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信息工作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1:18:46

学校信息工作计划篇1

2021学校信息化工作计划怎么写?坚持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学校网络中心的技术指导的管理职能,强化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发展意识,巩固我校教育信息化成果,不断完善信息化建设水平,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学校信息化工作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学校信息化工作计划1一,指导思想

继续坚持以"____"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为教育教学服务为中心,围绕学校主动发展的中心工作,加强科学管理,加强队伍建设,加强网络应用,力求特色,注重实效,为创建信息化实验学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措施

1、建立校园网继续优化硬件资源的配置

各办公室配备多媒体电脑,接入因特网。

建立校园网、配备服务器,建立学校网站,各教研组建立独立网页,鼓励教师通过学校网站建立教学日志,有条件的建立个人网站。

通过学校网站bbs加强师生交流、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建立起师生家长三方互动平台。

逐步推动班班通工程,每个班级都要有宽带接入接口,教师可以利用笔记本电脑在教室上课。

2、继续加强师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结合学校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工作,加强学生电子报刊的培训,以此为平台,大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拓展学生的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继续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分类型,分阶段对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培训,采取"大集中,小分散,勤辅导,促滚动"策略进行信息技术的指导,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养放在首位.

充分挖掘各科室有信息技术特长教师的潜力,发扬同伴互助的精神,营造一种互帮互学的良好氛围,潜移默化,让信息技术深入人心.

3、加大计算机及其校园网络的应用

加大宣传力度,转变教师头脑中固有的观念,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意识.

搭建平台,与校本教研活动,教研组特色建设,网络备课等活动密切联系起来,分年龄段,明确提出使用校园网络的要求,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好技术服务工作.

建立校园办公系统,逐步推行无纸化办公,搭建网络办公平台,实现通知,公文流转,教务管理,人事管理,校产管理等方面的电子化.

4、加强教育信息化管理队伍梯队建设

管理队伍建设是本学期以及下学期的工作重点之一,首先要加强现有网络管理员和计算机房管理员的管理与培养,明确管理职责,切实发挥管理职能,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要管的合理,管的有效,让老师和学生满意.

创造学习和尝试的机会,让热爱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老师能够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来,充分发动年级组,备课组年青教师的积极性,发现和培养一批有技术开发潜力,有一定管理能力的老师,建设一支教育信息化管理梯队.

学校信息化工作计划2一、机构管理部分

1、做好内部协调分工,充分发挥信息部全体成员的作用,做到细致分工,具体安排:宋煜洁组负责文艺部、宣传部、各类会议;

隆新元组负责网络部、女生部、自律部、外联部、生活部;兰继尧组负责体育部、社团部、学习部、心理健康部、社会实践部、卫生部。

2、保持与学生会各部的沟通与联系,保持与校记者站的沟通与联系,积极配合校学生会记者站的工作。

4、加强对成员的监督考核,切实体现成员的权利和义务,严格执行淘汰制度,可适当吸收优秀成员加入,按出席例会情况、工作积极性以及发稿的数量和质量进行考核。

5、加大对稿件的审核力度,对于新成员要在老成员的审核指导下方能发稿,以提高稿件的质量。

6、不定期召开记者站会议,加强记者间的工作交流,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围绕学院工作重点热点,加强全方面深层次的新闻采访报道工作

1、加强学院的新闻报道。

信息部成员分到学生会各部、团总支、党总支等学院的各个部门,对各部门的活动及时、客观、公正报道。新闻稿应在活动举办当天上传,否则当迟上传处理。新闻稿能清晰反映活动相关情况,段落明了清晰,让读者一目了然,新闻稿中应加入精彩图片。

2、积极配合团总支组织的各项活动。

3、集中力量开展对学院优秀人物、感人事迹的采访报道,打造我院的品牌人物。

4、做好山东师大报的发放工作。

每周四有专人负责到记者团办公室领取,然后分别发放到各班宣传委员,原则上每个宿舍一份。对于老师的报纸也由专人送到办公室。

5、做好各种征文、摄影、假期实践报告的评选工作。

6、加强与各班宣传委员的合作,对特色班级活动和社团活动进行及时报道。

三、培训部分

根据我部成员的新闻写作水平,加强培训,提高新闻写作的专业水平。培养出能写出较专业、高质量新闻稿件的优秀学生记者,使学院的新闻宣传工作不断提高。以下为培训的内容,培训时间、地点待定。

1、新闻写作基本知识(新闻采访、消息、通讯、评论概况)、投稿(山东师大报4版、齐鲁诗轩、学生处、团委网站),注意事项,学院常规活动简介。

2、会议(政治会议、学术讲座报告会、交流会),讲座及演讲等写作。

3、知识能力类竞赛,如辩论赛等,文艺演出和比赛(迎新晚会、元旦晚会、歌手大赛等)的写作。

4、体育赛事写作(足球、篮球、运动会)社会实践、社团活动。

5、摄影培训。

摄影基本知识及摄影注意事项。

四、活动部分

1、信息部纳新,包括笔试和面试两部分。

2、举办新闻通讯写作培训会

3、邀请专业新闻报刊优秀新闻工作者、新闻专业知名教师举行讲座、演讲等。

4、与其他学院或高校新闻宣传人员举行交流会。

学校信息化工作计划31、建立校园网继续优化硬件资源的配置

各办公室配备多媒体电脑,接入因特网。

建立校园网、配备服务器,建立学校网站,各教研组建立独立网页,鼓励教师通过学校网站建立教学日志,有条件的建立个人网站。

通过学校网站bbs加强师生交流、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建立起师生家长三方互动平台。

逐步推动班班通工程,每个班级都要有宽带接入接口,教师可以利用笔记本电脑在教室上课。

2、继续加强师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结合学校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工作,加强学生电子报刊的培训,以此为平台,大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拓展学生的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继续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分类型,分阶段对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培训,采取"大集中,小分散,勤辅导,促滚动"策略进行信息技术的指导,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养放在首位.

充分挖掘各科室有信息技术特长教师的潜力,发扬同伴互助的精神,营造一种互帮互学的良好氛围,潜移默化,让信息技术深入人心.

3、加大计算机及其校园网络的应用

加大宣传力度,转变教师头脑中固有的观念,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意识.

搭建平台,与校本教研活动,教研组特色建设,网络备课等活动密切联系起来,分年龄段,明确提出使用校园网络的要求,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好技术服务工作.

建立校园办公系统,逐步推行无纸化办公,搭建网络办公平台,实现通知,公文流转,教务管理,人事管理,校产管理等方面的电子化.

4、加强教育信息化管理队伍梯队建设

管理队伍建设是本学期以及下学期的工作重点之一,首先要加强现有网络管理员和计算机房管理员的管理与培养,明确管理职责,切实发挥管理职能,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要管的合理,管的有效,让老师和学生满意.

