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工商与企业管理论文十篇工商与企业管理论文十篇

工商与企业管理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1:59:52

工商与企业管理论文篇1

现今的企业登记制度,是指登记机关对申请设立的企业主要审查申请人是否已按法律规定提交各项必要的文件、证件和材料,文件材料是否规范、所载事项是否齐全。只要符合上述程序要求,登记机关即可核准,准予设立。设置企业登记审查制度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对市场主体资格的审查和确认,维护交易的安全和秩序。安全是企业登记审查制度的一项价值目标。但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时间不长,公民对市场经济的观念、意识还较淡薄,同时新开企业大部分是资金实力单薄的个私企业,他们缺乏开业前进行较全面咨询分析的能力,这就不可避免地会给新开企业带来一些不利后果。主要表现在:

第一,新开企业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一方面企业自身的市场调查受多方面的限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对于中小投资者或对一般的公民大多是凭借自己的感觉来创办企业。这样就使新开企业具有很大的风险性。

第二,新开企业很难了解市场行情。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紧密相联系,国际市场行情的变动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很大。因此,新开的个私企业不仅难以了解国内市场的行情,比如同业者有多少,他们大致分布在何处,资本实力情况,有多大的生产能力等等,更难了解国际市场对国内市场有多大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新开企业的压力和盲目性。

第三,盲目创办企业,使投资者产生恐惧心理。目前有很多投资者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凭胆量、凭苦干而不是凭知识发财的投资者,面对我国加入wto,感到无所适从,他们很想投资,又不知把资本投在何处,而一般的公民更缺乏市场经济的经验和知识,资本实力又小,更不敢轻易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第四,工商部门在几天时间内办完企业登记手续,有利也有弊。从有利的方面看,工商部门提高了工作效率,能较好地吸引和利用外资,从某种意义上看也是为投资者的利益着想,使投资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开办企业,带来利润。从不利的方面看,短时间内办完登记手续,只能进行企业登记的一般形式的审查,只能看看登记的手续是否完备,登记需要的材料是否齐全,不可能对开办这种企业是否合适等进行分析,这就对投资者的利益没有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第五,它会使社会资源造成浪费。由于有些企业事先没有得到很好的咨询分析,盲目上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开业即停业的现象,或者开业后企业很难生存,或者被迫转产,从而使人力、物力和财力遭受巨大的破坏。

二、工商部门提供开业咨询的必要性

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市场经济中,由于市场机制内在的缺陷和受外部条件的影响,市场在很多领域都会出现失灵。因为市场有两大缺陷,一是信息不完全,二是市场不完善。信息不完全,大家跟着感觉走,难免会有失足。市场不完善,垄断者操纵市场,“看不见的手”就无法发挥作用。导致市场失灵的根源,说到底,在于没有人对市场负责,要纠正市场失灵,就得有人出面干预。从理论上讲,新的经济体制的提出和推进必须有相应的行政改革措施来配套。美国有专门鼓励小企业的机构,专门有鼓励个人和以家庭为基础办公司的政策。因此,如果工商部门能够在企业登记前为新开企业提供开业前的咨询分析,一方面可以提高新开企业的安全感,另一方面又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防止市场失灵的现象发生。

第二,我国加入wto的需要。加入wto后中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面临着周边国家强有力的竞争。中国在加入wto谈判中承诺了开放市场的义务,“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相结合的战略将难以像过去那样继续实施。必须接受世贸组织的规则,这是中国入世的一个重要的义务。但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间不长,市场经济的竞争意识、风险意识、时效意识、成本意识、质量意识等等在我国公民中还不强,特别是加入wto后,国际市场上的一些游戏规则更不了解。所以政府应该在企业登记前给公民或社会组织对要求登记的企业,在企业的组织结构、产权形式、企业发展的定位等方面给予帮助。

第三,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保持经济高速增长。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对于保持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工商部门通过对现有企业的分析,结合市场需求、技术进步、创汇作用和经济效益等因素,安排好产业发展顺序,为企业提业发展的方向。有哪些产业需要优先发展,哪些产业需要支持发展,哪些产业需要限制发展,哪些产业需要禁止发展,政府可以按照市场原则和市场信号提供以上经济信息服务,由此来引导、劝告投资者的行为,使之符合产业政策的要求。

第四,可以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的调控目标。保证社会主义经济的正常运行,避免或减少波动,保证社会再生产的比例和平衡,客观上要求社会进行组织和协调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如果社会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单凭经济主体的自发行为,就难以达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协调和持续发展。在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中,市场机制在调节社会经济活动方面虽然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但市场机制有其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弱点以及市场失灵,比如价格信号虽然能充分反映产品和资源的稀缺程度,但价格信号也有被扭曲的情况,如果任凭公民或现有社会组织盲目根据市场情况来注册登记企业,政府不给予参谋和帮助,那就势必会造成社会资源的大量浪费,从而影响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

第五,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也是保障公民权利的需要。加入wto后,将使中国企业更直接面临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竞争,其主要表现在产品生产周期缩短、用户需求多样化、大市场和大竞争、低成本等诸多方面,而企业信息化是迎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对策,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行业管理的基础和宏观调控的重要保障。因此,我认为工商部门如果只负责企业的登记,对前来要求登记的企业来者不拒,也不给公民的投资提出任何意见和建议,不提供要求登记的企业事前的咨询分析,认为公民创办企业是公民自己的事情,不关国家和社会的事,这种观点是应该改变的。政府既然承诺保护公民的利益和权利,就应该为公民做一些实事,对于新开企业就应该为他们提供开业前的咨询分析。

三、工商部门提供开业咨询的可能性

第一,政府部门本身要建立和健全信息、告示制度。我们知道,日本比较系统的国家信息政策是从60年代开始,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期以后才形成的。日本政府重视对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依据是:(1)信息是一种国家资源,它的公共性特别强。信息的积累、处理和开发利用周期长,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不可能完全依靠民间企业,必须依赖国家的投资。(2)民间企业在研究开发活动中不可能全部依赖内部的信息资源,强有力的外部的信息资源的保障是维持企业信息活力的重要保证。(3)信息资源的开发也是一种社会资本的准备,通过国家信息系统和网络的建设,提供市场,促进民间信息产业的生产和发展。为了减轻企业的负担和提高信息活动的经济效果,政府建立和扶植了行业性的专门信息机构。对公共性很强或者说牵涉到国计民生的行业,以及那些民间企业难于承担的领域,比如农业、医药、宇宙开发、海洋等方面的信息中心的建设主要由政府来担任。对企业信息能力比较弱的中小企业,日本通产省建立了中小企业技术信息服务中心进行扶植。一些主要的信息政策,都是通过设在日本的总理府及有关省厅的信息政策咨询机构来组织研究的。这些机构由政府机关、企业、学术界的人士所组成,它不仅具有代表性,而且能够充分反映各方面的意见。另外,定期地对信息政策进行探讨和修改,这就保证了信息政策能够根据当时的情况变化及时调整。日本政府也是把信息资源作为一种“公共财产”或“社会资本”来看待,强调政府作用,强调了宏观信息控制的必要性。因此,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步较晚的我国,必须充分认识到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及时、准确、系统的信息对一个公民或社会组织至关重要,而政府机关因其职能、地位、工作性质、人员素质等方面的特殊性,在信息收集、整理和运用方面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同时工商部门本身就对已有企业的投资状况及分布情况有充分的信息资源。所以,尽快建立起行业、地方和全国的各种行政信息、告示制度,为公民或社会组织提供优质、全面的信息服务,对于正确引导公民或社会组织在开业前的投资选择,保障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健康运行,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第二,工商部门掌握着国家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经济法规等,因此,它能够建议、劝告公民或社会组织的投资方向。这样能更好地规范公民或社会组织的行为,使公民或社会组织的投资更合理,更符合国家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和经济法规。

第三,工商部门拥有一批经济管理干部,如果再充实一些经济专家和经济学家,就能够较好地为公民或社会组织在投资方面提供帮助,解决投资者的一些疑难问题。从实际经验观察,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可以说无所不在。例如,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影响到国家的总体经济运行,政府的科技政策影响到技术投入与创造能力,政府的贸易与投资政策直接决定一国经济的国际化程度,等等。因此,工商部门如果能够为企业提供开业咨询服务,解决投资者在作出投资决策前的一些疑难问题,对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将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四、工商部门为新开企业提供咨询分析的对策

第一种方法,由于工厂和商店主要集中在城市和城郊地区,工商部门可以现有的城市地图为基础,以行业或产业经济地图方式,在地图的相应位置上用不同符号来表示不同的行业或产业的分布情况。比如用“G”表示工厂,用“F”表示商店。那么,生产服装的就可用“Gf”表示,生产玩具的公司就用“Gw”表示,销售服装的商店用“Ff”表示,销售玩具的商店用“Fw”表示,以此类推。乡镇个私企业发达的地方,在地图上标明该乡镇支柱产业的分布情况。最后把这些资料输入电脑,以供人们分析和查询。这样做的好处在于直观性,让人一看就清楚在本地哪些行业已饱和,不能再投资,哪些行业还可以发展,可以投资,让投资者在分析投资时可以做到心中有数。采用这种方法尽管比较复杂,绘制地图有一定的难度,但对于经营者来说,能够通过对周围企业布局的分析,决定投资是否有利,比如能否在这个地方形成某一方面产品的市场或某一方面产品的生产基地。

