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年度工作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1:38:10

信息化年度工作计划篇1

为提高行政效能、推进信息化建设,使我乡信息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按照20__年与××县人民政府签订的目标责任书要求,结合我镇工作实际,制定20__年度信息化建设工作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对信息化体系建设工作的认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在信息质量上下功夫,及时、准确、全面地向上级部门及群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推动全镇本文来源:文秘站信息工作顺利、健康地开展。

二、完善机制,提供组织保障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宣传信息管理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综合办公室工作的领导任副组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各村(社)总支书为领导小组成员。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为信息化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主要工作职责

(一)坚持和完善政府信息主动公开、依法申请公开、年度报告、审核、考核评议和责任追究等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把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纳入日常管理。

(二)全省政府信息公开网络平台、县政府门户网站为政府信息公开主要平台,在此平台上,严格执行本××镇《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依此规范本乡镇、本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内容。

(三)结合本镇服务承诺书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及时审定、更新和充实政府信息公开内容,修订、补充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适时变更、增补、撤销或终止相关政府信息内容,做到公开内容全面真实、及时准确。。。

(四)结合实际根据需要选择网络、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政府信息公开形式可采用新闻、听证会、会议文件、工作简报、公告公报、服务热线、电子显示屏、办事指南、便民资料等。

(五)落实视讯会议系统管理贲任制度,提高视讯会议的保障能力。指定专人维护视讯会议系统设备,会议前做好各类设备调试准备工作,会议期闻做好设备监控工作,确保会议正常召开。

信息化年度工作计划篇2

一、“*”成效与问题

“*”期间,河南省的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省各级人口计生部门努力工作,强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管理与服务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全省已初步形成了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现代化管理与服务体系,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成效明显:

一是建成了人口和计划生育专网。建成了省到省辖市,市到县(市、区)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广域网,所有乡镇(办事处)建立了wiS系统,省市两级基本实现办公自动化,信息传输网络化,大部分县(市、区)实现了上述目标。

二是促进了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通过建立和应用育龄妇女信息系统,既起到指导工作和服务群众的作用,又提高了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通过将育龄妇女信息系统用于平时专题调研和年度目标考核,简化了工作程序,增强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是提高了办公效率和决策质量。全省计划生育系统信息专网的建成,使省、市、县级之间的通讯更加快捷便利。上级的重要文件和工作安排,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传输,为各级超前安排工作争得了主动权。各级计生工作人员逐步摆脱了传统的工作方式,政务信息、业务信息和统计信息等基本实现网络传输。随着“三网一库”的建立,各级计生部门用于决策的信息日益丰富,各级领导的决策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利用信息资源指导工作的作用日益增强。

四是拓展了对外宣传的空间,初步实现了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随着国际互联网、公众信息网的开通,宣传教育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基本知识、基本动态,伴随着信息网络传向社会各个领域,为加强与社会公众的联系,更好地接受社会监督建立了新的渠道。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系统已由过去单一的育龄妇女信息管理,逐步发展成为融政务信息、育龄妇女信息、计划统计信息、流动人口信息、财务管理信息、计生协会信息为一体的综合性信息资源,能够为社会有关部门提供婚姻、生育、节育、就业、老龄化等信息,实现资源共享。一方面树立了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的良好形象,提高了网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促进了与公安、统计、民政等部门的信息交流与共享,计生部门与其他部门的互通互联得到加强,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五是构筑了省级人口数据中心网络应用平台。20*年,我们抓住国家建设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的有利时机,主动申请,争取到发改委的支持,成为全国六个项目省之一,并以信息化国家立项为契机,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同时,应当看到,河南省的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一定问题。一是计生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滞后于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速度,不适应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发展的需要。二是市县人口计生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应用深度和应用广度不够。特别是近几年,差距拉大更为明显。三是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偏低,网络应用效率不高。四是信息员队伍知识层次偏低,滞后于工作的发展。全省现有专职计算机技术员、操作员配备比例很高,但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人少,不能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工作要紧紧围绕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主线和职能,以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为核心,以建设应用系统为主导,以开发信息资源为目标,以信息化国家立项为契机,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统一规划,协调建设,资源共享,安全保密”的原则,优化管理流程,规范工作程序,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全面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应用水平。要坚持开创性和继承性的有机统一,整合和利用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业务应用系统和人口计生信息资源,发挥全省人口计生系统专网优势,以信息化手段带动人口计生工作的改革和发展,带动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

(二)基本原则

一是统一管理,分步实施。要树立全省“一盘棋”的思想,统一领导、整体规划、归口管理、分步实施、协调推进。信息化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和资金密集的系统工程。涉及全系统的基础应用项目以及跨地区的项目,要由省人口计生委统一规划、统一规范、统筹推广应用。

二是突出应用,促进改革。把推进信息化与促进改革发展结合起来。要紧紧围绕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主线开展信息化建设,抓住信息化建设的契机,全面理清各项管理业务,优化管理流程,规范工作程序,提高行政效能和管理服务水平。坚持以人为本,把信息化建设融入管理与服务,不断增强为广大育龄群众服务的能力。以信息化手段带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改革和发展,推动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

三是加强协调,资源共享。进一步加强同相关部门间、地区间的网络互联互通,注重综合协调,提高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

四是提高效益,保证安全。把握好速度、效益、质量、安全之间的关系。使用成熟、稳定的信息技术,优先采用集中建库的技术路线,降低建设和维护的成本。防止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三)总体目标

依托全省人口计生专网,加大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依托政府专网,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提高信息共享程度;大力开发信息资源,发展信息服务业;建成以人口宏观信息和育龄妇女个案信息为主体的省级人口数据中心,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等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形成比较健全的信息安全体系和信息管理工作制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信息化知识水平和操作运用能力大幅度提高。“*”末,全省信息化应用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进入全国信息化先进行列。

(四)具体目标

1、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

省辖市人口计生委、县级人口计生委设立人口信息中心。省辖市人口信息中心,承担起本市的软件维护任务和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及相关人员的培训等。

县级人口计生委或信息中心至少配备2名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其中1名网络管理员、1名信息技术员。乡级计生办要配备信息技术员。专业技术人员要具有计算机相关专业学历。市级要求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县级具备大学专科以上,乡级要求中专以上学历。

各级人口计生系统信息技术人员每人每年不少于两次专业技术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48小时。

县级及县级以上的网络管理员取得信息产业部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高级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证书和“数据库管理员(DBa)证书”。

2、基础建设

2006年,按照《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规范》要求,加强基础建设、网络环境、人员配备、数据库质量整顿,巩固和提高育龄妇女基础信息在基层经常性工作中的应用,增强市、县两级育龄妇女综合数据的分析、运用能力;各省辖市建立人口信息网站,各县在本市人口信息网上实现链接;市、县两级机房建设要达到规范化要求;建成设施配套完备及安全稳定的省、市、县、乡四级网络,建立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平台;省辖市和部分县建立数字化服务站;人口和计划生育业务信息系统在全省得到普及应用。

2007年,全省达到网络通讯方式的统一化管理,结合软件系统的要求对全省人口计生专网和网络设备进行整体改造,省、市、县带宽升级;结合省政府对电子政务网的要求,利用政府电子政务网逐步实现全系统的内网建设;实现省、市、县三级的内外网隔离;所有县建立数字化服务站;充分利用人口和计划生育业务应用系统开展工作。

