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社区文明细胞创建工作计划十篇社区文明细胞创建工作计划十篇

社区文明细胞创建工作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1:17:29

社区文明细胞创建工作计划篇1

一、树立一种理念,增强服务意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也从传统意义上的“民政型”转为现在的“服务型”,各项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党工委在实践中认识到,党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细胞,只有细胞健康,肌体才有顽强的生命力,党才有更强的战斗力;社区党支部作为党的最基层组织,落实党和政府各项方针政策的最好最实在的办法就是服务群众。为此,党工委坚持以服务为重点开展社区党建,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把解决居民实际问题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重点内容。

二、注重两個抓好,打牢细胞根基

为进一步激活小细胞,提升社区自治能力,打牢细胞工程根基,党工委坚持做到两個抓好,即抓好居民自治小组,促进居民自我管理;抓好志愿者队伍建设,实现服务全方位,为建设和谐社区奠定坚实基础。

抓好居民自治小组。办事处辖区内无主管楼院多、院落没有物管、垃圾乱扔、陌生人随便出人……一系列问题层出不穷。如何创新管理,激发社区活力,让百姓生活得更舒心、开心、放心、安心?党工委通过走访、调研,决定选试点社区成立“居民自治小组”,实现社区事务“策由民定、事由民理、权由民用”的新转变。街道各社区居民积极响应,纷纷推荐公道正派、热心群众工作的人选,通过酝酿,选举产生居民自治小组。居民自治管理,解决了一系列关系群众利益的问题。如棉纺东路4号院9号楼卢世增老人喜爱养花种树,所用肥料到处堆放,居民几次劝说无果。自治小组得知后,第一时间征求大家的意见,并及时召开民情代表大会,仅用了一上午时间就说服并帮助老人将肥料和花盆进行了整理。

抓好志愿者队伍建设。在自治管理小组的“催生”下,一批党员群众自愿加入各社区的志愿者队伍,无论寒冬还是酷暑,为民服务从未间断。同时多数社区党支部还制作“党建细胞工程居民信息登记表”,熟悉掌握每位居民的情况,根据每位志愿者的特长、爱好、职业,将他们分别编入法律服务队、医疗服务队、治安巡逻队、文化体育宣传队、就业介绍服务队等志愿者专业服务队,服务领域已涵盖医疗保健、文化娱乐、法律咨询、教育咨询、消费维权等多個方面。目前,仅棉东社区的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已为群众义诊20多人次,提供法律咨询服务50多人次。

三、实施三個面向,补充细胞营养

街道党工委积极谋划,在提供全面服务的基础上,明确重点,面向三类弱势群体实施“高渗透”式服务,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交叉式服务体系。一是倾情做好老年人关爱服务。五里堡社区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60岁以上老人占常住总人口的30%。社区党支部在党工委指导下根据这一实际,一方面为80岁以上老人过生日,送生日蛋糕,一方面组建“为老服务队”,深入老人家中,开展帮扶活动。二是热心开展弱势群体帮扶工作。五里堡社区近两年来慰问低保、低保边缘、特困家庭、单亲家庭、贫困母亲、重病家庭464人次,有130余位失业人员参加电脑操作、保洁员、月嫂培训等,并基本实现就业,还为341位下岗人员办理再就业优惠证。三是细致做好青少年教育工作。社区党支部还充分利用辖区共建资源,成立以退休老教师、老党员、社区干警为主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加强与青少年的沟通与心理辅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四、坚持三管齐下,激发细胞活力

一是公开投票评选。在党工委指导下,每年辖区多数社区都以民主公开投票的方式在辖区居民中评选出“好媳妇”、“好公婆”、“好夫妻”、“好学生”、“好婆媳”、“好家庭”、“志愿者爱心奖”、“文明使者奖”和“社区贡献特别奖”等优秀居民,从居民中挖掘好人好事,宣传他们的感人事迹,并颁发荣誉证书,极大地推动了和谐社区的建设。二是文化活动经常。五里堡社区党支部成立了文化服务队,每年举办庆祝“三八妇女节”、“端午节”、“六一儿童节”、“九九重阳节”活动和特色“葡萄节”、包饺子、包粽子、邀请拆迁居民回家等爱心活动。服务队的老李说:“有了社区文化服务队,没事的时候跟着唱唱跳跳,为贫困家庭包包饺子、送送粽子,日子过得真舒心,身体也比以前好了。”三是用心为民服务。几年来,各社区党支部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区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能即时解决的立马解决,需要安排解决的列出计划,一时难以解决的做好解释工作。棉纺东路53、54号院道路不平整导致污水横流,影响居民正常生活和出行困难,经社区协调将1000多米的道路进行平整施工;家住建新街的张清溪老人因病偏瘫,社区党支部积极协调区残联,上门为老人办理了残疾证,随后又给老人发放了轮椅。四年来,仅五里堡社区就为辖区群众解决各类困难和问题1230余件,受惠群众2000余人,用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五、搭建三大平台,加强细胞沟通

社区文明细胞创建工作计划篇2

1、构建互联互动体系。一是推行区域党建共建。结合区域共建“四项清单”制度和长荣志愿者联盟平台,建立并抓实承诺公示、工作纪实、积分管理、沟通反馈、双向考评等各项制度,推动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实现精准对接、精准服务,截至目前,开展共驻共建活动28次。二是探索党员联管模式。按照在职党员和居民党员“直接管理”、流动党员“网上管理”的模式,分类建立党员台账,跟新上传e支部内容,针对党员的年龄、结构、特点,按需设定教育管理方式,分类组建党员志愿服务党小组4个(红细胞志愿服务队、环保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平安志愿服务队)及5个社会组织服务队(助老志愿、助残志愿、教育医疗、环境保护、法律维权社会服务队),共开展活动10余次。三是整合区域党建资源。强化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和统筹协调功能,按照“一核多元”的要求,充分调动城市各领域基层党组织作用,最大限度地整合区域内党建资源,长荣社区开通“红色直通车”红色文化资源共享项目,针对辖区党员、居民、学生、非公组织、驻区单位等热衷于红色文化的公益人士,每季度开通红色直通车,截至目前开通“红色直通车”4次,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公益红色宣讲员5人。

2、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把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融入社会治理各项工作,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一是搭建智慧党建平台。注重把党建引领寓于服务群众之中,用最朴实的方式、最有效的措施解决群众生活的中点滴难题,充分发挥汪清党群服务e站平台作用,确保基层群众合理合法诉求能够得到及时回应解决。积极打造长荣志愿者联盟平台,运用好“新时代e支部”等党建平台作用。二是围绕服务引导抓非公党组织建设。当好协调者角色,协调好企业与政府部门、社会群体之间的关系,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紧密结合企业发展实际,探索实施“1435”工作法,把党的思想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创新优势、竞争优势,激发了党建活力,助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截至目前,金海非公组织党支部参加社区活动20余次。三是坚持抓党建带群建。积极引导基层群团组织和基层党组织共建阵地、共享资源、共办服务,推动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积极开展“红细胞行动”旨在把每一位党员打造成“满活力、不贫血、有担当、不缺铁”的红细胞。依托长荣志愿者联盟平台,对辖区驻区单位的党支部实施“红细胞活力”指数管理,对党员实施“红细胞活力”积分管理,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全方位提升党建效能。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培育优秀的社区工作者,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守文化沃土的地理优势和服务优势,推动党建工作和服务民生深度融合。切实增强共建单位和广大党员干部职工“驻于社区、关心社区、建设社区”的观念,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整合和利用,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创共建的良好态势,传递积极向善的观念,用行动服务民生,让这个城市更有温度。

二、工作中的不足

1、因长荣社区0人考取社会工作者资格证,未能建立“三社联动”机制,未能探索“社区党组织+社会组织志愿者+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架构,建立有效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

2、长荣社区因老城区拆迁改造,新建小区入住率极低,未能达到成立业主委员会的标准,在“社区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架构中,未能充分调动居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

3、在社区党建品牌的创建上,缺乏标准化、品牌化建设,缺乏整体架构和制度规划,只是单层次的开展活动,品牌目标不明确,活动不够深入。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社区文明细胞创建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公共空间;自然意象;设计;探究

1研究背景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大工业背景下一直被忽略的情感诉求重新被重视起来。当下以休闲、放松、体验为主的空间设计类型颇受推崇,人们希望从空间氛围中重新找回精神世界的支撑。在当代公共空间设计中,从自然界寻找创意、汲取灵感,能够表现出与自然意象的结合,使空间中的布局更具有新意。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的一种艺术形象,“自然之中存在着不可思议的敏感元素,它们通过形式、尺寸令人震惊的以黄金比例为基准的螺旋结构,既可以在一只贝壳中找到,又可以用来作为无限生长博物馆的精美的组织结构”(勒・柯布西耶在以20世纪博物馆为题提出的概念)。柯布西耶在创作思想上绝不仅仅是单纯地探索“居住的机器”,他试图从一切可形成建筑语汇的自然界、动物、植物中找到能够突破古典主义传统文化的因素。柯布西耶在致约翰内斯堡现代建筑小组的一封信中描述了创作的思路方向:恬静的完美。植物、动物、陆地、海洋、原野与高峰,甚至自然灾害,地理的大构造都蕴含着和谐美。顾名思义,在给予诗意的物体及其造型艺术作品的灵感是来源于自然,自然意象给空间设计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创意灵感。19世纪与20世纪的建筑大师对当代建筑及空间设计进行了深入思考与探索,不断涌现出新思潮、新观念、新作品。在当代公共空间设计中鲜明地体现了从自然中寻找创意、汲取灵感正在逐渐形成一种新的潮流。本文基于这一种设计理念、设计特色进行案例分析,对当代公共空间的自然意象进行初步探讨与研究。

2调查与分析

2.1树木

在公共空间设计中,树木形态的设计是比较常见的。树木作为木本组织植物,总是给人们一种高大、挺拔、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的印象,其中的各种形态结构激发了设计师的创作灵感。上海世博会的挪威国家馆(见图1),由15棵高低不一的挪威“松树”构成意象联想,外墙以中国的竹子作为装饰,体现城市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表现了“大自然的赋予”这一主题。在馆内观众散步区展示北欧特有的自然景观,分成北极光、海岸、森林、峡湾、群山五个部分,展现了挪威式的生活、城市风韵及可持续发展、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健康生活方式的理念和构想。15棵巨“树”高低不一,从5米到15米不等,每棵树均有固定在地下的树根和伸展在空中的树枝,以树枝的外端为附着点所支起的篷布,形成了外观高低起伏的展馆屋面。“巨树”的动力源是太阳和雨水,突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理念。这样的结构在展馆内部营造出错落有致的空间,给观众Ю村囊斓墓鄹校感受挪威的城市脉搏、城市人的开创进取和休闲生活。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认为现代主义的建筑风格表现出更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如挪威馆的15棵“巨树”的活力来源于大自然,与众不同的建筑与周围环境自然、巧妙地融为一体。夜晚,建筑公共空间内部的灯光从外部透入,突出树枝、树杈的外观形态,使其看上去就像一棵巨大的、发着灵光的松树。

