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职业教育协会工作计划十篇职业教育协会工作计划十篇

职业教育协会工作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1:25:53

职业教育协会工作计划篇1

(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教育、体育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制定教育、体育事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二)负责全区各级各类学校的领导班子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人事调配、管理工作;管理和指导中小学校长、在职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的学习、培训工作;组织实施教师资格制度;负责和管理校长及教职工的学年岗位考核和任期目标考核;组织指导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推荐评审和聘任工作。

(三)研究和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教育工作计划,拟定全区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政策和教育事业发展意见,管理指导并检查学校教育教学实施工作;贯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指导推广普通话工作。

(四)负责教育、体育事业经费的预算管理和使用、检查、审核,组织协调全区各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监督、指导下属单位的财务、计划管理;负责学校的基建和固定资产的管理。

(五)制定幼儿园、小学、初中的招生计划并组织实施;协调和配合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普高、职高等各级各类学校的有关招生工作和自学考试工作;规划并指导全区中小学、幼儿园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德育、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和国防教育工作;指导全区中小学少先队共青团工作;统筹管理、指导成人教育,社会力量办学及扫除青壮年文盲等工作。

(六)指导学校电化教育、图书、教学仪器和实验设备的配备工作;指导与管理全区校办企业、勤工俭学工作;组织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进行教育教学质量评估。

(七)统一规划全区运动项目的布局,指导体育训练,组织竞赛,培养、选拔优秀体育人才,研究制定竞技体育有关奖励政策,提高体育运动技术水平。

(八)加强群众体育工作,组织指导体育宣传,科研和教育工作,协调、组织全区重大性体育活动,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九)承办区政府交办的其它事项。

今后凡涉及到政府部门审批事项取消的,以区政府文件为准。

二、内设机构

根据以上职责,区教育体育局内设6个科室:

(一)办公室

做好机关内部及有关单位的综合协调工作;负责调研、信息、机关学习、会务、文书、收发、档案、、提案办理、保密、保卫、卫生及局机关政事务工作;负责起草工作计划、总结和有关重要报告。

(二)组织人事科

负责学校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组织建设和党员发展工作;负责学校领导班子的考察、管理、选拔、交流、任免和奖惩工作;指导全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指导协调学校人事制度改革;负责组织实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负责全区教师职务评审、聘任工作;负责全区教育系统教职工调配、人才流动和师范院校大中专毕业生的考核录用和派遣工作;负责局机关干部和学校教职工的年度考核、工资晋升工作;办理本系统人员退休手续和负责日常管理;负责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工作;负责本系统干部年报和区直属学校党员年报工作;管理本系统的人事档案和计划生育工作。

(三)计划财务科

负责中小学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的调整;编制本系统经费收支计划、年度经费预算和决算;指导学校年度经费计划的编制、实施,审核其会计报表;负责校长离任经济审计工作;监督教育体育经费实施情况;负责检查本系统收费政策执行情况;负责对教育费附加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的检查指导;负责培训本系统财务人员;负责校舍情况的调查规划与基建项目的安排监督和验收;负责局机关财务工作,办理在职人员及离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房改公积金等业务;负责教育年报工作。

(四)教育科(招生办公室)

负责制定普通教育及特殊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组织协调和指导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指导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工作;负责管理幼儿园、学前班,管理中小学学籍,审核验发义务教育证书;协调配合普高招生,组织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招生;指导中小学少先队、共青团工作;组织指导推广普通话和文字规范化工作,负责学校安全教育。

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指导、协调职业教育管理工作;制订并实施全区的师训规划,负责在职教师业务进修和继续教育工作。

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区成人教育发展规划,负责农村成人学校的教育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协同有关部门抓好职工教育并负责职工教育统计;制定并组织全区青壮年扫除盲工作;组织实施全区“燎原计划”,推进“农科教”结合和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组织实施“农民培训”计划;指导乡镇成人学校建设,负责社会力量办学机构的审批、管理。负责宣传、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招生政策规定及实施意见;承办中专(技)在本区招生的报名、考试、体检、政审、组档工作;负责有关试卷的接送和保密工作;负责组织普通高的报名、考试工作;负责自学考试工作;协助市招生办做好大、中专招生录取工作。

(五)教育督导室

制定全区教育督导工作规划和督导评估方案,组织实施教育督导工作;负责对区级有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及其中小学依法履行教育职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具体指导开展创建教育强乡(镇)工作和“两基”的巩固提高工作;负责对中小学、幼儿园贯彻执行法律法规及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办学效益等情况进行督导。对教育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进行调研,向本级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

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设在区教育体育局,负责制订全区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实施方案,经批准后组织实施,对学校进行监督、检查、指导。

(六)体育科

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区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组织指导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指导乡镇(街道)及各部门、行业、社会团体和学校积极开展体育活动;负责规划、指导、协调和宏观管理各运动项目的训练工作和后备人才的培养,指导、组织开展竞技体育活动;组织、指导体育宣传和科研工作,培训体育专业人才。

三、人员编制

区教育体育局机关行政编制为9名(含工勤人员编制1名)。领导职数:局长1名,副局长2名;科(股)级职数6名。

纪检、监察机构设置按有关规定执行。

四、其他事项

1.撤销原教育文化体育局下属事业单位区教育督导室(全额事业编制2名),其职能划归区教育体育局机关,由局机关相关科室承担。

职业教育协会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未来技能计划;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终身学习;新加坡

中图分类号G71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219(2016)27-0064-04每个成功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国家都需要有良好的教育为其培养大量的人才,新加坡就是其中的典型。新加坡独立建国仅50余年,就将一个贫困落后的港口城市变成一个发展神速的现代化国家,用新加坡人的话说:科学务实的职业教育功不可没。新加坡的教育理念既超前也现实:教育不仅要培养科学家,也要培养技术工人;不但要培养管理者,也要培养会扫地的人[1]。

新加坡“小国寡民”,却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和创新力,这同国家对人才培养和技能培训的高度重视不无关系。政府不仅重视中小学教育,而且非常重视国民的技能培养,投入大笔经费开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以增强国民的就业保障,并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

一、新加坡未来技能计划提出的背景

新加坡于1965年立,当时的教育部长杨玉麟宣布:“教育计划必须伴随经济计划,为国民提供技术教育和训练必须被看作是取得经济成功的基本要素。”政府相信,帮助失业人群最好的方法不是为其提供财政资助,而是帮助他们增进自身技能来促进其就业。

1991年,新加坡工业与贸易局经济计划委员会制定了一个战略发展计划,亦即在30~40年内将新加坡建设成为高科技、高工艺、高产值集约型产业的一流发达国家,具体目标是在2030年人均国民总产值赶上美国的水准。为配合新的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新加坡职业技术教育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国家工艺教育学院代替了工业与职业训练局,推行了包括“工读双轨计划”“产业训练者计划”“混合型学徒计划”“见习生计划”等在内的系列计划。实践证明,职业技术教育是新加坡工业化启动的关键,是其经济腾飞的滑翔板。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资讯科技革命、环境变迁等趋势,为了进一步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新加坡政府于2014年9月成立了未来技能委员会(SkillsFutureCouncil),成员包括政府、产业界、教育和培训机构的代表。委员会主席由副总理兼经济及社会政策统筹部长尚达曼担任,劳资政学联手推动国民的职场技能提升。委员会的四大核心任务是:帮助个人在教育、培训和职业上做出明智的选择;应产业需求构建完整且优质的教育及培训体系;与雇主联合设计技能架构,依据员工个别潜能进行培训,以提升其职业能力;培养终身学习文化。

新加坡副总理尚达曼说:“未来技能的目的不是告诉年轻新加坡人须在某个阶段就锁定某种行业,但我们得帮助他们发掘自己的强项与兴趣,选择教育道路时不是被截分流,而是在获知各课程与他们的职业发展机会后做出明智选择。”

二、新加坡未来技能计划的具体内容

新加坡未来技能委员会自2015年起,陆续针对理工学院与工艺教育学院的毕业生、在职员工以及企业推出不同专案,以协助其提升竞争力,包括:未来技能在职培训计划、未来技能培训补助计划、未来技能中途职业加强津贴、未来技能进修奖、未来技能领袖培育计划、未来技能导师计划等。

(一)未来技能在职培训计划

新加坡政府于2015年4月在物流、零售、食品制造业与餐饮4个领域率先推出“未来技能在职培训计划”,学生通过面试与适合的雇主配对,获得在职培训机会。毕业后到企业工作并接受系统化在职培训与指导,同时还能修读获领域认可的课程。通过这项计划受聘的学生可获得5000新元的奖励。为支持企业在栽培人才方面所投入的资源,雇主也能获得最高15000新元的津贴。

在此计划下,学生毕业后加入所配对的企业,雇主须为对方提供在职培训与指导,毕业生则可边工作边进修,通过实习工作获得企业认可的技能,同时报读专科文凭、高级专科文凭等课程提升技能。政府的目标是到2025年,让1/3的职业院校毕业生能参与这项未来技能在职培训计划。

(二)未来技能培训补助计划

政府于2016年投入10亿新元推动未来技能培训补助计划。该计划将定期补助年满25岁的新加坡公民参与技能培训课程,预计超过200万名公民可获得500新元补助,且不限使用期限。该项补助可用于在职进修技能课程,亦可累积补助金额,用于未来更适合为技能增值的培训课程。

(三)未来技能中途职业加强津贴

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和挑战,未来技能中途职业加强津贴鼓励40岁以上新加坡公民提升现有技能或学习新技能,以在就业市场上保持竞争力。40岁以上符合申请条件的员工将获得高达90%的学费补助。

(四)未来技能进修奖

有意进一步自我提升的公民,可以申请未来技能进修奖,奖项的目标是促进事业处在初期和中期的新加坡人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形成一个健康的技术生态系统。成功申请者每人将获得5000新元现金,协助其发展与提升专业技能。未来每年将颁发2000个进修奖,涵盖的课程从短期技术培训到博士课程,范围广泛。例如,为了鼓励物流业的发展,新加坡政府计划在2016年为从事物流工作的公民颁发50份未来技能进修奖,鼓励他们掌握这方面的深层技能。

(五)未来技能领袖培育计划

要使员工成为一个领导管理者,除工作经验与能力外,还需与区域或全球市场接轨,并担任关键职务。政府提出未来技能领袖培育计划,协助企业通过工作轮调或到海外工作等方式,培养具有潜力的员工成为企业领导人。为此,政府持续与企业合作,提供相关优质的领导管理课程。

(六)未来技能导师计划

为协助中小企业培养管理阶层指导下属的技能,政府与中小企业合作发展共享的未来技能导师人才库,使中小企业得以接触不同专业领域之导师资源。该项计划由新加坡标准、生产力与创新局(SpRinG)指派企业伙伴,协助感兴趣的中小企业招聘和管理导师。导师来源涵盖不同领域之技能高深且经验丰富的退休者,或具备高级管理经验的专业在职人士。

三、新加坡未来技能计划的特色

新加坡未来技能计划期望使国民不管处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能通过学习和训练发挥潜能,为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包容作出贡献。

(一)以职业生命周期为主轴,为不同阶段的职业人士提供定制化服务

无论是在校学生,还是职场新手,或是人到中年的专业人士,以及银发苍苍的退休人士,都可以从该计划中受益,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并提升技能。比如,“在职培训计划”使理工学院和工艺教育学院的毕业生将实习项目与工作配对两个环节衔接起来,促进学生的实习与工作匹配,并达到边工作边培训的目的;对于初入职场的年轻人而言,则可以选择同技能需求相匹配的课程模块,申请课程研修奖金,定制个人职业发展路线图。对于步入中年的职场人士,政府则提供继续深造技能的补助金,并为他们提供跨部门轮换或导师制等服务。退休人士则可以修读许多满足其个人兴趣的课程,以丰富其晚年生活[2]。

与此同时,该计划还提供了在线授课、晚间和周末课程,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选择。政府还推动各类机构对这些课程学分的认可,以使它们得到更广泛的承认,并为人们进一步深造提供凭证。

(二)政府提供持续和稳定的资金支持,并确保人人受益

政府过去每年平均投入6亿新元用于技能培训,而在2015年至2020年间,政府将每年平均投入10亿新元,大幅增加培训开支。正是依托这些资金,修读课程的公民需要支付的费用不高。对于低收入家庭而言,政府和社会组织还会额外提供培训补助金,以帮助他们提高技能并改善生活状况[3]。该计划的口号是“你的技能,你的资产,以及你的未来”,这极大鼓舞了每个人的⒂胍庠浮

(三)组织架构清晰,并鼓励多部门协同合作

目前,未来技能计划由新加坡劳动力发展局负责实施,但为保障该计划的顺利实施,政府将在2016年底前成立“新加坡未来技能局”和“新加坡劳动力局”两个法定机构。其中,未来技能局隶属于教育部,承接劳动力发展局目前负责的技能培训项目,主要负责推动与统筹未来技能计划。劳动力发展局将重组为劳动力局,仍然隶属于人力部,负责发展劳动力队伍,与企业携手精简和优化人力结构。在政府部门之下设立法定机构,可以更灵活地招聘人员和使用经费,并使这项计划得到强有力的组织支持。

