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护理工作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1:31:24

养老护理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我国台湾地区长期照护制度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

我国台湾地区的社区居家养老政策最早可以追溯到1980年的“老人福利法”。该法明确规定了管理老年事务的政府机构及各机构职能分工,并提出为“身心受损”老人提供辅助其日常生活的居家服务、建立长期照护机构等内容,养老服务主要集中于对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服务。近年来,随着台湾地区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及“在地老化”诉求的加强,我国台湾地区的社区居家养老政策得到迅速完善,形成了较完善的长期照护服务体系。

一、我国台湾地区的长期照护政策

(一)我国台湾地区长期照护政策概述。

我国台湾地区自1980年实施“老人福利法”以来,其长期照护政策经历了从分散到整合的发展过程;相关政策包括:“社会福利政策纲领”(1994)、“老人福利法(修法)”(1997)、“老人长期照顾三年计划”(1998-2001)、“建构长期照护体系先导计划”(2001-2003)、“照顾服务福利及产业发展方案”(2002-2007)、“长期照顾十年计划——大温暖社会福利套案之旗舰计划”(2007起)等(伍小兰,曲嘉瑶,2010)。

由于我国台湾地区对老年事务的行政管理较分散,很多行政部门,如内政部、行政院卫生署、教育部及行政院劳工委员会等,皆有相关行政法规的权力,导致我国台湾地区照护资源分散、缺乏完整连续性照护的提供(陈惠姿等,2005)。“长期照顾十年计划”出台之前,我国台湾地区有关长期照护的法规分散于社政(老人福利法、身心障碍者保护法)、卫证(医疗法、全民健康保险法、护理人员法等)及退辅(国军退除役官兵辅导条例)三大行政体系中,未形成统一的政策法案。

“长期照顾十年计划——大温暖社会福利套案之旗舰计划”(以下简称“十年计划”)的出台弥补了这一政策体系的缺陷,其对长期照护政策的受益对象、服务项目、政府补助、管理制度、人力资源方案、财务制度、法令制度及行政机构权责划分、配合措施等内容进行了完整详细的规定,并在之前政策的基础上,对政府补助等内容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二)受益对象。

老人为“十年计划”的主要受益对象。在界定受益对象时,“十年计划”除以年龄(65岁)为分界线外,还将因“身心障碍、地区因素”(p50)导致的提早老化人群考虑在内。概括起来,我国台湾地区长照政策的受益者包括以下几类人群:(1)65岁以上日常生活活动功能(aDLs)失能老人,(2)65岁以上仅iaDL失能且独居的老人,(3)55至64岁aDL失能的山地原住民,(4)50-64岁aDL失能的身心障碍者。总之,享受我国台湾地区长期照护补贴的老人主要为aDL失能群体及iaDL失能且独居人群;换言之,aDL指标是界定补贴对象的最主要标准。

基于老人的身体情况,依据aDLs和iaDLs指标的规定,“十年计划”将失能老人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等级,给予不同程度的服务或现金补助。

(三)服务项目。

“十年计划”规定政府对符合条件的失能老人提供长期照料服务,其规划的服务在居家、社区和机构式服务方面皆有涉及,但以社区和居家式服务为主要服务方式。

1、居家式服务。

(1)居家服务:包括家务、日常生活照顾服务和身体照顾服务。

(2)居家护理:包括一般伤口护理、注射、一般身体检查、提供护理指导、营养及基础复健运动指导、巡诊、医疗咨询等。

(3)居家复健:对老人的日常生活功能、社交功能进行评估和训练。

(4)辅具购买、租借服务及居家无障碍环境改善服务:为失能者提供日常生活(沐浴、排泄、饮食等)及机能训练辅具购买服务,提供轮椅、特殊卧床等不与身体直接接触的辅具租借服务,提供住宅改修服务以使失能者生活更为便利(如加装扶手、防滑、地板材料更换等)。

(5)老人营养餐饮服务:对行动困难的老人提供送餐到家的服务。

(6)紧急救援系统:建立紧急救援体系,当老人在家发生突发事件时,可通过设备发出信号以获得紧急救援服务。

2、社区式服务。

(1)日间照顾:服务对象日间自行或由家人接送至日间照顾机构,晚间返回家中的服务。其可提供家属喘息的机会。

(2)社区复健:在社区进行的,对老人日常生活功能、社交功能的评估与训练。

(3)老人营养餐饮服务:选定适当地点对行动自如的老人提供集中用餐服务,地点一般为社区内部或附近。

3、机构式服务。

2007年出台的《台湾长期照顾十年计划》进一步突出了居家与社区照护服务的重要性,同时弱化了机构服务。在该计划出台前,失能老人可享受的机构服务包括养护机构、长期照顾机构及护理之家三项服务;而“十年计划”中仅保留了长期照顾机构服务(提供生活照顾及护理服务)一项,可见政策对居家和社区服务的侧重。

4、其他服务。

(1)交通接送服务:为协助重度失能者就医和使用长期照护服务,我国台湾地区政府特提供交通(车费)补助,以保证低收入的重度失能者能够使用类似康复巴士等交通工具。

(2)喘息服务:使家庭照护者获得一定时间的休息机会,以减轻照护者压力为目的的服务。

(四)受益内容。

“十年计划”以老人的失能程度及收入水平为依据,对失能老人制定了不同等级的补贴标准。这些补贴皆以实物补贴(即补贴服务)为主,现金补贴为辅。不同的服务项目,补贴标准也不同,例如,有些服务仅提供给重度失能者,而有些服务仅依据受益对象的经济情况进行补贴等级的划分。

(五)资金来源。

我国台湾地区失能老年人的长期照护费用由失能者和政府共同分担,分担比例由失能者的失能程度和经济状况决定。一般原则为:家庭总收入未达社会救助法规定最低生活费用1.5倍者,可获政府全额补助,也即自身不必负担服务费用;家庭总收入符合社会救助法规定最低生活费用1.5倍至2.5倍者,需负担10%的服务费用;一般户需负担40%的服务费用;超过政府补助时数的则由民众自行全额负担。

政府的长期照护补贴资金通常来源于税收或社会保险。我国台湾地区“十年计划”中建议于“过渡时期”选择税收作为长期照护补贴资金的主要财源,因其认为,我国台湾地区的长期照护体系尚处于发展初期,直接实施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民众在缴纳保费的情况下可能会提高对服务的利用率,进而影响家庭照护意愿以及导致正式照护资源供给的不足;相比之下,使用税收制可视政府财政情况提供保障,避免资源的浪费及过高的财政负担。

近年来,我国台湾地区开始规划以长期照护保险制度作为政府补贴的财源,由我国台湾地区卫生署研拟的《长期照护保险法》草案已于2011年3月31日经行政院报请立法院审议,尚未通过。

二、管理体系

我国台湾地区的老年照护与老年健康服务分属不同的行政体系,相关的行政部门包含了内政部、教育部、行政院卫生署及行政院劳工委员会等多方机构;由于各部门的目标人群不同、政策重点与执行理念也不一致,导致我国台湾地区的老年长期照护事业无法统筹发展,阻碍了照护服务体系的完整性与连续性(陈惠姿等,2005)。

为解决老年长期照护服务多头管理的问题,“十年计划”提出两点整合建议豍:

1、在中央层级设置跨部会的长期照顾推动小组,邀请各部会(如内政部、卫生署、劳委会、原民会、退辅会、经建会、财政部等)行政主管与学者专家共同参与,通过制定长期照护政策规划及协助地方政府发展长期照护资源等工作,实现统筹卫生署与内政部派发的补助经费,达到事权统一的效果。

2、在地方层级成立跨局室长期照护推动小组,将地方政府相关局室主管、当地民间相关代表和专家学者联合起来,通过营造有利于照护资源发展的环境、管理照护服务机构、监督服务计划实施、评估实施成效等工作,实现地方相关局室力量的整合。

三、启示与借鉴

我国台湾地区的长期照护政策经历了从分散到整合的发展过程;“长期照顾十年计划”作为一项完整规划,对长期照顾服务的各方面都做出了详细规定。

我国台湾地区长期照护政策的重要特点是:充分考虑了收入水平的影响。对收入水平这一因素的关注,表现在其对受益对象的界定及对补贴标准的划分上,——两者皆以收入水平(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作为重要判定因素。首先,“十年计划”对受益对象的界定不以年龄为唯一标准,而是充分考虑到生活环境(即地域也即收入水平)对人身体健康状况的影响。——“十年计划”的受益对象不仅包括65岁以上的失能老人,还涵盖了因生活水平较低而提早老化的人群(55-64岁山地原住民)及身心障碍者。其次,在划分补贴等级时,我国台湾地区未如日本和德国等发达国家一般,为照顾社会公平而仅以失能程度作为补贴标准划分的依据,而是将个人收入水平作为决定政府补助额度(即费用分担比例)的重要指标。总体而言,我国台湾地区的长期照护政策充分考虑到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及收入水平的差异,对发达和欠发达地区、高收入和低收入人群分别采用了不同的考评与补贴标准,保证了有限的政府资金提供给更需要的人,兼顾了效率与公平。

然而,我国台湾地区的长期照护政策尚处于较分散的管理体系下(虽然十年计划做出整合管理机构的建议,但建议的采纳与执行效果还有待研究);我国台湾地区行政管理体系的不统一,阻碍了完整的养老体系的构建,这是我国台湾地区未来发展养老服务事业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我国大陆地区发展养老事业时需关注的重要命题。

基金项目: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海外人才专项资助课题“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体系框架研究”(编号:503375)

(作者:刘月,北京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学历:硕士,专业:地区经济发展,研究方向:服务管理,养老政策;刘建兵,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城市运行与管理重点实验室,学历:博士,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方向:服务创新,服务管理)

注释:

豍社会福利推动委员会、台湾内政部.我国长期照顾十年计划——大温暖社会福利套案之旗舰计划(核定本)[eB/oL].[2007]:340-341.

