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企财所驻村帮扶工作计划十篇企财所驻村帮扶工作计划十篇

企财所驻村帮扶工作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1:18:24

企财所驻村帮扶工作计划篇1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扶贫开发战略思路和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围绕省委把握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总体要求,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手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把扶贫攻坚作为全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破口,坚持引领发展、服务群众、转变作风、锻炼干部,努力实现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为促进我县追赶跨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

(一)到2019年,被帮扶贫困村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培育1—2个骨干致富增收产业,村级班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和民主管理能力得到加强。

(二)到2019年,被帮扶的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观念明显转变,收入明显增加,增收致富能力明显增强,稳定实现“三好、两富”目标。

(三)全县每年完成2000人以上的脱贫解困任务,2019年提前实现贫困村和片区贫困县“脱贫摘帽”,让全县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三、建立联系帮扶制度

(一)建立县级领导联系乡镇扶贫攻坚制度。实行1名县级领导联系1个乡镇扶贫攻坚工作。分乡镇建立扶贫攻坚督导工作组,督导工作组组长由联系乡镇的县级领导兼任,成员由联系该乡镇的州级部门(单位)分管领导、县级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和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组成。

(二)建立县以上部门帮扶贫困村制度。整合省、州、县级帮扶部门力量,统筹安排驻村帮扶全县35个贫困村(具体见附件1)。帮扶部门向贫困村派驻驻村帮扶工作队,驻村帮扶工作队的队长由帮扶该村的州级部门分管领导或县级部门领导担任,副队长由乡镇党委班子成员担任,队员由帮扶部门的驻村干部、联系该村的乡镇干部等人组成,做到贫困村全覆盖。

(三)建立贫困户帮扶制度。按照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到村到户的工作要求,采取一帮一、一帮x等方式开展结对帮扶。以贫困户为基本单元落实帮扶责任人,实现全县各村所有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由省、州、县帮扶部门的干部和乡镇、村、组干部及当地有帮扶能力的党员负责帮扶。县级领导干部每人帮扶不超过3户,科级干部每人帮扶2-3户,机关一般干部帮扶1—2户,村(组)干部党员、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人员每人联系至少1户。

(四)建立社会爱心人士参与贫困户帮扶制度。结合社会扶贫工作,积极搭建县籍在外成功人士、爱心企业家等社会帮扶力量“点对点”结对帮扶贫困户平台,探索开展帮扶贫困家庭、资助贫困学生等活动。

四、督导工作组、帮扶部门和驻村帮扶工作队职责

(一)督导工作组职责。督导工作组负责乡镇贫困村帮扶计划制订和任务落实。

1.组建驻村帮扶工作队。衔接、协调帮扶部门和乡镇,组建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落实好驻村帮扶干部驻村工作。工作队组建工作于9月5日前完成并进驻帮扶村开展工作。

2.指导编制帮扶规划。立足村组实际,分析致贫原因,找准脱贫思路,制定贫困村帮扶规划、贫困户帮扶方案和具体工作措施。贫困村帮扶规划、贫困户帮扶方案编制于9月25日前完成并经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和联系乡县级领导审定确认签字后,上报县委组织部和县民政和扶贫移民局。

3.定期调研指导。督导组每月到乡镇调研指导工作1次以上,跟踪了解联系乡镇工作情况,帮助协调解决突出问题,统筹协调部门(单位)做好驻村帮扶工作。

(二)帮扶部门(单位)职责。帮扶部门要将干部驻村帮扶工作与“双联”“挂包帮”、对口定点扶贫等工作结合起来,加强本单位本部门精准扶贫工作组织领导。

1.选派驻村干部。各帮扶单位指定1名分管领导负责与被帮扶村、户和有关单位沟通联络,至少选派1名优秀干部到贫困村驻村工作,每批次驻村工作时间不得少于2年。

2.定期研究驻村帮扶工作。县级部门负责确定1名驻村干部,掌握驻村干部的工作情况,落实驻村工作经费,协助争取帮扶项目和资金,发动本单位和下属单位干部职工支持驻村干部开展工作。单位一把手要定期听取驻村干部工作汇报,每半年至少1次到驻点村调研指导。单位分管领导负责组织协调,每季度开展1次调查研究、解决1—2个突出问题。

3.关心关怀驻村干部。驻村干部在派驻期间派出部门(单位)原则上不抽调或安排其他工作。积极帮助驻村干部及其家庭解决实际困难,确保驻村干部后顾无忧、扎根基层。

(三)驻村帮扶工作队职责。

1.宣传方针政策,组织发动群众。积极宣传党和国家各项扶贫政策、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积极了解掌握群众思想动态,积极帮助群众转变观念、增强发展意识,积极组织动员群众创业增收、脱贫致富。

2.进一步摸清底数,找准致贫原因。在建档立卡信息管理平台系统数据的基础上,再次进村入户,切实摸清贫困户底数,找准致贫原因,为帮扶措施落到实处打下坚实的基础。驻村帮扶工作队将收集的准确信息汇总后,于9月15日前报所在乡镇(场),各乡镇(场)将全乡基本情况汇总后,经主要负责人签字确认后于9月20前将数据上报至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

3.建立帮扶台帐,开展结对帮扶。通过调查研究,及时找准和发现问题,收集民意并掌握干部群众对发展的意见,建立帮扶工作台帐。协助村委对贫困人口进行精准识别,做好贫困农户建档立卡工作。驻村工作组成员要做好派出部门党员干部职工包户帮扶工作的沟通、联系、协调工作。

4.指导编制实施扶贫规划。指导驻点村立足实际,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帮扶责任,落实帮扶措施。按照“规划到村、帮扶到户”原则,帮助村“两委”科学制定并组织实施扶贫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贫困村帮扶规划和贫困户帮扶方案于9月20日前完成并报督导工作组,经督导组审核签字确认后统一上报。

5.帮助协调衔接落实项目。在积极动员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同时,根据贫困村的实际和需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发展资金,争取帮扶项目,并动员和引导群众参与规划制订、项目实施和工程监管,积极增加农户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如期实现脱贫目标。

6.加强技能培训,提高致富能力。积极组织动员贫困群众参与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开展劳务输出。因地制宜助推驻点村特色产业发展,提高贫困户经济效益,帮助培育致富带头人。

7.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协助上级党委、政府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指导村“两委”全面推进“四议两公开一监督”,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升服务效能,提高村级民主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协助村“两委”抓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时化解矛盾,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增强村“两委”凝聚力和战斗力。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驻村帮扶工作的管理和考核。全县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县直机关工委、县民政和扶贫移民局共同对干部驻村帮扶工作进行指导协调、组织实施和督促检查。建立完善驻村干部教育培训、管理考核、保障激励等规章制度,建立驻村干部档案,及时向驻村帮扶部门反馈驻村干部工作情况。将驻村帮扶工作纳入派出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工作目标考核,每年进行一次考评和基层群众满意度测评,对未完成年度扶贫开发工作任务的部门实行目标考核“一票否决”制。全县每2年进行一次评比,对帮扶工作成效突出的部门和驻村干部进行表扬,对完成驻村帮扶任务特别优秀的干部加强培养使用。

(二)严格驻村工作队员选派条件和待遇落实。驻村工作队员选派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专业素养强、有改革创新精神、农村经验较丰富,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热心扶贫工作、吃苦耐劳、办事公道、身体健康,现任科级及以下职务的干部。干部驻村期间,其行政关系、工资和相关待遇在原单位不变。派驻部门要按照省委组织部《关于明确干部挂职工作期间有关待遇的通知》规定,给予派驻人员一定误餐、交通和通讯等补贴。

(三)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根据村组贫困程度和贫困人口规模以及年度脱贫解困任务,县委政府创新金融扶持和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机制,县财政局、县民政和扶贫移民局等单位统筹安排中央、省、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加大对贫困村的项目和资金安排倾斜力度,各帮扶单位除用好财政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及其他财政资金外,要积极筹措帮扶资金。

企财所驻村帮扶工作计划篇2

帮扶工作实施意见范文一

xx县是一个农村人口多、农业比重大的贫困山区,如何把中央的大政方针与××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走出一条贫困山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子,是我们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XX年以来,××县以整村推进的形式,分批组织实施了XX个整村推进脱贫奔小康及温饱示范村项目。这些项目的建成,已经成为我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载体。今年X月,我县又在马白镇坝尾、南捞乡塘房和都龙镇茅坪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就此问题,我们先后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在执行中存在着一些不恰当的做法,主要根源还在认识和方法上,这些问题不解决,新农村建设就有走偏方向的危险。由此,对于我县这样的贫困山区,在自我发展能力较弱的情况下,如何充分利用国家的良好政策机遇,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长期从事扶贫工作的我,下面谈谈个人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科学合理规划,做到规划先行

当前我县农村发展的一大突出问题是:村庄布局散、建设乱、规模小,村镇规划滞后于建设;农村交通、通讯、人畜饮水、农田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村产业发展层次明显偏低,农民增收难度偏大。这些问题是长期积累下来的,必须尽快加以解决。为避免走弯路、造成浪费,规划先行应当文秘杂烩网成为一个重要原则。从过去的实践情况看,一个好的规划应当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具有前瞻性。规划要充分考虑到今后发展的长远趋势和村镇布局的长远变化。今后要撤并的边远村庄和人口稀少的居民点,现在不必要花很大代价搞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具有和谐性。要从村镇的山形地势出发,依山顺水,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形成各具特色的自然村落、田园农庄、农村社区,防止千村一面。三是以人为本。要考虑农村生产生活特点,便利农民生产生活。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居民不一样,不能雷同于城镇,不能简单地抄袭城市,搞“小区化”,防止“贴瓷砖、住洋楼、扛着粮食上高楼”的现象出现。但也要注意改变传统的陋习和不文明、不卫生的习惯,与改水、改厕、改圈、改院结合起来,使民居上一个层次。要考虑群众经济实力,新的村庄规划建设搞到什么程度,实际上是由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水平和城市对农村的支持程度决定的。城郊村、公路沿线村的实力强,可以搞得好一些、快一点;偏僻村、薄弱村实力差,不要大拆大建,可在规划一次到位的基础上,量力而行,逐步实施到位。在农村村庄和人口比较分散的情况下,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到今后发展的长远趋势、村镇布局的长远变化以及其他因素,防止选址不准、预留不足或“空壳化”。总之,要坚持规划先行,基础设施先行,优惠政策先行,试点先行,从农民最积极、干部最主动、条件最成熟的村实施起。

二、新村庄建设不等于新农村建设

新村庄建设主要是村容村貌建设;新农村不只是新在村容村貌,它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党建五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具有综合性、长期性和复杂性。但是,从目前全州各县组织参观的重点和经验介绍看,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都把目光放在村容村貌上,其实这只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方面。从整体和长远看,经济建设是基础,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任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实现这五句话提出的要求,就是农村各方面实现协调、全面发展的过程。

三、要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只有生产发展了,才有能力建设新村镇,才有条件过上新生活。只有富民产业才能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定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农民在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和承受能力的条件下,进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才有可靠的基础。过去把主要精力用在对现有房屋、道路改造和建设上,忽视产业发展,忽视生产发展这一根本性问题的做法必须纠正。就我县的实际情况来看,新农村建设要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和产业化经营,培育龙头企业,组织起更多的分散经营的农户开发优质粮、茶、林果、畜禽等资源,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竭力拉长育种、育苗、肥料、种植、收获、加工、养殖、制沼、沼气液化等产业链,通过构建流通链、结成利益链、培植要素链,力争在全县形成以草果、八角、板栗、核桃、碰柑、杨梅、樱桃、大枣、梨、药材、瓜菜等集中连片的优质农产品产业带。

四、积极探索建设模式,努力创新建设方式

我县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充分考虑到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重、资金筹措难等实际,努力探索一条适合山区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第一,必须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首先选择经济和民意基础好的自然村入手,在示范点取得切切实实、具有说服力的成效之后,再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推广。第二,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权。一是要坚持农民“自主申报”。确定示范点不下硬性指标,不搞人为指定。二是坚持农民“自主建设”。新农村建设具体怎么搞,如采取哪种建设模式、确定哪些建设项目等由农民自己说了算,建设资金由农民自己投入为主,建设施工也由农民自己投工投劳。三是坚持农民“自主管理”。引导各地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由理事会全权负责发动群众、资金筹集、组织建设、质量监督、后续管理等工作。第四,建立起农民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责任目标约束机制。要制定一些简单实用、便于操作的《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章程》、《村规民约》、“门前三包”责任制以及村道养护、公厕管理、庭院保洁等制度,并将相关的目标任务进行了细化分解,逐一落实到户甚至到人。二是建立日常管理投入机制。应采取“村集体解决一点,向农户收取一点,市场化运作筹措一点”的办法,筹措解决理事会成员工资和部分公共设施、环境卫生维护管理费用问题,保证有人管事、有钱办事。

五、必须始终树立长期奋斗的思想

目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一种错误的做法,对新农村建设下任务、定时间,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甚至出现包办代替、强迫命令等现象,这种倾向是违背中央精神的。农村落后状况是历史形成的,改变农村面貌,缩小城乡差距,决非朝夕之功。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但不是一项阶段性工作,更不是一般性工作部署,而是一个必须长期实践和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新农村建设的预期目标虽然从性上可以确定,但在量上并不是一个可以完全量化的东西,即使可以量化也要随时间的推进,不断完善和提高,因而是一个可以充实的变量,并不能说到什么时候新农村就建成了,完成了,不再前进了。因此,我们不要在时间上过于细化,过于急于求成,而应当稳扎稳打,脚踏实地,逐步推进,要反对那种定指标、定时间、机械、僵化和教条式的考核验收,反对用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考核细则形成“千村一面”,否则,结果只能是基层忙于应付达标考核,导致形式主义泛滥。

