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输液工作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0:58:00

门诊输液工作计划篇1

【摘要】目的探讨预约服务对提高门诊护士工作预见性及病人满意度的作用。方法比较开展预约服务前后工作和病人满意度。结果开展预约服务提高了门诊护士的预见性及病人的满意度。结论预约服务的实施能够提高门诊护士工作的计划性和病人的满意度。

【关键词】门诊;输液;预约服务

以病人为中心,给病人优质、便捷的服务[1]是提高病人满意度从而提高医院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提高门诊护士工作的预见性,从而缩短病人等候输液的时间,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我院从2004年6月份开始推行门诊输液病人预约服务项目,直至2009年12月止已有近258000人次通过预约服务进行输液,受到病人的好评,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提高了门诊护士工作的预见性。

1一般资料

我科设护士长1人,护士10人,护工1人。担负急诊抢救及门诊病人的输液等工作。其中每天门诊输液量为150~400人次。

2实施方法

(1)组织讨论,达成共识,设制预约须知单。组织全科护士商讨实施方案,设计预约输液须知单及预约流程,让全科护士明白预约目的和方法。(2)护士接输液单后与病人约好次日来院输液的时间,在输液单的右上角注明预约的时间,预约输液须知单上写上预约时间及病人姓名。输液单由护士保管作为摆药及第2天配药的依据,预约输液须知单是病人次日输液的凭证,应交给病人嘱其2天携带预约单到院接受输液治疗。(3)护士于当日将预约好的输液及输液单摆好,中夜班各核对1次。次日按所约的时间提前30min将药配好等待病人前来输液。(4)根据预约输液的人数安排人员,专人负责预约病人的输液,确保病人在20min内能输上液。

3效果

3.1提高了护理工作的预见性能根据当天的输液预约人数,有计划地排班,充分利用人力,利用病人在路途的时间为病人配好药,突出了工作的预见性。

3.2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病人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到医院输液的时间,解决病人因等候时间过长而围观输液护士的现象,营造了良好的治疗环境,得到了病人的好评。

4讨论

预约输液服务的开设,使前一天能预知第二天的工作量、提前半小时能预料后半小时的输液人数,使门诊护士的工作预见性大大提高,使门诊护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缓解了护士因时忙时闲而造成的心理负担,减少了因忙乱而造成的差错,提升了护士的形象。病人的输液时间由病人说了算,缩短了病人等候输液的时间,减少了排队等候的人数,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门诊输液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护理干预;中心门诊;常规护理;满意度;医患关系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766-01

儿童由于自身免疫机能差,无法应对外界疾病的侵袭,因此经常需要到门诊输液,以此改善患儿的病情。由于儿童在门诊中心输液频率大,这对各个中心门诊提出了更高的护理要求。本文选取我院中心门诊从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200例小儿输液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中心门诊从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200例小儿输液患者,按照1:1的比例将其划分为实验组(a组)与对照组(B组)。以上患儿的年龄一般集中在1-11岁,平均年龄为(4.5±1.1)岁;110例男童,90例女童,男女比例为11:9。以上两组患儿在病程、年龄、身高、体重等基本资料上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B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a组)进行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措施:①感染护理。在输液环节上,往往因一些不洁净微粒飘落在输液瓶中,进而出现输液不良反应,对此,护士应当立即停止输液,针对患儿的不同病症,采取有针对性的医护治疗。[1]在操作环节上,医护工作人员应当保证配药处在一个干净、消毒的环境下;在治疗室,护士要对其全天候的消毒,尽最大地努力降低患儿输液的感染几率。②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在输液之前,应当对患儿做皮试,这样就不会出现药物过敏的现象,可以保障输液工作的继续。如果药品缺少必要的管理,失去药效或变质,这样就会产生不良反应,为此,需要严格注意药品的安全管理工作。[2]③输液的护理。在输液过程中,患儿可能因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体内血液回流,对此,护士应当立刻拔管,进行止血措施;在输液完成之后,护士应当仔细地拔管,在患儿拔管之后,应当在门诊停留30分钟观察,安全无误之后才能够离开。

1.3统计学方法在文中,笔者所采用的相关数据,均是在使用SpSS17.0软件来详细分析统计的,同时为加强可信度,本文的计量的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χ±s)来表示,文中的实验中数据均为使用的平均值。[3]p

2结果

在护理满意度上,实验组(a组)为95%,对照组(B组)为68%,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患儿为门诊中心最常见的治疗对象,由于患儿在生理上、心理上等各个方面存在较大的特殊性。[4]为此,护士在对其输液环节上,应当特别注意这一情节主要医治的对象,应当采用切实实际的护理干预措施,这样才可以取得一个理想的效果。

本文结果显示,小儿输液患者在采用护理干预措施之后,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从75%上升到93%,护理满意度从68%上升到95%,这进一步验证了护理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取得了不错的护理效果,改善了医患关系,为促进和谐社会贡献了一份力。[5]在护理干预措施中,笔者认为还应当加大心理护理,因为患儿的心理承受能力差,在面对疾病困扰时,会呈现出各种抑郁、焦躁的情绪,对此,护士应当结合家长,对患儿采取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克服现在的心理不安的一面,多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激励机制,全面地改善患儿的情绪,以此有助于病情的恢复,进而达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门诊小儿输液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医患关系,有助于患儿早日恢复,值得在各中心门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温惠娟.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1,19(15):172-173.

[2]赵玉娟.护理干预对患儿输液依从性的影响[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8,12(10):163-164.

[3]黄孟旭,曾艳,黄丽芳.护理干预措施在门诊儿科输液室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11(20):383-384.

门诊输液工作计划篇3

摘要门诊输液病人的健康教育一直是医院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我们安排同病种的患者在同一区域就座,利于健康教育地实施和同类患者间互相交流。编写了常见病种的健康教育处方,使健康教育规范化。健康教育执行单可以保证每位患者得到健康教育并留有资料。

关键词门诊输液室;健康教育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的就医观念及就医时的需求与心理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不仅要求就诊时得到疾病的治疗,更希望得到相关知识的指导。而随着护理观念的更新,健康教育已并被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临床护理的始终[1]。门诊输液室是医院的窗口,其具有病人多,流动性大,工作量大的特点[2]。长期以来,对门诊输液病人的健康教育一直是医院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护士在思想上缺乏认识,总认为门诊输液患者多,若实施健康教育,则加大了工作量,增加了工作负担。而且一直以来,没有一个较完善的工作方式,便于健康教育的实施。如何能合理高效地做好门诊输液病人的健康教育是医院健康教育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

