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再接再厉成语典故
文章:
再接再厉,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是古代中国春秋时期的一个典故。该成语用以形容人取得一定成就后,仍然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不断努力,以求更高的成就。
典故背景:
据《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春秋时期的楚国与晋国在邲地(今河南省沁阳市)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争。在战斗中,楚国的将领子反(字再)表现英勇,取得了胜利。然而,在胜利之后,子反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反而更加努力地训练士兵,准备迎接下一场战斗。
成语解释:
“再接再厉”中的“再”表示“再次”,“接”指接续,“厉”意为磨快、锐利。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再次接续着努力,比喻在已经取得一定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努力,不骄不躁,追求更高的目标。
权威信息来源:
《左传·宣公十二年》原文链接:[《左传·宣公十二年》原文](http://www.guoxue.com/shangshu/zuoze/zhuan/zhuan12.html)
常见问题清单:
1. 再接再厉的典故出自哪里?
2. 再接再厉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什么?
3. 再接再厉的典故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期?
4. 再接再厉这个成语的来源人物是谁?
5. 再接再厉这个成语在现代有什么样的用法?
6. 再接再厉这个成语和“一鼓作气”有什么区别?
7. 再接再厉这个成语是否可以用于贬义?
8. 再接再厉这个成语的近义词有哪些?
9. 再接再厉这个成语的典故人物子反有什么其他成就?
10. 再接再厉这个成语是否可以用于形容工作态度?
详细解答:
1. 再接再厉的典故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
2. 再接再厉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在已经取得一定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努力,不骄不躁,追求更高的目标。
3. 再接再厉的典故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楚国与晋国的邲地之战。
4. 再接再厉这个成语的来源人物是楚国的将领子反(字再)。
5. 再接再厉这个成语在现代通常用于赞扬人在取得成就后仍然保持谦虚、勤奋的态度。
6. 再接再厉这个成语和“一鼓作气”的区别在于,一鼓作气强调的是一口气完成或一举成功,而再接再厉则强调的是在成功后继续努力。
7. 再接再厉这个成语通常用于褒义,表示赞扬人的态度,不用于贬义。
8. 再接再厉这个成语的近义词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等。
9. 子反(字再)除了在邲地之战中表现出色外,还有其他军事成就,但由于史料有限,具体事迹不详。
10. 再接再厉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形容工作态度,表示一个人在取得一定成绩后,仍然保持勤奋、不断进步的工作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