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学习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1:45:27

摄影学习计划篇1

关键词:高职;摄影;实习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3-0116-03

一、摄影课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

摄影课实习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巩固学生所学知识。高职学生的摄影课实习一般安排在二年级或三年级上学期完成。学期开学二周内,任课老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制订实习计划。好的实习计划对于实习的顺利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习计划一般包括实习目的、实习时间、实习地点及路线、交通工具、经费预算等内容。实习目的一般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让学生掌握摄影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在实习中提高学生的摄影艺术观察能力与艺术表现技能技巧,运用摄影艺术视觉在生活中发现并捕捉可视的各种艺术形象与精彩瞬间,提高广告艺术设计、电脑艺术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的摄影艺术全新观念与艺术思维能力。实习时间一般安排三到七天。时间太短达不到实习效果,时间太长会则影响到其他课程的教学,也不利于学生的安全。一般情况下,本省及周边地区三天就可以了。较远的地区一般是五天以上,但不超过七天。时间较长、路途较远的地区还要给学生购买保险。

实习地点的确定往往由摄影课老师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课程内容的需要来选择。如有的教师喜欢去一些大众经常去的旅游景点,有的教师则喜欢去一些游客罕至但很有拍摄价值的地方。实习地点主要分四类:一类是名山大川,如湖南省张家界、青海省坎布拉等旅游景点;一类是历史遗迹、古城古镇,如平遥古城、凤凰古城、安徽黄山脚下的宏村、西递等;一类是道观寺庙、风土人情,如甘肃拉布愣寺;一类是特殊地形地貌,如陕北延川县乾坤湾、靖边县丹霞谷等。实习路线的规划往往贯彻了任课老师的拍摄思路,包含了上述中的一类、二类甚至三类拍摄地点。实习时间、实习路线的选定一般都比较紧凑、具体。以从西安到山西芮城、平遥实习为例。时间为三天。第一天,早8:00从西安出发前往山西芮城并在当地住宿。实习内容:参观永乐宫壁画及练习室内外摄影技法、建筑摄影技法、风景摄影技法。第二天,早7:00出发前往平遥古城并在当地住宿。实习内容:参观平遥古城、练习建筑摄影技法、人物摄影技法、新闻摄影技法。第三天,早上8点继续在平遥古城拍摄,11:00从平遥返回西安。再如从西安到陕北实习为例。时间为三天。第一天,早7点从西安出发,中午在延川县城用餐,下午到乾坤湾、清水湾拍摄,晚上在小程村住宿。第二天,早8点从小程村出发经延川县城、清涧、绥德到靖边县城用餐,然后参观丹霞谷地貌,拍摄2个小时后,赶往定边拍摄明长城遗址,晚上在靖边县城住宿。第三天,早8点赶往神树涧,拍摄古毛头柳;拍摄完成后赶往10公里外的统万城拍摄大夏国都遗址;中午在靖边县城用餐,返回西安。实习的交通工具基本上是大巴车。大巴车的优点是灵活快捷,便于拍完一处景点后能迅速登车赶往下个拍摄景点。有的老师喜欢选择一个景点较多的旅游城市,这时可以跟旅游公司联系,选择先乘坐火车前往,到达目的地后再乘坐大巴车到各个景点拍摄。上述的从西安到山西和陕北的实习都是直接乘大巴车前往并完成整个实习过程的。总之,实习工具的选择以安全和方便来定。经费预算也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实习的租车费、过桥费、加油费,带队老师的差旅费,学生的材料费,实习单位指导费等由学校承担;学生的食宿及景点门票由学生自行承担。实习计划制订后,摄影课老师向教学科提出实习申请。整个实习由教学副院长负责协调,教学科和专业主任负责审核把关。审核通过后,教务科负责会同指导教师做好实习的组织工作。

二、要做好摄影课实习,实习前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做细致

首先,任课老师应根据摄影课教学实习的具体情况做好安排。任课老师要在实习前对实习基地或单位进行实地考察,落实实习期间的食宿和教学条件,保证实习能按计划进行。编写、印发实习的大纲和要求,并召开实习动员会,向学生宣讲动员。出发前,检查学生实习的准备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其次,带队老师应将实习的要求和纪律向学生交代清楚。摄影课实习是摄影课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学生不得无故缺席。学生应明确实习的意义、目的、内容和应达到的效果以及注意事项;严格服从任课老师、带队老师的管理,对任课老师、带队老师的安排有异议时,应及时向任课老师或带队老师进行反映、协商解决;虚心学习,勇于创新,争取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及实习内容;实习期间学生应严格遵守实习纪律,对于不遵守纪律、不服从教师管理的学生,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再次,学生要把实验器材、换洗的衣服、常用药品准备仔细。身体不好的学生应随身携带药品以防身体不适,带队老师也要准备好晕车药、感冒药及治疗水土不服引起的肠胃不适的药品。最后,实习租用校外车辆,选择好驾驶员非常重要。

三、要顺利完成摄影课实习,还需要在实习过程中任课老师和带队老师分工合作

一般情况下,摄影课实习学校会派出任课老师、一名班主任老师和一名行政人员前往。任课老师具体负责学生的摄影工作。除个别学生需要老师的具体指导外,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掌握基本的摄影技法。选择好的创作原型非常重要,有的需要学生自己寻找,有的需要任课老师的点拨。由于相机质量和效能的不同,显示器小的相机不能将整个景色全部包容,只能进行包抄拍摄。好的拍摄原型需要合适的光线,光线过强或过弱都不好。如果拍摄对象因为光线产生了阴影的话,就会直接影响拍摄效果。遇到好的拍摄原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旦遇到了,就要好好把握机会,直到拍摄满意为止。摄影课实习需要良好的沟通能力。如去甘肃、青海的实习过程中,任课老师就很好地利用了这点。在拉卜楞寺他看见有个小孩子,就主动给小孩子糖果,最后拍摄到了自己满意的作品。在草原上,有个镇的赛马比赛刚刚结束,任课老师主动上去沟通,镇长同意又进行了一次比赛,从而让学生们获得了良好的创作素材。有的任课老师常年带学生实习,与一些实习场所的人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些朋友在学生的摄影实习过程中,往往能提供很多帮助。班主任老师负责实习学生的思想工作和安全教育工作。有的学生自小娇生惯养,不肯吃苦,担心风吹日晒,遇到环境较差的拍摄地点就打退堂鼓。有的学生思想上不重视,把实习当成旅游,走马观花,随便拍几张了事。结果拍出的片子往往缺乏思想主题。班主任老师针对这些学生要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工作,督促他们合格地完成拍摄任务。有的拍摄地点比较危险,班主任老师要及时提醒学生在悬崖边、道路旁、高处必须小心。在下车拍摄时,提醒学生带好拍摄的工具;上车时,清点学生人数,提醒带好随身物品。行政老师的任务是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协助任课老师和班主任老师顺利完成实习工作。具体负责师生的住宿及门票购买,师生实习情况与学校的沟通、保证司机良好的睡眠等。实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突发问题。如天气的变化,学生实习首先要保证学生的安全。有些学生身体素质较差,低血压或水土不服造成不能继续跟队实习。这种情况,一般是带队老师和班主任老师带领大多数学生继续赶往实习地点进行拍摄,行政人员带生病学生到就近的医院治疗。然后带他们到实习预定的宾馆休息。到少数民族地区实习时,提醒学生要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及民族政策。实习中应避免学生与当地人发生冲突或过多联系,遇到危险情况,应当机立断,迅速撤离。有的学生还抱着追求女生的心理或者本来就是情侣的,他们的心思完全不在拍照上,甚至因感情问题闹出矛盾。遇到这种情况,需要老师及时发现予以友情提醒和引导,或以小组拍摄的形式使他们分离。行政老师还要把每天的实习情况汇总,及时向学校领导汇报。

四、外出实习回来后的总结工作必不可少

一是拍摄作品的整理筛选工作。有的作品要运用技术进行制作,根据自己的创作理念,加入自己的思想,形成较为充实的成品。经过严格的挑选和精心的制作从中选出自己最满意的作品交给老师作为作业。任课老师给出意见,使学生的摄影技术和创作理念有个质的飞跃。一般情况下,实习结束,学校要及时地开展摄影展览,向全校师生展示实习学生的成果。其中的优秀作品,任课老师还可推荐发表。二是学生拍摄经验的掌握。通过实习,任课老师的拍摄技巧、原型选择、创作意识等都会给学生很多帮助。学生要及时将这些和自己的实习经历对比,找出差距,总结经验,为今后自己的独立拍摄奠定基础。三是通过实习,很多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生活中的不足,增加了他们团队合作的意识,了解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性,明白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对他们独立性的培养和吃苦耐劳精神的磨炼都产生了很大影响。而且,很多实习经历对有些学生来说,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有利于开阔眼界和培养良好的人格。

参考文献:

[1]西北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手册[G].2010:119.

