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消费扶贫单位工作计划十篇消费扶贫单位工作计划十篇

消费扶贫单位工作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1:30:15

消费扶贫单位工作计划篇1

三季度以来,**发电深入学习贯彻关于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京能电力《关于印发深入推进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公司《2020年扶贫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公司实际,精心制定了年度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了以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为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组,下设扶贫办公室,制定了年度扶贫工作任务目标并进行阶段分解,以就业扶贫、消费扶贫、公益扶贫、党建扶贫等分别确定责任部门及责任人,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推进扶贫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产业扶贫情况

为加快临县煤电化产业园区建设,缓解临县城乡集中热源不足的压力,改善临县环境质量,进一步推动临县社会经济全面健康发展,依据国家及山西省有关规定,**发电公司符合城市集中供热的要求。公司已积极开展供热前期手续和编制热电联供技术方案等相关工作。目前汽轮机供热改造已经在**园区供热项目中完成招标及合同签订工作,正在积极实施中,将为下一步城乡集中供热奠定了基础。

二、就业扶贫情况

按照年度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的具体目标任务,公司积极落实就业扶贫人员,监督维护单位在岗贫困人员岗位及待遇等问题,并建议在新招聘中优先选用贫困人员。上半年共计落实贫困就业人员31人,其中大中专学生就业11人,分别为公司维护单位中国电建集团河北工程有限公司、天津蓝巢电力检修有限公司、天津亦乐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全部进行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登记,履行了首都国企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三、消费扶贫情况

按照公司年度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的具体目标任务,食堂定向采购扶贫农副产品,职工餐厅以全年消费总额30%进行采购扶贫农副产品,全年计划发生金额60万元,从四月份开始,公司积极落实扶贫产品采购事宜,依据《北京市消费扶贫产品名录》着手从对口扶贫县域、消费扶贫产业双创中心的扶贫农副产品中选择供应商进行消费帮扶,根据月度需求计划,责任部门积极进行联系采购,各环节认真执行审批程序,截止目前共计联系8家扶贫供应商,合计采购食材65.63万元,圆满完成全年采购任务。各扶贫供应商纷纷表达企业为地区脱贫做出贡献的褒奖,赠送旌旗七面。

公司为全力保障扶贫采购落到实处,部分防暑降温用品也联系扶贫供应商采购,年度采购防暑降温用品种类,共计1.73万元,采购当地西瓜等农副产品0.3万元。公司工会在国庆中秋来临之际向扶贫供应商采购慰问品11.1万元,目前已完成采购。

四、公益扶贫情况

公司位于山西省吕梁市临县以北城庄镇境内,2020年以前临县一直属于部级贫困县。公司从建厂以来就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秉承首都企业的社会责任,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帮扶邻村大居村能快速转变乡村面貌,提升环境状况,改善卫生质量,提高教育能力等,经公司研究决定每年为大居村捐赠扶贫款20万元以帮助其改善村集体公益事业,其中资助环境卫生费用5万元,资助田间路养护费用3万元,资助村级办公设施维护费5万元,资助村办文化事业3万元,资助教育事业6万元,截止目前,乡村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也为临县早日脱贫注入强劲的动力。

五、其他类型扶贫情况

三季度以来,党建扶贫责任部门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凝心聚力,带领公司各党支部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全体党员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争做贡献,全体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全力完成“中国社会扶贫网”注册会员工作,鼓励全体党员干部和员工在“中国社会扶贫网”中关注社会贫困状况,采取自主自愿原则,鼓励员工在中国社会扶贫网采购生活用品,积极推进社会扶贫。

六、四季度工作计划

1.前三季度公司按计划完成了餐厅食材消费扶贫目标,共计采购65.63万元,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四季度将按照职工食堂需求,继续部分食材采购工作。

2.继续向公司全体员工积极宣传扶贫公益事业,有效推动党建扶贫,倡议职工注册“中国社会扶贫网”会员,选择适合自身的扶贫项目传导每一个人的爱心。

3.公司将积极践行扶贫承诺,担当区域扶贫攻坚企业社会责任,全面落实年度扶贫工作目标,助力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消费扶贫单位工作计划篇2

一、脱贫攻坚总体情况

五年来,我办坚持以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指导,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以脱贫攻坚统揽工作全局,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聚焦非贫困低收入户、非持续稳定脱贫户、因意外事件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等三类重点群体,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抓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科技扶贫、金融扶贫、消费扶贫等工作,抓住因病、因学、因灾、因意外事件等致贫返贫因素,全面加强预警监测,对症下药,分类施策,综合施治,及时消除或降低致贫和返贫风险,确保脱贫攻坚普查工作顺利进行,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2018年,经省政府批准正式退出省级贫困县行列。2020年,全县剩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5户339人已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防贫防返贫工作纳入正常轨道,建立了长效防止致贫返贫机制,及时消除致贫返贫风险,巩固延伸脱贫攻坚成果。

二、2020年主要工作

(一)疫情防控,守土尽责。年初,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我们积极应对迎难而上。根据县委县政府安排,我们迅速成立了疫情工作指挥部,建立了坚强有力的机构,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全面指挥应对病毒感染疫情工作,把防控疫情工作作为当前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扶贫办全体工作人员提前结束春节假期全员到岗,接受应对疫情防控任务;明确分工,压实责任,全面开展防控工作。所包太行明珠小区克服四通八达的弱点,及时封堵,加强管控。并对小区卫生消杀工作进行督导,电梯、楼道坚持一天两次消杀。建立台账,落实到人。另外,防控疫情不能落下贫困户,为此,我们要求各乡镇及时排查贫困户是否有疫情的发生,每天上报排查情况,以便出现问题及时解决。通过努力,我们负责的小区及建档立卡贫困户没有出现情况,圆满完成疫情防控任务。

(二)克服困难,复工复产。为了坚决克服疫情影响夯实就业底盘,我办积极协调“微工厂”等扶贫企业优先复工复产。对箱包加工、手套缝纫、轴承安装等“扶贫微工厂”,配发口罩、测温枪、消毒液等防护用品,由我办和所属乡镇派驻人员指导做好各项防疫防控,积极做好原材料储备、人员组织等工作,加快复工复产,保障贫困人口及时返岗。全力帮助带贫主体复产达产。全县复工复产扶贫企业7家,开工率达100%。由于应对及时,使疫情影响大大减弱,贫困群众减贫能力持续增强。

(三)挂牌督战,脱贫扫尾。为了使135户339人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我们制定了《县2020年贫困人口脱贫工作方案》,并对剩余未脱贫人口超过20人的乔屯、洪官营和单屯3个村实行挂牌督战,由县委书记、县长、县委副书记分包,增加了县财政局、交通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3个县直单位及县农商行、万邦复临药业、中伟机械3家企业帮扶,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此项工作做法得到了省委赵一德副书记、市委宋华英副书记肯定性批示。

(四)问题整改,巩固提升。根据省、市部署,我办迅速行动,把抓好问题整改作为当前重要任务和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立即梳理2019年国考、省考等反馈问题,高标准、严要求,举一反三,压实责任,强化措施,逐项抓好落实。按照国家反馈省的6类25条问题,中办国办反馈共性问题5方面14项问题,省考核我县5条点对点问题,57条共性问题,第三方反馈8条点对点问题,全部整改到位,

(五)产业扶贫,四面开花。今年,我们谋划了两批项目。第一批项目主要是资产收益项目1396.94万元,涉及5个企业分别是: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羊绒制品有限公司、酒业有限公司、县兰洲纺织有限公司;直补到户项目39.961万元;林下经济18.7911万元;微工厂330.3304万元;基础设施2083.3425万元;水利项目524.4798万元;雨露计划100万元;项目管理费23.64万元。第二批项目主要是资产收益项目1665.54万元,涉及两个企业,分别是:美的客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县兰洲纺织有限公司。基础设施项目1214.7万元,项目管理费5.6万元,小额贷款贴息项目10万元。两批项目均运作正常,效益良好,分红及时,有力的发挥出带动贫困群众脱贫的能力。

