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图书馆工作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1:26:48

大学图书馆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面积规划 人口 功能

[分类号]G258

引言

2000年以来,我国公共图书馆数量增加近6.5%,但面积规模却增加了42%。在这一公共图书馆建设高潮中,公众和主管部门都倾向于将图书馆建筑树立为标志性的文化建筑,普遍盲目追求公共图书馆规模、过于注重建筑形式美。在建筑设计史上,芝加哥学派的代表建筑师刘易斯・沙利文(LouisSullivan)提出了著名的“形式追随功能(formeverfollowsfunction)”思想,指出建筑应以实现功能为主要目标,形式则服务于功能。毫无疑问,相关建设设计机构能够解决图书馆建筑的形式美问题,但因其不具备图书馆专业知识、不了解图书馆的业务特点,故难以兼顾图书馆建筑的形式美、功能需要及业务的拓展,这使得图书馆建设从一开始就脱离了图书馆工作的基本规律。因此,如何科学规划图书馆是当前相关领域需重点关注的问题,而具有专业知识的图书馆人如能参与到图书馆的规划中,将会对实现图书馆功能与形式的和谐统一起到重要作用。

笔者有幸拜读了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张广钦先生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写就的《公共图书馆面积规划研究》一书,发现“形式追随功能”这一思想在此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张广钦博士独辟蹊径,一改从建筑学角度对图书馆面积规划的认识,从国际化的视野和图书馆人的专业视角,对图书馆建筑如何设计、图书馆面积如何规划等问题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该书从图书馆业务工作角度出发,分析衡量图书馆面积规划的过程以及设计要素,力求促使建成的公共图书馆更加符合图书馆工作的需要和用户的需求。以实现“以人为本,科学规划,规模适当,功能优先”的目标。仔细研读此书,发现书中很多闪光点和创新之处。在我国公共图书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实为一部不可多得的图书馆学建筑方面的力作。

2特点

2.1体系完备

公共图书馆面积规划不是一项孤立的,而是涉及领域较广工作,与建筑规划、业务规划、社会环境、图书馆业务水平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作者试图全面、具体地认识并研究图书馆面积规划问题,自成体系地从多个方面搭建公共图书馆面积规划的整体框架。作者认为:“公共图书馆面积规划不再单纯是图书馆建筑问题,而是图书馆业务对空间面积的需求分析问题。公共图书馆面积规划不是面向公共图书馆事业的整体性建设问题,而是针对单体图书馆建设。从这一视角出发,此书将研究重点放在了单体公共图书馆面积规划问题之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构建公共图书馆面积规划的知识体系。全书共分为9章,主要从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的现状出发,以国外公共图书馆面积规划实践为参照,以不同学科的理论为依据,系统地研究公共图书馆面积规划的原则与方法以及影响公共图书馆面积规划的各种因素,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适合中国公共图书馆使用的面积规划方法与通则。

2.2研究内容富有创新性

主要表现在:①作者从图书馆学专业角度出发,综合运用心理学、建筑学、工程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知识,来阐释其对图书馆面积规划的影响,比较系统地提出图书馆面积规划的理论支撑体系。②面积规划体系的完善与创新。公共图书馆面积规划并不是像国外研究一样仅靠公式的独立计算,而是与众多因素相互关联的。作者全面进行系统性分析,总结影响公共图书馆面积规划的社会因素和业务因素,并探讨这些影响因素各项指标形成的依据、理由,由此探讨它们对面积规划的影响。③强调以人口定面积的原则。人口因素是公共图书馆面积规划的最基本要素,只有确定了人口数量这一指标,才能推算出图书馆资源的数量、阅览室坐席的配备数量等,从而决定图书馆面积规模。书中提出了两种确定公共图书馆服务人口的基于人口统计学和图书馆业务统计的方法。④指标测算方法的创新。书中对一些图书馆面积规划指标给出了一个科学合理的解释,如图书馆每平方米容纳图书的册数和让读者感到舒适的阅览坐席空间面积。因藏书与阅览坐席在图书馆面积规划的业务影响因素中最为关键,作者这一创新式的计算方法对公共图书馆面积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2.3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图书馆面积规划本身就是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图书馆业务工作。作者的研究就是建立在大量的调查和实践活动基础之上,作者在美期间亲自参与芝加哥地区palosHeight公共图书馆面积规划的实践活动,书中面积规划方法中的许多思想都来自此次实践活动,同时也能够指导实践活动。此外,该书的附录也有较强的实践应用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附录二――美国图书馆协会的《图书馆功能性空间规划的建筑构成单元》对图书馆建筑构成单元所需空间进行说明,图书馆可以据此明确各构成单元所占面积。而作为附录一的《美国威斯康星州公共图书馆面积规划测算表》更是在每个构成单元(馆藏、阅览坐席、工作人员空间等)所占空间面积的基础上给出一种较为简单的图书馆总面积需求的计算公式,简化了图书馆面积的计算方法。

2.4作者对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多维关注

主要表现在:①对图书馆统计的关注。作者提出要想客观、合理地建设图书馆,无论从图书馆建筑角度还是从图书馆业务工作开展的角度,都需要建立起严格的业务数据统计制度,这项工作无论是对个体图书馆的发展还是我国整体图书馆事业发展来说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②对残疾人服务空间的关注。书中专门分析了残疾人使用图书馆的特殊需求,并提出无障碍式的空间环境设计。这反映了作者对残疾人的人性关怀。为使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满足所有人尤其是残疾人的需要,就要从在公共图书馆无障碍设施面积规划上做起。③对中小型图书馆,特别是分馆建设的关注。随着公共图书馆服务“惠及民众”以及“普遍均等”服务理念的提出,作者预见县级以下的乡镇、村分馆建设也将很快进入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快车道,分馆建设是公共图书馆走向大众的一种趋势,是公共图书馆面积规划的研究重点。

大学图书馆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图书馆 战略规划 流程设计 实证研究

[分类号]G250

自现代图书馆诞生以来,图书馆个体与事业的发展进程经历了从工作计划到长期计划,再到战略规划乃至战略管理的过程。就性质而言,图书馆早期的发展规划受限于独立的视野和静态的理念,而新兴的战略规划则为突破这些局限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框架。图书馆的规划阶段包括了战略分析和战略制定等功能活动环节,战略分析关注组织的历史背景,确定组织的发展目标;战略制定涉及战略活动的信息输入、匹配、决策等。图书馆事业的科学发展,对战略规划流程的合理化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相关研究综述

总体而言,在规划的具体实施中,图书馆需要展开从数据采集到需求调查,从方案制定到实施准备的4个阶段,并在实践运作中进行大量的评估工作。具体细分,国外学者将规划程序描述为7个步骤:发起和同意战略规划程序;识别组织任务;阐明组织使命;任务和价值观;评估外部环境以明确机遇和挑战;评估内部环境以明确优势和劣势;确定战略重点;设计规划方案和实现战略重点。新时期较为著名的是Bryson在《公共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的战略规划》一书中构建的“战略变革周期”(strategychangecycle),包含启动规划过程、明确组织权限、明确使命与价值观等10个环节。印第安那大学Bloomington图书馆的规划实践证明,该流程的应用的确能实现更为高效率、低成本的管理绩效。

作为整个战略管理总体流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战略规划主要涉及环境分析、方案制定等环节,可以形成若干规划模型。evans和ward在讨论包括图书馆在内的信息机构的专著中,提出以环境扫描为先导,以任务明确为目的的战略规划模型。其中,环境扫描为总体战略的设计提供基本的决策依据,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在环境信息、组织能力、资源和上级机构的限定基础上得以确立,这些因素为战略规划的设计奠定了基础。战略规划的制定包括设置一系列的目标和计划,进而明确针对各项计划的具体任务。目前最盛行的图书馆战略管理模型pDCa(plan,Do,Check,act)将以上流程更为简练地划分为:包含确立绩效评价标准的战略规划;会计组织行为的战略实施;针对最初和补充的目标进行实施效果评价的战略检测以及针对人员和其他各类资源进行匹配目标式调整的行动方案。最著名的图书馆战略管理专著之一:《规划与结果:公共图书馆变革过程》将战略管理中的规划环节细分为考察社区(愿景与需求)、考察图书馆(满足需求、明确愿景)、分析资源、选择服务策略、撰写使命、设定目标、制定计划、优选方案。

国内学者从思想体系、目标体系、评价与选择体系、保障体系等方面探讨战略管理的步骤与要素,主张图书馆战略规划流程包括启动、分析、确认、业务规划、实施、反馈与评价等6个阶段;也有仅限于规划阶段的划分观点,认为制定战略规划应有6个步骤:环境状况与趋势分析、制定目标、制定战略重点、制定行动计划和划分阶段、制定实施战略的行动方案及提交中选方案。

关于战略规划的流程研究为图书馆实践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但指导作用的发挥空间尚有待大力拓展。与国外图书馆的先进经验相比,我国的战略规划现状仍存在很大的差距,用以指导实践的规划理论在科学化、系统化等方面亟需深化和提炼。柯平教授对此总结出的研究不足包括:理论与实践的契合度不高,对于各级各类型图书馆的整体协调研究深入不足,对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环境中的图书馆战略新举措尚未有较深入研究,尤其是缺乏实证基础上的战略模型研究。作为连续而有规律的行动序列,流程既是针对可执行的战略行为的具体计划,也是保障决策、实施正确性的思维模式,具有实务和方法论的双重意义。当图书馆传统形成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流程作为一种行为范式沉淀下来,在变化的环境中逐渐变成阻碍其战略规划进程的不利因素时,新的流程探索与构建便显得日益重要。时代的发展、环境的变迁以及理论的演进,均体现出以图书馆战略规划流程为对象的系统性认识的重要性,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显得极为匮乏,亟待加强,这也成为本文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2 图书馆战略规划流程的实证研究

2.1网络调查与分析

本研究于2010年1月至4月利用搜索引擎、站点聚合、相关链接等途径对全球各大洲的图书馆网站进行大样本的抽样调查,登录各馆网页,对其战略规划基本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考察。涉及以中、英文为主要官方语言的国家和地区的国家图书馆、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学图书馆、工会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等各种类型。最终访问528个图书馆站点,涵盖30余个国家和地区。

从地域划分的角度来看,各大洲的样本包括北美洲118个,大洋洲18个,欧洲46个,亚洲346个。由于我国图书馆作为重点考察对象,故亚洲的样本比例较大。具体而言,国外馆185个,国内馆343个;在国内进一步划分,东部195个,中部76个,西部49个,港澳台23个。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图书馆事业随之较为兴盛,机构数量众多,抽取样本数也较多,港澳台地区的图书馆网站有其不同于大陆的特色,故也进行了一定数量的抽样调查。从类型划分来看,高校图书馆(313个)的比例最高,达59.28%,其次是公共图书馆162个(30.68%),包括国家图书馆、科研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等在内的其他类型53个(10.04%)。从规划文本的公布情况来看,拥有规划文本的图书馆仅149个(28.22%),没在网站上公布的有358个(67.80%),另有21个(3.98%)图书馆的网页始终无法打开。

本研究按照从外表特征到内容属性的调查思路,设计了形态和宣传策略两个维度,包含战略规划文本的链接层次、隶属模块、表现形式、多语种、连续性版本、辅文献等若干考察对象。针对不同国家、地区和图书馆类型进行比较、剖析,探求规划现状中的地域和系统差异,以此明确我国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发展特点、现实差距和提升空间。

2.2文本调查与分析

战略规划文本的内容分析是探寻图书馆规划活动特征与规律的很好途径,国内外学者通过客观地辨析文本不同层面的属性,对各自关注的现实问题形成具备实证价值的研究推论。本研究对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收集、整理并翻译的283篇国内外图书馆战略规划文本,进行针对外表形态、内容属性和版本特征的全面分析。

就全球范围而言,所有规划文本的规划主体涵盖公共馆、高校馆、其他类型馆和协会(学会)组织。涉及的地区包括: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非洲、亚洲以及国际性组织。本研究按照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9年公布的“人类发展指数”,以超过0.9作为判别发达国家的标准,涉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占73.1%和26.9%。按中外维度划分,国内馆的规划文本占17.0%,国外占83.0%。在国内图书馆的48份规划文本中,涉及的地区包括:东部(43.8%)、中部(25.0%)、西部(14.6%)、港澳台(12.5%)及全国性组织(4.2%)。

无论国内外地区之间的比较,还是不同类型规划主体之间的剖析,大样本的规划文本均具备了一定的代表性,能够为揭示当前图书馆界的规划现状提供从文本物理形态到战略思维诉求的实证依据。对战略规划文本的考察涉及了制定机构、规划时长、量化指标、高频词语等在内的形态特征,包含了“战略管理路径”和“战略保障体系”两个维度共20个内容要素在内的内容特征,以及针对体例结构、核心理念、规划实践等在内的版本特征。

2.3专家调查与分析

对战略规划未来理想状态的预期是一个需要综合洞察力的主观综合判断过程,通常要依靠相关专家的知识和经验,由专家对研究对象做出判断、评估和预测。专家调查方法旨在汇集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相关专家的意见,本研究根据图书馆网站调查和战略规划文本的内容分析结果,结合战略管理理论和图书馆的实际情况,针对图书馆发展的战略环境、管理流程及规划文本框架设计等方面的问题,编制了一份旨在考察战略规划应然状态的专家调查问卷。2010年3月至9月,面向全国范围内的业界领导、教授、资深图书馆员工等实施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首先在小范围的专家人群中进行预测试,吸取反馈意见并认真修改完善后,按照重点精选与随机抽样结合的方式向全国专家开放电子或纸版问卷100份,最终回收78份,个别填写有问题的问卷经反复沟通交流,最终获得专家的有效填答,总体有效回收率78%。