而在咖啡馆公共空间中,韩国DesignBono设计的咖啡馆“Raon”位于韩国汉城,设计师克服了空间的限制,墙壁、天花板和地板的内部空间都被不规则地打破。此外,白桦树图案的墙板,使这家店的空间具有森林树木元素和现代化的气息,木质材料的元素让人感觉自然又生态。

墨西哥未来派创意LightClub,此项目是对现有的建筑进行翻新,在综合区域设计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元素。设计团队创造的六边形网格集成的照明工具,在每个元素中突出不同的灯光和音乐同步。几何体的外观更醒目,创造出神秘的氛围。在正面和综合区域之间有一个过渡区,多个面板的有机运用创造一个三维的外观,通过镜子呈现出无限的效果,间接的光照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为空间加深了深度,增添了动感。树木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自然生物,在这个现代化的社会,人们都渴望回归自然、享受自然生态的田园生活。公共空间设计从自然中汲取灵感,表现出自然意象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已经逐步形成了一种潮流。

2.2水

水是万物之源。著名建筑师马岩松正是以“水”的意象设计了哈尔滨歌剧院,该建筑就像是由风和水塑造而成,完全融入自然和地形之中,表现了当地的特征、艺术和文化。这座建筑的外部展现了周围地区蜿蜒的景观,其弯曲的表面由柔和的白色铝板构成,成为一部由边角和表面、柔软和尖锐构成的诗篇。

隈研吾的作品“伞形临时庇护所”(见图2)。该项目名为CaSa伞,是一个轻量级的、快速组装并且防水的伞形结构,可当作临时庇护所。利用15个伞骨构成的15平方米大的空间,包覆着防水、透光的外皮。该设计通常为水泡的形状,但是很容易调整,可以进行随意的扩展和收缩。

2.3山洞

“建筑需要追随社会的多样性,也需要展示简单的平方体或立方体难以包含的可能性。”在新近完成的中国台中大都会歌剧院项目中,普利兹克奖获得者伊东丰雄将其对现代社会的观察与建筑本质的思考再一次付诸实践。这个建筑外观是一个方格盒状构造,内部却是多孔的洞穴状和珊瑚样式建筑,由“悬链”表面围合而成。“建筑应追从社会的多样性,而一个简单的平方体或者立方体是难以包含这种多样性的。”伊东丰雄如此解释。因其复杂的洞穴状内部构造,曲面构造模糊了地板、墙壁和天花板的界限,多孔的珊瑚状构造而成的曲线窗户等元素让整体建筑成为一个由三维曲面构成的、形似有机生物体的奇妙存在。伊东丰雄说:“这个建筑内部充满了水平和垂直的管状空间,像人类身体拥有的管状器官。而我的创作方式是通过孔口相连,使其内部和外部成为一个连贯的曲面外表,就好似人体通过嘴巴、鼻子和耳朵等与自然(外界)相连一样。”该建筑的设计和形式与周围花园融为一体,使建筑和风景交相辉映。此外,它保证了自身与城市结构的连续性,超越了气候对空间的界限。例如,屋顶的花园小径自然地延伸到建筑内部,对薄膜结构的挤压使空间分成两个区域,也就是这个建筑依托的空间几何构造区域;而周围的浮雕自然地延伸和补充了其复杂性。其他一些元素也促进了内外的统一,如回旋围绕整座建筑的水流流经一楼,将大厅和商务区巧妙地隔开。歌剧院不仅仅有三个剧场,门廊也是整个建筑的一部分,其他还包括休息室、餐厅和屋顶花园等,一起构成了整个统一的结构。从里面向外看时,就好像置身一个远古时代的洞穴(见图3)。

2.4细胞

细胞形态各异,优美多样,这也赋予了设计师很多创作灵感。杜麦格尼是倾向复杂的设计师,有人认为他是有机主义者,也有人将他划分到解构主义者的范围,创造奇异形态是其创作的基本特征。细胞图形意象的表现――亦谷办公区(见图4)。这个作品,其内部空间呈现出一种生物体内细胞的形态,天花吊顶的构造在空间中随意地盘旋和蔓延,仿佛无数细胞在活动,处处充满生命气息。

而另一个作品,原细胞生态空间(见图5),这件作品是对空间进行了探索,通过观察原细胞的微观结构,从它本身的形态入手,研究其有机形态,结合被动式生态建筑的理念,体现生物体与环境表现相结合的思想。空间内部拥有一体式的功能家具,使内部达到有机的融合。整个大空间的顶部,墙壁完全暴露在外面,如同相连的细胞,增加了生命感。空间四周有不完全相同的“细胞”形态,从而给人不同的感受,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发现和体验。在Gruningen村庄外的一个植物花园内,Buehrerwuestarchitekten设计了这个主要用于香蕉、木瓜之类的亚热带植物种植温室。设计师联系自然现象,把温室设计成树叶细胞的几何结构,里面用钢制树枝做支撑,外观全部用玻璃制作,把温室分割成不同种植区域。在植物花园里游走,仿佛漫游在树叶细胞的世界里,感觉十分奇妙。

3结语

当代公共空间设计正朝着多样化、艺术化的方向发展。人类的基本空间使用功能得到满足之后,就开始逐渐转向对空间情感表达的追求,而这种情感表达的实现往往是借自然意象的艺术、文化性或精神性来表现的,对自然意向的运用直接p乎公共空间情感的形成。因此,在不同类型的空间中,自然意象应该反映出不同的空间情感。原始自然环境具有较强的自然物特征,所以更像是一种生命的延续,这种特征也恰恰成了空间情感表现的基础。在当代公共空间设计中的表现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已经从单纯作为物质化的原料,逐渐转变为一种表现情感与精神性的媒介;从一种常规化的材料运用方式,转变为更加新颖、多变的自然意象运用方式。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建筑大师伊东丰雄这位在青山绿水中成长的设计师赋予了大自然和建筑新的关系,除了超越现代主义建筑的领域,还形成了“可持续”的理念。自然和谐性是建筑的一个重要的属性,它表示人、建筑、自然三者之间的共生、持续、平衡关系。作为一种设计方法,公共空间中融入自然意象的特点,从而表现出关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精神内涵。当代的公共空间架构呈现出开放、流动、多元的特征趋势,空域的分割变得灵活而富有弹性。通过对自然意象的表现,提升了审美,使空间架构的规划不再只是单纯地模仿自然的形态,而是去探索更多新的、适应社会发展的、推动人类进步的设计,是关于心灵层面的一种体验和思考。

参考文献:

[1]w・博奥席耶(瑞士),o・斯通诺霍.勒・柯布西耶全集[m].牛燕芳,程超,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张绮曼,郑曙D.室内设计资料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3]大师系列丛书编辑部.伊东丰雄的作品与思想[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4]建筑设计资料集编委会.建筑设计资料集(4)・办公、文化建筑(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5]张世玉,胡望社,潘欣.建筑的自然和谐性与自然建筑化――从两位建筑大师的作品谈起[J].重庆建筑,2009(3).

社区文明细胞创建工作计划篇4

重点一,继续大力营造有利发展氛围

综合实验区的发展定位,是要建设成为“两岸人民合作建设、先行先试、科学发展的共同家园”,发展成为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试的示范区、海峡两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先行区、生态宜居的新岛城市,并努力探索出两岸同胞“共同规划、共同开发、共同经营、共同管理、共同受益”的合作新模式。要让国内外更多公众,尤其是更多同胞知晓和认同上述定位、理念,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而有成效的工作。为此,要通过多种传播管道,采取多种传播方式,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大量投入,持续努力,扩大传播覆盖范围,提升传播效率效果,营造出更加有利于综合实验区开放开发的舆论环境和人文氛围。

重点二,继续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尽快建立一个先进、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是当前综合实验区建设工程的一件大事,也是创造“速度”的最佳见证。在连接大陆的跨海一桥顺利建成并即将开通之时,要加快推进跨海二桥建设项目工程,力争在最短时间内使成为全国高速公路体系和高速铁路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节点。要以高标准的质量要求、高效率的建设速度,推进岛内交通体系建设,在建设中要大力导入低碳理念和智慧技术,使之成为现代交通体系的典范。要加快对台海上滚装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全力构建海峡“一个小时”交通圈,使成为海峡的重要通道口。

重点三,抓紧推进重点先行项目落地

在知名度日益提高,实验区规划思路日益明晰,开放开发商机日益呈现,各类资源拥有者对规划项目兴趣日益浓厚的时候,要将意向转化为行动,加快先行项目落地,充分发挥落地项目的示范作用,使之成为顺利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的关键。要运用量体裁衣的方法,设计出“一对一”推进方案,准确把握项目进展的关键,做足做好过细工作,加大激励力度,争取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房地产业和公共服务业等领域,都有数个先行示范项目落地。要严格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高层次推进改革开放开发。先行项目也应符合这些原则,才能确保其示范引导作用的发挥。

重点四,继续加快理顺体制机制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良好匹配,就能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动力,反之,就有可能成为妨碍区域发展的制约力。综合实验区是在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已成为归省政府直接管理的一个单位,但原县级建制仍被保留。现有县级机构与几套班子在新的行政管理系统中应如何进行调整,才能更好地发挥公权力资源在推进开放开发中的主导作用;综合实验区原隶属于政府,实验区与之间的关系如何理顺;发展要与同属于的开发区和工业区实现良性互动发展,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理顺;如何在推进开放开发中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这些都是开放开发中需要解决的重要机制体制课题。综合实验区的管理体系应朝着“政区合一”的方向进行整合,统一配置,明确职责,简化机构,提高行政效率。

重点五,继续争取更加宽松的先行先试政策

是对台合作先行先试的综合实验区,它肩负促进两岸和平发展的探索性实验的重任。这是史无前例的事业,需要有更加宽松的对台合作先行先试政策予以支持。要继续努力争取两岸eCFa专项附加条款的通过和更加优惠的海关特殊监管区政策、口岸开发政策、旅游商品免税政策和两岸人员往来政策等相关政策。中央赋予更加宽松政策是对台合作交流先行先试成功的根本性保障,应争取中央政策尽早到位。

