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学工作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1:36:06

双语教学工作计划篇1

一、教研时间及要求

本学期,将继续实行教研组长考勤制度,如果教师有特殊事情不能参加教研活动,应在前一天通知教研组,由教研组长记好出勤记录。

二、本学期双语教学要求

1.教案。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要求每位双语老师坚持写双语教案,可以逐年段的增加双语读本的使用量。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采取渗透的方式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进行双语实验。关于双语的使用量,针对组内教师的水平和所教授学年段、学科的特点,初定为每学期完成两篇比较有质量的教案设计。

2.上课。我们研究的课题是双语教学的课堂有效性问题。因此,在本学期,我们应该贯彻双语教学课堂有效性,将双语教学落到实处。影响双语教学有效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学生有多少机会进行双语学习。丰富的学习机会,增加学生的“积极学习时间”,提高双语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鼓励他们说英语,最大限度地进行口语锻炼。双语教学不同于英语教学,它只是在课堂上作为一种工具去使用,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口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无论哪一个学科的双语教学,都应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真正做到有所收获。同时,真实的学生生活用语对小学生来说,是最宝贵的教学素材,有利于学生将所学最快的应用到生活中去。双语教学的实施,主要还是由各任课教师渗透到每一天的日常教学中。

双语教学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卓越计划冶金工程双语教学

前言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为了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共同启动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冶金工程专业作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办学时间最长、综合实力领先的学科之一,亦为国家在西北地区设置最早、实力最强的冶金类专业,首批获准列入了教育部“卓越计划”的学科专业名单。双语教学作为一种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英语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专业水平及跨文化素养的途径,也作为培养与世界接轨的国际化创新型复合人才的重要举措,具体在西建大冶金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中,一直在进行着实践与改革。

在我校冶金工程2010级本科“卓越”班同学陆续进入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之时,就双语教学方面,有一些问题亟待思考与解决,如:在冶金“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中对双语教学如何定位?普通冶金工程专业本科双语教学模式是否适用“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若不适用,应如何进行双语教学思路的调整与改革?基于冶金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培养目标,双语教学应该如何开展?本文对此进行了一定的思考与讨论。

“卓越计划”下冶金工程专业双语教学的定位与思路调整

1.“卓越计划”下冶金工程专业双语教学的定位

“卓越计划”下冶金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健全人格、个性突出、具有综合冶金背景、冶金工程特色、满足冶金工程领域需要、基础宽厚、视野开阔、发展潜力大、创新意识强、工程素养突出、综合素质优秀、掌握冶金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生产工艺知识与关键技术、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具备冶金科技与管理发展潜质和国际竞争力的卓越工程人才。

在冶金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培养目标中,通过设置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三个层次的双语系列课程,借鉴并引入国外优质教学资源,及时在教学中选择和引进国内外学科的最新进展,提高课程国际通用程度,实现课程的精品化、国际化与网络化等措施,使学生在学习掌握冶金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与工艺的同时,提高个人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更大视野范围内了解、思考冶金行业的现状与创新。

2.“卓越计划”下冶金工程专业双语教学的思路调整

为了努力实现“卓越计划”提出的“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目标,也为了在我校本科2010级冶金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中顺利开展双语教学、获得有效的教学效果,须对传统双语教学的课程选择、教学环境等方面进行一定的改革和创新。

课程选择方面,针对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之“要更加重视工程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和“卓越计划”培养呈现的特点“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同步实现在“冶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特色专业建设研究”教改项目中提出的“新增一门以上的专业课程实施双语教学,并保证其质量”的目标,我们在继续进行《现代连铸》双语教学的同时,计划在大四上学期《直接还原与熔融还原》课程的讲授中部分内容采用双语教学形式。

教学环境方面,包括课堂教学环境和课外教学环境。课堂教学环境主要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调控,课外教学环境则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企业环境和校园环境,社会、企业和学校能够为双语教学的进一步推进提供便利条件。因此,在即将进行的2010级本科冶金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双语教学实践中,首先要使双语教学课堂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有机联系,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如教师运用合适的专业教学方法,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创造良好的双语课堂环境;同时,学校以及实践企业也可相应地创设一定的双语环境。

“卓越计划”下冶金工程专业双语教学的开展

1.保持并提高原有《现代连铸》双语课程的教学质量

要成功实施一门双语教学课程,最重要的是得到学科组与学生内心的认可与接受。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现代连铸》双语教学团队认为实施双语教学没有降低课程质量标准,而是始终保持或提高原有汉语课程的授课要求,让学生相信双语课程相对于汉语课程可以达到一个更高的标准。因此,在《现代连铸》双语课程的下阶段开展中,其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设置都应达到或超越汉语课程标准,坚持并提高该双语课程的学科要求。

2.探索《直接还原与熔融还原》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教学模式

现存的双语教学模式很多,有适当穿插英语的“渗透性双语教学模式”;大部分时间用中文教学,少许时间用纯英语进行点缀的“点缀型双语教学模式”;授课时交替使用中英文,或以中文为主,在理解中文的基础上适当用英语补充,或以英文为主,在用英语教学的同时适当辅以汉语说明和解释的“穿插性双语教学模式”;教学初始使用母语教学,然后逐渐使用英语进行部分课程内容的教学,循序渐进的“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对象英语水平的差异和接受程度的不同,不排除先用英语和母语对部分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待水平和所学课程理论基础有所加强后,逐步开展双语教学的“差异型双语教学模式”等。

英汉双语教学受资金、教材,师资和学生固有英语水平的限制,各类学校、学科差异很大。如果一旦开展双语教育就全部用英语进行全过程教学,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即便是在同一学校、同一专业下实施不同课程的双语教育也应该允许有不同的教学模式存在。在冶金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下增设《直接还原与熔融还原》的双语教学中,我们计划尝试“点缀型双语教育——差异型双语教育”以及“保持型双语教育——差异型双语教育”的教学模式组合。现在多数双语教学采用的是单一模式,我们希望通过此种教学模式组合的试验、实践,探寻一条适合《直接还原与熔融还原》课程进行双语教学的有效途径。

3.加强双语教学课程的教材建设

高质量的双语教材建设是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保证。《现代连铸》目前使用的教材为国际钢铁学会编制的《aStudyoftheContinuousCastingofSteel》,属典型的“引进教材”。在基本能够满足教学要求的同时,亦存在一些尚需改进的地方,如相对于国内教材,原版教材篇幅长、章节多,按章节讲授在国内的课时安排中很难完成,但如果删节讲授又容易破坏原版教材教学思想的连贯性。故自编适合中国冶金专业学生的《现代连铸》双语教材显得尤为重要,双语教学团队根据我校冶金工程专业学生的情况,结合现用的原版教材,在完善已有讲稿的基础上,注意吸取原版教材的有益处,谨慎删减和添加内容,编写出适合中国冶金专业学生的《现代连铸》双语教材。

