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公路景观设计十篇公路景观设计十篇

公路景观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3:55:14

公路景观设计篇1

关键词:高速公路;环境保护;景观设计

一、公路景观

1.背景

截至2008年底,我国公路总里程已达373万多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03万公里,自2001年以来连续8年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

高速公路建设酝酿于20世纪70年代,起步于80年代,发展于90年代,腾飞于21世纪,起步时间较西方发达国家晚了近半个世纪,但起点高、发展速度快。1999年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万公里,2002年突破2万公里,2004年突破3万公里,2005年突破4万公里,2007年突破5万公里,2008年突破6万公里。从零起步到1万公里,用了不到12年时间;从1万公里到6万公里,只有短短9年,高速公路的发展速度举世瞩目。

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仅用了不到三十年的时间便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半个多世纪甚至更长时间才完成的工作。

“量”的积累的同时,人们的需求向“质”提出要求,“安全、便捷、舒适”成为社会对现代公路的基本要求,如何提供舒适的公路行车环境很大程度上依赖不断完善的公路景观品质。(见图1)

2.概念

我国:公路景观是指展现在行车者视野中的公路线形、构造物和周围环境组成的图景.(《中国大百科全书》)

日本:公路本身和沿线一定区域内具有特定结构和动态特性的自然―社会的综合体。(见图2)

3.特点

公路景观属于景观学的范畴,同时又是公路工程学与景观学交叉、融合所产生的新学科,因此公路景观除具备普通景观学的特点外,还有其独特的属性。

功能性:公路的基本属性是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快捷”的交通服务(见图3-1)

动态性:欣赏者的视觉移动属性决定了公路景观的动态性特点(见图3-2)

整体性:兼顾路内、路外不同使用者的视觉感受(见图3-3)

宏观性:空间和时间上的大尺度,“点线面”混合结构的景观(见图3-4)

4.功能

公路景观的目的在于提高公路交通安全和舒适性,缓解公路施工时给沿线带来的各种影响,保护自然环境,改善生活环境。根据公路景观的特性对其功能进行分析归纳,公路景观主要具有以下三大类功能,包含17种功能。

公路景观的功能

一)安全驾驶功能

二)环境保护功能

三)景观美化功能

一)安全驾驶功能

引导功能

1.视线诱导2.线形预告

预防事故功能

3.明暗过渡4.遮光功能5.隔离功能6.缓冲功能

休息辅助功能

7.遮荫功能8.休息功能

二)环境保护功能

防灾功能

9.防灾10.护坡

美化环境功能

11.美化自然环境12.美化生活环境

三)景观美化功能

改善景观功能

13.遮蔽功能14.景观协调

景观指示功能

15.强调目标16.观赏功能17.标志性

二、公路景观设计

1.定义

以人的视觉特点及审美要求为基础,为实现公路自身及公路与周围环境之间的景观协调、公路的工程及交通安全和环境保护等目标而采取的设计技术措施统称为公路景观设计。

是一种基于人(公路使用者及关联者)的视觉特点的美学设计技术。

是一种功能性景观设计技术,而不是纯粹的美学设计。

2.范畴

在我国目前条件下,公路景观设计还只能对公路用地范围之内的内容进行设计即路域景观的设计或路内景观的设计。

3.理念

“以人为本”的交通安全理念

“天人合一”的景观协调理念

“师法自然”的生态恢复理念

“个性鲜明”的地域文化理念

“资源节约”的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

4.手法

保护性设计

恢复性设计

自然化设计

乡土化设计

“保护和恢复”侧重对地域环境的尊重理念,最大限度保护,最大程度利用,最大力度恢复。

“自然和乡土”侧重公路景观设计的具体技术手段。

1.保护设计是指在公路设计前充分调查路线沿线分布的各种有价值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设计中合理布置线位充分保护并利用这些有价值的自然、人文资源,使公路与这些有价值的资源和谐共处、互为依存。

保护性设计的前提是摆正公路与所经环境的关系,认识到公路工程应是环境的自然组成因子,而不是“惟我独尊”的征服者,公路作为“后来者”应充分体现出对原有环境因子的“尊重与谦让”。

2.恢复性设计是指在公路设计中运用多种科技手段来恢复已遭破坏的景观及生态环境。恢复的目标是自然生态,而不是新的人工景观。

尤其在坡面生态恢复设计中体现得最充分。应体现自然的规律。应科学认识人工恢复的目的和作用,人工恢复的目的是创造条件促进恢复向自然状态发展,从而缩短自然恢复的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地人工恢复成自然环境。

3.自然式设计的核心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技术,借鉴地域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以植物群落为绿化基本单元,科学而艺术地再现地带性群落特征的公路路域生态景观。

大部分公路所处区域是以自然为主的城郊环境,公路设计尤其是环保景观设计选择“自然式”设计手法便成为必然。自然设计与传统的规则式设计相对应,通过植物群落设计和地形起伏处理,从形式上表现自然,立足于将公路景观充分融入自然环境中,创造和谐、自然的新景观。

4.“利用乡土材料、采用乡土建筑技术,体现乡土文化,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乡土公路景观”,以继承与创新的态度进行公路设计,达到尊重地域环境、体现地域特色、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乡土化设计如果应用得恰当,不仅可以创造出独具“个性”且与环境协调的公路作品,而且由于使用了最普遍、常见的材料和技术等,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工程造价。

三、景观保护措施

1.设计期

沿线有特色的自然景观,如特色的喀斯特地貌、完好的山路植被路段,路侧(边)绿化避免选用高大乔木或灌木树种,以免影响公路两侧景观视域。

在低山、重丘区减少大填大挖,尽量采用桥隧结合的方式;隧道尽量减少对山体的切削。

隧道洞口设计首先应自然,能较好地融入周边的自然环境,适当考虑当地人文特点。

高填深挖边坡:深挖边坡尽量用缓坡,看似自然边坡,尽可能保持原来山体地貌,植被尽可能恢复自然植被;边坡防护,首先应避免浆砌片石或混凝土全砌形成,最好采用植物护坡和混凝土护坡相结合的方式,并采用根系发达,对土壤要求低的当地物种进行绿化,若不得不用浆砌片石或混凝土作边坡,则需在边坡顶部或底部种植当地的藤木植物,在春、夏、秋能形成一道“绿色屏障”,减轻对行人的视觉冲突。

服务区、停车区:服务区、停车区建筑色彩要与当地自然背景相协调,建筑规划、山、水、物融为一体。

服务区内的道路应该顺应地势;建筑分布错落有致。服务区要进行园林绿化设计,尽量扩大绿化面积,种植当地树种、灌木和草本植物。停车区最好建在较隐蔽一侧,并在可渗水、绿化的四周种以当地的高大树种,遮盖停车场及车辆带来的视觉污染。

互通立交:立交线型顺应地势;收费站等建筑要注意和谐布局及科学规划,造型、风格、色彩应从当地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立交桥地区种植小片树林,起遮掩作用;立交的辅助设施(如护栏、指示牌、标志线等),除符合一定的规定标准外,也要因地制宜,以达到既安全又自然的目的为准;除必要的标志、标牌外,禁止在山岔立交处设立宣传标语和警告用语。

桥梁:在桥梁设计中要注意桥梁造型和色彩对景观环境的影响。对位于山岭沟谷区域的桥梁栏杆不要使用和环境对比度大的颜色,可以使用中庸的灰色或绿色,与自然山体匹配,行车视觉舒适。

隧道:洞口设计首先应自然,能较好地融入周边的自然环境,适当考虑当地社会人文特点,按照“早进洞、晚出洞”的原则,尽量减少洞口边、仰坡的开挖。

2.施工期

(1)由于施工便道基本上沿线路两侧布设,建议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提高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禁止任意破坏植被。

公路景观设计篇2

摘要介绍了高速公路发展的现状,剖析了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原理,重点阐述了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方法和表现手法,充实了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理论,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存在问题;原理;设计方法;表现手法

我国所拥有的高速公路里程已居世界第2位。高速公路的建设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生态及使用问题,如与周边环境的冲突,驾驶员在高速行驶的情况下容易疲劳造成事故等,因此高速公路景观设计迫切需要提高到一个新的档次。

1高速公路发展现状

我国高速公路在世界排名1990年第19位;1994年第8位;1996年第7位;1998年末通车里程8733km,居世界第6位;1999年10月突破1万km,跃居世界第4位;2000年末1.6万km,居世界第3位;2001年末1.9万km,跃居世界第2位;2003年末2.98万km;2004年8月底突破了3万km,比世界第3位的加拿大多出近1倍;最近几年我国高速公路增长的速度更是前所未有,预计2020年将达到8.2万km,接近世界排名第1位的美国[1]。高速公路的建设促进了沿线地区物资、信息交流及旅游业发展,带动了地方经济的高速增长,改善了沿线居民的生活质量,为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2.1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环保问题

高速公路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长,设计与施工过程中,优先考虑的是高速公路的基本功能要求,即道路线型的“平、直、缓”以达到“短距离、高速度、大流量”的目的,而忽视了其环保效应和景观效应。高速公路的兴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并影响天然的植被、地形、水系等,特别是在公路营运期间车辆排放的尾气、扬尘、废水以及产生的噪声、振动,将会给生态环境带来长期的不利影响,这一点已逐步被主管部门、建设部门和设计单位意识到,为此建立了高速公路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开展环保设计,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使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得到有效的控制。

2.2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美学问题

公路景观设计是指公路线形及其构造物应有的美观造型,与周围环境充分协调,从而构成优美的自然画面。在高速公路修建的全过程中,应把建立新的公路交通景观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任务。而高速公路为了达到“高速”目的,建设中往往“逢山劈山、遇水架桥、过村拆房”,导致岩石裸露、水系紊乱、森林减少;有些小生态系统原有的自然形态被改变;施工中的取土和弃土缺少统一规划和管理,乱挖乱堆;甚至有的地质景观和文物古迹也难逃厄运,破坏了高速公路沿线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与原始的大地景观极不相融。高速公路的兴建不仅要给人类带来物质文明,而且应该带来精神文明,使其成为展示地方文化特色、经济特色和精神风貌的长廊。因此,高速公路必须结合原始的大地景观进行景观设计,营造良好的视觉形象,使乘客有“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的良好感觉,带来一种审美愉悦,使其成为匍匐在大地上的一条绿色长龙。

3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原理

公路景观设计应力争使自然景观与公路工程结构相协调,建立起新的完整的公路景观系统。因此,公路景观设计应从使用者的视觉、心理出发,研究公路的功能、美观及经济的一致性[2]。

3.1独特的通视效果

高速公路景观空间主要由景观廊道和景观节点组成,与城市街景有一定的相似性,二者均为带状空间,但又不同于城市街景的功能和特征。城市街景人工性、围合性强,视域有限,而高速公路景观要求路线各组成部分的空间位置配合协调,使司乘人员感到线形流畅、清晰、行驶舒适安全。

3.2与正确的导向相衔接

建立一个区域性的视觉系统,使司机在视觉所及的范围内,能预见到公路方向和路况的变化,高速公路路面的引导、隔离、防护设施具有较强的安全性要求,其形态、尺寸有严格的控制标准,而两侧的小品、坡面造型、远景呼应等有较大的自由创作空间。

3.3与周围景观相协调

两侧带状绿化是建设绿色通道工程的主体,是景观环境再造、协调公路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基本措施,其绿化配置的好坏不仅影响到生态环境,而且关系到高速公路的建筑美和景观美能否充分展现。这部分绿化要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形成一道壮观的绿色风景线,其宽度可根据两侧的地物、地貌确定,一般以10~15m为宜,其景观应与当地环境融为一体,以达到浑然天成的景观效果。

3.4景观序列构成

高速公路景观虽然是由高速公路特定的线条骨架构成,但与其他园林景观有着大致相同的结构形式,主要表现在景观序列的节奏和韵律方面。试比较以下序列形式。

园林景观序列两段式:起景(入口)—高潮(主景);空间形式:合(小空间)—开(大空间);三段式:起景(入口)—引申(过渡、前奏)—高潮;多段式:起景—前奏—过渡—高潮—结束;空间形式:封闭(小空间)—半封闭或半开敞(小空间或借景空中间)—开敞(主景大空间)—封闭或半封闭(小空间)。道路景观序列:开始(立交)—引导(道路标志)—延伸(节奏、韵律、隔透、连续)—结束,一个立交预示着新的开始。空间形式:开敞半开敞(入口)—开敞为加少量封闭(沉降路段)—结束(下一个入口)[2]。

