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前台工作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1:09:51

物业前台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台湾地区农业生物技术科技计划

农业在台湾经济发展中曾经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上世纪20-30年代,日本占领下的台湾农业就形成了以稻米和甘蔗为主的单一农业生产形态。50-60年代推行的第一次,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台湾农业进入较快发展时期,农业生产年平均增长达13%、农业劳动生产力年增长6.3%。1952年台湾的农业产值达到62.18亿元(新台币,下同),占当年台湾GDp的35.9%,而工业只占18%。经过十多年的发展,1963年农业产值达到235.97亿元,占GDp的比重下降为26.8%,工业产值达到28.1%,工业产值从此超过了农业[1]。在1953-1968年期间,台湾农业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平均年增长率达到5.5%,被称为台湾农业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台湾当局开始实施“以农业培养工业,以工业发展农业”的政策,将农业部门的“成长”和“剩余”转移到工业部门[2]。而1969年则是台湾农业发展的一个分水岭,逐渐进入停滞阶段甚至出现负增长,增长速度明显放慢。台湾农业占GDp的比率不断下降,从1968年的22.1%下降到1970年的17.9%和1972年的14.2%[3]。为了促进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加速农村现代化,台湾当局开始实施“以工业发展农业”的政策[2]。

自上世纪80年代起,台湾当局对农业政策进行了全面调整,农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转型期。1980年推行的“第二次土地革命”,主要措施包括了进一步加速农地重划,促进共同经营、委托经营和代耕,发展农业生产专业区等。这些措施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的现代化。

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台湾农业已基本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换,进入到所谓“精准农业”阶段,产业化和现代化水平都比较高[4]。台湾的农产品基本实现了良种化,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使农产品符合相关国际标准,推动农产品的出口。另外,台湾也开始大力提倡订单农业,将农业全面推向产业化和市场化,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在工业化时代的台湾农业发展也面临了许多的困难和挑战。第一,台湾是一个孤立的小岛,资源缺乏,人均耕地面积小,还面临着耕地的持续减少;第二,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受教育的水平普遍偏低,影响了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第三,台湾的城乡贫富差距也使得农村就业人口持续减少。

面对这些问题,台湾农业的出路在哪里?台湾农业在上世纪60-70年代的工业化起步阶段,曾经给工业提供了大量的人力和资源,支撑起了台湾的现代工业体系。在农民增收放慢、劳动力不断缩减的情况下,台湾当局面对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冲击,认识到只有顺应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积极倡导农业的转型升级,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提高农产品价值、提高生产效率,发展精准农业。因此,高度重视农业与生物技术结合的研究与应用,充分发挥生物技术在农产品开发上的巨大潜力,提出要创造新一轮的农业黄金时代。

一、台湾推动农业生物技术“国家型”科技计划的背景

20世纪末,台湾生物技术产业稳定增长,1997年的产值达到147亿元。在产值结构上,食品占51%,医药占24%,特用化学品占11%,其它占14%,其中农业生物技术部分,包括种苗、动物用药品及食品等,约占70%以上[5]。

台湾农业生物技术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从事农业生物技术研发的上、中、下游的配合以及产学界之间互动关系急待建立,中小型企业规模小、研发基础薄弱,从事生物技术研究的学术机构整合程度不高,研究效率需要提升[5]。

鉴于农业生物技术的巨大应用前景以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为了加快台湾生物技术的研究创新及其应用技术的发展,解决农业生物技术所面临的挑战和难题,台湾当局从政策上不断加大了对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持,增加科技研发经费和人力的投入。1982年台湾当局颁布的《科学发展方案》将生物技术列为8大重点科技之一,1987年实施了《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利用计划》。在1995-1997年间,台湾“行政院”通过和修订的《加强生物技术产业推动方案》,确定将农业与医药领域的生物技术作为台湾全力发展的重点科技。

为了发挥台湾的竞争优势并解决重大社会经济问题的需要,整合研发各阶段的优势,推动官产学研整体的创新机制建设,台湾“国科会”于1996年提出设立“国家型”科技计划并拟定了《“国家型”科技计划推动要点》[6]。1997年3月,台湾“国科会”将农业生物技术确定为台湾首批四个“国家型”科技计划之一。

二、农业生物技术“国家型”科技计划概况

农业生物技术“国家型”科技计划(nationalScienceandtechnologyprogramforagriculturalBiotechnology)的总目标是整合台湾农业生物技术上中下游的人力、物力与技术资源,加强本土性、具产业发展潜力的研究,落实产业应用,提升台湾生物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该计划提出,农业生物技术的研发是精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台湾农业产业今后发展的方向。

农业生物技术“国家型”科技计划主要针对地区内产业发展需要,一方面开发本土性、具有市场前景的农业生物技术产品有关的科技资源,使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在本地区得以牢固扎根,同时建立可持续发展体系,将本地区发展为亚太地区生物技术产业研发中心。该计划的首要目标是整合台湾既有的农业生物技术产业上中下游资源,发展具有市场前景、本土性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同时发展高科技平台,提升产品质量,增进产品的盈利率与国际市场占有率。在缩短产品研发周期方面,该计划整合各资助单位现有计划中具有产业应用前景的成果,引入产业界的参与,有效建立研发应用的完整体系。

农业生物技术科技计划共执行了三期,从1998年开始到2008年结束。2008年以后,为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自由化,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发挥台湾农业的科技优势与地理条件,台湾“农委会”提出《精致农业健康卓越方案》代替农业生物技术科技计划,引导农业从生产转向生活产业发展,期望以台湾高素质的研究人力、多样性的生态和文化及以发达的资源技术环境为基础,推动农村再生计划、海岸新生计划及6万公顷绿色造林计划,共同支持精准农业的发展。

1.各期计划的总体情况

第一期计划执行期为四年(1998至2001年),总经费为7.9亿元。由台湾“国科会”、“农委会”与中研院共同研拟、推动与执行。第一期计划主要针对台湾产业发展的需要与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建立发展本土性农业生物技术产品有关技术、科技资源及研发与应用体系,结合既有的农业生物技术产业上、中、下游资源,发展具有市场前景及本土性的产品。发展领域如下:花卉与观赏植物、植物保护、水产养殖、畜产及动物用疫苗、农产品保鲜利用、环境保护、保健及药用植物。其中2001年加入了基因组研究专案。

第二期计划执行期为三年(2002至2004年),总经费为19.9亿元。由“国科会”、“农委会”、中研院与“卫生署”共同参与、推动与执行。研究重点包括花卉及观赏植物、植物保护、水产养殖、畜产及疫苗、植物有用基因的利用、环境保护及药用保健植物等七大领域。

第三期计划执行期为四年(2005至2008年),总经费为25.72亿元。由“国科会”、“农委会”、“工业局”、“卫生署”及中央研究院等机构共同推动。“国科会”、“农委会”及中研院主要负责重点领域及产学合作计划的整合、推动与执行;转基因农产品在食品工业应用上所必须进行的安全评估与管制技术由“卫生署”协助管理,有关研发成果的厂商辅导及技术推广则由“经济部”、“工业局”协助办理。

为执行本计划,相关经费补助单位设有指导小组,另辅以工作小组、专家群、研究群等以利于业务推动。本计划规划的各项研究重点,由各研究群分别负责执行,而由计划工作小组负责规划、协调、整合审查与管理等的决策,计划办公室负责落实工作小组决策、执行跨部会协调、整体计划的科技行政管理及掌握研发成果并推动产业化。

计划第一、二期在七大领域发展的、具有产业化可能性的研究成果就已经开始以产学合作计划的方式转移给产业界。而自2005年进入的第三期,以发展15项目标产业为主,包括:(一)植物产业领域的兰花产销体系的发展与整合、蔬果花卉保鲜技术的整合与应用、有机化农业的生产规范及关键技术的整合、中草药及保健食品产业化体系的建立及推动、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二)动物产业领域的生产优质种苗(石斑、虾)技术的研发、生物技术在台湾鲷国际化推动的研发、生物技术在海鲡箱网养殖与加工技术的改良、良质猪、鸡生产体系的精准化、动物用生物制剂的开发;(三)生物技术产业领域的转基因技术在观赏、医药及工业等产业上的应用、农业分子检测系统的开发、生物反应器生产特用产品相关技术的开发、基因改造生物(Gmo)评估技术及产业认证、功能性基因组在生物技术产业的前瞻性研发等。加上“农委会”及“工业局”经费也开始支持产学合作计划,其促进厂商投资、提升诱发民间投资比例、以及学术界移转至产业界的情况就更为活跃。

已执行的三期农业生物技术科技计划年度经费及研究人力投入详见表1。

2.计划各阶段的执行情况

农业生物技术科技计划第一、二期在材料(含品种)开发、技术创新或改进、环境平台建立等方面有丰硕的成果。为将先前取得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经济效益,2005年开始的第三期,重点规划了15项目标进行产业化,期望能具体且有效地整合既有的人力、物力与技术资源,真正达到产业化、商品化;另一方面联合产官学研各界,加强发展本土性及具产业化发展前景与潜力的产品与技术,以提升国际竞争力并协助将台湾地区建设成为亚太地区农业生物技术产业的研发与营运中心。

从计划执行产出来看,第一期共获得专利授权3件,申请13件。其他研究成果例如:在第一期计划中,保健、药用植物属于重点推进的领域,设计有研究项目13个,有参与意向的厂商数达到28家。所取得的成果有:完成12个山药品种系的组织切片图谱及层析,供快速品种鉴定之用;引进12个山药种原并选育70w47、tnG2、70w35、70w34及70w73等具生产与抗氧化潜力的优良品系;证实山药萃取物对人类乳癌细胞生长具抑制能力及抗氧化作用;完成山药粉末、山药四神汤罐头等加工产品的制作。

在计划的第二期,开展的一般重点领域研究项目在2002-2004年共计完成52项。产学研发应用项目有8项获审核通过,另有8项处在审查阶段;发明专利核准数3项、申请待核准61项、已授权专利8项。

计划的第三期产业化效果明显。在第1、2期,7大领域具有产业化可能性的研究成果就开始以产学合作计划的方式转移给产业界。从2005年开始进入第3期后,台湾“农委会”和“工业局”也开始支持产学合作计划,尤其是“工业局”的加入明显提升了厂商投资的经济效益,加快了研究成果的转移。第三期完成推动成果产业化项目共39件,带动35家企业的参与,厂商投入研究及技术转让经费超过2亿元,这对业界研发能力的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及从业人才的培养做出了贡献。

农业生物技术科技计划1999-2008年各阶段的研究计划成果如表2、表3所示,产学合作计划成果见图1所示。

三、评述

台湾在推动农业生物技术科技计划之初就考虑到以后的产业化问题,所以自始至终都有产学合作计划的实施。但计划执行10年来,虽然前期应用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研究成果的产业转化率并不高。

从各期的投入情况来看,经费投入在第二期有飞速的增长,从7.9亿跃升到近20亿,相应的人力资源投入在第三期呈现出了极大的增长趋势,主要是由于产业化阶段需要大量的人力来进行投资、建厂等活动,促进了投入的增长。而前两期投入的人力主要是研究人员和部分试验推广人员。

从产出来看,学术论文在第二期呈现爆发式增长,这与第一期的研究积累和第二期的巨大的科研投入有很大关系。专利数量则是呈渐进式的态势,从前到后逐渐的增多,由于产学合作计划的实施,在企业的推动下产业化过程中的成果更多地以专利的方式表现出来。

从研究重点可以看出,台湾的农业生物技术科技计划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计划的第一期和第二期都把重点放在了七个重点研究领域,但在2001年,基因组研究开始兴起,通过改变遗传基因来实现农产品的优良性状成为新兴领域,计划适时地加入了基因组研究。到第三期时,由于一、二期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急需将产业引入,于是将前两期的成果通过组合形成15个产业领域给予重点扶持,通过技术转移实现产业化。

总体来看,台湾的农业生物技术科技计划的执行尚有不足之处,例如基础研究成果的转化率不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出原因。从开发产品的过程看仍有许多缺口,包括取得国内外认证、知识产权保护、建立试量产及量产技术、商品化技术及创投等。从分析合作厂商核心能力及查访发现,大部份厂商的核心技术不足且规模不大,故承接能力不够。比较策略性研究计划进入产学合作计划的比例可知,许多基因组研发成果没有厂商承接,显示出这方面的成果产业化技术缺口很多,需要加强,急需以整合性好的计划完成技术配套,使成果足以让合作厂商有能力衔接。分析技术转移及产学合作计划的分布,显示出厂商愿意偏向承接短期能开发成产品的项目经理。为此,需要了解及解决产业界关键技术的瓶颈,主动筛选优良成果以与厂商实现对接。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台湾总览[m].1992.

