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医生输血前准备工作计划十篇医生输血前准备工作计划十篇

医生输血前准备工作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0:59:19

医生输血前准备工作计划篇1

1.1创建临床输血信息管理系统

以《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1]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为管理依据,结合本院具体的输血管理工作流程,选择适合本院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并运用临床输血信息管理系统(transfusioninformaionsystem,tiS),以提升输血科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对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2年3月份后的住院患者临床用血进行管理,控制临床用血过程质量,促进临床安全合理有效用血。

1.2主要功能模块

1.2.1血液预订模块建立医院输血科与血液中心进行有效沟通的信息平台,根据上一年度同期用血量和当前临床约血情况,向中心血站网上申报全院用血月计划、日计划。1.2.2血液制品管理模块有血液出入库登记、备血库存状态管理,备血失效预警提示、血液使用、调剂去向追踪管理、冰箱温度记录报警等功能。所有血液制品同步采用血站统一条码按品种、血型分类管理,扫码入库;医生工作站设置院内血液库存分级预警提示,便于临床合理安排择期手术;建立温控系统联网,24h不间断实时采集冰箱温度,并在异常时报警提示,切实保证储血质量。1.2.3血液制品使用模块包含医生工作站用血预约申请和分级审批管理,输血科交叉配血及其他实验结果记录与标本存放管理存档、血液出库发放与检测计费、输血患者输血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及病历查阅等功能。1.2.4输血不良反应记录模块所有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处理、预后实行无纸化网上填报、统计、存档,使输血质量管理跟踪流程更加高效快捷。1.2.5统计查询模块通过该模块,输血科可按科室、病种、用血品种和数量查询患者用血的明细信息;了解全院用血量、用血品种趋势;汇总并评价各个临床科室及医师预约用血情况,为指导临床用血和开展输血研究,提供全面信息资料。

2结果

本院于2012年3月正式开始运行临床输血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对系统实际运用过程分析,发现在提升输血科管理水平、促进临床安全合理有效用血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2.1提升输血科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血液预订模块使输血科可与市中心血站进行网上互动,申报全院用血计划。血液预订工作更简便快捷,明确责任区分。临床输血的质量与安全贯穿着输血的全过程,任何环节上发生问题或被忽略都会影响输血疗效和安全。据统计,临床输血出现的差错和事故70%是人为因素所致,这与疏于管理密切相关[3]。输血科应用tiS系统进行血液制品管理,使血液出入库登记、储存环境温度记录存档等更加标准、规范。血液条码扫描入库,保证了入库信息的准确、完整,提高了工作效率,明显减少传统手工填写信息的失误和劳动强度;备血失效预警系统在血液失效前7d(血浆提前30d)自动预警提示,有利于对邻近失效血液制品及时协调使用。温控系统联网,24h不间断实时记录血液储存环境的温度,出现异常时自动报警提示,以便及时解除故障,保证库存血液的质量与安全。这样,在所有血液制品得到安全有效管理,保障临床合理用血需求的同时,又杜绝了血液预订的无为损耗和浪费。在tiS系统血液制品使用模块,不具备用血资质者的预约申请,tiS将自动阻止提交,从而规范了临床用血分级审批流程。通过血液使用窗口,输血科可查阅预约用血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及与用血相关的实验检测结果,进行输血适应证的评估,为输血科评估自体输血、异体输血、成分输血合理搭配,指导临床合理有效用血,加强临床用血管理,提升输血科服务质量提供了重要的平台[3]。

2.2发挥输血科在临床用血过程中的管理职能,推动临床合理有效用血输血安全与有效是一项严谨、细致、庞大的系统工程,血液的应用需要综合考虑每个患者的个体差异及病情变化的复杂性,使得输血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需要将输血指南与患者的实际病情相结合,同时需要对患者病情的发展有一定的预见性。由于我国输血医学发展较晚、学科专业的分工不同,现阶段临床医师凭经验输血的现象依然存在[4]。许多临床医师对输血学科的新知识及新技术了解滞后,对血液成分输注的注意事项及输血引发的不良反应知之不多,尤其是在临床用血时不够重视血液成分的配比与输血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动态监测,不能及时评价输血治疗后的效果,对输血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不够得力,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及预后。输血科通过tiS系统,对预约用血患者输血相关的临床资料和输血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动态监测等进行比对分析,评价输血治疗的效果;及时与临床医生沟通,参与临床输血治疗会诊,对输血不良反应提出处理方案意见;运用输血医学专业知识,指导临床在最佳时机使用最恰当的血液制品对患者进行合理有效地救治,推动临床合理用血。本院输血科2012年参与输血治疗会诊,成功救治危重症患者41人次;指导开展自体输血达287人次;退回不合理用血申请110人次,较好地发挥了输血科对临床用血应有的指导作用。

2.3促进临床安全、合理、有效用血与2011年比较,本院2012年住院总人次和手术台次分别增加15.1%和7%,手术患者用血量和全院血液使用总量却分别下降了17.6%和5.3%。手术患者异体红细胞使用量从人均0.54U/台次,下降到0.31U/台次;血浆输注从34.38ml/台次下降至28.47ml/台次;自体输血率从11.4%上升至25.0%;危重症用血者救治成功率从80.5%(486/604)提高到91.7%(637/695)。2012年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少到1‰;库存血液报废率为0。按以往惯例随着住院人次和手术台次的增长,临床用血量也会随之增长,但是,对比本院tiS系统应用前后临床用血量,发现在手术人次和危重症救治成功率有所提高的同时,血液使用量反而呈现下降的趋势。由此提示:临床输血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对促进临床合理有效用血、减少临床不必要的血液输注、缓解临床用血与社会供血不足的矛盾,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2.4促进输血医学科学研究的发展临床用血过程中,包括从血液管理到临床用血预约申请、从血液发放到检测计费、从患者输血相关实验室检测数据到患者病历记录、从临床用血科室临床资料到输血科管理的各种记录、从数据统计查询到图像绘制,输血相关信息均被tiS准确、完整储存。tiS强大的信息储存功能使输血相关各种资料数据信息可随时被查询,为开展科研工作提供重要信息资料支持和依据,对开展临床输血医学科学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3小结

医生输血前准备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输血安全;输血管理;供血库;监管;指导

[中图分类号]R45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5(a)-122-02

血液安全受到世界范围的广泛重视,为全面实现世界卫生组织血液安全整体战略,即:招募自愿无偿献血者、有效地检验和加工血液、临床合理用血,采供血机构除更好地做好血液采集和检测,提供充足、安全、便利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及成分,保证输血安全外,还需对临床能否合理正确地使用血液及其成分给予更多关注[1]。加强临床输血管理,高度重视临床合理用血、安全用血,是实现安全输血的必要措施。基层供血库建设和管理是安全输血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供血机构应在加强基层医院供血库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制定策略促进开展有效的临床输血方面发挥更加重要和积极的作用。

1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单位领导加强临床供血服务体系、监管体系的建设

提高对输血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认识基层医院供血库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临床合理用血管理、安全输血管理的重要性,依照《血站管理办法》、卫生部颁布实施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形成以血站专家技术指导供血库各项业务、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的有效监管服务体系[2-3]。充分发挥供血库作用,指导临床更加规范,有效,合理地利用血液资源,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更好地为临床输血服务。

2各医疗机构应加大对供血库投入

供血库设置应独立,由所在医院负责管理,中心血站负责业务指导,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监督管理。根据本地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血库设置基本标准及各医疗单位的实际情况,血库环境设置、业务用房的卫生学要求应符合基本标准,配备具有高中初专业技术职务的输血技术人员,具备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经过输血专业技术培训参加全国采供血机构的上岗考试,并取得资格证书,能够胜任输血检验和管理工作[4];配备完善的输血检测和储存设备;制度建设方面要求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建立各环节输血工作制度,建立输血技术操作规程、对储血设备、冷链及试剂等进行质量监督,对临床输血服务的各项业务包括临床用血的申请,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输血前的交叉配血试验、血液入库,核对,储存,血液发放、临床输注、输血监护、输血效果评估等进行全方位业务指导。

3供血库业务工作的指导,规范血库操作技术

血库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受血者用血安全及输血治疗效果,输血检测管理是临床输血管理的重要内容,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及山东省卫生厅《医院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的要求开展输血前的检查项目,同时建立各项试验标准的操作规程,规范各试验环节、质控方法等,以保证受血者用血安全,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为保证临床安全用血,血库至少应开展如下检测项目,①aBo血型检查:aBo血型正反定型、RhD血型定型;②不规则抗体筛选;③交叉配血试验(凝聚安试验、酶、抗人球蛋白实验);④输血传染病标志物检查(aLt、乙肝五项、HCV、HiV、梅毒);⑤输血指征相关指标检测(如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计数、凝血时间等)[1];质管和质控人员对血液的检测、贮存、运输设备及试剂耗材的质量和使用情况进行检测监控,对设备严格管理,做好定期的维护、监控、校准和验证,血液储存应使用专用储血冰箱,24h温度监控,确保冷链的有效运转,血浆及冷沉淀的融化应在专用水浴箱中以正确的温度进行,确保血液制品的正确使用。某些乡镇医院不具备条件独立设置供血库,开展输血检测业务,其输血前检测业务应由相应区域县级医院供血库完成;应建立血站供血科与各基层医院供血库的计算机联网,以掌握各供血库的库存情况,监督各血库应有的库存量,合理核定库存,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血液发放以先进先出为原则,准确发放,严格核对,外观检查合格才放行;做好实验室安全与卫生管理,遵守生物安全规则,加强工作人员个人防护;完整保存输血前各项检测、监控、消毒和管理记录。

4加强临床合理用血的监管和指导

由输血专家提供临床输血咨询和技术支持随时指导临床用血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针对不合理用血病例进行专家讲评,提供更高水平、更加全面的输血技术服务,全面提高临床输血医疗水平。目前临床不合理用血现象十分普遍,存在问题较多,为数不少的来血站自取血的乡镇医院、民营医院不具备对输血工作的规范管理,几乎不存在合理用血,多是盲目用血,随意用血,并不是真正需要,自取血一般少于3单位,多见人情用血,安慰血及以营养为目的地滥用血浆,对一些慢性病人随意应用血浆红细胞,可用可不用的血液也随意夜间输注;县乡级医院不少医护人员对常用血液制品的性质规格、适应证不了解,输注方法不正确,使用剂量不能很好掌握,临床医生对输血知识的掌握很不全面。某县医院妇产科大夫要求为产后出血病人输注2单位冷沉淀,血库人员建议按10单位输注,最后医生坚持输注5单位;某乡镇医院妇产科大夫医嘱为一产后妇女输注全血1200ml;某职工医院夜间要求计划外送血,是为1d前输过血的骨折病人补血。虽然三级医院临床医护人员比较注意知识更新,输血知识掌握较好,县级医院次之,仍存在输血前的检查不规范,临床输血病历不够完善,输血指征掌握不严,血浆明显滥用的不合理用血现象,不少医务人员对输血相关法律法规、输血技术规范不了解,输血风险意识、安全输血知识缺乏,输血观念陈旧,对成分输血概念模糊,输血安全存在隐患,输血风险加大。因此,强化医护人员科学合理用血意识,规范临床用血医疗行为,及时更新输血观念和输血技术知识,树立安全、科学、合理用血的输血观念,严格执行临床输血相关规范,是确保输血质量、提高输血疗效、减少不必要输血的重要措施。

5加强临床输血全程监督检查

临床用血应遵循临床输血基本程序和输血政策,科学规范用血管理程序与用血有关的各项申请、表格及各项记录,建立输血治疗同意书、输血治疗单、不良反应回报单等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用血流程。构建能完整、准确地反映输血治疗过程、输血效果及不良反应处理的用血管理体系。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做好输血前告知,对于需输血治疗的患者,经治医师必须先以告知的形式向患者及其家属详尽说明用血的必要性以及血液虽已经专业机构严格检测,但由于医疗技术水平的局限,不能排除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和感染病毒性传染病的可能,输血前将不可避免的或可能会发生的风险或意外详尽告知患者,不但体现了对患者合法权利的尊重,而且会减轻医务人员的压力,有利于维护其良好的工作责任心,同时也可督促临床减少不必要和不合理的输血[3];掌握正确的输注方法,严格输注操作技术,输注前后认真核对,客观及时地记录输血每项内容,做到记录完整准确。做好血液输注的监护工作,在输血前检测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同时确保在输血过程中和输血后对患者进行监测,严密观察输血过程中受血者情况,以便尽早发现可能出现的输血不良反应[4]。如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和意外,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和有效治疗方案,使受血者的损伤减小到最低程度,做好记录,查明原因。

6举办各类临床输血知识培训班

定期举办血站系统及各医院血库和临床医生输血知识及新动态讲座,大力宣传无偿献血常识及合理用血节约血液资源的理念[5]。加强医护人员科学合理用血的培训,包括输血相关法律法规、输血技术规范、输血技术指南,不同学科全血和成分输血指征、各种成分制品的性质特点与贮存条件,紧急情况下血液相容性输注等基本输血知识,以及如何科学有效地实施大量输血,如何限制使用血液制品以降低输血风险,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更安全、合理和有效的输血方法[6]。作好围术期的血液保护,节约和保护宝贵的血液资源也是临床合理输血重要的方面。对临床医生护士进行输血风险意识的教育,使之认识虽然血液检测及血液成分去除白细胞技术病毒灭活技术快速发展,输血也越来越安全,但是血源性传染性疾病的窗口期和新出现的输血传播性疾病的威胁还难以消除,因此输血难以达到绝对安全,输血零风险是不存在的;制定相应培训目标和方案,实施定期的有计划的分期分批的培训,对每次的培训效果都进行评估,实施定期考核等。使临床医护人员可以正确合理地使用血液及其成分,以减少不必要的输血,减少输血不良反应,降低输血风险,提高输血疗效,确保输血安全。

[参考文献]

[1]山东省卫生厅.医院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S].2006-04-17.