了解以上序列结构有助于在道路全线景观设计中处理好重点与一般的关系。

4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方法

4.1景观要素的布置

针对动态中人的视觉特性,在高速公路景观要素的布置时,要考虑不同路段上视觉停留时间的长短所带来的影响。对灭点位置变化较小(即视线停留时间较长)的长直线路段,可以考虑布置对景,景观要素宜作强化处理,以加深景观的视觉印象;而对视觉停留时间较短的部位,景观要素的处理可以适当淡化。

此外,还要考虑不同车速时司机视域和注视点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在速度逐渐提高的路段,由于司机的视域会越来越窄,注视点也会逐渐变远,设计具有警示和导向作用的路标、绿化等景观时就应首先根据动态中人的注重力集中和视域变化的规律来确定其有效尺寸和距离[3]。

4.2景观尺度的确定

在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时,随着车速的提高,人的尺度感不断加大,景观体量也要相应加大。比如对于在公路景观中起重要作用的绿化植物,其风格可以是小巧精致或玲珑剔透的,也可以是一挥而就、气势磅礴的,但高速公路大范围绿化种植时,“大手笔”绿化种植与现代化高速公路在内涵上更为协调,更符合人的动态视觉感受。

4.3隔离带景观设计

隔离带的设置目的是为了防眩,以利于车辆的安全通行,最大限度地将眩光引起的事故减少到最低,因此其高度和宽度必须满足设计的要求。虽然从造景的角度出发,不具备有太多变化的特点,但从简单重复的韵律节奏以及线形上,同样具有一定的观赏美的效果[3]。植物的选择常常以常绿、耐寒、耐旱、耐修剪为原则,色彩以深绿色、浅绿色、淡黄绿色等各种不同绿色为主进行搭配,在一定限度内要充分表现植物的季相变化。

4.4两侧绿化带景观设计

一是与城区接壤的绿带设计。这一绿带景观具有与防护功能相结合的双重性,设计时其结构应参照一定的技术参数。根据有关部门和国外有关资料可知:林带宽度市内以6~15m,市区以15~30m为宜;林带高度10m以上;林带与声源的距离:应尽量靠近声源而不是受声区;林带结构以乔、灌、草结合的紧密林带为好,阔叶树比针叶树有更好的减噪效果,特别是高绿篱防噪音效果最好[4];根据日本近年来的调查,40m宽结构良好的林带可减低噪声10~15db;在美国这一宽度为45~100m,种植草花、宿根花卉、灌木、乔木,其林型由低到高,既起到防护作用,又不影响行车视线。上述数据表明,这一区域的绿地景观从理论上讲,应该是越宽越好,但受城市用地的限制和减少建设费用的角度来看,合理地规划林带宽度和高度,尤其是宽度的划定是影响该带状景观的主要因素。考虑到生态与景观的双重作用,可以确定绿化的林带结构为封闭式结合部分半通透式,至于半透式出现的部位,应与城市景观相结合,遵循“佳则收之,俗则屏之”的原则,充分体现城市景观与道路景观的有机融合。二是主线部分设计。沿道路主线两侧的绿化设计是高速公路连续景观“线”的主要表现形式,构成了道路景观的基础。由于这一部分具有跨地区,地形地貌起伏变化大的特点,设计时应根据道路所跨区域的土壤、水文、气象、地形、护坡结构、涵洞、桥梁等条件及特点,划分典型设计断面,并标出起讫点的位置。确定道路全线植物品种的基调树种、搭配树种以及功能性隔离品种。处理好重点与一般的关系。如收费站、服务区等道路两侧500~1000m的范围,属于重点处理区域[5]。

5高速公路景观设计表现手法

高速公路在视觉效应上应该是一条动态景观的廊道。由于此廊道具有长度大且视点又以一定速度运动的特点,视点运动着的人们,希望看到美丽、和谐、变化和有序的景观,并存在着坚持追逐这些景观,且不到终点就不停止的愿望。因此,遵循形式美的普遍原则并充分考虑动态中人的美感特性是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成败的关键。

韵律节奏是公路景观艺术构图的重要手法之一。自然界中许多现象常是有规律地重复出现,有节奏地重复变化。重复是获得韵律的必要条件,但只有简单的重复则易感单调,故在韵律中应体现组织节奏上的变化。公路景观构图的韵律节奏方式有很多,常见的有:简单韵律,即由同一组成因素反复等距出现的连续构图,如等高、等宽的爬山型声屏障,等距离种植的行道树等;交替韵律,即由2种以上的组成因素交替等距出现的连续构图,如公路选线时直路与弯道的交替布置、2种行道树的交替种植、2种不同的花坛交替出现和等距排列等;起伏曲折韵律,即由1种或1种以上的组成因素在形象上出现较有规律的起伏曲折的变化。如连续布置的桥梁、边坡挡土墙、花坛、林带、建筑物等,为了防止呆板,宜遵循一定的节奏规律,体现起伏曲折的变化[5]。

6结语

公路景观设计应遵循人性化的设计理念,结合公路空间的美学特点和司乘人员的视觉特性,充分考虑到速度因素对景观形式、景观尺度、景观组合方式等方面的影响,从人们的实际体验出发,运用各种手段,科学、合理、经济地设计各种景观要素,使高速公路不仅成为一条方便、快捷、安全的运输通道,同时还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7参考文献

[1]魏中华,王海忠,任福田.公路景观设计理论框架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33(1):32-33.

[2]戴明新.公路环境保护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23-24.

[3]希百.驾驶员的视觉特性[j].汽车实用技术,2003(1):10-11.

公路景观设计篇3

关键字:公路景观;;设计;景观造型

1概述



自然景观,主要是指天然形成的地形、地貌和地物,如平原、山区、草原、森林、大海、沼泽地等景物。这些景物恰恰又是单元生态系统,故又称生态景观。人文景观,是指人类为满足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的各种建筑物、交通设施、城镇、村落、庙宇等社会文化艺术景物。公路景观设计是指公路线形及其构造物应有美观的造型,与周围环境充分协调,从而构成优美的自然画面。然而任何一条公路的修建,从选线、勘测设计、土石方开采到施工的整个过程中,难免对沿线自然和人文景观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以最小影响,达到最大限度的保护,使各种景观和公路工程结构物达到有限的协调,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与此同时,在公路修建的全过程中,应把建立新的公路交通景观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任务。

工业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公路环境美化、绿化和景观设计,如1965年,美国制订了《公路美化规定》;1976年,日本制订了《公路绿化技术基准》;1975年,原苏联制订了《公路建筑和景观设计规范》等等。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设计和施工规范中,都有关于公路景观设计方面的技术规定。

2公路景观设计的基本思路

高等级公路车速高,通行能力大,行车道较多,设有中央分隔带,采用立体交叉,控制出入,同时具有较为完善的安全防护设施,所以做好高等级公路的景观设计,结合自然、经济条件及公路与通过地区的自然、人文景观相协调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公路景观设计应力争使自然景观与公路工程结构物达到有限的协调,建立起新的完整的公路景观系统。所以,公路景观设计应从使用者的视觉、心理出发研究公路的功能、美观及经济的一致性,同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2.1通视

要求路线各组成部分的空间位置配合协调,使司乘人员感到线形流畅、清晰、行驶舒适安全。

2.2导向

建立一个区域性的视觉系统,使司机在视觉所及的范围内,能预见到公路方向和路况的变化,并能及时采取安全的行驶措施。

2.3协调

使公路线形及沿线设施与沿途空间景观环境相协调。

2.4绿化

利用绿化来补充和改善沿线景观。公路景观包括路线和行车道,各种桥梁和沿线建筑,路侧和中央分隔带绿化,装饰和其它设施等,公路景观应形成统一的建筑群体,在保证全路统一建筑风格的同时,不同路段上的景观还应具有各自的特色。

3公路景观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选线应全面考虑环境要素

公路选线、定线时,应注意路线及其结构物的所有设计要素,要尽可能与地形地貌相吻合,土石方的开采量要尽量做到最少,同时要尽可能减少对自然风景的破坏,避开受保护的景观空间,如风景旅游点、温泉疗养区、文物保护区等。对生态景观空间(河流、小溪、森林、沼泽地)和视觉观空间(村落、集镇等建筑群体),要避免割断它们之间的联系,如果无法避免,也应在设计时,提出相应的补救措施。如果公路里程较长,不能作为一个景观单元设计时,应将它划分成几个独立的路段,即建筑小区,使各小区既与公路整体风格互相呼应,又各自具有明显的特色。每个建筑小区内应有主导建筑,建筑小区的长度,应根据设计车速和公路的等级选定,一般与正常车速在3~5分钟内所走的距离相一致。在景观设计时对公路沿线主体建筑风格、路线要素的尺寸、主要转弯点的位置以及景观的装饰和绿化栽植的充实,都应在野外测量工作之前拟定,并将其记入测量工作任务单上。同时,要根据地形图,航测照片,技术、经济评估资料及实地踏勘资料,定出建筑小区的理想界限和所要设计的内容。在进行勘测工作时,应明确每个建筑小区和路线各要素的风格。每个建筑小区应有总的背景(可利用绿化方法建立)和主导建筑。如果在设计中拟将公路沿线的乔木保留下来作为主导建筑,应该编制保留树木的明细表。

初步设计阶段应全面考虑路线经过地区的自然条件,占地面积(其中包括农业、林业和疗养区的使用面);路线线形和横断面造型,同时应考虑施工中包括侧向取土坑、垃圾和废料堆场以及水工结构物等景观造型措施要相互协调,并注意保护沿线的自然风貌,花草种植和其它协调措施的创造出应符合通视、导向、协调和绿化四项景观基本要求。

3.2公路景观造型

公路路线及其结构物景观造型的目的是为了平衡公路对自然风景的影响,使新建的公路能与原有景观融为一体,以便形成新的公路交通景观系统。公路景观造型包括路线和断面造型、交叉口造型、构造物造型及沿途交通服务性设施造型等。

3.2.1路线空间造型

公路线形是由平、竖曲线与平、纵面上的直线和缓和曲线及圆形曲线组成,即所谓三维空间曲线。随着高速公路的出现,司机对距离远近的判断,很少用几米或几公里作为尺度进行判断,如北京至天津,司机往往不用多少公里,而用多少小时作为达到的标准进行判断。这就在路线空间概念中,除三维曲线以外需引入“时间”概念,成为四维空间理论。所以路线造型设计,不仅要有宽度、高度和长度等几何要素,还要有时间要素。譬如在确定公路直线段长短的界限时,必须考虑时间和车速的关系。因为汽车司机在高速行驶中,随着时间的消逝,视线从近视点转到远视点,从在路上注视转移到了望路外风景,这种转移,会影响司机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同样道理,由于车速高,瞬时变化太多,容易使司机产生判断错误,这样,在路线设计时,如果直线段过长或直线段过短,就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因为汽车司机一般是在距路面只有1m左右的驾驶室看公路的,同时司机要连续不断地变换着行驶方向,所以司机很少去察看较远距离以外的路况,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在路线空间造型时,应考虑公路

线形的顺畅、连续和可预知性。

公路设计者将曲线引入公路路线造型,最初是从地形和工程上的要求来考虑的,例如考虑土石方量、路线长度和造价等,而很少从美学、舒适和安全等因素来考虑。近年来,由于高速公路和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人们才意识到用美学原理设计和铺设路线的重要性。如直线与曲线的组合,可以克服单调、呆板引起的疲劳和注意力的不集中。所以给司机和游客提供引入入胜的景物,创造令人满意外观优美的线形是很重要的,这不仅能使司机保持警觉和兴奋,而且也使游客心旷神怡,得到美的享受。为此,设计者一定要注意开拓路外景观,尽量利用路前、路旁有趣而多样的景致,并有计划地提供一些视轴、视点和诱导视线的景物。转贴于

3.2.2路基立面和断面造型

造型的重点是路基边坡(也包括纵向坡),目的是使路基尽量与自然地形、现有地带的地貌相适应,与沿线的植被绿化相协调。

3.2.3交叉口造型

任何情况下,交叉口造型都不能影响交叉口的明显性。但是,如果交叉口布置合理并适当绿化,反而可以提高对交叉口的识别能力。为节约用地和获得良好的地面结构造型效果,优化交叉口(包括匝道、升坡和匝道内的面积)的造型对创造交叉口视觉景观意义重大。