从地域上看,本次专家调查涉及北京、广东、福建、天津等10余个省市。从组织类型看,涉及高校馆、公共馆、科学馆、中学馆、军队馆以及教学机构等。从调查对象的身份看,涉及包括馆长、书记、副馆长在内的图书馆领导(含个别学校领导)、教授/副教授、研究馆员(研究员)/副研究馆员等人群(包括武汉大学彭斐章教授、北京大学吴慰慈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黄长著研究员等知名学者)。很多专家的多重身份使不少问卷反映出馆长与教授、部门主任与研究馆员等的综合意见。总之,本次调查涉及各类图书馆和教学、科研机构58个,具备了一定的代表性和权威性。

3 图书馆战略规划的总体流程

本研究为构建符合我国现实国情的图书馆战略规划流程,从多个方面寻求理论与实践的依据。其中:①借鉴国内外的战略管理理论,吸收适合公共部门的原理、方法,以此探索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实质和规律;②考察国内外图书馆的战略规划现状,从我国与发达国家、地区之间的差距中寻求发展方向;③分析国内外图书馆的战略规划文本,从体例结构、内容要素、形态等层面揭示战略管理指导性文件的属性特征;④通过业界专家的意见征询,明确我国图书馆战略规划的理想预期以及深化、创新管理流程的方略。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关于图书馆战略管理活动,尤其是战略规划流程的清晰认识。至此,能够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以框架图形式描绘整个图书馆战略规划的行动序列。本研究提出的图书馆战略规划总体流程框架,如图1所示:

这一流程框图揭示了战略管理,尤其是战略规划实践的基本运作原理,从组织机构的建制到战略要素的分析,从战略方案的拟定到规划文本的编制,体现出图书馆战略规划活动的一般性发展规律。

图书馆战略规划总体流程作为最高层次的组织管理形式,战略管理是图书馆从日常业务管理到未来发展管理的一个思维转变过程。整个战略管理过程划分为战略规划、战略实施与战略评价三个阶段,三者通过运作、监控和反馈机制相互关联,循环递进。赵益民等曾将战略规划阶段细分为战略规划分析和战略规划制定两个环节,前者包括图书馆基本使命的确立以及对内外环境、利益相关者、战略资源和变革预期的分析;后者包括战略定位、计划编制和方案优化等步骤。本研究提出更为详尽的图书馆战略规划环节与步骤的划分方案:整个战略规划流程包含组织保障、目标确立、方案拟定和文本编制等4个主要环节。每个环节中包含若干行动步骤,具体如下:

3.1组织保障环节

・设立专职机构,组建专门的战略规划部门,争取人员、经费、设施、时间等方面的资源支持,明确部门工作职责和管理制度,为战略规划以及后期的实施与评价的顺利进行提供组织保障。

・收集基本信息,清查该馆的馆舍、设备、文献、技术、人力等资源,收集、整理历年来包括主管部门在内的相关统计数据,通过对该馆发展历程、各类资源现状、宏观和微观统计数据、相关制度规程、相关规划文件、组织内部观点、社会需求意向等信息的掌握,为规划制定提供科学的现实依据。

・确立核心信念,明确图书馆的社会使命,提炼核心价值观,提升组织文化层次,打造组织凝聚力,普及、强化共同的价值追求。具体步骤是由馆务会启动战略规划进程,由此设立的图书馆战略发展部负责收集基本信息,起草战略发展的核心信念,向馆务会申报,确立后向全馆员工推广。

3.2目标确立环节

・分析战略环境,针对政治、经济、读者、资源等图书馆战略发展的内外部主要影响因素,辨析、明确若干最有可能面临的未来预期情景,并以此为分析框架,分别拟定不同演进态势中的背景选项。

・确立战略目标,以图书馆的战略使命为宗旨,以主要的社会功能为分析框架,在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的框架下,明确图书馆的现实定位,从馆藏建设、读者服务、业务管理、信息技术等主要领域制定图书馆在可预期的未来中的发展目标。

・评价组织资源,通过对设施、管理、服务、读者、形象等图书馆战略发展所需资源的差距评价,检测基于物质条件预期变革可行性的客观基础,辨析面向该馆发展目标的资源缺口。

・评价支持意愿,通过对读者、员工、资源供应商、上级主管、相关文化机构等图书馆战略发展主要利益相关者的意愿评价,检测基于社会认知的预期变革可行性的主观基础,对图书馆的主要利益相关者面对预期变革的意愿反应进行评价,厘清发展进程中来自各方的支持与阻力。使命确立和环境分析为图书馆发展愿景的形成提供前提条件,合理、可行的理想发展预期通过愿景展望得以描述。同时,图书馆发展现状与理想预期在战略资源和利益相关者意愿层面表现出的差距又通过可行性分析反作用于组织愿景的修订与完善,最终的分析结果为战略规划制定奠定科学决策的基础。

3.3方案拟定环节

・明确战略定位,旨在确定战略规划的主要指导思想和策略方针,根据战略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分析结果,确定竞争与合作的发展定位,选择适宜的进取、协同、聚焦、培育等战略模式,以促进核心竞争优势与能力的高效构建。

・编制行动计划,通过图书馆内外部发展要素的相关匹配,在趋势预测和需求响应的基础上,制定战略行动计划,划分战略实施领域,将战略目标细化、具体化为可操作的实践举措。

・优化实施方案,通过图书馆组织功能与战略行动计划的衔接,以提高战略绩效水平为目标,从业务部门和社会职能的交叉维度以及总体战略、职能战略、业务战略、行动计划等纵向维度,对行动计划的实施顺序和取舍调整做出科学判断,为高效地实施战略规划进行策略性的重组与优化。战略定位、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是战略规划制定的主要内容,三个步骤将图书馆的战略目标具体化、可操作化,将战略意图明确化、书面化,以此保障战略蓝图的科学绘制,促进战略方案的协同实施。

3.4文本编制环节

・草案拟定,旨在将规划分析与制定的结果明确化、书面化,即依照规范的文本结构框架,拟定用以指导实践的纲领性文件。

・通过获得各利益和权力团体及个人的修改意见,谋求各方的支持、认同。

・修改定稿,通过促进馆内管理层的战略思想的高度统一,完成纲领性文件的编撰,获得全馆(代表)大会通过。

・宣传推广,通过在馆内外公示战略文本,扩大影响,促进实施、监督与评价,以此推进战略目标和实施方案的广泛理解与认同。此外,图书馆编制的战略发展纲领性指导文件还应向上级主管部门呈交、报批,并具备定期修订、补充的更新机制。除了基本的编制工作步骤,就战略规划文本自身而言,有一个从体例结构到内容要素的丰富、完善的构建过程。体例结构涉及使命、愿景、目标、任务、计划等主体模块,内容要素分管理路径和保障体系两大类,共同形成核心的必备要素与次要的备选要素。

以上从组织保障、目标确立、方案拟定到文本编制的主要环节体现了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制度化、具体化和显性化过程。整个流程涉及的对象具有开放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必须以结构与功能均统一为整体的全局性思维考察流程中的各活动要素,辨析其相互制约和依赖的关系。尽管各工作步骤中的方法更具操作性,但整体性优化和求解的原则应该贯穿始终,系统思维的流程设计能够将活动要素有机地组织起来。

在组织结构、功能和运行机理的作用、影响下,图书馆战略规划流程表现出若干鲜明的特性:①目标的价值性――流程追求战略绩效的提升,强调社会职能的实现;②系统的均衡性――流程两端的输入与输出总是在图书馆的组织运作中表现出一定的均衡状态;③时序的动态性――流程中的环节、步骤是以时间顺序展开的,通常不会静止不前,停止流转;④结构的层次性――嵌套的概念使得“子流程”的现象随处可见,大的管理程序往往能够被分解为小的操作步骤,如战略规划文本的形成推广步骤即可细分为起草、征询、公示、报批、宣传、修订等具体操作程序;⑤方向的多样性――串联、并联、反馈现象时常出现,如馆务会与图书馆战略发展部之间的工作交接、流转,确立战略目标与评价组织资源、评价支持意愿之间的支持、反馈等多种流程导向的表现形式会对图书馆战略规划的输出效果带来很大的影响。

4 图书馆战略规划流程的行动方案

流程框架是以框架图的形式表现图书馆的战略规划行动序列,静态的图示尚不具备足够的操作性,需要从部门分工、时间安排等方面予以管理程序上的明确,从更加贴近实践的角度设计行动方案。

为确保战略规划活动的顺利开展,本研究根据广泛参与、积极调动的原则,进行图书馆战略规划的任务分工;同时,根据各环节、步骤的工作量及难易程度,制定图书馆战略规划时间进度,以此明确规划人员及相关组织、个人的规划工作参与环节,并划定各项任务的起止时间(见表1)。

表1中每行的“”符号代表该步骤的负责人(部门),承担组织开展具体规划工作的任务。“咨询顾问”是通过提供配套的管理工具来引导、协助规划活动的专业人士,“其他”类型的参与者包括图书馆的读者和相关的友邻部门、机构,这些群体或个人对战略规划的参与程度虽然不高,但在规划分析和文本编制的意见征询等环节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员工代表、其他员工和图情委员(常见于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则以相应的文化部门专家为代表)在该馆核心信念确立的过程中也担负着重大的责任。战略发展部作为承担图书馆战略规划分析与制定任务的专职部门,从创建之初便全程参与,负责各项议题的组织开展、规划结果和加工、整理。

各参与部门和人员仅为举例,特定的图书馆可视具体情况进行增减。任务分工并非绝对的职责划定,实际操作中,图书馆应遵循参与度的最大化原则,促使读者、员工等核心群体以不同形式参与到不同的战略规划环节中,以此体现图书馆的公共服务实质和战略价值导向。

大学图书馆工作计划篇3

1引言

“十二五”时期,我国图书馆界认识到战略规划工具的重要性,是图书馆战略规划研究与实践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探索阶段。宏观上有《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1]的指引;微观上有各地公共图书馆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案例。在对“十二五”规划成果的验收与“十三五”规划展望之际,公共图书馆在继承与发展“十二五”战略规划成果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加强战略规划制定过程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如何保障规划落实的可执行性,达成图书馆战略规划与实际公众需求的对接,除了图书馆界传统的文献、案例收集分析,充分利用图书馆年报[2]等资料以构建发展方向之外,战略管理工具将对公共图书馆的战略制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文章从方法论角度深入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制定与执行,为我国“十三五”期间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发展提供指导。

2战略管理工具在图书馆战略规划中的适用性

管理变革总是来源于一种重要管理理念的出现,而真正将管理理念深入管理实践则源自管理工具的推广应用。战略管理如今已经翻开了图书馆管理的全新一页,为图书馆找到了不断完善向前的规划管理依托,将图书馆传统分析工具和战略管理工具一同深入到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制定可真正落实战略管理这一理念。战略管理发展日久,工具也愈加丰富。伯明翰阿斯顿商学院的Jarzabkowski等对2007年国内和国际9个英国商学院进行抽样,调查他们在不同阶段的战略制定过程中对战略工具的使用量和感知价值,据此对战略工具进行分类研究,结果发现战略管理的多种工具正在被人们广泛应用着。其中,Swot、关键成功因素、核心能力分析、情景规划和价值链这5个工具是使用频率最高的[3]。战略管理工具在企业成功应用后,公共部门和非营利组织也开始应用。廖飞研究战略管理方法对非营利组织的适用性[4],认为战略管理的分析工具、选择工具和实施工具三类之中,peSt分析、利益相关者分析、价值链分析、Swot分析、7-S模型、业务集成方法Bim6种工具对非营利组织适用,而五种竞争力模型、波士顿矩阵、V矩阵、eVa管理4种工具不直接适用,应用时需要转化。自从20世纪60年代末战略管理引入图书馆界,图书馆开始制定并实施战略规划,还一直跟踪战略管理理论与工具的发展。到80年代,公共图书馆界广泛将战略管理工具应用于战略规划。美国公共图书馆协会(pLa)在1980-2009年间先后六次颁布了规划指南即《公共图书馆的规划程序》(1980年)、《公共图书馆规划与功能设计:选项与程序指南》(1987年)、《面向结果的计划:公共图书馆的转型过程》(1998年)及《新版面向结果的计划:条理化方法》(2001年)、《面向结果的战略规划》(2008年)、《为结果而实施:行动起来,你的战略规划》(2009年)[5],对公共图书馆制定战略规划的流程、原则、方法、工具应用等进行详细的指导。1998年第三版为规划者在流程的每个阶段直接应用工具,设计了适合公共图书馆的50多个“工作表单”(workforms)[6]供选用。2008年第五版提出“工具包”(toolkit)[7]推荐使用6个工具,帮助规划者进行协助者选择、经费预算、目标设定等。2009年第六版的“工作表单”[8]有社区Swot分析、图书馆Swot分析、沟通计划、选择规划委员会成员、社区愿景、环境变化分析、目标分解、资源评价、定标比超、组织能力、结果交流等专门工具。