重点六,加快探索“五个共同”的先行先试

要办成开展全面合作建设两岸同胞共同家园的综合性实验区,综合性是建设的一大特色,也是该实验区核心价值的体现。综合性不仅要体现在经济领域两岸同胞合作建设,更要体现在社会环境等其他领域两岸同胞的合作建设。通过观念创新、模式创新和机制创新,探索如何进一步发挥两岸同胞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两岸同胞的聪明才智,有效配置两岸资金资源、人才资源、知识资源等,在开展“共同规划、共同开发、共同经营、共同管理、共同受益”的先行先试,探明方向,开辟新路,积累经验,典型示范,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注入活力。这是两岸同胞必须直面的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全新课题。要最大限度地凝聚两岸同胞的智慧与勇气,尤其是要充分吸纳同胞的想法与建议,设计出综合实验区合作建设的新模式。

社区文明细胞创建工作计划篇5

[关键词]干细胞;发展态势;创新战略;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Q8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037(2015)01-36-4

ResearchoftheDevelopmenttrendandCountermeasureofStemCellindustryinChina

SongweiLiCaixiaShiLin

(ScientificandtechnicalinformationResearchinstituteofJilinprovince,ChangchunJilin130033)

abstract:Stemcellresearchinrecentyearsisoneofthemostpopularresearchdirectionsinbiomedicalfield,andisattachedtogreatimportancetbythecountriesallovertheworldinrecentyears,withgreatsocialbenefitandmarketprospect.inthelightofthecurrentdevelopmentsituationofstemcellindustryinChinaand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requirements,themarketdemandforstemcellindustrydevelopment,anditsindustrialtargets,technicalbarriers,researchanddevelopmentneedsareanalyzed,thecommonkeytechnologiesintheindustryarecondensed,includingthewholeindustrychainofstemcellcollectionandstoragebusiness,researchanddevelopmentofstemcelltechnology,stemcelltransplantationandtreatment,combinationwithotherindustriesandsoon.technologydevelopmentstatusquoofstemcellindustryinChinaisstudied,andrelatedcountermeasuresforthedevelopmentofstemcellindustryareproposed.

Keywords:stemcells;developmenttrend;innovationstrategy;countermeasureresearch

1引言

干细胞产业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市场前景,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为了促进干细胞产业的发展,各国纷纷出台激励政策,增加研发资金投入,促进官产学研结合,从而促进干细胞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通过大力支持干细胞研究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在各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本文采用技术预见的方法,研究我国干细胞产业创新战略,并提出明确的方案,为促进我国干细胞产业的技术与科技管理水平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干细胞产业创新战略的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2干细胞产业的发展背景分析

2.1干细胞产业发展历史

干细胞的相关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1981年,evans、Kaufman和martin培养出了小鼠胚胎干细胞株;1998年,thomson培养出第一个人类胚胎干细胞株;同年,Gearhart分离出人类胚胎生殖干细胞。2001年,干细胞成为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热点,尽管干细胞的研究一直受到伦理争议,但是,其在生命科学、新药试验和基本治疗等领域的巨大价值,仍然成为当今学界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

2.2国外干细胞产业发展现状

在全球干细胞领域科学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中,美国处于领军地位。由于受到伦理压力的影响,美国干细胞研究人员获得的联邦政府资助有限,但是由于地方政府和私人资金的支持,美国在干细胞领域的研究仍然处于领先地位。2008年奥巴马当选总统,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政策得到改善,使一部分干细胞临床应用研究计划和临床试验得以开展,美国原有的研究实力加上新政策的解禁,以及产业界对于干细胞治疗的支持,美国的干细胞研究和产业前景乐观。

欧洲许多国家由于受到伦理的压力,胚胎干细胞研究受到一些影响。但是由于干细胞的重要性及应用前景,各国也纷纷开展了干细胞的临床实验。英国从2000年开始允许克隆人类早期胚胎,并从中提取干细胞,用于医疗研究[1]。欧盟目前正在进行的利用干细胞再生缺损或受损的组织或利用干细胞治疗癌症的临床试验大约有40项。

日本政府在“千年世纪工程”中把干细胞工程列为四大重点工程之一,并投入大量资金,鼓励有关科学家进行研究。日本科学家在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韩国政府大力投资干细胞研究,计划到2015年,干细胞研究年度经费将达到9800万美元,并建立至少5个世界级研究团队。

2.3我国干细胞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干细胞研究,目前北京、上海、天津分别成立了干细胞研究中心,同时大力支持科研院所及高校开展干细胞研究,积极推进干细胞研究基地的建立。中国干细胞的科研和临床可能离国际差距不是特别远,因为起步时间都差不多,但是中国干细胞在法律法规上离欧美国家相差甚远。例如,我们国家围绕干细胞的法律法规还是停留在20世纪90年代末,干细胞领域发展已经经过了几十年,我们还是用几十年前的法律法规在调控:如干细胞的来源,我们从医疗废弃物,新生儿的围产组织里面可以分离出不同种类的干细胞,其中有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有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有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其中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大约占5%的比例,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占约90%,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占约5%的比例。这几种干细胞现在还没有统一的法律法规来调控[2]。

相关的政策法规的滞后一方面造成了公众对干细胞的误解,即干细胞就等于脐带血;另一方面也严重阻碍了整个干细胞行业的发展,导致各地对脐带血保存这一行为是否合法的标准不一。比如干细胞的存储,按照现行法规,一位母亲如果在北京生孩子,储存孩子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是合规的,但是如果在河北生孩子却无法合规地储存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因为当地没有合规的干细胞库。这是法律法规滞后造成的不合理现象,亟须更改。在国外,比如说美国则有立法规定,医生在母亲新生婴儿出生时有告知义务,告诉孕妇干细胞存储这一事宜。至于孕妇是否选择保存以及通过那家公司保存,则由新生婴儿父母决定。实际上,在干细胞的储存方面,美国已达到10%,日本和韩国将近15%,而我国仅仅是千分之几。自身干细胞的储存能有效避免异体配型,对于救治疾病发挥能够很大作用。自从20世纪90年代起,国际上每年自体移植数量就已超过异体移植。

就干细胞行业的从业企业本身来说,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干细胞从采集到入库涉及诸多环节,如何保证细胞在整个过程中的安全性,是对从业企业的实力的考量。尽管目前国内有法规上的滞后、行业标准的欠缺,但是,国内从业企业可以向国际标准看齐。例如,从干细胞库角度来说,欧美已形成若干统一的行业标准。美国几乎所有的干细胞库都通过了aaBB标准的认证,aaBB是americanassociationofBloodBanks,即美国血库协会的缩写,是细胞治疗和输血领域的全球性标准。对于血液制品的质量检验,美国有Cap标准,即病理家协会标准(Collegeofamericanpathologists);国际上则有公认的nRL标准,即血清学参考实验室标准(nationalSerologyReferenceLaboratory)。这是一些中国的干细胞从业企业可以借鉴并自发通过认证的国际。通过这些标准的认证,我们的干细胞企业才可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标准,完善自身的技术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

3我国干细胞产业发展态势研究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高度繁殖以及多向分化的潜能,被医学界称为“万用细胞”,是再生医学的核心成分[3]。干细胞的产业化发展方向有上游的干细胞库、中游的干细胞扩增技术和质检技术,以及下游的干细胞产品,从而形成一条很大的产业链。干细胞产品又包括干细胞药物、干细胞移植技术、干细胞美容与抗衰老技术,以及组织工程中的种子细胞、基因治疗的细胞载体、基于干细胞的药物筛选模型等等。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干细胞的应用领域会不断扩大。

本文主要论述成体干细胞尤其是围产期组织来源的干细胞的产业化。成体干细胞主要包括脐血、脐带组织和胎盘来源的造血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以及骨髓来源的、脂肪来源的干细胞。围产期组织来源的干细胞由于其易获得性、较高的安全性,在产业化上走在其他种类的干细胞前面。国内外分析数据表明,围产期组织来源的干细胞的应用将超过其他种类的成体干细胞,成为再生医学的主力军。

3.1市场需求分析

3.1.1优势分析

目前我国有近两百家不同规模的干细胞公司,基本覆盖了从上游的存储到下游临床应用的完整干细胞产业链。2013年,中国已经建立起多家干细胞产业化基地,影响力较大的有国家干细胞产业化华东基地、国家干细胞产业化天津基地、无锡国际干细胞联合研究中心、青岛干细胞产业化基地等、西安干细胞人工皮肤产品产业化基地等[4]。大部分产业化基地的相关业务涵盖干细胞存储、干细胞技术研发、干细胞应用研究以及干细胞临床移植和治疗等业务。它们促进了干细胞技术从实验室向应用、向临床及基因工程药物科研成果向实际生产力转化,逐步推动形成新的干细胞研究和产业新格局。

3.1.2劣势分析

各国在干细胞领域的知识产权优势,主要反映在专利上。根据欧专局的数据,目前,世界已有干细胞相关专利22000余项。而我国知识产权局公开的干细胞相关专利仅有4000项。可见,我国在干细胞的专利申请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在文献方面,中国作者发表的被SCi收录的论文数量及中文文献数量都只占整个干细胞研究领域很小的一部分。统计SCi收录的中国作者发表的论文所在期刊的影响因子分布,这些文献主要分布在影响因子较低的期刊。虽然,近年来我国在动物克隆和人类造血干细胞研究领域有所发展,但是总体水平偏低,竞争力较弱。在人类胚胎干细胞领域,我国的研究力量和研究水平较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处于劣势。

我国虽然具有较强的资源和人才优势,但是缺乏有效促进产业科技创新的环境。同时,由于干细胞是新兴产业,目前还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使得一些企业只顾经济利益,在缺乏技术力量的情况下,夸大宣传,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

3.1.3机会分析

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的价值在于其不可估量的应用前景,但是和其他许多科学领域相似,通向成功的道路将会是曲折的。在2011年之前,中国的干细胞产业经历了一段蓬勃发展但同时也是乱象纷生的阶段,干细胞库和干细胞临床曾经治疗遍地开花。为促进干细胞治疗技术科学、有序地发展,规范干细胞临床研究和应用行为,卫生部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11年决定开展为期一年的干细胞临床研究和应用规范整顿工作。

3.1.4威胁分析

我国大部分干细胞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核心技术、人力资源和资金支持,主要的业务还是初级的脐带血干细胞收集保存。随着干细胞产业的不断发展,国外拥有强大研发和技术实力的干细胞企业势必加速进入中国抢占市场,未来对我国的干细胞企业发展将带来更大的冲击和挑战。