参考文献:

[1]陈惠姿、黄源协、李世代、胡名霞、蔡欣玲.(2005).我国长期照顾资源开发规划研究:內政部委托规划报告.

[2]陈叔红主编,《养老服务与产业发展》[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1:61-63.

[3]老人健康检查保健服务及追踪服务准则.台湾医师公会联合会网站:http://tma.tw/meeting/meeting_02_info.asp?meete_id=2399

[4]社会福利推动委员会、台湾内政部.我国长期照顾十年计划——大温暖社会福利套案之旗舰计划(核定本)[eB/oL].[2007].

[5]台湾老人福利法,内政部网站:moi.gov.tw/

[6]台湾老人福利与政策,内政部网站:moi.gov.tw/

养老护理工作计划篇2

一、带教计划的制订

1·1系统组织管理。为了更好地保证护生在产科的实习质量,我科由护士长、总带教和分带教三级共同抓好其管理工作。总带教老师要具有一定教学和组织管理能力,并根据教学大纲制定计划和目标,分带教教师要求专业水平高素质好,热衷于教学工作,并能按总带教计划及目标,制订出由浅入深的学习带教计划,使护生在有限时间内得到更合理的学习和实践机会,使护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得到提高。

1·2科学地制订带教计划。实习时间和内容的合理安排是实现培训目标,决定带教质量极其关键的阶段。因此,必须在有限时间内,紧扣教学大纲,结合本科室特点,做出合理安排。

第一阶段:熟悉环境期(入室1~2d),让学生熟悉环境,了解产科护理基本理论知识和急救急诊工作规程;第二阶段;集中训练期(入室2~4d),采取讲解-示范-操作-纠正-摸拟的方式,使护生初步掌握产科护理常规急救流程及各项技术操作规范,即老师先讲解再示范操作,让护生实际练习,老师及时发现纠正错误,护生再通过情景摸拟反复练习。第三阶段:实际操作期(入室4~10d),在分带教老师的带教下,有目的有计划参加实际操作和开展整体护理实习。第四阶段:实践能力提高期(到实习结束),在分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产科和各项护理操作常规,参加急诊急救的配合工作,带教老师放手不放眼,继续实施整体护理,每周完成一次护理小讲课,每月完成一份护理病历。第五阶段:总结考核期(实习结束前2d),总结实习内容,点评护理病历,对护生及教师进行双向考核。分带教老师在总计划的指导下,对护生的实际情况如学历、心理状态,学习情况等做到心中有数,不断改进完善带教计划。

二、带教队伍的选择

带教老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因此,提高带教老师的素质成为我们的首要任务。

2·1带教老师既是护理实践者,又是教育者,担负着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双重任务。所以对带教老师要严格要求,培养其严谨的科学作风,严格的工作作风和奉献精神,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影响护生,使其尽快进入角色。

2·2带教老师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要注重知识的不断更新,必须定期开展业务学习和进行培训,以丰富其专业知识,提高教育理论知识、带教能力,培养“三能”老师(能讲:培养表达能力,能将标准化操作程序科学地表达出来;能做:有扎实的专业技术水平,细心、耐心地指导护生操作;能写:注重病历及论文书写,培养护生法律意识及思维能力),为护生树立良好的行为规范。

三、护生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培养

3·1强化风险意识,培养慎独精神。产科是高风险科室,它担负着对孕产妇及正常新生儿的护理和急危重症的抢救任务,直接影响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和医疗效果。因此,必须具有较强的风险意识。带教老师详细介绍产科病区环境、各项规章制度及产科护理工作特点,采取“一带”、“二看”、‘三放手“的工作方法。一带:由带教教师带着进行规范的操作;

二看:看着学生做,发现不足及时纠正;三放手:让他们独立操作,此时带教老师放手不放眼,严格把关,增强其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在工作中认真按操作程序和要求完成各项同护理工作,自觉履行对孕产妇应尽的义务,确保其生命安全,从而培养护生良好的品德修养,加强工作责任心,崇尚“慎独”精神。

3·2注重情商培养,增强实习信心。鉴于产科护理责任心大,注意力集中,应急反应快,心里压力大,比较辛苦,加上护生对环境的陌生,人际关系的改变,业务的不熟悉,容易失去实习信心,因此带教老师要根据护生实习的不同时期及个人的心理特点分阶段因人施教[2]。对护生做到“三心”(即关心,关心其生活进步;耐心:耐心讲解帮助;细心:细心检查操作),以增强自信心,从而使他们具备同情、敏锐、冷静、严肃、开朗、无私的心理素质。①实习初期:护生初入产科病区,往往充满好奇、胆怯、恐惧等各种心理状态,表现为束手无策,无所适从。带教教师应主动热情接待每位实习生,向其介绍产科护理工作的特点及其他病区不同之处,并带领参观,通过介绍使护生在头脑中对本科有初步认识,意识到产科是关爱母婴健康安全的地方,使其消除不良心理状态。而对于工作表现胆怯、恐惧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冷静沉着,胆大心细,以树立实习信心;②实习中期:护生进入产科病区一段时间,对本科室环境及常规工作已较熟悉,但是由于实习紧张,加之跟班工作,往往情绪不稳定。此时要加强沟通,理顺心绪,缓解压力,关心其生活。帮助制订合理的作息时间,使其能精神饱满地投入实习,部分护士此期有急于求成的心理,带教老师要引导其从基本技能入手,刻苦训练,循序渐进,以提高实习积极性,保证实习质量;③实习后期;护生进入产科后期,环境相当熟悉,各自实践技能基本掌握,有了一定的工作能力,此期护生往往以完成某一项技能来评价自己的水平,盲目攀比,而缺乏对产科护理工作的全面了解。老师要端正其学习态度,纠正护生对产科护理的片面认识。注意引导护生树立整体化护理观,以身作则,做好入院宣教、健康教育、出院指导,使产科护理人性化,满足孕产妇的全方位需要。对工作能力强,产生自满精神的护生,要在鼓励其成绩的同时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主动性差的护生,应多督促,增强其参与意识,并及时肯定其进步,不断促其提高。

3·3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综合能力培养

①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力包括对孕产妇、新生儿的观察和各班人员之间的工作配合观察,从实践经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②应急能力的培养。产科也是危重孕产妇抢救的场所,在抢救过程中如何做出准确判断,争取时间,掌握时机对产科护士尤为重要。

因而平时更应对学生加强应急训练班,带教老师应认真给学生传授抢救规程,分清工作的轻重缓急,指导学生做好抢救准备工作,加强基本训练,使护生能有计划,有目的,有条不紊地完成任务,提高应急能力;③专科能力的培训。紧扣教学大纲,为护生准备一套带教预案,老师指导鼓励她们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采取老师示范,护生观摩,反复情景模拟训练,纠正偏差,独立实践,专科讲座等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使护生在实践中逐渐完成从陌生到熟悉再到准确的实际操作过程,多提供实践机会,激发护生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使护生能体会到“产科护士”的真实感,经常提问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以提高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在加强实践技能的实训过程中带教老师要使护生对孕产妇情感关怀,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得到最佳发挥,丰富临床护理实训内容,建立护理基础教育、技能训练教育、专业综合能力为主的实践性教学体系。

四、教学效果评价

4·1总带教老师听取分带教老师意见,定期检查分带教老师和护生的操作情况,同时要求护生及时反馈分带教老师的带教情况,征求护生对带教的意见和要求,及时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带教方法,提高带教质量。在护生出科时,结合科室工作特点,重点考核护生的运用护理程序能力、无菌观念、观察能力、判断思维能力和应急配合能力;理论考核采取理论考试与平时提问相结合。并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护生,说明理由,使其改进学习方法,以使护生在今后工作中发挥自己的特长,更好地胜任工作。

4·2通过新的带教方法,产科护士长和总带教老师对护生做定期考核考评,成绩均为优良,出科考试理论成绩平均91·5分,实习期间护生均未发生差错事故,实习结束后,护生对带教老师临床带教情况的问卷调查满意度达95%。

五、讨论

5·1系统组织和科学制订实习计划是保证实习质量的基础。

系统的管理可明确带教目标,细化带教职责,使带教老师有章可循,合理的带教计划,使护生巩固了已学到的理论,提高了自身的工作能力,使他们意识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5·2带教老师队伍的优化和建设是保证实习质量的重要因素。临床护理教学质量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临床带教老师的素质与水平。严格选择带教老师,加强自身素质修养,调动带教老师积极性和责任心,加强业务学习。制订培训计划,以提高业务水平和带教能力,增加护生的学习热情,以保证实习质量。

5·3培养护生职业素质,提高护生综合能力是确保实习质量的关键。紧扣教学大纲,结合本科室工作特点,性质及教学环境,确定以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在实践中运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提高临床思维能力,观察应急反应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及专业综合能力为教学目标,以确保实习质量。

5·4教与学双重效果评价是学习质量提高的客观依据。对护生的评价除了理论和操作成绩,还包括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考核,对护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由护生和护士长对带教老师的教学态度、方法、能力等进行考核,带教教师根据实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带教质量。

参考文献:

养老护理工作计划篇3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行业间合作紧密。“2011计划”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为根本出发点,旨在提高高校综合实力,加强高校内涵建设,培育出一批在国家尖端领域,区域经济发展有杰出贡献的攻关人才,增强综合国力。更是高校改革契机,突破以往传统人才培养思路,成都医学院抓住这一改革创新契机,于2013年挂牌老年医学与照护人才培训中心,在全国首开“老年照护”专业,开始培养照护人才。凭借协同创新中心平台,充分利用协同高校教育资源,协同企业实践平台与市场需求,实现了高校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学科水平来培养人才到由市场调节的过渡,落实校企多元联合培养模式。现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健康与养老形势严峻,老年医学人才紧缺,结合这一国情与老年健康特性,以老年医学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老年照护人才培养层面开设老年心理学、老年护理学等课程,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另外协同中心还启动了天回校区部级养老示范基地的建设,首创医养结合模式,老年照护人才培养与老年医学科学研究有机结合。