1制定工作的具体措施

1.1赠送《健康教育处方》

根据本医院输液室常见疾病编写。我们发现我院门诊输液室的疾病基本集中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心肌梗塞、急性胃肠道感染、胆囊炎、脑梗塞后遗症等十几种疾病上。针对这些疾病我们制定了相应的健康教育处方,发给病人让患者自己阅读与护士讲解相结合,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学到与自己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病情重者可以向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处方》的编写可使护士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又能保证健康教育的内容正确与完整性。

健康教育处方内容包括:疾病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常见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治疗原则,常用药物,饮食宜忌,护理措施,健康指导,自我病情观察等。《健康教育处方》前附输液注意事项,内容包括:①为了您的安全请不要随意调节输液滴数;②有任何不适请与护士联系;③拔针的注意事项等。

1.2健康教育执行单

保证患者得到个性化的健康教育,病人的健康教育留有记录,方便健康教育的评估计划实施与评价。内容包括:①患者基本情况及病情评估;②健康教育执行记录;③回访记录及病人的意见、建议。

1.3各班健教的实施

1.3.1接待护士--由相对固定的白班护士担当

查看输液单和病历,了解症状与临床表现、诊断、用药情况,发给健康教育执行单,和相应病种的健康教育处方;输液登记本上登记姓名,病种,输液天数,便于查看;登记号写在健康教育执行单上;将输液单,交给配药护士,请患者进输液室,告知入座几号区域。

1.3.2输液巡回护士

自我介绍,带领至相应的疾病区域就座;热情介绍我科的环境、规章制度,告知输液前的准备;查看病历,对患者的病情、年龄、文化程度、心理状况及当前病情做初步评估,填写健康教育执行单;执行输液,并告知输液注意事项;利用给患者治疗的机会与患者交谈,然后有针对性地实施健康指导。利用空闲时间进行健康指导,针对病人最关心的问题及他们没有意识到的问题,不失时机的进行必要而简短的解释、说明与指导。同病种病人在一起可以集体讲解,单独解释答疑;巡视输液厅,更换药水,及时发现患者的不适;健康教育结束收回健康教育执行单。

1.3.3主管护士

归纳病种,制定健康教育处方,与医生讨论修订;担当巡回护士的角色,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整理健康教育执行单,对输液结束一周至一月的患者进行抽样10%地回访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并与护士长讨论。

1.4按整体护理程序实施健康教育

1.4.1评估

接诊护士:查看病历,了解病人的诊断,症状,用药,发给相应疾病健康教育处方和健康教育执行单。巡回护士在配药护士配药的时间先评估健康教育执行单相关内容。

1.4.2计划

输液巡回护士:根据病情,输液天数等,计划安排健康教育内容。

1.4.3实施

输液巡回护士:根据计划实施,并在健康教育执行单上简单记录。

1.4.4评价

①输液结束后,输液巡回护士进行;②输液结束一个月内抽样10%(如按输液登记本上选择序号未数为0-9)的病人,电话回访了解受教育对象健康知识的接受情况和技能掌握程度,能否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自我护理、自我保健。同时,听取病人及家属的反馈,了解病人满意度及病人的意见、建议等,以此来证实健康教育是否被认可,是否达到目的,便于改进。

2特点

计划性教育与随机性教育对慢性病决定在该院进行多次静脉输液的患者,逐一给予指导。先重点进行口头讲解,然后再让其阅读健康教育处方。教育有轻重缓急之分,语言应通俗易懂,初次教育以所患病历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主,如用药问题及疾病相关注意事项等,将医生书写在病历上的重点加以复述,让患者或家属回家以后及每天输液时再根据病人的病情,应用讲解与提问的方式给予疾病健康知识指导与解答。病重不适合健康教育者在输液登记本上注明,不发给健康教育执行单等资料,并在输液登记本上注明。

根据病种变化,适时编写新病种的健康教育资料。科内护士首先学习。

群体性教育,对具有共性健康教育内容和病种接近的输液患者安排就坐在同一区域输液,便于集中进行讲解,以节省时间。也便于患者间地交流与沟通。

3注意事项

文化层次的差异性,由于急诊科病人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文化层次的不同,他们对医学知识及保健知识认识和了解的程度也不同,故在实施健康教育时要有的放矢,因人施教。可在健康教育执行单的备注中说明。

教育有轻重缓急,语言应通俗易懂,初次教育以所患病历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主,如用药问题及输液相关注意事项等,

与医生间的配合协作,健康教育处方的编写需与医生进行讨论,避免出现医护之间的说法有大的差异,以取得患者和家属对护士的信任,才能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健康教育的内容中少用或尽量不用医学术语,遇到必须使用医学术语时,则深入浅出,并辅以相应解释,使健康教育达到最佳的效果。

健康教育内容一般在白班执行。中晚夜单独值班时,因人员紧张,健康教育一般不执行。[2]

4讨论

4.1提高认识

护士长需要对科内护士加强思想教育。只有本着以病人为中心,提高护理质量的思想。明确通过输液时给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是实施健康教育的“黄金时间”[3],不仅增加了护患交流与沟通,提高护士在患者心中的形象,且对建立和谐护患关系,提升医院的形象和声誉,提高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竞争力,有一定的影响和意义。只有提高了认识才能使门诊输液患者健康教育得到持续的开展。

4.2加强业务素质培养

门诊患者疾病种类较多,大多数护士在实施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感觉到自己的知识面明显不足,特别是疾病专科知识,还不能完全达到患者的要求,故应加强科内护士业务学习与培训,使她们不断地提高,以充实各病种的健康教育知识。同时还要提高护士的沟通与交流技巧,从而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健康教育服务。

4.3护理人员缺乏

健康教育需要花费一定的人力资源,但门诊护理人员并未增加,从而给健康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处。有时也因人员缺乏未能全面讲解,所以要全面实施好门诊输液患者健康教育还需要适当增加一名主管护师,专门负责健康教育工作。其它护士在护士长的领导下积极配合。要把健康教育的执行做为一项常规工作,才能达到效果。

4.4医院领导的重视与支持

医院领导对护士开展健康教育应给予大力支持,提供外线电话,免费打印健康教育处方,健康教育执行单等。健康教育是人性化服务的一种体现,对促进患者健康起着重要作用。从表面上看,未给医院增加效益,但是提高了医院的综合水平,提高了医院的形象和声誉,促进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雷红丽、王伟洁.门诊开展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2):4546.

