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1:40:12

小学教案篇1

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教务处于2019年3月26日对全校数学学科所有教师教案进行了一次检查,现将本次检查情况小结如下:

一、可取之处

1、90%的教师教师们能在二次备课中体现自己独到的见解,及时进行二次批注。

2、100%教师能够按照学校要求超周备课;

3、学习目标的设定总体上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可评价性;

4、教学流程都能够做到比较详实、具体,符合学情;

5、大多数教师能够及时就教学实际进行比较有针对性的反思;如:褚洪卓、陈梅、许晓梅、韩晓春等;

二、不足之处

1、极个别教师的二次批注略显简单,极个别教师没有及时进行反思;还有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未及时填写,教案未教师签约等问题。

2、个别教师培优补差措施不够具体,还有待完善。

三、整改措施

1、学习目标的叙写要明确、具体、可操作、可评价,指向性强;

2、二次批注不少于三次。

3、电子教案教学流程要完整,各个环节必须完善;

小学教案篇2

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为指导,认真踏实地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师德建设,全面落实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教学技能等的培训,激发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培训的自觉性。

二、培训目标

紧紧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通过校本培训,使广大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为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同时促进教师向现代型教师转变。

1、建立主动参与,开放高效,满足教师自主性选择学习需要的教师培训机制。

2、更新教育观念,形成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的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的现代型教师队伍。培养一批在课程教材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上有一定教科研能力的研究型教师。实现从职业型向事业型、经验型向科研型、高学历向高能力、书匠型向学者型的转化。

3、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师获取、处理和利用教育信息的能力,逐步养成上网查找教育资料的习惯。具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撰写教学反思、博客的能力。

三、校本培训组织管理:

1、校本培训的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各年级组长,各科教研员

2、校本培训指导评价小组

校负责教育教学领导,教研组长代表。

四、培训对象和内容。

(一)培训对象:全校所有在职教师。

(二)培训内容:

1、以教育法规为主的师德培训

以“三个面向”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依据,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及心理素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强化教师自身修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2、以新课程为主的现代教育理论培训

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及相关政策等。重点以教研组为单位,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科课程标准》、《学科教材》、及县局组织的教师读书为主要内容,搜集、整理相关课改信息,组织学习、研讨交流,使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促进教师将先进的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促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掌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

3、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教育教学技能培训

随着合格学校的创建,以及专有教师的配备,办学条件的现代化,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教学技能培训;一是信息技术基础理论和设备操作的培训,二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培训。全员普及培训电子办公所需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培训计算机和网络的管理,博客、网页的制作与应用等内容。引导教师把自己的思想观点交汇在这个可以畅所欲言、无所不谈的平台上,从而使教师养成善于交流的习惯,进一步转变其教育观念。

4、以教育教学课题研究为主的教育科研培训

教育科研能力是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要逐步树立教研科研意识,围绕新课程的实施,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教育科研基本方法的培训。注重教师教学科研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根据本校、教师本人实际,针对当前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围绕中心校教育教学科研课题,有效地开展课题实验。

5、以组织教学、班级管理、班队活动为主组织管理能力培训

作为一个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班级管理工作的组织管理者,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非常重要。要为教师提供交流平台,让老师组织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让优秀的经验能得到推广,促进教师教学组织工作水平不断提升,班级管理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五、培训方式和方法

每位教师都有权利和义务开展和参加各种校本培训活动。校本培训采取多元培训的办法,注重立足校本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同时,走出去、请进来,注意吸纳校外资源并加以研究利用。通过专题培训、观摩研讨、课题研究、远程教育、等模式开展适合本单位实际的校本培训。

教师的工作经历、教学经验、教学水平、自身素质、年龄不同,决定了校本培训的形式和内容也不同。按照自主、开放的原则,运用课题带动法,充分体现人人都是培训者,处处都是培训地,刻刻都是培训时的特点,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式。

(一)基于网络的开放的培训方式。

利用网络资源,鼓励教师积极从网上寻求学习资源,促进教师自主学习。任课教师随时将学习研究的成果到自己博客上,丰富、共享培训资源、信息。定期由学校推荐并筛选出一个反映教育教学热点、难点、疑点、焦点的博客,作为学习主题,让教师围绕主题进行学习讨论。

(二)基于校园的培训方式。

以专题讲座、课例、实验、研讨、小组交流、案例分析等形式,积极探索“参与、互动、合作、探究”的培训模式,倡导以学习型团队为载体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使教师在“做中学”在实践中反思、研究、进步、提高。

采用三级培训机制:

1、校际培训:学校经过调查了解,根据教师普遍性实际需要,组织开展全校性的校本培训活动。

2、教研组培训:根据各教研组特点,开展与各教研组专业紧密关联的培训内容。

3、自我培训:老师制定个人发展计划表,根据自己发展计划,为自己设计个性化的培训方案.