[2]张印则,章昊,孟庆宝,等.临床输血规范化管理的必要性及其解决方案[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3):214-215.

[3]张钦辉,高峰,朱永明.临床输血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7.

[4]田兆嵩.临床输血应遵循的基本程序[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3):230.

[5]毕云芳,张利祥,樊晶.2000-2004年天津市临床供血情况回顾性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5,10(4):281-283.

医生输血前准备工作计划篇3

摘要目的:分析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的原因、指征及临床效果。总结经验教训,降低其发生率及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7年间剖宫产术中子宫切除20例病例。结果:20例剖宫产子宫切除术指征为子宫大出血,其中子宫收缩乏力6例(30%),胎盘因素12例(60%),妊娠高血压综合征2例(10%)。可以看出以胎盘因素占首位,其次为子宫收缩乏力,以上因素是造成难以控制的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主要原因。结论: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经其他方法治疗无效危及产妇生命时,子宫切除是抢救产科大出血,挽救孕产妇生命的有效措施,尤其对于无输血条件的地区,应掌握严格的手术指征及手术时机;多次孕产、人工流产手术是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高危因素;加强预防措施可降低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发生率。

关键词剖宫产术大出血子宫切除术

关键词剖宫产术大出血子宫切除术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046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046

产科出血严重威胁孕产妇的生命,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尤其是在无充足血源的地区,发生剖宫产的产科大出血是困扰临床工作的一大难题。剖宫产子宫切除术通常是因剖宫产术中发生危急情况经各种方法保守治疗无效而采取的措施和手段。现将7年来20例剖宫产术中同时切除子宫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产科出血严重威胁孕产妇的生命,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尤其是在无充足血源的地区,发生剖宫产的产科大出血是困扰临床工作的一大难题。剖宫产子宫切除术通常是因剖宫产术中发生危急情况经各种方法保守治疗无效而采取的措施和手段。现将7年来20例剖宫产术中同时切除子宫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资料与方法

资料与方法

2004年1月~2011年10月分娩总数5730例,剖宫产2774例,阴道分娩2956例。剖宫产子宫切除20例,占总分娩数的0.35%,占剖宫产数的0.72%。患者年龄18~44岁,平均27.5岁。初产妇8例,经产妇12例。孕周17~44周,平均36.75周。单胎18例,双胎2例。前置胎盘2例,胎盘植入4例,低置胎盘4例,有妊娠合并症2例,双子宫1例。

2004年1月~2011年10月分娩总数5730例,剖宫产2774例,阴道分娩2956例。剖宫产子宫切除20例,占总分娩数的0.35%,占剖宫产数的0.72%。患者年龄18~44岁,平均27.5岁。初产妇8例,经产妇12例。孕周17~44周,平均36.75周。单胎18例,双胎2例。前置胎盘2例,胎盘植入4例,低置胎盘4例,有妊娠合并症2例,双子宫1例。

手术方式:19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1例双子宫行一侧(孕侧)子宫切除术,手术步骤按常规步骤进行。

手术方式:19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1例双子宫行一侧(孕侧)子宫切除术,手术步骤按常规步骤进行。

结果

结果

子宫切除术指征:20例均因子宫大出血行子宫切除术,其中胎盘因素12例(60%),宫缩乏力3例(15%),妊娠高血压综合征2例(10%)。

子宫切除术指征:20例均因子宫大出血行子宫切除术,其中胎盘因素12例(60%),宫缩乏力3例(15%),妊娠高血压综合征2例(10%)。

出血情况:子宫切除20例中,出血量均达1800~5000ml,平均2290ml,仅有2例血压维持正常,18例出现失血性休克,仅有6例输血,输血量3~6U。总结输血量25.5U。所有病例在手术台上均采用按摩子宫、注射宫缩剂(包括子宫体部注射)、止血剂、放置卡孕栓或者米索前列醇片、宫腔沙布填塞、部分给予输血等处理,在仍无法控制出血的情况下行子宫切除术。

出血情况:子宫切除20例中,出血量均达1800~5000ml,平均2290ml,仅有2例血压维持正常,18例出现失血性休克,仅有6例输血,输血量3~6U。总结输血量25.5U。所有病例在手术台上均采用按摩子宫、注射宫缩剂(包括子宫体部注射)、止血剂、放置卡孕栓或者米索前列醇片、宫腔沙布填塞、部分给予输血等处理,在仍无法控制出血的情况下行子宫切除术。

术后并发症:失血导致DiC、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腹壁切口愈合不良2例。

术后并发症:失血导致DiC、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腹壁切口愈合不良2例。

孕产次20例病例中,初孕妇2例(10%),初产妇8例(40%),经产妇10例(50%),胎产次最高4次,最低孕1产0,其中孕次≥2次的15例(75%)。

孕产次20例病例中,初孕妇2例(10%),初产妇8例(40%),经产妇10例(50%),胎产次最高4次,最低孕1产0,其中孕次≥2次的15例(75%)。

母儿预后:20例产妇中1例为双胎,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阴道分娩,第1胎娩出后因为脐带过短(15cm)将第2胎牵拉成横位,造成胎死宫内,台下碎胎失败,立即行剖宫产取胎术,手术中宫缩乏力,子宫出血较多,患者出现休克,建议立即行子宫切除术,因为家属拒绝手术,再反复建议下才行子宫切除手术,诞误了时间,手术后终因失血较多各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其余19例产妇均治愈出院,治愈率95%。围生儿总数22例,其中轻度窒息8例,1例早产未存活,1例胎死宫内。存活新生儿20例(90.9%)。围生儿死亡2例,围生儿病死率9.09%。

母儿预后:20例产妇中1例为双胎,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阴道分娩,第1胎娩出后因为脐带过短(15cm)将第2胎牵拉成横位,造成胎死宫内,台下碎胎失败,立即行剖宫产取胎术,手术中宫缩乏力,子宫出血较多,患者出现休克,建议立即行子宫切除术,因为家属拒绝手术,再反复建议下才行子宫切除手术,诞误了时间,手术后终因失血较多各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其余19例产妇均治愈出院,治愈率95%。围生儿总数22例,其中轻度窒息8例,1例早产未存活,1例胎死宫内。存活新生儿20例(90.9%)。围生儿死亡2例,围生儿病死率9.09%。

讨论

讨论

子宫切除指征为各种原因导致的不可控制的产后大出血,过去产科子宫切除指征多为子宫破裂、胎盘早剥、宫缩乏力等,子宫收缩乏力导致子宫切除为主要指征,而现在其比例下降的原因可能与现在有更多的止血方法及措施有关。从以上20例子宫切除病例中胎盘因素12例(60%),说明了胎盘因素在上述原因中占首要位置。而剖宫产指征的放宽,使越来越多的妇女接受剖宫产,而疤痕的原因也势必导致胎盘黏连、植入性胎盘的增加,这也是产科子宫切除的高危因素之一。本组资料结果显示,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疤痕子宫等因素均是产后出血剖宫产子宫切除术最主要的手术指征。

子宫切除指征为各种原因导致的不可控制的产后大出血,过去产科子宫切除指征多为子宫破裂、胎盘早剥、宫缩乏力等,子宫收缩乏力导致子宫切除为主要指征,而现在其比例下降的原因可能与现在有更多的止血方法及措施有关。从以上20例子宫切除病例中胎盘因素12例(60%),说明了胎盘因素在上述原因中占首要位置。而剖宫产指征的放宽,使越来越多的妇女接受剖宫产,而疤痕的原因也势必导致胎盘黏连、植入性胎盘的增加,这也是产科子宫切除的高危因素之一。本组资料结果显示,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疤痕子宫等因素均是产后出血剖宫产子宫切除术最主要的手术指征。

剖宫产中手术时机的选择:当剖宫产发生大出血时,正确掌握子宫切除手术时机,对成功抢救产后出血至关重要,否则,延误病情,增加患者死亡率,或者过分扩大了手术适应征。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对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瘢痕子宫及有合并症者,术前要考虑到出血可能,应视为高危剖宫产,手术前应做好充分抢救准备,包括输血的准备。一般而言对子宫收缩乏力、前置胎盘、植入胎盘等因素引起的产后出血,在经上述保守治疗无效,出血难以控制时,应果断的行子宫切除术。

剖宫产中手术时机的选择:当剖宫产发生大出血时,正确掌握子宫切除手术时机,对成功抢救产后出血至关重要,否则,延误病情,增加患者死亡率,或者过分扩大了手术适应征。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对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瘢痕子宫及有合并症者,术前要考虑到出血可能,应视为高危剖宫产,手术前应做好充分抢救准备,包括输血的准备。一般而言对子宫收缩乏力、前置胎盘、植入胎盘等因素引起的产后出血,在经上述保守治疗无效,出血难以控制时,应果断的行子宫切除术。

经过以上病例的分析后,诊对基层医院对在如何减少剖宫产子宫切除的问题上,认为必须做到:①加强计划生育宣教工作:对未孕生育年龄的妇女做好避孕知识的宣教。采取安全有效的避孕措施,避免孕产前人工流产。②加强基层医院医疗保健网的建设,做好孕妇围产期保健工作,定期产前检查,对于有合并征的可能发生产时大出血的孕妇及时转到有输血条件的上级医院,以降低子宫切除率,降低孕产妇及危产儿的死亡率。③加强基层医院血站的建设,做好计划性临床用血准备,以供临床用血。④产科医生对高危剖宫产,手术前应做好充分抢救准备,尤其是输血的准备,避免部分产妇因为血液的缺乏而行子宫切除。

经过以上病例的分析后,诊对基层医院对在如何减少剖宫产子宫切除的问题上,认为必须做到:①加强计划生育宣教工作:对未孕生育年龄的妇女做好避孕知识的宣教。采取安全有效的避孕措施,避免孕产前人工流产。②加强基层医院医疗保健网的建设,做好孕妇围产期保健工作,定期产前检查,对于有合并征的可能发生产时大出血的孕妇及时转到有输血条件的上级医院,以降低子宫切除率,降低孕产妇及危产儿的死亡率。③加强基层医院血站的建设,做好计划性临床用血准备,以供临床用血。④产科医生对高危剖宫产,手术前应做好充分抢救准备,尤其是输血的准备,避免部分产妇因为血液的缺乏而行子宫切除。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陈萍,王咸英,冯钢.急症子宫切除在产科大出血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04,19(1):52.

1陈萍,王咸英,冯钢.急症子宫切除在产科大出血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04,19(1):52.

2朱坤仪,梁心玲,梁晓阳,等.急症子宫切除术在产科大出血中的应用及评价[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3,38(7):388.