学校信息化工作计划4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学校20__学年工作意见,紧紧围绕国家改革示范校建设工作要求,以数字化校园项目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积极营造校园教育信息化新环境,以信息化建设带动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和优质化,为打响学在长兴的品牌作出应有的贡献。

工作目标及措施:

一、抓实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

围绕国家示范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要求,逐步启动四大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为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提供服务。

1.实施校园网基础设施扩容。

在学校现有网络、数字化设备的基础上,构建千兆宽带的主干网络,建设一个安全可靠的局域网。采用有线网和无线网相结合,覆盖校园每个角落。

2.启动数据资源平台基础建设和仿真软件应用系统基础建设。

协助教务部门,开展校园远程教学系统、学校资源库系统、仿真软件应用系统基础设施建设,为师生教学、学习和专业发展提供服务。

3.进行校园公共服务平台基础建设,逐步建成集oa系统人事、教学、学生等为一体的校园信息管理系统,满足校园办公自动化,提高管理效率。

二、进一步规范校园信息化管理

1.加强信息化管理队伍建设,组织信息化管理人员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技能提升活动,不断提高工作责任心和服务水平,建立一支技术素质硬、服务意识强的技术队伍,全面扎实完成信息化管理各项工作。

2.完成校园监控系统的安装,积极健全和完善信息安全、监控、安全保护等规章制度,使信息中心的内部管理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杜绝网络信息安全隐患,确保网络畅通,更好地服务于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3.加大了对信息技术设备和网站建设的管理力度,进一步做好信息中心常规管理工作,分工合作,责任到人,提高管理效率。

对信息技术设备坚持定期检查,做好计算机机房和电子阅览室(绿色网吧)的维护和管理,及时更新网站内容,对信息技术设备的故障,做到随报随修,保证学校信息化设备正常运行。

4.完成教室多媒体的安装和教师多媒体技术的培训。

积极配合各部门的工作,做好公开课课件制作、高考报名、志愿报录等技术支持工作信,对科室部门及教师在网络操作和多媒体教学中碰到的问题做好耐心指导。

5.积极配合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开展学校文化宣传,及时公布信息,为学校形象宣传服务。

6.加强艺术馆、电子屏的日常管理工作,配合落实好每一次的活动,并搞好卫生和服务工作。

为学校各项创建开展宣传。

三、加强信息宣传工作。

及时制作学校宣传展板、更新宣传橱窗;积极组建学校通讯员队伍,撰写各类宣传报道,向外报送,为各类报刊杂志的学校形象宣传采集、撰写、整理各类文字和图片材料,圆满完成县教育局完成的外宣任务,扩大学校影响力。

四、密切上级业务联系。加强与县教育局教育技术中心、组宣科等部门的联系,取得上级部门的工作支持,以促进我校教育信息化各项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学校信息化工作计划5一、网络管理与建设

1、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对校园网的管理,继续完善相关规章制度,落实各项管理措施,确保学校网络安全畅通。

学校要继续完善相关的网络制度,杜绝网络信息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网络畅通,更好的服务与教育教学工作。采取积极可行的措施,在保证网络畅通的情况下,杜绝教师上网聊天、打扑克、玩游戏等不良现象的发生。管理员及全体教师都要深入研究网络应用问题,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网络防毒。

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力度,使教师学会使用杀毒软件进行计算机病毒的查杀,确保学校网络畅通。基本上解决网络病毒在我校各计算机上的传播,保证网络不因病毒而导致堵塞、停网等现象的发生。

二、网站建设

加强学校校园网网站建设和应用力度,使其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德育、服务于管理;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师、服务于社会。管好用好校园网,要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也建有自己的学习网页。通过建设各种学习主页,广泛吸引学生、教师和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驻站,增强学校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扩大学校知名度。管理员要不断学习相关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树立服务于教学的思想,管好用好校园网,不断更新网站内容,建设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学校网站。

三、信息技术使用与培训工作

加强信息技术知识的培训与应用。学校将组织专人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班,加强培训指导,教师要将学习走在前头,自觉地学。大力提倡电子备课,

学校信息工作计划篇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教育改革的深化,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必须要以信息化为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优化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

我校作为一所省一级小学,我们理应要走在教学教研的前沿,而信息技术科组肩负着为学校的教学教研工作提供技术支持的任务,使我校在现代管理手段、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应用和深化过程中芝麻开花节节高。

一、加强学科组的自身建设

2、树立良好的科组形象:本着信息技术科组要服务于学校管理、服务于教学、服务于教师、服务于学生的宗旨,我们要树立工作积极、主动、热情的良好形象。

3、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本科组人员要保持务实、求实、开拓、进取、优质、高效的工作作风。

4、要争创2003学年广州市优秀信息技术科组称号,本学期我校要申报广州市中小学优秀信息技术科组的评选。

二、做好学校现代教育媒体的维护工作

1、继续做好设备的使用指导和培训,引导教师正确用好设备。

2、加强与各级、科组和教师的联系,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3、本科组老师在没课或无工作安排的时间,要在四楼的科组办公室值班,当接到有电脑等技术故障的电话请求时,要及时前往处理,对于不能直接处理的故障要及时向校领导汇报,并填写一份故障处理意见的书面报告。在维修仪器过程中,要坚持节省开支的原则。

三、做好学校电子资料的整理工作

由于我校办公电脑较多,在工作过程会产生许多学校、年级和科组等的学期工作计划、工作总结、阶段性工作意见、各种专项工作计划、各班级的成绩统计等电子文档资料,这些资料对于将来是十分宝贵的,因此,要及时做好对一些有用的资料的进行收集、整理和保管。建议每个级组在你们的级组办公电脑上建一个共享文件夹,文件夹名字统一叫《上传资料》,然后把你们级组老师每个学期的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论文、每个班的期末考试成绩等放入里面,再由信息技术科组收集整理。请各年级把teacher02电脑上把《上传资料》文件夹拷贝到各年级组办公电脑上,然后把你手头上已有的资料放入对应的文件夹。

四、做好学校网站的建设与维护工作

1、我们广大老师们必须要认识到建设和维护好流溪小学网站的作用和意义,把我校的常规教学工作、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成果、学校的教学动态和学校的重要举措及时地在学校网站上反映出来,对上级教育部门、兄弟学校、社会、学生家长成为一个交流反馈的渠道方式,同时,也是我校对外的一个重要宣传窗口,网站建设得好就是一个正面的宣传作用,反之则起到负面的影响作用。因此,我们的网站是非建设好不可的。

2、为了保证网站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我校要成立一个网页制作小组,并把网页的建设与维护工作落实到各学科组上,我们信息技术科组要负责网站建设的指导和督促检查工作。建议由孙楚志老师全面负责这项工作,并请孙教师尽快提出具体的工作计划包括小组成员名单、网站的栏目设计、工作进程等交学校研究决定。

五、做好本学科的教学研究工作

1、本学年,结合学校及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实际,从三年级开始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为此我们要根据广州市教研室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内容及指导意见,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三个年级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并争取在我市教研室陈榕权老师的指导下,及早形成书面材料。

2、积极参与广州市第三阶段教学设计与实施活动,开展以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探讨、研究。

3、做好第五周星期四上午教研室在我校进行的全市小学信息技术公开课的准备工作。

六、做好校级的学科竞赛工作

为了树立本学科在学校师生及家长心目中的良好地位,使我校的信息技术教学形成特色课程,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探索信息技术的学习动机,本学年开始,每年第二学期组织一次分年级校级信息技术学科竞赛。具体详见竞赛方案。

七、继续进行标准化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录入工作

标准化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现代化的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它的正确使用和运行,将标志着一个学校的管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也使我校的校园网的作用产生质的飞跃。因此,做好标准化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录入工作,也是我校教育信息化的一项重要工作。

八、整理教师制作的课件

上学期末,收集到许多老师自己制作的课件,我们要对这些课件做好整理归类存放工作,并对优秀课件进行评选,同时要对本次收集的课件进行认真的分析总结,并把评析意见反馈给全体老师。

九、加强与校外的交流学习

本学期计划组织科组老师到广州等外地学校进行参观交流学习,学习和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开阔我们的视野,找出我们的不足,寻求我们发展的出路。

