不了解中医药,不认可中医的治疗方式。中国在自然科学领域的成果很少在国际上被人认可甚至是使用,究其原因就是中医药没有得到广泛推广。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国际化进程,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是文化传播的桥梁。推动中医药国际化的进程,建设和完善中医药翻译事业是关键!

研究语言接触理论,对完善中医药英语翻译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医药国际化也是跨文化交流的过程,对中医药术语的准确翻译要求较高。对于中医药术语的翻译,只有真正了解中国中医药文化历史背景,才能深入理解该术语的内涵和功能,并将此作为该术语的标准化译语。通过研究术语的源流及其史学、文化和医学价值,使中医学及其负载的文化完整地传入西方,抛弃从英语中寻找对等词汇进行牵强的意译。只有对中国中医药文化全面系统的描述和刻画,为跨文化交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才能把自己先进的中医药文化成果、文化资源、中医历史社会状况及丰富的中医资源介绍到国外,让世界人民共享,真正地融入全球化的大熔炉中,把中国中医推向世界。

三、结束语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对外教育和对外传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中医药翻译在我国对外宣传和对外传播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5年屠呦呦喜获诺贝尔奖,表明中医的作用和中医药的效用开始从文化差异获得科学角度的认知,这也表明西方科学重新开始认识中医学和中医药学的价值。要让中医和中医药获得全世界的广泛认同,让国医走向世界,我们更要重视中医药英语翻译这个有效途径。

中国的中医药文化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形成了许多值得传承和发展的中医和中药内涵要素,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只有在语言接触过程中,充分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将中医药学作为科学技术,成为与世界范围内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的一个载体,才能实现准确的中医药英语翻译,才能真正把中医推向世界。

参考文献:

[1]邓高峰.从语言接触理论视角看张培基教授翻译中的中国英语--基于两辑《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的研究[J].文教资料,2008.

[2]段忠玉.中医药名称翻译的历史与现状[J].考试周刊,2011.

[3]冯广艺.论语言接触对语言生态的影响[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

[4]龙海燕,关于语言接触的几个特点[J].贵州民资研究,2011.

[5]彭鳎语言接触研究述评[J].新疆大学学报,2007.

[6]卢卓群.语言接触的文化背景[J].汉语学校,1990.

[7]谈扰.从语境视角下看中医药翻译[J].海外英语,2012.

药学英语论文篇3

摘要:中医院校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向世界传播中医和发展中医药事业,因此,培养学生的中医英语翻译能力极其重要。根据当前中医院校的英语教学情况,文章对培养中医院校外语教师的教学理论和实践能力的现实意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医;外语教师;翻译理论;翻译实践

中医与英语教学,各自有其自身的专业特点与教学目的,如何使它们彼此契合,找到一个使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突破口,这是中医院校外语教师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鉴于目前中医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笔者认为培养中医院校外语教师的教学理论和实践能力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中医院校外语教学现状

中医院校学生入学后基本是以公共英语为主,学生一入校后把主要精力、时间和注意力集中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上,没有足够的意识、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中医药英语。此外,中医药英语安排学时太少,且开课时间多在高年级,相对较晚。加上师资力量缺乏、教材不规范等因素,导致了中医院校学生的中医专业英语知识和能力的薄弱。

实际上,经过大学头两年的英语学习,学生拥有了一定的英语词汇量,基本掌握了英语的语法结构、构词规律和基本表达方式,具备了较强的英语基础和听说读写的能力。遗憾的是,多数院校就此结束了对学生的英语教学,由于长期不接触英语,致使高年级的学生逐渐将已经掌握的英语淡忘。又由于中医英语课时严重不足,学生掌握的医学、尤其是中医英语词汇很有限,对基本的翻译技巧知之甚少,于是很难通过上下文推敲和选择词义,多数学生在翻译中医论文摘要和其他资料时很吃力。为此,中医院校的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当今信息时代,英语已经成为世界科技文献的主要语言。中医专业英语,是研究如何将中医知识系统而全面地用英语来表达及运用于实践的一门学科。要让世界了解中医药学,同时学习和吸收世界医学的长处,就必须借助于英语语言载体。此外,中医英语翻译有其独特性。一般来讲其他学科英译汉需求量大,而中医药学科则主要是汉译英。因此,中医院校的英语教学必须重点强调对学生中医汉译英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翻译兴趣和能力,使他们乐于并善于做中医汉译英工作,成为既精通中医专业、又有较强的英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要想实现这个目标,英语教师应首先从自身的教学教法上需找突破,努力提升自身的翻译理论和教学实践水平。

二、中医院校外语教师需加强翻译理论学习

翻译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这一点已为我国翻译界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可是,现在仍有人把翻译仅仅当作一种技能,否认翻译理论的存在,这种现象在专业英语教学上表现为只重视翻译实践,不重视翻译理论学习。过去,我国翻译界对理论研究的轻视已使我国译论落后于西方。国外对翻译理论的研究已从语言学角度转向多学科的多维研究,翻译理论的学派也由语言学派、文化学派、功能学派等发展到“解构”学派、“后殖民主义”学派等等。

我国学者在引进、吸收西方的翻译理论,创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翻译理论方面正在取得或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大批翻译理论家如张南峰、刘宓庆、许钧、刘重德等人的专著和论文已引起了世人的关注。这种种情况正影响着我们中医英语的翻译教学和对学生中医翻译能力的培养,对于有志于从事中医翻译事业的人来说,这些理论知识是不可以漠然不知的。在中医药汉译英的翻译活动过程中,经过广大中医药汉译英翻译工作者的努力,中医术语的英译形式逐步地趋向一致,中医药方剂名称的英译形式也逐步得到认同,对英译中医药历史文献和相关文章的翻译技巧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并在大量中医药汉译英翻译活动的基础上,进行了中医药汉译英翻译工作的总结。如今,中医药汉译英翻译工作已经上升到理论研究和深入发展的阶段。

