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学校工作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1:32:29

民办学校工作计划篇1

一、创建目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依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坚持科学发展观,着力培养学生的文明素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学校办学品位,力争在2009年底,把洪泽外国语中学建设成为省市范围内质量较高,别具特色的三星级中学。

二、工作计划:(一)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江雪清副组长:孙欣组员:张超谢维扬高焰施玉春曹海滨金月昌陈德久詹志刚王其来孟献涛(二)具体分工环境建设1、主要责任人:陈德久1、主要责任人:高焰2、具体工作:以人为本,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人事制度以及工资制度、教职工激励惩戒制度等,用制度优化队伍,以实效充当示范。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和支部建设,培育领导干部和党员的奉献精神和先进性,要求他们做学习型和研究型的模范,做为人师表的模范,做忠实履行岗位职责的模范,向专家型管理者的目标迈进。同时,进一步完善的干部选拔聘任机制,以实绩聘用干部。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力打造学习型师资队伍。要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以师德修养、学生和家长的满意度、教科研成果和教学成绩为标准,定期评选名师,培养一支形象良好、素质过硬,“用得着、留得住、拿得出”的名师群体。招聘部门要严把教师进口关,保证新进校教师的基本素质。要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做到用人德为先。要完备教师业务档案,系统掌握每一位教师的教学业绩。教师合格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教师学历职级比例必须达到三星级学校评估标准。第三,继续加强“三风”建设,培养“认认真真学习,堂堂正正做人”的学生集体。教育科研建设1、主要责任人:谢维扬1、主要责任人:施玉春2、具体工作:学校各部门要以学生处为榜样,搞好制度建设。要完善教育教学管理、行政管理、后勤管理、财务管理等各项制度的建设,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招生招聘、学籍、考试培训和竞赛、财务、安全、人事档案等管理领域科学规范地动作,符合制度化要求。就是要做到制度和职责明确,计划周详,分工细致,人员协作紧密,各项资料完备。创建材料汇总1、主要责任人:詹志刚1、主要责任人:王其来四、具体要求及完成时间一基本建设和环境改造方面2、分项实施,逐步到位11月1日-2009年6月按部门分工拿出计划,分步实施,争取在2009年暑假前全部到位。二教学工作:要突出教学这一块的要求,这是达标的关键。1、第一阶段9月1日-9月15日对照标准,明确要求。按照三星级标准,初高中分开进行。要求教师有意识积累各方面的材料,以便分类整理。教务部门要组织学习,基本统一备讲改辅考的各项要求,重申教师要以优课的标准对照课堂教学。3、第三阶段12月20日-2009年1月20日推门听课,确保质量。教学督导组对照新课标上课要求,实行推门听课。保证听90%以上老师的课,确保教师上课的规范和质量,确保优课的比例符合要求。4、第四阶段2009年1月-6月狠抓常规,养成习惯。对照标准,对学生文明礼仪常规、学习纪律、生活秩序、卫生习惯、教学管理、三操等进行督查和训练,保证教育教学秩序正常化,各项工作和活动流程符合要求。三材料准备分步实施。2、其它材料,四个阶段完成。⑴第一阶段2009年3月10日-4月25日,分头座谈,评议特色。拟开不同层次的座谈会,如校长座谈会、部分班主任座谈会、中层干部座谈会,老中青年教师座谈会等,挖掘特色。⑵第二阶段4月25日-5月25日,整理材料,创新特色。在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共识,在原有特色上整理材料。在创新特色上制定标准,号召全体教师遵照执行。⑶第三阶段5月26日-6月25日,梳理特点,初步形成材料。⑷第四阶段6月26日-年7月26日充实完善,基本形成文字材料。四汇总材料,装订成册。1、第一阶段7月27日-8月16日对照标准,审定材料。对各部门上报的材料对照标准,逐项审定,指出不足。3、第三阶段9月15日-10月15日,分项整理,装订成册。

三、附加说明一总的要求1、每周就由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召集例会,由各组汇报创建工作中的问题及材料进展情况,由材料组就督查情况进行汇报,集体讨论并落实解决措施。2、各部门应设立专职材料员。二目前存在的困难1、学校各项基础资料不完备。2、图书容量较少,人均占有和使用不足。3、学校教师业务档案不完备。4、时间紧,任务重。

民办学校工作计划篇2

推动新时代宁安教育实现新发展新跨越

为落实《唐山市打造教育事业发展高地工作方案》的工作精神,宁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在分别听取了主管教育工作副市长和教育局的专项工作汇报并实地走访调研后,将“围绕打造教育事业高地,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积极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分别写入了宁安市委六届四次全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并制定出台《宁安市打造教育事业发展高地工作方案》。下面,就我市打造教育事业发展高地工作作以简要汇报。

一、坚持抓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办学硬件环境

1.实施公办园扩容工程。一是利用上级专项资金,计划投资333万元,对我市木厂口镇中心幼儿园、闫家店乡中心幼儿园等5所幼儿园实施改、扩建工程,建筑总面积1720平方米,计划2019年3月开工,年内完工。二是利用地方财政资金,计划投资320万元,对城区民和、苏新和民安3所社区幼儿园进行改造,打造学前教育集团,计划2019年6月开工,2019年底完工。

2.持续优化义务教育资源。一是加快中小学校新建和改扩建项目进度。⑴八实小新建项目,计划投资5300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0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4300万元),占地60亩,建筑面积1.89万平方米,2018年8月开工,计划2019年底完工。⑵夏官营小学翻建项目,计划投资1260万元(其中,中央资金756万元,地方配套资金504万元),占地20亩,建筑面积4906平方米,2018年8月开工,计划2019年底完工。⑶杨店子镇小扩建项目,利用地方财政资金,计划投资1400万元,新增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计划2019年内开工。⑷唐庄小学改扩建项目,利用上级专项资金,计划投资70万元,建筑面积300平方米,计划2019年3月开工,2019年底完工。⑸毕新庄小学原址翻建项目,利用地方财政资金,计划投资300万元,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计划2019年内完工。⑹农村学校陈旧校舍维修改造项目,利用上级专项资金,计划投资500万元,对树德学校、军屯小学、太平庄初级中学等10所学校、幼儿园陈旧校舍进行维修改造,计划2019年3月开工,2019年底完工。二是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⑴弘毅学校扩建项目,我市弘毅教育集团投资1.5亿元,新增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2019年秋季开学投入使用。⑵睿德学校新建项目,我市凯达工贸计划投资5亿元,占地115亩,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建设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计划2019年秋季开学投入使用。

二、坚持抓普惠发展,进一步提高普惠性学前教育覆盖率

1.积极认定,扶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服务。目前,我市共有公办园147所,民办园168所,在园幼儿总数29322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6.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为75%。2019年,我市根据《宁安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及管理办法》,积极推进普惠性民办园的认定和管理工作,鼓励和扶持民办幼儿园提供面向大众、行为规范、收费合理、质量较高的普惠性服务。目前,已完成申报和摸底工作。

2.多措并举,提高普惠性幼儿园就读幼儿比例。一是改扩建我市木厂口镇中心幼儿园、杨店子镇二幼等5所幼儿园,增加幼儿学位200个。二是接收民安、苏新、民和社区配套幼儿园,办成公办园分园,实行集团化管理,增加幼儿学位1000个。三是认定普惠性民办园6所,惠及幼儿1200人。年内普惠性幼儿园就读幼儿比例达到80%以上。

三、坚持抓开放办学,进一步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1.不断巩固签约项目。目前,我市已有7所学校成功对接京津名校签约合作,覆盖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以及职业教育等各学段。一是我市第二中学、第三高中、第五实验小学、第三初级中学、职教中心,先后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和平街一中、北京市门头沟区大峪一小、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北京求实职业学校采取“校校合作”方式,建立了友好合作校。二是我市第六实验小学于2015年正式成为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成员校。2018年6月,成功组织开展了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大爱杯”教学比赛活动,国务院参事、国家督学、原北京二小校长李烈携各成员校领导专家200余人参加活动,对我市教育发展起到积极引领作用。三是我市第三实验小学加入“未来学校联盟”,成为第12所成员校,也是目前河北省内唯一加盟校。

民办学校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民办院校奖励基金激励机制人力资源

由于人力资本市场的日益成熟,知识资本的力量日益壮大。因此建立一套规范、公平、竞争力强的奖励基金激励计划,是民办职业院校亟需解决的股权激励的过渡性方案。因为民办职业院校属于高级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而且目前面临着公办院校用人机制的巨大影响,如何留下这些“知本家”确实是一个难题。基于以上的考虑,我们设立了破解民办高职院校用人难的制度设计研究课题,由于这些都是在探索中前进,所以我们在股权激励的大背景下,先行研究奖励基金,也才顺理成章出现本命题方案的研究设计。

一、民办职业院校奖励基金的内涵界定

民办职业院校为了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增强员工凝聚力,激励员工长期服务、爱岗敬业,而对长期服务于民办职业院校的教职员工每年按其工作表现经年终评定考核后,每年可享受民办职业院校的年功奖励基金激励。可享受的年功奖励基金以民办职业院校的经济效益为基础进行提取,按每个会计年度或学年度当年度归属于民办职业院校所有者净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该年度奖励基金的总额用于对教职员工的奖励。其实质是让教职员工分享一定比例的股权的红利以吸引优秀人才与股东共谋长期发展,其奖励以基金形式发放,量大而时长,一般设置有三年以上的等待期和锁定期,用利益来捆住教职员工与股东共同进步,以达到留人用人之目的。