十、主要工作的分工及完成时间表

序号

工作内容

负责人

完成时间

1

课件的整理

李建生

第二周2月20日前

2

优秀课件的评选

李健生、邓昔溪、孙楚志、李政

第三周2月27日前

3

信息技术校本教研的书面材料整理

邓昔溪、李建生

第四周3月3日前

4

学校电子文档的整理

邓昔溪

第五周3月12日前

5

全市公开课

李建生

第五周星期四

6

三、

四、五年级竞赛

邓昔溪、李建生

第六周星期四3月26日

7

学校网站的建设与维护

孙楚志

第八周、第十四由学校进行检查

8

标准化信息管理数据的录入

李建生、孙楚志

第六周、第十二周由学校检查

9

外出参观学习

学校信息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管理系统

一、引言

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在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和创新的崭新的办学体系[1,2]。中法合作办学项目是我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法双方在教学模式、教学计划和教学安排上存在很大差异,目前我校的教务管理系统还不能适应合作办学的管理要求,除了一些必要的系统自动化操作外,在项目的管理过程中,仍然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手工劳动(比如法方课程统计转换,电子校历的设计等等),而且每年的工作重复性很高,出错多,不利于信息管理、信息汇总和信息统计工作,对合作办学项目的良性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掣肘。虽然市场上存在一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教学管理系统软件,但是每个学校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上的管理模式是不同的,我校中法合作办学项目中的课程几乎全部都是从法方院校引进,因此自主设计开发了一个适合我校项目特点的教学管理系统。

二、系统设计

本系统既可以使用公共的数据库服务器,也可以使用本地数据库服务器,采用的主要开发工具和技术包括Java[3]、eclipse[4]和mySQL[5]。(一)总体设计中法合作办学教学管理系统主要涉及两大类功能:法方教学计划导入、转换和电子校历生成功能。基于此,本系统的主要功能包含如下几方面:1.用户登录注册功能。主要功能有:用户登录、新用户注册和用户密码找回。2.用户管理功能。主要功能有:用户密码修改和注册密钥修改。3.教学计划的导入与转换功能。主要功能有:中方教学计划导入和删除,法方教学计划导入和删除以及法方教学计划转换。4.电子校历的生成功能。主要功能有:法方校历文件导入及删除,电子校历生成。5.课程查询功能。主要功能有:按照年份和授课方查询法方教学计划里课程信息;按照年份和具体日期查询当天具体的排课信息。6.打印功能。本系统的打印功能主要用于打印在教学计划功能模块转换而得的中方教学计划和在电子校历功能模块生成的电子校历。系统总体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二)数据库设计本系统数据库主要包含6张表,分别是:1.用户表1:用户表1里存储的是操作用户和查看用户这两种用户的信息。当有新用户注册时便会在这个表中添加一条用户信息。2.用户表2:用户表2里存储的是超级用户的信息,由于超级用户只有一个,所以表里只有一条数据,在系统使用前已经存储在数据库里了。3.用户表3:用户表3里存储的是系统记住的登录用户。本系统只能记住一个用户名,因此此表里只有一条数据,每当插入一条新的数据,必须先删除原来的数据。4.中方教学计划表:中方教学计划表存储的是往年的中方教学计划定稿(excel文件)中的课程信息(中方模式下的课程描述),当有新的中方教学计划定稿导入时,系统会把该教学计划中的所有课程信息添加到该表中(一门课为一个信息对象)。5.法方教学计划表:法方教学计划表存储的是最新一年法方发送过来的教学计划文件(excel文件)中的课程信息,当有新的法方教学计划导入时,系统会把该教学计划中的所有课程信息添加到该表中(一门课为一个信息对象)。6.法方校历信息表:法方校历信息表存储的是法方发送过来的校历文件(excel文件),当有新的法方校历文件导入时,系统会把该校历文件中排课信息添加到该表中,每天的排课信息为一个信息对象。

三、系统实现

本小节以教学计划管理模块中的一个子模块的导入法方教学计划为例,介绍其具体实现过程。1.首先,弹出输入框,选择需要输入的法方教学计划的年份。2.选择好年份(如12-13)后,弹出文件选择对话框,选择需要导入的法方教学计划文件。3.导入成功后,在其他功能界面显示区域显示法方教学计划文件的内容。

四、结束语

为了提高我校中法合作办学项目的管理水平,节约更多的时间让教师专注于教学本身,我们设计并实现了这个教学管理系统。主要实现了中法双方教学计划转换和电子校历生成的功能,并在这两大类核心功能的基础上添加了系统登陆注册模块功能、用户管理模块功能、查询模块功能和打印功能。本系统投入使用后,显著减少了中法班教师的工作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者:涂娟娟于枫单位:江苏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n].中国教育报,2003-04-05.

[2]苏健.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辅导员工作创新研究[J].成人教育,2011,08(10).

[3]HerbertSchildt著.张良华,吴明飞译.theCompleteRefer-enceSeventhedition[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学校信息工作计划篇4

息管理就是人类社会为了提高信息的利用率、最大限度的实现信息效用价值,而综合采用经济的、法律的、技术的和人文的方法和手段对各种信息进行控制的活动。信息管理,总体来说,就是在对信息实施管理过程中人类做的一系列活动,即收集、加工和输入、输出的信息四个动作。而信息管理的过程,则包括信息收集、信息传输、信息加工和信息储存。

2高校教务系统在院校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

2.1高校教务系统是院校教育的基础和核心高校教务系统是高校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其平台承载着学校日常事务的、教师信息、学生信息、课程信息、成绩以及各项组织活动的重要信息,是教师与院校、学生与院校、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和提供管理信息依据的重要组成,是整个院校教育的基础和核心。

2.2教务系统的基础功能教务系统的基础功能需要包括:教师查询个人信息、学生选课信息和课程通知等,录入学生成绩、课程计划、教学日历和个人信息等,删改各项信息的功能。

2.3教务系统的组成教务系统的组成有:

(1)学生的学籍管理学生在被高校录取后,高校需要录入学生的信息,比如姓名、年龄、专业,以建立学生在本校的学籍,构成学生的个人档案。而学生在入学后的各种活动中的信息也需要录入其个人名下。之后学生可以通过教务管理系统查询到个人的成绩,也可以进行选课、注册等操作,这样学校管理者便通过教务系统及时的了解到学生选课情况,个人成绩,以及每学期新生报到情况。另外,在学生毕业时,可通过教务系统进行审核。在传统的审核工作中,学生的信息巨大,由此带来的工作非常繁琐,学校付出的人力和时间成本较高。

(2)教学资源的管理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分配、教师的规划、教育场地的调配和统筹安排等等,需要有一个统一的管理。高校教务系统则提供了一个平台,以便管理员进行统一的、科学的、有效的管理。

(3)教学计划的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是对教学和教学管理的具体化操作,有:教学任务管理,专业规划管理。管理人员需要对基础数据(学院代码,专业代码,课程代码等等)进行管理,再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进行教育任务的合理安排。

(4)选课管理每年开学,有成千上万的学生需要通过教务系统来进行选课,所选科目包括选修课和必修课,这时需要有一定的筛选条件,也需要及时的录入学生的选课信息,以及把信息及时反馈给学校和学生。

(5)排课管理根据学校教学计划的安排,在系统中生成的数据。系统可根据教学地点、教学时间等进行自动化排序,也可以手动调整,而在排完课后,教师和学生能及时的得到排课通知。课表编排,可根据教学课程安排,调用学籍资源、教学资源等生成科学合理的课表。

(6)成绩管理在学期结束后考试,由管理员输入学生成绩,学生可从教务系统中获取自己成绩,及时得到成绩反馈。而保存的数据,在教务系统中储存下来,也可以作为以后查询和统计的一种途径。

(7)测评教学质量管理以往传统的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测评,不但花费时间长,而且准确性不高,容易出现数据不全,数据确实,数据错误或者数据丢失的情况。利用教务管理系统,则方便评测人员快速的、准确的获取相应的数据,也能让更多的人,比如学生、教授等交叉测评,提高测评的层面。即保证了测评的多样性,也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和结果的准确性。