只有科学的翻译理论才有可能揭示翻译中最本质的东西,从而从宏观上指导翻译实践。翻译理论的指导性就在于减少实践的盲目性,提高科学性、功效性。没有理论指导的中医翻译只能是盲目的实践,这就是我们必须提高自身翻译理论水平和向学生传授翻译理论的理由。

三、中医院校外语教师的翻译教学实践

为了提高学生中医英语翻译的能力,外语教师应努力探索一些有效途径。

首先,基础英语教学要有利于日后向中医英语教学进行转变。在基础英语授课阶段,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入中医英语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早日接触、了解中医英语。让学生们认识到具备中医药汉译英翻译能力意味着他们会增强了适应将来工作的能力。在教学安排上,应酌情适度添加与中医英语相关的内容,因为中医英语与医学英语具有一定量的词汇相通,以此帮助学生为今后专业英语的学习做好准备。在口语训练中,可适度加入一些与医学英语相关的场景会话和口语培训;而在书面作业方面,可考虑进行难度浅显的中医英译练习。

其次,中医英语教学须重点关注中医英译的技法处理。教师在中医英语的教学中,需关注、研讨中医英译的技术处理,引导学生在这方面多作训练。如中医英译多见的是词汇层面意义的转化,而在句式结构层面,忽略了英语通常的表达形式。须知翻译出来的文本是给译入语读者看的,因而,除了词汇的转换,重要的还有句式的得体。毕竟,翻译并非一对一字字对应的转换。说到底,还须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中医英译作为翻译学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样反映出翻译过程的特点。东西方语言和观念形态方面的诸多差异导致了中医英译的一大难点:源语和译入语之间缺乏大量的对应词语,直接影响到中医英译的质量。并且,如何在翻译时兼顾中英文的行文特点,使中医的译文能为译入语读者理解并接受,是翻译过程中须加以关注的方面。

四、结论

中医药是祖国传统医药学,很少有外部信息能让我们借鉴和学习。中医院校的英语教学,肩负着将中医推向世界的使命,任重道远。中医院校的外语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翻译理论和实践能力,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把中医药独特的医术通过英语这一载体介绍到外部世界,造福全人类。

参考文献

药学英语论文篇4

考试科目

重庆成人高考专升本考试科目为:两门公共课为政治、外语;一门专业基础课。

根据招生专业所隶属的学科门类共分为八个科类,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考试科目分别如下:

(一)高起本:

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历史地理综合(简称史地)。

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物理化学综合(简称理化)。

(二)高起专:

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

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

(三)专升本:

各科类统考科目为政治、英语和一门专业基础课。

1.文史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2.艺术类:政治、英语、艺术概论。

3.理工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一)。

4.经济管理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二)。

5.法学类:政治、英语、民法。

6.教育学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7.农学类:政治、英语、生态学基础。

8.医学类:政治、英语、医学综合。

9.体育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10.中医药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考试形式

统招专升本:各省份的考试形式不一,分为统考和校考两种。

统考

考试科目:考试科目分文、理科,具体为:录取类别由专科阶段所学专业决定。

艺术、体育专业经省教育考试院同意,可由招生院校组织专业加试,并在报名工作开始前完成。专业加试合格考生才能填报相应院校、专业志愿。

考试科类考试科目录取类别文科大学语文

大学英语

计算机文化基础文史类法学类教育类艺术类理科高等数学

大学英语

计算机文化基础理工类经管类农学类医学类校考

基础课和专业课,基础课为省统考,专业课为本科院校出题。

附件

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经济数学、管理学基础);4.综合二(经济法、基础会计)

旅游管理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旅游概论、旅游心理学);4.综合二(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资源与开发)

法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法理学、宪法);4.综合二(民法、刑法、经济法)

生物科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无机化学、遗传学);4.综合二(动物学、植物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自控理论);4.综合二(电路、电子技术[数字、模拟电路])

电子信息工程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信息理论与编码);4.综合二(数字信号、自控原理)

服装设计与工程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服装设计、服装材料);4.综合二(服装史、美学)

工程管理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管理学、会计学);4.综合二(建筑材料、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化学工程与工艺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有机化学、无机化学);4.综合二(分析化学、化工原理)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工程力学);4.综合二(电工学、机械设计基础)

交通运输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理论力学);4.综合二(汽车理论、汽车构造)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高等数学;2.英语;3.综合一(操作系统原理、微机原理与接*术);4.综合二(数据结构、C语言)

土木工程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混凝土结构);4.综合二(材料力学、结构力学)

口腔医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解剖生理学);4.综合二(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

临床医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生物化学、病理解剖);4.综合二(内科学、外科学)

护理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护理学基础);4.综合二(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

麻醉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人体解剖学、麻醉解剖学);4.综合二(外科学、临床麻醉学、重症监测)

药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药物化学、微生物学);4.综合二(有机化学、药物分析)

医学检验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临床检验基础、生物化学检验);4.综合二(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

医学影像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影像电子学基础);4.综合二(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设备学)

针灸推拿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4.综合二(诊断学基础、针灸临床学)

中药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中药鉴定学、药理学);4.综合二(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

中医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中药学、);4.综合二(诊断学基础、中医内科学)

药学英语论文篇5

考试科目

江西成人高考专升本考试科目为:两门公共课为政治、外语;一门专业基础课。

根据招生专业所隶属的学科门类共分为八个科类,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考试科目分别如下:

(一)高起本:

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历史地理综合(简称史地)。

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物理化学综合(简称理化)。

(二)高起专:

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

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

(三)专升本:

各科类统考科目为政治、英语和一门专业基础课。

1.文史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2.艺术类:政治、英语、艺术概论。

3.理工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一)。

4.经济管理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二)。

5.法学类:政治、英语、民法。

6.教育学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7.农学类:政治、英语、生态学基础。

8.医学类:政治、英语、医学综合。

9.体育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10.中医药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考试形式