3.2产业需求预测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干细胞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可观。只看造血干细胞一个领域,中国拥有大量的独生子女,这些独生子女获得同胞间干细胞的可能性非常低,而非相关供体间白细胞的配型相合率仅为十万分之一。而进口骨髓或者脐带血干细胞制品的价格非常昂贵。因此,将来中国将成为干细胞极其衍生组织需求最为迫切的国家。同时,国际干细胞公司也发现了中国市场的广阔前景。2009年,中国生物药业公司被美国neoStem公司正式收购,之后开始实施其在国内开发干细胞治疗方法的计划。同时,上海一家企业也与该公司达成了一项为期10年的独家协议,旨在利用neoStem的专有技术在上海、江苏等省市创建干细胞采集和治疗的中心网络。目前,中国干细胞业务已经成为该公司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而这一系列动作表明外国干细胞企业已经充分意识到中国干细胞治疗市场存在的巨大潜力,并已在产业发展早期开始抢占市场。

3.3与国外差距分析

近年来,我国通过大力支持干细胞研究和积极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干细胞领域的相关论文数和专利数量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有些领域已经处于世界较为领先的水平。但是,和世界顶级水平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和美国、日本、韩国等技术领先国家相比,我国干细胞研究和产业化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3.3.1我国干细胞领域的基础研究水平较低

据统计,2009年,我国干细胞研究文献发文数居世界第5位,平均被引频次仅为美国的1/2。在专利方面,我国相关专利的数量在世界并不占优势,专利的质量及其转化率也有待考察[5]。2009年,全球约有100多个重要的干细胞中心,而我国目前的基础研究能力和科研成果还无法支撑该领域的迅速发展。

3.3.2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较低

我国专利的专利权人大部分为科研机构,由于缺乏有效地产学研体系,研发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也不活跃。目前,国际上已经批准的干细胞药物有8种,包括加拿大和新西兰批准的治疗儿童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parochial、韩国批准的治疗关节炎和关节软骨并的Cartstem等等,在此不一一赘述。而中国还没有推出自己的干细胞药物,与国外存在一定的差距。截至2010年5月26日,中国大陆地区共开展干细胞相关临床研究35项,中国香港3项,中国台湾地区共开展22项临床研究。与国际上在干细胞领域领先的国家相比,中国开展干细胞临床研究的数量明显偏少,中国干细胞科研成果向临床的转化进度还有待提高。

3.3.3风险投资体系不完善,无法对干细胞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干细胞技术的开发和创新需要较长的周期、较大的经费投入和较大的风险,企业往往缺乏有效地经费来源,使得国内企业的创新能力明显不足。而国外企业,除了能够获得政府资助之外,还有来自于其他企业或个人的资金支持。如美国辉瑞公司曾向eyeCyte公司提供300万美元风险投资,支持其开展干细胞研究。

4促进我国干细胞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4.1创新发展模式,全面支持产业发展

建立干细胞产业特区,在人才、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搭建产学研合作体系

确立重点研究领域,打破常规,建立“政产学研用”联合研究开发机制,整合资源,统一管理。制定与产学研合作体系相适应的专利战略和发展规划,加强专利技术和产品的管理,实现利益共享;依托合作体系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规范化研究治疗基地,吸引国内外获批的干细胞产品进行联合开发;发挥国家人才计划先行先试作用,使各类人才培育计划向干细胞领域倾斜。

4.2积极推动风险投资和金融资本进入干细胞产业

由于干细胞技术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同时产业的发展也存在较大的舆论压力,政府投资无法满足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的需要。因此,迫切需要风险投资机制和政策环境的完善,促进风险投资对干细胞产业升级和技术研发的支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性基金的作用,鼓励国有和民间资本进入干细胞产业;加大对金融领域和干细胞研究领域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突破投资机构专业化不足的瓶颈。

4.3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建设

准确把握产业化进程中各环节的关键问题,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引导风险投资实施阶段性投资,从而降低投资风险。避免投资失效。加强科技管理部门和药监、卫生等部门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安全性和风险性评估等问题,使产品标准化和研究同步进行。

另外,加大对干细胞临床试验和应用的监管力度,使新的技术手段和临床安全性问题得到解决,提高我国干细胞研究的国际公信力;加强干细胞临床应用可能涉及的伦理学问题研究;抓紧进行干细胞专利申请及保护的理论研究,制订有利于干细胞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5结语

本文重点从技术发展规律、动力等方面分析我国干细胞产业的技术需求状况和市场需求状况,分析我国干细胞产业发展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对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提出了促进我国干细胞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陈涛,钱万强.国内外干细胞研究和产业发展态势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1(10):150-153、160.

[2]上海市科技发展重点领域技术预见研究项目组.上海技术预见报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3]梅盈洁,等.基于技术路线图的广东种业科技创新战略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4(14):183-188.

社区文明细胞创建工作计划篇6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长期规划

2013年1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明确了未来20年中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展方向和“十二五”时期建设重点。这是继《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之后,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

《规划》明确提出,未来20年要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支撑重大科技突破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针对科技前沿研究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能源、生命、地球系统与环境、材料、粒子物理和核物理、空间和天文、工程技术等7个科学领域为重点,加快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将着力攻克深空等领域重大关键技术

科技部部长万钢在2013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的工作报告中指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长远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中国将重点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领域的研究部署,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

万钢还提出,2013年要继续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积极推动中华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公众文化资源集成与推送服务、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新技术等科技支撑。要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完善科研不端行为调查处理机制,研究建立科技人员行为规范。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建立公民科学素质基准测评体系,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和创新激情。

拥有职务发明可优先评职称

日前,国家知识产权局等13部门联合《关于进一步加强职务发明人合法权益保护促进知识产权运用实施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在评定职称、晋职晋级时,将科研人员从事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及实施的情况纳入考评范围,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考虑。

《意见》明确指出:要充分认识加强职务发明人合法权益保护的重要意义;加强职务发明人合法权益保护;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明确责任、权利与义务;依法保护职务发明人的合法权益,鼓励职务发明人参与职务发明及其知识产权的运用与实施;完善保护职务发明人权益的政策措施,强化对职务发明人权益保护工作的督导。

科技企业孵化器“十二五”规划出炉

为加快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科技部日前正式了《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十二五”发展规划》。

《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孵化器的总体发展目标是建设和完善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提升区域科技企业孵化能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源头企业,培养高水平、高素质、高层次的创业团队,营造科技创新创业良好环境,在全社会形成科技创新带动创业高潮,为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科技部要求,2015年,全国孵化器数量达1500家,其中部级孵化器达到500家,并实施部级孵化器的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部级孵化器30%以上建立创业苗圃和企业加速器,50%以上具有天使投资和持股孵化功能,60%以上从业人员接受孵化器专业培训,80%建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90%形成创业导师辅导体系。

两部委

进一步加强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为进一步规范科学事业单位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科技事业健康发展,财政部会同科技部对1997年颁布的《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于日前正式实施。

这次修订增设了“内部成本费用管理”和“财务监督”两章,修订的主要内容有适应财政改革的新要求,加强科学事业单位预算、收支和结转结余管理;结合科学事业单位业务特点,加强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加强科学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规范了内部成本费用核算;加强财务监督,建立健全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制度。

产业

国内首架纯燃料电池无人机试飞成功

日前,我国第一架纯燃料电池无人机“飞跃一号”在上海奉贤海边首次试飞成功。该无人机可升至2千米以内高空,可连续飞行2小时,非常适合用于环境监测、战场侦察等领域。

“飞跃一号”由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上海奥科赛飞机公司共同研制。项目负责人、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许震宇副教授介绍说,燃料电池无人机不仅绿色环保,而且工作温度低、噪音小、易于维护,非常适合用于环境监测、战场侦察等领域;其相关技术还可以用于指导燃料电池轻型飞机等新能源飞行器型号,以及大型民机燃料电池辅助动力系统的设计。

万吨级生物质燃油生产线在武汉正式投产

2013年1月20日,随着3个生物油火炬点火成功,阳光凯迪生物质燃油燃气厂在武汉未来科技城正式投产,将对秸秆、树枝、谷壳等农林业废弃物进行加工转化,每年生产1万吨航油、汽油及柴油。这是全球第一条投入生产的万吨级生物质燃油生产线。

生物质燃油是指有别于石化时代石油、天然气的一种新能源。阳光凯迪新能源集团自2004年起,自主研发生物质能化学热分解与费托合成技术,生产高清洁、高品质的航空煤油、汽油、柴油。

在8年多的时间里,凯迪投入5亿多元研发费用,依托生物质热化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从年产百吨级液体燃料的小型试验和千吨级的数值模拟实验,再到万吨级的商业化示范项目建成,取得了超过200项专利和3000多项专用技术。

浪潮天梭K1系统正式上市

2013年1月22日,我国第一台基于自主核心技术的关键应用主机产品浪潮天梭K1系统正式上市。至此,中国成为继美、日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新一代主机技术的国家。

“浪潮天梭K1系统的上市标志着我国信息化建设自主可控战略完成了关键布局,打破了信息化网络核心装备受制于人的局面,对于全面缓解我国信息战略被动地位,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产品的上市也标志着主机研制与推广工作从科研攻关转入产业化推广阶段。”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长杨咸武表示,科技部将进一步通过示范工程、优先采购等举措支持国产主机产品,推动天梭K1系统在金融、电信、政府、能源等关键行业的应用推广工作,通过应用驱动天梭K1带动平台软件、系统软件开发、技术服务等下游产业,提升整个产业竞争力。

我国首个纳米技术产业综合社区投用

2013年1月20日,占地约100公顷、规划建筑面积150余万平方米的苏州纳米城正式投用,这也是我国首个纳米技术产业综合社区。

据悉,苏州纳米城将面向微纳制造、纳米新材料、能源与清洁技术、纳米生物技术等四大领域,加快集聚国内外创新与产业资源,目前,已有晶联光电、博实机器人等为代表的18家机构明确入驻,其中10家正式签约,签约面积达到1.4万平方米。此外,苏州纳米城以定建和企业自建模式引进了华泽纳米、雷泰、纳微等多个项目。

苏州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希军表示,苏州纳米城作为涵盖纳米技术各领域、功能完备、整体规划的大规模全新模式产业社区,将聚焦特色产业领域,整合利用高校和地方优势资源,引进纳米技术领军人才,以“双轨制”扶持创新、创业、创优,推动成果转化和项目孵化,成为国际纳米技术产业集群进入中国的“门户”。

发现

生物疗法有望攻克败血症

败血症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一种疑难杂症。经过两年半的实验研究,宁波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等科研人员发现,败血症小白鼠接受LeCt2激活巨噬细胞的治疗后,存活率从原先的12.5%提高到75%,有望攻克败血症的国际难题。