(三)校际之间合作培训形式

与兄弟学校组织开展合作培训活动,共享各校优秀资源,促进共同发展,让我校老师得到更多培训机会,得到更多收获,同时也可以宣传我校优秀的教育人才和资源,提升学校形象。

六、措施:

(一)提高对校本培训的认识是做好工作的关键,要加强学习,把校本培训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办有特色结合起来,切实搞好培训工作。

(二)加强校本培训的组织领导,加强过程监控管理和考核评价工作,做好相关纪录,认真落实培训方案。

(三)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指派他们承担校本培训任务,设计方案,组织实施,在理论与实践两层面都提高,促其向研究型教师发展。

小学教案篇3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案例范文1为了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琼海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精神,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办学质量,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指导下,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特制定本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为加快实践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积累经验。

二、条件分析:

1、我校系博鳌镇中心小学。我校积极实施科研兴校、质量兴校的战略,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培植与发展优质教育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近几年来,我校投资校园的软、硬件环境的建设,先后建成了校园网、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等信息技术设备。学校在资源库建设初见成效,为实施新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学校重视了教师的培训工作,多年来学校每年均通过多种形式培训各类教师,目前拥有省、市级骨干教师多名,为实施新课程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三、组织领导:

组长:夏志云

成员:学校全体教师

四、实验目标及任务:

1、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公民。

使学生具有爱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的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素养;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健康的身心。

2、培养一支能够胜任新课程环境下教育教学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最重要、最积极的因素,我们不但要引领着所有的教师走进新课程、实践新课程,而且要通过这一场革命与洗礼,彻底更新教育观念,使所有的教师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3、开发具有地方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亲和力的校本课程,初步建立起合理并不断完善的课程体系。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们除了要用好新教材外,还应适应新的要求,开发出具有一定质量的、满足学生实际需要的校本课程,以课程开发为突破口,真正实现教师不仅是教材的利用者、执行者,更是教材的开发者的课改目标。

五、实验措施及手段:

(一)加强校本培训工作,以培训促新课程的实施。

学校将针对教师的实际情况,注重发挥教师个体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专家引路、教师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相结合,进行新课程的校本培训工作。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案例范文2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试行)》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规范课程实施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二、学校新课程实验组织领导小组

组长:李传涛

副组长:孙金伟

成员:郭方旭、赵祥涛

三、新课程实验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1、严格按照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要求,以新的课程标准组织本次实验,为新课程体系的完整积累经验。

2、完善开发和整合我校课程资源,特别是加强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校本课程资源的建设的力度,开发适合我校师生的校本课程。

3、探索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评价与考试制度,逐步形成、完善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积极探索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改革,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不断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和机制。

4、以素质教育的三个维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达成为导向,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校的教学模式,构成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特别鼓励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大力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积极探索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学、教研新模式。

5、加强德育探索与实践,开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德育新渠道,努力开发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科技人文教育等校本德育课程,构建与时代相适应的现代学校德育体系。

6、构建具有组织管理、学术支撑、操作实施功能的新课程推进组织体系,探索有效的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管理形式,以促进全体教职工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提高管理、研究、指导和教育教学能力,形成一支实施新课程的优秀教师队伍。

四、新课程实施计划表

五、实施新课程理念评价

(一)对教师的评价

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只是知识传授者的单一角色。而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师要贯彻教学设计的五核心原则就必须从单一角色向多元化角色转变。即:

1、教师是给学生一个独立探索知识的空间和多元化信息渠道的提供者;

2、教师是丰富生动的问题情境的创设者;

3、教师是课堂研讨氛围的营造者;

(二)对教学手段的评价

(1)是否成为既是教师的教学工具又是学生的学习工具;

(2)是否给学生构建了一个自主科学探究的平台;

(3)是否扩展了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

(4)是否实现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5)是否有效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6)是否给学生课后通过网络自学加以指导和创设了条件。

(三)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评价

1、学生的自主学习状态是否体现出来;

2、是否每个层面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各个环节;

3、教师与学生能否交融情感,体现师生互动;

4、学生是否主动参与;

六、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开展教研活动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不仅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还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的提高,扎实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关注教师自身发展,提高老师整体素质,不断把老师个人智慧、经验转化为老师集体的财富。

实施新课标要求教师的教应由教教材的传统方向向用教材的理念转变。

1、各学科实行集体备课制。在教学中,广大教师要基于校本教研,针对教材不同章节的地位及作用,实现设计实施评价反思的教学循环。

2、邀请课改专家和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果显著的教师亲临指导。

3、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做到教师每周至少互听一节课,加强教师间的相互观摩、交流、提高。

4、认真抓好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做到有针对性和高效性。

5、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6、每学期教师小结课改的经验,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方法,做到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制度,全面、科学、准确地评价教师教学工作,将教师教学评价工作与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统一起来,通过评价促进教师的课程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课程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从四个角度进行宣传即对教师宣传、对社会宣传、对家长宣传、对学生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向家长、全社会广泛深入宣传高中课程改革的目的、任务、意义、内容及阶段成果,努力营造有利于新课程实验的良好社会氛围,及时了解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争取全社会对实验工作的理解、支持。通过宣传和教育,让学生了解新课程在内容、结构、实施、评价以及管理等方面的新变化而引发的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了解新课程给他们带来哪些好处和挑战,掌握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通过校园网页,供大家学习参考,并与兄弟学校进行交流。通过各级各类各层次的课程改革会议以及家长会与校本培训会等,加深教师、家长和学生对新课程的认识和理解;同时通过在校园醒目的地方悬挂与课改有关的条幅标语,定期出有关新课程活动的黑板报等方式营造新课程改革的浓厚氛围。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案例范文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表明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将由原先过于集中的国家课程管理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将有一定程度的课程自主权,共同参与课程决策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为了切实有效地履行课程管理的权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地发展,提升教师课程管理意识。开创学校办学特色。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校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是: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xx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课程设置的原则