统招专升本:各省份的考试形式不一,分为统考和校考两种。

统考

考试科目:考试科目分文、理科,具体为:录取类别由专科阶段所学专业决定。

艺术、体育专业经省教育考试院同意,可由招生院校组织专业加试,并在报名工作开始前完成。专业加试合格考生才能填报相应院校、专业志愿。

考试科类考试科目录取类别文科大学语文

大学英语

计算机文化基础文史类法学类教育类艺术类理科高等数学

大学英语

计算机文化基础理工类经管类农学类医学类校考

基础课和专业课,基础课为省统考,专业课为本科院校出题。

附件

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经济数学、管理学基础);4.综合二(经济法、基础会计)

旅游管理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旅游概论、旅游心理学);4.综合二(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资源与开发)

法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法理学、宪法);4.综合二(民法、刑法、经济法)

生物科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无机化学、遗传学);4.综合二(动物学、植物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自控理论);4.综合二(电路、电子技术[数字、模拟电路])

电子信息工程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信息理论与编码);4.综合二(数字信号、自控原理)

服装设计与工程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服装设计、服装材料);4.综合二(服装史、美学)

工程管理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管理学、会计学);4.综合二(建筑材料、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化学工程与工艺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有机化学、无机化学);4.综合二(分析化学、化工原理)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工程力学);4.综合二(电工学、机械设计基础)

交通运输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理论力学);4.综合二(汽车理论、汽车构造)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高等数学;2.英语;3.综合一(操作系统原理、微机原理与接*术);4.综合二(数据结构、C语言)

土木工程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混凝土结构);4.综合二(材料力学、结构力学)

口腔医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解剖生理学);4.综合二(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

临床医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生物化学、病理解剖);4.综合二(内科学、外科学)

护理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护理学基础);4.综合二(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

麻醉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人体解剖学、麻醉解剖学);4.综合二(外科学、临床麻醉学、重症监测)

药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药物化学、微生物学);4.综合二(有机化学、药物分析)

医学检验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临床检验基础、生物化学检验);4.综合二(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

医学影像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影像电子学基础);4.综合二(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设备学)

针灸推拿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4.综合二(诊断学基础、针灸临床学)

中药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中药鉴定学、药理学);4.综合二(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

中医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中药学、);4.综合二(诊断学基础、中医内科学)

药学英语论文篇6

考试科目

黑龙江成人高考专升本考试科目为:两门公共课为政治、外语;一门专业基础课。

根据招生专业所隶属的学科门类共分为八个科类,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考试科目分别如下:

(一)高起本:

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历史地理综合(简称史地)。

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物理化学综合(简称理化)。

(二)高起专:

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

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

(三)专升本:

各科类统考科目为政治、英语和一门专业基础课。

1.文史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2.艺术类:政治、英语、艺术概论。

3.理工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一)。

4.经济管理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二)。

5.法学类:政治、英语、民法。

6.教育学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7.农学类:政治、英语、生态学基础。

8.医学类:政治、英语、医学综合。

9.体育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10.中医药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考试形式

统招专升本:各省份的考试形式不一,分为统考和校考两种。

统考

考试科目:考试科目分文、理科,具体为:录取类别由专科阶段所学专业决定。

艺术、体育专业经省教育考试院同意,可由招生院校组织专业加试,并在报名工作开始前完成。专业加试合格考生才能填报相应院校、专业志愿。

考试科类考试科目录取类别文科大学语文

大学英语

计算机文化基础文史类法学类教育类艺术类理科高等数学

大学英语

计算机文化基础理工类经管类农学类医学类校考

基础课和专业课,基础课为省统考,专业课为本科院校出题。

附件

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经济数学、管理学基础);4.综合二(经济法、基础会计)

旅游管理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旅游概论、旅游心理学);4.综合二(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资源与开发)

法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法理学、宪法);4.综合二(民法、刑法、经济法)

生物科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无机化学、遗传学);4.综合二(动物学、植物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自控理论);4.综合二(电路、电子技术[数字、模拟电路])

电子信息工程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信息理论与编码);4.综合二(数字信号、自控原理)

服装设计与工程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服装设计、服装材料);4.综合二(服装史、美学)

工程管理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管理学、会计学);4.综合二(建筑材料、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化学工程与工艺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有机化学、无机化学);4.综合二(分析化学、化工原理)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工程力学);4.综合二(电工学、机械设计基础)

交通运输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理论力学);4.综合二(汽车理论、汽车构造)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高等数学;2.英语;3.综合一(操作系统原理、微机原理与接*术);4.综合二(数据结构、C语言)

土木工程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混凝土结构);4.综合二(材料力学、结构力学)

口腔医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解剖生理学);4.综合二(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

临床医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生物化学、病理解剖);4.综合二(内科学、外科学)

护理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护理学基础);4.综合二(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

麻醉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人体解剖学、麻醉解剖学);4.综合二(外科学、临床麻醉学、重症监测)

药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药物化学、微生物学);4.综合二(有机化学、药物分析)

医学检验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临床检验基础、生物化学检验);4.综合二(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

医学影像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影像电子学基础);4.综合二(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设备学)

针灸推拿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4.综合二(诊断学基础、针灸临床学)

中药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中药鉴定学、药理学);4.综合二(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

中医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中药学、);4.综合二(诊断学基础、中医内科学)