(四)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

政府谋划政策并提供资助,市场机构和社会组织提供培训服务,而雇主、雇员和学生享受服务。目前该计划提供超过1万门课程,种类达到57个,它们都是由政府认证的培训机构提供的。大学、理工学院和工艺教育学院等专业培训机构也提供种类繁多的课程。比如,律政部与教育部和新跃大学合作开设刑事和家事法律方面的培训课程,建设局与工艺教育学院合作推出计划以培养建筑人才。

与此同时,基层组织和社会机构也参与其中,比如人民协会在2016年1月推出了“未来技能@人协”计划。新加坡全岛15所民众俱乐部和联络所(类似于中国的居民委员会)参与该计划,共有超过200项课程开放报名,种类超过45个,包括插画、糕点、按摩、手机、社交媒体等课程。新加坡人可以使用未来技能培训补助,修读这些简单易用的课程。通过市场化运作并多管齐下,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助推该计划实施,激活了全社会力量的共同关注、参与和投入。

(五)政府将推出一站式网络平台

在未来技能计划下,政府将推出一个全新的一站式网络平台,让新加坡人设立个人化的学习档案,为自己的技能培训规划方向和进度,最小的用户将是小学五年级学生,从小向新加坡人灌输持续提升技能的重要性。这将协助年轻人发掘并培养个人兴趣,掌握职场所需的重要技能,让他们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四、对我国的启示

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世界各国都越来越重视人才,并将人的终身学习置于重中之重的位置。目前我国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提升劳动力大军的技能水平,使他们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发展趋势,是关乎未来竞争力的重点。无论是每年大批毕业的大学生,还是各个城市流动的农民工,或是职场中人,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充电、更新和提升,以赶上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和工作需求。因此,我国各级政府应更加强调终身学习和技能培训,着力创新培训内容和方式,打通技能培训和职业发展的各个环节,通过教育和培训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可用之才。

(一)政策先行,加强职业教育,提倡终身学习理念

长期以来,我国社会普遍存在轻视职业技能和职业教育的倾向,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政府应从政策上向职业教育倾斜,采取多种措施扶持职业教育:强化劳动准入制度,使“先培训,后就业,未经培训不得就业”成为一种制度;成立全国统一的职业资格评审机构,规范管理职业资格证书等等。同时提倡终身学习理念,重视持续教育和继续培训,解决人力和技能差距,以支持企业发展和创造就业机会,引导人们认识到自身价值可以通过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和终身学习等途径得到提升。

(二)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技能提升的持续性

在经费供给方面除了中央财政拨款,还可多渠道筹措资金,使职业教育投资主体与资金来源向多元化发展。可以鼓励调动企业、个人对职业教育投资,甚至可以吸收国外资金和贷款来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借鉴新加坡征收“技能发展基金”的做法,向企业集资,支持保障职业技能培训。新加坡政府鼓励各种捐赠,凡是有捐赠的个人和企业,政府按1∶1配套,并且按1∶2.5的比例给予免税,比如企业捐赠100万元,政府将配套100万元,捐赠人同时可以得到250万元的免税单。

(三)鼓励职业学校为社会学习者定制课程模块、开放实训资源

充分利用我国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态势,鼓励职业学校提供在职人士不断学习和终身培训计划,针对不同的社会学习者设计模块化的课程,比全日制课程要更为紧凑,持续时间要短,开设时间要灵活,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让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的模块灵活地接受培训。同时鼓励职业院校开放实训基地(实训室)资源,为社会学习者技能训练创造条件。

中职学校可提供兼职证书课程,修完后可获得国家承认的技能资格证书。高职学校可提供兼职文凭和后文凭课程。兼职文凭课程为成人有工作经验者提供更灵活和方便的提升机会。后文凭课程满足持有文凭或学位的在职专业人士,以迎合成年人寻求扩大和深化他们的技能和知识,或为成年人改行提供不同的专业培训。

(四)开发继续教育网络平台,提供网络课程

考虑到社会学习者业余学习的便利性,建议政府开发设计继续教育网络培训平台,鼓励职业学校、培训机构等单位开发网络在线培训课程,政府认证后给予一定资助,扩大学习者的选择范围,为成人有工作经验者提供更灵活和方便的学习机会。

每个成功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国家都需要有良好的教育为其培养大量的人才,新加坡就是其中的典型。新加坡独立建国仅50余年,就将一个贫困落后的港口城市变成一个发展神速的现代化国家,用新加坡人的话说:科学务实的职业教育功不可没。新加坡的教育理念既超前也现实:教育不仅要培养科学家,也要培养技术工人;不但要培养管理者,也要培养会扫地的人[1]。

新加坡“小国寡民”,却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和创新力,这同国家对人才培养和技能培训的高度重视不无关系。政府不仅重视中小学教育,而且非常重视国民的技能培养,投入大笔经费开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以增强国民的就业保障,并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

一、新加坡未来技能计划提出的背景

新加坡于1965年独立,当时的教育部长杨玉麟宣布:“教育计划必须伴随经济计划,为国民提供技术教育和训练必须被看作是取得经济成功的基本要素。”政府相信,椭失业人群最好的方法不是为其提供财政资助,而是帮助他们增进自身技能来促进其就业。

1991年,新加坡工业与贸易局经济计划委员会制定了一个战略发展计划,亦即在30~40年内将新加坡建设成为高科技、高工艺、高产值集约型产业的一流发达国家,具体目标是在2030年人均国民总产值赶上美国的水准。为配合新的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新加坡职业技术教育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国家工艺教育学院代替了工业与职业训练局,推行了包括“工读双轨计划”“产业训练者计划”“混合型学徒计划”“见习生计划”等在内的系列计划。实践证明,职业技术教育是新加坡工业化启动的关键,是其经济腾飞的滑翔板。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资讯科技革命、环境变迁等趋势,为了进一步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新加坡政府于2014年9月成立了未来技能委员会(SkillsFutureCouncil),成员包括政府、产业界、教育和培训机构的代表。委员会主席由副总理兼经济及社会政策统筹部长尚达曼担任,劳资政学联手推动国民的职场技能提升。委员会的四大核心任务是:帮助个人在教育、培训和职业上做出明智的选择;应产业需求构建完整且优质的教育及培训体系;与雇主联合设计技能架构,依据员工个别潜能进行培训,以提升其职业能力;培养终身学习文化。

新加坡副总理尚达曼说:“未来技能的目的不是告诉年轻新加坡人须在某个阶段就锁定某种行业,但我们得帮助他们发掘自己的强项与兴趣,选择教育道路时不是被截分流,而是在获知各课程与他们的职业发展机会后做出明智选择。”

二、新加坡未来技能计划的具体内容

新加坡未来技能委员会自2015年起,陆续针对理工学院与工艺教育学院的毕业生、在职员工以及企业推出不同专案,以协助其提升竞争力,包括:未来技能在职培训计划、未来技能培训补助计划、未来技能中途职业加强津贴、未来技能进修奖、未来技能领袖培育计划、未来技能导师计划等。

(一)未来技能在职培训计划

新加坡政府于2015年4月在物流、零售、食品制造业与餐饮4个领域率先推出“未来技能在职培训计划”,学生通过面试与适合的雇主配对,获得在职培训机会。毕业后到企业工作并接受系统化在职培训与指导,同时还能修读获领域认可的课程。通过这项计划受聘的学生可获得5000新元的奖励。为支持企业在栽培人才方面所投入的资源,雇主也能获得最高15000新元的津贴。

在此计划下,学生毕业后加入所配对的企业,雇主须为对方提供在职培训与指导,毕业生则可边工作边进修,通过实习工作获得企业认可的技能,同时报读专科文凭、高级专科文凭等课程提升技能。政府的目标是到2025年,让1/3的职业院校毕业生能参与这项未来技能在职培训计划。

(二)未来技能培训补助计划

政府于2016年投入10亿新元推动未来技能培训补助计划。该计划将定期补助年满25岁的新加坡公民参与技能培训课程,预计超过200万名公民可获得500新元补助,且不限使用期限。该项补助可用于在职进修技能课程,亦可累积补助金额,用于未来更适合为技能增值的培训课程。

(三)未来技能中途职业加强津贴

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和挑战,未来技能中途职业加强津贴鼓励40岁以上新加坡公民提升现有技能或学习新技能,以在就业市场上保持竞争力。40岁以上符合申请条件的员工将获得高达90%的学费补助。

(四)未来技能进修奖

有意进一步自我提升的公民,可以申请未来技能进修奖,奖项的目标是促进事业处在初期和中期的新加坡人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形成一个健康的技术生态系统。成功申请者每人将获得5000新元现金,协助其发展与提升专业技能。未来每年将颁发2000个进修奖,涵盖的课程从短期技术培训到博士课程,范围广泛。例如,为了鼓励物流业的发展,新加坡政府计划在2016年为从事物流工作的公民颁发50份未来技能进修奖,鼓励他们掌握这方面的深层技能。

(五)未砑寄芰煨渑嘤计划

要使员工成为一个领导管理者,除工作经验与能力外,还需与区域或全球市场接轨,并担任关键职务。政府提出未来技能领袖培育计划,协助企业通过工作轮调或到海外工作等方式,培养具有潜力的员工成为企业领导人。为此,政府持续与企业合作,提供相关优质的领导管理课程。

(六)未来技能导师计划

为协助中小企业培养管理阶层指导下属的技能,政府与中小企业合作发展共享的未来技能导师人才库,使中小企业得以接触不同专业领域之导师资源。该项计划由新加坡标准、生产力与创新局(SpRinG)指派企业伙伴,协助感兴趣的中小企业招聘和管理导师。导师来源涵盖不同领域之技能高深且经验丰富的退休者,或具备高级管理经验的专业在职人士。

三、新加坡未来技能计划的特色

新加坡未来技能计划期望使国民不管处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能通过学习和训练发挥潜能,为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包容作出贡献。

(一)以职业生命周期为主轴,为不同阶段的职业人士提供定制化服务

无论是在校学生,还是职场新手,或是人到中年的专业人士,以及银发苍苍的退休人士,都可以从该计划中受益,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并提升技能。比如,“在职培训计划”使理工学院和工艺教育学院的毕业生将实习项目与工作配对两个环节衔接起来,促进学生的实习与工作匹配,并达到边工作边培训的目的;对于初入职场的年轻人而言,则可以选择同技能需求相匹配的课程模块,申请课程研修奖金,定制个人职业发展路线图。对于步入中年的职场人士,政府则提供继续深造技能的补助金,并为他们提供跨部门轮换或导师制等服务。退休人士则可以修读许多满足其个人兴趣的课程,以丰富其晚年生活[2]。

与此同时,该计划还提供了在线授课、晚间和周末课程,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选择。政府还推动各类机构对这些课程学分的认可,以使它们得到更广泛的承认,并为人们进一步深造提供凭证。

(二)政府提供持续和稳定的资金支持,并确保人人受益

政府过去每年平均投入6亿新元用于技能培训,而在2015年至2020年间,政府将每年平均投入10亿新元,大幅增加培训开支。正是依托这些资金,修读课程的公民需要支付的费用不高。对于低收入家庭而言,政府和社会组织还会额外提供培训补助金,以帮助他们提高技能并改善生活状况[3]。该计划的口号是“你的技能,你的资产,以及你的未来”,这极大鼓舞了每个人的参与意愿。

(三)组织架构清晰,并鼓励多部门协同合作

目前,未来技能计划由新加坡劳动力发展局负责实施,但为保障该计划的顺利实施,政府将在2016年底前成立“新加坡未来技能局”和“新加坡劳动力局”两个法定机构。其中,未来技能局隶属于教育部,承接劳动力发展局目前负责的技能培训项目,主要负责推动与统筹未来技能计划。劳动力发展局将重组为劳动力局,仍然隶属于人力部,负责发展劳动力队伍,与企业携手精简和优化人力结构。在政府部门之下设立法定机构,可以更灵活地招聘人员和使用经费,并使这项计划得到强有力的组织支持。

(四)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

政府谋划政策并提供资助,市场机构和社会组织提供培训服务,而雇主、雇员和学生享受服务。目前该计划提供超过1万门课程,种类达到57个,它们都是由政府认证的培训机构提供的。大学、理工学院和工艺教育学院等专业培训机构也提供种类繁多的课程。比如,律政部与教育部和新跃大学合作开设刑事和家事法律方面的培训课程,建设局与工艺教育学院合作推出计划以培养建筑人才。