坚持按照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科学安排课程;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新课程体系的教育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

新课程体现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1、均衡性设置课程

根据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将其教育内容全部纳入,有利于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及认知规律,把课内外、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把间接的书本知识学习和直接经验体验结合起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知识和地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设置综合课程。如:一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旨在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以及社会性逐步发展;一年级设艺术课程,旨在丰富学生的艺术经验,发展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劳动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加强课程的选择性

学校课程以灵活性、适应地方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开设校本课程,适应学校办学方向,开设的活动课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成为富有个性的过程。新课程不仅为学生共同发展奠定基础,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四、三级课程设置表

几点说明:

1、教学时间

全年52周,教学时间40周,每期分别20周,假期(寒暑假、节假日)1011周;机动12周。各学期20周教学时间安排:各年级每期上课18周,复习考试1周,综合实践活动1周。

2、每周活动总量: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周课时总量为30课时(一、二年级分别为26课时、28课时),每课时上课40分钟。

3、国家规定的学科类课程、活动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均在周一至周五的教学时间内按课表进行。

五、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新课程计划实施领导小组,即学校校务会,它是学校课程决策机构,主要职责是明确本校的培养目标,从实际出发,根据上级颁发的课程计划制度《学校年度课程实施方案》,以及相配套的各项制度,同时指导各处室工作。教导处是学校课程管理机构,主要职责是计划、执行、检查、指导、评估全校各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并联手各学科教师间的合作,以促进课程合力的形成。

2、经费保障

学校管理,不管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还是校本课程的合理开发,都需要必需的设备和经费上的支持。学校有新课程专项资金,用于加强各室的建设、教师培训、课程实施于开发等方面

小学教案篇4

一节课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的开始是否合理.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是用简单、直白的叙述开始知识的讲解,学生的注意力没有很好地集中起来,很多学生还沉浸在课下的游戏中,教学效果自然就不好.所以,为了提高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利用合理的案例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对案例情境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教学中.在学习上下位置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案例情境:深秋,大地丰收了,小兔子忙着收萝卜,准备回家过冬呢!可爱的小鸟正忙着摘果子呢!看它们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大家说得好,小松鼠也想来听一听,观察小松鼠的位置,你还能用“上”或者“下”来说说小兔子、小鸟以及小松鼠现在的位置吗?说“小松鼠在上面”对吗?“小松鼠在下面”对吗?那怎样才能完整地用上和下来说小松鼠的位置呢?通过有趣的案例激发小学生的兴趣,从而积极地参与学习.

二、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案例加强探究

小学生的天玩,而且对外界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在课堂中,小学生不可能做到40分钟都集中注意力听课,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教师还应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引入案例,引起学生的关注,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在学习10的认识时,在学生明确10的位置、大小比较等问题后,引入案例:一个星期天,小明准备去看望奶奶,给奶奶带点什么呢?对了,这里有10个苹果,给奶奶带去吧!但是一个袋子装不下,就把10个苹果分别装到两个袋子里,小明可能会怎样装这10个苹果呢?教学过程中使用案例,进一步集中学生注意力,而且由学生进行小组探究,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数学能力.

三、引入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开展教学

很多学生认为数学知识是枯燥、无聊的,不愿意学习数学,而且传统的数学教学是以理论知识的传授以及大量习题为主的,数学教学脱离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数学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教师应注重生活化案例的引用,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思维锻炼,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更好地学习.生活中数学案例的引用,能够使学生的数学意识逐渐增强,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生活中的事物,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乘法除法时,可以利用打扫卫生的场景,假设一名学生一天乱扔一张废纸,那么一个学校一年会产生多少张废纸?这些废纸是由多少棵大树做成?这样不仅能增加该题的趣味性,还让学生接受了不乱扔废纸的思想.

四、利用多媒体展示案例促进教学开展

小学教案篇5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小学语文教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228-01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巧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分析,以形成自己的见解或解决方案。如今的课堂教学不单单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团队的合作意识等综合能力。案例教学法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当中,提高了教学质量,使学生学习更有效率,对语文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精心选择案例,提高教学质量

在使用案例教学法时,选取的案例要有知识性。首先,案例要符合教学内容,要具有知识内涵。学生要讨论的案例一定要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不能够脱离书本知识。讨论案例的过程就是强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果脱离教材,所要探究的内容便没有意义。因此,教师所选取的案例一定要具有丰富的知识性和理论的实践性。其次,要选取经典案例。经典案例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因此学生在进行探讨时印象会更加深刻。同时,经典案例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更具有普遍性,便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最后,在案例的选择上要有针对性。每节课所要传授的知识点要与选取的案例相对应,要针对案例的重点问题进行着重分析、学习,使学生在案例的学习中更有效率。例如:我在讲“说话要得体”这部分内容时,选取了一个经典的故事案例:有一个人请客吃饭,快到开饭时间,差一个人没来。他着急的说:“该来的怎么还不来?”在座的一位客人心想,我就是不该来的吧,起身告辞。他又说:“不该走的怎么走了?”这下剩下的客人都走了。

2、对案例教学进行改革创新

小学语文课本中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学生在学习当中思路也要广泛,要灵活变通。教师在选取案例时,可以涉及一些新颖的、独创的案例,进行创新。适当的加入一些新鲜元素,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拓展学生的思路,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要下雨了》这篇课文时,老师结合课文内容加入创新元素,举出了蚯蚓在下雨之前的行为表现案例:钻出地面到处爬。让学生们探讨其原因,并想象其他小动物遇到下雨时有哪些表现,组织学生讨论。另外,教师对选取的案例内容要吃透,要进行详细的分析,案例不足之处要加以改进完善,要对教学案例不断地进行创新编排。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将教材内容更好的应用到实践中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其创新能力。

