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中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十篇中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十篇

中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1:36:51

中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篇1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结合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着重研究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精神为主要目标。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开阔国际视野,更好地完善与发展自我,并具有今后在生活和工作中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为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材编写组主持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2(基础模块)》(湖南版)。本册教材有10个教学单元和2个复习单元,采用单元式为主编排内容,功能、语法、话题等在各个单元之间循环编排。每单元由lead-in,listeningandspeaking,readingandwriting,languageinuse,unittask,pronunciationpractice,self-check和lifeandculture等部分组成。

三、学情分析

学生存在以下问题

1、英语基础总体较差,英语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英语基础很差且学习目的不明确,认为英语学习没必要或畏难而有厌学情绪。

2、有些学生的学习方法欠佳,也没有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四、教学目标

1、学习300个左右行业通用的专业词汇及缩略语。

2、要求学生能在某种特定情景下能用英语交流:如打电话、求职等。

3、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写作习惯,掌握基本的语法结构。

4、在英语能力提高的同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教材中所涉及的语言交际项目和所列出的用于该项目的交际用语,词汇和句型的意义及用法,语法的学习及具体应用,听力及阅读方面的系统训练。

难点:英语口语训练、词汇的识记、听力理解、阅读理解及语法。

六、具体措施及教学方法

1、端正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使其认识到该阶段学英语的重要性及实用性。

2、尽力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创设良好的英语课堂气氛,可采用英语游戏、竞赛和播放影音等形式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好英语。

3、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兼顾个体,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

4、适时进行德育教育。在教书的同时做到育人,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中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篇2

一、处理三个关系

1、公共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

高职教育中的公共课程是对学生文化知识、基础能力的培养,是学生智能发展的基础。根据对企业、对往届毕业生的调查,我们感到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要求文化基础知识底厚面宽,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高职教学计划中的公共课部分,从提高人才文化素质来看,具有“功底性”功效;从为专业学习服务来看,具有“工具性”功效。为此学校十分重视公共课程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加强公共课程教学,尤其是数学、语文、英语、计算机课程。其一是适当增加教学时数,延长教学学期。其二是改革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突破原有的学科性体系,形成新的应用性体系,体现相对宽和浅的知识结构,突出素质教育。其三是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的结合。如语文为了扩大阅读面,增加动笔的机会和频率,要求学生一学期写10篇以上的“读书笔记”。

2、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的关系

在处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时,一是压缩理论课教学时数,减少理论性、学科性教学内容,增加应用性、实践性教学内容,保证五年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课时比为1∶1。二是理论教学应围绕培养能力来展开,配合技能训练来进行。理论教学为能力培养服务,其理论适应症仅是为了让学生理解掌握,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教学计划中,为了更好地解决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问题,我们在物理、英语、语文、计算机等课程中,相应安排了实训周,通过实训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检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教学计划的安排设计,不但具有理论教学计划表,而且具有实践教学计划表,对具体的实践教学时间安排与分配、实践内容、能力考核目标都作了详尽的计划与安排。

3、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关系

必修课是使学生掌握第一岗位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专门技能,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选修课则让学生自主选课,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特长,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可以改变专业教育的封闭状态,开阔学生视野,拓宽知识面,让学生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高职教学计划中我校安排了书法、社会心理学、外国文化与外国经济、彩电维修、市场营销、新技术和新工艺介绍及第二外语(如德语或日语)等七门选修课,作为必修课的补充与延拓。选修课与必修课之比为1∶7左右。

二、设置五类课程

进行高职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的改革是高职教学计划开发的核心内容。我校依据教学课程综合化、核心化,核心化,教学方法多样化、现代化的要求,设置了五类课程。

1、开发综合课程

开发综合课程既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职业教育改革的自身需要。一方面综合相关类课程,压减重复性知识,避免学科间的相互割裂;另一方面压缩理论课时,腾出时间来开设新技术课程和增加实践性课时。我校三个高职专业都开发设置了2—3门综合课程。如精密模具专业及机电控制专业为机械设计基础和机械制造基础等综合课程,集成电路专业为半导体器件物理基础、半导体集成电路和电子技术基础等综合课程。《机械设计基础》这门新的综合课程,综合了工程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及机械零件、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零件CaD等,在综合开发中做到了两点:其一,建立新的课程体系。以受力分析、运动分析、设计计算、绘出零件工作图为课程主线,以工程力学篇和机构与零件篇为课程的两大部分。其二,精选教学内容。按照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精选与专业相关的力学、机构与零件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2、确立核心课程

确立核心课程是开发教学计划的一项重要工作。核心课程就是代表专业技术最新发展水平,反映专业核心技术并且具有“领头羊”作用的专业课程。如精密模具专业的《精密冲压模具》、《精密塑料模具》、《精密模具制造工艺》等课程,其中,通过《精密冲压模具》等精密模具专业核心课程,使学生能能合理编制冲压工艺,设计精密冲压模具;会拟订塑压成形工艺,设计精密自动注塑模具;能合理编制模具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编制模具装配工艺程序,从而使学生掌握精密模具制造技术,具备走上模具生产岗位的关键专业能力。

3、开设双语教学课程

开设双语教学课程,目的是提高教师运用外语进行教学的能力与素质,更是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学好外语、走向世界的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外语听说读能力。我校各高职专业均选一门专门课程作为双语教学试点课程,如精密模具专业及机电控制专业为《机械设计基础》,集成电路专业为《电路基础》,其相应课程尽量兼顾采用英文版教材及汉文版教材。英语授课的教学时数应占总课时的25%以上。

4、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课程

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张嘴巴,这种老的教学方式已难以持久。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体,使教学方法更加灵活,教学手段更加先进,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效果更加显著。我校在各高职专业中,都选择若干课程开展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并由教师自行开发多媒体课件,如《物理》、《模具CaD/Cam》、《autoCaD》、《单片机与pLC》、《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基础》、《半导体集成电路》等课程。

5、开展计算机专业软件应用课程

中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职业活动语言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C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8.048

1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主导模式。行动导向教学法是根据完成某一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动、行动产生和维持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其核心在于把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它倡导通过行动来学习和为了行动而学习。(韩茂源,2011)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和中心,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管理者、组织者、监督者和协调者,并且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顺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到基本技能,对专业知识进行掌握,从而建立起自己的知识、能力及经验体系。

2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第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传统高职英语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收,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行动为导向的英语学习,学生是语言学习过程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语言活动、如扮演职场人物用英语接待客户、向外宾推销产品、拟写活动方案等。在职业行动过程中学习语言,凸显语言学习的趣味性。第二,教学内容以职业岗位任务为依托,学生应用英语完成职业活动,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第三,注重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高职学生学习更容易受同伴影响,同伴的肯定与鼓励可以让学习过程充满动力,学生在合作中相互配合、协助,共同提高。

3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以工程造价专业为例,高职英语教学可采用模拟仿真教学法、项目引导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

3.1模拟仿真教学法

教师通过与学生专业、职业、业务有关的仿真的任务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英语课堂里面用心,用手,用脑(职业活动),主动参与英语学习的教学活动。学生在模拟的职场情境中,用英语交际、表达思想、解决业务问题,能促进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实施模拟仿真教学法可采用以下步骤。

3.1.1教师创设职业工作情景

教师根据工程造价专业相应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教学情景,如招投标工作情景:某建设工程公司市场部经理小王在招投标网上阅读一则招标公告,了解到某地产公司计划在成都开发住宅项目,小王要完成哪些工作任务才能参加竞标呢?同学们运用专业课知识描述主要工作任务:询问招标信息、购买招标文件、参加标前会议、编制招标文件等。教师从列举的任务中设定一个具体学习情境:小王如何用英文询问招标信息呢?