3.2.4结构物景观造型

造型的主要对象为挡土墙、防噪声设施、桥梁等,在设计时应仔细考虑其造型要与周围环境充分协调。比如一座设计较好的桥梁,不仅要有与其功能相适应的外形和比例,而且要有新颖、优美的格式,简洁明、朴素大方的线条,强度牢固、基础稳定的结构并有强烈的时代感和风土气息。同时在保证桥梁实用和自身美的设计过程中,还要考虑与路线及其他结构物的造型充分协调。

3.2.5服务性设施造型

沿线服务性设施,大多是商业性的建筑物,如餐馆、旅店、购物场所、加油站、汽车修理店收费站和交通控制中心等。这些建筑物的造型设计不仅在结构尺寸、形状、色彩上要考虑对称均衡、协调和和谐,而且与路线结构物之间,彼此都要前后呼应,整齐统一,给人以美的享受。特别是路旁交通标志牌,如果布置不当最容易引起视觉污染。因此,它们的形状、大小、高矮以及色彩等,即要鲜明醒目、振奋活跃,又要和谐不刺眼。

路旁建筑物的景观设计,对于高等级公路要求较高,对其他道路的环境美化和景观设计主要靠路旁绿化,路肩、边坡整修等植被措施来实现。

4.高等级公路的景观设计

4.1公路线形及其构造物

公路线形及其构造物设计时应能诱导司乘人员的视线并应满足视觉景观的要求。公路路线应尽可能与地形、地貌相吻合,几何设计时平、纵、横各要求应很好配合,以避免造成空间线形扭曲、暗凹、跳跃等景观缺陷。同时在条件允许时,应尽量采用分离式路基,以减少纵横断对自然和景观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公路交叉口设计时应具有良好的通视条件,分汇流的出入口应易于分辨,并通过标志、标线、绿化栽植等进行视线诱导。互通式立交出口减速车道宜没置于上坡路段,入口加速车道应设置于下坡路段,立交匝道内可绿化部分应进行绿化设计。上跨主要公路的立交桥、天桥等跨线构造物应保证桥下净空要求。各种构造物的结构、造型、材料均应与当地自然和人文景观条件相适应。

4.2充分利用公路通过地带附近的景观空间

公路选线应合理确定与风景区的距离,避免分隔生态景观空间或视觉景观空间。公路必须穿越森林、果园、绿地时,应以曲线通过,避免以直线线形切割和贯通森林。应当充分利用沿途孤立大树、独立山丘、瀑布、古建筑等独立景观点作为主导建筑进行景观设计。当公路绕避或独立景观点时,宜将景观置于曲线内侧。旅游公路越岭线的垭口处,除应有广阔的视野外,还可根据当地条件,设置适当的观景台。公路沿线服务设施宜设置于海滨、湖滨、风景名胜区附近,其型式选择应有利于了望风景。

4.3公路所形成的带状景观应与沿途空间景观环境相协调

对山区公路应避免大填大挖破坏自然景观。如挖方深度较大时,宜进行路堑与隧道方案的比选论证,可能引起灾害的路段宜采用隧道方案。路线通过山间谷地、路基高度较大时,应综合考虑填筑路基时对谷地通风、日照等原有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必要时应进行高路堤方案与高架桥方案的比选论证。公路通过森林区时应做好路基断面设计,应尽量避免设置深挖路堑式断面,应力求拓宽双幅公路的中央分隔带,并尽可能保留中央分隔带位置原有林木。公路通过平原、水网区时应合理确定路基高度,沿线村庄稀疏、横向干扰少时,宜采用以低路基方案通过所经区域,确定公路桥位时应考虑保留有价值的岸边植物。公路沿途有影响到司机视线、嗅觉的烟尘、刺激性气体发生源时,路线应布设于发生源的上风向。公路构造物及沿线设施的风格、色彩、造型应考虑景观效果,对乡村地区而言在满足使用功能的条件下,宜简洁、明快,城镇附近、风景游览区附近的公路构造物及沿线设施应与周围环境一致,做到美观大方,并应注意与地域民族特征及生活习俗协调统一。

公路景观设计篇4

近十几年来,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进入高速发展阶段,道路系统的不断完善,为国家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对精神文明和生活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最初的以最小工程量获得最大通行能力的原则,已不能满足社会对道路建设的要求。与此同时,道路建设对自然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受到重视。

因此,公路的建设应综合考虑其功能性要求、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司乘人员的心理,通过合理的环境景观设计,把公路建设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程度,并综合环保、美化、历史人文等因素,使公路成为自然景观的新亮点,实现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公路建设与景观

公路作为一种带状的工程构造物,它的区域跨度大,沿线的景观也不断变化,总的来说,公路景观包括沿线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部分。自然景观,是指自然界天然形成的环境的总体外观,如高山、平原、河海、沼泽等;人文景观,是指人类通过改造自然创造出来的景物,如城市、村落、雕塑、水利电力设施等等,而公路本身也是一种人文景观。

公路建设,必然会对原有的自然景观造成一定的破坏,公路工程对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有:自然风景破坏、占用土地、拆迁建筑物、森林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噪声、水质、涝渍等。据调查,即便在气候温和的亚热带地区,在公路路域环境条件下,被破坏的环境经自然恢复演替到草、灌丛植物群落至少需要20年,而公路建设对自然风景的破坏则往往是不可恢复的。

但是,通过合理的景观设计,我们可以将公路建设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尽量减少,同时在公路建成后,形成新的外观优美,行车安全舒适的公路景观。

三、公路景观设计的原则

高等级公路是功能性很强的基础设施,但具体的公路项目,又有其偏重的性质,如可分为国道主干线、地方公路、城市快速干道、城乡连接线、旅游景区公路等等。公路景观设计必须在满足道路的交通功能的前提下,根据其特定的性质和目的,结合道路沿线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生态环境等自然因素和区域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人文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主要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因地制宜,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尽量结合原有地形地貌,避免大填大挖,使公路与周围环境相融合,避免割断生态环境空间或视觉景观空间。

2.考虑司乘人员的交通心理要求和视觉效果要求。

安全舒适是公路景观设计的重要目的,因此,在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视觉空间大小、安全设施的色彩及大小、道路感觉的多样性、视觉导向和视觉连续性等交通心理因素。另外,司乘人员是在高速行驶的汽车上感觉公路景观的,尤其司机的注视点远,视野狭小,因此要求沿途的景观必须大尺度、大色调、流线型,同时比例协调。

3、风格鲜明,统一中变化。

公路一般穿越不同区域,因此,充分地结合地域特征和人文特点,才能创造出风格鲜明的道路景观。另外,在设计上应将中央分隔带、路堤路堑边坡、互通立交、服务区、收费站等公路设施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确定统一的主题。同时,又根据其功能和服务对象在设景的风格、造型、色彩规模等方面有所变化,使沿途景观富有节奏韵律,有基调有高潮,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达统一,使司机和乘客处于一个良好的行车环境中,从而产生愉悦的心理,消除疲劳,保证安全。

四、公路景观设计的内容

公路景观设计是在公路技术设计的基础上开展的,因此公路景观设计的内容也和公路的各项设施紧密关联,主要包括了下述几个方面:

1.公路线形设计的美学要求

公路线型美是公路景观的基础。在选择路线方案时,通过仔细的踏勘,调查每个路线方案的沿线地形地物、风景特点,确定一些风景控制目标(如名胜古迹、险峰奇石、优美的海边风景、百转千徊的溪流等),同时确定一些须回避的特征目标,如森林保护区、农田保护区等,然后反复比较线位,充分利用这些风景资源,使沿线视野景观多样化,使公路巧妙地融入自然风景中。

公路平面线形应以曲线为主体,以更好地适应地形,另外,长直线路段也容易导致司机注意力分散而引发交通事故,纵面线形应尽量避免高填深挖,而严重破坏自然环境,最后确定的立体线形应尽量适应地形,与周围的景观相协调,总体线形应是连续、顺畅、可以预知的。

在完成线形设计后,利用CaD系统、地理信息等手段,采用图形叠置法将公路环境景观逐段显示与评价,并进一步修正,以获得最佳的路线设计方案。

2.结构物景观造型

公路结构物主要是桥梁、涵洞、立交、跨线桥、支挡结构物等。结构物是公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上,我们不仅要考虑其技术经济的合理性,还要有新颖、优美的外观,还要配合所在路线的其它结构物的造型,以及和该地区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相互呼应。景区中的公路结构物如过于呆板生硬,往往大煞风景,而一些成功的桥梁,如南京长江大桥,厦门海沧大桥、东莞虎门大桥等,以其特殊的历史意义、雄伟的气势、优美的造型,其自身已成为一道极其美丽的风景。

3.路基路面的景观设计

通过合理地采用路基立面和断面造型,在必要的路段采用分离式路基,在良好的线形设计基础上,使公路结构更好地与自然地形、现有地带的地貌相适应,与绿化相适应。

路面对于司乘人员来说,是占据视野的重要景观要素,除了要保证路面主车道与路肩的合理比例外,还可以采用不同颜色的路面材料来分别修筑路肩、行车道和分隔带,既加强了公路的修饰性,又提供了良好的视觉诱导。

4.中央分隔带的绿化

中央分隔带绿化的重要目的是遮光防眩、引导视线;以利于车辆的安全通行,因此其高度和宽度必须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对防眩树种的选择是:

低矮(1.5m左右)、缓生、抗逆性强。间距总的原则是以车灯的扩散角、人的动视觉和行车速度三者的函数关系计算而得,单行间距一般以2—3m为宜。

地表绿化部分以铺草坪和植地被植物为主,可通过选择不同叶色、花期的地被植物,并分段设置,使中央分隔带的色彩有所变化,增强美化效果。

5.两侧绿化带的绿化

通过设置公路两侧绿化带、使公路沿线形成一条绿色长廊,是景观环境再造、防尘隔声、协调公路与周围环境关系的有效手段。如绿化带占地较宽,可以设置多行、多树种、乔灌结合、色彩多样的花木,形成壮观绚丽的绿化带。但一般在绿化带用地有限的情况下,以单行栽植,落叶和常青(乔木)间隔(5~lom)为佳,树种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这样既不会因间隔太密造成视觉屏障而影响观光,又可四季见绿,同时还能防止因树种单一而易受病虫侵染。新晨

设置两侧绿化带时,应注意在弯道内侧及路口附近保证通视条件,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6.边坡及垂直绿化

边坡绿化具有很好的护坡功能,对稳定路基、防止冲刷、保持水土具有直接作用。边坡绿化要求覆盖率高,青绿期长,但由于边坡坡面土质为路基填筑用土,或路堑开挖后暴露的土体,土质不宜于种植,且备灌溉条件差,养护难度高,因此要求做好草种选择、种植方式、前期养护等工作。根据公路边坡绿化的实践情况,在草种选择方面,以本地适于绿化的野生草为宜,既容易成活又成本低廉,根系深的草种优于根系浅的草种。在种植方式上,条播优于撒播,种草优于栽草,秋播优于春播。另外,近年来了引进的湿式喷播和客土喷播技术,能更有效地提高施工效率和成活率,且能适宜公路边坡土质贫瘠的特点,还能完成高陡边坡的施工作业。垂直绿化部位主要有浆砌护坡、挡墙等,可通过在其下栽攀援植物如爬山虎、凌宵等,或在其顶部栽植垂枝藤本植物,以遮蔽构造物,减少构造物的压迫感和粗糙感,起到美化路容的作用。

7、互通立交、服务区,收费站的景观设计。

从景观构在的角度来看,互通立交、服务区、收费站都是公路景观设计中占地最大,景观设置可塑性最强的部位,因此可以将之作为公路全线景观设计的高潮部分来考虑。这些位置的景观设计应综合建筑形式、地形特点、当地人文特点及园林布局等方面总体规划,全线各立交、服务区之间的风格应互相呼应。近年来,国内很多公路在这些部分的景观设计方面有了很多成功的典范,风格鲜明、构思各异、内涵丰富,概括起来主要有园林式、古典式、自然式等类型。