帮扶工作实施意见范文二

根据县扶贫办举办的隆回县“十三五”精准扶贫项目规划编制培训班有关精神,结合我乡实际情况,经研究决定开展全县“十三五”农村精准扶贫项目规划编制工作,并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项目主要覆盖范围

1、建档立卡贫困村。

2、建档立卡农村扶贫对象。

二、项目工作目标

根据县xx月28日举办的全县农村精准扶贫“十三五”项目规划会议决议要求,结合我乡实际情况,我乡“十三五”农村精准扶贫项目规划编制工作确定的项目目标是:到2020年,全乡建档立卡农村扶贫对象7147人整体脱贫,建档立卡农村扶贫对象人平年纯收入按20xx年不变价超过2300元(按20xx年现行价超过2800元),稳定实现《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的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全乡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达到驻村帮扶“12+2”扶贫重点工作(水、电、路、业、房、环境整治“六到农家”,教育、医疗、养老、低保、五保,村集体经济“六个落实”,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广播电视村村通、村村响)考核验收标准,具体标准详见《隆回县2015-2017年驻村帮扶工作实施方案》“附件2、隆回县2015-2017年干部驻村帮扶工作考核验收标准”。

三、项目投资估算

(一)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1、建档立卡贫困村

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原则上每个村按1200万元规划,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不超过450万元,整合其他行业部门等资金不少于750万元。

2、建档立卡农村扶贫对象

全乡20xx年底建档立卡农村扶贫对象7147人中,实施产业发展项目的,人平补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500元;实施“雨露计划”新成长劳动力(原称“两后生”,包括初中毕业后未升入高中的新增劳动力、高中毕业后未升入大学的新增劳动力)职业学历教育培训项目的,人平补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9000元(每人规划3年,每年补助按3000元计),实施“雨露计划”特困家庭义务教育助学项目的,人平补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000元;改造搬迁项目中,实施贫困农户危房改造项目的无房户、D级危房户,每户按5万元规划(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补助1万元)。按照上述标准规划估算投资,具体到每一个扶贫对象,必须是实施上述相应项目的,才能补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并且原则上每个扶贫对象只能享受一个项目的补助。全乡2013年底建档立卡扶贫对象7147人中,凡20xx年以来已享受“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补助、金银花品种改良重点产业项目到户补助、产业扶贫委托帮扶和股份合作帮扶带动、“雨露计划”职业学历教育补助、义务教育补助、贫困农户危房改造补助等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到户到人补助,并且达到国家规定脱贫标准的,原则上不再列入“十三五”精准扶贫项目规划编制范围。

(二)行业部门资金

除县扶贫办管理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以外,其它所有行业部门投入资金,均计入行业部门资金估算。具体补助项目、补助标准,参照现行政策估算。

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每生每学年免学费2400元,每生每学年享受国家助学金2000元。对高等教育阶段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在读大学生每学年可申请8000元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在读研究生每学年可申请12000元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实施搬迁项目的,只要符合搬迁条件,无论贫困户、非贫困户,都按人平安排农业发展银行扶贫搬迁专项贷款20万元估算。

(三)业主投入

指项目业主自行投入的资金,根据我县实际情况,一般指参加实施产业扶贫项目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行投入资金(含龙头企业、合作社从银行货款投入),数额根据龙头企业、合作社自行投入实际情况估算规划。

(四)农户自筹

指农户自行筹集资金及投劳折资,数额根据农户实际情况估算规划。

四、项目选择

1、建档立卡贫困村

根据驻村帮扶扶贫重点工作“12+2”考核验收标准,结合村内实际情况,结合行业部门扶贫“十三五”项目规划,选择确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包括村组道路项目、饮水安全项目、农村能源建设项目、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小型农田小利项目、农村学校建设项目、农村医疗卫生项目、农村文体设施项目、农村广播电视项目、贫困村信息化项目、农村环境整治项目、村级活动中心项目,等等。具体到每个贫困村,根据“12+2”验收标准、行业部门扶贫“十三五”项目规划情况和村内实际情况,选择申报具体项目。

2、建档立卡农村扶贫对象

前段开展“四个一批”、“五个突出”相关数据核实工作已填报“发展一批”情况核实明细表、贫困农户危房改造情况核实明细表,“搬迁一批”情况核实明细表、“兜底一批”情况核实明细表、“救助一批”情况核实明细表、“助学一批”情况核实明细表等6张情况核实明细表,这次“十三五”农村精准扶贫项目规划,要根据前述6张情况核实明细表,确定到户到人项目规划。有劳动能力(含有部分劳动能力)的贫困农户,选择产业发展项目申报,其中有外出务工人员的,选择助学培训项目中的培训项目申报;符合危房改造条件的贫困农户,填报贫困农户危房改造项目,符合搬迁条件的贫困农户,填报搬迁项目;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填报低保、五保项目;符合救助条件的贫困人口,填报低保、五保、新农合、大病医疗救助项目;有助学需求的贫困人口,填报助学培训项目。

确定申报建档立卡扶贫对象项目时,对符合条件的对象户要实现全覆盖规划,不能遗漏。

确定建档立卡扶贫对象户项目规模时,要确保项目户年人平纯收入超过国家20xx年不变价2300元(2014年现行价2800元)脱贫标准,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在确保达到脱贫标准的前提下,确定申报项目规模时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能把胃口吊得过高,不能脱离实际、好高骛远。

符合搬迁条件的非建档立卡扶贫对象,前段“四个一批”、“五个突出”相关数据核实工作中,已纳入核实对象名单。这次“十三五”精准扶贫项目规划,一并列入规划范围,但不能享受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补助,只能享受行业部门资金。

五、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培训骨干

1、召开领导班子专题会议。传达贯彻县扶贫办《关于做隆回县“十三五”农村精准扶贫规划项目填报的通知》结合本乡实际情况,制订好具体编制工作方案。

2、举办培训班,培训规划编制工作骨干。本乡于xx月2日召开全乡干部和村干部会议并举办“十三五”精准扶贫项目规划编制工作骨干培训班,培训对象包括乡镇驻村(居)干部、村(居)党支部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就“十三五”精准扶贫项目规划编制工作的具体业务进行培训。

3、做好思想工作,确保规划编制工作有序推进。各驻村干部要同村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成员,向全体村民、重点是建档立卡扶贫对象户,广泛宣传“十三五”精准扶贫项目规划编制工作的政策精神,做好思想稳定工作,确保规划编制工作平衡有序推进。

(二)摸清底子,互相衔接

1、进一步摸清建档立卡扶贫对象户名单底子

《中共隆回县委办公室印发<关于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开展领导干部“进村入户、访困问需、访贫问计”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隆办字〔20xx〕85号)要求:“全面核实扶贫对象。根据扶贫部门提供的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信息,通过入户走访、查阅资料、座谈访谈等方式,到所联系的贫困村、贫困户逐户进行核实,看是否存在未派驻工作队的贫困村,是否存在不符合条件的扶贫对象,是否存在符合条件而未纳入扶贫村对象的贫困户。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乡政府和县扶贫办,按程序重新审核校正扶贫信息,精准确定扶贫对象。”“调研摸底(x月16日至xx月15日)。分三步进行。第一步,进入贫困村逐户走访贫困户,与村两委干部,驻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座谈,准确掌握所联系贫困村、贫困户的困难、问题和实际需要,对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信息进行核实校正,填写《核实校正后的贫困户花名册》。”县扶贫办《关于开展“四个一批”、“五个突出”相关数据核实工作的通知》(隆扶办发〔20xx〕5号)要求:“要坚持实事求是,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意见,结合‘一进二访’活动的开展,对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采集系统中的贫困人口进行核实校正,如实填报,确保数据真实。”“对于确实需要校正并进行动态调整的贫困人口,请各村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把那些不符合条件的贫困户、符合条件未纳入的贫困户和返贫人口核查清楚,填写动态管理花名册,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后报县扶贫办,县扶贫办汇总报省扶贫办审核后,再通知相关乡镇和村按程序规定予以调整。该出列的出列,该纳入的纳入”。

全面核实建档立卡扶贫对象户,是制定“十三五”精准扶贫项目规划的前提,“一进两访”活动和“四个一批”、“五个突出”相关数据核实工作,都对全面核实建档立卡扶贫对象户提出了明确具体要求,各村务必核实到位,真正做到“该出列的出列、该纳入的纳入”。

2、摸清建档立卡贫困村、建档立卡扶贫对象户项目需求底子

(1)摸清建档立卡贫困村项目需求底子。按照驻村帮扶扶贫重点工作“12+2”考核验收标准,县扶贫办《关于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村基础数据摸底调查的通知》(隆扶办发〔20x〕6号)布置填报的《“十三五”贫困村村内基础设施及基本公共服务建设需求数据采集表》,以及县扶贫办《关于开展“四个一批”、“五个突出”相关数据核实工作的通知》布置填报的“附件7、贫困村基础设施情况核实汇总表”,“附件8、贫困村公共服务情况核实汇总表”,以及县直相关单位、省市驻隆单位“十三五”行业扶贫专项规划的要求,全面摸清建档立卡贫困村项目需求底子。

(2)摸清建档立卡扶贫对象项目需求底子。根据按20xx年不变价2300元(20xx年现行价2800元)人平年纯收入国家脱贫标准和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的工作目标,合理确定建档立卡扶贫对象项目类别和规模计划,按照县扶贫办《关于开展“四个一批”、“五个突出”相关数据核实工作的通知》布置填报的“发展一批”情况核实明细表、贫困农户危房改造情况核实明细表、“搬迁一批”情况核实明细表、“兜底一批”情况核实明细表、“救助一批”情况核实明细表、“助学一批”情况核实明细表等6张明细表以及县直相关单位、省市驻隆单位“十三五”行业扶贫规划的要求,逐户核实建档立卡扶贫对象所必须实施的项目需求底子。

3、与相关工作互相衔接

(1)与“一进两访”活动互相衔接。“一进两访”活动要求x月25日前,进村入户,全面核实扶贫对象。《核实校正后的贫困户花名册》由村、乡镇各存档一份。xx月15日前,指导制定或完善“贫困村脱贫规划”和“贫困户脱贫计划”,“贫困村脱贫规划”村、乡各存档一份,xx月20日交由所在驻村帮扶工作队上报一份书面资料至县驻村办,并同时发电子版,“贫困户脱贫计划表”村、乡各存档一份。“十三五”精准扶贫项目规划内容比“一进两访”活动布置的“贫困村脱贫规划”、“贫困户脱贫计划表”要复杂一些,但两者在项目类别、项目名称、项目内容与规模、项目预算、资金来源、实施时间、贫困户基本信息、帮扶思路、帮扶措施等相关内容等方面必须互相衔接,保持一致,不得互相矛盾。

(2)与“四个一批”、“五个突出”相关数据核实工作互相衔接。“四个一批”、“五个突出”相关数据核实工作安排填报的8张情况核实汇总表、6张情况核实明细表、贫困人口动态调整3张表,是这次“十三五”精准扶贫项目规划编制工作的主要依据之一,“十三五”精准扶贫项目规划与“四个一批”、“五个突出”相关数据必须互相衔接,绝不能出现互相矛盾的现象。

(3)与县扶贫办《关于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村基础数据摸底调查的通知》布置填报的“十三五”贫困村村内基础设施及基本公共服务建设需求数据采集表内容互相衔接。

(4)与县直相关单位、省市驻隆单位提供的行业扶贫“十三五”项目规划相关内容互相衔接。

(三)分步进行,填好报表

第一步,填报“xx回县‘十三五’农村精准扶贫项目规划表(户表)”。

第二步,填报“xx回县‘十三五’农村精准扶贫项目规划表(村表)”。

第三步,填报“xx回县‘十三五’农村精准扶贫项目规划表(乡镇表)”。

第四步,由县扶贫办对各乡镇报表进行汇总,填报湖南省“十三五”农村精准扶贫项目规划系列报表,上报市扶贫办、省扶贫办核准。

第一步至第三步工作,要求在xx月10日前完成。

六、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全乡“十三五”农村精准扶贫项目规划编制工作由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全面统筹,亲自过问,分管领导、扶贫专干牵头负责本乡“十三五”农村精准扶贫项目规划编制日常工作,各驻村干部、驻村扶贫工作队负责督查指导支持所驻村村支两委,抓好各村项目规划编制。各村党支部、村委会具体抓好各村“十三五”精准扶贫项目规划编制工作,尤其要集中力量,抓好建档立卡扶贫对象“十三五”精准扶贫项目规划编制。

2、集思广益,搞好保障。各村要特别重视提高“十三五”扶贫项目规划编制工作的透明度和群众参与度。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调查研究,听取建档立卡扶贫对象户意见建议,为他们参与规划编制开辟渠道,搭建平台,保障他们的参与权和表达权。

3、把握进度,确保质量。各村必在xx月8日前把“十三五”农村精准扶贫项目规划相关表格报乡扶贫办。乡扶贫办x月10日汇总后报县扶贫办初审,县扶贫办初审通过后,将在x月20日前报省扶贫办。省扶贫办明确要求,逾期未报的,省扶贫办不再受理。省里将在x下旬,分市州对县级上报的项目进行审核,通过的正式纳入规划,如果因为自身把关不严,项目达不到要求,而不能进入规划,责任只能是县里自己承担。为此,请各、村一是务必抓紧时间,确保按时上报各类报表,二是严格审核,确保质量。实行分级审核把关,对建档立卡扶贫对象户项目申报表,由村支两委、乡驻村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逐户审核;对村表,由乡分管领导,扶贫专干逐村审核把关;对乡镇表,由县扶贫办审核把关。凡未能按时申报,报表质量不过关,致使所在乡镇、所在村及建档立卡扶贫对象户项目规划不能进入省“十三五”农村精准扶贫规划项目库笼子的,由所在乡镇、所在村自己承担责任。