药学英语论文篇7

关键词:药学专业英语专业性实践性职业特色

一、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英语教学的专业和职业特色

1.专业性

专业英语又称专门用途英语,“为满足学习者的专门需要,安排与某些特定专业、职业等相关的词汇、听说、读写为教学内容的英语语言教学。”也就是说,专业英语教学以学习者学习语言的目的出发,围绕着学习者的专业和职业安排教学内容。药学英语属于医药行业使用的专业英语。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大量的属于药学领域的专业词汇以及专业表达,主要体现在三大模块。一是药店英语,如提示语、警示语等,用药咨询,药品用途、用法、不良反应等;二是药厂英语,如英文Gmp文件解读,质量控制检查,常见用语及缩略语,原辅料及包装材料说明,生产设备说明等;三是外贸英语,如英文合同、报关单等。这些表达方式以及词汇运用在其他领域不常见或者是不存在,这是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英语教学的一大特色,有很强的专业性。

2.实践性

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最主要的区别,体现在职业教育实践性,职业教育任何一门课程目标设定都要求理实比,一般不少于1/3。药学英语教学也必须在这样的框架下进行。创设药学行业工作环境,进行情境化教学,不但突破了传统英语教学方式,而且能让学生更早地熟悉未来工作环境,让学生毕业后更快地适应自己的工作。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英语教学的第二个特色是实践性比较强,无论是药学英语中涉及的专业词汇还是专业的语言表达,都是为实践服务的,在教学中充分认识到药学英语的实践性,并在教学中得到相应体现,教学的专业性特点会更加显著。

二、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英语教学困境

药学英语是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教学效果关系到药学专业毕业生能否适应实习及顺利就业。目前药学英语教学存在一些困境。

1.课程设计不合理,学生积极性不高

高职院校的生源大多是未考上高中的初中生,他们普遍英语基础薄弱,水平也参差不齐。这些学生对英语学习有畏难情绪,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任课教师应巧妙设计课程,充分利用药学专业特色,让学生参与到专业英语的学习中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教师的评价方式密切相关。尽管职业学校的过程性评价体系日趋完善,但相比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学习,学生们一定会更倾向公共英语学习。因为公共英语级别考试与毕业挂钩,考试成绩优秀者有奖金。这些都是专业英语无法比拟的。

2.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枯燥

教学手段一直在更新换代,早已不再是“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年代。音频、视频、课件等都是教学手段,但是这些现代化手段有没有发挥其创新性的作用呢?学生们反映,专业英语教学仍然没有摆脱公共英语框架,语言点、语法规则,刷题、考试,因为承担专业英语教学的仍旧是英语教师。英语教师对药学专业性、职业性并不了解,无法设定相应的药学行业情境。药学英语教学依旧是讲单词、语法,分析句子结构,翻译课文,做阅读理解,学生一味地抄笔记,课堂不活跃,慢慢地学生会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要改变专业英语单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脑、动手,在真实情境中感受自己的变化和成长。

3.教学偏离实践需求,无法满足人才培养方案要求

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英语教学有着专业性和实践性,但实际教学中这两大属性没有得到体现。职业教育本身就是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一种教育类型。药学领域前沿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教学如果不能反映时效性,这样的教育是无效的。正如上文所论述,结合实践的情境教学也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突显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英语教学专业和职业特色的措施

作为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及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如果不能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需求,进而优化教学目标、更新教学内容,那么毕业生是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的。根据对目前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英语教学困境的分析,要在具体的教学中突显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英语教学的专业和职业特色,可采用以下几个措施。

1.做好专业化的课程设计

要突显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英语教学的专业和职业特色,需要做好专业化的课程设计。所谓专业化的课程设计指的是针对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英语教学的特色设计。从上文的分析可知,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英语教学的特色是专业性和实践性,所以在具体教学设计的时候需要重点设计这两个方面。(1)教学内容要侧重于表现药学专业,即在教学中多设计药学专业的内容,这样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会得到明显的提升。教学内容可以依学生能力而定。比如基础模块中,常用的药店用药咨询、药品注意事项等,药厂里质量管理、仪器设备使用说明等,这些要求每位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他们增加提高模块,以适应学生就业后更复杂的工作。(2)教学内容还要体现实践性。药学专业英语需要培养学生对英文标注药品以及相关器械使用的能力,所以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多设计一些实践认知的内容。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另一方面可以满足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总而言之,做好专业化的课程设计,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英语的特色就会得到彰显。

2.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要突显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英语教学的专业和职业特色,要在具体的教学中灵活运用专业化和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比如在专业英语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这样小组中的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分析和讨论中,对所讨论的专业英语内容的了解会有所增加。再者,如果是进行某些药学专业场景内容的教学,可以采用情境模拟的方法做针对性的教学和讨论。比如在药店里,模拟买药的情境,教师可以编一个英语生活剧,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小组成员对生活剧所涉及的人物进行角色扮演。这样教学氛围会更加活跃。总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针对具体课程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这样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契合性更高。教学效果可以得到提升。

3.提供针对专业特色的实践训练

要突显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英语教学的专业和职业特色,就要进行针对专业特色的实践训练。从英语这门学科的特色分析来看,其本身就具有实践性,即学习英语更重要的是进行口语的表达,这样语言的根本属性才能得到发挥。前文论述的模拟药店真实情景进行学习,这也是专业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实践训练。在药学专业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针对专业特色做实践性内容的安排,并强调学生利用专业术语做具体的表达,结合专业课程如药物分析、药理学、药物化学等。这样专业英语的学习与专业课保持互动,学生对专业英语的理解和运用会加强。简言之,实践是提升英语教学的重要方法,所以在专业特色的基础上做好实践性英语教学的安排,具体的教学效果会更好。

四、小结

药学专业英语教学是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药学专业和英语学习桥梁,强化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英语能力。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和其他专业的英语教学相比其具有专业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开展中,要实现药学专业教学的强化,必须意识到教学面临的困境,必须要认识到专业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并从课程设计、方法利用等角度展现药学英语的专业性和实践性特色。

参考文献:

[1]程世禄,张国扬.eSp的理论与时间[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黄新蓉.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3]刘春妹.从高职药学专业英语教学现状看教师的应对策略[J].职业教育研究,2010(8).