与此同时,基层组织和社会机构也参与其中,比如人民协会在2016年1月推出了“未来技能@人协”计划。新加坡全岛15所民众俱乐部和联络所(类似于中国的居民委员会)参与该计划,共有超过200项课程开放报名,种类超过45个,包括插画、糕点、按摩、手机、社交媒体等课程。新加坡人可以使用未来技能培训补助,修读这些简单易用的课程。通过市场化运作并多管齐下,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助推该计划实施,激活了全社会力量的共同关注、参与和投入。

(五)政府将推出一站式网络平台

在未来技能计划下,政府将推出一个全新的一站式网络平台,让新加坡人设立个人化的学习档案,为自己的技能培训规划方向和进度,最小的用户将是小学五年级学生,从小向新加坡人灌输持续提升技能的重要性。这将协助年轻人发掘并培养个人兴趣,掌握职场所需的重要技能,让他们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四、对我国的启示

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世界各国都越来越重视人才,并将人的终身学习置于重中之重的位置。目前我国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提升劳动力大军的技能水平,使他们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发展趋势,是关乎未来竞争力的重点。无论是每年大批毕业的大学生,还是各个城市流动的农民工,或是职场中人,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充电、更新和提升,以赶上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和工作需求。因此,我国各级政府应更加强调终身学习和技能培训,着力创新培训内容和方式,打通技能培训和职业发展的各个环节,通过教育和培训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可用之才。

(一)政策先行,加强职业教育,提倡终身学习理念

长期以来,我国社会普遍存在轻视职业技能和职业教育的倾向,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政府应从政策上向职业教育倾斜,采取多种措施扶持职业教育:强化劳动准入制度,使“先培训,后就业,未经培训不得就业”成为一种制度;成立全国统一的职业资格评审机构,规范管理职业资格证书等等。同时提倡终身学习理念,重视持续教育和继续培训,解决人力和技能差距,以支持企业发展和创造就业机会,引导人们认识到自身价值可以通过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和终身学习等途径得到提升。

(二)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技能提升的持续性

在经费供给方面除了中央财政拨款,还可多渠道筹措资金,使职业教育投资主体与资金来源向多元化发展。可以鼓励调动企业、个人对职业教育投资,甚至可以吸收国外资金和贷款来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借鉴新加坡征收“技能发展基金”的做法,向企业集资,支持保障职业技能培训。新加坡政府鼓励各种捐赠,凡是有捐赠的个人和企业,政府按1∶1配套,并且按1∶2.5的比例给予免税,比如企业捐赠100万元,政府将配套100万元,捐赠人同时可以得到250万元的免税单。

(三)鼓励职业学校为社会学习者定制课程模块、开放实训资源

充分利用我国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态势,鼓励职业学校提供在职人士不断学习和终身培训计划,针对不同的社会学习者设计模块化的课程,比全日制课程要更为紧凑,持续时间要短,开设时间要灵活,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让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的模块灵活地接受培训。同时鼓励职业院校开放实训基地(实训室)资源,为社会学习者技能训练创造条件。

中职学校可提供兼职证书课程,修完后可获得国家承认的技能资格证书。高职学校可提供兼职文凭和后文凭课程。兼职文凭课程为成人有工作经验者提供更灵活和方便的提升机会。后文凭课程满足持有文凭或学位的在职专业人士,以迎合成年人寻求扩大和深化他们的技能和知识,或为成年人改行提供不同的专业培训。

(四)开发继续教育网络平台,提供网络课程

考虑到社会学习者业余学习的便利性,建议政府开发设计继续教育网络培训平台,鼓励职业学校、培训机构等单位开发网络在线培训课程,政府认证后给予一定资助,扩大学习者的选择范围,为成人有工作经验者提供更灵活和方便的学习机会。

参考文献

[1]龚雅雯,王泓翔,张素惠.新加坡职业教育及训练发展现况与策略之探讨[J].技术及职业教育学报(台湾),2015(8):18.

职业教育协会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中图分类号:C92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认识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做好新形势计生协会工作的重要性

做好新形势下的计生协会工作,是学习和贯彻落实2011年4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世界人口发展和全面做好新形势下我国人口工作进行了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就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发表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人口问题的高度重视,《讲话》是全面做好新形势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个行动指南。计生协要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群众路线,重视、支持协会工作,切实抓紧抓好协会工作。特别是计生协会在宣传、服务、引导群众方面的职能,把广大职工群众组织起来,尊重职工群众主人翁地位,进一步提高广大职工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觉悟和能力,既是党的群众路线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的生动体现,也是在建设和谐社会新形势下的具体体现,是做好新形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必然选择。中共中央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持专门队伍和职工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工作思路,把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形成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广泛群众基础,并强调要发挥计生协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要充分认识计划生育协会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大力支持计划生育协会工作,并进一步发挥计划生育协会人员众多、联系广泛、群众基础较好的整体优势,为最终实现计划生育工作“行政负总责、居民搞自治、协会当骨干、群众做主人”的工作机制奠定基础。要不断加强组织网络和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各级计生协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共同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向前发展。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推动计生协会在参与计划生育改革创新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要积极发动和组织协会会员参与工作。计划生育协会是育龄群众自己的组织,代表着群众的利益,应当在综合改革和居民自治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各级党政领导要重视、依靠、发挥基层协会的积极作用,发动协会会员积极工作,团结教育群众参与自治,发挥协会组织网络的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的职能作用,随时随地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及时计划生育主管部门提出建议和要求,维护职工群众在计划生育中的合法权利。

要积极为育龄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为育龄群体服务,为企业大众服务,是计生协工作的宗旨,也是协会的凝聚力所在。开展有偿服务上下功夫,以服务能力的增强带动服务水平的提高,凡是对群众生育、生产、生活、健康有利,协会又有能力做的事情,都要积极主动地去做。要发挥广大会员与职工群众朝夕相处的优势,面对面地宣传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科学知识,宣传男女平等、生男生女一样好的新观念。广泛利用协会的网络优势,配合有关部门,围绕生育、节育、不育共同做好计划生育和生殖保健服务。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围绕计划生青基本国策,创造性地开展富有特色的工作

未来几十年,人口总量高峰、就业人口高峰、老龄人口高峰相继到来,就业人口对经济承载的压力,贫富差距对社会承载的压力,生产生活方式对资源承载的压力,人口总量对环境承载的压力,四大压力相互作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既面临稳定低生育水平的艰巨任务,又要统筹解决人口素质、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等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面对巨大的人口压力,我国政府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把开展计划生育与发展经济、普及教育、消除贫困、完善社会保障、提高妇女地位、建设文明幸福家庭、提高生殖健康水平紧密结合起来,运用多种手段综合治理人口问题,使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进入了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新时期。不但把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落实到千家万户,而且群众中诸多矛盾、问题都应刃而解。所以,要围绕基本国策,更好的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计生协就要充分发挥以下五个方面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一是网络优势。计生协会基本上实现网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协会的网络,有育龄群众的地方,都有协会的活动。党政组织抓协会,给计生协会指方向、提要求、压担子。协会组织抓分会,积极行动开展工作,分会靠会员,会员带群众。这对协会的发展和工作开展,是动力,是促进。二是人才优势。计生协会会员既有老党员、老干部、老职工、老长辈,他们有威望、有经验、有号召力,又有工作骨干、技术能手、大学毕业生,这些人有知识、有本事、有朝气。基层计生协会形成了庞大的人才济济的骨干积极分子群体,是党开展群众工作可信可靠的重要力量,是做好群众工作不可缺少的骨干力量。三是知情优势。计生协会会员是职工群众的一员,他们置身于群众之中,最了解群众想什么、盼什么、烦什么,不仅了解工作情况,还了解各家的生活情况,懂得“哪把钥匙开哪把锁”,善于做不同群众的工作。让计生协会会员成为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解难人。四是服务优势。计生协会的生命力在活动,凝聚力在服务。服务群众是协会工作的根本。围绕新时期群众求知、求富、求健康、求欢乐的要求,各分会积极开展生产、生活和技术服务,宣传服务群众、政策落实到户、建立宣传服务阵地,从而去赢得职工群众的赞誉。五是示范优势。计生协会会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管自己、教子女、帮亲属、带四邻,带头计划生育,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建设和睦家庭。协会通过会员的实际行动,示范带动职工群众,有效推进了基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职业教育协会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专本协同;课程衔接;Java开发;职业教育

0.引言

为建立和完善与产业体系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适应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技能人才,2014年广东省教育厅出台了《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4年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协同育人试点申报工作的通知》(粤教高函[2014]35号),经过学校申报及专家评审等程序,确定了2014年开展23个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协同育人试点项目。其中,三二分段专升本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项目14项,四年制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试点项目9项。

“三二分段”专升本应用型人才培养项目通过普通高考招收学生,与其他专业同批次录取,单独编班。试点专业学生按五年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完成三年高职学习并符合毕业条件,可获得普通高职毕业证书,再通过转段选拔考核进入对口本科院校试点专业学习两年并符合毕业条件,可再获得试点本科院校本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广东省东莞市作为我国一个制造业强市,职业教育是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通过发展职业教育,东莞社会经济升级转型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供给才能落到实处。为此,2014年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与对口本科院校东莞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成功开设了“3+2”试点项目。然而由于高职阶段与本科阶段均有相对独立的人才培养方案和灵活出口,试点专业衔接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仍然存在问题,其中课程体系衔接是高职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衔接贯通的核心。

1.两个阶段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高职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具有承接关系的两个主体,专业教育要对接区域产业结构和社会职业带。其中高职教育立足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突出基层岗位操作技能;而应用型本科教育立足培养高级技术型和工程型人才,重在培养技术成果的应用转化能力,应用型本科课程是高职课程在横向上的扩展和纵向上的延伸与深化。

1.1东莞市用人单位Java开发方向人才需求情况

根据2013年和2014年东莞市信息技术类人才需求调查,东莞市用人单位招聘Java开发方向的主要岗位有软件工程师、网页设计师、软件设计师、数据库系统工程师、数据库开发与管理(DBa)、标准化工程师、系统分析师、手机应用开发工程师等。东莞市智通人才市场提供的2014年用人单位的Java开发方向职位人才需求情况,8个岗位总需求人数为1416人,其中软件工程师、网页设计师、软件设计师3个岗位占8个岗位人才需求量总数的80%,如图1所示。

如图2所示,东莞市智通人才市场提供的2014年同比2013年用人单位的Java开发方向职位人才需求增长情况,手机应用开发工程师、软件设计师、数据库系统工程师3个岗位人才需求量增长幅度都超过50%,然而数据库开发与管理(DBa)、标准化工程师、系统分析师3个岗位人才需求量都呈负增长。

1.2两个不同阶段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根据东莞市智通人才市场提供的资料,上述8个工作岗位要求专科学历的有软件工程师、网页设计师、软件设计师、数据库开发与管理(DBa),要求本科学历的有数据库系统工程师、标准化工程师、系统分析师、手机应用开发工程师。

因此,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Java开发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面向东莞区域,培养中小型信息技术类企业需要的,能从事数据库开发与管理、网页设计、软件设计与开发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东莞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Java开发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面向东莞区域,培养大中型信息技术类企业需要,熟悉软件开发流程及软件设计模式,能从事系统数据库设计及优化、软件架构设计、手机应用开发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两个阶段教育的专业行动领域划分

根据上述两个阶段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对Java开发方向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获取典型工作任务,从而划分出专业方向的行动领域。

2.1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根据东莞市智通人才市场提供的用人单位的岗位描述确定相应典型工作任务,表1及表2分别列举出Java开发方向高职及本科两个阶段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

2.2划分行动领域

针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对象、工具、方法、组织以及要求进行分析,把相互联系的任务进行归类,将一个或多个相类似的典型工作任务划分为一个行动领域。表3为“软件需求分析”工作任务的分析表。

根据表3的分析方法,对表1及表2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根据相类似的任务对象或任务工作过程划分出表4中的10个行动领域,如“网页设计与制作”“Linux操作系统应用”“数据库技术及应用”等。

3.专本协同课程衔接构建

3.1确定两个阶段的学习领域

分析完成上述10个行动领域所必须学习的系统性内容,确定Java开发方向的专业学习领域。其中,行动领域“软件实现”对应有“程序设计基础”“算法与数据结构”“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web技术应用”4个学习领域,具体对应关系见表5。

3.2专本协同课程衔接

根据学习领域的难易程度及知识认知规律,可对表5的学习领域进行划分,表6为Java开发方向高职及本科学习领域划分及开课学期情况,其中高职教育阶段有10门课程,本科教育阶段有8门课程,从第1学期到第10学期学习领域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和职业发展规律,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由易到难,从而实现两个不同教育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

职业教育协会工作计划篇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函授教育辅导站(以下简称函授站)的建设和管理,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函授教育暂行工作条例》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或国务院部委的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或批准,并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备案的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本、专科函授教育所属函授站。

第三条函授站是举办函授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主办学校或学校)对函授生进行教学辅导,思想政治教育和组织管理的机构。