二、民办职业院校设立奖励基金的目标指向

民办职业院校设立奖励基金的目的,从本源上讲是蕴含于民办职业院校内部的利益调整机制,即在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之间建立起的一种新型的利益关系。从民办职业院校内部经营管理上讲,设立奖励基金属于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奖励基金是一种报酬机制,在民办职业院校的薪酬包中,工资是保障要素,奖金是短期激励要素,福利是保健要素,而奖励基金是员工持股的变相形式,是长期激励要素。

民办职业院校奖励基金激励方案设计的主要目标指向可以概括为:

1.完善民办职业院校的绩效考核体系和薪酬体系,让教职员工分享民办职业院校的发展成果,吸引、保留和激励实现民办职业院校战略目标所需要的人才,提升民办职业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2.完善院校激励机制,奖励为民办职业院校持续贡献的员工,激励员工不断地为股东创造更多的价值;促进民办职业院校业绩持续增长,在提升民办职业院校价值的同时为员工带来增值利益,实现员工与民办职业院校共同发展;

3.建立对民办职业院校的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核心员工的中长期激励约束机制,将激励对象利益与股东价值紧密联系起来,使激励对象的行为与民办职业院校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促进民办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

三、民办职业院校奖励基金激励方案的基本设计

(一)确定激励对象

一般来说,民办职业院校奖励基金激励计划的激励对象可分为三个层面:核心层、骨干层、操作层。核心层是中流砥柱,与院校共命运;骨干层是红花,是机会主义者,他们是激励的重点对象;操作层是绿叶,对于他们来说工作就是一份工作。具体的可以包括以下几种对象:

1.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人员:

(1)为民办职业院校的正式员工;(2)截至某年某月某日,与民办职业院校的劳动合同连续签订了3年以上;(3)为民办职业院校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核心专业技术教职员工。

2.虽未满足上述全部条件,但民办职业院校董事会认为确有必要进行激励的其他人员。民办职业院校激励对象的资格认定权在民办职业院校董事会;激励对象名单须经民办职业院校董事会审批,并经民办职业院校监事会核实后生效。

(二)确定奖励基金总量和个量

奖励基金总量的确定是民办职业院校实施奖励基金激励方案的首要条件,因此了解激励总量的影响因素和确定方法是必要的。

影响激励总量的因素有民办职业院校的总股本、总利润及薪酬福利规划等,一般来说,激励的总量应与总股本和总利润形成一定的比例,民办职业院校的股东自觉自愿拿出多大股本的利润与其发展壮大的员工分享。从股东的利益来说,这个总量当然是越少越好,但如果太少的话,又不能达到理想的激励效果,且当今民办职业院校的教职员工的总收入呈总体上升趋势,而民办职业院校如果薪酬福利较高,那么激励的总量相对降低,反之则提高。总量的确定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情况:

1.民办职业院校留存利润率的最高额度。这一额度往往代表了股东所能承受的最高额度,再超出这个额度股东就不愿意改革激励方案了。

2.根据薪酬水平来确定激励总量。这就是按照院校的薪酬总量来确定某个比例,或以其他薪金为基础,计算出激励的总量。有研究表明,工作10年以上的员工所拥有的分红价值是其年薪的1.5倍;20年以上的是其年薪的4倍。

3.基于院校业绩来确定激励总量。这就先要确定业绩目标,在完成业绩目标的情况下拿出多少比例用于激励,超额部分重奖,未能完成少奖。

单个激励额度的确定,就是在院校激励总量范围内,明确每个激励对象可以获得的奖励基金激励数量。激励额度确定的关键点,一是要参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要求;二是要利用价值评估工具对激励对象的贡献进行评估;为此我们拟引入奖励基金激励计划的实施考核机制,具体见下文;三是平衡激励对象的收入结构。影响激励个量的因素有职位、业绩表现及工作的重要性、工作年限和学历职称情况等等,我们要重点考虑激励对象的影响力、创造力、经验阅历、历史贡献、发展潜力、适应能力六大因素。

我们建议用于奖励基金激励的奖金总量为学院当年总利润的20-50%为宜。个人授予量根据人力资本价值予以确定,即个人授予量=奖金总量(万元)×个人人力资本价值/∑个人人力资本价值。如果民办职业院校的学年度利润较前学年提高10%以上,其超过部分可提取30-60%用于奖励基金,以显示利润分享激励的内涵和和实际。

(三)确定时间

奖励基金激励计划涉及的时间,主要包括这么几个:有效期、授予日、等待期、可兑现日等等。有效期为三年,自民办职业院校股东大会批准奖励基金激励计划之日起计算。授予日就是民办职业院校将在实施奖励基金激励计划通过后的第一次授予日,此后每一学年度的这一天如9月10日教师节都授予一次。等待期就是激励对象每期获授的标的奖励基金在授予日后的三年内为锁定等待期,激励对象获授的标的奖励基金在锁定期内锁定,不得承兑。可兑现日,就是等待锁定期满后的第一天,如每年教师节后的9月11日为可兑现日,从这一日后的每一天激励对象都可以自由兑现自己可以解锁的奖励基金。以下是解锁规定:

激励对象获授的标的奖励基金在距授予日满三年后,分两次解锁:第一次解锁为锁定期满后的第一年,解锁数量不超过相应的获授标的奖励基金总数的60%;第二次解锁为锁定期满后的第二年,解锁数量不超过相应的获授标的奖励基金总数的40%。激励对象可就符合解锁条件的标的奖励基金向民办职业院校董事会申请解锁,由民办职业院校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审核无误后,办理符合解锁条件的标的奖励基金解锁事宜。

(四)确定奖励基金激励的调控机制

1.设置管理机制。成立民办职业院校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负责奖励基金激励的计划和管理。

2.业绩考核机制。对激励对象的业绩进行考核,将考核分为民办职业院校绩效、部门绩效(或项目绩效)、个人绩效三个层面。对于层面比较高的员工,强化对民办职业院校绩效的考核;对于层面稍低的员工,强化对个人绩效的考核。根据考核成绩从高到低划分成s、a、b、c、d五个等级,按考核等级确定最终激励额度,比如依次为1.2倍、1.1倍、1.0倍、0.8倍、0倍。可以以每一学期为考核的时间单位,激励计划的实施要建立在一个科学的考评体系之上,需要院校内部机构合理设置层次、岗位职能权责分明、目标业绩考核体系完善。没有有效的业绩考核评价体系,就不能把奖励基金奖励给该得到的人。

3.控制、变更、终止机制。

民办职业院校的实际控制人若因任何原因发生变化,可由民办职业院校董事会提出奖励基金激励计划变更议案,报经民办职业院校股东大会审议批准。民办职业院校合并、分立时,可由民办职业院校董事会提出对奖励基金激励计划变更议案,报经民办职业院校股东大会审议批准。

若激励对象职务发生变更,但仍在民办职业院校任职的,其所获授的标的奖励基金不作变更。若激励对象离职(指因各种原因导致激励对象不在民办职业院校任职的情况):

(1)激励对象与民办职业院校的聘用合同到期,民办职业院校不再与之续约的:其已解锁的标的奖励基金和已授予但尚未解锁的标的奖励基金继续有效。本人不愿与民办职业院校续约的:其已解锁的标的奖励基金继续有效;已授予但尚未解锁的标的奖励基金不再解锁和兑现,予以作废。

(2)激励对象与民办职业院校的聘用合同未到期,因民办职业院校经营性等原因被辞退的:其已解锁的标的奖励基金和已授予但尚未解锁的标的奖励基金继续有效。激励对象因个人绩效等原因被辞退的:其已解锁的标的奖励基金继续有效;已授予但尚未解锁的标的奖励基金不再解锁和兑现,予以作废。

(3)激励对象与民办职业院校的聘用合同未到期向民办职业院校提出辞职并经民办职业院校同意的:其已解锁的标的奖励基金和已授予但尚未解锁的标的奖励基金继续有效。未经民办职业院校同意,擅自离职的:其已解锁的标的奖励基金继续有效;已授予但尚未解锁的标的奖励基金不再解锁,予以作废。

若激励对象丧失劳动能力的:

(1)激励对象因公(工)丧失劳动能力的:其已解锁的标的奖励基金和已授予但尚未解锁的标的奖励基金继续有效。

(2)激励对象非因公(工)丧失劳动能力的:其已解锁的标的奖励基金继续有效;已授予但尚未解锁的标的奖励基金由民办职业院校董事会酌情处置。

若激励对象退休或死亡的,其已解锁的标的奖励基金和已授予但尚未解锁的标的奖励基金继续有效。

民办职业院校发生如下情形之一时,应当终止实施奖励基金激励计划:

(1)最近一个会计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注册会计师出具否定意见或者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2)最近一年内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被民办职业院校上级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3)最近一个学年度的业绩利润不能与上年持平并出现利润大幅下降的。

在任何情况下,激励对象发生触犯法律、违反职业道德、泄露民办职业院校机密、失职或渎职等行为严重损害民办职业院校利益或声誉的,民办职业院校董事会有权立即终止其所获授但尚未解锁的标的奖励基金。

参考文献:

民办学校工作计划篇4

【招生录取工作】

(一)招生计划

各市县(单位)、学校要结合当地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规划目标和学校办学实际,按照普通高中和中职招生大体相当,且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重点放在中等职业教育的原则,科学合理制定年度招生计划,经省教育厅核定后向社会公布。

(二)招生范围

1.厅直属中学、有关高校附属中学、海南华侨中学(部分指标)、儋州市两院中学、经省教育厅批准的普通高中学校实验班面向全省招生,其余公办普通高中学校只在本市县(单位)范围内招生。民办普通高中学校面向全省招生。

2.面向全省招生的普通高中学校定点分配到市县(单位)的指标,只招收该市县(单位)户籍的考生。其中,海南中学单独分配指标招收学籍在我省的外省市户籍考生。

3.各市县(单位)公办普通高中学校是否招收学籍在本地、但户籍不在本地(含外省市户籍)的考生,由各市县(单位)教育行政部门确定,报省教育厅中招办备案,并在填报志愿前向社会公布,各市县(单位)须逐步提高学籍在本地户籍不在本地的考生升学比例。

(三)录取依据和管理

1.各考试学科等级、原始分总分以及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高中阶段学校录取新生的主要依据。在高中阶段学校录取时,各考试学科等级和综合素质评价总等级作为门槛,在其达到规定要求后,比较原始分总分;若原始分总分相同,则比较综合素质各方面评价结果。

2.招生录取工作按管理权限,实行分级负责制。省中招办负责各类学校面向全省招生的录取审批工作,市县(单位)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市县(单位)学校的录取审批工作。

(四)录取批次

统一录取工作按以下四个批次进行:

提前批:琼台师范学院公办乡镇幼儿园定向免培生班,海南中学、国兴中学少数民族特招班、农垦实验中学“金第们”民族班,海南中学中英高中课程实验班,海南华侨中学中美和中英合作实验班,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陵水分校皓泰圆梦创新实验班,北京师范大学万宁附属中学,北京师范大学海口附属学校、中国人民大学附中三亚学校、海南中学三亚学校、西南大学三亚中学、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乐东黄流中学、南开大学附属中学儋州市第一中学、西南大学临高实验中学、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屯昌思源实验中学、华中师范大学琼中附属中学、湖南师范大学附属定安中学、西南大学东方实验中学、华东师范大学澄迈实验中学的实验班,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

第一批:省一级学校。其统招计划分两段进行录取(申请部分计划在第二批次录取的学校除外)。第一段录取的计划数为该校统招计划减去该校招生总计划5%所得部分;第二段录取统招计划的预留部分。第二段录取前未被录取的考生可以修改本批次志愿。海南中学统招计划的预留部分面向全省招生,不再分配到各市县(单位)。

第二批:市县(单位)重点普通高中学校、农垦加来高级中学以及参照市县(单位)重点普通高中学校进行录取的其他普通高中学校;经申请获批的省一级学校部分招生计划;民办高中学校公费生计划。

在考生填报志愿前被评为“省一级学校”的普通高中学校列入第一批次录取。

第三批:有五年一贯制招生计划的高等学校,中高职“3+2”连读及中高职“3+2”分段培养试点班,一般普通高中学校。

(五)普通高中招生录取

1.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录取坚持综合评价、择优录取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2.普通高中学校只录取参加学业水平考试的学生,继续设立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其中,省一级学校和经省教育厅批准面向全省招生的普通高中学校实验班,只录取各考试学科成绩均达到C等及以上、综合素质评价总等级达到B等及以上(特长生除外)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其他普通高中学校录取时,对考试学科等级和综合素质评价总等级的要求由其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另行确定。

3.市县(单位)重点普通高中学校“指标到校”招生计划按以下比例确定:省一级学校“指标到校”计划占本校招生总计划的比例不得低于50%,其余学校不得低于45%。各学校指标到校生的录取工作在其统招生计划录取结束后进行。

4.文体特长生招生指标不得超过本校招生总计划的6%。

5.有2所以上省一级学校的市县,为减少高分考生落选,本地教育行政部门可申请将其中某所省一级学校部分计划放在第二批次录取。

6.民办高中学校(除公费生计划)继续实行自主招生。鼓励优质民办高中学校拿出一定比例的计划统一招收“公费生”,经市县(单位)教育行政部门报省教育厅批准,列入第二批次录取。

为鼓励民办高中学校自主招生,支持民办教育事业发展,在学业水平考试结束后,经民办高中学校、学生及其法定监护人三方自愿签订提前录取协议,并报当地中招办同意,可分别在提前批录取前和第一批录取之后、第二批录取之前录取该生,但录取学校须分别在提前批录取前和第二批录取前,及时将协议录取考生名单及协议书报省中招办备案,以免重复录取。若考生成绩达不到省定普通高中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其与民办高中学校所签录取协议无效。若该生总分达到该民办高中学校公费生录取分数线,则占用该民办高中学校公费生计划。

(六)有五年一贯制招生的高等学校招生录取

五年一贯制招生设立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从参加学业水平考试的考生中择优录取。其中,琼台师范学院公办乡镇幼儿园定向免培生班的招生,只招录学业水平考试分数达到八科满分的65%及以上的考生,原则上按分配市县计划从面试合格且具有本市县户籍的应届初中毕业生中择优录取,同时兼顾男幼师定向培养生占一定比例。

民办学校工作计划篇5

为贯彻落实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促进我市民办学校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和上级有关规定,结

合我市实际,现就完善民办学校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民办学校的组织管理

(一)*市教育体育局是全市民办学校(不含劳动技能培训学校)的行政主管部门,履行对民办学校的办学方向、学校管理、教育质量、教学业务、教师培训等工作进行指导与监督

的职能。学校举办者对学校负有管理责任。

(二)民办学校的举办者不得擅自改变民办学校的名称、层次、类别。

(三)民办学校校长参照同级同类公办学校校长的任职条件,由董事会或举办人聘任,年龄可适当放宽,并书面报市教育体育局核准。校长的工作和任职资格接受市教育体育局的考核

和监督。

(四)民办学校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保证教育质量,致力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各类人才。

(五)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民办学校的办学自应予保障。

二、民办学校的招生和教学管理

(一)民办学校在本市范围内招生,应符合本市教育事业规划,并纳入当年招生计划,招生计划与招生方案在每年三月份报市教育体育局批准,在市教育体育局的指导和监督下具体实

施。跨市(县)招生按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规定执行。

(二)民办学校的招生简章、广告(包括校报招生版等),其内容必须真实、准确,不能含糊其词,不得以任何形式作不负责任的许诺。招生简章、广告应及时报市教育体育局备案。

(三)民办学校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并建立学籍管理制度,按规定颁发学历证书。任何学校不得将本校的办学资格证书及所承担的教育教学任务委托或承包给其他组

织或个人。

(四)*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和市教育体育局依法对民办学校实行督导,促使其不断提高办学质量。

三、民办学校的教师管理

(一)市教育体育局应当会同有关行政部门建立、完善有关制度,保证教师在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之间的合理流动。

(二)经市教育体育局同意,民办学校可以面向社会招聘教师,也可以招聘本市公办学校的教师。聘任的教师必须具有国家规定的任职资格并报市教育体育局备案。教师总数按事业规

划和市教育体育局的编制标准核定。

(三)民办学校在创办第一年需招聘本市公办学校的教师的,其数量不得超过民办学校当年招聘教师总数的五分之四,第二年起不超过当年招聘教师总数的五分之三。其中*市级及

以上名优教师招聘数,不超过当年招聘教师总数的四分之一。其培养费用按有关规定交纳。

⒈民办学校招聘本市公办学校的教师应纳入市教育体育局招聘招考计划,学校按规定时间提交招聘计划,由市教育体育局会同民办学校按规定统一招考、调配。民办学校与受聘教师须

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等。聘期满后,民办学校不续聘或教师本人不再应聘的,经市教育体育局同意,可回原公办学校工作,原公办学校已超编或安排有困难的,由市

教育体育局统一调配或经双向选择到缺编学校(不含城区范围内学校)任教。受聘教师若在民办学校工作到法定退休年龄时,返回原校办理退休手续,并保持与公办学校教师的同等退

休待遇。

⒉民办学校招聘*籍师范院校毕业生,按规定向市教育体育局提出用人计划,并纳入毕业生招考或双向选择范围。民办学校与毕业生本人应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

