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前学习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1:47:00

毕业前学习计划篇1

一、总体思路为了更好地解决我省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我省各级就业训练中心将以就业训练为基础,以促进市场就业为导向,以开发岗位为依托,以促进就业为。目的,通过组织大中专毕业生参加就业前训练,实现就业训练与见习的有机结合,达到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目的。

二、实施对象各类大中专院校应往届毕业生。

三、实施步骤

l、各级劳动保障、教育部门以已开展就业训练的院校为基础,在搞好《劳动法规常识》、《就业指导》、《职业道德》等就业教育课程的基础上,有组织地吸纳应届毕业生或就业转失业的往届毕业生参加“大学生见习计划”。

2、依托大中专院校就业指导中心(处),对参加就业前训练的应届毕业生进行建档造册,将毕业生的基本情况逐一登记,并纳入“大学生见习计划”的资源库;就业转失业的往届毕业生可凭《河北省就业失业登记证》和原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证明通过原毕业院校或直接到就业训练中心报名参加“大学生见习计划”。

3、报名参加“大学生见习计划”的应往届毕业生须填写《就业意向书》,供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了解毕业生的求职愿望与需求,为向用人单位推荐提供依据。

4、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根据市场需求和毕业生填写的《就业意向书》,与相关用人单位联系,提供见习岗位。

5、根据其意向书的要求,有组织地安排他们到合适的用人单位进行见习,见习期3—6个月。

6、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协调用人单位为见习人员提供生活费用300—500元/月。

7、学生见习期满,经双方同意可以签订劳动合同,转入正规就业。对见习结束但未被正,式录用人员;凭解除劳动关系证明和《河北省就业失业登记证》到我省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就业训练中心参加一次免费技能培训(已享受免费培训的不再享受该政策),并由劳动保障部门推荐工作。

四、实施目标2004年—2008年五年间全省计划组织20万名应往届毕业生参加“大学生见习计划”,成功就业率达到60%以上。

五、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实施“大学生见习计划”是搞好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有益尝试和重要举措,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和教育部门要下大力抓实抓好。省劳动保障厅、省教育厅联合成立“大学生见习计划领导小组”,负责该计划的具体实施。各市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或责成专人负责该项工作,务必使该计划落到实处。

毕业前学习计划篇2

论文摘要:结合工科专业毕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从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一体化的角度,改革毕业实践教学实施模式,合并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两大教学环节为一门毕业实践课,详细分析了毕业实践课的实施动员、实践单位联系、毕业实习、毕业实习答辩暨毕业设计开题、毕业设计、毕业设计答辩、成绩评定等具体实施问题,并对毕业实践课的实施对策进行了分析。

论文关键词:工科专业;毕业实践课;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一体化

工科专业毕业实践教学主要包括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两个教学环节,它是工科专业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完成培养计划、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是学生在校阶段进行的最后一次系统、全面的综合训练,是学生认识社会、提高实践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是学生步入社会的纽带和桥梁。近几年来,由于学生人数增加、实习资源紧张、实习单位联系困难、过程管理不到位、就业与考研影响等原因,使工科专业毕业实践教学的效果受到严重影响,进而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协调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的关系,降低上述不利因素对毕业实践教学的影响,改革现有毕业实践教学实施模式,提高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和现实。

一、毕业实践教学现有的实施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1.现有实施模式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高校工科专业毕业实践教学采用的是传统实施模式,就是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各自独立进行的模式。在教学计划中,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是两个完全独立的教学环节,毕业实习一般开设在第七学期末或第八学期初,时间一般为3~5周。毕业设计在第八学期毕业实习结束后开始进行,时间一般为12~16周。

近几年来,部分高校在努力改革与实践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之间的“一体化”问题,但并非实质上的一体化,只是加强了个别教学环节之间的联系。有的把毕业设计选题时间提前到毕业实习初期,学生带着设计题目进行实习,或者把毕业设计选题放在毕业实习中后期,学生结合实习内容进行设计选题。也有的采用顶岗实习与设计的方式,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均在同一实习单位进行。

2.存在的问题

目前工科专业毕业实践教学不管是实习与设计各自独立进行的模式,还是“一体化”方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1)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实习单位联系困难。近几年来,由于高校扩招,学生数量急剧增加,使得校内实践教学资源紧张,指导教师数量不足。校外实习基地不能满足学生实习需要,严重影响到毕业实践教学的开展。