帮扶工作实施意见范文三

为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州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提高我局精准扶贫的针对性和扶贫效果,推动扶贫工作有序开展,根据局党组会议精神,制定xx卫生局精准扶贫工作计划如下:

一、成立x卫生局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xx局党组书记、局长

副组长:xx局党组副书记、纪检组长、调研员

xxxx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xx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xx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xxx局党组成员、卫生监督所所长

成员:xxx局农卫办主任

xxx局爱卫办主任

xxx局疾控办主任

xx局医政科科长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负责局精准扶贫工作的协调和组织领导;研究制定局年度扶贫工作计划;协调解决扶贫工作中出现困难和问题;负责扶贫效果的评估和扶贫措施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

二、很抓各项工作落实

㈠卫生局牵头实施的任务

⒈加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解决农牧民群众就近看病困难的问题。

主要措施:

一是开展摸底调查,摸清全州现有村卫生室基本情况,制定村卫生室2年建设规划;

二是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项目,狠抓项目工作落实。2016年全州新建27所村卫生室,其乐市7所、精河县14所、温泉县6所;2016年拟新建30所村卫生室;

三是指导协调县市组织招聘乡村医生,确保每个行政村至少有一所村卫生室,每个村卫生室至少有一名乡村医生,暂时无法招聘的,可从乡镇卫生院下派医生驻村坐诊,切实解决群众就近就医的问题;

四是加强乡村医生财政补助、基本公共卫生补助、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专项补助等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保证村卫生室基本医疗和公务卫生服务正常运转。全州共有300个行政村(队),目前有村(队)卫生室256所(其中标准化村卫生室178个),2016年投资243万元新建27所村卫生室(其中中央投资135万元,县市配套108万元),2016年积极争取落实30所村卫生室建设资金。

完成时限: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时限2016年底;其它工作2016年年底必须完成。

任务分工

责任领导:xxx

责任科室:xxxx

⒉加强“访惠聚”工作的组织领导,依托卫生行业特点,着力解决塔木赞格村贫困户生产生活困难的问题。

主要措施:

一是摸清贫困户家庭基本情况,针对不同特点,分户制定脱贫帮困计划,并为每个贫困户家庭建立家庭档案;

二是春耕秋收之际,积极联系农机户或组织本局全体干部职工帮助贫困户犁地、播种、收割农作物;

三是与农业部门联系,建立贫困户种植技术定期培训机制,邀请农业技术人员现场培训和指导,及时解决贫困户种植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四是协助村委会加强养殖业贷款资金支出的监督,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五是利用养殖业贷款资金为每个贫困户家庭购买适当数量的家禽,联系畜牧兽医人员一对一地为贫困户指导、传授养殖技术;

六是协助意愿贫困户进城创业或赴周边从事季节性的劳务创收,在创业资金贷款和办理各项行政许可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

2016年3月底前由局“访惠聚”工作组负责,摸清塔木根赞格村贫困户基本情况、家庭收入主要来源、贫困原因、增收创业意愿,分类制定脱贫帮困计划;2016年利用养殖业贷款资金或自治区专项资金为10户贫困户购买牛、羊、鸡、冰激凌制作设备,以生产绿色畜牧业副产品为增收创收途径,邀请有关专家给予技术指导;4月、9月组织贫困户青壮年劳力2批60人次,外出承包博州地区部分植树绿化工程。

完成时限:2016年底

任务分工:

责任领导:xxxxx

责任科室:办公室、局“访惠聚”工作组

㈡协助有关单位实施的任务

⒈制定农业技术人员定点联系服务贫困户方案,组织开展技术服务工作。

主要措施:

摸清贫困户家庭底数,了解贫困户在种植业技术服务方面的需求,及时向农业部门上报需求计划。建立与农业技术人员联系机制,定期邀请农业技术人员为贫困户开展种植业技术培训和点对点指导。局机关帮扶村共有贫困户40户,其中32户在种植蔬菜、玉米、甜菜等方面有技术服务需求,2016根据农业技术部门培训计划,上报32人参加培训,5月、8月分两次邀请农业技术人员为18户贫困户进行现场技术指导。

完成时限:2016年底

任务分工:

责任领导:xxxx

责任科室:局“访惠聚”工作领导小组

⒉加强对贫困户富余劳动力相关技能的培训,提高贫困户劳动创业的本领。

主要措施:了解市场就业趋势、用工需求和贫困户家庭劳动力的文化程度、年龄等基本情况,组织贫困户家庭劳动力积极参加人社部门举办的劳动技能培训和企业用工招聘会,最大限度地协助贫困户转移就业。局“访惠聚”工作组负责,2016年上报10户25人次参加人社部门组织的劳动技能培训班。

完成时限:2016年底

任务分工:

责任领导:xxxx

责任科室:局“访惠聚”工作领导小组

⒊加强对贫困户家庭勤劳致富的励志教育,促进贫困户劳动力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脱贫的意识。

主要措施:

一是建立与因懒致贫贫困户定期谈心机制,明确责任人,实现一对一帮扶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和不足,引导其积极向勤劳致富能手学习;

二是组织因懒致贫的贫困户及时参加相关部门举办的脱贫励志教育;

三是加大监督转化力度,及时跟踪监督贫困户的生产发展情况,对思想和行为出现波动和反复的再次进行教育引导,坚持做到思想认识不改变,教育引导工作不罢休,确保转化成功,使贫困户真正能够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2016年由局“访惠聚”工作组负责,摸清因懒致贫户底数,与机关支部党员建立一对一帮扶关系,明确责任人和工作目标,每季度开展一次走访谈心活动,做到思想不转化帮扶不脱钩。

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任务分工:

责任领导:xxxx

责任科室:局“访惠聚”工作领导小组

三、工作要求

㈠局党组要加强对精准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定期召开精准扶贫工作协调会,及时发现和解决精准扶贫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加大对精准扶贫投入的力度,定期检查帮扶措施落实情况,切实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㈡局“访惠聚”工作组要建立局机关党员干部一对一帮扶贫困户机制,与村“两委”班子研究制定符合贫困户实际的三年脱贫规划和每年的脱贫计划,要明确职责和年度工作目标,找准工作切入点,狠抓工作措施落实。要建立年度脱贫效果评审制度,定期查找扶贫工作的薄弱环节,加大履职尽责的督查力度,力争3年使70%的贫困户脱贫。

㈢局办公室要做好局“访惠聚”工作组的后勤保障工作,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全力支持“访惠聚”工作组履行职责。要做好扶贫帮困工作信息的采集工作,及时宣传推广典型事迹和好的做法。春耕秋收农忙季节要及时组织干部职工开展义务支农。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落实精准扶贫各项措施,为带动局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工作作出示范和表率。

 

帮扶工作实施意见相关文章:

1.2016-2017年关于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方案

2.安徽省健康扶贫实施意见

3.河北省创业帮扶政策

4.安全工作实施意见

企财所驻村帮扶工作计划篇3

人员制度全配齐

在驻村帮扶工作中,包头市建立健全了干部选派机制,在选派条件上力求“优”。坚持把选优配强驻村干部作为保障“三到村到户”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严格把关、合理配备、优中选优,为实施工程的重点旗县区选强配齐了驻村干部队伍。明确了驻村干部的4个基本条件,即政治素质好、宗旨意识强、吃苦耐劳,热爱农村牧区工作、组织协调能力强,机关事业单位副县级后备干部或科级干部,年龄在45周岁以下,从源头上保障选派的驻村干部作风良好、素质过硬。

在选派力量上力求“精”。包头市将县级领导干部联系点、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指导员、嘎查村挂职干部、社会扶贫工作团(队)等帮扶资源进行整合,选定275个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结对帮扶110个贫困嘎查村,由帮扶单位和被帮扶旗县区向每个贫困村各选派1名干部,由市委组织部向每个贫困村选派1名大学生村官,全脱产驻村干部总数达到330人。同时,从帮扶单位选派2000名县级、科级干部采取“一对多”的形式不脱产帮扶贫困户,从农牧、科技、卫生、教育、文化等部门抽调200名专业干部、技术干部,通过“三下乡”活动等形式定期深入贫困村进行技术咨询和服务指导,全市参与帮扶干部总数达到3000人。

在选派时间上力求“活”。按照工程实施总体进度要求,包头市的驻村工作从今年1月始,至2017年12月止,期限为三年完成,一年巩固。工程实施期内,对全脱产驻村干部进行轮岗,原则上满一年轮换一次,一年后,如本人自愿、派出单位和驻村党组织同意,驻村干部继续留任。

在健全履职尽责机制方面,确保驻村干部“工作抓得准”。包头市坚持以解决驻村干部“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为切入点,着眼总体目标,倒排工作责任,编制《驻村干部工作手册》,为驻村干部有效落实帮扶任务指明了方向。

一方面,明确驻村干部的7项工作职责为:督促帮扶单位根据贫困户数量,采取“一对多”的形式结对包扶贫困户;建立贫困村及贫困人口基本情况档案,分析贫困原因并制定脱贫规划、脱贫计划,协调帮扶单位、企业及社会力量做好帮扶工作;撰写驻村工作民情日记;帮助贫困村实现“十个全覆盖”;帮助贫困村培育稳定增收的主导产业和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加强村“两委”班子和村干部队伍建设;协助贫困村排查调处矛盾纠纷。

另一方面,明确驻村干部的11项工作流程为:摸清贫困村基本情况;编制贫困村扶贫发展规划;摸清贫困户基本情况;分类识别贫困户;对贫困户进行公示公告;填写贫困户帮扶记录卡;编制贫困户脱贫计划;录入电脑监测管理;协调争取项目资金;组织实施扶贫项目;填报月季年报表的程序。

在确保驻村干部“进村能坚守”方面,包头市建立健全了监督管理机制。

第一,强化驻村干部管理约束。坚持以培养和激励干部自觉履职、倾力担当为着力点,建立健全干部日常管理机制,切实引导形成了驻村干部真蹲实驻、真帮实扶的工作格局。在实施精准扶贫“三到村到户”攻坚工程的4个旗县区、23个乡镇、110个村,自上而下分别成立扶贫工作团、工作队、工作组,加强对驻村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驻村干部教育培训、管理考核、保障激励等制度,建立驻村干部档案。制定驻村干部定期汇报工作制度,相关旗县区委组织部、扶贫办每季度组织1次驻村干部座谈会,市委组织部、市扶贫办不定期召开座谈会,听取驻村干部工作汇报和意见建议。明确驻村干部“五不准”工作纪律,即不准擅自离开工作岗位,不准收受驻点嘎查村群众的任何财物,不准接受基层单位的宴请,不准在驻点嘎查村报销应由个人或者帮扶单位支付的任何费用,不准挪用帮扶资金,以铁的纪律约束驻村干部扎根基层、服务群众。

第二,强化驻村干部待遇保障。明确市直部门选派的驻村干部担任驻村工作组组长,旗县区选派的驻村干部是党员的任嘎查村党组织副书记,不是党员的任嘎查村委会主任助理。同时,驻村干部任职期,视为基层工作经历;工作期间,在原单位的有关待遇不变;驻村工作发生的住宿、交通等费用,由原单位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报销,努力为干部成长、有效履职创造条件。

第三,强化驻村干部监督考核。制定《精准扶贫“三到村到户”攻坚工程驻村干部管理和考核办法》,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市纪委、市扶贫办等部门和有关旗县组成考核评价组,对驻村干部实行周考勤、月考核、季通报,要求驻村干部全年驻村时间不少于160天,将工作开展情况以民情日记形式进行记录并作为考核依据,同时明确驻村干部考勤记录由所驻村“两委”负责,确保驻村干部真正脱产驻村。

在日常工作中,包头市要求驻村干部不仅要熟悉所驻村区域位置、自然环境、人口数量、产业结构以及发展情况,更要通过认真调研和详细论证,找出适合当地发展的路子,制定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积极协调帮扶单位、企业及社会力量开展帮扶,推动技术、智力、政策、信息等要素向贫困村流动,帮助解决技术难题、培养基层人才,转化科技成果、推进公共事业、发展特色产业和增收项目,使贫困村实现经济、民生新突破,使村民早日脱贫致富。

在基层建设中,包头市要求驻村干部结合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和所驻村党组织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驻村干部党建指导员的作用,以实际行动带动村“两委”班子改进作风、服务群众,帮助村“两委”摈弃陈旧观念,克服“等、靠、要”思想,提高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着力解决嘎查村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嘎查村党组织真正实现巩固先进、推动一般、转化后进的目标,增强党组织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的能力。

日常工作中,他们针对部分软弱涣散嘎查村存在的党组织设置不适应形势任务发展要求,“两委”班子关系不协调、不能正常履行职责,“两委”班子主要负责人素质低、能力弱、责任心不强、群众反响特别差等突出问题,及时配合上级部门帮助整改转化。目前,全市19个软弱涣散嘎查村党组织已经全部完成转化,推动了基层党组织服务职能的建立完善。

开展两月显成效

包头市的“三到村到户”工程启动实施两个月以来,广大驻村干部已全部进驻到贫困村,扎实推进摸底调查、规划计划编制、项目资金争取等工作。目前,他们已与村“两委”召开会议1000余次,完成调研644次,入户调查21079户,撰写民情日记2200余篇,编制完成94个贫困村扶贫规划和2450户贫困家庭脱贫计划,落实到位各类帮扶资金193万元。

