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图书情报论文十篇图书情报论文十篇

图书情报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1:57:50

图书情报论文篇1

一、知识经济形势下我国图书情报事业的概述

所谓的图书情报事业,就是指对知识以及信息的综合管理,首先它要求对知识和信息进行广泛的收集,进而为人们提供更多更丰富的知识和信息,达到不断开阔人类思维、更好地指导人类活动的目的。图书情报需要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将精华保留、糟粕去除,有效避免人类在获取认识的道路上走弯路。还需要对选择出的信息进行二次加工,将其与人类的需求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进行结合,将陈旧的知识进行更新,并能够很好地与其他知识和信息进行融会贯通,达到更新知识的结构体系;对知识进行分类时要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进行,将知识进行分类与保存,便于后续的查阅,也可以有效避免在需要时能够及时迅速地找到需要的知识,其终极目的还是为了达到传播知识,对知识进行开发与利用,促进国家文化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不断增强国家实力,提升国际形象。

二、当前我国图书情报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当前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发展还存在很大的缺陷根据当前我国的国内坏境,整体上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有很大程度上需要提升。对于大城市、市级城市而言,其在建立图书馆工程上发展还是较为成熟稳定的,为学生和市民提供了相对较好的攫取知识的场所。然而,当前许多新型图书馆是在传统图书馆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图书馆里的工作人员也多是以往的老职工,对于新的员工培训还不够完善和成熟。当前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是逐渐抛却以往的传统模式向着现代化的模式迈进,但是,在图书馆人才的需求上,因为受到行业发展的限制,所以就业问题是一个需要仔细考量的大问题。另外,我国当前对于乡镇图书馆的建设还不够重视,许多乡镇图书馆建设过于落后,乡镇图书馆在不论是管理上还是福利待遇上都有很大的欠缺。从而导致很多人才并不能学以致用,新工作人员的潜能和才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总之,诸多问题的存在导致我国图书情报事业一直没有很大的发展。再一个就是在硬件管理上,经济的制约和限制,图书馆过于传统守旧、图书馆工作人员结构稳定和年龄过大,这些都是需要利用新型科技和管理手段去加以改变的。2、图书情报行业综合型人才严重缺乏对于我国图书情报事业来说,其良好的发展需要的是一种综合型人才,这种人才不仅只是对于情报学科有着充分的认识,同时在别的方面也要有很好的发展。这些主要包括对其创新技能、自身素质、适应能力的要求等。我国当前虽然一些高校的图书馆专业设立相对来说时间还比较长,但是对于综合性人才的培养上还欠缺很多,整体上大学生们主要还是偏向于理论认识研究,落实到具体的实际能力上综合性并不是很强。对于图书情报工作来说,它需要的知识面十分宽广,因此其对人才的需求更多是一种对高级人才的需要,特别是当前社会网络科技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图书情报事业的从业人员只有充分的了解科技发展前端的知识,才能够更好的理解图书馆未来发展趋势,所以弥补图书情报事业人员缺口这一问题也是图书情报事业需要多加注意的一个方向。

三、知识经济形势下我国图书情报事业的未来发展定位

1、对信息资源准确定位。采取多种手段广泛收集信息资源,并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有序的组织,以最小的成本促成信息资源不断的更新换代。当前社会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慢慢的加快,对信息资源还要能进行合理的分类及数字化呈现,从而使人们在获取的时候更为方便快捷。2、对信息服务进行定位。“服务”这一问题随着社会不断人性化的发展,人们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图书情报事业发展中,除了要提供个性化和专业化的服务,还要能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资源可以共享,并运用当前社会科技优势,为客户提供远程操作与“面对面”相结合的服务。3、对信息技术进行定位。图书情报部门应当建立自己的网站,不断对自身系统进行更新,不断完成自身建设的自动化,在未来人们的生活中,应采用网络服务与数字化相结合的方式为人们提供服务,尽可能降低不必要的时间及精力的损耗,达到良好发展。4、对组织管理的定位要明确。在图书情报事业中,对资金要合理的安排,对人员要进行必要的培训,组织的建立要稳定,保障图书情报事业作用的持续发挥。

图书情报论文篇2

硕士学位论文一般都具有专深的理论和卓越的见解,具有内容新颖、信息量大、专业性强、学术价值高等特点,其发表状况被认为是衡量学科发展水平和科技产出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应用共词聚类的方法,对近几年的图书馆学情报学硕士学位论文进行定量分析,找出当前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硕士研究生的研究热点,并进行比较分析。

1.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热点分析

1.1数据来源

《CnKi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是目前国内相关资源最完备、高质量、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收录了1999年至今全国652家硕士培养单位的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本文选择中国知网的《CnKi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的免费题录数据库于2007年6月8日以“学科专业名称”作为检索途径,输入“图书馆学”作为检索词,时间选择2002年到2006年共检索到316篇学位论文。对检索结果用excel进行数据统计,得到934个关键词。选择词频数不小于7的关键词作为高频关键词进行分析,同时去除对反映主题意义不大的“比较研究”(词频为7)得到15个高频关键词,如表1所示。

1.2数据分析

1.21构造共词矩阵

对表1中的高频关键词两两配对,统计它们在316篇文献题名中共同出现的频次,形成15X15的矩阵,如表2所示,对角线上的数字即为各高频关键词的词频。

1.2.2构造相异矩阵

为了消除频次悬殊造成的影响,用ochiia系数将共词矩阵转换成相关矩阵,即将共词矩阵中的每个数字都除以与之相关的两个词总频次开方的乘积,其计算公式是:

对角线上的数据表示某词自身的相关程度,经上式计算均为1。为方便进一步处理,用“1”与全部矩阵相减,得到表示两词间相异程度的相异矩阵由于篇幅限制,此处仅列举部分相异矩阵如表3所示。

1.2.3利用SpSS进行聚类分析将表3所示相异矩阵导入SpSS进行层次聚类分析,选择“组间平均链锁(Between—grouplink-age)距离”,即个体与小类中每个个体距离的平均值。此种方法利用了个体与小类的所有距离的信息,克服了极端值造成的影响得到的凝聚状态表如表4所示。

凝聚状态表中,第一列表示聚类分析的第几步;第二、三列表示本步聚类中哪两个样本或小类聚成一类;第四列是个体距离或小类距离;第五、六列表示本步聚类中参与聚类的是个体还是小类,0表示样本非0表示由第几步聚类生成的小类参与本步聚类;第七列表示本步聚类的结果将在以下第几步中用到。例如,第一步中,1号关键词(数字图书馆)与9号关键词(元数据)聚成一类,它们的个体距离是0.985,这个小类将在第10步中用到。同理可得其它聚类。这个聚类过程可以从图1所示聚类树状图中直观地展现出来。树状图以躺倒树的形式展现了聚类分析中的每一次类合并的情况。SpSS自动将各类间的距离映射到0—25之间,并将凝聚过程近似地表现在图上。例如,1号关键词(数字图书馆)与9号关键词(元数据)距离最近,首先合并成一类,其次是2号关键词(图书馆)和5号关键词(网络环境),以此类推。可见,该聚类过程与表4所示的凝聚状态表是一致的。

  1.3聚类结果分析结合高频关键词的共词矩阵和上述聚类过程,可以将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热点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1)元数据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包括关键词1(数字图书馆)、9(元数据)。全球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实践证明:元数据在各类数字化资源的收集、整理'存取和服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口。在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应切实重视和加强元数据的研究和应用,尽快研究、开发出专门针对中文数字文献和网络信息兼容的元数据。

(2)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及图书馆信息服务、知识管理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建设等问题,包括关键词2(图书馆)、5(网络环境)、4(信息资源)、3(信息服务)、8(知识管理)。网络环境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图书馆的信息交流突破时空障碍伸向世界的各个角落,图书馆界长期以来追求的资源共享目标在很大的范围内得以实现,信息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渗透于图书馆的各个微观和宏观工作中,使图书馆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把握网络环境所提供机遇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迎接挑战,及时发现和解决由此而带来的各种问题,才能使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进入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

(3)本体在知识组织中的应用,包括关键词7(知识组织)、14(本体)本体作为一种能在语义和知识层次上描述信息系统的知识组织工具,自提出以来就引起了国内外众多科研人员的关注,并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数字信息资源的特殊性为知识组织增加了难度,需要不断创新知识组织工具,提高获取知识的效能。本体的应用研究必然改善这一特定领域的知识组织水平。

(4)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包括关键词6(高校图书馆)、15(知识服务)。高校图书馆在各个历史时期都为满足用户的知识需求而探索和进行着用户服务工作的实践。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图书馆原有的信息服細不能满足用户日益增加的知识需求,因此,最能与用户知识需求相匹配的知识服务成为高校图书馆用户服务发展的主流趋势。

(5)网络信息资源的知识产权问题,包括关键词10(网络信息资源)、11(知识产权)在网络信息迅猛发展的今天,既要保护好权利人的合法权力又要兼顾社会公众利益,仅以目前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建立和健全网络信息知识产权的保护体系,增强网络的可信赖度,在信息所有者和使用者以及传播者之间形成一个真正公平、公开、安全、友好、互动与互信的网络信息交流平台。

(6)信息组织理论下的搜索引擎技术,包括关键词12(信息组织)、13(搜索引擎)internet的迅速发展使得网络空间成为重要的信息源。在信息组织理论的基础上网络信息组织技术有了飞速发展,其中搜索引擎就是对网络资源管理和检索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而且网络信息搜索引擎的开发与利用已经取得显著成绩并且成为一个新兴产业。