等。聘期满后民办学校不续聘或教师本人不再应聘的,经市教育体育局同意,重新分配或经双向选择到缺编学校(不含城区范围内的学校)任教。此类毕业生若在民办学校工作到法定

退休年龄时,享受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退休待遇。

⒊本市公办学校教师被民办学校聘用后,人事档案记挂在市教育体育局,原学校停发其工资、福利、医疗费等一切费用,如遇工资调整、工资改革等,其档案工资作相应调整;民办学

校聘用*籍的师范院校毕业生,签订聘用合同后,其人事关系由市人才服务中心,户粮关系迁至聘任单位所在地。聘任期间教龄和工龄计算、职称评聘、表彰奖励、业务培训、

年度考核、社会活动以及货币分房等方面依法享受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待遇。

⒋民办学校因特殊需要临时聘用本市公办学校教师兼课,须事先征得用人单位同意并报市教育体育局备案。否则,市教育体育局对该兼课教师作自动离职处理。

(四)民办学校可直接面向社会自聘教师,创办第一年自聘教师数量应不少于当年招聘总数的五分之一,第二年起不少于当年招聘总数的五分之二。自聘教师和需招聘的本市公办学校

的教师同比例到位。

⒈民办学校直接面向社会自聘的教师,必须具有相应的教师任职资格或试用一年内取得相应的教师任职资格,并能胜任相应的教育工作。

⒉民办学校自聘市外公办学校教师或招聘市外师范类毕业生,须查明应聘者的身份和任职资格等,并经教育及人事部门核准同意。对自聘市外现职特级教师(不含兼职)任教且聘任满

五年的,市政府按每人5万元一次性奖励民办学校。

⒊民办学校自聘教师的人事关系由市人才服务中心,并报市教育体育局备案。民办学校要健全聘用合同制,进一步加强对自聘教师的管理。

⒋民办学校招用其他工作人员应当订立劳动合同。

(五)民办学校的教师因组织原因调离的,市教育体育局应调入相应的教师。

(六)民办学校应依法保障教职工的工资、福利等待遇。自聘教师的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费由民办学校和自聘教师个人按规定缴纳。对应聘进入民办学校任教的本市公办学校

教师和*籍师范院校毕业生,在人事制度改革后,其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费则按比例由政府与民办学校共同承担。

(七)民办学校教师应自觉遵守师德规范,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学校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教师的日常管理,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按规定建立教育业务档案。

(八)民办学校不得在聘期内无故解聘教师,否则学校应承担违约责任。在聘期内,若教师个人有违纪、失职等问题的,民办学校可按规定给予纪律处分或予以解聘。

(九)民办学校应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依法保障教职工享有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民办学校的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有权依照工会法,建立工会组

织,维护其合法权益。

四、民办学校的资产与财务管理

(一)民办学校向受教育者收取费用必须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学校应配备具有任职资格的财会人员,依法实施财务、会计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民办学校收取的费用应主要用于教育教

学活动和改善办学条件。若出资人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可以在扣除办学成本、预留发展基金以及按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其他的必需费用后,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取得合理回报

的比例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规定执行。

(二)民办学校的资产财务管理,受教育、财政、审计等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民办学校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时制作财务会计报告,委托会计师事务所依法进行审计,并将审计结

果予以公开,报政府财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对于转移、挪用、侵吞学校财产的行为,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查处。

五、对民办学校的奖励、扶持政策

(一)民办学校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二)新建、扩建民办学校,政府按照公益事业用地及建设的有关规定给予优惠。教育用地不得另作他用。

(三)民办学校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可以接受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捐赠。向民办学校捐赠财产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

(四)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实施义务教育的需要,可以与民办学校签订协议,委托其承担部分义务教育任务,并根据就读学生的数量适当补偿其教育经费。

(五)根据需要,为鼓励民办学校招收高中段计划内本市学生,政府将适当予以经费补助。

(六)民办学校举办学历教育经市教育体育局年检合格,取得地市、省和部级的重点(示范、文明等综合性)学校称号的,由政府给予奖励。

⒈凡被命名为地市、省和部级重点学校的民办学校,自命名之日起,分别一次性奖励人民币10万元、30万元和50万元。

民办学校工作计划篇6

作为民办教育大省的陕西,是否也在这场“寒流”中受到了影响,当地的民办教育现状如何?对此,记者在民办高校较为集中的西安、咸阳两市进行了调查。

民办学校招生锐减

西安作为国内民办高校最多的城市,现有民办高等教育机构66所,其中9所具有颁发国家学历文凭资格。国内10所万人民办高校中,有一半都在西安。

对于2009年的实际招生数量,西安很多民办高校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闭口不谈。

记者发现,除了个别民办学校外,西安大多数民办高校今年均未完成招生计划,有的仅完成了计划中的50%左右,一些完全依赖非学历教育生存的学校则情况更差。生源减少则直接导致了学校的学费收入大幅减少,一些民办高校纷纷缩小办学规模甚至被迫停办。除此之外,即使民办学校开学后,仍有一些学生离校。

西安翻译学院作为一所国内知名的民办大学,尽管其统招并没有受到多少影响,但计划外这部分的招生情况却非常的不理想,即便是用很差来形容也不过分。

同样,地处西安白鹿原上的西安思源学院今年的招生也不乐观,对此,该校宣传处处长曾义说,今年民办高校招生遭遇“寒流”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是计划外招生这块的确不如预期的那么好,对于民办学校而言,学校在很大程度上却还是依靠计划外招生来支撑的。

西安工程机械专修学院的常务副院长田禾丰也告诉记者,他做了10年的招生工作,从来没有哪一年像今年这么艰难。他说:“使尽了浑身解数,动了很多脑筋,今年招生成果还是不理想。”

在西安北郊的一家民办学校,原本正是上课时间的学校却大门紧锁,人去楼空。透过紧闭的大门望去,偌大的校园内杂草丛生,显得十分荒凉,就连操场上也长满了荒草。就在4个月前,这里还是一所在校学生达数千人的学校。

10月24日,记者来到位于咸阳市南郊的大学城。这里是陕西新兴的一座大学城,聚集着陕西商贸国际学院、陕西服装学院以及陕西科技大学、陕西中医学院等多所高校。每年的9月份都会有数万名学生从全国各地汇集到这里。今年9月这里的学生却减少了近三分之一。

就连附近靠着学校做生意的商户也感觉到了生存的危机。自今年9月份秋季开学以来,35岁的咸阳人晏朝锋明显的感到生意不如以往不好做了。和住在附近的很多居民一样,晏朝锋也在此开了一家经营电脑耗材及打字复印的门店,到今年他已经做了将近10个年头。此前,他的生意一直不错。正因为这样,他才在今年倾其所有又投资了一家经营手机的门店,原本指望在秋季开学后赚一把,没想到生意竟如此惨淡。他无奈地说,因为少有顾客光顾,他的生意几乎做不下去了。

非学历教育领域成重灾区

自2002年底《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之后,6年时间全国民办高校在校生几乎翻了lo倍,高校数量也增长了近5倍,可为什么这些民办教育机构今年突然学生锐减呢?

这得从我国的招生制度说起。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规定,目前民办高校的招生分为计划内和计划外两种,计划内招生是指由国家下达招生指标的高等学历教育,计划外招生属于非学历教育,如自学考试、职业教育等,而今年遭遇招生“寒流”的绝大多数是从事非学历教育的院校。

对此,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季明明表示,初步了解,民办学校计划外这块的招生很不理想。招得好的学校只达到去年70%的水平,有的只有40%,很多学校甚至连这个数都保不住。

因此,北京民办教育协会副秘书长马学雷断言,民办高等教育目前正面临一场“脱胎换骨”式的变革。

近年来,民办高校的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教育部统计,2008年全国共有民办高校640所(含独立学院322所),在校生401.3万人,其中本科生223.3万人,专科生178万人。到民办高校接受非学历教育成为很多无法进入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的选择。

近年来高中毕业生生源的减少,报读民办学校的学生逐年呈下降趋势,竞争激烈使得很多民办学校面临着较大的生源压力。以陕西为例,2009年高考报名人数是405175,同比减少8832人,高考录取率则达到了53.9%。不少学校的招生老师普遍反映,目前的招生工作呈现咨询者多、报名者少、等待观望者多、入校报到者少的状况。

面对日益加剧的生源的压力,一些民办高校为了生存选择了虚假宣传、压缩教学成本等手段。但这种持续不断的宣传攻势极大地影响了民办教育的社会声誉,结果适得其反,而且不利于整个民办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发展速度过快,西安一些民办高校在教学、后勤、设备等方面无法提供有力的保证,学生经常因为学校管理不到位、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与学校发生矛盾,这些不良评价也在社会上迅速传播,也为其后来的招生带来隐患。

另外,高昂的学费也成为影响民办学校招生的一个主要因素,民办高校一年的学费通常在一两万左右甚至更高。去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使很多家庭的支付能力下降,民办高校的生源很大一部分则来自县乡和农村地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源。

尽管导致民办高校生源剧减的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因为很多民办高校大量招收所谓的“计划外”学生,这些学生毕业后没有国家承认的毕业证,很难找到工作。在当下上百万中国大学毕业生都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下,这些“计划外”毕业生就业就更加艰难。目前遭遇招生“寒流”的学校绝大多数都是提供非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

与此同时,随着生源的减少,各学校间的竞争则变得更加激烈,进一步陷入了恶性循环。另外,今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创下50年来的最低也严重挫伤了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热情。特别是一些贫困地方的学生,花那么多钱,耽误四年时间,却没有工作,虽然只是暂时,对他们的心理影响也非常大。因此,很多人认为:“毕业就失业,还不如早几年出去打工呢。”

此外,高校扩招本该向更高学历更高层次瞄准,但一些高校却把眼光盯住了底层,甚至采取下延录取线来同民校抢生源,让学生失去了接受高等教育的神秘感。一些公立高校的二级民办学院也不按规定成立独立学院,而是拿着公办文凭替自己“长脸”,为招生“添乱”。

自救整合成为必然选择

在民办高校遭遇招生难的大环境下,很多民办高校纷纷选择了自救或者整合,就连那些在校学生万人以上的著名民办学校也不例外。

西安思源学院宣传处处长曾义说,以前生源多,没有危机感,学院单纯想的是如何招生。但今年想的更多的则是如何提

高办学质量,找准自己的办学特色。

对思源学院来说,规模缩小是将来的发展趋势。因此,学院在2004年就基本上停止了建设。转而将更多的精力投入了办学质量,注重内涵,发展特色。目前思源的在校学生是2.2万人,最终则要稳定在1.4万人,其目的就是要将办学质量搞上去。