公路景观设计篇5

关键词: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生态

 

高速公路定义:指“能适应年平均昼夜小客车交通量为25000辆以上、专供汽车分道高速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公路”。一般能适应120公里/小时或者更高的速度,要求路线顺畅,纵坡平缓,路面有4个以上车道的宽度。中间设置分隔带,采用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高级路面,为保证行车安全设有齐全的标志、标线、信号及照明装置;禁止行人和非机动车在路上行走,与其他线路采用立体交叉、行人跨线桥或地道通过。

高速公路属于高等级公路。目前汽车已成为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因此需要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配合汽车的轻型化和载重化是两大发展趋势,前者要求速度保障后者要求承载力,而高速公路恰能使二者有机结合。科技论文。我们在日渐享受高速公路带来的快捷交通,但行驶在我们的高速路上总觉得全国各地的高速路都是一个样,缺乏创意,缺乏对自然生态的保护利用,人工痕迹很重。科技论文。然而无论我们是在电视中,还是实地去往欧美发达国家的人,都能看到、感受到他们的高等级道路带给人那种由衷的赞美。那么他们为什么做那么好,究竟好在哪里呢。

1.首先分析一下高速公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1.1道路工程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道路在施工过程中,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大量的植被被清除,动物失去生存栖息地,对动物主要造成了包括正面和负面的物种影响:活动领域的改变、移动模式改变、繁殖成功率改变、躲避行为改变及生理状态改变。道路降低了生物多样性,增加了地区性物种灭绝速度,增加了外来物种的侵袭,许多研究发现有道路经过的区域包括森林、草原、湿地的动植物密度明显低于没有道路的区域。科技论文。

1.2道路对环境产生的改变

道路主要对环境会产生以下影响:土壤密度、温度、土壤含水量、光、灰尘、地表径流、水文及沉降作用等等诸多方面。道路在建设中发生的砍伐和道路施工干扰和破坏了土壤的有机层,并对土壤进行快速的侵袭,对土壤的密度和孔隙度会造成持续数十年的破坏,造成了土壤中植物所需养分的流失。植被的砍伐会引起岩层的滑动或大规模的泥石流,这样的新闻我们已经屡见不鲜。

1.3道路带来的衍生影响

道路工程的开发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土地价值升值,拉动了经济发展,但是正是由于道路的分割作用,隔离了区域的生态多样性,直接威胁到生物的栖息地,地景的碎裂与缩小、不接临的栖息板块不足以提供原栖息种群繁衍所需的资源。

2.高速绿化工程设计需重点考虑解决的问题

查阅资料和研究欧美的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发现在前期的道路研究中,景观设计师已经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景观设计师考虑的问题与道路工程设计师不同,道路的线型设计不仅考虑道路的数学设计,更重要的考虑道路线型对视觉的影响,景观的变化和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而不仅仅是像我们国家的现在的景观设计只是在道路完成阶段对道路的一个“美化设计”,只是所谓的“美化”设计,到完成后只能叫简单的绿化设计,通常做的模式也较为单一,缺乏创新,人工痕迹很浓。

2.1研究道路线型视觉影响和道路能够对生态的最大保护作用

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由于速度快,司机的注视点远,视野狭小,对沿途景观的感知度较模糊,因此高速公路的沿途景观必须采用“大尺度、大对比”,在满足司机和乘客在行驶中视觉需要的同时,还必须要注意视觉比例的协调。高速公路本身的每个组成部分之间也应有恰当的内部比例。紧缩、狭窄的路旁地带、孤立的小型种植都是与高速公路不相称的,反之亦然,所以为了使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匀称、协调,其内部、外部都应保持适当的视觉比例。道路的选线设计要考虑对生态平衡造成的影响,道路的快速和隔离作用导致动植物种群的密度降低,大大缩小了生物生存的栖息地,应尽量避免穿越大面积的森林、湿地。

2.2研究独特的本土自然地貌并加以利用

欧美的公路景观给我们的印象较为深刻的是他们那种放眼可以看的很远的视觉效果,广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蜿蜒的河流,一切美景尽收眼底,很少在道路的两侧做密实的遮挡式设计,我国的高速公路沿线环境情况较为复杂,有很多不美的环境状况,但是同样也存在一望无际的麦田,城市的轮廓线,这就需要我们在公路的选线设计中认真研究。

环境的调查研究是要通过对高速公路沿线所经区域的环境调查,掌握沿线所经区域的植被情况、自然现象以及高速公路需要进行绿化重新设计的路段和需要进行改善环境景观设计的路段;掌握高速公路绿化路段周围的植被类型、生长状况以及沿线所经区域的人文景观等一系列情况,确定高速公路沿线及周围的保护对象,进而为减少高速公路对他们的影响,制定相应的绿化措施。

2.3研究植物的乡土化和养护管理的便宜性

高速公路绿化设计不同城市绿化设计,不应出现较多的认为痕迹,自然生长的野花地被,郁郁葱葱的林带,良好的动植物生存环境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高速公路沿线环境较为恶劣,对于植物养管要求不宜高,应结合当地的气候和土壤因素综合考虑。

3.高速公路绿化设计

具体到高速公路的各部分绿化设计主要分为中央隔离带、边坡、道路两侧、互通区、服务区绿化,虽然在绿化设计方法中,有很多可以实现的手段,没有统一的模式,但尽量恢复自然地被,还原原始地貌,放弃人工化痕迹太浓是最高目标。

3.1中央分隔带:中央分隔带绿化主要起到分流、防眩、诱导视线和提升景观等多种功能,创造舒适、安全的行车环境为主要目的种植设计。中央分隔带的设计一般以常绿灌木的规则式整形设计为主,绿带应阻挡相向行驶车辆的眩光,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面高度0.6-1.5米至之间的范围内配置植物的树冠应常年枝叶茂密其株距不得大于冠幅的5倍,可以配合花灌木密植的自由式设计,地表一般用草皮覆盖。

3.2公路边坡与两侧带的绿化:沿路边坡是对路面起支持保护作用的有一定坡度的区域,边坡绿化防护的目的和结果,直接关系到路面的安全,这就要求在设计选用边坡防护材料时,必须考虑固土性能好、繁殖易、成活率高、生长快、耐干旱、耐瘠薄、耐粗放管理等要求的植物。土质边坡栽植多年生耐旱、耐瘠薄的草本植物(如狗牙根、结缕草、野牛草等)与当地适应性强的低矮灌木(如紫穗槐、连翘、砂地柏等)相结合。边沟外侧绿地的绿化以生态防护为目的,兼顾美化环境,最重要的设计要点不是要造的多美,而是让美的东西呈现在人的眼前。

3.3服务区的绿化:以庭院绿化形式为主,形式开敞,以现代形式结合局部自然式栽植。可采用线条流畅、舒缓的剪形绿篱突出时代气息,局部的自然式植物配置便于服务区的人们近观品味。

3.4互通区绿化:以优化植物配植为主,强调生态绿化;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突出季相效果;立体绿化层次分明,突出层次效果;以丛植为主,注重涵养水源;在创造良好生态群落的前提下,追求景观效果,力求做到生态性与视觉效果上的有机结合。

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发展速度很快,到2010年底将建成5-5.5万公里,我们不希望在全国各地的高速上行驶像在同一条道路上,高速公路建设前期更多的让景观设计师参与,调查研究高速穿过的区域地貌特点,参与选线,让每条高速呈现其独特的风貌。

参考文献

[1]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2]王浩,谷康,孙新旺.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3]王祥荣.生态园林与城市环境保护.中国园林,1998(2):14-16.

[4]俞孔坚,李迪华.城乡与区域规划的景观生态模式.国外城市规划,1997(3):52-53.

公路景观设计篇6

关键词:乡土景观;现代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和谐景观;回归

1 乡土景观的发掘

衡炎高速公路将湘赣边境井冈山革命老区,部级旅游景区五岳独秀的衡山、部级森林公园桃源洞自然保护区、中华民族始祖神农氏安寝之炎帝陵相连通。穿行于绵延不绝的山地丘陵、风景秀丽怡人的水库、树木葱茏的森林公园;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化出许多千姿百态、雄奇壮美的地形地貌风光以及多样的气候类型和完整的生态环境体系。路线经衡东、攸县、茶陵,到达目的地炎陵,线路辐射周边腹地井冈山和南岳衡山,该区域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古老的传说,还有具有江南特色的自然景观。公路沿线比较有特色的乡土景观表现形式:

1.1 低矮丘陵、田园风光

路线(k0+000~k17+900、k29+100~k72+300、k76+600~终点)段基本穿行于低矮丘陵和田园之间,丘陵与丘陵之间的垄中分布着平坦的耕地,两侧为起伏的山丘,位于山丘坡脚两层的楼房、长条的青瓦房掩映在翠绿的松杉林中,构成了一幅闲适、恬静的田园风光。该景观的显著特点是乡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与周围松杉林的宁静典雅、朝气蓬勃的环境相得益彰,映入人们视野的是一片和谐、安宁和悠然自乐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情景。对于久居喧闹城市的人们将是极富震撼力和吸引力的景观。

1.2 峡谷景观

路线经衡东县四峰山、茶陵县云阳山、到炎陵县湘赣边界的大洋山山区;最大海拔高695m,一般海拔高70~270m,相对高差在20~120m,该路段均为峡谷地形,中间溪流潺潺,两岸地势陡峭。自然植被丰富。山岭青翠、物种多样、一路奇险秀丽,景色迷人!

1.3 森林景观

路线(k732+200~k76+600)通过隧道穿越被道家视为“可以隐居,可以长生”的神仙福地“小南岳”的云阳山国家森林公园,因线路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适宜植物生长,因而,沿线植物群落景观结构丰富、层次分明、色彩鲜艳夺目。同时由于长期水流冲刷而形成的溪流,带着哗哗的水声顺着山谷一泻而下,岸边长满树干覆盖着青苔和寄生藤的大树;不远的山头孑然挺立一棵一棵树形优美、红叶满枝的枫香树,好一派壮美古朴的原始生态森林景观。

1.4 公路景观

路线部分路段与省道、县道平行和平交,从快速行驶的高速公路上俯瞰蜿蜒曲折的省道,一排排挺拔整齐的杨树、曲线流畅的公路、公路旁时隐时现的农田、高低起伏的山地丘陵、色彩鲜明的经济林构成一幅幅流动的画轴。

1.5 独特的丹霞地貌

路线(k90~k102)从山地中穿行,两岸随时可看见由独特的丹霞地貌为主构成的山地景观,当那造型怪异的、色彩斑驳的、千疮百孔的山崖跃入人们的眼帘时,一定会感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

1.6 河流、水库风光路线(k25~k50)基本沿洣水往西延伸,时而与洣水擦肩而过、时而又与洣水并驾齐驱、时而一桥飞架跨越洣水,随着洣水的缓缓流淌,高速公路的飞速奔驰,洣水河畔的风光不断发生变化,让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沿途不时闯入眼中的还有满眼碧透、倒影婆娑的水库风光。

1.7 历史、人文景观

路线地处湘赣边境井冈山革命老区,连通了部级旅游景区五岳独秀的衡山、部级森林公园桃源洞自然保护区、革命圣地井冈山和中华民族始祖神农氏安寝之炎帝陵;茶陵的南浦铁犀、秦人古洞、南宋古城墙;攸县山川秀丽,名胜古迹甚多。攸州八景之一的灵龟峰,现为株洲市佛教协会圣地。始建于唐代的阳升观,历经千年风霜,至今仍香火绵延,钟声不绝。酒埠江风景区被有关专家誉为“西有张家界,东有酒埠江”,区内白龙洞钟乳石千奇百怪,堪称人间奇迹;炎陵县域内让人寻根谒祖的炎帝陵、革命先辈“星火燎原”相关革命活动的历史遗迹和故址、“人间仙境,世外桃源”的国家森林公园桃花洞风景区、“巧对佳话”传诵至今的湘山公园等,均为令人无比神往的历史人文景观。

2 多土景观在公路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公路选线过程中,注重乡土景观的保护和利用。尽量减少对地形、地貌的破坏,尽量减少对森林植被的破坏,同时通过景观设计,构建高速公路更合理更优美的环境景观体系。