3、深入研读案例,进行评析

学生对案例进行探讨,目的是通过对案例的探讨获取在书本上难以学到的知识。因此,老师在组织学生们进行案例学习时,要与学生就重点案例的实质进行详细的分析,把握好案例的整体性,引导学生分清案例的主次,更细致的针对重要问题加以探讨,这样才能让案例教学应用到课堂上更有价值。主要的步骤有三点:(1)要对案例的整体性以及出现的事件情节进行详细的了解,让学生们仔细的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案件的缘由,进而对于案例所反映出的知识点有一个客观、理性的判断。(2)找寻案例当中的前因后果,为学生理顺案例当中的复杂关系。帮助学生深入分析案例发生的原因,共同探讨案例出现的合理性。(3)培养学生在学习当中如遇不懂的问题时,要勇于探索,勇于挑战,要有积极的进取心,进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运用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间的合作能力

教师在使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授课时,通过给学生们发放案例资料,进行分组讨论。学生们就手里的资料进行查阅、搜索必要的信息,并积极的思考。各个小组成员把搜集到的材料进行汇总进行讨论,最后各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发表本小组对于案例的分析及处理意见。整个过程中,学生们都是相互配合进行学习,研讨。这种案例教学的模式能够锻炼出学生们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团队意识。整个学习的过程是一种互动交流的形式,强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相配合,通过合作来完成教学内容。在分组讨论当中,学生能够得到不一样的答案,看到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共同完成学习目标。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就是老师给出案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讨论。在整个过程中,老师不提供任何参考答案,所有的解决方法都由学生自己讨论研究出来,最后把观点汇报给老师,与老师再进行研究。因此,能锻炼每个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要自己去动脑、去创造,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意识,锻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方面去看待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拥有多种思路去解答问题,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互动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为老师与学生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给出指定答案,告诉学生怎么去解答,但其标准答案应用到实践中来可能并不太实用,而且显得枯燥乏味。老师在授课中占据主体地位,学生对于接受知识的方式很被动。这种“一讲多听”的教学方式,使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不敢表述自己的观点,老师不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接受程度,缺乏课堂上的交流互动,学生上课效果并不理想。而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使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到案例研究当中,有利于师生间进行更多的交流。在学生的自主讨论后,会把讨论的结果分享给老师,老师再就此问题与学生们探讨。采用案例教学的模式,提供给师生间交流的平台,老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学生也能在同老师的探讨当中,感受平等的师生关系。

总而言之,案例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在案例探讨当中也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创新能力,使学生在语文教育中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本火.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04

小学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的意思,理解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初步启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能正确回答课后的问题,了解鹅几个方面的特点。

3.认识一个新偏旁,绞丝旁。学会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及诗句的意思。

教具准备图,生字卡片,小黑板,田字格黑板。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读懂诗句意思,理解词语在诗中的意思,初步启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能正确回答课后的问题,了解鹅几个方面的特点。

(三)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及其中词语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简介古诗及本首诗。

1.今天我们学的课文是一首古诗。古诗歌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我国最早的古诗写于三千多年以前。今天学的这首古诗是在一千三百多年以前,一位叫骆宾王的人,在7岁的时候,有一天,他去池边戏水,有人指着池中的鹅让他作诗,他出口作出了这首诗。因此人们夸赞他是“神童”。

2.古诗是用文言词语写的,和我们现在的白话文用词不一样,写法也有一定的规定。我们今天来学这首古诗,板书:鹅。

(二)看拼音读课文,记住生字音。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读准字音。

2.出示卡片,读准音,扫清读文障碍。

q&

xi4ng

f*

zh2ng

b#

3.自读课文,检查生字读音。

鹅毛红清

(三)读懂课文,理解古诗及句中词语的意思。

1.读第1句。告诉学生前面两行是第1句。

(1)读第1句,注意逗号停顿。

这—行为什么连续写了三个“鹅”字?(小作者看到鹅在水中游,非常喜爱它,连续地说出三个“鹅”字来)

读出小作者对鹅的喜爱。(练读)

(2)读第二行,说你们看见过鹅叫时的样子吗?鹅叫的时候脖子是什么样子的,我们读读诗句,看看小作者是怎样用5个字就写出来的。(读第二行)

①理解词语意思。师述:“项”在这里指的是脖子。看看图,说说“曲”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曲是弯的意思)“曲项”呢?(弯着脖子)“歌”是什么意思?(把鹅叫形容在唱歌)

②理解诗句意思,问:鹅叫的时候,喜欢怎样?(仰着头叫)问:鹅叫的时候,脖子是什么样的?(弯着脖子)问:鹅叫的时候是弯着脖子,仰着头,高声地叫。我们看看小作者是怎样写出鹅叫时的样子的。读第二行诗句。

曲项/向天歌。

2.读第2句。想想这两行是讲鹅在哪方面的特点。

(1)读第一行,看图。同桌讨论,“白毛”指的是什么?“浮绿水”中的“浮”什么意思?“绿水”是指什么说的?(①“白毛”指鹅的雪白的羽毛。②浮是在水面漂浮。③“绿水”指清澈、碧绿的池水。想想大白鹅漂浮在绿水上美丽的样子,读读诗句)