(六)金融扶贫,成效显著。针对小额信贷数量全市落后问题,我们对承担贷款任务的两家银行负责人进行了约谈,我们和县金融办各负其责,督促银行对照各自目标任务,采取超常措施,倒排工期,做到每日有进展、每周见成效。小额信贷数量已由原来的65万元增加到755万元,有力的支持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手工业和户用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金融助力脱贫实现增收致富成效明显。

(七)消费扶贫,后劲十足。通过扩大宣传,广泛动员,我县6月份共录入省级消费扶贫产品平台扶贫企业14家,产品20余种,省级复核产品数量位居全省第6位,省级复核入驻企业数量位居全省第5位。有4家企业5个产品已通过国家“832”平台评审。6月11日,省扶贫办副主任王爱军到我县调研消费扶贫工作,对我县的工作给予肯定。

消费扶贫“三专”建设成绩斐然,通过评估县闲来先得农特产品销售平台定为消费扶贫专馆,县蒲公英电子商务公司定为消费扶贫线上馆,世纪联华超市定为消费扶贫专区,老柏氏特产店定为消费扶贫企业馆。市扶贫办副主任闫占奎对我县“三专”建设给予高度评价。

通过县长孟宪鹏、副县长卢振江、扶贫办主任孙善刚两次直播带货,180分钟的时间,共销售农特产品40万余元,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八)精准防贫,夯实基础。自国家2019年6月启动防贫防返贫工作以来,县由于前期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基础薄弱,在2020年第一季度排名中倒数第一。为彻底扭转落后局面,我们先后出台了《关于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致贫返贫的实施方案》、《关于“稳就业、促增收,防贫防返贫措施再加强”的实施指导意见》等文件,压实各乡镇(园区)、县直各相关部门的责任,做到齐抓共管,共下一盘棋。

1、加大排查力度。给各乡镇(园区)定任务、压担子,要求定期摸排,及时预警,每个月不低于20户预警户,努力在预警人数上进行赶超跨越,扭转不利局势。现在我县预警户由3月份以前的3户,一跃升至1024户。

2、采取多措并举。我们成立了县乡村三级防贫中心(工作站),按照每人50元的标准按照农业人口10%的比例购买了防贫保险,计129.23万元,建立健全近贫预警、骤贫处置、脱贫保稳的精准防贫机制,重点瞄准非贫困低收入户、非持续稳定脱贫户、收入聚减或支出骤增户三类重点人群,科学划定监控范围,精准识别纳入,综合采取产业就业扶持、政策兜底保障、防贫商业保险补偿等多种方式因人因户救助,切实做到了早发现早帮扶,从源头上筑起了发生贫困的“截流闸”“拦水坝”。今年以来,针对疫情影响,利用防贫险,对因疫情防控不能外出务工的37户易贫户,每户给予3000元的补助,有效降低了返贫风险。

3、提升就业技能。我们还将防贫防返贫战线前移,对于有劳动能力和半劳动能力的“双非户”群众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创收的能力。为此,我们创新培训方式,请有用工需求的企业现场到对群众进行技术培训,手把手教授群众轴承、汽车雨刷、拉线、绢花、成衣等产品制作工艺,学会后双向选择,现场签约,立马见到效益,打破了传统空洞的培训方式。通过两期培训班,共培训贫困群众2000余人,有400余人现场签约加工项目,解决了群众稳岗就业、增加收入的需求,密织了防贫防返贫防护网。这一做法先后被《掌上》、《共产党员网》和《学习强国》平台刊发推广。

(九)调查考核,严谨务实。按照全省脱贫攻坚调查相关安排,南和县脱贫攻坚普查组(共63人)于9月5日入驻我县,于9月6日至9月20日开展脱贫攻坚调查工作。分成25个小组,针对全县建档立卡3673户开展调查任务,制定了调查计划安排,将任务分解到日、到户,有序推进调查工作。截止9月20日,累计登记户数3673户,累计上报率100%。累计完成复核3673户,累计复核率100%,电话访问累计4户,占比0.11%;代答累计22户,占比0.60%,整户自然减少75户(均为死亡),没有整户失联户。调查情况良好。

2020年11月7日—14日我们科学安排迎考方案,周密组织迎接省第三方成效考核评估和实地考核工作,由于安排有序,配合得当,组织严密,考核工作任务顺利圆满完成。针对2020年脱贫攻坚成效实地考核反馈问题清单指出的县在脱贫攻坚方面存在的3个方面3条问题,第三方反馈问题清单存在的4个方面4条问题,质量抽查发现问题清单存在的1个方面1条问题,我们高度重视,先后召开多次会议,对整改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安排部署,11月24日制定印发了《关于做好2020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发现问题整改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整改内容和工作要求,对照反馈问题,各牵头领导、责任单位迅速行动,分别细化整改措施,一项一项检点,一个一个对照,一条一条整改。截止目前,整改全部完成。

为了迎接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我们于11月14日至11月18日,从县直部门抽调60人,组成10个组,采取实地核查、入户走访、电话抽查等方式,对全县65个贫困村进行了全覆盖考核,对各项指标实现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其间,深入10个乡镇、65个贫困村,入户走访650户次(其中脱贫户520户、边缘户65户、非建档立卡户65户),访谈干部270名。各乡镇(园区)开展拉网式举一反三,全面查找问题,立行立改。

三、亮点工作

(一)消费扶贫工作。2020年6月份,在省扶贫开发和脱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消费扶贫产品数量排名中,我县排名全省第6名;在省扶贫开发和脱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消费扶贫供应商数量排名中,我县排名全省第5名。

(二)扶贫宣传工作。2020年2月14日,我办同志撰写的反映我办齐心协力抗击疫情的文章《抗疫一线:扶贫战线党员“怎么干”》在人民日报发表,同时被长城网转载;2020年4月22日,由同志作为通讯员撰写的《:国土绿了,农民富了》在长城网发表,并被今日头条转载;2020年6月8日,同志撰写的《:军民共谱扶贫曲》在长城网发表,并被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转载,并登上今日头条;2020年7月13日,同志撰写的《让爱助防贫,以情防返贫》在共产党员网发表;2020年4月24日,由长城网记者撰写的《顽强老蔡的小康梦想》在长城网发表;2020年5月22日,同志撰写的《:“小微”花开遍地香》在长城网发表;2020年9月11日,同志撰写的《:政府“牵线搭桥”让企业和贫困群众“增收双赢”》在共产党员网发表,后被学习强国平台转载,并登上今日头条;另有同志撰写的反映扶贫工作的30余篇文章登录在《扶贫》《扶贫》和《掌上》等媒体;2020年5月份,我办同志被市市扶贫开发和脱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为“优秀信息员”;2020年9月份,同志在市扶贫系统举办的“我所经历的脱贫攻坚故事”征文活动中有四篇获得“优秀作品奖”;2020年10月份,同志代表市在全省扶贫系统信息培训会上做典型发言。

(三)扶贫培训工作。2020年我们创新培训方式,将防贫防返贫战线前移,对于有劳动能力和半劳动能力的“双非户”群众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创收的能力。请有用工需求的企业现场到对群众进行技术培训,手把手教授群众轴承、汽车雨刷、拉线、绢花、成衣等产品制作工艺,学会后双向选择,现场签约,立马见到效益,打破了传统空洞的培训方式。通过两期培训班,共培训贫困群众2000余人,有400余人现场签约加工项目,解决了群众稳岗就业、增加收入的需求,密织了防贫防返贫防护网。这一做法先后被《掌上》、《共产党员网》和《学习强国》平台刊发推广。

(四)防贫保险工作。今年因为疫情影响,造成了不少“双非户”无法外出务工,减少了收入,存在返贫致贫风险。针对这种情况,县扶贫办和县人保公司创造性的首提对因疫情影响无法出去务工人员进行救助理赔,缓解他们的收入压力。为此,县共摸排出37户“双非户”无法外出务工,按照每户3000元的标准进行理赔,共付保险金111000元,及时堵住了致贫返贫“黑洞”。