药学英语论文篇8

(沈阳药科大学外语部,辽宁沈阳110016)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eSp和需求分析理论的内容及其对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指导意义,重点分析了国内药学类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阐述了作为eSp的药学英语教学进行需求分析的必要性及分析的内容,最后得出结论:全面准确的需求分析是提高药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

关键词:eSp;需求分析;药学英语;教学改革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7.031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7—0070—02

基金项目:“2013年度沈阳药科大学科研专项基金”之“管理与社会科学类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项目《面向药学英语的大学英语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负责人:佟晓辉,项目编号:QnJJ2013605。

收稿日期:2015—01—02

作者简介:石文芳(1988—),女,辽宁沈阳人。沈阳药科大学外语部,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

佟晓辉(1981—),男,辽宁沈阳人。沈阳药科大学外语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

一、eSp与需求分析

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重点为提高大学英语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专业性和实用性。在众多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中,以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forSpecialpurposes,eSp)为指导的教育理念逐渐成为当前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

eSp理念始于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经济全球化与以英语为主要媒介的国际交流的背景下,是主要针对某特定职业或学科需要所开设的英语课程,其目的在于满足学习者的特定需要,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eSp教学特点包括: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学习者的需求,课程内容与某一特定学科相关,注重语言应用,可以局限于某一种语言技能的培养,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由此可见,eSp教学强调学习过程的灵活性、针对性和专业性。作为外语教学设计的重要因素和首要环节,需求分析为整个eSp教学过程提供设计、调整和评估依据。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从不同侧面对需求分析的概念和内容进行了界定。总体来说,外语教学中的需求分析主要指在目标情境下,通过搜集学习者的信息,包括学生学习某特殊用途英语的必要性、缺乏和需要,来规划学习过程和内容,使目标语言在目标情境中得到最佳应用。当前,外语教学改革的重心在于以学生为中心,因此,基于eSp的大学英语教学需求分析应综合考虑学习者的各种需求,为目标语言学习各环节的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药学类大学英语教学进行需求分析的必要性

药学英语作为eSp的重要分支,具有科技英语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客观性,是基础英语在药学领域的应用和拓展,目的是让药学专业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英语词汇,以英语为媒介拓展专业知识,培养学生阅读、翻译和写作专业文章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特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完成专业任务。同时,药学英语由于涉及的专业词汇和术语繁多,专业文献内容晦涩,形式多样且具有其独特的语言特点,传统的药学英语教学大多采用基础英语的教学模式,即强调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难以使学生掌握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和研究,完成专业任务的能力。作为eSp的药学英语教学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教学活动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教学效果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总体来讲,目前我国的药学英语教学存在以下问题:(一)教材方面。目前,我国药学英语尚无统编教材,市面上流通的几种常用教材各有侧重,难以达到丰富、全面的要求,普遍缺少让学生应用药学英语解决专业问题的内容。此外,由于各院校在选择教材方面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也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存在盲目性和片面性,难以准确把握未来科研和工作场景中对药学英语的具体要求。(二)教师方面。eSp在我国的发展尚未成熟,大多数专业英语任课教师难以完成由eGp向eSp理念的转换,而药学英语涉及英语和药学两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师资力量不足往往直接影响到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三)学生方面。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不只是高中英语在内容方面的扩展和基本英语技能的提高,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药学英语要求学生同时掌握扎实的英语知识和专业的药学知识,因此,大部分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不高,甚至存在恐惧。(四)课程设计方面。教材、师资和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使药学英语课程设计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虽然各院校逐步加大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重视程度,但传统的教师主导型师生关系仍占主要地位,教学目的局限于知识的积累与传递,教学环节缺乏完整性。

作为eSp的药学英语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必须合理解决以上问题,全面掌握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合理调整影响课程效果的各种因素。

三、药学类大学英语教学需求分析的内容

(一)目标语言药学英语拥有自己独特的构词法,专业术语繁杂,用法严谨。药学英语语篇长,难句多,体裁多样,包括药品使用说明书、药事法律法规、药店用语等。药学英语本身的特点对学生提出了英语知识和药学知识两方面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努力做到深入浅出,重点分明,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基础,使学生掌握目标情景所要求的语言交际能力。由于目前我国的药学英语教学任务多由英语专业出身的教师承担,其在药学知识方面的专业修养有所欠缺,相反,学生拥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但难以做到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因此,传统的教师主导型师生关系难以满足专业英语的课堂需求。理想的eSp教师修养为同时具有扎实的英语和药学知识,但在目前的转型时期,大多数院校难以满足这一要求。因此,药科类大学首先要鼓励优秀的英语教师树立eSp教学理念,勇于接受挑战,结合本校专业要求,将英语学习和专业研究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专业需要调整语言难度,必要时向专业课教师和学生了解咨询,形成更加民主化、协作化的师生关系。在教材方面,各院校应该结合我国药学研究发展水平和社会需要,选取或编写适合本校专业特色的教学材料,满足学生进行药学研究和工作的专业需要。

(二)学习者的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目标需求指学习者在目标情景中应用目标语言的需求,其本身又分为学术需求和职业需求。药学英语学习者的学术需求是指学习者在未来的专业学习和研究中所需的英语知识与技能,主要包括用英语进行文献阅读、学术论文写作、学术交流等。药学英语学习者的职业需求是指其在目标职业情景中使用专业英语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能力,如药品说明书的编写与翻译、药品合同的订立、进行药事商务交流等。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强调学习过程,即学什么和如何学。要达到目标水平,就要先明确学习者的初始水平,包括学习者对目标语言的兴趣和动机、学习习惯和经验以及对目标语言水平的期待。药学专业学生在入学前对专业领域的英语要求缺乏了解,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对英语语言不感兴趣。因此,药学英语课程设计要做到因材施教,合理调整课程难度,根据学科要求灵活设置课堂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的能力,例如:让学生用英语讲解药品使用说明,模拟药店听说场景,利用专业工具书阅读和翻译药学论文等。及时有效的课程反馈是检验和保证教学效果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课程结束后要利用练习、作业、实践活动等多种手段检查学生对目标语言的实际掌握情况;学校可以利用现有资源组织药企招聘会,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以致用,对进一步的药学英语学习充满信心。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台湾成功大学从eGp向eSp转型的启示[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3(5).