第二种方法,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产业来绘制地图,每一种行业或产业就绘制一张或数张行业或产业地图,同样以不同的符号在地图的相应位置上标明。比如,电子类企业分布图、机电类企业分布图、服装类企业分布图、食品类企业分布图等等。行业或产业地图的绘制,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更有利于分析和比较。

第三种方法,可采用图表分类。图表也同样根据行业或产业的不同来制定,具体分类方法可同第二种方法(如可用下面图表)。在图表中可注明企业名称、地址、注册资本额、备注等要素,这样对新投资者来说分析就方便。方法,要注意:第一,工商部门要对已有企业进行统计和归类。比如生产性企业中,电子类企业有多少家,其中投资50万以下的、51万~100万的、101万~300万的、301万~500万的企业有多少家等等,以此类推,然后再由上级工商部门加以汇总,建立地方性或全国性行业或产业分布的信息网络。第二,把以上材料输入电脑,为投资者提供有偿或免费查询,为保密这些信息,也可以到工商部门的专用电脑中查询。第三,工商部门配备一些经济专家或学者,对要求提供开业咨询的投资提供有偿或免费咨询,解答投资者的疑难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参考文献】

[1]薛荣久.wto规则与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人民网.2001-05-09.

[2]曾峻,试论政府职能转变与市场质量的关系.社会科学2000.(3)

工商与企业管理论文篇2

工商企业管理学什么工商企业管理主要研究工商企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战略制定和内部行为管理两个方面,能熟练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管理技术。例如:开拓公司业务、进行销售统计、对客户关系进行维护,合理规划人员安排、为公司节省成本,提高员工工作效率。

课程:《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公共关系理论与策划》、《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物流管理》、《项目管理》、《质量管理》、《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电子商务概论》、《商务谈判》、《连锁经营管理》、《中小企业管理》、《企业经营管理》、《组织行为学》、《企业文化与形象策划》。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就业方向1、企业管理:各类工商企业、银行、证劵公司等金融机构,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已经征服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已经教学、科研方面的工作。

2、市场营销:到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从事管理决策、营销管理、销售、公关、品牌传播、理论研究与教学,或者是实际操作与管理性工作。

3、会计小额:主要导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事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的工作。

4、财务管理: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学术研究,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征服与事业单位、中介机构从事财务管理、咨询服务及其他相关经济管理工作。

5、人力资源管理:到企业、事务单位及征服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

工商管理学专业介绍工商管理专业(英文:industryBusinessadministration)是研究工商企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的学科,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战略制定和内部行为管理两个方面。工商管理专业的应用性很强,它的目标是依据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通过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工商与企业管理论文篇3

【关键词】工商管理培训;企业管理水平;问题;措施

一个企业要想切实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就必须要加强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建设企业管理队伍。而建设企业管理队伍,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加强培训。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活动不仅能够切实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而且能够通过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现代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优势地位,就必须要加强工商管理培训,进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一、企业进行工商管理培训的意义

企业所谓的工商管理培训具体是指通过加强诸如金融、经济法,以及国际商务等方面知识的学习,提高工商管理人才在管理方面的应用能力。要想保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是必由之路。而企业管理水平的方面的竞争力则是由管理人才决定的。因此,现代企业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主要就在于通过加强培训,使得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提高。工商管理培训在当前企业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企业加强工商管理培训,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干部素质与管理水平。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多数企业的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整体学历水平处于偏低状态,甚至有一些人根本不是科班出身,对于专业管理能力的具备更是无从谈起。企业通过采取工商管理培训活动,不仅能够使得企业工商管理人员在工商管理知识方面的欠缺得到弥补,而且还可以使得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得到切实提高。

其次,企业进行工商管理培训适应了时代的发展形势。自我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都已经处在了世界经济中,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的发展形势日益严峻。面对这样的市场形势,加强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提高管理人才综合素质,已经成为企业适应新形势变化、紧跟时代步伐的关键举措。

最后,企业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手段之一,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是企业实现机制转变的重要方式,通过有效的管理培训,企业干部能够更好的驾驭企业的发展,促进企业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贡献力量。企业通过工商管理培训,不仅能够提高管理人才的专业技能,而且能够促进管理人员掌握先进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方法,进而实现企业管理水平的改善,促进企业与社会、与国际的接轨。

二、企业进行工商管理培训的主要问题

(一)重视力度不够

现代企业的发展必须要坚持对管理人才的培训,但是就目前的管理培训现状而言,企业并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尤其是一些处在发展中的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多片面重视技术学习,盲目重视销售技术的培训,工商管理意识淡薄。许多企业认为工商管理培训纯属多余,没有必要花大量时间在这个上面,他们往往宁愿通过督促的方式来保证员工工作,也不会去挤出时间用于员工管理能力的培训。由此可见,工商管理培训在现代企业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二)培训师资力量不足

在众多的现代企业中,不乏有一些重视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他们往往能够意识到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性,以及工商管理培训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这些企业往往每年安排一些领导去参加培训学习。但是我们也必须要认识到当前企业还处在工商管理认知的初级阶段,工商管理师资力量还很薄弱,企业往往并没有成立起高素质的培训师队伍。与此同时,还有一些企业看似在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活动,事实上只是走形式而已,为了能够尽量节省时间,减少支出,往往聘用一些能力较弱的培训师,很难起到高质量的培训效果。

(三)管理结构单一,考核形式简单

当前,许多企业的培训方式仍然局限在传统的培训上,企业安排管理人员参加培训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参加培训的人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通常怀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去参加。事实上,培训师与被培训人员之间是不沟通的,甚至是对牛弹琴的关系。与此同时,在进行培训结果的考核方面,传统的考核方式过于单一,培训机构通常为了能够保证被培训人员顺利通过考核,往往只是简单的笔试,而且试题简单,被考核人员相互抄袭。考核不严也是造成企业管理水平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干部参加完培训往往不能够把切实学到的东西应用到企业管理中。

三、企业工商管理培训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加强对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力度

工商企业管理培训是企业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性措施。要想加强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力度,就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企业的领导与员工要将对工商企业管理培训的态度端正,树立起参加培训的正确认识,要保证员工与领导从内心深入愿意参加培训,从根本上做到对培训意识的强化。对于企业工商管理培训首先要从领导干部做起,只有端正了领导层对于管理培训的态度,才能够在整个企业进行培训工作。领导在员工心中的宣传作用与鼓励作用还是非常有效的。不论是现代企业的领导,还是企业的普通员工,都要转变“培训走形式”的错误观念,要把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作为一次投资活动,强化企业所有人的培训意识,增强其培训的责任感与紧迫感,要让所有人明白只有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才能够将人的潜能充分的挖掘出来,进而实现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总而言之,企业要能够站在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进行企业员工培训的管理,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二)建设培训师资队伍

加强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师资的高水平的。要想提高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要加强工商管理师资认证体系的建立,对于那些想要申请工商管理教师资格证的人,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认证过程,要能够从管理理论、实践,以及思想政治等方面综合考虑。第二,如果是一些已经具有资格证的培训教师,要定期进行再次培训,要让他们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断吸取新的知识理论,并且要将新的知识理论运用到工作实践中,进而创新出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新方法。第三,要加强企业培训师来源渠道的拓展,要广泛吸收各地的先进人才。第四,要鼓励企业培训师参与具有国际级别的工商管理交流会,通过参加交流会来增长见识,取长补短。总而言之,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除了以上四点之外,还需要鼓励讲师开展课题研讨活动,强化培训师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进而为企业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提供保障。

(三)加强培训方式与内容的改革

现代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是一项层次高、内容复杂的工作,而且任务重,培训难度大。因此说加强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内容与方式的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现代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方式要朝着多元化、现代化的方向转变。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人们在信息获取方面的方式也越来越多,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也应该积极应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将培训工作发展为现代化、科技化的培训方式。与此同时,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教学形式可以多样化,诸如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以及讲座式教学法等。企业通过进行行之有效的工商企业管理培训活动,能够使得企业领导的工商管理理论得到有效的弥补,同时将学到的理论知识积极地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去。因此说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除了要保证培训方式的灵活多样以外,还需要有针对性的选择培训内容。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与发展,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对于培训的个性化要求也越来越多,有的管理人员偏重于强调理论的思辨能力,有的管理人员偏重于管理技能,参加培训的工商管理人员需求各异,因此,在培训的过程中还需要有针对性,能够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内容,使得培训内容更加时代化、专业化。

(四)加强对参与培训的工商管理人员的考核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通常都会给一些员工或者领导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而这些被派出去学习的员工往往只是抱着学习的目标,却没有完成学习任务。很多人没有强烈的学习意识,只是当做出差旅游,因此加强对参加培训人员的考核也是非常重要的。考核内容不仅要包括理论考核,还要加入一定的实践考核,从员工的学习心态出发,从不同角度加强考核,明确学员的学习目标。对员工的考核也要有一定的启发性和针对性,使得员工积极准备考核,端正培训态度,进而实现企业提供培训机会的真正目的,使得参加培训人员的学习效果更好,更有效的为企业服务,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自从我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的市场竞争就越来越激烈,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可以说日益残酷。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获得持续发展,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是极端重要的。而工商管理人才是企业人力资源的重要部分,其具备的职业能力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现代企业在进行工商企业管理的培训时,不仅要实施一定激励制度,而且要完善人力资源结构,切实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邵亚娟.试析工商管理培训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作用[J].中国电子商务.2012(4)