原版教材给予我们的是新的理念和新的教学方式,但它与我们一些课程的教学要求有一定距离,我们不能因双语教学而牺牲学科教学应有的水准。针对《直接还原与熔融还原》课程拟采用的“点缀型双语教育——差异型双语教育”以及“保持型双语教育——差异型双语教育”教学模式,特别在冶金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中,对于使用英语教学的章节内容,教学团队将通过最新英文文献选读讲解完成,并最终形成与《直接还原与熔融还原》双语教学课程配套的英文文献参考目录。此外,对于专业兴趣浓厚、英语水平较好的学生,还会建议特定阅读英文书籍目录。故对于《直接还原与熔融还原》双语课程,教学团队初期会以我校自编的中文《直接还原与熔融还原》一书为主要教材,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对该书进行深入系统地改进修订,适当添加部分工艺的英文实例。

4.循序构建完整的冶金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双语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教学效果评价是检验教师业务水平、工作态度、教学方式方法及学生学习与知识掌握情况的必要手段,是检验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措施和方法。由于双语教学自身的特殊性,对双语课程进行科学评价,形成有效的评价体系及激励机制是推动双语教学并提高其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冶金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双语教学评价体系努力涵盖两个方面,即课堂教学成果评价与双语教师评价。

课堂教学成果评价侧重评学,通过《现代连铸》或《直接还原与熔融还原》双语课程的学习,检验学生获得的学习成就及学习发展程度,如: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及实际交流中的应用英语能力是否有所提高,是否掌握了一定量冶金英文专业术语,能否读懂冶金学科的英语教学资料,可否用英语就冶金学科相关问题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等。

双语教师评价侧重评教,这可使教师获取双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以促进双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具体评价因素可包括从事双语教学实践的愿望,课堂英语口头表达的正确、规范、流畅,英文表达在内容上科学规范,无语言错误,冶金学科知识基础扎实、深厚,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等。

5.提升建设冶金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双语教学师资队伍

开设双语教学课程,前提是要培养出一批英语水平高、学科知识强、能够适应双语教学的复合型教师,为适应冶金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下,《现代连铸》与《直接还原与熔融还原》双语教学课程的需要,应有步骤地重点培养冶金专业能力和英语语言能力较强的教师参与到双语课程的教学与辅导。根据现有师资专业特长、教学能力和英语水平,专项讨论和研究双语师资培训计划、双语教材建设、教学与实验基地建设等,制订总体发展目标、发展规划和阶段性工作安排,定期进行双语教学专题研讨,不断改善和提高教学师资专业和英语教学水平,逐步形成《现代连铸》与《直接还原与熔融还原》双语教学优秀师资梯队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冶金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实验班”培养方案[Z].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2]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Z].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0.

[3]汪泓.打造卓越工程师摇篮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0,(8):9-10.

[4]韩建侠等.我国高校进行双语教学学生需具备的英语水平[J].现代外语,2007,(2):65-72.

双语教学工作计划篇3

(1)集中力量推进“两基”攻坚,20*年全面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进一步加大薄弱学校的改造力度,努力缩小县(市、区)域内学校之间的差距。做好先期低水平实现“两基”县(市)的巩固提高工作,妥善解决“普九”欠账问题。建立由中央和自治区财政拨款为主的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和公用经费保障机制。以农村义务教育为重点,继续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边境乡镇学校建设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继续做好“两免一补”工作,切实解决学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问题。按照中央支持农村学校的建设计划,努力实现使农村中小学具备基本的仪器、图书和体育活动设施;健全农村中小学计算机室和卫星接收系统,筹建乡村学校的远程教育网络。

(2)形成以政府主导,以职业院校为基础,以**和**地区为基地,建设辐射全疆的职业教育公共实习实训基地。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县级职教中心建设计划”和“职业教育示范性院校建设计划”。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配合劳动部门实施好“新技师培养带动计划”等五项以培训促进创业计划。继续强化农村“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采用“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的形式,开展农牧民科技教育培训。通过全面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推进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弹性学习制度,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采取税收优惠政策等措施,鼓励企业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充分利用城市和东部地区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实行跨区域的联合招生,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

继续做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青壮年文盲扫除工作,提高农民务农技能,促进科学种田。扩大农民转产转岗就业的能力,整合农村各种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充分发挥社区教育骨干示范作用,努力支持社区内居民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教育培训活动。

(3)加强对高等学校的分类指导,根据自身特点合理定位,核定学校发展规模。优化高等职业教育、本科、硕士和博士的招生比例结构。继续整合和扩充高等教育资源,进一步落实区部共建协议,实施好新疆大学“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明确成人教育的定位和发展方向。继续实施好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做好师范院校高年级学生到基层工作试点;启动“农村双语教师培训计划”,做好招生及教学安排。推动成人高等学校的调整、转型。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和调整专业设置,拓展高等教育办学空间,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努力建设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大力扶持工程技术类专业建设,继续实施大学科技园建设工程。鼓励师生共同参与课题研究和社会实践,提升高校创新和服务的能力。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实施“高校高层次人才建设工程”,建立名师进课堂制度,引进一批学科带头人、造就一批中青年学术攻坚人才、培养一大批骨干教师。实施好“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和“少数民族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4)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和《自治区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意见》,积极推进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工作向纵深发展。坚持“双语”教学从幼儿抓起,自治区重点扶持边远贫困农牧区学前“双语”教育的发展。积极推行“双语”教学模式,争取在有条件的地、州及县(市)少数民族中小学开始实行“双语”教学。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继续加快推进汉语授课的进程。继续落实内地高校支援新疆高校协作计划,继续办好内地新疆高中班和区内初中班。进一步营造民、汉学生相互交流学习的环境,有条件的乡镇大力推进民汉合校、民汉学生混合编班的教学模式。在国家和自治区的支持下,南疆四地州的首府城市参照内地高中班和区内初中班的办学模式,创办地、州少数民族“双语”高中班和初中班。全区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有比较快的发展,学前“双语”教育达到一定普及程度。

双语教学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金融工程学;双语课程;网络课程

1《金融工程学》双语网络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早在2001年11月,国家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工作质量的若干意见》中第八条明确规定“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王本华(2003)在上海召开了“英语(与双语)教学国际论坛”,在《双语教学论丛》书中对双语相关的概念、双语教学的理论等进行了比较透彻的分析和研究。并强调要在金融、国贸、法学、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国际性相对较强的六个专业率先实行双语教学,《金融工程学》作为金融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实行双语教学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近年来,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终身学习、教育公平化和教育全民化等教育理念的提出以及网络教育突破时空限制等特性,使得网络教育成为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网络课程是网络教育顺利开展的必要前提。由美国白宫发起的GLoBe计划,是一项由科学家和教育家共同策划、通过互联网将科学家、教师、学生、学生的家长和朋友组织起来,共同致力于研究和理解全球环境问题的国际研究和环境科学教育计划,由全世界人们共同建设的一门网络课程。2003年,教育部制定了《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2005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高教[2005]1号),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网络课程逐渐成为传统教育的第二课堂,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资源,成为传统教育的有益补充。可见,网络课程的建设已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焦点之一。由此,本研究认为2013年教育部新增课程《金融工程学》设置为双语教学网络课程适应了当前金融学专业国际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2《金融工程学》双语网络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