(2)过程指导与管理不到位。由于学生毕业实习多数在校外进行,甚至在外地进行,指导教师由于所带学生太多、精力有限、距离太远等原因,对学生的指导与管理力度不足,而实习单位方面的管理人员由于责任心、利益问题,对学生的管理力度更加不足。对于毕业设计而言,由于指导教师还要忙于上课和科研,学生还要忙于考研、找工作,师生之间的指导、交流必然受到影响。

(3)毕业实践教学内容实训价值不高。对于毕业实习来说,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其内容本应以技能性和实用型为主,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以教师指导为主,而教师的实践知识一般也很欠缺,加上企方技术人员指导力度不够,使得实习内容大多仍空于理论、流于形式。毕业实践教学内容实训价值不高,并未真正达到全面系统的实战训练效果,加上过程管理不够、学生积极性差等原因,毕业实践教学内容的实训效果更差。

(4)毕业实践教学时间得不到保证。在毕业实习环节中,由于实习经费不足,使原计划的实习时间难以得到保证,实习时间被压缩是普遍的。在毕业设计环节中,前期学生忙于考研、后期忙于就业,真正用到设计上的时间很少,很多学生是在最后阶段“突击式”完成设计任务。

二、毕业实践教学实施模式改革

毕业实践教学现有模式存在许多问题,不妨大胆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把传统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两个教学环节合并为一个课程教学环节,即毕业实践课,实现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实质性一体化。

1.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一体化

与传统模式相比,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一体化体现在两个教学环节的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形式一体化、内容一体化、地点一体化、管理一体化、考核一体化、指导一体化等方面。形式上由原来两个独立的教学环节合并为一个教学环节,写入教学计划,学时与学分依据合并后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重新设定。内容上前期以实习为主,后期以设计为主,实习与设计内容要相互联系,前期实习要和毕业设计选题及调研相结合,后期设计是对实习内容的综合应用。原则上要求实习与设计在同一地点完成,设计也要在实习单位完成,边实习边做设计。学生指导与管理方面,全部毕业实践教学由同一组人员负责管理,同一组指导教师负责指导。课程考核方面,整个毕业实践教学最终只考核一次,但必须要加强过程考核,特别要重视前期实习与后期设计的衔接段考核。

2.毕业实践课

在将来的教学计划中,毕业实践课是一门独立的课程,有自己的课时、内容、学分、开课时间及学习要求。课程内容包含实习与设计两方面,实习内容与每个学生的专业方向、就业意向相联系,设计题目可以由学生在实习中自由选题,也可由指导教师依据学生的专业方向出题,课时一般为16~20周为宜,学分应在15~20之间,开课时间可安排在第七学期末或第八学期初开始,一直到第八学期结束,学习目标、要求与过去基本相同,就是达到综合实训的目的。

三、毕业实践课的具体实施

改革以后,毕业实践课将是工科专业课程体系中历时最长、学分最多、综合性最强的教学环节,只有制订系统、科学、可行的实施计划才能保证其顺利实施,达到教学效果。毕业实践课是工科专业最后的教学环节,在专业课程全部完成以后开始实施。

1.毕业实践课动员

毕业实践课动员是提高学生组织纪律性、保证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可以在毕业实践课正式开始之前进行。通过开展动员会,首先让学生明白毕业实践课的学习目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时间安排、具体实施计划,强调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内容要求,特别强调毕业设计选题要求;其次让学生明白课程的过程管理,强调安全、纪律与自我管理问题,明确如何与实习单位沟通、合作,定期与指导教师联系;最后让学生明白课程的考核方式,强调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开题报告、设计成果等实践课最终成果的具体要求及考核方法,要求学生重视过程考核。

2.实习单位联系

实习单位联系采用学生自联、学校推荐及通过往届毕业生联系三种方法。学生自联实习单位最好与自己的专业方向一致,同时满足实习要求。学校推荐就是由学校为学生安排实习单位。可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利用已有实习基地安排实习,二是通过学校或老师的科研合作单位来安排实习。除了上述两种传统的方法外,还可以利用本专业众多的往届毕业生资源来联系实习单位,学院要建立各届毕业生信息库,并加强与他们的联系,学生持学院开设的联系函直接到其单位联系,由于往届毕业生地域分布非常广泛,可以满足众多学生对实习单位在地域上的要求。

3.实践课申请与指导老师选择

实习基本单位确定以后,学生填写毕业实践课申请表,提供家长同意书以及实习单位接收函等材料,申请到实习单位实践学习,经学院毕业实践教学领导小组批准后,领取毕业实习手册、实习鉴定表、设计选题表,办理相关手续,方可外出实践学习。同时,学生还要选择毕业实践课指导教师,指导教师选择实行双向选择,校外指导教师一般由实习单位安排。转贴于 4.毕业实习

