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以相外得其圜中的出处
“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是中国唐代诗人、文学评论家皎然在其著作《诗式》中提出的文学理论观点。这一观点强调文学创作应超越具体的形象,以达到更深层次的意境和内涵。
出处信息来源
皎然《诗式》原文引用:皎然在《诗式》中提到:“夫诗者,持人情性,诗者,持文以达意,持意以达文,持文以达情。故曰:超以象外,得其圜中。”
《诗式》简介:皎然的《诗式》是唐代一部重要的诗歌理论著作,对后世诗歌创作和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
常见问题清单及解答
1. “超以相外得其圜中”是什么意思?
解答:这句话的意思是,文学创作应该超越表面的形象和形式,达到一种更为深远的意境和内在精神。
2. 这个观点是谁提出的?
解答:这个观点是由唐代诗人、文学评论家皎然在其著作《诗式》中提出的。
3. “超以象外,得其圜中”在文学创作中有何意义?
解答:这个观点强调了文学创作中的意境追求,鼓励作家通过超越具体形象,达到一种更加丰富和深远的艺术效果。
4. 皎然是如何阐述这个观点的?
解答:皎然在《诗式》中通过对比诗歌的形式与内在情感的关系,阐述了“超以象外,得其圜中”的观点。
5. “象外”指的是什么?
解答:“象外”指的是诗歌中的抽象意境,即超越了具体形象和文字的深层含义。
6. “圜中”指的是什么?
解答:“圜中”指的是诗歌创作的内在精神和核心意境。
7. 这个观点对后世有何影响?
解答:这个观点对后世文学创作和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唐代诗歌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8. 如何在实际的文学创作中运用这个观点?
解答:在实际创作中,作家可以通过抽象化、象征化等手法,追求超越具体形象的深层意境。
9. “超以相外得其圜中”与传统的文学创作有何不同?
解答:传统的文学创作更注重具体的形象和形式,而“超以相外得其圜中”则强调超越形象,追求更深层次的意境。
10. 如何理解“持人情性,诗者,持文以达意”这句话?
解答:这句话表明诗歌创作应关注人的情感和性格,通过文字来表达和传达这种情感和思想。这是皎然对诗歌创作本质的一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