1929年世界双语教学第一次会议在卢森堡召开的,标志着双语教学成为国际性教育问题。在此之后,众多教育工作者们开始纷纷投入到双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当中,他们的努力为双语教学的发展开辟前进的道路。早在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浸入式双语教学名族运动标志着全球范围的浸入式双语教学革命运动拉开了帷幕。目前,加拿大被称作是世界上双语教学最为成功的国家,其发展成熟的浸入式双语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我国外语教育和如何强化外语学习以及如何在基础教育阶段加强双语教学实验有着较好的指导意义(王斌华,2003)。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活动大概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这些科研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双语教学的基本理论进行探讨;二是针对双语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相关研究。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高等院校的双语教学研究虽然有了一些成果但还仍然是处于发展初期,对双语教学基本理论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开展。

20世纪末全球就掀起网络教育的热潮。1989年英国的全国学习网络(nGFL);1993年美国政府正式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我国教育部在1998年正式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金融工程学》双语教学网络课程的设计主要源于以下理论:

2.1阈限理论

阈限理论又称临界理论。它把双语学习者分为两类:精通型和不精通型。精通型和不精通型的双语学习者对认知发展产生正面效应或负面效应。阈限是一个能力的分界线,达到第一阈限时负面效应则可以被避免;当达到第二阈限时正面效应则大大提升。阈限理论的关键是使学生从第一阈限达到第二阈限。

2.2双语教育评价模式理论

斯波尔斯基认为,以往的双语教学太过于简单,仅涉及到部分问题。他对双语教育过程中涉及的基本变量进行了归类,并提出了自己的双语教育评价模式。改模式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双语教学的社会环境;第二层次,双语教学计划的目的;第三层次,双语课堂与双语学校的运作;第四层次,双语教学的效果。通过双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可以促进双语教师更加明晰,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推进双语教学发展。

2.3建构主义理论

皮亚杰(建构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是个体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基于自身原有经验与外界刺激相互整合的渐进过程。根据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动性,要求教师角色要发生转化,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指导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来设计和实施教学,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把学生当成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建构综合实践活动纵向衔接与横向沟通的立体实施模式,就是要让学生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主动建构自己的新知识体系。

3《金融工程学》双语网络课程的设计思路

在现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有成功经验,本文以2013年教育部新开课程《金融工程学》为基点,通过对《金融工程学》双语教学网络课程的设计,来实现第二语言学习目的和掌握专业学科的专业知识两个方面的目标。这两个目标包含了对接受双语教学的学生思维和智能的发展、文化修养和情感意识三个不同层面的内容。同时,通过网络课程,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双语教学网络课程能体现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可以使受教育者自身更好地适应社会与参与社会竞争。对《金融工程学》进行双语网络课程设计如下:

双语教学工作计划篇5

我们通过广泛调研、资料查询、借鉴、比较、研讨等方式对双语教学课程群的设置进行了研究。我们的设计思路是: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双语教学模式,注重基础性、系统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创新性,突出理论联系实际和先进教育理念的运用,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外语水平提高和专业学习能力发展。注重双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高双语教学水平;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灵活运用,多渠道强化英语专业术语;注重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与教材,鼓励自主学习;注重提高学生专业外语水平和直接使用外语从事科研的能力;注重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外语水平及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根据国际上工业工程专业能力要求,借鉴发达国家该专业完善的课程体系,结合我们工业工程专业的特色,我们选择国外已经成熟的某些方法性、技术性较强的课程,建立系统化的双语教学课程群,从专业建设的角度充分体现与国际化接轨的思想。双语课程群覆盖了从专业基础课到专业课的各个层次,包括:《应用统计学》、《管理运筹学》、《生产计划与控制》、《物流系统与设施规划》、《系统建模与仿真》、《产品设计与开发》这6门课,实现学生大学4年英语不断线的目标。通过英文教学课件及案例库的建设,教学内容的丰富以及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等等,系统研究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双语教学,重点研究课程之间的衔接,使课程之间相互促进,知识相互关联,使学生能够站在较高的角度,对本专业有系统、全面、深入的认识。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竞争能力。学生利用英语学习专业知识,在掌握工业工程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了解专业知识的英文表达。专业知识为教学根本,英语只是语言工具,在某种程度上更严谨地阐述科学原理。

二、双语课程群教学实践

1.双语课程之间的衔接。双语教学既要有利于专业知识的传递,又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这就要求双语教学的课程设置充分考虑专业知识的衔接问题。在开设《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双语课程之前除了基础英语课程外,已经开设了《应用统计学》及《管理运筹学》两门双语教学的专业基础课程。学生此时对该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也掌握了解决工业工程专业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能够通过预习和复习较好地领会用英语讲授的专业知识,为这两门双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后续还有两门双语教学的专业课程:《物流系统与设施规划》及《产品设计与开发》。教师应根据课程特点和难易程度,循序渐进有针对性地组织或调整教学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避免出现重复或断层现象,较好地起到英语教学的过渡和衔接作用,从而有效地保证学生完成从英语学习阶段到英语使用阶段的过渡,使他们真正学会把英语当成一个有效获取各种知识的工具,这才是英语学习的真正意义所在。

2.教师的作用。教师在双语教学中十分重要,起着规划、实施、引导调节双语教学一系列过程的作用。双语教学的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精通本门课程、外语功底深厚、教学经验丰富、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我们开设这6门双语课程的教师具有丰富的海外留学或交流访问的经历,以及多年的双语教学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外语水平高,完全能满足双语教学的需要。为了实现双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双语课的课堂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他们自主学习的潜力,从而帮助学生尽快形成英语思维。教师运用启发、引导的方法,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使之能主动感知、思考和想象,积极地讨论和回答问题,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各种活动中得到强化与提高,最终实现专业研究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步提高和有机统一。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在教授英文教材上的理论内容的同时,逐步增加中国案例的讲述,加强将教材中英文理论知识用于中国实际问题的分析,突出理论与实际问题的结合,提高授课的针对性。

3.双语课程的考核。双语教学课程的考核制度比较灵活,综合考查学生的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实验课表现、团队合作能力、期末考试五部分。对英语不好的学生实行鼓励政策,提倡“不怕错”,营造融洽、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有的课程还有期中考试,目的是让学生把前边的内容都消化吸收。这种考核方式重在让学生掌握知识并学会运用,而不是为分数所累,目的也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4.双语课程的教学效果。在每门双语课程结束后,都要求学生在网上填写一份关于该课程教学环节的相关建议及意见的调查问卷,包括学生对双语课程的适应性、双语教学中英文的比例、作业量多少、内容掌握程度、效果等都做了详细的设计。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基本上对本专业开设双语教学课程群这种模式还是肯定的,不管从教材还是课堂,还是老师的英文水平等,学生都给出了满意的答案。说明这种模式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具体如下:(1)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而且通过双语学习掌握了用英语进行准确系统的专业表达的方式,同时提高了他们的专业英文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2)初步把握了西方教材对工业工程相关概念的表述模式和相关的理论体系,有助于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前沿知识以及结合工业工程专业特点形成更完整的知识结构,增强对知识的判别吸收能力。(3)通过课堂提问、书面作业、课堂展示等形式的教学方法,初步培养了学生用外语进行专业交流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用英文撰写小论文,培养了学生的英语思维及写作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双语教学工作计划篇6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高校出现的双语教学热,提出各个高校不应盲目,照搬他人模式,而应根据本校生源和师资情况,采取灵活方式,分步骤的实现全英文授课,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双语教学的优势。

