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励志古诗词经典名句_推荐五篇励志古诗词经典名句_推荐五篇

励志古诗词经典名句_推荐五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1:38:29

励志古诗词经典名句第一篇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2.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彭端叔)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4.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苟子》)

5.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

6.玩物丧志。(书经)

7.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8.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9.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10.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11.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1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

励志古诗词经典名句第二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富贵不能淫,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后汉书·陈蕃传》·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传》·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国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1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隋唐宋:公元581年-公元1271年·天生我材必有用。

———李白《将进酒》·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汉武帝刘彻《秋风辞》。

励志古诗词经典名句第三篇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2、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4、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9、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10、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1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1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后汉书·陈蕃传》13、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传》1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国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1年1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励志古诗词经典名句第四篇

励志古诗词1、《浪淘沙》刘禹锡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2、《竹石》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3、《赠萧瑀》李世民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4、《西游记》吴承恩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5、《赠梁任父同年》黄遵宪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6、《劝学》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7、《长歌行》汉乐府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8、《雪梅》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9、《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10、《狱中题壁》谭嗣同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11、《金缕衣》无名氏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12、《劝学》朱熹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13、《春宵》苏轼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14、《柳氏二外甥求笔迹》苏轼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君家自有元和脚,莫厌家鸡更问人.15、《遣兴》袁枚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心始安.阿婆还是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16、《论诗十绝》戴复古草就篇章只等闲,作诗容易改诗难.玉经雕琢方成器,句要丰腴字妥安.17、《戏为六绝》杜甫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2、百学须先立志.(朱熹)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4、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5、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6、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8、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10、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1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1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13、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14、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15、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16、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17、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18、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19、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20、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21、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2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23、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24、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25、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26、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27、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28、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29、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30、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31、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32、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3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34、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3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沁园春·长沙》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2、《忆秦娥·娄山关》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3、《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4、《清平乐·六盘山》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5、《沁园春·雪》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6、《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7、《七律·和柳亚子先生》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8、《水调歌头·游泳》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9、《七律·到韶山》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10、《七绝·为女民兵题照》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11、《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无限风光在险峰.12、《七律·冬云》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13、《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14、《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励志古诗词经典名句第五篇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杜荀鹤《小松》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燮《竹石》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劝学诗》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于谦《石灰吟》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陆游《书愤五首·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