[2]张传国,庄礼焕.海峡两岸农业发展比较研究[J].台湾农业探索,2010(5):16-20.

[3]郑百龙,翁伯琦,周琼.台湾“三生”农业发展历程及其借鉴[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6(4):67-71.

[4]高焕喜,秦庆武.台湾农业发展现状及其启示[J].山东农业(农村经济),2002(9):6-7.

物业前台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精益造船准时生产(Jit)拉动式生产推动式生产

随着经济全球化,我国造船业也随之迅速发展,造船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现在的造船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三位,仅位居韩国、日本之后。为了适应这种竞争形势,除了在技术方面上要提高以外,还必须在生产计划方面有所改进,因此,我们研究了推拉结合式生产计划。拉动式生产是一个很有效的生产方式,它在我国许多企业得到了的应用,使企业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在造船业,国外的Jeffery和philip等人发表了精益造船的有关论文,论述了推动式生产计划和拉动式生产计划等理论。然而,推拉结合式生产计划在我国造船业还没有得到采用。基于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了推拉结合式生产计划在我国造船业的应用研究,使其能在造船业得到推广,并最终实现拉动式生产。

1改革造船业推动式生产计划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造船业一直是采用推动式计划体系,其特点是由管理部门制定生产计划,然后层层下达,由下面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这种生产模式,容易发生生产过剩,也难免发生停工待料现象,库存积压,形成浪费,以致成本增高。要改变造船业这种情况,有必要采用拉动式计划管理模式,当然,根据我国造船业的现状,就必须先采用推拉结合式生产计划。

2拉动式计划体系特点

拉动式计划体系特点是计划部门只制定主生产计划(最终产品计划),其它工序由后道工序向前道工序提出订货计划,前道工序严格按后道工序的交货要求,不提前,也不拖后地安排生产。用于这种上下连接生产的管理方法就是看板管理。

3造船中推拉结合式生产计划应用举例研究

精益造船Jit的单船生产计划就是按照交船期和总体生产安排的要求,制定分段搭载计划和分段制造计划。然后从分段搭载计划和分段制造计划出发,按平面分段和曲面分段、涂装和预舾装、板材和型材、管子加工等等,按照拉动原理从后向前一级一级地由作业者(系或者工段)制定各自的作业计划、物料计划和劳动力计划。然后由生产主管部门进行综合平衡,做到作业计划和物料计划的统一,作业计划与劳动力计划的统一,最后汇总成全公司的年度、季度和月度生产计划。

推拉结合式生产计划就是各个船厂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把某种中间产品看作最后一道工序(以后称之为“主中间产品”),船厂生产计划部门对主中间产品作计划,对主中间产品的前一道工序发送“看板”,然后前道工序根据“看板”和后工序的订单自己制定生产计划、进行生产或提供产品(在制品),利用“看板”对生产进行拉动式控制。而主中间产品到交船之间的计划采用推动式控制,不同船厂其主中间产品的选择也不同,这要根据船厂各部门、车间的计划能力,中间产品可以是大小节点、分段、托盘等,见图1。

这样,船台大合拢计划就成为Jit生产计划的主生产计划。下面就以某一具体船厂为背景,阐述制定主生产计划过程,即船台使用计划。

3.1船台使用计划(主生产计划)

该船厂有8个船台,东区4个,西区4个,还有横移区分为4段(横移区在东西船台中间,主要作用是把各船台合拢结束的船下水所用,3号、4号横移区除了下水用以外,还可以做合拢场地用)。船台使用计划(即主生产计划)主要包括船台使用三年滚动计划,和各单船船台合拢计划。

3.1.1船台使用的三年滚动计划

船台使用的三年滚动计划是由生产计划部门和生产部门结合历史数据共同制定的,即推进式计划管理。该船厂船台使用三年滚动计划中1100teU-28集装箱船开工时间06.11.30;完工时间07.04.19。

3.1.2单船船台吊装计划

单船吊装计划是由生产计划部门制定的(属于推进式计划管理范畴),本文就以1100teU-28集装箱船的船台吊装计划为例。

(1)1100teU-28的分段划分

要了解单船船台吊装计划,首先必须熟悉单船是如何进行分段的。下面就以南京金陵船厂1100teU-28的分段划分为例如图2:

根据计划,1100teU-28是在东区船台2进行合拢,这也是由生产计划部门制定的计划,如表1。

在表1中,吊装日期是指分段吊上船台的时间,完工日期是指两个分段合拢完工的时间,如HB05和HB04合拢需要10天时间,即从06.12.01到06.12.10,分段建造时间含义是该分段在合拢工序之前建造所用时间,例如,HB05在分段建造工序需要建造30天,Ht11需要建造50天。

3.2船台中日程计划制定

这里所说船台中期计划是指造船的主生产计划,也就是季度计划以及月度计划。主生产计划的制定步骤有以下三步:

(1)接受订单

精益造船Jit中“接受订单”的含义就是下水工序把

各船的下水时间以《计划生产通知单》或《订货单》的形式通知船台车间,船台车间以及生产计划部门根据各船的下水时间一起制定船台使用计划(主生产计划)。例如,1100teU-28下水时间是2007.4.24,那么1100teU-28上船台时间经过倒推应在2006.11.30,这是由船台车间以及生产计划部门商讨决定的,即推动式计划体系。

(2)主生产计划的制定

船台计划是根据下水计划制定的,这也是由生产计划部门制定的。计划部门根据各船的下水时间,制定船厂第n季度(针对分段等生产周期比较长的中间产品)以及第m月(针对某些物料、舾装件或管子等生产周期较短的中间产品)船台大合拢(即第二章所提到的最终产品)生产计划。船台车间参与主生产计划制定的项目就是评价在未来2个季度或2个月里,生产能力是否富余,材料供应能否对应、人员是否富余或不足、能否完成计划等,以调整船台使用计划。当然船台使用计划不能轻易改变,要根据实际情况,向生产计划部门提出申请,生产计划部门根据要求的合理性做出恰当合理的决定。

(3)主生产计划的执行

其他相关部门在收到主生产计划后,对n季度以及m月主生产计划必须执行,大合拢以外的部门要着手做自己部门的生产指令。当向前道工序(即供应商)订货时,为了让前道工序有准备时间,大合拢以外的生产车间及采购部门,需要制定出n季度以及m月各物料需求总量,并制定出前道工序首批交货量及交货期,提示前道工序后几批的交货量与交货期。对前道工序首批交货量及交货期为正式订单,而提示前道工序后几批的交货量与交货期,不发行正式订单,仅仅是一张表格来提示,待短期计划真正需要时,提前数天发行正式订单,例如某些舾装件,至于分段,由于建造周期比较长(一般在1个月到2个月),所以要提前1个季度或2个月发行正式订单,再根据看板,按取货指令要求的时间送需要的量。

3.3造船中的拉动式生产计划

要实现精益造船Jit生产必须要把原来命令式的生产计划管理改变成各个作业单位自主式的生产计划管理,将原来由“前道工序向后到工序提供产品”的推动式计划管理,改变成为由“后道工序向前道工序提出物料订货清单”的拉动式计划管理。就是说要多少,生产多少;什么时候要,什么时候生产出来。就是计划倒排,分解到天,落实到人,由后道工序来拉动前道工序。

在本文的例子中,每个分段送往船台的时间是由船台合拢工序发送取货看板到分段建造工序,提取分段进行合拢,例如,HB05必须在2006.11.30上船台,船台合拢工序就必须在11.29或在11.29之前送取货看板到HB05分段建造工序(船二车间)领取HB05分段到“东区船台的船台2”,而HB05分段建造工序最迟建造时间应该在30天之前,即在2006.10.30。在发送取货看板之前3个月船台车间已经送订货单到分段建造车间(如船二车间),所以分段建造车间应该有时间完成订单所要求的任务。分段建造车间可以根据表1中的分段建造时间来安排各分段的建造计划,根据取货看板的要求,运送分段到分段合拢场地,这就是所谓的拉动式计划体系。

4结论

通过研究认为,在造船业推行推拉结合式计划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能够优化造船业的生产管理,减少企业中的浪费现象,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杨新昆.造船总体化体现高效率.国际船艇,2005,3:20-21.

[2]JeffreyK..Liker,thomasLamb.whatisLeanShipConstructionandRepair[J].JournalofShipproduction.2002,18(3):121.

[3]philipC..Koenig,Hitoshinarita,KoichiBaba.LeanproductionintheJapaneseShipbuildingindustry?Journalofshipproduction.2002,18(3):167-174.

物业前台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物流园区;信息平台;规划;德令哈市

中图分类号:U65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现代科技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现代物流业已成为黄金产业。物流园区作为承载物流产业及经济建设的重要平台,是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它通过低成本、高效率、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对加速经济循环、降低成本和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物流园区作为承载物流产业及经济建设的重要平台,是物流作业集中的地区,将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同时,物流园区对市场化要求高,投入资金大,占用土地面积大,要作好这样一个具有引擎作用的、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就要求从全局的角度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为做好后续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本文以德令哈物流园区总体规划为例,从物流园区信息平台规划出发解决物流园区的规划布局。城市物流园区规划设计方案的提出,将对城市物流园区的规划与建设具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和现实的经济意义。

1园区概况

德令哈市物流园区位于青海省德令哈市区东南,德令哈工业园区东北侧,规划范围西起德尕路,北至青藏铁路线,南到315国道,东至青藏铁路南侧山体,规划用地面积430.7hm2。物流园区所处区域整体用地性质较为简单,地势相对比较平坦,目前规划范围内已建设用地较少,现状土地利用性质主要为牧草地。当前园区内公共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极为薄弱,无法满足园区发展需要,区域生态景观要求较高,园区要处理好与生态发展的关系。

2物流园区功能分析及市场定位

2.1物流园区功能分析

德令哈市物流园区基本功能包括:运输、配送、转运、存储、包装、装卸、加工等,满足生产商与销售商、供应商与生产企业的配送、生产商销售商与超市门店的配送、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服务。确立“城内大市场、城外大物流”的现代化商贸发展模式,在物流园区建设家居建材、农副产品批发中心和工业原材料、零配件、生活消费品的交易配送中心,形成德令哈市重要的商贸基地。

德令哈市物流园区物流延伸功能包括:设立商品展示厅,吸引生产企业或商贸企业来此参加贸易与会展,开展批发、零售等贸易服务;打造对内提高员工素质,对外宣传、业务交流、产学研相结合的物流人才培训基地,同时为入驻企业提供办公、谈判和对外招商设施环境。

良好的服务系统是生产运输组织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德令哈市物流园应充分利用其区位优势,以及充沛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提供商务、金融、设备检修等服务设施以及为货车、客户提供生活休息、娱乐等生活服务设施。

2.2物流园区市场分析

据德令哈市有关统计数据,全市一、二、三产业的比重由2009年的4.7:51.7:43.6调整为2010年的5.42:52.24:42.34,第二产业增长明显加快,必将促使物流产业快速发展。另外,德令哈市工业园区的建设也急需物流产业为其配套,德令哈工业园区已入驻青海碱业、青海昆仑碱业、青海瑞金矿业、海西化建、青海金峰实业等大中型企业。同时,正在规划建设一批煤化、盐化、天然气化工等重点项目。随着工业园区的企业产能不断提升,原材料,产成品的物流量不断加大,缺乏高效的物流服务,将严重制约园区企业的发展。因此德令哈物流园区将重点考虑全市及周边资源状况、德令哈市工业园区需求进行行业选择,主要包括:农产品及食品行业;盐碱化工行业;建筑建材行业;煤化工行业;金属冶炼行业;商贸流通业;仓储和货运业。

物流园区的主要服务范围为德令哈市、德令哈市周边以及柴达木地区。

3物流园区信息平台规划

3.1物流信息平台的需求分析

在现代物流系统中,有工业企业、运输企业、商贸企业和物流企业的广泛参与,企业对物流信息的需求主要包括与物流运作相关的各类信息,包括政策法规信息、物流市场供求信息、海关信息、公共物流基础设施资源信息、交通运输网络信息和环境信息等;还包括企业自身管理的信息需求,包括数据统计汇总、成本管理、财务管理以及物流运作过程中的若干关键绩效指标考核等。因此,在整个物流过程中,无论是第三方物流还是货主、运输企业或者仓储企业、分销商都需要一定的信息交换,需要一个建设一个信息平台解决各种交流中的繁琐问题。

3.2功能需求分析

在战略目标的指导下,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及系统总体体系结构的设计应以满足总体功能要求为依据。根据物流信息系统的战略目标,物流信息系统的总体功能应有如下内容:

1、基本功能

数据交换功能。这是信息平台的核心功能,包括网上报关、报检、许可证申请、结算、缴(退)税、客户与商家的业务往来等与信息平台连接的用户间的信息交换。

信息服务功能。该功能以web站点的形式实现,这类信息主要包括水、陆运输价格、新闻和公告、政务指南、货源和运力、航班船期、空车配载、铁路车次、适箱货源、联盟会员、职业培训、政策法规等。

会员服务功能。为注册会员提供的个性化服务。主要包括会员单证管理、会员的货物状态和位置跟踪、交易跟踪、交易统计、会员资信评估等。

在线交易功能。交易系统为供方和需方提供一个虚拟交易市场,双方可和查询供需信息,对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可与者进一步洽谈,交易系统可以为双方进行交易撮合。

2、扩展功能

智能配送功能。利用物流中心的运输资源、商家的供货信息和消费者的购物信息进行最优化配送,使配送成本最低,在用户要求的时间内将货物送达。

货物跟踪功能。采用GpS/GiS系统跟踪货物的状态和位置。状态和位置数据存放在数据库中,用户可通过CallCenier或web站点获得跟踪信息。

库存管理功能。利用物流信息平台对整个供应链进行整合,使库存量能在满足客户服务的条件下达到最低库存。

决策分析功能。建立物流业务的数学模型,通过对已有数据的分析,帮助管理人员鉴别、评估和比较物流战略和策略上的可选方案。

金融服务功能。在相应制度及技术进一步完善后,通过物流信息平台网络实现金融服务,如保险、银行、税务、外汇等。

3.3物流信息平台的构建

1、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拓扑结构采用由星型结构和总线型结构的网络结合在一起的混和型网络结构,这样的拓扑结构兼顾了星型网络与总线型网络的优点,解决了星型网络在传输距离上的局限,而同时又解决了总线型网络在连接用户数量的限制。

2、物流信息平台体系结构

物流信息平台体系结构共分为四层,即基础设施层、数据交换层、应用支持层、应用服务层。其中应用支持层提供呼叫中心、Ca认证中心、GpS、GiS等功能,为其上的应用层提供必要的支持;应用服务层包含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金融以及各类物流信息的等功能,通过提取各个系统的信息为不同的物流实体提供相应的本地物流、区域物流乃至国际物流服务的支持,直接面向用户提供各种物流服务;信息安全体系对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中采用的安全技术包括SSL协议、网络防火墙、安全数据库登录、用户跟踪记录、传输数据加密等保证物流过程安全。

3、功能结构设计

根据信息属性和技术可实现的方法,德令哈市物流园区信息平台由管理中心、信息子平台、注册企业物流业务子平台、电子政务信息子平台、公共信息子平台和基础设施子平台构成。

管理中心信息平台主要提供给物流信息平台的营运管理组织使用,基本功能包括办公、会员管理、物业管理、财务管理和公共信息管理;企业物流业务平台提供基础的物流业务服务,其功能模块可根据企业自身的业务需要和战略目标而定制选择。企业信息平台可由企业租用或参与承建;电子政务平台是一个广域的、开放的信息平台,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建立网上行政协同办公系统,减少企业办公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公共信息平台是面向所有用户的,为社会各类用户提供weB浏览、信息查询、信息等基本功能;基础设施平台由网络软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通讯传输设备组成,是支撑平台。

4物流园区空间布局规划

4.1规划思路

物流园区应与上位规划及相关政策相结合,在区域范围内依据物流产业导向、交通融合及市场需求,确定物流平台的建设以及职能定位与土地布局结合的科学性,同时要注重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以及效益评估,从而形成“五位一体、层层链接、软硬配套”的基本思路。

五位一体。把握“物流导向”、“职能定位”、“平台规划”、“空间布局”、“配套服务”五个规划的关键节点,并通过物流产业导向及循环经济体系有机贯穿起来。

层层链接。按照“物流导向—职能定位—平台规划—空间布局—配套服务”的顺序层层递推、有机链接,并在有机统一的基础上进行功能的分散设置,更加突出物流产业的特点以及相关产业发展的协调等要素规划。

软硬配套。形成以物流发展需求为核心的软硬件配套规划建设,软件方面包括管理服务、信息平台、金融体系及物流网络建设等,硬件方面包括管理机构、商业服务中心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

在具体规划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宏观布局设计、基本战略定位、组织网络架构和营运策略设计等几个不同的方面。除物流园区功能分区之外,还应考虑作业层次、作业管理层次、策支援层次、经营管理层次等。

4.2规划手法

1、根据物流产品种类和功能要求进行规划设计

本次规划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为针对市区及周边的商贸型物流;二是为德令哈工业园区服务的生产性物流。要从整个园区货物构成内容、流通特点、场所需要等大量特征性的信息进行规划,确定园区的功能构成、用地布局以及物流交通流线,增加后续规划的针对性与现实操作性。

2、紧密结合用地条件进行针对性的用地规划布局

结合园区物流定位,确定以动能复合、用地紧凑、资源集约为主要的规划原则。同时根据物流产业链的关联和延伸,布置适应现代化综合发展物流的物流设施,如信息管理平台、会展设施、大型仓储式交易市场以及提供展销贸易、货代、保险、中介等关联业务的商务办公设施等,以提升功能、适应区域型物流园区的发展。

3、采取控制与引导相结合的弹性指标体系

合理集约利用土地,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手段,适当提高土地开发强度。具体而言,适当提高容积率控制上限,一般仓储用地控制在0.6左右,对于仓储式配送交易市场控制在1.5左右,鼓励多层立体化仓库的建造。

4、通过双向对接方法实现用地平衡

预测各项用地的比例,落实物流用地;落实延伸产业的用地布局要求,进行其他用地布局,并根据预测的比例进行论证,达到各项用地比例合理平衡。

4.3总体布局特点

1、整合现有物流节点资源,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

规划对园区与德令哈市区及德令哈工业园区、火车站、周边道路等相关因素进行了通盘考虑,既有利于货物实现直接、快速装机,减少仓储和管理费用,也有利于整合装运,包装等不同功能,实现通过一次中转即可完成物流流程,降低管理成本和运输成本。

2、考虑规划节点既要满足现代物流需求又能引导未来物流需求

为发挥物流业作为生产业和生活业的服务功能,布置服务于成片,建设生产及生活型物流节点,通过物流节点的操作平台功能推动物流向供应链转型,推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降低物流企业的库存成本,管理成本。

3、与德令哈城区以及工业园区规划相协调

与德令哈城区现状及德令哈工业园区规划相协调,满足优化物流通道、降低物流成本的要求。通过靠近对外交通布置物流节点,有利于加快仓库周转率,提高运输车辆的通行效率,提高物流节点及其占用土地的使用效率,内部分区明确,主要对外作用的配送、交易等功能靠近对外交通布置,避免了交通流线交叉,有利于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同时保证园区人员安全

4.4功能布局

德令哈市物流园区根据服务对象整体形成两大片区,即生活型物流区和生产型物流区,依据规划区地形地貌、周边环境以及功能要求形成“一心、一环、两轴、四区”的功能结构:

一心:在园区西部靠近尕海路规划建设管理服务中心,主要提供行政办公、信息管理、商业金融等服务,同时围绕管理中心配备建设建设商检、工商、担保、税务等服务。

一环:依托园区规划主干道形成的环形绿化带。

两轴:沿园区内部纵向及横向规划主干路形成的两条发展轴线。

四区:流通加工区、分拨配送区、交易展示区、专业仓储区。其中:流通加工区在园区西北侧,依托G315与尕海路的交通优势建设公路及铁路站场,形成公铁联运体系,主要承担货物的流通、中转、包装、原材料加工以及汽配维修等服务;分拨配送区在管理服务区南侧靠近尕海路,为园区提供分拨调度、临时仓储、包装加工、中转配送等功能;交易展示区主要是对外服务,建设集商品展示、商务会展、期货交易、地区性大型商务活动为一体的大型交易市场,在进行产品交易的同时能起到宣传作用;专业仓储区根据服务对象建设相应的仓储区域,同时与信息管理中心紧密结合,主要承接各种专业产品的物流服务,与德令哈工业园区产品相结合。

4.5物流园区用地布局

用地布局采用双向对接的思路,首先根据物流园区的特点,预测各项用地的比例,落实物流用地。其次落实延伸产业的用地布局要求,再进行其他用地布局,并根据预测的比例进行论证,达到各项用地比例合理平衡。

参考文献:

周文专.物流园区信息平台规划及评价研究[硕士论文].长沙:中南大学,2007.

孙承芳.特产园区信息平台研究[硕士论文].西安:长安大学,2006.

潘安文.物流园区规划与设计.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

物业前台工作计划篇4

农业自古以来即是人类生存的根基。从远古时起,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即来到台湾,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历尽苦难,不畏艰险,用勤劳的双手将一片荒岛建成万顷良田。

到了清代,大量汉人移民来到台湾,带来内地先进的农耕技术,开始在各地兴修农田水利设施,在台中地区建成以八堡圳为代表的台湾最早的大型水利灌溉设施。该圳引水灌溉彰化平原,对于彰化县的农业有极大的贡献,也造就了鹿港地区的繁荣,因此人称八堡圳是“彰化之母”。北部地区则以1740年建造的公圳为主,至今仍是当地最重要的灌溉渠道,圳路灌溉台北盆地,然后分为许多小支流,促进公馆、古亭、大安地区的蓬勃发展。而南部最具影响力的水圳则是高雄地区的曹公圳,与八堡圳、公圳合称清代三大圳,拓垦面积也极大扩展开来,形成完善的农业灌溉系统。

台湾东部地区农田水利的发展,受到地形陡峭的影响,没有水库可储存雨水,当地原住民们直接利用大自然的资源,拦河取水,建成台东县两条重要的灌溉水圳――池上圳与关山大圳,水质清澈甘美,造就名闻遐迩的池上米和关山米。

20世纪30年代嘉南大圳的建成,使嘉南平原发展出独特的三年轮作制,为台湾农业建设奠定了基础。

战后农业萎缩积极复原重建

二战期间,台湾农业受到严重破坏。1945年日本投降,台湾稻米产量降至603,693吨,尚不足当时最低需要量857,000吨,当地大米一度倚赖进口。中国政府后,为了迅速恢复农业生产力,积极修复或重建毁损的农业生产设施和水利工程、农业改良场及农会等以促进农业生产,水稻、甘蔗、甘薯等产量逐渐增加。

1949年当局撤退来台,导致岛内人口骤增,物资缺乏。台当局竭尽全力增加粮食生产,除大量进口化肥,开展作物肥料试验,并积极推动稻田良种繁殖制度重建(种子繁殖制度分为三个阶段,即原原种、原种及推广种),还将各试验场所及两个农学院育成的优良品种推广给农民种植。

此外,台当局还积极施行“三七五减租”、“公地放领”与“耕者有其田”的政策,以提高自耕农比例,激发农民增产诱因,并通过“肥料换谷”等方式来掌握粮源,同时进行农渔会改组,使农渔会具有农技推广、供销及信用等服务功能。藉由相关政策推动,创造农村安定的生产环境,快速增加农业生产,在1952年即恢复到战前最高生产水准,不但粮食充裕,也稳定工资与物价。当时的米糖、香蕉、“三罐王”(洋菇、芦笋、凤梨罐头)等农产品不但为台湾带来可观的外汇收入,并作为岛内建设经费,支持工业发展。

接着,台当局连续推动四期“经济建设四年计划”(1953―1968年),采取“以农业培养工业,以工业发展农业”发展策略,同时加强增产性措施,推行“综合性养猪计划”、“农牧综合发展计划”及创办“统一农贷计划”等。为加速农业剩余转移至非农业部门,除继续实施“肥料换谷”制度外,采行粮价稳定政策,使农业剩余转化为发展工业的资本,并藉由农业机械化的推展,使农业人力得以大量转移至工商部门。

发展新兴作物,实现“进口替代”

台湾农业从恢复战前生产,进而要摆脱日本的殖民地经济政策与农业政策,当时主要目标是要将日据时期单纯的米糖出口日本,改变为增加多种农产,以代替进口的农产品,减少国际糖价低落的损失,并扩展农产品外销以争取外汇。

杂粮作物

20世纪50年代起,台湾省“农林厅”各试验场所加强杂粮作物改良工作,自品种改良着手,陆续自国外引进具有优良特性的杂粮作物品种,进行适应性选拔试验,或供作育种材料。在台湾“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简称“农复会”)前委员蒋彦士指导下,台南区农业改良场朴子分场于1960年育成早熟丰产杂交玉米“台南5号”,为台湾利用杂交优势育种首次获得成功。“台南5号”由于具有早熟的特性,玉米成为主要轮作作物,土地利用率因而提高,对畜产事业的初期发展帮助甚大。