[2]刘婷.英语教学需求分析研究综述[J].高等函授学报,2010(4).

[3]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药学英语论文篇9

关键词:中医术语翻译标准化

1.引言

近年来,中医药受到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关注,但语言文字的障碍给中医药国际交流和应用带来许多困难。要实现中医药的国际化,英译国际化标准必不可少。目前,大部分中医术语有多种译法,术语译名混乱,甚至误解中医原意,给各国中医药教育、医疗服务、科研、学术交流、信息传播、经贸等多方面带来困难和损害,研究、制定并中医术语国际化标准是推进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医学集人文性、文学性、哲学性、科技性于一身,其特点决定了中医学英译必须既保证翻译的科学性,又能体现中医文化特色,从国际化、多元化角度研究中医传播为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讨论提供了新视角。

2.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研究综述

2.1从语言学和医学角度对中医术语翻译标准进行对比分析

目前,由国际组织、国内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科研院所制定了多部中医术语英译区域标准,进程缓慢,标准混乱、执行不一,因此中医翻译研究者对标准进行了对比研究。刘宁、宋海英、荣光,刘明芳以国内外通行的5种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为基础,对329条中医藏象术语、117条中医病因学术语、135条中医阴阳五行说术语、94条气血津液术语的译文进行了对比分析。[1-4]研究数据表明:一是五个标准中的术语译文完全一致率低,不到10%,说明不同的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在术语英译方面标准差别过大,存在一词多译、译文混乱、自相矛盾的现象,但同时也发现中医理论的核心术语英译基本上已经逐渐确定。二是一些常用术语可以套用固定的结构进行翻译。三是对于一些定义明确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术语可以借用西医术语进行翻译并且已经得到译界的基本认可。三是在翻译方法上直译是目前中医术语翻译中常用的也是最主要的方法,对于难于解释的术语适量可以运用音译解决,意译有时能较好保持原文的基本意思和总体风格。四是建议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的实现,需要更前沿的学术视角和更深入的理论研究,以制定出一套系统的术语评价、构建标准。申燕辉通过对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和世中联制定的两个中医术语标准体系,运用术语分类理论对中医诊断、治则治法、疾病名称的翻译原则进行了详细了分析,指出中医术语的翻译应该从文化维、语言维、交际维三个角度进行翻译,着重揭示中医术语的文化内涵。[5]李永安比较了早期的西医名词统一历程和目前的中医名词英译标准化,为目前实现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6]李照国自2008年7月开始,连续在《中西医结合学报》上发表系列文章,对以上两个标准的所有词条从医学价值、文化内涵、产生渊源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对比分析,提出和论证了国际标准化的概念、原则和方法。[7]以上研究从语言学和医学定义的角度对术语英译不同标准的差异进行了分析,但对差异背后的深层原因并未进行令人信服的揭示,分析结果也缺乏统计学数据上的支持,对术语英译的本质缺乏充分论证,中医术语翻译标准理论分析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2.2从文献学和训诂学的角度对中医术语英译对比分析

德国中医史学学者文树德在翻译《难经》和《皇帝内经素问》时,遵循严格的汉学标准并应用了文献学及史学方法,引用了20世纪中国作者发表的3000余篇论文以及过去中日两国作者的600多部专著,对每一个术语和句子进行了详细的文献考证,提出在翻译中医经典时,必须相应地了解成书的年代和背景,了解那个时候中国的文化以及在中医学中的渗透,要参考很多这个时代历史和思想的论述,才能翻译好中医著作。在此基础鲜明地提出了中医术语翻译的翻译理论思想,即从历史文化的深层内涵来翻译中医。[8-9]中国著名中医典籍翻译家罗希文在翻译《伤寒杂病论》和《黄帝内经》时,都采用翻译加注释的方式进行,在文献学的视角下,采用翻译和注释相结合的翻译方法,通常翻完一条,即在该条下配以相应的注释;对条文中重点难解的概念、字词加以解释或有关知识加以延伸,后标以参考文献。[10]从文献学的角度翻译中医典籍术语,使中医术语的医学理论、历史文化价值得以体现,体现了翻译和研究相结合的翻译学方法论,但是限于研究者的学术背景和当时的信息技术发展水平,还未能充分利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严格计量分析,文献分析的精度和广度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3.中医术语的选词

3.1选词

3.1.1选词原则:(1)以一级中医学科、中药学学科作为选词范围。(2)以中医学、中药学常用、基础的词为收录重点。(3)突出中医、中药学特点,以中医、中药学特有的词为重点收录对象。(4)贯彻单义性,尽量避免收录复合型的词。(5)强调公认性,术语正名争议大或词义界定不清者暂不收。

3.2选词方法

3.2.1中医类:(1)中医基础理论:主要收录中医基础理论中的阴阳、五行、脏腑、气血等基本名词术语。(2)辩证:主要收录中医诊断学中基本名词术语。(3)治则:主要收录治疗原则中的基本名词术语,尤其是四字成语。(4)病理生理:主要依照中医基础理论中的常用术语进行收录。(5)气功:主要收录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以及和中医药理论相关的气功的理论、讨论、练习技巧等方面的基本术语。(6)医史文献:主要收录古代著名医学专著的名称、别名、历史演变,常用医史文献研究的术语。

