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蔬菜检测员个人工作计划十篇蔬菜检测员个人工作计划十篇

蔬菜检测员个人工作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1:41:38

蔬菜检测员个人工作计划篇1

按照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以全面提高我市蔬菜质量安全水平为核心,以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为依据,以加强蔬菜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为保证,逐步建立适应本市实际的蔬菜质量管理体制,确保全市人民吃上安全蔬菜。

二、范围和步骤

本方案所指蔬菜是指在生产中直接获得的以及经过分级、清洗、切割、包装等加工,但未改变其基本自然性状和化学性质的蔬菜产品。

蔬菜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实行,采取分步实施,先示范、后推广的办法,逐步在全市实施蔬菜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第一步,**年12月在宜昌城区的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实行蔬菜质量安全准入;第二步,**年在各县市进行蔬菜质量安全市场准入试点;第三步,**年11月全市全面实行蔬菜质量安全市场准入。

在实行蔬菜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的区域,凡持有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以下简称“三品”)认证证明或产地准出证明的蔬菜可以免检入市,接受监督抽查;没有“三品”证明或产地准出证明的蔬菜实行逢进必检,检验合格方可入市销售,检验不合格依法予以处理并强制退市。

凡进入市场销售的蔬菜,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安全标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蔬菜,不得进入市场销售:

(一)含有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或者其他化学物质的;

(二)农药等化学物质残留或者含有的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不符合蔬菜质量安全标准的;

(三)含有的致病性寄生虫、微生物或者生物毒素不符合蔬菜质量安全标准的;

(四)使用的保鲜剂、防腐剂、添加剂等材料不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的技术规范的;

(五)其他不符合蔬菜质量安全标准的。

三、主要措施

(一)加快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建立蔬菜生产、加工、储存、包装运输和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农业标准化体系。加快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积极申请无公害蔬菜产地产品认证。鼓励有条件的涉农企业和蔬菜协会建立无公害蔬菜基地,申报产品认证,推行标准化生产。按照分级分类培训的原则,制定培训计划,定期对生产基地管理、技术、检测人员和蔬菜经营者、农业投入品经营者进行培训,重点抓好蔬菜生产者的技术培训,使其掌握并遵循安全生产技术规程,

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肥料,提高基地生产管理水平。

(二)加大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不断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查处生产、经营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农业投入品的行为。引导蔬菜生产者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农业投入品使用规定和无公

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生产,确保蔬菜质量安全。

(三)实行无公害蔬菜专销制度。鼓励在蔬菜批发市场、规模较大的农贸市场和有蔬菜销售的大型超市开辟无公害蔬菜专销区,对取得认证证书的无公害蔬菜实行免检制度,凭认证证书或专用标志直接进入市场专销区销售。专销区只能

销售经过“三品”认证了的蔬菜,其它蔬菜不得进入。

(四)实行蔬菜质量公示制度。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立蔬菜质量公示牌,每天集中公示安全检测结果。无公害蔬菜专销区的摊位、柜台上方必须设立公示牌,标明每种蔬菜的产地、采收日期、质量等级等内容。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每周公布一次有关蔬菜质量安全状况的信息。

(五)实行重点消费场所蔬菜质量安全承诺制度。星级以上宾馆、饭店及学校、幼儿园等集体食堂必须购买经过认证的无公害蔬菜或者经过检测合格的蔬菜,并向消费者作出蔬菜质量安全承诺。鼓励无公害蔬菜经销实体对宾馆、饭店及学校、幼儿园等集体食堂实行集中配送。蔬菜销售者对所销售的蔬菜质量负责,应当配备蔬菜质量管理人员,建立蔬菜流通档案,开展检测检验,组织生产经营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等,在经营场所张贴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

(六)实施蔬菜包装和标识管理制度。根据不同蔬菜的特点,逐步推行产品分级包装上市和产地标识制度。对获得“三品”认证的蔬菜,其包装标识依照《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执行;对于未包装的蔬菜应当采取附加标签、标识牌、标识带、说明书等形式标明蔬菜的品名、生产地、生产者或者销售者名称等内容。在宜昌城区蔬菜批发市场悬挂统一制作的蔬菜质量安全标识牌,标明蔬菜品种、产地、进货渠道、进货时间、检验结果。凡列入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目录的蔬菜,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正确标识或标注。蔬菜在包装、保鲜、贮存、运输中所使用的包装物、保鲜剂等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的技术规范。

(七)推行蔬菜质量追溯制度。逐步建立蔬菜生产、加工、运输、储藏、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登记制度。实现蔬菜生产记录可查询、产品流向可追踪、质量安全责任可追究。蔬菜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当建立蔬菜生产档案,记载使用农业投入品的名称、来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及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和防治情况。蔬菜销售者在采购蔬菜时应当索要蔬菜质量安全合格证明,并向购买者出示有关蔬菜质量的证明。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等蔬菜销售企业要建立进货登记制度。农业主管部门对抽检中出现的不合格蔬菜产品,将依据其标识追查到基地或生产者,一次抽检有不合格产品的,向当地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发出通报;同一销售者、同一产地在三个月内连续二次以上抽检有不合格产品的,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给予处罚,并由检出地县级(含)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函告蔬菜产地县级(含)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八)实行蔬菜质量安全检测制度。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建立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并自行建立蔬菜质量安全检测室(检测点)或者委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对进场销售的蔬菜质量安全状况进行抽样检测,发现不符

合蔬菜质量安全标准的,应当立即停止销售,并向当地农业、工商等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同时,要加强对检测检验档案资料的管理。

(九)严格监督检查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有关规定,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并组织实施蔬菜质量安全监测计划,负责对生产中或者市场上销售的蔬菜进行监督检查。在蔬菜质量安全监督检查中,可以对生产、销售的蔬菜进行现场检查,调查了解蔬菜质量安全的有关情况,查阅、复制与蔬菜质量安全有关的记录和其他资料。对经检测不符合蔬菜质量安全标准的蔬菜,有权查封、扣押。对造成危害或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责任。蔬菜

生产者、销售者对检测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检测结果时起4小时内申请复检,因检测结果错误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十)实行奖励举报制度。鼓励单位和个人对蔬菜质量安全进行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行为进行检举、揭发和控告,有关部门收到相关的检举、揭发和控告后,应当及时处理。对有重大问题的举报和揭发,有关部门应当予以奖励。

(十一)建立健全蔬菜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加快蔬菜质量检测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完善蔬菜质量安全检测网络。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站具体负责全市蔬菜质量安全检测检验的指导工作,对市区范围内的蔬菜质量安全进行监督抽检。各县市区在**年内应当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的建设任务。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蔬菜批发市场、销售市场要配备蔬菜农药残留速测仪,对生产、经销的蔬菜进行检测。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辖区的蔬菜质量安全检测

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四、组织领导

(一)落实领导责任。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市蔬菜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的日常工作。各县市区成立相应的机构,负责本辖区蔬菜质量安全工作。市、县、乡(街办)、村(社区)层层签订蔬菜质量安全目标责任状,一级抓一级,落实蔬菜质量安全管理措施。各单位一把手、各生产基地的主要负责人、蔬菜加工和经营企业(包括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等)的法定代表人是蔬菜质量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蔬菜检测员个人工作计划篇2

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优质、营养、无公害食品已成为我国市场消费的主流和趋势。为此,从20__年以来,特别是去年农业部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我区从完善体系、夯实基地、强化管理三方面入手,推进我区无公害食品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将自查、整改情况总结如下:一、“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进展情况

(一)无公害蔬菜。截至20__年,全区无公害蔬菜面积稳定在16万亩(其中省级认证面积3.9万亩),占到蔬菜总播种面积的47,总产量5.5亿公斤,总产值2.55亿元。20__年3月我区的青椒(7800亩)、西红柿(23400亩)、洋葱(7800亩)获得省级无公害食品认证。去年榆次区成为全国100家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区)之一。20__年西红柿获得国家无公害食品转认证,青椒和洋葱的转认证工作正在进行中,除此之外,今年又申报了东阳镇大白菜无公害食品认证,面积为15000亩。

(二)无公害水果。20__年,我区无公害水果基地的认证工作迈出了第一步,对北田镇北田村1732亩红星、红富士苹果基地进行环境及产品认证。目前已完成产地环境检测,并已报省。

(三)无公害红枣。20__年,全区红枣种植面积已达30万亩。4月,区枣业中心制定了《榆次区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规程》,全区实现无公害生产10万亩。申报4000亩红枣无公害生产基地,已经通过省级初审。今年7月,我区首家农业标准在丰元枣业公司出台,这标志着我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迈出历史性的第一步。区农业局在参阅标准文本和实地考究的基础上,聘请红枣专家,以丰元枣业为示范基地,建立了《红枣产地环境技术条件》、《红枣农药使用准则》和《红枣肥料使用准则》三项标准。经市、区质监部门对三项标准审查,并正式实施。该标准的出台,使丰元红枣达到aa级绿色食品标准。同时,为今年全区红枣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无公害粮食。今年向晋中市申报无公害小米,面积为120__亩。