(2)讲讲“白毛浮绿水”的意思。(鹅的羽毛洁白,它浮在绿水上面,多美啊)

(3)读第二行,看图,自己说说:“红掌”指什么说的?“拨”在诗句中当什么讲?(①红掌是说鹅的脚掌是红色的。②“拨”在诗句中是划动的意思)

讲一讲鹅是怎样游水的?(红色的脚掌轻轻地划动着清澈、碧绿的池水)

(3)读第2句诗句。讲讲诗句的意思。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读这两行诗句时,要进行想象,体会出这首诗怎样写得有声有色。(结合插图)

可以这样想:鹅一身羽毛洁白,浮在绿水上面,水清澈得可以看见鹅的红红的脚掌正在轻轻地拨着水。这羽毛的白色,池水的绿色,脚掌的红色,白、绿、红三种颜色相互映衬,多么美丽。

这首诗写得有声(向天歌),有色(白毛、绿水、红掌)。

3.观察任何事物都要有一定顺序,写的时候也要按顺序写。

这首古诗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呢?先是指点着鹅说,接着又说鹅的脖子弯曲着朝天叫的样子,然后说鹅的全身洁白的羽毛,最后说鹅的红色的脚掌拨水的样子。

4.要学会读古诗。

要边读边想鹅的可爱,看课文插图,展开合理想象,想象诗句构成的美丽的图画。朗读全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1)指名读(4~5人),读后评议。

(2)自己讲讲这首古诗的意思(同桌互说),指名说。

(四)小结。师述:这首诗前两行写出鹅叫时的样子,后两行讲了鹅在游水时美丽的外形和轻盈的游水动作。我们一起读出鹅在水中浮游时的欢快情景。(全班齐读)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认识一个新偏旁,绞丝旁。学会4个生字。

(二)能在田字格里规范地书写生字。

(三)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生字卡片:鹅毛红清

(二)学会4个生字。

1.鹅。6,读准音。

(1)识记字形。自学按什么方法记。(按部件组合法记,左右结构,左边“我”字,右边鸟字旁)避免学生把左右记混,可以谜语形式出现:“我的鸟”打个字,是什么字?

(2)理解词义:鹅是人们饲养的一种家禽,比鸭子大,脖子长,脚上有蹼,能游水。雄的头部有黄色突起。

2.毛,m2o,拼读音节,读词语:白毛。

(1)识记字形。指名说。(用数笔画方法记字形:m2o毛,第一笔平撇“”,第二笔横“”,第三笔长横“”,第四笔竖弯钩“毛”。一共4笔)

(2)口头组词语,加深理解字义。

羽毛毛皮毛衣毛毛雨毛驴

3.红,h$ng,拼读音节,读词语:红掌。

(1)认识新偏旁,纟:绞丝旁。笔顺是:撇折(),撇折(),提(纟),一共3笔。

(2)识记字形。你用什么方法记住“红”字:自己说说,指名回答(h$nag红,用部件组合法记左右结构,左边绞丝旁,右边“工”字,红掌的“红”)

4.清,q9ng,拼读音节,读词语:清波。

(1)识记字形。自己练习说方法。指名说(q9ng清,用部件组合法记,左右结构,左边三点水,右边“青”字,清波的清)

(2)口头组词语,加深对词义的理解。

清波清水清洁清静清新分清

(三)指导书写。

1.鹅。

(1)整置:左右相等。

(2)部件位置:“我”字中的横、斜钩、撇、点四笔压竖中线,横起笔压横中线,写斜横,“鸟”字最后一画横从竖中线起笔。

(3)教师带写,学生仿写字头。

(4)学生独立看田字格字帖写。

2.毛。

(1)整置:上紧下松。

(2)笔画位置:第一笔横撇在上半格中间。第二笔横,起笔压横中线向右上写斜横。第三笔大横,从左下格起笔,写斜横到横中线。第四笔竖弯钩,压竖中线到下半格中间写弯,过右下格中点右边写钩。

(3)教师带写,毛字很易写歪,因此要一笔一笔带好,学生仿写字头。

(4)看田字格范字独立书写。

3.红。

(1)整置:左窄右宽。

(2)部件、笔画位置:纹丝旁第一笔撇折从上半格中间,竖中线左边三分之一起笔,折到横中线。第三笔撇折靠近竖中线,斜对第一笔起笔,撇的长短与第一笔相同写折,第三笔提,对齐第一笔折起笔与第二笔折平行上提,与折对齐收笔。右边“工”字,第一笔横,在横中线上面一点压竖中线起笔,第三笔大横,占下半格中间,从左下格纹丝旁第三笔提下起笔,平写横,到离右边线三分之一处收笔。

(3)教师带写,学生仿写字头。

(4)学生独立写。

4.清。

(1)整置:左窄右宽。

(2)部件、笔画位置:三点水三个笔画是弧形,(略)“清”写法同独体字“青”(略)(3)(4)略。

(四)指导背诵课文。用问答式练习背诵。

1.小作者指着鹅说什么?鹅是怎样叫的?(背第1句)

2.鹅的羽毛什么颜色,它浮在什么颜色的水面上?(背第三行)

3.鹅的脚掌什么颜色?它怎样在水上游动?(背第四行)