[2]李栋梅.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探讨[J].管理学家.2012(5)

[3]宋扬.探讨通过对企业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来提高管理水平[J].经济生活文摘(上半月).2012(7)

[4]谢兴文.论如何做好工商管理培训[J].科学与财富.2011(12)

[5]王萍萍.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21)

[6]金瑞红.试论如何通过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J].时代经贸.2012(8)

工商与企业管理论文篇4

关键词:工商管理;企业;人才培养;需求分析;具体措施

中图分类号:F203.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2-0153-02

一、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分析

企业工商管理人才需求量的确定,需要根据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自身发展状况和行业竞争者人才需求水准等指标进行综合判断。对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分析,主要从四个层面着手,分别为需求数量的确定、需求范围的界定、需求层次的划分和需求方向的锁定。

1.需求数量的确定。近年来,随着企业发展规模和数量的不断扩充,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就企业工商管理人才需求数量的确定而言,企业既可以按照劳动效率、设备、岗位和比例来进行需求定员,也可以按照数理统计、概率推断、排队论来进行需求确定。

2.需求范围的界定。各行各业对工商管理人才都有一定的需求,只是不同行业对工商管理人才所具备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有所不同。首先,就服务业而言,其所需要的工商管理人才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且能够对客户管理和团队文化建o实施有效协调的中层管理人才;其次,就采矿业而言,其所需要的工商管理人才既要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又要掌握一定的能源知识、专业技术和基层实践经验的技术性工商管理人才;最后,就金融业而言,其所需要的工商管理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抗压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3.需求层次的划分。在需求层次上,大部分企业所需要的工商管理人才都是本科毕业生,而对工商管理专业专科毕业生、硕博研究生的需求量相对较少。另外,在高校的批次和知名度上,企业更愿意聘请重点高校的毕业生,而地方性高校毕业生则处于劣势地位。

4.需求方向的锁定。首先,经济主体的多元化决定了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其次,从企业运营的侧重点来看,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方向可以细分为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以及采购管理等;最后,不同的行业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要求不同,同一行业不同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要求也存在差异性。

二、开展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1.实现对企业运营成本的控制,提高企业的整体运作效率。企业工商管理人才能够对企业的资源配置和业务流程规划进行统筹兼顾,一方面,通过精简设计业务工作流程,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整体运作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对各类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来实现合理分工,从而实现对企业运营成本的控制。

2.加强对企业运作方向的指引,提高发现企业错误的及时率。首先,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在营销方案实施前,会对市场外部环境、竞争对手情况以及企业自身优劣势进行调研和分析,从而为加强企业运作指明了方向;其次,企业运营中出现纰漏或差错时,企业工商管理人才能够准确定位,从而降低事故的发生率。

3.提高员工管理的有效性,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企业工商管理人才不仅可以对员工进行合理规划,从而提高员工管理的有效性,而且还能够通过设置激励制度、协助员工制定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以实现对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的激发。

4.实现企业运营同企业财务状况的统筹,优化企业组织结构。维系企业运营和发展的核心要素就是资金的有效循环和安全流动,如果企业的资金链出现中断,则企业势必要遭受重创,而企业工商管理人才能够对企业的资金流向产生一定的引导作用,从而提高企业资金运转的可靠性。

三、当前我国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现状

1.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落后。传统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下,工商管理人才思想落后,缺乏创新意识,在面对困难和问题时,缺乏决断力,害怕风险和承担责任,由此致使企业工商管理人才难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2.对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缺乏科学定位。很多高校在对企业工商管理人才进行培养时,缺乏精确的目标定位,从而导致人们对工商管理人才的认识还停留在知识面宽、专业技能薄弱的层面。对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缺乏科学定位,不仅不利于人才与企业的无缝对接,还限制了工商管理人才综合技能的提升。

3.课程的设计与企业实际发展需求脱轨严重。工商管理人才的课程体系设置与实际脱轨问题严重,究其原因在于:一方面,课程设置的精细化程度过高,从而忽视了工商管理人才的全面发展,加剧了人才培养的畸形发展;另一方面,工商管理人才所参与的社会实践和实习也具有单一性,从而致使短时间内无法快速成长为企业所需要的全能型人才。

4.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落后,抑制了工商管理人才的全面发展。高校在对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由于师资队伍建设落后而致使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发展受限的情况比比皆是。在高校师资队伍中,很多教员缺乏在企业从事管理工作的经验和切身的实践研究,从而致使教学内容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且内容设计生动性不足。

5.企业工商管理人员的实践经验不足。由于企业工商管理人才主要在企业从事人事管理、营销策划、市场分析以及行政管理等工作,所以实践经验丰富、管理能力突出、综合素质强的工商管理人才更能够受到重视,但是很多工商管理人员由于缺乏实践经验,且不愿从基层岗位做起,从而失去了专业优势。

6.企业工商管理人员严重缺乏创新意识,且专业素养不高。企业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面临着诸多的风险,要想长期屹立不倒,则需要企业管理者要时刻保持创新意识,企业工商管理人员也不例外。但是,现阶段很多企业工商管理人员严重缺乏创新精神,且专业素养较低。

四、加强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强化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需要从高校和企业两个层面出发,从而才能够有效实现企业管理人才由高校学生向企业职业人的角色过渡。

1.高校对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1)加强教学方法的创新,积极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首先,高校教师要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学会利用实践经验和成功的企业案例来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其次,将工商管专业人才培养的侧重点放在创新性思维模式的拓展上,从而为工商管理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要求奠定基础;最后,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工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工商管理人才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2)加强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实践教学。首先,增加企业管理模拟环节的教学设置,从而让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按照自身的思维模式和管理方法来解决企业管理中的问题,避免思维模式的僵化;其次,积极引导工商管理专业人才进行社会实践,提高对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最后,加强校企合作模式的开展和创新,为工商管理人才提供真实的实习平台。(3)对工商管理人才进行教学目标定位和职业规划设。首先,高校要以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就业为导向,来进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设置,从而提高工商管理人才与企业需求的匹配性;其次,加强教师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职业规划的设计,从而引导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向着高级管理者的规划目标迈进。(4)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工商管理人才的学习热情。首先,加强高校师资力量的扩展,不断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优秀管理者到高校执教;其次,要发挥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的引导、教育作用,鼓励教师发挥个人力量为工商管理人才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或实践机会。

2.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1)加强对企业工商管理人才专业素养的培训和考核。对于新入职的工商管理人员而言,由于其管理经验不足,且对企业的发展情况了解得不够全面,因此要加强对该人群职业素养的培养和基层实操工作的训练;对于初级工商管理人才而言,要重点培养其管理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和项目实践能力,从而为其成为中高级管理者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中高级工商管理人才而言,一方面要提高其对初级管理者的培训和指导,另一方面要加强其战略决策能力和战略合作沟通能力的提升。(2)分层对理论型和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进行目标设置。首先,要依据企业工商管理人才掌握理论知识的情况和实践技能情况,对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进行层次性划分,分别为理论型工商管理人才和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其次,对理论型工商管理人才而言,企业所设定的培养目标为加强工商管理人才运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的能力;最后,对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而言,企业所设定的培养目标为加强其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五、结语

总之,随着市场竞争程度的不断加剧和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会面临一系列新的难题和挑战,而企业工商管理人才作为企业重要的人力资源,其综合素质的提升、创新能力的增强以及实践应用水平的提高,都会成为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因此,加强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以提高工商管理人才的适应性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李新.工商管理培训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作用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5).

[2]兰鹏.关于提高工商管理人才应用能力的措施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1).

[3]刘慧明.工商管理类人才能力的培养机制研究[J].企业文化(下旬刊),2015,(9).

[4]詹子平.论新经济时代工商管理人才应具备的素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9).

