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化管理工作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1:23:46

网格化管理工作计划篇1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责任分级、网格管理、条块结合、全面覆盖、部门配合、齐抓共管”要求,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法,突出解决计划生育重难点问题,构建“网格到人、责任到人”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实现管理对象、管理过程、督查调度的网格化,形成全覆盖、全方位、全动态、全过程的监督检查机制,切实提高人口计生管理服务效率。

二、工作目标

构建乡、村、村民组三级管理网格体系,以村为基础,划定网点,以村民组为单位,细分为若干网格。明确“网点”、“网格”责任人,明确管理对象,界定管理范围,坚持“谁包联、谁负责”原则,按照县直管到村的考核要求,网格内任务分解到人、责任明确到人、要求具体到人、督查考核到人、奖惩兑现到人,实行动态化和属地化管理服务。

三、工作任务

1、信息采集和审核工作。对本网格内人口婚育、节育情况开展常态化专项清查,做到“人员底数清,管理对象清,婚育状况清,节育措施清”。注重信息采集,并及时登记更新计生信息,保证信息采集质量,完整、准确。

2、动态走访和重点管理。建立网格内重点管理对象的定期走访制度,对期内新婚、孕情、生育、节育人员做好重点监控与服务,每一位计生对象户都有明确的人员负责。掌握流出人口动态信息,减少流动人口政策外怀孕和生育。

3、宣传教育和技术服务。充分发挥各网格化服务团队的作用,通过网络平台、开展计生协会活动等形式,宣传普及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生殖健康、免费技术服务等方面的知识,逐步改进提升和生育观念意识、自觉守法意识、维护计生权益意识。

4、督查促进和解决问题。乡包村干部是本网格内计生工作属地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召集村级例会,调度和督查本网格内计生工作的开展。同时对包保对象户的计划生育全程负责到底,着力解决在孕环检、四项手术落实和社会抚养费征收等工作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

四、工作要求

计划生育网格化服务管理是一项全新的工作,点多、面广、影响大。各村要把这项工作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确保人口计生工作取得实效。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乡网格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全面负责此项工作的开展。乡干部、村两委成员、大学生村官为网格员,19个村级网点,乡包村干部是负责人。342个村民组网点,每个网点内都要明确到具体人员。

网格化管理工作计划篇2

社区网格管理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提高鼓西街道维护稳定群众的能力,构建有利于我辖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社会环境,夯实基层基础,扎实做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巩固党的群众基础,转变工作方式,根据区委关于开展“网格化管理”工作要求,现就鼓西街道“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17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建立健全为民服务的长效机制为目的,以街道党政领导、机关党员干部、社区两委成员等为主体,以属地化、社会化、信息化为前提,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积极探索建立职责明确、管理精细、信息共享、渠道畅通、服务有效的网格体系,真正实现党组织核心作用更加突出,行政管理更加有效,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党群关系更加密切,社会更加和谐的工作目标,为全面推进鼓西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工作目标

每个社区划分成若干网格,并在每个网格区域内配置相应的服务团队将社区建设的各项任务分解下去,发挥机关干部的积极作用,实时采集网格内家家户户和所在单位的情况,点对点、面对面地为群众提供服务,实现联系群众全覆盖、服务群众经常化,从而达到强化政府管理服务职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目的。

三、工作步骤

1、合理划分责任网格,建立街道、社区、网格三级体系。“网格化管理”的基本环节是网格的划分。依据地理分布和常住人口统计,合理确定责任网格,将辖区分为若干网格。网格划分总的原则是“全面覆盖,界线明确,不留空白,不交叉重叠”,要求网格的划分有利于组团服务,包干责任,上门调查和面对面服务。

2、调查摸清民情民意,建立起统筹兼顾、全面覆盖的管理服务体系。“网格化管理”的核心是做好群众的各项工作,建立科学有效的信息采集、监督、反馈、督办系统,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渠道畅通、反馈及时,节约、集约管理成本,更好满足群众需求。

3、合理配备组团人员,建立起素质高、业务精、作风好的管理服务团队。“网格化管理”的重中之重是组建好服务团队。网格团队要因地制宜,原则上每支团队由街道机关干部、社区干部和辅助人员组成,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网格内的居民进行走访,收集和处理居民所反映的问题和意见。

4、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起高效运作、资源共享的网格信息管理平台。网格信息管理平台要以街道为单位,建立集服务对象的家庭成员状况、住房、就业、计生、党建、教育等信息资料于一体的计算机网络平台,便于及时了解情况,掌握工作动态,准确归类汇总,有条件的还要向社区和辖区内单位延伸。要注重信息的日常维护和更新,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特别要注重录入具有个性化特点的信息,使管理服务更加人性化。

5、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在组织体系、基层队伍和工作机制上的优势,以属地管理为主,在外来人口集中的社区建立专门的外来人口网格,以街道、社区干部为核心,外来人口中的积极分子等为辅助力量,成立管理服务团队;把散居的外来人口按照居住地直接划入所在网格进行管理。建立外来人口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把外来人口普遍纳入网格化体系,进一步加强外来人口管理。

网格化管理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园林绿化;施工技术;管理

abstract:the botanicalgardenafforestationconstructionoverallnetwork technologyand managementmeasures,andtoprovidebasisfor landscapeconstruction andmanagementstandardization, standardization.

keywords: landscape; constructiontechnology;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986.3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一座城市园林绿化景观的好坏,直接成为影响城市环境质量和城市形象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植物具有改善城市环境、净化空气、降低噪音、改善城市小气候等功能,因此它们对人们所处的环境质量好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园林绿化工程概述

园林工程包括水景、园路、假山、给排水、造地型、绿化栽植等多项内容,无论那一项工程,从设计到施工都要着眼于完工后的景观效果,营造良好的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是园林工程的主体部分,其具有调节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功能,发挥着生态、审美、游憩三大效益,起着悦目怡人的作用。它包括栽植和养护管理两项工程,这里所说的栽植是指广义上的栽植,其包括“起苗”、“搬运”、“种植”三个基本环节的作业。绿化工程的对象是植物,有关植物材料的不同季节的栽植、植物的不同特性、植物造景、植物与土质的相互关系、依靠专业技术人员施工以及防止树木植株枯死的相应技术措施等,均需要认真研究,以发挥良好的绿化效益。

2、园林绿化施工技术管理内容

2.1园林绿化施工总体网络计划制定

2.1.1总体网络计划编制的原则总体网络计划的编制必须从整体效果出发,进行全面分析,统一筹划、安排,即使局部不尽如意,也应服从总体需要,使整体达到最优。

2.1.2总体网络计划编制步骤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所确定的原则及工艺要求,编制各单体网络计划,并进行时间参数计算,找出关键线路;将有关的单体网络按同类资源的工序进行连锁,并对连锁后的辅助网络进行优化处理;建立经过调整以后的总网络计划。

通过网络计划的贯彻能够提高园林建筑施工部门的管理水平,改善施工过程中的调度平衡工作。网络计划技术可以作为园林小区施工管理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手段,并为实现园林建筑施工部门的计划管理目标,谋求园林建筑施工企业生命力,发挥一定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应用网络计划技术来编制园林小区的施工计划还只是一个新的尝试,在实施中难免会出现问题,还需不断摸索和改进。

2.1.3园林绿化施工总体网络计划编制首先,可以将一个园林工程划为若干个施工区域,由若干个主要工种的施工队进行平行施工。把每个工区的若干个工程项目看作一个单体工程组织网络计划。这种组织方法不但克服了园林建设工程规模小,难以组织施工网络的弱点,且可扩大工作面,增加计划的灵活性,使网络计划在园林建设中的推广应用有了实际意义。