学生毕业实习主要采用顶岗实习的方式,学生深入到企业生产实践中,完全按照企业的作息时间、规章制度工作学习。实习内容是在教学大纲的要求下,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商讨确定,一般要符合学生的专业方向,还要考虑毕业设计的选题问题。实习过程管理采用三方管理,[5]即校方管理、企方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特别要加强学生自联实习的过程管理。实习指导采用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同指导,学校主要由毕业实践课指导教师负责,企方主要由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学校推荐实习主要由校内指导教师负责指导,自联实习和往届毕业生联系实习主要由企方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指导,以达到“实战”训练的效果。

5.毕业设计选题

通过3~4周的毕业实习,学生除了培养自身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结合实习单位的生产实践与自己的工作岗位,结合自身专业方向、就业意向,在校企双方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为毕业设计选择设计题目。设计题目最好是企业真实的生产项目,不要虚构假设题目,如果企业真的没有适宜学生毕业设计的生产项目,也可由校内指导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课题、横向项目来设计题目。

6.毕业实习答辩暨毕业设计开题

第一阶段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选题完成后,学校在合适的时间举行毕业实习答辩暨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会,全体学生都要参加报告会,也可以依据专业方向、实习内容或设计题目的不同分组进行。[6]报告会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毕业实习情况进行汇报,包括实习地点、实习内容、实习时间、实习收获及体会,同时提交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实习鉴定表等材料;二是对毕业设计选题情况进行汇报,主要有如何结合实习内容选题、题目内容、设计方法、设计过程、最终成果等内容,最后上交开题报告。校企双方的指导老师都要参加毕业实习答辩暨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会,为毕业实习考核,并对毕业设计开题进行评议。

7.毕业设计

学生毕业设计开题以后就可以返回原来的实习单位,在岗进行毕业设计。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同样采用三方管理,以企方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为主。毕业设计指导采用校企双方共同指导,企方技术人员主要负责毕业设计具体的日常技术指导,校内指导教师负责设计进度控制和宏观技术指导。要求学生在设计一稿检查、二稿检查与定稿检查时必须到校,检查采用分组会议评议的方式,由各指导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评议,提出修改建议。其他时间要求学生与校内指导教师定期联系与交流。

8.毕业设计答辩与实践课考核

毕业实践课结束后,要求学生的毕业设计必须完成,学校举行毕业设计答辩会,学生对自己的毕业设计内容进行汇报,提交设计成果,答辩小组教师对每位学生的答辩及设计成果进行考评。毕业答辩结束后,毕业实践教学指导小组要对毕业实践课进行最终考评,考评内容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考勤三方面。毕业实习成绩主要包括实习答辩成绩、实习成果成绩。毕业设计成绩主要包括毕业答辩成绩、设计成果成绩,三方面成绩依据不同比重综合评定成绩。

四、毕业实践课的实施对策

1.加大校企合作与实践基地建设

相对固定的实践基地是毕业实践课实施的重要保证,学校应加大与有关企业的合作,建立一定数量的实践基地。实习基地建设要多样化,以满足不同专业方向的实践要求,可以通过合作协议书形式给予确认,建立一种长期关系,学校可以在科研、试验及人才培训方面给企业以支持,而企业可以在教学实践和学生就业方面给学校以方便。

2.指导教师培养和相关管理机构建设

学校要加大毕业实践指导教师的培养力度,特别要提高其实践方面的知识与经验,最好选择高职称、高学历、双师型教师参与指导,还要聘请校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最好为其颁发聘任证书以确认其指导教师身份。为提高企方指导人员的积极性,学校也可以根据实践单位、实践内容、岗位类型等不同情况,为个别企方指导人员提供适当的报酬。另外,校内管理机构建设也很重要,院系要成立毕业实践教学领导小组,各专业还要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设置多个毕业实践教学指导小组。

3.教学计划调整及相关资料建设

毕业实践课与传统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区别,为了便于教学计划的执行,需要对现有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取消原有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两个教学环节,增设毕业实践课程,同时合理确定课程学时、学分以及开始时间。另外,在原有资料的基础上,增加建设毕业实践课所需要的相关资料,主要包括实践课申请表、毕业设计选题申请表、毕业实习答辩评分表、毕业实践课成绩考评表等。

4.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

毕业实践课虽采用三方管理,但校内指导教师管理工作重、距实践单位远等原因,管理力度难以保证,而实践单位又不是专职管理者,管理责任心不强,所以实习课的管理仍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这就要求学校通过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毕业前学习计划篇3