(五)就业扶贫工作。2020年11月份,省扶贫开发和脱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信息第七轮抽查情况中,县排名第三名。

四、2021年工作谋划

2021年我们在持续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巩固延伸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积极谋划做好以下工作:

(一)认真做好档案整理工作。要加快推进精准扶贫档案整理工作进度,按照档案整理重点内容和时间节点,全面做好精准扶贫档案整理工作,保质保量完成档案整理工作任务。

(二)持续加强防贫防返贫工作。加大帮扶力度,扩大监测范围。确保及时救助到位,确保不发生返贫致贫情况的发生。定期筛查返贫致贫风险,真正把工作做实做细,加大排查力度,及时化解风险,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积极谋划乡村振兴。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之后,积极谋划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造脱贫之后乡村振兴的新引擎,让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把不同类型的贫困户吸附在产业链上,让农民有持续稳定的收入。

(四)继续延续“四不摘”政策。长期坚持“四不摘”政策,全面落实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才能实现有效帮扶,切实防止致贫返贫。

消费扶贫单位工作计划篇3

坚持以提高困难群众保障水平为目标,健全完善社会救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继续做好脱贫攻坚低保兜底保障工作,将符合条件因感染肺炎疫情等突发事件导致返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切实提高低保对全面脱贫的贡献率,按照最低生活保障低限与家庭总收入的差,据实补差,应补尽补。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建档立卡未标注脱贫的贫困人口、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体代缴最低标准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实施残疾人扶贫对象生活费补贴、重度残疾人护补贴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加大对贫困残疾人的帮扶力度,确保贫困残疾人年收入达到国定贫困线以上。

二、资金筹措

2020年社会保障扶贫专项计划安排资金118.24万元,其中,省级资金53.45万元,级资金64.79万元。

(一)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项目2020年社会保障扶贫专项所需资金按现渠道纳入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安排。

(二)重度残疾人护补贴项目2020年社会保障扶贫专项计划安排资金61.06万元,其中省级24.99万元,级资金36.06万元。所需资金按政策据实结算。

(三)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项目2020年社会保障扶贫专项计划安排资金39.84万元,其中省级资金16.32万元,级资金23.53万元。所需资金按政策据实结算。

(四)残疾人扶贫对象生活费补贴项目2020年所需资金按政策据实安排,计划安排资金8.67万元,其中省级3.47万元,级5.2万元,据实结算。

(五)2020年养老保险扶贫专项计划安排资金8.67万元,其中,省级安排资金8.67万元。

三、主要措施

(一)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牵头单位:县民政局;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扶贫开发局)

结合2019年度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脱贫攻坚低保兜底工作任务等情况,按照省的《省农村低保标准低限》和的《2020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低限》,据实调整我县农村低保标准,同时农村低保标准不得低于全农村低保标准低限。将符合条件和因感染肺炎疫情等突发事件导致返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确保“应保尽保”。

责任分工:根据《省2020年全省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低限的通知》和《2020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低限》文件要求,据实调整我县农村低保标准。县财政局负责资金的预算、下拨;县扶贫开发局负责与现民政局对纳入农村低保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核实。县民政局按时发放低保资金。

时序进度安排:进一步加强低保规范管工作,严格按照低保制度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低保兜底“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并于每季度首月15日前,按“一卡通”发放要求,将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发放到贫困户手中。

(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扶贫代缴工作(牵头单位: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扶贫开发局)

继续落实政府为困难群体代缴养老保险费政策,按100元/人·年的标准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建档立卡未标注脱贫的贫困人口、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体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

责任分工:县城居保局按100元/人·年的标准购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县财政局负责资金的预算、下拨;县扶贫开发局负责参保对象的核实。

时序进度安排:全年持续推进扶贫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工作。

(三)贫困残疾人扶助(牵头单位:县民政局、县残联;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扶贫开发局)

为纳入低保保障中并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的困难残疾人,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按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发放。为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并界定为一级、二级的重度残疾人发放护补贴,重度残疾人护补贴按一级重度残疾人每人每月100元、二级重度残疾人每人每月70元的标准发放。残疾人扶贫对象生活费补贴标准按该对象年收入与国定贫困线的差额为准,据实发放;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残疾人扶贫对象按政策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不再发放残疾人扶贫对象生活费补贴;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建档立卡残疾人扶贫对象,继续发放残疾人扶贫对象生活费补贴;对通过自身增收提前实现“摘帽”的残疾人扶贫对象,符合发放条件的保持上年度扶贫补贴标准不减。

消费扶贫单位工作计划篇4

一、2020年上半年扶贫工作总结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我局包保敬信镇村5户8名贫困户,已于2018年全部脱贫,现将半年来的扶贫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包保帮扶情况。局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第一时间召开工作会议,制定工作方案,成立工作小组,明确工作职责。经研究决定下派基层党建指导员1人及帮扶责任人5人具体负责扶贫工作。帮扶责任人2020上半年内总计下村4次,为贫困户具体解决难事急事共计2件,牢固树立了为困难群众服务的思想意识,鼓足干劲吹响“脱贫攻坚”冲锋号。

(二)疫情防控情况。疫情期间党建指导员组织村两委及党员干部召开了疫情防控部署工作会议,成立了疫情防控指挥部,制定了疫情防控紧急预案,明确了成员的工作职责,逐户进行了统一摸排工作,并张贴了疫情防控海报,在村广播站播放疫情防控知识,组织进行村消杀工作,为村民发放口罩等防疫物资,真正做到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疫情期间,全村村民及贫困户买菜买药成为了最大难题。基层党建指导员及帮扶责任人及时担负起“跑腿”责任,每天统计村民需要的食物、药品和日常用品,第二天早上帮助购买送到村口的卡口值班点,村干部领取并分发给村民。一直到撤销卡口,给村民们带来了物资保障。

疫情期间,由于镇政府统一发放的防疫物资充足,无需包保单位提供物资,到目前为止,村未出现防疫物资短缺情况。

(三)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一是在贫困户高承鹤因脑血栓住院时,帮其办理了住院手续,住院期间帮助购买了拐杖、水果等,做好了跟踪服务。二是帮助贫困户安才龙找了粉刷工人,对其房屋内墙进行了粉刷并收拾了室内卫生。三是在春节前夕,单位领导和帮扶责任人一起送去了节日慰问品。

(四)产业扶贫情况。光伏发电项目预计年底贫困户人居增收1500元,扶贫资金统筹规划项目预计年底贫困户人均增收1000元,稳固了贫困户的增收渠道,防止返贫,并帮助贫困户发展跟踪庭院经济项目。

(五)消费扶贫情况。村庭院经济产品均由贫困户自行消化,无需消费扶贫。

(六)资金投入情况。2020年上半年慰问走访贫困户使用帮扶资金1900元,其中包括给贫困户高承鹤住院时送去的慰问品和帮其购买双拐杖。

(七)材料整改情况。按照国家第八巡查组及国家、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目前已按照问题清单整改完成。

二、2020年下半年扶贫工作计划

(一)针对因病、因残致贫的贫困户,积极同卫生部门协调,为其争取必要的医疗救助;针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保障其基本养老保险外开展产业扶贫,防止返贫的情况发生。

(二)积极协调和鼓励民营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尽其所能为扶贫工作贡献一份关怀。

消费扶贫单位工作计划篇5

12月25日一大早,迎着零下18摄氏度的刺骨寒风,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纪工委书记郝利生一行来到子洲县三川口镇阳湾村,推动定点扶贫工作,并向26户贫困群众送去慰问品和新年祝福。

子洲是革命老区,也是国定贫困县。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省教育厅从2012年起对口扶贫子洲县,为期三年。2012年6月28日,省教育厅扶贫团在子洲县召开“两联一包”扶贫工作联席会议,要求有关单位结合联系扶贫点的特色优势,发挥高校特点,积极探索资金、项目、智力、教育、科技、文化、结对帮扶学生等多种扶贫方式,把为贫困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任务落到实处。