(五)绿色食品认证。20__年山西华玉荣香椿有限公司向晋中市申报香椿辣酱绿色食品,基地面积为4000亩,申报工作正在进行中。20__年,该公司又申报了有机食品认证。

二、“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采取的具体措施

(一)完善体系。在全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实施后,区委区政府给予高度重视,成立了榆次区无公害蔬菜生产领导组,统一对无公害生产涉及的环境要素、生产要素及市场进行协调管理和监控,同时完善了乡镇、村分别成立的无公害蔬菜生产领导组,并且区、乡、村层层签定了责任状,做到责任到人,奖罚分明。

(二)夯实基础。在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中,我们坚持远离污染源,要求距公路100米以上,并对基地菜农实行以村登记、以乡造册、以区建档的办法,稳定了基地面积,增强了菜农的责任感,保证了无公害蔬菜生产各项措施的贯彻执行。

(三)强化管理。

1、从行政法规的角度,先后出台了相关的文件和管理办法。区政府秘书处转发了山西省政府农业厅《关于禁止在蔬菜产区销售和使用部分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的意见》、区农业局转发了山西省政府农业厅《关于加强农药安全使用管理暨严禁在蔬菜果树上使用高剧毒农药的紧急通知》、区政府制定出台了《榆次区无公害蔬菜管理办法》、《榆次区红枣无害标准化生产规程》、蔬菜中心制定了《榆次区无公害蔬菜生产手册》、区农业局制定了《红枣产地环境技术条件》、《红枣农药使用准则》和《红枣肥料使用准则》三项标准等。

2、从农业执法的角度,组织农业、技术监督、工商等部门深入农资市场,查处清理各类明令禁止的农药、化肥,尤其是无公害蔬菜基地范围内坚决杜绝违规农资露面,一经发现,按照榆次区无公害蔬菜管理办法严肃处理。

3、从规范生产的角度,开展了大规模的宣传培训活动。组织菜农认真学习了《榆次区无公害蔬菜生产手册》,将其中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生产禁用的农药和常用农药安全间隔标准等内容逐一阐述,使菜农能迅速掌握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基本知识。

4、从质量安全监测角度,进行严格的质量安全监测。蔬菜中心成立了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室,投资6万余元,配备了两台农药残留快速监测仪,并选送两名专业技术人员到北京培训,获得了农业部药检所颁发的农药速测资格证书。在四个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设置无公害蔬菜质量安全检测小组,每月的10、20、30日定期将各基地采集的样品交区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室统一检测化验,区蔬菜中心还不定期从各基地、各大市场随机取样进行检测化验。去年检测样品1500余份,合格率达98。实行登记追溯制度,对不合格的蔬菜产品就地销毁,并通报批语,限期整改。

5、从技术创新的角度,示范推广无公害生产新技术。如北田镇的温室生产中使用果实套袋技术、臭氧发生器杀菌和防虫网技术,大幅度减少了农药使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发展不平衡。就全区来看,我区的无公害产品认证工作只有蔬菜产业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红枣、水果产业的认证工作今年刚刚起步,面积也分别只有4000亩、1732亩,畜牧产业尚无突破。

(二)工作面临资金困难。我区办公经费紧张,无力建设综合性的无公害食品检测站,现有的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室也面临资金运转困难的情形。

四、下一步的思路和拟采取的措施及建议

(一)加速发展农技协组织。积极组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和扶持农村技术能人、科技人员、专业户开展农工贸一体化经营,以科技为纽带,以协会为载体,解决农户分散经营与大市场的矛盾,使之真正成为农民通向市场的桥梁。

(二)坚持农业产业化道路。以我区农业重点工程为核心,加速我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龙头企业拉动基地、基地带动农户的良性循环。

蔬菜检测员个人工作计划篇3

一、基地基本情况

吴家堡村地处阳高县城郊东面,距县城15公里。吴家堡村全年平均气温7.1℃,年平均降雨量400mm左右,年日照时数2961小时,年大于等于10℃有效积温2909℃,无霜期135天。立体气候明显,阳光充足,水源较好,排灌自如,无污染源,农民种菜积极性高,因此,是发展无公害蔬菜的最佳区域。

二、基地建设的主要措施

根据基层农技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蔬菜基地建设项目要求,按照“立足基地、服务城市、依靠科技、富民强村”的城郊型农业发展思路,“扩大面积,突出特色及规模”,将吴家堡村建成蔬菜生产专业村的总体规划,把蔬菜基地建设作为今年工作重点,认真规划,及早落实,通过以下有力措施的实施,保证了项目任务的顺利完成。

(一)健全班子,落实责任

组建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为了把无公害蔬菜作为农业生产中的主导产业,县农委、镇党委、村委会高度重视,把建设无公害蔬菜基地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全年工作目标的主要内容。一是村委会成立了以村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主抓无公害蔬菜基地组织、发动等工作;二是技术工作由农委技术指导员具体抓落实;三是县农委与基地负责人、农委与技术指导员、技术指导员与示范户层层签定了责任合同书,明确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目标和任务,并对相关人员实行奖惩。

(二)突出重点,狠抓难点

1、整修基地人行便道、排水沟,解决基地行路难和排灌等生产设施条件。

2、增设基地标牌2个、无公害标志6个、警示牌6个,树立了基地形象,时刻提醒了菜农该施什么药、不该施什么药等。

3、推广地膜覆盖栽植,应用遮阳网并安装防虫灯,减少了基地虫量,提高了蔬菜质量,深受菜农欢迎。

(三)加强宣传,规范管理

1、加强无公害蔬菜的技术宣传和培训。县农委和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的科技人员经常深入到村、户广泛开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技术宣传,并多次下到田间大棚内进行现场指导;据统计,共召开技术培训会3次,累计培训菜农320多人次,发放蔬菜栽培技术书籍、技术手册和相关资料300余本(册),技术明白纸100余份,书写宣传标语10幅,张贴《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公告》于基地人员过往集中的地方,以方便农民随时观看和学习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做到了道路边、村民院坝中有字,达到了广泛宣传培训的目的。

2、制定乡规民约,规范无公害生产。根据《山西省无公害蔬菜管理办法》的要求,结合基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无公害蔬菜生产管理办法》,督促基地农户在生产中严格执行,使基地的蔬菜生产逐步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3、建立健全无公害蔬菜管理、检测体系和定检制度。为了保证基地的蔬菜质量,县农委十分重视无公害蔬菜的检测工作,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检测制度。对蔬菜基地菜和上市菜进行抽样检测,随时掌握蔬菜基地的菜农施药状况,针对不规范的用药农户及时给予指导,并坚决纠正和制止。

(四)狠抓栽培技术,提高产量质量

基地蔬菜的栽培技术直接影响菜农的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因此,我们抓好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一是把好品种选用关;二是把好育苗关;三是把好合理施肥关;四是把好施药关。

1、严格按无公害蔬菜生产环境背景及要求选择基地村,基地村的水、土、大气等条件都必须达到无公害蔬菜基地标准,对不符合无公害蔬菜生产条件的,坚决排除在无公害蔬菜基地范围以外。

2、选择抗病优良品种。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如津优津春系列黄瓜等。

3、适时播种、培育壮苗。根据蔬菜的品种特性和气候情况,选择适宜的播种期,避免病虫害的大发生;同时,普及推广营养钵、营养钵和营养土块护根育苗技术,运用遮阳网或小拱棚薄膜覆盖,培育适龄壮苗,带土带药移栽,增加蔬菜作物的抗病虫能力。

4、合理安排品种布局,实行轮作,推广水旱轮作和不同种类蔬菜的轮作。在前茬蔬菜收获后及时清除残渣旧叶,深翻炕土,保持田园清洁,减少残留的病菌虫卵。

5、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优先使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科学合理应用化学防治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达到生产无公害蔬菜的目的。由于示范宣传工作得力,基地农民积极性很高。在农药使用上,选择防治效果较好,对人畜及天敌安全的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如bt乳剂、功夫乳油、雷多米尔、病毒a等,防治蔬菜病虫害。同时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的甲基1605、甲胺磷、氧化乐果、呋喃丹等农药。严格执行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采用正确的施药时间。在栽培技术上,从播种、定植到采收,普及推广温汤浸种、合理轮作、深沟窄厢等技术措施,有效,减少病虫危害。

6、引进名特优,狠抓特色品种。项目实施以来,通过试验示范,已有5个新品种要在基地范围内大面积推广,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在推广名优品种的同时,不断扩大本地优势品种的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共2页,当前第1页1

三、存在的问题和下步的工作

1、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少部分菜农认识还不到位,行动慢;二是基地设施较差,希上级部门和本级财政大力支持,改善基地设施。

2、下步工作打算:一是明年工作早计划,措施早安排,全面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使基地菜有规模效益;二是要大力引进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引导蔬农提高种植技术;三是加强检测力度,建立健全检测体系,确保蔬菜品质和质量。