【关键词】毕业设计;暑期实践;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16SJD760070)。

【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5-0037-01

建筑系的整个教学过程由各个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构成,由浅入深、由简到繁,每个阶段都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实践表达能力的培养。毕业设计不是整个设计生涯的终结,而是毕业生就业或者读研深造的过渡,应该渡过的一个纽带阶段。五年制的建筑学毕业设计课程安排大多是一个学年,从大四下学期有完整的半个学年进行毕业实习。但是四年制的必须将前四年的大部分课程压缩至三年,且最后一年既要完成实习又要搞定毕业设计和就业问题,因此真正投入毕业设计的时间仅为半年不到的时间。这个在时间分配上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一来实习时间过短,二来毕业设计的安排也过于紧张。因此经过三年的教学工作,笔者欲就该问题提出个人的思考。

一、毕业设计和暑期实践教学现阶段暴露出的问题

为期一个学年的教学安排,自大四前的暑期开始直至十月份的教学安排都是暑期实践,该阶段为毕业实习阶段,目前的实习效果不是特别理想,主要有如下的问题:一来四年制的院校建筑学学生大比例会选择考研来提升自己,那么备考时间和实习时间产生严重的冲突,致使他们在该阶段重心都在备考上,暑期实践只是个幌子,为了达到学校的教学要求顺利毕业而已;二来实习时间过短,一般好点的设计院对实习生有一定的要求,最主要实习时间不能短于三个月,所以对于学生来说自己找理想的实习单位也较为困难;三来学生实习过于分散,校内指导教师数量有限,所以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和跟踪很难到位,管理困难,最后仅通过答辩和提交实习报告、实习图纸的方式来考核,考核太过程序化,实习效果未达到教学目标真正的要求。

毕业设计是从本学年十二月份开始到次年五月份,但是十二月底是选题阶段,目前大部分院校都采取民主互选制度,但是从选题结束到次年三月份学生都是处于一个闲置状态,一般学生真正投入毕设的时间仅有三个月时间,还要排除中间找工作面试等奔波的时间。

二、毕业设计和暑期实践教学教学改革的策略

1.教学计划的更正

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四年制与五年制的时间差异的问题,不能完全照搬五年制的教学进度安排,对于部分课程应予以提前,如毕业实习,不一定只有这种毕业生最后阶段实习安排,鉴于时间紧任务重的现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安排,学生可以将实习时间融入到每个可能的暑期或者寒假等时间较长的假期,从低年级就开始抓起,那么每位学生可以安排一个指导教师,只要他们有实习意愿或者有实习时间都可以记入最终的实习效果考核中,尤其针对计划考研的同学,可以提前和指导教师商量可行的实习计划。对于毕业设计整个进程也应予以提前,在教学计划中予以灵活化,不能单一标准进行考核。

2.加强过程考核

教学目标不光只关注最终的教学效果,每个过程阶段中学生的进步也是一个考核重点,尤其对于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这两个耗时较长的课程来说,更要加强过程考核的力度,可以通过一些相应的考核指标,分前中后期,如过程成果、交流记录、实习日志等,并且组织小组成员定期进行检查、以茶座的方式进行过程交流,提出每个过程中的大的质量要求,强化过程导向性。

3.明确指导教师的职责

校内指导教师在整个实习及毕业设计的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因此要落实指导教师的职责,要做好校内校外的交流与合作,对学生的管理实行严格管理、区别对待,对于不同学生的特殊性也要予以特殊考虑。校内指导教师团队要有个领头羊,综合业务水平较佳,能带动其他教师更好的落实自己的职责,并做好监督表率工作。

4.将毕业设计与暑期实践相结合

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是保证整个本科生教学质量的重要阶段,其目标导向都是一致的,因此可考虑摒弃以往完全割裂的教学模式,将这两个过程融合一体,合为一个阶段来展开。如毕业设计选题不再是教师指定,而是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或者实习阶段的实际课题来开展设计研究工作,指导过程可以更加多元化、丰富化,利用现代的科技通讯手段校内外指导教师联合培养,这样既可以延长毕业实习的时间,学生能在毕业实习的过程当中做好毕业设计工作,能将设计的成果转化为实习内容,也可以使得毕业设计更具实践的色彩。