摄影学习计划篇2

【关键词】摄影技术;教学实践;公共选修课;行动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09)08―0139―04

一现状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摄影教育作为一种学习美、感知美、创造美的教育活动,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其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在我国,摄影教育主要沿着两条主线进行,一是专业摄影教育;二是跳出专业的、纯艺术的限制,旨在培养全民文化素质、提高创造力等基本素质层面的大众摄影教育。在大中专院校及高等院校,大众摄影教育的主要实现途径是开设摄影技术公共选修课。

20世纪90年代以来,很多高等学校陆续开办了摄影专业或设置了针对非专业学生的公共摄影选修课,高校摄影教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并保持着进一步发展的强劲势头,这对于普及摄影艺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产生了积极作用,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因受公选课课程性质和学时的限制而引起的教学内容“广”与“专”的矛盾及实验教学的缺失;教学中往往将拍摄技术和拍摄技巧的讲授与训练作为课程的重点,而忽视了摄影公选课应有的美育和素质教育功能。此外,随着信息技术和数码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革命对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影响越来越大,面对数码时代的挑战,摄影艺术类选修课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手段都必须进行改革,才能更好地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育功能。

二行动研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笔者于2007年9月开始担任所在高校本科生艺术素养类公共选修课《摄影技术》的教学工作,并采用行动研究方法进行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加深的发展过程,每一个螺旋发展圈又都包括着四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环节,这四个环节分别是方案设计(计划)、教学实验(行动)、过程记录(观察)、阶段总结(反思)[2]。

在基于《摄影技术》公选课的行动研究中,我们共进行了三轮实践。行动研究的总目标为:探求信息化环境下适宜时代特色和学生需求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评价方式。

1第一轮行动研究的设计(2007年9月―2008年1月)

(1)计划

根据高校《摄影技术》艺术类公共选修课的教学目标,针对目前该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初步设计多媒体课堂教学环境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评价方式。

(2)行动

教学内容。理论30学时,实验6学时,共36学时。理论教学包括摄影技术和摄影艺术两大块内容。(一)摄影技术(14学时):照相机与镜头的构造、功能及使用,各种胶卷的性能及选用,曝光与测光,摄影滤光镜,暗房技术与技巧。(二)摄影艺术(16学时):摄影艺术学概论,摄影构图,摄影光线处理,摄影色彩构成,人像摄影、风光摄影、体育摄影、广告摄影等。实验教学包括:黑白摄影(2学时),彩色摄影(2学时),黑白暗房制作实验(2学时)。

教学模式见图1。

评价及考核方式。总结性评价,即以学生期末课程论文和作品为主要考核依据,具体考核方式为:考勤10%+期末课程论文50%+期末作品40%。

(3)观察

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表现;教师教学日志;期末学生网络评教结果;学生作业、作品质量分析;学生个别访谈。

(4)反思

见图2行动研究过程中的反思环节示意图。

2第二轮行动研究的设计(2008年3月―2008年7月)

(1)计划

根据第一轮的研究结果与学生的意见反馈,修改与完善教学内容体系,并结合我校天空教室网络平台的使用,探讨多媒体教室环境与网络平台相结合进行教学的模式与相应的评价方式。

(2)行动

教学内容。理论28学时,实验8学时,共36学时。理论教学包括:(一)基础篇(4学时):摄影概论,胶卷照相机,数码相机。(二)技巧篇(6学时):摄影构图,摄影用光,黑白摄影与彩色摄影。(三)数码摄影篇(10学时):数码相机参数设置,数码相机使用技巧(色温控制,iSo概念以及调节等),数码相机设备使用(滤色镜、数码伴侣、闪光灯、其他输入及输出设备等),数码曝光与测光。(四)应用篇(8学时):人像摄影,风光摄影,静物摄影,新闻摄影等。实验教学包括:光学相机的使用与拍摄(2学时),数码相机的使用与拍摄(4学时),黑白暗房制作(2学时)。

教学模式。在多媒体课堂教学环境下,改革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情境、任务或问题等形式引导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将天空教室网络平台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有益补充,提供资源及交流的平台。具体模式见图3。

教学评价。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具体考核方式为:平时15%+期末课程论文40%+期末作品45%。其中,对学生平时学习行为的考核包括其课堂行为表现与课外参与网路课程的行为表现。

(3)观察

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表现;教师教学日志;期末学生网络评教结果;学生作业、作品质量分析;学生参与网络平台的学习行为表现。

(4)反思

见图2行动研究过程中的反思环节示意图。

3第三轮行动研究的设计(2008年9月―2009年1月)

(1)计划

进一步修改与完善教学内容体系,探讨多媒体课堂教学与课外网络平台教学相结合进行公选课教学的应用形式、应用策略及评价方式。

(2)行动

教学内容。理论26学时,实验10学时,共36学时。理论教学包括:(一)基础篇(6学时):摄影概论,光学相机使用,数码相机使用,数码相机选购、保养以及使用技巧,数码相机设备的使用。(二)艺术美化篇(8学时):摄影构图,摄影用光,数码曝光与测光。(三)专题摄影篇(8学时):风光摄影,静物摄影,人像摄影,新闻摄影,体育摄影,广告摄影。(四)照片后期制作篇(4学时):传统暗房技术与技巧,利用专业软件对数码照片进行后期处理。实验教学包括:光学相机的使用与拍摄(2学时),数码相机的使用与拍摄(4学时),黑白暗房制作(2学时),数码照片后期处理(2学时)。

教学模式。在课前,教师依据教学任务与目标,将教学内容分解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如概述性内容、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等)、核心内容与重难点(如光圈、快门的使用,黑白暗室操作等)两大部分,并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模块的内容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外利用天空教室网络平台及其他网络辅助交流工具进行自主学习;同时,教师以同步或异步的方式为学生创造学习环境、提供学习资源及指导帮助。教师综合学生基于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问题,结合教学中需解决的核心内容与重难点,进行课堂多媒体教学及相应的实践教学。具体模式见图4。

教学评价。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更注重过程性评价,具体见表1。

过程性评价课堂行为表现与实验教学环节积极发言,能清晰、准确地阐明观点;能准确、熟练地完成实验操作任务;在小组合作实践中能完成自己的任务并起到积极作用,能与组内其他同学友好合作。20%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

资源利用与共享能利用提供的资源有效完成自主学习,在此基础上能利用搜索引擎找到更多有价值的相关资料并与他人共享。10%

讨论与交流能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与交流,能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提出较新颖、有创意的观点;能在讨论交流中充当“主持人”或“学习榜样”的角色。10%

总结性评价论文撰写素材丰富,语言流畅,观点明确,条理清晰,且能较为充分地表达独特、富有新意的观点。20%

数码作品选题典型、主题突出;曝光准确、布光合理;构图和谐、能很好地表达主题;整体具有创意与表现力。40%

(3)观察

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表现;教师教学日志;期末学生网络评教结果;学生作业、作品质量分析;学生参与网络平台的学习行为表现。

(4)反思

见图2行动研究过程中的反思环节示意图。

三结论与反思

经过三轮实践,我们初步探讨了信息化背景下适合时代特色和学生发展需求的摄影公选课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模式及评价方式。同时,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大大改观了公选课教学中学生只求修得学分、而自身知识技能等没有得到提升的状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该课程深受学生的普遍欢迎,并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综观研究过程,我们进行了认真的探讨与分析,主要有如下体会;

1对于公选课而言,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是需解决的首要问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以下策略:(1)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和相关资源,适当增加学生感兴趣教学内容的教学时数,如专题摄影中的人像摄影、风光摄影等。(2)增加实验教学的学时数。(3)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问题、任务等激发学生在教学中主体地位的发挥。(4)注重过程性评价,增大其在学生整体考核指标体系中的比例。

2作为艺术类公选课,除了传授知识与技能,《摄影技术》还承载着美育和素质教育的功能,此教学目标的实现应贯穿始终、贯穿教学的各个环节,如图片拍摄技法与主题思想的分析、小组拍摄实践中协作精神的培养等。

3专题化、模块化的教学内容体系,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形成较为系统、全面的知识与技能,符合公选课的教学实际和学生需求。

4天空教室网络学习平台的使用,扩充了教学容量,发挥了提供资源和互动交流的优势,解决了公选课面广量大、学时少、辅导力度弱等问题。

5应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形成课堂教学与课外网络平台学习相结合、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6关注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与促进作用,注重对学生深层次学习行为(如思维的创造性等)的评价与培养。

四结束语

摄影学习计划篇3

关键词:分层教育法;摄影分组;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5-0222-01

一、分层教学法的定义

分层教学法,又叫分层目标教学法。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原有知识基础以及学习接受能力的不同,规划出不同层次的教学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授课,进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二、分层教学法的实施

(一)根据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

分层教学法首先要确认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原有知识基础以及学习接受能力,因材施教,这样才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对学生进行分层之前,必须对学生有一个真实全面的了解。

我们可以在第一次课上布置一些作业,摸清楚班上有多少人有自己的相机,然后根据一些基础的照片来检验同学们的水平和兴趣,如:(1)让学生谈谈对摄影的看法,和对单反相机的理解。(2)布置外拍,没有相机的同学可以租借相机。这样根据第一次的作业马上就可以了解全班的摄影水平和学习兴趣情况,将学生按三个小组来划分:第一组:有私人工具且基础扎实,学习态度积极、认真,接受、理解能力较强。第二组:没有私人工具但是学习兴趣强,学习态度较积极,有上进心,理解、应用能力较强。第三组:没有私人摄影器械且学习积极性不高,自觉性差,缺乏学习信心,基础、理解能力较差。

(二)制定合理教学预期,使不同层次学生达标

按照学生分层的情况,教师根据摄影课程的应用型特点以及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出适用于技工学生的教学计划。首先对第一类学生,教师在授课中要尽量挖掘潜力,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并且要提升其创造能力、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次对第二类学生,这类学生要更加实际,要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作为重点,同时进行一些基本知识点的传授及操作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去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类学生,除了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不要产生厌学外,还要使学生能够掌握学习摄影这门课的正确方法,重点强化对基础知识的使用,逐步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不同类型学生分层设置不同训练项目