长期从事民办高等教育的管理与研究工作的陕西省教育厅民办教育处处长李维民说,面对当前的困境,民办高校从社会需要出发,主动适应市场,进行专业设置和教育教学改革是其生存发展的方向。

他认为,民办高校要生存,首先必须有量的保证:“量的支持非常重要,否则就谈不上质。因为民办高校是完全靠学费支撑,近年来办学成本增加很多,学费却受到控制,不能增加太多。因此,那些大型民办高校的生源还是稳定的,受影响的是那些规模小、办学条件差的学校。”

在如今学历受重视程度有所下降、能力备受重视的今天,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才是民办高校需要努力的方向。“‘出口’好了,‘入口’自然会好”,李维民说,“民办高校要不等不靠,充分利用自己体质灵活的优势,面对新一轮的变革,只有创新和改革才能图存和发展,否则只能在‘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中败下阵来。”目前民办高校已经进入“垄断阶段”,整合是大势所趋,那些已经完成资本积累、办学底子厚、条件好的学校,接下来会越来越强大,而那些势单力薄的学校将被逐渐淘汰。

特色化办校是最终出路

一些专家分析认为,民办教育找不到自己的定位也是关键。

在这场“寒流”中,并不是所有的民办学校都面临着困境,除了几个知名的民办高校外,即便是一些非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的招生也十分火爆。除了广东外,作为民办教育大省的陕西,同样也有一些非学历教育学校的招生创出了今年招生的奇迹。

如曾提出“教育扶贫、信贷助学”理念的西安华西专修大学就在今年的招生中创造了奇迹。

据了解,这家创全国民办高校信贷助学之先河的学校通过与银行合作,对自立上进的贫困学生由学校担保,实行信贷助学,待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逐步还贷。这项举措则使贫困生仅用了普通高校学杂费的三分之一,即可完成大学学业,在同类院校中独树一帜,一举跨入全国万人民办高校之列。

2008年,该校通过与长三角、珠三角、北京、西安等地部分企业合作,形成校企联合办学态势。2009年,该校又与昆山经济开发区签订校区合作协议,为学生的实习和就业提供了保障。正是因为这些原因,这所学校在今年的招生非但没有减少,反倒逆势而上,创下了6000人的招生奇迹。地处白鹿原上的西安航空旅游学院、西安数字学院等学校的招生情况也非常喜人。

对此,李维民分析认为,这些学校之所以创造了招生奇迹,是和他们的办学特色分不开的,因为这些学校大都是以技能培训为特色,跟企业接轨比较好。因此,才能在招生“寒流”中脱颖而出。

民办学校工作计划篇7

为加快民办教育发展,促进全市教育改革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省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精神(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和《实施意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快民办教育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民办教育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一)目的意义。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对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扩大和优化教育资源、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实现全市教育改革发展总体目标任务具有重要的作用。“十一五”以来,我市民办教育得到较快发展。但从总体上看,仍处于初始阶段,起点低、规模小、质量效益不够高、办学行为不够规范,仍是我市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加快民办教育发展,不仅关系到民办教育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全市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指导思想。民办教育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为根本,坚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及省《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强化统筹规划,依法规范管理,促进内涵发展,实现民办教育整体优化和持续健康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民办教育。

(三)基本原则。

——鼓励支持原则。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社会各界以多种形式兴办教育。

——统筹协调原则。把民办教育发展纳入教育整体发展规划,优化民办教育结构和学校布局。

——注重质量原则。重点培育优质民办教育资源,努力提高民办教育质量,增强民办学校办学活力和竞争力。

——规范管理原则。依法强化管理监督,规范办学行为,确保持续健康发展。

(四)目标任务。优质发展民办高中阶段教育,稳步发展民办义务教育,积极发展民办学前教育,规范发展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力争经过3--5年努力,全市民办中等职业学校达到国家设置标准,民办幼儿园办园条件、师资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达到标准化,建成一批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的优质民办学校。

二、加大对民办教育发展的扶持力度

(五)鼓励支持多形式发展民办教育。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把支持发展民办教育作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举措,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它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利用非财政资金依法独资、股份、联办、合作等多形式参与发展民办教育。清理并纠正对民办学校的各类歧视政策,制定完善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健全落实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县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资助民办学校。对发展民办教育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学校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探索建立民办公助、国有民办、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民办教育办学机制。

(六)落实民办学校建设用地和基础建设优惠政策。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将民办学校建设用地纳入城镇建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公益事业用地优先安排。民办学校在征地、新建、改扩建校舍及配套建设时,按国家有关规定,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优惠减免政策。教育用地不得改变用途。

(七)落实民办教育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实施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经物价部门审核批准、按规定收取的学杂费等收入免征营业税;捐资举办民办学校和出资人不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的税收及其他优惠政策,免征企业所得税。民办学校在扣除办学成本、预留发展基金以及按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其他必要的费用后,出资人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其税收优惠政策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民办学校供水、供电、供气、排污等方面享受公办学校同等政策。

(八)依法保障民办学校合法权益。民办学校存续期间,所有校产除政府划拨的土地外均归民办学校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侵占。民办学校依法在学校管理、内部机构设置、资金管理与使用、教师招聘、工资待遇确定等方面享有自。民办学校可以按照审批的招生层次、类别依法进行自主招生,有关职能部门应按照招生管理规定予以支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民办学校合法教育活动和正常教育秩序,严禁对民办学校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严禁侵占民办学校合法财产和教学场所。

(九)民办学校教师学生与公办学校享有同等权利。依法落实民办学校、学生、教师与公办学校、学生、教师平等的法律地位。民办学校教职工在资格认定、业务培训、人事档案、社会保险、职称评定、教龄和工龄计算等方面依法享有与公办学校教职工同等权利,并同等对待。民办学校教职工缴纳养老保险比照事业单位管理办法执行。民办学校学生在学籍管理、升学、转学、考试、资助、免费、评优、就业、社会活动等各方面享有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学生同等的权利。鼓励高校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员到民办学校任教。允许公办学校富余教师到民办学校任教,其公办学校教师身份予以保留,工龄、教龄连续计算,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按公办学校教师办理退休。

(十)加强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交流合作。支持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联合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增强办学活力。支持公办和民办教育资源共享,鼓励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开展教师对流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三、强化对民办教育的管理

(十一)严格民办学校审批管理。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审批民办学校。各级各类民办学历教育学校和非学历教育助学培训机构的设置、变更,统一由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管理。民办初中、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设置、变更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民办小学、幼儿园和文化教育培训机构的设置、变更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各类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设置、变更事宜,统一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批管理。

(十二)加强民办学校资质管理。民办学校办学实行《许可证》制度,一校一证,依法打击取缔无证办学和非法办学。民办学校不得利用同一教育资源设立两个及以上教育机构。民办学校的招生宣传广告必须经审批机关备案方可予以刊登。民办学校招生广告内容必须真实、准确,规范使用全称校名,规范宣传办学层次、证书发放、办学形式、收费项目及标准。

(十三)强化民办学校常规管理。健立健全政府对民办学校的教育督导机制,依法开展对民办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条件、教育质量、学校管理、招生就业、财务状况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定期向社会公布民办学校办学信息,引导民办学校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办学行为。坚持民办学校年度检查制度,连续三年年度检查不合格的,吊销《办学许可证》,停止办学。民办学校日常管理按属地原则进行管理。

(十四)加强民办学校教师队伍管理。加强对民办学校教师队伍的管理,指导和督促民办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民办学校要参照同级同类公办学校教师编制标准配足配齐教师,采取多种措施,保持教师队伍相对稳定,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队伍质量。民办学校招聘教师须报管理部门备案,方可招聘广告。民办学校新聘教师必须具备相应教师资格和任职条件,现有教师没有任职资格的,应在三年内达到任职要求。聘用教师必须依法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民办学校要依法保障教职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

(十五)规范民办学校收费及财务管理。民办学校收费项目和标准由学校核算并提出申请,经审批机关核查,报同级物价部门批准执行,实行“亮证”收费,统一使用规定的收费票据,不得巧立名目乱收费或超标准收费。学生转学退学要严格执行退费制度。民办学校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聘请具有专业资质财会人员,按有关会计制度建立会计账务,设立银行专户,规范财务运行制度。主管部门定期组织会计事务所对学校财务进行审计。民办学校每年按净资产增加额或净收益额的25%提取发展基金,用于学校建设和发展。探索设立民办学校办学风险保证金制度,加强风险防范。在民办学校办学发生重大风险等特殊情况下,审批管理机关或相关部门征得审批管理机关同意,有权向银行提出冻结账户。民办学校不得向学生、家长筹集办学资金,不得公开向社会募集资金。

(十六)完善民办学校内部管理。民办学校必须设立学校理事会、董事会或其他形式的决策机构,实行民主管理,实行董事会(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保障校长依法行使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职权。民办学校校长应具备同级同类公办学校校长任职条件。民办学校应按规模设立管理机构,配备管理人员,加快建立群团组织,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建立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的民主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机构,加强学校安全管理,确保校园和谐稳定。