三、毕业设计和暑期实践教学教学改革的意义

1.有助于拓宽学生就业机会

将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相互结合,加强校企合作,延长实习时间,可以让学生与实习单位有更多的适应期,更能体现个人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将意向的实习单位作为“准就业”的单位,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兴趣解决设计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升实践能力,同时也更能逐步与设计院、设计公司等建立起较好的合作机制,可以拓展实习基地,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2.有助于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学的每个阶段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是建筑学学生学习最后的阶段该经历的,对于四年制建筑专业毕竟时间较短,通过融合能更高效的提升时间利用率,更能达到毕业设计的教学目的。

3.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毕业设计和实习不同于其它课程设计,是开放式管理,学生不再拘泥于校园,更要求指导教师有较强的责任心,能和企业校外指导教师取得较好的沟通,协同做好指导工作。实践需要与时俱进,需要指导教师紧跟时代步伐,掌握前沿知识,及时更新知识,提升专业素养,因此指导教师也要不断地学习,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校企合作的学生毕业设计选题是结合实际项目的课题,所以指导过程中要跟进设计进度,协助学生解决设计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这个不光是教学过程,同时也是自我学习提升的过程,更能促进教师脱离课本,投入实际。同时指导过程中也能培养一个教师的责任感,为其教学素养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杨湘东,李雪華,倪欣,建筑类院校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 

[2]吴巍,祁焱华,王红英.建筑类专业毕业设计环节中校企合作的实践研究[J].设计艺术研究.2012(04). 

[3]特伦斯·科瑞,刘己舟,何坤,程昆.建筑系本科五年级毕业设计课的教学方法及其理论研究[J].建筑教育.2014(08). 

毕业前学习计划篇4

一,实习的目的和任务

通过毕业顶岗实习,学生应巩固所学知识,尽快将所学专业知识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实现在校期间与企业,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进一步熟练掌握相关岗位操作技能,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并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培养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通过毕业顶岗实习,学生应全方位了解社会行业,并达到企业对从业人员应具备的知识,技能,素质的基本要求,实现就业零适应期,为企业挑选优秀毕业生,学生择业创造条件.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安排

1.时间安排:毕业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的第1-16周(3月1日——6月20日)进行:

(第1至12周(3月1日——5月23日)为第一阶段,学生深入企业,单位,了解企业概况,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熟悉企业会计核算,纳税的流程和方法等.其中学生应于3月12日前将实习附件1交于实习指导教师.

(第13至第16周(5月24日——6月20日)为第二阶段,学生根据所在企业的具体情况,结合自己实习体会,撰写实习报告(具体实习报告要求单独下发).

(5月16日,6月20日两次返校,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毕业实习鉴定,同时检查学生的就业落实情况.

5月16日返校安排第一批毕业实习鉴定,在返校前一周(5月7日前)与指导教师和丁昌勇老师联系确认是否允许返校,指导教师负责实习资料的审核,丁昌勇老师负责出具答辩条;

6月20日返校,安排5月16日没有返校的同学和5月16日返校但没有通过毕业鉴定的学生进行毕业鉴定,在返校前一周与指导教师和丁昌勇老师联系确认是否允许返校.

经过以上两次机会都没有通过毕业鉴定的学生当年不得毕业,等参加届毕业生的毕业鉴定合格后再发毕业证.

第二次毕业鉴定的时间若发生变化,会由指导教师和辅导员联系通知.毕业典礼时间另行通知.

2,地点安排:

实习单位原则上由学生个人联系,也可以到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实习期间,由实习指导老师具体负责学生的实习事宜,解答实习过程及实习报告中的有关问题.

3,人员分组

具体分组见后面附表.

三,实习内容与要求

1,学生的实习活动均应在实习单位有关部门和财会部门的领导下进行,请财会部门的有关人员根据实习要求组织一些必要的讲解与介绍,并且具体指导,督促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学生应深入企业各个职能科室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企业的整体概况(包括企业类型,规模大小,经营范围,生产流程,财务状况等),重点了解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流程,会计核算方法和纳税流程,税收筹划方法,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可以参与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包括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纳税申报等)和财务管理工作,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具体实习内容见实习任务书).

2,每个人都要求作好实习计划具体活动日程安排,按计划进行实习,作好实习日记;实习结束,及时完成毕业实习报告(基本情况,收获,体会,感想等),连同实习日记资料等上交指导教师查看,作为考核实习成绩的主要依据.

3,要求学生每周与指导老师联系至少一次,及时汇报实习情况及遇到的问题.

四,实习纪律与安全保障

外出实习期间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毕业实习的规章制度,按毕业实习时间与任务要求进行实习.

1,指导教师要认真履行职责,尽职尽责,切实指导好,带好,管理好毕业生,确保毕业毕业实习任务的完成.