2.情报学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热点分析

情报学硕士学位论文的分析过程与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论文的分析过程相同。笔者曾于2007年4月9日用相同的检索方式,检索到624篇情报学硕士学位论文,选取20个高频关键词进行分析。高频关键词如表5所示。

相应的共词矩阵、相异矩阵和凝聚状态表,可参见“情报学硕士学位论文的共词聚类分析一文,此处只引用了最终的树状图及相关结论。层次聚类分析的树状图如图2所示。

情报学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热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条。

(1)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包括关键词(信息服务)'(图书馆)、(信息)。网络环境下图磁究生的关注。

书馆的信息服务更加体现出其个性化特点。主要围绕信息服务实现的技术、系统、对策及信息服务能力的评价展开。同时也有涉及专业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研究,像医学图书馆和军事图书馆等。

(2)企业竞争情报和企业信息化,包括关键词(企业)、(竞争情报)、(信息化)关于企业竞争情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竞争情报系统的构建及应用、企业竞争情报需求分析、人才培养及反竞争情报等方面。企业信息化的研究主要是关于企业信息化的经济效益评价、项目风险评估和控制、信息化对策等的研究。

(3)网络信息的组织和检索,包括关键词(网络)、(信息资源)、(信息组织)、(信息检索)(信息)以信息构建、web、本体、XmL、统计语言学模型等各种理论为基础的信息组织和检索是研究的热点。还涉及一些企业、医学等专业方面的信息组织和检索,以及检索系统的设计。

(4)数据挖掘在客户关系管理及电子政务中的应用,包括关键词5(数据挖掘)(客户关系)、(电子政务)数据挖掘技术是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关键技术之一。企业在收集大量的客户基本资料和详细交易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数据挖掘发现客户特征、购买模式等有价值的知识,从而有效指导客户关系管理的实践。将这种思维运用到电子政务中,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5)人力资源与信息系统,包括关键词(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企业、高校、银行等领域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实施是其研究重点。

(6)本体与数字图书馆,包括关键词(数字图书馆)、(本体)。本体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主要用于知识检索、信息系统建模、领域本体建模和信息服务系统等方面。而这些问题又是数字图书馆建设和运作过程中所不可忽视的。

(7)电子商务、知识管理及信息技术的关系,包括关键词1(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知识管理)。电子商务和知识管理是出现最多的两个关键词,它们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知识管理主要是针对企业和图书馆,大多研究知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电子商务的模式选择、税收问题、消费者信任度以及信息流、信息安全等问题是研究热点。当今网络环境下,知识管理和电子商务的实现都与信息技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3.图书馆学与情报学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热点的比较分析

从层次聚类分析的树状图中可以看出,情报学高频关键词类间距离较小,聚类过程相对集中,在距离0—10以内,就完成了绝大多数的聚类。而图书馆学高频关键词的类间距离大多相距较远,聚类过程比较分散,一直到接近20的地方才完成聚类。因此,情报学高频关键词的共词聚类效果比图书馆学高频关键词的共词聚类效果要好,这说明情报学高频关键词形成的研究热点的类间关系更为密切。比较两个专业学位论文的研究热点,可以发现以下特点。

(1)图书馆仍是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硕士研究生的研究重点,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强了对数字图书馆,以及建设数字图书馆所需技术一本体、元数据等的研究。图书馆传统的信息服务、信息组织,以及知识经济发展所产生知识管理等关键词,也频繁地出现在近几年的图书馆学情报学硕士学位论文中。但是图书馆学的知识管理大多只是针对图书馆进行研究,而情报学研究的知识管理除面向图书馆外,还有对企业知识管理相关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同时,两者都较为关注信息资源,特别是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组织、检索、利用等方面的发展,

(1)图书馆学的研究热点大多还是限制在跟图书馆有关的领域。只是跟原来相比,更多地带有了信息和网络的色彩。但是,对图书馆的知识服务以及网络信息资源知识产权方面的研究,则是图书馆学独特的研究热点。

图书情报论文篇3

>>基于图书情报学期刊统一稿件格式的探讨SSCi收录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研究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同质化竞争及其对策加强图书馆情报学期刊管理的途径探析基于CnKi的2005年国内6种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论文耦合比较分析多媒体时代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利用的困境和路径我国图书情报学开放存取资源研究开放存取期刊的整合利用分析大数据时代基于情报分析的图书情报学教育变革基于词频分析的2011年国内情报学热点研究基于共词分析的国外图书情报学研究热点图书情报学合著网络研究:基于CSSCi基金论文的可视化分析基于双边市场理论的开放存取期刊收费模式基于图书情报核心期刊的《图书与情报》学术质量指标分析基于中国引文数据库的情报学核心期刊辐射力调查分析数字化图书馆的时效性分析开放存取期刊的影响力分析基于作者角度的国内开放存取研究文献计量分析体验的时效性基于Scopus的我国近10年(2001―2010年)图书情报学文献分析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2011-12-08.

[6]《国家图书馆学刊》网络版[eB/oL].,2011-12-08.

[14]黑龙江省图书馆网站——《图书馆建设》网络版[eB/oL].http:∥/fdyxh/tsgjs/,2011-12-08.

[15]《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网络版[eB/oL].http:∥.cn/,2011-12-08.

[16]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网站——《图书馆论坛》网络版[eB/oL].http:∥.cn/cn/lunt.asp,2011-12-08.

[17]《图书馆学研究》网络版[eB/oL].http:∥.cn/tsgxyj/,2011-12-08.

[18]《图书馆杂志》网络版[eB/oL].http:∥/tsgzz/,2011-12-08.

[19]《图书情报工作》网络版[eB/oL].http:∥159.226.100.150:8085/lis/Cn/model/index.shtml,2011-12-08.

[20]《图书情报知识》网络版[eB/oL].http:∥/,2011-12-08.

[21]甘肃省图书馆网站——《图书与情报》网络版[eB/oL].http:∥.cn/xh/cbfx/tqmc.htm,2011-12-08.

[22]《现代图书情报技术》网络版[eB/oL].http:∥/Cn/volumn/current.shtml,2011-12-09.

[23]《中国图书馆学报》网络版[eB/oL].http:∥.cn/jtlsc/ch/index.aspx,2011-12-09.

[24]叶新明,陈益君.我国开放存取中文科技期刊与全文数据库期刊的时效性比较[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29(1):31-35.

图书情报论文篇4

论文摘要:图书馆学是一门努力提高客观知识社会记忆能力的实用性科学,它的宗旨是为人们主动获取知识提供最佳工具与方法。图书情报学又是为了人类求知而建立起来的一项可持续发展的学科。图书馆情报学理论方面的深层研究,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对图书馆情报学的见解,不断把图书馆情报学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体系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所以使得图书情报学得到可持续发展。

求知是人类的本性,主动获取知识的方式对人们具有重要意义。图书馆学是一门努力提高客观知识社会记忆能力的实用性科学,它的宗旨是为人们主动获取知识提供最佳工具与方法。图书情报学是为了人类的求知而建立起来的一项可持续发展的学科。当前情报学理论研究正在蓬勃地向前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新的发展动向和新的发展路径。国内外许多情报学家都致力于图书馆情报学理论方面的深层研究,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对图书馆情报学的见解,不断把图书馆情报学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体系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本文就从图书馆情报学的形成,可持续发展和发展途径等基本理论问题做些研究和探讨。

一、图书馆情报学的形成

纵观我国图书馆情报学系统的发展历史,风风雨雨己走过了几百年。如果单从图书馆以保存文献为主要功能这一对象来说,从公元前一千多年以前就出现了最早的图书情报学系统,只是由于战乱被毁掉了,但从前人留下的史书记载可以得出这一事实确实存在过。到今天图书情报学随着当今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完善和迅猛发展,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成为人类社会离不开的一种文化职能机构。简言之,图书情报学就是在以图书馆为主,包括各种资料室、信息中心、情报中心、信息咨询机构、情报研究所以及培养各种图书情报人才的各大学的图书情报院系、各种类型的出版社、科研机构等当今社会主要的信息机构持续发展过程中所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中图书馆是他们的核心和发展源。

二、图书情报学的可持续发展

图书馆情报学在当今时代是如何发展的呢?这是因为任何学科的发展都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图书情报学也不例外,当学科发展过程中出现自身原有理论无法解决的新问题时,就预示着这一学科面临看重大变革。要实现这一跨越,有两个方法,一是发明新的理论方法。二是引进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在自然科学领域,往往是发现新的理论或方法,发明新的技术。在社会科学中,大多为引进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自然科学中的理论、方法、技术。

过去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借阅全凭手工,费时又费力,效率低,又容易出差错。自从计算机技术被引入图书馆管理后,这一状况彻底改变。借阅管理目录查询都由计算机自动管理,效率高、差错少,使图书馆管理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而现代科学的一大发展趋势是交叉综合,不仅是相似相近的学科之间进一步综合化,甚至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由于学科之间的移植而形成交叉学科。现代科学中不存在截然独立的学科。在自然学科研究中参照引入了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有关研究成果,反之亦然。综合化趋势促使各个学科的研究人员不仅要了解本学科的系统理论,还要了解相关学科,交叉学科的有关理论,使其知识结构更加合理,科研能力大大提高。同时对图书馆情报学的研究、发展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由过去的简单的文献情报学发展到当今的高科技图书情报学的综合学科,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代替了过去的手工操作和半机械化,填补了学科之间的鸿沟,使相近学科,甚至相差很大学科之间研究储存人类有价值的知识及先进的科学资料也能得心应手。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图书馆情报学这一学科人员素质也应相应的有较大的提高,与现代科学发展相适应,由过去的低级操作人员变为今天掌握高科技技术的高级人才,只有这样,图书馆才能更好的服务社会,才能更好的、更高速的为现代高科技的发展提供得心应手的高科技信息和高科技情报。才能将图书馆办成为人类知识的公共记忆装置;及提供客观知识服务的公共场所。

