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垃圾填埋场日常工作计划十篇垃圾填埋场日常工作计划十篇

垃圾填埋场日常工作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1:02:10

垃圾填埋场日常工作计划篇1

该垃圾填埋场地处沿海某地城郊,原为荒滩林地,现因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已经开发成工业开发区,填埋场距离市区30km左右,离最近的城镇8km左右,目前填埋场周围均有工厂分布。填埋场总面积约16.585hm2,其中填埋区为15.838hm2,管理区及渗沥液处理区约0.747hm2。整个库区由生活垃圾填埋区和拆解垃圾填埋区组成。生活垃圾填埋区占地面积14.078hm2,分为一期库区和二期库区。一期库区占地6.328hm2,自1998年启用,已于2006年封场,填埋量约33万t;二期库区占地7.75hm2,自2006年启用,于2012年底封场,填埋量52万t,生活垃圾填埋区已填埋的垃圾总量约为85万t。拆解垃圾填埋区位于填埋库区西面,占地面积约1.76hm2,填埋厚度5.8m,库容10.23万m3,已填埋的垃圾总量约为15万t。至2012年底,填埋场库区均已达到设计库容,实行封场,目前已进入封场后管理维护阶段。

2当地工业发展和用地现状

按照工业新城区的定位,当地编制了工业集聚区各项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投入资金建设园区的主干道路网及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着力培育规模企业,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形成了以机电、汽摩配、塑料制品、五金、水产冷冻等五大特色行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全镇亿元企业8家,千万元以上企业达20多家。根据当地国土资源局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拍挂出让成交公示(2012年6月显示,当地近期的工业用地拍卖屡创新高,反映了其工业用地紧张的现实。城镇生活垃圾均采用焚烧方式处理,已封场的填埋场位于工业开发区核心区域,成为工业园区中的“棕色地块”,制约了工业园区的发展。根据国家规范,若要对该块土地重新利用,则需要填埋场达到稳定安全期后方可进行土地使用,且不能建造永久性建筑物,为了使已封场填埋场的场地发挥更积极的土地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减少填埋场维护费用,降低填埋场对周边区域环境污染的风险,可以利用填埋场距当地焚烧发电厂较近的优势,对填埋物采取“外运焚烧”的方式对土地进行整理,并对搬迁后的场地进行土壤修复、回填,使之达到GB15618—200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修订中第二级工业用地标准,让该地块恢复成工业用地,并从土地转让收益中抵扣掉土地整理的费用。

3方案实施的条件

3.1交通运输条件。填埋场所属区块路网建设已经成熟,运输条件良好。填埋场距当地焚烧发电厂6km,运距合适,交通方便,具备了项目实施必须的交通条件。

3.2处理场地条件。当地焚烧发电厂总占地面积61124m2,总投资近3亿元,装机容量25mw,上网电量1亿kw·h/a,处理规模一期1000t/d,年处理生活垃圾28万t。其二期工程预计在近2a内实施,届时会增加处理量800t/d,处理量将达到1800t/d。目前该焚烧发电厂日处理量为800t/d,有200t/d的余量垃圾可以提供给垃圾填埋场做二次处理;2a后,该公司二期工程实施,可提供给垃圾填埋场二次处理垃圾最大处理量约600t/d,能满足垃圾填埋场垃圾的二次处理要求。

4已填埋垃圾分析

4.1生活垃圾。一期库区垃圾。生活垃圾填埋区一期库区自1998年启用,至2006年封场完毕,使用年限8a,已填埋垃圾约33万t。一期库区封场至今已有6a,部分垃圾在填埋场中填埋多年,垃圾中易降解物质降解已经完成,垃圾成分基本达到稳定化,矿化率较高。二期库区垃圾。生活垃圾填埋区二期库区自2006年启用,至2012年封场,使用年限6a,已填埋垃圾52万t。根据城区生活垃圾产生量的相关资料显示,从2009年开始,每天垃圾填埋量平均约500t,经计算,二期库区上层4m左右厚的垃圾基本是近1~2a填入的,其降解、矿化率较低甚至还未进入矿化阶段。2008—2009年垃圾产生量较初始填埋时有所增长,垃圾填埋龄3~4a,其有机物已部分或大部分降解,垃圾矿化率相对较高,降解后垃圾层有一定的沉降性,估计这部分垃圾层厚度在2.5m左右。最下层垃圾是2005—2007年填埋的垃圾,当时垃圾产生量较少,并经过5~6a的降解,绝大部分有机物已降解,矿化程度较高,并且矿化后垃圾沉降量较大,这部分垃圾层厚约1.5m。

4.2拆解垃圾。拆解垃圾库区自2006年启用,至2012年封场,已使用6a,填埋垃圾约15万t。根据当地拆解垃圾的相关资料可知,垃圾主要成分为橡胶、沙子、砖块、塑料、线路板、铁、铜以及极少量的纸张等,经分选后的垃圾焚烧热值较高。

5外运焚烧工艺

5.1工艺设计

5.1.1工艺流程简介。根据焚烧厂接纳能力和筛分机处理能力制定垃圾挖掘计划,垃圾挖掘后,经过筛分机筛分,筛上物运至焚烧厂焚烧;筛下物作为矿化垃圾利用。

5.1.2设备及人员配置。垃圾焚烧厂一期设计处理规模为1000t/d,近2a可接纳填埋场二次处理垃圾量约200t/d。人员及设备配备。根据焚烧发电厂的规划,其二期将在2014年建设运营,总设计处理规模将达到1800t/d,预估可接纳填埋场二次处理垃圾量最大约600t/d。人员及设备配备。

5.2处理周期分析

5.2.1已填垃圾成分分析。根据国内对已填埋垃圾筛分测定的相关研究,填埋场内垃圾筛分物随填埋年限各有不同。

5.2.2垃圾总量分析。结合垃圾填埋场填埋种类和年限,垃圾填埋场中垃圾经筛分后,筛上物、筛下物分析结果。

5.2.3垃圾处理周期分析。垃圾填埋场垃圾处理周期。

5.3矿化垃圾的性质和用途。垃圾填埋数年后,垃圾中易降解物质完全或接近完全降解,垃圾填埋场表面沉降非常小,垃圾本身已很少或不产生渗沥液和填埋气,垃圾中可生物降解含量较小,渗沥液中CoD浓度较低,垃圾填埋场达到稳定化状态即无害化状态,这部分垃圾称为矿化垃圾。根据矿化垃圾性质可知,矿化垃圾中有一定的有机质和营养元素,主要用途:①种植、绿化用的营养土;②建筑材料;③生物反应床的填料。

6场地修复及土地重新利用

6.1场地土壤检测和修复目的。填埋场库区按区块搬空后,即可对搬空区块进行土壤检测,根据GB15618—2008(修订工业用地土壤污染物浓度控制要求取样、分析、给出调查报告,并制定修复方案进行场地修复,使之达到该标准中工业用地的要求,实现地块的重新利用。

6.2常用修复技术根据。《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常用的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包括挖掘、稳定/固化、化学淋洗、气提、电动、热处理、生物修复等。

6.3土地重新利用。场址土方填筑完成并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地块规划设计,然后进行场地平整、路网建设、通水、通电等基础建设,建设完成后即可进行土地的重新利用。

7投资收益分析

根据工艺各流程和设备配备,项目总投资约为9714.3万元(含土壤修复费用,其中垃圾焚烧按80元/t计,场地调查和修复按1300万元计,未计矿化垃圾的收益或处理成本。根据的统计,目前工业土地的均价近930万元/hm2,本项目完成后可整理出工业用地16.58hm2,考虑项目实施完成需4.3a,届时土地价格涨价按15%计,预计可以回收土地资金17728.5万元,故按本方案,该垃圾填埋场地块整理利用后,可以产生8014.2万元的净收益。

8结论

(1)垃圾填埋场封场后土地开发利用,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环境保护意识及现状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最合理的方案。

垃圾填埋场日常工作计划篇2

⑴该场址距离城区9公里,远离县城水源地,垃圾收集运输成本相对较低,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专业规划的要求

⑵该场址地下水埋深比较深,且有近30米厚的粘土可作为相对较好的隔水层,不会对地下水及周边水系造成污染,符合环保要求;

⑶该场址周边比较空旷,库区周围有树林形成自然防护带,通过对51户居民实施整体搬迁,实现了环评规定范围内无住户;

(4)该场址外部接电无距离,污水外排管道距离城市污水管网较近,场内较平坦、无水塘,工程投资相对较低。

金湖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一期工程概算投资4844.73万元,于2008年7月按照国家一级填埋场标准开工建设,主要建设内容:防渗系统、渗沥液收集系统、雨污分流设施、监测井、填埋气体收集及处理装置等,2009年7月一期工程竣工,实际投入建设资金3800万元,并一次性通过了竣工验收。一期工程主体工程包括:填埋库区土方、地下水导排防渗工程、渗沥液导排,场区道路,渗沥液处理,场外4公里排水管道,填埋气体导出、收集处理,计量设施,绿化隔离带,防飞散设施,监测井;配套工程包括:进场道路、机械维修、供配电、给排水、消防、通信、监测化验、冲洗和洒水等设施。一期工程还建设了用于生产管理与生活服务的办公、宿舍、食堂、浴室等设施,配置了具有国内领先、无人值守的车号自动识别系统的30吨静态电子汽车衡计量设备,配置了

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自卸卡车、路基箱、移动拦网等填埋作业设备,配置了水泵站、消防水池、消防水泵等给排水设备,配置了洒水喷药多用车(9m3)、车辆专用清洗机、封闭式燃烧火炬系统等环保及填埋气处理设备,确保填埋场严格按照《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卫生填埋场运行维护技术规程》(cjj93-2007)规范要求运行。

填埋场的运行管理由金湖县环境卫生管理处负责,配置了填埋、污水处理、安全环保管理、技术维修等13名工作人员,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健全,主要包括:安全生产工作制度、环境监测制度、填埋场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填埋场新员工培训工作规范、填埋场消杀药物使用管理制度、生活垃圾进场准入规定、生活垃圾运输车辆进场管理规定、污水管理员岗位职责、灭蝇员岗位职责、化验员岗位职责等,运行手册、运行日志、设备维护手册、计量台帐、环境监测台帐、场区消杀台帐等一应俱全。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金湖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严格按照《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卫生填埋场运行维护技术规程》(cjj93-2007)规范要求运行,积极落实无害化垃圾处理工艺,具体做到:

1、垃圾检验。由垃圾中转站严格控制收集的垃圾种类,确保有毒有害的垃圾不进入垃圾中转系统,同时经常性地观察所倾倒的垃圾品种,发现问题垃圾及时清理出场。

2、称重计量。通过先进的垃圾自动计量系统对所有进场垃圾进行计量,建立有规范的计量台帐。

3、分单元填埋。填埋区通过雨污分流坝分成四个独立的填埋单元,垃圾通过钢板路基箱和卸料平台倾倒在填埋作业单元内。

4、垃圾摊铺压实。推土机顺库底坡角线方向从上而下将垃圾向纵深方向推铺成30cm薄层,来回碾压3次以上,如此反复,直至第一层垃圾顶部。

5、每日覆盖。每日填埋作业完成后,使用ldpe膜及时进行覆盖操作。

6、垃圾堆体。垃圾填埋层分为5层,目前仅完成第一单元第一层填埋作业,并进行了中间覆盖,保证了顶部形成2%的斜坡,便于更好地实现雨污分流功能。

7¡¢³¡çøïû鱡£¶ô³¡íâ´ø½ø»ò³¡äú²úéúμäî㡢󬡢êóàà´ø¾úì壬×éö¯×¨òμèëô±¶¨æúåçò©ïûé±£¬¼óç¿ìîâñ¹ðò¹üàí£¬¼°ê±çåé¨é¢âä଻ø£¬¼°ê±çå³ý³¡çøäú»ý뮿óíý£¬¼õéùîãó¬μä×ìéúμø£»¶ô଻ø±©â¶ãæéïμä²ô󬣬ò»°ã²éóãò©îïåçé±£¬åçé±ê±»úò»°ãñ¡ôñôúôçííììºúê±½øðð¡£ôúìîâñ³¡éú»îçø£¬êòíâ²éóãμí¶¾μí²ðáôò©îïåçîíãðé±£¬êòäú²éóã¼òí¥ê¹óãμäé±³ææøîí¼áãð鱡£

8¡¢æ®ñïîïîû辿øöæ¡£¶ôìîâñ³¡äú×÷òμ±íã漰걸²¸ç£»ööö²â컯¸ôàë´ø¿øöæçáöê଻ø·éñïà©é¢£»ôúìîâñμ¥ôªïâ·çí·éèöãò涯꽷à·éñïà¹íø£»è÷뮳μ¶ô³¡äúμàâ·¼°×÷òμçø²é衶¨ê±±£½à½μ³¾¡£

9¡¢éøáòº´¦àí¡£²éóãmbr£«nf²¢ôáôroî»öã¹òõ£¬±£ö³ö뮼à²âêý¾ýíêè«´ïμ½¡¶éú»î଻øìîâñ³¡îû辿øöæ±ê×¼¡·òªçó¡£

10¡¢»·¾³¼à²â¡£àûóãïè½øμäbod¡¢cod¼à²âé豸¼°½ø¿úμä±ãð¯ê½æøìå×ô¶¯·öîöò磬¶¨æú¶ôéøáòº¡¢´óæø¡¢μøïâ뮡¢μø±íë®μèïîä¿μäö÷òªö¸±ê½øðð¼à²â£»î¯íð½ðºþïø»·¾³¼à²âõ¾¶ôbod¡¢codμè¶àïî»·¾³¼à²âö¸±ê½øðð¶¨æú¼à²â¡£ëùóð¼à²âö¸±ê¾ù´ïμ½ïà¹ø±ê×¼òªçó£¬í¬ê±»ñμãáëá¬ðø¡¢íêõû¡¢×¼è·μä¼à²â×êáïºí±¨¸æ¡£

11¡¢°²è«¹üàí¡£³¡äú¸÷öö°²è«¹üàíöæ¶è½¡è«£¬¸÷öö°²è«¾¯ê¾±êê¶ðñ俹淶£¬àí¶¯°²è«·à»óãæ·å䱸æëè«£¬ö÷òªóð³¡äúïþëù±êö¾¡¢½ûñì½û»ð±êö¾¡¢½ûö¹åêåà±êö¾¡¢·à»î§à¸μ裻ìîâñ³¡ôëððöá½ñ£¬î´·¢éúò»æð°²è«êâ¹ê¡£

垃圾填埋场日常工作计划篇3

【论文摘要】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选址涉及多方面因素,不仅要分析其是否符合相关政策、规划、规范、标准等要求,而且还要紧密结合所选场址各方面特征因素,全面分析其可能存在的影响,并提出解决办法。本文阐述了选址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前言

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我国生活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而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相对滞后,据资料表明:2005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仅52%,而无害化处理率仅约35%。大部分城市生活垃圾未得到规范处置,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率更低,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有1.2亿吨的农村垃圾露天堆放。生活垃圾围城、围镇、围村现象日益突出,生活垃圾污染引起群众不满和政府关注,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提高。近年来,为解决生活垃圾污染问题,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优惠政策、技术规范、标准等,指导、支持、鼓励加快生活垃圾处理步伐,各级政府在推行生活垃圾处理产业化的同时,投入大量资金或出台优惠政策,大力支持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生活垃圾处理率正逐步得到提高。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是我国现阶段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填埋场址大多处于农村地区或城乡结合部,场址选择不仅要满足《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及《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等规定的技术要求,而且要紧密结合农村社会经济状况、农业生态环境特征及农民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以人为本,深入开展选址及环评公众参与工作,广泛征询场址周边群众意见,尊重群众环境权益以获得群众认可和支持。由于生活垃圾填埋场既是环保设施,同时也是一个潜在污染源,伴随着填埋场建设和使用,污染、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风险隐患可能随之产生,加上人们对垃圾普遍厌恶的情绪,填埋场选址时周边居民反映十分强烈,阻力较大。然而,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是改善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基础设施,势在必行。如何权衡利弊,兼顾社会各群体的利益诉求成为选址成败关键因素。

2关于选址的规定条文

由于城镇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选址不仅要考虑地理、地形、地貌、水文、气候、地质等一系列自然条件对周围环境、工程建设投资、运行成本及运输费用等影响,还应考虑当地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影响,因此选址时不仅应由建设、规划、环保、环卫、设计、国土资源、水利、卫生防疫、地质勘察等相关部门共同参加,还应高度重视公众参与。根据《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和《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填埋场选址应执行下列强制性条文,不应设在下列地区:

⑴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及补给区;

⑵洪泛区和泄洪道;

⑶填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居民居住区或人畜供水点500m以内的地区;

⑷填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河流和湖泊50m以内的地区;

⑸填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民用机场3km以内的地区;

⑹活动的坍塌地带,尚未开采的地下蕴矿区、灰岩坑及溶岩洞地区;

⑺珍贵动植物保护区和国家、地方自然保护区;

⑻公园,风景、游览区,文物古迹区,考古学、历史学、生物学研究考察区;

⑼军事要地、基地,军工基地和国家保密地区。

同时垃圾场场址选择还应符合《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和其它相关标准的规定,主要应符合下列要求:

⑴与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区域环境规划和环境卫生专业规划要求一致;

⑵与当地的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自然保护要求一致;

⑶人畜居栖点500m以外;

⑷库容应保证填埋场使用年限在10年以上,特殊情况下不低于8年;

⑸交通方便,运距合理;

⑹土地利用价值及征地费用较低;

⑺位于地下水贫乏地区、环境保护目标区域的地下水流向下游地区及夏季主导风向下风向。

3影响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选址特殊因素

卫生填埋是我国现阶段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填埋场场址大多处于农村地区或城乡结合部,场址区社会经济因素及生态环境状况特征是选址中不容回避问题,除了上述规范和标准规定的强制性条文和一些重要因子的要求之外,还有许多规范和标准规定之外的很特殊因素,主要是:⑴由于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大量生活垃圾集中,将彻底改变场址及其周边地区农村及农业生态环境,可能带来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污水、恶臭污染、滋生蚊蝇、生物入侵、火灾、疫病传播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村居住环境质量;⑵由于人们普遍存在的对垃圾厌恶情绪,垃圾填埋场址的周边地区群众通常难以接受大量垃圾集中到祖祖辈辈赖以生产、生活的环境。因此,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时,场址周边(包括卫生防护距离之外和垃圾运输途经地)群众的反映非常强烈,抵触情绪较大,这也成为是项目选址中的难点之一;⑶农村地区风俗习惯、宗族势力及封建意识对选址影响也较突出。笔者就工作实践中所遇到的这些特殊因素归纳如下:

⑴卫生填埋场滋生蚊、蝇等昆虫可能对场址及周边地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果园、茶园、蔬菜基地种植环境及农产品产生不良影响,如蚊、蝇叮咬水果及其排泄物影响农产品品质及质量;

⑵垃圾卫生填埋场中垃圾夹带外来入侵物种及弃用带疫病的蔬菜、水果可能危及当地农业生态安全,例如垃圾中夹带福寿螺,由于其生命力旺盛、繁殖力强,入侵并破坏场址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可能性极大。

⑶场址若处于以针叶林为主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因森林火灾诱发填埋场火灾甚至爆炸以及填埋场自燃引发森林火灾危险性并存;可能造成当地生态灾难;

⑷卫生填埋场与场址及其周边地区存在重要基础设施(如:水利设施、跨越的高压输变电线路及穿越主要交通干线)之间环境风险隐患可能较大;

⑸场址虽不跨越行政辖区但可能存在跨行政辖区环境影响问题;

⑹场址及周边群众因对垃圾厌恶情绪而滋生的对填埋场选址建设抵触情绪,可能发生群体性环境问题;

⑺场址及其周边地区群众涉及所谓“精神意识”场所(如祖坟、祖厝、公祭及宗教等场所)等问题,可能对选址及建设产生严重干扰问题。

4选址特殊因素影响的对策与措施

建设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的选址涉及面广,政策性、技术性强,社会敏感度高。如前所述,由于《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以及《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等对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工程场址选择已作出明确确定,尤其是《规范》中九点强制性条文,在选址工作中均能逐条套对分析,因此强制性条文要求一般是不会违反的。但是,仍会有一些项目因未能全面地分析可能涉及的各方面影响因素,包括一些看似简单的、细微的、易被忽略的影响因素,而造成选址建设及营运挫折及至失败。