国内外图书馆战略规划理论研究已充分证明了图书馆战略规划应用战略管理工具的适用性和重要意义。matthews认为图书馆战略规划制定中可以选择多种战略分析工具,并详细介绍了情景规划、博弈论、决策分析、系统动力学模型等规划方法,以及平衡计分卡、绩效棱镜和3R绩效等管理工具[9]。但在实践中,博弈论、决策分析、系统动力学模型、绩效棱镜和3R绩效工具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陈昊琳调查研究发现,战略制定工具与图书馆评价工具均对公共图书馆战略制定具有一定作用,49.67%的专家认为战略制定工具在图书馆战略制定中影响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认为一般重要的占(38.71%),还有11.62%认为这一因素并不重要[10],总体上反映出战略工具在我国公共图书馆的适用性,同时也说明认识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柯平等对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研究发现,公共图书馆多数采取了Swot分析的方式,但是对于具体数据的分析处理方式还比较单一[11]。其课题组研制的《我国图书馆战略规划编制指南》强调规划过程中的工具应用,如环境分析工具包括宏观环境分析工具、行业环境分析工具、内容环境分析工具、内外环境综合分析工具,推荐使用peSt、五力模型、Swot等工具。柯平的《图书馆战略管理》将战略管理方法工具专为一章,详细介绍了peSt、五力模型、Swot、情景规划、焦点小组、关键成功因素、平衡计分卡、定标比超8种常用方法[12]。综合国内外研究,将图书馆战略规划应用的几种方法列表比较,如表1。

3公共图书馆“十三五”规划对战略管理工具的选择

结合表1,我国公共图书馆在“十三五”规划中应当在环境分析工具、发展定位工具、目标设定工具和绩效管理工具四类工具中选择有过成功实践的工具,兹分析如下。

3.1环境分析工具——Swot分析法Swot分析法是一种能够较客观和准确地研究分析组织现实情况的方法,也是为图书馆战略规划中最为常见的首选工具。国外公共图书馆普遍重视这一工具的应用,pLa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指南第三版就是在第二版的基础上专门增加Swot作为公共图书馆内外环境扫描的工具。后来的研究者们则纷纷设计出专门适用于图书馆使用的Swot分析表单[13]。据pacios调查,有多达11.4%的公共图书馆在其战略规划文本专门设有Swot分析一章节[14]。内外部环境扫描是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Swot分析法是环境扫描最为有效的工具之一。如我国台北市立图书馆则从人口增长、交通建设、城市发展、财政收支、图书出版、教育环境和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等七方面对信息需求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并采用分区座谈、网络意见调查、电话采访进行外部意见调查,对在馆人员和相关顾问进行了内部意见调查,使用Swot方法对台北市立图书馆的内外部环境及台北市的社会环境进行分析和评价,为台北市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制定提供参考[15]。我国大陆图书馆界也已经意识到Swot对于图书馆的作用,但在“十二五”规划中,只有极个别图书馆如广州图书馆使用了这一方法对其所处战略环境进行扫描分析。环境扫描是提出战略目标与措施的基础。由于Swot分析是为提出有效对策服务的,因此运用这一方法,要善于将图书馆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与外部环境进行匹配,可以选择S-o、w-o、S-t、w-t四种不同策略,帮助图书馆战略定位。避免将Swot应用简单化,导致为方法而方法、环境扫描与发展策略不关联的结果。战略规划制定者要有问题导向。Johnson指出,Swot可以帮助图书馆确认需求、发现问题,在图书馆战略规划中发挥重要作用[16]。Cervone认为Swot为图书馆战略规划制定者提供了一个明确图书馆问题和机会的机制与方法[17]。公共图书馆在使用Swot分析工具时,重要的是给自己提出问题,而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就构成了Swot分析的基础。通过对Swot分析表单的利用和图书馆Swot分析因素的不断研究及确认,战略规划将更加缜密和标准。值得注意的是,“十三五”规划采用Swot分析环境时需要重点考虑变化的情况;在分析对策时不忘时刻注重自身资源、服务特色,结合实际,避免流于千“馆”一面;可以结合通用矩阵或五力模型等多种管理工具进行打分评价,综合各工具优势,引导最合理规划。

3.2发展定位工具——情境规划与焦点小组对普通读者与基层员工而言,贸然提出你对图书馆的愿景是什么?这一问题过于宏观,得到的答复可能更多集中于“环境好”、“方便”等流于基础印象层面。图书馆运用情境规划,可以将这样抽象的具备高度不确定性与关键性的宏观环境因素进行不同的组合,从而对变化的图书馆环境进行具体和可行的分析。这一工具适用于图书馆制定长期(至少5年)的发展规划。一般分为三个步骤:首先,做出情景假设,以图书馆追求的主要愿景方向为假设核心;第二,根据不同的情景假设制定虚拟战略;第三,观察环境是如何反馈的,并相应调整战略和计划。运用情景规划方法,环境的快速变化或用户群体的复杂性都可以设置为潜在情境,实践中为了避免战略发生不必要的多次调整,可以结合焦点小组法,利用虚拟战略情境对用户进行调研,明确情境对用户的影响,减少战略的设计缺陷。例如,加拿大布兰普顿图书馆2002年编制了第一个战略计划——“延伸出去”为2002-2005年的图书馆服务发展提供了一个路线图。2004年,该图书馆对用户进行了一项网上调查以获取对服务和设施的匿名反馈。在一名顾问的协助下,图书馆利用关键信息提供者和焦点小组进行更直接的信息收集。在此基础上完成了2006-2008年战略规划,2008年1月还启动了2009-2012年战略规划制定[18],图书馆继续运用焦点小组法,分别召集图书馆读者团体、员工、馆员、城市和社区重点利益相关者等参加会议,使规划更全面反映各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国外研究表明,在图书馆界使用焦点小组方法来确定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满意程度有广泛依据,而且方法的使用已经完善[19]。杰克逊维尔公共图书馆在转型过程中注重通过焦点小组了解用户需求[20]。pacios特别强调在图书馆环境中使用焦点小组法必须广泛地共享信息,员工的积极参与对完善和实现图书馆战略规划都是有益的[21]。可见,焦点小组法既不同于面向个人的深度访谈法,也不同于自由畅谈式并追求数量的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它不仅可用于读者调研,了解其对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满意程度,明确用户需求,通过定性信息整理总结图书馆战略方向等,还可用于对图书馆员工的调研,通过焦点小组讨论鼓励图书馆员参与到战略制定中来,在员工群体内共享、推广战略制定信息,为图书馆未来发展方向的确定提供指引。在方法上需要注意的是,依据群体动力学(Groupdynamics)原理,焦点小组大约邀请6—9名读者为佳,但图书馆读者群体类型复杂,需要仔细挑选有代表性的读者参加;讨论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讨论清单、经过训练有经验的主持人,从而保证讨论的内容不偏离主题,且让每个参加者都能积极地参与,从讨论中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发现。情景规划和焦点小组这两种方法都突破了传统规划由规划人员自己设计未来以及从过去推断未来的局限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利益相关者对于规划的作用以及积极地、创造性地设计非线性的、动态的未来图景。两种方法的结合,对未来的把握更全面,更有利于图书馆发展定位的形成。国外一些图书馆将规划制定设计为更多互动,全面反映各利益相关者需要的具体活动,在战略制定中推广了图书馆现有服务,获取了进一步加强服务的需求信息,很值得我国公共图书馆借鉴。

3.3目标设定工具——定标比超定标比超方法不仅成功运用于企业,施乐公司通过推行定标比超方法将成本降低了50%,首开定标比超的先河,还成为竞争情报里的重要方法[22]。而且,这一方法较早进入了图书馆视野,并在国外图书馆广泛应用。例如,欧申赛德公共图书馆在发掘自身相关信息数据(社区扫描)与横向比较(定标比超)两方面都有自身鲜明的特点[23],充分发挥自身的信息收集、分析能力,挖掘社区相关信息如人口构成、社区所辖企业需求等,并将本馆数据与圣地亚哥郡以及加利福尼亚州等有类似特点或相似规模的公共图书馆进行比较,数据翔实细致,从预算到读者可享受到的资源均值都有所涉及,格式清晰,一目了然,既明确了自身特色,又为战略发展方向的确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需要注意的是,在定标比超的对象选择上,必须是同类型同级别的图书馆,标杆样本与本馆发展方向相似、规模相当或有自身明确特点,选择不限制地域,但需关注不同地区政策等原因带来的不同。在方法上,通过多渠道情报收集、比较分析、追踪学习等过程,将本馆与“标杆”图书馆进行比较,分析“标杆”图书馆,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实施改进本馆绩效的最佳竞争策略。在目标上,通过定位和标准化衡量、比较,进而实现对领域优秀图书馆和一流图书馆的超越,最终实现对自身竞争力的提升。

3.4绩效管理工具——平衡计分卡、关键成功因素与关键绩效指标作为将组织长期的远景、战略与短期的策略、行动对接联系起来,通过已定目标来追踪业绩的一种管理工具,平衡计分卡(BSC)最早由德国1999年进行的BiX项目将之引入图书馆绩效评估领域,之后iFLa、iSo[24]都采用过这一管理工具用于评估绩效。在图书馆实践中,BSC的财务指向维度可以向政府主管部门展现预算、决算以及最重要的使用价值,用户维度即为公众创造的服务价值,内部管理与学习成长即图书馆的内部知识增长、业务再造、外部拓展等非简单量化指标。也可以应用于公共图书馆具体的战略制定与评估等项目,如制定公共图书馆资源发展战略,通过财务维度对资源投入、人力资本、资源产出等多项价值进行分析;用户维度即从公众用户的角度评价资源带来的入馆人数增长、地区文化发展等外溢价值等;内部管理维度则可以反映图书馆资源是否最大地反映了图书馆实体与虚拟馆藏、是否最大化展现图书馆员对资源本身的附加价值等;学习成长维度则可以在自建资源、资源整合等深化创新服务的推动中,反馈图书馆及其相关员工的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整体来看,系统化多维度关注符合图书馆战略发展系统化、前瞻性要求。BSC以战略为导向,在图书馆战略规划制定中经常被用来构建图书馆战略管理框架,搭配使用其他管理方法工具,可将构建起的绩效平衡维度与其他战略目标整合。常与BSC一同出现在图书馆规划制定中的有:关键成功因素(CSF)与关键绩效指标(Kpis)两种分析方法。从评估测量指标的角度切入制定战略目标体系,能保证图书馆战略规划目标体系的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wessman对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的研究表明,CSF分析被认为是一个有用的工具,它能满足将公共组织需要达成共识的愿望,并建议将CSF模型作为环境分析及制定战略重点的工具[25]。

图书馆战略规划可以将BSC与CSF结合使用,如芬兰国家图书馆2006-2015年战略用BSC搭建战略框架,保证战略鲜明易于传达;内容方面则设有CSF来引导规划按照预期重点方向实施[26]。值得注意的是,CSF确定的一般关键成功因素为5-9个,容易忽视次要问题,在应用于具体的管理问题时,由于不容易找到相应目标的关键成功因子及其关键指标,效率可能会比较低,而且,当关键成功因素解决后,又会出现新的关键成功因素,需要重新开发系统。因此,与BSC等更重体系化的管理工具协同使用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图书馆战略规划也可以将BSC与Kpis结合使用,从BSC的4个维度将图书馆的战略落实为可操作、可衡量的Kpis体系,以保障战略规划的有效落实。例如,位于美国华盛顿特区的普牙卢普公共图书馆采用BSC方法,从公共价值、用户、内部流程、学习成长、财务五个方面制定战略规划[27],根据自身公共服务的特征将公共价值单独列为第一维度,将财务调整至第五维度,再设置有具体的Kpis指标值以加强战略执行过程中的控制。值得注意的是,规划是一个动态的、不断修正的过程,BSC将战略目标分解转化为相互平衡的绩效维度,Kpis则按SmaRt原则和管理上的“80/20”原理,将战略维度细化为具体的指标体系,也是Kpis的确定使战略在实施过程中得以必要的修正。如威尔士国家图书馆明确使用Kpis以衡量所提供服务的最新发展情况是否符合规划预期,该馆在每年的年度运营报告中列出Kpis的追踪情况,发展绩效指标虽因具体年份不同可能发生改变,在综合考评其服务性能指标的情况下,提出三年规划等较长时间的目标,即以Kpis修正战略目标[28]。这三种方法是绩效管理的重要方法,也是制定战略规划的重要工具。战略目标的分解、关键成功因素的识别、关键绩效指标的跟踪监测都有利于更好的制定规划,实现对图书馆的体系化绩效管理,以此衡量并提高图书馆战略绩效。

4公共图书馆“十三五”规划应用战略管理工具的策略

4.1根据图书馆的特征有目的地选择工具图书馆战略规划制定在应用工具上应有很强的目的性,在工具选择上要有鲜明的针对性,特别是要结合图书馆类型、级别、规模、影响力等特征,选择有效工具。根据表1,大型公共图书馆战略制定中可考虑使用多种环境扫描方法,在此基础上,运用BSC与CFS结合或BSC与Kpis结合的方法。而小型公共图书馆在战略制定中可以目标管理(mBo)为基础,运用Swot、焦点小组、CFS等方法,避免使用比较复杂的peSt、BSC、情景规划等方法。在战略规划中,方法和工具并非使用越多越好,越新越好,而是要强调其适用性与有效性。

4.2多元工具协同使用每款管理工具都有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深入的了解管理工具的优势与缺陷是合理使用工具的基础。去粗取精,协同使用,实现最佳的战略规划才是目的。英国贝德福德郡图书馆业务规划中就明确使用了Kpis、Swot多种工具[29]。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2013-2014年社交网络战略中,在设计各社交网络战略时采用矩阵,分析各渠道的优势,结合使用环境扫描,在评估战略执行中则采取了投资预算报表等传统正式报告与情感分析融入用户相结合的方法,以制定针对性策略[30]。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制定是一项复杂需全方位细致思考的工作,“十三五”战略规划制定过程应充分了解战略管理工具,利用多元化的工具,以保证战略规划更有效、更具较强的执行力度与可操作性。