一、双语教学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与日俱增。这种国际化,包括师生之间的国际流动,课程的国际化培训与科研的国际合作等。为了加速教育国际化的进程,教育部要求在高校里全面推进双语教学,双语教学也成为我们迎接国际化挑战的重大举措之一。

所谓“双语”教学,指用两种不同语言(在中国,主要指汉语和英语)交互进行学科教育的教学活动。一般是指,在用母语进行部分学科教学的同时,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者全部非语言学科教学,通过学习学科知识,达到掌握第二语言的目的。双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在学科教育中使用两种语言教学,培养学生使用两种语言表达专业知识的能力,以适应我国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即双语教学的目的不是简单的学英语,而是以英语语言为手段去学习专业知识。

二、双语教学因材施教原因分析与实施方法

为了做好“双语”教学工作,我们必须考虑双语教学的每—个环节,如教材,师资,授课模式等。而在双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显示出极大的差异性。要做好双语教学工作,我们就不能不考虑这种差异性,并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以作到实事求是,因材施教,使双语教学的巨大优势真正得到体现。

(一)据高校类型因材施教

对于不同层次的高校,首先应根据本身生源质量情况和师资配备情况在总体上进行合理定位。如对于一些办学水平较高的重点院校,由于学生英语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生源质量高,从国外回国或进修返回的教师相对较多,这些教师在专业和授课方面都较熟练。应将双语教学要求与目标定在较高的位置,即双语教学的起点与教学结果都应明确的要求。这些院校一开始就应将双语教学纳入到常规的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计划中来,引用原版的英文教材,使用全英文授课,甚至用英文写毕业设计论文。

对于普通的高校,由于学生基础稍差,学习能力也有一定的差别,另外普通高校里国外回国或进修的教师相对较少,不宜盲目地照搬重点高校的模式,应制定出适合本身的教学计划,对于比较难的科目不宜采用双语教学。授课方式上也应由中英文结合讲授,逐步过渡到全英文授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有充分的适应过程,让老师有充分的双语教学成长的时间。

其它一些以培养应用技能为主的高校,在教材的选用、课堂英文使用的比例等方面都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双语教学计划以选修或示范模式为主,教学目的以外语学科词汇的渗透,学科概念和公式的表达以及部分外语释义的讲授为主。

我校信电学院首先在信息专业课程进行双语教学探索,课程名称为《计算机通信网络入授课教师长期从事信息专业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曾作为访问学者出国进修,具有较高英语表达能力。对本校学生授课时采用国外原版教材,实行全英文授课。在给另一所学校徐海学院授课时课堂上主要以汉英结合为主,教材选择上也有所不同。

(二)据学生素质因材施教

在同一高校也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对学生进行分级教学。高校所招学生来自不同省份和不同地区,由于经济和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各个地区英语教学的开展情况参差不齐,有必要根据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基础知识、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分级组织教学。对于英语综合水平较高的学生,应以参照重点高校的教学要求模式;对于一些从老边少等英语教学不发达地区应采取适当的教学进度;中间部分是学校双语教学的主体,更应视学校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在双语教学期间,根据学生进步程度的不同,可自动申请到不同的教学等级中来,这样做到合理规划,共同提高进步。

在《计算机通信网络》课程的讲授过程中,虽然有80%的学生表示满意,但仍有20%的学生反映学习效果不好,思想负担很重。这些学生大多来自英语教学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针对这些学生,学院准备在下几届的双语教学中采用双向选择,即通过学生自主报名,班主任推荐.任课教师考核等办法,将双语教学分为两个教学进度不同的授课组,并创建双语教学多媒体网站,进行教学辅导。通过网站,学生可以下载多媒体课件和查阅专业词汇等。这样做到合理规划,共同提高进步。

(三)据前期教育不同因材施教

根据不同时期学生的不同前期教育,双语教学计划应作相应的修改。原来的学生中学阶段主要以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为主,小学阶段基本未接触英语教学;但目前中学阶段转向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甚许多地区在小学阶段就实行英语,甚至双语教学,逐渐与大学教育衔接。我们在制定双语教学计划时,应根据不同时期学生的不同前期教育而有所区别,在总体大纲的制定或进行分级选拔时人数和方法上不能一成不变。

三、总结与探讨

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趋势,是提高我国本科教育工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是适应培养21世纪社会发展高素质复合人才的需要。发展双语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和了解世界科技最新成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无疑会有很大帮助。发展双语教学需要思考的问题很多,我们必须立足于实际,与时俱进,深化双语教学改革,应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各个高校生源实际情况特点,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使双语教学能够在整个高校系统顺利地开展,使每位学生都能充分享受到双语教学所带来的益处。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强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教高[2001]4号文.

[2]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双语教学工作计划篇7

在德国参加双学计划是非常值得的,这一模式结合了学术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培训。当你实习时,合作公司将为你减轻求学阶段的经济负担。在上课和实习交替进行,学生你的时间得到充分的利用。另外,你将会提高语言能力和获得宝贵的国际经历。双学计划是你在确定你的专业之前一个很好的机会

双学计划

很多德国的大学、学院和专业学校都为双学计划提供形式多样的机会:

一是整合了双学计划的培训与学习的项目。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获得学术文凭,并通过由指定的专业学校举办的考试,从专业培训学校毕业。

二是学习时间和工作时间各半的统一项目。目的是提高学生对学术理解的水平,并通过工作获得实践技能。

三是为了在职的专业人士而设的项目,一般由个人的公司来确定。目的是让学生到达更高水平的学术里程碑。

国际学生

留学德国对于学生来说是相当具有吸引力的。毫无疑问地,国际经验、新的语言、各种新颖实用的津贴可以帮助你发展职业生涯。正如实践经验在你的学业生涯上一直被认为是必不可少的元素。不论其国籍,每个国际学生有权获得在德国的双文凭。

双学计划的优势在于,它涉及的范围超出了学术和实践意义,它还使一些公司与学生签订合同,产生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工作的雇佣关系。

为了达到你所选择的学校的招生录取标准,提前做好准备非常重要。通过项目所获得的文凭相当于学士学位,还有一些硕士学位通过在夏季完成公司指定的实习任务来获得。

选择学校

德国有类型众多、教育质量卓越的高校,92%是公立的,7%是私立的,其中又分为大学、应用科学大学、艺术、电影、音乐学院。

研究型大学,教学重点在学术理论和实践能力的相互转化,一般都有很强的研究重点,并提供最广泛的专业科目和最好的高等教育设施。只有这种学校才能授予博士学位。有些大学专门研究某领域,例如科技、教育,就被命名为“科技大学(tU)”或者“教育大学(pH)”。还有的专攻某一学科,例如HanovermedicalSchool、UniversityofVeterinarymedicine、HanoverGermanSportUniversityCologne。

应用科学大学,注重科学的实践方法,课程更多地涉及实际经验而非理论背景,学科范围并不广泛,主要集中某特定专业领域,例如科技、工业、公共事务、媒体等。实习阶段是几个星期至一个学期,在学生所属的公司完成。