医生输血前准备工作计划篇4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49年,系政府举办的公益性福利性二级综合医院。2009年被评为二级乙等医院,2010年5月由**市中心医院实行定点帮扶。医院历经几代医务工作者的艰苦努力,现已成为本县及邻近辖区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技术指导中心,爱婴医院,**县医疗保险、商业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交通事故救治定点医院,市级文明单位,山西医科大、长治医学院、**医专及**卫校教学实习基地,肩负着全县及邻近辖区23余万人口的医疗救治重任和基层医院的转诊任务。

    医院占地医院总用地面积为11649㎡,房屋建筑面积 7907平方米,其中业务用房建筑面积7513平方米,辅助用房332平方米。医院编制床位150张,开放床位200张。

医院现有在职职工303名,其中在编职工198人,临时人员105   人。卫生技术人员 246 人,占职工总数的 81% ,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 80人,行政后勤人员占职工总数的 19 %。具有大学本科、专科以上学历 204人、高级职称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6.5 %,中级职称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 26 %,初级职称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58.3 %,医师与护理人员之比为 23:18,病房床位与护士数比 50:27 。

医院拥有固定资产1800 万元;医院开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耳鼻咽喉科、急诊医学科、皮肤性病科(门诊)、口腔科(门诊)、感染科、麻醉科、中医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功能检查科、病理科、药剂科、手术室、病案统计室、供应室等20个一级临床和医技科室,下设普外、呼吸、妇科、新生儿等20余个二级专业组。年门诊量8.5万人次左右,年收治住院病人5218 人。

此次等级医院评审工作启动以后,我们珍惜机会,抢抓机遇,紧密结合“三好一满意”活动、创先争优活动、抗菌药物专项治理活动和2011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认真对照《山西省二级医院评审评价标准2010版》,寻找差距和不足,继续以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着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环境,规范服务行为,保障医疗安全,改进医德医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现将我们的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领导重视 ,全院动员, 稳步推进

   2009年至2011年,医院一直遵循 “医院管理年活动”中省、市专家组指导意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核心,强化监管,重视环节管理;外树形象,美化就医环境;便民利民,优化服务流程;注重人才培养,推进学科建设;更新设备,提升服务能力。医院管理水平有了长足发展,专业技术水平得到整体推进;医疗服务质量得到了持续改进;精神文明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2010年5月,**市中心医院定点帮扶县人民医院时,县政府就将县人民医院创建国家二级甲等医院列入了定点帮扶主要协议内容。市卫生局、县委、县府、县卫生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亲自来院视察,就我院创建“二甲”工作作了重要指示和强调,并将我院申报“二甲”评审工作列入县人民政府、县卫生局年度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

   为确保我院申报评审工作顺利进行,医院成立了以杨小平院长牵头的申报“二甲”评审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以业务副院长具体负责的申报评审办公室。为了使申报 “二甲”评审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检查、有落实地进行,我们将全院申报评审工作分为行政、医疗、护理、医技、感染、财务后勤五个专业管理小组,各专业组均在申报“二甲”评审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统一指挥下,专人负责,全员行动,层层落实,分步实施。整个申报评审工作确定为四个阶段分步推进,即:成立组织机构,召开全院动员大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学习、讨论、分解标准,明确责任科室和具体责任人;对照标准组织自查,找准差距,提出整改措施,限期完成整改;收集可靠性资料,申报“二甲”评审工作。在软件上我们建立和完善了医院管理的规章制度、职责,修订了医院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办法、管理工作流程、各项操作规程及保证措施,医院在管理方面做到了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科学化。

二、重视投入  提供保证

   根据《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和《山西省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试行)》,设置了不同层次的病房,护士站实行开放式办公,门诊大楼购置了电梯;二是新建重症监护室;三是新购置DR;四是修建了院内花园,加强了绿化管理;五是新购置了彩超、电子胃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心电图等较高档次的医疗设备,为临床医务工作者提供了权威可靠的诊疗手段。既完善了功能、美化了就医环境,又优化了便民利民服务流程。

三、专科建设  专业打造

    为确保医院向专而特的方向发展,医院高度重视专科建设、专业投入,各专业组定期到**市中心医院进行轮训和省人民医院等医院进修。人才培植力度加大,专科人才梯队形成,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形成优势。学科建设不断深化,各专业组设置较为齐全,这是医疗服务向专科方向深化的、发展的标志。医院整体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具有与二级综合医院任务、功能、管理、技术水平要求完全相适应的规模。为进一步提升医院业务水平,医院聘请了市中心医院专家作为指导专家,为质量关键过程管理、重要环节的管理和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后盾。

四、关注质量  确保安全

   医疗服务质量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内容,多年来,医院紧扣质量这一主题,优化服务流程,瞄准重点部门,把关重要环节,立足质量考核与监督,注重奖惩结合,把“防范”作为保证质量的第一要务,有力提升了全院医务工作者的质量意识。医院成立了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感染管理委员会、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建立健全了质量管理规章制度,职责清楚,工作有记录。设立了医疗质量监控部门,职责任务清楚,组织运转协调。各科室成立了医疗质量控制小组。院长办公会议坚持了每季度研究一次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院长对医疗质量的管理有思路、有计划、有实施,并及时更新,切实保障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

   长期以来,医院坚持院长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有效实行科室质量管理工作,实行院科两级“三基三严” 培训及考核,核心制度落实,有评估检查、终末质量考核等,做到了有计划、有实施、有评估、有整改。

   医务科配备有专职工作人员6名,负责医疗质量控制、医疗质量考核、医疗争议处理、病案质量评审和病历档案管理。每月定期进行医疗业务查房,分析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负责监督落实改进。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监控医疗质量,实施技术管理,防范医疗风险,处置医疗损害,协调医患关系。

   医院每年定期开展全员质量教育,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提高质量管理与改进能力。对医疗质量关键环节(危重病人管理、围手术期管理、输血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创诊疗操作、新开展的业务技术管理等)、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急诊、手术室、重症病房、内镜室、产房、新生儿病室、供应室等)制定了安全管理标准与措施。 

   医务人员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强化“三基三严”培训,“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合格率达100%。医疗文书书写及时、准确、完整、规范,甲级病案率≥90%。无丙级病历。2009年至2010年共发生医疗纠纷 3件,经济赔偿3.08万元。未发生一级医疗事故。医疗质量管理推行责任追究制,对发生的医疗纠纷案例医疗主管职能部门积极组织院学术委员会成员和医院专家召开讨论会议:分析原因、确定纠纷性质、对存在缺陷的个人和科室作出处理意见、提出整改措施等,对有责任的科室和责任人追究相关责任,并给予一定经济处罚,取消当年评先选优资格。

  我们认真执行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有效防范、控制医疗风险,及时发现医疗质量和安全隐患,提高诊断、治疗和护理质量。按照市局要求,各临床科室都逐步开展了临床路径工作,积极加强单病种质量控制,推进合理检查、合理诊疗,有效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

 2、门诊方面

    医院设有患者就诊服务流程,标示醒目,为患者提供了导医咨询、健康教育材料、饮水、停车、公用电话等便民措施。科室标识规范、清楚、醒目,导向易懂。医院工作人员佩戴易于病人识别的标识。门诊各医技科室能做到“一人一室”,能提供私密性良好的诊疗环境。 医院有针对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的措施,定期与不定期对保持通畅的连贯服务程度进行检查与评估,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简化服务流程,方便病人就医,缩短患者等候时间。工作人员根据病人流量进行弹性值班。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平均等候时间<10分钟;大型设备检查项目自开具检查报告申请单到出具检查结果时间<24小时;超声检查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急诊检验结果<30分钟;急诊x光检查结果<30分钟;急诊Ct检查结果<60分钟。医院制定了规范的会诊制度,严格执行《医师外出会诊管理规定》,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10分钟。门诊医生能按规定书写门诊日志,未使用门诊病历。

3、急诊管理方面

  医院急诊科为独立设置的一级临床科室,设有预检分诊、抢救室、观察室。人员结构基本合理,75℅以上人员相对固定,独立执业的医生护士均具有执业资格,医务人员均能正确使用抢救设备,对危急重症抢救专业知识均能熟练掌握,承担了院内急诊、急救及院前急救工作。全天候开放急诊检验、医学影像(放射、心超)、血库、药房服务。急诊报告出具时间小于30分钟,急诊手术、急诊入院、转诊流程合理,任何一流程过程不超过20分钟;急诊会诊不超过10分钟,平均留观时间不超过72小时。“120”院前急救医师、护士能在5分钟内随救护车及携带车载急救设备、器材出车,快速到达现场并开始实施抢救。

   严格执行急诊工作制度和工作规范,包括首诊负责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交接班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工作制度等。根据病情程度采用不同的诊治流程。急救设备器材包括有球囊面罩、血压计、电除颤器、气管插管、心电图机、氧气瓶、负压吸引器、抢救车、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颈托和铲式担架等紧急设备等,各种出诊箱及抢救车内急救药品、急救器材品种齐全、符合有效期管理要求。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正确使用急救设备和器材、药物。急救设备完好率100℅.

   急诊及观察病历和处置记录准确,能按照规范要求书写。各种救治和抢救记录符合要求。医院每年不定期开展一次以上“120”院前救治演练,取得良好效果。

4、住院方面

   医院设有内科、神经内科、外科、骨科、妇产科、儿科、iCU、眼耳鼻喉科等住院临床科室。住院病人得到及时处理,诊疗计划切实可行,治疗和检查适宜,用药较合理。各科室建立了不良事件登记报告制度和程序,对医疗缺陷进行登记报告、原因分析,制定有相应的改进措施。 医院将单病种费用及平均住院日控制纳入医院管理工作中,定期进行单病种评审,合理控制单病种费用。医院安装了电子显示屏,适时医疗服务信息的制度,包括单病种平均住院日、单病种费用、药品及耗材价格等。 

   医院建立有手术科室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及手术准入管理制度,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并有效实施。有相应的科室主任对择期手术和二线对急诊手术管理措施,科主任和二线负责对术前准备、术前诊断(鉴别诊断)、手术适应证(指征)、术式、麻醉、输血及抗菌素选择等进行审核,对大型和复杂手术均进行了术前讨论,确保了手术安全。

   医院将择期手术的术前平均住院日的指标纳入院、科两级质量的监控指标体系,制定了考核措施,全院择期手术术前平均住院日小于3天。为出院病人提供较详细的出院医嘱和康复指导。包括:诊断名称、扼要的住院诊治经过、治疗效果、出院带药(药名、剂量、用法、天数)出院注意事项及康复指导等

5、重症监护室(iCU)质量管理方面

   我院重症监护室设置床位6张,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专职医、护人员,配备有呼吸机、监护仪、微量注射泵、除颤仪等,能满足临床工作需要。转入和转出iCU的标准及各级人员岗位职责明确。对重症患者病情有连续的监测记录并能有效实施救治。

6、麻醉管理方面

   我院麻醉科设置、人员结构基本合理,没有建立有建立麻醉恢复室,认真执行了《山西省综合医院麻醉科临床麻醉管理规范》,制定了适合本院的麻醉工作标准及规范,麻醉科医生进行了术前访视,正确评估病情,制定麻醉方案,参与疑难危重病人的术前讨论,对麻醉后24小时内死亡病人进行分析,是否与麻醉相关。麻醉死亡率为0。

7、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方面

   医院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操作规范。建立了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设置了感染科。医院制定了《突发公卫应急预案》,成立了突发公卫事件领导小组和突发公卫事件应急救援队,对县内出现的突发公卫事件进行了快速有效的处置。

  医院建立并认真执行预检分诊制度、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传染病病人转诊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预防性生物制品管理制度、医疗废物处理管理制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和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发现、会诊、报告和防控制度。

   感染科区域划分基本合理,隔离标识醒目。有效落实了消毒隔离制度及防护措施。医务人员能准确掌握传染病诊断标准,依法正确处理疫情,对密切接触者建立了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医院有专职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并及时进行网络直报。无传染病漏报、瞒报或迟报现象。法定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率为100%。医院定期开展全员培训,举行了应急演练,并配合相关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检测样本采集和症状监测工作。

8检验质量管理方面

 医院检验科设置及人员结构基本合理,专业设置符合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医学检验科下设专业诊疗科目。医院临床实验室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技术规范和标准,包括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传染病疫情报告、急诊检验、标本接收及处理管理、医院感染制度、检验质量管理、仪器使用、校准及维护保养制度、试剂管理、差错事故登记处理、教育培训、信息反馈、检验报告审核、复检与发放、实验室记录、投诉处理、危、急诊处理和记录等制度,成立了生物安全小组,制定了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安全管理符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要求

有临床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和检验仪器的标准操作、维护规程和组织实施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保证措施。未开展卫生部规定淘汰的项目和超范围检验。临床检验项目满足临床需要,并能提供24小时急诊检验服务,常规项目24小时内出报告。全面落实了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科室制定了质量管理方案,建立质量控制管理小组,并有效实施了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参加省级室间质评。检验报告及时、准确、规范,有审核制度,实验室仪器设备运行良好。

9、医学影像方面

   医学影像科设置及人员结构基本合理,建立有影像质量管理组织,制定有质量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及质量控制标准。科室成立了质量控制小组,定期开展质量评价、业务查房存在问题反馈工作,分析存在问题原因,并有整改措施。认真执行了《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实行规范化的技术操作和科学的质量控制标准。专业设置及其设备、设施基本满足临床需要,能提供24小时急诊检查服务。无乳腺摄影仪,无法作血管放射介入,无mRi,不能开展核医学放射性核素检查和治疗项目。检查报告及时、准确、规范,有审核制度,对错误的诊断报告有上级医师的更正重新报告及签字的制度并有效执行。急诊影像检查报告30分钟,常规影像检查结果报告时间2小时,大型影像设备(Ct)各种造影检查结果报告时间48小时。医学影像科有主管部门签发放射治疗许可证,定期进行剂量、基准的监测与校正,并有记录。为患者提供了必要的放射防护条件,做到一室一患,保护患者隐私。环境保护与个人防护达到标准。

10、病理质量管理方面

   病理科设置和人员结构基本合理,有相应的仪器设施,能够满足医院及辖区内临床工作需要。建立了科室医疗工作管理制度,成立了病理质量控制小组,有标本接收和登记、取材和组织处理、制片和诊断,以及病理诊断报告发出时间等环节的相关流程、制度和管理规定。