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设计出不同的子任务,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比如在布置学生“光圈优先模式拍摄”课程中,发,对于一些兴趣不高的同学让他们租借学校的相机,调用光圈优先把植物大光圈效果照出来就可以了,甚至有些作业简化到用手机就可以完成,任务相对容易些。对于那些感兴趣接受能力快的学生,除了拍摄出来了植物动物人物,并且还结合时尚杂志上的图片,拍摄出了时尚感很强的照片,要么就拍摄出时下流行的淘宝风。这样就不仅要求高了,同时又把时下的流行风融入进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致和想象力,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四)考核分层

考核是对分层教学效果的检验,考核分层与训练项目分层相对应。

(1)摄影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在批改和点评作业过程中,不能以是否完成拍摄、拍摄作品优秀还是差来简单衡量,着重要指出具体不好的原因及提高的办法,从而使学生尽快提高。

(2)现在的技校学生有其自身特征,基础弱底子薄,敏感且孩子气。教师只要发现学生相对于自身有所进步,哪怕只是一点点,都要给予积极的奖励,并在分数上体现出来。我们考核不是真的为了考核而考核,目的只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看到自身的进步。

三、分层教学法应用的教学成效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3)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四、使用分层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一)分层教学法对教师教案的书写,授课方法的运用有更高的要求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要角色,老师面向的是全体学生,现在要把这种传统模式倒过来,学生变为主角。学生的想法很多,非常活跃,拍摄的过程中会提出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但有关于操作命令和技巧的,还有很多具体的关于对时尚的理解。这些都要求教师要有非常广博的知识,还要熟悉各个相机品牌和型号的差异,无形中增加了工作的难度和繁杂度。

(二)分层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联合使用

项目教学法也是摄影授课中主要采用的教学法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知识,可以与分层教学法结合起来运用于教学。

通过实践应用,分层目标教学法激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自己更有自信,也使基础较差的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优差生之间的差距缩小,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摄影学习计划篇4

婚庆行业/培训

一、香港婚礼市场稳步增长

香港作为亚洲最繁荣的消费市场之一,在婚礼消费方面近年来增长迅速。据香港文汇报2010年调查发现,香港新人平均花费24.4万元(港元,下同)筹办婚礼,数字较2009年上升8%,推算香港整体结婚消费总额高达125亿元。选择在酒楼透过监礼人证婚的新人比例达23%,超越婚姻注册处的21%。有宴会业人士表示,明年结婚旺季的酒席预订已全数爆满,预料新人结婚消费会继续创新高。去年一份公众调查发现香港每对新人于2011年的蜜月开支平均为34000港元,同比增长18%。由于新人都很乐意在婚礼上花费,所以存在着很大的商机。

香港生活易网站2012年8至10月,访问了1539名计划3年内结婚的新人。结果显示,受访者筹办婚礼平均开支约24.4万元,以去年香港有51200对新人注册结婚计算,估计今年结婚消费总额达125亿元。受惠于2012年经济转好,新人的各类结婚开支也录得明显增幅。其中,结婚首饰项目的平均开支,由2011年的5087元,急增至13764元,升幅达1.7倍;其次是结婚戒指,由2011年9583元增至13358元,升幅为39.4%;婚纱摄影及蜜月旅行,则分别按年上升7.1%及6.4%。至于婚宴酒席的升幅较为温和,有1%的年增幅。

香港近日一项调查显示,2014年香港有5.5万对新人注册结婚,香港婚礼支出近5年大幅上升,已经由2010年的24万多元上升至2014年的31万多元,结婚消费市场高达172亿元,创历年新高,为经济带来庞大收入。数据显示,婚礼支出中的最大宗是酒席,每场婚礼酒席的平均消费为15.9万元,酒席红包的最低额由500元升至600元。香港婚宴的红包额要考虑酒席规格,虽然最低为600元,但如果是高级酒店和酒楼仍要1000元。选择在酒楼透过监礼人证婚的新人比例达23%,超越婚姻注册处的21%。其次为戒指及首饰支出,平均消费约5.1万元;排名第三、第四的为蜜月旅行和婚纱摄影。因为环保观念的普及,虽然酒席支出不减,但“无翅婚宴”数逐年上升,2014年首次突破一半达到52%。

二、海外婚纱摄影和蜜月旅行支出增长迅速

据香港婚礼管理协会调查发现,99%的受访新人会拍摄结婚照,当中10%会选择拍摄3辑或以上,个别新人更拍摄7辑,反映新人乐于以婚照留下美好回忆。近年新人到外地拍摄婚照情况,也有上升趋势,热门拍摄婚照地点包括日本、关岛及欧洲等地。调查也显示,选择留港拍摄婚照的受访新人比例创新低,只有67%,较去年下跌5个百分点。负责调查的婚嫁专家林寄韵称,香港经济情况向好,新人普遍乐意花更多钱筹备婚礼。她指出,新人在蜜月旅行方面的消费不断提高,有个别收入不高的新人,竟愿意在蜜月旅行中入住每晚收费8000元的温泉酒店,足见新人对婚礼的重视。另外,印度尼西亚Q里岛及马尔代夫,也属近年冒起的蜜月旅行热点。

三、香港婚庆培训模式

(一)香港婚庆教育培训机构情况

香港增长迅速的婚礼市场需要大量专业人员,香港培训婚庆专业人才的最早和最大的机构是香港婚礼管理学院(theweddingmanagementacademy),简称wma,于2007年成立,是香港首间培训婚礼行业专业人员的学院。wma为香港婚礼管理协会HongKongweddingmanagementassociation(HKwma)直辖学院,HKwma是香港法定的专业婚庆管理团体。学院在促进国际婚庆业培训发展及工作支援上扮演著重要角色,为香港迅速发展的婚庆行业注入专业人员。HKwma更籍着与全球具权威的行业协会合作或联盟、签署协议、设立相互认可机制,进一步与国际间紧密合作,使婚庆业更专业。

香港婚礼管理学院2006年首创“国际认可婚礼统筹师文凭Cwp”及”国际认可活动策划师Cep”等课程,为香港市场创造出“婚礼行业”这个新兴行业,让市场对婚礼专业人士有认同并且有需求。

(二)香港婚庆教育培训模式

婚庆行业的专业化已经是大势所趋,只有透过高学历、高资历的导师,以及高质素的课程内容、专业化的教材、高标准的准则才能培育出婚礼行业的专业人士,香港wma的教学方式不同于一般大学教育,更加突出实务能力。

1、学员对象及资格:香港对婚礼策划师培训的学院资格没有严格限制,任何有兴趣或有志成为认可婚礼统筹师或活动统筹师的人员都可以参加,无须工作经验,采取走读式培训方式,一般在3个月内完成培训,但由于婚礼策划涉及到营销、法律、活动筹划等多方面基础知识,因此参加培训的学员具有较高综合素质。

2、专业学习。学员学习包括各种婚礼常识、婚礼预算表、婚礼计划书、顾客服务技巧、婚礼服务文件、销售技巧、合同及协议书、婚礼筹备表、见证过程、酒店、酒楼宴会流程、中西礼仪、大今姐、婚纱摄影、weddingDay婚礼摄影、新娘造型、发型及化妆、新娘形象及礼仪、婚礼司仪、婚宴饮食配合、危机处理及应变、婚展销售技巧、广告及宣传渠道、求职及面试技巧。学习模式采取课堂教授、个案研讨、小组讨论、婚礼策划实习、参观交流、模拟婚礼活动策划。

3、师资情况。wma香港婚礼管理学院作为培训婚礼行业专业人员的婚礼统筹专业学院,要求导师不但在学术上拥有高学历及专业资格,更更有广泛的业界经验。而专家顾问团亦集合了行业专家及知名的婚礼协会、公司等社会各界的代表。

4、实务及考察。婚礼策划是事务性很强的职业,香港婚礼策划培训在抓好学员基础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学员实务能力的培养,加强婚礼统筹管理及实务操作,婚礼宴会统筹实践,婚礼场地考察,中式婚礼见证实习,婚礼进场仪式实习,新人证婚仪式实习,接送迎娶仪式实习,晚宴音乐衽攀迪埃香港婚纱摄影实习,海外婚礼实习。

5、职业发展及专业提升。wma为了做好学员毕业工作,安排在职培训、工作转介及实习经验,推荐学员参与工作转介及婚礼统筹实习计划被成功转介,参与活动统筹、行业考察及直接聘请。学员毕业后投身婚礼统筹及活动策划行业相关工作职位,例如婚礼统筹师、活动策划、专业司仪、场地阎谩⒒槔窕ㄒ丈杓啤⒒檠绮呋、海外婚礼服务、婚礼美术设计、新娘造型设计及市场推广行业管理及行政工作。安排同学间工作转介及引导,为顾主推荐,介绍有潜质婚礼统筹学生。毕业生可投身婚礼管理、活动统筹、宴会管理及有关之行业,从事客户关系管理、客户服务、零售或营销及市场推广等相关工作。主要被婚嫁商户聘请,包括:美容、发型、宴会、酒店及酒楼、婚礼统筹、花店、婚纱、婚礼百货、保险服务、旅游、展览、广告业、婚礼服务公司、珠宝首饰、蜜月旅游。