其次,按群体工程网络计划的思想方法去组织园林小区的施工。在园林小区施工中,由于建设项目繁多,施工过程中情况经常发生变化,组织管理工作较为复杂,特别是近年来,为了满足人们的文化娱乐需求,新开发了许多小型公园及街头绿带、景点组等。如不进行全面的统筹安排,即便有了最佳的单体工程施工计划,也会造成资源(人力、物力)使用上的失调,很难达到总体建设的综合效果。为了使各单体网络之间的资源在使用上保持基本的连续性和均衡性,可以设想将一个园林工程组成一个总体网络计划,将有关的工程作必要的联系。总体网络计划主要起控制作用,以控制构成总体的各个单体网络的施工工期。

2.2园林绿化施工中的技术管理措施

2.2.1提高现场施工管理能力现场施工管理首先是对工人管理,项目能否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和施工工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管理上要做到有松有弛、赏罚有度,工作出色的要鼓励,加班要给加班费,并要了解工人所需,提高与工人们的亲和力。作为一个施工管理人员,要想把工作落实、做好,就得多去施工现场,认真听取和尊重工人们的建议和方案,

解他们所需和他们的技术操作水平。除此之外,施工管理人员还应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在园林绿化施工中避免技术错误的发生。要随时纠正现场施工各种违规事件,如违章、违反施工操作规程及现场施工规定的倾向性等。

2.2.2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在树木栽种过程中,大部分是以工程承包方式进行的,承包方多以当地农民或外地民工临时组建而成,这样的施工队伍对苗木的栽植技术了解甚少,加上一些人缺乏责任心,不按照技术监理人员的指导进行施工,无法掌握不同区域、不同树种、不同立地条件下各种栽植模式的栽植技术,可能造成苗木大量死亡。为此,在实施过程中要制定合理的劳动定额,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培训,加强技术队伍建设,优化劳动组合,严格劳动纪律,明确生产岗位责任,健全考核制度,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对质量问题进行严格的把关,做到科学,合理,实际,高效。

2.2.3分析工程需求、制定施工技术方案要对工程需求进行分析,了解投资方的种植要求,合理安排施工。在施工中要遵从流水线工序,这样有利于更顺畅、更有效地完成工作。例如种植一批苗木,安排多少人,哪些人做什么工作,谁先谁后,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调动、调配,这都是管理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否则,造成人力浪费,增加工程成本。

2.2.4严把苗木采购关园林绿化工程主要是苗木的栽植工程。因此,苗木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施工质量。绿化工程所需要的种苗较多,品种和规格很繁杂,而且栽植时间又相对集中,有时本地区苗木的供应又无法满足需求,需要大量从外地地区调运补充,一些调运的苗木适应性较差,还有长途运输过程对苗木的损伤问题和人为原因,以致于在工程中存在大量的病苗、弱苗和不符合设计要求的苗木。

造成苗木的质量和成活率下降,成本提高。因此,必须有严格的苗木采购渠道,在采购的一系列过程中,要层层把关,确保所进苗木符合设计要求,严格杜绝病苗、弱苗、死苗和不合要求规格的苗木进入工地。

2.2.5加强后期管护在绿化建设完成后,加强后期养护管理才能巩固绿化的效果。目前我国园林绿化普遍存在重建设、轻养护的现象,加之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有限、设施差、人员少,而缓苗期又是苗木成活的关键时期,缓苗期养护是保证成活的重要措施。所以,在后期的管护中特别要注重水的管理,高温季节,要加大灌水量和次数,满足树木生理的需求。冬季要树干涂白,还要严防人为破坏。定期检查,及早预防,防止病虫害的大面积的发生。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从而保证园林景观的效果。

网格化管理工作计划篇4

(一)宣传发动阶段(年7月-8月)。区、街道人口计生部门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分管领导和科室负责人为组员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制定活动实施意见。通过会议、文件、简报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的指导思想、目的意义、活动内容、方法步骤和工作要求,让全区上下都知晓活动内容和具体要求,努力构建人人主动参与的良好局面。

(二)全面实施阶段(年9月-12月)。各街道要结合“争先创优”活动,围绕“两项管理”和“四项建设”,全面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逐步实现工作规范化、阵地建设标准化和队伍建设职业化的目标。

(三)深入推进阶段(2013年1月-4月)。各街道要认真开展自查,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整改。区人口计生局将组成工作指导组对各街道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指导,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四)考核评比阶段(2013年5月-6月)。对全区人口计生系统“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开展情况和活动成效进行考核、评比。同时,“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考核结果将作为全区人口计生系统年度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具体内容

(一)开展基础信息大清查,切实提高统计质量。1、开展基层基础信息核查。年7月-年10月,对辖区户籍人口、常住人口、流动人口中的已婚育龄妇女的婚孕、生育(收养)、节育措施落实、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和违法生育处理等情况进行信息核查,进一步摸清人口底数。2、加大统计检查和暗访力度。区、街道两级要加强对社区基础工作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尽早落实整改,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动态监测与跟踪服务,社区发现计划外怀孕或生育的,第一时间把信息通报给街道,共同做好工作。狠抓基层统计工作作风,加强统计信息的采集、变更、核定和上报工作,严肃统计上报纪律,提高基础信息上报的及时率、完整率和准确率。3、加强统计质量监督。统计误差率控制在1.5%以内,不出现突击补报计划外异常现象。核查未纳入管理的育龄妇女,以wiS系统信息为基础,利用公安户籍、民政婚姻登记等渠道的育龄妇女信息,全面核查育龄妇女管理底数,对核查出的漏管、不明去向等重点对象,千方百计核实其基本信息,及时建立档案,纳入wiS系统,落实管理责任。核查过程中,全面掌握育龄妇女孕情,对核查出的政策外怀孕的育龄妇女,耐心细致地做好说服教育工作,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防止出现违法生育。及时掌握空挂户、集体户、拆迁户信息,提高wiS系统的覆盖率和准确率。4、出生上报及时率达到95%以上。要对近10年以来的人口出生,特别是违法生育统计情况进行全面核查,充分利用公安落户、卫生预防接种、医院接生、幼儿入园、小学入学等渠道的个案信息,逐人核对,对核查出的出生漏报、错报及时进行补报;及时修改和补充wiS系统基础信息与实际情况不一致的信息。在信息核查过程中,各单位和社区居委会要公开张贴《关于对违法生育瞒漏报现象实行有奖举报的公开信》,广泛发动群众举报,对群众的举报要认真调查落实,一查到底。