2.1 路线景观设计

线路k0~k15段,选线时考虑不占用农田,减少山地植被的破坏,保持原有的山地丘陵、田园风光的完整性。因此,路线顺应低矮丘陵山脚的走向布置与山丘坡脚、谷地和垭口,不影响农民的耕作出行。同时通过绿化恢复,可基本保持田园的宁静的特点。同时公路保持一定的标高,植物采用开放通透式配置,为行驶人员提供一个观赏山景和体味田园美景的最佳角度,使这段公路成为开放式的观景廊道。

线路k29段穿越处于大滑坡地段的罗家屋场,森林植被茂盛,古树名木较多,为避让和保护它们,线路在此路段调整线形半径使路线恰好从树群中间的真空地带穿过,从而十分有效地保护了自然景观,同时又能欣赏到浓郁的绿色美景。此路段利用弃土将路基加宽,可使行驶人员做短暂停留观赏美景。

线路k25~k50段,随着洣水河的蜿蜒曲折,线路时而横跨俯视洣水风景、时而远离遥遥远眺江畔树影、时而并驾齐驱可驻足饱览洣水的秀丽风光、时而擦肩而过让人只能匆匆一瞥,通过多视点、多角度的变化,将迷人的洣水风光展现得淋漓尽致。此路段可在k25+500m~k25+900m线路左侧沿洣水河畔,利用本地石料垒砌成极具地方特色的观景平台。

线路(k90~k102)两岸山峰此起彼伏、高低错落,为保护特殊的地形地貌——丹霞地貌,线路基本上顺着峡谷和山地坡脚走线,同时调整线路标高,既保护了自然景观,又能使行驶人员在一定高度,从最佳的角度更好的观摩丹霞地貌形成的独特景观。在k99~k100段线路的两侧山峰中选择视野开阔,施工难度小的一座山峰作为观景平台,采用当地石材修筑登山蹬道和木材修建富有地方特色的休息亭。

2.2 公路绿化景观设计

绿化是高速公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改善道路景观,美化环境。调节气候,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净化空气,改善大气环境。降低交通噪声。稳固斜坡,防止水土流失,保持路基稳定。诱导视线,防眩遮光,确保行车安全。因此衡炎高速公路的绿化,应围绕“回归自然、拥抱绿色”的主题和“安全、舒适、环保、和谐”的原则来布置和规划高速公路绿化。同时应注意:公路绿化设计重点应放在主线和路基边坡的绿化;色彩基调以绿色、红色和青色为主,图案则主要采用线条流畅、简洁传统装饰图案为主;绿化工程要进行总体规划,体现经济与实用、绿化与美化、近期与远期相结合的原则。

沿线野生植物资源丰富,在绿化植物品种的选择上要因地制宜,尽量采用适地适树品种,并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土质、气象等),结合设计要求及本地区草木的生长情况确定;采用“简单的、淳朴的、自然的”表现手法进行绿化植物的配置,使沿线绿化景观完全与大自然的景观融为一体;绿化施工的最佳工期是雨季到来前,绿化物种的外形、体量和色彩需注意季相的变化,并注意提高绿化植物的管理水平及绿化工程本身的社会效益。因沿线山区保护动物多,应考虑在野生动物出行频率高的地段,设立动物通行天桥,既保护动物免受伤害,又为公路增添一道风景。

互通立交景观设计结合地形的高差变化及立交桥附近预留的绿地进行设计,植物配置以草坪、灌木和草花为主,选择树形优美的乔木作为孤植树,其余树种作为点缀布置.在互通区大环的中心地段,在不影响视距的范围内,设计稳定的树群,可常绿与落叶树相结合,乔木与灌木相搭配,既增加绿量,又形成良好的自然群落景观,自然而壮阔,同时可减少人工抚育管理。

隧道景观设计注重洞口形式和进出口的绿化设计。洞口设计主要结合当地的文化和建筑风格进行造型设计,选择洞门结构形态时,还应注意视觉上的相对感及与其它建筑物的主从关系,凸现隧道洞口的美学效应。隧道进出口绿化需满足视觉的要求,缓解明暗急剧变化给驾驶员带来的不适感,另外,洞顶和洞侧植被应与山体植被一致,过渡自然,能很好的与周边环境相融合。

2.3 房建服务设施景观设计

目前国内高速公路服务区的选址与具体设计基本上采用按里程指标控制,沿公路主线两侧基本呈对称方式布置服务区建筑(有时甚至一条高速公路的建筑方案也完全或基本相同)。从而造成服务区直接与高速公路相接受公路交通噪声与汽车废气的污染较大,是一种缺乏“人性关怀”的唯设计师设计思路,尤其是山区高速公路服务区若采用上述选址方式往往还会产生新的大填大挖,既不利于发挥服务区的服务功能,又对环境景观造成较大的破坏和负面影响。衡炎高速公路正是穿行于山地丘陵、河流谷地之间,自然环境优美,因此衡炎路的服务设施选址,应协调公路建设于优美的自然景观的关系,突出体现服务设施的服务主体为“使用者”及周边的居民,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贯穿设计的全过程,并结合当地的地理条件、人文景观,将自然景观有机的融入其中。服务区、停车区选择在风景优美,山水俱佳的地方,尽量依山傍水,随坡就势,这样在方便司机停车、加油、休息的同时还可观赏到优美的自然景观。

本次在杨林服务区的选址上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的运用。将杨林服务区定在山地植被丰富,绿意盎然的地段。在服务区的布局上,可以结合服务区的功能特点合理利用自然地形或利用弃土人工设计微地形使服务区于主路之间隔离开来,使服务区的主体建筑和停车场等设施尽量布置在公路视线可及范围之外,利用线形自由灵活的减速、加速车道将服务区与主路连接,于闹中争得一块相对安宁、且景观环境优美的服务区。服务区内利用造园手法,将自然景观巧妙的借入服务区,同时利用植物群落和游路的区划,将服务区分成风景各异的绿化空间,使整个服务区山水交融,风景怡人,成为衡炎高速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结合沿线居民居住特征,在房建设计中,秉承着“历史传承,和谐创新”的原则,尊重当地地域特征和文脉,在建筑造型上,吸收当地民居建筑中优秀的,有代表性的建筑元素。通过对建筑的实质的深刻理解和对当地文化的深刻挖掘设计出极富地方特色的建筑。采用当地的建材和现有常规建材为构筑手段,巧妙地驾驭材料的质地、肌理,创造性地美化建筑空间形态、空间序列,精心打造绿色的建筑外环境,采用朴素、简约的建筑风格。通过建筑单体之间的灵活自由的组合,既达到不同功能建筑之间的融合,又通过组合变化产生强烈的空间感。

3 乡土景观对现代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意义

3.1 保护乡土景观有利于现代高速公路的持续发展

衡炎高速公路沿线自然风光秀丽,因此在沿线的景观设计中应树立面向节约资源的设计理念,最大强度地保护和利用现有景观资源、最大可能地避免浪费资源、最大能力地挖掘开发新资源、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废弃资源。

衡炎高速线路设计和建设阶段已充分考虑尽量避免破坏自然环境和原有风景,充分保护各种动植物、河流水域、名胜古迹。在特殊路段必要时还适当地修改了设计和施工方案以保全原有风景、甚至是一棵古树(如k29大滑坡处枫香和古樟的避让和保护利用)。在保护原有风景的同时,作为现代化的生态旅游公路,设计为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衡炎路灵活运用多种元素,构筑旅游公路的特色景观环境,使之成为现代化生态环保的时空走廊。

3.2 发掘乡土景观有利于自然融合与环境协调

衡炎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着重考虑公路环境与沿线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的问题,减少人为雕琢和人造景观的痕迹。在考虑平纵、横断面相结合、填切土方平衡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与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相结合,努力做到不仅不破坏自然环境,还能通过对局部地形、物种的调整改善沿线生态环境,不仅考虑到公路线形美观,还考虑到司乘人员良好的心理和视觉的感受,做到“显山露水”,使衡炎路真正做到源于自然、融入自然、高于自然。从公路建设一开始就应当杜绝乱开挖、乱取土、随意施工、肆意破坏环境的行为;排水和防护工程应当配合景观设计,视线范围内的截水沟可利用植物进行隐性化处理:道路互通范围内的内侧边坡尽量因地制宜、随坡就势、坡度普遍放缓,逐步取消违反人性化的圬工防护工程,采用地被植物替代;道路边沟充分考虑保护农田,沿线服务设施、各种桥涵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建议采用本地石材、木材等结构(如木栈道、古城墙等)应充分体现当地特色并与周围自然环境、景观相协调。

3.3 利用和营造乡土景观为当地人的生活设计

衡炎路景观设计的主题为“回归自然、拥抱绿色”。围绕这一主题,充分发掘沿线各地域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特征加以利用,由此表现出各自的特色和韵味,适当的进行艺术加工和变化,如构筑物的风格、造型、色彩以及线形的弯曲、起伏等,既使司机在行车途中感受到沿途景观在一片充满生机的绿海中,随着公路的延伸富有节律感、多样性景观、使人心情愉悦达到消除疲劳提高行车安全的目的;同样也为沿线经年累月生活在与自己有着密切关系的公路周边环境中的当地人,提供一个相对熟悉、和谐的景观。

3.4 现代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创新的灵感源泉

公路景观设计篇7

旅游公路不仅是连接各景区的主要公路,还是景区内连经间相互连接的主要道路。旅游公路的景观设计是一个动态的视觉欣赏和景观自然流动的过程。旅游公路景观是“旅途中的景观”,它具有其特殊性和一般性。它的设计和中国山水画艺术一样,有留白之妙、有虚实之分。典型景观在留白手法的应用之中方显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妙不可言。本文主要论述了旅游公路景观特征、旅游公路景观和留白的相关性、旅游公路景观设计运用留白手法的重要意义、旅游公路的留白设计方法。公路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从旅游公路的地理位置及建设目的看,可以把旅游公路理解成是连接各旅游区域的具有重要旅游交通功能的公路。近几年,伴随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旅游公路的景观建设备受人们关注。目前,我国研究旅游公路主要是研究旅游公路的路网规划、公路附近景观环境的评价及公路客流特征等,对公路的景观设计研究较少。旅游公路有非常大的研究空间,特别是在进入新的设计理念以后,旅游公路的设计方法便注入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旅游公路景观特征

公路景观从广义方面看是指公路域外和域内因地貌过程及其他干扰作用形成的有特色动态特征与生态结构功能一个宏观系统,从狭义方面看是指公路因为植物、地形、建筑物、绿化等组成的物理形态。公路景观还有公路路域范围内外能够看到的环境景观,例如:公路两侧、路边及服务区的绿化景观、人文景观和设施景观。旅游公路景观通常是给旅行人员对旅行产生的第一印象和最后印象,它对旅行者的旅游感受有着直接的和重要的影响。

旅游公路景观和留白的相关性

留白最早指山水画里笔墨没有触及的空间,尽管有些地方没有笔墨,但是这是山水画的艺术特点。中国画一直都注意留白,留白是众多表现手法里能够充分展现民族特殊风格的形式。山水画利用留白能够创造良好画面构图,获得已无胜有的构图美和空间感。旅游景观空间和山水画留白在视觉空间、构成元素和传达意境方面很相似,都利用云雾、天空等背景来衬托主题,营造视觉空白空间,进而防止让人产生太过繁密的视觉感受。公路景观实景空间和山水画画面里的主体空间相对应,虚空间和山水画留白空间相对应,所以,可以将山水画里的留白手法应用在旅游公路景观设计里,以补充公路景观设计的美学手法。

旅游公路景观设计运用留白手法的重要意义

设计人员在设计旅游公路景观时常常将公路两边景观绿化和中央分隔带当成首要设计的元素,将附近周围环境视为背景。但是景观画面是由公路自身和附近环境一起构成的,对游客来说,最美景观常常是公路附近环境景观,公路自身景观有时反而是观赏附近景观的障碍。我国很多旅游公路的景观设计都进行了绿化设计,利用种植植物建造公路附近景观。所以,公路景观常会存有一些问题:没有充分考虑周边环境,未因地制宜进行景观设计,没有尊重自然场地;公路两侧景观仅仅是简单种植植物,缺乏特殊性;景观留白不够科学,缺少美感;没有深入分析旅游者的视线需求,没有深入考虑视线通透变化和遮挡变化。设计旅游公路景观时利用留白手法,可以解决如上这些问题,提升旅游公路景观的内涵与品质。