学员修完课程,可报考Cwp?注册国际婚礼统筹师资格。也可报读高级文凭课程,升读本地或海外大学,取得更高学历资格。

摄影学习计划篇5

今年暑假我是在实习中度过的,回顾自己暑假的实习,可谓十分的繁忙,自己在电视台实习时有很大的运气的,我相信自己能够做好,在不断的工作生活中,电视节目才是我们最喜欢看的,不过中间有很多的地方我们并不清楚,电视节目的制作是怎么样的呢,我要通过实习去发现,去研究。

平日我们所观看的电视节目可谓是花样繁多,可是一档好的电视节目到底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在我们所看到的色彩光鲜的舞台背后到底有多少不为人知的困难与艰辛呢?电视节目的制作主要分为前期制作流程和后期制作流程。前期制作流程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构思创作,第二阶段是录制节目。这个流程看似简单无奇,但中间环节之繁琐不是一般人所想的那般。在第一阶段的构思创作时,首先要构思节目,一般是由制片人完成初期的构思创作,同其他主创人员商量后确立节目主题,然后就分头去搜集相关资料,开始起拟节目脚本。

完成这些之后,所有主创人员再次集中,交换资料意见后写出分镜头的方案。所谓分镜头,就是导演将整个影片或电视片的文学内容分切成一系列可摄制的镜头的剧本,内容包括:镜头号、景别、摄法、画面内容、对话、音响效果、音乐、镜头长度等项目,是导演对影片全面设计和构思的蓝图。所以这个环节中导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对导演能力的一个考验。方案确立后,就要制定拍摄计划,这个环节是决定后面的步骤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是整个电视节目的基础。节目的构思越完善,拍摄的条件和困难考虑得越周全,节目制作就会越顺利。计划制定后就要抓紧时间进行人员的配置。据节目性质选择导演、演艺人员、主持人记者,同制片、服装、美工、化妆人员说明,初步讨论舞美设计、化妆、服装等方面的事宜。确认前期制作所需设备的档次及规模,配备、摄像、录音、音响、灯光等特技人员。制片部门要确定选择的拍摄场地及后期保障。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讨论并确认拍摄计划并执行。

这一阶段最后,就是由各部门将自己的计划细化来加以执行,如建造场景道具,签定租赁合同,征集影像资料等等。这一阶段所需的工作人员主要有:制片人、导演、副导演、文案、画稿师、美术指导。第一阶段准备就绪后,就要进入第二阶段的节目录制了。由于不同类型的节目有其不同的录制方式,由于环境所限,就以演播室拍摄为例。在正式录制前,先要进行剧本的排演,让工作人员熟悉剧本内容。演员主持人所要联系的就是走位,表情,交流谈吐等。然后要进行导演阐述,灯光、舞美的最后确定。另外,音响、音乐处理;转播资料的确定也要同期完成。接下来进行的还有分镜头剧本的准备,演播室的准备和摄像机的准备。

“分镜头剧本”又称“导演剧本”。是将影片的文学内容分切成一系列可以摄制的镜头,以供现场拍摄使用的工作剧本。是建立在第一阶段所制定的分镜头方案来源于shixi.exam8/的基础之上的。这个环节的准备内容是接下来一切准备的基础,重要而且繁复,主要包括:镜头序列、景别、角度、技巧、摄像机编号、切换钮编号;提词器的准备,租赁的设备,移动车,升降臂,布景,道具,美工装饰服装等。

摄影学习计划篇6

关键词:艺术类;通识;摄影基础;教学改革

一、前言

很多高校艺术类专业虽为非摄影专业,但是为了满足教学要求,仍然开设了《摄影基础》这门通识课程。该课程历经多年的研究和发展,无论是内容框架、专业定位,还是教学模式与方法都比较科学、合理。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专业发生了相关变化与调整,已不能满足最初艺术类专业教育教学目标,而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重点也与之前有所不同,使该门课程实践中存在各种问题。

二、《摄影基础》教学现状

依据高校艺术类通识课程《摄影基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可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别:

(一)偏理工。它属于纯粹意义上的摄影技术课,主要对摄影原理进行阐释和介绍。教学重点如下:照相机结构、工作原理、使用技巧及方法、感光材料、曝光技术技巧、暗房技术、新型数码摄影技术等。其能够使学生经过该门课程的学习,掌握大量的摄影技术,学会用摄影工具拍出精美的图片和视频,提高他们的摄影能力,并在实际生活和工作过程中,对所学的摄影知识加以应用。

(二)摄影艺术课。它主要是将摄影作为艺术创作工具,使该门课程服务于艺术创作。其不仅包括全面的摄影技术技巧,而且还包括与艺术相关的构图、光和色的应用等。日常教学中,也会依据学生的专业背景,教授他们专门的人像、风光和广告摄影等。

(三)摄影素养课。主要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为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重点包括摄影美学、摄影作品分析、摄影史和作品批评等[1]。

《摄影基础》教学作为通识类课程,在大学艺术类专业中应用比较普遍。每所学校及专业的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背景不同,教学标准也千差万别,导致该门课程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摄影基础》教学改革探讨

教育部门和高校要依据艺术类专业实际教学需求及人才培养目标,对《摄影基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明确该门课程的教学方向教学重点,使其更加具有针对性,让学生真正掌握与其专业相关的摄影知识,为专业课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更好的服务于专业学习。

(一)依据实践要求制定教学大纲

《摄影基础》虽作为大学艺术类专业通识课程,但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应依据专业背景,各有侧重。需建立一种常态机制,依据大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和摄影技术的发展及变革,对教学大纲进行合理制定和修改。专业教师和该领域专家也应该依据大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参与到教学大纲制定中,使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更加合理,具备可行性,与学科前沿相符。教学大纲制定初期,应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明确他们的实际学习需求及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使教学大纲的制定更加科学、具体,确保该门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部分院系在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时,并未对课时安排进行充分考量,看其是否符合实际教学要求及规律。学校和教师应依据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实现教学密度与课程持续周次之间的平衡,避免教学压力过大,也不能太过放松。学校和教师可依据具体专业背景,采取模块化的方式,对课程理论教学内容与实验进行合理安排。并在课程密度和学习周期方面保持合理,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对所学的知识及内容进行消化,又不会因为间隔太久将原有知识遗忘,实现教学过程的有效衔接。而采用交替方式进行理论与实验教学,可引导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验操作中,便于通过具体的案例,对所学内容进行更好的吸收和内化。

(三)增加实践教学比重

虽然,《摄影基础》作为艺术类专业通识课程应用比较普遍,但是,其仍然涉及到诸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二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教育部门和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合理安排实验课程,确保课时充足,并在实践演练过程中,逐渐增加摄影难度,不断培养学生的摄影技巧,使他们掌握更具精湛的摄影技术。与此同时,也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及摄影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依据学科背景,对学生提出更高的专业及技术要求,使学生能够将所学摄影知识及技巧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并在该过程中融入创意性思维[2]。

(四)提高教学水平

作为通识课程,专业教师要明确《摄影基础》的教学要求及教学目标,转变传统教学思维,依据学生的专业背景,对教学内容进行明确界定,使课程安排更加合理。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加以引导,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学习该门课程的乐趣,强调自主学习与团队学习并重。专业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优化,采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及方法开展多层次、多角度教学。教师要避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将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工具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并合理规划课堂及实践教学,实现终极教学目标。

(五)优化管理能力

依据艺术类专业教学背景,进行课程改革。在该过程中,要争取管理层及政策支持,真正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将服务意识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实现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优化,不断提高学校及教师的管理能力,使学生在课程改革中受益。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艺术类通识课程《摄影基础》教学中面临诸多问题。传统的教学内容及方法已经无法满足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且课程针对性不强。教育部门和教师依据大学生的专业背景,采用多种方式对该门课程进行有效改革,实现专业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叶勤,林怡.通识教育背景下“摄影测量学基础”教学的思考[J].测绘通报,2015(02):121-124+128.

摄影学习计划篇7

FanZhenyu

(BaojiUniversityofartsandSciences,Baoji721007,China)

摘要:笔者以高校摄影课程为例,在课堂上通过应用多元智能理论,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体的多元智能,让课堂的教学活动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了解学生个体多元智能的分布,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

abstract:takingphotographycourseinuniversityasanexample,throughtheapplicationofmultipleintelligencestheoryinclass,theauthorbringsthestudent'smultipleintelligencesintofullplay,mobilizesstudents'enthusiasmandtakestheminitiativelyparticipateintheteachingtomaketeachingactivitiesisdifferentfromthetraditionalteachingmode.Students'intelligencedevelopmentcanbebetterpromotedonlyifteachersfullyunderstandthestudent'sindividualmultipleintelligencesdistributionintheclassroomteaching.