(二)推行网格化模式,实现aBC分类管理。1、网格化管理模式。我区网格化管理分为三级:一是一级网格。即街道级网格。组建成立网格化管理领导小组,主要对“三级网格”建设及运行提出意见,对重大事项进行综合协调、办理和处置,对下级网格进行考核、评估、监督与管理,并做好与区级的对接工作。二是二级网格。即社区网格。每个社区居委会为一个网格,共91个网格。各社区书记、主任为该区域网格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本区域网格化管理的指导、监督和考评等日常工作。三是三级网格。即居民小组网格。按照“网格区划、整体覆盖、精细管理”的原则,以社区所辖范围为基础,综合合理布局、道路走向、工作量等因素,以300户左右为标准设置居民小组网格,配备居民小组网格管理组,内配2名以上小组长。居民小组内的每个楼栋选出一名楼栋长,形成居民委员会——网格管理小组——楼栋长为线条,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积极参与,以社区党总支为核心的条块结合的社区管理模式。做到网格间有机衔接、不留空白。2、实行分类管理。以网格化管理方式为基础,全面推行计划生育分类管理。一是划分管理人群。以社区为单位,在准确掌握现居住地人口计生信息、数据有基础上,按aBC分类登记。a类为重点对象。主要为:再生育意愿强烈、户在人不在、无业待业、自由职业、个体私营,以及当年结婚、怀孕、生育、四项手术者。B类为一般对象。主要为:只生一个孩子,计划生育思想稳定的广大群众。C类为放心对象。主要为: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员、干部、职工等。二是实行分类管理服务。a类对象要求重点管理服务。通过网格网点,确定每一位a类对象的联系人,定期见面随访,及时了解情况,掌握动态,如果发现孕情,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做思想动员工作,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落实知情选择避孕方法,要求每半年一次B超等生殖健康检查。B类对象要求一般管理服务。参加每年一次B超生殖健康检查,落实知情选择避孕方法,发送避孕药具。经常参加社区组织宣传活动、知识讲座,满足需求服务。C类对象可以松散型管理服务。以满足需求为主的管理服务(由单位提供每年生殖健康检查和发放药具)

(三)强化计生宣传教育,增强群众国策自觉性。1、要深入开展“主题宣传月”活动。大力宣传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继续开展人口文化进校园、婚育新风进万家主题宣传活动,广泛开展关爱女孩、出生性别比治理的宣传活动,扎实推进优生优育优教“三优”促进工作,为提高家庭品质生活、提升家庭发展能力、促进家庭成员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2、要继续建立健全街道、社区两级计生宣传教育阵地。设立人口计生图书角、阅报栏、宣传栏、政务公开栏等。开通咨询热线电话,利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系统开展远程宣传教育等形式,逐步建立多元化、立体式的宣传教育网络。3、要结合典型案例开展宣传教育。加大依法行政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对有能力但拒不交纳社会抚养费的,发现一例曝光一例,就案讲法,教育一片。4、要加强对重点人群宣传培训。充分利用人口学校等设施,加强对重点人员法律法规、避孕节育知识的宣传指导和对新婚、现孕人员生殖健康和优生优育的知识宣传培训,提高重点育龄人群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

网格化管理工作计划篇5

一、管理目标描述

通过对在建工程的管控,确立了以深化三三制管理在基建工程中的应用,突出高效,实现工程管理的标准化、一体化。制定了电网建设工程主要分“示范带动、全面推行”两个阶段进行的方针。示范带动阶段:按照“建管并重、安全第一、强化质量、进度控制”的要求,今明两年,高标准完成三三制在35kV以上在建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及自筹资金工程中的应用。全面推行阶段: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全面实现我公司工程项目工程的三三制管控推广应用。

1.1管理理念或策略按照工程施工规范化管理规定,各项工程均制定了工程建设里程碑计划,但里程碑计划的制定存在两点局限性,一是工程的工期比较长;二是不能确定具体施工过程中的机动时间。

1.2专业管理的范围管辖范围内所有基建工程项目。

1.3指标体系及目标值“三三制”管理在电网建设指标体系包含目标指标和过程控制指标。目标指标包括进度完成率、安全控制率、质量综合达标率等5个指标。过程控制包括有明确的业主抽检合格率、三日计划制定率、三日计划通过率等6个指标。

二、主要管理做法

成立了以公司副总经理任组长、分管副总工程师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电网建设工程“三三制”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组织机构包含业主项目部、监理项目部、施工项目部三级,业主项目部下设进度、安全、质量三个工作小组。

(1)电网建设工程“三三制”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总体把握“三三制”实践与应用工作,统筹安排,整体协调,统一调度。(2)业主项目部:负责基建工程三日计划及总结会议组织工作;负责审定三日计划中安全、质量、技术交底及工程进度量的准确性、全面性、合理性;负责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工作情况及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3)监理项目部:负责监督三日计划执行情况,及时将情况反馈业主项目部,配合业主项目部做好三日计划的考核。(4)施工项目部:负责三日计划的制定,三日总结的汇总;具体三日计划的落实执行和及时向监理项目部提出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影响施工安全、质量、进度的问题。

2.2流程过程控制方法说明及节点工作的做法描述

2.2.1“三三制”在电网建设中的实践与应用实施流程过程控制方法说明及节点工作的做法描述。

2.2.1.1流程过程控制方法说明。1)业主项目部对施工项目部下达三日计划编制目录。2)施工项目部项目经理组织相关人员编制合理的三日计划。3)经监理项目部、业主项目部审核、批准后,工作小组三日计划。4)施工项目部按照计划执行,施工项目部严格执行相关规定,监理项目部到岗监督计划落实执行情况。5)施工项目部对执行情况编制总结,上报监理、业主审批。6)业主项目部组织召开总结分析会,由施工项目部针对问题进行整改后,监理负责整改验收。2.2.1.2节点工作的做法描述。节点1:业主项目部编制三日计划编制目录,并向施工项目部下达。节点2:由施工项目部根据三日计划编制目录编制三日计划,包含安全交底、质量标准、技术交底,三日进度等内容,交由监理项目部审批。节点3:监理项目部总监对三日计划进行审核,逐项核对,确认后交至业主项目部。节点4:业主项目部安全专责、质量专责、技术专责分别对三日计划内容进行审核,确认无误后交由业主项目经理签字。节点5:领导小组对三日计划进行审批,审批通过三日计划生效。节点6:根据领导小组审批的三日计划,业主项目部对施工安全、质量、进度全面把控,在施工现场公示三日计划。节点7:施工项目部内部严格执行三日计划,并根据自身情况每日合理调配人员、工器具进行施工。节点8:监理项目部到岗监督三日计划的落实,特别对现场安全、施工质量严格监督。节点9:业主项目部针对计划落实情况召开总结分析会,施工项目部汇报三日工作完成情况,监理项目部汇报三日监督情况。节点10:对三日工作情况进行梳理,计划执行良好进入资料归档环节;存在问题进入整改环节。节点11:业主项目部汇总出现的问题报至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协调部署。节点12:业主项目部针对领导小组协调部署情况下达整改通知。节点13:施工项目部根据业主项目部下达的整改意见,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节点14:监理项目部对施工项目部实施整改情况进行监督验收。节点15:业主项目部对“三三制”相关资料进行资料归档。

2.3绩效数据的采集

三日计划制定率、三日计划通过率、三日总结会出勤率采取现场查看资料文本的方式进行;业主抽检合格率、进度完成率、工程优质率采取现场查看施工工地方式进行;安全控制率从安全方面违章次数、人身伤害、设备故障次数依靠监理记录及业主监督检查汇总统计;监督人员到位率采取施工、监理管理人员到位记录与工程进展情况对照检查的方式进行。

三、评估与改进

3.1对公司战略的改进方法

通过对电网建设工程实行“三三制”管理,积极学习先进的经验和做法,探索电网建设新方法、新思路,在今后电网建设工程中不断完善“三三制”管理方法,进一步提高公司电网建设水平。

3.2对专业管理目标的改进方法

进一步加强“三三制”管理对电网建设的积极促进作用,加强各个项目部的配合与沟通,互相学习先进经验,在今后工作中推广应用,加大研究创新力度,完善电网建设管理制度,提高工程施工的先进性和高效性。

3.3对指标体系的改进方法

电网建设指标体系涉及到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进度完成率、工程优质率等多个方面,为使指标体系更加完善,要在原有的指标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指标管理体系。

3.4对工作流程的改进方法

坚持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不断对现有管理流程进行分析,从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现代的先进管理模式转变,在实际性和可操作性的基础上改进工作流程,将不必要的工作流程进行重组和优化。