图书馆做为人类知识的公共记忆装置,那么图书情报学也在给人们提供客观知识服务的这个公共场所中对人类的发展与进步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超前的科学价值。这是因为情报学与社会、环境、经济、技术、文化、资源的协调发展是离不开的。

广域图书馆与图书情报学一体化发展是图书情报学一体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广域图书馆的基本特性包括:是介于书库与数据库之间的多维空间典藏图书馆;是介于各种馆藏内涵之间属于多元内涵与干系的图书馆;是具有执行栓释资料功能,发挥大媒体结构的复合图书馆;是继传统图书馆之后,充分提供资料、信息和知识化多频多元服务的新一代图书馆;是超越过去图书馆服务范畴,组成图书馆服务集成网络,并且创新价值的新世纪图书馆。因此,广域图书馆是集合了技术、政策、管理与经济效益于一个经营模式中的图书馆。总而言之,广域图书馆是图书馆思维与图书馆业务的大集合,也是图书情报学新拓展的坚实基础。将广域图书馆与情报学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形成了切合图书情报学一体化发展的新功能;面向社会的文化教育功能、信息和科研情报集散的枢纽功能、情报加工的增值功能及情报营销的市场功能。同时并能达到:收藏与展示相结合、收藏与研究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在当今的高科技时代持续发展。

三、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及途径

图书情报学在一体化结合的发展中,要想得到长足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把人才资源、先进技术和雄厚的经济基础做为有机的结合才能实现这一目标。面对当今科技迅猛发展,各种新技术,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如何才能继续保持图书情报学科的现有地位,如何给图书情报事业未来的发展奠定一个美好的发展基础,也就是说准备让图书情报学以何种新的服务方式和发展方式面对广大读者及其新的需求,这是图书情报学面临的新课题和必须去迎接的新挑战。尤其是对于我国这种发展中的国家来说,过去的基础比较薄弱,而且各种体制、法规就不健全或者比较单一,那么这种挑战带给我们的困难就更大,尤其是与国外发达国家差距明显的时候,将以何种方式弥补上去,还能有所创新,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未来图书情报学的发展方向具有电子化、网络化、数字化、虚拟化、集成化、智能化等几个明显的特征。

如今有人提出地球村,全球研究村等概念,也就是说到某个时候这个地球村只有一个宏观意义上的运行良好,内部协调的图书情报学系统。到那时侯,图书情报系统将在人类社会化、文明化、信息化的发展中扮演主体的角色,并且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就是图书情报学系统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基于人们对未来地球村的构想,我们完全可以构想我们的一体化地球村图书馆。

电子化、网络化、数字化是三个重叠性很大的概念,但他们的内涵是逐步深化的,而集成化和智能化则是基于前面三个基础之上提出来的。他们都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层次的应用。当现代图书情报学系统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也标志着人类社会己经发展到了“地球村”时代。可是如果从发展阶段进行比较,我们的平均水平还处于半机械化、机械化时代,而国外具有先进水平的图书情报学系统正在进入电子化、网络化时代,至少与国外发达国家相差两代的发展水平。这个差距如何尽快弥补上,并且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图书情报学的发展战略的选择是相当关键的。所以要尽快赶上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必须采用跨越式的和一体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战略。这就是图书情报学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科技保障。

在有先进生产工具的同时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起决定作用的,我们永远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在拓展图书情报服务功能,加大情报集散能力、提高文献开发层次、增强决策咨询和情报市场营销力度等一系列工作中,人才建设是重中之重。但人才建设最核心的一点是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宽松环境,做到人尽其才、事业留人。对有才能的知识分子和专业人才应该优先起用和重用,让年轻图书情报学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担任咨询研究项目和技术开发项目的负责人和骨干,在实践过程得到锻炼和提高,激发青年人才求知识、钻业务、长才干的积极性。对于在图书情报学研究中做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人才在精神奖励的同时应给予物质重奖,只有这样才能使图书情报学有一个长足的发展和更为广泛的吸引有用人才,也只有这样才能极大的推动现代图书情报学的迅速发展也就形成了整个图书情报学腾飞的内驱力。

图书情报论文篇5

关键词: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

 

自20世纪70年代国外档案学家提出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设想以来,国内许多理论和实际工作者也从不同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建设性探讨。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特别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体化构想也不断获得专家的亲睐和论证。本文在回顾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观点的基础上,从对象、目的、功能、属性、管理成本和协调发展等六个方面提出了质疑和看法,以助于人们对这一问题具有更加科学、理性的认识。

1.一体化主张的简要回顾

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支持者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属性同源。认为图书、情报、档案同出一源,都属于文献信息的范畴,它们不仅载体相同、相似,而且服务性质、管理方法、管理手段都是高度一致的,共同的渊源和广泛的共性为实现一体化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基础[1]。一般而言,属性同源说者并不否认图书、情报、档案三者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别,不过他们普遍认为,差异不是一体化的主要障碍,相反,一体化有利于它们之间的优势互补。

1.2资源互补。认为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图书馆、档案馆还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和相当重要的互补作用。就是,档案作为事件发生的原始记录,是唯一的文献,一旦丢失或发生意外(火灾、水灾)等情况,就无法弥补,就会出现断档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图书资料就尤为重要,可靠性和复本量大,收藏地域宽,各大图书馆都可能查到,就有可能把断档的档案和不足弥补起来,体现了图书和档案的相互依存、遗漏补缺的互补作用。

1.3资源共享。资源共享可以带来超值利益,其理论根据是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郎菲提出的著名定律:整体的属性与功能大于各孤立部分的总和。提出一体化可以实现资源共享的观点认为,当前我国图书、情报、档案存在严重的“信息孤岛”现象,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系统有利于文献信息由分立到整合,从而产生1+1+1>3的效果。

1.4网络条件。认为目前我国各级网络化建设已逐步完善,为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提供了一个网络化技术平台,只要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解决数据库格式、用户接口以及联机采访、联合编目等标准化、规范化问题,就一定能够完成一体化的构想。

2.实现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六大质疑

在对肯定性观点做简要回顾之后,提出一些否定的看法或许可以使人们对这一问题会有更理性的认识。笔者认为影响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原因,正是它们之间的差异即质的区别。那么图书、情报、档案它们本质的东西是什么?是文献的内容和范围。因为,它们都是利用文献为人类社会提供服务,离开了文献它们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下面以图书和档案为例,就它们所收集文献的内容、范围、使用目的以及一体化对三学科的管理和服务方面加以分析,以说明实现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是不可行的。

2.1图书馆、档案馆虽然都是以文献为自己的工作对象,但所收集文献的内容和范围却截然不同。图书馆所收集的文献是以人类知识整体为对象,文献的知识信息数量大,学科门类齐全,内容学术性、理论性强。论文格式,情报。而档案馆所收集的文献是以立档单位为对象,是立档单位各项实践活动的原始记录,是对客观事务的直接反映,突出其本源性、可靠性,具有历史凭证作用。

2.2从文献利用的目的和对象看,图书馆文献主要是为社会广大读者的不同需求服务,使用者利用图书馆文献是为了更加便利快捷地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和知识。而档案机构公共服务性不如图书馆、情报部门强,它以特定对象确定自己的服务内容,主要是对部门、机构内部的管理需要服务,使用者利用文献主要为了解决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2.3从图书馆和档案馆属性来分析,图书馆强调的是其服务性,而档案馆则是保存性。图书馆所收集的文献主要是为了读者使用,所有文献都向读者开放,文献在馆内允许有一个自然损耗。论文格式,情报。而档案馆所收集的文献主要是为保存,以备查用,在使用方面受一定的权限限制,许多文献的保存期都是永久,在保存期内任何文献都不能遗失。

2.4图书馆的文献具有互补性和可代替性,档案馆文献具有唯一性和不可代替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记录人类知识的文献不断增加。图书馆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要收集齐所有文献是不可能的(也没有必要),所以必须实行多馆联合采购,共同建立一个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以实现文献资源共享。此外,一个图书馆的文献如果一旦全部毁坏,还可以通过其它图书馆的文献来代替,这是由图书出版的多复本量决定的。而档案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只能依靠本馆自身力量来完成,文献具有唯一性,一旦损失无法弥补。

2.5一体化所追求的资源共享难以带来管理和服务成本的。大家知道,美国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之一,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注重资源利用效率。为了使文献信息资源利用达到或接近帕累托最优,美国曾于1948年开始实施旨在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法明顿计划。论文格式,情报。为此,联邦政府与图书馆界投入了大量资金、付出了巨大努力,但十几年后,美国人发现这一计划的实施,并没有在降低成本上显现出他们所期望的优越性,相反,它给美国政府和各成员馆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无论是人员配备还是资金消耗都已超出了成员馆的承受能力。论文格式,情报。本着对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坚定信念,1966年美国以“全国采购和编目计划”(npaC)全面替代了法明顿计划,但随后的事实表明,它同样没有给美国人带来预期的利益,该计划于八十年代初由于预算、资金枯竭而宣告结束。论文格式,情报。我国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始于1957年,其标志是1957年国务院颁布的《全国图书协调方案》。论文格式,情报。30年后即1987年,由文化部、国家科委、国家教委、中国科学院等15个部委联合成立了全国部际图书情报工作协调委员会,成功地组织了全国文献资源调查与布局的研究工作,但是在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方面,始终未取得令人满意的进展。上述事例表明,在图书馆或图书情报界自身资源共享问题尚未有效解决之前,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必将面临很大的经济风险,另外一体化所需要的管理平台、技术平台和法规平台的搭建也需要付出巨大的社会成本,盲目实施一体化极有可能与它所追求的目标产生背离。