四、加强对民办教育工作的领导

民办学校工作计划篇8

各区县应按照《*市20*年初中招生工作意见》要求,切实加强对初中招生工作的领导,负责辖区内各类初中学校的招生工作。

二、报名要求

1.应届小学毕业生在户籍所在区县进行升学报名。跨区借读的应届小学毕业生须在规定日期内,携带《借读生回户籍地登记通知单》(见附件一)、户口簿、房屋所有权证等有关材料,到户口所在区县教育局进行升学登记。

2.关于户籍审定的说明

义务教育阶段初中招生坚持按施教区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应届小学毕业生应具有所在施教区家庭正式常住户口,户口原则上应与父母(法定监护人)在同一户籍,户籍与常住地房屋所有权证一致。

(1)属下列三种情况之一的应届小学毕业生、并持有相应证明的,按正常升学办理:

①毕业生户口随父母一方在施教区常住,但父母中的另一方是不在本市的现役军人(含武警)或出国定居等情况的;父母离异,毕业生户口随法定监护人在施教区常住的。

②毕业生户口随祖父、祖母或外祖父、外祖母在施教区常住的,其父母双方都是不在本市的现役军人(含武警)及公派出国工作的专家、技术人员。

③毕业生户口随父母户口在祖父、祖母或外祖父、外祖母处落户的,其父母双方均未购房或未分配住房并实际常住、户口从未迁移过的。

(2)户籍审定殊问题的处理:

①如毕业生家庭因拆迁等原因尚未重新购房,或重新购房但未取得房屋所有权证的,应出具相关部门证明和有关材料,由毕业生全家原户籍所在地区县教育局安排学生入学。

②在迁入地户籍审查认定结束后,再有毕业生户口迁入的,由迁入地所在区县教育局统一安排学生入学。

③毕业生全家无产权住房,且户口与实际居住地分离的,由毕业生实际居住地所在区县教育局统一安排入学。

(3)属于户籍审定中其他特殊问题的毕业生,由区县教育局统一安排入学。

3.应届小学毕业生在6月1日—2日进行升学报名,填写报名登记表。

4.义务教育学位派定后,学生如有择校需求,可于规定日期内在毕业学校领取择校志愿表,在规定范围内的民办学校或*外国语学校中选报一所。

跨区借读的小学毕业生应回户籍所在地区县教育局填报择校志愿表。

三、公办初中学校招生

1.各区县应按“就近入学”的原则合理划分公办初中学校施教区范围,保证小学毕业生全部升入初中。

2.各区县应向社会公布初中招生实施方案,其中应包括详细的义务教育学位派定方案,具体说明各招生学校施教区范围和招生计划。

3.各区县初中招生实施方案公布前应报市招生办备案。

4.各区县应给本区小学毕业生发放《公办初中学校义务教育学位通知单》(见附件二),并规定报到日期。逾期不报到视作自动放弃处理。

5.各公办初中学校不得以“校中校”或“校内班”的名义变相择优招生。

6.免试就近升入学区公办初中学校就读三年的学生,初三升学时方具有热点普通高中指标生申报资格。

四、民办初中学校招生

1.民办学校的招生纳入全市初中招生统一管理,实行免试入学的招生办法,不得以考试或变相考试的方式择优选拔新生,也不得以社会办学机构或团体组织的竞赛成绩作为录取依据。

2.民办学校应根据学校的实际办学条件确定招生计划,并报教育主管部门审查核准。民办学校招生分为电脑派位和自主招生两种形式,计划比例为6∶4。

3.市招生办在各区县初中招生实施方案出台后,统一向社会公布具备招生资格的民办学校信息,内容包括:学校代码、学校名称、办学地点、招生计划、招生范围、收费标准等。

4.市招生办汇总各区县报名信息后,向社会公布需采用电脑派位方式录取新生的民办学校。

5.报名人数超过电脑派位计划数的民办学校采取电脑派位、等额录取新生的招生办法。报名人数未超过电脑派位计划数的民办学校实行全额录取,未完成的电脑派位计划可转入自主招生计划。

6.全市统一时间,统一程序,各区县教育局组织实施民办学校招生电脑派位工作。

7.民办学校的自主招生工作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并在规定日期内完成招生工作。

8.民办学校录取工作由各区县教育局负责审批,并将录取名册(见附件三)报送市招生办备案。民办学校应在规定日期内前往各区县教育局办理调档手续,无档案录取的学生不能取得学籍。

五、特长生招生

1.有科技、体育、艺术类特色的学校可招收特长生,其他学科一律不得招收特长生。招收科技、体育、艺术类特长生的初中学校,必须由区县教育局申报、经市教育局批准、并向社会公布招生办法后,方可招收特长生。招生工作应纳入区县统一管理。

2.招收特长生可进行相关专业加试,但不得举行文化课考试。5月底前各校完成特长生的录取工作,录取名册由所在区县教育局负责审批。学校应将录取结果张榜公布,并发给学生正式录取通知书。录取名册报体卫艺处和市招生办备案。

3.被录取的科技、体育、艺术类特长生不再参加义务教育学位的派定和择校报名,其他学校也不得录取。

六、*外国语学校初中招生

1.*外校初中招生范围为六城区、雨花台区、栖霞区、原浦口区、原大厂区和江宁区东山地区,招生对象是具有上述地区常住户口并有走读条件的应届小学毕业生。

2.*外校采取电脑差额派位的办法,确定参加英语能力测试的学生。参加英语能力测试的人数为招生计划的8倍。

3.取得测试资格的学生在*外校领取准考证,并在统一时间和指定地点参加英语能力测试。

4.测试成绩公布后,按照招生计划划定录取分数线,录取审批手续由市招生办负责办理。

5.*外校招收的初一学生,不再事先划定升入本校高中的比例。

七、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

各区县教育局须按照有关政策,指定相应的公办初中学校接纳在本区小学就读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不参加电脑派位报名。

外来务工人员在办理子女入学登记手续时,须提供以下有关材料:

1.毕业小学的学籍材料;

2.户口簿、在流入地的暂住证;

3.法定监护人相对稳定工作的证明(与用工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工商营业执照等);

4.符合流入地计划生育政策的有关证明。

不能提供以上材料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入学,按实际居住地区县教育局有关规定执行。

八、监督管理和责任追究

各区县教育局应按照有关文件精神和政策规定,对所辖区域内各类初中学校的招生工作实行监督管理,杜绝违规现象发生。

公证处、教育行政部门、纪检部门、学校和家长代表等现场监督*外校、民办初中学校电脑派位的实施过程。派位结果当场公布。

区县负责办理各类初中入学资格的审核和录取名册的审批,对学校无计划、无正常录取手续招收的学生,不予办理初中学籍。

市、区县教育局对招生工作中的违规行为应予以及时纠正,并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九、招生工作日程

4月3日,召开全市初中招生工作会议,公布初中招生实施办法。

4月19日前,区县教育局将招收科技、体育、艺术类特长生的学校报体卫艺处审批。

4月20日-21日,跨区借读生回户籍所在地区县教育局登记。

4月30日前,各区县户籍审定结束。

5月上旬,向社会公布招收科技、体育、艺术类特长生学校名单。

5月中旬,各区县将初中招生实施方案报市招生办备案。

5月12日-13日,科技、体育、艺术类特长生专业加试报名。

5月18日,各区县向社会公布初中招生实施方案,市招生办向社会公布具备招生资格的民办初中学校信息。

5月19日-20日,科技、体育、艺术类特长生专业加试。

5月下旬,科技、体育、艺术类特长生录取结束。学校办理录取审批手续,将录取名册报送体卫艺处和市招生办。

6月1日-2日,初中招生报名,同时可填报择校志愿。

6月6日,各区县报送择校志愿信息。

6月24日前,区县发放义务教育学位通知单。

6月24日,实施*外校差额电脑派位和民办初中学校等额电脑派位工作。

6月25日,开通*外校及民办初中学校电脑派位结果查询电话。

7月1日,*外校英语能力测试。

7月20日前,民办初中学校办理调档手续,录取结束。

民办学校工作计划篇9

根据[2006]38号文件精神,我省结合实际,进一步明确了“十一五”期间高等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即“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深化改革,提高质量”,努力实现我省高等教育规模、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全面部署了我省招生管理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

(一)在加强招生管理方面主要有三项措施:

一是切实实行“三个严格”,加强招生计划的制定、管理和执行工作。严格制定计划。严格按照国家核定的普通本专科招生计划下达各分学校计划,不超计划下达,不跨越隶属关系下达。严格管理计划。切实加强计划管理工作,按照教育部网上管理计划的要求规范操作,加强计划监督。严格执行计划。要求招生部门严格执行下达计划,严明录取工作程序和工作纪律,做到不擅自超计划投档、无计划投档。严明招生工作纪律规定,不允许擅自突破或无计划招生,坚决制止自行组织招生的行为。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无计划招生和超计划招生的,及时进行查处和纠正。

二是抓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要求招生部门进一步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完善公开透明招生工作体系,接受社会监督。对高考和招生录取中的各种舞弊行为,要依法严惩。同时,坚决制止社会中介机构参与高校招生,严格禁止与高校招生录取工作有关的乱收费。

三是加强领导和督促检查。省上成立由省纪委、教育厅、发改委等部门组成的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对招生工作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督。各高校也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加强了招生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夯实责任,落实到人。