2协同创新中心为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成都医学院抓住此次“2011计划”机遇,通过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努力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开展老年护理人才培养,可以说是学校人才培养又一里程碑。基于协同创新中心的老年照护人才培养计划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结合多方力量共同完成。在政策层面,2011计划是继“985工程”,“211工程”之后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第三大工程,由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实施,以国家政策为导向,对于需要政策的创新中心,政府给予政策上的倾斜,这无疑是在为创新中心建设添瓦加砾,保证护理人才培养工作顺利开展;在社会层面,中心举社会之力联合攻关,积极接纳社会企业捐资,保证资金有效运转,增加老年照护人才培养投入,提高培养质量;在专业层面,协同创新中心下设的附属养老机构、老年病医院以及附属医院等单位,能够为护理专业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充分结合,提升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也为学生开拓了一定的就业岗位,减少后顾之忧。

3协同创新中心提高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2011计划”强调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通过协同中心平台建设与体制创新,提升高校科研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推进以老年健康为主要方向的科学研究,成都医学院与协同单位联合组建了四川特色养老与老年健康社会支持系统研究团队和老年病研究协同攻关研究团队。这两个团队以研究解决老年健康问题与老年共患病为出发点。除老年医学与养老领域专家参与研究外,学生凭借大学生开放性创新实验项目参与到科研项目中,通过老年医疗•康复示范中心、成都医学院附属“夕阳红”医院等学习实践基地,老年照护方向的学生很自然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探索研究老年问题。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提高操作技能,提升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创新思维,增强综合素质。培育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滞后,远远满足不了养老与老年健康的实际需求,老年医学发展跟不上老龄化进程加快速度。尤其是老年照护人才的短缺以及现有老年照护人才质量不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老年事业的发展。有调查发现,现目前从事老年照护的临床人员中绝大部分是迫于生活的需要或是个人爱好,并未通过正规培训学习。只能为老人提供简单的日常生活服务,无法提供专业的医疗卫生服务与照护。学校借助“四川协同创新中心”之力开先河,在全国高校率先开设护理学(老年照护方向)专业,力争结合学校自身办学经验,整合协同高效与协同企业联合培养,探索解决老年护理人才培养难题,将老年照护人才培养正规化、专业化,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为老年养老与健康事业做贡献。

4结语

养老护理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健康教育;老年疗养员;难点;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健康的意识在不断增强。伴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学的范畴也在拓宽,“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意识也在不断的完善。疗养员的健康教育是疗养院开展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越来越受到护理人员的重视。疗养院护士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教育过程,使疗养员了解和增进健康知识。在开展整体护理的过程中,始终把为疗养员提供必要的医疗、护理知识,引导疗养员养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以及预防疾病、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作为护士的重要职责,但在对疗养员进行健康教育时,往往因疗养员不理解、不按教育内容做,或因护理人员保健知识缺乏,教育力度不够而导致健康教育效果不理想,现将老年疗养员健康教育中的难点及对策总结如下。

1开展老年疗养员健康教育的难点

1.1护士对开展健康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护士观念陈旧,对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理解不深,认为开展健康教育可有可无,甚至没有必要。尤其是近几年来,部分护理人员的价值观念的改变,对护理事业不安心,要求转业、改行的年轻护士有所增加。

1.2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有不同程度的缺乏知识面窄,求学精神不足,安于现状,有些护士对健康教育的要领理解不深,认为健康教育即是卫生宣教,事实上,卫生宣教只是从主观愿望上增强人们的卫生意识,而健康教育还应包括指导、示范、协助等。

1.3疗养院对外开放增加床位后带来护理工作量的增长在疗养院的医疗指标中,收治军地疗养员疗养人数的多少以及对外有偿服务量是反映疗养院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综合指标之一。疗养院改革取得的成效突出表现在以军地疗养员和对外有偿服务为主的医疗效率指标的变化和医疗工作量的增长。在医疗工作量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护理工作量增长,护理人力资源相对不足。

1.4涉及病种多、教育范畴广老年疗养员多为慢性病,涉及的病种较多,且常集多种疾病于一身,而疗养院的分科又是按级别区分,并非按病种。因此,在为他们进行健康指导时,往往涉及多系统、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增加了健康教育的难度,也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5疗养员对健康教育的态度和接受能力不同来我院疗养的疗养员多为军内离、退休老干部,存在着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和理解能力甚至地方方言等多方面的差异,接受健康教育的意愿和接受教育的能力不尽相同,给健康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1.6疗养时间短暂,外游次数多来我院疗养的老干部来自全国各地,疗养时间多为半个月至一个月,疗养周期短,且院里经常组织每批老干部外游,更加减少了留住科里的时间,给健康教育实施的效果评价带来了困难。

1.7健康教育形式单一在以往的疗养护理工作中,采取的是普遍教育,多限于听讲课或看录像、出板报的形式,教育内容陈式化,缺少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育手段,未能针对每个人作出正确的教育需求评估,教育对象缺乏接受健康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实效性。

2对策

2.1转变观念,强化培训观念的转变是开展健康教育的关键。可采取有系统分层次地进行现代化护理理论知识的培训,“走出去,请进来”、短期培训、运用定期考核等多种形式与方法,促使护士的思想观念和知识结构尽快适应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

2.2加强学习,提高护士整体素质通过组织多系统、多学科的专业学习和业余自学的方式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护士的健康教育水平,加深对整体护理内涵的理解和认识[1]。

2.3应用整体护理观指导健康教育教育程序应由五个步骤组成,即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针对疗养员的学习需要来制订计划实施宣教。最后以疗养员的行为和态度的改变来评价教育效果。健康教育的全部内容都将在健康教育程序中得到贯彻。责任护士根据疗养员入院资料评估,找出疗养员存在的健康问题,有的放矢地针对疗养员个体进行健康知识的宣教和指导。护理部不定期下科室对开展健康教育情况进行调查,护士长每周抽查一个疗养员健康教育内容是否达到需求,及时总结讲评,以督促护士做好每个疗养员的健康教育工作,从而使健康教育贯穿于护理质量控制中。

2.4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口头教育与书面教育相结合。口头教育是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进行口头教育时,护士要掌握好交谈的技巧,语言要通俗易懂、形象生动,鼓励疗养员主动提问。同时编制一套包括各系统疾病的健康教育手册和疗养员健康教育指南,手册内容应系统全面,阐述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发展、护理、预防等基础知识,把深奥的医学、护理理论通俗化,配以插图、漫画等,便于疗养员随时了解和学习。

集体教育与个别指导相结合。通过问卷调查,选择疗养员普遍关注的问题作为集体教育的内容,指派专人备课,在集体上课的宣教过程中可配合幻灯、录像等。对个别疗养员关心的特殊健康问题采用个别指导的方法进行教育。

护士教育与疗养员相互教育相结合。疗养员中不乏全国各地的医学专家、教授,或对某种慢性疾病有丰富经验的患者,在疾病治疗及预防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同时也了解治疗疾病新疗法、新进展,是难得的健康教育人才,组织他们在疗养员中开展健康教育可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医护人员自身理论知识的更新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2]。

2.5调动疗养员的积极性,确保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整体护理模式下新型的护患关系,要求护士与患者应是指导、参与、合作的关系,所以在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时,应让疗养员主动参与,积极进行自我护理。

2.6边实施边评价,不断完善教育计划针对疗养员疗养时间短的特点,健康教育计划采用边实施边评价的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计划。

总之,在实施健康教育中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强化护理人员对疗养员健康教育的意识,采取灵活多变、因人而异的教育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保证健康教育的效果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梁玲.影响健康教育效果的护士因素调查分析及对策[J].护理杂志,2001,18(14):31

养老护理工作计划篇5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城乡规划;应对措施

从1999年我国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龄化已经成了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也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性课题,并且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城乡规划必须把人口老龄化纳入到自己的规划体系中来,深刻的认识到老龄化问题的存在,明确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变革。对于城乡规划中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把人口老龄化当做一个切实存在的社会问题,梳理和总结老龄化的相关问题的要素和特点,营造对老年友好的城乡整体环境。

一.人口老龄化给城乡规划带来的问题

首先是老年人人口分布不均匀,人口老龄化不均匀主要体现在城乡分布的不均,这些都跟当地的经济发展有关,而且很多农村地区的空巢现象非常严重,这种人口的分布不均匀制约了城乡规划工作的大范围的推广力度,需要实际考虑到不同的人口分布。其次是现有的养老基础设施不足,基础设施和相关的社区生活配套服务是城乡规划中的重点,但是现有的养老服务设施的不足给当前的城乡规划造成了不小的困难,导致基层养老服务形同虚设,养老服务的基础设施表现出了供给的严重矛盾,对于老年人的养老环境造成了非常大的挑战。最后是适合老年人居住的空间逐渐的缩小,从居住的层面,老年由于生理机能的逐渐减退,决定了老年人对于公共设施的布局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在城乡规划中要重点考虑到很多老年人日常生活有关的机构设计,例如医院、健身场所等公共服务的的设施体现出对老年人的友好性,从空间上尊重老年人,降低他们生活中不必要的麻烦。

二.老龄化背景下城乡规划的重点

由于我国目前的养老多以居家养老为主,所以当前我国城乡规划中的养老设施也要适配这个特点。从城乡规划的角度给予空间设计的合理性,在加大养老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的同时,更加科学合理的设计养老服务设施和城市空间的整体设计,一方面尊重中国“在家养老”的养老模式,一方面着重规划老年人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老年人交通出行的便利性。围绕老年人衣食住行的每一个环节,提供更为便捷和人性化的城乡规划设计,综合的考虑养老服务设施、公共活动空间和交通设施。