蔬菜检测员个人工作计划篇4

1、例行监测

2014年我市例行监测任务量为,快速检测法监测蔬菜样品23076个(其中市本级每月监测104个、县区级每个监测单位每月监测107个)、色谱检测法监测650个样品(其中市本级检测中心监测600个、全州县检测站监测50个)。

2、乡镇监测

我市每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站每年监测样品总数500个(每月监测不少于40个,月平均41.67个)。135个乡镇共计监测67500个,详见附件1。

3、农贸市场检测

全年农贸市场检测室检测蔬菜样品1053100个,详见附件2。

二、工作要求

1、明确责任,切实抓好工作落实。各县(区)各检测单位要按照通知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对检测任务计划要认真研究,落实专门人员和工作经费,明确责任,做好工作安排,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确保我市检测工作按时按质完成。

2、制定实施方案。根据“自治区农业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14年全区农产品(种植业)质量安全监测实施方案的通知(桂农业办发〔2014〕5号)”,各县(区)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县(区)的蔬菜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实施方案,于2014年6月30日前报我局安监科和检测中心,电子文档发送到。

3、加强蔬菜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资料整理。各县(区)各检测单位要注意收集、保存反映蔬菜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影像资料,做好蔬菜质量安全检测样品数据的原始记录并妥善归档保存。

4、及时反馈检测结果,严格报送程序。桂农业办发〔2014〕5号要求,承担例行检测任务的市、县(区)各检测机构要及时将监测结果反馈给受检单位。发现有违规用药问题的,应在8小时内反馈结受检单位,并通知当地农业行政执法部门进行查处,同时在10个工作日内将查处情况书面报告自治区农业厅(书面报告格式见桂农业办发〔2014〕5号附件5)。乡镇监管服务站要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至县级农业部门。

蔬菜检测员个人工作计划篇5

一、“菜篮子”工程建设现状

(一)基本情况

1、蔬菜。2010年全县蔬菜播面3.72万亩,总产10.56万吨。全县蔬菜可分为三大类:一是城郊时令蔬菜生产基地,面积800余亩,年产蔬菜4500余吨,主要供应鸣凤城区。包括鸣凤镇北门村、双利村,旧县镇旧县、安鹿、七里等村,其中以鸣凤镇北门村为重点,集中连片种植面积400余亩(包括设施蔬菜100亩),年产蔬菜2500吨;二是高山延季蔬菜生产基地,以花林寺镇罗家院村、河口乡张桥村为主,包括其它乡镇部分高山村,面积1500余亩,年产蔬菜9000余吨,主要供应鸣凤城区及乡镇集镇,部分外销宜昌、武汉;三是农民自食菜地,农户房前屋后种植供自己食用。

2、食用菌。2010年全县发展食用菌1.09亿袋,同比增加1400万袋,增14.7%,其中反季香菇规模达到2140.44万袋。香菇产业年销售收入7.5亿元,全县农民人均从中获取2800元。

3、水产品。2010年水产养殖面积1.71万亩,水产品产量2380吨,其中养殖产量2161吨。预计全年水产品需求量3400吨,自给率水平约为70%。

(二)品牌认证情况

目前,“森源牌”香菇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龙凤蕃茄”获得了无公害食品标识认证,2010年组织申报“远野风冲菜”绿色食品正在批复中。全县已建成10个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个100亩城郊大棚蔬菜基地。

(三)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情况

目前我县已成立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8个,食用菌专业合作社11个,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1个,涉及20个村,网络农户2000余户,农村经纪人队伍不断扩大。

二、主要工作情况

(一)规范生产技术标准

根据国家规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要求和我县蔬菜生产实际,先后编印了《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手册》、《无公害香菇袋栽技术操作规程》、《绿色食品香菇》、《香菇、黑木耳、侧耳、密环菌、茯苓菌种质量标准》等技术资料和生产技术标准,对蔬菜、食用菌生产技术进行规范,为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二)加大技术推广力度

一是通过广播、电视、简报、农业网、“农信通”、发放资料、集中办班、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指导等多种形式,多元化开展技术培训,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宣传,不断提高广大菜农的技术水平和质量安全意识。每年举办各种科技培训班20余场次,培训农民5000余人次,印发宣传和技术材料5万余份。二是加强蔬菜新品种的引进与试验示范,加快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近几年来引进试验示范的蔬菜新品种达30余个,主要蔬菜品种的更新换代速度明显加快,蔬菜品质不断提高。三是大力推广应用物理杀虫灯、黄板、昆虫性诱剂、有害生物综合治理、联防联治等植保新技术,降低农药的使用量,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全县共推广应用物理杀虫灯1050盏,覆盖面积达5万余亩。积极示范推广滴灌、大棚、猪沼菜等先进生产技术和模式,提高灌水、施肥的科学性,提高产品质量。四是加快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在高毒高残留农药禁用的情况下,县植保部门加强对生物农药的引进和试验示范,筛选出一批适合于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生产使用的新型农药。教育农民科学施用农药,施药后不到安全间隔期不采收上市。

(三)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

一是加强种籽监管。通过制定地方菌种检验标准,要求企业建立标准化菌种检验室,强化菌种标签有效管理,严格菌种生产经营准入,加强生产经营档案管理等措施,不断规范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秩序。加强蔬菜种籽质量监管,种籽质量室内检验和市场抽查不断加强,每年抽检蔬菜种籽样品40余份。二是加强农药市场监管。每年对全县190家农资经营门店近200名农药经营人员开展农药法规及业务知识培训2次,并定期对农资产品进行抽检,加大对农资市场检查的密度和力度,严禁销售高毒高残留农药,避免高毒高残留农药进入菜园。三是加强原辅材料监管。在食用菌原辅材料监管上,实行市场准入和公示制,经营许可和备案制,全面推行定点采购、厂家直销、连锁经营模式,有效地管住了源头,管紧了市场,管好了质量。在蔬菜生产用肥监管上,严格用肥标准化管理,积极推广使用有机肥、微生物肥料,对菜地土壤质地、养分含量、污染等情况进行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制定蔬菜配方实施方案,避免了盲目施肥造成的浪费和污染。

(四)严抓农产品质量监测

为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检测监督,最大限度地确保上市的农产品达到国家规定的质量安全标准,近几年来,我县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扶持下,投入了大量资金,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目前配备有32通道农药残毒速测仪、原子分光光度计等检测设备20台(套),专门配备了2名检测员。突出重点季节、重点品种、重要基地,根据各个农事季节及重大社会活动,坚持日常抽查和重点抽查相结合,确保市民餐桌安全。每年在基地和市场共抽样检测蔬菜、食用菌样品1000余个。

(五)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组织营销企业、农村专业协会负责人到上海、武汉等地考察市场和参加各种农产品展销会、博览会、农超对接会,开拓市场,推销产品。二是大力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从思想上给予鼓励,在政策上给予优惠,服务上给予优化,改善设施条件上给予支持,使协会和经纪人放心、放胆地发挥组织群众、连接市场的能动作用,确保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渠道畅通。三是鼓励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积极组织企业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四是强化为龙头企业服务。加强与金融部门的深层次合作,缓解企业资金瓶颈问题。鼓励企业兼并、联合和重组,提升企业规模和实力。帮助发展产业基地,提供技术支撑,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五是抓好农业招商引资。紧紧围绕食用菌、蔬菜深加工等项目,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招商引资力度,推进蔬菜产业化经营。

三、存在的问题

(一)面积逐年减少。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因项目用地需要,造成我县专业菜地面积逐年减少。据统计,2005年以前鸣凤镇西湖、凤山、南门、双利、北门等村共有专业菜地1200余亩,到2010年末,仅剩菜地500余亩,比2005年末减少700余亩,减幅达58%,目前我县城镇居民人均专业菜地面积不足0.02亩。随着工业建设项目的展开,全县专业菜地面积还将进一步萎缩,扩展新的蔬菜基地势在必行。

(二)基础设施薄弱。蔬菜生产要求有较好的水肥管理条件,目前我县专业菜地基本没有良好的排灌设施,只能“望天收”,极大地降低了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菜地基础设施的脆弱成为制约蔬菜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科技含量不高。种植蔬菜技术含量相对较高,费工费时,有文化的青壮年劳动力绝大多数从事非农产业,留守劳动力文化层次较低,技术难掌握,缺乏主动接受、消化、应用蔬菜生产新技术、新成果、新信息的反应能力,安全意识差,因而蔬菜生产方式粗放,产品品种单一,时令性差,产品档次和产业效益不高。

(四)缺少龙头企业。我县蔬菜产业化处于初始阶段,缺少龙头企业,蔬菜加工企业少、规模小,初级产品多,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创汇等品牌产品少,蔬菜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欠规范,带动能力弱。