阳湾村地处子洲县城西北,共128户516人。村中的三川口九年制学校现有312名在校学生。省教育厅扶贫团多次就这所学校的校舍改造、校园绿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积极协调为这所学校筹措帮扶资金200多万元。厅机关财务处党支部结合“三问三解”活动,在2012年“双节”前召开组织生活会,党员干部自发交纳特殊党费近2000元,资助阳湾村2012级7名大学新生,并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帮扶联系制度,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从成长、学业及生活上开展多方面的帮扶活动。

踏着积雪,省教育厅扶贫团一行走进三川口九年制学校,认真听取了该校负责人的汇报,询问了教育经费投入和使用管理情况、帮扶资金落实情况,查看了校舍和正在施工的食堂等生活设施。扶贫团要求子洲县教育行政部门牢固树立教育扶贫理念,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抓好各个阶段的教育,抓好素质教育的落实,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校长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把子洲教育工作提升一个层次。看到三川口镇中心幼儿园活动场所中的两个电线杆还没有挪走,郝利生立即同县委书记雒凤翔商议,要求尽快挪开,消除安全隐患。扶贫团还看望了阳湾村96岁的孤寡老人徐天兰和87岁的病残老人郭俊莲,并委托阳湾村党支部向26户贫困家庭42位贫困农民转送了米、面、油和棉被。

为切实推进扶贫工作深入开展,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落实省委省政府“两联一包”扶贫工作任务的通知》(陕教机[2012]1号)、《转发关于落实省级单位“两联一包”扶贫工作有关政策的通知》(陕教机[2012]2号)和《关于进一步推动省教育厅帮扶团“两联一包”扶贫工作的通知》(陕教机办[2012]2号),各帮扶单位通过多种方式强化组织领导,细化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和措施,按计划按步骤主动开展扶贫工作。

省考试管理中心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建立了帮扶制度机制,加强与帮扶对象淮宁湾乡郑家硷村的沟通联系,实地走访考察帮扶村群众生产生活情况,研究确定帮扶项目,每年投入5万元以捆绑方式扶持郑家硷村重点项目建设,并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送温暖、献爱心活动。

西安外事学院帮扶小组定期深入对口帮扶高焉村实地考察,与村干部和村民座谈,根据村子实际情况和群众实际困难,投入扶贫资金5万元,安排当地富余劳力9人在学校就业,减免在校就读的子洲籍贫困学生学费合计20万元,并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学校还和高焉村签订农产品供货协议,优先购买该村的各种农副产品。

西安欧亚学院包村扶贫领导深入扶贫点,与村干部座谈,了解扶贫资金落实情况,商讨扶贫工作方案,投入扶贫资金5万元,优先安排符合条件的青年到学院就业,给子洲县贫困学生减免学杂费,并且购买了米面油等慰问品送至贫困户家中。

西京学院成立责任明确、分工清晰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落实对口谷卜峪村资助工作,投入帮扶资金5万元,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信息并安排富余劳力转移就业,对当地农村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水平,为子洲县贫困学生减免学费,推荐优先就业,为帮扶点困难群众提供多方面脱贫致富的信息。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深入子洲县艾家河村进行走访慰问,看望困难家庭和困难户,为他们带去各种慰问品,实地考察调研,与南沟岔乡书记、乡长以及该村村委工作人员促膝谈心,了解资助项目和资助工程的进展情况,投入扶贫资金5万元,发挥学院优势给予人员和技术培训,并对子洲县苗家坪镇在学院上学的学生减免学杂费。

西安翻译学院扶贫工作小组针对瓜则湾乡草湾村实际困难,制订了详细的扶贫工作计划细则,投入扶贫资金5万元,安排学校食堂购买该村农副产品并为其寻找各种销售渠道,安排村上富余劳动力到校就业,解决了贫困户实际生产生活困难,为在校的该县学生减免学杂费用,动员毕业学生去当地中小学任教,缓解当地教育资源匮乏的现实情况。

西安培华学院积极筹措资金,加大了帮点扶贫工作力度,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扎实认真的做好各项帮扶工作,采取了多种帮扶手段和形式,切实加强帮扶效果。学校每年投入5万元,用于扶持现代绿色农业、现代化羊场和生态化黑毛猪场等扶贫项目。

榆林供电局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到帮扶对象王家园则村考察调研,研究确定帮扶规划,每年投入9万元,用于为农户购买猪苗、羊羔和建设蔬菜基地、进行道路建设、资助该村贫困大学生,逐步改善帮扶村交通状况,解决村民吃菜难问题,提高村民收入。

消费扶贫单位工作计划篇6

(泸州医学院,四川泸州646000)

摘要:本文在深入调查实际个案的基础上,就社区支持农业CSa制度嵌入高校对口扶贫项目的新模式予以探讨,主要研究由之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关键词:社区支持农业;政府扶贫;高校对口援建

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9-0229-01

一、引言

自新中国成立之日起,我国政府就开始了反贫困的历程,成效显著。但在《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以后,资金投入对缓解贫困所产生的边际效果逐渐降低。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在这一双重现实背景下,将社区支持农业制度CSa引入到高校对口扶贫中,无疑能帮助农村充分发挥其生态潜质,实现城市反哺农村、社区支援农业,建成城乡和谐发展的绿色通道。本文在前期实践调研的基础上对天堂坝村扶贫案项目予以绩效评价。

二、CSa制度嵌入天堂坝村扶贫项目的评价

1.经济效益评价

1.1天堂坝村2011-2113年的实际统计数据,及根据现有的生态农业规模预测的2014-2015年村民的平均收入。2012年在没有外界帮扶资源的自然状况下,收入几乎没有增长。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及社会GDp的平均增长率,反倒有下降的趋势;2013年与2012年相比,CSa制度因素影响下,收入增长150%,主要是麻竹笋、土鸡、黑山羊、猪等从零星养殖向规模化发展。在2013年的初步生态养殖形成的基础山,2014年预计绝对收入将有大幅提高,增长率达到145%。2015年在前两年的高速增长后保持平稳可持续发展,增长率为110%。到2015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6120元,3年的对口扶贫计划基本实现。

2.社会效益

①CSa制度是目前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生产层面,消费者直接与生产者沟通,降低了生产者对化肥、农药、饲料、除草剂、添加剂的依赖;销售渠道层面,产品到达消费者,减少了运输仓促环节、中间销售商环节、缩短了产品的供货时间,这就避免了由于运输过程而产生的过渡包装、产品损伤、以及防腐保鲜剂的使用。②CSa制度也是缓解农业生产对环境不利影响的有效途径,随着化肥、农药、饲料、除草剂、添加剂的减少,运输废物排泄的减少,包装废弃物的减少,环境污染得以缓解。③CSa制度是生产者积极参与式的扶贫模式,生产者不再被动处于单纯的扶贫对象角色状态,而是主动参与项目的全部过程,充分了解消费者需求的品种、数量、消费偏好等详尽信息,较为完全地融入消费市场,避免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供需不平衡状态。生产者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获得的快乐和成绩能让其获得自信、减轻贫困依赖思想、提升志气、变被动为主动,有利于缓解我国目前存在的“年年扶贫,越扶越贫”的异常现象。消费者在农业生产、加工运输、管理监督等方面的全面参与过程,也是消费者与生产者全方位互动、了解、交流的过程。

3.生态效益

消费者在农业生产、加工、管理监督过程中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放松、享受的同时,体会到农业活动的艰辛,也提升了对农业,土地,自然环境的认知水平、增进了对大自然的感激之情,这对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CSa是生态文明理念的践行,融合了对村民实现信息扶贫、智力扶贫的理念,它通过推行有机食物实现健康的生活方式,把消费者和农场(农民)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得经济、生态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得到可持续发展。CSa寄托着生态文明的希望,是主流市场回归绿色生活的动力。