门诊输液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患儿;静脉输液;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1-0177-02

由于儿科病人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尤其是婴幼儿对口服给药不能配合,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医生往往会依病情需要而选择静脉给药,因此使门诊小儿输液量逐步上升。为了确保输液安全,我们对儿科门诊输液室2012年5月~2013年10月小儿输液出现的安全隐患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使患儿输液的安全性明显提高,从而减少了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现将具体做法报告如下。

1安全隐患分析

1.1医嘱因素:医嘱的缺陷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于医药市场活跃,新药不断推出,医生对新药的规格、小儿每公斤体重用药剂量不熟悉,导致药物剂量与患儿实际年龄、病情不符。二是新药不断出现,配伍禁忌对照表公布相对滞后,无法核查,导致不合理配伍用药,使的两种以上药物混合后发生反应。

1.2护士自身的因素:第一,部分护士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在给患儿进行静脉输液操作时,部分护士由于患儿的家长在旁边就会紧张,不可能一次静脉穿刺成功,而静脉穿刺不成功,家长就会指责护士,导致护士更加紧张而发生差错。第二,部分护士缺乏良好的沟通技巧。在给患儿进行静脉输液时,未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使患儿的家属异常紧张,会做出一些异常的举动干扰护士的操作,甚至影响医院的正常工作。第三,部分护士不重视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健康宣教。部分较小的患儿由于天性活泼、好动,经常会出现将输液针被拔出的现象,使得静脉输液过程不能顺利进行。由于缺乏相关疾病知识,部分家长为了缩短输液时间,私自加快静脉输注速度,导致患儿发生心力衰竭、水肿等。

1.3药品因素:个别药品存在质量问题,如注射液里有杂质,粉剂不能完全溶解等,还有些药物外包装相似,极易造成视觉混淆,如地塞米松被当成病毒唑,头孢噻肟钠被当成头孢他啶等。

1.4穿刺因素:门诊输液室患儿及家属人员较多,环境较乱,护士的工作量较大,导致护士的情绪容易急躁。而且大部分家长对"一针见血"的期望值很高,在没有达到满意时对护士有意见,护士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与患儿家长很容易激发矛盾,引起纠纷。

1.5药液外渗: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因家长照顾方法不正确或穿刺的原因引起局部药液外渗。二是因患儿对输液心理反应强烈,自我约束力差,语言表达能力不足,经常出现用手牵拉头皮针,导致针头被拉出血管外。

1.6其他因素:一是患儿因素。由于小儿起病急,病情变化快,特别是婴幼儿一旦输液过程中发生病情变化,不能用语言清晰准确地表达,护士未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将延误抢救时间。因1~3岁的患儿好玩好动,部分患儿无法在输液区完成整个输液过程,家长因缺乏医学知识或担心孩子哭闹加重病情,而顺从孩子的意愿带其到室外走动或逗留。但一些药物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可导致药效下降,还可能引起药液污染,导致输液反应或其他意外。对照组中就有2例。二是部分家长因临时有事或小孩不耐烦等原因,擅自调快输液速度,而导致心衰、肺水肿的发生,据统计有80%患者调快滴速。

2防范措施

2.1增强安全意识,建立安全监督制度:经常性地开展安全教育和重点教育,使每位护士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认真核对并执行医嘱。护士在收取输液计划单后,必须将输液计划单与医嘱单核对,包括患儿姓名、年龄、药名、剂量是否有误,发现疑问及时与值班医生联系,核准后方可执行。

2.2规范输液流程:护士接到输液计划单后,首先要核对药房提供的药名、剂量、用法、质量等是否与其相符,然后填写输液卡;再交另一护士重新确认填写患儿姓名、年龄、药名、剂量及用法等无误后进行配液并签名。这样大大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发生。

2.3实行输液编号制度:对门诊输液患儿在原来查对项目的基础上增加门诊输液编号。收药护士在核对药物无误后发给患者一个号牌,并将对应的号码写在输液计划单及输液卡上。家长拿着号牌在输液区等候。当轮到该患儿输液时,护士不仅要核对其姓名、药名、剂量、用法,同时收取号牌进行再次核对并签字,防止错用药物。我单位自实行门诊输液编号制度以来,没有再因姓名相同或音同字不同发生护理差错。

2.4改进输液室的设置:在输液室配备了电视机、舒适的病床及输液椅等,将传统的白色工作服改为粉红色的护士服,降低了患儿的恐惧感,增强了护患亲和力,从而建立了和谐的护患关系。

2.5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随着门诊输液药物品种的不断增多,护士不仅要掌握输液的相关理论和技能,而且还要掌握新药的性能、配伍禁忌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我单位有计划地定期组织低年资护士学习相关知识,对于输液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制定了相关的处置流程。通过培训,护士的业务素质得到了不断提高。

2.6强化护士与患儿及家长的沟通技巧:随着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人们运用法律的意识不断增强,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使护士承受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特别是在静脉穿刺时,患儿家长都希望能"一针准"。因此,护士就要面带微笑,主动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这样就会缩短护士与患儿及家长之间的距离,增强家长对医院的信任和对整个治疗过程的认同感。同时,护士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在穿刺不成功时,要敢于向患儿及家长表示歉意,作出必要的解释、安抚,取得家长的谅解和支持。恰当的运用护患沟通技巧,就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7深入开展健康宣教:儿科门诊输液的健康宣教我们采用教育家长为主,教育患儿为辅的方法。输液前告知家长用药目的,注意事项,用药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特别强调不要擅自调节输液速度以及自行调节滴速的危害,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在输液过程中以及护士巡视时,要帮助家长将患儿抱在输液部位肢体的对侧,以防家长身体触及针头;告诉家长不要将衣物覆盖患儿的穿刺部位;不能外出输液,以免发生药液污染、输液反应或其它意外事件,而得不到及时救治等。另外,在门诊输液室配备各种儿童读物,墙上贴一些孩子喜欢的卡通人物。这样可吸引患儿的注意力,消除其恐惧心理,使患儿在愉快而安全的环境中完成整个输液过程。

综上所述,随着法律制度的健全和普及,患者的维权意识在不断增强。由于目前新药的不断推出、小儿输液难度的加大及家长要求较高等,从而导致了小儿门诊输液安全隐患的存在。通过我们对门诊小儿输液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归类和分析,制定了改进输液室的设置与合理的操作流程、加强操作技术的培训以及查对巡视等相应的整改措施,提高了护士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有效地降低了安全隐患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凌云,陈朔晖,诸纪华,等.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7,42:328.