3.2.2中药类:(1)总论:根据本标准界定的收词范围,结合建立的术语标准概念体系酌情选收。(2)采集类:收录采收中药的时期、部位和方法三类术语。(3)贮藏类:重点收录常见的变异现象和常用的贮藏方法两方面的术语。(4)鉴定类:以鉴定常用的五大鉴定方法为框架,兼顾传统特点和系统性,重点收录鉴定方法术语和经验鉴别术语。(5)炮制类:主要收录炮制原则和炮制方法两类术语。(6)药性理论类:重点收录了性味、归经、升降沉浮等方面的基础术语。(7)功效类:主要以《中药学》各论部分所分章节为收录对象,多以章和节名为术语名称。(8)配伍、禁忌和用法类:主要参考历版《中药学》教材以及《中医药学名词》、《中华本草》等文献收录。(9)药名类:以《中华本草》、《药典》、《中医药学名词》、《中药学》教材收载的中药为候选词,通过数据库全文检索,并制定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检出的文献进行筛选,然后根据文献频次多少确定该类术语。

4.中医术语的考证

4.1中医术语正名的确定原则

总体上坚持协调一致的原则,遵从科学性、系统性、简明性、单义性、国际性和约定俗成的原则,同时还要符合中国语言文字的特点以及规范文字的要求。(1)科学性:定名应准确表达一个概念的科学内涵和本质属性。(2)系统性:同一类概念的术语,基本词确定后,其同位词、下位词的命名和定义应与之相对应。(3)简明性:定名要易懂、易记、易读、简洁,使用方便,避免生僻字。(4)国际性:定名时应考虑与国际上的术语概念接轨,以利国际交流。(5)符合我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构词规律,术语的用字要执行国家对语言、文字的有关规定,使用规范字。定名要符合我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构词规律。

4.2中医术语正名的确定方法

根据中医药学这一学科的特点,广泛参考古今相关文献,对所选定的中医药学基本名词术语的源流、鉴别以及古今正名与定义的演变等逐一进行考证、研究,研究内容包括文献通考、源流考释、定名依据等,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数据库检索的频次情况,提出建议中文名。(1)文献通考:通过对古今相关文献的调研和相关数据库的检索,对凡与考证术语有关的文献原文均按年代顺序列载备考,从而增强了本研究的文献价值和实用价值。(2)源流考释:根据术语在古今文献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对每个术语均溯源寻根,以内涵为准进行考释。对出现的与该术语相关的同名异义、异名同义及其内涵演变的过程,分析甄别研究。(3)依据及理由:每个术语均提出一建议正名,定名的依据一般以已出版的国标、行标、《药典》以及全国名词委审定公布的科技名词系列著作等标准类书为主。(4)现代应用频次:确定正名时,还把术语的现代应用频次作为参考依据之一,如果同一术语有多个名称,一般以频次高者作为正名。

5.中医术语的英译

5.1中医术语的英译原则

根据中医术语医学、文化内涵,结合术语翻译的一般通则,中医术语的英译采用以下翻译原则:(1)准确、规范、统一:用规范和统一的结构、形式准确翻译术语的内涵和外延。(2)简洁:中医药术语是中医药词汇中高度概括化的词汇,因此翻译的时候在准确的前提下,应该尽量简洁。简洁的翻译有助于翻译后的英语术语具有术语的特征,在使用的过程中,便于使用、便于记忆,同时又具有高度的概括性。(3)融合异化与归化:异化翻译强调译文要在内容以及语言结构上保留源语言的特点和文化的特征;归化强调翻译实践中目的语的主导作用,译文的处理要服从目的语文化的需要,为此可采取意译,允许对原文的自由处理甚至对内容的随意选择。两种方法在目的语文化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各有其优越性和存在价值。在本项目翻译中,结合不同词语的特点辩证地运用两种翻译方法,从而达到译文和源语言的最大程度的等值。

5.2英译方法

根据制定的翻译原则,结合具体中医术语词条,在翻译实践中采取了一下翻译方法:(1)对每一中文正名的英文翻译进行文献通考。(2)与已出版的国标、行标、《药典》以及全国名词委审定公布的科技名词系列著作等规范类书中对术语的翻译进行协调。(3)根据上面两种方法所得结果,结合英译原则,确定术语英文名。

6.结论和展望

在翻译实践中,英译并规范了2000个中医术语,并与现行的多部国际国内标准进行了对比研究。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研究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和规范的过程,在翻译理论实践方面要形成成熟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丰富中医术语翻译的理论内涵,使中医术语的标准化和英译规范化相互促进。在此过程中,创新是关键,只有在开放、主动、合作的态度下,创新中医术语翻译的思想、原则和方法,才能促进中医药名词术语的对外译介,促进中医药的对外交流。

中医药国际化背景下中医英译研究范围日益拓宽,方向日益多元,深度日益加深,已取得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现在和将来都是中医翻译的研究热点,主要呈现以下发展趋势:一是重视翻译理论指导下的中医术语翻译活动,强调理论建设。二是站在文化对等的高度,探索中医对外翻译新途径。三是认为应该从接受角度看中医翻译中的文化传达,或是坚持认为在译文中保留中医文化因素,从文化输出和交流的角度探索中医英译理论及标准。

参考文献

[1]刘宁.中医藏象学说基本术语英译标准的对比研[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2.

[2]宋海英.中医病因学基本术语英文翻译标准的对比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3.

[3]荣光.中医阴阳五行基本术语英语翻译标准的对比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2.

[4]刘明芳.气血津液94条术语进行分析比较,中医气血津液学说基本术语英语翻译标[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2.

[5]申燕辉.翻译适应选择论下中医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对比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

[6]李永安从西医中译看中医名词英译标准化[J]中国科技翻译,2002(2):27.

[7]李照国.中医基本名词术语英译国际标准化研究:理论研究、实践总结、方法探索[m].