3.1.2学生制定学习计划

教师导入招投标流程中常用英文词汇及句型,学生通过词汇、句型等练习熟记单词、句型,分组模拟小王和招标业务员的对话,小组内进行会话演练。

3.1.3学生实施计划,师生共同评估

教师组织全班同学进行实战会话大比拼,教师从每小组选择一名学生组成评委组,教师提供评分标准,如从语音、内容、肢体动作、表演等方面评比,师生共同点评,评出最佳小组。学生通过模拟会话训练熟记招投标流程活动的英文表达方式,激发了学习兴趣,在活动中应用英语巩固专业知识,提高职业综合能力。

3.2项目引导教学法

项目引导教学,就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教学法的学习重点在于项目的实施过程,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项目教学法实施的基本步骤是:选定一个项目任务制订项目计划实施项目计划提交成果并评估。(王正海,2011)。

以工程造价专业学生英语学习为例,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要阅读、签署或管理合同,教师布置写作任务:小王所在建筑工程公司通过参加投标活动,成功竞标,准备与房地产公司签署合同,让学生拟写一份建筑合同协议书,学生可分小组完成。

学生根据任务,分工合作,学生课后可借助工具书或在网上搜索英文合同协议样本,讨论合同写作的流程,查找词汇、句型,按合同的逻辑顺序逐段书写,形成合同草本。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点评提交的英文合同,如合同是否阐明了各项条款、语言是否规范、写作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及如何应对等,教师也可提供英文合同的范本供学生对比和参考。在拟写英文合同的过程中,学生学习了合同写作的流程,锻炼了英文阅读和写作能力,也加深了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3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收集或者设计相关的教学案例让学生分析和研究,寻找对策,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如在工程造价专业英语教学中处理索赔(claims)的问题中,教师应收集一些国内外工程索赔案例,用于教学讨论,吸引学生兴趣,然后分析案例、讨论案例,让学生学习如何应对业主的索赔和如何向业主进行索赔、索赔的方式和时机、索赔的法律依据等。案例的分析、讨论以英语为主要课堂语言,学生通过案例教学掌握工程管理中工程索赔的语言知识和技能。

在行动导向理念下开展语言教学活动,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通过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让学生把英语作为一种沟通交流的工具,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自觉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成为适应职业市场发展需求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韩茂源.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理论释义及实践解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6):146-148.

中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大学语文》;行动导向教学法;项目教学法

一、职业教育对高职语文课程建设提出新要求

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更为强调实践、技术、职业,后者偏重理论研究,在“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大背景下,对高职语文建设提出新要求,即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本位。上海第二工大高职研究所宇调查上海的企业171家,分析显示: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首先,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不能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其次,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素质不能满足企业要求。企业反映高职院校毕业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专业基础不扎实,在与人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创新、责任感、自我学习等综合素质方面也较为欠缺。在技术更新迅速的当代社会,这种能力和素质无论对企业还是对个人都是极其重要的。企业还反映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例如,一家著名的汽车生产企业人事经理反映:现在高职院校毕业生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不是技能问题,而是一个综合素质问题。许多毕业生缺乏起码的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缺乏在工作中计划、统筹安排的能力,缺乏基本的责任感,也缺乏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再学习的能力,这是学校教育应该反思的主要问题。因此,在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作为一门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公共基础课,应着眼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一方面,夯实垫高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语文能力基础和人文情感基础,有效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另一方面,把语文能力训练和专业的职业化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为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奠定基础,为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二、《大学语文》课程结合课程内容、社会需求与高职学生的特点,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

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高职学生大多来自普通高中的勉强上线者,这些学生自我阅读、自主写作、实际应用能力欠缺,课余生活单调乏味,迫切希望丰富和发展自己。他们期望通过《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开阔视野,提高语文能力,实实在在感受语文在自身成才中的作用。基于此,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从丰富的教学形式中受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实践表明,职业教育的教育对象,主要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培养对象在智力类型上的差异,决定了两类教育的培养目标的差异――社会所需要的不同类型的人才,因此,它们是两类不同类型的教育。教育实践和科学研究都证明,形象思维强的人,能较快地获取经验性和策略性的知识。这正是职业教育的优势,也正是大多数职业院校的学生的优势。课程开发应以情境性原则为主、科学性原则为辅。”[1]基于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与方法,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议1999年制定的《框架教学计划》所决定的一种新型职业培训教学课程体系和先进的职业技术培训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又为实践导向、行动引导、活动导向、行为引导型等说法,代表了当今世界上的一种先进的职业教学理念。这种教学方法是对传统的教育理念的根本变革,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因而行动导向教学法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只用脑,而且是脑、心、手共同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行为能力的一种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整个教学过程可分为收集信息阶段、独立制定工作计划阶段、决定阶段、实施阶段、检查阶段和评估阶段。在整个教学中学生始终占据主体地位,教学质量的高低最终通过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反映和体现。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教学,学生在获取真知的过程中,必然会引起素质的变化。这个素质指的是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方法、动手能力和技能、习惯和行动标准及直觉经历、需求调节、团队合作等方面的综合。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倡导的基本教学方法有头脑风暴法、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和引导文教学法等。其中,最为重要的项目教学法是由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首先提出并由其学生不断丰富和发展。项目教学法是一种教和学的模式,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该教学过程中,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工程或事件,设计出一个个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教学项目,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涉及技术、社会和环境等因素的真实工作环境中,过程完整地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综合实践问题的能力。项目教学法的运用,更加有利于偏重技术、操作、实践的职业教育的发展和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

(一)精心设计项目

“做中学”是项目教学法的最大特点,因此项目设计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可实践性。项目的设计应采用结构化的方法,自上而下,逐步细化的原则;项目的实施,则采用自下而上、由易到难、逐步完善的原则进行。

根据课程内容以及学生专业特点设计项目,每一个项目包含若干个知识点,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还锻炼了他们的各种职业核心能力,整个项目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和指挥者,如:杨莉主编的《大学语文》第一单元是“生命方舟”,选学的主要篇目有:庄周的《逍遥游》,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欧阳修的《秋声赋》、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围绕本单元,设计的项目是“发现生活中的诗意”,要求同学们自己创作诗歌或散文作品,并通过朗诵、表演的形式呈现出来,期望同学们通过这一项目,提高写作能力以及在生活中的观察和感受能力,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围绕这个项目,具体设计了以下四个任务:

任务一:网上搜集本单元涉及的文章的相关资料,了解作者,阅读评析作品,用ppt形式分组讲解;

任务二:每组自己创作诗歌或散文作品,用朗诵、歌唱等形式展示作品;

任务三:学习策划书、主持词的写作,以小组为单位写一份策划书、主持词,明确本次活动的进程,串联活动内容;

任务四:以“原创作品诵读比赛”为主题,各小组选两名主持人,进行小组成果展示(经典诵读),记录成绩。

在完成这个项目中,展现了同学们发现生活美的眼光和感受美的心灵,“七迹”小组围绕春天里的一次出游,诗话散文再配上实景照片,以及优美的朗诵,给同学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映像,“当世界睁开眼,湖与山的爱情在微弱的阳光里开始剥离,相互交融的世界变的愈加清晰,在朝阳的映射下世界开始认知自己。……云很轻,这柔软的棉被也挽留不了清醒的太阳,迎来崭新的一天。在湖的柔波里,鱼儿也醒了,世界都醒了。”“非常6+1”小组朗诵了自己创作的诗《从来原来后来》:“从来,没在生命中设想我们这一群人相遇的场景。/原来,我们的相遇是早已注定。/后来,不同棱角,不同形状的我们慢慢靠近,/书写了一段美妙的故事。/从来,我就不曾怀疑友情是我生命中最美丽的画卷。/原来,缘分的天空里有的是无数微妙的牵扯。/后来,我们在时光的长廊里相扶,携手相依。/在如斯的岁月里/我们此时正在试着安放自己的青春/撕扯着懵懂幼稚的标签/憧憬一个又一个明天/莽莽撞撞、磕磕绊绊/张扬着特立独行的个性/眺望一个又一个远方/幸好有那么一群人在身边/幸好我们有这一场相遇//从来原来后来”。