门诊输液工作计划篇5

关键词:双向查对制度门诊输液护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214-01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门诊输液护理质量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但在实际的输液护理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矛盾与问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对双向查对制度在门诊输液护理中的效果的研究,是当前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本组所研究的100例输液患者是从医院收治的病例中随机选取出来的,其中男性有20例,女性有80例,他们的年龄在0-56岁之间。按照数字表的形式将其划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一组有50例。经病理学研究100例患者静脉输液累计800次,平均输液天数为3天。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性查对制度的方法,而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双向查对制度的方法。其中双向查对制度的内容包括以下四点:一是护理人员需主动地向患者介绍双向查对制度的方法与目的,鼓励患者与其家属积极地参与到输液过程中的双向查对;二是护理人员在第一次为患者进行输液操作时需仔细地向患者介绍所用药物的剂量、名称、作用、用法、副作用等,同时要耐心地倾听患者的内心需求与诉说;三是在为门诊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操作之前,护理人员与患者需查对清楚该药的名称与使用剂量,同时需在输液贴上填明患者的床号、姓名、药物的名称与剂量,在核对患者的身份与药物项目后需让患者进行反向查对,说明所用药物的剂量、名称、用法,并在输液贴上签字,在输液结束时需再一次进行双向查对,并在护理记录中签字明确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四是在进行输液之前需对患者进行药物过敏试验,需询问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对于没有药敏过敏史的患者需仔细讲解过敏试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

1.3统计学处理。本组研究主要采取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一般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取X2进行检查,p

2结果

利用统计学理论对双向查对制度在门诊输液护理中的效果进行有效性分析与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3探讨

将双向查对制度应用到门诊输液护理中,具有以下五点意义:一是双向查对制度应用其中,使得所有的治疗方法与流程全部向患者公开,并全程接受患者的监督,具有极强的真实性;二是双向查对制度应用其中,使得很多护理人员开始主动地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鼓励他们参与到双向查对制度中来,在很大程度上获取了患者的支持,提升了对护理人员工作的信任度,有效阻止纠纷与差错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三是双向查对制度实施后,更多的护理人员逐步养成和患者及其家属交流沟通的习惯,及时地解除患者对于临床治疗方法的疑惑,鼓励患者树立积极向上、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护患关系,提升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四是双向查对制度的时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责任感,这是为了准确回答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提出的用药与治疗方面的问题,而不断地学习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五是双向查对制度的实施,有助于强化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降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戒备心。参考文献

[1]陈燕.双向查对制度在门诊输液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2,5(01):5-7

[2]刘光维,刘丽萍,赵庆华.“双向查对”制度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4(10):210-212

门诊输液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门诊儿科;输液;细节护理

门诊输液工作量大,易发生医患纠纷在门诊输液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工作强度大、节奏快,重复劳动多,门诊患者病情复杂,易发生各种不良反应门诊输液过程中有些药品名称复杂,在众多门诊科室中,儿科门诊输液室因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容易成为护患冲突的多发区。所以,在儿科门诊创造一个细节的护理极为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1月~10月儿科门诊输液的39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198例,采取细节护理方式,年龄8个月~12岁,平均(5.2±3.1)岁,其中男108例,女902例;对照组198例,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年龄9个月~13岁,平均(4.6±3.6)岁,其中男87例,女112例。观察组198例和对照组198例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方面无差异(p>0.5),有可行性。

1.2方法两组均实施门诊常规护理,包括接诊、查对、执行医嘱、巡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细节护理,具体实施如下。

1.2.1做好患儿心理护理把患者当亲人一样对待,因此,我们要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我们要了解输液是一种侵入性操作,患儿在一般情况下都很难接受的,充分运用肢体动作和语言与患儿建立情感。给患儿一种鼓励,鼓励男孩子坚强不哭最勇敢,鼓励女患儿不哭最美丽等等。对于太小的患儿,可以给予奖励的方法,例如买玩具,买糖果等等。

1.2.2舒适的环境门诊是医院的窗户,要重视环境,给患儿及家属一个愉快的心情。在植树和栽花绿化的基础上再运用精雕细刻的艺术进一步巧妙安排,在周围增加动漫人物剪贴画,播放动画片等,使患儿输液过程能情绪安静接受治疗。

1.2.3疏导家长国家处于计划生育的今天,孩子成为了每个家庭的心肝宝贝,只要孩子生病,大多数家长的心理都处于一个紧张的状态,焦虑的心态会对孩子带来恐惧和不安,同时对我们医务工作者会施加压力,迫切的希望自己孩子的病情的得到好转。可是任何基本都有一个恢复的周期。因此,对家长的疏导是极为重要的,面对家长的问题,医务工作者应该给予正确的解答,耐心的把输液或者用药的注意事项,以及输液过程会发生的问题提前和家长沟通。使得家长和医务工作者有信任,达到双赢,这样医务工作者可以在家属的理解和配合下积极治疗患儿

1.2.4有效的操作技术根据患儿的年龄,血管显露情况,患儿的依从性等多方面考虑,对于小儿的输液,医务工作者一般采用手背静脉穿刺和儿头皮静脉穿刺。小儿的输液如果采用对于选择手背静脉穿刺的患儿,尽量选择择桡骨茎突,尺骨茎突,及三掌骨头形成的三角形区域,因为该处皮肤薄,周围的神经分布少,血管容易显露平行向前刺入,见有回血。因为小儿好动,我们一般给予在纸板和手腕固定,在中间垫上棉花或者小纸巾,给患儿保温。针对这类患儿头皮静脉特点,选择表浅细小静脉,肥胖患儿常常在头皮边缘才有细小静脉显露。因此,应沿着头皮边缘耐心寻找静脉,仔细辨别毛细静脉的走行。必要时可用酒精棉签多擦几次头皮静脉,刺激血管充盈扩张,穿刺时,应选针头斜面短的头皮静脉针,针头方向与血管平行,持针要稳,避免碰伤血管壁。

1.3统计学分析数据处理在spps11.0统计学上进行,p

2结果

通过研究我们得出,观察组患儿的静脉重注率、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观察组患儿的静脉重注率为13.6%,对照组的静脉重注率为24.2%。实施门诊输液的细节护理有利于减少门诊的静脉重注率。在现在护理人员工作强度大、节奏快,重复劳动多,门诊患者病情复杂的情况下,实施门诊的细节护理可以是降低静脉重注率的有效手段。在实施门诊细节护理后,护患纠纷率从实验组的4.5%和对照组19.2%对比,护患在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做好患儿的心里护理,和患者家长有效的沟通,为减少护患的发生率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而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到达85.4%,说明门诊细节护理更能得到患者的认可度。在国家飞速发展的今天,物质文明得到很好的保证下,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文明发展,在医疗中,患者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怀和拥有一个好的医疗环境。综上所述,在儿科门诊输液工作中应用细节护理,可降低静脉重注率和护患纠纷发生率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颜荣,郑玉洁.浅谈门诊输液室的护患沟通技巧[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21(01):122-124