工商与企业管理论文篇5

[关键词]企业工商管理;管理制度;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0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9-0088-01

前言

企i文化对于企业长久持续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达到导向的效果,也大力地促进了企业的经济发展,因此一定要重视企业的文化建设,这样才能使得企业朝着更加全面的方向发展。

1企业工商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市场竞争力,管理水平低下

市场竞争力是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企业管理水平的体现。而国内很多企业的管理机制仍比较滞后,日常管理比较混乱,相关组织结构柔性不足,导致企业难以真正实现经济规模化的发展。国内企业与外国企业在管理方面的差距还较大,说明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

1.2市场开拓把握能力不足

部分企业盲目地追求经济效益,忽略了市场需求。生产部门只管生产,市场部门无法迅速、准确地提供市场需求信息,导致生产与市场脱节,难以提高生产经营效益。另外,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现代物流已发展为企业实现零库存、即时生产的关键前提条件。因此,企业管理层必须重新认识物流环节的重要性。

1.3企业自身价值定位模糊

从引入工商管理的先进理念后,现代企业的发展需提前确定长远的发展目标或战略规划。部分企业也不局限于对经济效益的单一追求,也愿意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但不少企业还未能完全适应这一价值观的转变。它们不能处理好多方面的关系,比如,对法律的遵守、资源的合理利用、参加公益事业、防止盲目扩张等[1]。归根结底,这是对自身定位不够清晰所造成的。

1.4企业升级转型的问题

我国大部分企业均属于制造加工业,即依靠加工外国订单而生存。这种单纯的制造加工业,是依靠员工廉价的劳动力来盈利。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企业模式无法获得新的发展,必须转型升级。但很多企业仍未意识到这一点,误以为通过裁员与削减薪资便能赢得更多的利润。

2企业工商管理的意义

2.1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减少企业运作成本

企业工商管理能帮助企业规划工作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合理地配置企业资源,避免资源分配不均现象的发生。

2.2明确企业发展方向,确定企业成长目标

企业工商管理通过制定方案,进行市场调查,了解市场发展方向,判断企业走向,减少企业试错犯错的成本,规划企业未来发展目标与方向。

2.3明晰奖励惩罚界线,充分发挥员工潜能

人员是企业重要组成部分,工商管理也包括人员的管理,通过确定奖罚制度,激励员工工作动力,提高企业工作效率,也让员工得到收入保障,安心为企业谋福利。

2.4清晰企业财务状况,理顺企业资本结构

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是维持企业正常运转的重要支柱,工商管理能够有效的帮助企业理顺资本结构,确保投融资的顺利进行。

3我国企业工商管理未来策略

3.1培养合格的工商管理人才

合格的工商管理人才,能给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保障。参加工商管理课程的培训是企业培养工管人才的主要途径,而选择好的培训机构,是企业培养工管人才的基本要求。好的培训机构有以下三点重要特点:第一,培训机构拥有扎实、坚定的理论基础。理论知识是工管人才的重点学习内容,扎实坚定的理论基础是决定成员学习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第二,培训师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能深入浅出地把工管知识有效地让学员在最短时间内学到,并且培训师的知识要与时俱进,有前沿的眼光和先进的理念;第三,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把当前最新的工管事例运用到新式的科学理论当中,引导学员做到学以致用。

3.2着眼全球化企业管理规则

现如今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大环境背景下,企业经营管理应该放在国际环境中来考虑和布局。这种国际化管理,包括了管理理念国际化、品牌塑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国际化、人力资源管理国际化及企业技术、市场销售、客户管理、税收管理、财务管理等全面的国际化。其中,管理国际化意味着企业管理在国际间的关系应该发展成为一种“竞争合作”关系,这种“竞争合作”关系不仅给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同时带来不曾有过的机遇,因此要求企业要以更开放的理念及国际视野、意识来认识并提高企业管理和实践。

3.3制定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

企业拥有了优秀的工商管理人才,但没有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优秀的人才也如一盘散沙一样,不能有效地利用起来。因此制定科学有效的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效能得到最大化的体现。好的企业管理制度包含以下两个重要特点:第一,管理制度包含权责利,能够进行有效的激励和惩处,使企业管理能有章可循、恩威并施;第二,管理制度条理清晰、权责明确。清晰的管理制度,能使企业管理高效率的开展工作,不存在分工不明,责任不清的现象。

3.4完善人性化企业管理建设

“以人为本”是当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很多企业管理在制定管理制度时都是以企业经济利益为前提,缺乏人性化管理,造成企业职工人员流行性大,企业管理常出现断层,这样不仅不能够给企业带来长久的利益,还会给企业带来损害。因此企业在进行管理制度的制定时,应体现企业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在企业的管理制度中增加人性化层面,体现企业工商管理制度的人性化关怀。比如,在病假、工伤等问题上,多采取人性化制度,展现企业对员工的关怀。

结语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是实现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必经途径之一。通过转变企业竞争核心、制定符合现代化企业发展的规则、培养一批有着先进工商管理理念和经验的企业工商人才等可有效地改变企业落后的管理现状,提升企业工商管理水平。从而做到提升企业素质和员工价值,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知识资本的作用,实现企业满意、客户满意、社会满意的三赢局面。

参考文献

[1]冯子木.浅论新经济时代工商管理人才应具备的素质[J].中国科技博览,2011.

[2]陈子琼.工商管理的热点问题分析及发展趋势[J].大众商务,2010.

工商与企业管理论文篇6

【关键词】激励现代电子商务企业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期望理论强化理论

一、激励机制的发展历程

(一)国内电子商务企业激励机制的发展现状

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还不健全,激励效率低下。尤其在大型国有电子商务企业激励机制仍存在许多不足和亟需改进的地方。目前,许多电子商务企业的管理效率低下,经营不善,企业内部活力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不能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来激发生产者和管理者的积极性,致使单个劳动者劳动生产率低,甚至导致企业内部优秀人才跳槽,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电子商务企业竞争力不足。

(二)国外电子商务企业激励机制的发展现状

相比于国内电子商务企业,国外电子商务企业尤其是国际知名大集团和跨国公司的的人才激励机制相对比较完善,从而能够有效激发电子商务企业内部人员的生产工作积极性,生产者的生产效率和管理者的管理效率相对较高,并且能够吸引留住优秀人才,从而提升电子商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现代电子商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现状

现代电子商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主要分为引才激励、留才激励与用才激励三部分。引才激励即为了引进人才而设立的激励机制,具体的措施有提高宣传力度以扩大知名来吸引人才、提高电子商务企业综合实力为求职者提供发展广阔前景来吸引人才、提高电子商务企业薪酬福利待遇来吸引人才、为求职者提供培训进修以鼓励人才自由发展来吸引人才等等。留才激励即为了留住人才避免人才流失而设立的激励机制,具体措施有高薪福利留才、减时提薪与带薪休假留才、用事业留才与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感情留才、通过参股与股权分配留才等等。用才激励即电子商务企业为了激发人才潜力而提高电子商务企业效率而设立的激励机制,具体措施有物质报酬激励、年薪激励、股票期权激励、虚拟股票激励与人才培养激励等等。

二、不同理论分析激励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电子商务企业绩效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分为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needs)、安全需求(Safetyneeds)、社交需求(socialintercourseneeds)、尊重(esteem)、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和自我超越需求(Self-transcendenceneeds),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电子商务企业管理者可以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而设立层次清晰的激励机制。满足员工各种层次的需要,以此来激发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电子商务企业的在盈利能力、资产运营水平、偿债能力和后续发展能力等电子商务企业绩效指标来全面综合提高电子商务企业绩效。

用亚当斯公平理论分析内激励与外激励和内部激励与外部激励

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由美国社会行为学家亚当斯(J.S.adams)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公平理论的基本内容是:当一个人做出了成绩并取得了报酬以后,他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人们通常要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来确定自己所获报酬与付出是否合理。内激励是某项工作的激励作用与完成工作任务所产生的激励作用之和,即兴趣、爱好、成就等对人们行为产生的影响。假如工作能让人们发挥其所长,喜欢这种工作,那么工作本身就是激励,它能较持久的维持人的动机水平。这是与外激励的本质区别。外激励,是指由外酬引发的、与工作任务本身无直接关系的激励。外激励是指工作任务完成之后或在工作场所以外所获得的满足感,它与工作任务不是同步的。当人们对自己所获报酬的绝对量关注较多时就会使人产生动力,激励人们去完成工作。因此,在关注所获报酬的绝对量时,内激励与外激励是相同的。但是当人们把报酬的相对量也考虑进时,人们不仅仅考虑到兴趣爱好,也要考虑到薪酬状况,这时外激励的作用就充分显示出来,这时内激励与外激励是不同的。公平理论对电子商务企业的内部激励与外部激励同样有着不同的影响,对于电子商务企业内部,人们往往在意所获薪酬相对量的多少,人们比较在意薪酬的横向比较。因此,在内部激励中,管理者要善于把握公平理论的相对量比较,设计较好的内部激励制度,以提高员工的劳动生产率。但是,当人们走出电子商务企业内部,迈向全行业时,人们往往在意薪酬的绝对量,往往会进行薪酬的纵向比较。因此,在外部激励中,管理者要把握员工的薪酬的绝对量,避免员工因在全行业的薪酬太低而产生劳动效率低下甚至人才流失的状况。

(三)强化理论和期望理论与激励的弊端

(1)期望值与效价概念混淆。期望值是指人们判断自己达到某目标以及这一目标满足需求的可能性的概率,也就是说“期望值=目标实现的可能性+目标满足需要的可能性”;而效价是指达到目标对于满个人需要的价值,也就是说追求一个目标值不值得。而追求一个目标值不值得应包括两个方面的评价标准:一是追求目标付出的代价是否值得;二是目标满足需求的程度是否值得,这也就是目标满足需求的判断评价。这也就是说“效价=目标满足需求的程度+目标满足需要的可能性”,由此可以看出期望值与效价相互间在“目标满足需要的可能性”评价判断上是相互重叠的。概念不清与混淆必然带来理论在实际运用中的混乱,比如这样的叙述:“升职、加薪等与个人利益直接相关联的事情,就容易使人产生较高的期望值。因为受工资、奖励总额与比例的限制,人们的高期望值是不可能都实现的。对于未能实现者,就会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挫折感也会越强烈”。这里所述的期望既有“目标满足需要的可能性”评价,但也含有“目标满足需求的程度”的判断,所以很难说这一叙述中的期望是指“期望”还是指“效价”,归根究底还是其概念的混淆造成的。