 普通组织病理诊断报告三个工作日内发出;细胞病理(液基细胞学)诊断报告在24小时内发出。病理切片均能按规定时间保存。

11、临床药事方面

    医院贯彻落实了《药品管理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和《处方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医院成立了药事管理委员会,有明确的职责和制度,定期召开了药事委员会会议并有工作记录。药剂科和全院临床用药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定期进行处方点评、临床合理用药检查、病案合理用药评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度了严格的奖惩及改进措施。药剂科主要负责人为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药房工作人员具有执业资格。执业医师在药房均备有处方权签字留样。

 建立了“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管理工作模式,部分开展了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制定、落实了药事质量管理规范、考核办法并有持续改进。制定了药剂科管理、岗位及人员职责、药品质量管理等方面的相关制度、规定和标准操作规程。有落实合理用药管理制度的具体措施,建立了由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和药学部门共同负责的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定期考核,公示结果,指导医师用药,有药品效期、淘汰、变质的管理制度与程序和发(用)药差错登记、报告、处理制度。开展了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

   普通药品和特殊药品管理符合国家相关要求,麻醉、精神药品管理有专门机构,并指定了专职人员负责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和执行了相关管理制度,定期组织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及隐患。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管理严格执行库区双人双锁保险柜存放、发药部门专人负责专柜加锁。建立了专用帐册进行逐笔记录。按照规定对本机构执业医师和药师进行了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考试合格后方给予其处方权。医院门(急)诊癌症疼痛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时有符合法规要求的相关措施,有门诊病历记录和签署了《知情同意书》。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使用、空安瓿回收销毁、处方销毁、剩余药品回收、过期或损坏药品销毁及交接班等均相关记录。建立了投诉处理程序,并有效实施。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药学部门服务满意度接近90%。

  医院制订并执行了药品采购管理、新药引入遴选原则和审批程序、临时购药审批管理等相关制度,医院用药全部通过省级的招标平台采购,建立了药品供应单位资质档案,认真执行入库环节的验收和登记,对规定查验批号、检验报告的血液制品等有相关资料备案,未发现使用无批号、过期、变质、失效药品。药品存放符合规范,有药品贮存、养护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规定条件贮存药品。制定并执行定期检查中西药库、门诊与病房药房、病房治疗室小药柜、病房抢救车、麻醉科、手术室等存放和使用药品的制度。

12、输血方面

   医院严格执行《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按规定设立中心血库,有专人负责血库管理工作,在岗人员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培训并考核合格。医院成立了以分管院长为主任的输血管理委员会,血库在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并有记录。医院建立了《临床用血报批制度》、《血液出入库验收制度》、《紧急用血管理制度》、《血液储存管理制度》、《血液发放管理制度》、《输血后血袋回收登记制度》、《报废血液管理制度》等。血液来源于市中心血站,无非法采供血情况,定期向市中心血站申报临床用血计划,血库有适当的血液储备,具备24小时供血能力,有切实可行的血液应急预案,能保证突发事件的血液供应。制定并严格执行标本管理制度和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储血设施管理符合相关要求,血液入库、储存、发放、报废、血袋回收等记录完整。

   医院有临床用血申请及审批制度,输血申请单填写规范,主治医师核准签字。一次用血量≥2000ml的,经科主任批准,医务科备案。受血者在输血前签订《输血治疗同意书》。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报医务部和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有受血者输血前检查制度,输血前进行输血相关指标及经血传播疾病检查。有输血前核查制度,输血操作规范,输血过程实施监测并记录。有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及处理登记制度、差错处理登记制度及相应记录。成份输血率达99℅以上。

  13、医院感染方面

   医院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和工作标准,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范和工作流程,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设立了院感科,有2名专职人员负责医院感染管理,管理人员每年至少参加了一次省市级以上培训。医院制定和实施了全院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教育与培训计划和方案,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知识培训。落实了医院感染的监测、诊断和报告。制定切实可行的医院感染监测年度及季度计划。开展了细菌耐药性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消毒灭菌效果检测,未开展目标性监测。医院感染率<8%,漏报率<20%,无菌切口感染率<0.5%,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达到了100%。医院的改建、扩建与新建方案通过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审核、审查。胃镜室、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供应室等部分科室建筑布局、人流、物流不符合感染控制原则。医院制定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报告及处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建立了标准的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医护人员严格按照规程进行诊疗活动。医院建立了隔离和标准预防制度,有隔离各类感染性疾病病人的具体措施,隔离标识清楚,隔离的防护用品配备齐全。建立了手卫生制度,部分手卫生设施合格。有手卫生监测检查记录。各重点部门的布局与流程合理,制度及措施建全,符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相关规范、标准要求,工作人员能正确掌握控制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基本措施、标准预防、消毒隔离技术操作。医院设立了消毒供应室,未达到《山西 省医疗卫生机构消毒供应室质量考核标准》要求,在评审周期内未通过市级质量考核。有消毒药械与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与重点监管措施。 医院建立了医疗废物、污水处理的管理制度与操作流程。有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的应急处理预案。无污水处理装置。医疗废物处理有记录,专职人员防护措施到位,每年有体检记录。医院制定了合理使用抗菌素的制度并有贯彻实施的相关措施。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定期开展了住院病历抗感染药物使用的调查分析,并以此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药敏实验送检率未达到50%,检验科可提供临床药敏试验的抗菌素品种所占比重≧50%。

14.护理管理方面

     建立了健全的护理管理组织体系,实行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主任与病房护士长两级管理,责任明确,护理部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各级护理人员有明确的岗位职责,设置有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并能按计划定期开展工作。护理部制定了健全的护理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操作规程等文件或手册并及时修订,做到了护理人员人手一册,以提高护理人员对制度、职责、常规、规程的知晓率,特别注重核心制度的落实。为确保医嘱制度及查对制度的落实,科室建立有医嘱查对登记本;建立有制度执行的监督与协调机制,建立并落实了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护理部定期按质量标准对各护理单元的护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价,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限期整改;每年定期不定期对护理质量准标进行了效果评价,对陈旧的、不适应现代护理工作的条款进行了删减及修订,体现持续改进的过程中提高了护理质量。对个别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操作规程不熟悉;个别护理人员对核心制度未完全掌握,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加强了培训规定了期限整改。临床护理工作严格按照优质护理服务标准扎实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和外科设立了示范岗。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改革临床护理模式,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护士全面落实护理职责。医院完善了临床护理告知程序,落实了病人权利和义务,体现了患者知情同意与隐私保护,有保护病人隐私的具体方法和设施;有责任护士分管病人,责任护士掌握患者姓名、诊断、病情、心理、社会、饮食、治疗护理;基础护理按要求落实,对围手术期患者实行了术前访视和术后支持服务。临床护士对围手术期病人进行了术前健康指导和术后康复训练,特殊检查患者的护理措施到位。按《省护理文件书规范(试》书写护理文书,制定有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客观、真实、及时、完整、准确,内容涵盖所有项目;护理部对急诊科、重症监护室、手术室、血液静化室、等部门进行重点管理,定期检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制定了包括输血反应、用药错误、输液反应、药物不良反应、误吸、跌到、导管脱落、压疮等重点护理环节的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重症监护室、急诊科能保证监护仪使用的有效性,护理人员人人掌握监护仪操作规程;危重病人护理操作正确、迅速、有效,各病区抢救车中的药品器材、吸痰器、呼吸器、氧气等处于可随时启用状态,危重病人实行床旁交接班,对有坠床危险的病人给予了约束带,加床栏等防止坠床的措施;用后的呼吸机管道按规范消毒,干燥保存备用,并有管路消毒与灭菌记录;建立健全了护理查房、护理会诊、护理病例讨论制度并实施,有相关记录,建立与实施了护理差错报告、评价、处理管理制度,制定有护理差错事故应急预案,建有不良事件登记本。对个别责任护士对所管病人的病情、主要治疗、护理要点不熟悉和责任护士分管病人数量不够合理、个别护理人员对护理常规不熟悉、特殊检查病人偶有检查前护理准备不到位、护理记录内涵质量不到位、危重病人基础护理欠佳、个别未剪指、趾甲、床单位不够平整、紧扎以及有些需要按时翻身的病员未建翻身卡等情况有查处,整改措施。

五、制度管人  创新理念

   针对医院与其他县级医院有较大差距的现状,我们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的学习方法,拟定了中长远发展规划。以申报“二甲”评审工作为契机,进一步补充和修订了医院的各项工作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考核标准,强力推行院科两级管理工作制度,为“制度管人的自我约束机制”找到了制度支撑。建立和完善了实现目标考核、奖惩、内外监督管理办法、运作流程,强化了院科两级负责制,由院长负总责,副院长向院长负责,重大问题由院办公会讨论、院务委员会与职工代表大会决定;中层干部、科护士长实行聘任制。各职能科室根据工作职责定期不定期地到相关科室进行检查,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职责。医院基础管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形成了人员有职责、工作有考核、考核有标准、奖惩有措施的管理体系,各项工作进入了良性循环的惯性运转状态,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医院严格执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及规章,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中规定的科目从事诊疗活动,诊疗科目按规定注册到二级科目,无超范围行医的行为,无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执业医师、护士均已按规定注册,无超范围执业。医院无对外出租、承包科室,无虚假、违法医疗广告。

   医院建立健全了规章制度和各级各类员工岗位职责及医疗核心制度,大多数人员熟知其工作职责与相关规章制度。十五项医疗核心制度建立健全。医院已将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汇编成册,下发到各科室,并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学习,全员培训至少一次/年。医务人员在临床的诊疗活动中能遵循与其执业活动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医院开展了科室学习法律、法规和执行情况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根据医院的等级、功能和任务,制定了医院5年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并有效组织实施,年度工作总结能准确反映计划的完成情况。

    医院实行院长负责制和院科两级管理,院长及副院长分工职责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清楚,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程序。组织机构图能反应院领导、职能部门及临床科室的管理层次,建立了各职能部门的统一协调机制,有协调记录,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合理、运行高效,能满足医院各项工作需要。

   医院建立和完善了院务公开制度,完善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重大事项均经职代会讨论通过,并按照卫生部和省卫生厅关于建立院务公开制度的要求推行院务公开、科务公开制度。职工对管理组织机构和院领导满意度调查均≥80%。

     医院建立和完善了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院内信息管理。医院信息系统能够及时、准确、系统地搜集、整理、分析和反馈有关医疗质量、安全、服务、费用和绩效信息,能满足医院管理、临床工作和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医院法定统计信息的需要。医院信息系统运行基本稳**全,不能完全保证与局域网连接的工作站达到“避免直接与互联网联结”的要求。建立了防病毒措施,安装了防病毒和防火墙软件,硬件,定期升级防毒软件,有异地备份。医院开展了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未开展LiS和paCS。未参加区域协同医疗信息系统,未建立远程医疗与上级医院的技术咨询途径。

   医院财务坚持“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原则,一切财务收支活动均纳入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严格执行卫规财发【2004】410号文件规定的14项工作职能,部分制度欠完善规范,落实欠佳。医院的内部部门、科室均未设立账外账、“小金库”。医院审计部门定期和不定期对“小金库”进行检查,在岗财务人员有任职资格,有财会人员岗位责任制。按照财务规定开设和使用银行账户。建立了医院财务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出纳因年龄原因未做到定期轮岗。   

   重大项目集体讨论后按规定程序报批。实行重大经济事项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责任到人。建立健全了有效的财务会计内控制度。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预算和编制程序不完善,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和评估简单。固定资产账目不完善,出院待结病人费用因程序问题无法直接核对。

   实行医院内部成本核算,加强药品、材料、设备等物资管理,逐步规范医院内部成本核算制度,努力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和药品、材料消耗。有药品、设备、试剂、耗材等采购管理制度。建立了以院级领导牵头的成本核算领导小组,为单独设置成本会计,HiS系统不能满足成本核算要求,药品、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材料消耗能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基本能按当月实际发生额计算。能够清晰界定核算主体、成本中心及其经济活动所对应的业务收入和成本费用。未定期开展大中型医疗设备合理使用情况和成本效益分析。

    医院制定了《绩效分配方案》,完善了绩效考核,突出了服务质量、数量和职业道德,建立了较为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了收入分配办法,建立了按岗取酬、按工作量取酬、按服务质量和工作绩效取酬的分配机制,无科室承包,医务人员收入分配与医疗服务收入不直接挂钩,未向科室下达创收指标,无 “开单提成”行为.