4.3制定与实施工具并重国外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以实施为目标,重视实施后的评价。pLa2009年战略规划最新版进一步强调战略实施与制定的无缝衍接。“十二五”期间,我国一些公共图书馆存在着重制定轻实施的突出问题。因此,图书馆既要注意在制定战略规划中运用战略管理工具,也要重视实施过程中运用管理工具。例如,在实施过程中可考虑使用7S模型,制定实施方案、通过年度计划等方法检查战略规划的实施。例如,可运用Kpa(Keyprocessarea,关键过程领域)工具,做好周计划和日计划,通过Kpa的检查考量统计与一个任务的Kpi联系起来;还可以结合KRa(KeyResultareas,关键结果领域)工具,以实现图书馆的整体目标,达到满意的结果。参照企业实施绩效量化管理的发展阶段,图书馆实施绩效量化管理也可以从Kpa(指标量化执行阶段)到Kp(i指标量化考核阶段),再从KRa(指标必要达成的结构性目标管理阶段)到BSC(指标的战略管理阶段)。

大学图书馆工作计划篇4

摘要:文章针对当前公共图书馆外文借阅室的服务现状,总结了湖南图书馆外国语文献阅读与分享计划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当代新型外文借阅室发展的新手段、新思路、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8-0076-03

在创新型社会里,如何改进服务手段以吸引更多的读者,各地公共图书馆都采取了不同的办法和举措。而笔者所在的湖南图书馆也为抓住新型社会的新读者,探索了一条适合当今外文借阅室的新路――启动外国语文献阅读与分享计划。在外国语文献阅读与分享计划启动的半年时间里,湖南图书馆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遍受市民读者的欢迎和认可。笔者在此就该计划的实施,谈一点体会。

1公共图书馆外文借阅室现状调查

1.1文献陈旧,藏书结构欠缺合理性

近年来,由于国外影音刊物的停止以及外文原版书籍价格的上涨,让本来就经费不足的公共图书馆更是把天平的一端倾向了中文图书。据统计,目前国内公共图书馆外文文献的藏书量还不到总藏书量的5%,这样就使得本来就读者少的外文借阅室读者更是寥寥无几。另外,公共图书馆还因为外文书的珍贵和复本有限,用禁止外借来限制读者,要求读者只能在阅览室阅览,这样,外文借阅室就陷入了“读者少―投入少―借阅下降―读者更少”的怪圈,这就严重阻碍了外文借阅室的发展。

1.2书刊采购无法满足读者需求

公共图书馆的采购一般都由专门的采编部门负责,而读者对于外文资料的需求只会跟窗口服务的一线工作人员提出来,从而使得实际握有采购大权的采编人员不能及时得到读者对书刊的反馈,这就造成了公共图书馆目前所藏的绝大部分外文书刊并不是读者需求的,使得昂贵的外文书刊就这样束之高阁并不产生借阅量,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

1.3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外文借阅室的特殊性,给该室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会外语、懂外语的专业人才。而现实情况恰恰相反,因为外文借阅室外借量不高,很多图书馆给外文借阅室配置的都是不懂外语的工作人员。这些工作人员只能从事一般的借、还、上架、整架的基础工作,不可能深入到外文书刊的内容中去,更不可能为读者提供动态服务,引导读者选择合适的读本。这也是造成公共图书馆外文借阅室一直冷冷清清的原因之一。

1.4专业性强,文献利用率低

公共图书馆外文借阅室目前所藏图书多数以很多年前的原版外文图书为主,而大部分读者则以学习性为主,潜心研究原版外文著作和科技文献的读者少之又少。据统计,目前公共图书馆外文图书的利用率最高为30%,而有的图书馆还不到5%。这些外文文献资料长期处于无人问津状态,这对人、财、物都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从以上公共图书馆外文借阅室的现状表明,传统的外文借阅室服务模式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广大市民读者的需要。而湖南图书馆根据当今社会的发展和读者的特征,启动了外国语文献阅读与分享计划。这是一个依赖先前的外文借阅室,但又在服务方式和藏书内容上与之前外文借阅室有所区别的新型外语信息共享空间。

2外国语文献阅读与分享计划启动的具体实施

2.1外国语文献阅读与分享计划的环境氛围建设

2.1.1人员配置。要适应新启动的外国语文献阅读与分享计划的要求,湖南图书馆在工作人员的配置上也进行了相应的安排:①工作人员要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这样在自主采书方面能选购好书,在流通中能向读者推荐并满足读者需求,在活动中能顺畅地与外教和读者交流。②工作人员要有动态的服务意识。很多情况下,读者由于害羞,不敢参与活动,这就需要我们工作人员具有亲和力和责任感,主动、巧妙地与读者沟通,成为读者的知心朋友,所以工作中还需工作人员提高自己的情商。湖南图书馆在外文借阅室配置的工作人员都是“80后”、“90后”,他们能够很好地亲近读者,提供给读者最动态、贴心的服务。

2.1.2推行开架借阅,美化室内环境。湖南图书馆外文借阅室目前实行借阅藏一体化、阅览室和书库全方位开放的服务模式。读者自由灵活地选取自己中意的书籍阅览或借阅,既解放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力,又大大满足了读者的阅读需求。而在室内环境方面,湖南图书馆更是将书桌椅都摆在窗台下,保证室内具备良好的通风、适中的阅读光线,并配备充足的空调,使其读者无论是酷夏还是严冬都能静下心来参与外国语文献阅读与分享计划的活动。为了调节读者的情绪,湖南图书馆还在借阅室的书桌、窗台上摆放了多盆绿色植物。这由绿色植物营造出来的幽雅安静的环境能给读者带来舒服的享受。

2.1.3书刊采购与服务一体化。为全力配合外国语文献阅读与分享计划,湖南图书馆外文借阅室拥有自主书刊采购编目加工权。工作人员会在前期与来馆读者沟通,了解读者需求,并在阅览室显眼位置放置书刊荐购本,使读者的需求能在第一时间反馈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还会经常在当当网、亚马逊、京东等图书网站上了解外语学习书的出版和销售情况,从而第一时间掌握了外文图书市场的动态,为接下来的采购打好坚实的基础。湖南图书馆还实行了书到即编目加工的作业方式,大大缩短了书刊上架的周期。此外,湖南图书馆外文借阅室还专门设置了专业的推荐书架、新书架,用醒目的红色海报做宣传,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欲。这种采购与服务的一体化,增强了窗口第一线工作人员与读者的直接交流,同时,大大减少了书刊等文献资料少人或没人利用的现象,从而提高了服务效率,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读者的需求。

李华艳:从外国语文献阅读与分享计划看图书馆外文借阅工作*李华艳:从外国语文献阅读与分享计划看图书馆外文借阅工作*2.1.4做好导读指导工作,巧妙处理读者服务问题。对于馆藏外文资料,工作人员应及时、有针对性地做好每位读者的导读工作。湖南图书馆在外文借阅室进门处张贴了工作人员编写的读者指南及外文文献最新的数目索性和活动宣传信息,以便读者及时有效地得到外文借阅室的最新外文资料和活动开展情况。此外,工作人员还应主动向读者推荐合适的图书和外文活动,耐心艺术地回答读者的咨询提问。

2.2外国语文献阅读与分享计划的组织架构建设

2.2.1外国语文献阅读与分享计划的品牌意识。湖南图书馆用外国语文献阅读与分享来重新诠释外文借阅室的定义,并将其作为外文借阅室的品牌形象,让读者由此全新认识乐外文借阅室,了解了外文借阅室,从而利用了外文借阅室。同时,湖南图书馆又把外文借阅室的“e路前行”和“外文之窗”的所有读者活动都统一到“外国语文献阅读与分享计划”的旗帜下,以主题突出、品牌打造、创新推广、品味引导的方式,来组建外文借阅室和读者的良性关系。“e路前行”英语角围绕一些趣味性话题,开展阅读交流与分享活动,引导各个层次的读者锻炼和提高口语水平。“外文之窗”则是利用外文借阅室的书、刊、报纸等特色资源,通过举办期刊、报纸展览、书籍展借等直观方式,达到外文阅览室人气、借阅量的上升,以打开湖南图书馆外文特色资源的知名度,从而让读者享受到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酷炫新鲜资讯。通过这些各具特色的活动案例、服务内涵、创新手段,湖南图书馆扩展和延伸了外文借阅室在免费开放环境下的丰富功能,并以不落俗套、扎扎实实的工作实践回应了广大市民读者对“新时期外文借阅室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的尖锐质疑。

2.2.2围绕地标式活动形成相互关联的主题活动。图书馆可以确定一个有潜力的活动,使其成长为当地的主要关注点(地标式活动),也可以考虑以其中一项活动作为地标式活动,其他几个活动则围绕这项地标式活动形成相互关联的主题活动,为彼此造势。目前,湖南图书馆外文借阅室启动的外国语文献阅读与分享计划有“e路前行”和“外文之窗”。在进行这些活动前,湖南图书馆对读者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深入解读,把“e路前行”作为外文阅览室的地标式活动,其他活动则围绕“e路前行”进行。在运作上,工作人员举全力宣传策划每期的“e路前行”,通过QQ群、微博、贴吧、论坛、豆瓣等分别给组内成员单独宣传,到后期再进行交叉式炒作宣传。笔者曾就参加活动的读者做过调查统计,通过豆瓣贴吧参加活动的占30%、QQ群占30%、微博占12%、馆内海报电子屏广播的占28%。最后效果显而易见,“e路前行”的参与人数都达百余人,而同时开展“外文之窗”的新书展借只三天就一借而空,期刊展观展人数连连攀升,连平时的阅览人数也日益见长。

2.2.3组合活动软实力,选择性外包。外国语文献阅读与分享计划利用组合方式来增强计划的软实力,并根据自己的不足,选择性的把一些专业性的工作分包出去,让更加专业的团队来做。外国语文献阅读与分享计划的“e路前行”在保证其公益性的前提下,巧妙地将英语培训机构纳入合作之中。湖南图书馆不为培训机构搞任何宣传和提供任何费用,而培训机构则定期向图书馆派出最优秀的老师主持“e路前行”活动。这样,合作机构的优秀老师可以弥补外文借阅室工作人员主持“e路前行”活动方面现场掌控力和课堂上临场经验的不足,并且外教的纯正发音为活动创造了逼真自然的语境,可以对读者产生很大的吸引力。而同样的,培训机构能借助图书馆这个公益大平台让更多市民认识他们的老师,从而了解他们的机构,达到间接宣传的目的。目前,湖南图书馆在充分调查培训机构和师源后,签约有6家不同风格的培训机构以及来自不同国家的优秀外教25位。通过这些外教,读者足不出户就可以真切感受到国外的信息和风土人情。

2.2.4建立常态的活动策划模式。湖南图书馆外文借阅室目前在执行外国语文献阅读与分享计划时,建立了一套常态的活动策划模式,即:“活动主题目标定位责任细化方案撰写立体宣传活动反馈效果评估”。①每期活动其都有鲜明特色的主题,如:“闻书香看世界――原版外文期刊展”;“男人帮”父亲节主题书展;“轻叩文学的门扉―外国经典文学展”;“回眸一夏,重拾经典――外文过刊展”;“生如夏花,静若秋叶――英文诗歌展”等,这些主题鲜明的标志性活动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②目标定位明确。其开展的读者活动多与国家节假日紧密相扣,如:专门针对暑假学生多这一特点,湖南图书馆开展了夏日新书大作战――外文新书展活动;六月毕业季,外文借阅室启动了相约青春,放飞心灵――青春励志英文书展。③责任细化。湖南图书馆外文借阅室的工作人员每月都有各自的任务项目,并规定了时限,明确了活动效果,以保证活动能按计划顺利进行。④外文借阅室从启动外国语文献阅读与分享计划起就力求每项活动都有相应的方案策划书,并报送馆宣传推广部,这样使其外国语文献阅读与分享计划下的每项活动都有严格的标准、规范的操作流程。⑤在立体宣传上,湖南图书馆外文借阅室更是联合馆宣传推广部,从馆内的电子屏、海报、易拉宝再到省内的平面媒体及网上贴吧、论坛、QQ群、微博等互相交叉炒作式宣传。⑥每期活动结束后,湖南图书馆都会在当天及时信息到相应的宣传平台上,让读者知晓活动开展情况,以便进行读者反馈。⑦从实施策划方案后,湖南图书馆都及时对活动进行效果预测评估,活动后及时总结经验与不足,为下一次主题活动提供借鉴。

2.2.5提升活动的个性张力。图书馆因其文化背景,被深深烙印着教育性,所以在开展读者活动时,应提升活动的个性张力从而淡化活动中的教化意义。湖南图书馆启动的外国语文献阅读与分享计划强调活动的个性、内涵,并尝试与其他学科融合,做到了兼收并蓄,使读者得到了更直观感性的活动体验。同时,为迎合读者追求快乐的心理,在活动中,其善于制造和表达快乐,在充分尊重读者体验上的快乐上,使整个社会的人文素养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2.6加强政府合作,创建多元化的活动机制。湖南图书馆还准备新增外国语文献阅读与分享计划内容,加强与政府的合作,举办大型文艺活动秀和省内大规模的英语演讲比赛,借助政府强有力的执行力和影响力,为计划的品牌提升和全民推广寻求到可靠的保证。

3外国语文献阅读与分享计划产生的效益

3.1打造新型外语学习分享空间

湖南图书馆启动的外国语文献阅读与分享计划通过人与人直接参与互动的活动方式,利用自身的语言优势和现有的馆藏文献资源优势,把外文借阅室打造成一个新型的外语分享空间。这种将新型的服务方式和传统的服务手段结合的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服务,成功地架起了外文文献与读者需求之间的桥梁,再透过外国语文献阅读与分享计划这张强大的知识网和人际网,增强了读者学习外语的吸引力,强化了外国语文献阅读与分享计划打造的新型外国语学习分享空间。

3.2外国语文献阅读与分享计划的社会效益

湖南图书馆外国语文献阅读与分享计划于2013年1月启动,截至目前,已举办28期“e路前行”、38期“外文之窗”,服务读者12,000余人次,外文借阅室的借阅量从去年的平均每月700人次一跃上升到今年平均每月1,800人次。2011年,湖南图书馆外文借阅室全年外借人次934人,册次1,904册;2012年的外借人次是3,693人次、册次是8,396册;而2014年自年初启动外国语文献阅读与分享到9月份为止,外文借阅室外借人次5,961人、册次13,283册。从以上三组数字足以看出活动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这些活动不仅受到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还吸引了《中国文化报》《潇湘晨报》《三湘都市报》等省内外媒体的多次报道,赢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也给湖南图书馆馆员的工作带来极大的鼓舞。

参考文献:

[1]姚梅,陈瑛.省级高校外文阅览室的外文服务[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3(4).