3计算机管理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中的重要性

高校的教务管理工作,是高校日常运作和高等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因此教务管理的水平和能力,是衡量一所学校管理水平重要依据,也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的工具。随着全球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我国高等教育的突飞猛进,管理信息化在教务管理工作中的要求越来越高: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伴随着因特网及其通信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手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数据搜集和处理以及信息的传播突破了时间空间,信息化成为未来的趋势。由此可见,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最急切的需求,是教务管理信息化。计算机管理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务系统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录入、整理更加准确。在传统的信息搜集过程中,人工搜集和处理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由此带来的问题是数据的不准确性、不及时性以及缺失,引入计算机管理信息技术后,降低人工带来的大量错误。学校中日常用到的大量数据,比如学生的学号、个人成绩、课程数、班级数、班级人数与信息、场地信息、教学时间等等,海量的数据,由计算机管理信息技术处理后,会更加准确。

(2)对教育资源的安排更加科学和合理。利用计算机管理信息软件,对录入教务系统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在处理学生选课情况、院校的教学计划、场地信息、教育时间方面,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利用相应的软件,进行教育资源更合理的安排,从而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

(3)减少院校各种测评中的错误,降低人力和时间成本。院校每年都会面对各种测评,教学质量的评测、教授工作情况测评、学生毕业审核等等,会汇总大量的数据,以传统人工录入和计算,会出现大量错误的情况,复查起来非常麻烦。由计算机的软件进行相应的处理,把准确的数据反馈到教务系统中,使得更多的人能看到其结果,使得测评工作的层次更加丰富,测评的数据也更加准确,复查更加便捷。

(4)对院校的整体规划和决策提供依据。高校因为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管理日趋复杂,高校需要调整自身的教学方针,及时调配资源,以及做出相应的决策。其重要的依据便是教学系统中的海量、多层次、复杂结构的数据,而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则为这些数据的处理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4计算机管理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4.1处理海量信息和数据教务管理系统在日常事务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利用计算机管理信息技术,可及时的处理这些数据。经过长年累月的数据积累,教务系统所产生的海量信息,包括学生的成绩,学籍的变更,使用计算机管理信息技术可得知学校整体运行的状态,对于这些数据,计算机管理信息技术可以有下面几种的利用方式:

(1)进行统计分析:比如对成绩数据计算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标准差、分布等。

(2)进行趋势分析:比如对连续多年的教师教学测评成绩绘制趋势图,与全校平均值进行对比。

(3)进行关联分析:比如分析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间的相关性、学生成绩和学生给教师评分的相关性等。

(4)进行数据挖掘:比如根据学生基本特征挖掘出具有哪些特征的学生更加容易取得好成绩等。

学校信息工作计划篇5

关键词:高等学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档案管理

高校教学档案是指高校在从事各类教学实践、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活动中形成的对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不同形式和载体的原始记录信息资源[1]。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作为高校课程教学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真实全面地反映高校的语文教学水平、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研究水平的状况,是高校进行语文教学评估的重要依据。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进一步融入,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的管理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并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

一、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信息化资源的主要类型

(一)文本类资源

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涉及到许多文档资源,包括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各种指令性和指导性文件,如语文课程教学改革规划、教育教学计划、语文教学课程设置、新生招生、毕业生分配、毕业生就业、肄业生记录等方面的有关指示、计划、规定、细则、办法、记录等文件资料以及综合性教学文件材料,如高校制定的各种教学制度、语文教学管理办法、管理规定、实施细则与条例,教学工作的各种统计数据报表。

(二)语文教师师资类资源

高校语文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对语文教学的有序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语文教师教学技能以及教学经验的不断提升和积累能够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因而师资类资源是语文课程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首先是师资培训类档案,如语文教师未来发展的规划与计划、教师培训实施进度、教师培训考核和总结、委托师资培训、出国进修培训等资料;其次是师资学术类档案,如语文教师在国内外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的学术研究论文、教学科研成果。在各级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的各类教材、专著、译著。最后是教研室档案,如高校语文课程教研室的教学总结,教师教学经验总结、教师教学质量及各类竞赛结果、奖励材料、教学情况调查表。语文教师工作量的规定、核定、执行情况、各学期的教师工作量等统计数据资料。

(三)学生类资源

学籍管理资料,如新生入学登记表,学生学籍管理卡、学生成绩记录卡,在校学生花名册。学生学籍变更记录,如有关学生升级、留级、转专业、转学校、休学、转学、复学、退学等的记录资料。学生所获得的各种奖励、处分记录资料,学生勤工俭学、勤工助学档案资料。完善的学生资料有利于促进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全面了解,针对学生各自特点开展个性化教学。

(四)招生、毕业、就业类资源

招生类档案,如招生计划、招生简章、学校介绍、专业介绍、新生名单,委托代培计划与合同、招生工作总结等。毕业生分配资料[2],如毕业生分配计划、方案、报告、总结、分配名单、毕业证书发放记录、毕业证书存根、供需见面的计划、合同。毕业生质量调查资料,如高校对毕业生质量调查的规划、计划、总结、调查表,用人单位的审核反馈意见。毕业生就业资料,如校园招聘会、用人企业名单、招聘计划与指标、招聘条件细则、就业合同签订记录、就业信息反馈资料等。

(五)课堂教学类资源

课堂教学类档案,如语文课程任务书、课程安排表,课程进度表,语文教师任课安排表,典型讲义和教案,各种课程的考试题库。实习、实验、实训、校企合作类档案,如语文专业类学生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教学实验、实际训练、校企合作方面的资料。包括上述教学活动中的规划、计划、大纲、总结、指导书、讲义、协议、合同、结果鉴定、报告等。教学管理类档案,如语文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方案、教学工作总结、教学数据上报等资料。

(六)教材、专著、论文类资源

教材、专著类档案,如高校语文教师及职工自编、主编、参编、撰写出版的各类教材、专著的正本[3],语文教材的使用目录,教材的购买、入库、发放及使用记录。论文类档案,如高校具有保存价值的优秀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及其评审意见资料;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位获得者名单、硕士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及其有关审批文件和资料。

二、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的管理水平

随着信息时代快速发展和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数据量在不断增加。如何利用现代信息和技术提高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提高语文课程教学档案信息资源方便快捷的检索和查询能力,提高语文课程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改革创新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管理的模式,是高校语文课程档案管理工作者应当面对的问题,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如教师通过建立语文学习网页或社区能够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并且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下达学习任务和上传学习资源,实现资源的共享。因此,建设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对提高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乃至高校整体档案的管理水平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有利于实现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管理

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所拥有的强大的数据计算、信息资源检索和查询、数字信息资源存储、远程网络传送、不同语言文字自动翻译等功能,以及功能完善的各类教学管理数据库系统,为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条件下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同时,信息化条件下的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信息资源,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处理和加密,会变得更为规范、准确、高效与安全。反过来,数字化的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信息资源又为信息化建设中的网络化建设提供了基础。

(三)有利于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档案本身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完善的高校语文教学档案信息与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完美整合,能够进一步满足教师、学生、教研机构以及相关管理部门的不同需求。与此同时,便捷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加速了信息的存储、检索、查询、调用、分析等过程。教学档案的建立,能够促进教师之间进行教学经验交流以及教学资源的共享,从而有利于语文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4]

(四)增强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对时展的适应性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科技水平的迅速进步,以及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只有实现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加快信息化管理条件下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的步伐,才能为高校语文课程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来自于教学档案信息资源方面应有的信息资源保障,才能更好地与时俱进,及时适应21世纪10年代以及我国“十二五”规划期间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需要。

三、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分类

(一)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的数字化管理

传统意义上的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是以纸质载体为主,档案管理人员的数据录入任务繁重,劳动强度大,且查阅非常困难,且需占用大量的存储库房、橱柜和档案架和空间。而数字化档案克服了这些缺点,可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且可方便地无限量地复制。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高校语文教学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是指由纸质档案转变为以数字化方式存在的电子档案,也可以直接称其为数字化档案。高校语文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是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二)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的网络化管理

