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不拔的成语故事

标题:一毛不拔的成语故事

一毛不拔的成语故事

文章:

一毛不拔,这个成语出自《孟子·尽心上》,讲述的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与一个名叫杨朱的人之间的辩论。以下是其故事的原貌:

故事背景: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仁爱、道德和仁政。杨朱则是道家学派的一员,提倡个人自由和自然。在一次辩论中,孟子与杨朱就道德和利己主义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成语故事:

孟子问杨朱:“子路,子贡、颜渊,他们三人各有所长,子路勇武,子贡辩才,颜渊德行,你和他们相比,有何长处?”杨朱回答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长处,但我有一样优点,那就是一毛不拔。”

孟子听后,问:“一毛不拔,是什么意思?”杨朱解释道:“意思是我对自己的毛发都舍不得拔,更不用说对别人的财物了。”孟子听后,笑着说:“你这是自私的表现,真正的道德应该是对他人的无私奉献。”

孟子继续说道:“如果你真的连一根毛都不愿意拔,那么你对自己的父母、兄弟、朋友都没有情感,这样的人怎么能称得上是仁者呢?”杨朱听后,无言以对。

故事寓意:

这个故事通过孟子与杨朱的辩论,揭示了“一毛不拔”这个成语的含义,即形容人非常吝啬,连一根毫毛都不愿意拔给他人。它告诫人们,真正的道德应该是对他人的关爱和无私奉献。

信息来源:

《孟子·尽心上》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孟子》中的一篇,由孟子本人所著,被认为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作之一。

常见问题清单及解答:

1. 成语“一毛不拔”的来源是什么?

成语“一毛不拔”来源于《孟子·尽心上》中孟子与杨朱的辩论。

2. “一毛不拔”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一毛不拔”形容人非常吝啬,连一根毫毛都不愿意拔给他人。

3. 这个成语的故事发生在哪个时期?

这个成语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

4. 孟子在故事中扮演什么角色?

孟子在故事中扮演了一个倡导仁爱、道德和仁政的角色。

5. 杨朱在故事中主张什么?

杨朱在故事中主张个人自由和自然,但被孟子批评为自私。

6. “一毛不拔”这个成语有什么寓意?

“一毛不拔”这个成语的寓意是批评自私自利的行为,提倡对他人的关爱和无私奉献。

7.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道德应该是对他人的关爱和无私奉献,而不是自私自利。

8. 这个成语在现代生活中还有哪些用法?

在现代生活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某人非常吝啬,不愿意分享或帮助他人。

9. 为什么说“一毛不拔”是自私的表现?

因为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对他人财物的极端吝啬,缺乏对他人需求的关心和帮助。

10. 如何克服“一毛不拔”的心理?

克服“一毛不拔”的心理需要培养同情心和责任感,学会关心他人,愿意为他人付出和奉献。可以通过阅读道德书籍、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版权声明:如无特殊标注,文章均来自网络,本站编辑整理,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请自行分辨。

本文链接:https://www.zubaike.com/baike/170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