合作教育大学,几乎所有人都希望受到实用性强的教育,并且尽快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它的课程就把学术学位和职业培训联合在一起。

艺术、电影、音乐学院,是未来艺术家的摇篮,培养画家、音乐家、建筑师、演员、设计师,还有艺术学者、艺术老师。它通常要求申请者有特别的艺术天赋,并且在入学考试中有所表现。不过,有些特别有天赋的学生,有时也能在没有大学入学资格的条件下开始一门课程。

合作公司

很多很好的德国公司为不同的双学计划提供就业机会。德国的大学和专业院校的官方网页提供合作公司资料,对于有兴趣参加计划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用的数据。

双学计划对学生的要求非常高。合作的公司会和学生签订合同并且资助他,所以选拔学生时有一套分类的流程。为了不错过截止日期,在高中毕业后18个月之内,学生应该清楚地知道有哪些专业学校并作出选择,最好在开学前12-14个月,向企业递交申请文件。申请文件需要:个人简历、推荐信、照片、文凭(高中学历证书)、一所德国大学的录取证书、德语能力证明。

学位要求

双学计划对申请者的基本要求是有一所德国大学的录取证书、相当于高中毕业证书,并有较高的德语语言技能。德国大学的文凭无条件接受,而其他中等教育机构的文凭需要验证再获得批准,学生原籍地区的教育部门负责认证学历。德语语言技能需要提供一个证书,也可以通过歌德学院获得。

双学计划为双重义务的践行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经验,学校和公司都希望能成功地规划学生的课程表。

财务优势

双学计划的一大优势是,当你和一所公司签订了合同,公司根据你的工作给你支付薪水,这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你求学阶段的经济负担。薪水多少因人而异,但是它至少相当于一个德国学生的薪水。你还有获得奖学金的机会,一些国际研究基金提供奖学金用于资助国际学生。然而,你的财务问题必须在入学前整理。

toCdoList

选择在德国的大学或学院,以及合作公司

按照德国大学指定部门的要求确认的证书

德国语言技能相关证书以及认证

签证,居留证,医疗保险(特别是来自非欧盟国家的学生)

双语教学工作计划篇8

1.率先实施“两免一补”政策,不断提高义务教育保障水平。为了保障适龄学生接受九年义务教育,2003年秋,新疆率先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当年中央财政拨付1.4亿元,地方财政配套5000万元,为208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杂费和教材费,向贫困寄宿学生提供生活费补助。2008年又在城市中小学免除了学杂费,实现了义务教育的全面免费。2006年初,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原则,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了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了自治区本级和地(州、市)、县(市)分项目、按比例承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2011年秋季学期起,中央和自治区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投入,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含县镇)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小学从原来的500元/每生每学年提高到1000元/每生每学年,初中从原来的750元/每生每学年提高到1250元/每生每学年;进一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的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小学由生均300元提高到400元,初中由生均500元提高到600元。2012年新疆区内初中班和新疆区内高中班年生均经常性费用标准分别提高1000元,达到7000元和8000元。[1]2006~2011年,新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共投入经费98.95亿元,其中中央资金70.57亿元,自治区本级资金20.47亿元,地县财政资金7.91亿元。

2.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职能部门合力推进,基层群众热心支持,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形成了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良好氛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疆双语教学工作。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教育部领导多次组团到新疆进行调研,指导新疆双语教学工作。教育部等部委联合下发了《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推进新疆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意见》、《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推进新疆双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到2020年新疆双语教学发展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提出了保障双语教学发展的政策措施,从而把双语教学工作提升为国家战略进行安排部署。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始终把双语教学工作摆在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地位。2004年以来,相继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的意见》。成立了由自治区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双语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单列机构和编制,统筹管理全区双语教学工作。各地按照自治区党委确定的双语教学从幼儿抓起、从教师抓起的工作思路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研究和制定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及时调整发展目标,提出了一系列保障政策措施。在各方的合力推动下,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尤其是学前“双语”教育发展迅猛。从2008年起,国家在新疆实施了“新疆少数民族‘双语’幼儿园建设工程”和“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发展保障工程”。2008~2012年,国家和自治区共投入50亿元,在七地州及九县市(即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苏地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等七地州所属县市以及托克逊县、吐鲁番市、伊吾县、巴里坤县、木垒县、温泉县、若羌县、尉犁县、和静县等九县市)建设双语幼儿园2237所。[2]截止2012年10月,这些幼儿园已全面完工,陆续投入使用。[1]2007~2012年,自治区财政每年投入1000万元,重点用于七地州及九县市之外县市双语幼儿园建设。[2]除此之外,社会各界也积极投资建设双语幼儿园。各地还通过国家、自治区教育专项、对口支援、多渠道筹措资金等,加大了对学前双语教育的投入力度,极大地缓解了学前双语教育发展面临的校舍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这些措施使得新疆学前双语教育从2005年起步发展到目前近37万在园幼儿的规模。从2002年初开始,自治区全面启动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积极推进双语现代远程教育建设,目前,双语现代远程教育已覆盖2.32万个班级,104.4万名学生受益。[1]截至2011年底,全区学前和中小学少数民族接受双语教育和民考汉的学生99.85万人,占学前和中小学少数民族在校生的46.9%,比2010年的82.71万人增长了20.72%。

3.不断拓宽培养渠道,加快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步伐。为了加快新疆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步伐,先后举办了新疆内地高中班、区内初中班、对口新疆高中班、内地新疆中职班等。

(1)内高班。从2000年起,国家在内地发达城市重点中学举办内地新疆高中班,年招生规模由2000年的1000人扩大到2012年的8330人,已累计完成13届5.1万人的招生任务,在校生规模达到2.7万余人,学生分布在全国44个城市的85所办班学校。[3]截止目前,国家已累计投入内高班基建等各项经费超过6亿元。各办班城市财政拨付的年生均经费都达到或超过了国家规定的年生均8000元的标准,绝大部分城市达到10000元以上。自治区财政已累计投入内高班经常性经费近4亿元。

(2)内初班。为了加快推进新疆基础教育发展步伐,让更多的农牧民子女享受到优质的基础教育资源,同时向不断扩大招生规模的内高班提供高质量的生源,新疆从2004年起在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石河子、奎屯、昌吉、阿克苏、库尔勒、哈密8个经济较发达、教育质量较高的城市开办新疆区内初中班(简称内初班)。招生规模从2004年的1000人发展到2012年的7400人。截止目前,内初班已累计完成9届4.2万人的招生任务,在校生规模2.1万人,办班城市、办班学校分别达到11个、24所。[1]2007~2012年,已有近2.4万名内初班学生顺利毕业,绝大部分毕业生顺利升入内高班学习。为解决好内初班毕业生的继续教育问题,从2007年起在原8个内初班办班城市举办新疆区内高中班,招收未升入内高班的内初班毕业生,目前在校生1900余名。2009年,自治区又将内初班毕业生纳入中师、中职培养范畴,进一步拓宽内初班毕业生的培养渠道,目前已有2000余名内初班毕业生顺利进入区内中师、中职学校学习。截止目前,自治区已拨付内初班各项办学经费超过9.1亿元,其中:基建补贴经费3.5亿余元,经常性经费4.4亿余元,并按班师比1∶8的标准下达内初班教职工编制2400个。此外,自治区从2007年起专门设立了内初班、内高班学生大病医疗救助资金,每年各下达专项经费100万元。