研究人员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LeCt2抗败血症的疗效中真正起作用的是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是人体内先天的免疫细胞,一般情况下,它们处于休眠状态)。研究表明,LeCt2通过一种名为CD209a的受体激活了巨噬细胞,增强了小鼠的保护性免疫,从而改善了败血病症。专家称,该研究通过激活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来治疗败血症,为治疗败血症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以色列破译密码查基因可知姓啥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和美国波士顿怀特黑德生物医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刚刚在最新一期的《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他们研发出的一套运算法则使得通过Y染色体上的基因信息判定姓氏成为可能。

特拉维夫大学的霍尔珀林教授表示,这一研究可以应用到很多有用的地方,比如寻找亲人,以及在遇到自然灾害或其他灾祸时辨别遗体。不过这一研究也有一些隐患,如果一个人将他的基因信息放到网上,即使是匿名的,他的身份也可能会因为他的Y染色体而暴露。

新方法可使艾滋病病毒“休眠”

日前,澳大利亚昆士兰医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一种使艾滋病病毒“休眠”的方法,有望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更简便的艾滋病疗法。

他们通过修改艾滋病病毒成长中所需的一种蛋白,使病毒处于休眠状态,不能继续复制。实验表明,艾滋病病毒被修改蛋白后,无法再感染人体细胞。

研究人员将于2013年开展动物实验,如果成功,再开展人体试验。如果一切顺利,新开发的疗法将更为简便。传统疗法需要服用两三种药物,而新疗法仅需服用一种药物就能够阻碍病毒的复制。这将会大大方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人类首次用激光

在星际间进行图像数据传输

美国航天局日前利用激光束将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传输到绕月飞行的“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上,这是人类首次利用激光在星际间进行图像数据传输。

美国航天局发表声明说,这是该局利用“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进行激光通信试验的一部分。通常飞离地球的航天器都是利用无线电通信,“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是目前唯一绕其他星球飞行且能使用激光通信的航天器。

“在不久的将来,这种简单的激光通信技术可能成为卫星无线电通信的补充”,美国航天局专家戴维·史密斯说,“再往后看,这种传输方式有可能实现比现有无线电通信线路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盲人电子记事本”助推信息

无障碍建设

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发的“盲人电子记事本”在京并将首批样机赠送给盲人使用,该设备能够帮助盲人更加方便地学习、工作、交流,使盲人更好地融入社会。

该设备集成了中科院计算所经多年研发积累的盲文点字输入装置、智能盲文-汉字转换系统等创新成果,可通过其上的盲文点字板方便地输入盲文。据介绍,其输入方式与盲文书写完全一致,盲人无需学习即可方便使用。

同时,“盲人电子记事本”方便了盲人与普通人之间的沟通交流。除支持录音和播放外,该设备还配备通用USB接口,当将其连接至计算机时,通过调用其上的软件自动将用户输入的盲文转换成汉语文本文件,供用户阅读和整理、编辑。

活动

朝阳区政府结盟高校促进协同创新

本刊讯本刊讯“我们特别希望能聘请到北京化工大学的专职教授或博士生导师担任公司的技术顾问,并且与北京化工大学高分子材料硕士或本科生进行定向培养企业所需人才。”日前,在“朝阳区-高校发展合作联盟”成立大会上,朝阳区内部级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北化新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代表宋玮娜女士这样告诉记者。

旨在推动高校与朝阳区内单位开展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推进区域协同创新的该联盟刚一成立,就受到区内企业的欢迎。“作为北京市属高校中规模最大的综合性高校之一,北京联合大学为联盟的成立倾注了心力,以校党委书记徐永利为首的15位人大代表的提案成为联盟成立的直接动因。”朝阳区科委主任冯守华在谈到“朝阳区-高校发展合作联盟”是如何发起时激动地告诉记者,在朝阳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第一次会议上,徐永利研究员提交的“关于构建朝阳区高教文化发展走廊”议案得到区人大、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一年多来,朝阳区科委积极组织召开提出议案的人大代表和驻区高校座谈会,研究具体落实议案的办理,并支持了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院长张恩祥承担的“朝阳区区校合作协同发展模式研究”软科学研究项目。

“政府与高校建立联盟的方式在北京尚属首次。”冯守华介绍,联盟共有17家成员单位,包括朝阳区政府,以北京工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合大学为代表的15家驻区高校,还有1家科研院所——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本刊记者陈治光

首都籽种产业科技创新服务联盟年会召开

本刊讯2013年1月17日,首都籽种产业科技创新服务联盟在京召开了以“构建协同创新平台推进首都种业发展”为主题的联盟年会暨良种创制与种业交易中心策划专题研讨会。

会议特别邀请了农业部种子管理局马志强处长对刚刚不久的《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为更好地落实国家种业战略,推动首都种业创新体系建设和产业发展,会议还就北京农科城良种创制与种业交易中心策划方案、联盟2013年重点工作任务、2013年中国现代农业产业投融资峰会籽种产业分论坛等主题展开了讨论。

市科委农村处赵静副处长在发言中指出,籽种联盟工作要结合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建设,推动联盟成员单位要立足种业的发展,积极推动新型种业体系的建设,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制定不同的工作重点,为首都及全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本刊记者郭剑峰

北京摘取90项国家科技奖

科技创新再攀高峰

本刊讯2013年1月18日,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北京地区90个项目分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占全国通用项目获奖总数的34.2%,比2012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81项,获奖数量及获奖占比均创历史新高,领跑全国。2名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获奖者均出自北京,截至目前,自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设立以来共产生22位获奖者,其中17位来自北京,占总数的77%,显示了北京地区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持续创新能力。

社区文明细胞创建工作计划篇7

一、课程体系的构建,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

(一)背景分析

1.学校情况分析

学校秉承“和谐教育”理念,实施“容短促长,追求卓越”的培养模式,逐步建构起适合杭州第十四中学学生个性的“目标多层次、内容多样化、评价多元化”课程体系,积极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成为最优秀的自己。生物教研组的课程体系建设和校本选修课程开发都应该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培养模式一致。

2.学生情况分析

近年来,杭州第十四中学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凤起、康桥两大校区蓬勃发展,中美合作高中课程教育项目――ap课程(即美国大学先修课程)中心茁壮成长。凤起校区的学生为杭州市区前10%的学生,而康桥校区的学生为杭州市区前30%的学生,两校区的学生在整体素质和学习能力上均存在差异。因此,在开发和设置课程时应有所差异,凤起校区的课程侧重于科研能力的培养,康桥校区则侧重于职业技能和兴趣的培养。两校区均有对生物学科特别感兴趣的学生,学校学生先后有260余人次在高中生物学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项,2人获得国际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10余人在浙江省青少年创新大赛中获奖。这些学生是我们教研组课程建设的重要基础。

3.硬件设备分析

生物学是实验学科,课程的开发和开设离不开实验室和实验设备。杭州第十四中学凤起校区建有“生命科学探究性实验室”,配备了pCR仪、电泳槽、无菌操作箱、光照培养箱、分光光度计等中高端的实验设备,拟建“人体生命科学馆”;康桥校区开发了“开心农场”(生物实验地),配备了水培系统、光照培养箱等仪器,拟建设“光合作用实验室”(温室大棚)。一流的硬件设备,为课程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4.教师情况分析

生物教研组现有教师18人,其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6人,博士1人,硕士12人。教研组内青年教师多、学历层次高,有很强的科研能力和工作热情,有能力开设“高、精、尖”的生物选修课程。这些青年教师已成为学校新课改的强大新生力量。

5.现行教材分析

现行高中生物必修教材存在一些不足:重理论轻实验,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少,科研能力培养不够;与生产实践结合不够紧密,学生实践机会少,职业技能培养不够;缺少相关的专业、相关的院校、相关的职业介绍,不利于学生将来的专业选择和职业规划。课程体系建设和校本选修课程开发应弥补这些不足。

(二)课程体系的设计

1.课程总体目标

多途径、多角度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着力培养学生的生命科学研究能力和职业技能。

2.课程体系

(1)总体思路。如图1,以国家的必修课程《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为土壤,孕育出“追求卓越”的三条不同途径:针对选考生物的学生,选学《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针对ap课程班的学生,选学ap生物学;针对全体学生,选学校本选修课程。这样,就为学生有差异地追求卓越、有选择地获得成功搭建了平台。

(2)“4・3・2・1”生物校本选修课程群模型(如图2)。

①四个课程群。开发开设的校本选修课程,主要涉及4个课程群,分别包括:

走向生物学家之路系列(以凤起校区“生命科学探究性实验室”“人体生命科学馆”为载体,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探索细胞的奥秘》《破译基因的密码》《解析生命的稳态》《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基因工程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细胞工程实验》《人体生物实验》等。

植物栽培系列(以康桥校区“开心农场”“光合作用实验室”为载体,着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职业技能):《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无土栽培技术》《杭州常见植物栽培与管理》等。

趣味生物学系列(着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基本素养):《“走进自然”植物社》《“走进自然”昆虫社》《趣味生物学》等。

生物学与生活系列(着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知识):《生物科学与生活》《食品与健康》等。

②三个层次:基础课程,拓展课程,专长课程。

基础课程: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个性开设的与生物学有关的各类课程。这类课程普及面广、内容丰富,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自主选择学习,例如《食品与健康》《趣味生物学》《杭州常见植物栽培与管理》《“走进自然”植物社》等。这类课程的开设在于满足广大学生发展自身兴趣、爱好的需要,定位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和学习主动性,最终培养出拥有基本生物科学素养的学生。

拓展课程: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优势和潜能开设能充分发挥学生资质、施展天分的课程,例如《探索细胞的奥秘》《破译基因的密码》《无土栽培技术》等选修课程。这类课程生物学科特点明显,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这类课程的开设,满足部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拓展加深学生的学科知识,提高学生在生物领域的学习能力,最终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拥有明显优势特长、具备优秀个性品质的学生。

专长课程:围绕学校生物这一特色品牌进行科学地、系统地开发和建设的课程,适合部分在生物专业领域有一定优势和成就的学生进行定向学习,例如《基因工程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细胞工程实验》等。这些课程主要是满足高端人才的专业发展需要,培养未来的生命科学工作者。

③两个核心实验室载体。生物学科是实验学科,校本选修课程的开设应围绕实验展开,康桥校区以“开心农场”“光合作用实验室”为载体开设《杭州常见植物栽培与管理》《无土栽培技术》《植物组织培养实验》等选修课程,凤起校区以“生命科学探究性实验室”“人体生命科学馆”为载体开设《基因工程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细胞工程实验》《人体生物实验》等选修课程。

④一个目标。以“容短促长,追求卓越”的培养模式为目标建设课程群,充分考虑到个体智能的多元性,使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有差异的和谐发展,激励学生追求卓越,成为最优秀的自己。