函授站业务上接受主办学校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的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函授站的工作进行指的领导,行政上接受设站单位的领导。函授站所在省、自治区、导和监督。

第四条函授站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遵守政府法令,贯彻国家有关函授教育的方针、政策的规章,执行主办学校和设站单位签订的建站协议,执行主办学校的有关制度,配合主办学校认真、严格地组织教学。

第二章设置

第五条主办学校和设站单位根据本规程协商建立函授站。

第六条主办学校设站应遵循的原则。

(一)拟设站的单位必须是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或业务主管部门。学校不得与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组织和个人签订建站协议;

(二)根据系统,行业或地方的人才培养要求和本校函授教育发展规划,在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和国家教委批准的招生区域内,合理设置函授站;

(三)设置函授站的数目和函授站距离主办学校的远近,应同学校的办学力量和管理能力相适应;

(四)函授站一般应建在函授生较集中、交通较方便的地方。

第七条设置函授站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连续或隔年报考的生源;

(二)能配备专职或以专职为主体、专兼职结合的管理人员队伍;

(三)能就地就近聘请合格的辅导教师;

(四)能提供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场所和其他教学条件;

(五)能提供或筹集函授站经费。

第八条提倡在普通或成人高等学校、普通或成人中专学校、企事业单位教育培训中心建立函授站。

若干所普通高等学校若同时在一个地区或一个单位举办函授教育,经过协商可以联合建立函授站。

第九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所属学校的函授站及招生的范围,一般不得超出学校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国务院部委所属学校(包括受部委委托办学的其他学校)的函授站应根据部委对系统、行业的人才培养和函授布局的规划安排。国务院部委所属学校,也可根据地方需要和有关规定建立面向社会招生的函授站。

第十条主办学校和设站单位协商后,应签订建立函授站的协议。建站协议应具备以下主要条款:

(一)主办学校(建站方)与设站单位(设站方)各自的职责、权力和义务;

(二)开设专业名称、培养目标、层次(本、专科)、学制、招生对象、招生人数、覆盖地区(或招生范围)、发展规模;

(三)函授站地点及办学条件;

(四)函授站站长、副站长及工作人员;

(五)函授站经费来源和管理办法;

(六)履行协议的期限;

(七)变更协议及违反协议的处理办法;

(八)经双方同意的其它有关函授站的内容。

第十一条建立函授站必须到函授站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的教育行政部门履行备案手续。在履行备案手续时,主办学校应向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国家教委颁其举办函授教育的文号及专业备案情况。建站协议在履行上述手续后方能生效。

第十二条函授站的站长、副站长及工作人员,由设站单位提名,与主办学校协商确定。站长、副站长及工作人员的变动情况应及时报函授站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受上述教育行政部门委托的地、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三章职责

(一)及时传达国家有关函授教育的方针、政策;

(二)对教育质量及在函授站所进行的教学环节负责,指导函授站辅导教师的教学工作;

(三)制定函授站协助学校进行学籍管理和招生等工作的规章制度,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四)派遣主讲教师,聘任或派遣辅导教师;

(五)每学期或每学年对所属函授站工作进行检查或评估,表彰工作成绩优异的函授站和工作人员;对办学条件不能保证,管理混乱的函授站,应会同设站单位进行整顿;对不能保证辅导教学质量的函授站,应予撤消;对工作不负责任或不能胜任工作的人员,应与设站单位协商予以批评教育或调整;

(六)每学期或每学年召开函授站工作会议,安排工作,交流经验,研究解决工作中的有关问题;

(七)组织函授站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学习国家有关函授教育方针、政策和函授教育管理知识,提高管理水平。

第十四条函授站的职责是:

(一)协助主办学校做好在本站所在区域的招生工作;

(二)协助主办学校做好本站函授生的学籍管理工作;

(三)承担主办学校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交给的教学辅导任务,执行主办学校交给的有关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工作;

(四)负责及时、准确地向函授生分发教材和辅导材料;

(五)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为教师和函授生创造良好的教学和生活条件;

(六)向主办学校推荐辅导教师,并协助主办学校做好辅导教师的管理工作;

(七)做好函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经常与函授生所在单位联系,争取单位对函授生学习的关心和支持,解决其学习中的困难;

(八)及时向主办学校反映函授生、辅导教师对教学及管理工作和意见、建议;

(九)健全行政、教学辅导、后勤、财务等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并严格执行,使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十)定期对本站所承担的教学和管理工作进行自我检查,积极配合主办学校和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或受委托的地、市、县的教育行政部门对本站工作进行检查评估;

(十一)每学期或每学年向主办学校、设站单位和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教育行政部门或受上述教育行政部门委托的地、市、县的教育行政部门报送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

(十二)建站协议规定的其它有关职责。

第十五条不承担第十四条第(三)或(六)项职责的,应称为函授点。

第十六条设站单位的主要职责是:

(一)主动配合主办学校落实函授站的建置,提供为履行职责所需要的条件;

(二)解决函授站正副站长、专职管理人员和专职辅导教师的编制、职务聘任及工资待遇;

(三)做好函授站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

(四)定期研究和检查函授站工作;

(五)及时传达国家有关方针、政策。

第四章管理人员和辅导教师

第十七条函授站设站长人(一般可由设站单位负责人兼任),副站长—人。管理工作人员根据需要配备,可按函授生人配备管理人员人的比例安排。

函授站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应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熟悉教学管理业务,工作负责,品德好,作风正派,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第十八条函授站负责人的工作人员应按受必要的培训。

第十九条辅导教师既可由主办学校从本校教师中选派,也可由函授站将本站或本地能胜任函授辅导工作的人员向主办学校推荐。函授站推荐的辅导教师应由主办学校审核同意后,方可作为辅导教师担任教学辅导工作。辅导教师应保持相对稳定。

第二十条辅导教师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讲师以上教师职务,有一定教学经验和能力。

辅导教师应认真按照主办学校的要求进行教学辅导,教书育人,并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第二十一条主办学校应当指导和考核辅导教师的教学工作。应组织辅导教师到校短期进修、集体备课、交流经验,以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

第二十二条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函授站专职辅导教师,经过一定时期教学工作实践的考察,可由设站单位根据工作岗位需要,委托主办学校按照《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的规定评定助教或讲师的教师职务资格。设站单位为其办理任职手续并兑现相应的工资待遇。其他专业技术职务不能套改为高等学校教师职务。

第二十三条兼职辅导教师的编制、职务聘任及工资待遇,由其所在单位解决。

第二十四条对于不符合条件或工作不负责的管理人员和辅导教师,主办学校或函授站应及时更换。对于作出优异成绩的辅导教师,应予以奖励。

第五章经费

第二十五条函授站所需经费,由设站单位提供或筹集。

第二十六条函授站的经费,必须用于函授站的教学、管理和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不得挪作它用。

第六章管理监督

第二十七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的教育行政部门对本地区函授站的主要管理职责如下:

(一)向函授站和设站单位传达国家有关函授教育方针、政策,执行有关法令、法规;

(二)根据地方培养人才的需要和设站单位的条件,统筹规划面向本地区招生的函授站布局,择优设站。注意利用和发挥办学质量高、社会声誉好的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其他部委所属学校的优势和作用;

(三)向函授站有主办学校提供人才需求信息,指导学校合理设置专业和招生计划;

(四)监督建站协议的执行;

(五)定期检查、评估函授站的工作。对于不符合规定的函授站,应责成主办学校停止在该函授站的招生,进行整顿或通知主办学校撤消该函授站;

(六)帮助解决函授站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在有条件的地、市、区、县设立综合函授站或函授教育中心;

(七)组织函授站交流经验,学习国家有关函授教育方针、政策,培训函授站工作人员;

(八)执行国家教委赋予的有关任务。

第二十八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的教育行政部门可将上述部分职责委托地、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执行。

第二十九条国务院部委教育行政部门应统筹规划所属学校建在直属部门、单位及行业系统的函授站,形成函授网络。为函授站建设和发展创造条件,监督、检查教育质量。配合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函授站。

第七章罚则

第三十条主办学校及其函授站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视其情况,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或国务院部委的教育主管部门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整顿、责成主办学校停止在该站招生或通知主办学校撤消该函授站。

(一)未按本规程规定设置函授站的;

(二)不履行函授站职责和建站协议的;

(三)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

(四)以函授站名义独立办学等超出函授站职责和建站协议进行活动的;

(五)违法或违反国家教委有关规定的。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一条本规程适用于独立设置的函授学院所属函授站。

职业教育协会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中职教育;生涯管理;国外经验

一、职业生涯管理的内涵

关于“职业生涯”的含义,有很多不同的理解,但最普遍接受认可的含义是“与工作相关的整个人生历程”。在词语意义上,与“职业生涯”有关的关键词主要有“工作”、“职业”和“专业”等。

“职业”与“工作”最为相关。在英语中,“工作”的词语意义,首先与“游戏”或“娱乐”相对而言,是指“为特定目的而耗费体力或脑力”;其次是指“一个人为谋生所做之事”,也就是现代社会通常所说的“就业”。

而“职业”的一般西语词义,是指一个人所从事的行业或专业,或一个人长期从事的稳定性工作。

“职业生涯管理”简言之,就是关于职业生涯的核心价值取向、发展目标预期、战略阶段规划、实现路径设计和具体策略调整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二、中职学生特点和职业生涯管理现状

所谓职业教育,就是指为了某一特定行业或者职业所专门开设的教育。中职是在初中之后一个阶段的职业教育,包括职业高级中学、技工院校、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各种短期职业培训以及县级职业教育中心等。中等职业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技术工人以及各类初、中级技术人员。在我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制一般是三年,接收的学生以初中毕业生为主,同时也面向农村成年人、剩余农村劳动力、退伍军人等,教育的范围和内容包括:各种行业、职业的培训,对农民工的培训,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对职工的就业前培训等内容。

中等职业教育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专业性。通常来讲,中等职业教育具有很明显的专业性,往往是针对具体的行业而开设的专业。这一点可以从学校名字上略见一斑,如某某技工学校、师范学校、计算机学校、机电学校等等。从中等职业教育开设的课程看,除普通文化课外,最主要的就是开设许多的专业课。而中职学校的教师,除了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和教学经验之外,还有很扎实的专业知识。所以可以说,中职教育的各个方面都不同于普通的基础性教育,它具有很强的专业指导性。第二,实用性。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性决定了其实用性。我们知道培养技术型、实践型、应用型人才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所以大多数的职业技术学校为了使学生有动手实践的平台,都建立了实习、实训、实验基地,严格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动手、动脑的能力。许多学校更是坚持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把社会实践穿插到教学中,三年制学习的最后一年多是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与学校合作的企业去参加实践。这些措施无不把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生产实际以及未来的工作紧密地联系到一起,强化了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和实践教学环节,使得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学习和掌握技能,为直接从事特定职业的工作做好了充分准备。第三,社会性。从广义的范围讲,一切人类活动均具有社会性,但是这里我们所讲的职业教育的社会性是针对职业教育的社会需求而言的,也就是说职业教育存在的基础是社会需求,而且是特定形式的社会需求,这种需求是看得见、摸得着,不抽象具体的,这一点是和基础教育有着根本区别的。

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如下方面的问题:在内容方面,有的学校开设的职业生涯选修课内容空泛,缺乏针对性;在整体框架设计方面,很多学校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解为职业教育,内容狭窄单一,缺乏系统性;在机制保障方面,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缺乏法律法规方面的保障和有效的评价机制;在针对性方面,还缺乏分层的、针对不同年龄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框架。

三、国外经验借鉴

1.完善的法律与制度

通过文献整理发现,很多国家都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制定了完善的法律或制度。如,美国的《生计教育法案》《从学校到就业法案》,日本的《学习纲要指导》,澳大利亚的《职业发展纲要》,瑞士的《联邦职业和专业教育及培训法》等,都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到了保障作用。这些法律或制度不仅完善,而且安排具体,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强制性的教育内容。像美国,把《生计教育法案》和《从学校到就业法案》作为国家立法。1994年,克林顿总统还签署了《从学校到就业机会法》。有了这些法律与制度的支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可作为强制性内容,在全国推行起来既有法可依,又具体可行,同时法律也给财政支持带来了有力保障。

2.专门的部级管理机构

一些国家还为此成立了专门的部级管理机构,将生涯教育置于国家高度进行管理。例如,1987年美国国会通过立法成立了国家职业信息协调委员会(noiCC),由教育部、劳工部、商务部、农业部、国防部等9位副部长和署长组成,阵容强大。作为联邦制国家,瑞士各州可以独立管理本州事务,但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瑞士政府非常重视,要求由联邦政府与各州共同管理,并成立了瑞士联邦职业教育与技术办公室,隶属于联邦经济事务部。这个部门负责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需要,制定各项职业教育和培训政策及发展计划。各州设有职业教育办公室,负责对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进行监督。