经过数字化建设所形成的高校语文教学档案信息资源,需要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联网,才可以实现在各种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地域、不同网络范围内的用户对其资源的共享。因此,高校语文教学档案的网络化管理是最终实现其资源利用的重要技术手段。高校语文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功能有多种,如网络教学、网络实习、网络作业、网络题库、网络归档、网络组卷、网络借阅、网络检索、网络传送、网络复制、网络上传、网络下载、网络获取、网络存储等。

(三)高校语文教学档案的安全化管理

高校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保障问题是其网络化带来的最为突出的问题[5],需要在实际工作中通过不断改进技术、升级管理系统、加强保密措施等方法逐步加以解决。因此语文课程教学档案管理首先是得解决安全保护问题。要防止由于工作人员操作失误、设备及网络故障、计算机病毒、网络黑客攻击等因素造成的损毁和遗失。其次是安全保密问题。对于涉及保密的高校教学档案信息资源,需要采取相应的保密管理措施。所以,高校语文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公开程度也应分为完全公开、部分公开和完全保密进行管理。

(四)高校语文教学档案的服务化管理

对高校语文教学档案进行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供服务,为用户提供与高校语文教学档案内容与载体相关的信息资源的利用服务。高校教学档案管理机构可以通过校内的校园局域网、本地的城域网,以及更大范围内的广域网,乃至互联网进行高校语文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并可以同时开展对校内外学生、学校、社会各类用户的教学档案网络服务。高校语文教学档案信息资源服务的方式有多种,如查询、检索、复制、下载、传送、存储、链接等。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逐步向信息化方向发展并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安全化等特点。语文教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加快了信息存储、查询、提取的速度,并且能够满足不同群体不同时间内的不同需求,同时对高校语文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建香.浅议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3):225-227.

[2]谭鸿雁.认证服务视角下的高校教学档案资源建设[J].兰台世界,2011(5):42-43.

[3]谢芳清.高校教学档案的管理研究[J].兰台世界,2009(3):15.

学校信息工作计划篇6

(一)创新文化是推动高校档案工作

信息化建设的驱动力因此,必须重视科技创新文化软实力的建设,用科学发展观梳理高校档案工作发展思路,建立科学合理、成本低廉、优质高效的创新体制,让激励创新、敢为人先的创新文化植入到每个人思想里,落实到工作中。创新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知识、能力和责任的体现,只有形成以创新求发展的价值取向,与时俱进的创新动力,才能推动档案工作由传统到信息化的转变。实现基于信息系统的档案工作体系模式,是一项以信息化为特征,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深刻变革,必然会对传统的档案工作理念和手段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同时,我们工作中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自以为是的态度、守旧观念和传统习惯是档案工作创新和转变工作模式的最大障碍,创新文化建设是突破障碍实现档案工作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提升高校档案工作创新能力的根本之策。因此,必须深入探索和掌握基于信息系统的档案工作体系的科学规律,创新档案管理工作理论和实践,以创新驱动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真正推动一场基于信息系统的档案工作体系革命,实现高校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观念更新

观念更新是自我否定、自我变革和自我超越的过程是艰难、痛苦的强制性的转变,如同破茧出蛾,需要冲破陈旧观念的束缚,破除固有的思维方式,改变现行的工作方法和行为习惯。观念不更新,眼光就短浅,思路就封闭,就设计不出具有创新性、突破性的高校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方案,就建不成基于信息系统的档案工作体系。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变革、破除封闭僵化观念、确立科学先进理念,开创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新局面。追赶上时展的步伐、

(三)制度应当创新

创新的制度应当是保障和规范信息化建设和工作模式变革的制度,再造基于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制度,广泛包容高校建设和发展相关的全部要素,重新调整内部与外部的关系,上级与下级的关系,部门与部门的关系,岗位与岗位的关系。保证基于信息系统的档案工作体系成为高校管理工作信息化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制度去规范和约束高校各项工作的运行程序,使档案工作程序成为高校各项工作运行程序中的必经之路。加强对执行制度的情况进行考核,通过考核有效规范教职工的活动和行为,持续提高教职工的档案意识和培养保存凭证、留存档案的自觉性,促进、保障和规范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

(四)技术规则立新

技术规则是指预先在高校信息化建设规划和设计思想内嵌入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相关的技术,通过技术设置来迫使人们遵守规则,最终达到对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和设计思想的主动认知和践行。在由传统工作模式向信息化工作模式转型的过程中,会遇到由守旧观念和传统习惯而形成的巨大阻力。技术规则是破除障碍的最好利器,比如在需要限速的道路上设置减速带强制车辆在该路段减速以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通过设置技术规则,强制性的倒逼着信息化体系中的所有单元(系统)、所有节点(部门)、所有终端(岗位)、甚至每一个人,都必须主动适应变化,融入档案工作体系,按照程序工作,确保执行落岗,规则落实。否则将无法胜任工作

(五)知识必须更新

我们在高校档案工作息化建设的知识和认识程度上遇到了玻璃幕墙现象,我们现在只能认识和看到高校档案工作息化建设的表面却无法透视和探及本质。这就要求我们克服自满和畏惧情绪,加强学习和大胆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突破实践与理论,专业与业余,封闭与开放,实体与虚拟,现实与未来的界限,丰富知识结构,弥补信息化技术知识的不足。当前,风起云涌的档案工作息化浪潮和工作模式变革,对高校档案工作者的创新意识、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意识不是无源之水,无土之木。创新意识有赖于知识的积累,丰厚的知识贮藏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在推进档案工作转型发展和工作模式转变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积累知识。

(六)思路也要刷新,档案工作者同

样是档案工作信息化的建设者必须通观国内、国外信息化发展趋势,厘清高校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需求现状,放小利识大局,抛弃拿来主义,买来主义,死搬硬套的现象,避免重复建设和建成过时的东西。不能只围绕档案管理系统软件和服务器打转转,而要结合高校档案工作实际,创新性的提出校园档案云、信息校园、云校园等概念,在更高的起点上参与谋划高校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强化全局统筹跨界管理,严格把跨职能、跨系统互通性作为衡量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实现向系统融合、规则统一、操作一体、信息共享的基于信息系统的档案工作体系转型。

二、统筹规划、顶层设计、统一建设

档案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项管理工作都与档案工作密切相关例如,在行政管理工作和活动中产生了行政类档案,在教学管理工作和活动中产生了教学类档案,在财务管理工作和活动中产生了财会类档案等。由此可见,档案所需要的文件材料绝大部分不是在档案管理机构和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与活动中产生的,而是在各职能部门每天的工作和活动中产生的。档案管理工作与学校的各项工作紧密相连,是高校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只靠档案馆自身搞档案信息化建设困难很大,高校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必须统筹规划,进入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将高校档案工作信息化体系设计自上而下的落实到具体文件材料形成的初始点上,使基于信息系统的档案工作体系延伸至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和活动中,使传统的树形化的工作体系转变为信息化的网络状的工作体系。高校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的基本原则,就是要统筹所有的与档案工作有关的信息资源、重建包含档案工作信息化内容的各项规章制度、信息系统,考虑到高校档案工作信息化规划的战略性、前瞻性、统一性。所谓战略性是指高校档案工作信息化体系只是高校管理工作信息化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它要配合整个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格局和发展战略,要融入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总战略和信息化体系,而不能与其相悖;前瞻性是指档案工作信息化是逐步建设完成的,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所以既要考虑到中短期的档案工作信息化可持续性即人力、物力、技术保障等问题,又要考虑到和规划好远期目标及各个发展阶段的无缝连接,符合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工作模式的发展方向;统一性是指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档案资源建设的多元性、广泛性,对高校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精细规划。实行统一领导管理,统一规划计划、统一技术体制,无论是在顶层设计或实践推进过程中必须避免由档案管理部门独自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规划与设计,而是引进档案管理部门参与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规划与设计,把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融合到高校信息化建设体系中,形成顶层规划、联合设计、集中投入、系统集成、配套发展的思路。打破信息化建设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体制机制性壁垒,逐步建设成为跨职能、跨领域、跨业务的一体化档案工作保障体系,实现系统兼容,体系运转,信息共享,标准统一,动态管理,减少层次、避免重复、化繁为简、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一键归档。