[2]左义.论英语角功能的加强与拓展[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04(6):36-37.

大学图书馆工作计划篇5

关键词:俄罗斯;电子图书馆;网络;信息

中图分类号:G259.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10)02-0053-04

在现代人类社会飞速发展和知识爆炸的大背景下,代表着未来世界图书馆发展趋势的数字图书馆终于应运而生。数字图书馆在其诞生的初期曾有各种不同的称谓,西方国家有时也称其为“虚拟图书馆”、“桌面图书馆”、“没有围墙的图书馆”,等等。在俄罗斯,人们更多地是用“电子图书馆”这一术语来称呼数字图书馆。俄罗斯人对电子图书馆的定义是:电子图书馆是对各种电子文献和收藏品(文本、图表、声频、视频等类型信息)进行可靠积累和保存、供用户通过全球数据传输网络获取和使用的分布式信息系统。

一、俄电y-图书馆建设计划的提出

20世纪90年代后期,俄罗斯开始着手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和建设。1998年3月,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会(pффH)和俄罗斯技术发展基金会(pфtp)正式提出“俄罗斯电子图书馆”的建设任务,决定为31个电子图书馆的研究和建设项目提供资助。1999年6月,俄科技部受俄政府委托,联合俄文化部、教育部、国家出版委员会、司法部、科学院、联邦档案局、联邦国家通信委员会、基础研究基金会等部门,制定了《俄罗斯电子图书馆计划(3Bp)》。该计划指出,建设俄罗斯电子图书馆的目的是:保障俄公民获取和使用信息的宪法权,建设科教文卫等领域的信息资源系统,通过信息通信网络向国内外用户提供使用,利用全新高质量的信息资源平台,提高国家机关、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加强俄罗斯在全球信息市场中的地位;传播俄罗斯的科研成果信息;拓宽俄语在全球信息空间中的使用范围,满足居住在国外的俄侨民的信息需求;吸引国外资金投资俄罗斯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通过制作电子复本,加强对有重要价值的文献的保存与远程获取使用;加快教科文卫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为此,该计划拟定了如下主要任务:向用户提供教科文卫等领域有重要社会价值的电子资源;分析、研究、统计、评价电子信息资源,研究新型信息资源的建设方法;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电子图书馆计划协调制度;制定电子图书馆建设的法律、组织和技术原则。

《俄罗斯电子图书馆计划(3Bp)》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计划的制定者们对该计划的实施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虑。例如,计划详细列有如下内容:①计划的法律保障:明确电子图书馆的法律地位,保障公民获取电子资源的权利,制定有关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保护、资源建设方式、方法与程序以及电子图书馆建设参与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的法规文件;②组织管理平台:成立跨部门管理机构,建立评估与执行的监督机制。解决该计划与其他信息化发展纲要的协调与统一问题,监管建设经费使用,吸引预算外资金,开展国际合作;③信息资源建设:以信息资源社会价值和可使用度为标准,确定资源类型与主题,在现有资源基础上建设电子图书馆,避免重复建设,对有重要价值的文献进行数字化处理;④技术保障:严格执行电子图书馆数据加工、录人的技术标准、格式,加快研制数据库保护与存档技术、程序软件、资源导航系统和用户端接口,制定系统软件技术兼容性协议和标准;⑤主体(人员)建设:对所有电子图书馆建设者、管理者和使用者进行相应的培训教育。此外,计划还对具体的实施办法提出了一个“三步走”方案。第一步先务虚,详细审核各种实施方案,以确保万无一失。第二步成立跨部门专家委员会和科技委员会,解决可能出现的一些具体问题。第三步进入实战阶段,电子图书馆建设工程全面铺开。

不言而喻,俄罗斯的电子图书馆计划是具有国家意义的信息资源建设工程,是全国性的电子图书馆宏观建设与发展规划,也是俄电子图书馆理论研究与建设的纲领性指导文件。该文件于2000年被批准为联邦专项计划,得到了俄政府的全力支持,并随即面向全社会开放。尤其是各图书馆、信息中心、通讯社、博物馆、档案馆、科研组织机构、高等院校、出版社等部门和单位的人员成为最积极的参与者。到2004年时已基本完成了系统整体设计、电子资源建设协调组织与统计、电子图书馆法规标准制定以及干部教育培训等项工作。

二、俄电子图书馆建设的历程

开俄罗斯部级电子图书馆建设之先河的是俄罗斯国立图书馆(ptB)和俄罗斯国家图书馆(pHB)。

1996年9月,俄罗斯国立图书馆与日本国会图书馆举行俄日电子图书馆研讨会,开始了筹建俄罗斯电子图书馆的最初尝试。1999年2月,俄罗斯国立图书馆制定了《开放式俄罗斯电子图书馆(oReL-openRussianeleetronicLibrary)》计划,开始系统性整合分散在互联网上的俄罗斯信息资源,以便逐渐形成一个以馆藏为主,包括各种图书、期刊、学位论文、地图等在内的开放性资源,用户可通过opeL网站利用这些电子资源。2004年5月,俄罗斯国立图书馆已有全文电子图书5744册、学位论文290篇,网站每天的访问量高达2000~4000人次。从2000年起,俄罗斯国立图书馆开始对馆藏文献大规模数字化。2002年确定了“俄罗斯记忆”、“19~20世纪俄罗斯历史与文化”、“俄罗斯图书馆事业”、“相遇在国界”等四个优先数字化计划,奠定了电子图书馆建设的资源基础。

2001年,俄罗斯国立图书馆制定了《电子图书馆构想》(以下简称《构想》),明确提出建设目标是为读者建立电子目录、保障提供高质量大容量电子资源、建立文献电子保存本、提供特殊文献(如珍贵的图书、手稿、档案、图册、外文出版物等)。《构想》对电子图书馆的阅读使用、整体社会意义、资源组成与来源以及建设的法律和经济基础、原则与政策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为未来电子图书馆发展政策的研究制定奠定了基础。在《构想》的框架下,俄罗斯国立图书馆开始了学位论文电子图书馆的建设。俄罗斯国立图书馆的前身苏联国立列宁图书馆,按前苏联高校事务全苏委员会的命令,从1944年开始负责收藏除医学和药学以外所有学科专业的博士学位论文,积累了数量极丰富、价值极高的学位论文资源。目前,国立图书馆每年新收藏学位论文2.5万篇,数字化收藏、保存、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是国立图书馆电子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内容。到2005年8月,学位论文电子图书馆的论文数量已经超过了7.2万篇。

另一家部级图书馆――俄罗斯国家图书馆(pHB)也随即开始了电子图书馆的建设。2001年7月,俄罗斯国家图书馆开始馆藏文献数字化转换,迈出了电子图书

馆建设的第一步。2002年,俄罗斯国家图书馆提出了自己的《电子图书馆构想》,对电子图书馆的资源组成与类型、资源建设原则与方法、资源统计与保护、资源服务与利用、图书馆系统运行等方面作了详细的规定与规划。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优先对馆藏各类珍贵绝版文献、手稿、善本、档案文献、孤本复制本、手工画等特色文献数字化,优先对利用率高、阅读量大的有价值的文献数字化,优先将光盘、磁盘等电子出版物纳入电子图书馆。

俄罗斯国家图书馆还建立了学位论文文摘电子图书馆,提供2004~2007年学位论文文摘,主要是将副博士、博士学位论文的呈缴本进行数字化管理和使用。俄罗斯国家图书馆收藏有14~20世纪俄国内外地图出版物19万份(件),从建馆之初,地图出版物就是其丰富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建立了有200多张电子地图的“18世纪地图电子图书馆”。俄罗斯国家图书馆电子图书馆是基于局域网络运行和使用的网络资源系统,而非intemet虚拟图书馆,用户只有在俄罗斯国家图书馆专门的阅览室才能够使用电子图书馆全文资源,internet远程用户只能获取电子图书馆资源的信息、书目及使用须知等。为了对外宣传,俄罗斯国家图书馆电子图书馆也将部分电子文献放置外网,供intemet用户使用。

1999年11~12月,俄罗斯国立图书馆和俄罗斯国家图书馆先后与美国国会图书馆签订协议,共建俄英双语种的“相会在国界”电子图书馆网站。美方提供反映美国西部开发历史的文献。俄方提供反映西伯利亚、远东、阿拉斯加等地区开垦历史以及俄美两国人民在阿拉斯加和美国西北部地区交往的地图、图册、乐谱、图片、石印画及珍稀图书文献,许多资料都是从未公开,现有各类资料近3000种,历史图片7万多张。

在俄罗斯国立图书馆(pFB)和俄罗斯国家图书馆(pHB)成功建设电子图书馆的基础上,俄罗斯国家电子图书馆(H3B)的建设提到日程上来了。

2003年1月,俄罗斯国立图书馆馆长B.B.费多罗夫致函俄文化部图书馆局局长e.H.库兹明,正式提出建立国家电子图书馆的倡议,即建立全俄文献电子收藏中心,接收和收藏各地图书馆、机构组织甚至个人的电子资源,以便对全俄文献资源长期保存、更新与利用。倡议得到了俄文化部的赞同与支持,e.H.库兹明在复函中指出,建立国家电子图书馆是一项将俄文化遗产数字化保存并提供给国内外用户使用的国家工程,需要国家投资,建议俄罗斯国家图书馆牵头组织国内主要图书馆参与建设计划的制订、组织与财政问题研究,吸引俄经济部、教育部、科技部、联邦出版委员会、通信部、“全民信息计划”俄罗斯委员会等部门参与国家电子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讨论,将各种讨论意见与建议提请俄联邦总统文化委员会审议,并在大众媒体和intemet上公布和宣传。

2003年4月,俄罗斯图书馆联盟(pBK)在莫斯科举行了“建立俄罗斯国家电子图书馆”新闻会。2003年6月,e.H.库兹明代表俄文化部与各大图书馆馆长和信息机构负责人联合签署了标志着俄罗斯国家电子图书馆建设正式启动的建设备忘录。2003年底。俄罗斯国家电子图书馆网站(rusneb.m)正式开通,向intemet用户提供免费和收费的经济、财政、法律、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电子版学位论文。为从总体上规划和指导俄罗斯国家电子图书馆建设,统一认识和行动,2004年上半年研究制定了《俄罗斯国家电子图书馆建设构想》。2004年7月,成立了合作建设国家电子图书馆工作小组,签署了实施建设计划协议。随后,俄文化部进行了建设项目招标。

俄罗斯国家电子图书馆建设分三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制定管理文件,确定成员与组织者的相互关系原则,从海量的数字化资源或intemet免费资源中选取和确定俄罗斯国家电子图书馆的核心资源,建立分布式电子目录,解决电子资源的保存与统计、编且等基本技术问题,建立成员间在联合数字化计划、特色资源共建、电子文献交换条件等方面的相互关系机制;第二阶段:建立咨询检索系统,研究与网络相关的技术问题,启动“远程书目咨询服务”系统模块;第三阶段:向各博物馆、档案馆等开放俄罗斯国家电子图书馆计划,解决intemet中电子图书馆活动的法律调控问题。到2004~2005年,已基本完成了购置和安装俄罗斯国立图书馆和俄罗斯国家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的装载录入设备、研制技术软件与程序等工作。

在集中力量建设国家电子图书馆的同时,俄罗斯政府也适时支持和推动了另外一些有全国性意义的电子图书馆的建设。其他比较重要的部级电子图书馆包括:教育资源中央图书馆、国立历史图书馆以及作为图书馆职业团体存在的地方图书馆联盟协会(apBHKoH)、俄罗斯信息图书馆联盟(pHBK)的电子图书馆等。俄罗斯教育资源中央图书馆是2002年由俄教育部创办的。建设俄罗斯教育资源中央图书馆是《建设和发展育信息环境(2001~2005年)》联邦专项纲要的组成部分,投入资金2.16亿卢布。目前,教育资源中央图书馆是由国家财政拨款的国家机构,由“公共图书馆”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它既是一个普通的图书馆又是电子图书馆。

在此前后,俄罗斯地方级图书馆如俄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公共科技图书馆、卡累利和国国家图书馆、车里雅宾斯克州科学图书馆等也都提出了各自的电子图书馆建设计划。这标志着俄罗斯电子图书馆的研究与建设已经在国内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

俄罗斯电子图书馆建设向纵深发展的突出标志是各种社会组织、商业机构和个人创建的电子图书馆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据俄电子图书馆协会会长a.B.安托波里斯基统计,目前在俄imemet上约有400~500个公共的科学教育类的电子图书馆和电子收藏品库,其他类似于电子图书馆的由个人创办的规模较小的全文电子文献库以及一些机构网站建立的专题数据库则多达千余个,其中比较重要和有社会知名度的包括:

(一)“俄罗斯文学和民间艺术”基础电子图书馆(feb-web.m)。2002年7月,由HHgbopmperHctp科技中心和俄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共建,提供文本、视频、图画等各类网络全文信息,主要收录11~20世纪俄罗斯文学作品和民间文学艺术以及俄罗斯哲学家和民间艺人的故事、俄罗斯语文学和民俗学历史资料,所有资源免费使用。

(二)科学电子图书馆(http://elibrary.ru/)。1997~1998年由Hatpa-Hearrp公司建立,受pm、索罗斯基金会、俄教育部赞助,主要是面向俄重点大学图书馆、俄科学院系统图书馆、科技图书馆和地方大型科学图书馆提供国内外科技期刊和数据库。科学电子图书馆包括从1989年开始的6726种科技期刊,总数40多万册,800多万篇文章论文,登记注册用户30多万人、l000多个机构,是欧洲最大的科学信息库,也是世界最大的科学电

子图书馆之一。

(三)公共互联网图书馆(http://public.ru/)。该电子图书馆2000年4月由“公共图书馆”股份公司成立。是面向俄国内社会各阶层使用的大众信息传媒数据库,收藏有从1990年至今的俄国内连续出版物,包括1000多种中央和地方报纸、期刊,建立了中央和地方连续出版物的资源保存库,同时开展用户书目信息咨询服务。研究大众信息传媒市场。该馆使用美国Convera公司的excmiburRetrievalware搜索软件对图书馆资源进行搜索,资源一般是免费使用,如果用户提出特殊个性化服务则收费。

由电子图书馆爱好者、作家、收藏家等个人建立的有重要影响的电子图书馆,应首推俄罗斯虚拟图书馆(rvb.m)、马克西姆・莫什科夫图书馆(http://lib.ru/)、库利尔和梅福迪网络图书馆(lib.km.m)、叶夫根尼・彼什金公共电子图书馆、阿列克谢・卡玛罗夫图书馆(http://ilibrary.ru/)等。这些个人电子图书馆主要是收藏那些不受著作权限制而自由使用的文献资源,包括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果戈里等俄著名作家的经典作品以及现代文学作品。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个人电子图书馆虽然大都是用自有资金建立或曾得到国内外基金的支持,但其社会效益却毫不逊色,如马克西姆・莫什科夫图书馆现在每天的访问量可达3万人次以上。

三、俄电子图书馆的发展前景

现在,俄罗斯电子图书馆的建设已呈现出国家与地方、公有与私有、集体与个人多点开花,竟相辉映,蓬勃发展,方兴未艾的发展态势。

但是,在电子图书馆建设发展空前繁荣的背后,也存在和隐含着众多问题,电子图书馆建设者各自为政,随意性较强,缺乏统一的组织、规划、协调,客观上造成电子图书馆重复建设和资源的浪费,这种无序、缺乏系统和长远规划、资源分散的特点对俄电子图书馆的整体发展非常不利。

为从总体上规划与协调全俄电子图书馆建设,加强电子图书馆建设参与者之间的沟通与配合,建设全俄统一的电子文献空间,俄罗斯国立图书馆、科技信息中心、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跨学科研究中心于2005年2月在莫斯科组建了俄罗斯电子图书馆协会。a.B.安托波里斯基当选会长,俄罗斯国立图书馆馆长B.B.费多罗夫被选为组织委员会主席。同时通过了《俄罗斯电子图书馆协会章程》和《电子图书馆创建者建设电子图书馆资源相互关系原则》,这两个文件就协会的成员及其权利义务、法律地位以及成员在组织和管理、目的与任务及发展战略、财产与经费、文献数字化、资源收藏与获取、编日、保存和服务等方面相互协作配合作出了详尽规定。2005年4月,俄罗斯电子图书馆协会举行首次全俄大会,讨论了该组织的基本工作内容和活动方向。9月举行的组织委员会会议通过了《俄罗斯电子图书馆协会2006~2008年工作计划》和《俄罗斯电子图书馆协会发展战略》。从2004年12月起。协会每月举行一次《电子图书馆:理论与方法》研讨会。2005年10月,协会网站(www.elibra.m)正式开通,每月出版电子版的《俄罗斯电子图书馆通报》,通报协会工作活动信息,提供电子图书馆研究成果与资料,供公众免费使用。

大学图书馆工作计划篇6

自1918年哥伦比亚大学日述历史研究中心成立以来,日述历史工作逐渐走入图书馆领域,成为图书馆的新领地川。在我国,国家图书馆、汕头大学图书馆川、攀枝花市图书馆川等不同类型图书馆也纷纷以主持或参与的方式进行日述历史实践。但从总体上来说,目前我国图书馆学领域日述历史研究尚处于理论研究初始阶段,研究范围有待进一步拓展,相关理论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川,国外成功案例研究较少。作为国内不多的国外日述历史优秀研究成果,2013年王子舟、尹培丽川首次介绍了日述资料采集与收藏的先行者—班克罗夫特图书馆日述历史项目,从缘起与沿革的角度,详细介绍了班克罗夫特图书馆日述历史项目的发展轨迹,但对于其资源采集与组织、产品与服务、治理与经费等方面没有涉及。因此,笔者选取美国另外一所高校图书馆—佐治亚大学罗素图书馆日述历史计划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调查与分析,以期为我国图书馆开展日述历史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2佐治亚大学罗素图书馆口述历史计划分析

罗素图书馆成立于1974年,是美国佐治亚大学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馆藏发展与规划主要聚焦于政府与公共利益相交而产生的政治、政策和文化问题。作为美国为数不多的由图书馆作为实践主体的日述历史项目,罗素图书馆日述历史计划馆藏资源主要由该馆工作人员自建的日述历史资源及研究人员向图书馆捐赠的日述历史资源构成,其日述历史计划的采访音频、视频及抄本资源通常情况下皆可以在线获取。罗素图书馆日述历史计划致力于开发、介绍公共节目与教育材料,促进、鼓励研究,提高公众对图书馆日述历史资源、服务的认识,并为社区提供学习机会。

2.1口述历史资源采集与组织

资源采集及标准   

自建与捐赠是美国目前日述历史资源采集的主要方式,罗素图书馆也不例外。但不同于其他日述历史项目,罗素图书馆日述历史计划资源采集以“捐赠为主,自建、共建为辅”。目前罗素图书馆共有8个日述历史项目,其中自建项目2个,为“佐治亚政治反思日述历史收藏”和“理查德·罗素图书馆日述历史记录收藏”。共建项目1个,为“第一人称项目”。其他5个项目均为研究人员捐赠。

2.2口述历史资源产品与服务

日述历史资源产品   

资源产品是日述历史项目的最终成果,也是服务开展的基石。截止到2017年9月,罗素图书馆日述历史计划共有8个日述历史资源集,形式多种多样,既有视频、音频,又有手稿及转录材料。根据来源方式,大致可分为自建资源集、共建资源集及捐赠资源集。(1)自建资源集。(2)共建资源集。“第一人称项目”由罗素图书馆2012年推出,是其与用户共建的日述历史资源项目。

日述历史用户服务   

图书馆不仅是日述历史理想的存储场所,而且也是日述历史公共获取与利用的平台。图书馆的日述历史工作以服务为旨归,如何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服务,是图书馆开展日述历史工作的一个关键点。罗素图书馆依托其日述历史资源开展的用户服务大致可分为传统服务与延伸服务,具体为:(1)传统服务。(2)延伸服务。

2.3口述历史计划管理与经费

日述历史计划管理   

由于罗素图书馆日述历史计划投入经费、资源规模等方面的原因,其管理岗位设置较少,主要有:(1)日述历史计划负责人。(2)日述历史协调员,其主要职责为负责部门各不同项目的协调、运行及管理工作,以及日述资源捐赠事宜。(3)处理与数字化岗位。(4)获取与推广岗位。除此之外,罗素图书馆日述历史计划还邀请社会公众、学校师生及学者加入进来,作为日述历史计划工作人员的重要补充力量。

经费来源   

经费是日述历史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与美国绝大部分高校日述历史项目一样,罗素图书馆日述历史计划的经费来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行政经费。佐治亚大学是美国第一所四年制公立大学,其经费来源主要由州政府出资赞助支持,罗素图书馆日述历史计划也不例外。(2)服务收入。罗素图书馆日述历史计划依托其资源提供的某些服务会收取一定费用。(3)基金支持。罗素议员的同事、朋友以及追随者在佐治亚建立了理查德·罗素基金会。(4)捐赠收入。罗素图书馆日述历史计划接受各种形式的捐赠,无论是捐赠现金,股票还是其他资产。

3佐治亚大学罗素图书馆口述历史计划特征分析

3.1注重资源共享   

为了扩大罗素图书馆日述历史计划影响力,提高日述历史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其价值,罗素图书馆十分重视其日述历史资源的网络共享。

3.2实行集成管理   

实行分离式管理是美国高校日述历史项目的主要管理模式,而罗素图书馆日述历史计划由于受人力、资金等多方面的限制,并没有设立独立于图书馆的管理部门,其工作人员除了日述历史工作之外,也参与图书馆的其他工作。

3.3主题特色鲜明   

一份有关美国53个科技日述历史采集项目的调查显示,以学科为主题是日述历史资源分类的主要方式,绝大多数日述历史项目涉及多种学科。

3.4采集方式巧妙   

以项目的方式自建、与其他部门或机构合作共建、委托其他机构代建及接受捐赠是目前美国高校日述历史项目建设的四种方式,其中自建与共建是主流,接受捐赠则是作为日述历史资源建设的重要补充。

4佐治亚大学罗素图书馆口述历史计划的启示

4.1注重合作共享,构建服务体系   

图书馆日述历史工作对于促进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与转型、丰富馆藏资源、推广阅读有着重要意义,这些价值的实现依赖于日述历史资源的利用,而合作共享可以最大化的实现资源价值。因此,要以合作共享为中心,构建图书馆日述历史服务体系。借鉴国内外图书馆日述历史优秀实践案例,服务体系应该包含传统基础服务、延伸扩展服务、创新服务、教育研究服务与盈利性服务五个部分。

4.2准确评估,慎选管理模式   

分离式管理与集成式管理是目前日述历史工作管理的两种主要模式,两者都有其独特的优势与要求。其中分离式管理是指将日述历史工作从图书馆服务工作中剥离出来,成立独立的工作部门或小组,工作职责仅与日述历史相关。

4.3特色为主,切忌委“曲”求“全”   

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教授、图书馆馆长程焕文曾说“先进的设备过几年就会落后,特色资源过几年价值会更大。”话语虽通俗,但彰显出特色资源的重要性。图书馆日述历史工作也是如此,“小而精,别具一格”是我国绝大部分图书馆日述历史工作资源建设的“出路”。

大学图书馆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搬迁

近年来,为了适应高等院校的现代化发展趋势,高校图书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许多院校加大基础建设投资力度,建造设备先进、设施齐全,集学习、资料查询、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新型现代化图书馆。而图书馆的搬迁是图书馆人面临的巨大的系统工程,极富挑战性。21010年底我校3万多平米的新图书馆落成,如何做好图书馆的搬迁规划和进行高效实施,我校图书馆搬迁的经验和方法希望能为同行们提供参考。

一、图书馆搬迁规划

(一)规划新图书馆功能布局:综合考虑考虑今后图书馆的管理模式、藏书结构,结合学校专业设置及发展情况等因素,合理布局,实现科学管理,为读者提供较大的方便。

(二)摸清家底:对图书、设备、家具等清点,掌握第一手资料并造册登记。

(1)清点藏书:由于我校旧馆较小,架位上的图书仅占三分之一,需分别清点在架图书、各处存放的已下架旧书和近期购买的新书,测算出需打包数量、搬运数量。

(2)清理设备和家具:本着节约的原则,将可用的设备和家具列入搬迁计划,不能用的进行报废,根据新馆需求拟定新增设备和家具数量。

(三)制定搬迁计划:对搬迁前期准备工作、搬迁实施阶段以及搬后整理工作,拟出时间安排表。综合考虑人力、物力和财力,及需搬运的图书、设备、家具数量,进行搬迁天数的预算、人员安排、车辆安排、设计各类登记表格。

二、前期准备工作

(一)统计本馆各类图书详细藏书量、现存放地点,为旧馆下架、搬运工作及新馆架位分配提供基础数据。

(二)确定图书打包方式,采购所需材料。

图书可采取打捆、装袋、装箱等方式,三种方式各有优势:装箱方式适用于书少且短途运输,可直接上架,节约了打包、拆包时间和费用,提高搬迁速度;装袋方式适用于量大、所有图书在架,且新馆书架安装完毕,可直接按照架位顺序进行装袋,每袋可装数量较多,不易散包,运到新馆后直接上架拆包;打捆方式适用于量大且图书不完全在架,新馆书架安装等尚未完成的情况。具体采取哪种方式需根据各馆的实际情况确定。由于我校新图书馆部分阅览室书架还未安装到位,图书需先堆放,为便于图书的堆码、保证图书的平整,我们选定了打捆图书的方式。

在确定了图书打包方式后,需订购搬迁材料和设备:打包纸、打包绳、分类标签、记号笔、口罩、手套以及平板车、书车等。打包纸数量计算:平均25至30册图书一捆;分类标签的选购:我馆采取不同楼层贴不同颜色的不干胶标签,用于标记图书类别、各类包序号、册数。此方法值得借鉴和推广,搬运时员工和搬运工人可迅速识别楼层,准确的分送到指定楼层和区域。