另外,第二单元为“真爱之旅”,设计的项目为举行一次以“我的爱情观”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经过精心准备,同学们分享了对爱情的看法,喜欢孩童时代的两小无猜,向往执子之手、与子谐老的真挚爱情,爱情其实很简单,就是鸟与树,鱼和水,相濡与沫,永不分离。还辅以复旦大学陈果老师的《爱情观》课堂视频,进一步引导同学们拥有正确的爱情观。第三单元为“历史长河”,主要的文章有孔子的《为政以德》、罗贯中的《诸葛亮舌战群儒》等,设计的项目是举办一次辩论赛,从策划到实施到评价,整个过程都由学生独立完成。另外,也采用了角色扮演教学法,在第二单元,讲授《魂断蓝桥》剧本时,由同学们自行设计结尾并表演,将组员身份职业化,如编剧、策划、导演、摄像、主演等),分工协作,自主完成。最后各小组提交相关剧本、视频。学生看到的是不同小组、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创作过程和创造成果,体验到了探索、发现、创新的喜悦及成功后的自豪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荣誉感。

通过这一个个项目的实施,巧妙地把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普通话有机结合在一起,既提高了品悟分析作品的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审美情趣,又学会了策划书、主持词的写作和辩论朗读的技巧以及ppt的制作,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搜集信息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同时改变了以往沉闷的课堂氛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组织者、合作者、创新者、表演者。

(二)教学方式采用分组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将不同能力、不同优势的学生划分到一个小组,小组人数要适宜(4-6人),小组规模应视项目大小和教学要求来调整,有利于学生在项目活动中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合作学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订计划,按照老师分配的任务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教师主要对学生计划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不甚完善之处给子指导,逐步完善任务;对任务中的每一项工作内容,小组组长要明确分工,落实到人,要求小组每一位成员必须参与。每一次项目的主持人由每组轮流选择一位组员担任。每个组员一学期至少主讲或主持一次。

(三)成果展示,考核评价

项目完成后,采用学生交流、互查与教师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对完成项目情况进行评价。教学评价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包括每个学生在项目开展中的参与程度,完成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情况,结果如何,特别要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形成与提高的评价;终结性评价是项目最终的成果展示,如上述项目的最终评价就是各组的成果展示情况,包括活动的策划,主持词的串联,诵读内容及效果。在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在参与度、学习努力度以及学习效果等方面都会不一样。因此,总结评价时,要坚持“重视过程,突出体验,鼓励创新”的原则,评价方式、评价指标应多元化,尤其是对那些与众不同的思考、解决问题的独特方式,要给予肯定和奖励。

通过实践我们明确了高职《大学语文》教学要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培养开放的创新的思维,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现代生活中体验传统文化渗透的力量,学会不断修炼和调整自己获取新的语文信息的能力,重点放在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能力的培养上,最终使学生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提高其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中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篇5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管理论析

一、正视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经济一体化发展,国际交往日益频繁,英语已成为重要的世界性的交际工具。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开始将英语水平作为招录人才的一项重要条件。英语教学毫无疑问地成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因为对英语的学习不仅事关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能否奠定其成为现代社会中的高等技工人才的人文素养,也对促进他们掌握职业技能,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养成终生学习习惯和能力必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历史不长,许多学校在学制、教材、课程安排等方面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针对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学目标不明确。目前,除了一些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了综合英语,不少学校开设“实用英语”教程,以突出英语教学的实用性。然而,从本质上讲,这些教材并没有真正贯彻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目标要求,没有真正处理好传授基础知识与培养实用能力的关系。其次,教学方法和手段简单陈旧。现行的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模式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旧教学模式。教学的重点不在听说等语言技能上面,而是侧重于阅读和写作,着重单词、短语和语法规则教学。第三,以考定评仍是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效果评价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受到传统的教育观和人才观的影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英语学习的评价主要沿用传统的通过期中、期末考试评出成绩的终结性的评价方式。

二、明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管理的主要环节和内容

为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工作的管理,推进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工作的科学化和规划,切实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效益,保证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明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管理的主要环节和内容。

首先,要明确教学管理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而这一根本任务的完成则离不开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对教学的有效管理。中职学校教学管理职能部门要真正把人才培养放在首要地位,切实树立为教学服务的意识,落实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确保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其次,搭建教学管理组织系统。为了制定一定的关于英语教育的指导思想、政策、规划、重大改革举措,统一调动学校各种资源为教学服务,统一管理教学工作进程及信息反馈,实现各项教学管理目标,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搭建相应的英语教学管理组织系统。一是搭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系(部)两级教学管理机构。校一级的管理机构主要职能是依据学校建设总体目标,编制学校英语教学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对学校英语的教学计划、教学运行、教学辅助过程、教学评价、教学基本建设、教学改革和研究、有关教学资源的调度使用等进行管理,保证学校英语教学工作正常进行。而专业教学系部则是对本系(部)的教学计划、教学运行、教学质量、教学辅助过程,教学基本建设、教学改革和研究、有关教学资源和教学经费的调度使用等进行管理。二是根据专业或课程组建英语教研室。根据学校和专业特点,教研室主要是帮助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及其他环节的教学任务;开展教学研究、科学研究和组织学术活动;组织师资的培养提高及提出补充、调整的建议,分配教师的工作任务等。教研室要重视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三是加强英语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中等职业学校要根据中职英语的特点,逐步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素质较高、相对稳定的教学管理干部队伍,有计划地安排教学管理干部的岗位培训和在职学习,掌握英语教学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提高管理素质和水平

第三,管理的主要方面。首先,计划管理。一方面,在学校层面上,中职学校要提出制订英语教学计划的实施意见,设计教学计划的总体框架。确定共性的专业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修业年限、总学时数,公共必(选)修课程的设置、学时和开课时间;明确公共课和专业课,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大致比例和教学进程总体安排。另一方面,在专业系部层面上,要根据学校提出的实施意见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专业和非专业的教学计划方案。确定专业和非专业培养目标和业务基本要求;专业必修课与选修课课程设置,学时及开课时间,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确定基本的教学实践环节。课程设置要体现整体性和循序渐进原则,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手段、方法的改进与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相结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其次,英语教学运行管理。英语教学运行管理是按教学计划实施对教学活动的最核心、最重要的管理,它包括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相互合作的教学过程的组织管理和以校、专业系教学管理部门为主体进行的教学行政管理。其基本点是全校协同,上下协调,严格执行教学规范和各项制度,保持教学工作稳定运行,保证教学质量。第三,教学基本建设。它包括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学风建设、教学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建设等。它们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的基础性建设,应以学校发展目标和总体规划为依据,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在各项基本建设中要不断提出改革措施,创造稳定、良好的教学环境。最后,教学工作评价与教学改革。教学工作评价主要包括:校、专业系教学工作总体评价和教研室工作评价;各项教学基本建设评价;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学校各部门服务教学中心工作的评价等等。学校要按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评估指标体系开展自评自建工作。同时,校、专业系教学工作要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和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及时做出调整,即根据现代教育理念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及时总结和研究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在教学管理和教学建设方面,提出新的改革方案和措施,不断提高管理效益和建设质量。

三、建立健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管理的工作机制

(一)决策机制

按照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要求进行科学决策和管理,并根据分解目标对英语教学的工作状况进行质量监控,确保英语教学的各项工作有效进行。