旅游公路的留白设计方法

1.利用留白手法划分公路设计程序

旅游公路线性空间非常长,设计景观前,要考察各个地点难度很大,但为了满足游客较高审美需求,一定要全面考察周围环境。先要用留白手法设计程序,设计方案前要先划分实体区域和留白区域,详细过程里做到空间留白。留白设计程序主要有四步;第一步,根据平面图调研现场,利用照片或影响记录灵感记录方式了解场地实际情况,特别详细分析交通环岛、道路交叉口、服务区和收费站等区域的周边环境及景观现状;第二步,详细分析现状调查结果,不断挖掘周围环境的氛围特征,分出重要主题区域,各个区域表达的景观意境有所不同,每个区域有其景观设计重点;第三步,划分各主题区域非留白区域和留白区域;第四部,进行详细的景观设计,保证留白区域景观设计不再旅游人们的视野内。

2.利用留白手法制造景观意境

景观设计要重视意境的营造,把留白手法应用到景观设计里,就是流出更多使观赏者欣赏自然环境的空间。把留白手法借鉴到公路景观设计师回归和升华自然景观,把已有的景观意境用到营造景观环境中,利用科学合理的设计让观赏者联想到山水画的意境。景观渐渐展开就像中国画画卷打开过程中,画面留白空间和主体空间渐渐展现。

3.利用留白手法控制虚实空间

设计方式不同,留白效果会有一定差异,进而也就有不同比例的虚实空间形成。进行留白设计过程中必须全面考虑各种因素才能形成不同留白空间。公路使用者在向正前方观看景观时,种植设计和留白空间大小有着紧密联系,植物越高且和观赏者距离越近,留白空间就越小,能够看到的周围景观就小。所以,可以利用组团式重视,构成整体景观配景,提高整体景观整体性和连续性,也可以运用孤植树种植和点景式种植,每种表现形式各有特征,具体要根据实际环境进行设计。

公路景观设计篇8

关键词:公路;景观规划设计;探讨

满足各种交通需求是公路的主要功能,也是其建设的初中。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的城市道路建设已经由原来舒适、安全、快捷并适当注重美观向舒适、安全、美观、快捷转变。这一建设原则上的转变也标志着社会在进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公路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道路和公路建设都要求进行相应的景观设计,来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化的需求。如何依据不同公路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景观设计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重点内容。

一、公路景观特点概述

公路景观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归结起来,主要包括生态特点、形态特点、空间特点、工程特点、视觉特点及受众特点六个方面。第一是公路景观的生态特点。公路作为环境基质当中的廊道,对区域环境生态的影响是巨大的,其影响的程度则取决于对于公路景观的营造。同时区域内的环境生态也会作用于公路,对其产生影响,对其进行合理利用,将会很好地促进公路景观建设;第二是公路景观的形态特点。公路本身具有线形结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整体上呈现出线型景观。但是由于联接跨越的区域不同,公路景观周边的人文、生态基质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出于连贯的变化当中;第三是公路景观的工程特点。公路是以大自然为背景的,同以城市为背景的构筑物相比,其周边视域下自然环境的比例要更大,并且同自然环境密切相连。公路景观本身具有两种选择,或强调工程之美,或弱化自然同建筑物间的边界;第四是公路景观的空间特点,这一特点则是由公路所经区域当中地理环境所决定的;第五是公路景观的视觉特点。公路桥、边坡、隧道等结构物,交通服务区、收费站房、安全设施等附属设施,以及周围环境的形状尺度、位置、色彩、比例、亮度、机理等都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进而影响到行为心理,关系到行车安全;第六是公路景观的受众特点。公路的受众主要是驾乘人员,其主要的功能就是自私的交通功能。但是另一部分的受众也不能忽视,那就是公路周边的居民,他们的视野范围内,公路是视野景观之一,因此,公路景观的的视觉朝向是双向的或立体的。

二、公路景观规划设计的概念、原则、内容探讨

(一)公路景观规划设计概念

公路景观包括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两个方面。人文景观指的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的需要,运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建的各种交通设施、建筑物、村落、城镇、庙宇等社会艺术文化景物。自然景物指的是天然形成的地物、地貌、地形等,如山区、平原、湖泊、河流、草地等。

(二)公路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在公路景观规划设计时,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第一,从整体上来说,动态的交通流决定了其是在动态中欣赏景观的,但是由于交融手段和交通目的的不同,胡产生不同的视觉和规律特性,因此,以人为本是公路景观设计的首要原则;第二,对于公路景观的规划设计不仅仅是区域的整体规划,也要求同各种景观元素相协调,同区域内的历史文物、自然景色及附近建筑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因此,将公路和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的景观来考虑,应同时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第三,在公路景观规划设计中应防止造成视觉污染。造成公路视觉污染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视距得不到满足、视线不同产、平纵线配合不当等,此外不规范的交通标志、此言的广告、道路上的垃圾也会影响人的舒适感和愉悦感,存在了交通隐患,影响着公路服务水平和使用质量的发挥。

(三)公路景观规划设计内容

首先,是对于道路平、纵、横的设计。公路的平纵横设计作为景观设计中关键的的核心内容,在整个公路的设计中对于交通是否安全和通畅的影响最大。如果对于道路的平纵横的设计是不合理的,那么即使绿化设计做得再完美,也会给人以不协调之感,更别说带来美的感受。

其次,是对于公路绿化的设计。如果将对公路的平纵横设计看作是景观规划设计的内涵,那么其绿化设计则是公路景观规划设计的外在表现。现代对于公路景观绿化设计的要求层次分明、简洁明快,作为慢速景观要求则更应该色彩丰富,同周围的环境相一致。

最后,是对于公路交通设施的设计。交通设施作为交通安全通畅的必要保障,其与景观设计是一个相矛盾的统一体。对于交通设施的设计不应当是孤立的,而应将其纳入到公路景观的规划设计当中,置于这样,才能满足功能和景观设计的双重要求。

三、公路景观规划设计观念上存在的误区

(一)对于平纵指标过于看重

从我国已经建成的山区高速公路看,公路过于追求指标,采用的平纵横线形指标普遍较高,导致大挖大填现象比较严重,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较为剧烈,因此,缓解这种继续恶化情况已迫在眉睫。

(二)过分强调工程化,而对设计的灵活性相对缺乏

我国公路防护景观初期,在工业发展的大环境影响下,将重心放在工程结构上,加上土地资源紧张,造成了一系列问题,如边坡放缓坡率有限,对不稳定边坡较多采用高大的挡墙、锚固、抗滑桩等强支挡措施,与周围环境协调性较差。如边沟设计大多采用矩形边沟,并且不考虑流量大小,均采用统一的型式与大小。

(三)绿化设计方面十分盲目

在城市美化运动的影响下,路侧绿化较为刻意,无论城市绿化还是乡野山岭绿化,均多采用模纹栽植,且在山岭地区大量采用城市绿化树种,成行成列栽植,与周边环境十分不协调。

(四)对于文化展示过分看重

构筑物景观兴起之初,不考虑公路特点而将城市构筑物景观乃至建筑景观的营造方式照搬到公路景观中,过分追求文化展示,景观设计琐碎复杂,甚至分散了驾驶人员的注意力,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四、公路景观规划设计的思路分析

(一)保证公路道路的畅通和安全

保证道路的畅通与行驶安全,避免对司乘人员造成心理上的压抑感、恐惧感、威胁感及视觉上的遮挡、不可预见、弦光等视觉障碍是公路景观设计的基础与前提。

(二)线性景观设计应着重对于“势”的把握

早在汉晋之际,我国古代环境设计理论中出现的“形势”说,恰可用于公路景观设计。在“形势”说中,“形”有形式、形状、形象等意义,“势”则指姿态、态势、趋势、威力等意义。而“形”与“势”相比较,“形”还具有个体、局部、细节、近切的涵义;“势”则具有群体、总体、宏观、远大的意义。线性景观的观赏者多处于高速行驶状态下,看到的只能是整体与轮廓。因此,线性景观设计应力求做到公路线形、边坡、分车带、绿化带等连续、平滑自然且通视效果好,与环境景观要素相容、协调。

(三)点式景观设计应着重对于“形”的把握

公路通过村镇、城乡段及公路立交、跨线桥、挡墙、收费站、加油站、服务设施等处的景观,其观赏者除一部分处于高速行驶状态外,还有很大部分处于静止、步行或慢行状态。因此,这部分景观的设计应放在“形”的刻画与处理上。如路体本身体态、形象设计;绿化植物选择与造型;公路构筑物的形态与色彩;交通建筑与地方建筑方格的协调;场所的可识别性、可记忆性强调;甚至铺地、台阶、路缘石等均应仔细推敲、精心规划与设计。

公路景观设计篇9

关键字:高速公路;景观空间;景观元素;景观设计

abstract:weshouldfocusonenvironmentalandlandscapebenefitaswellas“itsshortdistance,highspeed,muchspace”duringtheconstructionofhighway;theauthoranalysissystematicallyhighwaystructureoflandscapespaceandlandscapeelements,pointsouthowtoplanlandscapeanddesignlandscapeshape,landscapecolor,greenspacelandscape.inordertogetpropermethodsoflandscapedesign.

keywords:highway;landscapespace;landscapeelement;landscapedesign

1.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意义

高等级公路的建设促进了沿线地区物资、信息交流,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改善了沿线居民的生活质量,为我国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1988年实现零的突破到2003年底,我国高速公路已通车里程达29745公里,跃居世界第二位,高速公路遍布中华大地。然而高速公路在我国是新鲜事物,设计与施工过程中,优先考虑的是高速公路的基本功能要求,即道路线型的“平、直、缓”以达到“短距离、高速度、大流量”的目的,而忽视了其环保效应和景观效应。高速公路的兴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并影响天然的植被、地形、水系等,特别是在公路营运期间车辆排放的尾气、扬尘、废水以及产生的噪声、振动,将会给生态环境带来长期的不利影响,这一点已逐步被主管部门、建设部门和设计单位意识到,为此建立了高速公路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开展环保设计,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使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得到有效的控制。

高速公路的建设,除了进行功能、环保设计外,还应进行景观设计。所谓景观,是指人类(景观主体)所感受到的给人带来视觉享受和情感上认同的物质形态及空间氛围的综合构成体。而高速公路为了达到“高速”目的,建设中往往“逢山劈山、遇水架桥、过村拆房”,成为附着在大地上的一条超长的“黑色拉练”,导致岩石裸露,水系紊乱,森林减少;有的村落一分为二,改变了原有的自然形态;施工中的取土和弃土缺少统一规划和管理,乱挖乱堆;甚至有的地质景观和文物古迹也难逃厄运,破坏了高速公路沿线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景,与原始的大地景观极不相融。高速公路的兴建不仅要给人类带来物质文明,而且应该带来 精神文明,使其成为展示地方文化特色、经济特色和精神风貌的长廊。因此,高速公路必须结合原始的大地景观进行景观设计,营造良好的视觉形象,使乘客有“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的良好情感,带来一种审美愉悦,使其成为匍匐在大地上的一条绿色长龙。

2.高速公路景观的空间层次

高速公路景观空间主要由景观廊道和景观节点组成,与城市街景有一定的相似性,二者均为带状空间,但又不同于城市街景的功能和特征。城市街景人工性、围合性强,视域有限,而高速公路景观空间自然性强,围合性弱,视域宽广,同时要求有很强的导向性。

2.1景观廊道。景观廊道是高速公路景观空间的主体,它由三个空间层次组成,第一层次为道路空间,其环境生态组成要素有行车道、路肩、隔离带、防护栏、隔音屏、指示牌、天桥及桥身广告、路基边坡和行使的车辆;第二空间层次为道路两侧的带状绿化空间,其环境生态组成要素有乔木、灌木等树木及花草等地被植物、道路两侧的山体护坡、广告等,其宽度一般10-15米;第三空间层次为高速公路两侧的视域空间,其环境生态组成要素有田野、村庄、山体、水体和劳作的人们及各种动植物。第一空间层次包容在第二空间层次中,第二空间层又包容在第三空间层次中,共同营造景观廊道,构筑新的大地景观。