[8]paulU.Unschuld.nan-ching:theclassicofdifficultissues:withcommentariesbyChineseandJapaneseauthorsfromthethirdthroughthetwentiethcentury[m].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1986:封二.

[9]paulU.Unschuld.HuangDineijingsuwen[m].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2003:xi.

药学英语论文篇10

关键词: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双语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123-02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大学药学专业、药物制剂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而且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整个药学教学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目前我国大部分高等医药院校药学专业本科均开设此门课程。我校于2007年开始对药学和药剂专业本科生开展该课程的双语教学,经过四年的课程建设和实践,“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双语教学”已被列为我校的精品课程。本文对《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双语教学的经验和体会进行了总结,以期为该课程双语教学的深入开展及药学专业双语教学的推进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开展双语教学的目的与意义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两者密切相关,它们都是以多学科为基础逐渐发展起来的,其研究原理与方法在新药设计、新剂型开发、药物质量评价、提高医疗治疗水平和药品管理等方面应用广泛。所以,学好该课程对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及药品的研发和应用都有着不可或缺的帮助。当今时代,国际化竞争激烈,国际学术交流日趋频繁,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教育发展的趋势,而双语教学正是一种顺应时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的先进高等教育模式,它能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的学习效果,逐步培养学生阅读英文参考资料的兴趣与能力,更进一步养成学生在英文环境下进行科学思考的习惯。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国家教育部2001年提出加强大学本科教学12项措施中,要求本科教育要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但由于《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为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边缘学科,具抽象性、专业性强的特点,目前国内很少有开展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双语教学的先例。因此开展《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双语教学,对我国药学专业课双语教学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双语课程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理论课和实验课双语教材,并紧跟国际药学发展趋势,寓科研于教学,设置形式多样的教学环节,对于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十分有益。同时,逐步扩大教师英语讲授的比例,可有效促进教师专业英语熟练应用的程度,从而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教学科研能力强和外语水平高的教师队伍。

二、经典英语版教材和国内药学专业统编教材相结合,互为补充

教材的选取很重要,选择合适的教材是双语教学成功开展的前提。单用国外英文原版教材或者是采用专业统编教材,两者均有利弊。国外英文教材语言纯正,内容新颖,但直接用其作为指定教材,内容较深,语言难度也不能与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吻合,久而久之学生会感到苦恼,既没有学好专业课又加重了学业压力,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鉴于此,我们选择由mcGraw-Hill公司出版的经典英文版教材“appliedBiopharmaceutics&pharmacokinetics”,和我校梁文权教授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国内药学专业统编教材《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教材选择难度适中,有代表性,例题典型。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各章节内容难易程度,中英教材结合交替使用,互为补充,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讲解,从而达到了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和语言训练两不误的教学效果。

三、英语讲授与重点知识中文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面向我校本科四年级学生的课程,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好的英语听说能力。为逐步培养学生适应英语授课及英语思考问题的意识,在教学中始终以传授专业知识和开展专业英语学习相结合为主旨,根据几届教学的经验,我们采用交叉渗透型教学方法,主要以英文讲授为主,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知识利用中文讲解相结合,坚持使用英文版多媒体课件与中文注解相结合,两者互补,让学生在中文注解的帮助下理解英文意思,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英语专业词汇,更能加深他们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培养了学生在英文环境下进行科学思考和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以后更好的展开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等工作。

四、强调专业词汇的记忆和英文文献的正确翻译

在专业课和普通英语较好掌握的情况下,英语专业词汇就成了阅读的关键。《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所含专业词汇繁多,很多词汇涉及生物、医学和化学学科,名称难记。鉴于此,我们在具体授课过程中,先提出本堂课的目标和教学难点重点,然后整理出本章节的重点专业词汇,强调其英文的拼写与读音,构词方法和规律,加强专业词汇记忆;同时,将不定时地讲解一些代表性的英文文献,让学生掌握英文文献的正确翻译,这样可以在对基础知识认识掌握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对外文文献阅读及英文论文的写作能力。

五、组织形式多样的自学活动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具有理论性强和逻辑性强的特点。学生刚开始接触这一新课程时,常感到十分的迷惑和枯燥,如何去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教学中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双语教学中,应采用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课堂之外我们给学生安排了课外研讨小组,鼓励学生之间用英文进行交流,确定主题,查阅文献,撰写综述,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课堂讨论,整个过程讲究互动,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认识到《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六、双语教学考试形式多样化

为了准确评价双语教学的学生学习情况,对以往单一的期末闭卷考试进行改革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将把闭卷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下降至70-80%,推行考卷英文命题,要求英文作答的考题占到20-30%。同时总成绩的10-20%以自主选题阅读文献后撰写小论文为主要形式,并要求课外英文文献的阅读量,从而督促学生完成一定程度的专业英语练习。

本文就我校《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的双语教学改革做一总结和分享。经过4年的实践,该课程教学得到了学生的肯定和学校的认可。目前我们正在组织实施实验教学的双语化建设,希望将双语教学手段从课堂理论教学延续到实验教学环节,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专业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我们相信只要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坚持创新,在双语教学中不断探索,就一定能不断完善《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的双语教学,并为药学专业其他课程的双语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梁文权.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李小娜,李唐棣,吕立勋.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改革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10,(3):25-26.

[3]郭剑伟,王成军,鱼梅.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教学思考[J].大理学院学报,2006,5(6):81-83.

[4]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药品技术评价文集(第三辑)[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70.

[5]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Z].教高[2001]4号.

[6]陈瑜.浅谈高校工科类专业课双语教学与多媒体手段的整合应用[J].高教论坛,2010,(3):67-69.

[7]冯展昱,李桂山.高校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8,(11):67-68.

[8]程力惠,卢丽霞,王建壮.天然药物化学双语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中医药导报,2009,15(2):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