(二)目标机制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对照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工作的实际要求,制定英语教学的工作规划。一是要有总体目标。二是确立阶段性目标。

(三)保障机制

为中等职校英语教学工作正常有序进行和各种计划落到实处,通过一定的制度和措施,在组织领导、队伍建设、资金投入和硬件建设诸方面为英语教学工作予以保障。只有通过制度保障、政策保障、资金和物质保障,英语教学工作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才能更有生机和活力,其运行机制才能更健全,运行管理才能更顺畅,在教学管理中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才能实现英语教学管理的目标。

(四)激励机制

通过制定政策,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工作予以表彰和奖励,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是落实对教师的激励政策,对在英语教学中涌现出的优秀教师要给予应有的地位和待遇,在工作安排、职称和生活等方面要给予政策倾斜;二是根据英语教学工作的特点和发展规律,结合教研室和教师个人绩效,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指标体系。

(五)评价机制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目标要求,运用一定的方法对其英语教学的实际效果进行价值判断,并科学分析,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与调控。根据英语教学的特点和要求,设计可操作的英语教学工作的预期目标、观测点、过程监管和结果评价等环节,形成规范科学的评价体系。要有前瞻意识,要了解、掌握、研究和解决教学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而增强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叶凤丽.多元智能评价观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3).

中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高职语文;校园文化;企业文化;教学设计;对接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32-03

一、当代教育的深情呼唤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要求。教育部袁部长提出了文化育人策略,即: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鲁昕副部长提出了文化三进的要求:“把工业文化融入职业学校,做到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由于目前职业院校工业文化建设的长期缺失,因而在高职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渗透企业文化势在必行。新世纪新阶段,高校素质教育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对的是基础课程不断减少,而学生文化修养基础薄弱,文化建设难度大,自制能力较差,对学校各种文化活动缺乏热情,缺乏荣誉感,学生职业素质亟待提高的现实。因此语文教改应体现大语文观,着手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利用学生有个性和表现欲很强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培养学习兴趣。语文教学比以往更注重实用性。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大学生职业素质训练》教改课程,由多名语文老师承担教学改革任务,设计正是体现在工业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技能出发,从审视和研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差异这个角度,研究和解决学生职业素养和行为养成中亟待改善的问题。

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

“对接”的概念,《现代汉语辞海》解释为“事物之间相互连接”,本文所指的“对接”是指与校企合作紧密关联的文化互动、相互融合和校企共建现代工业文化的过程。

1.校园文化。美国教育家a.弗莱克斯纳说:“在保障大学的高水平方面,大学精神比任何设施、任何组织更有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大学精神,“兼容并包、学术独立、思想自由”的北大精神,“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以真理为友”的美国哈佛大学校训。综上大学精神的特质在于:求真务实、理性批判、人文关怀。高职学院作为高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其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自然有相同之处,但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又决定了其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必然具有自身鲜明的特色。建设具有高职特色的和谐校园文化,用崇高的校园文化吸引、鼓舞广大教职工,形成共同目标和使命并为之努力工作;用丰富的校园文化去吸引、熏陶广大学生,形成共同的价值判断和取向,并最终成为学生永远的精神家园,对于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高职学院校园精神更为注重“厚德、精业”,它是铸造高职校园文化的精髓和灵魂。这是承担社会角色所赋予的责任和挑战,语文教学更应注重磨砺学生们的情感和意志品质,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大胆创新、坚韧不拔等个性心理品质。

2.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微观意识形态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包括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企业精神、企业形象和企业传统等内容。清华大学张德教授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经营理念、价值体系、历史传统和工作作风。

3.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异同。校园文化的精髓是“自由、科学”,企业文化追求的是“责任、质量、求实、安全”。职业教育需要的企业文化的精神内核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奋发进取的价值观,创新实干的事业观,无私奉献的人生观。语文教育引进企业文化要突出强调企业文化精神的渗透,把制度文化引进班级管理,把行业模范案例引进榜样教育,将文化建设与行业精神相结合。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在遵循教育规律、坚持自我精神的前提下,融入企业文化,这是当前高职院校建设的必由之路。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机制建设、校中厂、厂中校建设、党团组织共建、学生社团贴近企业的各项文化活动等途径和方式,逐步建设具有企业文化特征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

三、语文教学实践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

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的错位、矛盾和冲突,要求必须通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实践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制度化建设、文化的交流与互动、管理方式与理念的互融等方式,逐步达到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与耦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差异性,要求课程改革将两者有机融合起来,要求职教工不断思索创新。所谓课程文化创新,是指通过对现有课程文化的局限性的突破和新的课程文化模式的探索,促使旧文化形态向新文化形态转换的过程。作者作为一名语文教学工作者,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思考传统语文教学的软肋,整合语文教学,将口语表达、写作能力、阅读理解、听话能力、普通话等内容进行整合,增加并融合心理学、社交礼仪、就业指导、管理学方面的内容,开发了《大学生职业素质训练》这门课程,并将语文课与之配套设计,综合训练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大学生职业素质训练》课程设计的理念是:以满足职业人的基本素质要求为目标,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驱动为手段,师生企业人员共同参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教材和开展教学活动;“教、学、做”一体化,学中做,做中学,打破传统的课程设置模式;针对化工的特点,积极引入HSe(健康、安全、环境)教育体系,培养学生“健康、安全、环境”理念和社会责任意识。《大学生职业素质训练》通过对高职高专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以及企业岗位素质要求的普适部分进行归纳,制定学习情境、布置训练任务,训练以活动为中心,训练以学生为主体。课程分7个能力模块对学生进行训练,包括自我认识训练、体能与意志训练、沟通与口语表达训练、情商管理能力训练、学习与创新能力训练、择业与求职能力训练、社交礼仪训练。本课程以训练为主,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训练和课后拓展训练,达到既寓教于乐又突出职教特色的目的。语文教学改革配合职业素质教育进行设计,每次课有明确的训练目标,具体的训练任务,实现校园文化精髓之“自由、科学”与企业文化追求的“责任、质量、求实、安全”对接。下面举例说明本院语文教改情况,比如呐喊训练,是让学生对着长江呐喊,以达到释放心理压力,增强学生自信心的目的,让学生们在快乐中获得心灵的力量;自我激励训练通过积极心理暗示,改善自己的内在和外在形象,同时学会用言行激发他人激情;职业规划训练是作为未来企业人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做事有目的有计划,制定并展示学习计划;爱心活动培养学生感恩心态,懂得用言行传递真情,让不懂得表达的学生学会表达的技巧,学生还要分析自己对爱的认知、感知、接受和表达能力,讲述企业传承爱心的案例,找差距,谈感悟;合作能力训练培养团队精神,增强团队凝聚力,锻炼学生组织能力、沟通表达能力;时装秀活动培养创新能力,能表现创意,秀出舞台风采,展示自我魅力,塑造团队形象;才艺展示活动是恒心与毅力的集中表现,分享快乐,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领会“执着、坚持”的企业精神;演讲比赛促使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内涵,演讲要求突出企业精神主题,学习企业“自强、拼搏、求实、奉献”之精神,发扬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吃苦耐劳、遵纪守法的优良作风,该项学习任务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普通话训练是到泸州市博物馆作讲解,除了能了解泸州的历史文化、酒文化及蒋兆和艺术馆,还能了解泸州现在的经济发展和未来规划,教改赋予单纯的普通话语音语速语调训练更丰富的内涵,优秀的学生课余可在博物馆当自愿者义务讲解员,“担当、奉献”对他们来说有更多的理解;语文教改针对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意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让学生更多阅读古典文学中人与自然和谐美的经典篇章,领会天人合一思想的内容,开展普通话诵读经典篇目活动,并走出校门,审视“我”的家乡环境现状写调查报告,“清洁发展,绿色化工”环保理念在校园中树立;为民营企业制定规章制度任务,让一些自己父母开办了企业的学生特别感触,主动完善企业规章制度,深感制度文化的重要性;应聘面试让大一的学生就了解创业文书基本格式和面试礼仪、能收集与整理求职信息,写作自荐书与策划书,掌握社交礼节、礼仪,在社交场所恰当地表现自己,学会作为企业人换位思考,触动他们对未来进行思考;产品设计营销训练要了解产品策划及营销的相关知识,设计工作方案,充分发挥创新思维的能力,培养服务意识,让顾客“买的放心,用的安全”。语文教学将企业文化渗透到每一次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活动中亲历亲为,开发心智,提高学习的领悟力。其实教学活动如果设计得好,学生学得有兴趣,学生能力提高了,老师教得也轻松愉快。