推行在同一土地上,每年生产3次或4次作物复作栽培制度是台湾光复后农业生产的最大特色。这种发挥土地最高生产潜力的特殊耕作制度实因岛内耕地面积有限,而人口又激增的压力下所形成。复作制度的推行有赖于各项技术的成功及配合,如两期作稻田施行复作栽培时最重要条件为里作作物必须能在下季水稻移植前成熟或收获,以使水稻能及时插秧。因此,嘉南地区冬季种植杂交玉米及高屏地区大豆的推广,均有赖于生长期适当品种的育成。育成抗病品种及有效使用药剂防治病虫害对复作制度的推行也有相当大的贡献,如玉米露菌病业已育成较抗病的“台南8号”;又如冬季里作大豆常遭锈病侵袭,利用“大生45”农药400倍稀释液喷洒4次以上防治有特效。这种在同一块土地上进行连续栽培的方法,当时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使台湾的精耕农业制度闻名世界。

果树

香蕉、凤梨、柑桔为台湾当时的三大外销水果,光复初期因生产萎缩曾一度暂停出口。香蕉于1951年初恢复外销,鉴于当时蕉农收益偏低,外销品腐损率过高,台湾农业部门试验采用机械化包装作业,推行蕉园排水、宽行密植、适当施肥等措施,提高产量及品质,以确保台湾产香蕉外销市场。1948年凤梨罐头的外销渐次恢复,1951年“农林厅”各试验改良场所进行行株距试验,栽植密度由每公顷25,000株提高至40,000株,可增加产量而不致引起病虫害,经全面推广密植方法,凤梨单位面积产量大增,凤梨罐头出口量一度曾达每年500万箱。台湾柑桔栽培历史甚久,但因芽条易生变异,果实外观与品质参差不齐,通过选拔优良母树,供种苗业者采取接穗繁殖,并将其接木后代集中管理。70年代初期更选出优良单株以枳壳花粉授粉,培养无病毒珠心胚系,供果园更新之用。

蔬菜

台湾光复初期,蔬菜栽培面积仅约4万公顷,种类甚少,每人每年消耗量仅40公斤左右,当时蔬菜生产改进工作主要为增加种类,以期藉多种蔬菜栽培生产而增进民众健康。台湾在1949年即已开始进行蔬菜引种工作,多种台湾过去从未栽培过的蔬菜都先后试植成功,其中最成功的是洋菇及芦笋。洋菇引种工作始于1953年,经不断研究改良,1956年台湾省农业试验所试制合成堆肥成功,省农会也建成成本低廉而构造简单的稻草菇舍,终使洋菇生产进入经济性栽培阶段。芦笋为温带长期作物,1953年起在台北区农业改良场进行芦笋引种及有关试验研究,经多年研究后创行“留茎栽培法”,获得突破性的进展,使台湾成为唯一在亚热带及热带栽培芦笋成功的地区,1962年开始推广及试销。

改善农村劳动力,推行农业机械化

台湾推行农业机械化,初期主要目的在求精耕,因耕牛不足而引进整地机械。耕耘机的使用始于1954年,第一批7台美国制小型耕耘机经试用后发现,仅适用于旱田而不适用于水田,又于1955年从日本引进驱动式及曳引式小型耕耘机各1台,在各农业试验机构及农业学校试用,结果发现两匹半马力的小型曳引式耕耘机构造简单,操作容易而价廉,除耕田外尚可用于搬运及其他作业,适合当地耕作条件。

由于普通农民对耕耘机已发生兴趣,1956年起,岛内机械工厂纷纷自行仿造自海外进口的各种耕耘机,机械贸易商也相继进口耕耘机竞销。至1959年,岛内已有22家工厂制造出耕耘机,进口同类机型也达16种之多。同一时期,各农业改良场为使进口及台湾产耕耘机适合各种不同的土壤及作物,分别进行各种试验。农民对农业机械的益处逐渐了解后,遂对农业机械需要日增,鼓励了农机厂商制造或进口更多新型农业机械,如抽水机、动力微粒喷雾机、谷类干燥机、动力脱谷机及其他农产加工机械的供应。

台湾农业部门还非常重视对农业水利设施的修建。石门水库是台湾于1956年兴建的第一座多功能水库,具有灌溉、发电、给水、防洪、观光等效益;1967年建造的曾文水库位于曾文溪上游,是台湾最大的水库,主要目的也是为了提供广大嘉南地区的灌溉用水,和石门水库一样,充分运用水资源,发挥了多重功能。

推动综合技术发展农产品加工

农产品加工是农业中重要的一环,且有沟通农工两部门间的桥梁作用。上世纪50年代后期,为改进外销凤梨罐头因膨罐及高霉菌含量而遭退货的技术问题,奠定台湾罐头食品外销的基础。1959年,洋菇在岛内市场滞销,凤梨制罐厂开始收购洋菇加工制成罐头,在欧美试销获得成功后,台湾洋菇产量激增,1967年居世界首位,成为台湾继凤梨后第二项进入国际市场的大宗罐头食品。1963年继洋菇之后,再推动芦笋罐头外销,由于首倡芦笋去皮处理,在欧洲市场占有率高达90%,产量也占世界第一位。为加强食品科技的研究,台湾于1965年在新竹设立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建立农产品加工农工合作制度,并推行技术辅导。经5年多的研究,克服芦笋罐头含锡污染的问题,并改善罐头食品杀菌操作及卫生控制等技术,台湾产芦笋及洋菇罐头在国际市场得以继续增长,外销金额每年达2亿美元。

上世纪60年代,台湾因为工业化的加速发展,农村劳力不断被工厂或其他非农业性工作所吸收,从1950年至1965年间,农业人口占全人口的比例由53%降为45%,但农业人口数则由3,998,000增加为5,739,000人,因此,农田的平均面积逐渐缩小。为了改善此种每户平均约1.1公顷的小农制经营的缺点,台湾“农复会”创拟一种新观念及新方法――“综合改良技术及共同栽培”,参加的农民经由共同经营的组织得以交换所需的劳力,充分及有效使用耕耘机、喷雾器及其他农具而减低生产的成本;因共同经营的水稻栽培已证实极为成功,故推广于其他作物如玉米、花生、甘蔗及萝卜种子等生产。

加强农业资源调查导入区域农业规划

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是台湾农业调整与发展时期,当时工商业发展吸引农村人口涌向都市,衍生农村衰退情形。为了补足缺乏的劳动力,农业耕作方式从人力(畜力)转入机械化,农业经营型态也随之调整,逐步转型种植杂粮或市场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另一方面,畜牧业和远洋渔业也蓬勃发展,成为重要出口产业。

这一时期,台湾农业创造了许多辉煌纪录,成为香蕉、凤梨、洋菇、芦笋罐头及猪肉的主要出口产地。随着经济发展,农业产值占整体经济的比例虽逐渐降低,但技术密集的养殖渔业、远洋渔业、畜产业与迈向服务业的休闲农业却在逐次发展。1963年,台湾工业产值超越农业,社会经济结构急遽变化,台湾当局农业政策逐渐由促进生产措施,转变为对农民的补偿性措施及加强投入农村建设,如颁布“现阶段农村经济建设纲领”(1970年)、“加速农村建设九大措施”(1972年)、制定“农业发展条例”(1973年),实施“稻米保证价格收购制度”(1974年),推动“提高农民所得加强农村建设方案”(1979年)及“加强基层建设提高农民所得方案”(1982年)等,逐步调整产业结构,增强环境维护功能,鼓励传统农业朝向现代化经营发展。

台湾“农复会”为提供耕地土壤基本性质与分布资料,于1963年至1978年间委托中兴大学及农业试验所合作办理台湾本岛冲积平原及台地的耕地土壤详细调查,绘制2.5万分之一的土壤详图162幅,供从事土地利用规划、土壤管理与有关调查分类的参考。为进一步建立有关土地生产力的基本资料,作为农地资源规划的依据,1977年起委托省农业试验所及各区农业改良场,在主要农业区域搜集并调查其有关水、土、气候及其他自然因子的基本资料,同时观察当地主要作物的适应性与单位面积产量,制定合理的土地生产力分类标准及绘制耕地生产力分布图。1975年5月,屏东县首先完成水稻田航测及山坡地区调查,“农复会”即指派有关专家就该县的农业发展进行规划,调查搜集各类不同土地适种作物的类别及期别、单位面积产量、生产成本、劳力需要、产值等资料,经整理后应用美国夏威夷大学的系统分析与线型规划技术,推算最适宜的作物种类或制度,描绘分区构想图。以屏东县为例,初步规划完成后的作物经营型态,经简化为14种,如能按照规划结果实施,可大幅增加作物种植面积、土地及劳力利用以及总收入。其他各县市的初步规划结果也多有相当幅度的增加。

推动农业自动化提高产销效率

上世纪80年代,台湾经济结构大幅转变,已由传统的农工生产逐渐朝向商业及服务业发展,促使农村青年外流,造成农村劳动力不足与高龄化,产销效率低落及农民所得偏低等问题。为因应农业所面临的环境,台当局提出农渔牧产业自动化计划并分两期实施:第一期自1991年度至1995年度止,为技术开发期;第二期自1996年度起至2000年度止,为技术应用推广期。

1991年,种苗改良繁殖场首先引进荷兰自动化机械化穴盘育苗生产作业系统及自动环控温室,建立台湾第一座园艺种苗自动化生产体系,其后再由岛内厂商设计建造温室、自动控制及紧急发电设备等工程,落实技术转移及适应台湾本土气候的要求,奠定温室精致农业发展的基础。以蝴蝶兰生产为例,由于自动化作业及温室设施技术的建立,加上组培技术成熟,蝴蝶兰产业逐步发展,在1998年出口开始大幅增长,当年的外销值为1,214万美元,至2011年增为9,847万美元,共增加8.1倍。

在蔬菜育苗方面,辅导设立一处种苗自动化生产示范工场及20处自动化蔬菜育苗场示范点,每年可提供健康的蔬菜穴盘苗约3亿株,并成立技术服务团以扩大落实自动化育苗技术及推广穴盘苗的使用。除了前述生产自动化,在运销自动化方面也有很好的成果。台北花卉批发市场于1990年首先建立价格变动由高往低一次决价的电脑拍卖制度,而后并逐渐增设电脑拍卖线,3线3小时平均拍卖量由2,700件增加至4,000件。因而奠定岛内花卉批发市场全面电脑拍卖的基础,目前岛内共有4个花卉批发市场,均已采用先进的电脑拍卖系统。

变革与创新应对全球化挑战

世纪之交,一股市场自由化的浪潮席卷全球,让岛内各领域面临新的竞争压力。2002年,台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了降低贸易自由化对于岛内农业的冲击,台当局在历次协商谈判过程中努力折冲协调,以争取岛内产业调适转型的时间;农业部门在加入wto前后持续调整农业结构,逐步强化农民福利及其他相关保护措施,维护台湾农业永续发展。

2002年台湾加入wto,为因应贸易自由化,迎战国际市场的竞争,加速整体产业结构调整,台当局早在数年前即实施“农业综合调整方案”,调整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并重”的政策方向,并接续推动“跨世纪农业建设方案”(1997年)、“迈进21世纪农业新方案”(2001年)及“新农业运动”(2006年)等,于2008年起以“健康、效率、永续经营”为施政方针,推行“小地主大佃农计划”(2009年)及“精致农业健康卓越方案”(2009年),台湾农业再次经历转型升级,成功推动蝴蝶兰、石斑鱼、文心兰、毛豆与芒果成为新阶段的出口旗舰产品。

为打造以人为核心的希望农村,台当局2010年公布“农村再生条例”,由加强推动农村培根训练开始,强化由下而上的居民共同参与农村规划建设,并结合人文与产业发展,鼓励年轻人回乡,紧密连结农业、农民与农村共荣发展,导引加速台湾农业转型的脚步,朝向兼顾品质与安全的精致农业及重视服务与发挥农乡特色的休闲乐活农业发展。

知识经济兴起加强智财保护及管理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台湾农业部门开始建立积极的科技研发成果保护与应用观念及做法。台湾“农委会”于2001年施行“科学技术研究发展成果归属及运用办法”,并于2004年1月30日成立科技处,积极加强科技研发成果的保护、管理及应用,以强化将研发成果落实予产业界运用。

台湾“农委会”所属各试验所及改良场长期致力于农业科技研发,研发精湛的育种技术,培育出许多优良的农畜渔产品种,配合精良的栽培饲育、肥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环控设施、采后贮运及农产品加工等技术,促进了台湾农业的增长发展,将农业由劳力密集产业提升为知识密集产业,享誉国际。