2008、2009年,逐步建立省、市、县三级远程双向视频会议室;优化网络环境,拓展服务领域,开发实用性、针对性强的应用软件,实现与政府其他部门信息互联共享。

2010年,建成以省级人口数据库为中心,以人才资源为保障,集网络环境安全稳定、软件系统功能完备、信息纵向交流畅通、横向共享便捷为一体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网络管理服务平台;人口和计划生育业务信息应用系统在村级普及推广;信息化建设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3、软件开发及应用效果

2006年,《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信息系统》、《河南省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及《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系统》等软件在全省得到普及,所有县(市、区)数据纳入省级人口数据库集中管理;按照国家人口计生委要求初步实现《全国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paDiS)软件有关功能的开发和应用工作。

2007年,开发《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政调评估系统》、《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法规管理系统》、《oa办公系统》、《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报表管理系统》等业务软件;全省人口计生专网作用发挥良好,公文、信息、值班、会议、督查等主要办公业务实现数字化和网络化。

2008、2009年,根据业务需要开发新的业务系统,实现政府部门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信息共享程度明显提高,基本形成比较健全的信息安全体系和信息管理工作制度。

2010年,实现全省人口预测、统计分析信息和综合决策信息一体化。

4、资金投入

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将信息化建设经费纳入年度计划生育事业费预算,专款专用。按照建设与维护并重的原则,在规划项目建设资金时,要落实项目建成后的维护经费,建立科学、合理的维护机制。要加大对经济落后地区的支持,促进信息化建设的均衡发展。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领导

各级政府要将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纳入政府信息化建设体系中,要把信息化工作摆到事关人口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列入议事日程。要充分发挥人口计生信息化领导小组统筹、规划、调度、协调、督办的作用,及时发现和解决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加大对信息化建设考核评估的力度,逐步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各级党政、人口计生部门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严格奖惩。

(二)建立稳定的信息化建设财政投入机制

财政是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投入的主渠道,各级政府要将人口信息化建设日常经费和项目经费纳入本地财政预算、并随着事业费投入的增加而增加,以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需要。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政府采购和项目招标,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积极探索开展社会服务,建立投资的社会补偿机制。

(三)抓好各级信息技术机构和队伍建设

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稳定现有技术队伍,加强信息技术机构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建立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鼓励信息化人才的稳定和引进。要加强信息化知识和技术的培训,把信息化知识和技术培训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常抓不懈。加强岗位练兵和继续教育,建立分层次、分类别、重实效的信息化技术培训制度,对各级领导、工作人员和信息化专业人员进行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信息技术培训。争取用5年时间,使人人都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培养一支掌握信息应用、熟悉业务工作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四)健全制度,加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

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十分重视信息安全工作,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组织机构和各项规章制度。牢固树立信息安全观念,严格执行国家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建立安全策略、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三位一体的信息安全体系,做到信息安全与规划、建设和发展“三同步”。要对现有的信息系统安全进行测评,做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网络信任体系建设、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论证和重要信息系统灾难备份与应急建设等工作。要制定有利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政策、规范,统一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标准。逐步推广应用网络资源安全证书认证系统工程,保证政府信息网络的信息安全和保密。同时,切实抓好各级人员的信息网络安全保密教育,增强信息网络安全防护意识,提高安全防护的技术水平。

信息化年度工作计划篇3

一、2008年上半年人口与计划生育主要目标执行情况

南湖街道辖区常住总人口数102719人,其中户籍人口为22944人,占总人口数的22.33%;流动人口79775人,占总人口数的77.67%;已婚育龄妇女15980人,其中户籍4294人,流动11686人。

街道上半年出生人数为312人,其中户籍141人,流动171人,户籍人口政策生育率为100%,流动人口政策生育率93.57%,无当年政策外多孩出生。落实“四术”80例,其中结扎31例,上环37例,落实补救措施12例。

二、开拓创新,勇于创新,努力深化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模式

渔港社区出租屋流动人口综合治理和“一站式”服务模式的先进工作经验,得到了本省、其它省计生系统的认同,2008年上半年共计接待本省、其它省市计生系统领导参观指导工作7次,共450多人。

三、2008年荣获的荣誉

1、荣获深圳市20*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

2、荣获罗湖区20*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

3、荣获罗湖区20*年度无政策外多孩街道。

四、完成人口与计划生育各项目标任务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认真落实党政领导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切实加强对人口与计划生育的领导

半年以来,街道党工委坚持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规划,通盘考虑,综合决策,统一部署,全面推进。

1、始终坚持以各级党政领导“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为核心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4月初,街道召开20*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通报表彰大会。一是与各社区工作站、辖区单位签订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二是对20*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及个人进行表彰;三是对20*年度不达标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

2、党工委高度重视计划生育工作,把计生工作列入议事议程。半年来,8次召开研究计生工作联席会议,认真听取计生工作汇报,研究解决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

3、党工委“一把手”和主管领导对计生科所需的人、财、物都给予了大力支持,保证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4、建立起严密的街道社区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做到目标明确,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奖罚分明。

5、加强机制,街道组织每季度对社区工作站进行考核检查,并将考核结果在全街道范围内进行了通报,通过考核强化目标责任的落实。

6、坚持每月定期召开计生例会。通过例会汇报工作,总结交流工作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结合形势发展和工作现状,明确今后的措施。

(二)、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计生队伍素质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把“思想上讲奉献,业务上讲精通,作风上讲扎实,管理上讲科学”作为计生队伍建设的核心,努力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正、政策熟、懂业务、会管理、精干、高效,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人口与计划生育队伍。

1、抓业务培训,计生科根据社区各类协管员整合后,不定期组织计生工作人员参加市、区、街道集中进行业务专题培训共16次,有效的提高了计生人员的业务素质。同时计生科每月深入社区,对社区档卡册的规范管理及日常工作的开展进行指导。

2、落实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街道计生科工作人员实行分片包干,每周定期到基层指导、督促工作,解决社区工作站计划生育重点、难点问题。

(三)、以“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为主线,广泛深入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科学、文明的新型生育文化舆论氛围

半年来,我们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定》,始终把宣传教育放在计划生育工作的首位,开展了以“婚育新风进万家”为主题的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

1、注重社会宣传的效果,营造全社会人人都关心、支持计划生育工作的氛围。利用10.28男性健康日、元旦、春节、5.29协会会员活动日等在辖区繁华闹市开展宣传活动12场,参加人次达8000多人。

2、在社区、工厂、学校、娱乐场所举办“生殖健康”“预防艾滋病”“避孕节育”“优生优育”“出生缺陷”等不同类型的讲座共32场。

3、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好人好事、媒体宣传报道,上半年省、市、区媒体采纳报道共43篇。

(四)、纵深推进以技术服务为中心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转换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法,最终要体现在不断强化服务上。对此,我们整合资源,健全了免费的计划生育基本项目优质技术服务机制,全面提供系列化、个性化、优质化服务,以优质的服务来取得广大群众对计划生育深入的理解和大力的支持。

此外,加强药具管理和发放,管理到位,账目清晰,做到实际、卡册、计算机“三对号”。截止5月,共计派发避孕药具有:6150盒,避孕药545盒。

(五)、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制建设,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水平