跨越校企文化鸿沟,提高教师工业文化素养更为重要,教师对学生有着榜样示范的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学生。要培养有工业文化素养的学生,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工业文化素养。因此,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同时,提高大学教师自身素质和构建先进校园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还可以通过专业认识实习,将企业踏实苦干的工作作风转化为职业学院学生勤奋学习的学风;通过劳模报告,将企业员工对技术精益求精的企业精神转化为学生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通过顶岗实习,将企业员工的工作责任心转化为职业学院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刘文,蒙坪.大学生职业素质训练[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2]余祖光.先进工业文化进入职业院校校园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0,(22).

[3]李守可.试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动与耦合[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02).

[4]雷久相.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理论意义与实践要求[J].职教论坛,2010,(12).

[5]金思宇,张鸿钧.中国特色企业文化建设案例[Z].

[6]陈金明.破解大学素质教育难题[n].光明日报,2009-06-07.

[7]谢新利.高职学院精神文化建设探讨[J].新西部,2008,(9).

[8]庄三舵、路军方,高职实训文化建设的现实依据[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12).

[9]王淑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文化研究[D].2007.

[10]陈新文.职业教育课程文化建构[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11]谢新利.高职学院精神文化建设探讨[J].新西部,2008,(9).

[12]刘光梓.高职学生社团文化及其建设初探[J].职教与成教,2006,(6).

中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春季高考;地方高校;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春季高考是在春季组织的高等学校统一入学考试,是高考招生改革的产物[1]。以山东省为例,春季高考是重点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同时也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的统一招生考试;而夏季高考是重点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同时也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统一招生考试[2]。春季高考破解了夏季高考“独木桥”难题,带给考生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3]。自2000年始,全国有北京、上海、安徽、内蒙古、天津、山东、福建等7个省、市、自治区开展过春季高考的试点工作。春季高考自推进以来,出现了大量有别于夏季高考的问题,甚至造成了部分省市的停招,现有经验不能给地方高校培养春季高考本科生足够的帮助,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春季高考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生源复杂春季高考的生源群体复杂。有中等学校毕业生(含职业中专、职业高中、普通中专、成人中专)、夏季高考落榜生、普通高中毕业生等。如北京、上海、安徽和内蒙古等地春季高考的最初招生对象主要是夏季高考的落榜生,后来因为生源不足,才将招生对象放宽至应届生。山东省春季高考最初主要面向三校生(职专、中专、技校生),代替了对口高职考试,允许普高学生参与其中,允许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兼报。山东春季高考实际报名的学生,目前还是以中等学校毕业生为主,另外有部分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普高生,也就是参加夏季高考难以保证被本科录取的普高学生。虽然山东春季高考将技能考试列入,但技能考题过于简单,考试难度系数小,普高生通过短期培训也能考出较好成绩[3-4]。总体上来说,春季高考学生语数英等课程成绩比夏季高考学生相对偏低,专业技能水平参差不齐。(二)春夏季高考考试科目不同山东春季高考采取“知识+技能”的考试形式,“知识”部分考4科,为语文、数学、英语及专业知识;“技能”部分考专业基本技能,学生实际操作。夏季高考科目属于“知识”,采用“3+综合”模式,除考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外,还选考理科综合或文科综合。而天津春季高考考试内容为中职学校所学语文、计算机基础、数学、外语四科。与夏季高考“3+综合”的考试模式也有不同。上海的春季高考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夏季高考为“3+1”(报考普通高校本科),两者也有所不同。(三)全国未推广,多省市停招国内春季招生改革在天津、北京、安徽、内蒙古等省市有试点,但总体并不成功,并没有在全国推广,相反进行春季高考改革的很多省份已终止[4]。如北京2000年始,2006年停止;安徽2000年始,2005年停止;内蒙古2001年始,2004年停止。还在实行春季高考的上海,招生也在萎缩,从2006年的1300人,降至2015年的270人。与之相反,山东省的春季高考发展迅速。2012年山东春考本科招生人数为2600人,2013年达到5200人,2014年10460人,2015年12778人。2012年参加山东春季高考的学生为40160人,2013年为50485人,2014年为78240人,2015年达到110885人。从图1可知招生人数和考生人数,逐年递增,发展形势较好。在大学转型的大背景下,自2014年,山东理工大学、济南大学、青岛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等多所传统的一本、二本高校开始招收春季高考本科学生。(四)春季招生本科学生培养经验不足笔者所在学院2014年春季高考招收了3个本科专业,但春季招生计划下达前,在教学管理、培养模式、授课方式等方面都缺乏针对性研究。经调查发现,个别高校对春季招生学生与秋季招生学生采用相同的培养模式,造成春季招生学生不适应,大面积不及格现象频发。本科招生数量较多的山东省,春季招生计划数也仅占到山东高考本科招生计划的1/20,针对春季招生学生培养的研究非常少。(五)国外经验无法借鉴国外的招生制度与国内不同。如美国高校的招生模式,根据高校类型和层次的不同,以高校为主体,在中学和各种考试机构的配合下,实行三种不同的招生政策,即选拔性招生制度、开放性招生制度和特殊招生制度并存的高校招生模式。英国是高校招生采取证书制国家的典型代表,只要学生通过高中毕业考试(或会考),并获得毕业资格证书,同时也就基本获得了大学学籍登陆权和进入大学学习的资格。法国也没有全国统一的高校入学考试,也是采取高校入学证书制的国家。只要学生通过高中毕业考试,并获得毕业资格证书,同时也就获得了进入大学学习的预备资格[5]。因此,国外没有春季招生这一特殊现象,无法复制国外的培养模式。

二、春季高考土木工程本科专业培养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理论基础问题对2014年入学的土木工程(春季招生)40名学生所做的调查发现,90%的学生来自中等职业学校,通过对学生个人调查及中职学校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调查发现:(1)培养计划不同,开设课程有差异。中职学校开设语文、数学、外语与专业课类课程,偏重于实用。而普高学校开设语文、数学、外语以外,还开设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等课程,偏重于基础。(2)相同的课程执行不同的课程大纲。以数学为例,中职数学较简单,更偏重于专业方向上对数学的要求,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知识。而普高数学是比较全面的,以提高数学素养,满足个性发展为目标。通过表1的课程对比可发现,中职学校数学学习的广度和难度要小于普高学校,中职学生缺乏幂函数、空间向量、导数等知识点的学习。按照山东省春季高考数学大纲,考试内容包括代数、三角函数、平面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概率与统计初步五部分。按照山东省夏季高考数学大纲,考试内容包括表1中的数学1至数学5,选修2,及选修4的第5部分,内容深而广。(二)专业主干学科土木工程专业的主干学科是力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对学生的数学、物理等基础知识要求较高,而中职学生在这些相关课程上的知识储备不足,成为进入本科阶段学习的障碍。调查还发现,部分中职学校的教学以春季高考科目为主要内容,技能课学习简单而不系统。(三)专业方向土木工程专业所招收的春季考生来自房屋建筑、交通土建等中职学校,学生培养面向的行业有一定差异,需要在本科培养阶段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四)专业定位职业教育以职业岗位技能为核心,以培养岗位技术人员为目标,培养技能型人才。而大学教育的人才培养在应用型与研究型上有不同的侧重。应用型人才培养更强调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强调能较快地适应岗位的需求,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更多侧重于扎实的基础科学知识,强调具备科学研究人员的基本素质。大学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有机对接与互动。