三、结束语

贫困是困扰世界各国发展的全球性难题,而贫困的原因和性质又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差异。穷人之所以穷,不是因为不努力,而是因为长期贫穷,失去了摆脱贫困的智力和判断力,由此贫困便处于一种高度封闭稳定的均衡系统之中。政府扶贫正是打破这种封闭均衡系统的外界动力,通过国家扶贫战略这一外力来解决贫困问题。我国的扶贫战略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已发展得较为成熟,但扶贫模式的趋同性却日益严重,如何摆脱趋同现状,探索个性化的新模式,是当前的一大难题。我校在尧坝镇天堂坝村扶贫项目中勇于探索,首次将CSa制度引入扶贫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政府扶贫战略开创了新模式—“帮扶单位推动扶贫型社区支持农业制度”。该模式将CSa制度与扶贫的有机融合,在解决贫困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建立社会信任、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将起到积极作用,从而推进城乡可持续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注释:

①“teikei”意味着合作或”伙伴关系“参见刘飞.——制度嵌入性与地方食品系统——基于z市三个典型社区支持农业(CSa)的案例研究

参考文献:

[1]曾成,崔晓晴等.社区支持农业(CSa)模式中的可持续经营社区特征细分因子初探[J].中国市场,2014,(01).

[2]肖芬蓉.生态文明背景下的社区支持农业(CSa)探析[J].绿色科技,2011,(09).

消费扶贫单位工作计划篇7

主要做法和措施

一、加强项目实施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一)严格项目申报程序。所有扶贫开发和移民后扶项目,按照“由下至上、逐级上报”的程序,即村组提出申请,乡镇统一上报,县扶贫和移民办实地勘察审核后再通过市扶贫和移民办向省扶贫和移民办申报。实地勘察审核既有利于防止村组用已有项目套取项目资金,又有利于保证项目的可行性。

(二)强化项目实施管理。在扶贫和移民后扶项目的实施中,县扶贫和移民办在严格执行国家及省、市有关规定的同时,还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对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使每个项目都公开、透明地运行,以保证工程质量。

一是鼓励村民参与项目建设。对扶贫和移民后扶项目所在地村民自愿义务投工投劳参与项目建设的予以支持和鼓励,并将因此节约的资金用于增加当地项目的工程量,作为对当地村民的奖励。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降低项目实施的成本,保证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完成项目建设;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对项目的实施监督,群众参与项目建设就可以了解项目建设所需的经费和运行情况,有利于更好地履行监督权。

二是聘请监理公司监督工程质量。县扶贫和移民办与市中韵咨询监理公司和龙源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分别签订了协议,由中韵咨询监理公司和龙源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对全县所有扶贫和移民后扶项目进行监理,从而在工程项目的建设上提供了质量保证。工程结束后,如果没有监理公司的工程质量评估报告,就不拨付工程结算款。

三是严格按规定程序选择项目施工单位。严格实行招(投、议)标,杜绝“暗箱操作”和“人情工程”。其中,30万元以上(含30万元)的项目按国家规定向社会公开招投标;30万元以下(不含30万元)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的项目按县委余办字[2008]75号文件要求由乡镇政府主持竞标会议确定项目施工单位,并接受行业监管部门、乡镇纪委等部门人员的现场监督;10万元以下(不含10万元)的小额工程项目按县政府余府办抄字[2009]83号文件精神,由村民代表会议或村组干部会议通过直接发包的议标方式确定项目施工单位,并接受行业监管部门、乡镇纪委等部门人员的现场监督。

四是推行项目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所有扶贫和移民后扶项目都实行项目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1、项目监管责任制。为加强对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县扶贫和移民办分三个组分片管理各乡镇的扶贫开发和移民后期扶持项目,每组二人(其中副科级领导干部一人)。每个扶贫开发和移民后期扶持项目明确项目责任人和项目监督人。项目责任人为项目单位负责人和县扶贫和移民办管理该乡镇项目的干部,负责项目实施每个环节的落实工作。项目监督人由县扶贫和移民办不负责管理该乡镇项目的干部和项目所在村的村党支部书记担任,负责项目实施进度和项目实施质量的监督。在县扶贫和移民办分片管理项目的干部中,各组交叉担任项目监督人,彼此相互监督,防止干部在项目管理中出事。

2、项目责任追究制。严格执行项目责任追究制。县扶贫和移民办每年将不定期组织人员或邀请审计、纪检监察部门及财政检查部门对各乡镇的扶贫和移民后扶项目进行检查,若所检查的项目存在违法、违纪、违规等问题,县扶贫和移民办将对本办负责管理该项目的人员进行通报批评,并取消其当年评先评优资格;严重违纪的,还将移交纪检监察部门依纪处理;触犯法律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五是强化项目检查和验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县扶贫和移民办的项目负责人及项目单位负责人积极配合项目施工单位或承包人实施项目,并进行经常性的质量、进度监督检查,主动向有关领导报告项目实施情况。项目监督人进行不定期抽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责成施工单位及时纠正。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每个扶贫开发和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竣工后都要进行验收。验收时间为项目竣工之日起十五天以上一个月之内。项目验收工作根据项目等级、投资规模和管理权限按有关规定,分级负责组织。按规定由县级负责组织验收的扶贫开发和移民后期扶持项目,验收工作由县扶贫和移民办负责该项目的责任人牵头,会同乡镇纪检部门和扶贫或移民管理部门的干部、项目监督人以及项目工程监理等相关技术部门人员共同组成验收小组,对照施工设计方案和合同要求,听取施工单位情况汇报和审阅有关资料,并现场查验、评估。扶贫开发项目的验收还有县财政局干部参加。项目验收合格后,按规定填写验收单。所有参加验收的人员在验收单上签字,并加盖部门的公章。验收单一式二份,县会计核算中心报账一份,县扶贫和移民办存入项目档案一份。对投资5万元以上的扶贫开发和移民后期扶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竣工的同时,设立长久、醒目的项目标志牌,标明项目具体名称、项目建设单位、项目竣工时间等,防止其它部门单位利用扶贫和移民后扶项目套取项目资金。

六是加强项目档案管理。每个扶贫和移民后扶项目从开工之日起,县扶贫和移民办都要按有关规定建立项目档案,做到一个项目一个档案。档案内容包括项目可行性报告、确定项目施工单位的会议记录等有关议标发包等材料、施工合同(协议书)、责任书、开工申请、开工前照片、竣工后照片、验收报告(单据)、监理报告以及拨款票据复印件等资料。完整规范的项目档案对加强项目管理,防止盗取项目和挪用项目资金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加强项目资金管理,保证资金运行安全。

(一)项目资金实行专户管理。扶贫和移民后扶项目资金均实行专户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其中,扶贫开发项目资金由县财政局设立专户管理,实行县级财政报账制;移民后扶项目资金由县扶贫和移民办通过县会计核算中心设立专户,实行县级移民管理机构报账制。

(二)严格项目资金拨款程序。扶贫开发项目资金按照县级财政报账制的要求,报县财政局按规定程序拨款。移民后扶项目资金按照县级报账制的要求,结合全县财务集中核算的实际情况,确定了项目资金拨付“五步走”的程序。第一步:项目实施人(单位)提交开工申请书,填写项目拨款申请单(50%的款项),交村移民项目管理小组和乡镇审核后报县扶贫和移民办;第二步:县扶贫和移民办接到申请单后,在3个工作日内依次由项目管理人、分管领导(财务审核人)、单位负责人审签并送县会计核算中心拨款;第三步:县会计核算中心接拨款申请后,在2个工作日内依次经岗位会计、稽核会计、总会计、中心主任审核并将项目资金拨入项目法人账户(10万元以上的拨入公司法人账户)。拨入项目法人账户的存折、密码由项目管理小组和施工单位分开保管;第四步:项目管理小组收到首次拨款后,即刻要求施工单位组织施工,施工过程中根据进度需要,按照上述程序可再提出用款申请;第五步:项目完工后,承建单位及时做好项目决算,经县扶贫和移民办验收合格后,开出项目资金等额税务发票,到县扶贫和移民办结算。县扶贫和移民办在5个工作日内凭税务发票及报账凭证汇总表等有关资料到县会计核算中心销账。由于严格了拨款程序和时限,从而既确保了资金的安全运行,又提高了办事效率。