2,毕业生毕业实习,表明毕业生既是一名学生,又是实习单位顶岗的一名员工,因此,实习生应遵守双重身份的纪律.具体要求如下:

(1)毕业实习是学院正常的教学环节,成绩不合格属未完成规定学业.

(2)在实习期间,必须强化职业道德意识,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做一名诚实守信的实习生和文明礼貌的员工;

(3)认真做好岗位的本职工作,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刻苦锻炼和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在毕业实习的实践中努力完成专业技能的学习任务;

(4)实习期间要遵守实习单位管理规定和操作规程,服从领导,听从分配,不做损人利己,有损企业形象和学院声誉的事情;

(5)实习学生应牢记"安全第一",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和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对不遵守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造成的事故,实习学生本人要负全责;对工作不负责造成的损失,必须追究相关责任;

(6)作好实习计划具体活动日程安排,按计划进行实习,作好实习日记;

(7)注意人身和财物安全,防止意外,因违纪外出造成人身和财物损失事故者,责任自负,并追查相关人员的责任.

(8)遵守财经纪律,妥善使用资料,注意资料的保密性,未经实习单位允许,不得将有关资料公开引用和外传.

3,在实习过程中,发生重大问题,学生应向学院和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及时报告,指导教师要及时向学院和实习单位双方负责人报告.

4,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认真填写《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毕业实习联系函回执》;学生毕业实习结束时,实习单位,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其毕业实习期间的表现等情况,填写《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实习企业鉴定表》,《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实习学院鉴定表》中相应栏目,与实习日记一起上交指导教师;学生及时撰写《毕业实习报告》(基本情况,收获,体会,感想等),并填写好封皮,一起上交指导教师查看,作为考核实习成绩的主要依据.

五,实习成绩考核

实习结束后,教师应会同实习单位,结合前期阶段性实训评定结果,对学生整个实训过程的成绩进行评定.评定成绩从思想,业务两个方面综合考核,实行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分制,实习成绩不及格者,不准补考.

考核依据:实习日记15%

实习单位鉴定70%

实习报告15%

六,实习材料上交时间

1,3月12日前上交附件一(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毕业实习联系函回执)

毕业前学习计划篇5

【关键词】高校就业见习实践育人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2-0187-02

一、就业见习的概念解析

就业见习制度源自英美国家医师培养等领域实施的实地研修,而目前我国就业见习制度不再限于这种特定职业培养的研修,而是在更多的区域和行业中给予青年人在就业和创业之前一段积累工作经验的机会,以提高未来就业和创业的成功率。这项计划重点是组织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在入学前的户籍所在地城市参加见习,有条件的城市也正开展非本地户籍高校毕业生和在校生的就业见习活动。见习不签劳动合同,见习单位提供一些基本的生活补助而不支付严格意义上的工资报酬,高校毕业生在同一单位见习时间一般为3~12个月。

它与其他类型的社会实践或实习的不同点主要在于:有组织性,每个项目都有规范的招募、选拔、派遣、评估办法,对人员素质、工作时间等有明确的要求;采取岗位对接的方式,招募前都会明确的岗位需求表,因岗选人;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就业意识,为就业做准备而非安排就业。

关于“就业见习”一词,在不同的文本中含义不同,其主要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指有组织地安排高校毕业生(或已毕业但尚未找到工作的学生)进入企事业单位进行岗位见习,目的在于增进见习单位与毕业生的相互了解,直接帮助大学生就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此类活动的开展,以人事部、教育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国资委、国防科工委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于2006年3月联合发出的《关于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通知》作为政策依据。第二类是指组织全日制普通高校在读学生(含各学段,以本科生为主)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岗位见习,旨在帮助大学生增加职业经历,提高就业创业能力,进一步拓展大学生全面素质,但不明确指向毕业生就业工作。此类活动的开展,以、全国学联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中央关于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按照团十五大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于2004年4月下发的《关于实施“大学生就业见习行动”的通知》作为政策依据。

二、上海大学生就业见习工作开展情况

1.上海就业见习工作的政策初衷与探索

就业见习工作在上海市探索较早,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刚刚解决“4050”就业难问题的上海市政府又面临一个新的就业问题――“2030”青年就业难问题。据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对上海失业人群数据的统计: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到21世纪初,上海的失业率呈持续走高态势。从年龄分布来看,35岁以下青年群体失业率的增长速度超出了整个失业人群的增长速度――由20世纪90年代中前期的10%上升为40%。经过深入分析后,发现产生青年失业率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上海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后,不少青年的择业观仍然不切实际地停留在要当一名“白领”上,他们对“灰领”没有概念,对“蓝领”更是不屑一顾。与此同时,青年在就业岗位的适应性方面,特别是在专业能力、技能准备等方面的不足,使用人单位开始对青年人“敬而远之”,于是便出现了青年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在另一个方面,上海逐步吸引世界五百强企业为主体的世界大型企业落户,需要大批的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的“新式”工人。