(2)缺乏对行为意志过程的考量。用人讲究能、责、权、利的统一,由此才能最程度激发人们的潜能并发挥人们的积极主动精神,这一论点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并推之于运用。但是在期望理论中只进行了对人们工作能力等人们工作期望值的考量,以及对由工作所获利益等方面人们工作效价的考量。由此可见,期望理论在关注了人们行为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对工作积极主动性影响外,却忽视了人们的责权意识、规则意识、义务意识、优越意识等意志过程对人们工作积极主动性激发的关键作用。

(3)适用范围具有局限性。期望理论是在需要确定目标确定下的激励理论,由此也就使得很多需求与目标难以确定的状况难以进行运用。比如在工作奖金奖酬等方面运用期望理论也许是有效的,但将之运用于具有升职愿望而上级又不可能给予预先肯定答复的状况则又难以实施。

(4)反对训练教育对员工积极主动性的基础作用。期望理论认为,一个人最佳动机的条件是:他认为他的努力极可能导致很好的表现;很好的表现极可能导致一定的成果;这个成果对他有积极的吸引力。由此可以推断出:这个人内心已经建立了有关现在的行为与将来的成绩和报偿之间的某种联系。因此,要获得所希望的行为,就必须在他表现出这种行为时,及时地给予肯定、奖励和表扬,使之再度出现。同样,想消除某一行为,就必须在表现出这种行为时给予负强化,如批评惩处。由此期望理论应该和条件反射理论的研究成果有一定关系。但弗鲁姆却明确主张:“以预期的报偿或结果来刺激员工行为,不必一味地以直接报偿对特定行为反复诱导以期求得条件反射式的反应”。这实际上是过于夸大了期望理论在实际运用中的作用,否定了工作训练与工作行为规范教育的有效性,并且也间接否定了电子商务企业文化等电子商务企业理念教育与执行的重要性。事实证明,行为规范的训练与文化氛围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例如我们常见的对服务员工行为规范的训练、“以顾客为上帝”的思想教育与相关文化氛围建设等,无可置疑的都是激发服务员工服务积极性非常有效的手段。

三、激励在现代电子商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一)激励在电子商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推进作用

(1)激励真正体现电子商务企业在管理中以人为本的观念。对人的管理有两个基本目标,一是引才,即吸引人才来到电子商务企业。二是留才,即留住人才在电子商务企业工作。激励之所以体现管理以人为本的核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激励是完成引才和留才的关键。要想让组织高效运行,就必须激发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想要全面了解组织的运行方式,就必须了解哪些因素决定员工行为并影响组织结果。第二,技术对生产的改变越来越大,对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就必须要求员工有足够的热情投入到尖端设备的工作之中。

(2)激励对电子商务企业管理只能的充分发挥具有积极影响。在国内外行业竞争激烈的状况下,电子商务企业必须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否则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落伍,然后失败。因此,就必须充分挖掘员工的潜能,提高企业的实力,以求在激烈的竞争之中不被淘汰下去。

(3)激励是企业实现目标的有效手段。实践证明,只有激励才能引才、留才,才能实现电子商务企业的目标。

(4)激励有利于员工提高绩效。激励可以进一步提高员工的思辨性与创造性,能够进一步提高电子商务企业绩效。企业的销售提成原则即销售人员在完成销售任务后,以超额的销售额为基数,核算销售提成。

(二)激励在电子商务企业管理职能中引导企业发展

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激励,激励对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激励引导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第二,激励引导电子商务企业精神形成。电子商务企业的竞争力不仅仅在于电子商务企业的物质建设,电子商务企业文化建设对于电子商务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三,激励引导电子商务企业管理创新。

(三)激励是企业实现目标的有效手段

电子商务企业目标是达到电子商务企业宗旨的预期成果,电子商务企业目标是电子商务企业的灯塔,引导电子商务企业的走向及成败。激励可以促进对电子商务企业目标的实现,好的激励手段可以推动电子商务企业目标的形成。

四、电子商务企业选择高效合理的激励方法

(一)健全电子商务企业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同时完善考评步骤

绩效考核体系是由一组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并能较完整地表达评价要求的考核指标组成的评价系统,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有利于评价员工工作状况,是进行员工考核工作的基础,也是保证考核结果准确、合理的重要因素。考评指标反映员工的工作能力、工作完成情况和工作态度等等。因此,考评指标必须细致、完善、健全,不能有任何遗漏,这样才能对员工的业绩充分进行考评,全面评价员工的能力。在考评体系健全的同时必须比我好考评步骤,对考评步骤严格把关,否则考评的效果就不大,且不能全面反映员工的能力与业绩。

(二)合理调节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比重

实践证明,最大限度的激发是使工作顺利完成的有效方法。因此,激励成为完成工作的有效途径,如果那种类似当当网、京东商城的自营类电商,直接面向客户的销售把握好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比例,就会事半功倍。物质利益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正确贯彻物质激励原则,有利于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相反,一个电子商务企业如果没有物质利益原则,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无法提高,电子商务企业的效率低下。所谓精神激励,就是运用精神激励原则进行表扬先进,给予荣誉等办法,比如发给奖章、荣誉证书和授予光荣称号,或者其他各种形式的表扬,以此来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从而提高电子商务企业生产率。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必须互为前提与条件,它们之间既不相互对立,也不相互代替。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才能最大地发挥电子商务企业效率,。

(三)优化人力资源晋升管理机制

人力资源管理是电子商务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体现,决定企业能否在市场种有效生存。因此企业必须完善好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尤其是人力资源晋升机制。电子商务企业必须把握好晋升条件,严格控制程序,让晋升公开透明,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励员工,促进电子商务企业发展。

(四)把握吸收人才的适度原则

电子商务企业要吸收人才,因为人才是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的灵魂,是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的终极动力,是电子商务企业核心竞争力。但是电子商务企业在吸收人才时要保持适度原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样才能真正适应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需要,才能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真正提高电子商务企业效率。电子商务企业吸收人才应把握几个原则。第一,根据电子商务企业需要和岗位需求招收人才。不要仅仅只要最优秀的人才,应该要最适合的人才。第二,根据电子商务企业实际能力聘用人才,不要一味高薪聘用,要根据电子商务企业的实际能力和人才的实际价值给予报酬。总之,人才引进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度引进,只有引进了真正发挥实效的人才,电子商务企业才会真正提高效率。

工商与企业管理论文篇7

关键词:工商管理;教育;问题;经济全球化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我国成功加入wto,我国企业不仅面临着国内市场的竞争,还将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这将致使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企业为了积极应对这种竞争,在人才市场上纷纷以高薪及巨大的发展空间来吸引优秀的工商管理人才。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传统的工商管理教育观念深深的影响着工商管理人才的成长,照搬西方工商管理教育模式、培养目标定位低、教学目标过分强调专业教育、教育内容缺乏实用性等,成为我国高校工商管理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工商管理人才的成长,也就无法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我国教育部门和高等院校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积极推动高校工商管理教育的发展,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切实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工商管理人才而服务,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

一、我国高校工商管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工商管理是市场经济中最常见的一种管理专业,是研究工商企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的学科。工商管理的目标就是依据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通过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然而,受长期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我国高校的工商管理教育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1.没有根据自身情况,灵活运用西方工商管理教育模式

高等院校是向社会培养专业性、学术性、技术性以及综合性人才的地方,而大学生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接班人,而且还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工商管理人才,更是受到企业的极大欢迎。由于我国的工商管理教育起步较晚,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着实不少。因此,一些高等院校为了加快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纷纷积极引进西方的工商管理教育理论和教育模式。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扩张的今天,认真学习、刻苦钻研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这本应该是我们积极提倡的,这对促进我国高校工商管理教育的发展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随着工商管理教育在中国的普遍兴起,国内工商管理教育基本上照搬了国外的工商管理教育课程体系,导致国内高校制定的工商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体系与设置内容上的大同小异。[1]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出现了我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经济问题,传统的经济理论很难解释中国目前出现的各种经济现象,照搬西方固定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更不符合中国当下现实的国情。一些高校想当然的认为西方的“经”非常好,但难免不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

2.培养目标定位低,缺乏高层次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就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目的的具体化,针对高等院校来说,就是要为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我国高校工商管理教育在应该学习什么、为什么学习以及怎样学习等方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20世纪80年代,我国高等院校才开始设置工商管理类专业。我国目前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不论是综合性大学、理工类大学、财经院校、师范类高校,还是独立院校、高职学院,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由以下几种:(1)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分析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2)培养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企业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的实用性人才。(3)培养具有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工作和问题的基本能力的应用性人才。(4)培养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学术性人才。从这些培养目标可见,我国高校工商管理教育培养的大多都是一般性人才,比较欠缺高层次人才培养目标。