3.5对绩效考核的改进方法

网格化管理工作计划篇6

一、精心组织、认真准备

根据《蜀山区网格化管理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和区委、区政府的工作要求,五里墩街道立即召开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联席会议,会上通报了蜀山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具体部署和要求。并于2009年1月8日,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刘光忠带队,各科室和各社区负责人参加,到琥珀街道和荷叶地街道学习参观其先进经验。研究制定街道的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方案和步骤,成立由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家斌任第一组长、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刘光忠任组长,党工委委员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社区工作负责人为工作小组成员的网格化管理领导小组,并相应成立了办公室,指定社会事务科为具体负责网格化管理工作,同时出台了《五里墩街道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并上报区网格化管理办公室。

1月12日,由街道班子,各科室、各社区负责人召开网格化管理工作座谈会,针对街道的实际情况,集思广益,讨论既有利于街道发展又贴近群众切实可行的网格划分方案。各社区按照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原则,划分社区管理网格,对每一网格确定一名责任人,并上报街道网格化管理办公室。1月17日,街道根据社区报送的方案,统一筹划,对街道的整个网格进行分级,出台更行之有效的网格划分方案。

二、积极探索,狠抓落实

1月18日,在六楼会议室召开街道全体职工网格化管理动员,区委宣传部长陆在明,区民政局长朱正华、劳动局长时新出席了大会,并分别在大会上做了重要指示;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家斌、办事处主任刘光忠对网格化管理工作提出要求以及全面部署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各项任务。1月19日,各社区工作站成立相应的组织,及时报送详细的实施方案并同时上报各社区目前的社区力量。并同时将区网格办编制的工作手册分发至各网格工作人员手中,让他们尽快熟悉了解办事流程和方法。

网格的划分是决定网格化管理工作的管理方式和办事流程的重要因素,我街道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经党工委研究决定按照三级网格的形式进行划分。

(一)网格的划分:1、一级网格(1个):以五里墩街道辖区作为一级网格。网格责任主体为:街道党工委、办事处。2、二级网格(6个):以各社区的辖区分为6个二级网格,每个社区的辖区管辖范围即为二级网格责任区。网格责任主体:各科室、社区工作站3、三级网格69个,各社区根据工作站目前人员的数量,将整个社区按照“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原则,每个网格约300—500户、人口1000—1500人左右;根据网格责任区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及工作人员的自身情况确定了网格责任人,并制作出网格责任人管理范围图和责任区公示牌。

(二)网格责任人的职责:1、一级网格:网格责任人由街道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组成,主要负责统筹指导,综合协调,对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全面推进进行督察。2、二级网格:网格责任人由各科室负责人、工作人员、社区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二级网格各项工作的检查、指导、落实。3、三级网格:网格责任人主要由社区工作站工作人员组成,负责承办民政、计生、就业、社保等社会事务,协力党建、创建、综治、安全生产等工作任务,负责信息收集、便民服务、简易问题处理等。

(三)网格责任人的考核与工作方式。街道根据网格划分的情况同时还出台了五里墩街道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考核办法,考核采取了季度考核,满分100分,保底80分的方式进行考核打分。高于80分有相应的奖励,低于80分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为了方便居民办事,街道制定了69个类似于意见箱大小的“社区事务受理箱”,每个网格责任区放置一个与网格责任人的公示牌一同挂在责任区醒目的地方,由网格责任人定时开箱受理事务,处理不好的交上级网格处理。

三、综合培训,集体学习

网格化管理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项目管理;项目经理;风险管理;项目管理经验

中图分类号:C93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9-0158-02

项目管理的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它一经出现就为全世界所瞩目。它应用在航空、航天、医学、化工、制造、财务、广告、法律等领域,并且范围还在不断的拓展。时至今日,项目管理技术已经在众多领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人们将项目管理作为完成任务的有效手段和决策工具。作为成长最快的一个分支学科,它已呈现出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以及专业化的发展趋势。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佛山市禅城区有线电视网络改造项目

项目规模:对6万有线电视用户的线路进行双向改造,项目预算为2210万元。

项目背景:国家广电总局《广播影视科技“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明确提出全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的时间表,佛山市作为国家指定的第一批有线数字电视试点城市,直至2010年已完成整体转换任务并验收合格。用户通过数字电视机顶盒收看单向的公共节目的同时,也可以享受互动电视、高清互动电视、以及机顶盒内置CaBLemoDem和wiFi的宽带上网、数据广播等高附加值的双向业务。而这些双向业务的开展就需要双向基础网络的支持。

为满足高清、互动、宽带上网、数据广播等各项增值业务的传输需要,我们根据省公司下发网络规划、佛山分公司网络建设规范及佛山网络现状,对网络建设、改造进行成本测算分析,结合技术延续性和维护力量等综合因素,采用佛山市主用的DoCSiS标准的CmtS+Cm技术实现双向覆盖,确定用户接入网络按860mHz带宽双向传输系统设计,光节点覆盖用户数不超过300户,传输半径不超过200米,带不超过一级放大器,末级为星型无源集中分配结构,建设成可以实现广播式业务和交互式业务优质传输的接入网络。

截至2011年,佛山市禅城区还有大概6万用户的基础网络还处于单向状态,计划在2012年底前完成剩余6万用户的双向改造工作。该项目2012年2月立项,3月启动项目建设,2012年12月完成项目建设。项目成本不超预算。项目质量为合格。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以实现电视网络的整体双向改造为目标,通过创新管理机制,科学设计,严谨规划,严格实施质量、成本、进度控制与目标管理,充分做好风险评估,防止和减少风险的发生,提升项目建设品质,不断提高网络改造的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满意的视觉、信息服务,为企业在“三网融合”中提供更强的竞争力。

二、有线电视网络改造项目中的方法措施

该项目具有投资巨大、影响面广、改造区域分散、项目的实施时间短等特点,本项目的实施难度比较大,因此,在项目工作中,我们采取了“三个控制保目标”的策略,圆满地完成了网络改造项目。具体的方法措施如下:

(一)严格项目质量的控制

在网改工作的推进中,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规范、统筹计划的原则,建立了项目式的项目小组对网改工作按监督、协调、规范、实施、控制等方面进行分工,明确职责范围。

严抓技术规范管理。按照省广电和佛山市分公司下发各类技术工程标准、规范进行设计、施工,如在相关标准的执行中发现问题或困难而导致无法正常实施的情况,应将具体情况以书面形式提交项目技术组,由项目技术组做出解释和指导。

严抓质量验收。各单项工程通过验收方视为基本完工,并作为该项目投入使用和提交完成任务考核以及进入项目结算、付款流程的依据;工程验收内容包括技术文档、网络指标、施工工艺等。施工完工后由检查验收组负责按约定的时间招集设计组代表、施工组代表、区公司网络运维部门代表参加验收。该单项工程的网改区域的接入网的运维管理工作在验收后即转由区公司运维部门负责。

严抓设备、器材质量保障。网络改造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广播电视数字化的技术政策和标准规范,严格使用具有入网认定证书的系统和设备。网改所需的设备、器材,由项目采购组统一组织选型采购,并在与供应商签订的框架合同内向入围供货厂商下达需求订单。

(二)严格项目成本的控制

坚持成本的全面控制。它体现在对全体项目组管理成员以及施工成员的控制和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控制,对项目涉及的所有人员和组织部门、以及涉及到的所有工作岗位,每个人员都要对项目负责,他们都是项目成本控制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必须参与到成本控制的工作中去。全过程成本控制要求在项目的每个阶段所涉及的每一步都要进行相应的成本控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成本支出做好严格的核算和控制,不仅保证工程质量也能保证项目按期完成,避免赠加保修期的维修成本。项目的每个重要环节做好控制管理,才真正符合全面控制的原则。