(五)流通体系滞后。我县外销蔬菜主要为食用菌,但流通体系建设过于滞后。一是缺软、硬设施齐全的香菇交易市场,由于信息不对等,菇农生产的香菇很难实现效益最大化。二是缺龙头型骨干加工销售企业。干菇销售除宜昌兴利食品有限公司直接外销外,大多是在我县收购后运往随州三里岗、福建古田等地汇集,然后入市销售。鲜菇销售除县大自然食用菌有限公司等少数几家企业具有固定的收购网络、销售渠道外,大多还处于小打小闹、恶性竞争阶段。三是食用菌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不快,经纪人较少,能够跨省营销的人不多,大多属小商小贩型。

(六)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体系尚不健全。一是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工作滞后。二是质量检测手段弱化、设备和能力缺乏。三是部分农民的无公害生产意识不高,生产中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的情况时有发生。

(七)财政投入不足。财政预算、专项资金的阳光很难照到蔬菜生产和蔬菜技术推广上;产业发展政策不配套,使蔬菜规划布局、产业指导、市场调控等方面缺乏有效措施。

四、对策与建议

(一)优化基地区域布局。按照特色化、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的原则,对蔬菜产业进行科学规划,加快专业菜地和设施菜地建设,尽快形成两大蔬菜产业区。一是以鸣凤镇北门村为重点,逐步向九子溪方向和旧县安鹿发展,扩大种植规模,创建3000亩城郊时令蔬菜生产基地;二是以花林寺镇罗家院村、龙凤村、太平村和河口乡张桥村等为重点,建立5000亩高山延季蔬菜生产基地。

(二)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整合各类支农项目资金支持蔬菜产业发展,将农田水利、农电改造、通村公路、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平整等项目统筹规划立项,集中投向蔬菜基地,达到水、电、路、沟、渠等基础设施配套,实现旱能灌、涝能排,田间主干道硬化,方便生产和运输,着力提升蔬菜综合生产能力。

(三)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一是引进、推广高产优质蔬菜新品种,普及蔬菜集约化育苗技术。二是推广设施栽培等新技术新模式。建设以春提前、秋延后为目的,大中小棚配套的栽培设施,实现蔬菜均衡供给;建设以喷滴灌、遮阳网为重点的栽培设施,增强抗灾能力。推广嫁接栽培、微喷灌及生物、物理防治病虫草害等技术。三是健全基层蔬菜技术服务体系。蔬菜基地重点乡镇要配备蔬菜专业技术人员,培育科技种植大户,加强菜农技术培训。

(四)推行标准化生产。一是推广蔬菜无害化、标准化生产技术。加强对蔬菜基地的环境保护,积极开展无公害蔬菜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使用“杀虫灯”、“防虫网”等物理防治技术,在蔬菜基地内杜绝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和不合格蔬菜生产投入品。扩大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面积,加强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的实施工作。二是加强蔬菜检测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完善蔬菜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对蔬菜基地、蔬菜集贸市场、超市生鲜蔬菜质量安全检测和监督管理。建立和规范蔬菜生产承诺制度和质量追溯制度,加快推进蔬菜市场准入制建设。

蔬菜检测员个人工作计划篇6

一、全区上半年季粮、油蔬菜、生产基本情况

二、主要工作

1.围绕目标任务,推广粮油优质品种和实用技术

认真落实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大力推广两优6326、丰两优1号、丰两优香1号、ⅱ优084、天协6号、武育粳7号等优质、高产品种,建立了超级稻示范片和示范区,广泛开展培训,上半年计培训三场次、100多人次,切实推广旱育稀植、抛秧和超级稻强化栽培技术;开展稳粮增效栽培模式调查,积极示范、探索适合本地的稳粮高效的栽培模式;油菜生产上,围绕创高产示范区活动,继续推广绵油系列、秦优系列、天禾油系列等优质品种,着重推广平衡施肥、化肥深施、化学除草和抗灾及菌核病防治技术。在小麦生产上主要推广扬麦系列优质品种和平衡施肥等技术。

2.做好病虫草害测报和综合防治工作

结合当前我区农作物生产布局,继续开展粮油、蔬菜上主要病虫害的将测报工作,完善区乡测报网络;支持银塘镇作为市站测报联系点,指导其做好点灯测报以及大田病虫调查等具体测报工作;在佳山境内安装蔬菜测虫灯,及时安排点灯测报,专人负责调查记载。上半年已组织开展了小麦纹枯病、赤霉病、油菜菌核病、水稻螟虫的调查,并印转发粮、油病虫情报2期,指导农户开展防治,确保了在地农作物健康生长。

3.认真开展农资市场管理工作。

上半年,我站继续开展农资市场日常监管,再次对区内农资经营户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并重新进行登记;在种子、农药、化肥销售旺季前,组织并配合区工商分局、市农委等相关部门对农资市场进行了多次专项检查,对有关品种进行了留样备查,发现的未审先推的品种下架禁销、对两个未审棉种暂扣;同时对农药、肥料、饲料计六个品种进行了质量抽检,有效地维护了农业生产安全。

4、开展蔬菜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确保上市蔬菜安全。

今年我站农残检测工作已经开始,上半年计划完成390个样的检测任务,并将结果及时上报市农委等有关部门,同时反馈给蔬菜生产者,为确保上市蔬菜安全,及时把住生产关。

5、开展蔬菜新品种、新农药、新技术推广。

上半年全区推广蔬菜新品种华冠青菜165公斤,推广海正三令、必喜3号等无公害农药1。65万多袋,新增灭虫灯10盏,在佳山组织开展蔬菜三新技术培训一场次、60余人。

6、落实国家惠农政策,提高农民种田积极性。

今年国家进一步扩大了支农力度,我站积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完成午季0。666万多亩小麦、2。21多万亩油菜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开展了水稻、小麦、油菜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面积的统计、审核、上报工作。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1.认真抓好当前水稻、蔬菜生产,以提高单产、增加效益为目标,指导农民做好大田肥水等田间管理工作。继续抓好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稳粮增效项目实施,确保超级稻示范、推广工作等工作取得实效

2、做好下半年蔬菜、农作物病虫草害测报和综合防治工作,在防治病虫害关键时期,明确责任,强化服务。

3、继续做好农资市场管理工作,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4、继续组织开展对乡镇农技人员、农资经营户和农民的技术培训活动,促进农业适用新技术、新品种、新药械的推广。

蔬菜检测员个人工作计划篇7

1.夏季粮油获得较好收成。上半年夏粮预计播种面积8.5万亩,比2013年播种面积增加0.1万亩,增幅1.19%。预计2014年夏粮总产1.37万吨,比2013年的1.3万吨增加0.07万吨,增幅5.38%。单产160.59公斤,比2013年154.4公斤增产6.19公斤,增幅4%。

2.春耕生产完成情况。全县完成春播24.29万亩。水稻3.6万亩(其中旱育秧直插2.8万亩,旱育两段育秧0.8万亩),玉米9.26万亩,黄豆1.5万亩,种杂粮1.8万亩,蔬菜7.4万亩,花生0.5万亩,种红薯0.05万亩,移栽烤烟0.18亩。

3.粮食增产工程完成情况。全县计划实施粮食增产工程面积为10万亩,其中:水稻5万亩、玉米5万亩。全县共办样板点42个,其中:县级示范片2个,玉米示范片1个,乡镇级样板点40个。

4.粮油高产创建项目完成情况:在上关镇办一个万亩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片,在八德乡办一个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

5.项目库建设与申报工作情况。为了进一步推进____自治县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我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2014年,我局拟计划争取项目12个,分别是:____石漠化治理生态修复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____石漠化治理生态修复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产业体系建设项目、国家农作物良种补贴项目、粮油高产创建项目、粮食增产工程项目、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农村沼气池建设项目、小型沼气建设工程项目、户用沼气建设项目、农村沼气后续服务网点建设项目、中央财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资金项目、植保“一喷三防”项目等,总投资4800万元。目前国家农作物良种补贴项目、粮食增产工程项目、粮油高产创建项目、植保“一喷三防”项目已申报成功并组织实施。

6.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情况。一是整合部门资源,强推____石漠化治理生态修复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截止目前,已通过农口联席会议制度整合项目、资金和技术力量,完成投资9240万元。园区产业规模已达1.1万亩,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火龙果产品认证1800亩,注册火龙果商标1个,花椒商标1个。建立了年供标准火龙果种苗270万株种苗繁育基地1个。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引进10家企业入驻园区,到位资金2000万元;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园区火龙果标准园建设获农业部“热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授牌。二是以供港澳蔬菜为目标市场,打造____自治县蔬菜产业扶贫示范园区。园区土地流转面积共1500亩,现已建成现代化蔬菜育苗工厂一座,面积1920平方米,完成了核心区阳光大棚主体施工、10000平方米智能化育苗中心、82200平方米蔬菜生产大棚、蔬菜保鲜库(5000立方米)、建成1000亩水、肥、药一体化雾喷系统,修建机耕道4.2公里,生产便道10.5公里。园区已完成投资5000余万元。三是倾力打造休闲观光农业,建设____自治县顶云现代高效休闲观光农业生态园区。园区已申报为省级园区。现已完成阳光大棚主体施工、精品水果展示区、生态餐厅、生态水景建设建设完成。现已完成投资1000余万元。四是推进建设13个县级现代高效农业园区。13个乡镇(街道)园区建设规划已通过县级评审,县人民政府年初与各乡镇(街道)签订了园区建设目标责任书,建设工作有序推进。13个乡镇(街道)农业园区主导产业规模已达2.3万亩,完成投资6084万元。

