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创作背景及时代意义
文章正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著名诗作。这首诗反映了杜甫在安史之乱后的艰难生活以及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以下是对杜甫创作这首诗时的背景进行详细解读。
一、背景介绍
1. 安史之乱的影响
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上的一次重大灾难,持续了八年之久(755763年)。这场战乱导致了大量的平民百姓流离失所,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杜甫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亲身经历了战争的残酷和社会的动荡。
2. 杜甫的流离生涯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的家境日益贫困,他不得不四处漂泊,寻求生计。在战乱中,杜甫目睹了无数百姓的苦难,这些经历深刻地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
二、诗歌创作背景
1. 茅屋生活
在流离失所的过程中,杜甫曾居住在一座破旧的茅屋中。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创作的,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秋风的象征意义
诗中的“秋风”象征着战乱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同时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三、诗歌的时代意义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通过对自身生活遭遇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这首诗展现了杜甫深厚的同情心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四、诗歌原文及译文
原文: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译文:
八月里的秋风吹得高声怒号,卷走了我屋顶上的三重茅草。
茅草随风飞过江去,洒落在江边郊外,高的挂在高高的树梢上,
低的飘落在水塘边。
南村那些顽皮的孩子们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忍心当着我的面做贼。
他们公然抱起茅草走进竹林去,我口干舌燥地呼喊也呼不回来,
回来后倚着拐杖自己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像泼上了墨汁一样黑,秋天灰蒙蒙的,天色渐渐昏暗。
我的布被子多年冷得像铁一样,娇儿睡得不舒服,把被里都蹬破了。
屋漏的地方,雨点滴答不停,屋内没有一处干燥的地方。
自从经历了战乱,睡眠就少了,长夜漫漫,潮湿的雨水怎么才能让我睡得着呢!
什么时候能建成千万间宽敞的房屋,庇护天下所有的穷苦人,让他们都笑逐颜开?
房屋在风雨中不动,像山一样稳固!唉!什么时候我眼前能出现这样的房屋,
我即使住在破旧的茅屋中,受冻而死也心满意足了!
相关链接:
安史之乱: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E%89%E5%8F%8B%E4%B9%8B%E4%BA%89
杜甫生平: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D%9C%E5%B1%B1
常见问题清单及解答:
1. 杜甫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解答:杜甫创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时间大约在唐朝宝应元年(762年)。
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反映了杜甫怎样的生活状况?
解答:这首诗反映了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流离失所、生活困苦的状况。
3. “安史之乱”对杜甫的创作有何影响?
解答:安史之乱让杜甫亲身经历了战争的残酷和社会的动荡,这些经历深刻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
4.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秋风”有何象征意义?
解答:“秋风”象征着战乱给人们带来的苦难,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