门诊输液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 注射室;风险管理;服务流程

(声明:本站文章仅给需要的医务工作者提供交流学习参考。翰林医学免费提供。部分资源由工作人员网上搜索整理而成,如果您发现有哪部分资料侵害了您的版权,请速与我们后台工作人员联系,我们将即时删除。客服qq:88970242.后台工作qq:928333977)

随着人们自身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病人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及医疗护理安全要求不断提高,在护理工作中常因服务态度及操作水平问题而引起病人或家属的不满和投诉。门诊注射室是病人多、病种复杂、流动性大的窗口部门,护士工作量大、工作繁杂紧张,护患纠纷、护理投诉、护理差错事故容易发生,注射室护士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为了规避护理风险,保障护理安全,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我们针对门诊注射室的特点,对其存在的护理风险问题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对注射室的服务流程重塑,做好护理风险的管理,护理纠纷及护理投诉明显减少,现总结如下。

调查资料

1.一般情况病例来源于2008年1~12月和2009年1~12月在我院注射室注射和抽血的患者,注射人数分别为132000次和191000人次。同期收集在我院注射室发生的纠纷数、护理投诉数,差错次数,医院监察室每月调查的门诊注射室的病人满意度的平均数。经调查,2008年度护理差错2例,护理缺陷38例,护理投诉30件;2009年度,没有护理差错发生,护理缺陷12例,护理投诉12件。

2.风险评估门诊输液室是各类患者集中的地方,护理对象为多年龄段、多病种的输液患者,以年老体弱和学龄前儿童为主。患者流动性大,来院时间不固定,使输液治疗时间分布不均匀,一般高峰时段在上午。静脉用药种类多,护士有对药品名称和剂量规格不熟悉的情况,患者来自不同的专科,护士对患者病情不了解,即使护理人员严格按照“三查七对一注意”执行,不时仍有一些不安全事件的发生。输液时,护士服务态度问题,穿刺技术不熟练,都可引起护患关系不协调;病人个体差异、药物调剂问题都有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抽血时,病人血管因素加上护理技术不到位,都可以引发病人的不满;化验单填写不全或漏抽血样,或用错试管,都有可能发生医疗纠纷。事先评估这些风险,有备无患,可以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

管理措施

1.优化服务流程

(1)扩大装修注射室:对门诊注射室的位置进行调整,重新布置输液区环境,将输液室分为成人输液区和小儿输液区,配备了60张多功能输液椅和15张输液床,10张小儿床,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和不同病情患者的需求。扩大输液室面积,设有小儿活动游乐室,内备有各式各样的小儿玩具,使小孩在护理人员的监护下玩耍,在输液过程中不哭闹,同时在门诊楼层增加保洁员,及时清理小儿的大小便及各种拉圾。输液区内配有电视机、空调,空气消毒机、饮水机等,为病人提供温馨的输液环境。简化就诊流程,划价、交费、取药一个窗口就能完成,大大缩短了就诊时间,保证各个就诊环节的畅通,大大减轻患者候诊时的不安情绪。每个输液区设立输液分诊台,由一名护士负责核对药物,抄写输液单,根据病人的病情安排输液区位,并向患者交待有关注意事项。为避免同名同姓病人的输液差错,发放双座号牌,一式两份座,一份挂在输液瓶上,一份交给病人。护士将配好的药连同处方、输液卡、座位牌到患者座位或床前,核对无误后,才进行注射。

(2)抽血室信息网络管理:收费处、化验室、抽血室电脑联网,收费处计算机收费时存入病人的基本资料和抽血信息,护士录入病人收据号码后电脑即显示病人的基本资料和抽血清单,核对后准备好试管,录入试管并打印条形码给病人,抽血护士给病人抽血并交待相关的注意事项,病人凭着试管条形码到化验单打印处去取化验单。从而减少了手工抄写容易出现的漏项、难辨认等差错。

(3)做好临床用药安全管理:加强护士执行药物治疗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强化自我管理意识,强化护士的慎独精神,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注射前询问药物过敏史,做好“三查七对”,药柜内的药品存放、使用限额应定期检查,一些高危的药品不得与其它药品混合放置,如氯化钾,磷化钾等应和其它药品分开放置,严格把好药物配伍禁忌关,控制输液的流速,预防输液反应。

(4)做好输液观察:护士要随时掌握输液情况,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并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输液过程,护士利用巡视时间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告知病人避免空腹输液,在空腹状态下,机体代谢减弱,针刺可激活机体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使心率、呼吸加快,血压升高,极易造成头晕、恶心等“晕针”现象。不能擅自调节滴速,输液滴速过快会使全身不适,肺水肿等。宣传栏内提供各种疾病的健康教育宣传单,如禽流感的预防、老年常见病的防治等。增强护患之间沟通交流,使患者身心处于最佳的治疗状态。

2.加强基础建设

(1)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护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有直接的联系。根据本科室特点做好护士的培训计划,每年对护士进行“三基三严”考试考核各两次,做到人人达标。组织护士参加各种医疗、护理学术活动,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分析现存的或潜在的护理风险问题,完善护理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修订注射室护理工作制度、制定护理风险应急预案、常用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尤其是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抢救程序、护理纠纷或投诉时的处理程序等。

(2)做好护理质量管理:每月评价护理风险干预有效性,对所发生的护理问题,病人的护理投诉、护理纠纷及护理差错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改进措施,对护理工作环节进行调整。注射室与门诊医师、药房、检验科等部门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做好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是有效减少医患纠纷一个重要环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医患沟通,改善服务态度。