市政法委下派驻村干部高鹏飞,在深入驻点达茂旗乌克忽洞镇乌兰村短短两个月时间里,协调相关部门落实扶贫资金意向400余万元,清理囤积20余年的村内垃圾,硬化村内道路1公里,明确了在村内建设汽车自驾游营地、改造农村危旧房、建设生态宜居村等发展计划,提出了“领农民看、带农民干、帮农民销”的脱贫致富思路,迅速打开了驻村帮扶工作局面。

企财所驻村帮扶工作计划篇4

示范带动,抓好“一个试点”

以十八洞村试点作为精准扶贫的突破口,探索出了“五个精准”经验。

精准识别贫困对象。制定完善“三榜三审九个不评”程序,全村精准识别贫困对象136户542人。

精准发展支柱产业。立足长远,规划并启动特色乡村游;瞄准中期,在县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区流转土地1000亩建设精品猕猴桃基地;抓牢短期,巩固发展烟叶、稻田养鱼等特色种养业,发展苗绣加工和劳务经济。

精准改善民居环境。在“三通”基础上,将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五改”相结合,家家用上了放心电,户户通上了自来水,青石板路通到农户大门口。

精准提供公共服务。完成村小学、村卫生室改建并完善相关设施,全村新农合和新农保参保率达100%,144名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贫困学生实现应助尽助。

精准创新扶贫机制。推行“思想道德建设星级化评定”,每季度公开评选星级农户,激励群众自力更生,建设家园。建立了苗绣等7个专业合作社,探索出“跳出十八洞发展十八洞产业”等产业扶贫新路子。2015年4月,十八洞村获评全省文明村。

精准施策,把握“三个环节”

把握好“要扶谁”“谁来扶”“怎么扶”这三个环节,是搞好精准扶贫的重点。

在“要扶谁”的问题上,重视群众参与监督。借鉴十八洞村经验,群众全程参与识别过程监督,杜绝优亲厚友等现象。去年9月,在全省率先精准识别出贫困对象18773户,74682人。加快构建“花垣县精准扶贫信息平台”,对贫困户全部建档立卡并录入系统,做到动态实时管理监控,并通过对平台大数据分析,实现扶贫资源更加有效的精准配置。

在“谁来扶”的问题上,重视帮扶力量整合。在全省率先设立乡镇扶贫开发办并配备2名专职干部。采取“领导联乡、单位包村、干部驻村、一定三年”的模式,对全县162个贫困村实行驻村工作队全覆盖,全县干部与现有60684名贫困对象结成帮联对子。所有工作队员每个月驻村达到20天以上,并落实“三同”和“三个一次”,即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工作”,“帮扶单位分管领导每个月到驻点村开展一次检查,主要领导每两个月到驻点村开展一次调研,所有的干部职工每个季度到驻点村开展一次活动”。同时,把驻村帮扶纳入帮扶单位领导班子、干部绩效考核之中,作为“末位淘汰”的重要依据,对优秀的驻村干部优先提拔重用;对工作责任不落实、工作无起色的,坚决依纪依规予以问责。

在“怎么扶”的问题上,重视机制完善创新。按照总书记指示精神,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编制和完善县乡村三级产业扶贫规划,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宜商则商,大力发展农村脱贫产业。加快建设总投资50.7亿元,规划面积68.5平方公里,含“一园一带七大基地”的现代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区,已完成投资8亿元,23家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落户园区,带动2万多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全县形成种植烟叶、商品蔬菜、茶叶、油茶、水果和养殖湘西黄牛、鲟鱼、乳鸽、大鲵、竹鼠等特色种养热潮。

破解瓶颈,解决“三个难题”

解决好“缺资金”“缺技术”“缺市场”,是让群众真正脱贫的关键。针对“缺资金”问题。2013年11月以来,累计投入各类资金5亿元,实现扶贫资金使用向“握指成拳”转变。积极发展村级“互助金”等融资,推进5万元以下无抵押、无担保的小额扶贫贷款发放。推进股份合作帮扶、委托帮扶,由农户以土地使用权、帮扶资金等入股或委托龙头企业,每年获取股权分红或委托合同约定利润,2352户9444名贫困人口受益。针对“缺技术”问题。开展“车间授业、田间办班”等精准培训,使群众不出村、不离户即可对接市场需求获得实用技能培训,2014年以来完成劳动技能培训4.8万人次,参训务工人员就业率达97%。

针对“缺市场”问题,采取龙头企业带动、兴办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等方式,促进农民经营组织化、社会化、专业化,不断扩大“订单农业”覆盖面,切实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全县大型龙头企业发展到1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345家,带动普通农户近4万户。

创新理念,做到“三个结合”

创新理念,跳出农村抓扶贫,跳出农业兴产业,不断拓宽精准扶贫路径。

与加强民生保障紧密结合。整合各类资金投入民生领域,2014年,全县民生财政支出达12.56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65.8%。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低保做到应保尽保,新农合参合率达99.8%。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大困难家庭学生资助力度,全县157所农村学校全面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惠及学生2.2万余人。全县99.7%的村通水泥路,90%的村完成农网改造,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企财所驻村帮扶工作计划篇5

脱贫攻坚工作总结一

X县辖xx个乡(镇、办事处),xxx个行政村(居委会、社区),xx.x万人、20xxxx户,其中农村人口xx.xx万人、20xxxx户。全县总面积20xx平方公里,其中耕地xxx万亩、林地xxx万亩、宜渔水面xx万亩,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也是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大别山革命老区县。

2019年,全县共完成减贫任务20xxx人,占省下达计划20xxx人的xxx%,超额完成了减贫目标任务。20xx年底,全县尚有建档立卡精准识别贫困人口20xxx人,农村贫困发生率约x.x%。根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结合我县实际,xx县委、县政府明确和细化了脱贫攻坚路线图、时间表,签订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军令状,即20xx年减贫x.xx万人,xx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序列;20xx年减贫x.xx万人,xx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序列;20xx年减贫x.xx万人,xx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序列,xx县摘掉贫困县帽子。在20xx年x月xx日X省脱贫攻坚第一次推进会议后,县委、县政府及时召开县委常委会和县政府常务会,明确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从讲政治高度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和头等大事的的工作要求,继续加大脱贫攻坚工作力度,全县上下通力合作,采取过硬措施全力推进,确保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扎实有序开展。现将我县脱贫攻坚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高规格的指挥机构和工作机构,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2019年上半年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有关县级领导任副指挥长、相关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xx县脱贫攻坚指挥部。指挥部下设综合工作组,行业扶贫工作组,定点帮扶工作组,社会帮扶工作组,扶贫宣传工作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指挥部六个工作小组。x月xx日xx省脱贫攻坚推进会议后,县委、县政府及时组织人员认真学习研究省委、省政府下发的《XX南省转移就业脱贫实施方案》等x个方案和《X省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及管理办法》等x个办法,结合xx实际,为将脱贫攻坚工作开展的更加系统、更加全面、更加精细,县委、县政府决定调整xx县脱贫攻坚指挥部,下设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综合工作组(综合工作组下设综合协调组、信息管理及统计评价小组、督导一组、督导二组、督导三组五个工作小组)、资金整合和项目规划工作组、行业和金融扶贫工作组、专项扶贫工作组、社会扶贫工作组、转移就业扶贫工作组、产业扶持脱贫工作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组、社会保障和特殊救助工作组、定点帮扶工作组、扶贫宣传工作组十一个工作组。目前,调整充实配备的人员已基本到位,详细的分工和精细安排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召开各类会议,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

20xx年以来X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为贯彻落实好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和会议精神,20xx年x月xx日召开的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和x月xx日召开的县委工作会议都对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再强调、再部署。20xx年x月xx日,县委召开了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乡镇分管扶贫工作领导、乡镇扶贫专干、县直一级机构党政主要负责人、县四大家领导及其他县处级领导干部近xxx人参加的县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县委书记X、县长X先后作了重要讲话,会议对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作了全面安排部署。20xx年x月xx日,县委、县政府召开了有各乡镇书记、乡镇长、分管领导、扶贫专干、xx个贫困村村支部书记、县直一级机构党政负责人、县四大家领导近xxx人参加的全县脱贫攻坚推进会议,对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督促、再推动。从而迅速在全县上下统一了思想认识、明确了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和工作要求,形成了坚决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烈共识。x月x日,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各乡镇(办事处)党委书记、分管扶贫工作领导、扶贫专干和县直各局委办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全县脱贫攻坚推进会议,会议传达学习了省委书记谢伏瞻和省长陈润儿重要讲话、邓凯副书记总结讲话和王铁副省长关于我省出台的“五个办法”和“五个方案”说明等文件,对下一步的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再加压、再部署,进一步引导和推动全县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核心意识,清醒认识目标任务的艰巨性,立即行动起来,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努力把全县脱贫攻坚任务向前推,完成好。

三、坚持标准,严格程序,扎扎实实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再核实”活动。

根据《X市扶贫开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识别整改工作实施方案》,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及时制定印发了《xx县扶贫开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识别整改工作实施方案》,确立了我县精准识别“xx条标准”,其中退出建档立卡贫困户参考标准xx条,新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参考标准x条,同时,要求各乡镇按照相关标准,组织得力人员进村入户摸底排查,拉网过筛。20xx年x月中旬,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印发了《xx县贫困人口精准识别“五清”核查工作方案》,再次安排部署了精准识别“五清”(“一户一档”底子清、脱贫措施清、村书记心里清、帮扶责任清、脱贫轨迹清)核查工作,并组织xx个工作组对各乡镇“五清”核查工作进行了交叉检查。x月下旬,根据豫扶贫办明电号《关于深入做好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的通知》要求,认真组织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力求将达到退出标准的贫困人口有序退出,不符合贫困人口条件的认真进行剔除,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识别进建档立卡贫困系统。按照省长陈润儿在省脱贫攻坚第一次推进会议上的安排,县扶贫办于x月xx日举办了各乡镇(办事处)分管扶贫工作的领导、扶贫专干和信息管理员参加的全县建档立卡“回头看、再核实”培训会议,会上认真学习了全省第一次脱贫攻坚会议上印发的《xx省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要求全县再用一个月时间,按照《xx省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的“20xxx”工作要求,遵照“坚持标准、综合考量、民主评议、群众认可”的原则,严格识别标准两条杠,遵循“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六定”识别工作六步法,做到识别程序三步走、六签字和建档立卡五个步骤,扎扎实实地开展好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回头看、再核实”工作,确保应进全进、应退全退,一个不漏,一个不错。x月xx日收到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等x个办法的通知》后,脱贫攻坚指挥部及时将正式文件转发至各乡镇学习和遵照执行,各乡镇(办事处)及时召开了专题会议,组织专门人员,逐村逐户再次调查摸底,核实贫困户信息,切实将子女上学负担重、家庭成员患大病或长期慢性病、C、D级危房或无房农户核实核清后统筹考虑纳入扶贫对象,确保一个不漏,同时,也对发现的个别明显不符合贫困户条件的坚决予以剔除,力求一个不错。截止x月xx日,我县尚有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xxxxx户、贫困人口xxxxx人,与原xxxX年底未脱贫人口数基本持平,其中因病致贫xxxx户xxxxx人占xx.x%,缺资金xxxx户xxxx人占xx.x%,因缺技术致贫xxxx户xxxx人占xx.x%,因缺劳力致贫xxxx户xxxx人占x.x%,因残致贫xxxx户xxxx人占x.x%,其他xxx户xxxx人占x.x%。

四、细化和落实扶贫政策,稳步推进全县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效。

1、“转”。县委、县政府已建立了由人社、财政、扶贫、教育、民政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县转移就业脱贫工作,充分发挥县人社局已建成的标准化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为贫困群众提供求职登记、职业指导、社保办理等全方位服务。同时,县扶贫办计划在x月初利用已建成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信息数据库,建立精准识别转移就业台帐,切实建立“一对一”转移就业帮扶机制,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提供全方位服务。

2、“扶”。按照《xx省产业扶持脱贫实施方案》,结合xx实际,县扶贫办已起草了《xx县扶贫开发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意见》(试行)、《xx县科技扶贫项目实施意见》等,大力支持和帮助贫困群众发展产业项目增收致富。县科技局也结合《xx省“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实施方案》,开展了科技特派员与县区企业、种养殖大户等单位对接工作,促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下一步,将落实好由县农业局牵头制定《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和优质粮食产业计划》、由县旅游局牵头制定《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计划》、由县商务局牵头制定《建设营销平台和电商流通计划》、由县财政局牵头建设好融资平台,全方位支持扶贫产业发展,加快和推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3、“搬”。县委、县政府及时成立了县长汪明君任指挥长的xx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指挥部,并抽调x名工作人员成立了易地扶贫搬迁办公室,相关乡镇也成立了易地扶贫搬迁办公室,确保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顺利开展。截止x月xx日,我县共完成“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标识xxx户20xx人,超额完成原定易地扶贫搬迁计划任务。20xx年,省市发改委下达我县易地扶贫搬迁计划xxx户xxx人,任务已落实到户到人,并逐户建立了搬迁扶贫工作台帐。计划三个乡镇共建设四个集中安置点,其中,尤店乡一个安置点安排xx户xxx人、高店乡一个安置点安排x

x户xx人、青山镇两个安置点安排xx户xxx人。目前,国土资源局、住建局、环保局已完成对安置点的勘探、勘察、测绘、环评和建设设计工作,《实施方案》正在编制中,年底前可完成搬迁任务。