(五)巩固练习。

1.背诵全诗。

2.读词语。

红日红星红灯红花火红

清水青草鸟毛白鹅毛竹

3.填空。

小学教案篇7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爱护幼小是一种美德,欺负幼小是不道德的行为。

2.知道小同学需要别人的关心和爱护,大同学理应关心、爱护小同学。

情感:

1.对幼小有同情爱护之情,愿意关心、爱护和帮助幼小。

2.对欺负弱小的行为感到气愤。

行为:

1.见到小同学有困难,主动关心、帮助。

2.不欺负弱小,对同学中欺负弱小的行为能给予批评和制止。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与下一课《同情还是取笑》为同一单元,同属于“团结友爱”的教育内容,两课有相似之处,都是教育学生对待弱者要有仁爱之心,能够尊重弱者。本课侧重教育学生如何对待弱小,不欺负小同学。下一课则侧重尊重他人的人格,不取笑别人。

爱护弱小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也是当今社会应提倡的美德。对于四年级学生,虽然总的讲,他们还是处于儿童期,还是被社会保护的对象,但这时他们已有了强与弱的意识。对于比他们小的同学,多数能做到关心、爱护,但是也有些同学,见到小同学有困难不能主动相助,个别同学拿小同学开玩笑或欺负小同学。因此,有必要从小对他们进行爱护弱小的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心,使他们懂得应以公正的态度对待弱者,懂得欺负弱小是不道德的行为,学会关心、爱护弱小。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同情、爱护幼小的情感,从道德认识上,提高学生爱护、帮助幼小的意识。

本课的难点在于具体的行为指导和情感培养上。教学时,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把爱护幼小落到实处。

本课导入部分设计了“说一说”栏目,通过一幅图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由此切入本课要讲的主题。这样设计,一方面可启发学生设身处地地站在小同学的位置上,体验小同学的困难;另一方面直接向学生提出了“如何对待幼小”的问题,引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课文采用回忆的形式,通过李小玲回忆自己上一年级时受到大同学的关心、爱护的事例,告诉学生爱护幼小的道理。课文共讲了三点:(1)通过建立友谊班的事例,说明大同学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小同学;(2)通过四(1)班同学帮助一年级同学扫雪和张燕关心帮助李小玲的事例,说明小同学由于年纪小,缺乏经验和能力,需要大同学的帮助和关心,大同学应该主动关心、帮助小同学的道理;(3)以张燕批评和制止欺负小同学的事例,说明欺负弱小是不道德的行为,应该对这种行为进行谴责和制止。

教法建议

1.本课与学生的实际联系比较密切,因此,教学要注意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行为表现。课前,可对本班学生在这方面做得好的和不太好的情况作一调查,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2.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回忆自己在年幼时,被人关心爱护或受人欺负的感受,反思自己应怎样对待小同学。以此,激发学生对幼小的关爱之情和愿意帮助弱小的道德动机,从小培养学生爱护幼小的好品德。

3.要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对一些欺负幼小的事例不宜过多渲染,以免带来负面影响。

4.要注意课后的延伸教育,建议开展与低年级建立友谊班的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学会关心爱护弱小。

教学设计示例

第九课爱护幼小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爱护幼小是一种美德,欺负幼小是不道德的行为。

2.知道小同学需要别人的关心和爱护,大同学理应关心、爱护小同学。

情感:

1.对幼小有同情爱护之情,愿意关心、爱护和帮助幼小。

2.对欺负弱小的行为感到气愤。

行为:

1.见到小同学有困难,主动关心。帮助。

2.不欺负弱小,对同学中欺负弱小的行为能给予批评和制止。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录音机、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在校园里、在马路上、在家里我们会遇到一些困难。遇到了困难时,你会想到谁呢?

师:大家自然会想到一些年龄比我们大的人,希望得到大人的帮助,因为他们比我们经验丰富,解决问题能力强。

2.当比我们年龄小的人遇了困难,我们该怎么办?

小结:我们应该尽力去帮助,爱护幼小的同学。

二、学习课文,明白道理

1.师:新学期的一天,新星小学的李小玲起得特别早,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故事。

2.交流(说一说):故事中的哪件事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

3.讨论:为什么应当爱护幼小?以什么行动关心、爱护幼小?

三、激发感情,指导行为

1.说说大哥哥、大姐姐怎样关心爱护我们的?请你把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事讲给大家听。

2.现在,同学们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了,也是大哥哥、大姐姐了,那么我们又该怎样对待低年级的小同学呢?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出示四组辨析题)

3.比一比:小组交流、讨论。

4.小记者汇报调查结果。

5.小辉和陈刚该怎么做呢?

(听录音故事)

6.小结:同学们说得非常好,看来,我们在帮助小同学时一定要根据当时的情况想点办法,而且办法还要得当。

四、总结全课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懂得了如何爱护、帮助小同学,希望同学们能付诸行动中,把爱护幼小的传统美德发扬下去。

(板书:美德)

2.开展一次结对子活动。(出示友谊卡)

让我们行动起来,制作一张友谊卡,认一名小弟弟、小妹妹,今后经常主动地去爱护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让这张友谊卡把我们和小弟弟、小妹妹紧紧地连在一起。大家说好吗?