严格坚持节约的原则。节约的目标不仅仅是指金钱费用,还包括各类资源,包括人工成本、器材辅料、时间价值,还要考虑社会因素。在执行过程中一定严格按照项目组的开支管理办法、资金审批权限以及相关的财务制度进行各项工作。同时审计要加强工程审计的力度,保障资源能够高效、节约地被利用。再其次,通过提高项目管理的科学水平,根据项目开展的情况及时调整解决方案,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率和工作效率,加强工程施工人员成本控制意识,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做好器材、辅料、缆线等资源的节约工作,杜绝浪费。提高经济效益,节约人工、物力、财力的消耗是重中之重,是成本控制的核心。

坚持以目标控制为基线。目标控制就是将预算内、工期内,高质量地完成项目作为最终目标,将项目从开始到最终验收中的各项任务、目标以及措施包括费用进行详细分解,做好wBS分解计划,将每项要素落实到每个岗位和人员,明确他们各自的职责,对他们进行充分的考评,将工作表现体现在绩效收入中。充分提高大家的积极性和成本控制的主动性。

(三)严格项目进度的控制

全区的网络改造任务重、时间紧,针对计划改造的区域必须提前做好勘查和技术准备工作,同时加强政策与业务的宣传,减少来自客户的阻力。通过规范化的流程,减少工期延长的可能性。

统一筹划网改工作,按序实施。网改工程设计、施工任务分配由项目组统筹,项目组各施工组成员负责自己负责区域网改的协调管理工作,包括协调各自管辖区域的进场关系、施工条件,以及网改项目施工的配合管理工作。按照“程序不减、时间缩短、准备提前”的原则,坚持特事特办,超常规办理报审报批。

抓住重点,倒逼管理往前推。实施倒逼管理机制,倒排工期、倒排资金,目标倒逼进度、时间倒逼程序,打破常规推进施工进度。科学制定节点任务控制一览表,明确检查节点,并与绩效挂钩。合理编制各个阶段的进度计划,实行分段控制,抓好分段调节,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正调整,编排赶工计划,确保节点任务不受影响,并积极利用工程管理系统控制进度。

三、项目经理应具备的能力

在项目中的管理工作涉及到项目管理的九大知识领域,在此,笔者以自己的实践经历,小议在项目管理中项目负责人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素质:

1对政策的理解、认知能力

一个优秀的项目负责人对现行政策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让政策为自己的项目保驾护航。就有线电视网络改造项目而言,就必须对数字电视、有线电视网络方面的国家政策、地方决策、物价政策、造价、招投标、合同签订、项目实施、以及可能出现的劳务纠纷、索赔、仲裁等相关政策法规要清晰了解。当项目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时,能够依据相关政策加以处理解决。因此,项目管理师必须把学习当成第一要务,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结合本职工作,熟知过去的政策,吃透现有的政策,洞察未来的政策,并充分发挥现有政策对项目建设的有利面,用准政策、用足政策,更好地为项目实施与管理服务。

2对事物的谋划能力,即做好项目计划的能力

项目管理师必需具备一定的谋略能力,缺少这一点,就难当此任。而谋略能力,就是通过正确分析客观事物的现象和本质、联系和发展,前因和后果,对事物作出精准的判断和谋划。在做项目规划之前,我们一定要充分了解我们的资源、人力、时间、风险等因素,我们要重视和善于谋划,一定要对完成项目所需的时间、资金、质量、人员配置进度、安全等作出科学的判断和计划,从根本上掌握项目建设的主动权。

3对项目进度的充分把握

在项目进入组织实施阶段后,作为项目管理负责人都希望在计划工期内能够完成项目。所以,我们做好项目进度计划,建立信息收集系统,建立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制度,及时掌握、监控项目进度,应用关键路径法、挣值法、改变工作的逻辑关系、增减工作项目、调整关键工作的时间,应用进度控制软件等措施把握项目的进度,将进度和费用、质量协调优化,以达成项目目标。

4对风险的管理

项目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风险是损失或收益发生的不确定性,指可能的后果与目标发生的偏离,风险同利益的对称性说明风险和利益必然同时存在,即风险是利益的代价,利益是风险的报酬。因此在项目风险管理中要加以重视,以它激励项目干系人勇于承担项目风险,获得项目风险收益。当然,更多的情况下,项目经理应特别关注项目进度风险、质量风险、费用风险、安全风险,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经理应敏锐观察项目各种信息,善于分析项目各种信息对项目目标的影响程度,识别各种风险,并及时果断采取应对策略,而项目经理是项目风险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5对沟通的重视

项目沟通管理就是要保证项目信息及时、正确地提取、收集、传播、存储以及最终进行处置,保证项目信息畅通。沟通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高级管理人员往往花费80%的时间以不同的形式进行沟通。项目经理要善于与业主、高层领导、职能部门、团队成员等所有的项目相关者进行沟通,求同但不能存异,坚持项目有利和多赢的原则,协商一致,善于将不同意见统一到实现项目目标上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以按计划达成项目目标。

6坚守项目经理职业道德

作为甲方项目负责人员,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诱惑,包括一些设备、材料厂家单位,出于本单位的利益所给予的物质诱惑。但我们项目经理应该以职业道德为自己做人、做事的底线,一切以项目目标为唯一的目标,一切从有利于项目的成功完成为出发点,拒绝诱惑。

四、结语

在项目管理中,只有具备了上述能力的项目经理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合格的项目经理,同时项目管理师的各项技能都将充分得到发挥。合格的项目管理师不仅要掌握理论方法,更应到实践中锻炼和检验自己,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由理论再加上实践成长起来的项目管理师将会为企业承担更多、更复杂、更重要的项目,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网格化管理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需求预测;物资计划;协同管控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2-0257-02

一、现状分析

物资计划协同管控模式内涵包括组织运转、年度和批次计划制订、储备定额编制、平衡利库开展、计划执行、需求侧管理以及状态全过程管控方面等等;外延则包括基建管控、生产运行、财务资金等,至上而下、从点概面的全方位管理体系。

该模式的管理目标在于做到计划主动,服务主动,物资采购计划能提前谋划,有序开展,准确申报;通过协同管控模式的计划申报,施行有效的协同计划、共同预测;最终协同地制订发展计划,共享信息,提高需求预测的准确性,加快供应链的响应速度,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

1.项目特性分析。在电网建设过程中,由于配网工程建设周期较短,前期可研、初设深度不够,标准化程度不高,往往在施工阶段才可以准确确定需求,实际需求受政策处理、现场环境等影响。一是项目施工阶段的行政审批、政策处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导致工程方案和设计需要做出调整;二是配网工程现场环境复杂,且现场管线、建筑、地理等情况变动频繁,造成工程方案的实施难度较大,不得不做出方案调整。以上因素使得配网工程在实施阶段进行方案和设计变更,从而使工程物资的计划申报和最终需要的物资存在一定的差异,对物资计划的执行造成一定影响。

2.物料现状分析。配网物资通用化程度不高。分析某公司近2年间的配网物资申报情况,并进行梳理、统计,涉及14中类(67小类)配网物资。统计发现,物料编码及申报单位的离散度较高。比如,低压电力电缆一小类,需求涉及658项物料编码,而其中534项为仅四家及以下单位上报的需求。