   医院实行设备科学管理,大型设备购置经过严格的可行性论证。属于《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规定的甲、乙类品目的大型医用设备,按照规定申请配置许可。医院制定了《医疗设备管理办法》,严格按规定进行设备(包括耗材)的采购、出入库、保养、维修、更新及报废。抢救设备(急诊科、iCU、手术室、产房)完好率为100%,定期与不定期向临床科室征求设备管理意见,并及时改进。   后勤保障满足临床工作需要,能主动、及时为全院提供水、电、气、被服的供应和相关设施及时维修。生活用水符合国家标准,无二次用水。能提供营养膳食指导。基本建设项目按照国家规定立项报批,招投标和组织实施。全院工作用房无危房。

   医院有教学管理组织机构,有兼职人员从事医学教学和医学科研管理工作。承担了山西医科大、长治医学院、**医专等大中专院校的临床教学实习工作,与实习单位签订了协议书,制订了实习生管理制度,成绩评定标准欠完善,对实习生统一管理。承担了全县及相邻地区基层卫生人员的进修培训工作及乡村医生培训”工作。教学条件基本能满足教学工作需要。未单独设置实习生办公室和值班室。

   继续教育组织机构健全,分别有医务科和护理部负责全院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管理工作。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教的覆盖率达100%,学分达标率达85%以上。制定了普通专科送培计划,积极开展送培工作。

   医院制定了科研工作的目标、方向、思路和计划,有伦理委员会保护受试者(患者)权益,伦理委员会有记录、管理制度和标准操作规范、以及伦理委员会审批意见。2009年至2011年引进应用推广新技术13项。

  2009年至2011年35篇。

六、服务基层  便民利民

   为响应中央落实惠民政策,推行新型农村合医疗,针对我县乡镇卫生院分散经营无法承担起这一重任的现况,根据县卫生局的安排,我们先后与王茅中心卫生院、华峰卫生院、英言卫生院建立了技术协作单位,定期安排了有执业资格、临床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协作医院和定点医院作业务把脉和指导,确保了医疗业务质量,实现了医院执业的幅射和延伸,方便了当地老百姓的就医,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称赞。

七、财务管理医院财务坚持“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原则,一切财务收支活动均纳入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严格执行卫规财发【2004】410号文件规定的14项工作职能,部分制度欠完善规范,落实欠佳。医院的内部部门、科室均未设立账外账、“小金库”。医院审计部门定期和不定期对“小金库”进行检查,在岗财务人员有任职资格,有财会人员岗位责任制。按照财务规定开设和使用银行账户。建立了医院财务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出纳因年龄原因未做到定期轮岗。   

   重大项目集体讨论后按规定程序报批。实行重大经济事项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责任到人。建立健全了有效的财务会计内控制度。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预算和编制程序不完善,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和评估简单。固定资产账目不完善,出院待结病人费用因程序问题无法直接核对。

   实行医院内部成本核算,加强药品、材料、设备等物资管理,逐步规范医院内部成本核算制度,努力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和药品、材料消耗。有药品、设备、试剂、耗材等采购管理制度。建立了以院级领导牵头的成本核算领导小组,为单独设置成本会计,HiS系统不能满足成本核算要求,药品、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材料消耗能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基本能按当月实际发生额计算。能够清晰界定核算主体、成本中心及其经济活动所对应的业务收入和成本费用。无成本核算效益分析报告,成本控制具体实施方案不完善。未定期对医院经营状况进行分析。

    医院制定了《绩效分配方案》,完善了绩效考核,突出了服务质量、数量和职业道德,建立了较为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了收入分配办法,建立了按岗取酬、按工作量取酬、按服务质量和工作绩效取酬的分配机制,无科室承包,医务人员收入分配与医疗服务收入不直接挂钩,未向科室下达创收指标,无 “开单提成”行为

八 以精神文明建设为载体  狠抓行业作风建设

    根据山西省卫生厅《关于建立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的实施意见(试行)》,医院狠抓了以职业道德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在原将“医德考评与医务人员的年度考核、定期考核、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工作相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医院医德医风及职业道德建设,在职工的思想上牢固树立起了“以病员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强化了行风建设;建立和完善了“行风”监督网络,充分发挥院内外“行风”监督员的监督作用,严格执行医务人员“五不准”,医院制定了病员投诉处理流程,病区设有投诉箱,行风建设收到显著成效,民主评议行风工作成效显著。 医院建立了医务人员与窗口服务人员的岗位职责与行为规范。 尊重和维护患者的知情同意权、隐私权等权利,认真履行医务人员告知义务,增进医患沟通,有尊重患者的服务规范。医学影像检查为患者提供更衣服务设施和必要的放射防护条件,做到了一室一患。在门急诊诊断室、住院部病房、超声、心电理疗、针灸进行诊疗活动时有遮挡设施,保护患者隐私;男性医务人员为女性患者进行检查时有女性护士或家属在场;有维护病人知情同意权、隐私权的制度及执行记录。将医务人员与窗口服务人员的岗位职责与行为规范教育列入员工教育规划之中,有专门的部门负责和落实。有定期和系统的针对医疗服务的病人满意度调查,收集和听取病人的意见和建议,持续改进。医院建立了负责医德医风管理的组织体系及相关的制度,聘请了院外医德医风监督员,定期对全院职工进行医德医风和遵纪守法教育。有收集院内、外对医院服务意见的渠道与制度,并有专门部门(专人)负责管理与实施。制定有医德查房措施,定期开展了医师、护士医德考核考评工作,对存在的问题能采取措施切实加以改进,医德医风得到根本好转。医院有廉洁行医的规定和制度,对员工进行经常性的廉洁行医教育。严格执行卫生部“八不准”、省卫生厅“十不准”等廉洁行医规定,医务人员无索要收受“红包”、“回扣”的现象,医院无开单提成。有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制度,有专门的部门(专人)负责。医院制定了转外院检查与治疗,外购药品、医疗器械的批准程序。未发现违反规定行为。医院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和转科转院制度,无推诿、拒收患者和社会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90%。

   医院成立了医疗服务价格领导小组,制定了重大经济事项领导责任制和追究制,严格执行严格执行医疗服务收费标准,无自定收费项目、超标收费、重复收费、分解收费和比照项目收费等不合理收费,按规定对一次性医用耗材差价率作价,为出院患者提供住院总费用明细清单。医院用电子显示屏向社会公示医疗服务价格、常用药品和主要医用耗材的价格,将药品、医用耗材和医疗服务名称、数量、单价、金额等告知患者。医院制定了接待投诉服务制度,专人负责服务价格、收费投诉和退费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药品和医用耗材挂网采购和物价政策。病人对服务价格、收费规范及收费透明度的满意度>90%。 医院建立了警医联动机制,加强安全保卫,防范医闹事件,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确保了医务人员和广大就医患者的合法权益的具体措施。医院建立健全了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医患纠纷防范及处置预案和质量与服务信息收集及处理渠道,制定了及时收集、及时分析与报告制度,开展全院医务人员医疗服务安全知识的教育和培训能确保1次/年以上。坚持进行院内、科间医疗服务安全分析、比较、评价,并加以改进。

    医院制定了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防范预案与报告制度。建立了重大医疗纠纷预警机制,制定了突发纠纷事件等的应急处置预案;能及时报告、分析、处理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无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发生,医疗事故(纠纷)报告率100%。医院制定了防范非医疗因素引起的意外伤害事件的制度及应急预案以及保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的制度,进行了突发事件(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灾害事故等)应急预案的演练,承担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灾害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任务。消防预警及供电系统安全有效。

    医院氧气供应室、配电室、压力容器及电梯等重要部门的安全管理规范有序,有安全管理制度、相关管理部门的认可,并取得合格证,有专人管理,人员分工与职责明确,职能部门及相关管理部门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并针对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九、重视医院文化建设  增强医院活力

   医院文化是医院使命、医院精神等凝聚的载体。医院文化的核心是医院理念,共同的医院理念能使不同经历、不同背景、不同性格的员工达成共识,产生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形成合力。为增强职工的责任感、使命感,营造勤奋、敬业、奉献、求实、创新的良好氛围,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医院文化建设。2009年、2010年先后多次成功举办晚会,卡拉oK比赛、拔河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融入了我院医务工作者的“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和追求向上的精神风范,激励、鞭策着我们的医务工作者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找到了医院联系、团结职工的纽带,是外塑医院形象、倡导医院文化、弘扬主旋律的舆论工具,加强了沟通,融洽了气氛,凝聚了人心,展示了卫生人的风彩。

二甲评审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认识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整改完善的过程,是一个规范提高的过程,是一个直接升华的过程,我们全院工作不是为评审而工作,通过医院等级评审,通过各位专家的检查指导,**县人民医院的明天会更美好。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此次评审我们虽然进了最大努力,做了许多工作,但由于历史原因,由于我们的水平**线,工作中仍有诸多不足和问题,恳请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指导意见。以使我们今后工作做得更好。

医生输血前准备工作计划篇5

荆州市中心血站供血成分科,湖北荆州434000

[摘要]本文主要从采供血角度概述了临床充足供血的影响因素及有关应对策略,并从落实“四个转移一个延伸”保障临床充足用血;完善无偿献血的激励机制;“开源”和“节流”工作;科学合理用血,充分发挥血站供血部门的专业作用等方面保障临床供血进行了探讨。

[

关键词]血站;供血;对策;合理用血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4)10(a)-0074-03

[通讯作者]陈平。

[作者简介]汤武成(1969-),男,湖北监利,本科,主管技师,主要从事供血管理工作,研究方向:输血。

目前,荆州市的临床用血供需矛盾在不断发生变化,与此同时,国家对血站工作越来越规范,临床用血医疗机构输血要求越来越高[1],供血方面如何进一步满足临床输血的供应,真正达到合理用血的要求,笔者认为十分重要,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1临床充足供血的影响因素

主要有“季节性缺血”、医疗保险体系的逐步完善以及临床医疗新技术的向前发展,还有就是采供血工作面临很多的考验如每年的酷暑和寒冷的冬季,无偿献血者的总人数减少很多,供血压力显得也更加突出。再就是血液如今不能人工合成,目前无完全的替代品,无论是外伤及外科手术失血、妇产科的产后大出血、烧伤科的严重烧伤患者,还是各种血液病或其他的大型手术等等,医疗临床救治都需要通过输血来有效地治疗。

2采供血角度探讨临床充足供血的对策

2.1落实“四个转移一个延伸”保障临床充足用血

结合荆州市采供血工作实情[2],无偿献血招募采血工作应该由指令性计划指标献血形式向无指标的自愿无偿献血方式进行逐步转移;还有就是一次无偿献血向多次无偿献血的方式转移;在无偿献血的献血量上提倡一次200mL向300mL尤其是400mL转移;在医疗临床用血方面做到临床用全血向成分血、自体输血的有效转移;最后一个就是我市的无偿献血工作应逐步地从城市向荆州市的广大农村延伸和发展[3],落实以上“四个转移一个延伸”可进一步有效地保障我市临床医疗的充足用血。同时,也要进一步改变血站无偿献血服务模式,适应发展变化的无偿献血需求,采取多渠道、发挥载体的作用的优势,加大我市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献血,确保能及时有效地采集到足够的医疗临床用血液。

2.2完善无偿献血的激励机制

我市的无偿献血需要有效的配套激励机制也需要进一步探索荆州市现阶段以及较长期的无偿献血创新模式,重点是个体和团体无偿献血相结合,无偿献血的淡季和旺季要充分地统筹考虑[4],还有就是要对我市无偿献血人群的综合分析及随后的科学、积极地去完成采集血液任务;与此同时,血站积极配合我市各大医疗临床用血机构认真开展合理用血以及患者自体血液回输,缓解血液紧张的局面,努力完成血站采供血的责任和使命。当然,笔者认为荆州市的无偿献血工作还要进一步借力政府部门进行细化部分监督考核机制,完善我市无偿献血的激励措施,加大投入并落实相关配套政策,让无偿献血返还报销政策惠及更广大的无偿献血者,以此也可有效吸引广大民众来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笔者认为,荆州市的无偿献血工作虽然目前还面临着一些挑战,但是我市无偿献血的工作仍存在比较大的发展空间。

2.3“开源”和“节流”工作两手抓

在抢救病人时血液资源十分珍贵,血站在广开无偿献血途径的同时,临床医疗输血还要注意节流工作,“节流”通俗点讲就是医疗临床上要科学合理、有效节约用血。“开源”就是血站配合相关部门通过宣传、动员等工作来招募到更多的公民按《献血法》及相关规范要求最终成为无偿献血者,特别是固定无偿献血者,确保我市医疗临床用血得以充足有效的保障。