近年来,经“农委会”积极努力,技术转让授权实绩有显著增长,技转数量由2003年的15件增长为2012年的126件,技转金额也由2003年的507万元新台币增长至2012年的6,965万元新台币。其中高雄区农业改良场研发育成的毛豆新品种高雄6、7、8、9、10号共5个新品种,风味佳、高产量及适于机械采收,境外专属授权日本雪印种苗株式会社,创下台湾农作物品种境外授权的先例,更因通过品种权的布局,使其优质毛豆长期占据日本市场。

运用资通讯科技推动农业e化

因应资通讯科技的发展,台湾“农委会”为推动农渔会业务资讯化、强化农业行政效率,自2001年起推动“建构农业资讯社群网络”计划,以4年时间辅导全台湾340个各级农渔会完成区域网路建置。2007年配合安全农业的推动,建立“台湾农产品安全追溯资讯网”及“产销履历认验证平台”等多个管理资讯系统,目前计有13个验证机构对1,331业者利用前述各项资讯系统进行验证及产销履历产品标章列印管理。为加强对农民服务,开展“农民线上远距诊断服务”,应用微距摄影机及网路视讯技术,由各农业改良场及试验所的238位农业专家提供农作物视讯诊断服务,共设立11处农业远距视讯诊断服务中心及由农会及产销班为主体的110个远端服务据点,快速解决农民田间栽种与产销经营等问题。

强化生物技术研发提升产业竞争力

鉴于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产业上的应用潜力,台当局于1999年设立“农业生物技术国家型科技计划”,经过无数岛内科技人员十多年的辛勤努力,在花卉与观赏植物方面,研发出调控花期延缓老化、改变花形、抗逆境、抗病、耐运输等蝴蝶兰品种;在植物保护方面,成功开发苏力菌、枯草杆菌及内生菌等多种微生物农药;在环境保护方面,分离出具纤维分解、木质素分解、蛋白质分解以及脂肪分解能力的微生物,对往后产制微生物肥料及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贡献良多。

2006年,台湾“农委会”规划成立“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化发展方案”,并于2009年正式运作,几年来在动物疫苗及生物性农药、肥料的成果斐然。通过推动农业生技园区的建设,构建农业科技产业聚落,屏东农业生物科技园区自2006年至2012年12月止,已有54家农业生技厂商进驻营运,已带动投资金额53.6亿元新台币,逐步发挥农业生技产业群聚综效。台湾兰花生物科技园区自2004年至2012年12月,已有64家兰花育种、繁殖、栽培等生产业者进驻营运,带动投资金额42.4亿元新台币。

农业科技前瞻因应未来挑战

在全球化的冲击下,为因应国际激烈的竞争,必须利用科技来帮助台湾农业创新,并要系统性的政策规划工具支持,以引导农业科技未来发展方向,同时能使研发资源重点投入具有利基的产业,台湾“农委会”于2008~2011年实施“2025台湾农业科技前瞻”计划,在岛内首次以部会层级开展农业科技全面性大规模调查分析,并整合专家及学者的意见,列出优先顺序较高的农业科技技术,作为农业科技政策及资源分配的参考依据。“2025台湾农业科技前瞻”计划现已完成,“农委会”通过农业科技政策规划小组及农业科技审议会的运作,将其中部分议题纳入“2012年度科技计划中纲”作业,使各项科技计划均与农业整体施政紧密扣合,未来将推动“农业科技决策支援体系的建立”计划,建立科技前瞻等资讯落实科技政策规划的转化机制,完善台湾农业科技决策支援体系,建构前瞻性的思维文化,提升岛内农业竞争力。

物业前台工作计划篇5

1实验室的建设思路

实验室的建设思路是将“工业工程专业”同“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进行有效融合,又不失各自特色,更好地体现工业工程的系统性和现代工业信息化的发展。实验室模拟生产制造企业布局,以工厂物流设施及装配流水线为平台模拟典型的生产运行流程,结合先进的物流理念,进行“模拟、综合、设计”多层次的实验研究工作。

1.1以“基础ie理论为依托,ie理论体系为架构”的工业工程实验设置思路

“基础工业工程”、“生产计划与控制”、“质量管理”、“精益生产”等各门专业课根据工业工程专业总体培养目标,结合该课程本身知识点,围绕统一的实验对象开发实验,体现课程间的联系,从而突出ie的系统性,建立有效贯穿理论课程的实验教学体系[1]。系统规划和实验设置要充分考虑ie的系统工程的特点,不仅对学生的基本技能进行训练,更要注重训练学生采用系统论的方法,综合所掌握的工程理论知识来解决工业现场的实际问题;能够合理调度工业现场的各种资源,使效益实现最大化。这就要求实验系统不但能够使学生对相应专业课程得到认知和训练;更要求实验系统能够综合贯穿ie理论体系,通过一个共同的实验载体,将各项实验联系起来,形成有机整体,让学生以面向现代工业制造、体现供应链流程的实验系统为平台,进行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实践与管理作业。

实验设置可划分为以下三个层面:

(1)工程基础认知层面

以工程实际为背景,提供工业化设备,并且保证设备中基本涵盖工业领域正在得到广泛应用的各种先进控制技术和正处于物流前沿领域的物流装备,得以让学生接触实际的工业设备,且营造一个模拟离散型生产制造企业的实验室环境[2],增加学生对工程实际的感性认识。

(2)基础工业工程理论层面

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模型亲自进行生产并分析,延续经典工业工程实验如工作研究、时间测定、动作分析等,旨在掌握基础ie的知识和技能,树立工业工程意识,为日后应用ie技术和方法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3)工程实际研究层面

使实验体系能够模拟企业的生产制造、供应,物流、质量管理、信息交换等包括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大部分综合ie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接触ie活动来增强“应用ie手段提高生产率和保证质量”的各项技能,从而使学生加深对ie课程体系和研究方向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工程分析、规划、设计和方案优化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1.2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理念的宏观企业及第三方物流实验设置思路

供应链管理的核心为反应敏捷(agile)和能让各方利益协调一致(aligned)、适应性强(adapta-ble)。对供应链进行综合分析,应用供应链的策略、基本方法,可以帮助企业降低库存、降低成本、提升反应速度、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创造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因此,物流实验室的建设要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以物流业务流程为基础,以先进的物流设备如立体库、条码、射频、电子标签为实现手段,搭建一个兼具前瞻性、实用性、开放性的现代物流综合模拟实验室[3]。实验设置通过物流流程让学生体验现代物流的核心活动:订单、仓储配送、运输、库存控制、客户服务等,达到让学生体验真实物流场景的效果,培养学生对复杂的物流系统进行设施规划、设计、过程优化以及流程管理的实际能力[4]。实验设置可划分为以下两个层面:

(1)了解体验供应链的流程

学生可以通过系统模拟:从货代/报关/检验/检疫等进出口货物的管理,以及货物到达物流中心、通过入库线进行货物入库操作、到原材料出库送至装配流水线加工、到成品入库等一系列的供应链流程;还可进行成品出库、终端配送等第三方物流流程,及超市仓储物流的管理和配送实验,从而提高学生对物流综合知识的理解,扩充感性认识,综合培养学生库存管理、生产物流方面的意识和理念。

(2)物流系统规划与研究

结合理论知识和经典案例,鼓励学生进行实际问题解决的实验实践活动,运用运筹学的知识进行库存管理、资源优化配置和决策分析等,利用系统仿真软件进行生产物流设施规划方案的设计优化等,以加深对现代物流工程的理解,培养自身的物流规划执行能力[5]。

1.3建立适应“教学+科研+培训”三层需求的综合实验室平台

(1)工业工程及物流工程专业本科生基础性教学实验平台

以“工业工程和物流专业”本科教学大纲和实验教材为指导,进行基础ie的“动作研究”、“标准工时”、“操作分析”、“流程程序分析”等实验;更可作为“现代物流设施与规划”、“自动化物流系统的设计与研究”、“物流装备”等课程的配套实验平台,将典型的物流流程设计为实验,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供应链管理研究方向的科研平台

实验室的硬件设备灵活性强,且软件的源代码公开,可作为研究生进行相应课题的研究平台[6]。如:可以通过修改“自动化物流系统终端任务执行软件”的流程来重新规划物流过程,以用来模拟宏观物流系统的各个环节,包括供应商供货、立体仓库补货、立体仓库出货、给超市终端配货等一系列的供应链运作和管理流程。

(3)可作为“物流工程与管理”方向的培训开放平台

利用实验室空闲时间,广泛开展校外及社会物流人才的专业物流培训,以达到最佳实验室利用效率,更可以对实验室维护资金形成有效的补充来源。

2实验室的主要建设内容

实验室的平面布局如图1所示,全部硬件设备通过工业现场总线和计算机网络互相连通。实验系统具有良好的可重组性,基于profiBus-Dp工业现场总线的i/o模块的研发,使得流水线设备的任意组合得以实现,而基于开放式编程平台的程序架构及profiBus-Dp的专用通讯协议的定制,使得软件修改相对容易,更易于满足实验系统要根据教学任务进行调整的需求。整体上可划分为物流仓储系统和生产工程系统。

2.1物流仓储系统

硬件以自动化立体库为中心,配置多种周边输送设备,包括辊筒式输送线、倍速链输送线、皮带线及平移机等,还配备有aGV小车,电子标签货架,终端手持,自动标签机等设备,并且模拟实际企业物流中心的布局特点和作业流程。

软件包括仓库信息管理系统(wmS)和输送设备控制系统(wCS)。wmS用于实现管理自动化仓库中心的库存物料,管理出库、入库、盘点、拣选、补货等任务的生成、执行和结束,管理有关的查询及报表等。wCS用于处理来自wmS和自动化设备的信息,调度并控制自动化设备的动作,并提供设备运行的监控界面给操作人员。

2.2生产工程系统

硬件以装配流水线为中心,各工位配置一体机,摄像头,RFiD(射频识别)读卡器,光传感器,电子卡尺,电子千分尺等,模拟小型企业的组装车间;此外还配有小型数控机加单元和信息处理单元(配有12台pC),分别模拟企业的制造车间和信息中心。软件包括meS(制造执行系统),达宝易工业工程软件,witness生产与服务运作仿真系统,flexsim仿真系统等。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meS系统通过电子看板,RFiD卡,传感器,测量仪等设备采集实验过程中的生产数据(如合格数,加工总数等),学生可根据采集数据进行在线质量监控,生产计划调整等实验。

3工业工程实验平台的建设

3.1工业工程综合实验平台的构建

集成生产物流设备、柔性制造系统、生产信息管理软件、实验信息采集与分析工具等[7],考虑面向现代大制造、全过程[8],构建一个融合工业工程与物流工程、兼顾基础ie与现代ie、为学生提供体验供应链流程的综合实验平台。实验平台结构图如图2,该平台配置有三个模块。

(1)基础知识技能模块

该模块是整个实验平台的基础模块,为工业工程及分支提供普遍适用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与方法。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对象(提供两类工艺不同的产品),延续经典的工艺程序分析、动作研究、工时评价、秒表测时、环境照明、环境噪声、劳动强度等实验,培养其基本的ie知识和技能,为下一实验模块奠定基础。

(2)生产运行模块

该模块是实验平台的核心模块,既巩固第一模块的知识技能,又为下一模块做必要的准备。搭建接近生产制造企业的物理环境,模拟企业从订单、采购、生产计划、现场加工、检验、直到成品入库整个生产运行过程,尽量再现生产中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让学生通过体验供应链流程来联系和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增强对工业工程综合知识的理解。该模块开设了eRp软件熟悉、物料需求计划、生产线平衡、生产线混流装配、meS应用、在线质量追踪、仓储与分拣、牛鞭效应等综合性实验。

(3)数据分析研究模块

经过前两个实验模块的锻炼,学生增强了对生产系统实际运行的理解,也应具有一定的应用ie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此时,学生采用上一模块的实验数据进行生产物流追溯、过程能力分析、流水线仿真实验,同时配以案例实践活动,进行精益改善降低成本沙盘模拟,优化库存、仿真建模优化设计生产物流设施和决策分析等综合实践活动。

3.2实验平台的特色

(1)创新性

实验平台以培养学生应用系统论的方法综合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ie素质为目标,有效融合工业工程与物流工程,兼顾基础ie与现代ie,涉及多学科的专业技术,不过分强调学科化而割裂工程本身[9],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2)开放性

实验平台选用的基于pC和DSp运动器的开放性硬件平台,硬件可拓展,软件提供完善接口;且软件采用模块化及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源代码开放,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重新设计开发控制软件。