1、严格政务公开制度,增强执法工作透明度。长期在计生宣传栏及办事窗口公开计划生育政务公开办事程序和国家规定计划生育行政执行“七不准”,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截止5月,共计为辖区户籍人口办理《计划生育服务证》235本,《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245本,《流动人口婚育证明》59份,办理政策内二孩生育审批13宗,收养子女审批1宗,开具出生入户计划生育证明478份,入学计划生育证明631份,随迁入户计划生育证明257份。

2、加强执法力度,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根据群众举报和开具出生入户证明把关,对当年政策外生育和历年超生对象逐一核实。截止5月,发出征收决定书16宗,征收16宗,已征收到位金额647506元,期满仍未缴纳社会抚养费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共2宗,执行到位金额131*2元。

3、认真落实工作。长期向社会公开投诉电话、电子邮箱及群众意见箱。截止5月,接来信来访立案6宗,结案6宗,结案率100%。

(六)、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管理,继续创建“街道无政策外多孩”和“社区无政策外出生”活动

首先以全省统一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专项活动为契机,加大对创建“两无”的宣传力度、创建力度;其次是通过加强计生信息通报反馈制度、信息档案管理制度、查环查孕制度,遏制超生趋势。通过创建“两无”活动,实现街道无政策外多孩出生,6个社区无政策外出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七)、全面推进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促进统计工作的高效发展

我们始终坚持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举措,坚持以信息服务于管理,以信息引导服务,加大资金投入,强化业务技能培训,全力推进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

1、不定期对各社区信息系统里的数据质量进行抽查,并将抽查结果发放到各社区,以此促进社区整改。

2、注重培训,提高素质。一是组织计生统计员、专干、协管员50多人分批、分阶段参与罗湖区举办的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化系统升级培训;二是深入到各社区有针对性对系统操作薄弱环节进行专门性的讲解培训。三是组织各社区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经验,弥补不足,相互促进,相互提高。通过上述多方位、多渠道的培训,有效的提高了计生工作人员对信息系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为信息化建设进程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八)、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提高流动人口管理水平

1、健全流动人口管理机制,齐抓共管,层层落实,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与辖区单位签订《人口与计划生育责任书》,与物业公司签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责任书》,与出租屋业主签订《人口与计划生育责任书》。

2、开展全省统一的以出租屋为重点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专项活动,共清查出租屋28406间,住宅小区71个,商铺1515间,共查验《服务证》、《婚育证明》5175份,查环查孕1359人,查环查孕率91.2%,落实上环4例、结扎一例,有效的促进了辖区计生工作的良性发展和阶段性工作的完成。

3、健全流动人口信息通报反馈制度,通过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系统、全国流动人口信息平台通报信息8584条,通报率98%,反馈信息38条,反馈率100%。对重点、疑点对象则实行邮寄挂号与全国流动人口信息反馈平台双管齐下的反馈方式。

(九)、积极发挥计划生育协会作用,全面开展计划生育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作

1、在街道全面铺开两“民主”工作。现街道14个社区均制定了《自治章程》和《居民公约》,广大群众正在由以往的被动地接受管理向主动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计划生育模式转变,主人翁的地位、意识和作用日益明显。

2、开展主题为“生育传承希望,关怀相伴和谐”的生育关怀行动,倡导辖区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关怀募捐。截止5月,已收到生育关怀募捐金额17万元。

存在问题:

半年来,虽然街道的计生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绩,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差距和问题,一是社区工作站反映计生工作人员不足;二是对流动人口政策外怀孕,动员落实补救措施难;三是组织已婚育龄妇女查环查孕难;四是推行避孕节育知情选择,落实长效避孕节育措施(上环、结扎)难;五是对人户分离的户籍人口以及流动人口征收社会抚养费难。

在下半年我们要突出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抓好计划生育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的落实,努力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和指标。

2、继续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系统建设。一是结合系统运行中碰到的难点和问题,进一步加强计生专干、协管员对信息系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二是查漏补缺、完善数据录入;三是对现有信息进行逻辑审核,校正错误信息,提高信息准确率和质量;

3、继续深入开展创建“两无”活动,做好申报、总结和迎接上级考核评估工作;

4、继续深入开展计生各项优质服务,以服务促管理,以服务树形象,进一步提高计生工作整体水平;

5、坚持依法治育。加大对政策外生育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社会抚养费的追缴工作,正确执法,文明执法,提高征收兑现率;

信息化年度工作计划篇4

1.采购计划管理组织运作模式

经过近年的实践与摸索,公司已基本建立省公司董事会审议批准省公司本级及所属企业宏观战略及计划、省公司管委会审定省公司本级及所属企业具体制度和实施方案、各级企业管办和其他业务部门负责落实细化的三级管理体制;建立以《管理委员会工作规则》及其《实施细则》为流程核心,以《采购管理程序》为流程依据,以信息系统为流程载体的三大管控体系,确保了全省采购工作的有效运行。

2.采购计划管理与过程管控

在计划管理方面,采购办要求各单位要严格按照年度采购计划及其实施方案确定的采购项目、采购方式、采购金额实施采购计划。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对确实因为生产经营需要调整的项目,采购办及时组织调研,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分析评审,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申报、审批。在过程管控方面,采购办以全国烟草行业贯彻落实《烟草企业采购管理规定》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为指导,严格执行行业、企业采购管理制度,加强对项目实施环节关键节点的控制,重点做好招标文件评审、拦标价格设置、评标办法、评标标准、定标原则、评标过程管理以及档案管理等工作。充分利用采购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按照采购管理制度,加强对项目实施环节关键节点的控制,严格把关,严格落实“上一个环节没有通过不得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工作要求,不断强化程序的硬约束作用,确保董事会和管委会会议各项决议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无偏差、不走样。

二、采购计划管理中的差距

1.采购计划与投资计划的衔接有待进一步加强

对于卷烟工业企业的发展而言,技术改造起着相当关键的推动作用。以福建卷烟工业系统为例,十年来,公司投资项目量多面广,投资量大,先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和信息化投资近百亿元,技术装备、基础设施、科技研发和信息化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因此,投资计划中的采购项目是公司年度采购计划中十分重要的部分。

1.1采购计划与投资计划编制范围不同

根据《烟草行业采购管理规定》要求,采购计划编制的范围为以合同方式取得的物资、工程(含信息化项目)和服务的所有采购项目,由各级公司的采购办进行编制汇总;投资计划编制的范围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整体改造、局部技改、生产设施、工艺设备、辅助生产设施、公用动力设施、科学教育设施、后勤保障设施、烟叶仓储设施等)、信息化投资项目、多元化投资项目,不含建筑物的维护加固、设备的大修理等维护性工程及工器具、车辆、办公家具、计算机软硬件购置项目,由各级公司的投资管理部门进行编制汇总。

1.2采购计划与投资计划管理流程不同

投资项目管理流程为:投资项目按照行业投资项目管理要求实行计划管理,各级公司在每年9月份启动投资计划编制工作,省公司的生产制造中心、信息中心于10月份对新增项目中与生产相关的项目、信息化项目进行职能评审,投资管理处11月初汇总、初审各单位提交的年度投资计划,经总经理办公会、管委会、董事会审议后于12月上报国家局。国家局于次年2-3月份下达投资计划,投资管理处根据国家局下达的投资计划及时进行投资计划分解,经总经理办公会、管委会审议、董事会审批后下发投资计划。采购计划管理流程为:省公司于每年12月下发采购计划编制通知,各单位根据下一年度生产经营目标于次年1月份报送采购计划,采购办汇总、初审全省采购计划,并由财务、审计、法规、监察等职能部门进行集中评审后,经管委会审议、董事会审批后下发采购计划通知,全省采购计划方可生效实施。