三、基于信息系统的档案工作体系

学校信息工作计划篇7

1.教职工独生子女信息统计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随着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工作的深入推进,传统的教职工独生子女信息管理方法,使在北京林业大学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工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目前主要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有:(1)传统的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管理主要是依靠纸质档案和普通办公软件,信息查询非常繁琐。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教职工数量的增加和频繁地流动性等问题给教职工独生子女信息的统计和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在传统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中,利用人工或者当下流行的办公统计软件进行独生子女等信息管理,虽然相对于纸媒,在信息查询和存储方面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对于共享汇总、统计数据来说,依然存在许多不足,譬如效率低下,系统性差等,不仅其统计工作繁琐而且容易出现疏漏[2],收集的项目有限,缺少相关分析功能[3]。(2)传统的纸媒管理,给教职工办理相关业务带来了不便。传统的纸媒管理,每次都需要教职工本人多次到学校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询问相关业务信息和办理诸如生育申请等多种手续。使原本简单的业务办理过程,变得复杂化,浪费了教职工和计划生育管理人员的大量时间和精力,也降低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2.建立教职工独生子女信息管理系统的意义。

本着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真心实意为群众搞好服务这一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工作的宗旨,“北京林业大学教职工独生子女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能更好地为广大教职工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1)推动了学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数字化进程,便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信息化管理与全校的信息系统接轨。(2)本系统的建立,使学校教职工独生子女信息管理工作更加科学系统化,做到了信息的规范管理,便于统计分析和检索等。该系统不仅提高了计划生育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还方便了广大教职工个人计划生育信息查询、业务办理、计生政策解读等,从而提高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服务质量。(3)本系统为市区,街道等相关部门提供高效,可靠的基础数据支持,促进了与政府计生部门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

二、教职工独生子女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1.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基于以上问题和需求,本系统的功能设计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职工婚育信息及独生子女信息的查询。教职工可通过登录系统,来查询自己的个人信息,婚育信息,配偶基本信息,独生子女等信息。这些信息通过系统调用数据库中的数据,显示到网页上,使用户可随时通过登录网站核实或通过管理员修正自己的婚育信息和独生子女信息。(2)相关费用查询。教职工可随时查询独生子女医药费、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独生子女父母六一儿童节补助和独生子女父母年老时一次性奖励等费用的个人补助和发放情况。而上述信息也会随着年度和政策的变动随时更新。(3)政策法规及规章制度文件的下载。本系统提供了相关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文件下载,方便教职工了解国家和地方的计划生育政策。(4)后台数据库的管理与统计。管理员可通过管理员账号登陆,进入管理员界面。在管理员界面中,可以实现对用户的添加、删除与查找等操作。对数据库内的所有教职工婚育信息,可分类进行统计。

2.系统架构。

该系统基于struts2+bean+jsp的mvc架构,该架构是目前比较主流的后台架构,将控制层,模型层以及视图层良好地融合在一起,使系统的耦合度较低,符合软件设计的基本原则。在控制层方面作为主要支撑的是struts架构,它将浏览器发送的请求捕获,并负责提交请求表单。而核心控制器FilterDispatcher根据请求决定调用合适的action。action被调用后,action的execute方法被执行。该execute方法先获取用户请求参数,然后执行某种数据库操作,既可以将数据保存到数据库,也可以从数据库中检索信息。实际上,因为action只是一个控制器,它会调用业务逻辑组件来处理用户的请求。最后核心控制器FilterDispatcher根据action的execute方法处理结果将输出到浏览器中[4]。本系统将用户登录的信息经过FilterDispatcher拦截后,访问相应数据库,登录成功后再通过action的execute方法将相对应的信息从数据库调出到视图层及浏览器页面,从而完成用户的访问。(1)功能视图设计。在功能视图方面,本系统采用与每个功能模块相对应一个jsp页面来显示实际的信息以及基本用户状况。但这些页面通过网页左侧的导航栏整合在一起,方便用户的访问。(2)数据模型设计。根据数据库的设计原则,本系统的数据库总共分为5个数据库表:登录信息表,亲子关系表,职工信息表,育子信息表,职工婚育信息表。职工信息表中的数据包含了职工的个人信息以及职工配偶的个人信息。根据需求分析得出,它们都享有相同的表头,而显然二者共享一个职工信息表更加节省资源,使得数据库的复杂程度也有所降低且并不影响关系模式的正常使用与维护[5]。关系模式规范化之后,数据库表所反映的关系模式符合第三范式(3nF)。

三、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及实现

本系统之所以采用struts架构作为控制层(Controller),最主要的原因是降低程序的耦合度,且对于每一层级之间的界限对于无论是开发者还是维护者来说都一目了然。

1.模型层:该层主要由负责整合为接入5个数据库表从而创建的5个java类,其中的一些用作共享bean的设置还实现了Serializable接口。其中数据库表中与之对应的各个属性都为这些java类中的private成员。当所有的成员都设置了相应的setter和getter方法之后,当然必不可少的还有类中的默认constructor和含参constructor,模型层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2.dao层:该层配置了一系列的对象来建立模型层各个类和数据库的联系。要注意的是,这里的db包中包含了建立数据库连接所必要的代码段——DBUtil类。该代码段可以说的每一个dao对象所必须要执行的,所以开发者在开发时直接将这些代码段写成了静态块(static)当程序启动即立即将这些代码执行进入就绪状态,从而大大提升了代码的运行速度。

3.action:当收到请求时,struts将这些请求发到与之相对应的action来进行操作。在dao层的代码完成后,各个bean的对于数据库的操作更加模块化,所以这些action的逻辑操作也更加简洁和明了。

四、结束语

学校信息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高校;管理会计;信息化;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F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812(2015)24-0096-02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办学规模扩大,资金来源多元化,对预算管理、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绩效评价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意识到管理会计的作用,但目前,我国高校对管理会计信息化认识还非常有限,对其成功应用更是凤毛麟角。那么,什么是管理会计信息化?当前我国高校管理会计信息化现状如何?现阶段高校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重点应该关注哪些方面?高校应该如何有效实施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管理会计信息化

作为会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管理会计是在20世纪初才作为一门新兴的管理学科逐渐发展起来,以1952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提出“管理会计”作为其正式形成的标志。管理会计作为内部会计,它把管理和会计有效结合在一起,在预算、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和绩效管理评价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会计领域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科学的结果。管理会计起源和发展于西方,在西方企业、政府公共管理方面得到长足的应用,而在我国管理会计运用尚处于初级阶段。管理会计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在管理会计领域的应用,是将信息技术与管理会计结合起来,是指“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获取、分析、处理,为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熊磊,2014)。

二、高校管理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缺乏对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

目前我国高校在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方面缺乏总体规划,高校各个管理部门,根据自己的管理需要独自上相应的信息系统。例如校办,为了完成大量公文处理,建立oa办公自动化系统;科研处为了科研项目申报、日常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建立科研经费管理系统;为了加强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处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财务处建立财务信息管理系统。这些系统都是根据需要用不同的技术开发出来的,而且通常软件供应商也不同,造成各系统数据交换困难,形成“信息孤岛”。

(二)高校缺乏管理会计信息建设所需的内部控制系统

2014年1月1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在高校开始正式实施,但是许多高校内部控制建设往往流于形式,缺乏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缺乏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机制。而管理会计十分强调规划和绩效,它要通过事前控制、绩效管理和财务管控达到合理保证业务运行风险、超越预算和持续发展的目的。内部控制作为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其能有机整合各个部门,实现信息共享。由于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弱化高校管理会计的作用,也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校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三)高校缺乏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人才