4、“保”。根据《xx省社会保障脱贫实施方案》、《X市关于对贫困家庭实施政策兜底的意见》,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及时研究、制定了《xx县关于对贫困家庭实施政策兜底的意见》,要求县民政部门牵头,财政、卫计、人社、教体、残联、扶贫等部门配合,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低保家庭中的“鳏寡孤独痴残”等特殊困难群众开展摸底排查,认真开展农村低保对象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台账对比,对未纳入农村低保的建档立卡扶贫兜底对象,严格按照低保认定程序纳入低保范围,实施政府兜底保障;对已真正完全脱贫的家庭,及时安排退出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确保x月底前将符合条件的兜底对象全部纳入兜底范围,实行政府精准兜底保障。目前,已完成摸底排查工作。经调查,我县共有政策兜底贫困户20xx户20xxx人,已纳入兜底保障20xx户20xx人。

5、“救”。根据《xx省特殊救助脱贫实施方案》,县委、县政府已安排部署了由县卫生部门牵头开展医疗救助核查、由县残联牵头开展孤儿和残疾人救助核查、由教育局牵头开展教育救助核查等核查行动。目前,各责任部门正在组织精干力量,对救助对象逐户登门调查,核实信息,建立档案,预计x月底均可完成调查和建档工作,为下一步及时开展救助脱贫工作奠定基础。

五、深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全覆盖。

一是省、市、县三级共向全县选派了xxx名驻村第一书记。其中,省级x名、市级xx名、县级xxx名,实现了xx个贫困村派驻第一书记全覆盖。二是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及时印发了《关于认真做好领导干部联村包户定点帮扶工作的通知》(x脱贫指[20xx]x号),明确要求每名县处级领导干部联系一个贫困村、帮扶三户贫困户,每个县直机关事业单位对口帮扶一个贫困村,每名科级干部和机关干部职工帮扶x-x户贫困户。目前,全县共动员和组织xx名县级领导、xxx个县直机关事业单位20xx名干部职工、xx个乡镇xxxx名干部职工,共20xx人参与定点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三是县委统战部向全县各个社会组织发出了《xx县社会及统一战线同心扶贫工作倡议书》,确定了带动性、示范性强的xx个企业作为全县xx个乡镇的企业帮扶牵头单位,还为每个贫困村选派x-x个企业开展企业帮扶工作,共动员和组织了xxxx名企业家、乡贤及社会成功人士参与社会帮扶工作。xx友邦木业有限公司被县委统战部选派到东铺镇担任企业帮扶牵头单位,作为县级扶贫龙头企业,该公司自愿与东铺镇贫困村杨店村签订“村企共建”协议。今年春耕来临之际,该公司向东铺镇杨店村有劳动能力、有耕地的xxx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了xx.x吨复合肥,并看望慰问了x户无劳动能力的特困户,帮扶物资折款达xx多万元,受到了贫困群众的一致好评。

六、加大舆论宣传力度,营造脱贫攻坚浓厚氛围。

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制定了《全县脱贫攻坚宣传工作方案》,统一编制了乡镇、村扶贫政策宣传和脱贫攻坚示意图样板。目前,绝大多数乡镇和贫困村都制作和张挂了脱贫攻坚示意图和政策宣传栏,实行了挂图作战,大多数贫困村村部设立了扶贫公告公示栏,同时,在人口居住集中处、交通道口、集市等场合悬挂、张贴、刷写了大量永久性的脱贫攻坚宣传口号和标语;县电视台开设了《聚焦精准扶贫》专题;《今日xx》设立了《脱贫攻坚进行时》专栏,齐心协力营造脱贫xx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深入民心。

七、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党委、政府扶贫开发主体责任。

县委、县政府承担县域内扶贫开发主体责任,县委书记和县长是第一责任人,县委书记、县长向市委、市政府递交了脱贫攻坚责任书。乡镇党委、政府承担本乡镇加快发展、贫困村达标、贫困户脱贫的具体责任,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与县委、县政府签署了脱贫攻坚责任书,贫困村支部书记,村长与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xxx个县直单位分别承担行业扶贫和驻村帮扶责任,也向县委、县政府签署了脱贫攻坚责任书,层层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压实各级各部门责任,切实增强各级各部门扶贫开发S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促进全县脱贫攻坚战顺利实施。

八、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继续抓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扶贫搬迁、科技扶贫、到户增收、雨露计划等专项扶贫工作,抢抓工作进度,力争在年内全面完成建设,改善贫困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扶持发展产业扶贫,帮助他们尽快脱贫致富;

(二)加快推进扶贫到户小额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的建立和开展。县政府已在x月下旬正式同意县财政专项安排20xx万元建立扶贫到户小额贷款风险基金。县邮政储蓄银行每年安排20xx万元扶贫到户小额贷款规模,向建档立卡贫困发发放扶贫到户小额贷款。我办将联合县财政、县金融机构加快推进扶贫到户小额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的建立和开展,确保扶贫到户小额贷款工程有序开展。

(三)积极探索到户增收新措施。下半年,我办将按照《xx省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中关于“积极探索资金收益等扶贫新模式”的要求,将贫困户入股分红作为扶贫的一个重要抓手,一个专项扶贫产品,一个重要举措来抓。坚持政府引导,贫困户自愿;锁定风险,稳定收益;发展产业,持续增收;多措并举,广拓渠道四大原则大力推进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分红方案。目前,我县在xx乡xx村、xx村进行带资入股分红项目的立项工作,计划投入专项扶贫资金xx万元,可使xxx户贫困户每年稳定得到分红收益。

(四)完成市政府下达的脱贫人口目标任务。

脱贫攻坚工作总结二

我县牢固树立“脱贫攻坚是第一民生工程”的政治意识和“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使命意识,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的要求,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现将20xx年脱贫攻坚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x年以来,全县农村贫困人口从xx.xx万人下降到xxx年初的x.xx万人,贫困人口减少xx.x%,贫困发生率从xx.x%下降到x.xx%。农民人均纯收入从xxxx元增加至xxxx元,年均增长xx%以上。

(一)成立组织,精准策动脱贫攻坚

我县以脱贫攻坚工作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严格落实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X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指挥部下设综合、宣传、督查等x个专项工作组,由县委常委单位带头,从全县选调xx名优秀干部充实到脱贫攻坚指挥部,单设地点、集中办公,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在脱贫攻坚中的主导作用。二是积极部署落实。召开了全县脱贫攻坚动员会,先后出台了《X县全力推进四年脱贫攻坚意见》《X县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X县打赢脱贫攻坚战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并严格监督实施,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扎实开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遵循。三是完善推进机制。建立脱贫攻坚七人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定期研究推进脱贫攻坚工作。20xx年以来,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县四大家联席会等各类会议共研究脱贫攻坚事项xx余次,对脱贫攻坚工作实行高位推动和全程指导。四是层层传导压力。我县把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县委巡察重要内容,进一步夯实责任。各乡镇(办事处)签订了精准脱贫攻坚军令状,各村签订责任状,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坚持标准,精准识别贫困人口

我们严格按照省市要求,认真开展精准识别工作,确保精准识别“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一是严格程序。按照“农户申报、民主评议、张榜公示、乡镇审核、县级备案”的程序,紧扣省定人均纯收入20xx元贫困线和“两不愁、三保障”识贫标准,通过“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公示”,对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进行了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真正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薄,底数清、情况明。目前,全县共建档立卡20xxx户、x.xx万人。二是认真核查。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贫困人口精准识别“五清”核查工作实施方案》,采取乡镇自查、交叉核查和督导抽查的方式,对全县xx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识别情况进行逐户核查,做到“一户一档”底子清、“一人一策”“一户多策”措施清、村支部书记心里清、帮扶责任清和脱贫轨迹清。省脱贫攻坚第三督导组在督导脱贫攻坚工作时,对我县“五清”核查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三是落实“回头看,再核实”。按照省扶贫办统一部署,对全县农业村和农业社区,重点是对非贫困村、五保户、低保户和残疾人口进行拉网式排查,对符合贫困户条件未识别进系统的,及时识别、建档、录入;对部分确实不符合贫困标准的家庭,严格按照退出标准和程序,逐户逐人销号,坚决做到“应进则进、应出则出”,进一步澄清了贫困人口底数。现在正在进行的是第三阶段,从x月xx日到现在,对各乡镇(办事处)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档案进行集中核查,针对存在问题,现场进行整改,不能现场整改的,下达整改通知书,x天内整改到位。截止目前,X县已核查xx个乡镇,我们下达整改通知书xx份,要求乡镇逐条进行整改。通过集中核查和整改情况来看,X县贫困人口严格遵循了识别原则、方法和程序,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增加,信息档案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三)凝聚合力,精准组织帮扶力量

在精准识贫的同时,我们统筹兼顾,多措并举,认真落实各项帮扶措施,确保到户到人。一是组建队伍。认真选派驻村第一书记,省市县共选派xxx名第一书记对xxx个村(贫困村、软弱涣散村)进行结对帮扶。深入开展“万名干部帮万家”、驻村帮扶、“百企帮百村”和乡贤结对帮扶等“四结对”活动,每位县处级干部联系帮扶x个乡镇x户贫困户,每名干部与至少一个贫困户结对帮扶,组建xx个驻村帮扶工作队与xx个贫困村结对帮扶,xxx家企业与xx个贫困村结对帮扶,每名乡贤与一个或若干贫困户结对互助帮扶。积极推动项目协同、产业协同、合作协同和培训协同等“四协同”工作,明确xx项重点任务、xx个责任单位和牵头领导,制订涉农资金整合、宣传等xx个扶贫专项方案,凝聚脱贫攻坚工作合力。二是夯实责任。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出台了《X县扶贫开发考核评价办法》,坚持结果导向,督促各级脱贫攻坚责任主体更好履职尽责。进一步夯实派驻责任,严格落实“干部当代表,单位做后盾,领导负总责”帮扶工作机制,对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工作开展不力的,除追究当事人责任外,还要追究派驻单位责任。三是创新举措。金融扶贫方面,县财政注资20xx万元设立助保金,优先在贫困村开展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保金贷款,已向贫困村发放贷款x.x亿元。电商扶贫方面,与京东集团签署了农村电商精准扶贫战略合作协议,引导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基地与电商企业合作。如:X县八里莲花电子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和当地蔬菜种植户合作,形成了微信卖菜销售模式,解决贫困群众xxx余人就业,且带动当地扩大蔬菜种植面积20xx余亩。产业扶贫方面,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

计划,全县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xx家,农民专业合作社xxx家,种粮大户20xx户,优质农产品基地xx处,有效带动贫困人口脱贫。

(四)综合施策,精准帮扶到村到户

一是逐人逐户制定帮扶措施。“精准扶贫、不落一村、不落一户、不落一人”为总要求,结合贫困村实际,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制定了“一户一策、一户多策”的帮扶措施,为xx个贫困村20xxx户贫困户量身定制扶贫“套餐”,确保扶贫攻坚“精准到村、精准到户”,力争率先摘掉“贫困县”的帽子。

二是积极谋划,精准施策。准确把握易地脱贫搬迁有关政策,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方针,因地制宜探索搬迁安置方式。县扶贫办、发改委、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民政局、县政府研究室等相关职能部门,围绕脱贫攻坚大局,结合部门实际,全局着眼、全盘谋划,统筹脱贫资源,聚合脱贫资金,按照“x个办法”和“x个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实际拟定我县实施方案。县政府召开脱贫攻坚专题常务会,成立了X县易地搬迁脱贫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X县易地搬迁脱贫实施方案》。为了扎实推进产业扶贫脱贫工作,县政府明确由县发改委牵头制定《X县产业发展脱贫实施方案》,同时由相关部门制定配套专项方案,其中县旅游服务中心制定《X县旅游扶贫专项方案》、县商务局制定《X县电商扶贫专项方案》、产业集聚区制定《X县特色产业扶贫专项方案》、县金融办制定《X县金融助推扶贫方案》。为了扎实推进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工作,由县民政局牵头制定了《X县贫困人口政策兜底实施方案》;为了推进贫困人口转移就业工作,由县人社局牵头制定了《X县转移就业脱贫实施方案》《X县基本养老保障脱贫实施方案》;这些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在全县形成齐心合力抓脱贫攻坚的体制机制。

三是整合涉农资金,精准实施扶贫项目。为了整合涉农资金,X县发改委结合X县实际制定出台了《X县涉农资金整合实施意见》,县财政整合县级部门预算和政府性债务资金20xx万元,集中用全县贫困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和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现在资金计划已下达,预计年底前可以建成并投入使用。xxx年,第一批专项扶贫资金已拨付20xx万元。目前,整村推进项目已开始招投标,科技扶贫、雨露计划、产业化贴息和到户增收项目正在按要求申报中。

(五)加大宣传,精准营造浓厚氛围

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印发了《X县脱贫攻坚宣传工作方案》,紧盯脱贫攻坚特色亮点工作,编辑刊发《县脱贫攻坚信息》xx期。县广播电视台开设《脱贫攻坚在行动》专栏,插播电子流动字幕;各乡镇(办事处)在首集镇、主干道、乡村结合部等位置制作悬挂脱贫攻坚工作宣传标语、宣传栏、标语牌,及时、全面、准确解读脱贫攻坚政策,倡树脱贫攻坚先进经验和典型人物,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