(三)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

对此,笔者以省精品课程、省网络推荐课程《走向生物学家之路――高中生物学拓展课程群》为例进行介绍。

1.课程群的总体目标

21世纪,生命科学相关专业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家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生命科学方面的专业人才和生物学家。本课程群是为培养未来生命科学工作者的基础性、引导性普通高中选修课程。本课程群的开设,旨在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工作的兴趣,培养生命科学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学生进入高等院校学习生命科学相关专业在知识上、技能上、思想上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群的结构

如图3所示,课程群的结构包括8个模块。其中,3个模块为拓展课程,分别是《探索细胞的奥秘》《破译基因的密码》《解析生命的稳态》,每个模块18课时。这3个模块与普通高中生物学必修课程的3个模块完全匹配,是必修课程的深化。每个模块的章节结构与必修模块的章节结构匹配,实现了拓展的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无缝对接,减少了学生学习的障碍。每个模块包括5章,每章包括:知识拓展、经典例题、针对训练、实验探究、前沿介绍(或学科介绍、职业介绍)5个栏目。其中前沿介绍(或学科介绍、职业介绍)体系性地介绍了生命科学的前沿研究方向、国内外知名大学的生科院和研究机构、各种与生命科学相关的职业,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选择大学、选择专业、选择职业。另5个模块为专长课程,分别是《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基因工程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细胞工程实验》《人体生物实验》,每个模块18课时。这5个模块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实验课程,注重学生高层次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与必修、拓展课程相应模块也是匹配的,是知识、技能、方法上的深化。这5个模块的学习均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开展,让学生自主选择课题研究方向进行研究,可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3.课程群的实施

3个拓展模块可以与必修课程同步开设,学生可以体系性地选学三个模块,也可以选学部分模块。在选学了拓展模块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以后的职业方向选修相应的专长模块。

二、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的改革

(一)教学方法改革

1.深化网络教学,打造学习社区

作为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省首批数字校园示范建设学校,杭州第十四中学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实现教学的数字化渗透。目前,学校正积极构建基于差异发展的“数字彩虹计划”学习系统,该系统是一个基于微课的在线学习社区,包括学习社区系统、在线学习系统、在线测评系统等。“数字彩虹计划”里的课程由微视频、学案、习题等组成,我们力图通过网络视频、网络交互、网上走班以及在线测评等技术,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主动发展。关于学习社区的教学模式,我们注入许多符合建构主义理论的元素:任务驱动、游戏化学习、正反馈机制以及翻转课堂。即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采用翻转课堂的模式,利用游戏化情境与元素,以正反馈机制促使学生不断产生学习动力,充分参与到学习社区中去――基于正反馈机制设计的游戏化学习社区:接受任务―完成任务―获得奖励―接受新任务。学生在此模式的学习社区中,能够将学习任务合理自主化,安排好自身的学习进度,与同伴共同进行闯关学习的比拼,形成良性的竞争激活机制,从而激发出学生本源的学习能动性。

生物教研组已完成了高中生物必修一、必修二核心内容的微课视频制作和分层的习题库建设,接下来将继续开发必修三和高三复习的网络学习平台,努力建成一个完善的生物必修课程学习社区。网络选修课程的开设及实施同样也是在学习社区的理论指导下进行构建的。目前生物教研组已将《探索细胞的奥秘》《破译基因的密码》《解析生命的稳态》3门选修课程编制成网络选修课程,以便更多的学生更自由地选学。

2.以“小课题研究”的形式开展选修课程的教学

生物教研组开发的选修课程,许多是与实验相关的专长类选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并以“小课题研究”的形式展开教学。基本流程是:课程开始,引导学生确立不同的研究课题或研究方向;课程中,教给学生相关的知识和实验技能,引导学生进行研究;课程结束,学生完成相应课题报告、论文并相互交流,质量高的可以参加科技创新大赛或公开发表。比如在《细胞工程实验》选修课程中,授课教师确立课题研究的方向是药用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对肝癌治疗的体外研究。基本流程是:首先,通过提取分离药用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接着,以正常肝细胞和肝癌细胞为实验对象进行细胞培养,从时效性、剂量性、细胞毒性和比较测试4个方面展开深入研究,探索和开发新的治疗肝癌的途径和方法。18位选学的学生分成4个小组进行研究和学习。

(二)评价方式改革

当前的必修课程评价体系主要是纸笔测试。纸笔测试能够很好地考查学生的知识,但忽略了对技能、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忽略了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的功能。因此,在选修课程中我们采取多样化的评价体系。

1.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评价

在日常教学中观察学生的表现是最常用的评价方法之一。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学生的出勤情况;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学生课堂发言、提出问题的情况;学生平时作业完成的情况。

2.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评价策略

在实验课程例如《基因工程实验》《植物组织培养实验》中,我们在评价指标中加入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学生课题研究能力的考查。对于一些活动性选修课例如《“走进自然”植物社》,以学生制作的植物标本和认识植物的多少等作为一个评价指标。

3.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评价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评价,可通过观察学生行为、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访谈、调查问卷等途径进行。

三、学科专业教室的建设

生物科学是实验科学,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和开设离不开学科专业教室的建设。根据课程的要求,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规划,最终在凤起、康桥两个校区建成了“生命科学探究性实验室”“人体生命科学馆”“开心农场”“光合作用实验室”等4个学科专业教室。作为省学科基地培育学校,杭州第十四中学得到了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到2014年底为止共投资了310万元,用于“生命科学探究性实验室”仪器的配备和“人体生命科学馆”的建设。

“生命科学探究性实验室”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配备了pCR仪、电泳槽、无菌操作箱、光照培养箱、分光光度计、凝胶成像系统、冷冻小型离心机、二氧化碳培养箱、生物安全柜、荧光显微镜、荧光定量pCR仪、全波长酶标仪、人工气候箱等仪器。实验室可分为教学区、实验准备区、基础实验区、分子生物实验区、植物组培区、动物细胞培养室等功能区。该实验室确保《基因工程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细胞工程实验》《植物组织培养实验》等校本选修课程能顺利展开。

“人体生命科学馆”以3D数字人体系统为核心,以异形投影、体感技术、互动技术为手段,配合人体模型、标本和组织切片对人体结构和功能进行全方位的展示,探究器官和系统的运作规律,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科学、健康的生活知识,形成尊重生命、崇尚科学的价值观。它包括教学区、中国数字人区、虚拟显微镜区、健康生活区、人体组织区等,配备了虚拟实验设备、各种人体模型和标本、高级综合急救模拟人系统等。该实验室可用于校本选修课程《人体生物实验》、《健康与医药保健》(浙一医院医师开设)、《人体急救知识》(医务室开设)以及必修课程的教学和参观。

“开心农场”在原有的基础上补充了植物栽培所需器具,并加强了对管理人员的培训。

社区文明细胞创建工作计划篇8

我们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去年已全面开展了起来,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首先是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建立了创文明行业领导小组并开展了相应的活动,旅游企业争先创优的高潮是一浪接一浪,全行业爱岗敬业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这是我们的成绩,也是我们的基础,在今年,我们要继续加大力度开展各项创建活动,提高全行业的创建意识,做到干部职工人人参与,不断增添服务措施,提高服务水平,改善服务环境,在职工、从业人员中坚持不懈地开展政治教育、业务培训、法制教育等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积极营造创建氛围,使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发扬成绩,再创佳绩

在去年年取得精神文明先进称号的单位要继续坚持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先导,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以“树旅游形象,创优质服务”为目标,以游客满意为标准,强化旅游职业道德,充分展现旅游行业职工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积极开拓进取,发展成绩,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增进全市旅游行业争创先进的决心和信心。

二、高度重视,积极开展工作。

未开展创建活动的单位要在今年制订措施,落实责任,全面开展创建文明行业的活动。干部职工要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加强对职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资源网工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的培训,要在全行业掀起爱岗敬业、优质服务、规范经营的风尚,形成良好的比、学、赶、帮、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业风气,展示旅游窗口服务形象,促进全市旅游系统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使我市旅游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跃上新台阶。

三、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

我们在今年要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宣传发动工作,定期召开旅游行业创建工作联系会,对存在的问题逐一落实和解决,努力促进全行业精神文明建设。

1、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继续加强对创建文明行业的组织领导。各旅游单位成立创建领导小组,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并要制定规划,落实措施,实行目标管理,要发动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创建活动,确保人员、时间、经费落实。

2、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总的来说就是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武装我们的思想和指导我们的工作。政治学习有计划、有安排。注意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积极开展爱岗敬业活动,掀起争先创优热潮。

3、加强文明细胞工程建设。旅游行政单位要广泛开展文明科室、五好文明家庭、文明楼院和军民共建、社区共建等多种形式活动,使文明细胞工程建设富有成效。

4、进一步加强行风建设。各单位要加强职业道德和行风教育,进一步健全管理制度,使内部管理有序,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和重视文明示范窗口建设,进一点改善服务设施,做到环境优美,文明用语。

5、出色完成工作任务。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建设现代文明、环境优美的旅游城市的旅游业发展目标,认真扎实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改革、发展、稳定这个大局服好务,做出新贡献。积极参加当地党委、政府组织的创建文明、卫生城市等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计划生育工作。

四、监督检查。

社区文明细胞创建工作计划篇9

于是,近百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学研究水平的提升,在这场生与死的较量之中的基础上,催生出了医学学科的一个重要独立学科――肿瘤免疫学,如今已形成众多细化分支研究领域。

如今,我国肿瘤免疫学有哪些新进展,对抗肿瘤又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探索?记者带着这些疑问,对深耕肿瘤免疫学研究22年的王明军进行了专访。

王明军现任深圳市因诺转化医学研究院执行院长,对肿瘤免疫学有着深入的研究,他还是深圳“孔雀计划”肿瘤生物标志物和免疫治疗技术团队的核心成员。

“医者仁心”:临床与研究殊途同归

如今,王明军在肿瘤免疫学研究领域做出了许多的贡献,若想全面了解他的众多科研成果的源头,还要回溯到20几年前。正是一步步勤学笃实的踏实作风,才有了此后不断涌现的硕果。

1994年,王明军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习。5年的临床医学课程,让王明军做足了当一名好医生的准备。

王明军说:“当时,做一名外科医生是我的理想,也是医学院所有男生的理想。理由很简单――能够救死扶伤。”

1999年,一个硕士研究生免试保送机会改变了王明军的事业轨迹。外科医生没做成,却从此和肿瘤免疫学结下深厚的缘分。

当时,成绩优异的王明军被保送本校继续攻读肿瘤免疫学硕士研究生,而他的导师便是一位曾留学丹麦的免疫学学科的带头人。跟随导师进行学习研究的时候,王明军对肿瘤免疫学有了进一步的认知,也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肿瘤免疫学研究的突破将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福音。医学研究和临床医学一样,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救死扶伤。明确这一点之后,王明军努力学习、认真科研的劲头更足了。