为帮助青年人员提升专业技能,丰富工作经历,培养敬业精神,增强就业竞争能力,解决上海发展的人才困境,上海市在学习、借鉴新加坡、瑞典等以及我国香港地区在产业发展中解决青年就业问题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按照青年的不同年龄段,推出青年职业见习计划、职业培训和职业指导三项促进青年就业计划措施。其中2002年初推出青年职业见习计划其实质就是现在所说的就业见习制度,该项计划在推出当年被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就业援助行动”的一项重要内容。青年职业见习计划从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出发,针对已毕业青年缺乏工作经验和动手能力这两大问题,引入职业见习方法,尽可能早地帮助一部分青年摆脱当前困境,为其拨开就业道路上的“迷雾”。其人员覆盖不仅仅是大学在校生,也包括具有本市城镇常住户口、有就业愿望的失业青年。见习期限根据见习岗位要求一般为3个月~6个月,最长不超过一年。

2.上海市青年见习计划的主要内容

根据《关于在本市实施失业青年培训见习补贴计划的通知》[沪劳保技(2002)1号],上海市青年见习计划的主要内容为: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组织年龄在16~25岁(有特殊需要的可延伸至30岁)的青年进入有一定发展前景和行业知名度的企业(即见习基地),在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实际工作岗位上,进行三个月至半年、最长不超过一年的见习;见习期间,见习者和见习单位不建立劳动关系;政府给予见习者一定的生活补贴:每人每月按城镇职工月最低工资标准的70%予以补贴,并在见习期为其购买特定的综合保险。对见习单位,政府也给予一定的实训费补贴,根据各见习职业(工种)的技术含量和实训条件要求不同,与见习单位协商确定。

3.上海市青年见习计划的实施意义

该计划是以“政府搭台、中介推广、企业参与”为基本模式,实现以完全市场化、商业化的运作方式共同推进一项公益性事业的目标。它将上海现有的国内外优质的企业资源与青年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使青年人不但学到了国内外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经营管理技术,而且感悟了最先进的企业文化,促进了自身的就业竞争力。这些参加见习的青年人将见习中学到的先进的技术和企业文化带到其他企业中加以发扬,这促进了该行业整体人力资源水平的提高,进而促进了上海经济的发展。

与此同时,企业通过参与职业见习计划,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还从学员中发现了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人才;政府也通过实施职业见习计划,促进了青年就业工作,维护了社会稳定。因此,“青年职业见习计划”的实质是一项“标本兼治促进就业”的重大举措,是一件青年、企业和社会“三赢”的好事。

三、上海市青年见习计划的育人成效

上海市青年见习计划自实施以来,为广大青年毕业生提供了解社会的一个窗口。它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工作能力、沟通能力和专业能力,增加了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塑造了学生的职业精神。

1.提高了动手能力,积累了就业经验。

一方面,对于一时没有找到工作的毕业生而言,在学校里大都没有接触过先进生产设备,也没有任何操作经验,一到生产一线就“狗咬刺猬──无从下手”。到达见习基地后,企业对见习学生开展培训,让师傅带领、指导他们工作,经过半年或一年时间的实际操作,毕业生掌握了业务知识和技能,积累了相关工作经验。

另一方面,从计划实施的效果来看,由于上海地区制造业、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岗位需求较多,因此大多数青年的职业见习岗位与上海的经济发展需求相吻合,他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实际工作经验和职业技能,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提高了职业竞争力。

2.缓解经济压力,提高心理素质,促进毕业生理性择业。

一方面,见习基地以知名企业为依托,为本地生源未就业毕业生提供见习机会,优先推荐就业岗位,特别是对最低生活保障家庭、零就业家庭、特困职工家庭等毕业生进行重点推荐。见习期间,见习单位将按月发给见习人员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70%生活补贴,缓解了他们及其家庭的经济压力。

另一方面,通过参加见习,高校毕业生增强了对社会的适应性和了解自我的能力,就业观趋于务实,着眼于未来为自己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职业生涯规划。他们不但转变了就业观念,锻炼了工作技能,而且较大地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加了自身的管理能力、协调能力以及为人处世的能力,为自己能够早日适应社会的需要、下一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3.提高择业能力,搭建通向职场的过渡平台。