关键词:多元智能摄影应用

Keywords:multipleintelligences;photography;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4-0216-02

0引言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每个人至少有八项智能,即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教育的目的不只是在于知识的传授,更是在于发掘并指引这些智能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了解学生个体多元智能的分布,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教学,才能够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1摄影教学中多元智能的分布

1.1摄影空间智能这种智能主要用来解决空间位置问题。在摄影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准确地感觉视觉空间,并把所感觉到的表现出来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敏感性,也包括将视觉和空间的想法具体的在大脑中呈现出来。例如在摄影用光的教学中要求准确表现景物的外部形态,空间感,景深感,突出主体,表达丰富的层次;渲染气氛,表现质感,所有这些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智能。

1.2摄影语言智能语言智能,即有效地利用口头或书面语言的才能。摄影学习要求学生能“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摄影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这需要一定的语言智能才能完成。另外,摄影课程目标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影像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摄影知识和技能对影像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可用各种图表表示也可用文字来表达,这就需要学习者有目的地培养较强的文字处理能力。

1.3摄影数理逻辑智能数理逻辑智能,即有效利用数字和逻辑推理的才能。摄影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对各种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例如,用F/5.6光圈,20lex的光,快门1/250时的曝光量计算;用F/4光圈,相面入射光的强度的计算等知识的学习,都需要相当强的逻辑推理能力。

1.4摄影观察智能观察智能,指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能够洞察自然的才能。对任何摄影上有所成就的佼佼者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观察,要知道应当追求什么。具有一定观察智能训练之后,对于如何观察、摄取周围世界中美丽景物就有自己的方法和见解。才能用一种新的标准、新的方式去观察世界,从而用新目光来抓取你镜头。

1.5身体运动智能摄影课程的教学效果体现在掌握摄影技术上,而技术、技巧体现在实践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及虚拟演示的实践教学使理论技术包括各种型号的照相机、幻灯机、闪光灯、测光表、镜头、滤色镜等都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感受;拿着各种器材到外景现场进行取景、构图、调焦等技巧的训练,这些环节都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身体运动智能才能实现。

1.6人际交往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即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图、动机的才能。摄影教学目标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平等合作精神,善于站在不同角度去理解各种自然及社会问题。设置的许多摄影课外活动内容需要学生通过合作、交往来共同解决问题。目的是为学生交往合作、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机会,同时,也使教师和学生关系更加亲密、和谐,利于民主的师生关系的建立。避免了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死板授课方法。

2充分了解学生智能基本状态,制定多元多级教学目标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及因材施教的方法,由于每个学生具有不同的智能优势和兴趣爱好,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必须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智能状况,有针对性地扬长补短。教学目标必须因人而异、因教学内容而异。学生的智能特征千差万别,如果采用单一的教学目标,势必有许多学生不能充分发挥其智能优势,还有一些学生可能在学习中会出现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在设立一个下限目标的基础上制定多级教学目标。每一位学生必须达到下限目标,然后通过努力尽力向高级目标发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让每一位学生得到提高,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教学目标应该是多元化的,不能只片面强调某一种智能的获得,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获取成功的机会。如在拍摄《潮》习作过程中,首先按照学生能力的不同进行分组,分组讨论后,各组成员中,组织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较强的学生完成编导及后期制作工作;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担任摄影和道具的工作;具有较强的文字阅读和归纳能力的学生完成编剧工作;表演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演职人员。在各小组中开会讨论通过后,开展实验课程,刚开始各小组的进展都不是很好,经过两节课的磨合,大家发现效果不错,最大限度的给学生空间,让学生尽情发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每一位同学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积极参与到教学中,促使他们团结协作来完成实验项目。

3创设利于多元智能开发的摄影教学情境

首先,创设有利于学生不同智能表现的丰富的教学环境,通过观察学生对材料和活动的表现可以作为确认学生智能长处的一种手段。其次,摄影教学的开放性要求我们注重教学情境的设计。它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供多元智能训练的途径。让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接受了情感态度教育,还能提高其审美的情趣。例如:在学习“电视新闻制作”一节时,要求学生:①寻找适于拍摄的场景及新闻主题,并做出拍摄计划。(培养空间智能、观察能力及人际交往智能)②在课堂上讨论拍摄主题及场景布局的合理性。评价标准事先讨论确定。(培养语言智能和逻辑智能)③对不合理的内容写出修改方案,并要求写出新策划(培养语言、运动智能及创新能力)。这样,就在课堂上营造了一个研究讨论、解决问题的氛围,给了学生一个规划者的角色,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发挥所长、学习提高。同时教育学生应该持一种科学、严谨的态度去处理遇到的各种问题,并身临其境地去思考问题。

4大力开展合作学习和指导个性化学习

合作学习对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的培养有利。能独当一面的人才是分工越来越细的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能够与人紧密合作的人才更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在现代社会人际交往智能的重要性将愈发显现出来。合作学习就是关于一个相同的话题,去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研究,共同的去收集与话题有关的资料进行交流的过程,这样做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探讨内容的认识,而且也增强了他们对其的理解。此种学习方式一方面使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其实,多元智能理论提供的是一种多元学习的方法,也就是按照学生的兴趣和自身特点,制定学习方法。在充分借助于个人的智能优点的基础上,取得知识,同时促进弱势智能的发展,最后实现一种优化的智能组合。例如在《潮》第一次拍摄过程中,有些组由于组员之间缺乏交流,分工不具体,工作目的性不强,盲目进行,导致工作进展不顺利,不能按时完成拍摄任务,开会讨论后,经过进一步协调,重新分工,明确了工作任务后,学生对拍摄内容有了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拍摄任务最终如期圆满完成。在后期制作完成后,各组之间互相评分,得到结论后,我去点评并给以奖励,通过六周的试验,发现学生对课程很感兴趣,对知识的学习态度也变得积极主动,我认为在构成中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相互联系的最主要形式,课堂教学也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种特定沟通,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应该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保障。

5积极开展多元评价活动,鼓励自我评价

按照加德纳的观点来讲,传统的单一智能评价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小袋教育的需求了。只有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才能够了解学社工的智能差异,从而可以准确地评价学生,为学生合理的发展提供指导性的依据。第一,评价目标要多元化。一方面应评断教师的教学效果和评价学生学习的质量,从而调整教学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另一方面应促进学生创造性、个性、潜能的发挥,促进学生的发展,使所有学生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与自信心。第二,评价内容要全面化。注重将学习过程与结果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不仅要对学生认知水平进行评价,而且对学生的价值观、情感的变化以及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提高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第三,评价方法要多样化。强调在摄影教学过程的全部环节与不同的目标领域都有评价的渗透,在对学生进行评价、考查时要选用不同的方法。考试只是学习评价的一种方式。因此教师应从多元智能入手,全面正确的评价学生,才能使教学效果不断的提高。自我认识智能是要在很大程度上去培养的一种基本智能。其可以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同时持续地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恰好具备此作用,从而也能更为有效地发挥出评价的激励功能。由于要想对学生进行评价起到有效作用,最终需要经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因此学生是主动的参与者。所以,学生的互评、家长以及教师的评价,甚至社会的评价都应与学生自我评价有机地相结合,对学习活动中学生的表现与反应要随时关注,以便给予适当的、及时的、必要的指导和鼓励。

6结束语

多元智能理论对于在摄影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通过学习和实践操作,在6周内通过抽样查询收集了图片、外出拍摄及实践操作,对学生学习的刺激在摄影教学中有很大的意义。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观念和思维,从而使我们能够以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理解学生的发展。对于教师,应积极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结合不断发展的信息化教学,不断探索、构建具有特色的新型教学设计模式,提供并激活适合个体强势智能和弱势智能协调发展的文化环境,开发和培育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所谓成功的教学就是要帮助学生成为有效的学习者。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和推广能帮助广大教师将教学推向成功,它将带来一次教学观念的变革,让我们在重新审视摄影课堂教学的同时,去寻找更加富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美]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2]崔金英.国内外教育技术研究对象探讨[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04).

[3][美]1indacampbell等著,王成全译.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摄影学习计划篇8

 

《广告学》是应用性学科,应充分考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本文按1:1的比重设计和实行理论与实践教学,具体分为理论教学和广告策划与影视

 

广告专业实验,总学时为72学时。

 

(一)理论教学

 

1、教学学时:36学时

 

2、教学目的:通过《广告学》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广告内涵与分类、广告策划流程的基本原理,并了解广告古今中外、广告监管。

 

3、教学内容设计原则:把广告学放在营销整合系统背景及整合营销传播系统的背景里来讲,强调广告活动与营销战略、营销策略的匹配,强调广告活动与其他整合营销传播活动的相互配合,如图1和教学大纲。

 

4、教学大纲及进度安排:

 

绪言(第1周,2学时)

 

由典型案例谈如何学广告。

 

第一章整合营销传播(imC)概述(第2-3周,4学时)

 

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途径,市场营销与整合营销传播的内涵,imC产生和发展的背景,imC在中国的引入、接受和发展,传统四种促销与传播手段的特点及四者之间的关系,确定整合营销传播手段组合需考虑的因素。

 

第二章广告古今中外(第4周,2学时)

 

广告发展筒史,当代全球广告竞争的特点,中国大陆广告发展状况。第三章广告内涵及分类(第5周,2学时)

 

现代广告内涵,现代广告分类(按照广告所宣传的具体内容不同分类;按照广告刊播时间及频率不同分类;按照广告的方式不同分类)。

 

第四章广告策划(22学时)

 

第一节广告调研(第6周,2学时)

 

企业及产品调研,竞争对手调研,消费者调研,广告环境调研。

 

第二节广告战略决策(第7周,2学时)

 

Swot分析,确定目标市场,定位,广告战略。

 

第三节广告策略决策(第8-11周,8学时)

 

广告目标决策,广告媒体决策,广告时机决策,广告预算。

 

第四节广告创作(第12-16周,10学时)

 

广告主题确定,广告创意,广告设计与制作。

 

第五章广告评估(第17周,2学时)

 

广告效果概述,广告效果的事前评估,广告效果的事中评估,广告效果的事后评估。

 

第六章广告监管(第18周,2学时)

 

了解相关广告监管的法规法规,道德与舆论。

 

(二)广告策划与影视广告制作专业实验

 

1、教学学时:36学时

 