(3)增加护理人员编制:护理人员编制不足,工作量大,未能及时给病人解决问题,容易引起医疗纠纷。输液室常常人满为患.繁忙而嘈杂的工作环境使一部分心理素质较差的护士情绪不稳定,给患者和家属感到不安全感,甚至会导致工作忙乱而出错。病人家属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如病人的液体滴完没有及时处理,病儿发热没有及时观察等引发的护理纠纷为多见。护理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人员编制,实行弹性排班:护士长根据患者治疗高峰期合理安排护士工作时间。缩短治疗高峰期患者等待的时间,设立弹性班,改变忙闲不均,避免人力资源浪费又不能满足患者需求的状况,合理排班,每班设有巡回护士加强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结果评价根据两年来门诊注射室所发生的护理差错、护理缺陷、投诉纠纷、患者意外事件的例数,以及患者、家属满意度调查记录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08年度输液与抽血人数为132000例,其中护理差错2例,护理缺陷38例,护理投诉30件,护理满意的人数达114200人,满意率为86.52%;2009年度输液与抽血人数为191000人,其中护理缺陷12例,护理投诉10件,护理满意人数达181900人,满意率为95.24%。2009年与2008年比较,发生护理差错、护理缺陷、投诉纠纷的例数明显减少(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满意率由86.52%上升到96.24%。讨论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病人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风险管理是指对病人、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3]。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风险虽然不可能完全避免,但健全门诊输液室的服务流程管理,有针对性地分析门诊输液室护理工作安全隐患,采取有效措施,规范了护理行为,可保证护理安全和病人安全,提高患者的满意率,达到减少护理风险的目的。在护理风险管理中我们体会到,护理安全措施仅仅停留在人员的安全意识、法制观念的教育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如何把好执行的环节,针对门诊输液室和抽血室存在的薄弱环节,结合工作实际,规范输液区域,提高门诊输液质量,使病人投诉、护理差错下降。调查显示2008年与2009年同期相比,注射室护理投诉人数由30例下降到10例,护理差错次数由3例降到0,患者满意率由86.5%上升到96.2%。

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①护士的业务技术不高引起的护患纠纷:如注射时因操作技术不当使注射部位疼痛、肿胀;②静脉抽血时反复穿刺,取标本时操作不当,致血标本溶血、凝血等;③护士的服务态度不佳,沟通解释不到位,没有交代用药注意事项而引起的护理纠纷;④护理人员编制不足,没有及时给病人解决问题而引起的医疗纠纷;⑤护士临床用药过程中没有做好查对制度而引起的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我们通过评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或潜在的护理风险,健全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加强护理人员的管理和业务素质、法律知识培训,改进护理工作,改善注射室环境,重塑注射室服务流程,简化病人的就诊流程,从而收到了一定效果。输液过程中主动巡视,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对患者进行用药、防病治病等方面知识的健康宣教,可以杜绝静脉输液过程中的许多安全隐患;提高护士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对于辨别药物的作用、副作用以及不良反应、药物的配伍禁忌等是至关重要。只有做好门诊输液各环节的质量管理,才能提高门诊输液的安全性。我们认为,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工作,要不断健全护理管理机制,有效的推行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的风险管理,才能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真正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蔡铜山,钟德富,张海林,等.推行医疗风险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1,8(5):342-343.

[2]黄美娥.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护理缺陷分析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5,5(5):49-51.

门诊输液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优质护理;满意度;门急诊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03(a)-0149-02

门急诊做为医院的窗口单位,护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感受及医院声誉。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精神[1],各门急诊自2011年7月开始实施优质护理,针对门急诊患者具有诊治时间短、流动量大、对医院环境和就医流程陌生的特点,深化门急诊护理服务内涵,积极探索、努力创新门急诊护理服务模式,取得较好成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全院共有门急诊13个,门急诊护士95人,平均年龄为(37.0±9.3)岁,学历为中专7名,大专64名,本科24名;职称为护士11名,护师37名,主管护师45名,副主任护师2名;职务为科护士长1名,护士长10名。

1.2优质护理的实施措施

1.2.1动员准备,营造优质护理创建氛围①召开门急诊护士长动员会对优质护理服务内涵进行培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初期,首先统一了思想认识:优质护理服务,就是以病人为中心,围绕患者开展工作[2],明确门急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性和目标。②进行优质护理相关知识培训门急诊各护理单元通过小讲座、讨论会等形式进行优质护理相关知识及礼仪培训,规范护士的仪表、着装、行为、语言沟通要求。③公示服务项目及标准门急诊各护理单元根据自身特点及患者需求,制定出本科室的护理服务项目及标准,在醒目位置公示,自觉接受患者的监督。

1.2.2优化门急诊服务流程,营造和谐温馨的就诊环境该院现处于改扩建期间,门急诊服务空间相对狭小,为了减少患者来回奔波及等候时间,创造温馨、便捷的就医环境,医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培养“患者无错”意识,不管是医生、收费、药局等哪一个环节出错,均由护士电话沟通联系,减少患者往返次数;简化就医流程,合理分流患者,在门诊各楼层实行挂号、收费一体服务;合理布局,中心采血室与门诊化验室相邻,并备有化验单自助打印机;提供专家出诊一览表、免费预约门诊服务;大厅醒目处悬挂就诊流程图、门诊各个楼层布局图;在门急诊一楼大厅设有导诊台,每层设有导诊护士,室外增设流动导诊护士,主动询问,做好检诊、分诊工作;大型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各专科简介,专家特长介绍;候诊厅备有饮水机、一次性水杯、平车、轮椅等设施。

1.2.3实行门急诊无缝衔接的急救管理模式,提供安全有效地医疗护理服务由于在门诊就医的患者突发病情变化,需要急救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保证来诊病人安全就诊,首先健全制度,配备设施,明确责任,划分了门诊各楼层抢救分担区,每个门诊备有抢救车、心内诊室还备有吸氧装置、除颤仪等。其次加强护理人员急救技能培训:定期行急救知识及心肺复苏和除颤仪的培训和考核。重视日常管理:各诊室每天进行安全设施检查;加强候诊区巡视,密切观察来诊病人的病情变化等,以确保突发病情变化的患者的及时救治。

1.2.4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倡导健康教育全程护理由于门急诊涉及面广,疾病多样化,因此倡导健康教育全程护理,在候诊、诊治、注射、换药、输液、抢救等服务过程中不间断的提供健康教育。输液采血中心悬挂输液采血流程展板,在处置过程中主动告知药物的作用、不良作用,介绍用药的目的及注意事项,为输液患者发放疾病宣传册等。各门诊还设有图文并茂的健康资讯专栏、宣传图画,随时可取阅的健康教育手册等。

1.2.5创新举措,因地制宜开展多项便民服务各门急诊设立了报刊阅读栏、“爱心服务便民箱”、患者遗失物品箱;放射线门诊结合院情,对病房患者开展了预约检查服务,即缩短患者的等候时间,又缓解了门诊拥挤的状况;为应对寒冬,防止输注的液体过凉,配液中心为配送的液体遮盖棉被;输液中心主动为患者提供应用热水;急诊室为防止在运送患者途中输液解冻而制作的输液保护罩等举措收到患者的普遍欢迎。