3.完整的框架设计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不是单纯的职业教育,其内容相当宽泛,是贯穿整个人生的生存教育,因此,需要有完整的框架设计和分层的教育内容,这方面尤以日本的做法值得借鉴。日本对中小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着非常完整的框架设计,《培养劳动观和职业观的计划框架》由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中小学生指导研究中心开发,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看,包括人际交往能力、信息活用能力、对未来的设计能力、计划与决定能力等内容,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均根据这四个方面,针对不同年龄特点设计了细致分层的能力和态度表现,非常具体,使各学校操作方便。

4.较早的起点

美国规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从孩子6岁开始,并贯穿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日本倡导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高中、大学,都要渗透职业生涯理念,每个阶段的教育都要为人的出路做准备;澳大利亚很多小学都利用自身条件开设了各种职业的实验室,例如,木工、铁工、烹饪、美发、面点等的实验室;德国要求教师带领幼儿和小学生以模拟职业的形式进行各种有趣的活动,以体验为主渐渐渗透职业的感受和意识;英国教育与技能部制定了“全国生涯教育框架”,并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前到11岁。因此,从早期开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各国的共同经验,这使孩子到了高中阶段,大多已经对自己的职业能力和兴趣有了较多了解,并初步确立了未来的职业倾向。

5.专业的师资队伍

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德国、加拿大等国家均对从事职业生涯教育的教师的资质有严格要求,他们不仅为学生配备具有高学历的专职教师,还对专职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以保证学生接受到合格的、与时俱进的生涯教育。例如,加拿大要求从事就业指导的咨询师必须具有教育学、心理学、咨询学或相应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博士学位,并有一定工作经验,要求指导教师或管理员具有人文科学方面的硕士学位。英国教育与技能部要求所有公立学校指定专门的教师担任“生涯协调员”,负责生涯教育与指导的顺利开展,生涯协调员和校外的职业官员协作工作。多数国家还配备了兼职的教师队伍,通过各种不同途径和渠道对学生进行生涯教育。

6.强有力的企业支持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毕竟不是学历教育,它需要大量的体验和实践环节来支撑,因此,争取广泛的社会资源是各国的共同经验。瑞典、德国、瑞士、美国等国家特别强调企业责任,各学校都与附近的企业有着密切的联系,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到企业去学习和体验。例如,在政府的统一协调下,瑞典高中与高等院校、企业、工会、协会、职业介绍所建立了固定的联系渠道,这些机构会定期为学生提供职业信息和实习培训机会。瑞士的企业不仅积极参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甚至起到了主导作用。在瑞士,约有1/3的企业承担了学徒培训,这些企业与学校一起制定教学和考试内容,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及培训教师,还支付部分工资作为对企业工作的认可,各州职业教育办公室每年会向接收学徒的企业颁发一枚徽章,感谢企业参与培养专业人才。

7.家庭的密切配合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离不开家庭的支持。瑞士专门设立了“子女节”,每年的这一天,父母要带着孩子去上班,让孩子真正进入父母的工作岗位,了解父母的工作情况。英国特别重视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及家庭相结合,中学有专门的“设计和技术”课,每周上两节,一节是学习家务,如烹饪、缝纫以及学会使用电熨斗、电烤箱、微波炉、电缝纫机;另一节是学习简单的设计和制作,主要以木工活为主,如制作玩具、箱子、家具等。另外,学校会不定期举办专门的家长培训,向家长介绍家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方法和内容。

四、加强我国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建议

除了上述的主要国际经验,世界各国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还有很多值得我国借鉴的方法。例如,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科学的评价体系,先进的教学车间配备,丰厚的财政保障,对寒家庭学生的特殊支持,固定的职业指导渠道,与考试分离的培训机制,系统的课程模块,操作性很强的指导大纲等等,这些都值得我国深入探索。结合我国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笔者提出下列几点对策建议。

1.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强制性的教育内容

教育的核心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生存,学校应将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学生奠定未来发展的基础作为重要的任务。这不仅是高等教育的职责,也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使命。纵观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多起步较晚,很多地方从大学才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我国目前总体状况来看,小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几近空白,初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只有少数试点学校,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只有上海市在全市所有普通高中开展,北京、广州等地区在部分普通高中开展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面对社会就业环境的变化和学生就业意识、就业能力缺乏的现实问题,我国急需加强基础教育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建议国家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强制性的教育内容,前移到义务教育阶段,从小学、初中开始对学生进行正规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2、针对性的出台不同阶段的职业生涯管理教材,形成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目前,我国对学生的一些职业指导存在临阵磨枪的现象,一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往往零零碎碎、东拼西凑,缺乏系统性。应尽快形成系统的教育体系和细致的分层教育框架,对幼儿、儿童、少年、青年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既要做到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教育全程和人的一生,也要做到各阶段的有效衔接,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形成系统化的教育体系。建议我国尽快出台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纲要和分层教育框架等法律文件及指导性文件,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学校必修课程体系,在学校开设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由专职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生涯教育。

3.提高教师职业生涯管理教学,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专业化水平

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专业的师资,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有其内在的规律和体系,需要专业师资对课程的内容及方法进行准确把握和演绎。建议配备专业的专兼职教师,并对教师进行定期的再教育和再培训,提高其专业化水平。

4.整合当地教育资源,搭建职业体验平台

将“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教育部门应广泛争取社会和企业的支持,从小学、初中开始多为学生提供职场体验的机会,这样才能使学生在高中阶段对各种职业有深刻的情感体验。要将“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各地方政府应设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协调机构,统合当地丰富的教育资源,同时,学校要多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帮助,尤其要帮助学生发现职业兴趣和能力倾向,多为学生提供各类就业和升学的信息资料或咨询渠道。

5.促进家庭、学校、个人全方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建议强化家庭对子女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和责任,学校要定期举办家长培训班,向家长宣传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价值、方法、内容等,积极争取家庭的支持,使家长参与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来。父母要密切关注并积极参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了解子女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职业倾向,帮助孩子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合理设计未来生活,指导孩子进行合理的升学和就业选择。

6.树立精神榜样,提升中职学生的成才观和职业观

一个人的职业观与全社会的教育观、成才观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前我国高中生存在的“普高热,职高冷”、“大城市热,小城镇冷”、“国企热,民企冷”等现象,本质上是成才观和职业观的现实反映。因此,全社会要树立科学的育人观,把促进人的生存、发展作为教育的核心目标,这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基础。同时,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也要客观、积极地宣传各行各业的先进人物,帮助学生认识到不同行业的社会价值,引导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劳动观和职业观。

参考文献:

[1]郭秀梅.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11-12.

[2]牛亚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问题及对策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11-13.

[3]刘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价值观对其职业决策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

2008:24-25.

职业教育协会工作计划篇7

全面推进计划生育协会工作

各位理事、同志们:

我代表区计划生育协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理事提出意见。

一、××年计生协会工作回顾

我区计划生育协会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区计生局的大力支持及市计生协的直接关怀和指导下,根据中央、省、市、区计生协会既定的工作思路和省专职副会长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心,积极引导乡、村、企业开拓进取,在学习先进、争创示范、深化“一流协会”、建设企业协会、参与抗击非典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协助党和政府推进了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的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落实“两办”通知精神,加强协会组织建设

⒈领导重视,搭建协会可持续发展平台

浙委办发〔〕号文件下发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在协会机构、编制、人员到位的基础上,又下发了金东组复〔〕号《关于同意区计划生育协会列入参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范围的批复》。协会考核工作力度也有所加强,分值从原来的‰增加到‰。

⒉创新机制,加强基层协会队伍建设

根据××年月日市计生协会工作会议精神区计生协于月日制发了金东计生协〔〕号《关于选聘镇乡街道、村居两级计划生育协会专职副会长的通知》全区个镇乡(街道)根据通知要求全部配备专职副会长其中孝顺、岭下、赤松、东孝等四个镇乡街道的专职副会长确定为原班子退二线的老领导担任成为名符其实的专职副会长。

同时全区个人以上的行政村也配备了专职副会长,协助秘书长开展工作。人中有男性人,女性人,多为退居二线的原村两委班子成员或退休的老干部、老教师,他们一直以来就是村里计划生育的宣传员、带头人,在村里有很高的威望,热心公益事业,拥护计划生育政策,尤其认可计划生育协会的宗旨和任务,认为计划生育协会是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的好组织,非常乐意接受专职副会长这个职务。目前这些新当选的专职副会长已经在协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⒊经费落实,改善协会工作条件

我区计生协会活动经费在计生局正常性经费中列支。局长表态:协会经费需要多少拨多少,且随时划拨。有了一把手的明朗态度,协会工作的开展更加顺利。去年区计生协积极参与非典防治工作,轰轰烈烈开展“·”活动,与计生局的经费支持分不开,仅“·”活动就花费万多元,全年用于计生协会建设经费万余元。乡、村级在同级行政经费中实报实销。

(二)学习朱缀绒,争先进创示范

⒈广泛开展“远学朱缀绒,近学身边人”活动,

为了响应省委发出的关于向“一心为民的模范村党支部书记”朱缀绒学习的号召,区计生协于××年月日转发了浙计生协〔〕号《关于深入开展向朱缀绒同志学习、深化创建“一流协会”活动的意见》,在××年广泛开展学习朱缀绒先进事迹的基础上,号召乡、村两级协会深入开展向朱缀绒同志学习,并把此活动与争做“育龄群众贴心人”和“两为”活动结合起来,让每个会员都积极参与,让每个会员都积极参与,让一心为民的良好风气遍布城乡,并涌现出许多感人的典型。促进了计生协会建设和作用的发挥,推动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镇乡(街道)计生协利用召开理事会、每月一次例会,组织理事、计生服务员、村计生协会秘书长学习朱缀绒先进事迹,同时结合村级优质服务培训、会员活动组织会员、育龄妇女进行广泛学习。通过层层学习,涌现出一批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如:孝顺镇计生协联合镇农办举办了大型科技下乡活动,科技专家与位协会会长、会员签约结成对子。东孝街道组织会员开展“我为协会添光彩,协会为你做好事”的一帮一活动,到敬老院帮助老人洗衣洗被、打扫卫生,并结成对子,以后定期上门服务。源东乡计生协考虑到非典时期大量水果销售受阻,及时与移动公司联手建立源东大白桃销售网站,使水果之乡的水果外销非但未因非典受阻,反而比往年更畅销,大白桃销售由往年局限于金华地区扩展到了广东、上海、辽宁、山东、福建等多个省市,货源供不应求,果农也因能卖个好价钱心里乐融融,交口称赞计生协会好。多湖街道东山村协会理事应金堂,带领周边群众养殖广东山黄鸡,三年内带动户贫困户脱贫致富。源东乡邢村七十多岁的计生协会专职副会长邢子道老人,十年如一日,协同老伴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义务为村里修凿机耕路约公里。还义务为村里清理水塘,并且个人出资修筑塘坝和排污沟,使污水塘变成了清水塘,改善了村民生活环境。邢子道在两项工程中无私地投入近万元,村民把邢子道老人称赞为“身边的朱缀绒”。

⒉开展评比先进、争创示范协会活动。

发挥宣传品的知识传播阵地作用,推进计生知识的普及,为推动协会工作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年,我区开展了评先创优活动。在帮扶群众脱贫致富中,无私奉献的多湖街道养殖专业户应金堂被评为全国先进志愿者;曹宅镇计生协建立企业协会富有成效,被评为市级示范协会。这些典型为协会整体工作的推进树立了典范。同时,各镇乡(街道)也开展了自评活动,评选出了先进村(居)协会和示范协会。评选中坚持标准:有一个精干、高效、议事能力强的理事班子;有一个富有生气的会员活动阵地;有一个热心服务群众的志愿者队伍;有一个“少生快富”项目。

⒊开展新家庭计划“少生快富”项目活动

××年,我区各镇乡(街道)开展了源东大白桃基地项目等十个“少生快富”项目建设,帮扶一百多户脱贫,取得良好社会效应。同时以上村(居)也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了项目,利用会员联系户制度实行一帮一、手把手的帮扶结对,使会员联系户制度得到了深化。协会通过建立和发展项目活动,组织、帮助会员群众学知识、学技术,发展生产,勤劳致富奔小康,在拓展协会服务领域的同时转变了群众的生育观念,为稳定我区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加强企业协会建设,参与流动人口计生管理与服务

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尤其是加入后,我区“三资”企业、民营企业和集贸市场发展较快,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加强这些地方的计划生育协会建设已显得十分必要。实践也证明了企业计生协会是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一种很好组织形式和工作载体。××年我区将企业协会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做了部署。

根据浙计生协〔〕号《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计划生育协会建设的意见》的通知精神,区政府于月日下发了〔〕号会议通知。月日,区首家企业计生协会试点单位浙江李子园牛奶食品有限公司计划生育协会成立暨一届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全区各镇乡(街道)的协会专职副会长、秘书长、计生局领导及家企业负责人都参加了会议。