3.课程设置不合理,教育内容缺乏实用性

目前,很多高校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面,都会设置较多的必修课,而供学生选修的课程则比较少,这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共性有余而个性不足。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应用、创新能力的要求也更加迫切,然而目前的培养模式却造成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主动性学习能力不足,缺乏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提出独到见解的能力以及敢于承担风险的胆识。[2]在教学内容上,其教材大多都是使用翻译的国外教材,即使是国内编写,其理论和案例大多也和国外如出一辙。这种没有通过实地调研编写的教材,培养出来的人才,很难解决中国目前遇到的经济难题,也就缺乏实用性。

二、加强高校工商管理教育的对策

1.教育要突出实用性和岗位的针对性

随着我国高校近年来连续的扩招,大学生的供给与社会对大学生的有效需求之间的差距在逐渐减小,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3]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已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是要重视案例教学,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尊重学生的个性,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三是深入开展岗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管理能力。

2.教学方法要国际化

在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进一步影响,我国企业也面临着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我国高校的工商管理教育要与国际接轨,教学方法首先要国际化。有广阔的知识面是每一个工商企业管理者所必备的基本条件,宽知识面的课程设置有利于学生知识转换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其成长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4]

三、结语

在我国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国需要大批优秀的工商管理人才,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国急需大量的优秀工商管理人才来推动企业的发展,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虽然我国工商管理教育已为我国培养了很多工商管理人才,但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国高校工商管理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们要秉着求真、务实的原则,灵活运用西方发达国家的工商管理理论和教学模式,推动我国工商管理教育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英.地方高校创办特色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09).

[2]胡延松.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

工商与企业管理论文篇8

关键词:专科院校;工商管理管理专业;职业能力;校企合作

以职业经理人培养为导向的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的动态、柔性、灵活多样的现代教学模式。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是企业和地方高校为满足各自的需要,通过协作的方式,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整合地方高校教育与企业人力资源,使地方高校和企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互补递进的合作方式。其实质就是高校教育和企业人力资源得以优化配置。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就是将企业与学校有机的结合起来,将用人与培养人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一边在企业中实践,一边在学校的课堂里学习。这两种场所和两种活动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学中有工,工中有学”。这种办学形式既是国际上的普遍规律,又是中国的高教特色。那么,如何结合国外相关研究,规划和建设好工商管理类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创新工商管理实习监控管理模式,保障先进的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发挥作用,已成为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必须面对和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以职业经理人培养为导向的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构成要素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知识的获取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学生要在真实的情景下进行学习,以减少知识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差距。因此,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绝不是仅仅通过课堂的描述就能让学习者客观理解并接受信息,而必须提供与“现实生产场景”交互作用的经历,学习者经过“工学交替”的学习过程,才能通过“判断、理解”完成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建构。所以,职业能力为目标导向的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构成要素包括科学定位人才培养规格、构建系统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打造“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推进内涵式生产性实训、形成多元化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等要素。但目前不少地方高校在这些要素构成都存在不足,特别是缺少了老师的专业指导,学生对自己实习过程中服务技能和管理知识的学习也会觉得无所适从,实践教学难以取得预期实效。

1.工商管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结构不合理。随着我国工商管理业的迅猛发展,工商管理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全国大部分地方都将工商管理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和扶持,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许多高校看准这个形势,纷纷开设工商管理管理专业,使得工商管理管理专业学生数量猛增。工商管理管理专业学生数量的增长,虽然极大地缓解了工商管理企事业对人才的需求,但“一窝蜂”地开设此专业,并且高校一味地追求上层次,纷纷将专业“本科化”,使得许多地区工商管理管理人才供大于求。而且本科教学偏理论,轻实践,服务和管理的基本功不足,而学生在求职方面眼光却更高,在实习上也就“挑三拣四”,不能在岗位上安心工作,成为“眼高手低”的跛足人才。这使得真正符合工商管理企事业单位需求的高端和基础人才却很稀缺。

2.工商管理专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在下降,工商管理管理专业学生整体素质滑坡。工商管理产业门槛较低,随着工商管理业的发展,许多资本纷纷涉足工商管理业,使我国工商管理企业数量得到极大增长,竞争十分激烈,利润也越来越微薄,工商管理从业人员除了少量高层管理人员外,都告别了相对高薪的时代。社会上对服务业存在的某种偏见,觉得工商管理从业人员职业地位较低,而且许多人认为工商管理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业人员都比较辛苦,这导致工商管理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下降。这种形势也影响到高校工商管理管理专业的招生和就业。许多高校工商管理管理专业招不到高素质的学生,招生计划往往要吃大量“服从”志愿的考生才能完成。这些考生进校后,往往专业思想不稳定,对专业知识不感兴趣,功底当然就不够扎实,在实习时,也不安分,工商管理企业对这样的实习生则敬而远之。

3.地方高校实习指导和管理力不从心。长期以来,由于工商管理管理专业学科建设时间短,缺乏系统规划,课程设置不科学,不能适应工商管理企事业对人才的需求。许多工商管理管理专业是从老专业更新或衍化而来,带有浓重的“母”专业色彩,加之工商管理管理专业师资大多是半路出家,许多教师自身都没有在工商管理企业任职的经历,对工商管理企业的经营管理实况了解甚少,在实习指导上力不从心。而高校扩招、师资紧张、实习单位分散,使得实习管理形同虚设。这导致我国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管理专业教育中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重视课堂教育轻视社会实践教育,将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这种教学体系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导致用人单位抱怨地方高校毕业生中看不中用。

4.企业、学校、学生的实习目标不一致,缺乏共同利益面。在当前实习模式下,工商管理企业、高校与学生对实习各有所求,没有广泛的共同利益,使得实习工作开展困难重重。学生与企业存在矛盾:学生想在轻松、“体面”的岗位实习,而许多企业往往将学生看成是“新人”、廉价劳动力,将之派往比较辛苦的部门或岗位;学生想在多个岗位熟悉工作,甚至想到不同企业适应环境,但企业往往要求学生来了,就要“一个萝卜一个坑”,不能轻易离开;学生想多学点管理知识,获得更多经验和技能,企业总希望实习生尽快成为一个做实务的“熟练工”;学生想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企业总想降低酬劳,有的企业不发实习补助,更有甚者,一些企业还要实习者缴纳相应实习费用。学生希望学校能提供更多实习指导,为他们吸引高层次的实习单位或较好的实习岗位,但学校由于人力、财力限制,无力完全满足学生的这些需求。实习单位希望学校提供德才兼备、理论与操作功底扎实的实习生,并提供相应的实习经费,但许多高校尚不能满足这些需求。高校则希望顺利完成实习工作,不要出什么“乱子”,有些高校甚至希望通过学生的实习,能为本单位带来一定的效益。

5.缺乏稳定的实习单位。许多地方高校与企业单位缺乏应有的沟通与合作,导致工商管理管理专业的实习单位年年都有变化,导致许多实习单位缺乏对实习生的指导经验,不利于对学生的培养。特别是学生自主选择实习单位模式实施后,学生的实习单位类型、层次、大小、业务很不一致,学校的指导也就成为空谈。有些地方高校采取建设实习基地的方法,取得一些成效,但校企合作仍处在初级阶段,实习基地结构不合理、不稳定等问题仍然存在。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会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构建以职业经理人培养为导向的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和对策

1.模拟企业环境,营造企业文化氛围。人是环境的产物。学生在学校里感受不到企业的气息,找不到企业的感觉,很难树立起“企业意识”,毕业后也就难以迅速完成由一个学生到一个合格企业职员的转变。为此,必须在校园中最大限度地模拟企业环境,在工商管理服务与企业管理专业努力创造一种“企业文化”,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先进的企业意识和理念。比如,要求工商管理管理专业全体教师和学生统一办公用品、信封等,形成专业标识;微笑待人,培养服务意识;彬彬有礼,养成礼貌习惯;统一出操,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意志品质;开展具有专业特色、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团队精神;设置值勤督察,督促习惯养成;教室、宿舍要有企业文化气息,强化专业意识;等等。

2.根据企业用人需要调整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上,打破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老三块”的设置传统,根据企业用人需要,围绕基本素质和专业能力的结合安排课程。基本素质包括:优良的思想品德素质;强烈的事业心、职业道德;牢固的服务意识、组织意识和吃苦意识;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积极的创新意识以及优雅得体的气质风度等。专业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写作能力、现代企业管理能力、企业经营与服务能力、产品生产与服务能力、产品销售服务与管理能力、营销活动与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和合作能力等。课程设置中,立足当前,兼顾长远;兼顾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兼顾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突出外语、微机和专业课教学。为适应企业行业对知识面的要求,除必修课外还开设《企业文化》、《怎样做好主管》、《如何处理顾客投诉》、《如何进行质量监督》等选修课和讲座。

3.线型教学与模块教学相结合。根据专业特点,采用线型与模块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改变过去纯线型教学方式战线长、效率低、学生进入角色难的局面。对操作性强的课程,如前厅、客房、餐饮、酒水调制等课程,采用模块式教学,以便集中学习、集中训练,提高教学效率。在技能教学中,采取“我讲给你听,我做给你看,你做给我看,我来纠正你”的“四我”方法,使学生的基本功学得扎实、规范。对培养素质和基本能力的课程,如德育、美学、心理学、英语、计算机等课程,采用线型教学法,使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