2.6一体化难以促进图、情、档三学科管理和服务的协调发展。从根本上讲,一体化所追求的目标在于最大限度满足用户需求、提高资源利用率,它对三学科在科学管理和服务方面的固有特性以及自身发展模式、要求考虑的并不十分周全。又以档案和图书为例:很多档案其内容要么涉及到国家或企事业单位的机密,要么涉及到个人隐私或不公开信息,根据国家档案法规定,档案的归档、保存、查阅、解密、销毁都有严格的法定程序。相比而言,一般的图书资料其搜集、加工、利用只需遵循具体的业务规程,并没有系统的法律规定或什么特殊要求,即使将来出台图书馆专门法,也与档案法在立法目的、调整范围及法律内容上有很大不同,对档案和图书实施“一体化”管理显然是相当困难的。再以知识产权保护为例:大多数涉及到专利法的知识产权是通过档案的形式予以保护的;涉及到著作权法的知识产权通常又与图书密切相关;而情报――特别是商业情报,又受到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按照该法第三款的规定,这样的情报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力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力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显然,将受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的情报、受专利法保护的档案与一般的图书资料实行“一体化”管理会带来利用和知识产权保护上的混乱。

3.结语

对一体化管理的否定性看法并不是对一体化构想的全面否定。无论如何,一体化构想都是对图书、情报、档案未来发展趋势的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预测或探索,只不过这种预测需要有更为全面的眼光和更加科学的方法。正如一个项目的风险评估是可行性分析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样,否定性意见具有防止决策失误、减少风险、避免资源浪费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冯静等.论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J].档案天地,2003,(3)

2李卫华.高校图书、情报、档案实行一体化管理初探[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6)

3刘玲仙.信息社会图书情报档案融合趋势[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

4陈祖芬.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系统建设问题的探讨[J].档案时空,2003,(2)

5锅艳玲等.基于网络的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模式探讨[J].河北科技图苑,2006,(3)

6张梅.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风险与成本初探[J].情报杂志,2004,(8)

7葛翠玲.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构想的否定性检验[J].图书馆杂志,2007,(7)

8舒任颖等.图书、情报、档案管理一体化制约因素分析与对策[J].情报资料工作,2006,(4)

图书情报论文篇6

[摘要]文献采访是国内高师院校图书情报系统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基于对采访概念和文献采访理论的认识,研究了该系统文献采访的现有模式,提出了基于以人为本的“高师院校图情系统学科馆员文献采访模式",以期对这项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提供参考和启迪。

[关键词]图书情报系统;文献;采访;图书馆学

在信息时代,文献已成为高师院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的重要资源之一,关系到高师院校的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如何依据高师院校图书情报系统实际,更好地开展文献采访,是高师院校图情系统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1高师院校图书情报系统

高师院校图书情报系统(以下简称图情系统)是高师院校的核心支柱之一。国内的高师院校属于多学科大学,就目前现状而言,大多数此类大学图情系统的管理体制为学校建立校级图书馆,在各院、系和研究所分别设立资料室。近年来,随着网络数字型文献的剧增,校网络中心也被纳入此系统。高师院校图情系统各成员的定位是:校级图书馆为学习型图书馆,各专业院、系和研究所资料室为研究型图书馆。就文献采访而言,前者围绕学生学科专业课程学习,后者满足教师的教学参考和科研创新的需要。校网络中心主要是为数字型文献传播提供网络技术支持。

2采访和文献采访理论

“采访”一词由“采”和“访”组合而成,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注释,“访”即调查、寻求,“采”即选取、搜集;“访”是“采”的必要前提,“采”则是“访”的必然结果[1]。文献采访就是根据各类图情系统的性质、任务、读者需求、经费状况等,通过多渠道建立和扩充文献的过程。

围绕文献采访,相继诞生了“绝对完整理论”“选择理论”“需要理论”“价值理论”和“协调理论”等理论[2]。在这些理论中,“绝对完整理论”不切实际,过于理想。“选择理论”是一个相对主义色彩浓厚的理论,提出以严格的“选择”,实现文献的特色化。“需求理论”的人本化倾向明显,体现了读者优先的原则。“价值理论”兼顾文献的内容价值和使用价值,以求文献采访达到杜威所倡导的“最好的图书,最多的读者,最少的开支”之目的。“使用概率理论”和“调查选择理论”等将文献采访引向量化轨道,丰富和发展了“选择理论”“需求理论”和“价值理论”,但需加强文献量化采访的可操作性。“协调理论”顺应了当今信息爆炸和文献类型多元化的时代潮流,打破和抛弃了一馆独立采访的广而全的传统方式,突破馆际界限,开展多馆协调和区域合作采访,以真正实现杜威提出的“三个最”为宗旨。综观各种文献采访理论,都是出于一定时代的需要,对过去理论扬弃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根据当前国内高师院校的发展实际,运用科学理论,对高师院校图情系统文献采访作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探讨,实现理论创新,指导该系统文献采访工作的开展是必要的。

3高师院校图情系统的文献采访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院校图书馆规程》规定:“高校图书馆是为高等院校教学和科研提供文献保障的服务性和学术性机构,其首要任务是采集各类型文献资料,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文献信息保障”[3]。因此,文献采访是高师院校图情系统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其宗旨就是根据本校的专业学科设置和师生需求,通过多种途径,有计划、有重点地补充国内外的各种类型的文献,逐步形成具有本校特点的专业文献体系,以更好地为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当前,国内大多数高师院校图情系统所采用的文献采访模式见图1。

图1国内高师院校图情系统文献采访现有模式

这是一个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文献采访模式。校级图书馆在校网络中心的协助下,集中采访国内外专业期刊机读数据库、电子图书、视频文献等数字型文献,通过校园网供校内各终端使用。印刷型专业书报刊等文献采访则是校级图书馆和资料室各取所需,分散进行。高师院校图情系统现行文献采访模式的形成,既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管理体制的延续,更是这类高校办学现状之使然。

随着国内大学教育由精英式向大众化转变,高师院校的办学规模骤增,多校区办学已成为许多这类大学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然而,在每个校区图书馆收藏相同的印刷型文献复本不现实也没必要,让不同校区读者赶往其他校区图书馆借阅印刷型文献更是勉为其难。

校级图书馆行使高师院校文献信息中心的职责,由其牵头集中采访数字型文献,有利于对这类文献的集约化管理。然而,面对印刷型文献多元化的趋势,长期形成的印刷型文献采访制度显现出过于刻板和流程繁琐等弊端,这极大地延缓了这类文献的流通,出现“新书变旧书”的状况。尽管校级图书馆的采访人员掌握文献采访的理论和方法,但他们不可能全面了解本校各专业的最新动态,从而出现“该采访的没采访到,不该采访的却采访了”的现象,导致文献采访质量的降低。文献采访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高师院校,尤其是地方性高师院校的相关经费长期短缺,面对文献价格飞涨,更是入不敷出。

高师院校各专业院、系和研究所资料室的用户,主要以本单位的教师和研究生为主,他们间有经常性的交流,形成了一种信息情结[4],这些用户将本单位资料室视为学术信息交流的平台和印刷型文献的集散地。资料室开展的印刷型文献采访针对性强、操作灵活,使得用户急需的教学和科研文献能够及时采访到位并流通,提高了文献的使用效率。院、系和研究所自筹的专业学科建设费和研究生教育文献资料费等经费的投入,从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学校文献采访经费短缺的窘境。

基于以上缘由,长期以来提倡的大学校级图书馆与各专业院、系和研究所资料室合并的模式,在国内高师院校难以贯彻实施。因此,唯有改革现有模式,提出创新建议,才能开创高师院校图情系统文献采访的新局面。

4高师院校图情系统文献采访工作的创新

4.1结合实际,更新理念

知识管理理论将知识管理定义为:“狭义的知识管理指对知识本身的管理,包括对知识的创造、获取、加工、存储和应用的管理。而广义的理解不仅包括对知识进行管理还包括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5]。情报科学的认知范式将情报科学的核心定位于:“促进所需的情报在情报生产者和情报用户之间的有效传播”。[6]

高师院校图情系统是知识集散地和情报加工厂,将浩瀚的信息有序化,实现对知识的有效管理,并转化成为有用的情报(尤其是竞争性情报),以供用户使用,这是该系统的命脉之所在。高师院校图情系统文献采访是实现其使命的基础平台,应秉承上述理论和范式,坚持以人为本,寻求文献采访与用户所需的最佳结合;坚持协调互动,达到文献最大限度传播和共享;坚持知识创新,实现自身发展与组织发展的共赢。

4.2面对现实,创新模式

文献采访的主体和文献用户都是“人”。要达到文献采访的供需双赢,实现文献采访主体的角色转变是关键,而突破口就是建立和完善“以人为本”的“高师院校图情系统学科馆员文献采访创新模式”。

图2高师院校图情系统学科馆员文献采访模式

这是基于知识管理、情报有效传播和信息反馈规律建立起来的高师院校图情系统文献采访模式。在此模式中,“学科馆员制度”是前提,“学科馆员”是核心。学科馆员要肩负整个采访过程中的知识管理,保证此过程中情报的有效传播,接受来自用户的信息反馈。

4.3建立制度,培养人才

长期以来,高师院校图情系统,尤其是其中的院、系和研究所资料室成为学校政策性人事关系岗位,甚至被称为“收容站”和“养老站”。这些岗位上的许多工作人员业务理论和技能偏低,难以担当学科专业文献资源采访重任。因此,在高师院校图情系统中实施“学科馆员文献采访模式",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培养“学科馆员”刻不容缓。