这次成立大会是推进企业计生协会建设的序幕,全区各镇乡(街道)年内在各自辖区内确定一个企业进行试点,并顺利完成,××年将在剩余的家企业全面铺开。具体做法有:一是开展培训。为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使员工对计生协会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在协会建设之前,对员工进行培训。培训内容除计生协的性质、任务、工作方法、避孕节育、生殖健康知识外,扩展到致富技术、市场信息等。至××年底已在企业举办培训班期,培训近余人。二是推行“零距离”宣传服务。镇乡(街道)服务站设立“三优”和生殖健康咨询点,企业设“会员之家”方便员工咨询。区、镇乡(街道)计生协还将法律法规、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等生殖健康知识的光盘、录像带、小折页、知识单、刊物等送到企业,由企业组织员工进行观看、学习。三是民主推荐会员、理事。在前期铺垫工作的基础上,按照民主原则层层推荐会员、理事,使会员理事真正具有群众性、代表性。四是落实协会制度建设。对会员的帮扶、学习、活动等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有些还写进章程,经会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四)发挥协会网络优势,积极参与“非典”防治工作

去年上半年,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牵动了全区协会会员的心。区计生协紧密配合局党组层层发动,坚持一手抓防治非典工作,一手抓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做到人口与计生工作要求不变、思想不松、力度不减、精力不散,努力把非典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根据区委、区政府和上级计生协要求,我们积极做好一切准备,迅速投入到防治非典的工作中去。

⒈建立组织,加强领导

××年月日成立了非典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亲自担任组长,协会专职副会长担任副组长。接着又成立了非典防治应急小分队,由区协会理事指导站站长任队长;明确责任科室和信息联系员,做到定期向市计生委报告疫情和发送信息,即每逢⒋⒎报非典疫情,每天报一则防治非典工作信息,每隔天汇总上报一次。同时,实行局机关全体成员和指导站科以上工作人员轮流昼夜值班制,把责任落实到人。

⒉调整部署,加强宣传

区计生协积极配合区计生局先后于××年月日、月日、月日、月日四次召开了防治非典专题工作会议,传达上级协会和区委、区政府防治非典工作会议和文件精神,布置非典防治工作任务和措施,并于月日制发了金东计生协〔〕号《关于转发浙计生协<关于切实做好非典型肺炎预防工作的紧急通知>的通知,向乡、村两级协会作了全面部署和要求

为配合卫生部门更好地做好农村非典防治工作,专门准备了有关防治非典的基本物资。一是制作宣传资料。如为农村地区制作、发放通俗易懂的非典防治墙报,向全区万多名计生协会会员和志愿者、多名计生宣传员发放一份《非典型肺炎防治手册》和一封公开信,每个计生专干、协会秘书长、计生服务员配备一份《区计生局非典型肺炎防范与应急处置预案》等;二是投入防治医用物资。对计生指导站、各计生服务站有关防治非典的最基本医用物资、技术设备进行了一次清查,发现如温度计、防护服、防护眼罩存在严重缺货。因此,自购了温度计多支,发到区计生指导站和各镇乡(街道)计生服务站。区计生指导站还自制口罩多只用于自身防护。同时向区非典防治办公室申请补助经费万元,用于购买非典防治急需的物资及×光机等设备。

⒊率先垂范,防范工作卓有成效

进村入户做工作是计生协会工作的强项。××年月日,区计生局、协党组一班人深入到曹宅镇杜宅村与干部群众座谈,共商防非典的具体措施,还借此机会,宣传保持环境卫生的重要性,与干部群众一道开展了环境卫生大整治活动,并拨出万元解决该村资金短缺问题。在区计生局、计生协的率先垂范下,全区有万多名计生协会员骨干参与了农村非典防范工作,参与消毒面积达万平方米,排摸来金返金人员人,发放防非宣传资料万多册,发给外地工作人员慰问信余封,利用农村集市开展非典防治、实用科技、政策法规、优生优育等知识咨询次,发放资料万多份。

⒋发挥服务职能,危难中送温暖、献爱心

按照上级要求,利用计生协会员联系户制度这一协会组织优势,建立每日一报制度,各村如有来金返金人员,特别是从北京、广东、内蒙古等个疫情严重地区来的人员要及时报告村协会,并监督其在到金的第一时间先到定点医院接受体检,把情况反馈给镇乡(街道)“非典”防治办。各镇乡、村(居)也正是严格按这一要求,发挥了爱心服务职能。如:江东镇雅湖村育龄青年胡玲莉将乘火车到广州打工,联系胡玲莉一家的村协会秘书长了解这一情况后,即动员胡父母与其一道赶往火车站,劝其暂缓外出,返回家里。多湖街道叶宅村将有两名人员从广州回乡,村协会班子成员从联系户会员处得知这一消息后,早早等候在车站,一等下车立即送他们到定点医院进行体检,在确定正常后,还要求他们在家天医学隔离观察,每天两次由村卫生服务员上门测体温,报街道记录在案。同时,协会骨干在这场战斗中身先士卒,表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金东村民王国强于××年月日从阿联酋途径新加坡和上海返金,为安全起见按规定需要对其隔离观察十四天,对此,王国强一家四口无法理解,不予配合。村协会会长金长江冒着随时有可能被传染的危险,近距离地做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村计生协会理事日夜轮流值班,协会秘书长冯倩英每天到菜场为他们一家购买食物、生活用品,大家熬红了双眼,却毫无怨言,最终也感动了王国强一家。岭下镇的名协会会员,入党积极分子,自愿为告急的浙江血库献血。江东镇横店村协会骨干杰英乳品厂厂长项坤炉亲自组织名职工参加志愿者献血活动,为抗击“非典”献上一片爱心。名村协会秘书长也自愿加入了献血队伍。

在这场抗击“非典”的伟大战役中,我区计生协会发挥了组织网络优势,广大理事、会员在危难中挺身而出,以他们的实际行动和奉献精神实现了“我为协会尽责任、我为国策做贡献”的誓言,体现了新时期协会组织的巨大生命力和凝聚力,为协助当地党委、政府阻断疫情蔓延作出了贡献。

(五)应群众需求,有声有色开展“·”活动

根据市计生协“·”活动《通知》精神,确定××年协会会员活动日以围绕在广大会员和群众,深入开展以预防艾滋病和非典型肺炎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版权所有

⒈“·”活动早部署。月下旬,区计生协就着手部署镇乡(街道)“·”活动,各镇乡(街道)于月日前把活动计划交到了区计生协,由区计生协对活动计划提出修改补充意见,再返还各镇乡(街道)进行完善后,由区计生协统一安排时间,协调市人民医院、区计生指导站医务宣教人员到各镇乡(街道)开展巡回妇女病普查,“防非”、“防艾”知识咨询等。

区计生协于××年月日制发了金东计生协〔〕号《关于组织计划生育图片展的通知》,各镇乡(街道)计生协按照文件精神认真收集有关图片,制作了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帮扶计生贫困户脱贫致富、项目实施成果等块图板,参与了“·”活动图板巡回展,丰富了活动内容。

⒉开展互帮互助活动。通过计生协会网络,组织会员和群众开展互帮互助活动。随着源东乡白桃销售旺季的来临,“非典”成为白桃销售的大障碍,外面的人不敢进来,里面的人不敢出去。该乡的协会骨干组织白桃种植大户寻找白桃外销出路,把客户引进就地收购,还与移动公司联手开发销售网站,使源东水果远销多个省市,保障了种植户的利益。澧浦镇、孝顺镇等个镇乡(街道)计生协都不同程度地组织村级协会帮助敬老院、老年活动室打扫卫生、消毒。

⒊优质服务,送方便下乡。由于“非典”疫情的出现,为避免人员密集,取消了往年一贯的大规模宣传活动。区计生协要求各镇乡(街道)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农村集市分批多次组织小规模、形式多样的活动。各镇乡(街道)利用农村集市开展“非典”防治、实用科技、政策法规、优生优育等知识咨询次,发放资料万多份。同时发挥服务站优势,并联系区指导站医务人员,组织小规模的妇女病普查次,有多人接受了检查,查出宫颈息肉患者人,子宫肌瘤人,小叶增生人。

⒋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在这次活动中,充分显示了理事牵头,部门联动带来的社会效应。××年月初,在区计生协着手调查各镇乡(街道)“·”活动计划的同时,联络了市防疫中心、区防疫中心、区教育局的计生协会理事,在各理事的全力支持下,上述部门的具体科室积极参与了活动。市防疫中心宣传科将“非典”防治、结核病防治、艾滋病防治的块宣传展牌借给了各镇乡(街道)巡回展出场,参观人次近万人;区防疫中心宣传科帮助制作传染病防治传单个品种,发放万多张;区教育局制发金东教办〔〕号《关于下发<区教文体局××年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的通知》,结合《青春健康》教学碟片,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青春健康教育。目前区各所高中、初中及乡镇中心小学都已购得《青春健康》教学碟片一套,制定教学计划,并有计划地分班、分年级进行观看。同时,开展对在校学生人口国情教育,在高中开设人口理论课,初中开设人口理论讲座,小学五、六年级开设人口与青春期教育课,并开展适合中学生的人口与计生知识征文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为人口资源后备力量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构筑基层协会服务舞台,推进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

根据浙计生协〔〕号《转发<中国计生协关于基层计生协会积极参与村民自治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及金区委办〔〕号《关于印发金华市区推进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区计生协积极参与村(居)级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试点和推广工作。

⒈整建协会,充实理事班子。在半年明查暗访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协会班子进行调整充实。通过调查摸底,把村里的产业带头人吸收进协会理事班子,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任会长、副会长,人以上行政村配备专职副会长协助秘书长工作。

⒉建立流动人口计生协会小组。经调查摸底按行业、户籍地、亲缘关系建立计生协会小组,推选这些小群体中威信较高的人任组长,并参与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同时给予外来人口会员以当地同等的优惠待遇。

⒊加强会员素质培训。结合其他组织,以学文化、树公德、讲文明、树新风为主要内容,提倡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建设新型生育文化、活跃群众精神生活。为尽快培养和增强会员实行民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区计生协与计生局联手组织专题培训,提高协会会员对村民自治的思想认识,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核心内容,组织计生协理事、会员进行专题培训,并通过广播、倡议书、宣传手册、入户宣传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强化他们的民主法制意识和村民自治的主人意识、参与意识。

⒋争取会员优惠待遇。在区委出台的人口与计划生育优惠政策的影响下,通过协调,出台了针对独生子女、两女户的优惠政策,其中“一免二优六减半”(一免:免收普通挂号费;二优:优先挂号、住院床位费优惠;六减半:心电图、超、血、尿、便、×光透视检查费减半)适用于协会会员。由村集体出资,每年给全体会员一次全面体检的优惠政策在全区得到推广。另外,借助村民自治的东风,协会阵地建设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制度规范、活动场地、经费支持等得到落实。

⒌建立计划生育保障金制度。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下,区计生协协助计生局出台了《关于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的意见》、《区计划生育公益金管理暂行办法》。各镇乡(街道)及部分行政村在开展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中都出台了计划生育优先优惠政策,让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真正感受到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惠、生活上有保障。目前为止,已有对放弃生育二胎的夫妇享受到了养老保险的政府补助。

⒍落实会员联系户制度。在村民自治的推广中,通过调查摸底,把实行计划生育的困难户与行业领头人、致富能手结成对子,签订合同,实行帮扶,真正把会员联系户制度落到实处。

(七)、加强队伍培训,提高工作水平

区计生协结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抓好计生协工作人员培训工作,树立做新时期最可爱的人的思想,不断提高协会干部对协会工作的思想认识和工作水平。××年月-日,区计生协联合计生局对全区多名乡级秘书长、村级秘书长、服务员、妇女主任分三期,每期二天,进行了集中培训。培训内容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计划生育协会工作、政策法规、优质服务、计生统计、流动人口计生管理等。这次培训工作受到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认为是夯实村级基础的有效举措,并亲临现场动员指导,这也是区建区以来规模最大的计生系统专题培训。同时,区计生协会工作人员还对乡村两级协会进行不定期下乡上门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一年来,我区计生协会围绕当的中心工作和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协会组织作用发挥不平衡,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差距较大;帮扶职能发挥不够部分镇乡街道联系户制度未落到实处;围绕群众“三生”需要开展的活动不经常;部分协会对协会作用概念模糊,仍停留在“三查”和四项手术服务上,未拓展到生产、生活上来;协会项目工作发展不平衡等等。

二、××年协会工作建议

××年协会工作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重要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重点,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最终目标,牢牢把握稳定低生育水平这个主要任务,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勇于改革创新,努力开创协会工作新局面。