我国高校既懂高校财务知识,又拥有战略决策指导思想的管理会计人才严重缺乏,不能适应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所需具备的分析能力、战略管理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使得高校在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过程中严重受阻。

(四)高校缺乏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所需的内部环境

作为管理会计信息化落地的关键人物,一些高校的管理者对管理会计的认识比较有限,甚至对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应用产生抵触情绪。另一方面,高校扩招,大量兴建新校区、各种基础设施,造成高校贷款激增,经费紧张,使得高校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管理会计信息建设所需的技术和设备,而技术和设备又是管理会计信息化不可缺少的部分。第三,管理会计更加强调规划、决策、全面预算和绩效评价等管理行为,而高校的内部环境(高校管理理念、发展模式的定位、职责岗位设置和管理文化等)严重影响了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具体落实进程。

三、高校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应重点关注的领域

(一)信息安全领域

高校管理会计信息化是以大数据为基础,以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作为支撑,使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办公自动化、全面预算管理、科研经费管理、绩效评价监督与考核等能够展开并高效运行。数据库、信息技术运用会涉及到数据的安全性问题,无论信息技术怎样发达,用户端仍然会存在各种安全隐患和风险威胁。主要表现在:存放数据的服务器群受到黑客恶意入侵、计算机病毒攻击等会造成相关数据损坏,甚至丢失;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可能由于第三方截取而丢失;数据库中相关资料可能会未经允许访问,甚至下载或恶意更改。这些信息可能关系到高校机密,甚至资金安全和学校发展。所以,如何有效保证信息的安全,是高校开展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应重点关注的领域。

(二)大数据及数据仓库技术的应用领域

高校决策规划、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与考核等需要管理会计提供精准信息,而高校管理会计信息化落地依赖大数据和数据仓库技术的应用。大数据又称巨量资料,百度将其定义为,“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的时间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能够在企业进行经营决策过程中得以利用的资讯。”数据仓库技术是指“基于信息系统业务发展的需要,基于数据库系统技术发展而来,并逐步独立的一系列新的应用技术,一般由系列数据源功能模块集成。”大数据和数据仓库技术正在改变传统管理会计的决策模式,使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更加精细、更加有效。因此,高校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应重点关注大数据和数据仓库技术的应用领域。

(三)云计算领域

“云计算”自2006年问世以来,凭其高度可兼容性、高效性、便捷性、价格低廉等优势正在深刻影响着社会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将影响到高校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是一种通过网络提供可伸缩的廉价的分布计算能力。云计算是虚拟的资料库,这些资料库可以根据用户端的需要进行动态配置,以使资源得到充分合理使用,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目的。将“云计算”引入到共享服务平台将是高校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技术手段,也是信息化建设未来的一种必然趋势。

(四)现有信息系统领域

自20世纪90年代电算化实施以来,高校无论是在财务信息系统、国有资产管理系统还是学校办公自动化系统等信息化建设上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信息系统,积累了许多信息化系统建设成功的经验。高校在开展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实施过程中,是要在现有信息系统基础上进行整合、改造和建设成高校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而不是将原有信息系统通通推倒另起炉灶。因此,高校在开展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对现有信息系统领域进行重点关注。

四、高校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有效实施的路径

(一)制定高校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

良好周全的规划能保证高校管理会计信息化实施效果事半功倍,高校要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现阶段信息化水平,制定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总体实施规划方案。财政部的《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同样提到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要纳入信息化总体规划,还给出三条鼓励性指导意见。因此,高校在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中,要根据实施的工作制定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在总体规划基础上制定年度实施计划。通过制定总体规划,明确高校管理会计息化的总体发展方向、目标和任务。在管理会计信息化总体规划指导下,分步有序进行,避免实施盲目性,保证管理会计信息建设工作前后衔接和部门协调,推动高校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顺利落地。

(二)构建高校管理会计信息化有效实施的内部环境

高校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顺利实施需要良好的内部环境,高校应该从内部控制、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资金保障和管理会计文化等方面来改进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内部环境。第一,完善高校内部控制体系,通过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机制、绩效考核制度,使内部制度体系更加规范有效,为管理会计信息化落地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第二,培养既懂信息技术又精通管理会计的财务人才,使高校财务人员从核算型向决策型成功转变,为管理会计信息化落地提供人才基础。第三,提供管理会计信息化有效实施必要的资金支持。最后,构建管理信息化建设所需的文化,使高校领导、教职工甚至每一个学生都懂得管理会计知识,接受管理会计先进管理理念,为管理会计信息化落地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三)构建高校管理会计信息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随着20世纪90年代高校的扩招、合并,大部分高校都有多个校区,各校区的财务部门相互独立开展财务核算工作。目前,我国高校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推动财务人员从核算型向管理会计决策型转变,是我国高校管理会计信息化有效实施的一种现实路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自80年代问世以来,以其高效率、低成本的独特魅力,迅速被众多大型跨国企业所采用,例如,我国海尔、华为和中兴通讯等集团也先后建立起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使得财务人员有精力参与到单位管理规划、战略决策、绩效评价上来,有效推动了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总之,管理会计信息化实施是高校实现管理模式转型的有效途径,其实施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各个高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当前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分阶段、有规划地推进实施,推动管理会计信息化在我国高校顺利落地。

参考文献:

1.何瑛,周访.我国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关键因素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13,(10):57-64.

学校信息工作计划篇9

网站开发设计时,为节约建设成本,网站存储数据库选用的是microsoftoffice办公软件的access小型数据库,只适合数据量少的应用,记录条目过多、访问拥挤的时候会造成性能急剧下降。另外,access数据库在安全性方面也比不上SQLServer、msSQL等专业数据库,在网站应用中,access数据库安全性能较低,密码机制简单,容易破解,甚至可以直接下载数据库文件进行篡改和破坏。

二、消防院校网站建设设计

消防院校网站建设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结合院校实际制定具体的工作流程。一般来说主要分为三个步骤。前期为网站建设规划、中期为网站技术开发、后期为网站运行维护。三个步骤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遵循工作流程,才能建设出界面合理、功能完善的消防院校网站。

(一)网站建设规划。规划胜于一切,没有好的策划,校园网站主页的建设将会是“事倍功半”。规划网站和建筑设计一样,只有设计出建设效果图纸,才能建成一幢漂亮的楼房。所以,建设院校网站时,首先要给消防院校网站做一个准确的定位,列出结构化的蓝图。整理网站功能结构和整体规划。1.网站需求分析。网站建设需求分析是项目的开端,也是项目建设的基石。需求分析之所以重要,就因为其具有决策性、方向性、策略性的作用,在网站建设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任何一个大型软件系统的开发中,作用要远远大于程序设计。一定要对需求分析给予足够的重视。需求分析过程是一个提取、抽象、升华的过程,网站建设小组应深入教学训练、政治工作、后勤保障、学员队伍管理等部门调研,了解各业务部门对网站功能和应用系统的具体需求。调研可以从几个方面考虑:网站当前的功能需求;日后新增业务功能需求;网站开发技术和数据库要求;网站页面风格和美工效果需求;网站栏目设置和版块设计需求;部门二级网站规划需求;信息审批流程和实现方式;网站后台管理权限需求,特殊页面效果和表现形式需求;项目完成时间及进度需求;网站运行维护责任划分等。在统计全校各部门对网站的业务需求基础上,综合设计学校网站功能总体需求。2.编制网站建设规划。在完成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将业务功能进一步的归类,建立一级导航栏目、功能模块。形成网站栏目的组织结构列表,清晰表达站点的树形结构,确定网站的主体框架,绘出合理的网站地图。最后形成规范详细的网站建设规划书。