1.3评价指标

自行设计《门急诊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其内容分为7项,分别以满意(6~10分)、基本满意(3~5分)、不满意(0~3分),3项表示患者对该院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由患者服务部专职人员在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开展前1个月及开展1年后1个月进行随机调查(2011年6月,2012年7月),问卷当场发放当场回收。2次调查过程共发放满意度调查表410份,回收410份。调查表回收后由研究者进行筛选,剔除无效结果(超过20%题项未回答)10份,有效率97.5%。统计结果由双人录入。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应用卡方检验对调查表各分项满意程度进行统计分析,以p

2结果

分别对该院就诊患者对门急诊护理人员工作态度、技术操作、疾病宣教、分诊咨询、就诊流程、就诊环境及总体评价7个项目在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前后的满意程度进行卡方检验,结果见表1。由表中可见,患者对门急诊护理人员7个项目方面的满意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满意程度有明显提高。

3讨论

该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优质护理,患者的满意度与未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相比,满意度提高了1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门急诊开展优质护理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门诊其他部门工作流程的优化、以人为本服务的体现,大部分是通过护理传递给病人的[6]。通过开展优质护理,真正做到用服务内涵带动措施的落实,用服务措施带动护理质量的提升,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人民健康需求的不断增加,对护理服务和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不断创新门急诊护理服务内涵和模式,才能适应患者不断提升和变化的需求,提高就诊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郭燕红.卫生部加强临床护理相关文件的背景介绍及解读[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3):9-10.

[2]左晓艳,丁洪琼.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减少呼叫铃声之举措[J].护理学杂志,2010,23(25):l0-11.

[3]刘桂瑛,覃建芹,邹宗祺,等.病人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3):170-172.

[4]刘威,鲍勇.患者信任对医疗服务质量的影响[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0,6(26):4.

[5]刘学英,胡鸽,邓雪雁.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的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10,24(10):2702.

门诊输液工作计划篇9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3-0375-02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3.074

随着人们自身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病人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及医疗护理安全要求不断提高,在护理工作中常因服务态度及操作水平问题而引起病人或家属的不满和投诉。门诊注射室是病人多、病种复杂、流动性大的窗口部门,护士工作量大、工作繁杂紧张,护患纠纷、护理投诉、护理差错事故容易发生,注射室护士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为了规避护理风险,保障护理安全,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我们针对门诊注射室的特点,对其存在的护理风险问题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对注射室的服务流程重塑,做好护理风险的管理,护理纠纷及护理投诉明显减少,现总结如下。

调查资料

1.一般情况病例来源于2008年1~12月和2009年1~12月在我院注射室注射和抽血的患者,注射人数分别为132000次和191000人次。同期收集在我院注射室发生的纠纷数、护理投诉数,差错次数,医院监察室每月调查的门诊注射室的病人满意度的平均数。经调查,2008年度护理差错2例,护理缺陷38例,护理投诉30件;2009年度,没有护理差错发生,护理缺陷12例,护理投诉12件。

2.风险评估

门诊输液室是各类患者集中的地方,护理对象为多年龄段、多病种的输液患者,以年老体弱和学龄前儿童为主。患者流动性大,来院时间不固定,使输液治疗时间分布不均匀,一般高峰时段在上午。静脉用药种类多,护士有对药品名称和剂量规格不熟悉的情况,患者来自不同的专科,护士对患者病情不了解,即使护理人员严格按照“三查七对一注意”执行,不时仍有一些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输液时,护士服务态度问题,穿刺技术不熟练,都可引起护患关系不协调;病人个体差异、药物调剂问题都有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抽血时,病人血管因素加上护理技术不到位,都可以引发病人的不满;化验单填写不全或漏抽血样,或用错试管,都有可能发生医疗纠纷。事先评估这些风险,有备无患,可以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

管理措施

1.优化服务流程

(1)扩大装修注射室:对门诊注射室的位置进行调整,重新布置输液区环境,将输液室分为成人输液区和小儿输液区,配备了60张多功能输液椅和15张输液床,10张小儿床,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和不同病情患者的需求。扩大输液室面积,设有小儿活动游乐室,内备有各式各样的小儿玩具,使小孩在护理人员的监护下玩耍,在输液过程中不哭闹,同时在门诊楼层增加保洁员,及时清理小儿的大小便及各种拉圾。输液区内配有电视机、空调,空气消毒机、饮水机等,为病人提供温馨的输液环境。简化就诊流程,划价、交费、取药一个窗口就能完成,大大缩短了就诊时间,保证各个就诊环节的畅通,大大减轻患者候诊时的不安情绪。每个输液区设立输液分诊台,由一名护士负责核对药物,抄写输液单,根据病人的病情安排输液区位,并向患者交待有关注意事项。为避免同名同姓病人的输液差错,发放双座号牌,一式两份座,一份挂在输液瓶上,一份交给病人。护士将配好的药连同处方、输液卡、座位牌到患者座位或床前,核对无误后,才进行注射。

(2)抽血室信息网络管理:收费处、化验室、抽血室电脑联网,收费处计算机收费时存入病人的基本资料和抽血信息,护士录入病人收据号码后电脑即显示病人的基本资料和抽血清单,核对后准备好试管,录入试管并打印条形码给病人,抽血护士给病人抽血并交待相关的注意事项,病人凭着试管条形码到化验单打印处去取化验单。从而减少了手工抄写容易出现的漏项、难辨认等差错。

(3)做好临床用药安全管理:加强护士执行药物治疗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强化自我管理意识,强化护士的慎独精神,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注射前询问药物过敏史,做好“三查七对”,药柜内的药品存放、使用限额应定期检查,一些高危的药品不得与其它药品混合放置,如氯化钾,磷化钾等应和其它药品分开放置,严格把好药物配伍禁忌关,控制输液的流速,预防输液反应。

(4)做好输液观察:护士要随时掌握输液情况,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并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输液过程,护士利用巡视时间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告知病人避免空腹输液,在空腹状态下,机体代谢减弱,针刺可激活机体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使心率、呼吸加快,血压升高,极易造成头晕、恶心等“晕针”现象。不能擅自调节滴速,输液滴速过快会使全身不适,肺水肿等。宣传栏内提供各种疾病的健康教育宣传单,如禽流感的预防、老年常见病的防治等。增强护患之间沟通交流,使患者身心处于最佳的治疗状态。

2.加强基础建设

(1)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护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有直接的联系。根据本科室特点做好护士的培训计划,每年对护士进行“三基三严”考试考核各两次,做到人人达标。组织护士参加各种医疗、护理学术活动,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分析现存的或潜在的护理风险问题,完善护理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修订注射室护理工作制度、制定护理风险应急预案、常用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尤其是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抢救程序、护理纠纷或投诉时的处理程序等。