三、春季高考土木工程本科专业培养的具体做法

(一)学生培养定位的确定培养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由以下原因决定:一是生源特点,春季高考学生具有中职教育背景;二是承担培养任务的学校定位,学校为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三是就业去向,学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往届毕业生约80%到施工、监理、管理等部门就业。(二)学生培养计划的调整制定了专门针对春季招生的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制定依据主要有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制定的《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7]、专业评估与认证要求、生源学生特点及知识背景、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与夏季招生的土木工程专业相比,有一定差别。(1)适当增加总学时,由182学时增加到184.5学时。(2)不分专业方向。采用“大土木”的培养标准,以房屋建筑课程体系为主,兼顾道桥核心课程,提供一定的选修课程,增加学生的就业面,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3)补充部分普高知识。在通识教育必修课程中,增加中职学生没有学习的,但是专业需要的数学及物理等基础知识。(4)增加实践环节教学比重,由37周调整为48周。(三)教学方法的改进因材施教,推动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学习方法,启动主干课程的教材编写工作。基于渐进式和项目化,研究并确定“做中学”工程案例。以项目为载体进行教学设计,改革传统的理论与实践分段式演绎教学法,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归纳教学法,进行教学与工程实践的对接。研究并筛选多个完整的工程案例,分解成与理论课程相对应的课程设计原始资料。在做每门课程对应的课程设计时,取其中一部分来做,学生做完全部课程设计,即为完成整个项目设计。前序课程的设计是后续课程的基础,后续课程的设计是前序课程的继续与提高,根据课程关系递进进行。同时,改革考核方式,以项目实施过程考核代替终结性考核。编写《项目化教学案例库》《土木工程材料》等教材,在按照专业核心能力重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建设面向春季招生,与教学方法改革相配套的教材。开发网络教学平台,方便自主性学习与引导性教学,增加师生互动渠道。在校内网络教学平台的基础上,建设了土木工程材料、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路基路面工程等课程网站及虚拟实验教学平台,提供丰富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形成网上教学、讨论的互动平台,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满足学生选择性学习的要求。(四)反馈机制的建立跟踪培养计划的执行情况,记录发现的问题,作为下一次调整的依据。(1)形成培养计划的调整制度。首先保证培养计划执行的严肃性,严谨随意调整培养计划。同时,考虑到春季招生学生培养经验的缺乏,实行2年小调、4年大调的培养计划修订周期。(2)建立教师、学生、用人单位反馈机制。任课教师根据教学活动的开展,反馈培养计划执行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学生座谈会的形式征求学生对培养计划的意见与建议,同时邀请相关高校同行专家和用人单位专家论证、评审培养计划,征求制(修)定意见。由教学秘书和系主任负责该项工作的落实。(五)学生管理的调整配备专职辅导员及兼职班级导师,重点帮助学生从中职教育向本科教育过渡,尽快适应新的大学文化。

四、结语

春季招生与夏季招生不仅仅是招生时间不同,更重要的是生源的差异,这需要高校制定不同的人才培养标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调整教学方法。学校在调研的基础上,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制定了针对春季招生的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适当调整教学方法与学生管理方法。春季招生学生培养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综合的培养效果还需要更长时间的检验。

参考文献:

[1]李木洲.高考录取制度的改革与变迁:成效、难点及趋势[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138-143.

[2]徐丽.春季高考的理性分析[D].上海:华中师范大学,2010.

[3]杨东.“春季高考”实施六年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2006(2):34-36.

[4]徐丽.春季高考的理性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0.

[5]殷志.我国高考制度改革趋向及分类招生考试探索[J].大学教育,2015(3):15-16.

[6]陈月娥.中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课程之比较[J].湖南农机,2011(9):172-173,175.

中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规划问题及对策

[作者简介]刘慧瀛(1968-),女,山东曹县人,郑州大学教育系,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学。(河南郑州450001)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9-0098-02

通过查阅532份大学生职业规划书(某综合大学二年级学生,其中文科230人、理科186人、工科116人)发现,大学生对职业规划重要性的认知反响强烈,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处在感性、理想化阶段,对自我认识、职业目标、职业准备、职业路径的理性思考不足,职业规划思路和实际相脱离,甚至出现矛盾,解决大学生职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是大学生就业教育和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当代大学生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的非具体化、感性化、梦想化。职业规划意识是指对职业规划的知识、理论及相关因素的认识和理解。在学生的职业规划书中发现,对职业规划的认知,接近72%的同学起步较晚,有同学表示在上职业规划课之后才如梦方醒,才知道职业是需要规划的,才知道需要了解我想干什么?我适合做什么?我能做什么?如有的同学写道:“以往我从未想过这个问题,职业规划课唤醒了我”,有的写道:“到了大学我一直都像在做梦一样,满怀信心却不知冲向何方。”大多数学生对职业规划的认识停留在对人生计划、对一般事物计划的水平。如对为什么制定职业规划上,有的认为是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的同学认为是“乐天知命,立身之源也”;有的认为是“不患不知己,患己不知”;有的认为是文豪名人如此言,如萧伯纳“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适应世界,不明白事理的人硬想使世界适应自己”;有的同学把职业规划和梦想和理想等同,比如职业规划题目就定位于“梦想,一直都在”“仕途——想说爱你不容易”“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有的同学甚至写道:“上完职业规划课,做出了考公务员的职业规划,并准备为这个理想而奋斗!”一项调查中显示,本科在校生中只有8.41%对职业规划表示“熟悉”,14.24%的本科毕业生回答是“陌生”,有26.97%的本科毕业生“不了解”职业生涯规划,仅8.88%的本科毕业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有“详细规划”,还“没有”规划的本科毕业生占19.74%。

2.自我分析表面化、散乱化,不能满足职业规划的需求。大部分学生在对自我分析时,有的采用Swot分析,有的采用自我盘点的形式对自我优势、劣势进行分析,形式上是系统的,但内容上与职业规划的需求游离。大部分学生对自我的认识表现在个人兴趣、性格、能力等方面,对于自己的职业价值观、职业态度及职业行为要求的情绪、意志力和抗挫力等方面的心理品质缺乏认识。如有的同学在自我分析时文学描述较多:“坚持,我的写照;沉默同样是我的代名词”,“有的时候,我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待在角落,听着淡淡的音乐,感受着阳光洒在我的每一寸肌肤上”,“我有着阿Q般的积极心态”,“我的性格也有外向活泼的一面,但一般和我交往不太深的人不会看到,只有相处时间长的同学才能知道”;有的在自我盘点兴趣爱好时罗列很多喜欢的歌曲和文学作品,有的同学把手头经济拮据作为自身劣势盘点。这些同学未突出自己的职业兴趣与职业能力,表述也缺乏科学规范的标准化语言。有些同学表示,只知道为父母、为老师一定考上大学,专业是父母为确保上大学而选的,除了好好读书和考试外,自己都不太清楚喜欢什么专业,有什么兴趣和爱好。在职业生涯规划选课上调查,能按照自己的个性与特长进行专业选择的不到40%;36%的学生选专业是因为“专业热门,就业形势好”,认为“科系热门比兴趣更重要”的学生占46%。

