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不毛之地的“毛”字是什么意思?
文章:
在中国古代汉语中,“不毛之地”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土地贫瘠,不宜耕种的地方。这个成语中的“毛”字,实际上并不是指毛发,而是指草木生长的情况。
“不毛之地”的“毛”字,来源于古代汉语中“毛”字的多种含义之一,即指草木的细枝。在古代文献中,“毛”字常用来形容草木的茂盛或稀疏。当“毛”字用于“不毛之地”时,它指的是土地上没有草木生长,即土地贫瘠、不适宜耕作。
这个成语可以追溯到《诗经》中的《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其中,“不毛之地”的“毛”字即指草木。后来,“不毛之地”成为形容土地贫瘠的固定成语。
信息来源:
《诗经》原文及解释,可参考《诗经》官方网站:http://www.shiwen.com/shijing/index.html
常见问题清单:
1. “不毛之地”的“毛”字是什么意思?
2. “不毛之地”这个成语出自哪里?
3. “不毛之地”用来形容什么样的地方?
4. “毛”字在古代汉语中有哪些含义?
5. “不毛之地”和“荒地”有什么区别?
6. 为什么用“毛”字来形容土地贫瘠?
7. “不毛之地”在现代还有使用场景吗?
8. “不毛之地”和“贫瘠”是否可以互换使用?
9. “不毛之地”这个成语有没有其他类似的成语?
10. 如何理解“不毛之地”中的文化内涵?
详细解答:
1. “不毛之地”的“毛”字指的是草木,用来形容土地上没有草木生长,即土地贫瘠。
2. “不毛之地”这个成语出自《诗经》,后来被广泛使用。
3. “不毛之地”用来形容土地贫瘠,不适宜耕种的地方。
4. “毛”字在古代汉语中有多重含义,包括毛发、草木的细枝等。
5. “不毛之地”和“荒地”都指土地贫瘠,但“不毛之地”更强调土地的荒芜,没有草木生长。
6. 用“毛”字来形容土地贫瘠,是因为“毛”字的本义与草木生长有关,与土地贫瘠的情景相对应。
7. “不毛之地”在现代仍有使用场景,常用于形容某些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不适宜居住或开发。
8. “不毛之地”和“贫瘠”可以互换使用,两者意思相近,都指土地不肥沃。
9. 类似“不毛之地”的成语还有“寸草不生”、“荒无人烟”等。
10. “不毛之地”中的文化内涵体现在对自然环境的描述和人类对土地利用的思考,强调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