2.2景观节点。高速公路景观节点包括三种类型:第一种为高速公路的进出站口,是高速公路整体景观空间序列的起点和终点,是进入一个城市或地区的门户,其景观环境决定着人们感受一座城市或地区的第一印象,它的环境生态组成要素有收费亭、防撞设施、广告牌、车辆、工作人员、其它服务性建筑及小品等;第二种为高速公路服务区,按照高速公路适当的里程并结合两侧的地形地貌来设置,其环境生态组成要素有停车场、加油站、维修站、厕所、车辆、司乘人员、服务人员、绿化、广告、小品建筑及住宿、餐饮、购物的主体建筑等;第三种为互通区,它是由道匝及横跨的桥梁和涵洞围合而成的内向型空间,其环境生态组成要素与景观廊道的道路空间层次生态组成要素相同。

3.高速公路的景观元素

3.1山体。山体类似于城市中的建筑,是空间的垂直界面,对分隔空间、丰富空间层次发挥着重要作用。高速公路两侧没有山体,其空间层次单一而缺少变化,如湖北宜黄高速公路武汉至荆州段穿过江汉平原,虽然视野开阔,但景观单一,知其一而知其二,容易使人困乏。同时山体作为景观元素又优于生硬的城市建筑,其自然和谐、优美酣畅的曲线加上山体上的奇峰异石、绿树葱茏,给人带来赏心悦目的感受,是在城市当中享受不到的大自然的美。

3.2水系。水系和山体一样,既是大地景观的重要组成要素,也是高速公路的景观元素。水系或曲折或开张,富有动感。有的高速公路跨过水系,形成水系和高速公路的节点,把人的视线切换到另一景观空间。高速公路沿线山水交融,湖光山色,婉若一幅美丽的图画。

3.3绿化。绿化是大地的肌肤,绿色是大地景观的主色调,在高速公路景观空间中,绿化景观包含行车道中间的隔离带、两侧的绿化带和相邻大地空间上的森林植被、农作物等三个层次。特别是隔离带和两侧的绿化带,经过有规律的种植、养护,成为重要的人工景观元素。

3.4桥涵。桥涵是高速公路两侧居民及动物的生命通道,是高速公路空间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桥涵在满足流通功能要求的同时,应结合结构技术和地方文化特色,加强造型设计和色彩设计,使其成为高速公路景观元素。

3.5边坡。高速公路在兴建过程中,难免开山填土,形成了山体的边坡和路基的边坡。为了避免山体滑坡和路基崩塌,需将边坡上裸露的岩石和土壤进行加固。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诞生及边坡的垂直高度不同,边坡的加固方法有多种多样,常见方法有块料护岸、轮胎固土、混凝土浆锚喷等,不同的加固方法其构造形式也不相同。边坡是高速公路空间的垂直界面,是人们的视线不可回避的地方,也是形成该道路印象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不管是那一种形式,在满足加固要求的同时,应将其进行景观化设计,如京珠高速湖北段两侧的边坡有的采取岩石或混凝土预制块等块料护岸,有的采用混凝土浆锚喷,在其表层都进行了景观化处理,块料护岸通过块料有规律的排列形成丰富的肌理,并在其表层雕上具有楚文化的图案,混凝土浆锚喷的边坡在其表层绘上色彩明快的卡通画,使其具有较强的观赏性。

3.6建筑。高速公路景观空间的建筑包括高速公路两侧的民居或其他建筑、服务区建筑、进出站口建筑等。高速公路在线形设计时不可避免的要穿过一些村落,破坏了原有的自然形态,对自然景观带来了负面影响,而高速公路两侧的民居是展示当地经济状况、历史文化、精神风貌的窗口,代表了一个地方的形象,无论高速公路和地方都有必要将其景观化处理。但民居产权归属各异,是高速公路建设中最难协调的问题。高速公路建设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应在加强对两侧民居建设管理的同时,给予适当的经济扶持,统一设计,统一改造或兴建,使其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服务区建筑是司乘人员可以亲密接触的建筑,设计时应充分结合现有地形地貌,在完成基本功能的同时注重造型的奇特性和色彩的刺激性,使其既发挥商业效应,又丰富道路景观。目前高速公路服务区建筑多为“欧陆”风格,主色调一般为红色,具有一定的观赏效果,但过于重复反而丧失了特色,因此应进一步加强个性化设计。出入口处服务性建筑位于城市和高速公路的过渡空间中,一般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设计之中,而收费亭的设计以安全、简洁明快为主,以免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但其构图和材质应以新颖,具有时代特色为旨,使其成为道路一景。

3.7防护及引导设施。该元素位于廊道空间的第一空间层次内,离司乘人员最近,重复频率最高。主要有高速公路两侧的防撞栏、隔离墩、隔音屏、里程牌、安全指示牌、安全线、反光板(器)等,其有规律的重复、特有的形状和色彩构成了高速公路特有的景观,使人从中得到了快速、高效的体验。

3.8其他景观元素。包含高速公路两侧的雕塑、壁画、浮雕、广告等,壁画和浮雕一般附着在边坡上,前面已经阐述。雕塑是最直观的形体语言,她凝聚了当地的历史文化、产业特色、民族风情等,同时具有较强的艺术性、观赏性,提升了高速公路的品质,使其成为文化长廊。如京珠高速湖北段是湖北境内的第一条景观高速公路,在其节点空间上设置了具有不同象征意义的雕塑,令司乘人员回味无穷。高速公路广告是时代的产物,其形式主要有高速公路两侧的广告和桥身附着广告,广告丰富的色彩和构图及具有趣味性的广告词形成了高速公路的另一道风景线,展现了当地的经济特色。

4.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就是在完成“高速”功能的前提下,利用上述道路组成要素及周围的地物、地貌等自然要素和本地域的人文要素等景观元素,按照一定的尺度、比例、线形、形态、色彩、质地、韵律、节奏等基本法则进行构图,创造良好的视觉形象和生态环境,给人带来一种审美愉悦和良好的情感反响。

4.1高速公路景观规划设计

4.1.1借景。高速公路线形设计时,在满足“平、直、缓”的同时,应避开风景名胜区和其它历史古迹,以保护现有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生态环境,同时合理借用这些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将其引入到高速公路景观空间中来,或将高速公路的节点延伸到景区当中,如宁杭高速公路宜兴太湖服务区设计时借用太湖风景,主体建筑远离公路,依湖而建,变成了宁静的观赏太湖秀丽景色的好去处;南京东芦山服务区借用山势建在山腰之间,司乘人员可尽情享受登高远望的惬意,把山水美景尽收眼底,消除旅途的疲劳。并在建设中和地方政府协调,将道路红线以外的山体和农田纳入整体规划,将其借入到道路景观中来,如宁杭生态大道沿线500米范围内的采石场都全部关停,并进行了封山育林,全面对荒山秃岭、采石塘口进行绿化美化、恢复植被。同时,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面积种植经济林带和发展生态观光农业,使其两侧形成了一幅绵延的画卷。

4.1.1形成有序的景观序列。高速公路线形选定后,根据两侧的地形、地貌、地质、水文等条件和服务区设置要求(一般50公里设置一个)合理地设计景观节点,形成有序的景观序列。其景观序列形式为起景(入口)——廊道——节点(服务区、小型互通)——廊道——高潮(大型互通或风景名胜区)——廊道——结局(出口),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各个节点形似镶嵌在景观廊道上的珍珠,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4.2高速公路景观形态设计

4.2.1沿路带状景观。廊道空间上人们是在快速移动中感受物体,瞬间一逝而过,根据人的视觉感受活动特征,只有这种物体不断重复,才能给人产生印象。因此,廊道空间景观通过其景观元素(绿化、防护栏、反光器等)有规律的重复形成带状景观形态,产生较强的封闭性和导向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韵律感。

4.2.2节点景观斑块。互通节点是公路景观设计中场地最大、立地条件最好、景观设置可塑性最强的部位,其景观形态为斑块。骨架部分由直线和流线道路围合而成,直线是交叉干道的主线形,一般位于立交的底部,流线是两条或多条分流路线的连接道路,具有与其它干道相适应的立体特点。此处车速减缓,相对廊道来说感受时间增长,且可以居高临下,其景观构图可以草坪、小灌木、大灌木等元素为主,其图案有完全模纹式、模纹式和自然式的结合式、自然式等,具有较强的艺术性。

4.2.3景观元素形态设计。高速公路路面的引导、隔离、防护设施具有较强的安全性要求,其形态、尺寸有严格的控制标准,而两侧的雕塑、壁画、浮雕等有较大的自由创作空间。壁画一般附着在两侧的边坡上,并且提供快速前进的乘客观赏,其图案应用夸张的手法,扩大尺度并沿前进方向伸展。雕塑一般设置在节点空间,不可能象其它元素不断重复,要使其能给司乘人员留下深刻印象,必须有较大的体量,其高度在15—20米之间,并用抽象的体块进行构图,不宜精雕细琢。

4.3高速公路景观色彩设计

高速公路景观不同于城市景观,其组成要素和界面以自然因素为主,人工因素为辅,是大地景观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除了路面的黑色外,其它色调以绿色为主,如路面上的里程牌、指示牌、防护栏等均为绿色,与大自然色彩统一协调。但为了丰富道路景观,消除司乘人员的疲劳,可以点缀其它色彩。如服务区建筑、雕塑敷上红色后,“万绿丛中一点红”,活跃了景观气氛。横跨路面的桥涵也可以敷上与绿色协调的冷色调,如蛋清色、浅灰色等。边坡上的壁画因为色块面积大更是满目画卷、洋洋大观,给司乘人员带来视觉享受,提升道路形象。

4.4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

4.4.1 两侧绿化带景观设计。两侧带状绿化是建设绿色通道工程的主体,是景观环境再造、协调公路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基本措施,其绿化配置的好坏不仅影响到生态环境,而且关系到高速公路的建筑美和景观美能否充分展现。这部分绿化要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形成一道壮观的绿色风景线,其宽度根据两侧的地物、地貌确定,一般10-15米为宜。同时,绿化设计要根据公路的线型特征以及高速公路的特点,营造出一种韵律感,植物配置应以行列式为主、大块面组合,树种根据土壤、气候等特征和树种的人文寓意来选定,一般以常绿为主,如杜英、樟树、竹林、茶树等,且为了视线通透,分枝节点在6米左右。树林下面可以种植一些地被植物或花灌木等,丰富绿化带的景观层次。

公路景观设计篇10

衡炎高速公路将湘赣边境井冈山革命老区,部级旅游景区五岳独秀的衡山、部级森林公园桃源洞自然保护区、中华民族始祖神农氏安寝之炎帝陵相连通。穿行于绵延不绝的山地丘陵、风景秀丽怡人的水库、树木葱茏的森林公园;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化出许多千姿百态、雄奇壮美的地形地貌风光以及多样的气候类型和完整的生态环境体系。路线经衡东、攸县、茶陵,到达目的地炎陵,线路辐射周边腹地井冈山和南岳衡山,该区域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古老的传说,还有具有江南特色的自然景观。公路沿线比较有特色的乡土景观表现形式:

1.1低矮丘陵、田园风光

路线(K0+000~K17+900、K29+100~K72+300、K76+600~终点)段基本穿行于低矮丘陵和田园之间,丘陵与丘陵之间的垄中分布着平坦的耕地,两侧为起伏的山丘,位于山丘坡脚两层的楼房、长条的青瓦房掩映在翠绿的松杉林中,构成了一幅闲适、恬静的田园风光。该景观的显著特点是乡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与周围松杉林的宁静典雅、朝气蓬勃的环境相得益彰,映入人们视野的是一片和谐、安宁和悠然自乐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情景。对于久居喧闹城市的人们将是极富震撼力和吸引力的景观。

1.2峡谷景观

路线经衡东县四峰山、茶陵县云阳山、到炎陵县湘赣边界的大洋山山区;最大海拔高695m,一般海拔高70~270m,相对高差在20~120m,该路段均为峡谷地形,中间溪流潺潺,两岸地势陡峭。自然植被丰富。山岭青翠、物种多样、一路奇险秀丽,景色迷人!