通过对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工程项目相关标准及规范的学习,结合该类项目的工作实践,总结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选址工作中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首先,在收集充分的项目背景资料、场地及周边环境资料的基础上,首先应对照强制性条文逐条分析拟选场址是否有违背,并得出是否满足强制性条文的结论。

其次,根据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卫生专项规划、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自然保护、夏季主导风向、土地资源、道路交通等情况分析场址是否满足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布局要求、环境保护要求及节约资源及投资等要求。

第三,分析场址的特征因素,着重分析可能存在跨行政区域的环境影响、场地内及周边市政和水利等设施(如高压线路、引水渠道、道路、油气管道或储存库等)的影响、对农业生态及农业生产的影响、涉及民众“精神意识”的建(构)筑物的影响。

第四,由于填埋场大多处于农村地区或城乡结合部,因此选址应紧密结合农村社会经济状况、农业生态环境特征和农民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贯彻“以人为本”,紧密配合建设业主,广泛深入开展公众参与工作。因为科学合理的选址决策不仅在专业技术层面要正确,还必须兼顾各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通过听证会等多种形式,让利害关系人有充分知情权,能充分阐述意见有参与权及有必要监督权,环评要结合业主与群众的协调意见,总结分析公众参与调查结果,尽力使选址决策能取得社会共识,才能更好地体现政府构建“和谐社会”执政理念,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垃圾填埋场日常工作计划篇4

二二一年二月

SS镇生活垃圾填埋场项目建议书

第一章

一、地理位置

1、地理位置

XX镇位于aa县东南部,距县城50公里,周边与tt县e尾镇、本县QQ乡、YY乡、YY镇、KK镇、UU乡为邻。

2、地形地貌

XX镇地处大别山腹地,大别山主峰aa座落其境,a岭、XX两大水库相镶其间,境内有龙井河、广家河、白马尖等风景区。全境总面积191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是aa、DD安等大中城市的供水源地。

3、社会经济情况

XX镇是原老区政府所在地,大别山地质公园白马尖景区、龙井河景区均在其镇域地,下辖21个行政村,总人口15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43000元,工农业总产值10.8亿元,财政收入4500万元。

第二章

编制依据

一、HS县县域发展规划

二、SS镇镇域发展规划

第三章

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从SS镇实际出发,充分发挥SS镇区位及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环境整治战略思想,优化旅游环境,提高引资条件,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加快发展旅游新镇,扩大经济总量。

二、建设原则

垃圾填埋场的建设要符合SS镇镇域规划,符合当地发展的要求,垃圾处理要符合国家标准,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第四章

规划范围

HS县SS镇镇域范围

第五章

规划期限

结合本镇发展实际,该项目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第六章

现状评价

目前,SS镇仅有一座小型垃圾焚烧站,随着集镇发展,集镇常住人口增加,现已经不能满足集镇垃圾处理需要。胡家河集镇、龙井河风景区、广家河风景区距SS集镇20-30公里。根据SS镇经济发展新定位,建设旅游新镇的要求,脏乱差的环境卫生条件严重影响了景区及接待基地的形象,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且胡家河集镇距六潜高速出口仅五公里,是SS镇的工业所在地。为此,尽快实施垃圾填埋场项目是当务之急。

第七章

需求预测分析

垃圾填埋场项目的建设,关系到镇域居民的切身利益,是发展当地旅游经济和推动招商引资的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后,可以改善旅游景区和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以及人民的身体健康水平,巩固招商引资成果,促进当地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

垃圾填埋场的建设有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巩固作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的创建成果,为争创全省最佳旅游乡镇和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大别山区旅游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农民增收,提高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因此,建设

SS镇垃圾填埋场是十分必要的。

第八章

规划目标及主要建设内容

一、规划目标

拟建在胡堆旅游公路3.5公里处,垃圾填埋场一次性建成,预计投资160万元。主要为集中处理胡家河集镇以及堆谷山农家乐、龙井河风景区、广家河风景区的生活垃圾和SS镇中心集镇的部分生活垃圾。

二、建设内容

1、建设日填埋垃圾30吨,18万立方,预计使用年限20年。

2、项目控制面积30亩,其中厂区占地面积20亩。

3、新修建道路2000平方。

4、拦土坝6000立方。

市(县)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基础数据调查表

城镇名称

2009年

建成区

面积

(平方公里)

“十三五”

规划城区

总人口

(万人)

2009年末

城区总人口

(万人)

“十三五”

规划城

区总人口

(万人)

2009年

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

2009年垃圾产生量(万吨)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

垃圾转动站数量(座)

运输车辆(辆)

总量

生活

垃圾

建筑

垃圾

粪便

已建规模

(吨/日)

在建规模

(吨/日)

“十三五”

拟建规模

(吨/日)

无害化

处理率

(%)

已建

在建

“十三五”

拟建

现有

“十三五”

规划新增

SS镇

0.14

0.28

0.053

0.73

0.15

0.48

0.1

30

3

5

3

市(县)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十三五”规划建设项目表

市(县)发改、市容环卫、环保主管部门(公章)

“十三五”期间重点实施的项目名称

项目性质(新

建、改建、扩建)

建设规模

(吨/日)

总规模

(吨/日)

工程投资

(万元)

计划开

工时间

(年/月)

计划完

成时间

(年/月)

工程进度

(立项、环评、

可研、初设

、在建)

处理方式

(填埋、

焚烧、

综合等)

备注

(必须完成、积极推进)

SS镇生活垃圾填埋场

新建

30

30

160

2021

2021

立项

填埋

垃圾填埋场日常工作计划篇5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住建局党委的指导下,全局干部职工以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将初心使命转化为行动自觉,认真对照各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标准,大力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我市环境卫生水平总体上保持良好状态,为服务我省自由贸易区(港)和我市建设宜居宜游宜业热带滨海花园城市作出积极贡献。

一、2019年工作回顾

根据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细化量化实化表,市环卫局共2项重点工作任务,目前已完成1项(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沥液污水排水管道工程),1项(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正按时序加快推进当中,已完成工程总进度20%,资金累计完成支付1亿元,预计明年上半年能如期完成;城乡环卫一体化ppp项目有效落实监管考评,城镇机械化清扫率由71.56%提高到了91.82%;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沥液扩容项目顺利建成投入使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19.38万吨,比去年全年增加3.85万吨,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厕所革命”城区4座公厕建设稳步推进,已完成工程总进度80%,年底能如期完成建设;前10个月共计收缴生活垃圾处理费355万元;完成省市两级重大活动期间的环境卫生保障工作。

    一年来,全局干部职工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快、准、实、好”的工作作风,将初心使命转化为行动自觉,不断推动各项环卫工作开展:

(一)完成XX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尾水排放管道工程建设。该项目系填埋场渗沥液扩容项目配套工程,总投资263.73万元,项目位于XX市G225国道北侧,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至XX大道十字路口市政污水管网内共7.5公里。项目以渗沥液扩容项目清液池为起点,以感恩南路东侧现状污水井为终点,污水管管径Dn110,采用pe100管道。本项目于2019年6月24日开标,目前已完工通水使用,进一步规范了我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沥液排放,切实保护我市生态环境。

(二)完成XX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沥液扩容项目建设。该项目总投资2924.07万元,于2018年7月12日通过公开招标,采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进行建设,2018年8月5日进场施工,12月29日设备调试运行。目前,已投入运营,渗沥液处理量达300吨/天,水质经市环保部门检验为合格。该项目的建成投入使用,有效完成了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任务目标,切实解决我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沥液处理能力不足问题,降低渗沥液环保安全隐患。

(三)完成生活垃圾填埋场对外委托运营工作。为进一步规范我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填埋作业、渗沥液处理等运营管理,经市委市政府同意,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委托第三方浙江爱科环保有限公司、海口神维环保产业控股有限公司进行运营管理,年运营费用1598.97万元,合同期限三年。

(四)完成XX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计量系统升级改造。为更准确、科学、公平、公正的计量进场垃圾量,电子汽车衡称重系统需要由简单的称重功能转变为控制功能复杂、反作弊手段完善、信息沟通流畅相对独立的系统。XX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对垃圾计量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引进了生活垃圾计量监管无人值守称重管理系统(aVS)。该项目总投资33.86万元,2019年9月9日开工建设,11月1日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

(五)完成渗滤液处理站在线监控房搬迁改造。该项目系填埋场渗滤液扩容项目配套工程,总投资金额44.18万元,建设内容主要为在线监控房建设、巴歇尔槽建设、在线监控设备搬迁及调试、老旧在线监控设备的更换及相关环保备案。2019年7月14日整个搬迁改造完成并投入使用,目前正进行环保备案工作,累计支出13.25万元。

(五)稳步推进XX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该项目分两期建设,总投资4.83亿元,总规模1200吨/日,其中一期建设规模800吨/日,项目于2018年12月10日通过公开招标,引进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建设,采用Bot特许经营模式建设营运。2018年12月28日开始场平施工。目前,该项目施工作业面全面开展,已完成工程进度18%,累计完成资金支付1亿元,预计2020年6月底建成,届时我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将实现新提升,为城乡人居环境卫生生活垃圾治理提供终端保障。

(六)稳步推进“厕所革命”城区公厕建设。为落实市委市政府“厕所革命”工作部署,对标“国卫”标准,今年我市在思源学校旁、铁路中学、第二中学、体育中心后门各新建1座二类公共厕所,总投资177.31万元。项目于2019年4月19日完成施工招标,5月22日开工建设。目前,整个项目进度已完成80%,累计完成支出96万元,预计年底前建成投入使用,届时可进一步解决市民游客如厕难问题,提升我市城市品位形象。

(七)稳步推进XX市生活垃圾转运站升级改造工程建设。该工程总投资482.50万元,建设内容主要为完善全市10座生活垃圾转运站站内废水排放设施、改造卸料平台、修复车间灯具等设施设备,升级改造完成后月转运能力将提升20%。2019年10月16日完成招标,2019年10月21日开始进场施工。目前,已完成站内施工区域的放线工作,并对转运站卸料口进行改造施工,正在对损坏设备进行检测、拆换。升级改造工程完成后,将进一步提升我市城乡生活垃圾转运效率。

(八)稳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点创建。根据省住建厅下达的任务,今年我市需创建26个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点。目前,已落实XX镇3个行政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资金128万元,正在选施工单位进场施工,其余23个示范点初设与概算已报XX市发改委评审。示范点创建完成后,可为我市下步全面铺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供科学、规范化经验,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的同时提升市民环境卫生意识,营造全民参与环境卫生治理的良好社会氛围。