(三)实行项目质量保证金制度。所有竣工验收项目均预留5%—10%的资金作为工程质量保证金。自工程竣工验收之日起,若一年内未出现质量问题,再将质量保证金拨给项目施工单位。若工程质量存在问题,则将质量保证金转为工程维修费用,并按项目责任书和施工合同有关条款处理。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大余县扶贫和移民办在加强项目实施管理,防范项目资金风险方面做了许多有益探索,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得到了贫困村村民和移民安置区群众的充分肯定,但与形势发展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实际工作中仍然还存在一些困难和有待改进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群众参与项目实施管理的民主程序不够到位。扶贫开发和移民后扶项目都要充分尊重项目所在村组群众的意见。但是通过抽样调查发现,无论扶贫项目还是移民后扶项目,对于项目档案中的民主程序记录内容,当地村民群众多数不知情,有的甚至只有村干部知情,导致档案中民主程序记录的真实性不高。

二、项目规划和项目实施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由于规划与实际建设之间的时间差,加之项目批复和项目资金下达较慢,赶不上实际情况的变化,有些项目往往在批复或资金下达之前就已通过其它途径完工。

三、多数项目小而散,实施后效果不明显。多数项目资金额度小,项目实施后变化不大,成效不明显。如今年实施的移民扶持项目全县共75个,平均每个项目的资金只有7.0488万元,有的项目甚至是用来补充完善其它部门单位的项目,不能凸显扶贫和移民部门项目扶持的成效。

四、实施项目扶持的工作经费不足,影响日常工作的开展。每个扶持项目的确定申报、规划设计、招标(议标)、工程质检监理、工程量验收等各个环节都要发生费用。其中,有的费用可以列入项目成本而没有列入成本,有的费用按规定则不能列入成本。扶贫和移民村是项目实施的主体,而绝大多数扶贫和移民村都是村级经济薄弱村,工作经费没有保障,为了节约开支,有些管理工作往往只是走过场。县级扶贫和移民管理机构作为项目实施的行业监管部门也同样要为项目实施管理开支各种经费,主要是项目档案资料打印费、工程监理费、干部下乡伙食补助费、汽车加油费等等,这些支出按规定都不能占用项目资金,只能从单位工作经费中开支,因工作经费本来就不充足,从而影响单位正常工作的开展。

五、其它部门单位在贫困村和移民村套用扶贫和移民项目,扶贫和移民管理部门不得而知。因不同部门单位没有实现项目信息联网,所以其它部门在贫困村和移民村因重复建设而套用项目的问题,扶贫和移民管理部门鞭长莫及。

六、不同部门单位在同一村组的同类项目建设单价不统一。由于各扶贫和移民村组项目的资金总量是相对固定的,所以村组干部和村民都希望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项目单项价尽量偏低,以增加项目工程量;而施工单位和承包人的愿望则与此相反。因此,项目建设单价如果太低,要么保证不了工程质量,要么招不到施工单位或承包人。扶贫和移民管理机构作为扶贫和移民后扶项目的行业监管部门,要统筹兼顾各方利益,提出合情合理合法的项目标底价,确非易事。

七、扶贫和移民管理机构尚待加强。扶贫开发和移民后扶项目的实施管理头绪多、难度大,需要一个健全、完整的机构。目前县级扶贫和移民管理机构的内部设置和人员配备并不能完全满足管理职能的需要。扶贫和移民后扶项目都要落实到组(自然村)。由于乡镇一级没有设立扶贫和移民管理机构,多数乡镇只是指派民政所干部兼管这项工作,且工作职能和责任也不明确;各行政村也没有安排扶贫和移民专干,县扶贫和移民办又难以直接管理到组(自然村),县、组(自然村)之间的扶贫和移民后扶项目管理出现了“真空”,这给扶贫和移民后扶项目的实施管理增加了难度。

对策和建议

笔者认为,解决上述困难和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围绕确保“三个安全”(工程质量安全、资金运行安全、干部安全),实现“三个提高”(提高项目实施效益、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率、提高群众满意度)的目标,针对目前县级扶贫和移民管理部门在项目实施管理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多措并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项目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一、组织村民参与项目管理,加强群众监督。

扶贫和移民后扶项目都要落实到村组,直接受益的人是项目所在村组的村民,自己的事情自己办才最认真、也最放心。因此,不仅项目的确定要经过当地村民代表会讨论,而且项目的发包、合同的签订、施工管理、验收、决算都要村民代表参与,并将项目实施情况在本村张榜公示,广泛接受群众监督。

二、调整项目规划实施时间,加快项目实施进度。

(一)在扶贫和移民后扶项目规划保持五年时间不变的前提下,制定规划时要突出重点,重点选择急需解决、事关民生、效果显著的项目,小而散效益不明显的项目尽量不纳入规划。

(二)在保证五年规划内各村项目资金总量不变并通过民主决策实施顺序的前提下,实施项目时采取各村依次“轮转”的方式,将原来要五年才能实施完的规划项目集中资金力量,用一至二年时间完成实施。

三、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调动基层干部积极性。

(一)建立健全对贫困村和移民村的考核激励机制。对项目实施进度快、质量好的贫困村和移民村,在安排结余资金项目是优先考虑,并适当给予奖励;对项目实施积极性不高、进度慢的村,少安排甚至不安排结余资金项目。

(二)加强对干部的考核激励机制。对工作认真负责、所负责的项目能保质保量按时完工、项目资料规范齐全、成绩突出的干部予以奖励;对不按规定程序办事、管理水平低、群众意见大的干部予以通报批评并取消其评先评优资格,违法违纪的移交有关部门追究相应的责任。

四、建立并完善多方监督机制,确保干部安全。

(一)强化内部管理。扶贫和移民管理部门内部要建立工作责任制,实行分工负责,明确责任。

(二)加强部门监督。本级审计、纪检、检察等有关职能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当地扶贫和移民后扶项目实施管理及项目资金运行情况进行检查。通过经常性的检查、监督,推进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预防各类违规、违纪和违法行为的发生。

五、“三管齐下”,解决项目管理经费问题。

(一)凡有法律或政策依据可以纳入项目建设成本的经费,尽量列入项目成本开支,如项目的规划设计费、工程质检监理费、税费(不含个人所得税)等。

(二)建议上级扶贫和移民管理部门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出台相关政策妥善解决基层项目管理工作经费不足的问题。

(三)因地制宜,培植支柱产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村级经济可开支来源,解决部分项目管理费用。

六、推行项目信息联网公示制度。在县级以上政府网站,将辖区范围内各部门各单位所有已经审核批复的项目工程在网上公示,接受公众查阅和监督,防止一个项目套取多方资金。

七、实行部门联动,定期建材及基建工程单价。县建设、财政、审计、物价等部门尝试共同制定各类建材和基建工程预算单价,并以文件形式或通过政府网站每季公布一次,确保不同部门监管的同类建设项目在同一乡镇单价相同、相邻乡镇单价相近。

消费扶贫单位工作计划篇8

一、贫困现状

呼伦贝尔市三少民族自治旗有贫困人口5.96万人,占市贫困人口总数的45.32%,占三少民族自治旗农牧业人口数的18.23%,三少民族自治旗有贫困嘎查村108个,占市贫困嘎查村总数的38.57%,占三少民族自治旗嘎查村总数的31.21%。鄂伦春旗有贫困人口2.57万人,占市贫困人口总数的19.54%,占旗农牧业人口数的41.57%,有贫困嘎查村37个,占市贫困嘎查村总数的13.21%,占旗嘎查村总数的45.12%。莫旗有贫困人口3.18万人,占市贫困人口总数的24.18%,占旗农牧业人口数的12.86%,有贫困嘎查村56个,占市贫困嘎查村总数的20%,占旗嘎查村总数的25.45%。鄂温克旗有贫困人口0.21万人,占市贫困人口总数的1.57%,占该旗农牧业人口数的11.81%,有贫困嘎查村15个,占市贫困嘎查村总数的5.36%,占旗嘎查村数的34.09%。