1.3采购计划与投资计划信息传递相对滞后

由于全省的投资与采购计划,在计划的编制起点、审批的权限、编制的范围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基层企业投资管理部门与采购管理部门间对投资计划调整的沟通相对滞后,信息化平台尚未实现两个系统的关联,使得投资计划与采购计划目前无法实现实时的对接,无法在第一时间将审批后投资计划的调整情况及时传递到采购计划编制部门进行更新分解。

2.尚未建立采购计划进度跟踪与采购计划执行情况考评体系

采购绩效评估是指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全面反映和评估采购政策功能目标和经济有效性目标实现程序的过程。我司采购计划实行按年度编制,分月实施的原则;在年度中期可对采购计划进行半年调整,对下半年度拟新增、采购金额拟变更、采购方式拟变更及拟取消的项目在总计划盘子中进行相应调整。虽然在采购实施方案的审定中对采购进度安排一并进行了评审,但对是否完成及是否按进度完成并未考核,尚未建立一套符合公司特性的采购计划进度跟踪与执行情况的考评体系,缺乏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时间上的约束及奖惩激励措施。某些项目,尤其是货物及服务类项目,部分子公司或承办部门在项目实施中存在时间上的松散性和随意性,导致某一月份采购项目扎堆实施,某一月份采购项目零实施,或者到了年末才决定不予实施或结转至下年度实施,进度计划形同虚设,给采购办工作人员组织采购带来了不便,也为全省精益采购目标的实现和绩效的提升带来的阻碍。

3.采购计划管理信息化仍存在可提升空间。

3.1尚未建立采购绩效评估模块

对于采购计划执行环节的评估,最直接的标准便是采购计划执行的进度。目前省公司的采购管理信息化平台尚未建立绩效评估模块,未能直观、客观的来衡量各采购部门的采购目标是否达成,缺乏对子公司采购计划执行情况的实时比较与观测。

3.2尚未建立采购计划趋势预测模块

采购预测是指企业在商品采购市场上调查取得的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研究,并运用科学的方法来测算未来一定时期内商品或服务市场的供求及其变化趋势,从而为采购决策和制定采购计划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信息化手段预测采购需求在公司的采购管理中尚属空白,若能借助信息化平台,对以往的采购信息进行整合,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发现市场供求变化和规律,对各子公司、各类采购的项目的需求趋势预测做到心中有数,将有助于提高采购计划编制的准确性,确保全省采购策略制定的合理性,从而提高采购计划编制精度,降低采购风险。

三、烟草工业企业采购计划管理的优化策略与方案

1.通过专案调整,实现采购计划与投资计划的有效对接

目前我司采购计划实行按年度编制,分月实施的原则,除个别零星应急调整的项目外,均在年度中期对全省的采购计划进行一次全盘的批量计划调整。在采购计划半年调整的现有模式上,针对投资计划下达后所带来的采购计划的增减情况,可在每年的11月份将由各级公司的投资、采购部门将投资与采购计划先行对接,于次年2-3月份投资计划下达后及时进行一次采购计划的专案调整。由各级公司的投资管理部门与采购部门共同牵头,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对采购年度计划中涉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及信息化投资项目的项目数,项目金额,调整理由等进行对接与核实,由下至上汇总,由省公司采购办向公司董事会统一申报专案调整计划;由各级公司采购部门及时在系统中进行分解、录入与维护,加快企业内部信息流的高效流动,以此实现投资计划与采购计划的无缝对接。

2.通过绩效评估,建立采购计划考评体系。

2.1对采购计划考核标准进行界定

将采购计划执行率纳入各部门绩效考核指标,合理设置审批环节。明确各节点业务办理和审批所需耗用的时间,测算出五种采购方式的采购项目从启动实施采购计划直至完成采购所有流程所需耗用的时间,以此作为采购计划进度考评的依据,促进各承办、职能部门提高工作效率。经公司董事会审定的采购项目执行计划,应于当年全部完成。对于招标采购项目执行情况以招标公告送为项目完成节点;对于招标以外的其他采购项目以商务文件发送至谈判对象为项目完成节点;对于已经完成招标所有程序但招标失败或流标的项目,视同完成。

2.2对采购计划进行进度分解

省公司各部门及各子公司要严格按照制定的采购进度计划完成采购的各环节工作,如无法按进度计划完成的需向采购办提交书面说明进行进度调整。在编制采购计划时应注意:根据采购物资、工程或服务的规模和数量,具体的技术规范与规格,使用性能要求,对每批货物、服务或工程从准备到交货或结算需要多长时间做出安排。

2.3将采购计划执行率纳入年度绩效考核

对于没有按照年度采购计划完成计划实施也未进行进度调整的子公司或省公司相关部门(政策性因素或不可抗力因素除外),可由省公司采购办通知企业管理处,企业管理部根据实际情况对责任部门绩效进行考评。

3.通过优化信息化平台,提高工作效率和改善作业流程。

3.1实现与投资系统的及时对接

每年在国家局下达投资计划后,由省公司严格按照国家局下达的年度投资计划和拟建项目自主审批权限额度进行明细分解后,各级公司投资部门便可同时在投资管理信息系统中进行录入维护,形成本年度准确的投资计划。通过采购管理信息系统与投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对接与关联,由项目实施部门在采购信息系统的计划管理模块上直接对数据进行更新,实现针对投资计划变更带来的采购计划变更的线上专案调整。

3.2实现绩效考评

采购绩效指标体系包括采购计划完成及时率、采购周期、采购从启动实施采购计划直至完成采购所有流程所需耗用的时间等。通过上述数据在系统中的体现,建立子公司或部门的绩效评估体系,与采购实施过程关联,在系统中动态、持续的进行评价,正确及时反馈考评结果。

3.3实现采购需求趋势预测

采购计划是对未来计划期内采购管理活动所做的预见性的安排和部署,以确定从组织外部采购哪些产品和服务,以最好的满足企业内部的需求,而采购量与采购计划金额提供的是代表采购支出情况的数字预报。为了使这些预测的数据体现出最大价值,采购管理系统中应当建立一个趋势预测模块,建立采购需求趋势模型。以系统中存储的现有历史数据资料为基础,通过指数平滑法等定量的分析方法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对比,结合卷烟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及宣传促销计划,反映采购需求,市场行情的变化,形成采购计划编制的初步依据,为企业的采购决策提供支持。

四、结语

信息化年度工作计划篇5

一、充分认识进一步推进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1、信息化建设是我区人口计生转型提质的客观要求。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是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公共性的信息资源。只有实施信息化带动,才能为政府实施经济社会发展宏观规划提供信息支持,准确深入地掌握人口结构、分布等情况,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提供前瞻性、战略性、实证性研究,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只有进一步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才能更新管理服务手段,改进管理服务方式,为育龄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因此,进一步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全面打造“数字人口”城区是人口计生工作改革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和新时期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一项基础工程。

2、信息化建设是我区人口计生改革创新的根本途径。我区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要求,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基础扎实。通过努力,我区基本建成村(居)、街道、区三级信息化网络体系,全员人口信息管理平台及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信息平台共完成常住人口信息41万条、育龄妇女信息10万条的录入核查工作。国家paDiS平台运行正常,2010年共通报避孕节育报告单信息663条,双向协查流动人口出生信息706条。加大硬件投入,投入20余万元,为7个街道计生服务站配备笔记本电脑,为30个社区居委会配备了台式电脑。