(三)旧馆办公物品、设备清理:备份各部门重要数据并刻盘,确保重要数据完整、可靠;整理各部门资料、物品打包,标记部门、新馆楼层、序号。

(四)与搬家公司商议搬迁实施计划,现场勘察,确定具体运书线路、每天计划搬运量,车辆、时间安排等具体方案。

(五)新馆各办公室钥匙领用、电话装到位,便于管理和联系;绿化植物进场,净化空气,保证人员的身体健康。

(六)新馆各楼层区域分布图、阅览室分区张贴色标和分类号,利于图书搬运的指挥和码放。

(七)组织全体馆员实战演习,熟悉新馆图书分布。详尽说明各小组任务、搬运流程和要求、搬运顺序,做到心中有数,以使旧馆、新馆统一步骤,协调一致。

(八)加大图书馆搬迁的动员和宣传,调动全体馆员的积极性,使全校师生了解图书馆搬迁的时间安排,提前借阅所需图书资料,配合图书馆的工作。

三、搬运实施阶段

(一)组织机构:成立搬迁指挥领导小组:馆长为总指挥,馆办公室主任为总协调总调度,各部门主任为领导小组成员,遵循“统一领导、分工合作”的原则,根据图书、车辆、搬运工人的情况,组成若干个小组,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每一个员工。

(1)图书搬运小组:以流通部为主,承担出、入库调度指挥和阅览室入库员,其他部门人员协作,担当押车员、引导员。

(2)设备调试小组:负责新馆网络、电话、门禁、防盗检测仪、中央空调、闭路监控、背景音乐、有线电视系统、电子阅览室及各楼阅览室、办公室电脑的安装调试。

(3)资产、后勤保障小组:负责各类资产搬运、午餐及饮水等后勤服务工作。

(4)书架拆装小组:负责旧馆书架拆卸及到新馆组装到位。

(二)图书、期刊打包:根据可参与下架打包的人数,制订

各类图书的责任人,分若干小组、承包到人,以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打包质量是保证搬运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打包以井字形打捆较紧,正反交叉处绕环,不易散包;打包体积要适中:以25~30册一捆为宜。要及时登记和统计汇总打包类别和数量,为搬迁提供准确的依据。

(三)图书搬运:图书馆搬迁主要是图书的搬迁,要将近130万册图书搬至新馆,劳动强度极大、时间非常紧张、人也最辛苦。图书搬运流程大致可分为5个步骤,必须环环相扣,有条不紊。

(1)第一步藏书出库:由熟悉旧馆藏书的流通部负责人任出库调度指挥,根据旧馆各类图书包数、存放地点以及每车可装载的数量,分类计算出大约所需运送的车数,制定出详细的搬运时间表。搬运顺序以新馆同一楼层图书(即贴有相同颜色标签的打捆图书)集中搬运。由出库引导员指引搬运工人按安排的顺序出库、登记每车数量、填写出库交接单。

(2)第二步装车藏书出库装车时,由押车员现场监督,防止乱堆乱扔,发现散捆图书及时打包,保持装车过程中有序进行。

(3)第三步运输:押车员持出库单跟车运送,确保途中无掉包无遗失。

(4)第四步卸车:卸车时如发现松散图书应及时补救,由新馆调度指挥清点数量,押运员检查每车卸完、无遗留图书。与出库单核对无误后填入库单,交接车员指挥工人按对应楼层运送。

(5)第五步图书入库:各阅览室入库人员指挥工人,按类别“对号入座”,核对数量后在入库单上签字。

(6)搬运期间注意事项:一是总调度指挥需掌握藏书搬迁的节奏,及时调配各个环节的人力,及时解决搬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二是在藏书搬运过程中,发现有散乱的捆立即补救,发现标签掉落当场补上,绝不遗留到下一环节。

(四)报刊搬运:将现刊、现报、过刊、过报运送至报刊阅览室,上架整理。

(五)办公家具、资料、设备的搬运:全馆统一协调搬运时间,各部负责本部门的装车、押运和运送及摆放。公共区域物品由馆办公室负责。

四、图书上架整理阶段

(一)图书上架整理:按照图书规划区域,在各区书架上粘贴分类号、包序号小标签,将打包的图书对号上架,拆包前仔细核,避免放错架位、急于拆包造成调架、倒架的烦重劳动,延误时间。拆包后再进行一次细致的排架和检查。

高校图书馆的搬迁工作是一项繁复的工作,也是不可多得的机遇,只要经过科学、周密的规划和合理安排,使各环节协调有序,并建立责任机制,全员参与、人人有责,就可增强团队凝聚力,提高图书馆的科学管理水平,高效的完成图书馆搬迁工作。

[参考文献]

[1]戴洪霞,刘惠娟,高校图书馆搬迁工作的实践及思考,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07(3).

大学图书馆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图书馆发展

文化部确定的2010年在全国实施“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举措,它的实施将使基层图书馆在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活跃城乡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真正发挥积极作用,由此推动各级图书馆、乡镇文化馆(站)以及社区文化室的公共文化服务,更好地满足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科技需求,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

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是利用全国文化共享工程等各种物理的和虚拟的信息网络传输平台,将国家数字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推送到各级直至基层图书馆,惠及广泛的社会群众,并逐步建成覆盖全国各省市县公共图书馆和共享工程基层站点的、分级分布的国家数字图书馆基层公共服务网络,使国家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成果实现全民共享。

在网络建设方面,该计划将在全国每一个县级图书馆建立电子阅览室,使县级图书馆成为面向基层群众,提供数字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同时,通过县级数字图书馆进一步向基层辐射,使城乡基层图书馆、文化馆(站)、文化室都能方便快捷地利用国家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成果提供优秀文化服务,从而搭建起覆盖全社会的数字图书馆服务网络,以推进文化创新,激发文化发展活力。

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不断增加资源内容,将健康的生活方式、科学的生产方式、先进的思考方式传递给基层群众,特别是针对农村和城市基层缺乏有吸引力的数字文化资源的现状,不断提高资源的适用性和针对性,通过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资源,为公众提供全方位的文化体验和学习体验。

在服务方面,国家图书馆专门设计制作了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服务系统,整个应用系统分为程序、数字资源、外部应用三大部分,封装在一块移动硬盘内,提供给各县级图书馆,在具备相应条件的地区还将以虚拟专用网络方式进行资源分发。组织专门培训,提供网络、电话等支持服务,同时下发培训课件与培训课程视频资料。各县级图书馆既可以采用单机模式提供用户服务,也可以将系统安装在服务器上,以网络模式同时向多个用户提供服务。

二、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的资源内容

当前,在推送资源方面,“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向每个县级图书馆提供1tB数字资源,这些资源主要是视频、图片、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网络信息资源等多种类型。内容主要包括:

《百年守望》讲述了几代图书馆人守望文明、传承文化、无私奉献的光荣与梦想;

《馆藏故事》讲述了国家图书馆珍贵藏品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以广阔的视角和真实的画面,重现稀世珍品的人文光辉;

《文明与创造》,通过古今技术细节的详尽演绎,记录了中华文明前进的脚步,以“新、奇、特”的角度和观点,再现古老灿烂的传统文化,展示现代科技的创新活力,带领观众领略“纵观古今、东西交流”的科技文明发展之路;

《前尘旧影》收录了3080张新旧照片,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社会事件、历史人物、城乡面貌、名胜古迹、服饰特征和建筑艺术等;

《年画撷英》收录了339张杨柳青、朱仙镇等地制作的民间优秀年画作品,题材丰富,涉及风景人物、故事戏曲、花鸟虫鱼、装饰图案等方面,多以木刻彩色套印加彩绘而成,其画面线条清晰,色彩鲜明,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与乡土气息,体现了年画的艺术内涵和观赏价值;

2007年以来出版的5000种电子图书,2009年出版的2000种人文社科类电子期刊等书刊资源,信息内容丰富、阅读方式便捷、展现形式精美;

《政府信息》采集并整合了21万余条各级政府公报和政府公开信息;

《中国事典》是国家图书馆“网络信息采集与保存”项目的部分成果,选取了“航天载人工程”、“月球探测工程”、“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等5个反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成果的专题网络信息资源等。

三、山东省“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实现全面覆盖

山东省图书馆在首批10个县级图书馆无偿获得1tB资源的基础上,于2010年7月12日实现“推广计划”的全面覆盖。推广计划是按照文化部的统一部署,并结合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发展现状启动的一项文化工程。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全覆盖工作,将借助文化共享工程平台,使全省17个地市、140个县区级公共图书馆都具备数字图书馆服务能力,并由此带动1861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服务能力的提升,不仅使山东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县级数字图书馆服务全覆盖的省份,更重要的是使先进文化和科技知识惠及广大基层群众。此次推广计划通过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平台将国家数字图书馆1tB的资源,配送到我省各市、县级公共图书馆,内容广泛而适用。这些资源有力的丰富基层数字图书馆的内容,更好的满足基层群众对信息资源的需求。

“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的实施,极大丰富了基层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在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活跃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发挥极大作用。借此春风,我们将不断优化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内容,丰富传输形式,创新服务手段,扩大覆盖面,并将自建的特色数字资源融入其中,为数字图书馆建设做好资源保障,并通过全国数字图书馆服务网络提供跨库无缝集成服务,使数字图书馆成为在网络时代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大学图书馆工作计划篇9

摘要: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的形式来研究影响广州地区高校图书馆员职业生涯的诸多因素,提出了职务晋升与职称晋升之外的第三种晋升途径,以及让读者参与其职业生涯管理活动中去的理念。

中图分类号:G25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1-0006-05

作者简介:谢剑敏(1986-),广东金融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2012级图书情报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传统的高校图书馆员职业生涯管理工作包含两个方面:高校图书馆员的自我职业生涯规划与馆组织对馆员的职业生涯管理。参与双方就是高校图书馆及馆员。馆员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基于对其自身性格、兴趣等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主要是参照馆组织的战略规划,而后者较长的周期性使得实现后的目标成果无法应用于馆员日常的读者服务工作中,这是一块缺陷。图书馆2.0是web2.0环境下的一种新产物,它是时下图书馆界热议的话题,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和服务方式。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以用户为中心;二是邀请用户参与互动的主动式服务,能够为用户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三是依托新技术开展新的服务内容。它的出现对馆员的工作内容产生了影响,该群体的职业生涯管理活动仅仅依靠自身和馆组织的参与难以达到理想水平,鉴于此,笔者认为让读者加入其中,可以提高管理成效。此外,对于某些开设了图书情报类专业的院校,图书馆员的发展晋升途径除了职务晋升与职称晋升外,还可以考虑从馆员转变为教师。

1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实地问卷调查的方法,辅以文献调查和网络调查。调查问卷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馆员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职称、岗位、学历、收入等;第二部分是调查当前影响高校图书馆员职业生涯管理及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有哪些,并运用德尔菲法对其影响程度进行排序。本次调查选取了广州地区13所高校图书馆的部分馆员作为调查对象,并从中选取了12位馆员参与本次德尔菲法测评活动,调研时间为2013年3月至4月。

2调研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共向高校图书馆员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7份,回收率为87%。

2.1样本基本资料统计(见表1)

从被调查馆员性别来看,女性占多数,性别的不平衡可能会对图书馆工作的协调性产生一定的影响。从年龄分布来看,18~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的人数分别是27人、37人、19人、4人,以中青年居多,说明目前高校图书馆工作者年龄分布较为合理,且中青年馆员成为了馆员工作群体的主力军。从学历层次来看,本科及以上的被调查者达到69人,占被调查者总数的79.3%,反映了当前高校图书馆员学历层次有了大幅度提高。从专业背景方面来看,图书情报学类、计算机类、外语类、文、理工科的馆员都占有一定比例,这顺应了图书馆2.0背景下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也有利于学科馆员体系的建设。从职称方面来看,助理馆员和馆员占大多数,研究馆员人数极少,这与职称评聘是分不开关系的。将图书馆员的收入与当地居民平均收入进行比较,结果是高校图书馆员的收入高于平均收入,处于中等偏上位置,但不能算是高收入群体。通过样本基本资料的统计分析,可以大致地了解广州地区高校图书馆员的工作概况,为随后的馆员职业生涯管理调查奠定基础。

2.2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文的内容主要是依据已回收的调查问卷,运用德尔菲法来研究影响高校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规划及职业生涯管理的因素。此次进行的德尔菲法专家测评包括选择测评专家和两轮专家测评两个环节。参与测评的候选专家均为高校图书馆员,共计12名。第一次测评结束后,笔者对测评结果进行了统计加权汇总,形成新的调查表后反馈至对方再次匿名测评,最后,对两轮问卷中的排序题进行统计加权计算,形成最终结果。排序题的两轮测评结果及最终加权汇总排名结果(见表2、表3、表4)。

附注:①第二部分(请按影响程度由大到小将下列影响馆员职业生涯管理的因素排序:)a.岗位轮换;B.培训效果;C.晋升机会;D.领导重视;e.工作环境;F.规划指导;G.工作挑战性;H.定期培训

②第三部分(请按影响程度由大到小将下列影响馆员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排序:)a.组织归属感;B.知识技能;C.人际关系;D.工作经验;e.工作满意度;F.读者需求