(2)做好护理质量管理:每月评价护理风险干预有效性,对所发生的护理问题,病人的护理投诉、护理纠纷及护理差错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改进措施,对护理工作环节进行调整。注射室与门诊医师、药房、检验科等部门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做好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是有效减少医患纠纷一个重要环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医患沟通,改善服务态度。

(3)增加护理人员编制:护理人员编制不足,工作量大,未能及时给病人解决问题,容易引起医疗纠纷。输液室常常人满为患.繁忙而嘈杂的工作环境使一部分心理素质较差的护士情绪不稳定,给患者和家属感到不安全感,甚至会导致工作忙乱而出错。病人家属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如病人的液体滴完没有及时处理,病儿发热没有及时观察等引发的护理纠纷为多见。护理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人员编制,实行弹性排班:护士长根据患者治疗高峰期合理安排护士工作时间。缩短治疗高峰期患者等待的时间,设立弹性班,改变忙闲不均,避免人力资源浪费又不能满足患者需求的状况,合理排班,每班设有巡回护士加强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结果评价

根据两年来门诊注射室所发生的护理差错、护理缺陷、投诉纠纷、患者意外事件的例数,以及患者、家属满意度调查记录的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2008年度输液与抽血人数为132000例,其中护理差错2例,护理缺陷38例,护理投诉30件,护理满意的人数达114200人,满意率为86.52%;2009年度输液与抽血人数为191000人,其中护理缺陷12例,护理投诉10件,护理满意人数达181900人,满意率为95.24%。

2009年与2008年比较,发生护理差错、护理缺陷、投诉纠纷的例数明显减少(p

讨论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病人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风险管理是指对病人、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3]。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风险虽然不可能完全避免,但健全门诊输液室的服务流程管理,有针对性地分析门诊输液室护理工作安全隐患,采取有效措施,规范了护理行为,可保证护理安全和病人安全,提高患者的满意率,达到减少护理风险的目的。在护理风险管理中我们体会到,护理安全措施仅仅停留在人员的安全意识、法制观念的教育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如何把好执行的环节,针对门诊输液室和抽血室存在的薄弱环节,结合工作实际,规范输液区域,提高门诊输液质量,使病人投诉、护理差错下降。调查显示2008年与2009年同期相比,注射室护理投诉人数由30例下降到10例,护理差错次数由3例降到0,患者满意率由86.5%上升到96.2%。

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①护士的业务技术不高引起的护患纠纷:如注射时因操作技术不当使注射部位疼痛、肿胀;②静脉抽血时反复穿刺,取标本时操作不当,致血标本溶血、凝血等;③护士的服务态度不佳,沟通解释不到位,没有交代用药注意事项而引起的护理纠纷;④护理人员编制不足,没有及时给病人解决问题而引起的医疗纠纷;⑤护士临床用药过程中没有做好查对制度而引起的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我们通过评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或潜在的护理风险,健全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加强护理人员的管理和业务素质、法律知识培训,改进护理工作,改善注射室环境,重塑注射室服务流程,简化病人的就诊流程,从而收到了一定效果。输液过程中主动巡视,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对患者进行用药、防病治病等方面知识的健康宣教,可以杜绝静脉输液过程中的许多安全隐患;提高护士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对于辨别药物的作用、副作用以及不良反应、药物的配伍禁忌等是至关重要。只有做好门诊输液各环节的质量管理,才能提高门诊输液的安全性。我们认为,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工作,要不断健全护理管理机制,有效的推行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的风险管理,才能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真正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蔡铜山,钟德富,张海林,等.推行医疗风险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J].医院管理杂志,2001,8(5):342-343.

[2]黄美娥.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护理缺陷分析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5,5(5):49-51.

门诊输液工作计划篇10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急诊;输液

急诊科承担着全院急危重患者抢救,同时承担急诊留观和突发事件处置等任务,任务相对繁重,对护理工作要求高,稍有不慎,极易产生各种医疗差错或医患纠纷。急诊静脉输液是急诊抢救和治疗中一种迅速、有效给药途径,在急诊科抢救患者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1],本人2013年3月~2014年3月选择76例急诊静脉输液患者,对其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急诊科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76例急诊静脉输液患者,本次研究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8例患者,男19例,女19例,患者年龄14~70岁,平均(40.3±1.4)岁。观察组38例患者,男20例,女18例,患者年龄15~71岁,平均(41.1±2.5)岁。疾病种类:中暑8例,外伤18例,药物中毒5例,消化系统疾病14例,呼吸系统疾病10例,心血管系统疾病14例,其他7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的种类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输液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主要内容为以下方面。

1.2.1输液前护理①护理人员通过查看病历和询问医生及患者了解病情、过敏史,对患者正确评估[2],制定出相应输液计划;②向患者进行输液知识及疾病和用药知识宣教,针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增强治疗的信心;③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仔细检查药品和输液用品质量,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和使用方法。

1.2.2输液期间护理①鼓励患者积极参与输液过程的护理和观察,可及时发现输液不良反应并迅速应对,同时尊重患者知情权,通过患者满意度;②选择正确的穿刺方式和血管,严格无菌操作,调节好输液速度;③加强巡视,密切观察输液情况和病情变化,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立即启动药物不良反应应急预案,如遇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置[3-4]。

1.2.3输液后护理①对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再次评估,告知患者并记录;②交代患者输液后的注意事项;③正确处理输液用品,做好消毒;输液疗程结束后由医务人员和患者分别填写治疗效果评价表和满意度调查表。

1.3评价指标急诊静脉输液患者按以下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估:①显效:在整个输液疗程结束后,患者病情得有效控制,身体各项生命指标均恢复正常水平,达到治疗目的;②有效:在输液疗程结束后,患者病情基本处于稳定,身体各项生命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水平,基本达到治疗的目的;③无效:在输液疗程结束后,患者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身体各项生命指标未恢复至正常甚至出现恶化状况,未达到输液治疗目的[5]。总有效=显效+有效。患者满意度评价是根据本院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价。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满意度等比较: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显效32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为97.3%;对照组显效22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为73.6%,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临床路径护理是为患者提供最佳护理质量的一种护理模式。通过在急诊输液患者中设施临床路径护理,整体护理贯穿输液的整个过程,使过去简单的输液过程变得具有计划性和针对性,规范了输液流程,有效降低了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患者的输液安全,提高了急诊输液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本组临床研究中,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到97.3%,明显优于对照组73.6%,对照组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急诊科患者进行临床路径护理,可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谭巧君,杨春霞.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5):84-85.

[2]陆佳南,许莉,戚志英.临床路径和常规路径对急诊输液患者护理的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2):370.

[3]曹春梅.启床护理路径对急诊输液患者的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30):3997-3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