3、信息化建设是我区人口计生事业发展的长远之举。对照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对照加快转型升级的新形势,对照均等化服务的新方向,我区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地区对搞好新时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高,精力投入不够,经费投入不足,信息化建设缺乏长期稳定的发展潜能;二是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数据库信息质量较低,工作发展不平衡,不能很好地为计生管理服务发挥基础性指导作用;三是统计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较低,与信息化工作要求和人口计生工作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四是与相关部门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制约着信息化综合效益的发挥,影响着人口计生工作的发展。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人口计生委关于加快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按照省、市信息化建设的总体部署,适应人口计生工作改革发展的要求,以统筹兼顾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需求为导向,围绕全员人口信息资源,以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为核心,以规范化建设为重点,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又好又快发展,提升人口计生科学决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提供信息支撑,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三、主要任务和目标

1、建立“数字人口”公共服务应用平台。

通过有效收集和整合各职能部门人口及相关信息,建立全区“数字人口”公共服务应用平台,加强对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迁移、就业等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综合分析,为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信息和咨询报告。

2、完善人口计生信息规范化建设机制。

拟出台《区人口和计划生育规划统计管理规范》,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制度和网络安全制度。落实工作职责,明确工作流程,严格操作程序,加强信息工作人员的信息安全保密教育,切实保护公民个人隐私。

3、夯实人口计生信息化硬件基础建设。

3月底前,完成全区第三批24个社区的计算机配备工作,实现51个社区100%配备计划生育专用计算机。各街道要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做到每台计算机都能上网,并落实专人管理。

4、提升“数字人口”系统信息数据质量。

区将进一步加强与公安、卫生、民政、统计等相关部门信息的互联互通,完善人口信息共享机制,规范信息共享流程,提高信息共享质量。街道应充分利用“六普”成果,认真落实“两库”数据核对补录工作,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完整性,为6月份省人口计生委“两库”合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5、开展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专题调研。

区、街道结合工作实际,按照“管理要有新思路,发展要有新举措,工作要有新突破”的总体目标,紧扣人口计生工作中重点和难点、百姓关注的热点和焦点,研究分析人口计生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提出建议与对策,提升创新意识,在工作思路和方法上力求新的突破。上半年区将与街道协商制定调研课题,下半年各街道完成1-2篇调研论文。

6、加强人口计生信息统计队伍建设。

要高度重视信息统计人员队伍建设,加强管理。两年内,街道信息统计人员要取得国家承认的计算机初级以上(含初级)资格证书。区将对全区街道、村(居)信息统计人员开展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

四、组织保障

1、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加强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及时研究解决信息化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认真落实信息化督促、检查、通报制度,完善责任目标考核机制,将信息化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组织开展好信息化水平评估工作,保障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信息化年度工作计划篇6

①深化年度计划,提高物资需求计划管理工作。深入开展高质高效的年度物资需求计划编制工作,努力完善全面、准确,科学、合理的物资需求计划管理的内部控制。②实行动态分析,搭建物资需求计划管理模式。坚持“统一、集中、全面、刚性”的原则,对各类物资需求计划和招标采购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提高物资需求计划的前瞻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2完善实施信息化环境下物资需求计划管理内部控制,并通过目前现状分析建立和完善信息化环境下物资需求计划管理的内部控制

2.1完善实施信息化环境下物资需求计划管理内部控制

①建立监督机制,对物资需求计划管理执行权限内部管理控制。在物资需求计划业务过程中,各环节之间做到相互监督制衡,相关部门共同把关,实行会签审批,加强内部牵制。②整合各类资源,对物资需求计划管理实现流程内部管理控制。为提高物资采购对需求计划的内部控制管理,从物资需求计划的申报和创建,再到物资需求计划汇总等递交各级审批把关。③加强计划管理,对年度物资需求批次采购计划内部管理控制。根据年度资本性投资计划、表计安装与更换计划、备品备件计划等要求,整合形成预测物资需求计划。

2.2现状分析物资需求计划管理的内部控制,提升管理

随着物资需求计划管理控制理论与企业实际业务流程的有效融合,在信息化环境下的物资需求计划管理逐渐显现出了一些问题,如图2。

2.3信息化环境下物资需求计划管理的内部控制优化策略

针对以上指出的问题,提出关于物资需求计划管理的有效内部控制优化策略,如图3所示。①加强需求计划审核力度,从管理方面和技术方面加以改进完善。②严格执行计划批次安排,杜绝计划外采购和不合规项目物资上报。③关注初步设计审查,加大设计复审力度,避免申报非标物资。④合理确定物资需求计划交货期,提高计划执行刚性及准确率。⑤做好需求计划的分级审核工作,提高计划编报质量。⑥加强沟通协调,确保物资需求计划如期上报。⑦加强业务培训,提升物资计划管理水平。

3完善信息化环境下物资需求计划管理内部控制前瞻性提升

①建立网络,固化管理。明确各级专业人员岗位,固化统一管理模式,形成物资管理全覆盖的局面。②基础管理,超前制定。物资需求计划管理办法的修订,在上报时间要求中,按照国网公司、省公司招标批次计划上报时间。③强化计划,节点管理。加强工作计划性管理,注重设置工作节点,建立节点工作要求,确保物资管理工作重点突出,张弛有度。

4完善信息化环境下物资需求计划管理内部控制思路的提升

步骤一:企业物资需求部门和物资部门分别根据生产和经营计划对未来时期内的物资需求进行预测。步骤二:物资供应根据需求单位上报计划通过物资部门预测的物资需求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双方沟通解决存在的差异。步骤三:对需求单位与物资部门双方沟通后修订的需求计划,分析物资需求计划完成供应的可靠性。

5完善信息化环境下物资需求计划管理内部控制方案的提升

信息化年度工作计划篇7

几年来,我在单位从事过各种工作,每个工作都给了我不同的锻炼和经验。我感谢领导给予的宝贵机会,并一直往努力的方面前进。送走了,迎接牛气冲天的。新年里为使工作成效更高,质量更进一步,同时进一步的提高个人的能力,制订出年度综合管理岗位个人工作计划。整体工作计划分为行政工作,企业文化宣传,个人技能提升三个方面:

一、行政工作

1做好各部门服务:加强与各部门之间信息员的联络与沟通,制定一套系统的,快速的信息传递方案.每月月底召开一次信息员交流会议.保证信息在公司内部及时准确的传递到位;

2做好员工服务:工作的重点是及时的将经理信箱中员工反馈的信息及时向公司领导反馈.做好员工与领导沟通的桥梁;

3做好领导服务:及时完成公司经理和部门主管交办的临时性的工作。

二、企业文化推广(年工作计划中的重点)

1企业文化的宣传

对于企业文化的宣传,将分三个步骤进行:

首先,制定企业内部的精神口号,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的行为信条;

其次,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在信息平台上建立一个各部门之间的意见交流共享文件夹;

最后,进行企业文化知识培训,可由公司经理担任讲师;

2员工活动

①月组织策划年度经营年会;

②月组织策划以“百人耕耘”为主体的植树活动;

③月组织策划迎接新员工交流会;

④月组织策划公司员工运动会;