(六)强化督导,精准推动工作落实

一是建立了脱贫攻坚工作督导制度。将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县委巡查组巡查工作范围,抽调县纪委、督察局和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人员组成专项督导督查工作组。二是严督实导。采取随机抽查、听取汇报、查看帮扶记录、进村入户、询问农户等督导方式,对各类帮扶力量,尤其是驻村帮扶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在岗在位和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常态化督查。在督查中建立并完成督查台账,梳理并建立突出问题x个,责令xx个单位限期整改,并积极落实问题销号制度,实现了对问题台账和整改单位动态跟踪管理,确保督查发现的突出问题都能限期得到整改落实。

三是严厉问责。综合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拟订《X县脱贫攻坚督查和问责办法》(试行),确保督查工作质量。重点督查脱贫目标任务落实及完成情况,对落实不力的乡镇、办事处和县直责任单位严厉批评,目前已发督查专项通报x期,点名道姓通报驻村第一书记xx人。

二、存在问题

一是贫困人口多,自我脱贫乏力。

截至xxx年底,X县仍有x.xx万贫困人口,占X市贫困人口的xx.xx%。同时,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致贫比重大,加上文化程度、年龄等多种因素影响,贫困群众自我脱贫能力弱,“保”和“救”的压力大。

二是农业产业化进程慢,转移就业有限。X县是传统农业大县,特色农业、优质农业、高效农业刚刚起步,农业集约化、产业化程度低,全县农业省级龙头企业仅x家,转移就业带动力不足。同时,我县产业集聚区还处于成长阶段,入驻企业量多个小,提供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的空间有限。

三是基础设施差,支撑作用较弱。因历史欠账较多,我县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低,运输场站建设相对滞后。如:全县还有xxx个村未解决安全饮水问题,城区还没有实现xx小时供水。四是财政收入少,保障压力较大。X县属于典型的“吃饭财政”,全县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均低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xxx年全县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只有x.x亿元,而财政支出xx.x亿元,其中xx.x亿元来源于转移支付。

三、下步打算

1.突出精准管理。一方面,强化贫困人口信息维护,持续完善新增识别录入贫困人口信息。另一方面,做好贫困人口进出动态管理,对最新致贫、返贫的贫困人口及时识别录入系统,应进则进;对通过帮扶已经脱贫的贫困人口,及时组织考核审定,应出则出。

企财所驻村帮扶工作计划篇6

福建省农村扶贫开发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加快农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农村扶贫开发活动。

本办法所称农村扶贫开发,是指国家和社会各界通过财政支持、产业扶持、挂钩帮扶、生态补偿、社会捐赠,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教育、医疗、卫生条件,促进就业创业等措施,帮助扶贫对象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脱贫致富的活动。

第三条

农村扶贫开发应当遵循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因地制宜、绿色发展、精准施策的原则。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建立健全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协调机制,协调解决扶贫开发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制定和落实农村扶贫开发规划、目标责任和考核评价制度,将农村扶贫开发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各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机构具体负责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和检查督促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农村扶贫开发相关工作。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每年的10月17日国家扶贫日组织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开展宣传教育等活动。

第六条

鼓励支持境内外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个人等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依法参与农村扶贫开发。

对在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扶贫对象

第七条

扶贫对象是指按照国家和本省规定的现行标准识别、认定的贫困户、贫困村和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设区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辖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按照不低于国家和省级现行标准线,制定本辖区内贫困户、贫困村和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扶贫标准。

第八条

扶贫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建立有进有退的管理机制。贫困户、贫困村和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识别、认定和退出应当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 贫困户按照下列程序确定:

(一)村民委员会在本村公布贫困户申报公告;

(二)农户向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

(三)各行政村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民主评议,形成初选名单,由村民委员会和驻村工作队(驻村、包村干部)核实后进行第一次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报乡(镇)人民政府;

(四)乡(镇)人民政府对各村上报的初选名单进行审核,确定贫困户名单,分别在各行政村进行第二次公示,经公示无异议,报县(市、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五)县(市、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对乡(镇)上报的名单进行审查确认后,在各行政村进行公告。

村民对审核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审核结果公示之日起七日内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复核申请,乡(镇)人民政府应当进行调查、核实,并在五个工作日内公示复核结果。

农户申请有困难的,可以由村民小组或者其他村民代为提出申请。

第十条

贫困户的退出由村民委员会组织民主评议后提出,经村民委员会和驻村工作队(驻村、包村干部)核实、拟退出贫困户认可,在村内公示无异议后,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报县(市、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查确认后,在所在乡(镇)和行政村公告退出,同时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销号。

第十一条 贫困村的贫困发生率降至2%以下,且符合省定贫困村脱贫标准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提出拟退出村名单,在乡(镇)和所在村公示无异议后,报县(市、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查,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告退出,并报设区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备案。

第十二条 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贫困发生率降至2%以下,且达到省定脱贫标准的,由县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提出退出申请,设区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初审,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核,向社会公示征求意见。公示无异议后,报省人民政府按照规定程序批准退出。

第十三条

达到现行脱贫标准的扶贫对象,按照规定程序退出后,脱贫攻坚期内继续执行现行的扶贫政策。对提前退出的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给予表彰奖励,对提前退出的贫困村各地可制定相应奖励政策。

第十四条

健全和完善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管理系统。贫困户、贫困村信息由乡(镇)人民政府采集,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信息由县级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机构采集。采集的信息应当真实、准确。

第三章

扶贫开发措施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农村扶贫开发纳入本行政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制定农村扶贫开发专项规划。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其他专项发展规划,应当与本行政区域农村扶贫开发专项规划相衔接,优先保障农村扶贫开发需要。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居住在偏僻自然村、地灾隐患点、生态与自然保护区等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且有搬迁意愿的农村人口,加快实施造福工程易地扶贫搬迁。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多方筹措资金,对造福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的建房和集中安置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资金补助。

扶贫开发工作机构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会同有关部门确定造福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对象范围;国土资源部门应当优先保障造福工程易地搬迁用地需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涉及造福工程易地扶贫搬迁的乡(镇)、村,应当优先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编制或者修改乡(镇)、村规划;造福工程易地扶贫搬迁相关规费的减免应当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居住在危房中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其他贫困户实施危房改造。

第十八条

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展金融扶贫,发展扶贫普惠金融,为扶贫对象提供符合贫困地区贫困户特点和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加大信贷投入,运用国家扶贫再贷款政策,实行比支农再贷款更优惠的利率。

扶贫开发任务较重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担保金,为贫困户提供无抵押小额贷款担保。

第十九条

贫困地区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发挥区域和资源优势,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统筹发展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林下经济、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农村产业,加快建立一批贫困户参与度高的绿色生态特色产业基地。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育,发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对贫困户的组织和带动作用,建立健全其与贫困户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为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提供农村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培训和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增强就业技能;加大对贫困地区返乡农民工和返乡大中专毕业生创业的扶持力度,拓展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空间。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部门应当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各级教育经费应当向贫困地区、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倾斜,巩固提高教育发展水平。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大科技扶贫力度,加快技术成果转化,选派科技人员开展科技服务,强化贫困地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实施文化扶贫工程,推动文化惠民项目向贫困地区倾斜,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加强文化供需对接。加强贫困地区乡风文明建设,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医疗扶贫范围,资助其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贫困人口就医费用给予救助帮扶。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与农村扶贫开发相衔接的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员供养等社会保障制度。对因灾因病等陷入暂时性贫困人口提供受灾人员救助或者临时救助;对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实施关怀救助;对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人口实行政策性兜底保障,对符合扶贫条件的农村低保对象实行扶贫脱贫。

第二十六条

优先实施农村贫困地区交通、水利、电力、渔港、饮水安全、危房改造、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广播电视、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信息化推广应用,改善农村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

第二十七条

探索建立贫困村、贫困户资产性收益增收机制。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涉农资金投入设施农业、光伏发电、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具备条件的可折股量化给贫困村或贫困户,带动贫困村和贫困户尤其是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获得稳定收益。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扶贫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加大贫困地区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视财力情况逐步提高生态公益林和天然林补偿标准。完善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建立地区间横向生态补偿制度。

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干部驻村、部门帮扶、资金捆绑、政策支持”办法,建立健全驻村帮扶工作机制,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

将贫困村优先纳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范畴,大力开展贫困村村庄整治,加快推进贫困村人居环境建设。

第三十条

完善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挂钩帮扶制度,落实山海协作、对口帮扶工作,推进产业园区共建,加大山海干部交流力度,健全服务协调机制,帮助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国际组织、区域组织及其他机构开展农村扶贫开发交流合作。

第四章

资金与项目管理

第三十二条

农村扶贫开发资金来源:

(一)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二)行业扶贫资金;

(三)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定点帮扶资金;

(四)金融机构的扶贫贷款;

(五)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扶贫资金;

(六)其他用于农村扶贫开发的资金。

第三十三条

省级财政和设区市级财政加大对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财政扶持力度;各级财政应当在现有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政策基础上,加大对贫困村的财政扶持力度。

省级财政部门应当探索建立省市县三级扶贫专项资金在线监管系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扶贫项目管理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归并可以整合的相关扶贫资金和相关涉农资金,统一规划,集中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三十四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应当按照因素测算、资金绩效、考核评价、年度扶贫开发项目实施计划等进行分配。重大项目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报同级人民政府审定后实施。

行业扶贫资金由行业主管部门依据农村扶贫开发规划、行业规划和任务进行安排。

社会捐赠资金的安排使用应当尊重捐赠者的意愿,向捐赠者告知资金使用情况,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管理和监督。

第三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进行绩效考核评价。

第三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农村扶贫开发专项规划,科学论证,因地制宜确定和落实农村扶贫开发项目。

农村扶贫开发项目实施单位应当根据项目管理要求,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承担项目责任,建立合同管理,执行公示公告、竣工验收、绩效评价、档案登记、后续管理等制度。

经批准的农村扶贫开发项目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报原批准部门审批。

第三十七条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农村扶贫开发项目资产管护制度,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明确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

农村扶贫开发项目所形成的设施、设备和资产依法受到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坏、非法占用或者擅自处置。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八条

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定期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情况,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

第三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机构以及发展和改革、审计、财政部门应当开展对扶贫政策措施、扶贫规划执行、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扶贫开发项目建设管理落实情况等专项检查和监督。

第四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机构和统计调查部门应当建立农村扶贫开发统计监测体系,加强动态监测评估。

第四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或者机构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可以依法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检查的单位和个人说明情况,提供农村扶贫开发活动有关账册、单据、文件、记录和其他资料;

(二)检查与农村扶贫开发活动有关的场所;

(三)责令被检查单位和个人停止违法行为,履行法定义务;

(四)对可能转移、隐匿、销毁的与违法行为有关的财物,可以申请有关部门先行登记保存。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六条第三款规定,擅自变更扶贫开发项目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扶贫开发项目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应当停止项目实施,由有关部门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造成损失的,依法赔偿损失。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规定,损坏、非法占用或者处置扶贫开发项目设施、设备和资产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机构或者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依法予以处理;造成损失的,依法赔偿损失。

第四十四条

承担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任务的单位和个人不履行职责,未完成农村扶贫开发任务,造成不良影响的,由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予以批评,责令限期完成,并依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四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贪污受贿、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企财所驻村帮扶工作计划篇7

一、创新农村工作机制,把“三农”工作落实到基层

福建农村地域较大,农村人口2686.2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76.5%。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央的一系列惠农政策的贯彻实施,全省农村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是,“三农”工作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农业基础比较脆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农民收入低和增收难的状况尚未根本扭转,农村家庭年人均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还有70多万,人均收入1000—1500元的低收入人口还有130万。二是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一些偏远、贫困乡村在饮水、用电、道路、广播电视、通讯等方面存在不少困难,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设施较为简陋。三是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一些地方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乡村,不少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年轻人外出经商、务工,乡土人才缺乏的矛盾逐步显露,影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四是一些村级组织软弱涣散,党员队伍素质不高,党组织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少数村级组织存在“无钱办事”、“无人管事”、“无章理事”、“无址议事”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福建省各级党委、政府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年6月,时任省委副书记、省长的卢展工同志用一周时间到南平农村调研,深入农户、田间向下派驻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广泛听取反映,总结南平市自*年6月以来下派干部驻村任职的做法和经验,亲自撰写调研报告,并在《福建日报》上发表。省委常委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建立解决“三农”问题的长效机制,提出从农业科技推广、土地流转、农业经营、社会化服务、劳动力转移、“三农”投入、精神文明与民主法制建设和基层组织工作等方面,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并总结推广南平经验,把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强化农村基层组织,作为加强“三农”工作的关键举措。*年7月,从省、市、县(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中央驻闽单位选派出4134名有一定工作经历的优秀党员干部到后进村、薄弱村任职,每期任职3年。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基本形成了“高位嫁接、重心下移、互动联动、一体运作”的农村工作新机制。

高位嫁接,强化核心。选派208名素质较高的党员干部到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任第一书记,以此带动更多的人才、技术、信息、市场、资金、管理等生产要素流向农村,弥合乡村工作断层,激发农村基层内在动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组织部门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依托党校、涉农部门科研院所对驻村任职的村支书进行培训,以提高其农村工作能力。明确下派村支部书记的主要职责,每轮任职工作结束前都要进行检查考评,面貌没有明显变化的村,干部驻村任职工作不能断档,挂钩联系的领导和部门不能脱钩;有明显变化的,则继续指定党建工作指导员,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巩固和扩大帮扶成果。

重心下移,夯实基础。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或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做法,把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重心移向农村,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政府所需要落实的各项工作,直接延伸到了基层的村一级,也把农民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及时地反映到了上级有关部门,构建了一条上下紧密沟通的渠道。任村支书的下派党员干部,深入基层第一线,与群众打成一片,全身心投入、全天候工作、全方位服务。