2、教学目的:通过广告策划与影视广告制作专业实验学习与实践,使学生能熟

 

*作者简介:许安心(1975-),男,福建泉州人,副教授,营销管理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博士后(品牌传播项目),主要从事营销管理、品牌管理与品牌传播方面研究,e-mail:anxin05@tom.com;郑秋锦(1979-),女,福建泉州人,助教,营销管理硕士,主要从事营销管理、品牌传播方面研究,e-mail:

 

练掌握广告学理论的应用能力、掌握广告策划的基本实践能力、熟练掌握影视广告拍摄与制作方法。

 

3、教学大纲及进度安排

 

第1周:影视广告制作流程(创意、前期拍摄、后期剪辑合成)的概述性介绍重点介绍:广告创意、演职人员的挑选、外景或摄影棚等拍摄地点的选择、广告配乐、胶片与录像带的选择等背景知识的阐述,并通过筒短播放著名影视幕后制作班底制作流程的资料片,向学生展示代表目前世界最先进水平的影视广告制作的基本知识。

 

弟2周:摄影机拍摄基础知识

 

拍摄景别(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的区分与选择;俯拍、仰拍、平拍等拍摄垂直方位角的选择;正拍、正侧拍、侧拍、背侧拍、背拍等拍摄水平方位角的选择。

 

第3周:影视广告后期编辑基础知识

 

镜头剪接、编写解说词、音乐配乐影视广告后期剪辑合成设备及软件系统的介绍。

 

第4周:摄像机功能键的认识与使用,学生用机功能键操作演练弟5周:摄像机拍摄实践:定景拍摄弟6周:摄像机拍摄实践:运动镜头拍摄

 

第7周:非线性编辑系统硬件部分的认识与操作,非线性编辑系统软件部分(pRemieRe6.5)的学习与操作第8-10周:广告策划实践第11-16周:影视广告拍摄及后续制作第17-18周:影视广告作品展示与答辩

 

以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内容设计,即充分考虑营销专业特点、《广告学》课程应用性学科特点,又充分考虑了社会需求。

 

二、教学方式改革

 

教学方式改革强调专业性、趣味性、互动性,强调学生参与。在教学方式上采用课堂理论教学、课堂讨论、广告案例教学、课堂创意训练、专业实验相结合的综合性教学方式,同时重视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课堂讨论的主题精选广告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案例选择应考虑时效性(正在发生或刚发生的广告案例)、热点、典型、代表性;课堂创意训练是通过选定典型性题目,设定时空背景和创意要求,由学生分组现场进行创意训练。本课程积极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除了应用ppt教学外,学院购买多部经典中外广告的DVD,教师也下载许多正在热播的影视广告,收集许多正在投放的户外广告、平面广告供教学之用。

 

三、学生成绩考核方法改革

 

学生成绩考核形式设计以最能够全面、客观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为原则,并强调对学习过程的考核,如考勤。考核采用笔试、作业、成果展评、答辩相结合的综合考评方式,考核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四部分:

 

1、广告理论笔试占40%

 

对广告理论的考核采用闭卷考的方式。

 

2、作业:广告策划书占25%要求学生分组,要求学生按广告策划基本流程做一份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及操作性的广告策划书,广告策划书包含影视广告的角本。

 

3、作业:影视广告制作作品占25%

 

要求学生根据广告策划书的内容,拍一部影视广告作品。课程结束时,由专家组对影视广告进行答辩打分,取平均分,专家级成员由任课教师与广告公司总经理或创意总监担任。

 

3、学生考勤占10%

 

无故缺勤1次扣5分,每请假2次扣5分,扣分超过10分者按10分计算,超过6次及以上者取消课程成绩。

 

四、教学改革实践的效果分析

 

1、学生积极性大大提高,教学秩序良好,出勤率高,学生学习效果显著

 

由于《广告学》课程体系设计合理,教学内容特别是广告案例更新快、时效强,教学方式多样,学生可以利用专业实验训练拍摄影视广告,学以致用,学生学习积极很高。为鼓励学生学习积极性,我们还推荐优秀的广告策划作品和影视广告作品去参加华价大学一年一度的广告策划大赛和影视广告作品制作大赛。由于经过专业学习与训练,参赛学生获奖的比例一直比较高,所以学生的学生积极性也一直较高,愿意在课堂外花时间在学习。而教学方式多样,教学信息量大,学生参与性强则保持了课堂良好的教学秩序。严格的考勤制度保证了较高出勤率。课程的综合考评方式表明历届上课质量的效果显著,多年的学生对教学的民主评价也表明《广告学》课程在华价大学深受学生的欢迎。

 

2、改变了学生平时懒散,期末突击应付考试的现象

 

《广告学》课程以上的不断改革和优化措施,改变过去许多经济管理类课程学生平时懒散、期末复印笔记、突击背笔记就能通过考试的现象。从消化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对课堂讨论课前的准备与课中的参与、课后广告调研与策划、影视广告制作、广告策划作品与影视广告作品答辩会,到课程结束后的期末考,该课程教与学互动的教学方式的改革要求学生全程参与。

摄影学习计划篇9

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分党组书记王瑶,索尼(中国)有限公司消费电子营业本部总裁谢飚,索尼(中国)有限公司消费电子营业本部数码影像产品部总监李暾等与摄影界、教育界及媒体界的嘉宾出席并参与了研讨会。

研讨会由《中国摄影》杂志副主编李波主持,共有14位专家与学者作主题发言,他们包括: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摄影工作室副教授姚璐,中国美术学院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摄影系主任、副教授矫健,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摄影文献研究所主任高初,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副主任、副教授林简娇,西安美术学院影视动画系摄影专业第二工作室负责人苏晟,天津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摄影系主任、副教授王帅,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副教授朱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摄影专业教师邓岩,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张辉,四川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摄影教研室主任刘阳,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设计学院数字图像工作室主任曾雨林,南京艺术学院教授钟建明,延边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专业摄影教研室教师金光永,苏州大学兼职教授王武。

另外,来自北京、广西、广东、四川、江苏、辽宁、陕西等地乃至海外的与会者专程来京参与此次研讨会,包括广西艺术学院教师李明杰、耿铺兀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教师赵晶、维也纳美术学院实践哲学博士门晓燕、中艺影像校长杨书娟、北京印刷学院讲师王彬、北京理工大学段炼等。

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分党组书记王瑶在研讨会开场发言时强调,中国摄影家协会始终关注当下摄影教育及青年摄影人的成长与发展。本次活动邀请到的都是工作在一线的高校摄影教育者,大家分享各自学校的教育经验,针对摄影教育的现实状况以及面临的挑战提出建设性的观点,并在研讨过程中摸索出对摄影教育发展有价值的经验来,相信可以为更多的中国青年摄影师搭建更好的平台,推动摄影文化在青年群体中的普及与进步。

研讨会历时一天,与会发言的14位教师围绕摄影教育的海外经验与本土实践,当下高校摄影教育模式与青年摄影动态的相互作用,高校摄影教育面临的问题和转变举措,新的技术与理念对摄影教育的影响以及如何更有效地助推青年学生多渠道发展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具体的讨论最终可总结为三个方向,包括美术学院体系的摄影教育模式及其沿革,综合性高校摄影教育的特点和现状,以及对如何激发学生的活力和创造力的具体分析。

艺术院校体系下的摄影教育:沿革及转变

我国高校摄影教育发展至今,艺术类院校体系下的摄影教育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模式,并且为开设有摄影系、专业或课程的综合性高校在学科建设、教学计划制定、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方面提供了某种程度的参照。经年以来,艺术学院体系的摄影教育模式及沿革也已具备鲜明的特征―始终脱离不了大的文化范畴中最为当下的艺术生产和艺术生态;而不同艺术学院下设的摄影专业亦有自身特点,除作为二级学院存在的摄影系(学院)外,摄影往往与影视艺术、新闻传播、新媒体、设计、实验艺术等学科挂钩,作为该体系的一部分参与学科建设。艺术类高校摄影教育的这种多元化的生存发展状态保证了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多样性。

立足当下艺术类院校摄影教学的现状和面临的新局面,林简娇(鲁迅美术学院)、苏晟(西安美术学院)、矫健(中国美术学院)、姚璐(中央美术学院)、王帅(天津美术学院)、刘阳(四川美术学院)、高初(中国美术学院)和曾雨林(广州美术学院)分别作了发言。

作为国内最早开始实施摄影专业教学的高校之一,鲁迅美术学院和西安美术学院的教学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沿革,它们的教学模式在一定时期内为后来者提供了的参考。

林简娇介绍了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30年教学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着重摄影技术的培养。同时逐渐深化对于摄影本体语言的认识,课程设置比较偏重对摄影技术层面;第二个阶段开始侧重摄影观念的培养和影像语言的运用,同时适当地把摄影观念引入到教学和创作之中;第三个阶段更为侧重摄影与文化、摄影与社会的关系,更加关注摄影的当代性。

苏晟从系统与开放、历史与传统、现实与实验三方面分享了西安美术学院的摄影教学在沿革中形成的经验。他重点谈到针对摄影教育设立的三个工作室,即摄影第一工作室、摄影第二工作室、实验影像工作室。摄影第一工作室、摄影第二工作室是针对摄影专业的同学,实验影像工作室可以接收动画、数字艺术、影视等专业的学生,希望以此拓展摄影的边界,各个工作室也都在寻找一定的突破。