(二)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方面我们主要有以下措施:

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就业能力。引导高等学校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人才观和质量观,牢固确立教学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加大教学投入,改善教学条件特别是实验与实习条件。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倡导研究性学习和本科生科研活动,建立学生到企业和科研院所实习的长效机制,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强化教学管理,改进教风和学风。完善教学名师奖励制度,推进教授和名师上讲台讲授本科生基础课。积极推行学分制改革,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健全教学评估制度。加强重点专业、教学名师、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人才培养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等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深入推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举办“西部大讲堂”,设立研究生导师岗前培训和青年导师培训中心,建立省级重点学科建设基地和省级研究生创新教育基地,设立研究生创新基金,评选省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开展学位授权点评估,进行研究生课程质量监测,加强和完善陕西学位与研究生质量监督保障体系建设。

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加强分类指导,引导不同类型高校根据我省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自身特点,科学定位,合理确定办学规模,办出水平,办出特色。要求高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学科和专业结构,大力培养经济、社会、文化、国防等各方面发展的急需人才。坚持招生计划与高校的办学条件、教育质量和就业情况相挂钩,引导高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加快人才培养结构调整。

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继续实施"985工程”和“211工程”,努力建成若干所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和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重点学科,建设一批支撑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势学科和急需学科,使高校成为解决地方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基地。

加快提升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发挥高校自身优势,加强科研基地建设,整合高校优质资源,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构筑陕西高等教育自主创新平台。

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加强高校师资培训和引进工作,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加强新世纪学科带头人和学术新人的扶持培养,努力构建吸引、培养和用好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支持体系;积极推行和完善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和教师岗位聘任制度。

二、关于2008年招生计划管理工作情况

2008年,教育部共下达我省普通本专科计划21.68万人,较上年增长6.2%,其中普通本科计划9.82万人,较上年增长7.9%,高职(专科)计划11.66万人,较上年增长4.9%。我们严格按照教育部计划下达分学校计划,没有超计划安排。截止目前,我省共落实生源计划20.956万人,较去年增加1.2万人。其中本科10.1万人,较去年增加6808人,高职(专科)10.3万人,较去年增加6552人,单独招生4863人,较去年减少1269人,高考录取率为506%,较去年增长28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录取率57%低6.4个百分点。同时,我们严格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下达高职对口招收中职生、五年制高职和普通专升本计划,均未超计划安排。

为了确保今年招生管理工作有序进行,我们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加强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加强对高校招生章程、特别是民办院校、独立学院招生简章和广告宣传的审查监督。我们组织人力,对省属高校的招生章程进行了逐一审查,对不符合招生政策规定的,要求学校重新修订。同时,与陕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下发了,对民办高校的招生简章和广告宣传进行全面审查,对没有通过审查的,禁止其对外。审查后,我们向社会公布了今年符合招生资格的民办高校名单。我们还组织人力对民办高校和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广告和招生宣传资料情况进行了检查,对一些在广告和宣传资料中不按备案内容的,省教育厅及时作出通报,督促其改正。

采取措施,防范中介招生和违规招生、体制外招生。我们加大了招生考试政策宣传力度,教育考生和家长以平和、理智的态度对待高考,了解和掌握现行招生考试的相关政策和录取规则、程序,尽量消除中介招生活动赖以存在的市场。同时,我们规定,任何高校不准委托个人或中介机构组织、参与招生,严禁收取与录取挂钩的任何费用,严禁做虚假招生宣传,严禁违规录取考生,对违反上述规定的学校,我们将严肃处理,追究主要领导人的责任。为规范独立学院招生管理,我们规定。所有独立学院的申办学校必须全程参与和监督其招生录取工作。

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从2006年起,我省停止了部分中职学校同普通高校联合举办高职教育形式。对之前以联办形式招收的学生,切实加强管理,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进一步落实阳光招生的各项政策。目前,我省已建立了包括网站、报纸、手机短信、电台和电视台在内的全方位高考信息

公开体系,其中网站和短信向考生提供的所有信息全部免费。在录取期间,从公布分数开始到整个录取过程,考生都可以通过手机短信获取第一手信息,可以有效防止小道消息或中介招生诈骗。各高校也加强了校内招生网站建设,加大了公开力度。

三、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成人和继续教育,加强对应届高中毕业生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按照教育部关于成人和继续教育“十一五”期间发展总要求,我省在“十一五”期间将坚持大力发展成人和继续教育的方针,积极推进成人教育改革,进一步明确成人教育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按照成人高等教育属性和特点,适度调减成人高校承担普通高等学历教育任务,逐步核减成人高校举办普通高等学历教育学校数和招生规模,促进成人高校根据其自身特点和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同时,继续开展自学考试,大力发展网络、电大等现代远程教育以及社区教育等多样化、低成本的继续教育,为构筑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形成打好坚实基础。

对未能升学的应届高、初中毕业生,我省出台了“人人技能工程”,力争使所有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都能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坚持面向所有未升学的高中毕业生,实行“注册入学”、“四不限”的办法,采取“两自愿”的原则。即凡未升学的高中毕业生持毕业证书或结业证书直接到省内有关职业学校报名入学,不限年龄、不限地域、不限应届生、不限学制,考生自愿选择学校,自愿选择专业等优惠政策。

四、当前高等学校在稳定招生规模、提高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困难及建议

目前少数高校规模扩张的冲动仍然比较强烈,控制计划规模的任务比较繁重。出现这方面的问题,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一是“九五”末到“十五”期间,国家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为适应扩张的需要,我省大部分高校进行了新校区建设。据统计,全省50余所高校进行了新校区建设。新建教学行政用房324.14万平方米,新建大学生公寓229.38万平方米,新建师生食堂面积38.32万平方米,高校基础设施和校园环境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大规模的校区建设使部分高校办学资源出现相对富裕,随着国家和省上适度控制招生规模政策的实施,部分高校的办学资源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闲置情况。二是高等教育投入不足。由于我省地处内陆,经济欠发达,近年来尽管省委、省政府不断加大高等教育投入力度,但是生均经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部分高校为缓解办学经费紧张状况,尽量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扩大招生规模,以提高办学效益。三是我省民办高校较多,计划规模总体偏小,计划结构也不尽合理。而民办高校主要靠规模来维系学校发展,没有一定的规模就难以生存。四是部分新批准设置的高校和独立学院,计划规模偏小,增加计划的愿望十分强烈。

提高教育质量任重而道远。由于扩招,各校近年来专业增加较快,由此而引起的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图书资料建设等基本建设的任务非常繁重。同时,部分高校面临教师总量和结构双重短缺的状况,特别是部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民办学校工作计划篇10

1.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各级政府的管理和投入责任。推进省部共建部级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各项工作,推动公办职业学校办学体制改革和创新,启动*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工作。支持高校开展省部共建、省市共建和校企合作,促进高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服务。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深化高校后勤改革,大力推动高校企业改制步伐,全面完成校办企业改制任务。以节能降耗为重点,着力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

2.扎实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加强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制定《*省〈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办法》相关配套政策,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制定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管理办法,推行办学信息公告制度,建立健全办学风险防范机制,完善教师权益保障措施。规范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管理。做好民办高等学校设置工作。

3.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总体要求,做好配套政策制定、师资培训、课题研究、教材选用、经费筹措、技术装备等相关准备工作,确保2010年秋季起全面实施新课程。

4.稳步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深化高中招生考试改革,做好省级以上示范性高中招生计划定向切块分配到初中工作。提高高考自主命题质量。调整完善普通高校、艺术和体育院校以及对口职教招生政策,推行普通高考网上填报志愿改革,继续推进平行志愿投档模式改革试验。研究制定高中新课程改革后的高考改革指导意见和方案。积极推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改革和发展。

二、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

5.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抓好中职学校和中小学学习实践活动,加强指导调研,突出实践特色,抓好整改落实。认真总结教育系统学习实践活动成功经验,着力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切实推动各批次学习实践活动单位联动互动,努力构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

6.制定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总结西部大开发十年和“十一五”期间我省教育事业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研究制定我省中长期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与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第二个十年行动计划,编制《*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改革发展规划》,明确“十二五”目标任务,理清未来十年发展思路。

7.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牵头做好《*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办法》调研和立法准备工作。研究制定全省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完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继续开展省级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

8.加强教育督导。推动完善保证教育优先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各级政府落实教育规划优先、财政投入优先、公共资源配置优先,推动“三个增长”的进一步落实。启动“两基”迎国检工作,巩固提高“两基”成果,抓好自查自纠和督查整改,为2011年顺利通过国检做好准备。做好石渠县“两基”过程督导和评估验收,确保我省“两基”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制和督导机制,制定下发《*省关于开展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意见》。继续开展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围绕教育中心工作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和调研。

9.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提升教育交流合作水平,以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为重点,加快“引进来”和“走出去”步伐。加强和改进出国留学工作,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做好外籍教师和留学生管理工作,推进中外合作办学,进一步做好汉语国际推广工作。推动教育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提升教育外事工作能力和水平。

三、实施学校灾后重建攻坚,切实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10.又好又快推进学校灾后重建工作。加强分类指导,加强质量管理,打好学校灾后重建攻坚战,确保春季开学灾区学生告别板房进入永久性建筑学习;到2010年底基本完成学校灾后恢复重建任务。