4.建立实践性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践性是企业管理专业教学的突出特征,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针对专业特点,在今后的教学安排中,继续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除实习外,使实践性教学占到总课时的44%。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采取以下措施:(1)课堂操作:在教师精讲之后,学生进入实验室多练,掌握操作技能后,模拟企业服务。(2)观摩考察:结合专业课程,组织学生去企业参观设施、布局,观摩企业的工作流程,请企业人员给以讲解,增加学生对企业的感性认识。(3)岗位实习: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企业见习锻炼,使学生对企业有更直接的体验,然后再回到课堂,深化理论,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4)强化训练:利用实习前的一周时间,严格按照企业标准和要求,对学生进行产品生产与销售服务技能的高强度训练,以使学生尽快进入并适应企业角色,尽快实现由一个学生到一个企业人的转变。(5)毕业实习:学生在学完所有课程之后进入实习阶段。这期间,要求学生全面掌握企业服务的各个环节,更深入地了解企业服务与管理中碰到的各种实际问题,深化对企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为成为一名合格的企业人做好充分准备。实习期间,学校要与学生保持热线联系,及时给予指导、慰问与鼓励;选好学生实,加强学生实习的自我管理;要求每位学生写好实习周记。实习结束后,每位学生撰写实习论文,谈心得体会,进行全面总结。实习成绩记入学业成绩。

5.组织好技能比武和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定期进行全专业的技能比武和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在竞赛和考核中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激励学生的进取精神,检查教师的教学效果。要求每届学生必须获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调查分析师证书、中国市场营销资格证书、中国市场总监与销售经理业务资格证书,鼓励学生考取一级《中国市场总监业务资格证书》及ata《市场总监业务技能水平证书》或二级《中国销售经理业务资格证书》及ata《销售经理业务技能水平证书》和英语四六级证书。

6.走出去,请进来,建立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为使教师能站在工商管理企业发展的前沿,及时获取工商管理企业发展的最新信息,不断提高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今后每年派出专业教师外出参加学习培训,进入企业挂职锻炼,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技能、新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培养出一大批既精通理论又精通实践操作的“双师”型教师。同时,不断从星级企业中聘用一部分富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才兼任教师,形成一支专兼职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从根本上改变过去教学与企业实际脱节的局面。

7.加大资金投入,搞好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建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将实践性教学落到实处,保证教学的高效性,在原来实验室的基础上加大资金投入,建设现代化多媒体教室,提高教学的形象性、高效性,让学生通过网络、录像、图片了解企业的规范化服务与管理,了解现代国际企业的最新发展;继续扩大实验室面积,投入二十万元完善实验设备,保证实践性教学的高质量。

8.建立产学结合的专家指导委员会和实习基地。根据本专业的办学特点,聘请与专业有关的领导、经验丰富的企业管理专家和学者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探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的制定与修改,进行教学研讨,开设企业管理方面的专题讲座,参与指导实习等。另外,在珠海、长沙、深圳、衡阳等地建立岗位实习和毕业实习基地,与一些信誉高的大中型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以促进产学结合,提高教学水平,树立专业形象。

9.围绕教学中心,模拟企业管理模式,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管理出人才。为尽快实现由一名学生到一名企业人的转变,在学生管理中模拟企业管理方式,围绕教学中心,以企业需要为标准,突出“从严、深入、到位、爱心”。班主任由熟悉企业产品生产业务、懂得企业管理、擅长学生思想工作的专职人员担任,从根本上克服过去兼职班主任无精力管和不懂业务的班主任不会管的弊端;模拟企业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管理机制,促进学生自我管理,比如改过去的班长、班委、组长为经理、主管、领班,并佩带职务标志;重点抓好军训、早操、课外活动、自习、卫生、考勤,培养学生先进的理念、良好的作风、过硬的技能、坚强的意志、健康的心理,教会学生“做事先做人”。

参考文献:

[1]何绍勤.本科学院实践“校企合作,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探析.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19-21

[2]裴云.普通高校的职业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2.6:17-19

[3]陈解放,曾令奇.职业导向: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现实路径选择[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6.01:36-38

工商与企业管理论文篇9

我国在与美国建交之前,工商企业管理文化发展水平十分低下,长期未能与世界先进的工商企业管理文化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必然导致这种管理上的闭塞。中美之间的这种交流与沟通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催生的,因此具有重要的意义。两国之间的交流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中国的相关部门要接受美方的培训,不断的学习和借鉴美国在工商企业管理文化方的先进经验与管理专业知识。这一过程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随着改革开放的程度加深,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虽然保持继续向美国学习工商企业管理文化方面的经验。但是同时,美国也逐渐认识到在实践两国的深入交流过程中,其也要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商企业管理文化的特殊性,中美工商企业管理文化比较研究就是在此基础上逐步确立的。

二、中美工商企业管理文化比较研究的理论基础

作为一种探究国家工商企业管理文化方面的发展特征的重要手段,工商企业管理文化比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开展国际化的比较研究工作,对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形成多元经济结构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西方国家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然经历了一个十分漫长的阶段,企业管理文化理论形成的环境成熟。荷兰籍的经济管理学者霍夫斯泰德长期致力于跨国的工商企业管理文化研究,其研究的对象主要是针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几十个国家的多维度管理文化内容。从全力距离、管理的不确定性规避问题等到个体主义。

霍夫斯泰德的理论尽管不能说是十分完善,但是已经初步具有了工商企业管理文化对比研究的整体框架,其理论甚至成为了后世进行管理研究的主流范式。美国的工商管理文化研究更多的是管理与管理价值观方面,中美之间的比较研究中也避免不了会接触到与此相关的问题,中美之间在进行工商企业管理文化的交流中通常会有侧重的进行研究探讨。美国方面的研究人员在与中方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表现出对中国的资本集中于儒学的极大兴趣。其认为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等对中美之间的工商企业管理比较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有学者认为,采用折中的观点评估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企业工商管理文化价值观念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不同国家之间的价值衡量标准差异使得折中的观点更加受到欢迎。

近些年来,美国方面在进行工商企业管理文化对比方的研究工作将其范围逐渐扩大,已经设计到欧、亚、美洲等各大洲近二十个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中国在内的这些国家当中有大型的工商企业的两万多名的企业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被列入比较研究内容。研究者阿德基费里认为,一般意义上的企业管理决策及领导力方面的文化研究与领导机构之间的结构对比呈现一致性的趋势。区域范围内的经济发展水平如果出现相类似的情况,或者地域之间邻近甚至是文化上的相似的两个完全独立的国家的工商企业价值实践一般化很可能是错误的。

应当看到,这种类似的情况发生容易形成在进行工商企业管理文化对比研究中一些无法避免的问题。中美之间的工商企业管理更多的是以更大更广的角度诸如企业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来评估工商企业管理文化概念。从企业战略发展与决策的方面看,这种中西结合的企业管理文化的融合一方面体现出时代需要,但是同时又显示出其发展中的局限性。为此,中国方面的著名的研究学者于凯成就针对中国国情,提出了“7p”模型。强调的是企业管理文化的差异集中表现在经济理念、企业管理行为准则、企业团队形象、文化核心、改进完善等方面。

三、中美工商企业管理文化比较研究的重要意义

在进行中美工商企业管理文化比较研究过程中,可以发现研究的主要困难并不是来自于如何把握美国的工商企业方面的内容。其难点在于如何准确的认识中国工商企业管理文化。作为一种国家文化,中国工商企业管理文化内容具有多样性、差异性、灵活性等特点,这是其他国家所不能完备的重要研究特征。另外,进行中国工商企业管理文化比较研究,主要是因为中国在这方面的话语权力量十分薄弱,美国方面的文化比较研究在一直都是作为世界范围内的研究模式,加强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能力,有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中国只有不断的深入研究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工商企业管理文化比较对世界经济产生的作用与积极意义,深刻了解到其背后所产生的巨大价值,才能使中国特色的经济真正在世界经济中立足,才是实现国家复兴,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四、结语

工商与企业管理论文篇10

【关键词】商誉;商誉因素;标准化回归系数;模糊数学

关于模糊数学在商誉中的运用屈指可数,例如万洁(2008)是通过人为地设定商誉的影响因素,并且人为设定每种影响因素的分数和权数,从而推断出商誉的分数。本文根据中国的特殊国情,提出我国上市公司商誉的影响因素;采用的公司样本几乎涵盖所有行业,以每个样本数据与行业均值的关系将商誉的各个影响因素划分为四个类别,同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分别对各个影响因素的四个类别进行“优良中差”的评定,以每个影响因素在四个类别中的样本比例作为其权数,对“优良中差”的评定结果进行调整;根据商誉和商誉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标准化系数绝对值在其相应类别系数绝对值之和中所占的比重确定每个商誉的影响因素对商誉的权数,以及每个大类别中影响因素的标准化系数之和占所有大类别标准化系数之和的比重作为商誉大类别对商誉的权数进行对“优良中差”的调整计算;最后,对“优良中差”赋不同的分数,最终的计算结果即为所选择的我国上市公司样本总体水平的商誉得分。

