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一个人退够了45公里是什么成语
文章:
在汉语成语中,有一个成语与“一个人退够了45公里”有关,那就是“退避三舍”。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原文是“退避三舍,不敢加兵于其郊。”这里的“三舍”指的是古代行军时的距离单位,一舍相当于三十里,因此“退避三舍”原意是指主动退让九十里,以示谦让和避让。
“退避三舍”的故事背景是春秋时期,晋国与楚国交战。晋文公在战前表示愿意退让九十里,以示对楚国的尊重。后来,晋文公在城濮之战中取得了胜利,这个故事成为了成语“退避三舍”的由来。
成语“退避三舍”在现代汉语中,常用来形容在冲突或竞争中主动退让,避免正面冲突的行为。
引用信息来源: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http://www.zisu.org.cn/ziliao/ziliao_36_0_1.html
常见问题清单:
1. “退避三舍”的成语出自哪部经典?
2. “退避三舍”的成语意思是什么?
3. “退避三舍”中的“三舍”是指多少距离?
4. “退避三舍”的故事发生在哪个时期?
5. “退避三舍”成语中的“退避”指的是什么?
6. “退避三舍”成语在现代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7. “退避三舍”与其他成语有什么不同之处?
8. “退避三舍”成语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
9. “退避三舍”成语中的“舍”字在古代有什么特殊含义?
10. 如何正确运用“退避三舍”这个成语?
详细解答:
1. “退避三舍”的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2. “退避三舍”的成语意思是主动退让,避免正面冲突。
3. “退避三舍”中的“三舍”是指古代行军时的距离单位,一舍相当于三十里。
4. “退避三舍”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
5. “退避三舍”成语中的“退避”指的是主动退让,不与对方发生冲突。
6. “退避三舍”成语在现代生活中常用来形容在矛盾或争议中,通过退让来化解问题。
7. “退避三舍”与其他成语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特别强调主动退让的态度和策略。
8. “退避三舍”成语的演变过程是从古代战事中的策略逐渐演变成现代汉语中的成语。
9. “退避三舍”成语中的“舍”字在古代是行军距离的单位,后来引申为退让、避让的意思。
10. 正确运用“退避三舍”这个成语时,应强调在合适的情境下,通过主动退让来避免不必要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