(九)强化监督考核,确保城乡环卫一体化ppp项目有效运行。一年来,对照项目合同、考评标准以及市委市政府要求,不断强化对我市城乡环卫一体化ppp项目运营公司作业监督考核,督查项目公司提高作业标准、加大环卫设备投入,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城镇机械化清扫率由71.56%提高到了91.82%,严格要求第三方考评公司公平、公正进行考评,按效付费。项目实施以来,我市城乡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已实现全覆盖、公共区域无卫生死角,彻底改变过去城区、乡镇环卫管理发展不平衡现象,形成了我市城乡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全方位覆盖、无缝隙对接、市场化运作、一体化管理、专业化考核”的新格局,更好地服务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六大专项治理、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等工作。

(十)强化生活垃圾治理,城乡人居环境卫生水平进一步提升。生活垃圾治理作为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主要工作任务,市环卫局切实履行职能,强化城乡生活垃圾前端收集、中端运输、终端处理全监督,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强化对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填埋作业、渗沥液处理等工作进行有效监管,进一步规范垃圾堆体铺膜覆盖、雨污分流等,共计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19.38万吨,比去年全年增加3.85万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进一步优化了我市城乡人居环境卫生水平。

(十一)强化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工作,做到应收尽收。对城区所有收费对象重新核对、登记造册,其中沿街铺面2625间、宾馆酒店195家、企事业单位187家、居民户14639户,并严格按照XX市物价局东价字﹝2010﹞1号文件收费标准收取生活垃圾处理费,1至10月份共计收取生活垃圾处理费355万元,确保了生活垃圾处理费应收尽收。

(十二)围绕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立行立改,切实推进整改落实工作。第二轮中央环保督查组驻我省期间,共计移交涉及环卫问题2件,均为一般案件,已立行立改完成整改1件。针对下名山村垃圾点涉及面广、整改任务重、时间紧等问题,先后召开2次市政府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并制定了整改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将整改任务具体分解到相关单位及小组成员身上,形成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局面。目前,已完成垃圾清理工作,正组织人力、物力加快坑内污水清运等工作。

(十三)围绕精准扶贫,深入推进脱贫攻坚。我局始终把精准扶贫工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结合“不玩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老村学习“扶贫论述摘编”。巩固提升了江边乡老村45户204人脱贫成效。共计投入帮扶经费4.76万元,主要用于购买元旦、春节、中秋等节日慰问品以及化肥等帮扶物资。

(十四)启动XX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环保竣工验收。为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按照环保项目竣工验收工作规定,经市政府同意,我单位委托有资质第三方对我市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环保验收,费用25万元。目前,已经完成竣工报告的编制工作。

二、存在问题

(一)XX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问题。输电线路及取水线路沿线涉及征地、青苗问题,需协调相关部门,完成征地及青苗补偿工作,以确保取水工程及输电工程如期完成建设。

(二)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点分拣屋选址问题。23个生活垃圾分类试点项目垃圾分拣屋选址有待确定。

(三)城区公厕数量不足。对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当前我市城区公厕数量离标准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四)XX市生活垃圾填埋场配套设施有待完善。甲烷预警收集处理系统、防雷、防火消防设施、库区防飞网等配套设施不完善。

三、2020年工作计划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热带滨海花园城市目标,坚持在住建局党委的指导下,团结市政园林环卫事务中心广大干部职工,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积极协调市国土、规划等部门解决输电、取水线路征地和青苗补偿。督促项目施工方保质保量,加快施工进度,力争2020年6月份完工。

(二)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创建工作。推进XX镇3个行政村示范点创建工作落实开展,积极协调乡镇等部门做好23点示范垃圾分拣屋选点问题,跟踪落实初设与概算审批工作,尽快开展招投标等工作,切实推进我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创建工作。

(三)强化垃圾填埋场运营安全监管。强化对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填埋作业、渗沥液处理等作业监管,确保作业、排放标准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正常安全运行。

(四)继续强化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工作。不定期对全市收费对象进行排查,对新增收费对象及时登记,建立收费台账、月报,做到应收尽收,及时上缴财政专户。

(五)持续深入开展扶贫攻坚工作。以高度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持续深入开展扶贫攻坚工作,确保帮扶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人均收入实现3755元目标。

(六)完善XX市生活垃圾填埋场配套设施建设。根据中央环保督察要求及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GB50869-2013),争取市政府资金投入,完善我市生活垃圾填埋场配套设施:一是完善填埋场填埋库区(应急池)基础设施建设,对填埋库区(应急池)进行顶棚加盖、周边护栏及雨污分流设施建设,防止臭气外泄影响周边环境,避免雨季对渗滤液产生量造成影响;二是完善垃圾堆体防雷、防火等消防设施建设,降低火灾安全隐患;三是完善甲烷预警收集处理系统的建设,严防填埋气体自然聚集、迁移引起的火灾和爆炸,确保生活垃圾填场正常安全运行;四是在填埋三区库容饱和前,建设填埋四区进场道路、防飞网、泄洪沟等基础设施,确保垃圾填埋场作业、排放标准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安全运行;五是完善填埋堆体周边防飞设施建设,防止填埋作业区填埋作业时垃圾随风飞散影响周边环境。

2020年,我单位将继续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进一步改善工作作风,加大城乡环境卫生治理力度,狠抓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我市城乡人居环境卫生水平,努力开创我市城乡环卫工作新局面,为服务我省自由贸易区(港)和我市建设宜居宜游宜业热带滨海花园城市,营造一个干净、卫生、整洁的城乡环境。

垃圾填埋场日常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城市固体废物环境污染城市垃圾处理可持续发展

1问题的提出

城市生活垃圾(简称城市垃圾)是所有生活活动在城区的人们在维系自身生存的过程中制造和排放出来的废弃物,它与生俱有,与人同在。因此有人活动的地方就会有垃圾存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垃圾也在迅速增加。据统计报道:现今我国城镇垃圾的人均日产生量为1.2~1.4kg;人均年产生量为440~500kg。如果以39%的城市化人口测算,当前,我国城市垃圾的年产生量已超过2.2亿t,如果加上历年来堆存在城市周边尚未处理的60多亿t陈腐垃圾,在我国现有的688座大、中城市中,已有200多座处于垃圾山的包围之中。而且这些垃圾的产生量还在以6%~8%的速度在逐年增加,如果不作及时有效地处理,任意堆积,天长日久,势必会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难以估计的重大影响,因此采取什么方法和技术及时有效地处理好城市垃圾,是所有城市管理者和广大市民极为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重大环保问题之一。

对城市垃圾的处理,当前常用的方法除回收利用外,主要有集中焚烧、生化堆肥及卫生填埋三种。这三种垃圾处理方法各有利弊。卫生填埋处理法,费用低廉,但占用土地量多,对环境有不同程度的污染;生化堆肥处理法,费用适中,但产品用途不广,要占用一定的土地,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集中焚烧处理法、一次性投资大,日常运行成本高,但减量效果好,可较大程度地减少农业用地。从这三种垃圾处理方法的应用情况看:在经济发达的国家中,国土面积较大的采用卫生填埋法处理的比重较大,如美国约占75%,国土面积较小的,采用集中焚烧处理的比重较大,如日本约占73%;第三世界国家大都是以填埋为主;我国在2000年颁发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中强调指出:“在具备卫生填埋场地资源和自然条件适宜的城市,以卫生填埋作为垃圾处理的基本方案”,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据此提出了以下几点有关做好城市垃圾处理的方法与建议:在垃圾产生的源头——社区配备垃圾预处理设施,由专人对城市垃圾进行收集集中和预处理;对城市垃圾进行分类粉碎、脱水、消毒、胶结和压块处理,并以“垃圾块体的分区分类堆砌填埋处理”替代“垃圾的混杂式填埋处理”;利用垃圾块体充填废弃采矿场,实施城市垃圾处理与矿山采空场修复相结合的环境综合治理。

2社区垃圾的预处理

城市垃圾及时有效的处理是建立在垃圾分类的基础上的。没有垃圾的分类也就没有垃圾的科学处理可言。在垃圾产生的源头——社区配置垃圾预处理设施,由专人对垃圾进行预处理,对提高垃圾中潜在资源的回收利用和垃圾处理中的机械化操作水平,减少环境的污染,降低处理成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城市垃圾的预处理设备与装置主要包括:垃圾分类容器、垃圾粉碎机和垃圾压缩装置等。城市垃圾的预处理是指城市垃圾的分类、粉碎脱水、消毒粘结和压缩成形等处理。选择以街道社区、行政区为单元或是全城集中方式进行城市垃圾的预处理,可依据实际情况决定。基于我国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需要安置的就业人口多,笔者认为采用以街道社区为单元的方式进行较为合适。社区规模的大小,可酌情而定,多则5000户左右,少则300户左右。如果每户(家)按3.5个常驻居民(人口)测算,武汉中心城区可组成100多万个家庭(户);如果每个社区按1000户计算,武汉中心城区可构成1000多个社区;如果每个社区安排4~6人负责对社区的垃圾进行预处理,武汉中心城区可为此设置5000~7000个工作岗位,用来解决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而且,从事社区垃圾预处理人员的工资也不用财政负担,可从社区居民交纳的垃圾处理费用中开支。

以街道社区为单元对垃圾进行预处理,需要在社区内构筑一个垃圾预处理房,该垃圾预处理房如同一个小型的垃圾中转站,应作为社区内必不可少的建筑物之一,纳入社区构建的整体规划之中。垃圾处理房的大小,可根据社区的规模与需要确定,一般为20~30m2。在垃圾预处理房内,应配置垃圾预处理设备与设施,以便用来对社区的垃圾进行收集分类、粉碎脱水、消毒粘结和压块处理。

在垃圾产生的源头对垃圾进行集中分类处理,既可提高垃圾中有用成分的回收利用,又可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是做好垃圾科学处理的前题和基础。

3垃圾块体堆砌填埋技术与工艺

3.1垃圾的分类粉碎

垃圾的科学处理是建立在垃圾分类的基础上的,不作分类的垃圾处理会给环境维护增添麻烦。因此,垃圾块体堆砌填埋法首先要求集中分选,取出可再生利用之物后剩下的废弃之物,按其混杂的物质成分分成可燃物(有机物)和不可燃物(无机物)两类,然后分别将其置于专用的粉碎机中,粉碎成直径少于2cm的粉碎物,以利于垃圾的减容、脱水、消毒、粘结和压缩打包。