“学科馆员制度”发源于美国,在欧美发达国家图书馆界盛行,20世纪末引入中国,现已在清华大学等国内大学图情系统中推广。它是一种以学科为对象、以“学科馆员”为核心的先进的办馆理念和全新的服务方式。在高师院校图情系统中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就是要从上至下地转变传统的“参考馆员”办馆理念和服务方式,着力培养具备图情基本理论和技能,又具有某一学科专业知识,能够为该学科专业文献建设和使用提供深层次导航和服务的复合型图书馆员,即“学科馆员”,让他们在“学科馆员文献采访模式"中担当主角。首先,从高师院校图情系统,尤其是各院、系和研究所中选择业务水平高、具有某一学科高学历或有一定专业背景和科研能力的人员,让他们摆脱行政和事务性工作,成为专职“学科馆员”,专心致志地追踪某一学科的发展前沿,开展该学科专业文献的采访工作和深层次的专业文献服务。其次,从各学科专业的研究生中挑选和培养“学科馆员”。这些研究生长期在某一学科进行专业学习和科研,掌握了该学科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如果对他们进行相应的图情理论和技能培训,他们便能在实际工作中较快地担当起“学科馆员”的重任。这样,既改革了图情采访工作,又培养了年轻的专业人才。

“学科馆员”的培养既要能成才,还要留得住。这就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以及宽松的学术氛围,同时,强化每一位“学科馆员”的工作职责,要求他们真正成为学科专业文献采访的“狩猎者”“导航员”和“联络员”,以及深层次专业文献服务的“拓荒者”和“探究者”,并将工作绩效与职称晋升和奖励机制等挂钩。每一位“学科馆员”也应该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是一个互利双赢的工作,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结合工作实际开展科研,将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

高师院校图情系统文献采访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提出以人文本,以“学科馆员”为核心的高师院校图情系统文献采访创新模式,可以成为该系统文献采访改革的突破口,势必给这项工作的开展带来新的契机。

[参考文献]

[1]曹均.论高校图书馆图书多维化“访”与“采”[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7(3):18—21.

[2]庞恩旭.图书馆文献采访理论述评[J].图书与情报,2004(2):35—37.

[3]资芸.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访辅助决策系统研究[D/oL].http://cnki.net.

[4]杨小华.试论高校研究生的信息商培养[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18(1):130—132.

图书情报论文篇7

关键词:受众理论传播学高校图书馆图书馆情报学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c)-0253-01

现代科学体系中,各门学科之间相互交叉、融合,学科之间的联系也日益紧密。一门学科地发展,必须借助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图书馆情报学也不例外。用传播学相关研究成果,来探讨当代图书馆工作,不仅可以促进图书馆学发展,更具有指导图书馆实际工作的现实意义。

1受众理论与图书馆情报学

受众,是传播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就是信息的接受者,传播效果必须从受众的反应中进行评价,因此受众是决定传播活动成败的关键因素。在图书馆情报学中,情报用户及其需求也是研究的重点,尤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改变了用户获取和利用情报的行为,使用户情报需求层次及其关系变得更加复杂,情报用户及其情报需求与情报行为规律的研究也就更为重要。因此,在情报学发展过程中,借鉴和吸收传播学受众理论的相关成果,将有助于拓展和深化情报用户研究的内容。

受众是传播活动中信息流通的目的地,是传播活动产生动因之一和中心环节之一。同时,受众又是大众传播媒介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和反馈源。大众传播过程中的受众即受传者,或阅听者,是对大众媒介信息接受者的总称。他们能决定一个传播内容、一个传播媒介,甚至传播者本身的发展前途。在图书馆的实际工作中,读者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是信息传播的参与者,因此读者也具有受众般的性质。

首先,受众的数量是庞大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由于社会环境、社会角色、文化背景、民族特征等不同,在传播活动中显示了不同的特征,判断和选择倾向也不同。虽然高校图书馆相对于公共图书馆,读者文化程度、行业等相对单一,但是依旧是数量庞大且复杂,他们来自各个地方,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等,也有着多元的价值观和选择。

其次,受众不是一成不变的。高校图书馆的读者,将这点体现的尤为明显。虽然有较为固定利用图书馆的部分读者,但是更多的是临时读者;高校师生的流动性,也导致了图书馆读者的流动性和使用时间的不固定性。

第三,由于传受双方的时空间隔,传者对受众的了解间接而笼统。拉斯韦尔在《传播的社会职能与结构》中提出的传播经典五要素分别为: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接受者、传播效果。图书馆员通过图书馆各类资源为读者提供信息,但是这个过程是间接的,图书馆员对读者的了解也是有限的。

2有关受众的主要理论

2.1个体差异论

个体差异论是霍夫兰.德福于1946年提出的,德弗勒修正后形成。它以心理学为依据,从行为主义的角度来描述受众,认为各受众成员对大众传媒信息的不同反应在于个人特性的千差万别。个人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个人兴趣、态度信仰、价值观等的不同,因此,受众在接收信息时所注意和理解的东西就不一样,产生不同的态度和行为。个人差异论最大的发现在于“选择性注意与选择性理解”,因此传播者要善于了解、利用来自传受者的经验、态度、立场等,并从尊重传受者的角度来进行传播活动。

个体差异论引入高校图书馆在实际工作中,突出了读者工作针对性的重要。由于高校师生的数目庞大,专业和对信息的需求也各自不同,这就需要图书馆在文献采集上,要兼顾到各方面的需要,处理好重点藏书与一般藏书的关系,品种与复本的关系,既要保证重点,又要照顾一般。也应针对不同读者的需求灵活运用借、阅、咨询等不同的服务方式,使形形的读者在图书馆中得到更为细致的服务。比如像“学科馆员”制度。图书馆设专人与某一个院系或学科专业作为对口单位建立联系,在院系、学科专业与图书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相互沟通,为用户主动地有针对性地收集、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学科馆员”一般能有针对性地为教学、科研提供有力地帮助。这就是个体差异论在高校图书馆工作中运用的一大体现。

2.2社会分化论

又称社会类型论或社会范畴论。该理论是1959年由美国学者赖利夫妇在《大众传播与社会系统》中首先提出,其从社会学角度出发,强调人的社会群体性上的差异。这种理论认为受众是可以分类的,尽管每个受传者的个性千差万别,但在一定的社会阶层中,由于受众在性别、年龄、地区、民族、职业、工资收入、、文化程度等方面相同或相近,会形成不同的社会类型。某一社会类型的受众对同一讯息又会有大体一致的反应。

高校图书馆的读者,在社会群体性上表现地尤为明显。由于高校图书馆面向的读者主要为高校师生,因此它的受众在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等很多方面都相同或相近。他们对于同一讯息会有相像的反应,也会对相同类型的媒体感兴趣。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受众年龄段和职业等较为集中的优势,来寻找其共同兴趣点。例如,针对年轻人在网络娱乐行为上的习惯,台湾大学推出了线上游戏,与实施图书馆利用教育结合起来,很好地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另外,如清华大学制作的系列图书馆短剧《爱上图书馆》、台大的《早安,图书馆》等,都是以学生为主角,切合了年轻人的兴趣,来打造图书馆的新形象。

2.3社会关系论

最早来源于拉扎斯菲尔德的《人们的选择》,该理论强调群体活动在传播活动中的作用,即群体关系在受众接受信息时产生的重要影响。其认为,受众作为个体,均有不同的生活圈,如家庭、朋友、同事、邻居等等,他们都和自己生活圈中的人们相互联系在一起,并受到其制约和影响。所以传播者应该认识到,真正的有效传播是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结合。

高校图书馆应该从该理论中认识到,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把读者也纳入到传播者的范畴来,让他们尽可能多地参与到传播活动中,而不是单纯地单向性传播。近年来,很多高校图书馆开通微博,不仅可以和读者进行更直接的沟通,而且将读者纳入了传播者的范围内,使其参与到传播活动中,发挥其在团体中的影响力,从而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因为传播学与图书馆情报学的互通性,受众理论在高校图书馆的实际工作中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可以更好地了解读者的特征、动机、心理需求等等,继而在工作中进行针对性的举措,以达到更好的信息传播效果及推广图书馆自身的作用。当然,受众理论还有很多,一些还不完全成熟,但是无疑值得去关注和研究,并为图书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闫哲.传播学在当代图书馆工作中的应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5):18-19.

[2]田赞明.大众传播理论视野下的图书馆工作[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8(5):25-27.