作为媒介参与艺术实践与作为学术研究对象,摄影的这两重身份在一些艺术类院校中得到了相当的重视。这也意味着将摄影教学同前沿的实践和理论研究相结合在一些院校中已成为自觉。中国美术学院摄影系主任矫健在发言中强调了媒介发展带动新一轮艺术探索与学术研究,高等院校需要保持前瞻视野与权威性。鉴于此,中国美术学院的摄影教育培养模式建立在造型艺术基础教学基础上,在文化课辅导教学的辅助下面更加注重学生的总体艺术修养。除主干的课程体系外,还设有一系列的创作活动,这些活动所有教员必须参加,每个人都要有创作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这样通过教员的个人魅力带动学生,通过互动形成教学凝聚力,让师生有归属感。

“转变”是与会教师谈及的高频词。在摄影的外延不断拓展,摄影与其他学科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的背景下,依然固守摄影单一的媒介性并按照传统认知进行教学的理念当下来看已是保守且不合时宜。鉴于此,国外的许多高校早已着手实施对摄影教学的改革,而国内部分高校也开始迈出变革的步伐,中央美术学院便是一例。姚璐首先谈到了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下摄影专业当下正面临教学变革,这种变革希望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摆脱束缚摄影教育的陈旧套路。他提到,有的学生对是否选择用四年学习摄影感到犹豫,可能会感觉太耽误了。学生会认为摄影很重要,上摄影的课可以,但是让他选择这个作为专业,他可能会慎重一些。这涉及投入问题,还有将来怎么定向的问题。这种学科的尴尬带来的是对摄影基础教育或者摄影本身教育的思考:怎么根据大环境来面对变化、进行调整。

王帅、刘阳、高初、曾雨林分享了自己教学或带领学生进行研究的个案,以此回应在新的局势之下高校摄影教育可以怎么做。

天津美术学院的王帅从本专业的实践出发,分享了在限制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活力和创造力。在面临各种限制的情况下,教师应该更自觉地进入教学。王帅通过“旮旯计划之方圆之外天津美术馆课程项目”具体分析了教学中如何将个体和公共空间结合起来,如何促进院校和外界的合作,以及如何为学生提供一个空间和展览的方式。以此阐述了如何在限制之中帮助学生把自己呈现给社会,把表达和认识渗透到社会当中。

刘阳重点谈了四川美术学院摄影教育对于在地经验的重视。与天津美术学院的王帅的着眼点类似,刘阳认为应该主动探究局限性并客观面对它。对于地域局限而言,应该在保留好感性和直觉同时,理性地分析和运用在地经验其意义可能大于对西方的盲目模仿。另外,作为艺术教育工作者,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掌握能够在繁杂的表象中读取最接近本质信息的能力,是让学生能够从自由表达中去认识或者寻回自己。

中国美术学院的高初分享了几个个案,以说明怎样动员青年摄影学生在学术研究层面的热情。这些案例涉及摄影史的研究、田野调查和口述史等范畴。高初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英国摄影教室》一书以及包括此书在内的一整套海外摄影教育丛书的撰写与制作项目,这一项目的生力军正是高校在校学生或者毕业生。

广州美术学院的曾雨林认为应该正确地看待社会上对于高校摄影教育的担忧。广东的好几所院校在近十年都设立了影像教育院系或专业,在还没有站稳脚跟的时候又受到时代的冲击。这就需要政府部门的引导,学术部门的努力,还有教育部门一定要守住自己的基础。包括广美在内的美术院校应该守住自己的专业优势;另外,随着市场的演变,教育也在拼命跟着走,但在不断的变化应该是把握住本体的东西。

综合性大学:利用院校和区域优势资源推动摄影教育发展

西方发达国家高校摄影教育对于摄影与其他学科的关联相当重视,同时也强调摄影自身在跨学科领域的实践和研究层面的独特性。“摄影对不同领域的介入”“摄影在不同学科之中的角色”等话题都应该是高校尤其是综合性大学摄影教育关注的重点。清华大学信息艺术设计系的邓岩、西安理工大学的张辉、延边大学的金光永和苏州大学客座教授王武分别从各自院校的实际出发,分享了综合性高校摄影教育的特点和现状。他们重点强调了本校摄影教育对于学校自身特有资源的利用以及如何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发展摄影教育。

邓岩谈到,清华大学最重要人才培养方案之一就是学科交叉,这种交叉既体现在教学的课程上,也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学位设立上。清华大学有着综合学科的基础,基础体现在学科丰富和传播途径丰富两个方面,这为学科交叉提供了支持。摄影专业所在的信息艺术系于2006年成立,老师最初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潢系和工业设计系,这是最早交叉的组合,在当时也拥有最先进的媒体尝试。老师的学科背景不一样,也带来了最先进的技术,当时现在面临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让新技术和艺术之间发生作用。邓岩还认为,今天的摄影教育应该回归到艺术教育里。

西安理工大学的张辉谈到,综合类、尤其是以理工类为背景的综合类大学和美术院校有很大区别,理工类高校的摄影教育主张从社会发展长远需要确定教育目标,并且使得青年学子拥有更多渠道的发展基础,在纷乱的当今社会中找到自我发展方向,有多渠道的发展。这一背景下,西安理工大学的摄影教育注重四个结合:同艺术的结合、多学科紧密结合、传统文化教育的结合以及与人文社科社会科学课程的结合。

来自吉林延边大学的金光永的话题涉及地方性摄影协会如何与高校摄影教育相关联的具体案例。金光永以前是当地摄影协会的秘书长,在协会工作的期间深感摄影队伍人员的综合素质低于其他协会。所以,希望通过大学本科的摄影教育的影响和渗透来改变当地摄影队伍文化结构。金光永还谈到了韩国的摄影教育模式对于延边大学的影响,也指出了韩国高校曾因为过度重视基础教育和技术教育而产生过种种问题,与国内目前一些地方的摄影教育遇到的瓶颈可互相参照。

苏州大学客座教授王武的发言强调了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师生应当具备前瞻性。

差异、问题和呼吁

国内摄影教育的生态历来不止一种。与之前提到的大多数院校不同,地方性院校和民办院校的摄影专业教育教学在生源、教学资源、培养目标、面临的问题及变革措施等方面都有着自身的特点,这些话题在这次研讨会上涉及的较少,但却是整个中国摄影高等教育范畴内不能忽视的方面。

地方性院校和民办院校的摄影教育相对偏重应用和实践,对于较为前沿的理念和信息如何内化为教学资源并抵达学生这一点上没有太多需求。南京艺术学院的钟建明从地方性艺术院校相对保守的教学模式出发,谈到基础教育与艺术创作的关系。大学教育的差异性、招生差异性都有目共睹,而学生生源的差异意味着不同院校不同的教学方式。自己学校更加强调基础教育而非非线性的教学模式,必须一环扣一环,先解决对基本摄影语言的运用。本科教学大部分时间倾向基础教育,而创作则放在毕业阶段来进行。这种教学相对来讲比较保守,但“让学生一口一口地吃”,更适合自身院校和学生本身的实际情况。

钟建明的发言可以代表一部分院校的共性,这些院校的摄影专业对考生的文化课成绩要求不高,部分学生暂时不具备较强的理论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教育主体本身不太重视理论教学,在逐渐削减理论学习的课程安排和课时的同时重复设置相似的操作类课程。如此,除了掌握某些既定技能之外,学生很难通过课堂学习找到解决某些问题的办法。学生时常产生疑惑:“我不知道还能拍(做)什么”。这些疑虑根源于某些教育模式难以让学生将自己的创作或者对摄影的思考置入一个历史的、开放的、多元的大环境里,看看自己当下到底处于摄影学习的哪一个位置。

在摄影教育者彼此之间的信息共享与探讨之外,研讨会上还出现了希望整个摄影界能听到的声音。北京电影学院的朱炯针对摄影界时而出现的对高校摄影教育的刻板印象和某些较为武断的评判进行了呼吁。她认为,高校教育必然是推动摄影文化的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且国家大力发展教育、艺术教育越来越学院也是必然的趋势。希望摄影界对高校更加宽容,看到高校在基本功训练、海外经验的本土化、培养行业的生产链等方面的优势。

本次研讨会得到了索尼(中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和推广,研讨会现场启动了《中国摄影》杂志与索尼(中国)有限公司共同推出的2016索尼青年摄影师发展计划。索尼(中国)有限公司消费电子营业本部总裁谢飚在会上发言时表示,摄影教育,任重道远,“经验与实践”是推进摄影教育和青年影像发展的试金石。索尼将以青年摄影师发展计划为契机,全力支持青年摄影教育以及青年摄影师人才发展。

摄影学习计划篇10

[关键词]电视节目编导职业素质培养情境学习

[作者简介]孙瑶(1978-),女,吉林吉林人,北华大学文学院传播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广播影视编导。(吉林吉林132013)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9-0170-02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视作为十分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介迅速走进千家万户,逐渐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媒体之一。电视媒介的迅速发展不仅体现在电视节目的多样化方面,还表现为电视从业人员观念的更新和技能的完善上。针对电视节目编导培养而言,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培养出适应电视制作环境、能够立刻上岗的毕业生成为现实的教学重点。电视节目编导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乃至教学案例都需要不断地更新,适应瞬息变化的影视产业市场。本文基于电视节目编导专业的相关学习理论及电视媒体的实践经验进行深入研究,在电视节目编导实践教学模式上进行教学方案的改革和创新,意在使学生在情境学习的基础上,理解艰深的理论,掌握不断发展变化的电视操作技能,培养成熟的编辑意识,养成良好的编导素质,为电视传媒业培养应用型人才。