配网物资标准化程度低,前期应用差。配网可研和初设阶段是整个配网管理的源头,配网管理工作中对物资的通用性管理几乎是空白,前期项目管理单位(设计单位)按自己的经验预估物资需求,而与实际施工使用的物料编码、使用数量等差异较大,进而导致配网物资计划执行率较低,库存结构不合理,不能有效保证物资供应。

配网物资标准化推进力度不够。配网项目设计由于分散在各市、县公司,未形成从上到下统一的通用化、标准化设计。各单位按照各自使用习惯和地区差异分别申请物料,导致配网物资型号和规格等较多,各地区库存调配困难,造成库存居高不下。

3.采购模式分析。由于配网物资招标采购原来采用集中批次招标的管理方式,各单位在考虑计划申报均有不同程度的预留,整个供应链中的各单位成员间常常缺乏很好的信息沟通与协作机制,由于采购的不确定性,物资需求在逐级上报的过程中被逐级放大,产生较为明显的牛鞭效应。直接造成了配网库存资源的大幅增加。

4.计划执行分析。配网物资计划执行率较低。配网物资计划申报和执行编码范围偏差较大。如,柱上断路器类申报的物料数量为22项,领料使用的物料数量为10项,占申报物料的45%;通过分析可知,配网物资的计划申报和执行一致性差,导致计划执行率低。

二、主要做法

1.创新标准化设计实现物料通用互换。(1)通用化初步选型。分析以往物资使用情况。通过统计从近2年中配网物资计划申报和物资领用的频度,按通用性进行排序,形成通用性分析表作为参考。相关部门共同参考通用性分析表和以往的配网标准化成果,以全面落实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为主线,坚持安全性、先进性、适用性、经济性原则,注重节能环保,兼顾环境协调,结合当地电网实际,按照优化设备序列、简化设备型号的原则,分专业、按类别编制形成配网通用物资列表。(2)通用设计标准修编。按照配网物资通用化初步成果,结合配网工程通用设计和配网规划和供电典型模式研究,开展配网工程通用设计标准修编工作。最终形成配网工程标准化通用设计(配电分册、线路分册)。制订了导线选型原则、电杆选型原则、电缆选型原则、中压配电设备选型原则、接户线选型原则等配套选型原则,极大地提高了配网物资的通用互换性。

2.固化技术规范书提高计划申报效率。根据配网通用物资列表,对照配网工程通用设计标准,结合电网建设、运行的实际,进一步开展技术规范书固化工作,将固化技术规范覆盖到全部配网物资,形成技术规范的iD对照表。在计划申报过程中,需求单位不需另行编制技术规范,提高了计划申报效率,同时也减轻了技术规范书编制、审查的工作量。

3.借助信息系统强化物资通用化管控。(1)改进计划管理方式。针对配网物资协议库存计划管理特性积极探索管理思路,持续改进物资计划管理工作方式,充分应用信息化手段支撑配网物资协议库存计划申报,优化调整eRp系统功能,加强信息系统计划审核流程节点管控,严格控制需求单位配网物资计划提报范围。(2)自动实现标准物料比对。在Sap物资集约化系统内,拓展部分功能,能够实现自动比对,在需求单位提出物资需求时,Sap系统能够自动提示物资的标准化(通用化)情况。(3)引入目录外审批流程。针对目录范围外的配网物资,系统引入需求主管部门特批流程,由技术主管部门确定物资技术标准与采购计划有效性,加大了对非通用物资的管控,推动通用化物资的应用。同时保障部分技术特殊要求物资采购与供应。

4.运用需求侧管理严控物资计划执行。(1)提前介入协同管控。按照配网物资每年固定协议批次招标计划的安排,采用了年底集中重点申报、年中适量增补的计划申报方式。根据项目储备、综合计划及批次计划安排,设定配网物资计划管理的重要节点,对各节点关注事项进行明确,并确定由节点事项归口管理部门发起,对关键节点工作结果告知相关部门,相关部门根据各部门工作内容,落实完成相关工作。(2)创新模块化管理。按照物资需求模块化与物资计划相结合的管理方式,以设备、材料相组合的方式建立模块。需求部门只要按照已经“打包”好的模块化物资数据,按照计划上报流程录入系统,实现快速的计划上报,同时也避免了结构型缺货及计划上报错误的发生,打破物料品种之间的界线,把企业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所有物资,包括设备、材料、配件等,在逻辑上视模块化的物资为一个物料,有利于计划的全过程管控。以台区模块为例,结合配网通用化设计,针对不同的容量,将一个配变台区所用的物资作为一个模块,需求单位只需上报台区容量及台区个数,就可以完成整个台区中所涉及物料需求的申报工作。(3)综合分析需求用量。准确的物资需求预测是有效掌握物资未来需求,保证物资及时供应的前提。浙江公司转变原先批次计划申报中仅依据项目进行需求分析的工作思路,以历年系统领用数据为依据,结合综合投资计划和财务预算,采用历史数据分析法,来综合确定协议库存需求计划。物资部门从信息系统中导出近几年的物料凭证,统计出各种型号物资历年领用数量,提供需求部门作为参考。需求部门统一按照省公司配网通用化物料编码根据历年物资领用量和年度配电网投资规模,计算出下一年度的招标需求基准量。再在预测基准量的基础上,考虑一定的增量,以形成协议库存招标批次间的余量滚动、衔接循环。(4)分级开展平衡利库。根据“先利库,后采购”的原则,开展各级需求单位的平衡利库工作。物资部门根据各需求单位提出的物资需求,分级组织开展需求审核和平衡利库工作。各单位项目主管部门负责物资需求的核对和确认,物资部门会同项目管理部门和需求部门,召集履约、仓库管理人员采取分级的方式进行平衡利库工作,对照库存可用资源进行充分核减,形成最终经平衡利库后的物资需求。(5)内外部协同配合。内外部协同管控是优化物资供应链的重要保障,强化物资供应链相关各部门、单位的共同参与,从需求预测、计划申报审查直至计划执行情况的分析,通过外部各部门(单位)、内部物资各专业的协同配合,进一步优化物资供应链。

通过同一物料编码不同iD技术规范书的编制,实现前期计划精益管控促进后期履约顺畅。在技术规范书iD固化过程中,通过技术、设计、需求等部门(单位)的协同,在同一物料无法区分具体参数的情况下,通过技术规范书iD的固化,实现了物料加技术规范对应到实际的需求,减少了后期履约的难度。

通过协议库存招标标包的优化划分、创新统购统配供应模式的开展,实现后期招标履约管控保障前期计划执行。在协议库存招标标包划分中,在招标采购环节,充分考虑各种规格需求预测可能存在的偏差,通过同一标包涵盖同类物资的所有规格,以标包金额作为合同依据的方式,弥补需求预测时物资结构可能存在的不足;在履约环节,创新开展统购统配,实现省公司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弥补了不同地区需求预测时的差异。

三、主要成效

1.减轻设计压力,提高物资计划准确率。通过采用通用化设计成果,设计人员直接选择配网项目所涉及的模块,查找所附物料清单,可便捷准确地选择物料,避免个体理解偏差造成的选择性错误,大大提高了物料申报和执行的准确率。截至目前配网物资计划申报准确率达到了100%。

2.整合和减少物料编码,提高计划申报标准率。通过已开展的配网物资通用化工作,物料品种大大减少,极大地提高了配网物资的通用互换性。

3.固化技术规范书,提高计划申报效率。技术规范书固化后,根据通用物料编码--技术规范的iD对照表,可直接上传技术规范iD,大大提高了计划申报效率;同时也减轻了技术规范书编制、审查的工作量。

4.通过配网物资通用化工作,降低配网物资库存压力。近年来,库存压力主要来源于配网物资。标准化设计后,库存进行全面梳理,加快盘活利库,大大减少了各类物资库存;通过实施协议库存,统购统配等管理模式,科学合理地制订储备定额,有效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压力。

5.通过需求侧的有效管控,利库成效明显。通过加强需求侧管理,积极开展分级平衡利库工作,有效利用库存呆滞物资。

参考文献:

[1]桂亮.应对物资全面计划管理变革[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1,(1).