图书情报论文篇8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是国内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集服务、教育和科学文化传播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研究型专业图书馆,也是图书馆学、情报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授予单位。多年来,依托自身优秀的专家队伍、强大的资源与服务优势和广泛的国际交流合作,引领和带动了国内图书情报界高端人才的培养。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原名中央国家机关与科学研究系统图书馆学会,是中国图书馆学会重要的分支机构,从事图书情报工作专业培训已有30多年的历史,拥有一支在学科背景、专业素质、实践层面等均为国内一流的师资队伍,为业内培训的各类图书情报人员逾万人次,并以“内容前沿、针对性强、实践性强”的培训特点和良好的培训环境赢得业内好评。面对图情机构“十二五”发展规划需要,组织专家设置了系列新培训,现面向全国各类型图书馆、情报机构招生。常规服务能力培训

第30期图书情报工作岗位培训班

由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举办的“图书情报工作岗位培训班”自1981年创办以来,每年一期,每期历时6个月,已走过了30的历程。该班是北京地区唯一一个为非图书情报专业人员进行系统、全面学习图书情报专业知识的在职岗位培训班,现面向北京地区图书情报界招生。

一、招生范围

凡在职从事图书情报工作的人员,未受过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知识系统训练者,刚分配到图书情报工作岗位上的大学生,新转岗从事图书情报工作的人员,均可报名参加。

二、教学内容

(1)图书馆工作概论;(2)文献资源建设及开发利用工作;(3)文献分类标引;(4)文献编目工作;(5)参考咨询工作;(6)文献检索;(7)工具书;(8)连续出版物工作;(9)图书馆所需的信息技术及其应用;(10)图书馆管理工作(含图书馆规章制度制定);(11)读者工作;(12)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发展;(13)图书情报研究与论文写作;(14)典型参观。

三、培训教材

讲义及参考用书。

四、师资力量

授课老师均具备丰富的教学及实践工作经验,来自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等各类型图书馆的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五、培训时间

培训时间:2012年4月26日-11月29日,每周集中授课一天(含论文写作、考试、参观、结业仪式,暑期放假)

六、培训地点: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七、培训费用:2000元(含资料费、午餐费)

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理论-9实践应用研讨班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是业内最早倡导并开展学科化服务实践的文献机构,通过近10年的实践,取得了卓然成效,积累了成熟的经验,得到了业内的一致称赞,为引导图书馆员深化图书馆服务,推广先进经验,2005首次开设本班,每年一期,培训内容每年更新,授课内容逐层递进,现成为图书馆员开展学科化服务的教课级课程。

一、招生对象

适合高等院校、专业图书馆以学科化服务为重点的图书馆工作者。

二、课程特点

让学员最先了解业内领先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最新进展和前沿研究成果;实践性强,帮助学员开展对学科化服务的系统认识和思考,教学形式面向实战,精讲、多练、多讨论;参与性强,学员按学科或区域特点组成小组,参加课程讨论。

三、师资力量

邀请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以及清华大学、国家图书馆等单位较早从事学科化服务实践与研究的一线专家授课。

四、授课内容

(1)国内外学科服务的发展与现状;(2)不同类型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模式与机制;(3)图书馆用户服务战略与发展趋势;(4)立体式全方位的咨询服务;(5)学科信息平台建设;(6)学科情报研究服务;(7)面向重点用户、课题组的个性化服务;(g)构建基于用户社区的信息服务;(9)案例讨论,专家与学员交流研讨。

五、培训时间:2012年5月14日-18日

六、培训地点: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七、培训费用:1000元

科研机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与实践研讨班

一、培训对象

专业图书馆馆长、业务骨干

二、培训内容

(1)科研机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基本流程(文献资源保障需求分析、保障体系规划、文献资源保障策略,保障能力评价和针对评价结果的持续规划能力等);(2)科研机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分析方法及工具;(3)综合性研究院所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方案设计与实施;(4)基础性研究院所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方案设计与实施;(5)高技术类研究院所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方法与实践;(6)科研机构重点学科领域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方案设计与实施;(7)专业信息交流平台建设系统与使用(利用开放或公共技术平台来设计、组织建设和维护课题组文献信息集成服务平台的方法,将科研机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变成能为科研用户方便利用的服务能力);(8)面向课题组的专业信息交流平台建设实践;(9)如何建立一个面向课题组的专业信息交流平台一现场演示。

三、培训时间:2012年5月21-25日四、培训费用:1000元

五、培训地点: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及组织管理岗位培训班

一、招生对象

从事图书、期刊、资源采访、编目、信息资源整合工作的人员。

二、培训特点

上机实践,网络教室授课。

三、培训内容

(1)文献资源建设现状、趋势及其制约因素;(2)文献资源建设的一般方法、具体操作方式及其利弊;(3)中外文图书采访系统实践;(4)中外文期刊采访系统实践;(5)文献信息组织与管理;(6)分类标引方法及实践;(7)主题标引方法及实践;(8)中西文文献著录方法及maRC格式介绍;(9)规范控制方法;(10)编目工作流程及系统简介;(11)参观交流。

四、培训时间:2012年6月4日-9日

五、培训地点: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六、培训费用:1400元

专业化服务能力培训

学科文献(科学数据)检索、跟踪、管理及利用培训班(第四期)

一、招生对象:

全国各大学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专业系统图书馆、中央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图书馆、资料室服务人员以及信息机构人员、科技研究人员。

二、师资力量: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三、课程特点:内容前沿,突出实用,上机实践,网络教学。

四、培训内容:

(1)学科文献快速检索及其全文获取;(2)科学数据查询途径及其方法(LB、KnoVeL、niSt等);(3)学科文献跟踪(参考文献、引用文献、作者、机构追查);(4)学科文献评价(论文收录、引用);(5)学科文献述评(学科现状、热点学科、前沿学科);(6)学科文献管理及其利用(endnote、RSS);(7)参观交流。

五、培训时间:2012年6月11-15日

六、培训地点: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七、培训费用:1200元

科技竞争力分析实务研讨班(第三期)

科学计量已经成为评价科研进展和创新能力的主要依据和衡量国家、科技团队的综合国力或研究能力的指标,正越来越多地被用来描述科技研发现状、进展,揭示学科结构与科技优势,预测与跟踪科技前沿、热点以及发展趋势。鉴于此,分会于2012年,将继续举办第三期培训。

一、培训宗旨:

本培训班将从国际排行及对手分析、国际研究能力比较分析、技术竞争力分析、学科(研究)前沿、热点、态势分析四个方面,分别讲授其核心研究思路,主要分析方法与工具,分析报告撰写,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实践练习。

二、师资力量:

大连理工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情报专家及学科馆员。

三、培训方式:

本班的最大特色是开放交流学习形式,案例教学+网络系统演练+课程小组学习相结合。全部课程在网络教室完成,开通了丰富的网络数据库,每个学员都可亲身感受和使用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讲授与操练同步进行;学员利用所学的方法,在老师和辅导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小组合作完成一个模拟的课程报告,并师生共同交流与研讨学习成果。

四、培训对象:

情报所的研究人员、图书馆情报人员、学科馆员、咨询人员等。

五、课程内容:

1.科技竞争力分析概论

2.科技竞争力分析方法

――国际排行及对手分析

(1)文献统计分析法理论基础及其应用;(2)分析工具:SCi、CpCi、CSCD(中国科学引文库)的使用;(3)分析方法:科研交流确定分析主题、文献检索、检索结果分析;(4)分析报告:研究国家、机构、人员排行分析、分析报告的撰写以及图表制作。

――国际研究能力比较分析

(1)eSibasedline基准线分析法理论基础及其应用;(2)分析工具:eSi(isiessentialScienceindieators);(3)分析方法:SCi文献检索、引频次获取、eSibasedline基准线判读与分析;(4)分析报告;与现有国际研究水平的比较与分析、分析报告的撰写以及图表制作。

――技术竞争力分析

(1)专利文献分析法理论基础及其应用;(2)分析工具:tDa、CiteSpace、patenfics世界专利分析系统、中科院专利分析系统、aureka专利引文分析系统;(3)分析方法:文献检索、引文数据导入与整理、数据图表产生及其判读、专利文献内容分析;(4)分析报告:专利申请国家、申请机构(公司)、主要发明人以及技术重点领域与构成比较分析、分析报告的撰写以及图表制作。

――学科(研究)前沿、热点、趋势、态势分析

(1)引文分析法理论基础及其应用;(2)分析工具:tDa、CiteSpace、patenties世界专利分析系统、aureka专利引文分析系统;(3)分析方法:文献检索、引文数据导入与整理、数据图表产生及其判读、高引(施引)文献内容分析;(4)分析报告:国内外研究热点、学科前沿分析、分析报告的撰写以及图表生成。

六、培训时间:2012年6月18-22日

七、培训地点: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八、培训费用:1500元(含资料)

创新服务能力跃升培训

科研院所竞争力分析――从科研立项到成果产出实务研修班

一、教学目的

为进一步提升专业图书馆服务科研创新和学科战略决策的知识服务能力,促进科研院所文献情报工作服务的转型和深化,专业图书馆分会推出首期“科研院所竞争力分析――从科研立项到成果产出实务研修班”。本班是在“科技竞争力实务”培训基础上学习,旨在培养一批能够开展科研产出及影响力分析、科研能力评价、科研绩效评价、学科领域发展态势分析、学科领域前沿动态跟踪与预测、合作伙伴遴选、竞争对手分析等方面的骨干专业人才。本班被列为图书馆员创新服务能力培训的重要课程。

二、培训对象:

参加过“科技竞争力分析实务研讨班”的学习,或已经具备一定检索能力的科研及情报研究人员、学科馆员、咨询人员等。

三、培训内容

(1)研究所竞争力分析技术与方法概论,主要讲授研究所竞争力的内涵、分析的角度与思路,主要研究方法与技术以及研究所竞争力分析的基本流程等;(2)科研院所竞争力实务分析,结合案例讲授:以国内外研究所为例,完整地演示机构竞争分析流程;(3)主要分析工具在研究所竞争力分析中的应用,woS、CSCD、专利分析工具、tDa等;(4)竞争力分析报告撰写方法;(5)指导学员完成设计一个目标所竞争力分析方案。

四、教学形式

老师结合案例授课一学员分组实习与作业一集体开放交流研讨。

五、师资力量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资深老师。

六、培训时间:2012年9月17-21日

七、培训地点: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八、培训费用:1800元(含资料、参考书)

专利查新与专利情报分析高级研修班

一、教学目的:

专利查新是国际上广泛采用的查新形式,在技术研发、引进转让、专利申请、侵权诉讼等方面应用十分广泛。专利情报分析是从专利文献中提取技术、经济、法律信息形成有效情报的重要方法,是制定专利战略、增强竞争优势、保护知识产权的基础和前提。专利地图是通过对专利情报进行搜集、加工、挖掘后,以视觉直观的方式对各种专利信息予以揭示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科学决策,是专利情报分析的重要方法。培训高层次的专利情报分析与研究人员.促进科技查新向专利查新业务延伸,符合当前企业和科研机构制定专利发展战略和技术研发战略的高端需求。