11.推动建立教育对口支援长效机制。积极推进援建省(市)在互派教师(校长)和教育管理干部、选派教育专家到灾区指导工作、学校结对帮扶等方面与对口支援市(州)、县建立长效合作机制,逐步把工作重点从硬件建设转到软件提升上来,着力提高灾区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12.继续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突出重点,加大工程建设资金省级统筹和新增专项支持力度。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市(州)、县政府责任,确保工程年度目标任务完成。加强指导检查,严格审计监督,建成“放心工程”。基本完成全省中小学校舍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

13.加强重大项目建设与管理。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加快省直管学校灾后恢复重建步伐。做好“特殊党费”和港澳援建学校项目有关工作。推动实施第二期“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等中央新增教育投资项目,抓好项目资金监管。督促项目单位加快建设步伐、保证建设质量。做好高校、中职地方财政贴息贷款的使用管理工作。

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

14.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贯彻落实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会议精神,在中小学深入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等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加强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抓好学生社会实践,促进校外活动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完善省级中小学校风示范校评估标准,继续开展校风示范校创建工作。推进灾区少年儿童精神家园重建工作。加强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召开全省中职德育工作会议,以加强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和班级活动为重点,营造良好氛围,切实提高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15.继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入贯彻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座谈会精神,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不断创新工作途径和方法。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对高职高专院校实施《*省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开展督查。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进公寓、进社团。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丰富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推进廉洁教育和廉政文化进校园。抓好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开展高校师生思想状况滚动调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6.加强学校体育艺术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体育课程要求,积极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和冬季长跑运动,保证学生每天体育活动1小时,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组团参加全国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节展演和校长论坛活动。推广我省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成果,推进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工作。

17.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学生学习、实践、创新和适应社会等能力,不断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巩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成果,深化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加强中小学教材管理。开展中小学、幼儿园自制教具活动,推进实验教学改革,继续做好“*省中小学实验教学示范校”创建工作。深化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双证书”制度、“订单式”培养和顶岗实习制度。

18.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抓住重点环节,集中力量解决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重点整治教师有偿补课和参与社会收费培训、占用学生节假日集体补课和上新课、随意增减课程、下达升学指标、以考试成绩排名排位等问题。组织开展专项督导检查,确保规范办学行为各项规定落到实处。

19.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工作。组织开展*省语言文字“十二五”规划研究制定工作;修改完善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评估标准和体系,开展第五批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工作和二、三类城市语言文字评估工作;组织开展第13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进一步推动“中华诵·经典诵读”工作;加强对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管理指导,推动普通话水平测试信息化建设、*语言文字网建设和面向社会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等工作。

五、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20.继续大力推动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召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调整、优化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推动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促进城乡和区域义务教育共同发展的良好机制。着力改善农村、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加快解决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探索解决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教师队伍稳定和短缺问题,推进中小学教师城乡交流。指导成都市继续做好部省市共建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工作。推动“*省义务教育示范县”创建工作,评估验收2-3个示范县。

21.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根据教育部的总体安排部署,研究制定加强普通高中教育的政策意见和措施,促进普通高中内涵发展和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做好普通高中教育成本调研工作,鼓励支持各地探索化解普通高中债务问题。

22.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以农村教育为重点,发挥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平台作用,加快全省基础教育资源库建设,逐步实现“班班通,堂堂用”。加强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推进标准化建设,提高“普九”装备质量,提升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颁布中小学学籍管理办法,推行学籍电子化管理。

23.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召开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工作会议。研究制定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工作的意见。落实政府职责,规范民办幼儿园办园行为,促进幼儿园健康发展。

24.加快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实施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年度计划,继续实施富民安康工程、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教育项目和阿坝州大骨节病综合防治易地育人项目。切实改善民族地区办学条件,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25.保障特殊群体学生接受义务教育权利。加强特殊教育,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在校残疾学生达到3.95万人。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城市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继续实施乡村教育发展五年计划,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强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

26.做好学生资助工作。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做到“应免尽免”、“应补尽补”。资助普通高校家庭困难学生。大力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扩大高校学生助学贷款覆盖面。落实国家和省的规定,免除中职学校1-2年级涉农专业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为普通高中家庭特别困难学生补助生活费。加大地震灾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确保不让一个灾区学生因灾失学。争取国家支持,启动实施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农村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六、深入实施职教攻坚,提高中职教育发展水平

27.抓好对全省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宏观规划和分类指导。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大力实施职教攻坚。完成中职招生54万人目标任务。

28.推进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继续实施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健全完善学生教育管理的制度和办法;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启动实施彝区免费中等职业教育计划,扩大彝区中职学校招生规模,推进彝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

29.加强中职学校建设和管理。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分专业生均经费拨款标准,推动建立中职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规范中职学校招生和管理办法。加强教育教学工作指导,探索建立中职学校科学评价和考核机制,着力提高教育质量。以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校为契机,加强重点学校和专业建设,切实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

30.加快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推动中职学校资源整合和重组,通过中职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建立以行业为纽带、校企合作的集团化办学实体。大力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切实提高中职教育的适应性。

31.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以“9+3”学校为重点,加大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投入。抓好农村中职学校和县级职教中心建设,推动市、县加快改善农村中职学校办学条件。

七、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2.继续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加强特色专业建设,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精品课程建设,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实训基地建设,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加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外部评价,开展教学工作专项督查和情况通报。组织实施高职院校新一轮教学水平评估工作。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实施“*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整体水平。办好广播电视大学。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支持和鼓励高等学校开展适应群众多样化、个性化需要的继续教育。

33.抓好学位和研究生教育工作。以优化结构为重点,做好全省专业学位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硕士层次专业学位教育。做好20*—2015年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工作,做好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工作,开展新增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及专业评审。加强对部级、省级重点学科的建设和管理,加强“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继续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

34.加强高校科技创新。继续抓好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以科技创新基地为平台,实施科研重大培育项目。启动“*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计划”,加强青年科技学术带头人培养。继续推进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提升高校服务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能力。

35.切实做好高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统筹做好年度招生计划安排和管理工作。继续实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责任制,加强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全力促进大学毕业生充分就业。确保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8月底达到75%。

八、实施人才强教计划,强化教育发展的人才保障

36.坚持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建设。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的先进事迹,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加强教师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增强广大教师的政治意识、法制意识和纪律意识。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积极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

37.加强教育系统干部队伍建设。完善中小学校长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加强校长日常管理与考核工作。开展农村中小学、地震灾区校长和高校校级干部以及市(州)、县教育局长培训,做好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提高培训和研修培训等工作。组织开展省教育厅机关干部和市(州)教育局干部上派下挂锻炼工作,提高全省教育行政管理水平。

38.推进中小学教师素质能力建设“三大计划”。做好民族地区和农村教师培训工作,实施第二批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组织送教下乡培训农村教师,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能力。继续实施“特岗计划”,做好到期特岗教师安置工作。制定实施地震灾区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继续通过编制内招聘、“特岗计划”、区域内调配和地区间交流等形式保障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师资需求。切实抓好灾区教师心理重建。

39.加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健全具有职教特点的教师培养、选拔和聘任的制度。完善职业院校师资培训体系,拓宽培训渠道,加强省级师资培训基地建设,推行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

40.加强高校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做好“长江学者”、“”、“百人计划”、“西部之光”访问学者等高层次人才工作,重点抓好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及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启动实施高校骨干教师海外培训计划。继续开展哲学社会科学骨干教师培训。健全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发挥高校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的辐射带动作用。

41.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学校编制管理,推进中职学校人员编制标准试点。深化校内人事制度改革,推进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做好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完善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制度,做好在非义务教育学校和其他教育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

九、加强党建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

42.提高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大力推进教育系统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用科学理论武装党员干部、教育师生员工。贯彻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召开全省高校第十八次党建工作会议,全面部署高校党建工作。深入开展高校“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深化高校“四好班子”建设,组织开展第二次高校四好班子和“创先争优”评选表彰活动。加强高校“四强”党组织建设。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度,加强中职学校和中小学党建工作,扩大民办学校和民办培训机构党建“三覆盖”,切实发挥党组织在推动发展、凝聚人心、服务群众、促进和谐方面的作用。

43.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财务、基建、招生、物资采购、校办产业等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充分发挥教育内部审计作用。强化直属高校和直属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做好教育系统落实中央扩大内需促增长和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教育惠民政策措施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纪违规问题。

44.加强行风建设。严格执行教育收费政策,进一步规范学校收费行为,积极开展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市、区)活动。以信息公开为重点,深入实施招生考试“阳光工程”。开展教育行风(校风)评议“回头看”活动,完善教育行风评议制度和监督体系,促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突出和舆论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45.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制,突出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以完善和演练应急预案为抓手,建立完善学校应急管理机制。继续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学校”活动,加强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推进“平安校园”建设。扎实抓好学生食堂、学生公寓建设与管理,强化学校食品饮水卫生安全,推进农村学校卫生“四改一加强”工作,做好甲型H1n1流感及其他传染病防控工作,保障师生健康安全。

46.坚持不懈抓好稳定工作。强化责任意识,落实维稳责任。认真做好群众工作,定期开展稳定形势研判,及时化解矛盾和问题。完善以校方责任险和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为支撑、商业保险为补充的教育风险保障服务体系,维护学校、教职工、学生和家长合法权益。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做好重大节庆、纪念日、敏感期维护稳定工作,确保教育系统持续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