“因为硕士研究生导师与丹麦的合作关系,硕士研究生三年级的时候,我得到一个去哥本哈根大学做研究生硕士课题的机会。”王明军说,似乎是冥冥之中的安排,那次机会让他结识了此后他的博士生导师mogensH.Claesson博士和mogensH.nissen博士。

2001年到2002年在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医学院深造一年的王明军,如期完成了他的硕士课题,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硕士学位。但此时,丹麦学习生活的那一年让他感受颇多,先进的医学技术、良好的实验室环境,在他心中萦绕不去。最终,他决定返回丹麦继续学习、深造。

回到哥本哈根大学后,王明军还在做硕士课题的那个实验室,跟随他的丹麦导师Claesson博士和nissen博士,而他的身份是客座研究员。

“在丹麦读博士和国内不一样,宽进严出。进之前要申请,但在那里博士相当一个工作职位,工资待遇很不错。所以,申请的时候,实验室需要相应的经费。我一直努力申请,2006年有机会拿到美国的一个研究项目的经费,跟随丹麦导师进行博士学习、研究。”王明军说,从2001年到2009年博士毕业,他和丹麦导师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师生友谊,导师的为人处世和做学问的态度足以影响他一生,至今,他还一直和丹麦导师保持密切联系。

在丹麦的8年时间,王明军取得了丹麦绿卡,获得永久居留、工作的权利。在丹麦这样一个综合幸福指数非常高的国度,王明军收获了学业、事业、爱情和家庭。

“丹麦的8年时间是我此生最难忘的美好时光之一,我在丹麦遇到了我的爱人一一个北京女孩,在那里成家、定居,可以说是家庭事业双丰收。博士快毕业的时候,无论生活还是工作,确实都非常。舒服’。”王明军顿了顿,继续说:“但我当时想,如果我继续这么待下去,在这样安逸的环境中,我似乎已经看得到遥远的未来是什么样子了!”

有一股闯劲的王明军和妻子商量后,决定暂时告别安逸的生活环境,去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决定换一种生活方式,换一个国家看看,3年后再回来。我打算找一家顶尖的实验室,继续深造,让自己在专业技能上得到提升。”王明军说。

最后,王明军认准了美国贝勒医学院终身教授、国际著名肿瘤免疫学家王荣福教授。“王荣福教授是美国贝勒医学院知名教授,是肿瘤免疫学的大家,他曾与细胞免疫治疗开创人stevenRosenberg博士工作多年,在国际上声望很高。而且,我当时希望选择华人科学家的实验室,还有一重考虑,就是希望将来有机会回国合作,和国内接轨。”王明军说,虽然到美国后,工资只有丹麦做博士后的一半,但是他的初衷很明确,为了提升专业技能,为了发展事业,他干劲十足。

2009年7月,王明军到达美国贝勒医学院,进入王荣福教授的实验室。在这个来自于世界各地科学家的大团队里,王明军的研究方向最终确定为肿瘤免疫的相关研究。

2012年,3年期满,王明军带着爱人和美国出生的女儿再次回到了丹麦。和丹麦导师交流后,他本打算在哥本哈根大学Herlev医院癌症免疫治疗中心做肿瘤临床研究工作。这个时候,美国导师的一个电话再一次改变了王明军的事业轨迹。

“孔雀计划”:助力肿瘤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

美国导师电话里说的,就是深圳市“孔雀计划”项目。

“孔雀计划”重点围绕深圳经济特区发展战略目标,以推动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等支柱产业,培育新能源、互联网、生物、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聚集一大批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而王明军在肿瘤免疫学领域的相关研究,无疑成为该计划关注的发展方向。鉴于当时YCR-t和CaR-t细胞免疫治疗在欧美临床试验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疗效,而国内肿瘤免疫治疗水平相对落后,对这先进技术还知之甚少。王明军说“我们已经意识到肿瘤特异性免疫治疗必将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国内患者多,市场需求巨大。我们团队在这个领域研发数十年,

有能力、责任和义务将这技术引进国内,造福患者。因此,我毫不犹豫、义无反顾的全身心投入到了这个项目中去”。

2013年12月18日,王明军博士作为核心成员参加组建的团队成功获批“孔雀计划”团队项目资助,开展癌症免疫治疗的研发和临床研究。巧合的是,在项目刚批准立项网上公布一天后,即2013年12月19日,美国《科学》杂志将肿瘤免疫疗法评为2013年十大科学突破之首。王明军说“深圳市政府领导对国际科技前沿还是有非常强的敏锐洞察力的,对癌症免疫治疗项目的认可和大力支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从头做起,其中酸甜苦辣唯有当事人才能知晓。起初两年多,由于爱人和女儿还在美国,王明军每年多次往返美国探亲,不仅仅来回奔波辛劳,而且还影响工作。她的爱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为了支持王明军的工作,她毅然决定带着女儿回国陪伴着她心爱的男人一起同甘共苦、共同创业。“我很感激我的爱人对我生活的照顾,以及她和女儿始终如一地对我事业的支持”王明军说:“2016年2月19日是个难忘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我们结束了在国外14年的漂泊生活,一家三口回国定居工作。记得当时在休斯敦国际机场即将离开美国时,我在微信朋友圈有感而发说:欧洲8年,美国6年,至今在外漂泊14年余,人生贵在经历,珍惜过去,立足现在,跟随心的选择,回归祖国,创新创业为国为民为己,此生无憾!我回来了!”

团队项目落地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获得深圳市财政专项资金大力资助进行项目研发,并于2013年底团队自己成立了深圳市因诺转化医学研究院。“顶尖技术和团队的引进使得深圳率先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通过优先实现免疫细胞治疗产业化,引领国内免疫细胞治疗产业潮流。”该领域相关人士评价道。

近2年多来,王明军和”孔雀团队”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生物治疗科、血液科等相关科室合作,成功开展了世界领先的tCR-t、CaR-t、tiL等多项免疫治疗新技术的临床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王明军介绍,tCR-t疗法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通过体外基因改造将具有特异性识别肿瘤抗原的tCR基因转入患者外周血t细胞中,建立能够特异性识别和杀伤患者癌细胞而不杀伤正常细胞的t细胞,经体外扩增后用于细胞免疫治疗。目前临床试验显示tCR-t细胞治疗滑膜肉瘤疗效可达61%,治疗晚期转移性黑色素瘤疗效已达55%。

而译为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的caR-t,和其它免疫疗法类似,它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病人自身的免疫细胞来清除癌细胞。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种细胞疗法,而不是一种传统意义上的药。王明军继续介绍:“CaR-t疗法首先要从癌症病人身上分离免疫t细胞。然后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给t细胞加入一个能识别肿瘤细胞,并且同时激活t细胞杀死肿瘤细胞的嵌合抗体,t细胞就变成了CaR-t细胞,可以随时准备找到癌细胞并将其杀灭。”

前不久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第52届美国临床肿瘤学年会(aSCo)主要聚焦在免疫治疗和精准医学两大领域。caR-t技术在本届aSco年会中表现突出,被称为“癌症领域最具革命性的进展”。这是继手术、化疗放疗、生物靶向治疗之后的第四种抗癌疗法。

在谈到CaR-t细胞疗法的优势时,王明军称,由于CaR-t细胞是在人自身t细胞基础上加入的嵌合抗体,利用抗原抗体结合的机制,让肿瘤细胞无所逃遁,杀瘤范围更广,效果也较为持久。然而,目前caR-t技术还在等待美国FDa批准,预计获批时间为2017年。

此外,根据美国卫生研究所(nin)下属国家医学图书馆运作的临床试验注册库显示,目前中国国内唯一同时可进行tCR-t和CaR-t免疫细胞治疗临床研究的医疗机构就是与深圳市因诺转化医学研究院合作的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王明军回国后带领团队经过一年多的积极筹建和准备,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各级领导,尤其是前院长蔡志明(见《科学中国人》2015年D3期:封面人物:坚守一生的事业)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2015年6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生物治疗科和血液科正式开始接收符合资格的患者进行tCR-t、caR-t临床试验研究:截至目前,深圳市因诺转化医学研究院和市二医院合作,已经完成tcR-t细胞治疗各类晚期实体肿瘤患者17例,包括肺癌、膀胱癌、滑膜肉瘤、黑色素瘤等,有效率可达50%以上,其中一位膀胱癌患者获得完全缓解。caR-t细胞治疗难治、复发性B细胞型白血病和淋巴瘤13例,其中白血病患者完全缓解率达100%:恶性淋巴瘤有效率为50%,完全缓解率为33%。为了让更多符合要求的患者入组临床试验研究,目前团队和国内其他医院的合作也在紧锣密鼓、紧张有序的进行中……

这些延伸到临床应用的研究,实实在在地救治了患者,给他们带来巨大的福音。王明军说:“每当患者前来深圳找到我们的时候,他们的眼神充满了希望和期待,对我们团队表达了发自内心的感恩之情,这让我们感觉到所从事的工作很有意义”。这让王明军收获了成就感,那颗救死扶伤的医者仁心满怀喜悦。

细胞免疫治疗:发展还需去伪存真

所谓细胞免疫疗法,是继手术、化疗放疗、生物靶向治疗后出现的一种新型疗法,是利用患者自身免疫系统的力量来抵抗肿瘤的方法。

而无论tCR-t还是CaR-t细胞免疫治疗,都有一个关键细胞就是――t细胞。t细胞是淋巴细胞的一种,是体内最关键的杀伤细胞,是抗癌最重要的效应细胞。

王明军介绍,基因改造的重点是找到肿瘤特异性标志物,并通过技术手段让t细胞“学会”识别标志物,从而有针对性地杀伤肿瘤细胞,而不破坏其他正常组织细胞。作为临床研究阶段的技术,目前肿瘤免疫细胞治疗临床试验仅接受常规治疗无效的复发性、难治性肿瘤患者。

特异性免疫细胞治疗能否成功,在于t细胞能否准确识别肿瘤,所以肿瘤特异性标志物目前是制约免疫细胞治疗发展的一大瓶颈。“目前,理想的肿瘤特异性靶标比较缺乏,全球科学家针对实体肿瘤仅找到‘nY-eso-1’这一个肿瘤特异性标志物被认为是tCR-t细胞识别最安全有效的靶标:而cD19是caR-t细胞在血液肿瘤临床试验取得最好效果的识别靶标。”王明军说:“美国临床研究数据表明,tCR-t有效率为55%至80%,目前我们的数据显示有效率也在50%以上。而caR-t用于B细胞淋巴瘤和B细胞白血病的完全缓解率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也达到国际水平。”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医改的深入推进,深圳细胞免疫治疗产业正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是技术上,需要开发出对肿瘤细胞针对性更、靶向性更精确的免疫细胞治疗技术,比如抗体修饰或基因修饰的t细胞技术等:其次是技术产业化进程遇到瓶颈。国内肿瘤免疫治疗技术水平低,市场混乱,缺乏行业标准和核心专利技术等问题,最终导致“魏则西”事件的发生。