(一)顺应形势发展,更新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思路

当前,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概括的讲一是工作目标变了;二是工作对象变了;三是工作方法变了;四是工作机制变了。这四个变化对计划生育工作和协会工作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这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坚持与时俱进、创新观念,改变就计划生育抓计划生育的旧观念,树立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新观念;改变单纯依赖行政管理的旧观念,树立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多方面功能,实行综合治理的新观念;改变群众是计划生育工作“受控对象”的旧观念,树立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新观念。通过观念的创新,促进协会工作思路、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在加强调查研究的同时,我们协会干部要深入基层,树立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热爱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基层和群众服务;结合实际,把许行贯会长提出的“会长抓、抓会长、一级抓一级”要求一以贯之加以落实;进一步激发广大理事、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活动质量,推动协会工作不断上新水平。

(二)抓好以整顿、健全基层协会组织为重点的组织建设

协会工作要开创新局面,关键在于基层基础,核心是队伍建设。首先,要抓住机遇,进一步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把中央、省、市、区“两办”《通知》精神落到实处。一要把“两办”通知基本精神和要求向乡、村两级延伸,在去年配备乡、村两级专职副会长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好调整,发挥作用,做到人员、职责、报酬三落实,切实加强协会组织的队伍建设,重视专职人员专职使用的问题,确保人员到位、精力到位、工作到位,专职副会长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协会工作上。二要继续抓好协会组织整建工作。针对兼任乡、村协会会长、副会长的党政领导每年都有一部分因工作调动,形成协会领导空缺的状况,要及时进行调整充实,随缺随补;针对当前还有一部分协会存在着“挂牌协会”、“名册会员”的现状,在继续深入开展“示范协会”创建工作,通过推选先进来带动整体工作的同时,继续抓好对作用发挥不够好或不起作用的协会的整建工作,重点放在组织、制度、机制和能力的建设上,使更多协会服务群众,活动经常,促进面上工作平衡。三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关键是要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以群众利益作为协会工作的根本点和落脚点,坚持以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我们工作好坏的衡量标准。要继续广泛开展远学朱缀绒近学邢子道活动,树立为民服务意识,树立和学习身边的典型。四要抓好会费的收缴工作。进一步增强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各镇乡(街道)要抓好试点,这项工作将列入××年度省市“示范协会”和先进单位的评选条件。

(三)强化服务功能,拓宽服务领域

要进一步转变服务理念,丰富服务内容,拓宽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紧紧围绕群众求知、求富、求乐、求健康的需要,大力开展服务活动。一是继续抓好新家庭计划“少生快富”项目。一方面要认真做好现有项目的调查评估,进一步提高项目的管理、服务水平和项目的效益,把“少生快富”工程落实到家庭,惠及群众。另一方面,还要深入基层,搞好调研,探索路子。抓住区委、区政府对乡村整治的机遇,紧密结合本乡镇(街道)实际,大力培育和发展与劳动力经济、特色经济、增长点经济有关的项目(如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农业、来料加工业等等),切实帮助计划生育家庭增加收入,推进计划生育工作“三结合”。此外,还要发挥能人优势。群众中不乏各类人才,吸纳他们为会员,选举为理事,注重发挥他们的特长和作用,鼓励他们带头开发项目,焕发能人的热情和积极性。二是抓好宣传和服务的结合。充分利用人口学校、会员之家等阵地及发挥文艺宣传队的作用,进行计划生育国策、生殖保健知识、性病艾滋病防治、关爱女孩行动等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协助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推进。三是抓好宣传服务载体。与有关部门合作,认真部署并做好“”协会活动日、“”世界人口日、“”公开信纪念日、“”男性生殖健康日、国际家庭年中国宣传周等有关社会宣传活动。活动要有计划、有重点,力求活动热在基层、重心在基层,让更多的村(居)协会和会员在“两为”活动中参与并做出贡献。四是部门联动整合资源。建立协会牵头,政府有关部门、技术服务机构共同参与,各司其职,各尽所能的有序合作机制。如目前在各镇乡(街道)开展的家政服务培训、农机部门的技术培训等,协会都可积极参与组织。

(四)深化改革,不断创新计划生育协会工作机制

新的一年,计生协会工作的任务更加繁重,这要求我们必须深化改革,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思路,力求在以下工作有所创新和突破。

一要在村(居)民自治中不断创立新机制。主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民主管理有组织,要有一个有决策议事能力强的理事班子,有一名德高望重又热心计生的会长和专职副会长;二是制度上有规范,进一步实行由村两委、村服务员、计生协会会员组成的“三位一体”的管理与服务体系,村民按照居位近、活动方便的原则,成立自治小组,建立会员联系户制度,共同发挥作用;三是行动上有参与,在决策、管理、监督三个环节中发挥作用。同时按照省计生协要求,积极开展“村两委负总责,协会具体抓”的试点,及时总结经验和宣传推广。

二要在民营企业计生协会建设工作中再上新台阶。各镇乡(街道)对企业计生协会组织的建设要在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提高的基础上,加快推广步伐。要求对人以上的企业有建立协会,其中要达到浙计生协〔〕号《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计划生育协会建设的意见》中规定的“六有五到位”要求。对人以下人以上且职工比较稳定的企业要积极建立协会组织,并努力发挥作用。在年底将选出示范民企协会参加市级示范民企的评选。同时,已将民企协会建设工作列为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与评估的内容之一。成立企业计生协会主要目的在于开展活动,关键要在发挥作用方面下功夫、做文章,各地要围绕协助企业落实计生基本国策、维护职工权益、促进企业文化建设以及发挥生产为核心内容,开展好企业计生协会工作。同时,要积极做好流动人口集居地计生协会组织的建立,通过在企业和流动人口集居地建立协会组织,参与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协助并推选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现居住地管理。

三要在协会自身工作机制方面有新突破。乡、村协会要建立相对独立自主开展工作,发挥作用的经常性工作机制。各镇乡(街道)要根据新形势下基层协会服务领域越来越宽,承担任务越来越重的情况,结合村民自治工作抓好试点,积极探索研究基层协会如何更好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

职业教育协会工作计划篇8

国外成功经验启示我们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最为我们津津乐道的是德国。确实,德国自己也宣称,他们之所以能在“二战”后的废墟上迅速崛起,秘密武器就是成功的职业教育。德国通过立法,建立了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优先发展职业教育,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勤奋敬业、技术精湛的产业工人,使德国的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成为质量可靠的代名词。德国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建成了世界上最为可靠的实体经济,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示,值得我们借鉴。其实,国际上这样的经验层出不穷,美国、英国,甚至瑞士这个小国之所以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也与他们重视发展职业教育,能提供公认的一流产品和一流服务是分不开的。我国也充分认识到发展职业教育的迫切性,党的十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对江西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责任和压力。近年来,江西职业教育发展很快,全省有高职院校44所,在校学生40万人,各类中职学校551所,在校学生66万人。各类职业学校在校生总数超过100万人,占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总数的十分之一,实现了中职与普通高中招生及在校生大体相当的目标。据不完全统计,就读职业院校的学生,80%以上学生是来自农村家庭,他们通过职业学校学习,获得了一技之长,100%都实现了就业,既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家庭的命运,实现了“培养一个学生、成就一个人才、致富一个家庭”的梦想。因此,办好职业教育,就是要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就是要帮助农村家庭脱贫致富,就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社会上轻视职业教育的现象客观存在,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还是最薄弱的环节,存在很多深层次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对职业教育战略地位的认识不足。二是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缺乏有效衔接,系统培养人才的“立交桥”还未形成。三是鼓励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政策不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还不健全。四是部门政策不配套,工作协调难度大,职业教育缺乏统筹的问题比较突出。五是职业教育发展经费保障机制尚未建立,学校办学条件特别是实习实训设备仍然比较落后。六是尊重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文化价值观还没有确立,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七是职业学校的管理还不够规范。八是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还不鲜明。因此,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做好职业教育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是推动江西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针对江西职业教育管理体制长期存在的条块分割、职能交叉、统筹乏力、资源难以充分利用、办学效益低等问题,全省上下要按照国家提出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政府统筹。从现在来看,政府对职业教育进行统筹的内容主要是,统筹规划、统筹办学、统筹资源、统筹政策。统筹规划,就是要根据江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就业需求预测和教育发展情况,制订江西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并纳入各级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政策,就是要积极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行业组织,研究制定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防止政出多门,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建立多渠道筹集职业教育经费的机制;统筹办学,就是在政府统筹下,发挥各部门各行业的优势,集中力量办好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职业学校,并科学确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宏观结构,引导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统筹资源,就是要尽量打破部门和职业学校类型的界限,整合和有效利用现有各种职业教育资源,合理规划辖区内职业学校布局,努力提高办学效益。

下一步要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联席会议,整合教育部门、劳动人事部门、行业协会等方面的有关职能和力量,进一步加强省政府对职业教育统筹协调的力度。今后,凡是涉及我省职业教育的重大政策、重大事项、重要工作,必须由全省职业教育联席会议来统筹协调。

要按照国家要求,进一步创新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形成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职业教育是公益事业,发展职业教育必须要以政府为主导,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要重点办好发挥骨干和示范作用的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并做好组织、指导企业、行业和社会力量举办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工作。江西的民办高职教育成长迅速,其办学理念、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已经形成品牌效应,跻身全国民办高职教育三强,新余市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条“政府主导、社会投资、自我积累、滚动发展”的高职办学之路,被教育部专家誉为“新余现象”,其现代学徒制和职教园区在全国具有鲜明的创新特色和示范效应。

在规模办学方面,特别是近年来江西高职院校按照“深度融合、互利共赢”的原则,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先后组建了江西现代职业教育集团、江西国防科技职业教育集团等10个特色鲜明的职教集团,为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和合作发展打开了新局面。企业是举办职业教育的重要力量,各地各部门要充分依靠企业举办职业教育。要进一步强化企业的自主培训功能,加强对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转岗职工的教育和培训,推动更多的企业根据实际需要举办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要鼓励企业与职业学校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企校合作,积极为职业学校提供兼职教师、实习场所和设备。行业主管部门也要高度重视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要继续办好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对行业职业教育进行协调和业务指导;行业组织要积极开展人力资源预测,制订行业职业教育和培训规划,指导行业职业教育、职工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参与相关专业的课程教材建设和教师培训的工作。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个人和团体以各种形式参与职业教育建设,在职业教育的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深度契入和合作,鼓励公办职业院校引入民间资本,以股份合作制的形式参与公办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和后勤服务,逐步完善以公有制为主导、产权明晰、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办学机制。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特点所决定的,是职业学校必须采取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职业学校要实现与市场接轨、提高育人质量、为企业培养用得上的实用型技术人才,就必须强化校企合作,让学生将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江西职业院校在这方面一直有着很好的传统,省教育厅及相关部门采取了一些措施推动这方面的工作。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江西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随意性大,尚未摆脱“行政驱动、学校主动、企业被动”的窘境。改变这一状况,就要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加速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制度化进程,通过构建相关的制度体系,促使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形成“法制驱动,校企互动”的良好局面。

为达此目的,一是要研究制定校企合作法规。通过相关法规建设,使校企合作法律制度具备四个基本要素:校企合作概念的界定清晰,合作内容的涵盖全面,不留死角或盲点;责任主体明确,校企合作有哪些参与者,各承担什么责任,都有明确的规定;权利与义务对等,既要明确参与者的义务,也能保障参与者的权利,以利于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不履行义务所要承担的责任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二是要实施校企合作问责制。当前我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开展不力,除了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外,问责制缺失是重要原因。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民主、法制水平的不断提升,问责制日益成为我国社会和政治生活的一种制度设计。江西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持续规范发展,同样需要实施问责制,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和媒体舆论的监督作用。三是要加强政府宏观引导。发挥省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统一组织、领导、协调和监控各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进展情况,督查各职业院校落实国家和省政府的有关政策及企业接受学生实习以及相关优惠政策落实等情况。通过这些举措,进一步改变校企合作的无序性和随意性,形成政府宏观调控、社会大力支持、学校主动调适、企业积极参与的长效机制。

这些年,江西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很大,去年一年600多个亿的投入,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但同时也要看到,现在走到江西各地,看到校舍最旧的、条件最差的往往都是职业学校,应该说,对职业教育,历史欠账太多。要明确职业教育公共物品特性,把职业教育作为重要的公益事业和民生工程来抓,建立并完善政府投入为主的多元化职业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加大公共财政对发展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逐步提高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使经费投入与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基本适应;进一步明确省、市、县各级政府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职责,完善分级投入机制和改革激励机制,优化职业教育支持政策。职业教育最为迫切的问题仍然是建设问题,加大投入、改善条件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当前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加快制定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完善经费保障机制。要根据江西的财力情况,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按照国家的政策要求,制定并落实职业院校生均经费和公用经费标准,保证职业院校最基本的办学投入。二是要全面落实已有的职业教育发展保障政策。严格落实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政策。