互动联动,形成合力。通过“下派”,将上级所布置的“千条线”由下派干部这“一根针”直接进入基层,进一步推进城市与农村、机关与基层之间的联动,统筹城乡各种资源,形成推进农村发展的强大合力。坚持把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工作成效作为挂钩联系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了一整套各级党政领导挂点联系、部门挂钩、村企结对共建等帮扶责任制,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责、通力协作,党委组织部门牵头负责,主动协调,加强指导;涉农部门在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科技服务水平、搞好农产品流通等方面搞好服务;计划、财政、金融等部门,在资金安排、项目审批和立项、信贷等方面向农村基层倾斜;民政、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部门,重点支持农村低保、基础教育、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一体运作,整体推进。在创新机制的实践中,始终围绕发挥村支书的核心作用来整合力量,展开工作。下派村支书与农民技术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协管员、村级计生管理员、文化协管员、国土资源和规划建设环保协管员、乡村医生等“六大员”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形成工作合力,组成一体运作的有机整体。强化村支书权责,村支部参与“六大员”选聘、任务安排、日常管理、考评考核等。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配置劳动力转移服务员、流通信息员、兽医服务员等不同岗位,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需求。依托下派村支书,全面开展“挂村服务、互动联动”工作,建立健全挂村服务的考评办法和督查制度,并与创业竞赛活动紧密挂钩,由组织部门或县(市、区)委农办具体抓落实,使原来下派一个人变成下派一个部门甚至多个部门,形成整体推进的态势。

二、围绕农村发展要务,充分发挥驻村任职干部的作用

省委对驻村任职干部提出“建设好班子,带领好党员干部,建立好工作机制,创造好小康建设业绩,赢得广大群众拥护”等五个方面的职责。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后,又增加了“推进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职责。驻村任职党员干部作为“第一责任人”,直接承担全责,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

突出加快发展,在促进农村脱贫致富中发挥引领作用。驻村任职干部视野宽、信息灵、门路多,为农村带去了发展经济的新观念、新思路、新办法。他们积极引导村两委干部和群众更新观念,增强发展意识,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规划,选准脱贫致富路子,千方百计把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引向农村,大力引进项目资金、创办龙头企业、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等,帮助农民群众发展种养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仅福州、泉州、南平、宁德市的下派干部村就上了5700多个生产项目。驻村任职干部还在创办村集体企业和生产基地、盘活集体资产、搞好生产和流通服务等方面下功夫,培育村财固定收入来源,增加集体收入。一些村结束村财零收入的历史,走出“无钱办事”的困境。泉州市272个下派干部村*年平均集体收入8万元,比上年增长52%。漳州市79个省、市部门下派干部村,去年新增村集体收入545万元,平均每个村增加6.8万元。

维护农民利益,在落实党的富民政策中发挥推进作用。据统计,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的帮扶资金达3797万元,各级各部门共投入派驻村的帮扶资金达3亿多元。驻村任职干部善于用好政策,积极协助有关部门督促各项扶贫资金落到实处,同时抓好项目立项、工程招投标、资金支出审批等环节,严格资金使用的管理,确保各级扶贫资金落实到位并发挥效益。除发展生产性开发项目外,在改造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方面也办了大批好事、实事,解决了多年悬而未决的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通讯难、看电视难等问题,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党的支农哺农惠农政策带来的好处。

加强教育疏导,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中发挥聚合作用。一是倡导文明风尚。驻村任职干部通过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成立农民夜校,建立图书室、文化站,组织开展文体活动等,向农民群众传递现代文明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引导他们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为农村发展营造文明和谐的环境。二是密切干群关系。驻村任职干部注意抓好农民群众普遍关心、反映强烈的问题,如建立健全户代表议事制度、村务公开和村务民主决策听证制度,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困难,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拥护。三是化解基层矛盾。驻村干部与当地无利益关系,处事公道,对农民群众有较强的亲和力。他们身处最基层,便于了解群众的意愿和思想动态,有利于及时排查各类矛盾纠纷,做好教育疏导工作,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福州市原有20个集体上访重点村,下派干部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疏导工作,化解矛盾,使上访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增强基层活力,在加强村党组织建设中发挥示范作用。一是强化了思想教育。驻村干部都十分重视健全党组织生活,解决村支部班子存在的突出问题等工作。同时,他们的良好思想作风和工作方法也对村党支部班子成员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二是健全了规章制度。驻村干部组织村民讨论制定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尤其是村民议事制度、村财管理制度,保障村里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序开展。三是培养了后备力量。驻村干部依靠村党支部抓好党员发展工作,推动村级班子后备力量建设,特别是培养一个合格的村党支部书记候选人。福州、泉州、三明、莆田、南平、龙岩市的下派干部村共培养近8000名入党积极分子、发展4000多名党员,泉州、莆田、宁德市共培养3000多名村后备干部,一些地方还开展了村党组织“三级核心网络”、“党员科技示范户”等活动,为发挥党员作用构建了平台。

三、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的几点思考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要求。解决“三农”问题的实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问题。从目的性的角度说,是坚持以人为本。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在农村。不能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就不能说我们坚持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因此,福建省委始终教育驻村干部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从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保障权益、培养干部、服务农民,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促进驻点村经济发展,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农民。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说,抓“三农”问题,正是为了促进整个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此,福建省委提出“融入全局、立足多予、注重运作、重在实效”的原则,要求广大驻村干部从全局的角度、科学发展的角度来谋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所驻村的发展成为全县、全市、全省以至全国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企财所驻村帮扶工作计划篇8

带着情感访“穷亲”

扶贫要看贫,看贫要“认亲”。桂林理工大学自从确立帮扶对象之后,带着情感访“穷亲”,掌握村情民意,理清扶贫思路。4年来,校领导张学洪、解庆林等20多次带领各职能部门和相关学院负责人、专业技术骨干,前往各驻村点实地调研,了解当地的发展现状,深挖“穷根”。

与此同时,学校选派18人次担任扶贫工作队员,他们平均每月驻村22天以上,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入了解群众的诉求,分析困难和问题,撰写出多份调研报告。

充足的调查,给了科学谋划扶贫工作的底气。学校根据各县加快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的要求,结合各帮扶点的特点,以及相关村镇的经济发展规划,谋划科学精细的帮扶方案。

齐心协力建新村

广西桂林钟山县公安镇里太小学由于年久失修,教学楼、教师办公用楼残破不堪,严重影响教学和学习生活。桂林理工大学派来的第一书记郭文龙到任后,及时把情况汇报给单位,争取到扶贫教育助学金,修缮好教学办公楼。

前方去“打仗”,后方忙“支前”,扶贫的力量,正是这样在桂林理工大学汇聚。4年里,学校除向扶贫村投入帮扶资金和实物总计达170万元、拨付专项经费191万元之外,还通过捐树苗和赠送清洁车,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桂林理工大学发挥学科优势和文化辐射功能支持当地建设,先后组织专业力量到驻村工作点考察调研,完成了全州县土地使用规划、全州县咸水乡文化广场和钟山县公安镇里太村平安休闲社区建设规划、阳朔县杨堤乡浪石古村落改造等一批项目。各二级党组织300多名教工党员也踊跃参与进来。他们利用寒暑假和周末时间,到扶贫点访贫问苦,把扶贫资金送到村民手中,把扶贫点子植到村民心中。

2015年9月,桂林理工大学凭借一项科技项目申请到1200万元中央财政支持,该项目已在阳朔县付诸实施。事实上,学校每年都会努力争取到各种资金,用于帮扶贫困家庭小孩读书或解决困难学生的午餐费用等。

“产业组合”富乡亲

“烤烟+水稻制种”“贡柑+脐橙”“公司+农户+投资方”……一个个创意“产业组合”,是桂林理工大学在扶贫工作中打出的组合拳。在钟山县,公安镇里太村工作的队员充分发挥锡富自然村、里太自然村土壤质地好、适合种植烤烟的优势,以及里太自然村、平安自然村适合种植马蹄的优势,推动形成了本村“烤烟+水稻制种”“马蹄+水稻制种”轮作的特色产业发展。

在扶贫中,学校还将现代农业生产合作社模式引进了村里。钟山县同古镇同古村工作队员通过引入果蔬种植项目,成立了超真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水果蔬菜种植面积达1000多亩,带动了当地种植业的发展。珊瑚镇卫田村工作队员以当地生猪养殖户为主导,扶贫工作队牵头成立了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联合当地16家生猪养殖大户共同发展生猪产业,养殖数量达3400头。

企财所驻村帮扶工作计划篇9

为进一步加大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若干意见》和《大隐镇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规划》精神,结合我镇新的形势,现就进一步加决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出如下政策意见:

1、进一步开拓创新,拓宽思路,寻找新的增收途径。

一是进一步开发利用村集体现有资源。村级组织对可供开发的集体资源进行认真排查,摸清家底,并对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拿出应对之策,最大限度地加以盘活利用。大力发展农村私营个体企业,将小、微、亏集体企业及闲置土地以多种形式出售转让给个人经营,集体企业闲置厂房、生产设备等出售或租赁给私营个体企业,盘活存量资产。二是开发新项目,发展新的增长点。镇政府帮助各村根据自身特点和新的发展形势,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寻找能够帮助农民增收的新项目,并将其纳入项目储备库。选择适当的时机,建设增收项目,在服务农民增收中促进村集体增收。

2、进一步加大资金帮扶力度。

在积极争取市级扶持村级集体经济专项发展资金的基础上,镇设立扶持村级集体经济专项发展资金,从2007年起5年,镇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扶持当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村级组织运转,重点用于集体经济薄弱村转化扶持和村级集体经济开发项目的补助奖励。专项发展资金由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协调小组统筹安排,镇农办会同财政所负责资金的管理使用和监管。同时,镇将建立政策资金整合协调机制,根据村域经济对财政贡献程度、公共服务配套水平和村级土地人口规模等因素,规范对村级的财政转移支付,确保财政每年有一定比例的资金扶持村级的建设发展,并建立转移支付的自然增长机制。镇属各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合作银行要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机制,扩大联保范围,完善担保方式,在符合信贷条件的情况下,信贷资金安排要给予适当倾斜,利率给予适当优惠,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3、进一步加大政策优惠力度。

通过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和宅基地整治、零星自然村迁并,增加的有效耕地面积,可获得土地整理折抵指标。新增的有效耕地,归村集体所有和经营;获得的土地整理折抵指标,在镇统筹集约安排下,允许村集体优先使用。进一步完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留用地制度,根据上级规定,村级发展留用地补偿原则上应以留地为主,货币补偿为辅,由国土部门根据开发建设情况,分期分批落实用地指标;确因客观原因无需落实或无地可落实的,按照分级负责原则,予以经济补偿;村级发展留用地的使用,要按照因地制宜、统一规划、集约使用开发原则,由镇集中安排,联合开发。进一步加大税收、费用优惠,对村集体物业租赁所缴的房产税、营业税、水利基金等税费,以及村级公共事业建设工程所征的有关税费,根据上级规定给予一定补助或奖励,以支持村级的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对村级统一规划建设的集中居住小区、民工公寓,相关的给排水、电力、广播电视设施安装和配置,根据上级规定给予一定的补助。

4、进一步加大结对帮扶力度,促进薄弱村的转化。

进一步深化镇机关干部联村制度,采取领导干部蹲点联村、镇属部门包村帮扶、机关干部驻村指导等方式,落实工作责任制,从班子建设、发展规划、资金和项目等方面对相关村进行结对帮扶。对于相对薄弱的村,镇属部门适当加大扶持,并由业务优秀的机关骨干驻村指导。同时,要深入开展“百企联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鼓励各类企业与村结对共建新农村,企业支持村级发展集休经济、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可按规定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企财所驻村帮扶工作计划篇10

关键词: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中图分类号:F323.8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4-1494(2017)01-0104-06

一、研究缘起

民族地区贫困问题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重要问题,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和短板。受历史、自然、社会等多种因素制约,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社会发展较为滞后,脱贫攻坚任务比其他地区更为艰巨。党的十以来,一直牵挂着扶贫,心里惦记着贫困人口,多次深入到最贫困、最落后的地区调研。2015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在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时提出“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2015年11月出台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强调,要重点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南宁市作为广西首府,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省会城市,截至2015年底仍有421个贫困村,10.9万贫困户40.6万贫困人口。农村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是广西打赢脱贫攻坚战主战场之一。因此,在扶贫开发新形势下,认真分析南宁市贫困现状,梳理推进精准扶贫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对于提升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成效,构建农村贫困人口精准脱贫、稳定致富长效机制,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十八届五中全会对扶贫开发提出的新要求。“脱贫攻坚”是一个新的提法,与“扶贫攻坚”相比只有一字之差,但内涵却更加丰富,脱贫攻坚注重的是目标结果,即要达到的预期目标;扶贫攻坚强调的是帮扶过程,主要是外界的帮扶。脱贫攻坚的提出彰显了我们党对如期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摘帽新目标要求的强烈意志,体现了党中央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强决心。脱贫攻坚总体目标就是要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要通过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加快贫困人口精准脱贫。精准扶贫的目标任务在于通过对贫困户和贫困村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引导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扶贫到村到户。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做到“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切实提高扶贫实效,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要把贫困人口底数、致贫原因、脱贫意愿摸清楚,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功夫,确保党和政府的政策实惠落到困难群众身上。在脱贫攻坚方式上,要着力解决怎么扶的问题,通过深入实施特色产业扶贫、基础设施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等措施,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二、南宁市民族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现状