二、培训对象:查新检索人员、情报分析人员。

三、培训内容:

(1)专利查新及国内外趋势分析;(2)专利检索的方法及技巧;(3)专利性查新及其案例分析;(4)专利查新报告撰写;(5)专利信息在专利侵权事务中的应用;(6)专利情报与专利地图制作;(7)专利预警机制与专利策略;(8)实例:图情机构开展基于专利分析的技术竞争力分析实务。

四、主讲老师: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资深老师

五、教学方式:网络教室教学+案例教学+项目讨论

六、培训费用:1500元

七、培训时间:2012年6月(具体时间待定)

六、培训地点: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新班预告:有报名意向者请及时与学会联系,以便我们确定开班时间后能够第一时间通知您。

1.第22期图书情报工作高级研修班,主题:面向未来的专业图书馆引领人才(拟定2012年10月下旬)

2.数字图书馆前沿技术暨新一代数字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研讨班(拟定2012年11月上旬)

说明:

1.以上培训班结束后,颁发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培训结业证书。

2.培训班在开班前15天截止报名,前10天下发正式报到通知,请以正式报到通知为准安排差旅。

3.请登录学会网站省略.cn查看最新培训信息,如不一致,请以网站公布为准。

4.专业图书馆分会网站还将陆续公布2012年新增培训项目,请注意查阅。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邮政编码:100190联系人:王莹莹

电话:(010)82626812(010)82626611-6225(6231)

传真:(010)82626821

图书情报论文篇9

>>SSCi收录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研究SSCi收录信息科学与图书馆学期刊的分析与解读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同质化竞争及其对策2013年图书馆学期刊问卷调查法文章的总体分析*2013年图书馆学期刊问卷调查法文章的对比分析22013年图书馆学期刊问卷调查法文章的对比分析*多媒体时代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利用的困境和路径2014年图书馆学期刊问卷调查法文章分析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有效推进的思考西北大学图书馆馆藏民国图书馆学期刊考述高校图书馆期刊文献资源建设的有效路径选择做好学校图书馆期刊的有效管理浅论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与泛在学习环境的有效融合推动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有效沟通的策略探析论图书馆学学科认同的构建论图书馆学专业论文的写作高校图书馆期刊信息资源的科学管理和有效配置论图书馆学术权力论图书馆学加强图书馆情报学期刊管理的途径探析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fr=aladdin.

[2]叶继元.图书馆学期刊质量“全评价”探讨及启示[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4):83-91.

[3]周沫,王维朗.科技期刊同行评审专家与编辑的博弈[J].编辑学报,2013(3):214-216.

[4]庞政梁.叶圣陶编辑风格[J].求索,2005(11):185.

[5]曹鹏.读者?作者?编者[J].中国书画,2003(4):183-185.

[6]张俊娟.如何有效沟通[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8.

[7]蔡鸿程.作者编辑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1.

图书情报论文篇10

关键词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市场化集团化信息化多样化分层次读者资源

分类号G250

Doi10.16810/ki.1672-514X.2016.06.015

abstractthispaperanalyzesthereasonofthefastdevelopmentoftheperiodicalsaboutthelibraryscienceandtheinformationscienceinChinafromfouraspects,pointsouttheproblemstobesolvedinthedevelopmentofthoseperiodicalsfromtheperspectiveofalibrarian,andputsforwardthesuggestionsforthehealthydevelopmentofthem.

KeywordsLibraryscience.informationscience.periodical.marketization.Collectivization.informatization.Diversification.Layering.Readerresources.

我国最早的图书馆学刊物诞生于1915年浙江图书馆创办的《浙江公立图书馆学报》,至2015年中国图书馆学期刊已经有100年的发展历史。在这百年的发展史中,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以下简称图情期刊)伴随着图情学学科与事业的兴衰而时起时落。1926―1936年、1957―1966年、1978―1995年、1996年至今是图情期刊发展的四个重要时期,而第四个时期是图情期刊发展最快的时期[1]。笔者以图情期刊第四个时期为研究范围,对图情期刊发展中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简单梳理和总结,对图情期刊今后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粗浅看法。

1我国图情期刊发展研究概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事业的不断繁荣,图书馆事业也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作为全国图书馆行业组织――中国图书馆协会在图情刊物的发展中起到了组织、协调和指导作用。如设立了图情期刊专业委员会,定期召开全国图情期刊会议,组织评选全国优秀图情学期刊,对图情期刊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自图情期刊诞生始,图情人对为图书馆事业具有理论指导和实践作用的图情期刊发展始终处于一种行业自觉的关注中,不断有图情人发文或在公开场合对图情期刊的发展给予热切鼓励并提出中肯建议。公开发表的研究文献中显示,自上世纪80年代起,不断有图情人撰文对图情期刊的发展提出了对今天仍然有指导意义的真知灼见。如裴成发发表在1994年《中国图书馆学报》上的《80年代以来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研究之进展》一文,对我国那一时期研究图情期刊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并就研究图情期刊的论文所涉及主题进行了分析。王惠翔的《评我国图书馆学专业刊物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意见》一文提出的“加强学术争鸣开展评论、加强合理布局减少重复、坚持对外开放走向世界”的观点十分具有前瞻性[2],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他的观点对当今图情期刊的发展仍具有指导意义,也是图情期刊不断努力的方向。

进入21世纪后,图情期刊的研究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研究成果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如何朝晖、孟广均、叶继元等专家对图情期刊发展以更高的视角提出了前瞻性的意见和建议。

笔者利用CnKi数据库,以“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为主题检查,发现至2015年10月,图情期刊刊登的研究自身发展问题的文章有974篇。这一数据说明图情期刊对自身的发展也是非常关注的,尤其是《图书情报工作》作为图情学重量级的刊物,用很多版面刊登了一批研究图情期刊的文章,如张秋的《论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国际化》、刘勇定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同质化竞争及其对策》、赵新的《我国图书馆学核心期刊栏目设置分析》等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这些佳作的涌现,使图情期刊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又有了深入的发展,对图情期刊事业的发展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作为刊物的出版者,编辑人员也积极撰写论文,对自身的发展给予清醒的认识和理性的思考。如《中国图书馆学报》丘峰老师撰写了数篇这方面的文章,还有《大学图书馆学报》何朝晖老师、《图书馆工作与研究》王孝老师、《新世纪图书馆》彭飞老师等,他们从编辑的角度对图情期刊发展提出的观点更为权威,也更深入。

2我国图情期刊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图情期刊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无论是从发文质量、发文周期、编辑规范、国际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图情期刊在期刊界还处在弱势地位,还有很多的不利因素阻碍着图情期刊的健康发展。因而,有必要对现在我国图情期刊的发展现状进行认真梳理,总结经验,找出问题,以利于其在今后的发展中能始终沿着一条健康有序的道路发展。

2.1办刊模式单一,缺乏多样化、分层次发展

目前,我国图情期刊大多数是综合性期刊,未见有专业研究类、报导类图情期刊。尽管10多年前我国老一辈图情专家就已经多次提到这一问题,但我国图情期刊办刊模式仍然很单一,栏目雷同、内容雷同的现象依然客观存在。

2.2刊物内容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够

这些年图情界也紧随时展的潮流,把其他学科领域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甚至把国外模式生搬硬套移植到图书馆学界。只要出现一个新事物,尤其是外国移植过来的,大家就信奉其为新潮、前沿,争先恐后地撰文。至于这一事物对于图书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如何很少有人进行追踪研究。大家都在拼命抢热点,结果势必形成大家都在做表面文章,踏踏实实研究图书馆具体业务工作的人少了。现在许多期刊将约到专家稿视为提高稿件质量、增强期刊知名度的法宝,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撰写文章,这些文章重理论,与实际联系少,对于解决图书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用途不大,与图书馆发展实际不符,尽管对图书馆工作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指导作用很有限。期刊与我们的工作实践脱节,这也是图情期刊得不到一线工作者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

2.3图情期刊处于单打独斗的局面

以刊养刊,适度商业化是图情学期刊向市场化转型的途径,只有《图书情报工作》《图书馆杂志》《现代图书情报技术》《大学图书馆学报》等少数期刊有随刊广告,很多图情学期刊仍然坚守纯净办刊的思路,导致我国的图情期刊发展至今基本上仍处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局面。笔者从图情期刊网站上对刊物的介绍中看到,《图书情报知识》发行量机构订购数近5000家,《图书馆工作与研究》每月大约在4400册左右,核心期刊尚且如此,非核心期刊发行量更少。如何使我国图情期刊更快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国际接轨,形成集团化发展的格局是广大期刊工作者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2.4信息化发展还有差距

大多数图情期刊已经实现网络在线投稿。网络在线投稿系统比以前纸质和邮箱方便快捷。以前,作者的稿件通过邮箱发给编辑部,然后便焦急等待,不知稿件处理到什么程度,现在可以随时看到自己投出去的稿件处理进度。投稿系统给作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让编辑工作更加有效率和透明。但图情期刊中仍有一些刊物尚未采用网络在线投稿系统,仍然是邮箱投稿。

现在大多数图情期刊有自己的网站,但网站建设情况不容乐观,更新慢,栏目少,内容不够丰富,提供的信息量有限。作为核心期刊的《图书与情报》《图书馆学研究》至今没有自己的网站,《图书馆》是湖南图书馆下的一个链接网页,也没有自己独立的网站。