1、营造适老居住区

针对我国在家养老的传统思想,营造适合老年人居住的社区是当下城乡规划中面对老龄化的重要改进,考虑到老年人在生理和心理上的特点,以居民区的住宅为主要的载体,配套建设老年人无障碍服务设施的社区,主要的面向的对象是孤寡独居老人。为了考虑到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的需求,在居住区域内根据人群密集度分别设立一般居住社区和独立养老居住社区。而独立养老居住社区的建设,我们可以参考美国太阳城的构建模式,使用商业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主要针对中等收入水平或以上的老年人,提供一系列的商业化的服务,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环境。而一般居住区,则需要做出适应性的调整,体现在老年人与社会的融合。

2、养老服务设施

养老服务设施一般是面向公众,主要包括了社区和机构养老服务设施两大类。其中机构养老设施一般有两大类,主要有养老院和养护院。其中养老院是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社会福利性事业组织,主要收养的对象是“五保”老人,也可以接受享受退休金的自费老人,坚持自愿入院出院的原则,平常也可以组织很多适量的劳动和文化活动。养护院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介护老人,就是那些有一定照护难度的老人,并为他们提供关于健康、饮食、娱乐等服务的养护机构。这些养老服务设施的设计要求是,要尽量的靠近公共交通社会,还要尽量的靠近公共医疗设施和公共的空间等。而社区养老服务主要是社区中配套的养老设施,设计的过程中主要考虑到服务的辐射范围。

3、适老交通设施

适老交通设施主要是营造适合老年出行的交通设施,对于老年人出行的过程,可以做到舒适便捷等无障碍的交通服务,针对老年人特点建设适老和宜老的交通设施。

4、老年公共开敞空间

适合老年人的公共敞开空间有一定的公共性,主要针对老年人公共社交和集体的相关活动,比如集体娱乐、集体健身、集体组织的文娱活动等的户外公共空间的建设,空间具备一定的公共性,同样的,在公共开敞空间的设计上也要注重于养老设施和交通服务设施的临近性。

5、为老服务设施

为老设施的建设上一定要避免和其他服务设施的重复,在满足基本的公共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布局上,主要为老年人提供相关的文化娱乐和再教育等精神活动的服务设施。

三.针对老龄化问题城市规划需要采取的具体应对措施

随着老龄化对城乡发展的影响的不断扩大,城乡规划体系中对于老龄化的要素的分析必须也加快工作的进度,能够有效分析老龄化的趋势,提出适应未来的建设目标和战略,以城乡规划的基本原则为出发点,针对性的强化养老服务设施的重要作用,明确服务设施的辐射半径,重点解决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强化相关设计和布局。具体的措施有:

1、区域性城镇体系规划,要求我们在研究老龄化人口规律的基础上,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进行重点的分析和规划,并以此为主要的设计思想,围绕周边的服务加大其他相关基础设施的布局,因地制宜,对医疗、卫生、教育等关系民生的基础公共服务机构进行布局上的配合。

2、城市的总体规划,主要体现在城乡的差距上,对于城乡差距,适当的调整养老设施的服务的人均和总量,综合考虑城乡差距,结合城市居民的生活习惯,明确各类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

3、控制性的详细规划。所谓控制性的规划,即在落实到城乡规划的实际工作中,以切合实际的规划目标对公共设施的建设采取重点的控制性措施,并且以此作为主要的引导目标,对于老年基础设施采取重点的控制和管理,满足相关的公共设施的效益的使用范围。

结语:面对日益扩大的老龄化问题,我们要认清楚老龄化带来的具体改变和需求,针对这些问题结合老年人的特点,在科学规范的城乡规划的前提下,贯彻以人为本的具体思想,针对性的提出适合老年居住和生活的城乡规划方案,营造宜老为老的养老环境,为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小卉,杨红平.老龄化背景下城乡规划应对研究――以江苏为例[J].城市规划,2013,37(9):17-21

养老护理工作计划篇6

美国人在工作期间大部分是由雇主来提供医疗保险,而退休以后如何来解决医疗保险的问题呢?在美国,65岁以上老人有专门的医疗保险,也就是联邦政府为他们专门提供的医疗保险,基本涵盖了65岁以上民众所需要的医疗保险需求。

四种医疗保险计划

美国65岁以上老人主要依赖政府的医疗保险计划来保证晚年看病和医疗,而医保计划主要分四种类型。医疗保险a计划(HospitalinsuranCe)主要是为老年人提供住院期间的医疗保险。医疗保险B计划(mediealinsurance)主要是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看医生和各种身体检查的医疗保险。医疗保险c计划也被称作是附加医疗保险计划(medicareadvantageplans),主要是为老年人提供一些额外的保险,以降低在看病时花费的成本。医疗保险D计划(prescriptionDrugplans)主要是为老年人处方药的保险。在这些保险中,有的是老年人可以免费享受的保险,有的则需要老年人每月支付一定保险费用。

只要年满65岁的美国公民或在美国居住5年以上的永久居民达到一定的工作点数,就可以加入政府提供的医疗保险计划,65岁以下的残疾人、任何年龄有晚期肾病的人也符合加入医疗保险计划的资格。政府医疗保险a计划参加者无需缴纳任何费用,也不看加入者的收入情况。65岁以上老年人如果达不到工作点数,则需缴纳部分的保险费。

政府提供的医疗保险几乎涵盖了65岁以上的全部人口,2010年为4600万人,预计到2020年,美国老年人加入医疗保险计划的人为6100万人。美国65岁以上人群晚年可以享受到的医疗保险福利费用一般在10万~50万美元。(见表1)

老人医疗保险费用从哪里来

医疗保险a计划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通过对在职人员征收医疗保险薪资税,该税是强制性的税种,雇主和雇员分别缴纳工资收入的1.45%,合起来为2.9%。医疗保险a计划的资金中86%来自医疗保险薪资税、8%来自利息、5%来自其他税收。

医疗保险中的B计划的资金来源是一般性财政收入和自愿投保者每月缴纳的保险费,目前资金的75%来源于一般性财政收入,24%来源于个人的保险费,1%来自利息。医疗保险D计划的资金78%来自一般性财政收入、10%来自个人的保险费、11%来自各州政府缴纳的金额。在联邦政府三类医疗保险计划所有经费来源上,雇主和雇员缴纳的医疗保险薪资税占了40%,一般性财政收入占了41%,个人保险费占了11%,各州政府缴纳金额和其他税收个占2%,利息占4%。1990年,美国政府医疗保险的支出额为981亿美元,占联邦财政总支出的7.8%。2008年政府医疗保险支出额达到5990亿美元,占联邦财政总支出的20%。

政府提供医疗保险计划另外一种叫做医疗补助(medieaid)计划,这主要是为低收入家庭提供的医疗保险。2010年美国民众符合加入医疗补助计划的收入标准为:2口之家年收入在10584美元之下,4口之家年收入在14622美元以下,6口之家年收入在18253美元以下。

老人免费加入医疗保险a计划

65岁以上的老人全部可以加邦政府提供的医疗保险a计划,如果工作点数达到40点(一般工作3个月为1个工作点数,1年为4个工作点数,工作10年即可以达到40个工作点数),加入者则不需要支付任何的保险费用。0~29个工作点数的人,加入政府的医疗保险计划,每个月需缴纳461美元的医疗保险费。30~39个工作点数的人,加入政府的医疗保险计划,每个月需缴纳254美元的医疗保险费。(见表2)

那么加邦政府提供医疗保险a计划的人会享受什么样的医疗待遇呢?他们在住院期间有2人一室的病房,医院为其提供饮食和护士护理,医院的治疗等。在有护理的卫生机构住院的老年人所享受到的医疗照顾包括:两人一室的病房,饮食、有经验护士的护理、康复治疗等。加入医疗保险a部分的老人可以享受的家庭健保服务包括:临时性护士护理照顾、家庭健康援助服务、理疗、提供轮椅等医疗设备和医疗服务。一般情况下这些服务经过保险公司核准后不许付费,对一些医疗设备如轮椅等,病人需要支付20%的费用,余下费用由保险公司承担。

有病住院要花多少钱

下面我们看看2010年美国加入医疗保险a计划的老人在住院期间如何分摊住院及医疗费的。老人住院时间有长短,个人需要支付的费用也有定额。在个人支付费用之外,其余的所有医疗费和住院费用全部由保险公司支付。一个病人住院第91天至第150天的时间被称作是保留时期,每个人一生只能使用一次,如果一生中多次住院超过90天,那么91天以后的所有住院和医疗费用都要自己支付。美国的保险为何限制病人的住院时间呢,这主要是因为医院的医疗成本太高,如果病人可以长期无限制地住院,这将使保险公司难以承担重负。第二,医院不是疗养院,也不是老人护理院,为避免小病大养、无病也养的情形发生,对住院的病人采取超过一定天数要支付部分住院和医疗费的方式,自然也会限制一些人长期住院的愿望。

如果老人经过医院的住院治疗,需要在养护之家(SkillednursingFacility)继续治疗,那老人需要支付多少医疗费呢?养护之家不同于养老院(Long-termnursingHome),医疗保险a部分不涵盖老年人在养老院的费用。2010年,美国加入医疗保险a部分计划的老人如果在养护之家治疗,1~20天他们不需要支付任何的费用,所有住院和医疗的开支全部由保险公司支付。如果住在养护之家超过20天,从第21天至第100天,老年人需要每天支付137美元的住院和医疗费,保险公司支付余下所有的住院费和医疗费。如果住院的时间是超过100天,住院病人所有的住院费和医疗费都要自己来付。需要家庭护理的老年人,医疗保险一般不包括护理人员的费用,但对需要的医疗设备,病人需支付20%的设备费用,余下的由保险公司支付。拥有医疗保险的老年人,如果需要输血,输血的前3品脱血液不需自己付费,从第4品脱开始,所需的血液费用则要病人自己来支付。