二、致贫原因

1、产业发育迟缓,生产方式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莫旗的达斡尔族生产方式原以狩猎为主,后定居并转为经营畜牧业和农业,鄂伦春旗主要生产活动是狩猎,解放后,逐步实现了定居,生产逐步转向多种经营,是现今世界上少有的狩猎民族。鄂温克族原以狩猎和捕鱼为生,后来,出现了驯鹿业,现居住在鄂温克旗境内的鄂温克族从事畜牧业生产。贫困地区的种植业、养植业均属粗放型,产业结构单一,产品结构单一,所有制结构单一,资源开发层次低。

2、农牧业生产发展受自然生态环境的制约,基础设施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这些地带草原退化,土壤侵蚀,生态环境恶劣,主要因素是随着农牧区人口的不断增加等种种原因致使自然资源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森林资源在逐渐减少,天然草场部分被开垦和退化,几年来,由于植被破坏致使涵养水层能力降低,干旱和洪涝灾害频繁交替发生。

3、自我发展能力薄弱,科技水平低与资金、人才缺乏并存。贫困户具有共同特点:就是大多数人仍从事着传统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他们在经历着民族生产方式变革时期,这一时期内,他们仍靠吃资源饭生活。然而,在自给自足的社会经济条件下,自然资源条件决定着生产发展,有什么资源就生产和消费什么产品,但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自然资源优势能否转化为经济优势,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生产技术和市场条件,有丰富的资源,而没有加工产品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与销售市场,自然资源优势就无法转化为经济优势。而贫困地区缺乏的恰是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之配套的设施。

4、教育、科技、文化落后发展不平衡。由于贫困地区的贫困户大多数居住在地域偏远、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经济信息落后的地方,致使贫困户文化程度普遍低。教育、科技、文化落后发展不平衡,加大了贫困面。

5、高寒地区人均消费支出高。三少民族自治旗均处于我国高寒地区,且交通不便,无论是生活日用消费品还是生产资料,其价格远高于交通便利的区域,同样的人均收入,实际生活中却不等值。

三、重点举措

(一)加强了对三少民族自治旗扶贫攻坚的领导力度。党政一把手负总责,旗扶贫领导小组组长均由分管旗长兼任,同时各级领导包扶贫困村、贫困户,及时解决扶贫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本旗扶贫优惠政策的制定、项目计划的确定、资金筹措问题全部提到党、政议会日程,并把扶贫任务指标的完成情况作为党政领导政绩考核的一项内容,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形成“三级联动”的扶贫网络,是扶贫工作的重要保证,促进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进程。

(二)重点选择好扶贫开发项目,形成贫困地区生产经济新格局。扶贫开发项目选择要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重点选择模式化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的项目。首先要把扶贫项目选择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基地建设结合起来,农区全面实行规模化饲养和舍饲半舍饲,牧区积极推行短期育肥和半牧半饲。加强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实行优质优价。二是坚持市场导向作用,立足资源优势,选准主攻方向,培育主导产业,采取引导龙头企业与贫困户签订购销合同等方式,促进农牧民的专业化生产。建立具有本地区特定的原料生产基地,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加强本地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进一步搞活流通,逐步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格局。三是本着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原则,按照由专业户、专业村向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步骤,形成农业为养而种,牧业为种而养,工业为种养而加的格局。四是在主攻种养业,改善基本生产条件,着力解决贫困人口温饱的大前提下,规划建设生产基地,为脱贫致富打下紧实的基础。

(三)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强化综合服务。在三少民族贫困地区有计划的推广科技含量高的农牧业项目,各级政府部门帮助贫困农牧民选择适用技术,采取政策、技术、资金三配套的办法,实行工薪和绩效挂钩,组织农牧林水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包项目、包技术、包培训、建示范点,加大了科技推广力度。

(四)推行开发式扶贫,引导贫困户自主脱贫

针对贫困村及贫困户的致贫原因,采取深入基层、进村入户等办法,多种形式深入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积极改变贫困地区及贫困农户的落后思想观念,提高他们的致富技能。同时,高度重视贫困地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切实转变贫困户的“等、靠、要”落后思想观念,引导贫困户树立自立自强、自主脱贫的主体意识。通过建立扶贫竞争机制,把扶贫资金与自主创业、劳动力转移挂钩,引导贫困村和贫困户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致富”,激发扶贫对象主动脱贫致富的热情。

(五)加强扶贫管理,提高扶贫开发工作透明度

以行政村为单位对经调查核实的贫困户名单都在各村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防止非贫困户、人情户列入贫困户。实行扶贫开发工作数字化管理,对扶贫对象实行数据库动态管理,做到户有卡(帮扶记录卡)、村有册(花名册)、乡(镇)有簿、旗有数据库,实行电脑动态管理。在确保扶贫开发工作稳定有序推进的同时,全面接受社会监督,提高扶贫开发工作的透明度和实效性。

(六)加大扶贫项目资金整合和管理力度

保证资金的正确投入方向,与其他部门投入到贫困地区的项目和资金加大整合力度,发挥资金效益最大化。在资金使用上,建立扶贫资金使用公示制度,完善报帐制,确保扶贫资金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做到扶贫资金专户专帐管理、封闭运行、专款专用。

消费扶贫单位工作计划篇9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冰绍知”为你整理了这篇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脱贫攻坚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扶贫办的业务指导下,我局始终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紧紧围绕脱贫目标任务,同心戮力,攻坚克难,狠抓工作落实,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脱贫攻坚工作总结如下:

一、总体概况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脱贫攻坚工作要求,全面开展“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双包工作,严格按照“六个精准”“四个一批”等工作要求,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我局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为切实加强结对帮扶工作,我局将脱贫攻坚工作列为重要议事日程,周密筹划,扎实推进。为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工作,局成立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淮扶办〔2019〕422号),由局党组书记、局长孙跃山任组长,班子其他成员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责任,细化分工,确定联络人,选派优秀帮扶干部9人,组建了五支驻村扶贫工作队,全局上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确保工作有人抓、问题有人管、责任有人担,狠抓工作落实,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

2016年以来,我局结对帮扶5个村(凤台县淝丰村、汤庄村,寿县马集村,谢家集区大洼村,潘集区夏圩村,含3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20户1047人。截止2020年底,全面完成“村出列、户脱贫”目标任务。

二、主要工作

(一)强化党建引领脱贫攻坚

以党建助推扶贫为引领,强化组织保障,在帮扶过程中,局机关党委与帮扶村党支部结对子。通过开展“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利用“主题党日”等多种形式活动,学习党的、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扶持贫困村党组织建强活动阵地、强化党员教育,改善软弱涣散状态,不断提升村党支部在脱贫攻坚中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通过定期走访、慰问、谈心等活动,帮助贫困户坚定脱贫信心。同时重视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群体,逢年过节组织慰问、送温暖活动,取得了较好的反响,受到了群众的肯定,营造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良好氛围。使贫困户切身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

(二)精准施策实现精准帮扶

1.制定帮扶措施,稳定经济增收。立足帮扶工作实际,制定了《淮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精准扶贫帮扶工作计划》,明确具体有效的脱贫措施,重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开展结对帮扶、“送温暖”等活动。严格围绕智力扶贫、经济扶贫、产业扶贫三大重点,按照“因村制宜,一户一策,量身定做”的思路,坚持分类指导、分类施策,切实做到帮扶的措施可行有效。

2.突出帮扶重点,落实各项帮扶措施。围绕精准扶贫“十大工程”,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用好政策。对于教育、健康扶贫的相关政策,积极协助卫生、教育等相关部门,努力使保障的政策落到实处。使每一位就医贫困人员都能及时享受到政策关爱,该就医的及时得到就医,该报销的医疗费用及时得到报销。贫困户入学子女的教育资助和“雨露计划”都能落到实处。