(3)先进性

实验平台使用了主流的运动控制技术、交流伺服技术、现场总线等技术,与同类设备相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4)实践性

单元设备具有较好的拆装方便性,允许学生对某些设备进行拆装、更改,且实验平台强调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打破以往被动学习的局面[10],实验过程为学生与平台系统的信息交换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与实践性。

物业前台工作计划篇6

农村培训推动台东地区农村再生

农村再生与过去推行的社区改造运动最主要的差别就是:农村再生的精神是由下而上,所以推动原则,最主要的就是要落实由下而上的精神。由台东地区103个农村社区依照社区本身的条件和需要提出发展愿景及社区的实质建设计划,让社区的每一项建设都能符合社区的需求。因为农村再生计划需要有社区内的人来推动,因此人力培训成为首要工作。

台当局农业管理部门先后派数个优秀的农村培训团队在大多数社区办理人力培训工作,辅导许多社区完成农村再生计划书,并依再生计划规划建设内容向中央争取农村再生建设经费,办理农村再生需要的实质建设计划。

由于农村培训团队的用心,他们先经由社区访查,尽量辅导辖内社区都来参加农村再生关怀班的课程;邀请专业的讲师以生动活泼及体验式互动教学法上课,让社区了解农村再生的精神和对社区发展的重要性,然后再经观察,辅导其中较有潜力的社区参加后续进阶、核心及再生班的课程,按部就班的让社区成长。

如今,台东地区已有许许多多农村社区在农村培训团队的辅导下找到社区的发展方向,并依计划努力建设,展现丰硕农村再生成果,成为农村再生社区的优等生。

池上乡万安社区兼顾“三生”农业

万安社区提出农村再生计划的精神就是以有机无毒的生产环境,生产优质的稻米,并在农村再生各项建设的过程中保存有价值的文物。

数百公顷水稻生产区,未见一根电线杆或障碍物,这样绝美的景观是自主性强的社区民众努力保存下来的,就连著名运动员纪政来此健行也赞不绝口。

万安社区居民保存生活岁月刻痕也不遗余力。在农业管理部门辅导下,将池上乡农会弃置的仓库装修成为稻米原乡馆,成为万安社区对外的窗口。

万安稻米原乡馆外观古朴,是池上米食文化参访的解说展览场,同时也是游客咨询、休憩点以及村民休闲活动据点等。馆内展售池上米系列,以及万安社区与建兴米厂合作的有机米。以万安社区名称做品牌包装,直接面对消费者。馆内也有社区居民提供的古农用机具展示,展现出社区居民对在地文化传承的向心力和重视,让原乡馆的成立更具教育意义。

万安人认为建设很重要,但如何在建设的同时把现有的自然景观、古迹、文物同时保存下来,是更重要的事。

如池上“竹筏季”从7年前开始举办,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去年的竹筏季活动内容包括乘竹筏游湖体验、大坡池生态解说导览、免费采荷花、体验捕鱼比赛、农特产品展售会、乐团表演赛、单车快乐游等热闹非凡,十分好玩。

池上万安社区的成长与改变,让人有感农村再生计划对农村的助益,并让多数社区对政府农村再生计划产生信心,欣然接受农村培训辅导,他们不愧为农村再生社区的资优生。

永安村成为农村再生社区中的模范生

永安村原是默默无闻的小农村,在台当局农业管理部门及台东县府等共同辅导下,再经农村再生计划支持,已成全台湾社区观摩农村再生计划成果的重点社区。游客络绎不绝,民宿应运而生,成为东台湾民宿密集度最高的村落。

为了重拾旧时光,永安村民在水土保持局台东分局协助下,同心协力的营造玉龙泉生态步道,让玉龙泉生态步道成为村民最佳的休闲场所,也是游客远离尘嚣的最爱。

这里以前曾是梅花鹿出没之地,为了找回昔日居民的共同记忆,营造永安社区的观光特色,呈现梅花鹿乐园的愿景,永安村居民即在前年开始执行“找到回家的鹿”计划,去年终于让消逝20多年的鹿再回永安。

这几年,永安村民勇于接受各单位辅导协助,培训社造人才,发展茶产业、生态旅游、观光休闲兼筹并顾的农村,更大力推动水土保持绿美化,让环境永续经营,成为东台湾的最大茶乡,更成为飞行伞及休闲旅游的重镇。

2012年台东鹿野永安最热门的活动就是“热气球嘉年华活动”,在嘉年华期间现场提供热气球造型球展示,以及热气球系留体验(定点升空)。

永安村“热气球嘉年华活动”可以让有兴趣的民众实现翱翔天际的梦想。为了此项活动,台东县政府特向国外订购两个巨大的热气球,而且在去年特别挑选5位村民前往美国接受热气球驾照培训,如今永安村已有自己的热气球及合格教练,载大家升空。

永安村在村民的共识和努力下,不只让台东产业升级,打造多元的游憩资源,找到村民的共同记忆,更在台当局农业管理部门农村再生计划辅导下,成为全台湾社区观摩农村再生成果、吸取发展经验的重点社区,俨然农村再生社区的中的模范生。

富丰社区最具传奇色彩

富丰社区阿美族语叫“KaKawaSang”(嘎嘎哇桑),意思是魔鬼居住的地方。富丰旧称石山部落,属于台东市辖内,但一点也没有都市味,依山、傍溪、临海,俨然是偏远的小村落,路上偶有几辆车经过,像是个被遗忘的部落。

虽说是部落,但其中有部分上世纪50年代迁居至此的大陈汉人,原住民与汉人各半,生活习惯、文化相融在一起,部分阿美族家中设有神明桌,拈香拜拜,而汉人则跟着阿美族人学捕鱼,参加丰年祭。

宋博芳属于阿美族,4年前回到部落,接下社区发展协会理事长一职,参加台当局农业管理部门举办的农村人力培根计划训练班及农村再生课程,与总干事江文源及社区居民从零开始,不断地观摩研习,建构社区未来发展雏型。

宋博芳说,修撰部落志是首要工作,接下来是寻回传统技艺。黄美花投入编织的技艺,举凡提篮、壁饰、原民传统织布等都难不倒她。她的努力获得肯定,荣获2009年第二届台湾原住民族工艺师奖及工艺精品饰品类及竹藤草编类创作奖。在媒体报导下,这些作品卖到缺货供不应求。

通过台当局农业管理部门农村再生计划的辅导,让他们的社区有了180度的大改变。经由媒体记者报导让社区出名后,一连串的好运降临富丰社区,居民在参加培根团队举办的培训课程后,发现了社区的特点和资源,有了发展的目标,对未来更充满信心,而社区则利用他们所拥有的这些文化、木雕、编织等工艺精品、海洋及自然景观以及丰富的人力资源来进行农村再生建设工作,成为台湾农村再生计划中最具有传奇色彩的农村社区。

美农社区产业发展最成功

农村再生由下而上的精神,美农社区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得最好。因为班鸠冰品工厂和大集货场这两个美农社区的生财工具就是由下而上精神所产生的。10年前,原台湾省“农林厅”厅长陈武雄有次到美农社区巡视,看到这里生产的释迦产量过剩,便向社区提出利用释迦制作冰品的构想。社区民众欣然接受并着手进行计划书的编写工作,不料计划书完成后却遇到冷遇,当然补助的经费也没有了。

美农社区的乡亲们并不因缺乏经费而把成立班鸠冰品的计划停止。陈武雄的提议激发出他们的创意,于是由18家农户集资600万元新台币,以自已的力量把班鸠冰品工厂建立起来,同时还在旁边建了一座集货场,并且在吴文耀理事长及蔡永嘉总干事的领导下,把释迦种的像小孩的头那么大,畅销海内外,班鸠冰品也不断创新口味,赚了很多钱。

美农村的特色产业是释迦。近几年来,台东县农业管理部门办理出口外销到大陆、香港、加拿大,集货场就设在美农村。台东地区每年外销量约3000吨,美农为最大宗。

在美农村,东鸠窑古老窑烧方式产生的陶艺品很有特色;村内还有百年榕树“夫妻树”等观光资源;社区正在进行开拓自然生态步道、复育寄生及蜜源植物及野生辣椒等,同时在万万自然生态区培育陆蟹、蝴蝶、树蛙、萤火虫、荷花,教导儿童和游客认识生态的美丽与奥妙,美农社区可说是产业发展最成功、观光事业发展最具潜力的社区。

鸾山社区生态成功结合观光

位于卑南溪对岸和鹿野乡永安村遥遥相望的延平乡鸾山村,近年来以保护动物穿山甲而著名,为了防止外人进入鸾山捕捉穿山甲,让全村居民都成了保育义工,还阴错阳差地捕捉到逃犯,穿山甲保育活动反而成了社区维持治安的最好方法。

鸾山村当地野生动植物数量、种类丰富多样,更有面积达七、八公顷的榕树群,这些像电影《阿凡达》场景的高大巨树,村里人称之为“会走路的树”,游客乍见都会觉得惊奇不已。

鸾山村以生产李子、梅子为主,天然林地面积十分广阔,到鸾山村最好玩的活动是到阿力曼的森林博物馆探险。森林博物馆其实不是一幢建筑物,而是一片天然林地。到博物馆前,解说员会先带游客去看“会走路的树”和路边的高大巨木或梅子园,然后至森林博物馆前的小屋享用原住民风味餐。餐后稍做休息,养足原始森林探险所需的体力。森林博物馆从进入到出口,整个探险活动过程十分刺激、有趣。鸾山村是农村再生社区中结合自然资源和观光最成功的社区,他们农村再生的目标是保持社区自然生态的完整,利用自然资源,结合原住民美食来发展生态旅游活动,因此鸾山社区是农村再生社区中结合生态资源和观光最成功的案例。

农村再生创造特色新农村

物业前台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广东台风博物馆”;应用气象学;气象科普;台风;博物馆;规划

1“广东台风博物馆”项目的建设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指出: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等,气象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应当结合各自的工作开展科普活动。发展科普事业是国家的长期任务;各级人民政府领导科普工作,应将科普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为开展科普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台山市靠近广东省中部,地处珠江三角洲,毗邻港澳,幅员辽阔,总面积3286km2,人口100万。市境南临南海,依山面海,水陆兼利,是一个风光秀丽、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的著名侨乡。海岸线长达587km,在全省沿海县(市)中排行第一。还有大小岛屿95个,以川山群岛中的上川岛、下川岛最大,上川岛157km2,是广东省面积较大的岛屿。全市境内可供旅游开发利用的优质沙滩达63.9km。除了海,还有高山、丘陵,其中北峰山国家森林公园主峰海拔922m的北峰山,是珠三角第一峰,拥有山林观赏、峡谷探险的宝贵资源,北陡的奇石景观、大隆洞的湖光山色、赤溪半岛的溪流瀑布都很有旅游开发前景。温泉资源也是台山市的一大优势,已发现三合、都斛、白沙、汶村等五处温泉出露带,日均总流量可达1500t。台山素有“中国第一侨乡”的美誉,现有130多万台山籍乡亲旅居92个国家和地区,具有侨乡特色的古建筑遍布全市各地,侨乡人文资源充满特色和魅力。高速公路(铁路)发达,交通便利,新台与西部沿海两条高速公路纵横贯穿全市,从广州到台山市全程行走高速,行程约需2h;广珠城际轻轨明年修通,台山市区设有轻轨车站(离气象新址较近);另外还有建设中的广东西部沿海铁路也经过台山,还有几年后建成的港珠澳大桥等。据该市旅游部门统计,2009年台山市接待游客超过360万人。打造台风博物馆就是配合将台山市建成政治文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环境优美的旅游城市的重要举措之一。

2项目的前期工作

2010年初,广东省人民政府提出关于大力建设文化强省的规划纲要后,全省各级政府纷纷出台建设文化大市、名市的实施意见,台山市气象局在江门市局的指导下,抓住机遇,提出了在台山市建设“广东台风博物馆”的建设方案,被江门和台山市两级政府采纳,先后被编入江门市和台山市文化建设实施规划纲要。

2010年11月,《广东台风博物馆建设专家评审会》在台山市召开,台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到会讲话表示祝贺,并与评审专家一同现场考察项目地址,省级博物馆专家对确定在台山市建设该项目给予较高评价和厚望,提出要争取高标准建设好馆舍,积极征集气象历史文物、史记,丰富布展内容,同时利用海外华侨众多的优势,借鉴国际的先进布展经验,争取达到全国省级气象科普的一流水平,项目顺利地通过了专家组评审。

2011年1月,广东省气象局发文批复同意在台山市建设“广东台风博物馆”,这是全国第一家以省冠名的台风博物馆。目前,该项目的征地工作已经完成。

3项目建设步骤

“广东台风博物馆”是以“台风”为主题的气象科普知识博物馆,将建成我省气象系统的一个标志性的科普基地,计划设立展示厅、影视厅、大型仿真模拟特效场馆(运用现代声、光、电、水、雾等高科技打造一个仿真台风场景)、观景台等,让观众了解台风及有关的气象防灾减灾知识。

该工程计划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包括科普展览馆,二期工程包括4D动感立体影院、风科普娱乐游戏区和气象防灾科普娱乐区等。

在一期工程规划里,主馆为二层建筑,一楼为展览厅,分为亲切关怀、台风知识、台风危害、防台救灾、台风科研五大部分,配置有电子触摸屏、录像投影放映系统、气旋模拟发生器等,集中展示了古今中外著名风灾个例、台风知识、中国党政军民防台抗台史实介绍等,运用图文资料、实物模型、录像影片等,向参观的游客进行生动详实的科普教育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提高民众对台风等自然气象灾害危害性的认识,明确防台减灾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二楼为观台厅,内设自动波浪观测站、六要素气象自动站、多普勒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接收系统等,高新科技设施,已基本达到了市级气象台的业务设施配置标准,能满足开展科普教育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的需要。

二期工程主要内容由4D影院和“亲历台风”室内仿真模拟台风系统组成,能让游客身临其境、全天候地亲历台风,领略台风的凶、险、奇,通过参与性、互动性的游戏方式来加深对台风常识和气象灾害的了解。

4小结

我们将借“广东台风博物馆”在台山立项的契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加快气象科普场馆的建设进度,力争把“广东台风博物馆”建设成体现广东气象部门发展水平的科普基地,建成有特色、对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品牌博物馆。

参考文献

[1]陶晓岚,叶明.湛江市农村气象科普工作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11:288-289.