3.职业目标定位主观潮流化、随意化、矛盾化,创业意识与实践不足。职业生涯规划时职业目标的定位要在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状况和社会需求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特长,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不仅要考虑“我喜欢干什么”,更要考虑“我能干什么”“社会环境和条件允许什么”。至少有70%左右的文理工科学生以考研作为毕业出路的首选,近30%同学把考研和考博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目标。文科系学生,特别是公共管理专业的学生,全班90%以上的学生把考各级各类公务员作为职业发展目标,有个学生甚至把职业规划书写成“公务员备考攻略”。有些学生“为保险起见”,准备了四个以上的发展目标,但这些目标悬殊差异较大,职业发展路径之间也缺乏内在联系,甚至出现矛盾化现象。比如,一位同学在职业规划书中第一个职业目标是“高校图书管理员”,第二个职业目标定位为“翻译家”,而且涵盖书面翻译、口头翻译等。有的同学一方面说“30岁以前希望多接触一些不同工作,通过实践积累经验,为长期的工作打下基础”,接着又写道:“我的固定工作是计划做大学的老师,要考到博士”,而且“要作为非英语专业学生考到英语专业的博士研究生”,这些规划凸显出随意性和矛盾性。在学生的职业规划书中只有极少数学生提到了创业,以创业为职业目标定位的学生532个学生中只有4个,说明学生在职业发展的选择上独立创业的思想准备严重不足。据一项调查显示,“如果没有找到工作,您会选择创业吗?”这一问题的答案,有32.2%的大学生选择“不会”,23.9%的大学生空缺。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宁可失业也不去创业,说明这部分大学生对创业还持排斥态度,而在校期间有创业实践的大学生更是凤毛麟角。

4.职业准备简单化、证书化、兼职化。职业准备不仅包括扎实的专业知识、健康的身体、健全的心理素质、掌握一定的面试与求职技巧与简历制作,还应该具有将知识转化为实践的技能等,这些都是职业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有近70%的同学会选择通过考证来增加“筹码”,以获取证书作为职业发展的点金石。有些同学把职业准备与英语、计算机等的考级考证画等号,忙着各种各样的考证的考试。如有个大二的同学在一个月内参加了英语6级、计算机程序员2级和雅思5级三个考试。另一个同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在职业技能的培训方面写的内容竟是“大二计划背诵《新概念英语3》,通过英语四级;大三计划背《nCe4》,力争通过英语六级和雅思考试”。我们可以观察到,计算机和工科同学们都忙着计算机等级证书的考试,商学院的学生忙着考会计证,心理系学生忙着考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等。学校有些同学为增加工作经验选择了做家教、促销员和业务员等兼职工作。还有的同学为了向用人单位证明其兴趣广泛,花大量时间参加学校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因此,可见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遍地开花,但缺乏职业方向性,使大学生只是盲目地在社会实践上疲于奔命,缺乏导向性。

二、搞好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对策

1.教会学生使用职业兴趣、职业性格与职业能力测量工具,在职业规划中进行科学的自我分析。区别于日常生活我们对个体兴趣、爱好、性格和能力的评价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职业兴趣、职业性格与职业能力的评估有专门的测量工具,在职业规划中常用的职业兴趣、职业性格与职业能力的自我分析与评价的测评量表有《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mBti职业性格测试》《职业锚测评》等。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教育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发现,学生亲自做一遍这些量表后普遍表示,对自我的职业兴趣、职业选择更加理性,对自我的分析和发展方向的确立更加自信,更加科学。特别是对缺乏职业经验的大学生,在专业的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的帮助下,可以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类型和在职业选择中的主观倾向,从而避免在职业选择中的盲目行为。mBti职业性格测试这个职业测量工具已经在世界上运用了将近30年的时间,有80%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在招收新员工中应用到mBti。在学生的职业规划书显示,有近20%的学生喜欢并成功运用了mBti对自我职业性格进行测试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做出职业选择和职业设计,在众多的职业机会中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职业,提高就业和职业成功率。

2.以案例和体验式教学方式为主对学生求职实际操作能力进行培养,提高学生就业准备的总体能力和水平。就业准备包括专业知识准备和非专业的就业知识准备。非专业的求职技能包括就业信息如何获取、使用;如何撰写求职应聘的简历、求职信、自荐信等书面资料;如何提高应聘面试技巧,包括要了解面试种类与程序、面试技巧与禁忌、面试中的经典提问与回答思路等;如何在择业与就业中保障权益,包括了解应聘择业中的权益保障、就业后的权益保障、试用期内的权益保障、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劳动争议中的权益保障等法律和规章制度;如何调整心态迎接就业,包括如何调整角色适应职场、认真把握度过实习期等。在这些知识与能力的讲授过程中,可以设计案例教学、场景教学、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教学形式,使学生在实践与体验中发现自我在求职应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师生共同研讨解决问题情况下,不断地自觉地提高求职的实际能力和操作水平。

3.加强创业宣传教育,增强创业意识,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的知识和技能的社会的精英,应成为推动我国创业的主力军。但现实中,虽然很多大学生认识到创业的重要意义,可大多数大学生创业积极性不高,甚至没有创业意识和创业实践。大部分学生认为创业是由于无法实现就业而“走投无路”的被动选择。这种状况与我们对创业的宣传与教育薄弱有关,在被调研大学生中,只有17.2%的大学生表示接受过创业教育,77.4%的大学生表示没有接受过创业教育。因此,高校应加大创业意义与价值的宣传,形成创业是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就业方式,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营造认同创业、尊重创业者的良好的校园舆论环境,促使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积极做好创业准备,开展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创新就业机制,拓宽就业渠道。

搞好创业教育,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构建创业所需知识结构。要课堂内外结合、专业教师的教学和创业实践者的指导结合,形成专业课、创业课互相协调、功能互补的多元化创业教育系统。创业教育课程可考虑开设管理学、经济学、创业指导与设计、市场营销、财务金融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要通过组织创新实践活动如创业实验室、模拟企业管理、创业计划竞赛、创业沙龙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创业体验,检验学生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的掌握情况。学校应成立专业化管理服务机构,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帮助,建立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以解决创业资金,激励更多的大学生投身于创业之中。

[参考文献]

[1]陈啸,李小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实证调查与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9(9).

[2]黄国英.试析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9(12).

中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篇9

【摘要】中职语文课程要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工作,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在此,我们在分析中职语文课程培育学生职业素养必要性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中职语文课程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途径与策略。

关键词语文;职业素养;中等职业教育

语文课程是广大中职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由于语文课程能够实现育人目标的范围非常广泛,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专业类型及学生未来职业去向,加强面向工作岗位的职业素养培育,不断增强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2009年,教育部版发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是中职语文教师组织实施教学的行动指南,但中职语文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的专业类型,不断优化语文课程的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的教学内容,扎实开展面向学生职业实践的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工作,加强语文实践,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增强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职业素养。

一、中职语文课程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必要性分析

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量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广大中职生进入职业岗位后,都必须具备一定的语文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软件的“帮助文档”的阅读理解能力;会计专业的学生对销售合同、销售发票、银行票据的阅读理解能力;办公文秘人员拟写通知、启事、计划、总结的书面表达能力;机电专业学生的撰写产品说明书的能力;……。因此,广大中职生将来从业过程中广泛运用语文知识,展示语文能力,成为其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培育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切实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中职语文课程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途径