2.4科学合理用血,充分发挥血站供血部门的专业作用

科学合理用血就是要做到医疗临床救治时该输的血一定要输注,不该输的血坚决不给病人输血。血站为了配合临床医疗机构把好科学合理用血的关口,要充分发挥中心血站供血部门的专业作用,避免不必要的血液浪费[5]。这是因为,血站的供血部门作为血液储存和发放的窗口部门,外联医疗临床机构和临床用血患者,如果临床血液保障及应急工作做得不好,将会直接导致血液无法正常供应,还会直接影响临床用血单位的各种医疗救治,最终危及到需要输血患者的生命安全。为此,血站供血部门不仅要配合做好科学合理用血,还有就是要采取多种措施来应对保障充足的血液供应。供血部门配合血站努力做到:(1)科学的用血管理:我站供血成分科工作主要职责是负责血液及血液成分的接收、制备、隔离、包装、储存、发送和交付,制订用血计划,为全市各医疗单位提供安全可靠的血液及血液成分并提供相关的咨询服务工作。包含待检库负责全血、成分血交接入库,未检、待检血液、不合格血液的隔离;合格血液标签的打印、包装及血液的放行,确保血液及时入库储存,满足临床对血液的需求。成品库是供血成分科一级管理库,主要负责合格血液和血液产品储存与保管,库存血液和血液成分温度监控与记录;它是血站面向社会的服务窗口,为临床输血科(储供血点)提供成分预约、血液和血液成分发放,缺陷产品的跟踪和收回;还有为临床提供合理用血指导,执行24h值班制。手工成分制备组负责血液成分制备,包括全血分离为红细胞悬液和血浆、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解冻红细胞、血浆病毒灭活、冷沉淀制备以及临床提出的血液制备需求,确保为临床提供合格的血液产品,满足用血者需求。我站供血部门加强科学的用血管理还包括了配合引导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严格把握用血指征,减少不必要的用血。当血站的血液库存较少的时侯,本站供血部门及时与各大临床用血医院协调,血液优先供应给临床急诊病人输血急救的需要,坚持配合临床用血医院开展自身输血,对于适合于择期手术的病人建议适当地推迟做手术或者通过动员患者的家属、亲朋好友等进行互助献血以缓解血液供给。(2)科学指导临床用血:血站保证血液安全、及时、准确到达各医疗用血单位,并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接到咨询电话时,根据对咨询者所提到的问题涉及到的相关信息,被咨询工作人员利用专业知识正确解答,一时不能解答清楚的问题,在征得对方同意时,记下咨询者联系方式,将收集到的问题记录下来随后对其解答。我站要求所有被咨询工作人员熟悉自己工作领域的专业知识,对无偿献血、成分献血或成分输血等临床用血相关问题的专业知识和信息有较深的掌握,为咨询者提供满意的解答。承担采供血相关技术咨询服务工作的科室,在接到来人或来电咨询采供血相关技术问题时,首先是了解咨询内容,并根据咨询内容,能够解决的给予答复;不能解决的或承诺查阅资料,或提请相关专家讨论后,再给予详细答复。对医疗机构来人或来电咨询临床输血相关问题时,由供血成分科、机采科解答。血站供血成分科负责为医疗机构解答临床输血及成分输血的相关问题,配合有关部门上门服务培训并印发宣传资料,平时多电话沟通,推介使用成分输血特别是血小板及冷沉淀,正确合理使用血浆,在使用血浆时严格把握血浆的临床适应症[6],以提高血浆的临床应用质量。医疗临床救治病人时血站供血成分科配合临床用血医院做到合理用血是减少血液浪费、有效保障充足血液供给的重要手段。(3)突发事件的处理:突发事件导致用血量大幅增加,致使血液供应出现问题时,要事先建立供血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保证血液安全储存和及时供应临床。我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荆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当前应急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及荆州市卫计委《关于编制卫生应急工作预案的通知》,制定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应急预案来保证临床用血需要,保障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医疗紧急用血的供应,提高血站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为临床提供充足、及时、安全的血液及成分,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预案主要适用于血液偏型、季节性缺血以及突发公共事件所导致的血液库存低于或高于正常库存量时血液的采集工作。应急供血领导小组依据每年的管理评审和每月质量考核,及献血淡季的应急预案实施情况,进行更新、修订和补充。比如:最低库存(ii类i级)为所有血型的血液库存低于最低库存量,且处于献血淡季;发生了重大事故或严重的自然灾害,血站依靠自身力量已无法满足临床用血的供应,急需政府出面协调;较低库存(ii类ii级)为所有血型的血液库存处于较低库存量,且处于献血淡季,且天气状况较差,街头采血无法满足供应。当血液库存处于最低库存量时,启动ii类i级响应。具体措施有:①综合运用ii类ii级响应各种手段。②对各县市储血点、市直医疗机构实施血液统一调度,限量供血。③联系外地血站调入血液以补充库存。④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新闻媒体进行紧急无偿献血宣传,呼吁全市爱心人士参加无偿献血。⑤动员本站职工适合献血条件者参加无偿献血。⑥报告市卫计委,在全市医疗机构实行推迟择期手术的措施。如果特别紧急,则进一步报告荆州市市政府,经批准后以市人民政府名义号召全社会公民积极献血。总体上应急响应原则是实施分级、分血型响应,根据所处采供血季节,分析采供血发展趋势,在库存量有持续下降趋势时,及时升级响应级别;在库存量持续上升,用血量持续下降时,相应降低响应级别,直至撤销预警。荆州市中心血站还确定医疗紧急用血外地援助单位为武汉血液中心、宜昌市中心血站、荆门市中心血站、潜江市血站。本血站供血成分科同时制定突发故障及应急供血时血液保存与发放操作规程,在突发情况及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情况下保证医院用血要求得到及时充足的满足。(4)有计划地储存血液。血站作为采血和供血于一体的机构,应及时准确掌握血液及血液成分品种的数量,充分保证血液供应,为医院提供满意的血液产品、服务,最大限度地保障充足的血液供应。我站供血成分科的成品库为血液库存管理部门,根据临床用血的需求,结合现有血液库存量提出每天血液的需求计划。库存管理员指导成品库值班人员完成血液及血液成分的库存管理工作,按照血液的品种,血型不同分类分型存放于相应贮存区域的贮存箱(柜)内;根据临床用血情况,科学制定每天血液库存基数量、最高库存量、正常库存量、最低库存量,依据血液动态变化,每周二收集全市各采供血点本周需配送的血液数量,按照申请血液数量配送发放,保持血液动态平衡。血库值班人员盘点血液实物,清查库存血液及血液成分的库存时间、周期,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合理调配发放。因此,供血部门根据血液需求及库存量配合制定合适的血液采集计划,选择性采集血液,有效地满足了荆州市辖区内各个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血需求。

3讨论

大部分医疗临床救治危重病人不能缺少输用血液,如果采供血机构不能及时充足地保障供给医疗临床用血,临床医院正常的医疗活动和抢救危重患者的工作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或将使病患者失去救治的机会,进一步地讲就会影响到社会大家庭的和谐。因此,我们可以说采供血机构有效、及时、充足地保障医疗临床用血是一项基本而且十分重要的责任。在现阶段,欲彻底改变血源供应紧张的局面、最大限度地保障充足的血液供应,中心血站与医疗临床用血机构应加强协助和配合,大力倡导开源与节流并重的理念,同时提高临床医疗科学合理用血水平。而欲破解目前无偿献血的招募与采血工作的困难局面,笔者认为如今依然还是只能主要靠采供血机构自身的积极努力,着力挖掘中心血站内部与血站外部的有效资源切实地为广大无偿献血者提供高效和优质的服务[7],从而使得医疗临床用血得到充足有效的保障,这也有助于促进中心血站与临床用血医疗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卫医发[2012]第85号,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S].2012.

[2]宋任浩,赵莉华,何路军.大学生和农工无偿献血知识和献血动机的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6):582-583.

[3]陆祝选,唐再志,李彬.农村无偿献血问题分析及建议[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1,18(2):19-21.

[4]曾四海,李锦城,张晋昕,等.广州市无偿献血10年情况分析(1998-2009年[J].热带医学杂志,2011,11(7):830-833.

[5]李之桦,焦东丽.太原市2005-2011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4):376-377.

[6]褚晓凌,黄锦红,刘丽霞,等.福州地区临床输血现状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5):336-338.

医生输血前准备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医疗机构;输血管理;输血科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9.013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9-2310-02

thepresentsituationinvestigationofclinicalbloodtransfusionmanagementandbloodtransfusionbranch(bloodbank)insomemedicalinstitutionsinneijiangcitypenGFang,SUnming-xianthecentralbloodstationofneijiangCity,Sichuan(641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presentsituationofclinicalbloodtransfusionmanagementandbloodtransfusionbranchinsomemedicalinstitutionsinneijiangcity,inodertoprovidethedecisionbasisforneijiangHealthBureaumakingthescientificandeffectiveinterventionmeasuresofbloodcollectionandsupply.methods:accordingtothegeographicaldistributionandthedifferenceofgradeofhospitals,the15second-classandupwardspublichospitalswereselected,andthefieldsurveycombinedwithquestionnaireinvestigationwasdoneamongtheseunits.Results:thebloodtransfusionmanagementcanmeettherequirementofnationaltransfusionrelatedlawsandregulationsgenerally,andmostbuilttheclinicalbloodtransfusionmanagementorganization,whichhasprofessionalandpart-timeemployee,andwhichalsohasperfectclinicalbloodtransfusionmanagementsystem,postresponsibilitysystem,normativeworkflowandapprovalprogramandrelativerecords,andthe9pre-transfusionexaminationweredoneintheseunites.ButafewhospitalshasacertaindefectintheBloodtransfusionmanagement,andthetransfusionsafety,relatedtechnologyandsupervisionandmanagementshouldbefurtherperfected.Conclusion:theneijiangHealthBureausouldmakethescientificandeffectiveinterventionmeasuresbasedonthepresentsituationofclinicalbloodtransfusionmanagementandbloodtransfusionbranch,tostrengthenthebloodtransfusionmanagementandpromotethedevelopmentofclinicalbloodtransfusionmedicineinourcity.

【Keywords】medicalinstitutions;Bloodtransfusionmanagement;Bloodtransfusionbranch

医院输血科(血库)是血站供血的延伸,是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有效的重要环节。输血管理与输血科规范化建设等因素,直接影响临床输血医学的发展,影响整体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按照《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于今年1月内江市成立了以卫生局分管领导为组长,从市中心血站,卫生执法队,市一、二人民医院抽调专家组成的调研小组。采取听汇报、查资料、看现场和抽查病历等形式从医院临床输血工作管理,输血科建设,落实《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输血科院内感染防控、安全合理用血等方面对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进行临床用血管理专项调研。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本次调查了内江市15家由市血站供血的医院,其中包括10个综合医院,5个专科医院、1个三甲医院、2个三乙医院、7个二甲医院、5个二乙医院。医院设置床位105~1100张,平均373.6张。医院从业人员100~1080人,平均363人,入选医院均为医保定点医院。

1.2方法:根据研究目的设置调查内容。①根据调查结果详细记录医院的级别、类型和性质,了解医院的床位设置情况和医院人员基本信息;②调查目标医院的输血科室设置情况、职责、管理制度,对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制度情况;③输血科基础设施设置情况,从业人员配置和基本状况、管理和操作规程、输血前检查项目设置、输血相关登记与统计、输血质量控制管理等内容和相关制度。

2.结果

2.1入选的15家医院输血科(血库)设置与管理情况(见表1)。

2.2医疗机构输血科基础设施与输血技术项目结果分析(见表2)。

表115家医院输血科设置与管理调查结果(n/%)

表2医院输血科基础设施与输血技术项目的调查结果分析(n/%)

3.讨论

本研究调查的15家医院中以综合性医院最多,达到了10家,占总数的2/3。医院地区分布基本覆盖全市各区县,医院级别分布合理,调查对象具有代表性,调查结果基本反映出了内江市临床输血及输血管理状况。

随着医学的深入发展,输血从原始的辅助治疗手段已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调查结果显示15家医院基本上都设置了输血管理委员会(或同性质的管理机构),明确规定了工作职责和内容,二级以及二级以上医院均成了输血管理委员会,管理制度明确。并且设置了相对独立的输血治疗中心或输血科有15家医院严格实施用血审批管理程序,人员配置齐全,职责明确。15家医院均开展了输血统计工作,拟定有完整的用血计划和应急管理机制。15家医院全部实施了完整的输血前传染病传染指标监测工作,且检测工作均在本医院完成,没有实验监测外包状况出现。1家医院已开展自体输血治疗和研究,调查显示,统计期内未发生输血事故。

但总体上看,临床成分输血比例较高但开展的种类少,提示开展成分输血的关键不在于医院的规模和条件,而在于其领导的重视程度和医务工作者的输血观念的改变[2]。从被调查的医疗机构输血管理的现在分析,医院应进一步按照国家临床输血技术相关要求,开展全院性的输血法规,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3],同时加强输血管理委员会的管理和技术指导作用,把本院输血科规范纳入医院常规监管,以期不断提高医院临床输血的管理和技术水平。(表1显示),只有2家的人员是固定。由于临床输血医学是与多门基础医学相关联的交叉边缘学科,涉及面广,若人员不固定,即不符合《四川省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要求,也会影响输血相关技术的质量与发展,从而给临床输血质量和安全带来隐患。因此,应加强岗前培训工作,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也要进一步重视本院输血工作人员的岗前培训工作,应把人员的培养与配置放在突出的位置来抓。被调查的医疗机构的输血科(血库)业务用房面积最小仅有20-30m2,其中10家有输血业务用房分区和专用储血间,仅10家配有双电源或备用电源。我市临床输血科起步晚,起点低,基础较差,加之长期投入不足,使输血科现状与其承担的任务相比,差距较大。[4]因此各医院在抓临床输血管理时应严格按照《基本标准》完善和规范输血科建设,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市卫生行政部门可针对目前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及输血科现状,制定相应的科学有效的整治措施既符合国家临床输血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又适应于存在的各种因素,进一步规范用血行为,确保输血安全,起到加强医院输血管理工作,推动临床输血医学快速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强志,高峰,徐文皓,等.上海市部分医院输血科(血库)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01,21(7):45-47.