7.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和农业执法工作开展情况。按照省、市部署,结合我县实际,不定期对全县农产品生产基地、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农产品进行抽样检测。截止目前,检测样品522个,其中合格样品517个,样品合格率99.04%;对全县13个乡镇(街道)19个农贸市场进行检查登记清理,分别开展了种子、农药、肥料专项整治。出动执法车辆46辆次,行政执法人员575人次,检查农资门店326余次,检查“两杂”种子163户(个店),检查仓库3个,抽查水稻、玉米种子共1434公斤。农药店62户(个店),肥料经营点31多个,抽检6个复混肥料,送省相关部门进行化验,合格5个,不合格1个,合格率80%,对不合格肥料已由农业执法大队进行处罚。查处案件4件(一般程序案件)。

8.植保工作完成情况。一是完成了螟虫越冬调查,平均虫源基数低于去年;二是上报农作物病虫发生信息周报和日报共计67期,发出鼠情信息7期;三是对13个乡镇(街道)稻水象甲疫情普查,普查面积13500亩,尚未发现稻水象甲疫情;四是对葡萄根瘤蚜、柑桔溃疡病、红火蚁、马铃薯癌肿病、瓜类果斑病等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疫情普查,至今未普查到以上疫情。

9.农业结构调整完成情况。(1)蔬菜:上半年共完成蔬菜种植面

积11万亩,完成蔬菜新技术、新品种示范面积29亩。(2)中药材:上半年共完成中药材(含食药兼用)34730亩,其中纯中药材19730亩,食药兼用药材15000亩。(3)水果:完成果树生产总面积3.46万亩,其中:柑橘0.338万亩,桃子0.39万亩,六月李0.52万亩,火龙果0.62万亩,枇杷0.35万亩,金刺梨0.812万亩,其它0.43万亩。10.“两杂”良种销售情况及试验示范完成情况。今年进入我县的“两杂”种子企业共27家。共122户代销户到我县政务中心进行备案登记,共销售的“两杂”种子数量为47.3万kg,水稻:9.0万Kg、玉米:38.3万Kg。完成了由省种子站安排的水稻区域试验:a、B、C、D、e五个组别,每个组别12个品种,五个组别共计60个品种。玉米展示试验11个品种。

11.完成测土配方施肥任务完成情况。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25万亩,其中:水稻7万亩,玉米11万亩,马铃薯3万亩,蔬菜4万亩;开展配方施肥面积10.5万亩,其中:水稻3万亩、玉米5万亩、蔬菜1万亩、马铃薯1.5万亩。完成了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资料数据的录入工作,全县共有土样279个。

12.沼气建设工作完成情况。完成顶云街道办事处石板井村“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农村户用沼气池改厕、改圈、改厨工作,共修建示范性沼气池35户,全县其他乡镇共修建155户,验收27户,户用沼气池的规范修建,改善了农村卫生环境和生活条件,取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完成了2013年户用沼气525户灶具及其他配套设备采购、10个沼气后续服务网点物资采购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13.抓好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完成了2013年油菜、小麦良种补贴工作。拟定了《____自治县2014年水稻玉米小麦油菜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方案》,目前我县2014年良种补贴项目工作水稻、玉米已进入登记造册阶段,即将进入公示及资金发放阶段。

我局认真贯彻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市委改进作风,积极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召开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会,安排部署了活动3个环节的具体工作。坚持把学习教育作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抓手,把加强学习作为提升自身素质的第一位要务,按照县委明确的方法步骤,在认真落实“规定动作”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富有农业特色的“自选动作”,为活动循序渐进打牢了坚固的思想基础。局党组班子成员带头开展学习教育、带头撰写心得体会、带头深入一线调研、带头在农业生产一线解决问题,重点查找和解决“”问题。上半年,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重要讲话精神,开展专题学习3次、主题实践活动2次、学习活动13次,观看专题片5次,查找“”问题18条,学习过程中要求干部职工认真记录学习笔记,学后写心得体会。坚持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相结合,把转变作风放在服务“三农”的首位,切实提高农技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为民服务意识。

1.明确目标任务,早安排、早部署。今年以来,____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及时召开了全县农业农村及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推进会议。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及省、市、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狠抓工作落实。为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春耕备耕工作立足一个“早”字,做到生产计划早安排,技术推广早部署,增产措施早落实,为全年农业生产计划目标的实现打下基础。

2.狠抓农资市场监管,确保农业投入品安全。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农业政策,精心组织各种力量,按照打防结合,综合治理,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相结合的原则,狠抓农资生产、经营、使用监管工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整顿和规范了我县农资市场经营秩序,确保农业生产优质农资供应。以“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3.15”消费者日、“4.26”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食品安全宣传周、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____行等普法宣传活动为契机,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报道,广泛宣传农业法律法规知识和优质农资的识别和使用知识。大大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素质和农业方面的“维权”能力,营造了全民共建放心农资生产、经营及使用的良好氛围。

3.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支持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努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目前在工商登记注册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23个,入社社员1066人。全县共有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11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完成了一村一品的统计上报工作,分别对断桥、八德、坡贡等3个乡镇15个专业村开展了生姜、花椒、蔬菜、水稻等的调查统计。

4.整合部门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县发改、财政、农业、水利、扶贫、林业、国土、交通、科技、旅游、

电力、供销、金融等部门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示范园区规划建设内容,创新工作方式,加强协调服务,全力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5.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推广农业先进技术。以阳光工程和冬春科技大培训活动为载体,半年来,开展了粮油高产创建项目区骨干农民、“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骨干农民、病虫专业防治员、蔬菜园艺工、果树园艺工、畜禽养殖员、乡村旅游服务员、蔬菜骨干农民培训共计38期,1520人。结合我县实际,围绕水稻、玉米、蔬菜、火龙果、茶叶、烤烟等特色产业开展分类培训,全县共计举办冬春农业科技暨农业科技推广培训班37期,共计培训2413人次,发放明白纸2413张,技术资料5000余份,编发简报12期,接受咨询服务500人次。

1.我县农业农村经济还比较落后,农民增收速度仍然十分缓慢。

2.自然灾害频发,农产品价格稳定难度加大,农业持续增产、增收难度加大。

3.部分农民思想观念仍然比较落后,思想不解放,接受新的农业技术观念不够强,小农经济思想严重。

4.乡镇(街道)机构改革后,农业服务中心交由乡镇(街道)管理,绝大多数专业技术人员从事计生等中心工作,部分地方农业工作出现无人抓的现象。

5.由于春季无降雨,旱情严重,影响了春耕生产进度。

6.农业园区建设资金缺口大,基础实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

7.农畜产品安全监管及农资市场监管压力骤增。监管、检测力量明显不足。

四、下半年工作打算

1.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山地特色农业体系。认真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积极发展农业重点产业,突出抓好优质农产品生产。

2.继续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抓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强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状态监测。

3.对秋冬种工作进行提前安排部署,并抓好落实。

4.切实做好农资市场清理整顿和农作物病虫害测报及防治工作。

5.紧紧围绕园区规划建设目标任务,加快推进园区建设进程。

蔬菜检测员个人工作计划篇8

一、任务目标

1、农田环境质量普查。**年内,完成农田环境质量普查面积**万亩。范围包括**个区县的**个乡镇、**个蔬菜园艺场和5个名、优果品基地。各类主要农作物的覆盖面为:常年蔬菜42%;西瓜68%;甜瓜89%;草莓70%;甜瓜89%。

2、农药残留抽检监测。对全市**个蔬菜园艺场和已经建立安全卫生质量跟踪制度、安全卫生质量合格检验证明制度、安全卫生质量承诺制度(即“三项制度”)的种植大户,开展农药残留监测。在上述范围内,生产单位的年度抽检覆盖面100%。实验室定量分析的样品总量**份以上。

3、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抽检监测。全市398个生猪规模饲养场年度抽检覆盖面100%;年出栏生猪数**头以下的非规模饲养场,年度抽检覆盖面50%。全年eLiSa检测样品总量15000份左右。

二、工作重点

1、**年度的基本农田环境质量普查以蔬菜、瓜果生产基地为重点,检测内容主要包括土壤环境质量和农田灌溉水质量两方面。其中,土壤重点检测项目为:汞、铅、砷、铬、镉、铜、锌、六六六、DDt、pH;灌溉水重点检测项目为:汞、砷、铅、铬、镉、CoDCr、氟化物、pH。

2、蔬菜农药残留监测的重点为有机磷农药,包括甲胺磷、乙酰甲胺磷、甲拌磷、氧化乐果、乐果、毒死蜱、马拉硫磷、对硫磷、敌敌畏等9项。在完成年度抽检覆盖面和样本总量前提下,重点抽检主要蔬菜品种和容易引起农药残留超标的品种,以及农药使用量高的月份。