(二)网站建设开发。网站建设规划完成后,项目就可以进入界面设计和程序开发等实质性环节。在这个过程中,网站的版式设计是最重要的工作。1.网站版式设计。版式通常指网页的页面布局,好的布局不仅提升一个网站的整体格调,而且能够更好地引导访问者迅速获取相关信息,实现网页的功能性与审美性相统一。网站版式常见的有如下几种类型:一是t型布局。就是网页顶部为横条网站标识,下方左侧为主菜单,右侧显示内容的布局,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形式,页面结构清晰,主次分明。二是“口”型布局。页面上下各有广告条,左方是主菜单,右面是链接,中央为内容。三是对称对比型布局。左右分别两页的框架结构,左面为导航链接,右面为正文。我们平时常见的论坛就是这种结构。四是pop布局。页面像一张宣传海报,以一张精美图片作为设计中心,吸引浏览者的眼球。消防院校的版式设计,应采用t型结构,便于导航和分类。2.网站色彩搭配。消防院校网站是学校对外展示风采、宣传工作的重要窗口,合理的色彩搭配可以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吸引浏览者深入了解和阅读。在高校网站色彩运用时,应当庄重、大气,整体色调协调统一,正确传达出院校的校园文化底蕴,尽量避免使用另类的色彩。一是确定网站主色调,这一色调体现网站主题宗旨。主色调应当根据学校的性质分类、学科特色、地域特色、人文特色、传统特色等各方面的因素来确定。二是确定配色方案。主色调确定后,就要合理运用色彩规律,以主色调为中心,利用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三要素的变化,适当增加其他色彩作为对比色和补色,选取辅色调、点睛色、背景色等组成配色方案。一般情况下,界面上的颜色不超过3种,如果颜色过多会给人以杂乱的感觉,破坏了网站整体划一的印象。三是正确使用色彩。确定好主色调和配色方案后,在色彩的使用中要注意“总体协调、局部对比”。对比色可以突出重点,给浏览者导航阅读的视觉效果,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比色的适当使用,能够使网站重点突出、特色分明。3.网站功能测试。网站开发设计完成后,要进行严格测试,以保证网站的安全稳定运行。测试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内容:一是功能测试,包括链接测试、表单测试、Cookies测试和数据库测试;二是性能测试,包括连接速度测试、负载测试和压力测试;三是可用性测试,包括导航测试、图形测试、内容测试和界面测试;四是客户端兼容性测试,包括平台测试和浏览器测试;五是安全性测试。模拟工作环境测试。组织人员,分别以管理员、信息采编员、访问者等角色,全面地试用网站各种功能。最大程度地发现系统漏洞,并及时进行修复,经过评估后,通过试运行,收集和跟踪反馈的意见对网站进行调整。

学校信息工作计划篇10

关键词:综合统计信息化建设高校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1(b)-0226-02

高校综合统计工作涉及教育、科研、人事、资产等多个方面,统计信息涵盖学校的主要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中涉及面广、信息量大的一项综合性工作,是了解高等教育现状和规划制定的依据。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地进步,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有着及其深刻的影响,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成为我国深化教育改革的重大策略。因此,综合统计工作必须改革传统的工作理念和模式,完善一套科学的统计信息化管理体制,更好地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服务。

1高校综合统计工作概述

作为高校发展的“晴雨表”,综合统计是制定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保障,也是高校合理制定政策和实施科学管理的有力工具。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比对能客观地了解高校现有办学水平、师资队伍、教学质量等,促进各项工作的发展;同时高校综合统计工作也是高校科学管理的重要基础,是校领导进行宏观和微观决策的重要依据。正确认识且充分发挥综合统计工作在高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是解决高校综合统计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综合统计工作主要有为领导决策服务、查询服务功能以及对其他各项工作的促进作用等[1]。综合统计工作的主体功能如图1所示。

数据统计和分析,为领导决策服务:(1)综合统计工作严格执行国家颁发的统计报表制度,准确及时地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下发的各类统计报表,同时通过提供基本数据信息和数据分析报告两种形式为学校领导决策提供服务;(2)统计数据汇编,发挥查询服务功能:综合统计工作可通过整理统计资料、梳理必要的统计台账、编制统计汇编、建立完备查询数据库等手段,充分发挥数据的查询服务功能,为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有力的依据;(3)横向纵向比较,促进各项工作发展:综合统计工作通过对综合统计数据的专项分析和比对,对学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实行统计监督,较好地促进高校各项管理工作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专项数据的横向比较,也可看清学校之间的差距,取长补短,获得长远进步。

2综合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信息化建设是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前进的过程中,加快信息化高科技发展及其产业化、提高信息技术在经济与社会各领域的推广应用水平并推动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的手段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本质是改善高校办学条件和增强高校的办学水平,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高校信息化建设是当前高校科学发展的核心工作。

统计学是研究如何对事物随机现象的数量(包含人文与社会、自然等广泛领域)进行搜集、加工、整理以及推断、分析、猜测和决策的科学。因此,统计学中拥有天然的信息化成分。[2]高校综合统计信息化建设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统计工作的有效手段,其目的一方面是建设体系完整的统计业务系统,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准确、及时、高效地为学校采集丰富的统计信息;另一方面是建立完善科学的数据分析系统,综合统计工作不能仅满足于提供统计数据,更应加强数据分析,运用科学的统计理论和方法,充分发挥计算机分析软件等现代化统计工具的高效性,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或归纳出对学校发展重要的信息。

自2004年教育部颁布《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以来,尤其是“十二五”期间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推进,高效综合统计信息化已经积淀了一定的基础,国家下发的重要统计报表绝大部分都采用专业系统软件填报或网络在线填报等方式进行数据采集。但是,目前的综合统计运行模式和管理方法仍基于传统统计管理模式,这对综合统计信息化建设形成了一定的制约。

3信息化建设赋予综合统计工作的新要求

从综合统计工作的组成要素分析,可以看到综合统计工作是统计人员、统计数据(信息)、统计技术构成的有机整体[3],从这个有机整体的视角来看,综合统计工作实际就是统计人员应用相关的统计技术手段对统计数据和信息的采集及处理。因此,综合统计信息化建设也应从这三个构成要素着手进行探究。

3.1加强综合统计信息化教育,提高统计专业水平

高校统计人员应具备基本的统计法律意识和基本职业道德规范,在此基础上应提高统计专业水平。综合统计信息化建设需要强化专兼职统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使他们可以通过现代信息理论和技术手段,熟练掌握计算机等信息设备和工具开展统计工作,提高信息采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此外还要加强各领域、各高校之间的综合统计工作交流,拓宽统计人员的视野,培养自身对综合统计需求动向的敏感性,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不断地加强业务素质。

3.2加快综合统计软、硬件建设,创新高校统计手段

高校管理科学化,对综合统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加强统计信息网络建设是综合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保障。各级教育统计单位、高校都应加速统计信息的软件和硬件建设,加快统计信息网络的研发,统一统计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标准、网络接口标准、信息传输标准等。避免以往“重复统计、数出多门”的现象、建立在线数据库,促进各级用户对数据的采集、查询和互通。与此同时,还要确保网络信息安全,确保统计数据的内部性。

3.3提升综合统计决策,强化数据分析力度

数据分析一直是综合统计的薄弱甚至是缺失环节,单纯的数据采集只是数字,只有对数据加以分析才能赋予其灵魂。为了提高数据分析的效率和质量,需要缩短计算时间、优化统计方法等,单靠人工计算和简单的数据处理是很难做到的,必须加快综合统计现代化的步伐。因此,高校综合统计工作要针对学校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熟练运用计算机等工具,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定量和系统分析,撰写有分量、有水平、能够参与决策的分析研究报告,使综合统计工作真正为决策和管理服务。

综上,综合统计工作在高校科学管理和决策规划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在信息新时代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统计人员需要与时俱进,精益求精,加强综合统计的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综合统计的质量和效率,更好地为高校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和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晓俏,赵坤.浅谈如何发挥综合统计在高效管理中的作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