网格化管理工作计划篇9

现场标准化作业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将信息系统的管理延伸到工作一线,实现对现场作业的全程标准化作业管马俊刘海龙陈东房向阳理,通过体系建设把企业内的成员所积累的技术、经验,通过信息系统以数字化的方式来加以保存,而不会因为人员的流动,整个技术、经验跟着流失。达到个人知道多少,组织就知道多少,也就是将个人的经验(财富)转化为企业的财富。通过将现场标准化作业延伸到作业现场,规范现场工作程序,规范作业人员的行为,保证每一项工作即使换了不同的人来操作,也不会因为不同的人,在效率与品质上出现太大的差异。从而提高工作质量,实现对现场作业安全、质量的可控和在控,并达到技术储备、提高效率、防止再发、教育训练的整体目标。

第一章:系统介绍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标准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显著,在工程建设领域,标准化工作对工程管理的效率日益体现。作为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建设标准化已经成为了建设领域实行科学管理、强化工程管理能力的重要手段。

为了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提升工程建设安全质量和工艺水平,国家电网公司相继下发《国家电网公司关于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安全质量和工艺水平的决定》(国家电网基建〔2011〕1515号)、《关于深化“标准工艺”研究与应用工作的重点措施》(基建质量〔2012〕20号)、《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工艺管理办法》(国家电网基建〔2011〕1752号)等文件,提出了2012年实现“标准工艺”在110(66)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中的全面应用,“十二五”期间逐步普及到所有电压等级的电网工程的目标要求。

而目前对于标准化施工图已经在天津各个单位广泛推广,标准化作业管理系统是标准工艺施工图系统的延伸,各参建单位不同程度的存在检查不到位等问题,特别是未能与天津地区的地质特点、气候条件、运行习惯等有效结合,影响了工程达标投产和优质工程考核。

基于此,一款结合天津地区特点和需求开展标准化作业管理系统,通过加强设计环节管理,将行业标准、国家要求以及电力公司自身的标准施工检查标准直接贯彻到施工检查中,从而实现标准化应用率达到100%的科研项目是必要和紧迫的。

以“标准化施工图知识库”为基础,以项目注册、设计辅助、施工图审核等已有功能为基础,将施工图标准化工作向业务链下游延伸,通过电子信息手段,将施工检查工作和施工标准化工作有机结合。建立标准化施工图模板,将标准工艺、强条、质量通病防治、差异化、两型一化等重要质量标准、制度内容与进度计划和分部分项紧密联系,形成标准化施工检查计划,辅助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单位检查工程质量。同时形成建设过程业主单位检查清单和问题反馈机制,使业主单位可以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检查,全面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对基建工程施工工艺方面和安全质量方面的各项要求,大力提升施工图设计深度和施工图审查准确率。

标准化作业检查阶段分为土建阶段检查、电器、线路检查三个阶段,目前的标准化作业施工检查系统只检查土建阶段和电器阶段。标准化作业施工检查包括项目区域划分、项目进度计划制定、任务分配、现场检查、结果反馈等五个环节,系统管理员根据工程所属的阶段将当前项目进行区域划分,当前项目与土建模板相结合,形成土建阶段的检查任务,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业主单位根据检查任务进行相应的时间计划制定和任务分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

、业主单位的检查任务执行人把检查任务下载到手持端带到施工现场进行施工检查,任务执行人针对每个任务项进行合格和不合格结果回复,并上传检查结果照片,每个任务执行人也肩负着每个分项的数码照片拍摄任务,所有检查结果检查完成后回传到服务器端,每个单位的项目经理对检查结果进行审查,对检查不合格的检查项生成问题整改单,通知施工单位整改,施工单位整改完成后,将整改后的检查结果用手持端回传,并通知检查单位整改完成,施工检查从计划制定到检查任务执行、检查发现问题整改、整改结果反馈,整条链路形成闭环管理。

第二章:标准化作业检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检查不到位

在变电站建设过程中,土建阶段施工检查为1031项,电器检查为141项,检查项涉及施工检查、监理检查、业主检查三个阶段,施工检查又分为班组检查、施工项目部检查、施工公司级检查,检查项之多,检查过程之复杂,极易造成检查过程不到位,导致漏查、漏检。

二、进度延误

在变电站的建设过程中,由于检查任务之多,检查任务之间又环环相扣,导致整体施工进度把控不是很准确。

第三章:采取的措施

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手段来管理施工标准化作业,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管理标准化作业:

一、划分变电站工程区域化管理

变电站工程在标准化作业管理信息系统里划分为土建模板、电器模板,模板严格按照施工阶段检查的标准制定,工程在不同阶段匹配不同的模板,实现变电站工程区域化管理。

二、进度计划制定

变电站工程按照区域化管理完成后,按照实际规定的时间节点由项目经理制定进度计划,并设定首次计划时间,实际检查的进度与计划时间在项目进度横道图上展示,进度时间以工程的分部信息为准。

三、任务分配

变电站工程在进度计划制定完成后,由项目经理进行施工项目部、监理项目部、业主项目部三级人员的任务分配,施工项目部按照施工项目三级质检的先后顺序进行二次项目分配。

四、现场检查

任务执行人用手持机下载分配的任务信息,去施工现场进行任务检查和拍摄数码照片任务,检查完成后结果回传到服务器端。

五、结果反馈

项目部的项目经理根据回转的结果,将不合格的检查项对施工单位形成问题整改单,施工项目部人员将整改任务下载到手持端,去现场对不合格的检查项进行整改,将整改后的结果照片记录在手持端,并将整改结果回传到服务器端。

第四章:总结

标准化作业管理系统从变电站建设的土建阶段、电器阶段两不阶段不同检查任务不同角度进行管理,从项目工程的区域划分到结果反馈形成整个施工检查链路的闭环管理,提升了变电站施工检查的检查效率和准确率。

参考文献

【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13版

【2】国家电网公司监理项目部标准化管理手册2014版

【3】国家电网公司施工项目部标准化管理手册2014版

【4】国家电网公司业主项目部标准化管理手册2014版

网格化管理工作计划篇10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

一、设计思想

医院财务管理子系统是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信息量大,综合性强,精确度高,并以统一的会计制度为准绳等特点,系统除了履行其核算职能外,还要很好地发挥其管理职能。因此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合法性。系统对数据处理要符合会计制度规定和医院各项医疗管理的规定。并要符合国家制订的一系列医疗收费标准的规定。各项费用输入输出形式要符合医院财务管理的需要和会计习惯。手工处理与计算机处理方式大致相同,这样可便于会计人员比较自然地从手工处理向计算机处理过渡。

2、可靠性。系统要有专门的数据管理功能,能进行数据恢复和备份的功能,以防止数据丢失。同时系统要对执行程序和数据进行加密设计,防止操作人对系统数据及运行程序进行篡改,并要有防止非法使用者操作的功能。

3、灵活性。系统要能随着会计制度的变化和对医院管理信息系统要求不断提高,在结构上进行扩充和修改,能对新的变化,新的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或通用性。

