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退避三舍

标题:成语故事——退避三舍

成语故事退避三舍

文章:

成语“退避三舍”源自春秋时期晋国与楚国的一场著名战役。故事发生在公元前632年,晋文公为了报答当年流亡时楚成王收留之恩,在与楚国的交战中,主动退让九十里,以此表示对楚国的尊重。

故事背景:

晋文公在成为晋国国君前,曾流亡到楚国。楚成王对他礼遇有加,晋文公承诺,如果日后有朝一日返回晋国,愿意退避三舍以示感激。

故事经过:

晋文公回到晋国后,成为国君。不久,晋楚两国在城濮(今河南省滑县)发生了一场大战。按照晋文公的承诺,晋军在交战时主动后退九十里,避开了楚军的锋芒。楚军见晋军退却,以为晋军胆怯,便追击。然而,晋军在此过程中布下伏兵,当楚军深入晋军腹地时,晋军突然反击,大败楚军。

故事意义:

“退避三舍”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形容为了避免冲突,主动退让的行为。它体现了晋文公的诚信和智慧,也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部分。

信息来源: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文公退避三舍,楚师追之,遂败楚师于城濮。”

《史记·晋世家》:“文公退三舍,楚师追之,遂败楚师于城濮。”

常见问题清单:

1. 退避三舍发生在哪个时期?

2. 晋文公为什么要退避三舍?

3. 退避三舍的地点在哪里?

4. 晋楚城濮之战的结果是什么?

5. 退避三舍这个成语的现代含义是什么?

6. 晋文公退避三舍体现了什么样的品质?

7. 成语“退避三舍”的出处是什么?

8. 退避三舍这个成语在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事例?

9. 晋楚城濮之战对后世有何影响?

10. 退避三舍这个成语在文学作品中如何体现?

详细解答:

1. 退避三舍发生在哪个时期?

退避三舍发生在春秋时期,公元前632年。

2. 晋文公为什么要退避三舍?

晋文公退避三舍是为了报答当年楚成王对他流亡时的收留之恩,体现了他的诚信和感恩之心。

3. 退避三舍的地点在哪里?

退避三舍的地点是城濮,今河南省滑县。

4. 晋楚城濮之战的结果是什么?

晋楚城濮之战中,晋军大败楚军。

5. 退避三舍这个成语的现代含义是什么?

现代含义是指在冲突中主动退让,避免冲突升级。

6. 晋文公退避三舍体现了什么样的品质?

晋文公退避三舍体现了诚信、感恩、智慧和勇敢的品质。

7. 成语“退避三舍”的出处是什么?

出处是《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8. 退避三舍这个成语在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事例?

除了晋楚城濮之战,成语“退避三舍”在其他历史事件中也有体现,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在五丈原之战中,面对曹魏大军的强大压力,也曾采取过类似策略。

9. 晋楚城濮之战对后世有何影响?

晋楚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的重要战役,它不仅改变了晋楚两国的力量对比,也对后世的政治、军事策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0. 退避三舍这个成语在文学作品中如何体现?

在文学作品中,“退避三舍”常被用来形容人物在面对困境时的智慧选择和道德品质。例如,在一些古典小说中,主人公在面对强敌时,会采取退避的策略,以等待时机或寻求其他解决办法。

版权声明:如无特殊标注,文章均来自网络,本站编辑整理,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请自行分辨。

本文链接:https://www.zubaike.com/baike/140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