(3)对口班。为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加大内地省市对口支援新疆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力度,部分对口支援省市根据受援地区的需要,利用当地优质教育资源,面向新疆对口县市举办了对口新疆高中班(简称对口班)。2004年以来,部分对口支援省市先后面向新疆和田、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等地区的对口县市举办了对口班。和田地区行署先后与浙江省金华市、天津市、安徽省马鞍山市、北京市人民政府达成每年招收代培和田地区80~120名高中生的对口援助协议,目前累计完成招生1440名,现有在校生1040名。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人民政府先后于江西省南昌县、江苏省无锡市人民政府达成每年招收代培克州100名和40名高中生的对口援助协议,目前累计完成招生480名,现有在校生363名。

(4)内职班。从2011年起,国家利用内地省市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在天津、上海等中、东部9个省(市)的31所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举办内地新疆中职班(简称内职班),2011年起每年招生3300人(其中:地方招生3000人,兵团招生300人),到2013年,在校生规模达到并稳定在1万人左右。目前,6000余名新疆各族应届初中毕业生在天津、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广东9个省市的33所学校学习。内职班学生除享受中央财政生均5000元补助外,同时享受财政部等四部委《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工作的意见》中所界定的中职免学费、补助生活费政策。内职班学生毕业后鼓励回新疆就业,也允许留内地就业。就业实行市场引导,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作为党的惠民政策,内高班、内初班、对口班和内职班坚持向农牧民子女倾斜,农牧民子女录取比例逐年提高,内初班的录取比例已连续4年保持在90%,内高班2012年达到76%。

(5)争取支援,培养少数民族人才。自1989年开始,国家启动了内地高校支援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协作计划人才培养项目(简称协作计划),旨在利用内地高校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为新疆培养高素质的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进一步加快新疆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步伐。协作计划首期招生500余人,涉及内地50余所高校。截止目前协作计划已顺利实施了五期培养任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已由最初的几百人扩大到2011年的6000人,累计招生3.7万人,培养毕业生1.6万余人。从2011年起,开始实施第六期培养计划,招生规模在第五次协作计划2000人的基础上将逐步扩大到6800人,涉及内地300所高校。协作计划实施20余年来,为新疆培养了大批少数民族优秀人才。目前以“协作计划”、“直招计划”、“内高班计划”等形式在内地高校就读的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近3.5万人,涉及内地300余所高校。从内地高校毕业的新疆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绝大多数回到新疆工作,充实到政治、经济、农业、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各个领域,许多毕业生已成为新疆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成为新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和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教育部、国家民委等有关部委,各协作院校高度重视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中央财政于2001年专门设立了新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补助专款,每年拨款1600万元资助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困难学生,已累计拨付专款1.6亿元,自治区从2010年起配套3400万元,使补助专款总额达到每年5000万元。新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始终与内地省市的援助密不可分。自1997年以来,北京、浙江、山东、天津、河南、上海、辽宁、江西8省(市)和15家国有大中型企业纷纷与新疆南疆四地州建立了教育对口支援关系。2000年4月,国家启动了“东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西部贫困地区学校工程”,安排山东对口支援新疆教育工作。山东省积极选派支教教师、实施“山东援疆教师培训工程”、安排地市对口支援新疆18个“两基”攻坚县,有力支持了新疆“两基”工作。自开展教育对口支援工作以来,区内外通过向新疆贫困地区选派支教教师,向受援中小学援助资金,捐赠图书以及各类教学设施等,为新疆基础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此外,通过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和“援疆学科建设计划”,16所部属高校全面对口支援新疆的11所本科高校和1所专科学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在内的42所内地高校对口支援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等高校的85个学科建设,在对口高校的支持下,新疆高校的学科建设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大幅度提升。

二、新疆发展民族教育事业的基本经验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新疆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动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同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结合起来,切实解决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特殊困难和突出问题,切实保证民族教育事业发展优先于其他各项事业。新疆民族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以少数民族教育为特色的教育体系得到确立和完善,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结构趋于合理,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各民族人民文化素质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目前,新疆少数民族教育呈现出较快的发展局面。在新疆民族教育事业的深入改革和持续发展中,总结出许多宝贵经验,最根本的是:

1.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发展民族教育事业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防范和抵御西方敌对势力和境内外“”贯穿教育工作始终,把加强和改进大中小学生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工作始终。新疆教育系统始终把培养政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作为教育的核心和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坚持政治家办教育,坚持稳定压倒一切,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紧密结合区情和青少年学生思想认识实际,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反渗透教育,把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思想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常抓不懈,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确保了教育系统长期稳定,为自治区稳定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

2.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多年来,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始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事业发展全局,不断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不断增强教育生机与活力,实现了教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优先发展教育,通过采取一系列特殊扶持政策,促进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坚持以学生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培养高素质人才;坚持教育公平,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统筹城乡和区域教育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元化需求,关注偏远少数民族农牧区教育事业发展,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农牧区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师资队伍,努力实现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3.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切实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没有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提高,就没有新疆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更无法实现新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必须从维护新疆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重视发展新疆的民族教育事业。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创新发展模式,以汉语教学为突破口,积极推行“双语”教学,加快推进少数民族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充实和优化师资队伍,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

4.坚持依靠自身力量与接受内地省市援助相结合,努力实现民族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新疆的民族教育事业既要立足自身加快发展,又要善于借助中央和内地兄弟省市的援助平台,大力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学习先进经验、提升发展能力。要紧紧围绕新疆教育事业特别是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积极争取中央和支援省市对新疆教育事业的帮助和支持,用足、用好中央和内地省市支援新疆的各项政策措施,集中力量解决教育发展难点和瓶颈,全面提升新疆教育整体发展水平。

三、发展新疆少数民族教育的思路

从实现国家战略,维护国家利益,确保国家稳定的高度看待新疆教育,把教育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基础、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和维护稳定的重要前提摆在新疆工作的首位,把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与新疆教育长远发展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以中央财政支持为主、地方财政投入为辅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对新疆教育支持力度,强化基础,提高质量,努力缩小新疆教育整体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为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1.进一步加大义务教育资金投入力度,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普九”成果,改善办学条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疆中小学生生均校舍、图书、仪器设备值等办学条件指标低于国家平均水平,“两基”还处于较低的水平。按照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新疆将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二期)、双语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议国家加大对新疆转移支付力度,保障教育经费,并在一般性转移支付中加大用于教育的比例,支持新疆健全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保障各级各类学校的正常运转和发展需要。全面普及、大力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提高工程,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和现代化建设,提高义务教育的办学效益和整体发展水平,缩小与内地经济发达省区的差距。