4、易用性。系统要使用全屏幕的人机对话形式,采用分层的模块化结构,各模块相对独立,模块间的连接用数据完成。各功能模块设计采用多层次的菜单提示和代码转换技术,使会计人员在基本不输汉字的情况下实现全中文操作,不需要掌握很多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便能操作完成,并要有一套简单明了高效率的操作方法。

5、联网性。要具备与其它各子系统及医院中心管理系统的联网功能,留好本系统与其他子系统的接口。

计算机网络化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由药品管理系统、收费管理系统、病区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组成。各系统独立完成各自的工作,又互相监督牵制,构成医院完整的财务管理网络化体系。

二、财务管理网络化体系各部分的作用

1、药品管理体系

采用计算机管理药品,对购入药品办理入库手续,将购入药品的品名、规格、剂量、购入价、批发价、数据有效期等相关信息一并录入计算机,计算机自动在批发价基础上按国家统一规定自动加成率进行加价处理。药房领药时计算机打出出库单,并同时储存在各药房的数据库中,计算机经常实现自动划价功能。另外计算机还能对药品的购入、领发、售出、调价、盘盈、盘亏做出数量金额统计,按财务要求格式打出药库药品,药房药品的进销存日报、月报表。药品管理系统的查询功能提醒药品管理人员,药品库存和药品有效期情况,分析计划功能能够以药品销售品种,数据及库存情况,提供购药计划,作为药品管理人员购药的参考。而药品管理体系一旦与医院财务管理体系联网,医院的财务部门及管理者就可在第一时间对医院的药品销售及库存情况进行掌握,加强与完善药品管理。

2、收费管理系统

医院的收费管理系统一般包括两个部分。

(1)门诊收费系统。收费人员依据处方输入药品的名称、规格、数量,计算机自动划价并计算出金额,打印出收费收据。各种检查治疗标准依据国家规定标准输入计算机,收费时收费员只将检查治疗项目的代码输入即可。收费人员在下班前,计算机只需一分钟即可打出交款日报表据以向财务科交款。

(2)住院收款系统。收款员根据患者入院登记卡将患者的姓名、登记卡号、床位号、科别、病种、经治医生、入院日期及住院押金金额等输入计算机,收费时只需患者的姓名、住院号、收费项目即可,药费和检查费,治疗费便自动计入患者的费用数据库。还可以协助患者在计算机中随时查阅收费情况,避免医生乱开药,乱收费等情况,并且可以提供每日住院费用清单,这样就可以避免费用打“蒙包”。出院时可以打印病人费用明细清单,供病人核对。将收费管理系统与医院财务管理系统联网就可使医院财务部及管理者及时掌握医院每天的收入情况,掌握每天就诊及住院,出院人数,加强和完善医疗管理,同时又可避免收款员的差错及舞弊行为。

3、病区管理系统

病区管理系统包括:住院病人人出转院和床位管理、住院病人费用核算和医嘱处理等子系统。系统通过对住院病人动态的准确管理、住院费用的及时核算和临床医疗信息的计算机化,增加了医院对患者的透明力度,提高了住院系统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加速了病床的周转,杜绝了病人漏费、欠费现象。系统提供住院病人医疗动态统计和各种明细费用信息查询,支持医院经济核算的住院病人费用查询、统计、分析。

4、财务管理系统

它主要依据当前医院的会计制度设立,主要包括货币资金管理、工资管理、业务支出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物资管理、专项资金管理等。它与医院的药品管理系统和收费管理系统相联系,组成医院财务管理网络。每月自动由计算机汇总出医院的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其他收入的金额可以横向比较出各科室的收益情况。而通过工资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物资管理系统、业务支出系统则可自动生成每个科室的医疗成本情况,将各科室的人工费、固定资产折旧、卫生材料消耗,业务支出等自动汇总。可以纵向了解各科室的支出情况。每月末,可对各科室的收入、支出情况进行比较,据此指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同时业务支出管理系统不单是简单的核算支出项目,而且还可以指定切实可行的财务预算,输入计算机,每月单项业务支出超过预算,财务部门可以通过计算机查找超支原因。

三、计算机网络化的应用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优点

1、减少病人“跑单”量。“跑单”即病人看病后到医院以外的药房买药。这是中国医院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药房划价而门诊收费,划价后病人可以通过价格比较在便宜的地方买药。运用了医院收费管理系统,实现收费、划价一体化。只需输入药品代码,药品名称、规格、剂量、价格自动出现。

2、严格管理药品。药品管理一直是医院管理最头痛问题,为此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数据全部保存在服务器端,药品一旦入库,药品的名称、数量、规格、剂量、价格无法随便更改。通过“财务监管”可以随时查询每一种药品的全部情况。特别是品类,发药时计算机会要补充一张全面、完整的单据。系统灵活性还可以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对药品进行特殊管理。

3、减少病人“逃院”、提高看病效率。“逃院”就是住院病人在未结清出院时离开医院。这是医院经济上巨大的损失。记账、社保、现金病人管理。划价、收费一体化,病人不交钱,没有收费单据,是无法进行治疗和拿到药品。记账病人的预交款达到一定的数目时计算机会提醒需要再次补交。出院时分结清出院和欠费出院,对于欠费出院病人计算机会一直记录,并且不打印出院发票,直到欠费补交为止。平均4秒一次挂号业

务,30秒一次划价、收费业务。划价、收费一体化不但减少病人在药房与收费处来回走动的次数,而且对药房、科室和收费处产生合理的分流,大大提高病人看病效率。

4、减少药房工作量。划价、收费一体化,使药房工作人员从划价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专一的对药品进行管理。提供了批量发药功能,只需输入发票号,多张单据一次性发药,快速、准确。药库向药房发药和药房向药库退药采用单边技术。这些都大大减少药房工作量。

5、轻松统计工作量。医生的开单量,用药量,检查量等等。是考核每个医生日常工作量的标准。过去的手工统计,难免有偏差。通过计算机网络化系统可以将各个部门的情况会总,轻松的统计出每一个医生的工作量。

6、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医院使用计算机网络化处理会计和财务数据后,医院的会计核算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计部门的组成人员从原来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组成,转变为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和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的管理人员及计算机专家组成。会计部门不仅利用计算机完成基本的会计业务,还能利用计算机完成各种原先没有的或由其他部门完成的更为复杂的业务活动,随着远程通讯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的网上实时处理成为可能,业务事项可以在远离医院的某个终端机上瞬间完成数据处理工作,原先应由会计人员处理的有关业务事项,现在可能由其他业务人员在终端机上一次完成;原先应由几个部门按预定的步骤完成的业务事项,现在可能集中在一个部门甚至一个人完成。因此,要保证医院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系统对医院经济活动反映的正确和可靠、达到医院管理的目标。

7、加强信息沟通与传递。医院计算机财务管理网络系统建成后,既能加强各医疗科室和各部门的联系,保证各个环节的信息传递,保证上下级关系的畅通,也可以加强横向业务联系,在各科室分工的基础上协调一致,促进医院体制趋向更加合理,减少主观随意性,使其更加科学有效。且由于应用了网络化技术,数据库内的数据转储,存移很方便,同一数据只需一次输入就可以多次使用,实现了多用户资源共享。

四、建立和完善计算机网络化控制制度

当建立起计算机网络化财务管理系统后,医院内部计算机网络化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显得更为重要,内部计算机网络化控制制度的范围和控制程序较之手工会计系统更加广泛,更加复杂。计算机网络系统有关的资料应及时存档,医院应建立起完善的信息系统档案制度,加强信息系统档案管理。一个合理完善的信息系统档案管理制度一般有合格的网络管理人员、完善的数据调用手续、安全可靠的信息系统档案保管设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