板书设计

年纪小

}主动帮助

小学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字,重点指导“果”字和“条”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感受小山村的美丽、富饶、淳朴、可爱,并且热爱小山村。

4.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掌握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

2.理解课文,体会小山村的美丽、可爱和它的变化。

教具准备:

课件和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一起背诵了近40首古诗,还记得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吗?我们一起背一背。(学生大声背诵。)是呀,每一个出门在外的游子最牵挂的就是自己的故乡。每当逢年过节,放假休息,大家都会回到故乡看望自己的亲人,看看家乡的变化。秦老师的老家就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如今那里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我就邀请你们到我的家乡看一看,感受小山村独有的那份淳朴、美丽与可爱。(范读课文并放课件,音乐响起。)

点评: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感染熏陶,给学生们一种美的享受。

同学们都情不自禁地和老师一起读起课文,一定是被什么吸引了、打动了。能和老师说说吗?(学生:我觉得小山村太美了,秦老师读得声音洪亮,而且特别有语气,我愿意向您学习。)你说得真好,听得又认真,一会一定能比老师读得更好!(学生:谢谢老师!)

点评:学生对老师的范读进行评价,体现了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

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朗读课文,或者用小手指着看看课文,思考:课文中写了小山村的哪些景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学生边说,老师边画简笔画。)

点评:教师在了解学生认知的同时,注重了人文关怀。利用插图丰富学生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也体现出老师的语文基本功。

二、看课文,自主识字,初读课文。

集体识字。(了解学生掌握生字情况,并根据学生情况选出难学难记的生字,缩小生字范围。)要求:齐读生字卡,遇到不认识的生字举手示意老师。把这些字帖在黑板上简笔画的相应位置。)

点评:教师用测读的方式学生字,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的已知情况,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已知经验,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有效的教学。

1.同学互相帮助学习。要求:找小伙伴一起学生字。先一起读读课文,再一起找到记字的好方法记这个生字,都掌握后互相用生字卡检查检查。最后再一起读读课文。

点评:低年级同学的自主学习有一个培养过程,老师有步骤地进行训练,先让学生随文识字,再用好方法记字,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为今后的合作学习创造了条件。

2.同学们自己再选出难字:脚、望、底。(请小老师给同学们讲这几个字,帮助加深记忆。方法:带读这个字,让大家说说可以用什么好方法记这个字,组组词,说说谜语,说说自己编的顺口溜等等都可以,小老师能对回答问题的同学进行评价。)

点评: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识字,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在这一环节中出示了一些识字方法。让学生自己当小老师进行生字教学,培养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认真听别人说话的好习惯,同时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生字的积极性,提高了识字的效率。

3.全班读读词(投影)

小山村、山坡、果树林、山脚下、漂亮、清澈见底、时间、抬头、远望、公路、弯弯曲曲、伸向远方

4.生字返回课文中认读。(投影:生字变红。)

5.识字火车开起来,每个同学单独识字。

点评:引入识字游戏——“开火车”,调动学生积极性,快速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程度,巩固识字效果。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

你们喜欢这个小山村吗?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课文。表达对小山村的喜爱之情。我们四人一个小组,可以选择什么方式呢?

1.通过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点评: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通过画自己心中的小山村。

点评:创设想象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想象创新力。

3.通过上网查资料。

4.通过唱歌表达。

小组学完后汇报。全班同学进行评价。

点评: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看到别人的优点与不足,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同时培养了学生认真听别人说话的好习惯,接受同学指出的不足并及时改正。这样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

5.全班配合读课文(投影配合)全班读1、6自然段,女生读2、4段,男生读3、5段。要求:正确、流利、表达出热爱小山村的情感。

点评:多媒体的使用,使课堂的信息增多,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全身心投入的进行学习。

四、指导书写练习

1.先出示耳刀旁,问问同学:谁知道它的名字?教给大家。

(投影:书写“那”这个字。)板书范写。

2.范写“果”和“条”两个字,请同学们比较着记忆。再提醒大家应该注意的笔画。(果:竖要通到最上面,最后两笔是撇和捺。条:第二笔是折文,最后两笔是左点和右点。)

3.书写纸上练习书写。大声的,自信地读读纸上的字:我能写得好!

要求:写字前首先做到三个一,再写一写。描一个写一个。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度过了美妙的40分钟,我们一起走进小山村,感受着它的富饶与美丽,淳朴与可爱,变化与发展。学习中我发现很多同学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变得更加自信,更加真诚,更加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别人。希望我们今后的学习中能做得更好。

附:板书设计

小山村

脚望底

小学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认识生字15个,2、会写字8个。

3、能有感情的分角色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懂得自立的重要性,养成从小不依赖父母,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好习惯。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谈话导入

1、小朋友,你们知道动物中谁森林之王吗?它为什么能被封为森林之王呢?(板书课题:小狮子)

2、初读课文,3、随文识字

1、学生自由的读读课文,2、画出不3、认识的字。

4、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学不5、认识的字。

6、学生汇报:通过自学,7、你认识了什么子?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认识的?