⑤月组织策划圣诞假面晚会;

三、个人技能提升

1积极参加公司安排的基础性管理培训,提升自身的专业工作技能;

2通过个人自主的学习来提升知识层次。

回顾年,本人的工作侧重于行政事务方面。在年中,希望能将工作的侧重点转移到企业文化的推广上;并不断的提升个人的知识层次及专业化的工作技能,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以上的年个人工作计划之中不足之处敬请领导的批评和指正。

(二则)

在新的一年为能使工作达到质量更好,效率更高,同时进一步的提高个人的能力,制订出年度重点个人工作计划。整体工作计划分为行政工作,企业文化宣传,个人技能提升三个方面:

一、个人技能提升

1积极参加公司安排的基础性管理培训,提升自身的专业工作技能;2通过个人自主的学习来提升知识层次。

二、行政工作

1做好各部门服务:加强与各部门之间信息员的联络与沟通,制定一套系统的,快速的信息传递方案.每月月底召开一次信息员交流会议.保证信息在公司内部及时准确的传递到位;2做好员工服务:工作的重点是及时的将经理信箱中员工反馈的信息及时向公司领导反馈.做好员工与领导沟通的桥梁;3做好领导服务:及时完成公司经理和部门主管交办的临时性的工作。

三、企业文化推广

1企业文化的宣传

对于企业文化的宣传,将分三个步骤进行:首先,制定企业内部的精神口号,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的行为信条;其次,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在信息平台上建立一个各部门之间的意见交流共享文件夹;最后,进行企业文化知识培训,可由公司经理担任讲师;2员工活动①元月组织策划年度经营年会;②四月组织策划以“百人耕耘”为主体的植树活动;③月组织策划迎接新员工交流会;④月组织策划公司员工运动会;⑤月组织策划圣诞假面晚会;

回顾年,本人的工作侧重于行政事务方面。在年中,希望能将工作的侧重点转移到企业文化的推广上;并不断的提升个人的知识层次及专业化的工作技能,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以上的工作计划之中不足之处敬请领导的批评和指正。

年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年份,在我不断的工作中,我已经从一名普通的公司员工成长为公司的管理工作人员了。这是我一直以来努力的结果,也是更多的促进了我更好的努力的动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相信我还是会继续不断的努力的,我会为公司的发展做出我最大的贡献的!

(三则)

年我在公司中的工作继续不断的进步着,相信只要我一直不断努力的坚持下去,我就会一直进步,在公司更好的站稳脚跟。年已经走过,在即将迎来的年中,我坚信只要我按照之前工作的步骤和过程,我就会在公司中更好的工作,在公司中发挥更多的作用,为公司的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

在新的一年为能使工作达到质量更好,效率更高,同时进一步的提高个人的能力,制订出年度重点个人工作计划。整体工作计划分为行政工作,企业文化宣传,个人技能提升三个方面:

一、个人技能提升

1积极参加公司安排的基础性管理培训,提升自身的专业工作技能;

2通过个人自主的学习来提升知识层次。

1做好各部门服务:加强与各部门之间信息员的联络与沟通,制定一套系统的,快速的信息传递方案.每月月底召开一次信息员交流会议.保证信息在公司内部及时准确的传递到位;

2做好员工服务:工作的重点是及时的将经理信箱中员工反馈的信息及时向公司领导反馈.做好员工与领导沟通的桥梁;

3做好领导服务:及时完成公司经理和部门主管交办的临时性的工作。

1企业文化的宣传

对于企业文化的宣传,将分三个步骤进行:

首先,制定企业内部的精神口号,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的行为信条;

其次,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在信息平台上建立一个各部门之间的意见交流共享文件夹;

最后,进行企业文化知识培训,可由公司经理担任讲师;

2员工活动

①月组织策划年度经营年会;

②月组织策划以“百人耕耘”为主体的植树活动;

③月组织策划迎接新员工交流会;

④月组织策划公司员工运动会;

⑤月组织策划圣诞假面晚会;

信息化年度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质量评价;评价内容;评价指标体系

一、引言

财政部于2009年4月12日的《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描述了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蓝图。2013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起到规范、指导和促进作用。当前许多企业存在会计信息化缺乏规划、各自为政、应用方案和业务需求不匹配、项目决策可行性论证不充分、安全和风险等管理制度不健全或缺位、会计信息化人才短缺、重硬件轻软件、重会计数据生产轻系统控制等诸多问题,导致会计信息化工作无法满足企业预期需求,无法达到提高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目标,造成人财物的浪费。为深入贯彻企业信息化工作规范,减少或避免以上问题的发生,进行会计信息化工作的质量评价就显得十分有必要。本文对此进行研究。

二、会计信息化质量评价依据、内容与原则

(一)评价依据

鉴于我国尚没有制定会计信息化工作质量评价标准,2014年开始实施的《规范》因对会计信息化工作从信息化规划、组织机构设置、人员权限划分、软硬件选择、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健全、信息共享、系统安全等方面进行规范,可以作为进行会计信息化质量评价的纲领性文件。2014年的《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实现会计与业务活动的有机融合,鼓励单位将管理会计信息化需求纳入信息化规划,从源头上防止出现“信息孤岛”,鼓励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充分利用专业化分工和信息技术优势,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加快会计职能从重核算到重管理决策的拓展。另外会计信息系统由软硬件、人员、数据、规程等部分构成,对于会计信息化工作质量评价可从其构成入手。

(二)评价内容

结合《规范》以及实务经验,本文提出如下评价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质量内容:是否根据发展目标和实际需要制定会计信息化规划,不造成投资浪费;是否存在结构合理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能力能否会计信息化工作相匹配;是否结合会计机构实际以及会计软件中电子分工要求进行合理的权限划分并授权;会计软件功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软硬件的选择是否与自身技术及业务需求相匹配,是否安全可靠且能够提高业务数据与会计数据的一致性,实现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共享;是否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实现内部业务直驱式记账以及外部交易信息的集中自动处理,提高业务处理和管理的效率;是否制定健全有效能覆盖会计信息化全过程的内控制度,保证会计信息系统的软硬件及数据安全,发生故障时是否有应急机制;系统是否有较强的防错纠错能力。

(三)评价原则

会计信息化工作质量评价应依据评价内容开展,设计和选取评价指标时需要考虑的原则包括可行性、综合性、动态性和重要性等。1.可行性原则。指会计信息化工作质量的评价指标含义要明确,信息可以取得,具有可操作性。2.综合性原则。指评价指标的覆盖面要从总体上涵盖会计信息化的战略规划、运行环境、系统功能、安全控制、运行效率等方面。3.动态性原则。指在会计信息化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依据关注重点的变化,评价过程中对所选指标进行相应变更和调整,还包括系统运行过程中用户需求变化所引起质量评价指标的改变及其再评价。4.重要性原则。强调抓住反映会计信息化质量特征的主导因素来设计指标,适度粗略化那些与此目的关联程度较小的指标,使指标重点突出,具备一定的概括性和简洁性。

三、会计信息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从两个维度构建会计信息化工作质量的评价体系,一个维度是从会计信息的“化”字出发,强调动态性,纵向评价会计信息化的规划、建设、运行各个阶段以及会计信息在信息化环境下运动过程中每个环节;另一个维度是从会计信息化的构成要素以及环境出发,强调“全面型”,横向将计算机软硬件、人员、数据、规程等纳入评价范围。