3、生猪盐酸克伦特罗抽检以年出栏生猪千头以上的规模饲养场为重点,兼顾非规模场。在完成年度抽检覆盖面和样本总量前提下,加强对重点区域和重点单位的监控。

三、工作进度

1、农田环境质量普查工作进度:

5月下旬,完成农田环境质量背景调查,根据背景调查情况,修正、完善普查方案,确定检测样本总量和分类检测项次;

7月底前,完成全部样本采集工作;

11月底前,完成样本分析化验,年底前完成全部技术报告和工作总结;明年**月由市农委组织验收。

2、蔬菜质量安全检测进度:

5-12月份逐月样本抽检数占全年计划抽样样本总量的比重分别为:10%、15%、15%、15%、15%、15%、10%、5%;

3、生猪质量安全抽检进度:1-4月合计样本抽检数占全年计划抽样样本总量的12.5%,5—12月,每月各占12.5%。

工作进展情况按市政府实事项目要求,按月上报市食用农副产品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市农委。

四、工作要求

1、明确职责、加强领导。农田环境质量普查,由市农林局负责实施:相关的技术工作由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牵头组织;蔬菜农药残留监测和生猪盐酸克伦特罗监测分别由市农委蔬菜办公室和畜牧办公室负责实施,相关的技术工作由相关农药检测机构和市、区县兽医卫生监督管理所承担。

负责实施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领导,做好协调,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区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技术业务部门要积极配合,按市有关部门的总体部署和工作要求,负责本辖区范围内的计划实施。

蔬菜检测员个人工作计划篇9

一、求新创优,商务工作不断提升

1、坚持以民为本,实事工作成绩突出。

一是定点屠宰率达标。为进一步规范市场管理秩序,加强肉品质量管理,在确保乡镇定点屠宰率达到95%的基础上,又自筹资金320万元新建了全市城区机械化屠宰场。该宰场占地面积16000平方米,土建工程2800平方米,包括采购生猪机械化屠宰生产线一套,建300立方米中型沼气池一座,达到年屠宰生猪60000头、菜牛15000头,菜羊8000头的规模。是一家集屠宰、畜检、屠管为一体的现代化办公,且符合国家设置要求和管理科学的园林式中心屠宰场。今年6月30日正式投产使用,新宰场建成后城区定点屠宰率达到了100%,预计全年可定点屠宰生猪34901头,定点屠宰菜牛2780万头。同时,为保证新宰场的正常运行,市屠管办依法开展系列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加大了对肉品经销各环节的清理和整治力度,并对私屠滥宰行为给予了严厉的打击,有效的遏制了肉品违法行为的发生,使肉品市场经营环境和经营秩序明显好转,城区上市肉品合格率达到100%,保证了经营单位所使用的肉品100%来自于定点屠宰企业,确保了广大群众肉品消费安全。二是蔬菜农残实行严格控制。今年,蔬菜检测工作人员为加强源头管理,加大了对乡镇蔬菜基地、蔬菜批发市场的检测力度,确实做到进入批发市场的商贩和农户人人都有检测报告单,对不合格的蔬菜,坚决进行销毁,让不合格蔬菜没有市场、没有销路,确保人们群众吃上放心菜。预计全年共检测蔬菜样品25030个,全面完成市政府承诺的检测任务数,蔬菜农残超标率控制在6%以下。全市全年未发生一起群体性中毒事件。

2、狠抓监督管理,食品安全成就更加明显。

今年我们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为契机,对各乡镇、街道和各职能部门下发了《<食品安全法>宣传活动实施方案》,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站、简报、墙报及街头广场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有效地提高了全民食品安全意识,营造了人人关注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同时,为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先后组织开展了节日市场、酒类市场、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农资打假打禁以及打击私屠滥宰和病死猪肉非法交易、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回头看”等多项综合整治行动,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746人次,出动车辆197台次,检查食品生产经营户835户,发现本文来源:文秘站隐患100多处,下达整改通知69份,立案查处48件,罚没金额6.87万元,查获假冒伪劣食品1653公斤。其中,商务部门加强了对肉品、酒类市场的监管,端掉私屠滥宰窝点一个,依法收缴违规肉品320公斤,查处销售假酒经营户10户,收缴各种假酒158瓶,总价值近3万元,查处了19家无酒类流通随附单的经营单位,收缴和登记保存了7个不同品牌的啤酒共134箱,处罚金额近五万元。

3、维护大局稳定,维稳机制进一步完善。

为做好维稳和综治工作,我们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工作机制,主要抓了维稳工作责任制,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五个一”工作机制,认真落实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对重大问题,明确专人,限时办结,加大督办力度,努力把稳定问题解决在本部门,不把矛盾上交或推向社会。其次抓应急处置机制,完善了处置集体上访,异常上访和的各项措施,确保应急处置工作能够随时启动并顺利进行。在今年商贸系统企业退休人员补发拖欠工资和医疗保险登记摸底过程中,我局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因此,没有发生一例上访事件。

4、坚持跟踪服务,招商工作取得成果。

市商务局今年招商引资项目主要参照津市市产业招商工作方案进行,在所服务企业“津市市万盛茧丝绸有限责任公司”顺利完成股权转让后,仍然积极跟进所引进和即将引进的项目,自始自终做好跟踪、协调服务工作,采取了“一商一法”、“一企一策”的办法,有针对性的解决项目建设工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以提高引进项目的成功率。该企业已于9月正式投产。在此基础上,招商小分队继续外出招商,今年9月、10月、11月,分赴广州、东莞、上海实地招商,分别与东莞圆州纺织印染厂、广州新力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洽谈新建牛仔系列产品染整线和小食品及柔内食品加工生产线事宜,广州新力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法人高新力将于12月来津实地考察。同时引进了一家红薯半成品加工企业,总投资约150万元,该项目已落户新洲,将于11月中旬正式生产。

二、拉动内需,商务职能显著提升

1、商贸流通工作出成效。为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我们紧紧抓住中央“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重民生”出台的优惠政策,积极搞活商品流通。一是积极推动家电下乡工作。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宣传标语、宣传栏、宣传单等形式广泛宣传工作政策,共出动宣传车12台次,下发宣传资料120__份,张贴宣传海报12份,并对全市审核通过备案的“家电下乡”销售网点进行公示。截止20__年11月10日止,我市通过审核的家电下乡备案销售网点达到54家。登记备案补贴家电下乡产品共计5403台(件),销售总额1080余万元,发放补贴资金:140.45万元。其中冰箱3553台,彩电653台,手机43台,洗衣机282台,空调777台,电脑67台,热水器26台,微波炉2台。二是积极推动“东桑西移”工程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该工程已经省商务厅、省财政厅、省蚕科所等部门组织的联合验收小组审核验收。目前,我市桑园面积已基本恢复,蚕桑龙头企业万盛茧丝绸有限责任公司已恢复部分生产线,并增加一组缫丝设备,使缫丝规模达到4组,具备年生产白厂丝200吨能力,产值可达1.4亿元,净利润达到300多万元,现已完成全部合同任务。三是积极推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20__年继续加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工作的力度,建设改造农家店10家,全市共建改农资、农家店51家,乡镇覆盖率达100%,各行政村的农资、农家店覆盖率达到65%以上。四是积极推动我市成品油加油点建设。今年向省商务厅申报新建的两家加油站,其中明星加油站已获成品油零售许可证,开始正式经营,李家铺银龙加油站已获省厅建设许可,目前正在建设中。

2、蔬菜产业形成新特色。今年,市蔬菜办与市农业部门共同编制了津市市五年蔬菜建设规划,其中蔬菜建设标准化规范性调研已上报省农业厅,并将获得国家农业部门补贴。与此同时,为搞好蔬菜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蔬菜布局,将特色调强、品种调优,蔬菜特色生产基地也初步形成。我们以阳由垸为主生产大路蔬菜,主要产品有辣椒、茄子、莴笋、四季豆、丝瓜、苦瓜、冬瓜、南瓜、萝卜、大头菜、胡萝卜、西红柿、大白菜、藠果、西洋芹等,现可年产蔬菜10万吨以上;以灵泉镇为主发展设施蔬菜200亩,产品有引进韩国的黄瓜、红宝石番茄、梅菜、小红玉西瓜等;以白衣镇为主发展无公害化藠果产业;以保河堤镇为主发展食用菌产业;以涔澹垸为主发展瓜果、蔬菜等,主要产品有西瓜、南瓜、马铃薯和反季节蔬菜。播种面积的比重达到9%,占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达50%,成为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农作物。我们先后引进并试验示范蔬菜新品种50多个,其中:保健特需类蔬菜品种9个,高产优质蔬菜品种和破季蔬菜新品15个,加工蔬菜新品5个,目前我市蔬菜已有55种,1000余个品种,蔬菜已基本实现了周年生产,均衡供应。50%以上的蔬菜品种实现了升级换代,蔬菜良种普及率达到了80%以上。在蔬菜产业调整的同时,市蔬菜检测站工作人员加大了源头管理,对乡镇蔬菜基地、蔬菜批发市场的检测力度,做到进入批发市场的商贩和农户人人都有检测报告单,对不合格的蔬菜坚决进行销毁,全年共销毁了不合格蔬菜838.5公斤,让不合格蔬菜没有市场、没有销路,确保人们群众吃上放心菜。