1.3森林景观

路线(K732+200~K76+600)通过隧道穿越被道家视为“可以隐居,可以长生”的神仙福地“小南岳”的云阳山国家森林公园,因线路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适宜植物生长,因而,沿线植物群落景观结构丰富、层次分明、色彩鲜艳夺目。同时由于长期水流冲刷而形成的溪流,带着哗哗的水声顺着山谷一泻而下,岸边长满树干覆盖着青苔和寄生藤的大树;不远的山头孑然挺立一棵一棵树形优美、红叶满枝的枫香树,好一派壮美古朴的原始生态森林景观。

1.4公路景观

路线部分路段与省道、县道平行和平交,从快速行驶的高速公路上俯瞰蜿蜒曲折的省道,一排排挺拔整齐的杨树、曲线流畅的公路、公路旁时隐时现的农田、高低起伏的山地丘陵、色彩鲜明的经济林构成一幅幅流动的画轴。

1.5独特的丹霞地貌

路线(K90~K102)从山地中穿行,两岸随时可看见由独特的丹霞地貌为主构成的山地景观,当那造型怪异的、色彩斑驳的、千疮百孔的山崖跃入人们的眼帘时,一定会感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

1.6河流、水库风光路线(K25~K50)基本沿洣水往西延伸,时而与洣水擦肩而过、时而又与洣水并驾齐驱、时而一桥飞架跨越洣水,随着洣水的缓缓流淌,高速公路的飞速奔驰,洣水河畔的风光不断发生变化,让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沿途不时闯入眼中的还有满眼碧透、倒影婆娑的水库风光。

1.7历史、人文景观

路线地处湘赣边境井冈山革命老区,连通了部级旅游景区五岳独秀的衡山、部级森林公园桃源洞自然保护区、革命圣地井冈山和中华民族始祖神农氏安寝之炎帝陵;茶陵的南浦铁犀、秦人古洞、南宋古城墙;攸县山川秀丽,名胜古迹甚多。攸州八景之一的灵龟峰,现为株洲市佛教协会圣地。始建于唐代的阳升观,历经千年风霜,至今仍香火绵延,钟声不绝。酒埠江风景区被有关专家誉为“西有张家界,东有酒埠江”,区内白龙洞钟乳石千奇百怪,堪称人间奇迹;炎陵县域内让人寻根谒祖的炎帝陵、革命先辈“星火燎原”相关革命活动的历史遗迹和故址、“人间仙境,世外桃源”的国家森林公园桃花洞风景区、“巧对佳话”传诵至今的湘山公园等,均为令人无比神往的历史人文景观。

2多土景观在公路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公路选线过程中,注重乡土景观的保护和利用。尽量减少对地形、地貌的破坏,尽量减少对森林植被的破坏,同时通过景观设计,构建高速公路更合理更优美的环境景观体系。

2.1路线景观设计

线路K0~K15段,选线时考虑不占用农田,减少山地植被的破坏,保持原有的山地丘陵、田园风光的完整性。因此,路线顺应低矮丘陵山脚的走向布置与山丘坡脚、谷地和垭口,不影响农民的耕作出行。同时通过绿化恢复,可基本保持田园的宁静的特点。同时公路保持一定的标高,植物采用开放通透式配置,为行驶人员提供一个观赏山景和体味田园美景的最佳角度,使这段公路成为开放式的观景廊道。

线路K29段穿越处于大滑坡地段的罗家屋场,森林植被茂盛,古树名木较多,为避让和保护它们,线路在此路段调整线形半径使路线恰好从树群中间的真空地带穿过,从而十分有效地保护了自然景观,同时又能欣赏到浓郁的绿色美景。此路段利用弃土将路基加宽,可使行驶人员做短暂停留观赏美景。

线路K25~K50段,随着洣水河的蜿蜒曲折,线路时而横跨俯视洣水风景、时而远离遥遥远眺江畔树影、时而并驾齐驱可驻足饱览洣水的秀丽风光、时而擦肩而过让人只能匆匆一瞥,通过多视点、多角度的变化,将迷人的洣水风光展现得淋漓尽致。此路段可在K25+500m~K25+900m线路左侧沿洣水河畔,利用本地石料垒砌成极具地方特色的观景平台。

线路(K90~K102)两岸山峰此起彼伏、高低错落,为保护特殊的地形地貌——丹霞地貌,线路基本上顺着峡谷和山地坡脚走线,同时调整线路标高,既保护了自然景观,又能使行驶人员在一定高度,从最佳的角度更好的观摩丹霞地貌形成的独特景观。在K99~K100段线路的两侧山峰中选择视野开阔,施工难度小的一座山峰作为观景平台,采用当地石材修筑登山蹬道和木材修建富有地方特色的休息亭。

2.2公路绿化景观设计

绿化是高速公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改善道路景观,美化环境。调节气候,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净化空气,改善大气环境。降低交通噪声。稳固斜坡,防止水土流失,保持路基稳定。诱导视线,防眩遮光,确保行车安全。因此衡炎高速公路的绿化,应围绕“回归自然、拥抱绿色”的主题和“安全、舒适、环保、和谐”的原则来布置和规划高速公路绿化。同时应注意:公路绿化设计重点应放在主线和路基边坡的绿化;色彩基调以绿色、红色和青色为主,图案则主要采用线条流畅、简洁传统装饰图案为主;绿化工程要进行总体规划,体现经济与实用、绿化与美化、近期与远期相结合的原则。沿线野生植物资源丰富,在绿化植物品种的选择上要因地制宜,尽量采用适地适树品种,并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土质、气象等),结合设计要求及本地区草木的生长情况确定;采用“简单的、淳朴的、自然的”表现手法进行绿化植物的配置,使沿线绿化景观完全与大自然的景观融为一体;绿化施工的最佳工期是雨季到来前,绿化物种的外形、体量和色彩需注意季相的变化,并注意提高绿化植物的管理水平及绿化工程本身的社会效益。因沿线山区保护动物多,应考虑在野生动物出行频率高的地段,设立动物通行天桥,既保护动物免受伤害,又为公路增添一道风景。

互通立交景观设计结合地形的高差变化及立交桥附近预留的绿地进行设计,植物配置以草坪、灌木和草花为主,选择树形优美的乔木作为孤植树,其余树种作为点缀布置.在互通区大环的中心地段,在不影响视距的范围内,设计稳定的树群,可常绿与落叶树相结合,乔木与灌木相搭配,既增加绿量,又形成良好的自然群落景观,自然而壮阔,同时可减少人工抚育管理。

隧道景观设计注重洞口形式和进出口的绿化设计。洞口设计主要结合当地的文化和建筑风格进行造型设计,选择洞门结构形态时,还应注意视觉上的相对感及与其它建筑物的主从关系,凸现隧道洞口的美学效应。隧道进出口绿化需满足视觉的要求,缓解明暗急剧变化给驾驶员带来的不适感,另外,洞顶和洞侧植被应与山体植被一致,过渡自然,能很好的与周边环境相融合。

2.3房建服务设施景观设计

目前国内高速公路服务区的选址与具体设计基本上采用按里程指标控制,沿公路主线两侧基本呈对称方式布置服务区建筑(有时甚至一条高速公路的建筑方案也完全或基本相同)。从而造成服务区直接与高速公路相接受公路交通噪声与汽车废气的污染较大,是一种缺乏“人性关怀”的唯设计师设计思路,尤其是山区高速公路服务区若采用上述选址方式往往还会产生新的大填大挖,既不利于发挥服务区的服务功能,又对环境景观造成较大的破坏和负面影响。衡炎高速公路正是穿行于山地丘陵、河流谷地之间,自然环境优美,因此衡炎路的服务设施选址,应协调公路建设于优美的自然景观的关系,突出体现服务设施的服务主体为“使用者”及周边的居民,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贯穿设计的全过程,并结合当地的地理条件、人文景观,将自然景观有机的融入其中。服务区、停车区选择在风景优美,山水俱佳的地方,尽量依山傍水,随坡就势,这样在方便司机停车、加油、休息的同时还可观赏到优美的自然景观。

本次在杨林服务区的选址上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的运用。将杨林服务区定在山地植被丰富,绿意盎然的地段。在服务区的布局上,可以结合服务区的功能特点合理利用自然地形或利用弃土人工设计微地形使服务区于主路之间隔离开来,使服务区的主体建筑和停车场等设施尽量布置在公路视线可及范围之外,利用线形自由灵活的减速、加速车道将服务区与主路连接,于闹中争得一块相对安宁、且景观环境优美的服务区。服务区内利用造园手法,将自然景观巧妙的借入服务区,同时利用植物群落和游路的区划,将服务区分成风景各异的绿化空间,使整个服务区山水交融,风景怡人,成为衡炎高速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结合沿线居民居住特征,在房建设计中,秉承着“历史传承,和谐创新”的原则,尊重当地地域特征和文脉,在建筑造型上,吸收当地民居建筑中优秀的,有代表性的建筑元素。通过对建筑的实质的深刻理解和对当地文化的深刻挖掘设计出极富地方特色的建筑。采用当地的建材和现有常规建材为构筑手段,巧妙地驾驭材料的质地、肌理,创造性地美化建筑空间形态、空间序列,精心打造绿色的建筑外环境,采用朴素、简约的建筑风格。通过建筑单体之间的灵活自由的组合,既达到不同功能建筑之间的融合,又通过组合变化产生强烈的空间感。

3乡土景观对现代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意义

3.1保护乡土景观有利于现代高速公路的持续发展

衡炎高速公路沿线自然风光秀丽,因此在沿线的景观设计中应树立面向节约资源的设计理念,最大强度地保护和利用现有景观资源、最大可能地避免浪费资源、最大能力地挖掘开发新资源、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废弃资源。

衡炎高速线路设计和建设阶段已充分考虑尽量避免破坏自然环境和原有风景,充分保护各种动植物、河流水域、名胜古迹。在特殊路段必要时还适当地修改了设计和施工方案以保全原有风景、甚至是一棵古树(如K29大滑坡处枫香和古樟的避让和保护利用)。在保护原有风景的同时,作为现代化的生态旅游公路,设计为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衡炎路灵活运用多种元素,构筑旅游公路的特色景观环境,使之成为现代化生态环保的时空走廊。

3.2发掘乡土景观有利于自然融合与环境协调

衡炎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着重考虑公路环境与沿线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的问题,减少人为雕琢和人造景观的痕迹。在考虑平纵、横断面相结合、填切土方平衡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与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相结合,努力做到不仅不破坏自然环境,还能通过对局部地形、物种的调整改善沿线生态环境,不仅考虑到公路线形美观,还考虑到司乘人员良好的心理和视觉的感受,做到“显山露水”,使衡炎路真正做到源于自然、融入自然、高于自然。从公路建设一开始就应当杜绝乱开挖、乱取土、随意施工、肆意破坏环境的行为;排水和防护工程应当配合景观设计,视线范围内的截水沟可利用植物进行隐性化处理:道路互通范围内的内侧边坡尽量因地制宜、随坡就势、坡度普遍放缓,逐步取消违反人性化的圬工防护工程,采用地被植物替代;道路边沟充分考虑保护农田,沿线服务设施、各种桥涵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建议采用本地石材、木材等结构(如木栈道、古城墙等)应充分体现当地特色并与周围自然环境、景观相协调。

3.3利用和营造乡土景观为当地人的生活设计

衡炎路景观设计的主题为“回归自然、拥抱绿色”。围绕这一主题,充分发掘沿线各地域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特征加以利用,由此表现出各自的特色和韵味,适当的进行艺术加工和变化,如构筑物的风格、造型、色彩以及线形的弯曲、起伏等,既使司机在行车途中感受到沿途景观在一片充满生机的绿海中,随着公路的延伸富有节律感、多样性景观、使人心情愉悦达到消除疲劳提高行车安全的目的;同样也为沿线经年累月生活在与自己有着密切关系的公路周边环境中的当地人,提供一个相对熟悉、和谐的景观。

3.4现代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创新的灵感源泉

乡土景观是当地人适应地域气候、土地上的自然人文过程的适应的物质形态的表露。利用和回避风的形式、利用和回避太阳光的形式、利用和回避水的形式、利用和回避动物及人流的形式、以及多样化的乡土形式所给人的独特体验都为设计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高速公路景观提供了不尽的源泉。

一种理想的景观,无论是没有设计师的、基于经验的前科学设计,或是基于科学理论和方法的现代设计,最终都将走向天地、人、神的和谐(俞孔坚,1998,2000)。发掘和利用乡土景观如同掌握最现代的科学和技术一样,都有助于景观设计师的作品离理想景观更近些、与自然环境更贴近些、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