医疗保险B计划享哪些医疗福利

医疗保险B计划主要是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看医生和各种身体检查的医疗保险,加入医疗保险B计划的老年人所享受的医疗福利包括:医生看诊、门诊室看病、动手术、诊断检验等。同时也包括身体检查和化验。例如验血、验尿、病理诊断检查、常规性身体检查、X光检验、Ct透视、mRi透视、eKG检

验。对于这些检验和服务,加入医疗保险B部分计划的人无需付费。同时老人也享受到医院门诊看病的医疗待遇,但病人在医院门诊看病时需要自己交付一部分费用。加入医疗保险计划的老人还可以享受到一些医疗机构提供的疾病预防服务,如每2年一次的骨质检查、每5年一次的心血管疾病血液检查、直肠癌检查、糖尿病检查、每年一次的前列腺癌检查。每年一次的流感疫苗注射、青光眼检查、女性每年一次的X光照相、每2年一次的早期癌变检查等。这些检查和服务有的是免费,有的需要老人自己缴纳一部分费用。

参加医疗保险B计划费用多少

医疗保险B计划不是免费提供的,不同收入的个人或家庭每个月要缴纳的保险费用会有很大不同。表3是2010年不同收入家庭每月缴纳医疗保险B计划保险费的基本情况,不同收入家庭每月个人所缴纳的保险费不同,基本上在100-400美元之间。

看病化验检查要花多少钱

加入医疗保险B计划的老人看医生或是做检查,每年要缴的基本费用是155美元。在美国的医疗体制下,个人都会按照保险公司所指定的医疗机构选择自己的家庭医生,而看家庭医生时老人需要支付20%的相关费用,保险公司承担80%的费用。到医院看门诊时,老人也要支付20%的医疗费用,但支付医疗费用的上限为1100美元。在医院所做的各种检验,一般情况下老人不用付费,个别检验项目则需支付一定比例的费用。对于预防性检查,视情况不同,有的检查不用付费,有的检查需要老人缴纳20%的费用。心理健康医疗服务,第1天至第60天,老人支付的费用为1100美元,第61天至第90天,老人每天支付的费用为275美元。第91天至第150天,老人每天支付的费用550美元,第151天以后,所有费用要由老人自己负担。

私人保险公司医保计划

医疗保险计划C(medieareadvantageplans)则属于私人保险公司提供的医疗保险计划,加入这一计划的老人即不再享受政府提供的医疗保险a计划和B计划的待遇。私人保险公司提供医疗保险c计划必须涵盖有政府提供的医疗保险a计划和B计划所包含的医疗服务,但在有些医疗服务上比政府提供医疗保险计划更广泛。例如,医疗保险c计划可能会提供处方药保险、牙医服务、听力检查和助听器、眼睛检查和配眼镜、额外的预防性检查等。医疗保险计划C是政府管制下的私人医疗保险,除了提供的医疗服务面比政府提供医疗保险更宽外,主要的优点是个人在长期的医疗上自付金额会比政府提供的医疗保险要低。加入这一计划的人,因计划不同,每个月要缴纳的保险费从100到数百美元不等。

老年人买药要花多少钱

医疗保险a计划和医疗保险B计划为老年人提供看医生和住院治疗的医疗保险,而在用药上老年人需加入医疗保险D计划(preseriptionDrugplans)才能降低在用药上的支出。美国的药品特别是品牌药品价格相当高,而一些患有慢性病的老人需要长期服药,所以老人用药上的支出是他们晚年生活中不可忽视的开支。

养老护理工作计划篇7

本市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走向深入

从社会保障来看,制度更加完善,新农保和城居保制度得以合并,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实现了养老保险全覆盖。基本养老金不断调整增加,逐步形成了养老金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不同制度不同人群相对应的调整机制。最新数据显示,本市企业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达到每月3315元,水平居全国前列。从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来看,数量持续增加。截至2014年底,全市已有养老机构660家,床位总数114907张。累计建设576个社区老年人助餐点、381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5500多家老年活动室,累计为29.5万名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从居家养老服务水平来看,也有新的发展,2014年来,3万名低龄健康老人通过“老伙伴计划”为15万高龄老年人提供了家庭互助服务,同时,为1000户低保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性改造、为老年人家庭成员提供喘息服务、护老者培训、爬楼机租赁等措施,对老年人安心居家养老起到了重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长期困扰上海老龄事业发展的一些瓶颈开始逐步破题,医养结合、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老年护理保障等“尖端问题”的解决有了实质进展。大力推进医养结合,全面扶持养老机构内设置医疗机构,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养老机构等开展签约服务。6月上旬,市政府召开医养结合推进大会,下发《关于全面推进本市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各部门意见。积极探索开展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体系建设,在徐汇全区以及浦东、普陀、杨浦、闵行等4个区的部分街镇开展评估试点,着力夯实梯度保障、精准服务的工作基础。积极开展高龄老人医疗护理保障计划试点,探索减轻家庭照护负担的路径。

老年人权益保障的几大核心问题

本市面临快速老龄化和深度老龄化的双重挑战。2014年,全市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数量为414万人,占户籍人口的28.8%,比例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倍。预计到2020年和2025年,全市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将高达530万和600万左右。尤其是随着独生子女父母逐步步入老年,应对老龄化的任务更趋艰巨繁重。从上海老龄事业的发展情况来看,老龄工作中存在几个关键问题,或是长期存在,或是逐渐凸显,若能更妥善把握,有利于将老龄事业更往前推进一大步。

核心问题一:老龄工作力量的发挥

无疑,上海应对老龄化的挑战仍然艰巨,本市依然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区,迫切需要全面践行积极老龄化理念。要确保上海老龄事业顶层设计和战略思考落地,工作压力非常之大,如何才能让老龄工作的力量发挥出来?量力而行的冷静思考是必须的,而面对问题和矛盾能逆流而上,尽力而为也极其重要。首先,要把职责落到实处。我们应当想清楚哪些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政府责无旁贷的、哪些是政府应当协助解决的、哪些是政府应当推动社会组织帮助解决的、哪些是应当由老年人通过市场自主解决的,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才能让工作的边界和层次更清晰,有政府工作的“责任清单”,我们的职责才能更明确。其次是如何促使各方面减少扯皮,形成合力。老龄工作条线庞杂,部门约有三十余家,资源共享、法律要求、政策衔接、工作合力等有很大的整合需求,壁垒很难避免。比如在养老机构内设置医疗机构的标准、民办养老机构用地规划、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水电气优惠等工作的实际操作中都有体现。老龄工作委员会、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等机构的统筹协调作用显得非常关键;同时,通过更严格的考核评估机制评判工作成效和投入产出,也是重要举措。三是法治氛围的塑造。维护老年人权益是全社会共同责任,所以通过宣传法律,弘扬传统美德让全社会形成保护老年权益的氛围非常重要。我们要引导全社会自觉尊重和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更要牢记居家养老是基础,为支持家庭和子女承担养老责任提供更多的服务和支撑,帮助家庭成员更好地关爱老人、赡养老人。

核心问题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内涵的深化

“9073”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早早就得以明确,这为上海的养老服务工作立下了一个比较科学的标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与“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法律要求是吻合的。这一体系作用的发挥、内涵的深化还应走在进行时,不是完成时。执法检查了解到几个倾向,反映了当前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不足。首先是居家、社区养老部门相对机构养老工作推进的不足。“基础”和“依托”的部分享受到政府公共资源相对有限,政策相对分散。相比机构养老服务的推进以床位数量为硬指标,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建设的评判是偏软的。其次是机构养老床位指标“虚化”。设施布局与人口布局没有匹配,按照“户籍人口”测算的床位数量配比与人口迁移情况没有对接;机构床位指标的完成按照“建筑封顶”计算,实际并不能全面投入使用;土地资源有限,床位“保存量、托增量”的压力较大。

对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到今年第二季度,全市及各区县的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2013―2020年)将全面完成,这一指标性规划的出台是确保养老服务体系发挥作用的大事,如何提升督查力度确保规划不折不扣得到落实是当务之急。要根据养老实际,不断加强社区养老服务硬件建设、能力提升及政策配套,为老年人就近养老提供更加全面、更具质量的服务。要加大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力度,促进养老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抓紧研究新时期的养老服务格局和标准,力求根据上海人口老龄化实际,让“十三五”规划在养老服务内涵深化上加强综合设计,努力构建更加符合未来发展需要,多元化、多层次养老服务梯度衔接的养老服务体系。

核心问题三:医养结合

养老护理工作计划篇8

结果 因人而异的实施个体化护理服务,护理效果满意。结论 个体化护理服务的实施,使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心理准备充分,训练目标明确,是科学合理的方法。 

【关键词】老年 股骨颈骨折 个体化  护理

        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突然行动障碍,心理准备不足,卧床时间长,自理能力缺陷,功能恢复慢,病人常有焦虑、恐惧。而常规的护理已经满足不了病人的心理需求。为了提高护理质量,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我科根据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的特点和病情实行个体化护理服务,即评估、计划、实施、修改,追踪评价的一个动态、循环的护理过程。2008-2009年人我科共收治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62例,男35例,女27例,年龄在60~85岁。其中行单侧全髋置换8例,单侧股骨头置换24例,骨折内固定26例,4例行持续皮牵引术。入院后制定个体化护理服务计划,采用个体化护理服务对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导如下:

        1 体化护理服务的意义

        个体化护理服务就是针对每个病人实施的护理,重视每个病人的特殊性。老年人的心理状况因生理健康状况、家庭、社会环境、个人素质、文化修养和对自身疾病的认识程度而存在差异[1]。针对老年病人的特点,同是股骨颈骨折的病人给予不同的个体化护理对策,因人而异的实施护理。掌握相应信息,解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多给予关心、安慰,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产生信任感、安全感,以最佳的心态接受治疗。

        2 个体化护理的方法

        2.1 责任护士对所负责病人首先要进行沟通,评估病人的神志、体位、躯体活动度、营养状况、原发疾病、文化程度、饮食、睡眠等。制定个体化护理服务计划,内容包括疾病急性期的管理,心理疏导、缓解压力,疾病康复期的训练计划,不良行为的矫正,如限烟、限酒,饮食、睡眠的干预,还要进行生活干预,如运动,营养。 

        2.2 在个体化护理服务计划的实施过程中,要分析出现的问题,评价计划中的不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责任护士要对计划进行补充修改,保证个体化护理服务计划是一个动态的、循环的过程。

        2.3 护士长作为管理者,要对责任护士制定的个体化护理服务计划与护理效果进行评价,追踪计划的落实情况和护理效果的反馈。从查房或征求意见中了解个体化护理服务计划的效果,并进行督导检查。

       3 讨论

        3.1 个体化护理服务密切了护患关系。护士评估病人,了解病人的心理,因人而异的实施个体化护理,根据病人的需求不同给予不同的护理对策,病人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提高。 

        3.2 个体化护理为医疗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护理人员评估病人,了解病人的心理、生理、体位、躯体活动度、原发疾病、经济状况,制定个体化护理服务计划,及时观察病情,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信息。

        3.3 个体化护理有效地预防各种并发症,保障护理安全,提高护理工作质量。针对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的病情和需求进行护理,如饮食方面因人因病做好调整,以改善全身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护士详细了解既往病史,密切观察,增加老年慢性疾病的监护[2]。正确指导下肢肌肉锻炼,包括等长和等张收缩训练,关节活动的训练。指导正确使用拐杖等。

        3.4 个体化护理促进患者康复。先进的材料,精湛的技术,只有结合及时的术后康复训练,才能获得最理想的效果[3]。制定一个有效而可靠的个体化康复计划,可以减轻患者痛苦,预防并发症,增加关节活动度,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3.5 个体化护理体现多元化服务的质量和价值,最大限度的满足病人的需求,使患者不但得到了良好的治疗、精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更让其感爱到关心、体贴、亲情友爱,使完美的人文本色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现。

参考文献

[1]王建荣,刘玉春,马燕兰.老年护理新观念及老年人特殊问题的护理. [j].中华护理杂志,2003,3(12);959-961.

养老护理工作计划篇9

【关键词】护生带教;现存问题;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R91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521-01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护理教学中的最后阶段。护生实习的过程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1〕,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如何带教护生,不断提高临床教学质量,这是在带教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课题,根据多年的带教经验,分析临床护生带教工作中的现存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护生带教工作中的现存问题

1.1护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多数护生的心理承受力脆弱,情绪不稳定。对前途的担忧在很大程度上干扰了她们的学习。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社会上一些人重医疗、轻护理。部分病人及家属对医生和护士态度不同,使护生产生不平衡心理,认为护理工作无出路、没奔头,被人瞧不起,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严重挫伤。

1.2带教方法不当以老为先的带教模式中发现,带教老师往往学历层次低,创新能力差,带教方式陈旧〔2〕。她们虽然有丰富临床经验,但是缺乏讲授知识的能力,一般只注重传授操作技能,疏于强化理论知识,缺乏对护生的整体素质的培养。部分带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为与其让护生做还不如自己做可靠,因而往往让护生看的多,而实际操作的机会少。

1.3护生综合素质欠佳护生多为应届中专或大专生,学生由于成绩不理想而放弃上高中或大学,分数线较低,使护生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综合素质不高。有些护生常常只愿学习注射、输液等技术性操作,轻视甚至不愿做翻身、拍背等生活护理。从而影响了教学计划的实现。

2提高护生带教质量的改进措施

2.1严格选择带教老师

2.1.1老师的一言一行对护生的临床实习以及今后的工作都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可见选择带教老师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带教老师选择必须工作三年以上,具有护师或以上资格。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语言表达能力好的老师担任带教工作。通过严格的理论知识、技术操作、综合素质的考核,合格后才能被聘为带教老师。

2.1.2带教老师应具备良好的素质,热爱护理事业,善于把自己的爱心和技能传授给护生〔3〕,而且在带教过程中,必须做到“放手不放眼”、认真负责,耐心指导,按带教计划逐步实施带教,我院在护生实习期末都要进行评教评学工作,对带教老师进行评价,实行优胜略汰。促使带教老师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带教水平。

2.2制定合适的带教计划和方法

2.2.1科室接到带教任务后,带教组长和护士长首先要根据学校和护理部的实习计划要求,结合本科室的具体情况,制定带教计划,然后组织本科室的全体带教老师学习,了解计划并做到心中有数。

2.2.2带教方法

2.2.2.1言传身教老师首先要以身作则,激发学生的专业热情,引导学生去爱护病人、关心病人、理解病人。

2.2.2.2因人施教,采用一对一形式。对外向型的护生,在平时要注意培养她们内在素质,要养成严肃谨慎的工作态度。对于内向型的护生,要鼓励她们多与患者进行交流,有不懂的问题及时看书或问老师,鼓励护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克服冲动性、盲目性,使之逐步完善理想的护士性格。

2.2.2.3组织好护生的护理查房,由带教组长或护士长主持学生汇报病例。采用学生提问,学生回答,老师补充等多种形式进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和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3重视入科宣教和科室和谐氛围

2.3.1护生初到病房时,对周围环境、人员、工作都很陌生,易产生恐惧、害怕的心理。因此,护生初到病房首先要热情接待,护士长向她们详细介绍病房环境、布局、规章制度、专科特点等。

2.3.2由于环境的陌生、对带教老师不熟悉等因素,会出现紧张与恐慌。要生活上多关心体贴,学习上多帮助,拉近心理距离,在最短时间里消除护生的紧张心理,使其很快融人新环境、进入新角色,愉快地跟随带教老师开始临床实习。

2.4培养护生独立思考和工作能力

2.4.1在临床护理带教中,带教老师应严格要求、耐心指导,详细讲解工作要领,避免只带不教的现象,教育护生要多观察、多思考、多问为什么。在进行护理技术操作指导时,操作前要先示范,讲述操作要点、步骤、用物准备及注意事项,在护生操作时,带教老师要在一旁督促指导,检查操作是否规范、查对制度是否认真执行等。发现不妥之处及时纠正补充,做到放手不放眼,逐步培养其独立工作能力。

2.4.2由于护理工作的服务对象和职业特点,要求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护生认识到护士的工作是救死扶伤,护理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效果,使护生认识到一个合格的护士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2.4.3“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开展以来,护士的健康教育工作尤为重要,护士接触患者机会最多,交流机会也最多,护士已成为健康教育的主力军,但对护生来说健康教育目前仍是一个很薄弱的环节,她们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面对患者不知道怎样开展健康教育,对健康教育内容知道的甚少。这就要求在带教的过程中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向护生介绍沟通技巧、健康教育方法,然后鼓励护生自己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带教老师在一旁指导、补充,逐渐掌握,使护生健康教育能力不断提高。

3小结

通过不断改进带教方法,使护生正确认识到自我,调节好情绪,保持了积极向上的心态从而提高了带教质量。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探索,研究新的带教方法,适应新的医学模式,以培养更多新型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崔霞,戴冬梅.全方位管理临床实习护生的作法及成效〔J〕.护理杂志,2002,19(4):60.

养老护理工作计划篇10

2016年调查报告范例一:

为学习先进经验,推进我县养老体系建设,近期县委副书记、县长xxxx,副县长xxxx带领有关部门赴xxxx市进行了参观学习。先后参观学习了xxxx市xxxx区福利中心(公建公营)、xxxx区89000民生服务平台、xxxx区福惠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xxxx乐天养老中心、招远市社会福利中心。现将考察学习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察单位的经验

参观学习的养老服务机构,目前在全省养老服务方面,从建设规模、运营模式、经营理念、服务标准、专业程度、产业运作等方面都有很强的代表性,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是建设规模大。xxxx乐天养老中心项目,由企业集团承建,由省发改委立项规划建设集公益事业、养老产业为一体的社会公益项目。项目总投资约60亿元,规划占地4000余亩,规划建筑面积近300万平方米,建成后可以满足3万名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一期项目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建成后可提供7000张养老床位,年均接待老年人9000人。xxxx市xxxx区民生信息服务平台,把89000民生服务中心作为民生领域一号工程。中心呼叫大厅设有49个坐席,点对点承接群众电话、短信、网站、微信等服务诉求;民生大厅设有25个窗口,面对面接待群众来访。同时,借助国内领先的智慧民生社区项目,将智慧移动理念植入服务中心,为市民提供远程医疗、数字养生和居家养老等个性化服务,首批2万部一键通手机已免费发放到全区70岁以上老年人手中。

二是经营主体活。招远市社会福利中心,是招远市政府投资由山东中矿集团有限公司承建,招远市金都医院租赁经营,集养老、医疗为一体的现代化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机构。总投资3.1亿元,占地8.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设计床位620张。该中心的建设,政府给予政策扶持,要求其发挥托底保障作用,发展成为招远市集护养、休闲、医疗为一体的大型公益性养老机构。考察公办民营的单位是非政府组织在运营,他们的危机感、紧迫感强,管理、研发、服务团队精干高效、有事业心。