对县级政府教育督导,今后要把这项规定作为重点内容。三是要加大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力度。通过实施专项计划来改善职业院校基础能力不足的问题。如现在的“中等职业学校达标建设计划”“中职学校实训基地和技能竞赛中心建设计划”“高职教育专业技能实训中心建设计划”“省级优质特色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农村薄弱职业学校和职业教育园区建设计划”“职业教育信息化提升计划”“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等。

职业教育协会工作计划篇9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指导思想:以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浙江省人口与计划条例》,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主要任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开展计划生育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利益导向机制、保障措施等各方面的改革,切实解决存在问题,为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目标:逐步建立和完善依法管理、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计划生育管理机制,和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的计划生育属地化管理体制,初步建成计划生育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利益导向与社会制约相结合,宣传教育、综合服务、科学管理相统一的工作机制,切实提高群众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满意程度。

二、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优质服务。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切实维护群众在生育方面的合法权益,满足群众的多层需求,引导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二)加强指导,注重实效。切实加强对改革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每个社区根据自己的特点,有所侧重,把握策力和方向,扎实推进,不搞形式主义,实实在在做好工作。

(三)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抓住街道计划生育工作发展的关键问题开展综合改革,正确处理改革、稳定和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

(四)转变职能,提高效率。适应改革的需要,坚持教育、管理与服务相结合,行政管理与群众工作相结合,分块管理与自我管理相结合,切实转变工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三、主要任务

(一)建立现居住地管理为主的属地化管理体制。

1、完善现行的属地管理体制。计划生育管理要从“单位负责、条条保证、以块为主、条块结合”转为以“部门指导、属地管理、单位负责、社区服务、居民自治”,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要各司其职,配合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要依靠居民自治组织,充分发挥群众团体和计生协会作用,组织和引导居民群众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自觉实行计划生育。要依托现有社区网络,部门联手,综合服务,逐步形成以社区为纽带,街道、社区、楼群(墙门)三级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网络。进一步改革现行街道、社区两级管理模式,建立和加强社区计划生育委员会、计划生育协会等计划生育管理组织,以社区计划生育自治章程为依据,制定可行性、有效性、计划性的相关制度,切实推进计划生育居民自治和民主管理。

2、进一步完善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的流动人口计划生工作机制。要依法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落实工作职责,增强综合治理力度。继续实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四统一”(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验证、统一服务)管理机制。社区计划生育委员会综治警务室、要密切配合,提高综合管理与服务能力。协助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充实管理力量,流动人口比较多的社区尽量配备流动人口协管员从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要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双向联系、验发证、孕环情检测等服务,保障外来人口享受计划生育基本项目的免费服务,真正实现与常住地居民一样管理、一样服务、一样对待。

3、建立和完善企事业单位计划生育法人责任制。按照属地管理的要求,逐步理顺企业与街道、社区计划生育管理关系,明确各自权利与义务。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建筑工地要与街道签订计划生育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个体工商户、小规模企业要与社区签订计划生育管理协议书,落实企业法人计划生育负责制。各类企业都要承担计划生育法定管理责任,与街道或社区建立经常的工作联系,接受街道或社区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指导,落实责任书(协议书)的工作要求,落实专兼职管理人员,制订相关管理服务制度,切实保障职工计划生育法定假期、孕环情检查、奖励和优待等合法权益。

(二)建立宣传教育、综合服务和科学管理的计划生育工作机制

1、要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在计划生育科学管理、综合服务中的先导作用,坚持走“大联合、大宣传、大服务、出精品、出成效”的路子,围绕提高针对性、群众参与率和知识普及率,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发挥电教作用,丰富宣传的内容和形式,勇于探索,不断创新。进一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制作宣传精品,强化面对面的宣传教育观念,建设新型生育文化。将宣传教育融于管理、服务中,针对社区居民、企事业单位职工、外来流动人口等不同人群的不同特点,开展个性化的宣传教育。要进一步健全计划生育宣传协调会议制度,逐步形成计划生育部门协调、有关部门联手、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机制。

2、广泛开展以技术服务为主的优质服务。街道计生服务站要深入贯彻落实《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丰富服务水平。尽最大努力满足群众多层次的服务需求。20*年开始,街道计生服务站将和鄞州人民医院妇产科联手开展妇女五期和性健康教育、知情选择指导、围产期保健、妇女病防治、出生缺陷干预和生殖道感染干预等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把技术服务与宣传教育有机结合。

3、切实提高依法管理水平。要利用各种形式和途径,广泛深入地学习宣传贯彻计划生育法规,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规范计划生育行政行为,积极推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民主评议、民主监督制度,认真做好计划生育政务公开。对出现重大违法乱纪行为的,严格实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一票否决”制。

4、大力改革计划生育统计制度。为了与属地化管理要求相适应,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必须相应地调整统计对象,将原来的以户籍人口统计为主逐步调整为以常住人口统计为主,进一步规范完善户籍地与现居住地人员流动信息通报联系制度。强化统计瞒漏、计划外怀孕有奖举报制度,确保信息反馈和统计质量。进一步提高统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利用育龄妇女信息开展管理和服务的能力。

(三)建立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和社会保障制度

1、根据《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规定,认真落实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政策,其中在职职工用工三个月以上的由企业支付,社会闲散人员个体工商户且是个私协会会员的由个私协会在会费中列支,街道建立一次性奖励制度,对下岗、失业人员符合规定条件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但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并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给予一次性1000元奖励,各单位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奖励。社区居委会要开展有益于独生子女家庭的社区服务,优先为特困独生子女父母提供就业机会。

2、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保障事业。把计划生育特困户纳入街道、社区扶贫帮困计划,重点对实行计划生育的社会弱势家庭在子女就学、家庭成员病残等生产生活困难情况下进行及时救助。积极发展养老事业,优先安排独生子女父母进入养老院,努力解决独生子女父母的后顾之忧。

(四)加强计划生育干部队伍建设,保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1、各社区、企事业单位要配足配好计生管理员,确保计生工作稳定性,不随意更换计生管理员,全力保障计划生育工作顺利开展,社区主管领导要大力支持、关心和解决计划生育干部的工作、生活和困难问题,调动她们的工作积极性。

职业教育协会工作计划篇10

关键词:德国会展人才双元制

中图分类号:F713文献标识码:a

德国是欧洲会展业最发达的国家,也是举办品牌展览最多的欧洲国家。德国的慕尼黑国际展览公司、科隆国际展览公司、汉诺威国际展览公司、法兰克福国际展览公司、杜塞尔多夫国际展览公司都是欧洲顶级的会展企业。德国会展业已成为德国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会展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会展人才的培养,德国特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德国会展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

一、德国会展教育体系

德国的会展教育已形成产学研的互动机制。德国职业教育实行双元制教育,是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体系。德国的大学和职业学院都免收学费。职业学校的学生和企业签订合同,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后,再到会展企业接受专业培训,学习和实训交替进行,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德国的会展职业教育将学校的学习与企业的培训相结合,强调学以致用。通过这样系统的训练,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锻炼了技能。学生参加行业协会组织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考试通过后拿到职业资格证书,才能正式成为会展公司的员工。

在德国,大学的会展教育侧重于研究性和理论,主要培养已拥有丰富从业经验的会展高级经理和会展研究人员。德国职业院校的会展专业则侧重实践性和操作,主要为德国会展业培养项目经理和会展策划人员。

德国会展教育在课程设置上主要分为五大模块,即展览管理、大型活动管理、会议管理、工商管理、和会展设计。德国会展教育实行的是模块式教学,同一个模块可以由不同的老师来教授课程,模块打破了传统的教学体系,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德国会展教育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学生的学习围绕会展项目展开,根据工作过程来策划、组织和实施项目。德国会展教育以提升学生的能力为目标,为德国会展业培养了高水平的人才。

二、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的办学模式

德国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经济发展服务,促进经济发展。1969年,德国颁布了《职业教育法》,职业教育以法律的形式被确定下来。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也为德国会展培养了大量人才。

职业学校和企业,是双元制教育的两个学习地点,学生既在职业学校里接受理论知识,又在会展企业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双元制教育有两套教学计划,学校有一套教学计划,会展企业有一套培训计划。学校主要完成理论教学,会展企业有专职的实训老师对学生进行培训。双元制是一套系统又高效的职业教育体系。

在双元制教育中,德国工商业协会(iHK)和德国手工业协会(HwK)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会展企业培训的监管。行业协会对会展企业培训机构进行资格审查,考察会展企业有无实训教师的资格。实训教师不但要接受过职业教育,还要有多年的会展工作经验,同时还要具有教学能力。行业协会对会展企业培训资格进行认证,通过后会发资格证书给会展企业,证明企业具备招收学徒的资格。会展企业直接挑选符合公司要求的学生,并签订合同。行业协会对会展企业与学徒签订的合同进行备案,对学徒的培训过程进行监控。虽然合同是学徒和会展企业之间签署,但如果行业协会不同意也无效。合同必须包括:工资待遇、培训的时间、学习内容和假期等内容。如果不合格就要重新签署,以此来保护学徒的合法权益。

行业协会对会展企业培训内容进行监控,同时也监控学徒的学习质量,避免学徒成为企业的廉价劳动力而技能得不到提高。学徒在会展企业培训期间,每周都要写一份培训报告,包括一周学习的内容和掌握的技能。每个学徒都要把每周的培训报告整理成一本培训手册,记录在会展企业接受培训的历程。学徒要参加行业协会组织的统一考试,只有提供了培训手册,才能取得考试资格。行业协会负责组织和实施职业资格证书的中期考试和毕业考试。考试的考评组由行业协会、会展企业和职业学校三方组成。学徒考试合格,行业协会会颁发会展职业资格证书,持有会展资格证书学生才能够在会展企业就业。

总之,行业协会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保证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质量和在会展企业的培训质量。会展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学生进入会展行业的必备证书,在德国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得到广泛的认可。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德国会展教育中的应用

伴随着中国会展经济的产业升级,中国对高水平会展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然而,中国目前的职业教育体系还存在诸多问题,无法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因为职业学校缺少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和完善的实训体系,学生缺少来自企业的培训。职业学校的部分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的经验,以至于教学过程理论偏多。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是中国会展教育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德国会展教育始终强调学以致用,把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放在首位。

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企业对劳动力的要求不断提高。会展企业要求学生不但要掌握综合知识、实践技能、社交技能,还要具备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责任感。会展教育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必须改变会展教育中的教学方法。德国会展职业教育普遍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一种基于实际工作的教学方法。该方法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是一种处理复杂问题的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法鼓励学生提问和反思,促进学生深入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1996年,德国各州文化部长联席会议正式颁布了“职业学校专业教育框架教学计划编制指南”新课程标准,指南的核心是用“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取代了沿用多年的以专业分科课程为基础的课程模式,确定了“行动导向教学”在专业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德国职业教育以行动导向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让学生理解专业知识,培养爱岗敬业的职业态度,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和社会能力。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把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主要目标。教师改变以前的主导地位,教师的主要责任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完成任务。

行动导向教学法主要包括六个部分:(1)学习和了解会展专业知识。设计清晰的工作任务;(2)对工作任务进行可行性分析,选择合理的解决方法;(3)对工作进行计划。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4)按照细分的工作流程开展工作,注意使用的工具和材料,充分考虑相关的法律、规则和环保要求。学生自行处理在项目中出现的问题;(5)进行质量检查,确保工作的质量;(6)对工作进行评价,可以自评、小组评价和领导评价。对工作过程进行反思,发现工作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法,学生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学习,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完成的会展工作任务越来越多,综合能力不断提升。最后,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培养目标得以实现。

工作过程导向的会展课程开发始终围绕着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展开,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根据会展专业对应工作岗位及岗位群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根据会展企业工作岗位的需求,分析专业中能接受毕业生最多的企业有哪些,同时分析这些会展企业的岗位要求。

(二)根据企业的需求来设计工作任务,工作任务的设计过程由会展企业人员参与指导。之后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和归纳。

(三)根据工作任务来进行工作过程导向的会展课程开发,保证课程质量,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

(四)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具体的方案设计,将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进行细化。在会展教育的学习领域课程中,以职业的典型任务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教学单元: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学习目标、学习和工作要求、学时要求、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德国职业院校多数进行小班化教学,广泛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法具有五个特征:发展个人兴趣、自我引导、结果的展示、合作共事以及与生活现实相关。课程教学的目标不是教师讲授了多少而是学生学会应用并创新了多少。整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行动的主体,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得到扩展,分析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综合能力、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德国的双元制教育和行动教学法都是值得中国会展教育学习和借鉴的。我们应该在分析德国的会展教育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国情,探索出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会展人才培养模式。

总之,无论是中国的会展教育还是中国的职业教育,都应该借鉴德国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结合中国的国情,走有中国特色的会展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1]王春雷.德国会展教育模式及其对中国会展教育的启示[J].中国广告,2005(03).

[2]李映洲,管欣欣.2001-2008年德国会展研究中文文献综述[J].商业研究,2010(05).

[3]杨磊,徐若恃.论会展人才培养与职业教育[J].法制与经济,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