(一)全过程评价指标体系

1.会计信息化生命周期各阶段。本文构建会计信息工作质量评价体系的三层结构如表(1),第一层是目标层,即会计信息化工作质量评价;第二层为准则层,包括来自会计信息化规划阶段、建设阶段以及运行阶段指标;第三层为指标层,包括影响规划结果、建设效果和运行效率等指标。(1)会计信息化规划阶段。会计信息化生命周期始于会计信息化规划。Fischhof(f1985)研究发现,对信息系统有效性的影响从该系统的规划时期已经注定,规划的合理程度及过程特征会对后来的系统运行效果产生重要影响。王凡林(2010)研究发现,会计信息化规划过程特征按照规划效果影响程度依次为合规性、可控性、集成性、规范性、合作性和可审计性。其中合规性排在首位,说明会计信息化规划时必须要考虑会计处理所要遵循的会计政策和财经法规以及《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的要求。本文提出会计信息化规划阶段的评价指标见表(2)。(2)会计信息化建设阶段。会计信息化建设阶段占据会计信息化工作生命周期中处于最重要地位,其工作的成效直接影响或决定会计信息化运行阶段的质量。会计软件选型、硬件架构配置和信息平台开发等各项工作是否符合企业的战略、发展和管理需求且具有先进性,业务和数据流程是否优化,组织架构是否调整,人员是否进行培训,基础数据是否整理,管理制度是否制定和完善,信息系统是否按进度及时交付,这些是会计信息化建设阶段质量评价需要重点关注的。评价体系包括:会计软件、平台、流程、组织、数据以及制度和实施效率等指标。(3)会计信息化运行阶段。在会计信息化运行阶段,管理层关注的是会计信息化后的效率和效益,包括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会计信息化操作人员更关注数据的正确性、操作的便捷性、财务与业务系统的集成度、数据的共享性、信息系统与网络的安全性以及系统的稳定性。质量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应用情况、运行情况以及运行效果指标,包括企业所应用的系统以及系统的集成程度、数据的共享程度、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可维护性、生产效率提高程度、存在问题的改进情况。2.会计信息运动环节评价。会计信息系统通过采集和输入会计数据,传递和处理会计数据的运动,最终生成对信息使用者有用的会计信息,并通过决策的执行反馈形成新的会计数据。会计信息的运动大致可以分为数据的采集获取、加工处理以及会计信息利用三个环节。(1)会计数据采集获取环节评价。会计数据采集获取的正确、全面与否直接影响会计信息可靠性和有用性,另外数据采集界面的美观度以及自动化、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的集成度影响着会计数据采集的效率。因此,会计数据采集环节评价指标可以包括:财务与业务的集成度、自动转账程度、获取数据的全面程度、获取数据正确性控制措施的执行度、操作人员的权限划分及执行情况等。(2)会计数据处理环节评价。在信息化下,会计数据的加工处理基本上是由操作员执行系统的功能自动完成的,各功能之间存在着数据或控制上的联系,因此需要特别关注数据处理的流程和软硬件及数据的安全性。评价会计数据处理的指标可以有:操作流程的遵循程度、会计处理的合规性、系统安全性控制措施执行情况、故障应急响应情况、会计档案的备份和保存情况、会计数据传递的便捷程度等。(3)会计信息利用环节评价。会计信息被信息使用者使用是会计信息系统的最终目的。会计信息输出的方式和格式影响信息利用的方便性和有用性,所以会计信息利用的评价指标包括会计信息的共享程度、会计信息的输出方式、会计信息的输出格式、会计信息利用的便捷程度、会计信息的可获得程度。

(二)全要素的评价指标体系

会计信息化要素包括:软件、硬件、人员、数据、规程。站在全要素的角度对会计信息化质量进行评价,需要分别对每一种要素定义评价指标。1.会计软件。会计信息化中涉及的软件既有系统软件如操作系统和数据库,也包含应用软件和办公自动化软件等。本文仅对会计软件进行总体上的质量评价,会计软件所包含具体功能的详细评价应该在选购会计软件时进行。会计软件质量总体评价指标见表(3)。2.硬件。会计信息化中的硬件主要是指会计信息平台构建。根据企业的管理特点以及管理上对会计信息的需求选择相应的实时交换信息平台或定期交换信息平台或混合信息平台,然后确定C/S、B/S硬件架构体系。对于硬件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符合企业管理特点和管理要求的程度、硬件架构配置的合理程度。3.人员。会计信息化中的人员包含会计信息化主管、操作、维护以及档案保管人员。对会计信息化工作中的人员进行评价要考虑各类人员完成本职工作情况,接受培训情况,岗位责任制度的执行情况。4.数据。会计信息化中的数据包括基础会计数据和生成的会计信息。由于企业中不同子系统相对独立,如果没有统一规划或采用不同的技术架构、业务规范和数据模式,会导致数据表达方式多样化以及数据的不完整。因此,准确性、完整性、来源的唯一性、引用的一致性、实时性是会计数据的质量评价指标。考虑信息化下会计信息处理和利用的特点,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指标可以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定制性、可理解性、可审性、可重用性。5.规程。会计信息化建设阶段要制定和建立各项制度规程,运行过程中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规程。相关的制度包括会计信息化的岗位责任制度、操作管理制度、软硬件管理制度、系统安全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系统维护制度等,对于规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一是要有制度;二是制度的执行要到位。所以评价指标包括制度的完备性和制度执行力。

(三)全周期会计要素评价

上述内容从全过程和全要素的视角分别进行会计信息化工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考虑会计信息化的动态性以及各个阶段各要素的参与程度不同,因此本文构建覆盖信息化全周期、全要素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4)所示。

(四)会计信息化质量评价方法

会计信息化工作质量评价方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于主观满意度的定性评价,另一类是基于量化指标的客观评价。对于会计信息化工作的主观评价标准是相关人员(包括CFo、系统开发及维护人员、软件操作人员等)的满意程度。此类评价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真实反映用户的经验判断以及对系统的认可程度,不足在于每个企业的经验值和主观感受不同,不同企业之间不具有可比性。对于会计信息化的客观评价是建立在能够很好选取各项量化指标,并确定其权重。其优点是量化评价可以客观公正地反映评价结果,避免主观的片面性,不足之处在于量化指标的选取以及对会计信息化质量的重要程度的确定还是存在着主观判断。常用的定量评价方法有模糊综合评价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以及层次分析法等。对于会计信息化工作质量的评价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到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四、结语

随着会计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其质量对企业发展管理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评价会计信息化工作的质量不仅很有必要而且具有可行性。本文结合《规范》以及走访调查经验提出质量评价内容、评价原则,并构建覆盖会计信息化规划、建设、运行全周期、全要素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然而会计信息化的动态性还表现为随着时间推移,信息系统会暴露出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与用户管理需求不相匹配性,需要及时调整评价指标来反映和提高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真实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兴荣,朱庆须.基于突变论的会计信息系统评价[J].财会月刊,2008(8).

[2]杨周南,刘梅玲.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研究[J].会计研究,2011(6).

[3]汪元华.我国会计信息系统评价研究[D].厦门大学学位论文,2012(5).

[4]王凡林.会计信息系统规划特征与可信性关系研究[J].会计研究,2010(11).

[5]杨武岐.会计信息系统评价体系的概念框架[J].经济论坛,2005(21).