4、酒管工作出成效。市酒管办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在各部门的大力配合和支持下,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开展了“百日打假”活动,每天出动车辆4台,人员近20人,对全市酒类经营场所实行分区、分片派查,“百日专项整治行动”期间,共出动车辆近百台次,出动执法人员近300人次,共检查城、乡经营场所400余家。共查处销售假冒伪劣酒类经销商8家,收缴假冒伪劣酒类132瓶(其中:五粮液2瓶,茅台酒6瓶,御品德山二代4瓶,国窖1573两瓶,金枝大曲90瓶,泸酒酒24瓶),总价值一万多元。并分别对这些售假商户进行了行政处罚,共处罚金47950元。通过专项整治和法规宣传,使广大的酒类经营户从思想上引起了高度重视,特别是极个别重点经营大户和品牌窗口企业,在管理上更加规范,在质量上更加过硬。在打假的同时,市酒管办对酒类流通随附单的规范使用(特别是对啤酒品牌清理)也进行了严格的执法检查,共查验了8个啤酒品牌,全部的商都存在无随附单的现象,根据这种情况,我们按照“条例”规定,对这九家的酒类商品实施了登记保存,扣押、收缴,共收缴啤酒427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地方知名品牌的销售市场,对那些外来品牌不守法经营的提出了一个强有力的警示,并对他们分别实行了500—3000元的处罚。

三、深入实践活动,商务形象整体提升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自3月上旬启动以来,按照市委部署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实施意见要求,广泛动员,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立了活动主题、建立了工作制度,研究制定了《实施方案》、学习计划,结合商务发展实际,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结合意见建议形成了较高质量的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通过学习实践活动,一是“学习型”机关已经建立,大家紧密结合商务工作实际,在招商引资、行政执法、新农村建设等现代商务专业知识学习上下工夫,干部队伍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二是作风进一步得到改进。把工作的重心放在抓基层、抓项目和优化服务上,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为企业和基层提供优质服务。对于重要、紧急的事项,开辟“绿色通道”,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努力为投资者和经营者创造了良好的商务发展环境。三是树立了廉洁务实的形象。扎实开展了政风行风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教育,完善制度,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严格落实首办责任制、服务承诺制等有关制度和法律法规,促进依法办事,树立了商务部门清正廉洁、纪律严明、高效务实、风尚文明的良好形象。

四、20__年工作思路

1、重点抓好国家和省市扶持政策的落实。困难时期蕴含着重大机遇,为扩大内需保增长,国家、省、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我们要抢抓机遇,切实帮助企业、农民享受国家省市的扶持资金。

2、重点激活城乡消费,确保内需扩大。继续抓好“家电下乡”,积极协助搞好“汽车摩托车下乡”。巩固“万村下乡市场工程”,加快配送中心建设,加大商品配送力度,搞好标准农家店建设与改造。继续抓好商业网点规划,启动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工程(三眼桥农贸市场改造),完善社区商业服务功能。继续拓展消费领域,发展新型消费模式,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举办好各类节假日购物活动及我市首届米粉文化节活动。

3、编制好《津市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确保商业网点的合理布局,加快商贸流通和餐饮娱乐休闲业的大发展。

蔬菜检测员个人工作计划篇10

关键词:元谋县;高原特色;绿色果蔬;取得成效

1元谋高原特色绿色果蔬产业发展基本现状

1.1元谋果蔬种植情况

1.1.1果蔬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品种结构不断优化

元谋县经过30年的实践和探索,依托气候资源优势和科技优势,紧紧抓住我国蔬菜需周年均衡上市、发展“菜篮子”的机遇,借助项目支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户的积极配合,逐步加大蔬菜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绿色蔬菜产业。1999年被国家农业部列为(种植业)100个无公害蔬菜基地之一,2003年获得中国“冬早蔬菜之乡”的美誉。2007年8月元谋县人民政府出台绿色a级蔬菜生产意见。据统计,到2012年底,全县蔬菜种植面积已达13.8万亩,蔬菜总产量达到26.2万吨,蔬菜生产产值达到6.86亿元,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在种植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成为元谋县种植业发展的主要产业。

为了利用好资源优势,元谋县以市场为导向,开展果蔬新品种试验示范种植,加大品种调整力度和种子管理力度,形成以菜豆、番茄、樱桃番茄、茄子、冬玉米、冬大豆、菜豌豆、黄瓜、洋葱等优质耐运品种为主,西葫芦、苦瓜、丝瓜、牛蒡、辣椒等细菜品种为辅的生产格局,蔬菜品种增加到40多个。

1.1.2水果产业正在蓬勃发展,种植面积正在扩大,销售开始立足市场

元谋是云南气候最干燥,且年平均气温高达21.9℃的干热河谷地区,经种植试验筛选:葡萄类以无核白鸡心、美国红提、黑提等为代表的适宜干热区种植的早、中、晚熟相配套的品种;枣类以台湾大青枣、金丝小枣本地小枣为主,其它水果还有龙眼、莲雾、芒果、番木瓜等,目前种植面积达1139万亩,外销量5.62万多吨,产值达5亿元,已在成为元谋县继蔬菜产业之后的第二大支柱产业。

1.2科技含量明显提高

元谋县从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无公害蔬菜入手,大胆进行科技创新,朝着绿色果蔬种植方向发展。一是我县制定了《元谋县绿色果蔬生产技术规程》、《元谋县创建全国绿色果蔬示范县实用手册》、《元谋县绿色果蔬生产技术手册》、《元谋县绿色果蔬综合标准》等技术材料,加大科技培训和技术推广力度,使绿色果蔬生产技术迅速在全县推广和应用。农户在绿色果蔬生产中得到实惠,增加了收入,涌现出一大批“金土地种植能手”和科技示范户。二是元谋县积极开展a级绿色蔬菜的试验示范和推广,菜农的种菜技术得到改观,产品质量明显提高。三是加快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应用和推广,进一步提高蔬菜生产技术水平。四是大力推广物理防治技术,减少农药用量和虫口基数,提高蔬菜质量。全县推广频振式物理杀虫灯3080盏,太阳能杀虫灯200盏,色板诱杀技术全县已基本覆盖,面积均达12.5万亩。五是推广塑料大棚栽培和滴灌栽培、节水栽培,为农民节省成本,增加收入。六是《元谋县果蔬产品市场准入、准出制度(试行)》、《元谋县绿色果蔬管理办法》、《元谋县外销蔬菜管理办法》、《元谋县农产品标识管理制度》以及《元谋县农产品包装管理实施办法》等政策相应出台,农产品市场管理状况明显好转。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力度,从源头上杜绝假冒伪劣种子、带病虫害种子和高毒、高残留农业投入品的使用。

1.3品牌意识明显增强

为全面提升元谋精品果蔬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县里积极协助果蔬公司、协会或专业合作社等龙头企业,做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蔬菜出口基地备案和商标注册等工作,逐步壮大经纪人队伍,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元谋果蔬的知名度,培育元谋精品冬早果蔬品牌。2001年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先进示范县”,2003年被中国果蔬专家委员会认命为“中国冬早蔬菜之乡”。至2012年底全县累计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7个,绿色食品(a级)认证21个,有机食品认证1个,涉农注册商标18个,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20.28万亩,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达标面积15.6万亩,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管理示范区面积21.05万亩。“元绿牌”洋葱、番茄、菜豆被授予云南名牌产品称号,“奉氏牌”脱水香葱获云南名牌农产品认定。

1.4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为推进果蔬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保障流通渠道畅通,我县积极引导扶持加工和流通企业的发展,以龙头企业和科技带动果蔬产业发展。全县已建起了三个大型果蔬交易市场,建设长1200多米的果蔬外销铁路专用线一条、5座日产量总计120吨的白冰厂,全县通过认定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到36户,其中6户获得自营出口经营权,加工、包装、冷藏保鲜产业已初具规模,加工樱桃番茄果脯、青枣果脯和冻干蔬菜等10多种品种。其中林峰等6户香葱加工企业冻干处理的中国香葱和德国米葱远销德国等欧盟国家。引导和扶持专业协会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营销网络遍布全国157个大中城市,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1.5绿色果蔬标准化建设取得了成效

1.5.1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参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特别是进出口国标准,引进和制定了产地环境、产品质量和加工包装的一系列标准,规范绿色蔬菜生产标准。元谋县农业局、质监局联合制定了《绿色果蔬生产标准化操作规程》、《绿色果蔬生产农药施用准则》、《蔬菜出口基地备案》等规范性规章,形成了产前、产中、产后多项工作的系列标准,实现了绿色果蔬生产的标准化操作和管理。形成了既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又有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的较为完善的果蔬标准,使全县绿色果蔬的生产、加工、包装、流通等环节有章可循。