目前,对商誉的理论研究可以概括为三种:超额收益理论、剩余价值理论和无形资源理论。超额收益理论认为商誉是企业获得的超额盈利的那部分价值,具有使企业获得超过正常盈利水平的能力。美国会计学家佩顿1922年就指出:“‘商誉’一词在广义上表示未来超额盈利的估计价值……确切地说,商誉从这一点上可以被定义为某一特定企业所能赚取的超额盈利的资本化价值,即超过具有相同资本投资的代表性竞争者――‘正常’企业――的盈利水平的那部分盈利。”剩余价值理论认为商誉是企业总体价值与单项可辨认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价值的未来现金净流量贴现值的差额。“剩余价值观”和“超额收益观”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无形资源理论认为商誉是由例如优越的地理位置、杰出的管理人才、较高的员工素质、良好的信用等一系列无法入账的无形资源组成的。正如Reg.S.Gynther所说:“之所以商誉存在是由于资产代表的不仅仅是列示出来的有形资产。

其实,以上三种观点是从不同的侧面对商誉进行的阐述,本文综合三种观点,根据超额收益理论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商誉进行初步的计量,根据无形资源观对商誉的不同因素进行会计信息化处理,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计算我国上市公司的商誉概况。

一、从会计报表角度将商誉影响因素量化

海姆・福克和L.a.高顿在《不完全市场和商誉的性质》中,将构成商誉的因素分为四项门类:增加短期现金流量;稳定性;人力因素;排他因素。乔治・卡图尔特和纽曼・奥尔森在《商誉会计》中将商誉的构成因素归为十五类,包括杰出的管理队伍,有效的广告,战略性的地理位置等。我国学者将商誉划分为广义商誉和狭义商誉,共八项因素,认为其中广义商誉包括例如优越的地理位置,其中狭义的商誉包括杰出的管理人员、科学的管理制度、融洽的社会关系、优等的资信级别、良好的社会形象。

对于商誉的影响因素,目前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为了便于论述,在结合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暂将商誉影响因素定为三大类,即人力因素、市场因素和排他因素;八种因素,即优秀的管理团队、良好的员工素质、有效的广告宣传、筹资水平、资信等级、营销水平、优越的地理位置、与政府良好关系。对于每一种商誉影响因素,结合中国经济的特殊性,采用相应会计变量将其量化从而进行进一步检验和分析。

(一)用高级管理人员的平均工资代表企业杰出的管理人员

自20世纪初以来,经济学家、心理学家、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和企业战略规划者对管理者尤其是高层管理者报酬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这些研究包括经理报酬和企业绩效的关系(mcguire,Chiu&elbeing,1962;R.massnl,1971;w.Lewellen和B.Huntsman,1970;Jenson和murghy,1990),结论认为合理的薪酬制度是确保管理层能够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第二种机制。陈志广(2002)发现,在我国2000年沪市的上市公司中,高管薪金报酬与企业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张俊瑞、赵进文、张建(2003)认为高级管理人员的人均年度薪金报酬与公司经营绩效呈现较显著的、稳定的正相关关系。徐向艺等(2007)的实证结论也支持了这一观点。所以,员工素质的强弱决定了企业经营业绩的优劣,根据能力薪酬评价理论,较高能力者能够得到较高的工资,反之亦然。所以本文选择以高管的平均工资作为反映企业管理人员素质的参数。

(二)用职工工资、福利代表人力资本、员工素质

同用高管人员的平均工资作为反映高管人员水平的指标,选择职工工资和福利作为代表企业拥有的整体人力资本和员工素质水平的参数。

(三)用销售费用来代表有效的广告宣传

目前对于广告促销效果的指标有以下五种:广告费用占销率法、广告费用增效率法、单位费用促销法、单位费用增销法和弹性系数测定法。这些方法的提出是建立在企业销售额(量)的变化是由于广告的作用引起的,忽略了例如季节、居民购买力、销售地点、消费者偏好、销售能力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这里,本文采用销售费用作为广告宣传的参数,一方面因为广告费用在销售费用中的比重较大并且呈现日益上升的趋势;另一方面销售费用中的其他除广告费用之外的科目其实也是与加强企业宣传、提高企业形象和促进销售能力而发生的,具有一致性。

(四)用资产负债率这一财务杠杆代表企业的筹资水平

企业的筹资渠道分为内部筹资和外部筹资。内部筹资方式如企业自我积累,一般速度较慢;外部筹资可以通过发行股票、负债等方式。Ross(1977)的信号传递理论认为,投资者会将企业融资方式看作企业向投资者传递的信号。当企业采取发行股票的方式筹集资本的时候,投资者会将企业发行股票看作企业资产质量恶化的信号;而当企业采用债务融资的方式的时候,投资者将其看作企业资产质量良好的信号。而且发行股票条件繁多,程序复杂,不经常发生。对于企业日常经营,长短期负债是可以很好地反映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筹资能力和水平的参数。

(五)用平均利息率代表企业的资信等级

Sorensen(1980)通过分析得出结论:信用等级的高低能够显著影响资金成本,公司等级越高,资金成本会越低。我国国内各商业银行在参照国外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在企业贷款利率确定方法上的相关经验的基础上,目前采取的一个通行的做法是根据企业信用等级的高低,在人民银行核定的基准贷款利率和浮动期间内进行不同程度的浮动。公司信用等级高,资本成本低。所以,平均利息率可以作为反映企业的资信等级的参数。

(六)用社会责任代表企业的良好的公众关系以及企业与政府的关系

邹相煜、王一川(2008)根据陈玉清建立的指标体系,提炼公开披露的年度财务报告的数据,提出相应的五方面社会贡献率:公司对职工的贡献率、公司对政府的贡献率、公司对投资者的贡献率、公司对社会福利事业的贡献率以及公司对环保的贡献率。经过实证分析得到的结果,表明公司对职工的贡献率和公司对政府的贡献率与公司的价值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他各指标与公司价值的关系不显著。所以,这里选择前两个与公司价值相关关系显著的指标来作为反映公司的社会贡献水平的参数。

(七)用无形资产净额代表企业的地理位置

在无形资产明细项目中,土地使用权的处理是由我国特殊的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的。根据邵红霞、方军雄(2006)的实证分析结论,我国上市公司在无形资产的各明细分类项目中,土地使用权的比重最大,平均达47%。由此可见,无形资产净额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企业土地使用权方面的信息,从而可以将其作为反映企业地理位置状况的参数。

(八)用存货周转率与资产周转率均值代表企业的销售水平

存货周转率是用来衡量和评价企业销售能力的指标,即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环节的变现能力。总资产周转率能够反映企业的资产运营绩效以及全部资产的质量和利用效率。一般而言,总资产周转率越高,表明企业资产周转速度越快,销售能力越强,资产利用效率越高。本文综合将二者的平均水平值作为评价企业销售水平的参数。

二、分析概述

本文的分析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建立因素集合U={U1,U2,U3},其中U1={U11,U12},U2={U21,U22,U23,U24},U3={U31,U32};第二步建立由“优、良、中、差”四种评语组成的评价集C,其中Cij表示对第i个对象做出第j种评价的可能性;第三步建立模糊关系矩阵R;第四步建立权系数矩阵,使每个权系矩阵中各个权系数之和为1;第四步得出模糊评价结果。

三、商誉价值模糊评价

(一)样本分类结果统计

通过对544家公司样本进行分类,九种因素分别求出总体的平均值,以此划分为四个类别,样本值低于平均值的50%,样本值介于平均值的50%和平均值之间,样本值介于平均值和平均值的150%之间,样本值高于平均值的150%。在统计结果中,例如高管工资对应的第一个数值为“12821111996”,表示高管工资低于总体均值50%的公司有128家,介于均值50%和均值之间的211家,介于均值和均值150%的119家,大于均值150%的96家。其中,销售水平是根据存货周转率与资产周转率的均值作为营销水平的指标进行统计的。将统计的结果除以总体样本数544得到矩阵a:

所以,根据矩阵a可以将高管平均工资的模糊矩阵a1=(0.240.390.220.18)与矩阵B1结合并且归一化处理之后得到模糊关系矩阵R1。

这说明,从高管平均工资(U11)来看,我国上市公司商誉优的隶属度为0.186,良的隶属度为0.255,中的隶属度为0.304,差的隶属度为0.255。

用矩阵a中的职工平均工资、销售费用、资产负债率等七个要素的结果对评价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同样方法的计算处理,具体计算步骤不一一列出,从而得到商誉(U)的关于各个要素优良中差隶属度模糊矩阵R:

根据结果来看,我国上市公司目前的商誉发展状况处于偏低的水平,只能达到评价级别的“中”级。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发展不够完善,企业价值创造的方式仍没有摆脱偏于粗放的形式;另一方面,会计的理论研究一直落后于实践,对于商誉的一些理论研究尚未成熟,以至于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还差强人意。

商誉一直以来都是会计界比较有争议的课题,本文希望通过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我国商誉概况的方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1]万洁.模糊数学在商誉会计处理中的运用[J].财会通讯,2008(2):47-48.

[2]邹相煜,王一川.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公司价值的相关性[J].财会月刊(理论),2008(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