信息化年度工作计划篇9

领导小组组长由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担任,副组长由副主任孙志刚、副主任陈啸宏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吴刚担任。小组成员包括国家卫计委办公厅主任于学军、国家卫计委规划与信息司司长侯岩、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王羽、国家卫计委宣传司司长毛群安、国务院医改办专职副主任梁万年、国家卫计委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孟群等。

在“领导小组职责”部分,《通知》指出,国家卫生计生委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是国家卫生计生委信息化整体建设的议事协调机构,主要负责统筹管理卫生计生信息化总体建设,组织制订和审议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的战略规划、重大项目和综合政策,研究确定年度计划、重点任务和责任分工,督促检查各地区、系统内各单位相关部署落实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统筹协调解决建设任务落实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规划与信息司,办公室主任由侯岩担任。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总体规划、顶层设计、重点项目立项、标准安全、监管评估等具体事项,承担全行业信息化认证认可和安全保障审批的具体工作,指导各业务司局应用系统建设。

《通知》还确立了领导小组会议制度。全体会议每半年召开一次,必要时可由领导小组临时召集,专题会议由领导小组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

信息化年度工作计划篇10

一、本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加强领导,优化全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

2014年,我局切实加强本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除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计划生育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日常事务外,还指定了思想作风正、工作责任心强的电子政务专门工作人员负责公开的具体事务性工作。进行公开信息时,实行由分管领导把关,主要领导审批的工作制度,并及时调整和充实了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的成员。通过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局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了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政务信息公开工作。

(二)明确责任,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体系。

根据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的有关规定,我局进一步健全了《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制度》、《人口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制度》、《市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新闻发言人制度》、《不予公开备案制度》等,并制定了《人口和计划生育计划生育政务公开指南》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公布,促进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公开工作制度体系更趋完善。

(三)强化措施,扎实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公开指南的编制和信息更新工作。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我局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对主动公开的范围、形式、时限、依申请公开的受理程序等作出了详细的规定。2014年度,我局及时更新了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并按时将应主动公开的信息在门户网站和政府信息公开统一平台上公开,全年共更新和公开信息183条。

(四)狠抓落实,确保我局政府信息公开载体的建设和运行正常。

2014年,我局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载体的建设,指定专人负责门户网站的日常维护和更新,并充分发挥局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统一平台、政府信息公开查阅中心等在公开方面的主渠道作用,为广大群众查阅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提供了便利,进一步满足了群众咨询、下载和网上预审批的需要。同时,我局结合原有的户外政(村)务公开栏的网络优势,在区、乡、村三级设立了人口和计划生育政(村)务公开栏,全面实行阳光计生政务,有效增加了行政活动的透明度,保障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活动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二、围绕区政府中心工作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情况及重点领域政府信息公开情况

2014年,我局按照上级工作要求,以信息公开促进中央、自治区、市、区等各级关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的工作落实,通过政府信息统一平台、门户网站、服务热线平台等形式,加强平台建设,突出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及时、全面公开我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落实措施和执行情况。一是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统一平台和门户网站的建设。针对群众需要,利用网络优势,优化网站功能,及时更新信息。年内,我局政府信息公开统一平台和门户网站共更新和信息183条,公开的办事类事项13项,进一步完善了人口计生服务便民服务机构目录。同时,丰富网上互动内容,加大政策执行情况的信息公开力度,加强公众对政策公开及实施的反馈信息收集,进一步加强了网上信息资源的整合。二是完善阳光计生咨询、研究和综合服务热线平台建设。我局一直把阳光计生服务热线作为倾听群众呼声和提供政府信息的一个重要互通平台。2014年度,阳光计生服务热线共呼入来电172个,接通172个,接通率100%,按服务热线咨询内容分,咨询本区生育政策的占26%,咨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政策、服务与管理的占33%,咨询计划生育奖励与补助政策的占26%,咨询计划生育免费计生服务的占5%,咨询法律责任的占5%,其他占5%,进一步畅通了群众的诉求渠道,充分尊重和保障了广大群众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三是加强重点领域政府信息的公开,及时公布和更新财政决算和预算、三公经费、行政经费等内容,提高“三公”消费和行政经费使用的透明度,进一步保障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活动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三、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一)及时澄清虚假、不完整信息的情况。

为避免虚假信息和不完成信息的出现,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及门户网站的专门负责人按照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的要求,认真审核每天的信息,并每周对平台与网站的信息进行核对,确保所公布的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2014年度,我局未发现存在虚假及不完整信息情况。

(二)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会及新闻媒体等途径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我局按照《条例》规定,积极将属于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于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会及新闻媒体等。据统计,2014年我局共通过各种途径报送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49条。其中,按内容分类:概况类信息8条,人事管理类信息2条,政策法规类信息6条,工作动态类信息131条,决策类信息6条,审批服务类4条。

(三)主动向政务服务中心、档案馆、公共图书馆等信息查阅场所提供政府信息情况。

我局按照《条例》规定,在每年3月31日前主动通过政府网站和政务服务中心、档案馆、图书馆公布上一年度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并积极向政务服务中心、档案馆、公共图书馆等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场所提供需要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2014年度,共向各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场所提供主动公开信息149条,内容涉及工作概况、机构职能、政策法规、人事决策等方面。

(四)政府网站内容及时更新情况。

我局门户网站按照《条例》规定的政府信息主动公开的范围要求进行了栏目设置,包括政务公开、工作动态、政策法规、下载服务、办证指南等,并安排了专人及时在局门户网站及自治区政府信息公开平台门户网站主页“政务公开栏目”中公开和更新本部门政府信息,使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快速便捷地接入本部门的政务信息与业务应用,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使合适的人能够在恰当的时间获得恰当的服务。

四、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和不予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一)依申请公开工作受理、答复情况

我局网站管理人员严格按《条例》规定公开政府信息,对于各股室(站)需要在网站上公开的相关业务信息,严格执行分管领导把关,主要领导审批的制度,对于乡镇(街道)计生办提供的需要公开的工作动态,经分管宣传教育的领导同意,并报请主要领导审核后才予以公开,2014年度,我局未接到各股室(站)和各乡镇(街道)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申请。

(二)不予公开政府信息备案情况

2014年,我局严格执行《市行政机关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不予公开备案制度(试行)》,规范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不予公开备案工作。据统计,2014年,我局无不予公开政府信息未备案的现象。

(三)接待场所建设、完善、维护及工作运行情况。

本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为区政务中心本机关窗口或本局机关办公室,为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向本局申请获取主动公开以外的政府信息,我局在区政务中心本机关窗口和本局机关办公室设置了接待点,配置了接待桌、椅,免费提供纸张和笔等物品;同时,按照《条例》规定,针对群众的需要,制定局机关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的相关规定,并根据各负责股室(站)的相关业务和掌握该信息的实际状态,按照申请人要求的形式为群众提供信息。

五、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2014年度,我局受理依申请公开信息均为不收费项目。

六、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情况

2014年度,我局认真执行《条例》的相关规定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无因政府信息公开被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情况。

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主要问题:一是政府信息公开主动意识和全面性仍需加强;二是在线服务建设重视力度有待提升;三是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健全。

改进措施:一是进一步提升全系统干部职工的政府信息公开意识,加强培训和教育;二是进一步加强对全系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严格考核制度,督促机关各股室进行自查,针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分析并改进提高;三是进一步优化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管理流程,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升级信息公开管理和操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