3.2垃圾粉碎物的脱水、消毒

采用挤压脱水的方法将两种不同类型的垃圾粉碎物(有机物和无机物)分别予以脱水处理,使其含水量少于30%,然后再在脱水后的有机物类垃圾粉碎物和无机物类垃圾粉碎物中,分别加入适量的消毒剂并搅拌均匀,对其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治蚊虫苍鼠的滋生、繁殖和减少垃圾的危害和二次污染。

3.3垃圾粉碎物胶结、压缩

在通过消毒处理后的垃圾粉碎物中,加入适量的粘结剂并搅拌均匀,然后将其置于压缩打包装置中,把垃圾粉碎物压缩成带有1~3个上下贯通的气、液排出孔的正方形或长方形块体,气、液排出孔的直径为5~10cm,垃圾块体的体积为0.03~0.5m,容重为0.8~1.5t/m3。这样既减少垃圾的体积,便于贮运和堆砌填埋;也有利于渗滤液和垃圾块体中易燃易爆气体的排放与收集处理和利用。

3.4垃圾块体的堆砌填埋

运至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压缩块体,按其不同的种类,分区分层分别堆砌在经过防渗处理,并按设计要求设置了气液集中收集系统的填埋场的不同区,直至达到预定设计标高,铺上50~120cm的粘土,对垃圾予以覆盖处理,以备日后对垃圾填埋场地进行开发利用。

采用垃圾块体堆砌填埋法处理城市垃圾,既可减少运输费用,节省填埋用地,又有利于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机械化操作。

4利用城市垃圾充填废弃采矿场

利用城市垃圾充填废弃采矿场是指利用城市固体生活垃圾充填矿山废弃采空场。这种城市垃圾处理方法是把经过集中、筛选、分类回收后剩下的固体垃圾,先分成有机物和无机物两类,然后分别予以粉碎脱水、消毒粘结和压块等预处理后,运到做好了防渗处理并布有垃圾渗沥液和垃圾填埋气体收集管网的废弃采矿场,分区分类予以堆砌填埋处理。

当前,我国90%以上的城市垃圾是采用填埋的方法进行处理的,如果按堆存5000t垃圾占地1亩测算,全国城市垃圾的堆存处理,每年就需要占用土地数千万亩,由此可见城市垃圾填埋处理需要占用的土地量之大。另一方面,全国现有的15万多座矿山,每年都要通过开凿数万公里井巷,剥离数亿立方米地表山体,从地下采出50亿t以上的精矿石,形成了大量的新采空场。如果不对这些采空区作及时的处理,会导致大规模的地表塌陷和山体滑落等地质灾害的产生。而对采空场的处理,最有效的方法是胶质充填,但成本高,绝大多数矿山,如:煤、磷、铁等矿山因其产品价格低,承受不起,不能实施。如果能以城市固体垃圾作为充填料回填废弃采矿场,既可解决城市垃圾填埋处理的占地问题,又通过回填杜绝废弃采矿场可能引发的地表塌陷和山体滑落等地质灾害问题,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从全国矿山的展布情况看,大部分都靠近大、中城市,而且还有专用铁路、高质量公路或水路沟通,交通十分方便,且有一定的操作性,完全可以当作一项环境综合治理的系统工程予以统筹规划和实施。

5结论

(1)从生态环境的角度而言,城市垃圾是一种污染源,从资源的角度而言,城市垃圾则是地球唯一在增长一种资源。及时有效的做好城市垃圾的处理,对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一次性投资少,运行成本的垃圾填埋处理法作为垃圾的最终手段,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将是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重要手段,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完善垃圾填埋处理的方法、技术与设备。

(3)在垃圾产生的源头对垃圾进行及时的分类和预处理,不仅可减少垃圾裸露堆放和日晒雨淋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而且还有利于垃圾中潜在资源的回收利用和产业链的形成;不仅有利于社区的安全管理和文明建设,而且还有助于谁污染谁付费治理原则的落实。

(4)先将垃圾分成有机物和无机物两类并分别进行压块或打包处理,然后将垃圾块体分区分类予以堆砌填埋处置,不仅有利于垃圾的储存和运输,而且还有利于垃圾处理的机械化操作和填埋场区的后续管理。

(5)利用垃圾块体充填废弃采矿场,既可解决垃圾填埋的占地问题,又可避免因采矿引发的地质灾害问题,而且还有助于废弃采矿场的复垦利用,是实施环境综合治理的有效措施。

城市垃圾处理从清扫、收集、运输、到最终处理,涉及面广,既有科学技术问题,也有社会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依靠科技,依靠民众,依靠法制,做好城市垃圾的分类收集和预处理工作,加大垃圾块体堆砌填埋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实施城市垃圾处理与矿山采空区灾害防治相结合方案,将有助于环境的综合治理和城市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产业化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赵由才,柴晓利.生活垃圾资源化原理与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2何品晶,冯肃伟.邵立明,城市固体废物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张益,陶华.垃圾处理处置技术及工程实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4逄辰生.世界各国城市垃圾管理状况[J].节能与环保,2002(10)

垃圾填埋场日常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生活垃圾填埋场;终场;覆盖;利用

中图分类号:tU976文献标识码:a

平泉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位于平泉镇老杖子村小北沟,距离县城3公里,距离101国道0.8公里。填埋场总占地150亩,总库容约为106万立方米,垃圾无害化填埋场进行了底部防渗处理,建成垃圾渗滤液导排收集系统、垃圾阻截坝、排水渠道等设施,使该填埋场基本达到国家垃圾卫生填埋场要求。该填埋场场区现有五级填埋平台,每级平台均形成一定坡度,地形西高东低,达到了《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则》的要求。

1、覆盖工程

一是场区的平面处理,先将场区每个平台按排水方向5%的纵横坡度进行清理,然后压实。二是防渗覆盖层,在平整后的场区覆盖20cm厚的粘土(渗透系数小于10cm/s),并反复压实。三是覆盖土层,在防渗覆盖层上覆盖50cm厚的自然土,均匀压实四是平台护坡,每级平台护坡坡度1:3,护坡土层厚度不小于80cm,均匀夯实。

2沼气导排设施

2.1气井的设置

根据场区地形,按50m的间距设置,埋深40m。对新增加的气井,距顶部5m以下钻井后埋入pVC管,上部5m为石笼。

2.2水平导气盲沟

为了防止填埋气体对覆盖层的顶托作用,在近年填埋结束的最低两个平台设置导气盲沟、导气盲沟与气井连通。

3排水工程

在填埋场南北两侧,从西向东铺设一条排水沟,将场区流域(包括部分大北沟)所产生的山洪水流进现状泄洪井,排水沟采用水泥砂浆砌。

4复垦利用

在垃圾填埋场进行封场设计的同时,填埋场的生态绿化利用问题也应引起相应重视为恢复填埋场的生态环境,填埋场最后要覆盖20cm厚的营养土,场封场后可恢复土地面积150亩,应结合封场设计规划再建一座生态公园,使之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终场覆盖后的短期目标以改善生态环境为主,为以后发展打好基础,长期目标则是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在现有的垃圾处理方法中(焚烧、堆肥、填埋),有的处理利用成本高、有的需要占用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同时容易产生二次污染,结果都没能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利用植物的生长特性来改善环境,能从根本上解决固体废物的环境污染问题,开创固体废物处理的先河。因为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经过厌氧分解后转化为腐殖质,植物根系可将其作为养料吸收,树叶能吸收一定的有害气体,并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这样利用固体废物植树造林、防风固土、减少大气污染、改善区域小环境,可将城市垃圾处理导入良性循环。

今后平泉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终场覆盖后,建成生态公园的具体规划、设想如下:

4.1建设防风林带区

根据平泉县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利用速生四倍体刺槐速生、抗风性强的特性,建成防风林带区。

4.2植物区

常用复垦植物有大叶杨、龙柏、四季青、银杏、石榴、海棠等。

在进行生态公园建设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一是封场时不要形成平坦地面,应建成山丘,形成多变的公园景观。二是填埋场封场后,整体要形成一定坡度,以利排水,减少因积水造成植物大面积死亡。三是应选择春季进行苗木种植,因春季种植苗木成活率最高,而夏季和秋季补种的苗木成活率低。四是苗木基地常见的病害有:白粉病、黄化病、幼苗猝倒病、黑斑病等,常见的虫害有蚱蜢成虫、豆毒蛾幼虫、星天牛等针对以上病虫害应用乐果、敌敌畏等进行病虫害防治。

公园建成后可带来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在环境效益方面:一是净化空气。公园中有较多的树木、花卉等绿色植物,由于光合作用,消耗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了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二是吸收有害气体。遭受污染的空气中有害气体较多,主要有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氨气等,虽然对植物生长不利,但在一定浓度条件下,有许多植物对它们有吸收、净化作用。三是阻滞烟尘。城市空气中含有大量烟尘、油烟、碳粒等,树木对它们有明显的过滤、阻挡和吸附作用。四是减少空气含菌量。由于绿化树木对灰尘的阻挡作用,同时,许多植物本身具有杀菌能力,从而减少了空气中细菌含量。五是改善土壤环境。通过植物生长,土壤有机物含量增加,可达到耕作水平,加速土地利用。

在社会效益方面:一是该公园内可以种植多种类、不同形态的花草、树木,为人们学习、研究探索它们的特征、生态习性、艺术效果以及管理养护知识等提供场所和资料。二是为我县居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交流的场所,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一个进行环境教育的好基地。三是通过规划治理,彻底改变人们对垃圾填埋场的认识,实现环卫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垃圾填埋场日常工作计划篇8

生活垃圾主要指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弃物而不包括工厂所排出的工业固体废物和医疗废物、危险废物等。其中大部分生活垃圾的成分很复杂,但大致可分为有机物、无机物和可回收废品等。属于有机物的垃圾主要是动植物的废弃物,属于无机物的垃圾主要为炉灰、庭院灰土、碎砖瓦等,可回收的废品主要为金属、橡胶、塑料、废纸、玻璃等。

我国是世界上垃圾包袱最重的国家。根据环境保护部、国家统计局、农业部联合的时期为2007年度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全国共有垃圾处理厂(场)2353座,垃圾填埋量1.53亿吨(占全国垃圾处理量的90.5%)。其中:无害化填埋量8592.92万吨,简易填埋量6726.82万吨。无害化填埋场已填埋量3.75亿立方米,占设计容量的20.9%;简易填埋场已填埋量4.29亿立方米,占设计容量的30.5%。垃圾焚烧处理量1370.80万吨,占全国