一、构建工作情境中电视节目编导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

构建工作情境中的编导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意在使教师在一个真实的电视工作环境(或模拟真实的电视工作环境)中,教授学生电视制作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把编导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有效地结合,使学生在情境学习中掌握电视学的理论知识和了解电视节目编导的职能,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熟练应用拍摄和编辑设备。这种情境学习理论把学习的本质视为“个体参与与真实情境、与他人及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培养参与实践活动能力、提高社会化水平的过程;是一种文化适应及获得特定实践共同体成员身份的过程”。可见,情境学习理论倡导的是个体参与,把个体置入一个有效而又真实的社会工作情境当中,强调个体的实践能力和个体与情境间的互动。这种情境学习理论行之有效地使学习者以一个工作者的身份进入到工作环境中,切实地体验环境给学习者带来的各种问题及压力,使学习者学以致用,把理论课中的相关知识技能合理应用在这种工作环境中,巩固学习者的知识结构,提高其应变能力。这种情境学习理论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授者采纳,学者接受”的教学理念。将这种理念引入到电视节目编导专业教学当中,则强调了实践教学与实际工作过程的统一,即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编导工作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编导素质。

二、以情境为中心的电视节目编导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针对电视节目编导的专业性质及培养方向,基于工作情境的电视节目编导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将对室内拍摄且需设计话题的电视访谈类节目和室外拍摄且需要快速编辑的电视新闻类节目两种类型的电视节目作为模拟实践的主体,从节目策划―讨论―外联―拍摄―编辑制作―节目包装,完成节目制作的全过程。重点是帮助学生体验电视节目编导的工作流程,从中熟悉电视节目编导的工作任务,把课堂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培养学生独立完成电视节目的录制及编辑任务的能力。在课程计划中突出实践,强调教学环境与电视台及各电视节目包装公司的工作环境相吻合,把学生置入到电视制作的工作环境中,使学生参与到节目制作的整个环节当中,从节目策划到拍摄,从组稿到台词的编写,从粗编到最后的精编和包装,最后完成节目、通过审核,系统地掌握一则新闻或一档谈话类节目的制作过程。在此工作情景中帮助学生理解理论内容,提高学生策划、组稿和编辑能力,在节目制作情境中掌握拍摄和编辑技巧。

(一)设计教学内容

电视节目编导实践教学是在模拟的工作情境中,训练学生了解电视节目编导的工作过程,加强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培养学生的编导素质、应用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教学内容为三部分,模拟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拍摄制作(拍摄地点在演播室进行);模拟电视新闻类节目的采编及后期剪辑制作(拍摄地点在室外及直播间进行);模拟节目审核(请电视台内有一定工作经验和资历的编导,到课堂内和学生们一起评审学生制作的节目)。以电视新闻节目为例:安排学生寻找新闻,模拟新闻发生现场,情景再现新闻事实,学生现场采编和组织拍摄,拍摄完毕要及时进入编辑室进行后期编辑,最后学生要进入模拟的新闻直播间,负责此次新闻报道的导播工作。在此环节中教师教授学生如何选择新闻内容;如何人性化地处理突发新闻事件;如何掌握现场拍摄的重点;后期如何编写新闻稿、处理镜头、剪辑等。这主要是培养编导的沟通能力、判断能力和处理事情的逻辑思维能力,使情境教学更加真实、贴近实际。

(二)组织实践教学

情境学习理论提出“在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情境中进行学习”。也就是说,在哪里用,就在哪里学。电视节目编导的工作包括电视节目策划及组稿、外联及筹备、指导拍摄、后期的镜头剪辑及解说词的编写等,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编导的工作范围也有所不同,但都脱离不出这些基本内容。由此设计出完善的教学计划并分三部分进行教学实践。

1.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拍摄与编辑。使学生了解演播室拍摄的过程,如果教学条件允许的话还应让学生熟悉剪辑台操作、场面调度等。由教师教授及辅导学生,制作一档10分钟的人物访谈类电视节目。

在组织实践教学中,具体操作为:(1)指导学生进行选题讨论,选择有价值、有影响的人物作为节目的访谈对象。确定人物后,收集大量与嘉宾相关的背景资料,了解访谈对象的更多信息,如做过哪些事,发表了哪些作品及言论等。这些都要在拍摄前期做好功课。接下来就需要指导学生设计节目进行的线索,即构思节目,需要学生进行文字整理,写拍摄计划。(2)进入模拟演播室进行拍摄。指导学生进行拍摄前准备,布置演播室、确定座位、设立机位、调试灯光等前期准备。编导在节目播出前要与主持人和嘉宾一起沟通,简单说明节目进程。节目开拍前要热场,即向现场观众说些注意事项,提升现场气氛,再提前录制一些观众的镜头,以备节目转场用等。最后,进行节目拍摄。教师在这阶段要提醒学生把握主持人和嘉宾之间的话题方向、进程,以及速度等,要及时做出手势示意主持人。在拍摄进行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转换景别及运动镜头的处理等,规避在拍摄中常出现的问题。(3)拍摄完成进入后期编辑阶段,因为是演播室剪辑,拍摄空间小,拍摄主题内容明确,一般不会出错,但如果处理不当,会使节目显得单调,所以在后期剪辑时画面穿插要合理,画面要与节目的话题配合得当,合理插入背景资料画面等。最后配合画面完成节目中的字幕。(4)节目包装,一般固定的栏目都有固定的栏目头、尾、片花等,都在这阶段完成。

2.电视新闻节目的拍摄与编辑。教师引导学生去找新闻,可以是校园内的新闻事件或时下热炒的网络消息等,然后进行新闻采编、拍摄、组稿,最后编辑完成。由于新闻节目具有时效性这一特点,所以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要尽快完成电视新闻节目的拍摄剪辑。这部分教学主要通过学生找新闻、抢新闻以及设计、编写新闻稿这一过程,培养学生的新闻敏感性和编写新闻稿件的能力;通过教授学生进行新闻节目拍摄所需的一些技巧,后期编辑电视新闻节目时画面的处理与把握,培养学生的前期拍摄及现场反应能力和后期的编辑意识,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在培养学生的编导素质。

在组织实践教学中,由教师教授及辅导学生完成一档8分钟的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全过程。(1)让学生自己先寻找和挖掘近期发生在校园内的一些新闻事件或近期电视、广播及网络上热炒的新闻,找到有报道价值的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让学生进行前期的节目采编和策划,此过程需要教师指导学生确认什么是有价值的新闻,如何找到介入新闻主题的点,怎样构思报道线索,增强新闻节目的可看性或故事性。(2)当确认新闻是真实而有价值后,到达事件发生地进行拍摄、报道(如果条件不允许的话,可模拟再现新闻事件的发生)。学生在事件现场快速进行采访构思,在采访中要组织好语言,有针对性地对现场人物进行询问,多方面了解新闻事件。因为在演播室外拍摄,需要指导学生在拍摄中考虑到光线、色温等问题,而且需要学生要有一定的镜头感,即编导在拍摄前期要有一定的后期编辑意识。在新闻现场拍摄时注重现场主要内容的镜头把握以及细节内容的挖掘等,力求使拍摄画面全面而又详略得当地展示新闻发生现场或过程,以备后期编辑时不会产生电视画面阐述不深入或少镜头以及所需镜头略显单调等问题。(3)新闻拍摄完毕,要在第一时间进入后期剪辑。同时,新闻节目的文字稿也应在此阶段形成初稿,如果拍摄前期已经完成了采访提纲或初稿,那么此阶段还要拿来与实拍画面进行比对修改。这里需要学生在镜头画面的处理上要详略得当;适当安排细节内容,用来强化和突出主要新闻内容;在画面编辑上不要太琐碎,尽量用成组的镜头编辑;画面不要过于丰富,这样容易遗失新闻的严肃性等等。在后期剪辑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剪辑技巧,合理应用蒙太奇等剪辑手段,规范学生的剪辑方式。粗编完成后,学生可以根据画面来完成文字稿,也可以根据文字稿来匹配合适的画面,包括解说词、旁白等,都在此阶段完成。(4)进入节目最后包装阶段。

3.模拟节目审核。汇总学生作品,制作节目评审表,请两位电视台资深编导作为评审专家,对作品进行评分并在评审表中说明理由,此过程学生也参与评分并做简单记录。然后,根据情况选择一些学生作品,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对这些作品进行分析、讨论,互相学习,取精华弃糟粕。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学生了解自己在节目制作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启发学生找寻避免或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最后使学生了解要完成一部好的电视节目制作都需要考虑到哪些因素。

(三)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主要通过学生在制作节目中的表现,以及节目制作完成的情况来进行考核。学生在情境工作中的表现,如编导手记、完成节目情况、课堂上进行的策划选题讨论、节目分析报告等计入到平时成绩,在考核中占有一定评分比重。评分重点主要是节目制作质量,其中参考专家点评给出的成绩也会占有一定的比重,以此避免学生作品过于学院派而脱离工作实际。

三、基于工作情境中的电视节目编导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本课程需要在学生完成电视节目编导理论课及选修完成电视摄像课程及非线性编辑课程学习后,才能进行电视节目编导实践教学课程。这种情境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能使学生在进行电视节目编导工作情境中,更形象地理解理论知识、掌握工作技能、完善自身编导素质。

[参考文献]

[1]张伟胜,楼广赤.情境认知视野中的学习观及其教学模式[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