2.加大培养培训力度,加强少数民族课改专家团队、课改骨干教师队伍和双语教师队伍建设。少数民族课改专家严重不足、课改骨干教师整体水平不高已成为提高民语授课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最大瓶颈。设立课改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加大对少数民族课改骨干教师的培训力度,逐步建立高水平、数量足够的少数民族课改专家团队,切实提高少数民族课改骨干教师整体水平。以双语教师培养培训为重点,坚持多渠道、多形式并举,严把合格教师入口关,形成培养培训相互衔接、互为补充的工作体系,继续落实各项支教工作计划,切实提升双语教育教学水平。以构建一支“政治合格、素质过硬、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队伍为目标,共同完成新疆35岁以下中小学少数民族教师一至两年的培训,使在职中小学教师向“民汉兼通”转型,为新疆推进双语教育提供师资保障。

3.继续实施推进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农村乡级中心小学建设计算机教室,配备电视机和DVD播放机等设备,实现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在“双语”教学中的“班班通、堂堂用”。

4.实施中小学“双语”和民族语言文字教学资源库建设工程。建设少数民族语言教学资源库。形成多层次、多功能“双语”教学的服务体系,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远程传输的目标。

5.实施边境县教育工程。实施边境县“国门学校建设”、边境县“寄宿制学校工程”、边境县“教师住房工程”等工程项目,改善边境地区中小学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整体水平。

双语教学工作计划篇9

1《工业工程导论》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工业工程导论》是工业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工业工程是一种将人、设备、物料、环境和信息等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并对工业等生产过程进行系统规划设计、评价创新,进而提高工业生产率和社会经济效益的专门化综合技术,内容日益广泛。它既带有鲜明的工程属性,又有着显着的管理特征,是一门工程技术与组织管理等有机结合的交叉学科。通过学习《工业工程导论》课程可以使学生了解与认识工业工程的基本内容、特点和方法,从而为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与实践打下良好基础。《工业工程导论》涉及的内容宽泛,以我们所使用的教材为例,包括如下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工业工程历史、定义和地位,具体有工程和工程教育的历史概述、工业与系统工程、工业与系统工程职能的组织和管理;第二部分是工业工程的职责范围,具体有生产工程、厂址选择、工厂布置、工作测定和设计、财务补偿、作业计划与控制、质量管理、财务管理和工程经济、人事管理、管理系统设计、物料搬运、分配和路程安排;第三部分是运筹学和大规模系统分析的影响,具体有运筹学、确定性的数学规划、工程项目管理、概率模型、系统概念。所以内容宽泛,跨度大,就我校教学计划中规定的32学时来看,只能是选择性的重点讲授上述内容的1/3左右。《工业工程导论》部门内容相对有难度,特别是与工程紧密相关的部分,如:制造工程里面的各种加工方式、流程等相对专业的内容,对于管理类的学生来说有难度。因为低年级的学生只是在认识实习时对制造企业有个初步了解,而认识实习只是走马观花,难以取得更为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对于工科院校的学生来说,财务管理、成本控制和质量管理方面的课程显得偏难。再者,运筹学、概率模型等又需要有较好的数学功底。

2《工业工程导论》双语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我校在制定本专业培养方案时,选择《工业工程导论》进行双语教学的原因如下:首先,工业工程导论部分内容虽然涉及面广,但难度相对较低。其次,工业工程导论是整个工业工程专业的知识基础,进行双语教学可以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和外语能力两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工业工程与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专业方向一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于专业外语更为娴熟,在期望使学生切实掌握课程基本内容的同时,也可通过对外语的大量运用,进一步锻炼和提高自身的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下面从三个方面具体分析该门课程双语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2.1英文教材的筛选

选用什么样的教材,首选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因为,作为双语教学知识的吸取方,学生的外语水平和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对双语教学的效果有着关键的作用。工业工程专业近年来成为工科院校的热门专业,该专业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总体较好。但中学阶段的哑巴英语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口语和听力偏差。同时,专业词汇贫乏是导致原版教材无法直接使用。另外,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需经过语言和语思维的双重转化。考虑到双语教学的特殊性,教材既要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又要兼顾对学生外语能力的提高[3,4]。因此,生源好、学生基础扎实的院校,应尽量采用原版教材。原版教材语言地道、信息量大、可读性强、内容详实,能够提供该领域前沿专业知识。在选用原版教

材的过程中,还应注意英文的难度,语言过难会导致学生的厌烦,进而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产生不良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原版教材并非完美无缺,有些内容本该简单精炼,却过于详细,书本过厚,价格过高。因此本人在国外将原版教材《工业与系统工程概论(第3版)》,进行了部分影印编册后发给学生作为教材使用。2.2教学方法的改进

鉴于《工业工程导论》课程涉及的概念、定义、公式、术语、专有名词的数量较多,并且这些术语不仅仅来自管理科学领域,也来自工程技术领域及计算机技术领域,使用英语讲授对教师和学生都要求很高。教学过程中信息量大,学生在掌握课程的众多知识点之外,还需要记忆大量的专业词汇,并采用英语来进行理解和思维。为保证课堂45分钟的教学质量,课前预习成为必须的过程。在每节课结束前的5~10分钟,在布置该节内容的课后作业的同时,还须安排学生对下一节内容进行课前预习。双语课程的教学不是单纯的英语教学,不能像大学英语授课那样,把对单词、句子和段落的阅读和理解作为重点。只用英语解释会让学生费解,教师还需要用中文讲解,即采用穿插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外,学生更需要主动学习,到图书馆或网络,包括一些专业论坛来查阅相关资料,及时温习并整理已学知识。对于生源一般的普通院校各专业,由于课程的专业性和理论性,采用英文教材+中文讲授的模式更与实际情况相符。经过4年的摸索,研究者已从最初采用的全英文教授转变为目前的混合型,并且结合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替代课堂板书,丰富了教学内容。如此一来,学生在听教师英文授课的同时,可与授课老师用英语进行课堂专业知识的互动讨论。授课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主要用汉语讲授,再让学生精读教材后与老师交流讨论,以真正受益。通过这种模式,优化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尝试借鉴mBa教学中的“案例讨论式”教学活动,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发挥多种教学活动及教学方法的优势,真正提升双语教学效果。

2.3多元的考核制度

 在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一个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不仅对整个教学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是调动教师和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机制[5]。或者说,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一方面是可以检验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反映了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可以督促学习和引导教学过程。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专业素质和外语素质是双语课程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为同时满足大纲和与实际相接的要求,教师要收集和整理很多针对当下中国国情的资料,以充实教学内容,因此其隐性和显性的工作量和难度要比普通教师高很多。此外,由于学生外语能力和专业素质存在差异,采用双语教学往往会对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产生影响。一些外语基础弱的学生会产生厌恶情绪,教师可能会在课堂上面临更多的难题。为此,需要学校管理者在政策上鼓励教师深化研究、大胆实践,完善教师的奖惩制度,对其超额付出给予认可。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双语课程的考核应同时关注教学过程和最终考试结果,使二者实现统一。建议教师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灵活运用笔试、开卷、闭卷、半开卷等方法。并可将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及讨论的次数和质量作为评价内容,鼓励学生阅读英文文献、撰写外文报告,学期末考核可将口头考试与书面考试结合。书面考试可中英文结合,建议多考主观题,让学生自主思考,有更大的答题自由度,以锻炼学生的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从管理的角度来讲,双语教学的监督机制也需要建立完善,并纳入日常的教学管理议程,从制度层面对双语教学实行管控,制订详细可行的评估细则,对教学大纲、教材的选用、教案、教学进度表、教师准入条件、课堂教学检查、试卷、学生意见反馈等进行规范化管理,做到有案可查,有章可循。