垃圾处理量的8.1%。渗滤液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化学需氧量32.46万吨,氨氮3.22万吨,总磷456.85吨,石油类409.32吨。

1我国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1.1处理技术现状

目前,我国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处理处置技术有垃圾填埋(无害化填埋、简易填埋)、焚烧处理2种方式。填埋是现阶段我国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目前大多数垃圾填埋方式都是无害化填埋,但简易填埋的比重还是相当大的。无害化填埋是垃圾处理必不可少的最终处理手段。目前采用的无害化填埋厂全是靠卫生填埋技术建造的垃圾处理厂。

1.1.1卫生填埋技术

卫生填埋是将垃圾在选定的合适场所内进行处理,因其采取了渗滤液收集与处理、垃圾的覆土与喷淋等污染防治措施,其具有垃圾处理量大、投资少、成本低、施工简便等优点,如果设计、施工、管理科学合理,一般不会造成大范围的环境污染。但此法使用时间有限,且侵占了宝贵的土地资源,浪费了垃圾中宝贵的可回收资源,地下水系统受到了污染的威胁。[1]

1.1.2焚烧技术

焚烧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垃圾处理方法,焚烧处理是是对生活垃圾高温分解和深度氧化的综合处理过程。将生活垃圾作为固体燃料送入炉膛内燃烧,指在850℃-1000℃的高温条件下,垃圾中的可燃成分与空气中的氧进行剧烈的化学反应,放出热量,转化成高温的燃烧气和量少而稳定的固体残渣,同时杀灭病毒细菌的方法。优点是能显著地减容、节省填埋空间,可以进行余热回收利用或发电。焚烧技术的特点是处理量大,减容性好,无害化彻底,并且热能可回收利用,因此这种方法是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垃圾处理技术。[2]

1.1.3简易填埋

没有采取如防渗、防尘等基本的保护措施,把垃圾露天堆放,目前我国特别是中小城镇利用周边的荒地、谷地随意弃倒垃圾,简单填埋,生成许多简易垃圾填埋场。这些垃圾场都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残留着大量的细菌、病毒;还潜伏着沼气、重金属污染等隐患;其垃圾渗漏液还会长久地污染地下水资源。所以,这种方法潜在着极大危害,会给子孙后代带来无穷的后患。这种方法不仅没有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处理,而且大量占用土地,是把污染源留存给子孙后代的危险做法。目前许多发达国家明令禁止填埋垃圾。与国外相比,我国简易填埋场数量众多,而且运行管理不善、污染防治设施不到位,因而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由于各地的发展水平不同,当前对简易垃圾填埋场的污染防治的认识差距甚远,可以说在很多地方还没有把它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我国政府的各级主管部门对这种处理技术存在的问题也逐步有了认识,势必禁止、淘汰此类行为。

2生活垃圾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生活垃圾的污染防治问题得到国家和政府主管部门的重视,陆续出台了一些政策法规,并作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治理历史欠账较多,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仍日趋严重。主要表现在:

2.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程度不够

由于我国垃圾无害化起步晚,历史欠账较多,到目前为止还存在大量简易垃圾填埋场,加之近年来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垃圾量持续增长与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填埋场超负荷运转的现象普遍存在。全国城市中仍近三分之一的生活垃圾没有得到妥善处置,仅有少数省、市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纳入管理范畴。

2.2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行资金难以保障

随着生活垃圾产生量的增加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需要政府投入越来越多的资金,才能建设足够数量的无害化处理处置工程,使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达到既定目标。由于生活垃圾治理一直视为公益事业,其经费来源主要靠国家和地方财政拨款,给政府财政造成了巨大压力,一般用于市容环境卫生的固定资产投资在市政设施投资中所占比例普遍偏低,大多为1.5%-4.5%[3],且大部分用于城市垃圾的清运。由于生活垃圾处理费的开征率和收缴率低,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管理所需经费普遍以公共财经投入为主。一些城市公共财经投入不足,填埋运行经费严重短缺,制约了生活垃圾处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阻碍了填埋场正常运行和无害化处理水平的提高。

2.3垃圾混合收集为主、减量化程度不够

目前我国大部分生活垃圾还是采用混合收集方式,突出表现为有机垃圾与其他垃圾一同收集,造成垃圾含水率偏高而发热量较低的特点。这种垃圾若采用填埋的方式处理,将会显著增加渗滤液产量,提高二次污染的控制成本;若采用焚烧方法处理,须加助燃剂才能满足处理的最低要求,而使得运行费用大大增加;此外,垃圾中还含有塑料、橡胶类组分,若采用焚烧技术处理,还会产生有毒有害的气体。相当部分城市还是直接填埋原生垃圾,随着生活垃圾总量的不断增加,许多填埋场的设计使用年限快速缩短,而新的填埋场建设又普遍面临选址难等问题。

2.4法规不健全,全民环境意识不高

目前我国已颁布的《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管理条例》等对防治城市垃圾污染作出了全面规定。一些城市还制定并颁布了地方性的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作为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的法规基础和依据。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子法”及实施细则,给依法管理带来了困难,执行力度不够。要处理好生活垃圾问题,全民的环境卫生意识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比如在一些公共场所人们随地乱扔垃圾,人为地破坏一些环卫设施,将垃圾倾倒在禁止倾倒的地方,环境意识不高给环境管理工作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生活垃圾处理对策

3.1简易垃圾场污染防治

针对简易垃圾填埋场产生的公众环境问题和安全隐患,国内外都在开展各种补救措施和填埋场生态修复,主要涉及六个方面:垃圾搬迁到焚烧厂或卫生填埋场处理;加速垃圾分解;填埋气处理-防爆;除臭和供能;防渗与渗沥液处理;植被再生;填埋场再生。

简易垃圾填埋场的污染防治是一项综合工程,要进行全面环境治理需要很大的投入。不同的填埋场要根据填埋物的性质、污染状况、当地自然条件以及地方经济条件选择适合本地的污染防治措施,寻找简单、经济和易操作的技术方法。[4]

3.2大力推进垃圾处理收费工作,保障运行资金到位

根据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全面开征垃圾处理费。各地可采取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费统一征收的方式,或与水费、电费、燃气费等联合征收的方式,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的收缴率,降低收费成本。逐步提高收费标准,使其可以补偿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的成本,并使垃圾处理企业有合理的利润。通过垃圾处理收费方式还可增强人们的“环境消费”意识。要加强对生活垃圾处理费使用的管理,确保用于环卫设施建设和运行。各地公共财经要保障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充分发挥设施效益。

3.3生活垃圾实行分类收集方式

垃圾分类收集要坚持“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鼓励废物回收和综合利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是将垃圾按照种类的不同分别收集,以提高废品回收率和便于分类处置。分类收集方式在我国刚刚起步,人们对它的认识还不够,缺乏经验。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在经济条件优越的城市先进行试点,然后向全国推广,这样“以点带线,以线带面”逐步在全国实现垃圾的分类收集。首先提倡居民在家中分类收集;其次在机关、学校、公园、车站等地设置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将废塑料、废纸张、废玻璃、废金属加以分类收集。为了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和资源回收能顺利开展,要制定与之相应的废品回收价格和奖罚制度,以保证垃圾分类收集和废品回收的可持续发展。

3.4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广大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保护意识对人的环境行为有指导作用,能够使环境行为具有目的性、方向性和预见性,从而对环境保护的进程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长期以来,人们都注重各自家庭的小环境而忽视了公共的大环境,如果能够将居民们的小环境意识延伸到社会公共环境上来,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必将得到居民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教育居民提高对生活垃圾处理的重要性的认识,并制定相应的法规,要求居民将生活垃圾分类袋装,做到分类收集、分类运送、分类处理利用。我们要通过各种媒介不断地利用环境观、垃圾资源观、资源危机观等来教育居民,让居民了解保护环境的重大意义。

4结论

生活垃圾处理与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跨越了许多行业的许多方面,需要的是全方位的,统一的,强有力的和配套的综合整治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光靠环保部门一家努力,无论如何,也无法根本上解决问题。在运作上,应建立由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分工负责的运行管理机制。环保、规划等部门协调配合,建设、经济、水利、园林、公安、农业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归口落实各项措施,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整治。

参考文献

[1]邹海涛.城市垃圾处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北方环境,2011,23(4):68.

[2]吴克明,陈新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发展趋势[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4.6.79-81.

[3]翟青.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对策[J].环境经济杂志,2005年10月,总第22期,13-16.

[4]罗如新.简易垃圾填埋场污染防治现状与发展趋势[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7,5:1-4.

垃圾填埋场日常工作计划篇9

目前,国内外对垃圾的处理技术方法主要有焚烧技术、堆肥技术、卫生填埋技术以及由上述三种技术结合起来,使缺点互相抵消,使优点更为显著的垃圾综合处理技术,简述如下:焚烧技术。焚烧处理是目前国内外生活垃圾处理的一种主要方法,能够达到理想的减量化的目的,其方法是采用专用设备如垃圾焚烧炉进行燃烧,但是投资大,运行费用高,同时要求有较大的垃圾量供应才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因此,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才能采用。堆肥技术。堆肥技术有敞开式静态堆肥和机械化高温堆肥二种方式,其好处在于能变废为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垃圾处理的资源化目的,但是,由于近年来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结构的改变,废旧塑料、废旧玻璃垃圾量剧增,如果没有进行对这种垃圾的分类收集和预分选,很难进行堆肥处理。如果能教育广大居民自觉做好垃圾的分类处理,将各种金属、塑料和有机物区分开来,再将仅含有有机物的垃圾进行堆肥,在我乡竹山公路建设积极开展并日益完善的条件下,将垃圾堆肥用于竹山施肥,既解决了垃圾出路问题,又可以增加竹山地力。卫生填埋技术。填埋无法做到垃圾的减量化,但却是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最终手段,方法简便易行,投资较低,能消纳的垃圾量大,比较适应于目前大部分的城市和乡村的经济承受能力,对于山区小集镇来说是较为合适的选择。2.2垃圾处理规模根据目前情况分析,由于现有的生活方式将在较长的时期内维持,因此,垃圾成分构成预计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动物、植物、塑料、纤维、金属、玻璃含量还将占主要部分。按照*****所在地居住的人口数量,近中期的垃圾产量预测如下表:序号年分人口数(万人)排放系数(千克/人日)日产量(吨/日)年产量(万吨)120040.40.83.20.11220060.50.94.50.16320100.61.16.60.24420200.61.27.20.262.3垃圾处理方案近中期产生的垃圾拟采用堆肥+填埋处置方式,垃圾产生量即为需处理量,以2010年的年产量为平均数计算,日处理量为6.6吨,年处理量为0.24万吨,至2024年产生的垃圾总量为0.24×20=4.8万吨,按45%进行堆肥处理后用于竹山施肥,55%进行填埋处理。填埋场可按可消纳*****30年内产生的垃圾量考虑。3总图与运输3.1总图3.1.1场址选择拟选场址位于*****彭坊村境内,小地名长坑垅,距离乡所在地2.5公里,场址附近有县道通过,交通便利。3.1.2周边环境。场址周围无居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不大,周边自然条件的环境容量大,植被茂盛,具有较好的自净能力。3.1.3总图本项目场址为一天然山谷,东面为山

