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农抑商政策的含义、目的及影响
含义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一种经济政策,主要指在封建统治时期,政府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强化农业地位,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这一政策始于战国时期,后经秦、汉、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成为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之一。
目的
1. 巩固封建统治:通过重农抑商,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保障封建统治阶级的经济利益,维护社会稳定。
2. 稳定粮食供应: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通过政策倾斜,确保粮食供应充足,防止因粮食问题引发的社会动荡。
3. 限制商业资本:通过抑制商业发展,防止商业资本过分壮大,避免对封建统治构成威胁。
4. 促进农业技术进步:鼓励农民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力。
影响
1. 农业发展:重农抑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2. 商业发展受限:商业和手工业受到压制,发展缓慢,与西方国家的商业革命形成鲜明对比。
3. 经济结构单一:长期的重农抑商导致中国经济结构单一,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4. 社会矛盾:由于商业和手工业发展受限,导致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加剧了社会矛盾。
信息来源
《中国大百科全书》在线版,重农抑商政策条目:[链接](https://www.baike.com/wiki/%E9%87%8D%E5%B0%91%E8%8B%8D%E5%95%86%E6%94%BF%E7%AD%96)
《中国通史》第4卷,作者:白寿彝,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常见问题清单
1. 重农抑商政策始于哪个时期?
2. 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 重农抑商政策对农业发展有何影响?
4. 重农抑商政策对商业发展有何影响?
5. 重农抑商政策是如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发展的?
6. 重农抑商政策为何要巩固封建统治?
7. 重农抑商政策对粮食供应有何影响?
8. 重农抑商政策对经济结构有何影响?
9. 重农抑商政策为何会导致社会矛盾?
10. 重农抑商政策在哪个朝代达到顶峰?
详细解答
1. 重农抑商政策始于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之一。
2. 主要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稳定粮食供应、限制商业资本和促进农业技术进步。
3. 对农业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4. 对商业发展有较大限制,商业和手工业发展缓慢。
5. 通过征收重税、限制商人地位、禁止商人在某些地区经商等措施限制。
6. 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经济利益,确保社会稳定。
7. 通过确保粮食供应充足,防止因粮食问题引发的社会动荡。
8. 导致经济结构单一,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9. 由于商业和手工业发展受限,导致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加剧了社会矛盾。
10. 在明清两代,重农抑商政策达到顶峰,对后世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