8、学生认读词语:狮子、懒洋洋、晒太阳、练功、原来、饭来张口、一辈子、享福、劝告、依赖、必须、凭着、滚、咬、何必、抬起头

(指名认读——学生领读——齐读)

9、生字游戏

4、熟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2、学生认真听,3、并标4、明自然段。

5、小组比赛读课文,6、请学生当评委。

5、课堂评价

1、两人一组拿生字卡片,相互测试。

2、练写田字格的生字。

第二课时

1、复2、习

1、听写生字。

2、认读词语:狮子、懒洋洋、晒太阳、练功、原来、

饭来张口、一辈子、享福、劝告、依赖、必须、凭着、滚、咬、

3、精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2、学生思考:你认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狮子?说说你的理由。

3、四人一组交流交流。

4、学生汇报:(学生可能会用以下词语来形容这只小狮子:懒惰、知错就改、勤奋、聪明、听话、自立、真正等)

5、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点拨:(主要是围绕“知错就改”和“真正”这一主题来展开学习)

(1)小狮子刚开始有什么表现?他为什么不(2)练功?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3)理解“饭来张口”

(4)分角色读课文1——6自然段。

(5)后来,(6)小狮子又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呢?

(7)女同(8)学读狮子妈妈说的话。

(9)联系课文理解:什么样的狮子才是真正的狮子?

4、课外延伸

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真正的小学生应该是怎样的呢?

小学教案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学案;设计;应用

所谓的“导学案”,主要是指在上课之前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课程内容,对一定的情境与问题加以创设和计划,由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案设计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预期地进行组织,使学生能够有目的性有计划性地接受新的知识。小学生毕竟思维能力还未成形,对数学这种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强的学科进行学习时,教师必须要适当进行引导,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最应该进行学案导学。学案导学初的也是最主要的部分是导学案的设计,只有先设计好导学案,才能使其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具有更好的效果。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学案设计要点

1.在设计新课内容导入时,问题设计要能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阶段学生的求知欲虽然很旺盛,但更多的时候学生仍然童心未泯。再加上数学这门课程本身的严肃和严谨性,普通的教学和导学只会使学生越来越没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小学数学课堂来说,课堂提问就成为了一种调动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去探索的重要学习手段。所以,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设计的问题一定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问题设计得好,才能调动他们去思考,促使学生思维处在兴奋的状态,这样才能使“导学案”真正起到“导”的作用。也能够学生提供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培养他们自己理解和掌握问题的能力与意识。

2.导学案设计要抓住教学的重点

课堂教学必须要有重点,导学案的设计自然也不例外,尤其是小学数学的导学案,抓准设计重点是小学数学导学案设计最关键的点之一。教师在小学数学的导学案时,不能仅仅对课堂形式的热闹与否以及课件画面的漂亮与否加以关注,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和研究,抓准小学数学教学应有的重点。在设计导学案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对对该重点进行突出。小学数学课堂一节课的只是断可能会有很多,但真正的教学重点却不多,有时候甚至只有一个,但只要学生能了解和掌握这一个重点,教学就是成功的。小学数学课堂重点的确定必须要在教学内容与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导学案时间和过程的设计加以突出。只有抓住教学重点对其突出,才能更加优化教学设计,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3.导学案在问题设计上要逐步地引申,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导学案的导,很多时候是通过课堂问题进行的,通过问题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培养他们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所以,导学案的设计中问题设计是很重要的。但导学案问题设计除了能吸引小学生兴趣外,还必须要注意问题设计的逐步引申。小学生们思考问题的能力还比较低,对问题的认识也不如成人深刻,太深奥的问题只会打击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所以,教师在导学案的问题设计上必须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设计的问题一定要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并且对其价值与效果进行考虑。只有这样,才能才能在导学案问题的带领下一步步理解和掌握课堂所学,才能记得深刻,学得顺利。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

1.按照导学案,明确课堂教学的学习目标

小学数学的导学案在在按照“一课时一学案”的标准设计之后,教师应该在桑科之前先安排学生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重难点等问题进行预习,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对每节课的学习方向和目标有明确的了解,给学生之后的学习奠定相应的基础,让学生在每节课的学习中更具有目的性。以正比例与反比例为例来说,对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教学必须要建立在学生对比和比例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后才能进行教学的。之后应该先教授正比例的知识,然后再引导学生认识反比例,这样学生的基础才会打得更劳,对知识的识记也会越深刻。

2.对导学案和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完善学生知识建构

虽然“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放开手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培养其探究泵库。但这些,并不妨碍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主导地位。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并不强,而且对知识还处在学习的阶段,必须依靠教师的主导才能真正学好应该学习的知识。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对学生的探究和讨论过程进行指导之外,同时应该对导学中学生的争议或问题加以分析和讲解。并对每一堂教学内容引导性地进行总结和归纳以及修正,使学生对知识点有更清晰的轮廓和印象,这样才能更好得构建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3.设置有梯度的课后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

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学习消化程度,教师不仅应该在导学案中设计有层次性的问题,还应该在学案导学的过程中或者课后给予学生巩固知识的相应策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巩固,自然就要牵涉到习题。数学这门学科,练习本来就是他的特性,学生只有多做题,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应该在学案导学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不同接受能力和特点准备好有梯度的课后练习题,注意因材施教,把教学共同的要求与学生的个性发展结合起来。保证班级内所有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习题,并能够自纠自查。

导学案与教案有本质的不同,导学案不仅包括教师的“导学”,而且包括学生“探究”,是两者共同形成的。学案导学是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一种思维过程,在学案的载体之上,教师通过导学与学生自身探究性的学习相互配合,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自我能力的发展与自我价值的培养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占奎.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新课程学习(上),2011,7(14):145-146

[2]黄建生.“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初探[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学研究,2010,5(15):78-79

[3]韩义珍.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学案导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1,8(25):102-103

[4]史淑霞;徐宝贵.学案导学法的课堂运用[J].当代教育科学,2009,9(18):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