峰,西面临县道,南北二面是山脉,长约为500米、宽30米,根据场地及生产工艺、运输和施工要求,利用天然地形,从西向东把场地分为二段,即进口处为垃圾预处理和堆肥区,占地约为3000m2,里面往东为填埋区,占地约为6000m2。3.1.4运输与道路本垃圾处理场日处理生活垃圾为6.6吨,全部采用农用运输车或小型拖拉机运输。场内道路长约700m。3.1.5用地条件。本场地可建设为山谷型填埋场,东南部为平坦狭长地段,无地下水出现,除了雨季的大气降水可用设立截洪沟排出外,填埋场可以基本上不受山洪的影响。3.1.6土料来源。垃圾填埋作业需要大量覆盖土,周边粘土土料来源广泛。4预处理及堆肥处理工程4.1堆肥处理工艺

堆肥处理工艺采用好氧堆肥,发酵温度一般在50~65ºC,发酵周期短,称为高温快速堆肥,为了使物料与空气充分接触,给系统提供足够的氧气,通常通过风机进行强制通风促进其与空气的充分均匀接触,实现好氧发酵,根据八十年以来国内垃圾处理较为普遍采用的静态好氧堆肥技术,本项目也采用仓式静态堆肥,辅以机械通风,提高发酵温度和发酵速度。4.1.1工艺流程分选预处理及堆肥处理的工艺流程如下图:进料板式给料机滚筒破袋机滚筒筛分机筛下物一次发酵仓二次发酵仓后处理筛分堆肥成品4.1.2设计说明

(1)垃圾给料系统方案设计利用天然地形,将分选车间靠近山坡布置,垃圾车将垃圾沿进场道路直接运至分选车间顶部,将垃圾从分选车间顶部的预留孔洞中,将垃圾卸入下面的板式给料机的料斗。

(2)垃圾进入分选车间后,由板式给料机的均匀给料,通过皮带轮输送机将垃圾送进滚洞破袋机,将垃圾进行破袋处理,以利于下阶段的分选。破袋机的出料又通过皮带输送机被送至滚筒筛进行筛分处理,根据经验筛孔取为80mm,筛下物通过滚筒筛下部和皮带送出,然后直接送到一次发酵仓的顶部,在布料机的作用下,将物料送到发酵仓。筛上物为不利于堆肥的物质,在分选车间前的受料平台上短暂停留后,由专用自卸农用车运往填埋场做填埋处理。

(3)堆肥处理系统堆肥技术是在有控制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对垃圾中的有机物进行生物化学分解,使其变成一种具有良好稳定性的腐殖土状物质的全部过程,好氧堆肥过程放热而使堆体达到高温,高温持续时间长,利于垃圾的无害化处理,高温堆肥过程中温度的升高,是由于好氧微生物如细菌、真菌、酵母菌和放线菌的大量繁殖释放热量造成的,由于微生物活动,使有机物如半纤维素、纤维素,蛋白质被分解而形成腐殖质并呈稳定状态,从而形成可供农作物利用的有机肥料。好氧堆肥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发热升温,高温、降温和腐熟保温阶段。4.2发酵仓的设置4.2.1一次发酵设计中将前三个阶段在一次发酵场中完成,发酵周期限为8天,包括1~2天的升温期,5天左右的高温期,1天降温期,为了保证合理的通风,根据经验,按0.20m³空气/m³垃圾min设计,采用2台风机,一台用于鼓风,一台用于抽风。一次发酵仓为砖混结构,建8个仓,每个仓容纳一天的垃圾量,停留时间为8天,每天的垃圾量为6.6吨,按45%计为3吨左右,容重以0.5t/m³,约为6m³根据堆高2m考虑,单个发酵仓建筑为2×1.5×2m。发酵完毕后,由农用运输车送往二次发酵仓。4.2.2二次发酵仓是堆肥稳定化的过程,按发酵周期20天设计,在发酵仓内完成,每日进料3吨,约为6m³由20个单元组成,按2×10排布置,每个单元容纳一天的处理量,仍按2×1.5×2m设计,在长边二侧各设10个门,供物料进出,出料由铲车运到后处理车间。4.2.3后处理车间与成品库后处理车间与成品库合建,成品库存按储存60天的产量设计。后处理工艺主要对二次发酵产物进行进一步的筛分,进料由铲车运送入板式给料机,物料均匀送入滚筒筛分机,筛孔按15mm设计,得到的筛下物为堆肥成品,筛上物由皮带输送机输出出,再由农用车运到填埋场处置。

4.2.4主要设备清单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单位数量1板式给料机n=5.0Kw台12破袋机Ф1000×1200,n=7Kw台13皮带输送机B=600,L=3200,n=3Kw台14滚筒筛Ф1000×1200,孔径80,n=7Kw台15皮带输送机B=600,L=3200,n=3Kw台16布料机台17风机Q=200m³/min台28滚筒筛Ф1000×1200,孔径80,n=7Kw台19皮带输送机B=600,L=3200,n=3Kw台110小型运输车1.5t辆111铲车1.5t辆15卫生填埋工程方案5.1填埋坑及使用年限5.1.1填埋场院库存容填埋场利用彭坊村长坑垅狭长的天然地形,长约500米宽约30米,东西走向,通过在西面坑口往东100米建设垃圾预处理和堆肥场;100米往东建设一座垃圾坝形成垃圾填埋坑,长350m,宽30m,坑底标高为490m左右,填埋作业时层层压实,每增高4.7m时,进行填土0.3m,直至500米标高为止。当垃圾填至500m标高时,要进行终场造坡,为保证雨水能得到有效导排,堆体顶端由中心向四周形成5%的坡度,最终封场标高不超过去503米,平均填埋高度为10米。

新收集的垃圾平均容重为0.4-0.6t/m³,经过压实后垃圾容重可以达到0.75-0.85t/m³,经填埋并降解后,实际上每立方米的容积可以消纳1.1吨的原生垃圾。因此,本填埋场容积约为100000m³,可供*****使用30年以上。5.1.2坝体工程垃圾坝是与山体共同形成填埋坑的主要构筑物,筑坝形式直接影响到填埋场的安全运行,也关系到工程造价的经济性,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目前,国内垃圾填埋场的筑坝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为粘土坝、堆石坝、砌石坝三种,其需要考虑的因素为:坝的功能特点,筑坝材料来源及拟建场址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还有就是工程造价的经济性。粘土坝对自然条件有较广泛的适应性,对地基的要求低,适应不均匀沉降的能力强,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考虑到建设场址粘土来源方便,所以垃圾坝拟采用粘土坝为宜。垃圾坝位于填埋场坑口往东100m,南北走向,坝长30米,高10米,坝顶宽度设计为4米,坝二侧边坡坡度为1:2,坝断面面积为240m²,平均坝长为30米,筑坝土方工程量为7200m³。5.1.3防洪排水工程场区防洪与排水工程的作用是在填埋场使用过程中和终场后,将降落在填埋场周边的大气降水及时排出场外,防止在填埋场内形成积水,因此在填埋场三面以截洪沟的方式导出降水。填埋场汇水面积为10000m²,大气降水以截洪沟排出,由于填埋场地势是东高西低,所以截洪沟需设立三段,分为东段、北段、南段顺填埋场铺设,把水导向西面的溪流,截洪沟采用矩形断面,底宽1米,护砌高度为1.2米。采用浆砌块石,水泥沙浆抹面而成。5.1.4导渗方式当填埋作业开始并终场后,填埋场内的积水需以主盲沟、支盲沟、次盲沟和石笼构成的导渗系统将渗沥液导出场外。其中主盲沟负责渗沥液的最终排放,设置在填埋场底以下,与支盲沟相通,由直径为Dn315mm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穿孔花管外包裹150g/m2织质土工布构成。支盲沟也位于填埋区底部,沿场底两侧坡向主盲沟,同侧支盲沟之间的距离为40m断面为梯形断面,下底宽400mm,上宽800mm,深600mm,在支盲沟中铺设直径为200mm的HDpe穿孔花管,其坡向主盲沟的坡度不小于2%,同样用150g/m2织质土工布包裹。次盲沟是在填埋过程中形成的,当每次填埋高度达到4.7米时,按照填埋作业要求开始覆盖中间0.3m覆盖土之前,在压实的垃圾堆体表面上面,底部支盲沟的垂直上方设置次盲沟。次盲沟主要是由可透水,受垃圾沉降影响小的透水软管组成。当次盲沟铺设好后再开始中间覆盖。

石笼是用织质土工布内装20-40mm的卵石,布设在主盲沟和支盲沟的相交处,以不小于2%的坡度向填埋高度增加而增加,使生活垃圾所产生的渗沥液通过石笼的作用更好地导出。为了使填埋区场底的导渗系统不致堵塞,在铺设好的HDpe管外