[2]王立华,尹恒.GpRS电子显示屏系统在农村气象信息中的应用[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7):142-145.

[3]刘锦泉,曾峰,李游等.多种渠道的气象服务信息综合平台的设计[J].广东气象,2010,32(3):63-65.

[4]张红艳,蔡洁云,李茵茵等.基于webGiS的亚运气象服务在线系统[J].广东气象,2010,32(4):56-57.

[5]任堃玉,张欣,庄雨婷.气象科普与科研重要性浅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1,6:56.

[6]陈海泉,陈立宏,曾祥标等.雷达和自动气象站资料在GiS中的同步显示[J].广东气象,2011,33(1):64-66.

物业前台工作计划篇8

1.油码头案例分析

长江下游某原油码头是一家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大型原油和液体化工原料中转码头。该码头具有几个显著特点:属于大型国有企业、员工数量庞大、员工年龄结构偏老龄化、人员薪资固定成本大;设备老旧、维护保养成本高;安全管理责任重大,需不断加强防泄漏、防爆控制。根据这些特点,理工朗坤围绕安全和成本控制两个核心能力帮助企业打造管控一体化平台产品。

(1)从设备、人员、环境3个方面帮助企业打造本质安全性原油码头(如图1所示)。①设备层面。将所有的设备信息建立成一个体系数据库;根据设备安全级别和重要程度对设备进行分级管理;不同级别的设备使用不同的维护策略;在以上设备信息和企业人员信息之间搭建一个平台;在此平台上,共享设备的资料信息,自动提醒周期性的维护保养工作,固化沉淀历次的设备检修经验(方案),统计分析设备维护和检修的料工费,控制不合理的检修费用支出,统计故障构成,为设备技改、安全性评价提供数据支撑等。在此基础上提供科学、体系化的维护策略,保障设备本身的本质安全。②人员层面。一方面,依靠平台周期性任务提醒,防止出现设备维护工作的遗漏;另一方面,通过引入电力行业“两票三制”的安全管理经验,提倡操作标准化,现场设备检修作业,通过安全许可工作票,落实安全措施引入安全签发、现场安全许可检查等多重机制,以约束现场作业人员的违章行为。③环境方面。在平台上建立企业的危险源数据库,识别企业危险源,分级别对危险源进行动态管理。建立企业集中的危险点库,制定对应的防范措施。对危险点按区域、按设备划分,工作人员在进行相关区域设备操作、检修作业时,平台能够提前预警危险点,提示落实防范措施。

(2)分析企业成本构成,控制企业成本。围绕企业人员年龄结构分析企业核心业务,实施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分析员工退休时间表,计划动态成本控制目标,计算员工退休对核心业务岗位的影响。一方面,积极落实设备技术改造,提升设备自动化程度,减小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做好核心业务岗位员工培训计划,满足退休后缺编时人员配置需求。建立一个老龄化员工退休、年轻员工培训、设备技术改造推动企业现代化、自动化转型协同推进的平台。

2.煤码头案例分析

江苏省某煤炭物流储备基地是一家新建的煤炭码头,企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全新设备,自动化程度高;以年轻员工为主,但经验缺乏;周边同类港口多,企业竞争压力大。分析企业特点后发现:一方面,该企业设备自动化程度高,但员工普遍缺乏经验,新设备和新员工之间怎样协同生产、怎样保障安全,是企业一个很大的挑战;另一方面,企业怎样控制成本、提升竞争力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分析企业特点后,理工朗坤围绕“四个核心能力”,建立统一的管控一体化平台。

(1)建立总体架构图。煤炭物流储备基地管控一体化总体架构如图2所示。

(2)管控落地点。①自动化输煤控制、设备状态监控、生产调度、运营管理、企业绩效分析和辅助决策,业务及数据全部建立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中,建立了统一的数据库,保障数据的独立性和可用性。②借助先进的设备管理理念,在新的设备和新员工之间搭建一个协同工作的设备管理数字化平台(如图3所示)。导入设备的维保策略和技术、安全和质量标准,进行信息化平台管理设备的维保工作。设备管理数字化平台重点解决以下问题:设备什么时候应该维护,谁来维护,维护需要什么技术,需用哪些零配件、材料或工具,工作过程中的安全保障、健康和环保标准是什么,按什么标准进行质量验收,设备维保成本构成,设备可靠程度分析等。③整个生产过程纳入信息化,统一调度、闭环管理(如图4所示)。货物经过货运计划、到港计划、生产作业计划、作业过程自动化、进港或离港交接清单、堆场管理等一系列管控过程进行调入和调出;根据港口堆场、码头、作业能力和工艺路线等生产资源,调度货运计划为可执行的生产作业计划,保障生产作业的有序开展,同时自动进行生产过程中的记事、计量、记时和计耗;实时查看生产进度、港口吞吐量、能源消耗等作业指标。④以颁布的费收标准为基础、以作业合同台账为主线,抽取生产数据,按照作业合同结算条款完成作业费用结算,办理收费开票和财务入账,自动汇总港口各项费收台账。⑤安全落实在工作过程中(如图5所示)。

物业前台工作计划篇9

abstract:toanalyzethelayoutofwovenbagproductionworkshop,SLp(SystematicLayoutplanning)methodandem-plantsimulationplatformareadoptedtoimprovelogisticscircuitandequipmentutilization.Foralloperationunitsinworkshop,therelationshipbetweenlogisticsandnon-logisticsisanalyzed.afterthedeterminationofcomprehensiverelationship,apositioncorrelationdiagramisdrawntodepicttheclosedegreeofoperationunits.then,twosetsoffacilitiesplanningaredesignedaccordingtoworkingareaandactualconstrains.thetwosetsoffacilitiesplanningareanalyzedbyimportingthemintoem-plantsimulationplatform.Consideringthebalanceofallprocesses,thefeasibilityoftheplanningisevaluatedbyqualitativeandquantitativemethod.associatedwiththesimulationresults,theproductivityandequipmentutilizationareimproved.

关键词:塑编厂;物流;车间布置设计;SLp;仿真

Keywords:plasticweavingfactory;logistics;workshoplayoutdesign;SLp;simulation

关键词:塑编厂;物流;车间布置设计;SLp;仿真;

中图分类号:tS19;F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7-0245-05

0引言

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新态势下,塑编行业稳定发展,国内对各种塑编产品的需求不断攀升。很多塑编企业都在进行扩建或规划新的生产基地,针对塑编产品需求的激增,合理的车间设施规划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有积极的影响和效益[1]。据测算,车间布局不合理会浪费约20%~50%的生产成本,而有效的物流运输至少可以降低30%左右的生产成本[2-3]。因此,合理的车间设施规划对生产系统极为重要。

目前某塑编车间布局主要参考人工经验或借鉴同类型的企业进行布置,由于受个人的经验和偏好影响因素较大,缺乏科学的方法和系统的分析,导致生产出现严重的物流运输问题。因此,本课题针对该编织袋制造车间进行设施规划,对同类型企业改善车间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同时也对塑编行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1系统布置(SLp)方法概述

系统布置方法(SLp)由美国理查德提出,是一套条理性强、系统化的车间布局方法。它不仅适用于各种机械制造车间的设计,而且还被应用于医院、银行等服务业。SLp方法是将p-产品、Q-数量、R-路线、S-辅助部门、t-时间作为切入点,分析各作业单位间物流关系,并结合各作业区占地面积及实际约束条件设计方案,然后根据改善目标及评价标准,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其设计流程[4]如图1所示。

2SLp方法的应用

2.1产品工艺过程图

某塑编厂主要生产农用塑编袋、食品塑编袋和物流编织袋等。其编织袋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原材料拉丝、圆织、彩印膜印刷以及编织袋后续加工,如复膜、柔版、套膜和平车。企业根据产品的制造工以及销售厂家的要求,设计具体产品的相关工艺路线。该公司产品品种较多,下面以两种产品为例说明其基本加工流程,其中:a表示某猪饲料编织袋;B表示某鱼饲料编织袋。两种塑编产品的加工物流路线,如图2所示。图2工艺流程图中数字对应的作业区分别为:1-原材料库、2-吹膜区、3-彩印车间、4-干法复合区、5-柔版印刷区、6-复膜区、7-普印区、8-折边区、9-彩裁区、10-切缝一体区、11-电车区、12-热熔加工区、13-自动套膜区、14-人工套膜区、15-平车区、16-质检区、17-打包区、18-储存区和19-办公区。图中倒三角表示储存工序;圆圈表示加工工序;正方形表示检验工序[5]。

2.2车间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对塑编企业而言,由于产品品种繁多,频繁更换物流线路,导致生产现场杂乱,既不利于生产制造,也易造成安全隐患。故改善车间布局既能提高生产效率,也对企业未来稳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根据多次现场勘察并记录车间生产状况,发现该塑编厂物流管理存在如下问题:①车间生产柔性较低,不同类型的编织袋在同一设备上加工;②车间生产缺乏合理计划,导致相关设备未得到充分利用,如干法复合机与自动套膜机,有效工作时间较短;③前后工序生产能力不均衡,导致车间现场堆放大量半成品;④现有厂房内的物料摆放缺乏统一规划;⑤厂区作业环境不良,不仅影响生产效率,也对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和改善生产工艺积极性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车间设施规划方案设计时,要重点关注物流线路通畅与前后工序平衡等问题,同时也要考虑物流搬运系统等影响因素。

2.3作业单元间物流与非物流分析

根据产品的工艺路线和统计的生产数据,确定作业单元间的物流强度。各等级的物流强度承担的物流比例分别为:a(超高物流强度)-40%;e(特高物流强度)-30%;i(较大物流强度)-20%;o(一般物流强度)-10%;U(可忽略物流强度)-0%。按上述物流量统计比例,对各作业单元的物流强度进行划分,如表1所示。根据表1中各作业单位的物流强度,将其物流相关性在物流相关图中一一对应,如图3所示。其中a、e级别的作业区,应在布置方案时重点考虑其在车间的位置。

在分析各作业单元间的非物流关系时,根据塑编袋的工艺特点,评定其密切程度的理由如生产服务、人员联系和安全等[7]。通过上述影响因素,结合塑编厂的具体情况进行统计,得到非物流因素相互图,如图4所示。

2.4作业单位综合关系分析

根据塑编袋的生产工艺特点,其物流因素较非物流影响较大,拟定该车间物流因素与非物流因素对最终方案的影响权重m:n为2:1[6]。取a=4,e=3,i=2,o=1,U=0[6],综合量化作业单元间的关系,并汇总各作业单位的综合得分,如表2所示。

2.5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

按照各作业单元的综合得分,并结合作业单元承担的物流量的比例,a-40%,e-30%,i-20%,o-10%;U-0%[6],绘制相互关系图,如图5所示。其中作业单元间的线段数越多,表示其相互位置应该越接近,反之亦然[12]。