1.5.2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逐步建立健全并不断完善。为加强对绿色果蔬的质量管理,元谋县政府把绿色果蔬质量检测体系建设作为一项大事来抓,对县、乡(镇)果蔬质量检测机构的检测标准、规模、人员设置、功能定位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和规定。在县农业局成立农产品质量监测站,设编制10人,在蔬菜批发市场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点10处,乡镇检测点10处。全县建立强制性例行检测制度和定期通报制度,对辖区内绿色蔬菜、水果的生产环境、生产过程、生产资料的质量,实行强制性检测和定期定量例行检测,年抽检果蔬样品在4000个以上,较好地维护了元谋果蔬的品牌形象。

1.5.3加强对绿色果蔬质量安全的监管。成立了由农业、质监、工商、公安、新闻等单位组成的绿色果蔬质量监督小组,负责绿色果蔬质量安全方面的协调、监督工作。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不断加大绿色果蔬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农业行政执法机构在加大农业投入品管理的基础上,健全农业投入品使用规范,实行菜农、果农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监督。

1.6加大科技推广力度

1.6.1科技示范带动技术推广。针对广大菜农、果农追求高效益而惧高风险的传统意识,元谋县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引导其如何种植、如何管理,让其学习和运用新技术、新成果,从而提高绿色果蔬的科技含量,带动三万多户菜农、果农种植,为元谋县的科技示范、加工出口提供有力的支持。菜农、果农从科技示范基地看到绿色果蔬的生产效益和发展前景,提高了科技转化率,加快了绿色果蔬的发展。

1.6.2科技培训力度加大。针对广大菜农、果农科技素质低、组织化程度低的实际,县农业局积极组织了各类科技培训班。一是全面实施“绿色证书”培训工程。组织菜农、果农进行无公害、绿色蔬菜规范性学习培训;二是开展了送科技下乡活动;三是举办果蔬技术培训班,培训农民10万人次。到目前,全县已有5347人获得了“绿色证书”,857人获得了国家果蔬技能鉴定证书,全县的乡(镇)长及副职领导,农业科技人员,村委会委员和种植户都参加了培训。

1.6.3经纪人队伍发展壮大。经纪人在绿色果蔬流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市场的建设加快,元谋发展了一批农民经纪人队伍,全县农民经纪人总数达100多人,这些经纪人分散在全国各地,为元谋县绿色果蔬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建设高原特色绿色果蔬产业发展取得的经验

2.1组织措施

2.1.1加强领导成立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县级有关部门和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果蔬产业领导小组,负责我县果蔬产业发展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考核和重大事项决策等工作。成立蔬菜、葡萄管理办公室,负责制定果蔬生产实施方案,落实科技措施、示范样板和科技培训,开展试验示范推广工作。

2.1.2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工作重点在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做好区域内农业生产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通过理顺县乡农技推广部门的关系,调动农业技术人员生产积极性,为果蔬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保证果蔬产业区技术人员的优惠待遇和人员稳定性,挖掘科技人才的潜力和一切积极的因素,积极采取技物配套、分片包干负责、责任到人的办法,使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2.1.3加强果蔬专业技术协会的建设加大对果蔬生产专业协会和果蔬加工流通企业的扶持力度,采取县级领导不定期挂点协会、经纪人,县级部门不定期挂点协会和经纪人等方式,积极帮助协会和企业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从政策、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发挥协会和企业农资经营方式灵活、活动方便的优势,促进我县绿色果蔬产业的发展。

2.1.4加大绿色果蔬品牌宣传力度用好“中国冬早蔬菜之乡”、“元谋人”等名片和“冬季旅游之都”、“中国天然影视基地”、“天然温室”和“挂在成昆铁路上的大菜篮”等名牌,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引导企业、经纪人、协会利用农产品博览会和展销会等机遇,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地经验,向外开拓市场。通过宣传,让更多的人品尝到露地种植、鲜嫩可口的原生态冬春绿色蔬菜和精品水果,进一步提高元谋冬早蔬菜、早熟鲜食葡萄的知名度。

2.2政策措施

2.2.1加大果蔬产区建设投资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果蔬生产条件对优势果蔬区区域的乡(镇)优先集中投资,做好蔬菜优势产区的规划设计,并将规划中的重点建设项目纳入投资计划,重点投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大中型水库、田间道路、田间沟渠、引水灌溉工程和坡改梯土地整理以及蔬菜、水果良种繁育、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等项目,有针对性地扶持果蔬生产。在搞好投资规划的同时,积极向上争取果蔬产业项目,引导社会各界资金参与果蔬基地建设和产品加工。要整合资源,整合资金、技术,结合农业、水利、扶贫开发等项目,加大对果蔬产区的综合开发力度,充分发挥多个项目的综合效益,切实增强果蔬产业发展后劲,促进我县果蔬产业向前发展。果蔬产区建设要把项目工程做成各级政府的“民心工程”,既要大范围地开展果蔬产区建设工作,也要讲究果蔬产区建设的标准和质量,切忌重复投资,只看眼前利益,不看长远利益的形式主义出现。

2.2.2政策扶持逐步建立以企业和农民投入为主体,财政投入和信贷投入为导向,广泛吸引国内外资金的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资机制。县发展和改革经济委员会和农业科技部门的政策要向果蔬产区倾斜,支持无公害、绿色果蔬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引进、推广,支持企业绿色果蔬基地建设和产品开发。金融部门要制定优惠的贷款政策,在信贷方向、规模、贷款利率等方面支持龙头企业,为冬早蔬菜、精品水果开辟绿色通道。积极鼓励和支持果蔬生产企业、协会和基地申请无公害、绿色果蔬标志,树立无绿色果蔬品牌。用好用活农行、信用社和财政无偿扶持资金、贴息贷款、三户联保贷款等措施,加大对菜农、果农的扶持力度,对种植果蔬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果蔬种植大户和营销大户给予补助和奖励。

2.2.3加强农资市场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制定《元谋县农药管理办法》、《元谋县绿色果蔬种植技术规程》、《元谋县种子、苗木管理实施办法》,实行政府引导与市场竞争相结合,采取植物检疫、检测,种子生产许可等方式,加强农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2.2.4加强质量管理,逐步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和准出制度,实行质量追溯制度一是做好果蔬质量检测工作,禁止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控制农残超标果蔬进入市场;二是进一步完善无公害、绿色果蔬操作规程和标准化生产管理制度;三是规范分级和包装标准,打造元谋优质果蔬品牌。

2.2.5加快畜牧业发展步伐,增加果蔬地有机肥施用量,培肥地力

近年来,农民为了不断追求蔬菜、水果产量,大量的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目前,要增加果蔬田块的农家肥,一要大力发展畜牧业,重点是发展养殖业,增加农家肥用量;二要做好秸秆、垃圾、污泥和粪草的堆捂,扩大农家肥来源;三要让农田有更多的休闲时间,在蔬菜、水稻收获后,让农田空闲一段时间,翻耕耙晒,去除土壤里隐藏的病虫害,培肥地力;四是发动群众种植绿肥等豆科植物,做好养地和培肥地力工作。

2.2.6正确处理龙头企业、协会和农户的利益关系通过生产、加工和销售等环节的链接,把果蔬价格稳定在市场价上下浮动20%,使农户和龙头企业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机制。

2.3技术措施

2.3.1加强果蔬新品种的引进和试验示范工作根据我县果蔬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引进优良的果蔬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种植,挑选果蔬优良品种,淘汰劣质品种,为菜农、果农选择新品种提供可靠的依据。

2.3.2进一步做好果蔬生产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推广把绿色果蔬生产标准化种植推广到乡(镇)村和农户家中,做好生产技术指导。加大对果蔬生产实用技术的应用研究,抓好育苗移栽、合理施肥、整枝打叉、疏花疏果、叶面施肥、合理使用农药,水旱轮作、间作、套种、大棚果蔬设施栽培、滴灌、水培蔬菜等控制措施、管理技术的研究开发以及均衡上市、采收、分级包装、预冷冷藏保鲜等技术研究,增加技术储备,提升我县优质果蔬的科技水平。

2.3.3优化品种结构海拔900-1350米的坝区乡(镇)等以种植冬春蔬菜为主,种植菜豆、番茄、樱桃番茄、洋葱、黄瓜、西葫芦、辣椒、茄子、豇豆、大蒜、丝瓜、冬大豆、冬玉米、苦瓜、牛蒡、鲜食葡萄、金丝小枣等品种;海拔1400-1500米的山区乡(镇)以种植冬豌豆、青蚕豆、香葱、德国米葱、夏玉米和桃李果木为主。组织科技力量开展延长果蔬生长期、蔬菜再生栽培研究,早、中、晚熟蔬菜品种搭配的研究和推广,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和熟制结构,均衡上市,缓解市场压力,增加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