2.5高校图书馆参与办刊很少

据笔者调查,现在国内正式发行的图情期刊中由高校图书馆作为办刊主体的很少,大都是由公共图书馆或者大学图情机构和图情学会作为办刊主体单位。高校图书馆在我国图书馆行业中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上都比公共图书馆相等规模的图书馆有着极大优势,理应为图情事业的发展起到引领作用,但高校图书馆没有表现出积极办刊热情,这是不应该出现的现象。

2.6图情期刊作者服务意识不够强

笔者发现,大部分期刊都没有在纸质刊物或其网站上刊登稿件邀约选题指南类的信息,作者只能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主题盲目地撰写论文,常因选题不当、稿件雷同被退回,挫伤了作者的研究热情。

大多数刊物缩短了审稿时间,一般为一个月,只有个别刊物审稿时间长些。有的期刊没有实行严格的三审制,也许作者今天投稿,明天就被退稿,理由简单――“不用”,作者不知所以然。当然这与我国期刊编辑数量少,工作强度大有关系,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与作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有些编辑也是从节约作者投稿等待的时间来考虑。但编辑不是对所有的选题都能把握的,应该实行三审制,否则不仅不利于作者提高科研水平,还使作者失去了对刊物的信任。

3探究图情期刊发展路径

3.1确立合理的期刊定位,尽快推进分层次办刊模式

作为一线图情工作者,希望看到各种类型尤其是适合图书馆工作实际、对工作有指导作用的专业性期刊。何朝晖老师提出的我国图情期刊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学术性的;行业信息报道和经验交流性的;科普和休闲性的[3]。美国aLa协会办的图情期刊有的以学术性、技术性见长,有的突出报道性、检索性,有的以综述、评论为特色,颇有一种争奇斗艳的态势,大大充实了图情学科的信息和知识资源,给学科增添了光彩。我国图情期刊要想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在期刊办刊模式上加以变革,由中国图书馆协会图情期刊专业委员会制定政策,提出指导方向,使图情期刊有序发展。否则各自为政,势必造成图情期刊内容雷同,最后大家在竞争中都没有优势可言,互相排挤,进而影响图情期刊的良性发展。笔者认为,我国的图情期刊应既要有综合刊物,又要有专业刊物,每个刊物要有自己的特色,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期刊体系是今后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3.2图情期刊要将为图书馆实际工作服务作为办刊宗旨

刊物质量是刊物生存的法宝,文章的内容应充分体现刊物的办刊宗旨。如以学术性为办刊宗旨的期刊发文内容大多理论性为主,如《中国图书馆学报》要站在引领图情界学术前沿的地位,必须有很强的理论性做支撑的文章才匹配。但对于大多数综合性的图情期刊而言,应该立足图书馆实际工作,形成自己的特色,多刊登一些实践性强,对实践工作有指导作用的文章才不至于跟第一集团的刊物争夺稿源。笔者通过翻阅图情方面的期刊,感到像《图书馆杂志》《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图书馆建设》等刊物较为务实。很多文章虽然不是专家学者所作,作者为一线工作者,或基层图书馆工作者,但他们的文章言之有物,与我们实际工作联系紧密,反映我们图情人真实的工作状态,真实可信,容易引起共鸣。期刊以推动图情学科的理论发展而登载理论性强的文章本无可厚非,但对于图情学而言,实践性始终是第一位的,有很多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通过图情学期刊这一平台共同研究与交流,这也是图情期刊的使命和责任。图情期刊要想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必须坚持将为图书馆实际工作服务作为办刊宗旨。

3.3推进图情期刊向市场化、集团化方向发展

我国全面推进的出版发行单位转企改制工作,将促使期刊向市场化发展。国外的图情杂志早有这方面的尝试。如《美国图书馆杂志》给出版商、发行商提供了一个展示产品的天地,而图书馆也通过这个窗口了解了图书市场,大量的新书广告建立起出版商、发行商与图书馆沟通的桥梁[4]。我国图情期刊对这一做法可以学习借鉴,目前仅《图书馆杂志》《图书情报工作》《图书馆工作与研究》等少数期刊刊登广告,大多数期刊还没有。可能有的期刊编辑认为学术期刊商业气息太重会妨碍学术研究。笔者认为二者之间没有冲突,反而,期刊刊登广告为期刊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更有利于期刊的发展壮大,办刊主动性更强,对选稿、用稿更有自。而且用广告收入支撑期刊发展,就可以取消版面费,减轻了作者的经济负担。因此,这样一举多赢的做法应该值得鼓励和效仿。

目前,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的期刊绝大多数都是图书馆、图书馆学(协)会、情报所、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以及部分开设图书情报相关专业的高校院系主办,应由第三方或者该领域的期刊牵头,联合各方形成联盟,建立统一的开放存取平台,规定加入这个联盟的期刊须转化为oa期刊,以方便读者通过该联盟平台开放获取所需文章。这对于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学科研究水平的提高将起重要作用,有利于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行业进一步的发展壮大。

目前,《图书情报工作》发起组建的“图情期刊联盟”是国内比较有影响力的开放获取途径,是《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在充分进行期刊调研和技术调研的情况下,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和未来期刊数字化、集群化发展趋势,经过周密地筹备后开始实施的项目。此平台建设的重要目的是集聚各刊优秀的、专业的出版资源,拓展资源的使用、服务方式,增加资源利用率,为读者、作者、编者和期刊编辑部提供系统、实用的服务。目前,已有33种期刊加盟,读者可以对其中一部分论文开放存取,进行在线检索、查询、下载、打印等[5]。它是图情学科专业网络门户网站,对图书馆学、情报学学科发展的意义将是深远的。可以预见不久的未来,“图情期刊联盟网”将成为中国最大的图情学科学术资源网站和信息交流平台。作者在这里集中投稿,专家和研究者在这里查询信息,企业在这里宣传产品,读者在这里订购资源,这里将成为图情学人的家园。

3.4加快图情期刊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目前,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信息化现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体制障碍、意识障碍、观念障碍等诸多因素造成了这种落后状况。虽然中国期刊网阵和中国数字化期刊群为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实现信息化提供了空间,部分期刊网站也已经初具规模,但真正实现与国际接轨还需要克服多方障碍。为此,笔者认为我国的图情期刊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尽快加强图情期刊网站的建设步伐,以达到宣传刊物,实现刊物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双丰收的局面。一些有识之士也多次撰文对图情期刊的信息化建设提出了自己的中肯建议,如袁春玲老师就“中国图情期刊信息化发展战略”问题提出了基于图书馆平台上的发展模式[6],对于我国图情期刊信息化建设非常切合实际且有操作意义。

3.5高校图书馆要积极参与办刊,将馆刊推向市场

我国很多高校的馆刊非常有特色,如清华大学图书馆的馆刊《图书馆与读者》。该刊创办于1992年,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品牌,不仅工作人员爱读,学生也是读者群中的一部分[7]。笔者认为如果广大高校图书馆的工作者能动脑筋将这样的刊物推向市场,出版发行,相信与其他刊物竞争,是有优势的,也会促进图情期刊事业的发展和创新。市场化竞争就是要优胜劣汰,高校图书馆尤其是一些科研能力较强的图书馆是有能力和资金保证创办一个属于图书馆人的刊物,为高校图书馆工作者和图情学生发文提供一个平台。为此,各级高校图工委应该对这一问题引起重视,鼓励和支持馆办刊物走向市场,为繁荣我国的图情期刊事业而发挥高校图书馆工作者的聪明才智。

3.6重视作者资源的开发和建设

我国图情期刊的生存与发展不但要依靠办刊质量,还要依赖其积极主动的服务意识。为此,编辑人员应转变自身角色的定位,由过去单纯传递信息的角色变为组织与汇集信息的角色。编辑人员应利用一些社交平台,如QQ、微博、微信等与作者交流互动,传达期刊选稿信息。通过建立互动机制,对宣传刊物、提高办刊质量是非常有帮助的。

“情报资料工作博客”2010年开通至今,内容丰富,分为刊物介绍、出版目录、资源共享、编辑感悟、撰写规范、推荐阅读、图情趣事、学界动态、图情实践等方面,尤其是编辑感悟栏目,读后很受启发[8],读者能有这样一个交流平台,对于了解刊物的办刊思想及出版动态是非常有益的,值得其他刊物学习。

4结语

图情期刊作为为广大图书馆工作者办的刊物,我们每一份子有责任和义务为其发展壮大集思广益,建言献策。只有这样,我国的图情期刊才能真正成为广大图书馆工作者学习、研究、交流的阵地。

参考文献:

[1]叶继元.呼唤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学术规范意识:纪念《图书与情报》出版第100期[J].图书与情报,2004(6):2.

[2]王惠翔.评我国图书馆学专业刊物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意见[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986(2):53.

[3]何朝晖.塑造精品,走向世界:关于图书情报专业未来发展路向的若干思考[J].河北科技图苑,2003(1):18.

[4]杨岭雪.美国《图书馆杂志》的编辑特色及启示[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996(6):58.

[5]图情期刊联盟网[eB/oL].[2015-09-15].http://l-

/tabid/211/ctl/Viewoptions/mid/760/tabid/98/infoiD/717/frtid/40/Default.aspx.

[6]袁春玲.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信息化的障碍及发展模式[J].情报资料工作,2008(2):69-71.

[7]武丽娜,李洁芳,庄玫.高校图书馆馆办刊物建设的新思路和新举措:以清华大学图书馆刊物《图书馆与读者》为例[J].现代情报,2011(10):136-138.

[8]情报资料工作新浪博客[eB/oL].[2015-09-15].http://.cn/qbzlgz.

潘欣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浙江金华,32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