[2]焦伟,杨起,黎海澜,等.广西部分医院临床输血科(血库)业务开展情况与管理对策[J].卫生软科学,2006,20(6):548-550.

[3]韦桂兰.基层医院输血科(血库)管理的难点与对策[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2):161.

医生输血前准备工作计划篇7

1.1一般资料

本组32例患者,年龄21~39岁,平均32.5岁,其中,30例为已婚,2例未婚,5例未生育,32例均有异位妊娠病史。其中,9例曾行腹腔镜下电切患侧输卵管,4例为输卵管吻合术后患侧开窗术后,8例为开窗取胚保管术后,11例开腹患侧输卵管破裂切除术后,32例中1例距前次手术为6年,1例最短者距前次手术3个月。患者血HCG为阳性,B超诊断为患侧输卵管囊性占位,宫腔内不见妊娠囊,行后穹隆穿刺31例为阳性。本组32例异位妊娠的患者均为手术治疗,28例麻醉为腰硬联合麻醉,3例为局麻+静脉强化,手术成功率100%,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手术后5~8d出院。

1.2手术护理

1.2.1术前护理因患者多为急腹症入院,就诊时观察患者的表情痛苦程度、情绪、皮肤颜色、皮肤温度、脉搏、血压做好记录,有无停经史有无阴道出血,有无下腹剧痛、性质、程度、持续时间,是否休克。手术前责任护士要耐心向患者讲解术前的注意事项和术前准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根据患者的情况制订相应的护理计划,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缩短护患的距离,主动沟通以减轻患者焦虑心理。

1.2.2术中护理手术室护士要细心周到,开放两路静脉置管术,做好输血及抢救患者的准备,术中要备好热盐水,清理腹腔时用。术中巡回护士要高度警惕,做好急救准备,一旦发现患者异位妊娠破裂立即进入急救状态,尽快手术,减少失血,熟练掌握手术步骤,缩短手术时间,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的情况,注意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32例中腹腔出血<300ml的6例,500~800ml的13例,801~1500ml的13例。

1.2.3术后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并发症的出现,尤其要督促责任护士协助患者在术后6h翻身活动,并观察尿的色、量。手术后要鼓励患者早日下床,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及肠粘连。术后第2天责任护士到病房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情绪,针对其心理压力耐心地解释,认真分析,制订术后护理计划,术后第3天到病房询问患者伤口情况,了解患者的情况。

2结果

术中所见右侧输卵管间质部妊娠2例,由于间质部血供丰富,周围基层厚,故间质部患者停经时间较长,病灶大,手术时见腹腔出血较多,7例为输卵管峡部破裂伴活动性出血,3例为输卵管吻合处破裂,20例为壶腹部妊娠破裂。术中1例见患者的输卵管长约20cm。术后送病检均为异位妊娠,符合诊断。

3讨论

3.1观察面容、腹痛性质

患者面色苍白、表情痛苦,破裂的异位妊娠是以其剧烈腹痛为特点搀扶就诊,由于起病急、发展快,易发生失血性休克,要求护士要细心、耐心、周到地观察外观症状变化,准确评价患者的危险因素、评估病情做好急救准备。由于患者已有异位妊娠病史、输卵管手术史,护士更应该重视病情的发生、发展,患者的紧张情绪较重,不愿接受再次异位妊娠的事实,不积极配合治疗,自己悲观的情绪不能排除,不相信医生的诊断,担心自己的病情的焦虑心理,不愿做第2次手术,有害怕不能生育和影响健康等顾虑,对手术心存疑虑,因此责任护士要热情接待患者,严守患者的病情,向其介绍手术的重要性,根据患者的病情详细地制订护理计划对其实行心理干预。

3.2做好健康教育

笔者通过运用护理程序,以患者手术前后存在的护理问题及时评估和诊断,制订了相应的护理计划和组织实施,特别是手术前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和术后护理,缓解了患者的心理疑虑。由于患侧已经做过手术或做过治疗,现多情绪低落,不愿别人知道自己的病史,护士要严守患者的隐私对患者制订护理计划并实施。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随着生殖道的感染及性疾病的发生率的升高,异位妊娠的发生有增加的趋势,异位妊娠起病急,常并发腹腔大出血,一经诊断应立即手术。不及时治疗有可能造成终身不育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有异位妊娠病史的患者,要高度重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非常重要,为了降低异位妊娠的发生率,提高广大妇女的生活质量,提倡固定[2],做好节育工作减少流产及多产,开展孕前指导,育龄妇女停经后应到医院明确是否妊娠及妊娠的部位。一旦停经应在孕40d到医院做B超检查确定妊娠部位,对有停经史、不规律阴道出血、腹痛等症状的生育妇女应高度警惕异位妊娠的发生[3],早发现、早治疗,预防妊娠破裂和出血性休克的发生。异位妊娠作为妊娠早期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组32例均为手术治疗,安全度过异位妊娠破裂休克期[4]。因患者为二次患病,心情抑郁、情绪低落,护士要多向患者沟通,向患者解释生命的重要性,异位妊娠本人无法预知,也增加预防的难度,尽管首次异位妊娠后再次发生异位妊娠的机会较少[5],其治疗原则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因为如果继续保留输卵管,还有再次发生异位妊娠的可能,并且残余的输卵管多是峡部和间质部,一旦妊娠容易破裂或者引起威胁生命的腹腔大出血。

责任护士要认真做好有关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宣教工作,如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术后1年内做好避孕工作,并告诉1周后来院复查HCG,以防止持续性妊娠的发生。患者如果出现腹痛、阴道出血量增多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到医院复诊。

[参考文献]

[1]耿春惠,陈璐,黎冠环,等.异位妊娠破裂的临床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0):907-908.

[2]冯秀梅.异位妊娠420例临床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07,28(14):98.

[3]曾菲,左绪磊.异位妊娠三种治疗方法与经济效益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4):239-240.

[4]许华,朱瑾.异位妊娠的诊治进展[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6,15(8):627-629.

[5]张文森,周凯,周静.输卵管残端妊娠4例临床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6,43(3):198-199.

医生输血前准备工作计划篇8

临床工作中不是所有皮试液的配制能够在相关的资料中查找,给临床工作带来不便,子宫、输卵管通液术为计划生育机构的常规手术,手术量大,患者在通液术中,或术后时有不适反应。有学者报道α-糜蛋白酶行输卵管通液致过敏性休克[1],不得不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现对以上情况的处理总结。

1皮试液的配制

1.1资料来源α-糜蛋白酶为子宫、输卵管通液术的常用药物,临床工作中,不是所有皮试液的配制能够在相关资料中查找,不是所有临床用α-糜蛋白酶均做皮试,如《护理学基础》[1]无α-糜蛋白酶皮试液的配制方法。《护理学基础》[1]青霉素配制皮内试验药液0.1ml含青霉素20~50u,链霉素配制皮内试验药液0.1ml含链霉素250u,破伤风抗毒素配制皮内试验药液0.1ml含破伤风抗毒素15u。根据以上情况我们中心配制α-糜蛋白酶皮内试验药液如下。

1.2α-糜蛋白酶皮内试验药液配制α-糜蛋白酶4000u(5mg)+0.9%生理盐水10ml,取上液1ml,用75%酒精消毒前臂屈侧关节上6cm处皮肤,皮试液0.1ml(40u),做皮内注射成一皮丘,20min后,如局部出现红肿、直径大于1cm或局部红晕或伴有水疱者为阳性。皮试阴性,通液术中或术后发生过敏性反应,立即停药,做相应的处理。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按过敏性休克抢救。

1.3α-糜蛋白酶过敏性休克抢救预案[1](1)肾上腺素1mg,静注;(2)地塞米松15mg,静注;(3)持续中流量给氧;(4)5%gs500ml+西咪替丁(甲氰咪胍)0.6g,静滴;(5)5%碳酸氢钠250ml,静滴;(6)心电监护;(7)10%gs500ml+氢化可的松200mg,静滴;(8)对症处理。

1.4皮试液的配制临床工作中,不是所有药物皮试液的配制能够在相关资料中查找,给临床工作带来不便,怎样处理这一情况,根据现有的资料如《护理学基础》[1]推算需要配制皮内试验药物的浓度。如《护理学基础》[1],青霉素配制皮内试验药液0.1ml含青霉素20~50u;链霉素配制皮内试验药液0.1ml含链霉素250u;破伤风抗毒素配制皮内试验药液0.1ml含破伤风抗毒素15u。以上三种药皮试液0.1ml含药物15~250u,取平均值为50u左右。根据这一原理配制所需药物浓度的皮内试验液。特别是过敏性体质的患者,用这一方法,解决临床用药问题。

1.5严密观察不是皮试阴性就放心用药,而是皮试阴性,在用药之前,做好相应的准备,抢救药物的准备,抢救器械的准备,用药时严密观察药物的反应,出现异常,立即停药,做相应的处理,临床中不主张将肌注、静滴,子宫、输卵管通液术的药物开给患者,拿到计划生育机构以外不具备抢救条件的地方用,这样做无法进行观察,抢救工作。

2子宫、输卵管通液术的注意事项

2.1术前子宫、输卵管通液术前做常规检查,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有无药物及其他过敏史等,子宫、输卵管碘油(或泛影萄胺)造影,了解子宫、输卵管的情况,是否有血管开放。通液术时间为月经干净后3~7天进行,冬天通液术用药升温至35℃,减少对子宫、输卵管的刺激,减轻子宫、输卵管通液术后腹痛。术前常规肌注阿托品0.5mg,冬天室内温度控制26℃以上。术前常规α-糜蛋白酶做皮试。

2.2术中子宫、输卵管通液术中,严格无菌操作,dtp灯烤下腹部,减轻输卵管痉挛,减轻术后胀痛,术中用药地塞米松用量在10~15mg。注药时,力度适当,不能用力过猛,防止药物进入开放的血管,进入血液循环。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的反应。

2.3术后子宫、输卵管通液术后,不能让患者立即离开计划生育机构,应术后继续观察20~30min,或通液术后给予患者静滴抗生素,以达协同治疗,又利于通液术后继续观察。通液术后常用药:5%gs250ml+青霉素800万u(皮试);替硝唑200ml(0.8g),或5%gs250ml+头孢曲松钠3~4g(皮试)[2];替硝唑200ml(0.8g),通液术后常规将临床医生电话号码留给患者。

2.4子宫、输卵管通液术常用药、常用量0.9%生理盐水20~40ml+庆大霉素8万u+α-糜蛋白酶4000u+地塞米松10~15mg。

3讨论

3.1思想重视α-糜蛋白酶行子宫、输卵管通液术致过敏性休克,临床罕见。故临床上使用α-糜蛋白酶不是常规做皮试,而α-糜蛋白酶是子宫、输卵管通液术的常用药物,子宫、输卵管通液术又是计划生育机构常规手术,手术量大,故思想上要高度重视α-糜蛋白酶的不良反应。术前常规做α-糜蛋白酶皮试。术前常规准备抢救药物,抢救器械。术中术后严密观察。

3.2术前检查术前常规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了解有无药物及其他过敏史,术前常规做子宫、输卵管碘油(或泛影葡胺)造影,了解子宫、输卵管的情况,是否有血管开放,静脉回流的情况。

3.3术前皮试术前常规做α-糜蛋白酶皮内试验,皮试阴性,方可用药。

3.4术前用药术前常规阿托品0.5mg肌注。

3.5术前准备术前室温冬天控制在26℃以上,药物温度控制在35℃,术前常规准备抢救药品、抢救器械。

3.6手术时间月经干净3~7天。

3.7手术人员2人,1人手术操作,1人手术巡回,患者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3.8术中操作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子宫、输卵管通液术气囊根据患者子宫颈内口的情况而定,常规2~4ml,打气多少,以患者能忍受、不漏药为准,注药时用力适度,用力过大,药液进入开放的血管,进入血液循环。注药后常规保留5~10min,此时,手术医生不能离开患者。

3.9术中观察术中严密观察,一旦有异常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理。

3.10术后观察术后观察20~30min,患者方可离开计划生育机构,不能让患者通液术后立即离开。术后常规给患者留临床医生的电话号码。

3.11皮试液现配现用。

3.12手术地点手术室。不可在门诊妇科检查室等达不到手术要求的地方进行子宫、输卵管通液术。

总之,尽可能做好每一个环节,最大限度保证患者的安全,是每个临床工作者的责任。

【参考文献】

医生输血前准备工作计划篇9

关键词:临床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全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5-090-02

临床输血作为医疗救治中的关键因素,对无数患者的生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在医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临床救治对输血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血源比较紧缺的情况,如何有效的保证患者在急需时的血源供应,成为当前医疗机构首要解决的问题,因此,临床输血的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成为当前医疗部门的重中之重[2]。