3《工业工程导论》双语教学效果

经过连续4届的讲授,从10级学生的反感厌恶,到11级学生的新鲜有趣,到13、14级级学生的适应融合。连续4届的统计数据来看,《工业工程导论》双语课程较好地完成了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任务,并培养了学生的外语兴趣和专业外语水平。从学校近3年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统计结果来看,工业工程专业的国家英语等级考试通过率和优秀率大幅度提高。从学校教务管理系统“学生评教”模块的统计来看:68%的学生反映经过一学期的双语学习,自身的思维和英语水平有显着的进步,学习兴趣大大提高;12%的学生反映课程讲授的速度太快,信息量过多,导致学生的印象模糊,为此,需要教师精心备课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参与性。由于学生英语水平差距较大(以12级学生为例,58名同学中,8人通过六级考试,24人通过四级,还有26人未通过四级考试),学生接受能力差异很大。学生在学量专业知识的同时,大量阅读、理解英语必然难度增大,因此,需要根据学生英语基础的不同,因材施教,进行分类教学。

双语教学工作计划篇10

关键词双语教学数学专业最优化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exploretheBilingualteachingof"optimizationmethod"

SUnGuanying,GUoFenhong

(CollegeofScience,northChinaUniversityoftechnology,Beijing100144)

abstractinthispaper,combinedwithcharacteristicofoptimizationmethodsthiscourse,explorebilingualteachingofmathematics;fromrealitytomakesomesuperficialunderstanding,hopingtofurtherpromotebilingualeducation,especiallyplayavaluableroleinmathematicsprofessionalbilingualeducation.

Keywordsbilingualteaching;mathematicsprofessional;optimizationmethods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与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双语教学被国家、社会和学校高度重视。2007年教育部和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要求“推动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双语教学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各大高校纷纷开设双语课程并进行双语教学的探讨和改革。很多奋战在教学第一线的同仁已经取得很多经验和成果。关于数学专业的双语课,如数值分析,高等数学,复变函数,离散数学,线性代数,常微分方程等的双语教学也有了一些成果。作者结合最优化方法课程的教学经历对数学专业的双语教学谈一点体会和看法。

1最优化方法双语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最优化方法是一门新兴的应用数学分支。近二三十年来随着计算机的应用而迅猛发展,已经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和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中。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学规划,主要指线性规划、整数规划、运输问题、非线性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在该领域的深入学习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通过最优化方法的学习,能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的问题,分析和解释最优结果,并将结果应用到实际中去。我校近年来将这门课设置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学生的第一门双语课。(作者所在学校的数学专业已开设的双语课程有“最优化方法”和“计算机图形学”。)力求学生通过双语课的学习,不仅掌握数学专业知识而且提高应用英语的能力。

数学专业开设这门双语课程有其自身的优势。首先,这门课对数学专业学生来说难度不大,专业知识容易掌握,这样就可以有足够的时间用于专业英语的学习,使得专业知识和英语同步提高。其次,“在数学语言中,绝大多数的术语都出于外语,数学中大多数的符号也都是由外语字母演化来的。”数学语言的简洁性和通用性使得数学双语课对学生的英语基础要求比较低,更适合作为双语课开设。

2最优化方法课程的设置和师资要求

作者所在学校的学生一般在大二下学期考英语四级。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英语强化学习,英语听说读写水平已经有了一定提高。学校给数学专业学生在大三上学期开设最优化方法双语课,接着在大三下学期开设“计算机图形学”双语课。双语教学的连贯性有助于学生巩固和提高专业英语水平。若将双语课程作为必修课开设,英语太差的一部分学生可能会有厌学情绪,上课不认真听讲甚至逃课。因此建议将双语课设置为选修课,学生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和爱好进行选课会更有动力和积极性,这样教与学的效果都会更好。

关于双语教学的师资,建议学校预先设立一个双语教师储备库,提前培养一部分能胜任双语教学的教师。比如,可以招聘一些拥有海外学位的教师,或者派出一部分教师去说英语国家进行教学培训,到国外课堂听讲和教学观摹,熟悉数学课堂上常用语句的标准用法和准确发音。教师能够熟练应用课堂用语才能将双语教学落到实处。此外,要教好一门双语课教师备课的工作量很大。然而由于这门课是专业选修课,学生人数一般在60人左右,按照现行的工作量计算方法,实际工作量和计算工作量相差很多。合理的工作量系数可以调动教师从事双语教学的积极性。

3最优化方法双语教学的课堂实践和后续应用

这门课选用全英文教材《operationsResearch(mathematicalprogramming)》(wayneL.winston)作为双语课教材。但是由于中英文教材的侧重点不同和学时限制,一学期不可能讲完整本书。因此在开始的时候就指定要讲的章节,剩下的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学,教师给予辅导和解答。在作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是:由于教材较贵很多同学不愿意购买,平时只看课件或者中文书,这就影响了预期效果。希望学校图书馆能提供一部分教材供学生借阅,或者校内书店以较低价格出租给学生。每节课用到的英语专业词汇提前告诉学生,让学生提前查出这些词的中文意思。通过亲自动手可以加深对单词的印象。再通过教学中重复使用这些单词,学生就可以很快掌握。其次,教学过程中遵循循序渐进规则,中文解释的比例从开始的占讲课大部分逐渐减少到只占少部分。再者,课堂上多与学生互动,例如用英语提出简单的问题,增强学生对英语的信心;还可以鼓励学生用英文进行讨论和课堂演讲(presentation),教师可以给于现场指导和纠正。课堂表现分数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由于这门课的广泛应用性,已经有一些数学软件如Lingo,Lindo和matlab等可以求解相关问题。这些软件的命令是英文词汇或者其缩写,编写程序代码也需要用到专业英语,可以锻炼学生的英语读写能力,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介绍这些软件的使用方法。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采用全英文出题,锻炼学生的专业英语读写能力。

作为这门课的后续应用,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数学建模和毕业设计中可以给出一些运用最优化方法解决的实际问题,这样可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最优化方法的认识,锻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

北方工业大学教改和课程建设基金:数学专业双语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1]陈静.高校理工科双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研究,2013.36(1).

[2]储茵,刘盛全.普通高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模式与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2(4).

[3]张笑燕,杜晓峰.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4).

[4]韩建侠,俞理明.我国高校进行双语教学学生需具备的英语水平[J].现代外语(季刊),2007.30(1).

[5]成晓毅.我国高校双语教学模式初探[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3(3).

[6]吴平.五年来的双语教学研究综述[J].中国大学教学,2007.1.

[7]于环赤.双语数学教学及模式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9.5.

[8]王艳群,杨晓.地方本科院校开展《常微分方程》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林区教学,2009.10.

[9]马立新.复变函数论双语教学问题探析[J].教学园地,2011.18.

[10]申笑颜,孙慧哲,苗丽华.高等数学的双语教学实践尝试[J].中国大学教学,2008.9.

[11]江守礼,许玉铭.高校数学专业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