2.6方案设计与评价

通过与相关设计人员的沟通,根据设备面积、人员活动范围和宽放率等因素,确定其主要作业区的占地面积,如表3所示。根据上述分析与求解,结合车间实际限制因素,综合考虑各作业区的相对位置。鉴于该厂区的入口与各车间的出口的相对位置及塑编厂的设计原则,设计该厂区的物流流动,以U型为主,直线型为辅,如图6和图7所示。

评价车间设施规划存在多种标准,一般分为定性与定量两种[11]。本文先以作业单位间的物流强度作为物流定量评价目标,分析车间物流搬成本的变化;然后将设计方案导入em-plant仿真软件中,分析方案中前后工序的平衡性。其中评价新方案的物流强度,以产品物流量与各作业区间的距离,用eXCeL实现矩阵乘法,得到新旧方案的物流强度对比表,如表4所示。其物流强度核算公式为[7]:

由表4计算结果可知,原方案的搬运距离矩阵和为1684m,方案1、2分别比原来的搬运距离矩阵和缩短了21.3%和35.0%。物流强度也大大减小,既提高了车间内物流搬运效率,又节约了物流成本。但是,根据原车间布局的搬迁难易程度,方案2比方案1的搬迁成本高,实施的可行性较差。另外,方案1、2与原方案相比,都将原厂区内10m宽的闲置车间过道搭上防雨板,即为人工套膜区所在位置,可以最大化利用空间资源。

3em-plant验证分析

em-plant由tecnomatix公司开发的一款应用于生产、物流和工程的仿真软件,内嵌Simtalk语言,能够快速,简便地创建仿真模型,广泛用于汽车装配线,供应链管理和化工领域等[9]。该仿真平台可以有效地反应模块间的物流信息,对企业节约成本提高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将设计方案1、2分别导入em-plant仿真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其仿真模型图如图8所示。由于产品工艺路线繁杂,故采用程序控制产品的流向,下面以a产品为例说明,如何控制多产品在某设备的调度情况。设计方案的覆膜机组的仿真模拟图如图9所示,其中e61、e62表示两台覆膜机,e61表示一台虚拟机,e6既能保证两台覆膜机统一调度,也可以从后台观察实时加工的情况。其Simtalk程序如下:

is

do

if@.name="a"ande61.emptyande62.emptythen

e6.cont.move(e61);

elseife61.occupiedande62.emptythen

e6.cont.move(e62);

end;

end;

布置方案的修正与评价:

由于单个编织袋加工时间较短,仿真模拟以千条为单位进行仿真分析。分析仿真结果发现,设备的使用率达到66.61%左右,不存在堵塞状况,如图10所示。故规划方案合理可行。但是,车间布局仍有不足,如作业区4、5的设备使用率相差较大,极不平衡,自动套膜机的最高等待率达到50%。仿真结果表明,评价方案的好坏不能仅仅依赖物流成本。针对平衡性较差的作业区4、5,解决方法为:将两个作业区合并为一个。而自动套膜机的等待率较高,主要原因为生产计划安排不当,设备频繁切换,调机时间较长。拟解决措施为,合理安排生产计划,降低设备故障率。修正方案后,再进行一次模拟分析,整个车间的生产率提高,如图11所示。如图中绿色曲线表示主要设备工作率,达到80%左右,相关设备间的平衡性较好。

上述方法均为定量评价方案的可行性,而定性评价方法则以方案的适用性,物料搬运效率,安全管理等因素,制成调查问卷的形式,让该企业员工打分。综合评定,方案1更利于实际生产。

4结论

本文通过SLp方法和em-plant仿真平台为某塑编车间布局进行规划研究。分析了作业单位间的物流与非物流关系以及作业单位间的综合相互关系,设计了两套车间布局方案,采用物流成本与加权因素法评价方案,综合考量设计方案,优化了车间的设施布局。将其原车间月产能450万条提升700万条,实现车间物流更通畅,缩短了企业制造产品的生产周期。

参考文献:

[1]黄苏凤.基于SLp磷化工企业设施布局规划研究[D].南京大学,2016.

[2]卓雪艳,诸葛琰,陶顺育.制造业物流包装与设施布局优化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6(1):265-268.

[3]Bragliam,ZanoniS,ZavanellaL.Layoutdesignindynamicenvironments:Strategiesandquantitativeindices[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ionResearch,2003,41(5):995-1016.

[4]石鑫.基于SLp的生产设施规划[J].机械设计与研究,2014(01):68-71.

[5]周尔民,王贵用,朱进.基于SLp法和em-plant仿真的台钻厂设施布置规划[J].现代制造工程,2016(04):89-97.

[6]史毅飞.基于改进SLp法的物流中心规划与设计研究[J].物流技术,2014,33(4):189-191.

[7]杨育,曾强,金淑芳.设施规划[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298.

[8]戴岩.mD公司芜湖工厂内部设施布局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66.

[9]潘春荣,伍乃骐,黄学佳.基于em-plant的参数化虚拟组合设备[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2(8):1831-1840.

[10]朱华炳,王龙,涂学明,等.基于eCRS原则与工序重组的电机装配线产线平衡改善[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3(1):224-226.

物业前台工作计划篇10

关键词:物流中心通用仓库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目前我国通用型仓库现状

据相关资料,1980年前我国营业性的通用型仓库(包括商业、粮食、物资、外贸与供销社等)约4亿平方米左右,其中,1980年以前建造的仓库50%,1980年~2000年建造的仓库占30%。本世纪建造的仓库仅占20%。从仓库结构来分析,70%的仓库为小型的平房仓库。由此可以判断:直至本世纪初,我国仓储业的基本条件是远远落后于物流业发展的需要。本世纪初,一批新型的仓库开始建设且逐步使用,诸如:上海的“全方物流”、“现代物流”,中储股份在上海的吴淞、合庆、大场、临港分公司等建成的一批新型仓库,天津的“全程物流”、北京的商业储运及沈阳储运等,使现代物流中心通用型仓库耳目一新。市场对通用型仓库呼之欲出。

2我国通用型仓库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至今还没有现代仓库规划设计具体标准,而且,我国又有大量仓库需要重建、扩建,就是在目前新建的仓库中,还存在库区通道、库间距即装卸作业区域明显狭窄,大型运输车辆的通行、掉头转弯与卸货很不方便;库内的柱距及立柱支撑走向不科学,不利于货架的安装与货物的出入库作业;库内作业区域设置不合理,储存区过大、ijUt备货区过小,直接影响作业效率;还有诸如通风、采光、仓库门的位置、装卸平台的高低及延伸尺寸等问题

3通用型仓库规划设计

3.1通用型仓库规划设计总体内容及要求仓库一般是指以库房、货场及其他设施、装置为劳动手段对商品、货物、物资进行收进、整理、储存、保管和分发等工作的场所。

3.1.1仓库总体规划

仓库规划是在仓库合理布局和正确选择库址的基础上,对库区的总体设计、仓库建设规模,以及仓库储存保管技术水平的确定。

3.2.2仓库总体设计

对仓库的总体设计应满足以下8个条件:

(1)方便仓库作业和物品的储存安全。

(2)最大限度地利用仓库面积,减少用地。

(3)防止重复装卸搬运、迂回运输,避免交通阻塞。

(4)有利于充分利用仓库设施和机械设备。

(5)符合安全保卫和消防工作的要求。

(6)结合仓库当前需要和长远规划,要利于将来仓库的扩建。

(7)为职工提供方便、舒适、安全和卫生的工作环境。

(8)力求投资最低。

3.2库库区布局规划具体要求

3.2.1库区选址要求

通用仓库库区选址应该从企业发展战略、库区定位、服务对象分布,储存货物品类、包装、储存量、环境要求、交通条件地质条件城市规划、公用事业的配套条件等方面综合考虑。

3.2.2库区布局规划要求

3.2.2.1库区平面布局

库区平面布局,应该根据库址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服务客户类别、仓库使用、作业要求,合理规划作业区、辅助作业区和库区通道的位置与基本设计参数,做到布局紧凑、合理、高效、安全、提高土地利用率。根据经验结合相关规定,土地和建筑物的容积率控制在o.8,建筑面积控制在50%比较适宜。

3.2.2.2分区布局

库区做业区、辅助作业区与行政办公区分区布置,并有效隔离,有条件要拉开距离。但业务办公区(业务受理、现场调度等)要紧靠作业区、辅助作业区,最好业务办公区能目视现场操作。两个不同性质办公区域的布局对于生产管理很重要。

3.2.2.3仓库布局

仓库布局,库区内的仓库应当根据当地主风向(特别是雨季主风向)来确定仓库的东西或南北走向,主装卸作业区应位于主风向的下风区,因此,建造的仓库,基本上要座南朝北,避免风雨的侵蚀。

3.2.2.4装卸作业区

要注意装卸区的宽度和装卸区的地面承受力,装卸区的宽度主要依据40英尺集装箱卡车的回旋半径及在正常作业情况下装卸作业区能通过一辆正常行驶的40英尺集装箱卡车的范围来确定,因此,装卸区的设计宽度下限为35米。

3.3仓库规划设计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仓库规划设计应根据库区的平面布局、储存货物品类、进出库频率、包装、货架、作业方式、作业流程、消防要求、投资规模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确定仓库的基本设计参数,笔者在几年的工作实践中,也参与一些仓库设计的评估、论证,对于一些仓库规划设计的基本通用型参数有些了解。

3.3.1仓库的主要设计参数

(1)仓库的形式

基本上是单层仓库和多层仓库的选择,而单层仓库和多层仓库的选择,取决于土地的价格或租金的高低和土地地质层的情况及该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

(2)仓库的面积

仓库面积理论上越大约好,事实上要受制于建筑模数和消防规范的约束。如上海地区的单体(中转)仓库面积为12000平方米,有防火墙隔离成两个6000平方米的单元面积。

(3)柱矩及跨度

理论上仓库的跨度越大约好,最好是一跨无柱。但造价制约了柱矩及跨度,从造价和使用两方面平衡来看20米~36米的跨度和9~12米的柱距是经济合理的。

3.3.2仓库的外表设计

(1)仓库的屋面

仓库的屋面要注意几个问题屋面本身的材料选择、天沟安装位置及材料和大小、采光、通风换气。

(2)仓库的墙体材料

目前,用彩钢板做墙体的仓库大多数采用双面墙板中间加保温棉的做法,避免了单体墙面的各种缺陷。近年来,上海从德国引进的新型墙体材料制造工艺——蒸压轻质砂加气混凝土板,即“伊通板”效果较好。

(3)仓库的地面

耐磨地坪是仓库地面最佳的选择是用经济的方案。地面不起沙、翻沙,使用寿命长(理论数据20年)、施工速度快、周期短。如再配上双向双排12毫米钢筋,效果更佳。从经济上测算,每平方米造价仅增2o元左右。

3.3.3仓库的辅助设施设计

(1)仓库的门

仓库的门,俗称“工业门”,仓库门的设置首先要符合消防规定,其次要注意货物堆放和叉车流向。一般的配备是:12o米长的库房设置7~9扇门为宜(单面)。门的尺寸一般以4×4为标准。容易疏忽的是大门两边内外的障碍物设置,这是防止进出大门频繁叉车碰擦门框的必须手段,因为门框变形,大门就不能正常起落,影响生产,又由于门框与墙体紧密结合,维修门框必须破坏墙体,费工又费时。因此大门两边内外障碍物设置,是非常重要的。

(2)仓库的月台

现在,越来越多的新建仓库设计成高平台仓库,外设或内设月台,以利于集装箱卡车的装卸作业,月台的设计应该记住两个数据:1.5米高和6米宽。有些同行认为目前库内作业均以3吨电瓶叉车为主,月台宽度4-5米即可,不必搞成6米宽度。但笔者强调的是:应该以仓库的地面承载力作为计算依据,要系统性地考虑长远的适应性。同时,6米宽月台必要时还可作为临时周转场地。

(3)仓库的装卸平台

目前生产的装卸平台基本上都无法适应2o英尺集装箱的装卸货。其原因是装卸平台的活动搭板设计标准是4o公分长度,只适应40英尺集装箱的装卸货。20英尺集装箱卸货需要8o~100公分的活动搭板。而生产8o~1o0公分活动搭板装卸平台的厂家很少,导致很多仓库在为20英尺集装箱装卸作业时不得不另外再搞一块钢板搭在车厢和平台之间,既不安全又对平台的水泥造成破坏。

结束语

随着我国公路、铁路、水运、航空货运能力的不断提升,为了满足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全国各地物流中心建设的大潮是迫在眉睫,而仓库建设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建造仓库时,附属设施既要符合相关部门的规定又要结合实践和仓库本身的特点综合考虑。

参考文献:

[1]《物流中心通用仓库规划设计探索L》--《中国储运》2012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