1临床输血信息管理的数据流程分析

在临床输血管理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医生为患者开写输血申请的医嘱,输血科的工作人员在接收到电子输血的申请之后,根据护士送来的患者血样标本进行交叉配血,在样本配血完成之后,进行血液计费并出库,医生在为患者输血的过程中,实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果患者出现不良反应,需要在系统中填写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在对不良反应情况汇总之后,需要分析整个过程和不良反应处理的情况,输血过程的所有记录都会记录在输血信息管理系统中显示。在设计的系统中,需要降低差错率,提高输血的工作效率,要求每一个环节的执行都是以前一个环节的准确无误为前提条件的,每一个过程都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保证整个数据处理的流程准确,进而能够有效地保证用户的用血安全管理,具体的数据流程如图1所示:

在该数据流程中,主要以患者的输血信息与血库的信息为主线,通过输血申请单,确定输血申请的审核与管理,并对患者的信息与血库信息的比对,并核对护士的取血单,发放血液[3]。该数据流程包括医生的输血申请单、配血管理、血液复合、费用管理、血液发放等一系列事务管理。

2系统的功能分析

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控制输血过程的质量,保证患者的用血安全,根据系统数据的流程,在血液管理系统中主要体现以下几个功能:

1)利用电子信息系统,对患者的输血过程进行全程跟踪管理。输血信息管理系统与住院医生站紧密结合,并根据医生的处方与输血系统做程序接口进行连接,并将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详细的处理,保证记录的有效性与准确性。

2)完善HiS系统与输血管理系统的收费接口,保证血液配血与收费的实时性与准确性,便于对血液的使用进行统一调配,做到实时计费,并将计费信息在HiS系统中进行同步显示,保证整个过程的安全。

3)对输血的各种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登记,并及时准确地反映给输血科人员和相关的管理人员,为医疗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与管理服务。它要求每一个环节和过程都需要管理人员监督,及时解决每一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准确无误[4]。

4)增加查询功能与报表,能够方便工作人员进行及时查阅。对于血库的存液,需要能够及时的按照系统的编号、日期、用血的顺序等进行统计和存放,帮助管理人员有效的安排用血顺序,并在系统的开发中增加各种数据报表统计功能,方便对各个病区的用血情况进行统计,并综合的分析输血的相关情况,系统还需要增加血液的查询功能,便于管理人员对库存血量的查询,有效的控制库存,便于对血液进行控制与管理。

3系统的模块设计

根据系统设计的安全性和规范性进行分析,因为不同的部门存在职责与分工不同,需要对系统的权限进行分析和管理,以避免系统出现误操作和伪造篡改数据的情况发生。同时还要保证医院的用血时间、血量、血液的回收等情况的数据修改,对系统的数据实时分权限的管理,保证系统资料的规范性、安全性和统一性[5]。因此,系统的开发包括配血、发血、配血作废、在库血查询、电子申请、输血站的工作等相关模块,具体的分析如下图2所示。

本系统的开发采用B/S与C/S的混合架构,运用C#和.net语言进行开发,并运用Struts的结构模式对系统进行设计与开发。在系统的开发中,本着理论结合实际的原则,充分考虑医院临床输血信息管理工作的实际,同时考虑系统模块开发中的系统优化等问题,具体模块设计如下:

1)系统管理。主要是对于系统后台参数的设置,可以设定医院信息,进行权限管理、用户管理,修改系统密码等。

2)订血管理。可以制定订血计划,并且查看订血回执。

3)库存管理。该功能主要对血源信息的管理、库存血液的维护、有效期的处理、库存血液量的预警、发血、误发血的回收等相关功能的采集与管理,这样能够有效的保证血液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4)输血申请。主要完成申请单录入、审核、血标本接收、血型复核等。在主治医师开病人的输血申请单时,系统会自动的提取患者的信息,医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填写用血量、时间、成分、目的、是否需要抽取血液样本等相关的信息之后,就可以提交保存,完成输血的申请。输血工作站在接收到输血申请之后,就需要对患者的信息、血样进行检验,根据医生的申请单完成血液的准备工作。

5)配发血管理。主要功能是输血的相关业务进行管理,对输血申请的配血信息进行管理,同时对已经配发的血液信息进行管理,设有配血计划、交叉配血、发血管理三个子菜单。

6)自体血管理。可以进行自体血申请录入、自体血库存查询和自体血发血三项功能。

7)质控管理。主要功能是查看质控条码,查询血型、配血记录,进行血型鉴定,同时,查看相应的记录表等。

8)用血统计。该功能主要是系统的用血申请信息、血液信息、日常用量等业务信息的统计与分析,同时也能够对科室的工作人员的工作业务信息(例如用血与取血的情况)进行深度的统计与分析。

9)财务报表。主要是从财务角度对于输血、血液出入库与报废、工作量进行统计报表,可以查看血液报废、血液出入库、血液收支结存,从成本上核算科室用血成本,详细查看输血科收费明细与汇总等情况。

10)辅助管理。主要对耗材、器材维护、手术排班、手术状态等角度,查询相应的配合功能。

11)行政管理。主要是日常行政信息的管理,如消息通知、日常工作动态监控、查询系统日志、查询工作日志记录、交接班管理等。

12)血液溯源。主要功能是对于患者输血前后信息进行记录,可以查询输血反应、患者用血信息、血液信息,记录患者输血前评估和输血后评价等信息。

13)检验报告管理。主要功能是输血者的申请单与标本接收与签收的管理。在医生发出用血的电子申请之后,相关的医护人员就需要完成相应的样本,这样输血科就可以通过样本的条码进行扫描,核对相关的信息,然后接受样本,以便于检验,系统就会自动的记录样本的接收时间与接受者,根据申请的用血情况来签收和审核申请。

14)细胞分离。可以进行细胞分离预约、申请,记录细胞分离观察信息,对于细胞分离的结果进行回报等。

4小结

构建临床输血信息管理系统是提升血液资源使用效率,避免资源浪费的有效举措。实践中,通过临床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实现临床输血信息的全程化管理,有效规避血液资源的滥用和乱用,确保血液资源的科学管理与调度。同时,临床输血信息管理系统的设置,可以提升医院各业务单元的管理水平,促进其从常规化管理向信息化管理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伍伟健,田兆篙.临床输血应遵循的基本程序[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3):226-231.

[2]王全立,王晓伟.血液管理信息化的历史、现状与未来[J].中国输血杂志,2011,24(6):453-456.

[3]刘建萍,张丽娜,王金霞.输血科血液信息网络管理系统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270-271.

医生输血前准备工作计划篇10

【关键词】血液;非正常报废;质量控制

作者单位:458030鹤壁市中心血站1资料与方法

使用moDeRn2000血液信息管理系统,统计出本站2012年1~12月血液非正常报废中不同血液成分报废数量,计算不同原因报废的比例。

2结果

见表1。

3原因分析

31从表1中可以看出,本站2012年血液非正常报废中,脂肪血占第一位。尤其在年初和年末报废量最多。分析原因:主要是在冬季血液供应紧张时,经常到一些单位集中采血,大家献血积极性高,未能严格筛选,许多初次献血者不知道献血前不能吃油腻食物,是造成脂肪血明显增多的主要原因;献血者本身是高胆固醇血症也可出现脂肪血。多数明显脂肪血浆在成分制备时已经报废,少数不太明显的脂肪血制备成血浆,输血科解冻时报废。对于轻度脂肪血,红细胞可以制备成悬浮红细胞正常使用,但严重的脂肪血,红细胞需制备成洗涤红细胞,否则制备成悬浮红细胞后,不能正常输注,也造成报废。

32血袋渗漏引起的报废占到第二位。其中,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漏袋所占漏袋比例最大,大部分是在输血科解冻后发现漏袋退回的。由于血袋在低温下脆性显著增加,在贴签、储存、发放、输血科接收、解冻时动作稍大、运输时碰撞都易引起血袋边角的的损坏,造成血袋渗漏。去白悬浮红细胞的渗漏,可能原因是:离心前配平不准确、血袋没有完全接触离心杯底部、采集血液过量、热合不牢、血袋本身质量问题等引起的。个别在滤白时血液通过白细胞过滤器出现的血液渗漏为血袋质量问题所致。全血的渗漏主要是血液采集后的放置及运输操作处置不当、采血量过多、血袋本身质量问题等原因引起的。

33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出现絮状物,主要是血液采集后,不能在6h内使用血浆速冻机制备完成、保存温度不符合要求、解冻时温度控制不当所致的纤维旦白析出;也可能是采血时抗凝剂混合不均、抗凝剂量不足等引起的。冰冻单采血小板融化后出现絮状物,与采集后加入DmSo操作不当、解冻时的温度不均等有关。

34溶血:全血溶血原因有:血液采集后的存放温度过高过低、运输时血液过度堆积、交接时动作过大红细胞造成物理挤压等。悬浮红细胞溶血主要原因有:红细胞制备前放置时间过长、去白细胞过滤时压力过大、去白后红细胞脆性增大、制备时过度离心、白细胞过滤器生产厂家的质量问题、献血者红细胞的自身问题等。

35悬浮红细胞的过期报废,一部分是由于采血时不顺,采血量少,制备成1个单位的悬浮红细胞,供血库不太愿意接受;aB型血用量小,一次集中采集数量较多时易造成过期报废。临床医生对冷沉淀的适应证不熟悉,只有部分医院使用,造成冷沉淀过期报废。

36凝块:全血中出现的凝块,主要是采血时血流不畅、混匀不均、采血过量、抗凝剂量不足等引起的。

37颜色异常引起的报废:个别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颜色异常,可能与献血者吃的某种食物或服用某些药物有关。

4对策

41加强采血管理,科学下达采血计划,对用量少的血型不能一次采集过多。积极与各用血单位沟通和联系,及时掌握用血情况和库存情况,合理调配,防止合格血液的过期报废。

42加大对献血知识的宣传力度,采取各种形式普及献血常识,使献血者熟悉献血前对身体和饮食的特殊要求,如少吃油腻、高脂食品,休息好,勿饮酒等,强调个人饮食对血液质量的影响,明确告知采集脂肪血就会造成血液浪费。献血时,可以在献血前几天到单位发放献血宣传单或小册子,引导人们科学献血;献血前咨询时也要耐心细致,减少由于高危行为和饮食不当造成血液的报废。

43认真筛选质量好的输血袋厂家,保证血袋的质量,减少因血袋本身原因造成血液的报废。

44不断提高员工的业务理论素质,要求掌握与输血相关的基础医学知识,做到对采供血流程中本职工作业务娴熟、操作熟练。加强员工的工作责任心和血液质量安全意识,工作中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

441提高采血技术水平,对血管过细不易采集的献血者,应耐心解释婉拒献血。采血前认真检查采血袋外观和抗凝剂容量,发现外观异常或容量不合格时,不得使用。采血时按要求正确使用采血秤,防止采血过量;采毕将血袋再轻轻充分混匀,防止凝块的出现。血液在采血车上的储存、运输及交接时也应注意:不能过于挤压、不能紧贴冰箱后壁、装卸时要轻拿轻放,尽量减少溶血和漏袋的发生。

442加强血液制备工艺流程的质量控制,血液制备过程严格按标准操作规程执行。血浆产品应严格控制制备时间,务必在采血后6h内进行分离并放置50℃以下速冻冰箱内,才能避免凝血因子失去活性纤维蛋白析出。对于中度和重度脂肪血,红细胞必须进行洗涤,制备成洗涤红细胞使用。单采血小板采集后,要在5~30min内边摇动边慢慢加入DmSo,最终浓度达到4%~10%[1],能显著减少絮状物的出现。

443加强血液的库存管理。血浆速冻后入库时一定要格外小心,动作过大时易碰撞血袋边角,造成漏袋。血液进入待检库后,应仔细检查血袋是否有异常,是否有渗漏,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和单采血小板,冻结后装入硬纸盒中,减少血袋边角受到碰撞损伤的机会,显著减少漏袋的发生。贴标签时,对处于冰冻状态下的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和冰冻单采血小板,更应该小心谨慎、轻拿轻放。转移到成品库保存时,血袋要正确有序储存,不能过度挤压,不能紧靠冰箱后壁;随时监控储血冰箱的运行情况,发放前认真观察血袋外观,防止不合格血液的发放。运输时要采取适当措施,尽量避免因血袋机械损伤和挤压造成漏袋或溶血发生。

45医院输血科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用血安全及输血治疗效果,工作人员应加强输血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严格按照各项操作规程规范操作。取血时使用专用取血箱,避免剧烈碰撞,血液交接入库时要轻拿轻放。使用专用储血冰箱,定时检查冰箱温度。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和冰冻单采血小板解冻时,使用专用融浆机可明显减少絮状物的出现[2]。

血液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减少血液浪费,保证输血安全,是血站和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工作。血站和医疗单位要加大输血新理论新技术培训力度,不断强化员工的工作责任感和质量意识。严格按照各项操作规程规范操作,选择使用质量较好的输血物料、试剂及先进的设备,消除和减少可能造成血液报废的各种隐患。认真加强“血管到血管”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不断提高采供血业务水平,及时向临床提供足量、合格、有效的血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