(一)提升语文阅读能力,培育职业素养。广大中职生未来从事职业活动、服务工作岗位,必须具备一定的语文阅读能力。因此,中职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专业相关的各类文章,从读懂到读通,为从事职业活动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要引导中职生正确筛选、整理专业信息,特别是专业发展的前沿信息,能有效获取职业岗位所需信息。同时,中职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职业理想、行业发展、企业文化的文章。如会计专业学生要阅读会计从业人员入职以后的酸甜苦辣的人生感悟文章,会计制度及相关法律规范的修订或新颁布的文件,为培养学生健康的职业情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奠定基础。要引导学生搜集职业相关的信息,在阅读理解中了解社会,了解职业,培养职业意识。

(二)提升语文表达能力,培育职业素养。语文表达能力包括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中职生走向社会后,从事某项职业,适应某项工作岗位,都必须具有良好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因此,中职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实际,有目的地培育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培育学生掌握接待、洽谈、答询、协商等口语交际能力,帮助学生提升适应职业工作情景的交流能力。同时,要提升中职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特别是密切联系职业活动需要的应用文撰写能力,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通知、启事、单据、合同、协议等应用文的书面表达格式与要求。

(三)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升职业素养。中职语文教师要注重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培育广大中职生的职业素养。一是围绕职业生活确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创设活动情境,以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等形式,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培养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努力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特别要针对相关行业的职业活动要求和典型任务环境,开展综合程度较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升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如机电产品创新设计说明书,会计专业财务状况说明书、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作品说明书等。

三、中职语文课程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策略

(一)明确职业素养培育的主要目标。中职语文课程培育学生职业素养,首先明确职业素养培育的主要目标,要有明确的语文知识传授目标、语文能力培养目标、语文素养培育目标以及基于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紧紧围绕职业素养培育的目标实施语文课堂教学,任何没有明确目标的职业素养培育形式,将会弱化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甚至产生无效课堂。

(二)确定职业素养培育的组织形式。中职语文课程培育学生职业素养,在明确语文课程目标的基础上,需要选择恰当的、合适的组织实施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我们可以合理选择说、演、唱、赏等多种形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构建活泼、生动的语文课堂,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在实践活动过程中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的统一。

(三)优化职业素养培育的实施过程。中职语文课程培育学生职业素养,教师需要事先谋划、事中控制、事后总结,全面优化职业素养培育的实施过程。一方面以活泼、生动的组织形式,吸引广大学生广泛参与、主动参与,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真正发挥语文课堂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积极作用。

(四)总结职业素养培育的实施成效。中职语文课程培育学生职业素养,教师要及时总结反思职业素养培育的教学效果,总结成功经验加以推广应用,反思不足与欠缺之处加以改进提高,充分发挥语文课堂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改革的力度,创新语文教学改革的形式,真正实现中职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

参考文献

[1]林少龙.论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文教资料》,2011年19期

中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篇10

关键词:高职教育葡萄酒职业能力应用文写作

近年来宁夏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贺兰山东麓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得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中国(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文化长廊发展总体规划》和《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集群发展优化提升实施方案(2013―2017)》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推动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为葡萄酒相关专业教育发展创造了大好时机,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培养具备行业发展所需职业能力的合格葡萄酒人才,成了葡萄酒专业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的新课题。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是关乎学生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能力,职业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指:毕业生从事某种职业时呈现出的综合能力,包括心理、知识、技能、修养等多个方面。很多研究者将职业能力分为基本职业能力、专业职业能力和关键职业能力几大类。

基本职业能力指职业人在职场活动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使用电脑等办公设备的能力、理解他人的能力、基本的责任心和辨别力等,是现代社会职业人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专业职业能力指职业人经过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后,具有的专业岗位技术技能,包括专业知识、实践操作能力、生产流程熟练度、设备技术使用推广能力、维修检测能力等,是一种适应岗位的能力,也是岗位技术人员的立身之本。关键能力则是最核心的,要求具备更强的职业能力,包括心理承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进取心、自信心和毅力等,是职业人跨行业领域发展必须具有的迁移能力。

笔者对葡萄酒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调研,结合应用文写作的课程特点根据所带葡萄酒专业高职学生的特征,将培养该专业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归纳,主要内容如下:

在应用文写作课程中进行教改以提高该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走进社会,是笔者从教几年来一直致力探究的方向。在平常教学工作中进行职业能力培养的改革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

一是以葡萄酒企业对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为导向,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调研中很多葡萄酒企业的管理者表示,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敬业精神的学生在企业很受欢迎。大多数受访者还表示毕业生初入职场除了实践经验不足之外,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还有待提高,部分学生工作态度不端正、执行力差令人担忧。根据企业的反馈,我们在制订教学计划时,重点选择能够结合工作实际的,在学习中对学生职业能力有所提升的教学内容。如在计划、总结这类较简单的事务文书写作中,能够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和职场情境,为学生创设职业人的角色体验;在平常写作中,强化写作训练,增加口头表述提纲等环节,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文字功底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学习调研报告写作时,从问卷设计,到实施调研,到分析结果,到形成报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整个工作流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完成相应任务。

二是组织更多的口语训练,锻炼学生准确表达的能力。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口语训练,让学生从不想表达、不敢表达到主动表达、积极表达。如讲授每种文体的写作理论时,可以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回答。高职学生回答问题缺乏主动性、积极性。老师必须积极引导,多做正面评价,鼓励学生多说、多练,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知识难点,强化识记知识重点。在讲授演讲稿、求职简历的写作时,设计演讲比赛活动和模拟面试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参与评价,互相学习优点找出不足。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与魅力,克服语言表达的心理障碍和表达习惯的缺点。在公文写作学习中,因为文种较多,不同文种间又有相似性,学起来有规律可循,可以安排学生讲授,让学生扮演老师的角色,组织课堂教学。在知识教授和教学互动环节中既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丰富授课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是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目前高职学生普遍个性化特征较为突出,每个学生都有独特鲜明的个人意识,突出自我,但缺乏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不愿与他人积极配合完成工作任务。在应用文教学实践中,可将一些教学任务布置给学生,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组织讨论,集体设计方案,解决难题。如在活动策划书的写作中,可以让学生小组讨论,自行组织分解任务,确定好活动的主题、目的、内容、形式、所需设备、人员分工等。然后讨论具体实施方案,包括活动实施的时间、地点、步骤、注意事项、应急预案、执行者及实施要求等。还可以在小组范围内进行调查访问、征求意见,确定活动经费预算。发挥集体的智慧,集思广益,可以很好地避免一个人在闭门造车式的写作中出现忽视策划案细节、策划内容不完整,或写作迷茫不知如何开展策划工作等问题。在合作过程中,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协作完成写作任务,学到的知识更容易理解和吸收。

四是引导学生走出去,了解行业发展动态。高职阶段的学习应该是开放的,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和行业发展的学习。不应该仅局限于书本知识,应主动走向社会和企业,主动从各种渠道获取更多信息,培养信息素养,了解更多专业知识和行业发展动态,为投身社会做好积极有效的准备。在应用文教学过程中,应树立培养学生了解行业动态的意识。通过引荐已毕业的学生,帮助学生和企业建立联系。引导学生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关注行业信息动态。老师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尽力搜集葡萄酒行业工作情境中实际使用的应用文文本作为例文进行讲授。在讲授调查报告这样实践性较强的文体时,积极倡导学生设计与葡萄酒行业发展相关的调研项目,设计相应问卷,走出去,走向企业,向前辈和师傅请教,亲自参与调查。设计即将毕业的学生普遍较为关心的就业相关问题,让学生在调查中找差距,进一步明确奋斗目标,努力进取。

在应用文写作日常教学活动中,进行教学方法干预,树立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意识,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尝试,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这样的尝试应该在其他公共课程、基础课程及专业课中推行,只有时时刻刻为学生创设职业情境,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关注学生的职业能力,才能培养出爱岗、敬业、受企业欢迎的毕业生。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