2016年5月4日上午,国家卫计委召开了关于规范医疗机构科室管理和医疗技术管理工作的电视电话会议。会议重申,未在“限制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2015版)”名单内的《首批允许临床应用的第三类医疗技术目录》其他在列技术(主要指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等),按照临床研究的相关规定执行。业内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约100家细胞免疫治疗类的企业,而深圳就有40家左右,已成为免疫细胞行业的领跑者。业内人士透露,深圳有部分以收费免疫细胞治疗为主要业务的小型生物公司因此次事件而倒闭。

社区文明细胞创建工作计划篇10

关键词:鄂豫陕渝区域医疗中心人才建构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4-245-02

2012年初春,湖北省委、省政府在十堰召开现场会,强调要积极支持十堰建设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全力推进十堰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春潮涌动,千帆竞发。作为武当山下享誉省内外的全国文明单位,作为鄂豫陕渝毗邻地区规模最大、人才最为密集、技术力量最为雄厚的医疗卫生单位——十堰市太和医院,依据2009年7月卫生部《区域医疗中心设置原则(试行)征求意见稿》和《国家医疗中心评定和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精神,积极抢抓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登高望远,乘势而为,迅速启动了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规划,一个以打造区域人才聚集中心为核心,以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为向导,以大力提高区域医疗辐射能力为重点的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正式拉开帷幕。

一、人才优先引领科学发展

人才是实现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科学发展,人才先行。高层次医学人才的质量决定了一所区域医疗中心的发展水平。打造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医疗中心,实现区域医疗卫生事业跨越式发展,“必须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以人才优先发展引领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科学发展。

十堰市太和医院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山区“老乡医院”,历经40多年的沧桑变迁,发展成区域领先,实力雄厚,初具现代规模的大型医疗卫生单位;从当年50几个江城学子缔建医院薪火相传,到如今500名博士硕士领衔,3000名员工激情创业,走的就是一条人才优先,发展优先之路。人才资源,已成为医院改革发展中最重要、最具核心价值的宝贵资源。

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中,人才资源的优先开发是导向。首先要立足鄂豫陕渝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宏大背景,制定区域医疗人才聚集中心建设规划,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心态和更加得力的措施吸纳、培养和使用人才。其次,要尽快整合优化现有的人才资源,盘活人才总量,调整人才结构,大力引进、培养站在医学发展前沿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技术人才、科研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和选拔大批中青年骨干人才和临床适用型人才,促进人才梯队建设。三是积极争取国家、省市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人才的资金及情感投入,搭建更多、更大的创业平台,实现“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投入”的良性循环,以人才的有效投入赢得未来的人才发展和科学发展。四是进一步更新观念,不断创新人才工作的方式方法,建立和完善充满活力、高效灵活的人才工作机制,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从根本上营造有利于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充分激活人才创造潜能。

二、“太和品牌”激活人才引力

事业造就人才,品牌吸引人才。“太和品牌”在湖北省内外尤其在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发挥了辐射和“磁场”效应,产生了强大的人才引力。

区位优势独特。十堰处于西安、重庆、武汉、郑州四个大城市的连结点。太和医院目前医疗辐射可及鄂豫陕渝周边地区6个地市州,人口达2600多万。安康市、商洛市把太和医院作为省外医保定点,仅陕西省就有10多个县市的人民群众长期到太和医院看病。太和医院外阜病人占到全院30%左右。

学科优势明显。太和医院目前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部级重点建设专科,17个湖北省省级重点专科,3个湖北省省级重点学科,1个湖北省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湖北省脐带干细胞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全院90%以上的专科为市级重点专科。

技术实力雄厚。太和医院目前已经形成十大特色技术,即干细胞治疗技术、断肢/指再植技术、介入放射技术、创伤修复技术、康复医学技术、肿瘤防治技术、外科腔镜技术、消化内镜技术、微创外科技术和骨髓移植技术。其中干细胞治疗技术为湖北省惟一拥有合法开展该技术资质的医院。断肢再植技术成功率高达9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消化内镜技术、骨髓移植技术、介入放射技术位居全省先进行列。

品牌效应凸显。太和医院连续三年蝉联“全国文明单位”,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集体”、“全国改革创新医院”等殊荣,医院文化建设成绩斐然。同时,太和医院也是中西部地区地市级区域医疗中心、中国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国家发改委支持建设的全科医师培训基地、中国化学中毒救治基地、湖北省首个干细胞治疗治疗基地,华中地区首个CiK细胞治疗基地,湖北省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定点医院,湖北省新生儿听力诊断机构和湖北省产前诊断技术服务机构。届时可以通过牵手基层医疗机构,跨地域帮扶指导,发掘社会医疗潜力,培养基层卫技人才,搭建信息平台和大力发展公益服务等措施提升医院区域医疗中心地位。

三、国际视野锻造人才品质

区域医疗中心人才聚集需要高端引领,人才的培养则需国际视野甚至全球眼光,要实施人才培养精品战略,通过超常规途径和手段,着重强化三类人才的培养和品质的提升:

一是以满足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在发展特色专科、特色技术的基础上,着力打造疑难危重病诊疗的专家团队。以疑难危重病目录为指导,摸索掌握中西部区域医疗中心疑难危重病症的普遍特点及规律,分别以学科为单元,确定技术精湛,临床经验丰富的学科带头人牵头,2—3名中青年骨干加盟,进而整合全院技术力量,打造出疑难危重疾病诊疗的专家团队,逐步建立覆盖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的疑难危重病信息诊疗平台,发挥技术优势和辐射功能,满足区域医疗健康需求。

二是以科技创新为导向,强化科研能力建设,着力打造医疗科研人才团队。依托湖北省胚胎干细胞重点实验室(与北京大学联办)等科研平台,进一步加大科研创新力度,不断提升区域医疗中心科研层次,扩大在省级科技进步奖中的获奖份额,为申报部级科技进步奖奠定基础。通过3—5年的努力,重点培养8—10名在国内有较高学术影响,能承担部级重点项目的科技精英;培养50名左右在全省具有较高学术地位,能够承担国家一般和省部级项目的中青年科研骨干。

三是以提高参谋决策和行政效能为导向,打造优秀的管理人才团队。注重管理干部素质能力的提升,关注干部成长维度,实行科室目标考核管理。定期选派科主任、护士长及行管后勤干部分别赴欧美、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学习考察,与国外医院建立协作关系,开阔视野,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同时,建立学习型医院,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定期举办各类学习、培训和学术讲座,提高员工素质。出台优惠政策,给予资金支持,鼓励优秀青年骨干到国外学习进修,鼓励科室出资培训,逐步形成医院、科室、个人共同负担的人才培养投入机制。

四、以用为本彰显人才价值

医疗技术和人才是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和实现事业跨越发展的关键。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和人才聚集中心,人才的使用是关键,人才的使用离不开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决定了人才的吸引、聚集、融合与发展。用好人才,更好地发挥区域医疗中心人才的作用,关键要加强三个方面的人才环境建设:

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良好的人文环境是人才成长的沃土,也是人才成才成功重要的外在条件之一。它既包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状况,也包括单位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传统和精神财富等,它对人才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要全面落实人才工作的方针政策,坚持用伟大的事业凝聚人才,用崇高的精神激励人才,用真挚的情感关心人才,用适当的待遇留住人才,真正做到让想干事的有机会,会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形成一种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大事业的大好局面,让知识崇高,劳动光荣,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

营造良好的用才环境。如何科学使用人才是区域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营造良好的用才环境,必须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才能真正把人才用好。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禁锢人才脱颖而出的陈规戒律,始终坚持把以用为本贯穿于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的方方面面,并以用好用活人才为核心,全面推进人才工作机制创新,通过科学的绩效考核,完善激励机制,搭建创业平台,改善工作生活环境,充分激活人才潜能。

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要切实把人才工作的重点放在如何搞好服务上来,为各级各类人才提供创业机遇,提供干事平台,创造发展空间。真心实意与人才交朋友,做他们的贴心人。弘扬开放包容的人才理念,对遭受挫折的人才多一点宽容,少一些责备;对处于探索阶段尚无成就的人才多一些激励,少一些苛求,最大限度保护人才的积极性。切实为人才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解除人才工作生活的后顾之忧。通过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为各类人才创造优良的生活工作环境。同时,要进一步探索适合人才特点的激励机制,使人才价值充分彰显,享有实现自身价值的自豪感,贡献社会的成就感,得到社会承认和尊重的荣誉感。

五、三大“宝库”储备人才精英

加快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医疗中心建设,需要强有力的人才支撑,需要数以万计的各级各类人才发挥聪明才智,在人才聚集中心的规划中,应优先整合人才资源,调整人才结构,加强人才储备,重点抓好三大“人才库”的建设。

一是建立“太和优秀人才库”。凡具备全日制硕士、博士学历学位,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年龄在35周岁左右,具有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明确的科研方向,并在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中取得一定成绩的专业技术人员均可入库。

二是建立“太和精英人才库”。入库人员除应满足优秀人才库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学科带头人资格,在临床、科研和教学领域取得了明显成绩,主持开展了新业务新技术,申报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发表有SCi论文,并获得省市特贴专家称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以上。

三是建立“太和核心人才库”。主要吸纳专业内具有较大影响和较高知名度的创新型人才和领军人才。省突贡专家,省中青年拔尖人才,“长江学者”,国贴专家,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获奖者,部级自然基金项目申请人等,或具备相应条件,且在教学、科研和管理领域取得重大成效,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才。

太和人才库建设将细化标准,定期考核,实行动态管理,落实相关待遇。对于通过“柔性流动”来院工作的专家、学者等高端人才,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也可以考虑“入库”管理。

“木茂鸟集,水积鱼聚”,“太和人才库”的建立,有利于人才队伍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有利于人才的吸引、聚集、融合与发展,有利于激活人才潜能,彰显人才价值,发挥人才作用,为鄂豫陕渝毗邻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医政司.区域医疗中心设置原则(试行)(征求意见稿)[S].2009

2.张璞,陈庆刚.浅析区域医疗中心人才集聚软环境建设[J].工企医刊,2012(3)

3.徐开林,刘晓萍.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探索[J].中国医院管理,2012(5)

4.陈力.坚守公立医院公益定位,谋划区域医疗中心战略[J].医院院长论坛,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