(一)全市民族贫困地区贫困现状

南宁市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市常住人口698.61万人,共有50个少数民族,人口368.7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达52.78%,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比重较高的首府城市(见表1)。目前全市共有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马山、隆安和上林县)和1个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邕宁区),这些地方少数民族人口较多,占总人口比重较高,均超过70%,其中隆安县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达98.81%。

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和自然地理原因,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绝对贫困人口集中,是全市脱贫攻坚的工作重点。2015年精准识别统计数据显示,马山、上林、隆安、邕宁四个民族贫困地区贫困村共计233个,占全市贫困村总数的55.34%,建档立卡贫困户6.97万户,占全市贫困户总数的63.94%,贫困人口共计273085人,占全市贫困人口总数的67.26%,脱贫攻坚任务比较艰巨(见表2)。

数据来源:根据南宁市扶贫办提供的数据整理得出。

(二)民族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南宁市创新扶贫工作思路,强化脱贫攻坚措施,坚持开发式扶贫,加大改善民族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努力增加贫困群众收入,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

1.民族地区贫困人口大幅下降。“十二五”期间,南宁市通过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加大扶贫开发投入,脱贫步伐进一步加快,减贫效果显著,四个民族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大幅下降,贫困发生率显著下降。如马山县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22.8万人减少到2015年9.4万人,贫困发生率由42.04%下降到17.04%;隆安h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13.4万人减少到2015年的7.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45.44%降至20.45%;邕宁区贫困人口由2011年6.79万人减少到2015年2.64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8.3%。

2.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大幅增长。“十二五”期间,民族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增长,与其他地区农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为实现脱贫致富打下了良好基础。例如,马山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3824元增加到2015年6664元,年均增长11.8%;上林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3863元增加到2015年6980元,年均增长12.56%;隆安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3938元增加到2015年7277元,年均增长13.13%;邕宁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4968元增加到2015年9805元,年均增长10.5%。

3.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针对民族贫困地区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问题,南宁市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重点,统筹多方面资金,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例如,上林县2014―2015年两年间,共投入扶贫资金4361万元,完成贫困村50万元以下屯级道路建设161条145.37公里,独立桥4座34千米,小型人饮工程5处,小型公共服务基础设施1处,有效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件。

4.民族贫困地区产业化脱贫成效明显。南宁市根据民族贫困地区实际情况,结合贫困户脱贫意愿和市场需求,引导发展特色产业,拓宽增收渠道,提升贫困户脱贫致富能力。比如,邕宁区对有发展产业意愿、且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安排产业扶持资金,扶持贫困群众发展种植养殖业,目前建成特色优质产业5个,重点培育农业龙头企业5个,贫困村形成“一村一品”主导产业村30个,贫困群众通过参与扶贫产业发展平均每户每年实现增收5000元以上,极大地增强了贫困户的发展后劲。

5.民族贫困地区金融帮扶成效显著。南宁市通过推进小额信贷,引导金融资金投入贫困地区和贫困户中,为有劳动能力、有贷款意愿、有就业创业潜质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贷款,降低贫困户融资成本,对促进民族贫困地区加快脱贫步伐具有重要作用。例如,马山县推行贫困户评级授信制度,并建立完善小额信贷风险补偿和保险分担机制,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进行信用评级,同时,逐年提高农信社对贫困户的授信额度,撬动更多金融资金用于扶贫,缓解贫困户贷款难问题。2016年1―3月份,全县向符合评级条件的贫困户发放小额扶贫信贷2.03亿元,直接和间接带动460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三、民族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虽然南宁市民族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取得长足发展,贫困人口大幅下降,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推动精准扶贫过程中面临不少突出问题,制约了扶贫开发成效的进一步提升,影响了脱贫攻坚的进程。

(一)部分村干带头脱贫致富能力不足,扶贫开发工作缺乏“凝聚力”

部分贫困村两委(指村民委员会、村党支部委员会,以下简称村两委)班子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信心和能力不足,难以适应新时期脱贫攻坚要求。首先是思想上贫困,一些地方村干部认为本村如期实现脱贫,贫困户实现同步小康不大可能,缺乏应有信心,对脱贫攻坚任务重视不够,甚至在主观上不愿意脱贫摘帽,怕失去政策优惠、资金支持;其次是作风上贫困,一些村干缺乏实干精神,存在严重的畏难情绪,喊扶贫口号多实际行动少;再次是扶贫方式贫困,一些贫困村村干部对脱贫攻坚认识不到位,责任意识不强,工作部署力度差,扶贫开发工作很多时候是疲于应付检查,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精准扶贫的成效。久而久之,村两委在日常工作中逐渐丧失村民基础,丧失凝聚力和感召力,群众对村委干部失去信心,对扶贫开发工作漠不关心,最终影响整个村脱贫攻坚进程。

(二)产业扶贫带动作用薄弱,帮扶项目突出短期效益

当前,扶贫以被动“输血”为主,产业发展水平低,主导产业不明显,没有完整的产业链条,缺乏龙头企业的支撑,产业扶贫成效不显著且持续性较差,贫困地区主动“造血”和自我发展能力较弱。如一些帮扶单位为了加快完成帮扶任务迎检,在没有对市场情况调研了解,没有对贫困地区土质、水源、交通、劳动力、贫困户发展意愿等评估情况下,盲目投入帮扶资金发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对产业帮扶成效评估重视不够,农产品缺乏深加工,销售环节帮扶工作也做得不到位,致使农户生产出来的农产品滞销,无法获得预期收益,群众看不到脱贫希望。以百香果为例,四个民族贫困地区很多贫困村都推广种植百香果,对参与种植的贫困户给予化肥、苗木、水泥柱、铁线等物资补助,鼓励农民发展。但由于没有建立相应的百香果加工厂,缺乏销售平台和渠道,农户种出来的鲜果只能定期等商贩来收购到附近市场上直接出售,造成不少农户种出百香果没有销路,极大地打击了农户产业脱贫的积极性,扶贫效果大打折扣。

(三)帮扶资金整合力度不够,影响资金使用效益

当前精准扶贫在如火如荼开展,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都有帮扶任务,都会或多或少投入一定Y金、物质到贫困地区开展帮扶脱贫。但是由于一些部门之间缺乏配合协调,部门资金拨付速度不一,部门帮扶重点不一,出现各唱各的调、各管各的段的现象,使得扶贫资金使用呈现“碎片化”,总体效益不高,难以形成资金合力。一些帮扶资金投入贫困村后,使用较分散,帮扶项目覆盖面广,单个项目投资额较小,建设规模较小,安排扶贫资金存在“撒胡椒面”的现象,帮扶出来的项目贫困人口直接受益有限。

(四)部分精准项目安排与群众需求脱节,帮扶效果打折扣

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各级各部门对贫困地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实施了很多惠民项目,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但由于扶贫项目都是“自上而下”模式,导致部分扶贫项目的供给与当地群众的需求脱节,贫困户对扶贫项目的积极性不高,扶贫效果大打折扣。一些贫困户反映一些扶贫措施不接地气,比如,有些帮扶干部为了完成帮扶任务,盲目给贫困村、贫困户带来扶贫项目,至于适不适合当地发展、贫困户有没有能力发展则没有经过仔细考量,最后容易导致扶贫资源浪费,帮扶效果大打折扣。帮扶项目与贫困户脱贫需求脱节是制约贫困村、贫困户稳定脱贫的一大矛盾。

(五)扶贫对象底子薄,存在“等靠要”思想

经过多年的扶贫攻坚,民族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现状明显改善,现在剩下的都是那些底子最薄、生活条件最差、难度最大的“硬骨头”。一些贫困户不思进取、懒惰成性,缺乏自力更生和脱贫致富的坚强意志和决心,不愿通过自己双手改变自身生活状况,对帮扶责任人开展的帮扶行动也不积极配合,只想着依赖外界扶持,“等靠要”思想严重。还有一些贫困户脱贫信心不足,态度消极,宁愿“等靠要”扶贫物资,也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参与到帮扶干部帮扶行动中,影响了精准扶贫成效。由于扶贫对象的这些心理,导致脱贫长效机制无法形成,影响了脱贫攻坚步伐。

(六)驻村帮扶制度不够完善,影响贫困村脱贫

驻村帮扶是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实践,它架起了行政事业单位与贫困人口之间的桥梁,成为扶贫资源与贫困人口对接的直接纽带,有力地促进了脱贫攻坚工作。但调研发现,驻村帮扶存在一些问题,与目前的精准扶贫要求存在一定差距。有的驻村干部对精准扶贫帮扶任务认识不够,很多时候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原单位的工作职能上,驻村扶贫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被冷落了,出现了驻村扶贫干部“身在村庄心在机关”的现象;有的工作不深入,没有真正深入到村到户摸实情、听民意,帮扶工作浮在表面,很多时候是为了应付各种检查;有的自身能力有限,缺乏基层经验,后盾单位财力支援有限,有帮扶之心,无脱贫之力,影响了驻村干部精准扶贫工作推进。

四、民族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对策

与其他地区一样,民族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时间非常紧,任务仍然艰巨,必须以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措施、更有效的行动精准发力,才能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加强村两委班子能力建设,着力解决凝聚力问题

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基层是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精准扶贫各项工作都要靠处在一线的基层干部去落实。因此,要适应新时期扶贫开发要求,通过开展各种专题培训不断增强基层干部脱贫攻坚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不断提升村干部能力素质,及时掌握最新精准扶贫政策,尽快适应脱贫攻坚的要求和节奏,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有效的行动推进精准扶贫各项工作。村干部在行动上要做好表率,带头执行各项扶贫政策,带头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增强在群众中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带动力,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二)精心谋划扶贫产业,提高产业脱贫质量

扶贫开发目标实现的标志在于贫困地区和扶贫对象具有内生发展的动力,以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推动贫困村产业可持续发展是提升贫困户内生发展能力的关键,是巩固脱贫的基础。相关部门在推动产业帮扶时一定要精心谋划、精准帮扶,增强产业帮扶针对性,减少工作盲目性,科学合理制定产业发展计划。民族贫困地区的很多贫困村有自身优势,例如,生态优势、环境优势、民族特色优势、传统文化特色等,扶贫开发潜力较大,在动员贫困户发展项目前,应当多思考当地自然气候环境要素,分析贫困户实际能力,多倾听他们个人脱贫意愿,把适合当地发展的、市场前景广的接地气特色项目带给他们,而不是为了完成脱贫任务目标盲目发展某一种产业,甚至直接为贫困户做决定。要减少政府对产业发展的不必要干预,探索基于市场机制的产业扶贫方式。在项目实施中涉及到的管理技术、项目后期产品销售问题等也要全盘考虑,周密安排,把产业扶贫工作做得更细些,避免产业扶贫项目成为“半拉子”工程,切实提高产业脱贫质量,真正让贫困户找到脱贫致富门路,实现稳定脱贫。同时,实施产业扶贫还应当充分发挥村里经济能人、种植大户、返乡农民工的作用,多听听他们的建议,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共同谋划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通过能人示范和带动实现贫困户脱贫。

(三)整合精准扶贫资金,合力推进扶贫项目实施

整合各部门扶贫资金统筹使用是推进扶贫项目实施的重要举措。要注重打好精准扶贫项目资金组合拳,创新县级扶贫资金统筹机制,把扶贫专项资金、农林水资金、危旧房改造资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金融扶贫资金等项目资金整合起来,建立县级扶贫资金统筹使用平台,按照“集中管理、分类申报、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使用,分阶段、有计划实施贫困村扶贫项目,进一步扩大项目资金使用效益,集中资金办好关系全村村民切身利益的大事,让更多人受益。同时,还要加强整合资金监管,财政、纪检监察、审计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管责任,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到刀刃上。建立健全严格问责机制,把整合资金使用管理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实行资金安排到哪里,监管就跟进到哪里,使扶贫资金成为“碰不得的高压线”。扶贫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只有把监督管理寓于脱贫攻坚的各环节、全过程,将监督管理之网织密织牢,才能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真正惠及民族贫困地区贫困人口。

(四)精准判断贫困村帮扶需求,提高帮扶效果

脱贫攻坚,要在供给侧改革上有所突破,着力增加有效供给,调整扶贫投入内在结构比例,把有限的扶贫投入投向最急需、最紧缺的地方。各级各部门在实施精准帮扶项目时一定要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把贫困户、贫困村帮扶需求分门别类摸清,充分调动群众积极i生,让他们参与到精准扶贫中来,给他们更多发言权,多听听他们的意见,通过询问、讨论,梳理出群众关心、亟需解决的问题,并作为实施精准帮扶项目的重要参考。比如,当前一些贫困村道路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产业也有所起色,但群物质文化生活非常缺乏,所以在精准扶贫中要注重解决部分脱贫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足的问题,加强对脱贫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涵养与引导,多考虑实施一些文化扶贫项目,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通过实施一个个群众最关心的扶贫项目,让更多人得到实惠,有获得感,从而形成精准扶贫强大合力,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为整村脱贫打下坚实基础。

(五)激发贫困户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摆脱贫困的首要意义并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脱贫,还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精准扶贫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各种形式发挥贫困地区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贫困主体“主动”起来,激发其内生发展动力,全面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依靠自己实现脱贫致富。一方面,驻村干部、村干部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把各级各部门出台的一系列精准扶贫政策讲明白讲透彻,让真正需要帮扶的人得到帮扶。想方设法引导贫困户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增强坚定战胜贫穷信心和决心,自力更生,依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另一方面,要创造机会和条件,让那些有脱贫想法、勤劳刻苦的贫困户参与本村扶贫项目策划、建设、监督管理,充分尊重他们的发展意愿,调动他们自我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各种方式全力支持他们稳定脱贫,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其他贫困户主动参与到精准扶贫行动中来,实现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