3.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后勤保障。我局认真履行帮扶单位职责,不断加大帮扶资金投入,抓好后勤保障工作。截至目前,累计投入资金198万元,用于支持5个定点帮扶村的基础设施及产业建设,增加村集体收入,带动贫困户收益,不断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对派驻村扶贫工作人员和帮扶责任人的督促指导,主动做好驻村服务工作,落实工作经费、帮扶经费和工作队员驻村生活保障,配备了必备的生活用品,使他们安心驻村开展工作。

4.积极开展消费扶贫活动。我局组织开展6次消费扶贫活动,鼓励全系统干部职工购买贫困村贫困户的香菇、酥瓜,切实解决扶贫产品销路难题,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带动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致富,促进扶贫产业良性发展,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

(三)找差距补短板,做好各类问题整改工作

局党组高度重视中央和省委巡视反馈问题和“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突出问题的排查整改,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担当作为。对上级反馈和自查出来的问题全面查摆,深入分析原因,举一反三,列出清单,制定整改方案,做到立行立改,全面落实整改工作,不断提升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能力和水平。

(四)不断提升帮扶工作满意度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紧紧围绕巩固脱贫成果为目标,全力投身到扶贫事业,积极协调各方,开展了各种层面的走访慰问、解决了许多生产生活难题,用行动宣传了党和政府的各项帮扶政策。使贫困户进一步树立脱贫致富的理念,生活水平、家庭环境、精神状态都有了很大转变,贫困户和周边群众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上升。

(五)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责任

紧紧围绕巩固脱贫成果、提高脱贫质量这条主线,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着重解决贫困户在自主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我局将持续开展结对帮扶,帮扶干部坚持定期帮扶,认真履行责任,确保帮扶工作不间断、不脱钩,脱贫不脱手。坚持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不断提高脱贫质量,为乡村振兴打好基础。

三、经验做法

我们深刻认识到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性、艰巨性工作,始终将贫困弱视群体的脱贫奔小康作为工作重心。

(一)坚持政策引领。局党组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工作,结合淮南实际,相继制定出台了《中共淮南市委淮南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实施意见》、《淮南市国土资源局关于淮河行蓄洪区移民搬迁用地保障暨支持行蓄洪区建设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等文件。从政策上助力脱贫攻坚。

1.坚持用地指标倾斜供给。坚持寿县贫困县指标单列,2016年至今通过分配、调剂、追加寿县各类建设用地指标4.5万亩。

2.坚持项目资金倾斜。自然资源部门通过开展耕地后备资源调查,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充分挖掘耕地后备资源潜力。2016年至今完成寿县266个新增耕地项目的立项、验收工作,在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新增耕地3.78万亩。省市范围内有偿调剂寿县新增耕地指标6739亩,费用12.62亿元。分配寿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30个,项目总投资1.7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17万亩。

3.坚持解决突出问题。2019年通过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方式获批寿县3547亩的淮河行蓄洪区移民迁建用地,搬迁安置人口1761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81人)。同时针对寿县淮河行蓄洪区居民迁建工程资金缺口较大,搬迁后节余建设用地面积较多的实际状况。市、县两级一方面编制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专项规划,一方面积极申请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专项指标等。通过积极争取省厅统筹追加寿县2400亩增减挂钩指标、7000亩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指标。

(二)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助力脱贫攻坚。充分发挥规划设计和市政工程勘察设计方面的优势,积极推进扶贫开发项目,累计减免设计费用57.89万元。帮助凤台县淝丰村编写了《杨村镇淝丰村村庄建设规划》,明确了淝丰村产业发展重点及布局。为寿县马集村招商引资项目生态农业发展项目进行规划设计,帮助解决建设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为实现“人脱贫、村出列”的目标指引了方向。

四、工作打算及建议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扶贫工作部署,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巩固脱贫成效,立足资源优势,以群众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开展脱贫攻坚主题活动,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开展“感恩共产党奋进新时代”脱贫攻坚主题活动的精神,进一步总结宣传脱贫攻坚取得的伟大成就,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引导群众感恩奋进,坚定跟党走的决心,确保活动有序有效开展,结合本村实际,将主题活动任务分解,明确责任、完成时限,达到预期效果。

消费扶贫单位工作计划篇10

一是引导支持农户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二是大力实施“贫困户庭院经济开发建设工程”,帮助引导贫困户在庭院内种植果品、蔬菜,或发展庭院家禽养殖。三是抓好劳务输出,实现贫困家庭每年户均×××人外出务工,确保贫困家庭年均务工收入达到200×××元。四是加大科技扶贫和培训力度,建立乡镇科技扶贫示范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活动。五是在安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方面对贫困乡村给予重点倾斜,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六是对于环境恶劣、资源贫乏的贫困乡村人口,分批、分阶段实施搬迁扶贫。

二、完善救灾救济工作机制

一是认真落实好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努力提高救灾救济工作水平。二是尽快成立xx县慈善分会,设立爱心捐助站或爱心超市,逐步完善社会化救助长效机制。三是积极修建标准化敬老院,力争3年内对有意愿参加集中供养的城镇“三无”对象有计划地实施集中供养。四是经常组织开展走访慰问弱势群体活动,发动社会各界为城镇弱势群众捐款、捐物。五是上级拨付的冬令和春荒救济款,专门用于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救济,下拨的救灾款全部用于灾后房屋重建和其它突发灾情的救助。六是切实做好城镇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就业培训力度,力争使特困职工都能实现再就业;积极与外地劳务市场加强联系,抓好困难职工的劳务输出。

三、社会帮扶机制

进一步强化机关单位定点帮扶和党员干部“一帮一”、“二帮一”结对子扶贫工作。一是根据帮扶点实际情况帮助制定出具体的脱贫计划和帮扶措施;二是将党员干部的扶贫工作纳入本单位干部年终考核,一定三年,不脱贫不脱钩;三是引导贫困户自立更生,克服等、靠、要思想;四是尽量解决好贫困户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五是竭力解决贫困户子女就学问题。

四、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工作机制

一是做好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工作,对有就业愿望的失业人员向其免费提供一次职业技能培训、两次以上职业指导和就业咨询、三次职业介绍。每年“4050”和“一家一”人员就业安置不少于×××人。协调开发商在步行街提供×××个免一年房租门面,在农贸市场提供×××个免两年房租门面,鼓励、支持城镇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到这些场所创业。二是加大就业的服务力度,开辟就业岗位,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和城镇新增劳动力实现就业。三是做好语言、技能等培训工作,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规范用工市场,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杜绝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发生。

五、残疾群众帮扶机制

一是积极组织举办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等各类的培训班。二是为残疾群众争取发放一定的小额贷款。三是动员残联系统、社会各界参与残疾人扶贫。四是在就医、就业、生产生活、教育等方面给予残疾人照顾。五是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消除各类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尽量避免因工致残、致贫现象的发生。

六、贫困、弱势群体的就医机制

以完善农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为着力点,积极帮助贫困、弱势群体解决就医难、看不起病的问题。一是加强农牧区合作医疗管理,使每一个参加合作医疗的农牧民都享受到合医服务。贫困户在县境医疗机构住院看病,适当降低起付线,特困户、五保户在县境医疗机构就诊,一律免去起付线。二是建立医疗救助基金,作为合作医疗基金的补充。三是加强县、乡医疗卫生单位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贫困偏远乡的卫生院建设和村卫生所建设。四是充分利用巡回医疗服务车,每周组织一次县级医疗技术骨干到偏远农牧区免费开展巡回医疗服务。五是协调县境内医疗单位对特困户、贫困户、五保户、低保对象的辅助检查费、住院费、注射费等项目收费适当减免。六是认真实施结核病控制和妇幼卫生“降消”项目。七是认真开展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和地方病防治工作,认真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

七、辍学生返校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