三是产业链条长。xxxx乐天养老中心项目在做好养老服务业的同时,重点打造养老服务产业,在优先满足老年人基本服务需求的基础上,积极拓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旅游、健康服务、精神慰藉等服务,加强残障老人专业化服务。围绕适合老年人的衣、食、住、行、医、娱乐等需要,开发老年产品用品,真正把老年服务业办成了老年产业。涉足院舍养老、医疗卫生、居家照料、老年餐饮、清洁管家、护理教育、老年用品等领域。

四是服务标准高。考察的几处养老机构都结合实际探索出一套成熟的服务标准。xxxx市xxxx区老年人护理中心的智慧养老模式,启用老年人服务热线12349,将服务细化为基础服务、候鸟养生、异地养老、居家养老、精神慰藉、养老护理、特殊订制服务等板块,进行量化、细化、标准化服务。参观学习的养老机构均有自己的专业培训机构和团队,从具备国家职业鉴定证书护士资格的人员中招募专业服务人员,并经过养老专业护理师培训,进行全责护理训练,同时面向社会对相关管理及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如失能老人房间无异味、服务人员工作时间无空隙安排等现象,充分体现了团队管理专业化水平。所参观养老机构均实现的医养结合,如乐天养老的医养结合模式,目前医疗康复中心已与省立医院达成合作协议,将建设综合性三甲医院。乐天养老中心推进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复合养老的服务模式,其亮点在于将养老服务标准化、模块化,便于复制和推广,为解决社会养老难题做了有益尝试。

二、我县养老体系建设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我县养老体系建设的现状

一是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助养需求多。我县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7.1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9.8%,高于全国水平(14.8%)5个百分点,其中农村老年人4.6万人,约占全县老龄人口的70%,而且每年还在递增,高龄比重逐步上升,单独居住、独自生活的老年人也越来越多,需要照顾的失能老人和半失能老人随着高龄比例增多而增加,养老需求日益增长。

二是全面推动养老体系建设。自2014年以来,我县将社会养老体系建设作为重点惠民举措之一来实施,制定了《关于加快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的实施意见》,在县镇村各个层面推动养老体系建设。目前,共有各类养老机构(场所)50处,其中公办养老机构8处(7处镇(街道)敬老院,1处光荣院),床位1153张,集中供养了74.5%的农村五保对象和24名孤老优抚对象。建成农村幸福院36处,床位720张,已运营22处;建成运营城镇社区日间照料中心4处床位80张;民办养老机构2处(玫苑老年公寓、红枫叶老人养护院),床位252张。目前全县共有养老床位1851张,每千名老年人26张,年底可达到每千名老年人30张的目标。

三是开展多方面养老服务。通过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博爱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为符合条件的52名(其中8名城市三无老人)特困老人每人每月提供20个小时的无偿上门送时服务。为336名80岁以上低收入老年人发放了高龄津贴。采取物质配送、生活照料及家政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为老人上门医疗巡诊,春节前送食用油、面粉、贴春联等活动。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机构方面。公办养老机构改革进展缓慢,7处镇街敬老院,已经运行多年,但未按要求对敬老院办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人员现在只能由政府从其他岗位上调用。没有成立社会福利中心,导致部分孤儿和城市三无人员无法集中供养。

二是人员方面。养老服务队伍不专业,缺少专职护理人员。敬老院除镇街委派的管理人员外,没有专职护理人员。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大多年老、体弱、多病,对医疗、康复、护理的需求十分迫切,缺乏相应的医疗设施,缺少专业的医生进行值班。农村幸福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由村(居)管理,运营不规范。

三是经费方面。建设运营资金不足,镇街存在对敬老院的建设资金和运营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部分农村敬老院从五保老人供养经费中列支2013年以来陆续成立的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等养老机构,因村级经济基础薄弱,建设标准较低,达不到标准化运作的要求。

四是管理方面。养老场所隐患较多。由于农村幸福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处于探索阶段,体制和政策上还不完善,大部分都是在原有闲置场所的基础上因陋就简进行改扩建,建设手续并不健全,没有通过验收或审查,存在较多安全隐患。养老机构(场所)管理服务缺乏规范,目前运营的农村幸福院和日间照料中心,在管理服务上处于粗放式管理阶段,距离规范化、程序化、精细化的现代养老服务管理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村(居)干部对养老工作的工作积极性不高。部分村两委干部认为做养老事业无利可图、担心老人在养老场所发生意外,不愿意让老年人入住养老场所,直接影响到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同时,我县仅停留在养老服务业方面,没有形成养老产业,社会资金投入养老产业的积极性不高。

三、推动养老体系建设工作的建议

(一)建设完善养老机构(场所),实现县镇村养老服务全覆盖。根据老龄人口的基数和供养需求,科学编制养老服务机构布局规划,统筹推进城乡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一是建议成立我县社会福利综合服务中心,将老年公寓、县光荣院、县救助站(未成年人养护中心)及失能半失能老人养护院等纳入中心统一管理,通过招投标的方式引进医疗机构建设康复中心,实行医养结合,集中供养城市三无人员、孤儿、流浪乞讨人员、孤老优抚人员等民政服务对象及社会化养老服务对象,提高入住率、盘活国有资产。二是整合资源,通过改善提升敬老院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实现敬老院向区域性社会养老服务中心转型。重点向最低生活保障老人、生活困难老人、高龄老人及重度残疾老人等特殊困难老人提供养老和护理服务,同时向居家老人、留守老人提供寄养代养、日间托养、家庭护理、配送餐等服务。探索打破镇街行政区域界线,建设县级综合性五保供养中心,将全县五保对象纳入县级财政供养范围。三是继续加强农村幸福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规划建设。将农村养老房建设与美丽乡村、危房改造、幸福院建设和基层服务机构建设相结合,科学规划、分批建设,形成具备居住、医疗、娱乐、日间照料等功能的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一批公寓式(一室一厅一卫)养老房,实现医养结合、老残托养、产权集中、循环使用等多种服务功能,解决农村独居、空巢、高龄老年人养老难问题。四是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鼓励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社会组织、个人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养老事业中来,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兴办养老院、老年公寓、老年活动中心等养老服务机构。通过床位补贴、运营补贴和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利用闲置土地、场所、设施等,开办各种模式的养老院、老年公寓、托老所等养老服务机构。

(二)积极推进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逐步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一是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为解决包括日间照料中心在内的社区居委会综合用房紧张问题,在城市建设中将社区居委会综合用房建设纳入强制性规划审批序列:由规划部门牵头负责城市社区综合用房建设工作,国土、建设、房管、民政、财政等部门共同参与。在县城和各镇新建房地产项目的社区,要求开发建设单位按照社区用房面积每百户(套)25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其中不少于5平方米用于社区养老设施),并按每平方米不低于400元的标准进行装修,无偿提供给社区居委会。规划建设部门在进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时,应在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附施工图)中明确社区办公服务用房的具体类别、建筑规模、设置位置。二是探索建立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依托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同步建立社区家庭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教育和文化活动、助餐、保健康复、日间托老等服务。引导和鼓励社会组织、家政服务企业等参与居家养老服务,为居住在家的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文体娱乐、老年教育、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社会化服务,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三是积极开展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建立民政服务对象信息平台,将民政各类服务对象信息录入信息数据库,根据不同业务划分养老服务、社会组织、救灾应急、城乡低保、各类救助、优抚对象、社区建设等不同板块。依托民政服务对象信息平台,逐步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网络,完善老年人救助服务系统功能,建立包括老年人健康档案、子女联系方式、居家呼叫服务等功能的信息系统,为老年人提供有效的求助和信息沟通等服务。

(三)推动养老服务规范化建设,实现对养老行业的科学监管。一是完善制度。制定我县养老服务设施管理章程流程,推动我县养老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出台《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养老机构管理条例》、《农村幸福院管理暂行办法》,完善养老机构的基本规范,制定养老服务机构星级评定标准和服务管理规范。二是加强养老机构管理。明确的机构建设、设计规范,行业准入、服务标准和评价体系,完善收费机制、护理技术、食品卫生安全、医疗保障、教育培训和应急处置等具体实施细则,形成规范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指导各农村幸福院成立幸福院监督委员会,做到定期公示公开幸福院账目。

(四)加强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化、规范化养老服务水平。一是明确公办养老机构护理人员配备标准。根据服务对象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护理的等级,实施分级护理服务。护理人员与服务对象的配备比例:服务对象生活能自理的,配备比例不低于1∶10;需要半护理的,配备比例不低于1∶5;需要全护理的,配备比例不低于1∶3。护理人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向有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购买,资金全额列入镇街财政预算。二是开展专业培训。全面实行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评定制度,加大对养老护理员的培训工作力度,开展护理员职业资格考评,同时分期分批安排符合条件的人员到市、省两级进行中级、高级养老护理员培训,实现全县所有养老服务机构和服务场所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均能够持证上岗,逐步实现养老服务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三是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和吸引专业社会工作者和社工专业、护理专业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到养老机构工作,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和发展环境,提升养老机构专业化管理水平。

(五)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一是完善领导机制。切实加强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把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的考评体系,落实领导责任制,建立检查督办制度,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推进。二是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协调机构,制定协调工作制度,积极整合资源,加强相关政策衔接,形成工作合力。民政、发改、住建、财政、编制、人社、卫生、文化体育等部门和工会、团委、妇联等组织应密切配合,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努力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调、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共同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三是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加大经费投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多渠道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同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三无、五保等老人的供养标准,更好地保障特殊困难老年群体的养老服务需求。完善政策扶持体系,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更好地推进全县社会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

2016年调查报告范例二:

项目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大项目大发展,小项目小发展,无项目不发展。在新的历史机遇期,只有加快项目前期工作,推动项目建设,扩大固定资产投资,才能带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我县项目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县通过县四家班子领导、项目业主单位班子领导分组负责、分点联系服务项目并月报告季总结工作情况,不断优化政务环境,积极谋划项目落地,倾情服务项目建设,不断开展项目督查,强力推动项目进度。从近几年的项目建设来看,全县投资500万元以上基本建设项目118个,其中计划新开工51个,续建13个,竣工23个,开展前期工作31个,总投资108.42亿元,年内计划投资12.24亿元。今年16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5亿元,全市排名靠后,重大项目投资完成率排全市第10位,折射出我县项目工作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项目建设重视程度不够高。部分领导和部门对项目工作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对项目工作缺乏足够的关心和支持。近期,我县正在开展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十三五规划工作,县委、县人民政府组织召开动员会议时,已就项目谋划进行了详细说明,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就各单位提出的疑问进行了解释。但最后报到项目办的项目却很不理想。部分切块组没有集中研究涉及本组工作范围内的项目工作;部分单位上报的项目只需要一年就可实施完毕,部分单位报送的材料只有标题没有内容,部分单位报送材料未经主要领导审核,有些单位只字未报。甚至,当项目办催问材料时,个别单位答复:业务人员下乡了,报送不了材料。还有些单位负责人思想上存在误区,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事的思想,认为谋划项目累人累已,担心后期争取项目难、筹措资金难、推进建设进度难,影响绩效考评,所以不愿意谋划项目。

二是新项目大项目策划不够足。个别部门对项目谋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谋划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等、靠思想严重;部分职能部门对国家政策和市场预期分析研究不到位,在灵活运用国家政策和我县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一些主要政府职能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依旧因循守旧,跳不出传统的思维定式、办事方法,过多的重视部门利益而忽视了大局利益,谋划项目的眼界不够开阔,缺乏深度。有些职能部门办事手续繁杂、效率低下,互相推诿、拖拉扯皮等现象也时有发生。当前,我县在建的重大项目中,一部分是因工作需要或上级要求而谋划的,还有一部分是中央预算内项目,实际主动策划并实施或引进企业实施的项目不多。且从总体上看,多为小项目;投资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很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具有创新性、开拓性的项目少,特别是缺乏重大产业项目支撑。

三是项目前期工作开展不够实。我县的项目前期工作被动滞后,项目申报和建设处于两难境地。项目前期工作资金、技术、人才等必备要素严重不足,相关部门技术力量薄弱、工作经费极度紧缺,不少行业主管部门不愿开展或无法开展前期工作,牵头部门发改局只有1名工作人员且非专业技术人员负责项目工作,县里虽成立有项目办,但没有独立的编制和工作人员,项目策划、编制等工作开展艰难。部门沟通不畅,缺乏一站式服务平台,项目前期工作涉及的土地、林地、水保、环评等多个环节,手续难以审批,打消了不少业主的积极性。部分单位对项目前期工作重视不够、业务不熟,报送项目材料不齐、质量不高,反复修改完善报批材料耗时过长,影响全县项目申报成功率。目前,我县前期工作完善的项目几乎没有,没有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编制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导致项目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差,往往是临时抱佛脚,耽误了项目前期准备的宝贵时间,使项目对上不能申报、对外不能招商,进不了上级项目库。如国家有资金安排,我县却没有成熟的项目可以申报。另外,近年来国家实行了严格的土地政策,部分项目土地审批权上收中央,对项目土地征用审批的管理更加严格,用地指标问题成为制约项目推进的首要因素。

四是项目征地拆迁办法不够灵。征地拆迁困难是制约项目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县部分项目因征地拆迁未落实而一直难以动工;还有部分项目受征地拆迁的影响进展缓慢,不能按建设工期顺利完工。

五是项目建设服务意识不够强。缺乏有效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对外吸引力不足。部分项目存在重招商重争取、轻服务轻建设的现象。有些项目引进来了,因跟踪不到位,服务不到位,影响了业主的积极性,甚至有的中途退出了。另外,我县缺乏完善的项目招投标平台,现有的项目招投标制度不科学,程序繁杂,历时长,严重影响项目的建设前期工作进度。

六是项目资金筹措渠道不够广。由于我县地处偏僻,交通不发达,融资实施大项目难度大。而我县财力有限,自筹资金开展项目建设难度也大。在现有建设项目中有的项目靠贷款实施,有的靠财政拨款,有的靠上级补助,真正通过多方筹资实施的项目极少。

七是项目建设管理力量不够力。部分单位对招标机构的资质审查不严,加之我县确定招标机构的制度不科学,有时出现选择的招标机构不称职,造成有的项目投标书主要条款不严格响应招标文件也能中标,造成工程建设中存在较大争议,影响工程进度;有的项目合同签订不规范,合同内容过于简单,条款不全,过后又在不具备法定变更事由的前提下,采取签订补充协议等形式,对合同中已明确约定的合同价款等实质性内容加以修改;部分业主单位对监理的选择把关不严,选择的监理资质不够,责任心不强,存在不记监理日记,或者是为了应付检查敷衍记录的现象,在工程联系单上只签情况属实,没有具体意见,使很多隐蔽的工程量在结算审计时无法准确核定。甚至对施工单位擅自提高建设标准、增加工程量、使用不达标材料等问题不加阻止,严重影响工程投资控制和工程质量问题;部分业主部门一但招投标确定施工单位后就放松了对项目建设的监督管理,一些施工方存在转包工程或同时承包多个工程现象,致使有些项目迟迟未开工,有些虽开工了但却在磨洋工,严重影响工程进度;大部分业主单位缺乏真正熟悉项目建设的专业人才,虽安排有专人负责,但因缺乏项目管理专业知识和经验,心有余而力不足,造成工程监管不到位,严重影响了政府对工程质量及投资的管理。

二、几点思考

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切实强化项目工作力度,有效改变对项目建设不够重视、项目工作长期被动的现状,促使项目建设一业兴、百业旺。

一是要解决不受重视的问题。要营造一个全县上下人人关心项目工作,共同参与项目建设的良好氛围。首先,要从提升思想认识入手,切实提升广大领导干部对项目工作的重视程度。要通过广泛举办政策学习会、项目工作培训班等办法,把做好项目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必要性给大家讲清,让大家吃透,增强大家对项目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大家把重视项目工作的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其次,要从宣传动员入手,创造条件让老百姓也重视项目建设。要加大项目建设对利民便民惠民、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作用的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强化宣传,让广大人民群众热烈拥护项目建设,关注关心项目工作,共同参与项目推进,齐心监督项目运行。再次,要从体制机制入手,开创人人重视项目建设的工作格局。要建立健全包括招商引资、项目争取、项目策划、项目推进、项目服务、项目监管等内容的奖惩机制,增强重视项目建设的内生动力,从制度上保障项目工作受重视,把项目建设引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二是要抓好项目谋划和储备。前期工作是项目建设的基础。国家和自治区围绕国计民生不断出台新的稳增长、促发展政策和措施,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些机遇,加强与上级部门的工作衔接和项目对接,认真分析研究国家、自治区、市相关政策,掌握现阶段国家的投资方向和扶持重点,以超前5至10年的战略思路谋划和储备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优势、有前景、效益好、质量高且符合我县实际的好项目,以便今后在我们需要上报项目争取上级支持或拿出项目争取企业投资的时候能够及时拿得出、有效果。谋划项目时要听取方方面面的建议和意见,进行充分论证,做好可行性研究,增强项目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成功率,进一步避免因项目论证不充分造成投资损失、时间浪费和机遇丧失。

三是要破解项目筹资瓶颈。筹集项目建设资金需要上下联动,内外联动,合力推进。因此,我们要从发展的大局出发,找准自身工作的着力点,积极搭建信息沟通平台,畅通上下、内外对接协作渠道,努力引导上下同心、目标同向、干群同力开展项目建设。加强重点建设项目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协调沟通,做好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牵线搭桥,主动与金融单位衔接、推介项目,为解决项目资金问题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保证建设资金到位,实现银企双赢。加大市场融资力度,扩大融资渠道,大力促进和引导民间资金合理、合法投入项目建设,拓宽项目资金来源。完善多方筹资机制。可参照一事一议项目建设机制,突破体制束缚,探索研究一些项目建设多方筹资机制,改变个别地方项目建设等、靠、要现状,形成项目建设工作合力。

四是要强化项目服务和保障。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转变工作思路,加大服务力度,切实优化政务服务环境,以筑巢引得凤凰来的思路,建立健全有效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促进项目落地、投资增长。除现有的服务项目工作措施外,还要结合实际,及时研究出台一些服务企业、服务项目的具体措施,从税收、土地、融资、规划等方面为企业和项目建设提供优质服务。要进一步加快现有园区可发展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园区规划实施,着力夯实硬件服务平台和载体。相关审批部门要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压缩项目审批时限,能开绿色通道的要容缺预审,能不通过串联审批的要改为并联审批。发改部门要积极研究,借鉴自治区经验,定期或不定期牵头组织开展联合审批活动,尽最大限度为各单位推进项目前期工作提供一站式服务平台,特别是要解决好招投村工作程序繁杂、历时长的问题。国土部门要主动帮助破解各项目建设用地难题,健全和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规划。搞好土地现状调查,摸清底数,尽快拿出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利用土地办法,保障重点项目用地。

五是要及时推进征地拆迁。征地拆迁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不言而喻。要定期召开征地问题协调会,同项目业主、有关部门一起寻求突破口,解决用地问题。要加强征地拆迁宣传动员,把政策法规、项目内容、项目意义及拆迁措施等讲深讲透,争取涉及群众理解和支持。要兼顾各方利益,协调好与被征地群众及被征地群众之间的关系,及时理清补偿手续、社保手续,及时兑现补偿资金,促进和谐拆迁。拆迁补偿过程中,群众普遍存在怕吃亏的心理,相互攀比,等待观望,客观上对工作进度造成不利影响。所以工作中要特别注意做到公平、公正、阳光、透明,不搞优亲厚友、不搞独断专行、不搞暗箱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