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斯在文言文中,是一个代词,通常用于指代前面提到的事物或人。它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这”或“那”。斯字在文言文中使用较为广泛,尤其在先秦至唐代的文献中较为常见。
1. 来源及演变
斯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其字形从止、从斯。止表示脚,斯表示行走。斯字的本义是行走,后来引申为指示代词,表示“这”或“那”。在文言文中,斯字主要作为指示代词使用。
2. 用法举例
以下是一些斯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举例:
(1)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诗经·周南·关雎》
(2)斯是何种人,生得如此美貌。——《红楼梦》
(3)斯民也,三代之英。——《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3. 相关文献
以下是一些含有斯字的文言文文献:
(1)《诗经》
(2)《楚辞》
(3)《史记》
(4)《资治通鉴》
(5)《三国演义》
4. 与其他指示代词的区别
斯字在文言文中与彼、此、夫等指示代词有所区别:
(1)彼:表示远离的人或物,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那个”。
(2)此:表示近处的人或物,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这个”。
(3)夫:表示强调,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那”。
常见问题清单:
1. 斯字在文言文中的本义是什么?
2. 斯字在文言文中主要用作什么词性?
3. 斯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有哪些?
4. 斯字与其他指示代词有何区别?
5. 斯字在《诗经》中的用法有哪些?
6. 斯字在《楚辞》中的用法有哪些?
7. 斯字在《史记》中的用法有哪些?
8. 斯字在《资治通鉴》中的用法有哪些?
9. 斯字在《三国演义》中的用法有哪些?
10. 斯字在文言文中的使用频率如何?
详细解答:
1. 斯字在文言文中的本义是行走。
2. 斯字在文言文中主要用作指示代词。
3. 斯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有:表示“这”、“那”等。
4. 斯字与其他指示代词的区别在于:彼表示远离,此表示近处,夫用于强调。
5. 斯字在《诗经》中的用法有:表示“这”、“那”等。
6. 斯字在《楚辞》中的用法有:表示“这”、“那”等。
7. 斯字在《史记》中的用法有:表示“这”、“那”等。
8. 斯字在《资治通鉴》中的用法有:表示“这”、“那”等。
9. 斯字在《三国演义》中的用法有:表示“这”、“那”等。
10. 斯字在文言文中的使用频率较高,尤其在先秦至唐代的文献中较为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