③排序题中,数字1~7分别表示选项的重要性,其中1代表最重要的条件,2代表次重要,4代表重要性排在第四,以此类推。

[Jp2]在影响馆员职业生涯管理的各种条件中,晋升机会是馆员最为重视的,晋升机会直接决定了职业各方面状况的改善,包括岗位、待遇等,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标志着职业生涯的阶段性成功。规划指导及领导的重视也是馆员希望被满足的需求,规划指导本是组织应做的工作,然而很多高校图书馆并未开展此项工作,这使得一些对职业生涯尚为生疏的馆员感到迷茫,不知道今后的职业道路该怎么走。领导是否重视,这是决定整个组织能否为员工开展职业生涯管理活动的一大因素,故也成了馆员关注的焦点。此外,岗位轮换、工作挑战性、定期培训与培训效果等都会对馆员的职业工作产生较大影响。值得一提的是,馆员认为工作环境的影响并不是特别大,究其原因,大概是由于当前国内高校图书馆的工作环境都较为和谐,并能够随着高校的发展而不断得到改善。从馆员的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来看,在图书馆2.0背景下,馆员越加重视读者的地位,他们认为读者需求在其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影响逐渐加深。当然,目前这还不是决定性因素,要规划得成功还涉及其他因素。工作满意度、组织归属感及工作经验这三项是影响程度最大的,工作不满意,缺乏归属感容易导致职员离职,也就不存在职业规划了,这两者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而丰富的工作经验是职业规划制定的基础,只有入职时间久了,对图书馆组织各部门各岗位都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之后,才能切合实际地规划职业生涯。当然,要让规划做得完善还需要不断地提高业务技能,学习新知识,同时维护好与同事、领导间的人际关系。综合以上两部分内容,公平的晋升机会、高水平的职业满意度是高校图书馆员优质的职业生涯管理的必备条件。

2.3访谈内容阐述

笔者就论文研究主题与部分高校图书馆员进行了交流,通过访谈,反映出两个问题:一是高校图书馆对于员工的职业生涯普遍关注不够,很多馆员对于自己的职业前景大都持中性甚至是悲观的态度,即组织有什么要求,就做什么工作,完全失去了主动性,不清楚自己到底适合何部门、何岗位;二是很多馆员认为读者在其职业生涯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这主要体现在读者需求、读者满意度、馆员与读者的交流方面,高校图书馆的读者大部分为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他们思想活跃、信息需求量大,甚至比馆员更早地接触到新技术、新知识,这对图书馆2.0的技术创新是一种推动。

3图书馆2.0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员职业生涯管理的有利条件

3.1学历层次提高,服务意识增强

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特点主要体现为三点:一是服务对象的单一性;二是读者需求的广泛化、专业化;三是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在图书馆2.0背景下,后两个特点将体现得越发明显。为了使馆内员工,特别是新晋的青年馆员能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高校图书馆目前对馆员的学历要求逐渐严格,馆员学历层次的提高为高校图书馆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奠定了知识基础。因为已有的一些规定,例如本科生需通过大学英语四级方能取得学位证书等,使得馆员在走出校门前就具备了某些方面的技能。除了外语,还有其他方面的能力,如计算机、组织管理、人际交往等通常也都是和学历成正比的,这些能力有助于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此外,图书馆2.0“读者至上”的观点对馆员心理也会有影响,这种服务理念自然会让馆员心里践行,增强自己的服务意识[1]。服务意识与业务价值关系紧密,意识增强了,业务价值一般也会增值,这对馆员的职业生涯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

3.2培训机会增加,实践能力提高

早在2006年1月,michaelStephen就在其论文《web2.0,Library2.0,andLibrarian2.0:preparingforthe2.0world》中提出图书馆员在图书馆2.0环境下要具备16项能力,如适应图、声、像等非文本信息;发展联合主题搜索,适应openURL标准;使用最新的传播工具(如Skype)连接信息内容、知识、用户等[2]。为了提高馆员在这些方面的能力,高校图书馆普遍增加了针对读者需求的培训课程,如智能手机平台上的移动图书馆软件的使用教学,新的聊天交流工具的使用方法,真人图书馆外借流程等。职业生涯要想取得成功,工作技能的熟悉与掌握是必要条件。读者需求的专业化、多样化趋势催生了图书馆2.0的出现,而后者又迫使馆员去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技术的变革对馆员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但要懂得如何使用馆内的软硬件设施来服务读者,同时馆内缺乏而读者拥有的一些设备,馆员也要知道如何操作。培训的内容若能在以后的实践中合理运用,那么便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这对职业生涯发展途径中的职务晋升来说,大有裨益。

3.3人际关系改善,交流合作增多

图书馆2.0提倡图书馆提供主动式的服务,要与读者进行充分的交流。不仅如此,组织内的馆员之间也要加强交流合作,这已成为解决某些疑难问题的先决条件。图书馆2.0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读者,虽然通常只是本校的师生,但他们的需求不同,越来越多的读者,尤其是大学生用户,崇尚个性化的、一对一的服务,他们的这种服务需求,以现在的条件来说,仅想依靠个别馆员来满足实属不易,往往需要若干馆员合作来完成[3]。为了加强相互间的交流合作,图书馆内部已经开始使用多种作为2.0产物的交流工具(如Facebook、Flickr),有些馆会不定期地进行部门间的对话会议。对高校图书馆员个体来说,通过2.0技术的产物来加强自己和他人间的交流合作,无论是与读者还是与同事交流,都是改善人际关系的一条途径,对其职业是一种帮助,使其在未来被动的岗位变换时不会显得手足无措。图书馆2.0为馆员人际关系的改善提供了条件,而人际关系的好与坏,在很多时候往往会成为职业生涯能否获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4图书馆2.0下提高高校图书馆员职业生涯管理水平的对策思考

4.1读者参与馆员职业生涯管理

读者参与馆员职业生涯管理活动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读者需求是馆员自我职业生涯规划,尤其是短期规划的参照标准,规划随读者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即读者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会有哪些需求,想得到何种服务,那么馆员就要加强这方面能力的提高,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二是读者参与到馆员绩效评估之中,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来对图书馆各部门的工作进行综合评价,指出图书馆工作中的不足,馆组织根据读者建议对馆员进行相关培训。

4.2运用新技术构建职业信息系统

图书馆2.0提供了很多新技术,如p2p、RSS、mash-Up等,可以利用这些新技术来构建一个关于职业生涯的系统,作为开展管理工作的工具。该系统由各个数据库构成,为的是全面显示馆内职位空缺状况及人员配置情况,达到供给与需求的平衡,馆员的招聘录用工作也依此进行。其次,系统在录入所有馆员电子档案后进行操作时,要明确体现各职位、各岗位之间的联系,阐明职位变动制度与流程,馆员的职业规划、馆组织的教育培训活动等涉及职业生涯管理的工作要通知到位,减少信息不对称性,增强馆员间的了解和信任,逐步建立和完善职业信息系统,以保障未来职业生涯相关工作在高校图书馆中有效开展。职业信息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与其相应地管理也要实现动态化、整体化,一些不易改变的因素要涵盖在内,包括性格、特长、工作风格、价值观等,而经常变动的因素,如数量,获得表扬或批评的次数等都要在系统数据库内及时得到修改,如此才能保证公平公正性。

4.3拓宽馆员职业生涯发展途径

web2.0背景下,有的学者提出为那些拥有广博知识并能提供主动式服务的馆员量身定做一条“管理型阶梯”,即他们可以在采访、编目、咨询、情报、技术支持等各个不同部门的不同专业技术岗位上平行移动,也可以同时主持多个专业领域的研究项目,拥有更强的独立性和更多的从事专业研究的资源[4]。还有学者提倡借鉴青岛海尔的“星级技术能手制”、“工职级动态转换制”等具体做法,在双职业阶梯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员工的技术型通道,即“明星馆员”方式[5]。笔者认为,在开展了图书馆学、情报学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高校,选取本校图书馆优秀的馆员来担任专业教师是一种不错的选择。由馆员作教师,并不是要完全改变其工作岗位,而是兼任,使其传授丰富的工作经验给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进行结合,不论是对馆员,还是对学生都大有裨益。在职业成就上,这可以说是一大进步,而由单纯的教辅岗走向教师岗,也是一条适宜的前进道路。国内已有很多高校采取了这种形式,且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参考文献:

[1]井水,李静.图书馆2.0背景下馆员心理契约研究――基于陕西省高校图书馆员的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论坛,2013(2):6.

[2]michaelS.web2.0,Library2.0andLibrarian2.0:preparingforthe2.0work.[eB/oL].http:///sirsi/e_article000505688.cfm.2013(3):6.

[3]thatisaLibrarian’sJob.[eB/oL].2013(3):23.http:///careerqa_blog/.

[4]刘亚君,杨国祥.基于心理契约的高校图书馆职业生涯管理[J].情报科学,2009(2):198.

大学图书馆工作计划篇10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资源发展现状解决策略

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资源的开发,信息传递的加速,已成了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有效途径。随着知识信息“爆炸式”增长,知识信息传递更新速度加快,学校师生对知识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图书馆作为贮存人类知识的宝库,在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已成为现代社会主要信息机构之一。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图书资料情报中心,是教学和研究工作的重要辅助机构,一所学校的科研及教学水平与该校的图书馆规模息息相关。

一、中职学校图书馆的发展现状

1.信息资源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大部分中职学校罔书馆在进行信息资源建设时都缺乏整体规划,没有一个长期的文献信息资源采购计划。文献信息资源较泛滥,质量不高,针对性、实用性不强,的信息资源得不到及时补充,或者说更新慢,不利于中职学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

2.信息资源及管理设施落后。中职学校图书馆的服务大都停留在传统的服务模式上,采、分、编、图书加工、借阅流通一系列业务工作仍以传统的手工操作为主,劳动量大、速度慢,不规范,造成了图书馆基础工作效率的低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出版物大量涌现,已打破了传统的印刷品一统天下的局面。中职学校馆的绝大部分设备相当落后,深层次的参考咨询和情报检索开展不起来,信息资源及设备落后,使相当一部分中职学校图书馆难以跟上形势的发展。

3.术人才相对缺乏。实现中职学校图书馆现代化,管理人员的素质是首要的因素之一。随着图书馆现代化技术的发展,高新技术手段不断在图书馆中得到应用,要求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知识结构。但中职学校图书馆管理人员中大专以上文化人员比例较小,图书馆专业人员更是寥寥无几,以致馆员对业务学习和馆际交流学习机会较少,业务学习一般停留在馆内交流上。

4.图书馆数字化水平低。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全社会对数字图书馆的重视,高校和大型图书馆的数化建设得到了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的重视,在资金和技术上都加大了投入。然而,与此相反的是,中职学校图书馆大都成为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旁观者。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对图书馆员要求很高,中职学校图书馆一般不具备从事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技术力量。网络建设的进行,需要有专职部门负责管理全馆的系统网络并进行维护和应用开发。而传统的中职学校馆系统维护部门往往为兼。

5.树立“以人为本”理念。体现在图书馆服务中,就是要以读者为本,把满足读者需求作为图书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图书馆要始终坚持以人本,以读者的利益为向导,切实维护和保障读者在利用图书馆中的各种合法权益,尊重读者、平等享受图书馆服务、平等享有接受教育的权益。要尊重图书馆馆员成就事业的和谐的人文环境,形成全体图书馆员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二、中职学校图书馆的对策

1.合理地规划信息资源建设。要争取学校领导的重视,经费充足的前提下,网书馆管理人员要做好科学的计划,依据“长远规划、分步实施、建用并重、逐步完善”的原则进行信息资源的建设。每年年初和月初应做好当年和当月的采编计划,在计划内应科学、全面地进行采编。逐步形成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比例协调、实用性强的中职学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体系结构。

2.中职学校图书馆的馆藏建设,经过多年的实践,已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馆藏规模,各中职学校图书馆根据学校专业设置,专业特色建立了完整的馆藏体系。随着网络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传统图书馆的印刷型文献已经不能满足读者对文献资料的需求,因此要加大现代技术的投入,网络下的图书馆建设离不开先进的软硬件环境的支持和不断的更新、维护,因此需要长期的资金投入。在图书馆内部有条件地逐步将本馆的特色馆藏数字化,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将文献载体形态由印刷型向数字化电子化方向发展,建立自己的馆藏书目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和网上信息资源导航数据库,使中职学校图书馆馆藏保持自己的完整性,连续性和使用性。

3.特色馆藏,打好信息网络化基础。面对大量的印刷型文献、电子文献和网络信息,建设特色化馆藏对中职学校图书馆得尤为重要。网络资源大大丰富了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取代馆藏资源,一是网络信息资源多是在印刷型文献基础上形成的,以二次文献居多,利用价值低,二是网络信息杂乱无序,任何人都可在网上消息,可信度低,另外,有价值的信息都需要付费,一般的小型馆难以支付。从现实来看,“无纸社会”时日尚早,电子文献不能完全取代纸质文献。印刷型文献浏览方便,还是很适合大多数人,是信息交流的主要资源。在21世纪,实体图书馆是不会被取代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将会并存互补。小型图书馆应该继续以搞好自己的特色馆藏为主。

4.队伍建设提高图书馆馆员的综合素质。图书馆的采访、分编、典藏、流通、咨询等每项工作都需要有经验的人员去完成,特别是互联网在图书馆应大力应用,如果没有一支高水平的图书馆学术研究队伍是无法稳定支撑图书馆这座大厦的。在当前的图书馆工作中,除了要认真完成一般的借阅服务、情报服务等外,网络下的图书馆员,还应当努力掌握网络知识,掌握不断深人的情报检索技术,适应网上人机对话的需求。在工作中除了应掌握图书馆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当了解相关的学科知识,如主要读者群的专业知识,新兴学科的发展动态,边缘学科、交叉科学等知识,并积极开展继续教育,不断充实新知识,使图书馆员的知识与技能不断得到补充、拓宽、提高。要形成以图书馆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等多方参与的信息资源建设队伍。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是图书馆的重点工作,关系到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中职学校图书馆在进行史献信息资源规划时,要努力克服现状中的不足,结合本地和本学校的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丰富、优化馆藏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