设置反滤层,该反滤层由卵石组成,从里到外分别为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各层的厚度均为100mm,粒径分别为40mm、30mm、25mm。5.2填埋工艺垃圾填埋作业过程中要求层层压实,每层压实厚度不大于0.3m,当累积厚度达到4.7m时,即进行0.3m厚的粘土覆盖,然后再进行下一单元的填埋,待填埋作业达到设计高度后,应进行终场覆盖,底层是0.3m的粘土,表层回填营养土,种植作物,同时,要注意到顶面具有不小于0.05的坡度由中心坡向四周。5.3填埋作业主要机械设备垃圾卫生填埋作业所需选用的机械主要使用通用机械,购置自卸农用车和蛙式夯实机各一辆(台)以节省投资。6.辅助工程6.1建筑工程6.1.1将办公室、宿舍、机修车间合为一体,采用平房建筑,加强通风采光,增加居住情趣。6.1.2分选车间、一次发酵仓、二次发酵仓、后处理车间和成品库均采用砖混结构。序号建筑名称规格层数结构形式建筑面积(m²)1办公室、宿舍4×5×31砖混602机修车间6×5×31砖混303地磅房4×3×41砖混124分选车间8×8×41砖混645一次发酵仓6×15×41砖混906二次发酵仓6×20×41砖混1207后处理车间及成品库10×10×4.51砖混1006.2给、排水生活垃圾处理场用水主要是为垃圾车辆冲洗、降尘和工作人员日常生活用水,可由邻近山涧引水。填埋场内和预处理车间的雨水由截洪沟及时导排,以防止污染。6.3.供电工程项目区用电主要是垃圾预分选的破袋、筛选和一、二次发酵鼓风、抽风,照相馆明等,总用电负荷为35Kw6.4.消防项目区应注意消防安全,在垃圾预处理区和填埋区所有的建筑材料要考虑采用耐火材料和相应耐火等级。6.5.绿化工程项目区内道路两侧要种植林木以美化环境,在填埋场终场后要种植毛竹,既美观又充分利用垃圾场的肥沃条件。7.环境保护与职业卫生7.1环境保护7.1.1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场的污水主要来自冲洗车辆和大气降水,由于场内无地下水产生,上述污水可以自行吸收并蒸发7.1.2废气收集与处理废气产生于填埋场内,由于在填埋区有设置石笼(以织质土工布内装20~40mm卵石),可以使气体及时得到收集并排放。7.2职业卫生由于垃圾处理场的劳动条件较差,应尽可能采取措施改善工人的劳动环境和劳动条件,以保障工人的身体健康,主要有以下几点:1.应严格按照垃圾填埋场填埋工艺填埋垃圾,分层压实覆土。2.对场内作业人员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和预防接种。3.加强职工的安全教育和个人卫生教育。4.强化场内蚊、蝇、鼠的消杀力度。5.场区作业人员配备必要的劳保用品,包括工作服和防尘口罩等。8.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8.1企业组织垃圾处理场隶属于*****文明办,实行企业化管理,经济上实行独立核算。8.2生产组织系统垃圾处理场实行场长负责制,场长下设二个作为组,一个为垃圾清扫作业组,负责乡所在地的卫生清洁作业;一个为垃圾场作业组,负责对所收集的垃圾进行分选、堆肥和填埋处理。8.3劳动定员8.3.1工作制度垃圾处理场实行两班制,生产天数为365天,工作时间为8小时,由于垃圾处理量的限制,可根据具体情况实行轮休。8.3.2劳动定员垃圾处理场投入运营后,需配备工作人员4人,主要安排在垃圾清扫作业、垃圾分选、堆肥、填埋作业区,由于人员少,可以考虑交叉兼职。具体人员分工见下表人员分工管理人员生产工人辅助工人小计清洁工人1(兼职)12分选、堆肥1(兼职)12填埋、运输1(兼职)机修、地磅1(兼职)合计2248.4人员培训在垃圾处理场投入运营以前应当组织有关的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学习国内外垃圾处理先进经验,熟悉并掌握工艺设备的性能及操作规程。9.项目实施与管理9.1项目实施本项目工程实行业主负责制,由业主委托设计,筹措建设资金,组织项目的招投标工作,执行国内外合同法有关要求,并组织施工与生产。9.2实施进度安排2004年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2005年3月完成工程设计;2005年4月工程招标并开工;2005年底试运行;2006年3月投入使用。项目建设为一年完成,到2004年底9.3工程招投标9.3.1招投标内容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对以下内容进行招标工程设计、监理招标、土木结构建筑招标、设备招标、工艺及设备安装招标。9.3.2招投标组织形式为保证工程项目在公平、公正、公开、透明、有序的原则下进行,,工程项目招标阶段由乡人民政府组成专门机构进行调控、把握。一是组成资格评审委员会,对参与投标者进行资格评审,参加人员为有关领导、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财务经济专业人员,5人以上单数组成。二是组成评标委员会,由有关领导和有关技术、财务经济方面的专业人员5人以上单数组成。评标委员会的评标工作受有关行政监督部门监督,程序依下图所示:招标申请资格预审文件、招标文件的编制刊登评审通告、招标通告资格预审发售招标文件现场勘察与标前会议投标文件编制与递交开、评标定标并签约10.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0.1编制范围与依据(1)投资估算编制范围包括垃圾处理场全部配套设施;(2)《福建省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定额》2003年版;(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三者107号文;(4)《全国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1996年;10.2有关说明.本项目属社会公益事业,固定资产投资税率为0。.本项目属国内新的环境保护项目,生产运营期免征税赋。.不可预见的工程和费用,按6%计算。.基本预备费按8%计算。.流动资金按项目二个月的经营成本计列。10.3投资估算工程总投资为258.7万元。(1)土建工程估算表序号分项工程名称规格要求单位数量单价费用(万元)一填埋场区工程28.51场地清理场地平整m²15000710.52筑坝工程粘土坝m³72002518二预处理与堆肥工程7.481分选车间砖混m²642001.282一次发酵仓砖混m²902001.803二次发酵仓砖混m²1202002.404成品库砖混m²1002002.00

三、管理区工程1.801办公室、宿舍砖混m²602001.202机修车间砖混m²302000.60合计37.782)设备估算表序号分项工程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单价购置费(万元)安装

一、填埋区用机械8.021蛙式夯实机Hw60台132农用运输车辆153取土用具0.02万元

垃圾填埋场日常工作计划篇10

一、前三季度工作开展情况、成效

(一)环境卫生管理方面

1、完善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通过制定完善作业管理制度、加强环卫监督检查和注重教育管理,量化细化工作标准任务,将城区清扫保洁面积实行划片分组、奖优汰劣,推行“评先督后”、“末位淘汰”、奖勤罚懒的措施,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坚持常态保洁,保障城区环卫。一是坚持每天2次普扫、全天保洁;对主次干道坚持每日冲洗、洒水。将城区清扫保洁范围划分成5个片区,明确监察队成员管理每片区内的若干各清扫保洁小组,实行片区长包片负责制。注重环卫宣传,强化环卫作业管理,坚持巡回保洁、评先督后,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处置。二是优化清运线路,灵活转运生活垃圾。按城区主要街道、街巷线路特点和环卫作业车型的不同,划分了农用车路线、勾臂车路线、摆臂车路线、中转站对接车路线,及时转运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车离点净。三是强化作业管理。注重安全生产,强化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坚持对环卫作业(管理)人员进行长效管理、考评,分路段、班组进行评先督后,确保常态化保洁质量。

3、抓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一是组织人员到各主次街道进行环卫宣传,发放《致广大市民群众的一封信》,动员临街商铺、住户配备密闭垃圾容器,做到垃圾不出店(门)。引导商铺、住户配合环卫垃圾收运工作,强化监察管理,对随意乱扔乱倒垃圾等行为进行制止。在城区各中小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进行校园”活动。全面治理城区校园内及周边市容环境卫生,让学生去影响家庭、家庭去带动社会,倡导学生从小讲文明、树新风,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学会爱护环境,美化家园,争做环境卫生管理的“小卫士”。二是进行城区出入口整治。对城区出入口苏区大道、将军大道北、滨XX大道等道路两侧进行全面、彻底清理,共新建垃圾池15处、维修垃圾池9处。三是抓小街小巷整治。落实小街小巷保洁人员,坚持每天进行清扫路面,清除杂草杂物和沟道。在城区各主要街道路口树立了26块“禁止车窗抛物”警示牌,警示市民养成良好的习惯。四是完善车载语音,环卫车在监察作业管理同时,进行车载循环播放《致广大市民一封信》,引导市民“立说立行,争当环境卫生保洁员”。四是密切配合县清洁办等部门抓农村生活垃圾处理。

4、强化填埋场管理,做到周边群众满意。一是坚持覆盖填埋、消杀到位。严格按工艺流程,对到场垃圾及时覆盖填埋,坚持每天两次消杀,不留卫生死角。二是加强装运车辆管理。明确所有运往填埋场的车辆需加盖遮护网,对洒落垃圾及时清扫,避免二次污染,卸运后及时在场内清洗车辆。三是完善渗滤液处理。渗滤液处理站坚持24小时进行渗滤液处理,定期抽检水样,确保达标排放。因渗滤液处理运行技术要求较高,现已委托厂家进行管理。四是全程接受监督。聘请填埋场周边群众为填埋场卫生管理监督员,对垃圾填埋、污水处理进行全程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着力打造精品示范街。坚持城区环卫保洁常态化管理,结合“打造品质城市,建设精品示范街”的总体要求,明确了一名副所长专抓滨XX大道、凤凰大道、平川大道的精品示范街建设。加大清扫保洁力度和环卫监察管理,坚持每天对上述路段清扫保洁至晚9点,派员对违反环卫管理的行为进行监察执法。

(二)环卫项目建设方面

1、新建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场。选址于埠头乡玉口村围子上壁坑尾。现已按9月9日工作调度会要求下发明电,明确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内容及时限,并与县发改委、城建局、国土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对接,现正在进行初堪、环评、可研编制等工作。

2、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厂项目。已完成厂区综合办公楼、职工食堂宿舍,正在完善厂区附属设施。目前正在对分拣、制肥生产线进行检修和改建喷爆房及完善厂房内除臭设施。

3、垃圾中转站选址及建设。经请示县政府同意调整至平川大道(北红军子弟学校对面)进行建设,已完成施工图设计和工程控制价。现正在按程序组织工程招标和设备采购。

二、第四季度工作打算

(一)加强城区环境卫生的常态化保洁,保障城区环境卫生质量,着力打造环卫精品示范街。

(二)强化环卫设施项目建设管理。

1、新垃圾填埋处理场项目。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对接,按兴府办电[2015]17号通知精神,对细化分解的工作任务进行跟踪、协调。

2、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厂项目。根据建设方的承诺,加强跟踪,督促其在10月20日前整改完并正式投入运营。

3、垃圾中转站项目。待工程开标确定施工单位后,立即组织进场施工,确保年内完成工程施工并进行设备安装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