毕业前学习计划篇6

实习单位给出的成绩和指导老师给出的实习报告成绩分别占60%和40%。成绩在60分以上者,可获得8个学分,未获得实习学分者不能正常毕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毕业生企业实习计划报告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毕业生企业实习计划报告一

毕业实习是高等学校本科各专业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为使我系20xx届会计学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卓有成效地进行,特制定本实习计划,供指导老师和学生参照执行。

一、实习目的

通过亲身实践参加具体会计和财务管理业务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扎实基础。同时,通过这次实习,进一步验证、充实、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认真收集整理资料,为撰写毕业论文做准备,同时可以检查教学质量和效果,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二、实习地点和时间安排

地点:学生自己联系适合本专业的实习单位

时间:从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开学开始,5月4日返交报到,5月5日进行实习交流,并开始着手论文写作。

三、实习内容

1、业务实习

主要是实习会计核算程序和具体方法,财务管理业务程序和方法

2、调查研究

(1)会计工作环境(包括法律环境、管理体制和单位内部财会工作组织建设等)及现状;

(2)财务管理工作环境(包括法律环境、管理体制和单位内部财会工作组织建设等)及其现状;

(3)近几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的实施情况(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4)搜集和掌握有关实际资料,为撰写毕业论文积累素材。

四、实习要求与考核办法

各位学生的论文导师即为该生的实习指导老师,学生离校前应与指导老师取得联系,实习过程中接受指导老师的业务指导,指导老师在学生实习期间将酌情去实习点检查和指导。实习学生应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作息制度和各项规章制度,谦虚谨慎,礼貌待人,自觉接受实习单位负责人及指导人员和实习指导老师的领导,认真做好实习周记,并定期为指导老师汇报实习情况。

实习学生的考核以实习周记,实习报告和实习鉴定表为依据,按5:3:2的比例计算实习成绩。实习周记和实习鉴定表经实习单位指导老师、论文指导老师签章后,各班学习委员在5月20日前将本班全部同学的实习鉴定表装订成册报学院办公室,实习成绩不合格者不予毕业。

毕业生企业实习计划报告二

一、毕业实习工作组织领导

1.系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组员:xxxx

2.指导老师

计算机系专任教师及兼职(实习)教师

二、毕业实习的目的意义

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方向)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信管方向、信监方向)专业,毕业前顶岗实习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接触工作岗位,了解职业需求,尝试相关工作过程的重要活动。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将所学知识、技能运用于实际工作,又从社会实际工作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技能和本领,为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三、毕业实习安排

1.实习时间:20XX年1月11日至20XX年5月30日

2.实习地点:珠三角地区(东莞为主)校外实习基地

3.实习形式:“顶岗实习”

4.组织形式:集体与个别相结合(单独提前实习者须经严格审查批准)。原则上实行实习指导老师包干制与实习领导小组、辅导员/班主任巡回检查相结合。

四、办理校外实习手续

无论是集体实习还是个别实习均应办理实习手续,否则实习不予认可。

具体讲,即:

①签订并报批《三方实习协议书》;

②填写并报批《实习登记表》。

如果在第五学期下半学期要求提前实习的,须填写《单独提前实习审批表》,经批准方能外出。

五、毕业实习方式

毕业实习的组织安排形式:根据学院落实与学生自找相结合的原则,灵活采用多种方法,选择多条途径落实。具体方法和途径如下:

1、通过学生个人或家长联系,落实实习单位部门。

2、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在同一个企业单位实习的,组成一个实习小组,由指导老师指定组长。定期和不定期在一起交流实习经验体会,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努力把实习工作搞好。

3、通过学院联系安排、落实实习单位部门。未联系到合适实习单位的学生,应服从系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到指定的实习基地顶岗实习,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安排,否则,不予正常毕业。

毕业实习单位(基地)一般的要求是:能满足专业实习基本要求的校外企事业单位或校内外挂牌的实习基地。

六、毕业实习安全纪律

1、毕业实习人员必须遵守毕业实习单位的一切规章制度,服从领导,尊敬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或师傅;

2、实习学生应培养组织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

3、实习学生应树立团队协作精神,合理处理实习单位、部门的各种人事关系;

4、实习学生应认真做好保密工作,不泄露实习单位的各类经济、商业、文档信息;

5、毕业实习人员必须跟班实习,上班时间不得擅自离开岗位。

6、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人身伤害和设备事故发生,爱护操作设备等公共设施。

7、毕业实习中不得迟到早退和缺席,离开必须经指导教师批准后方可离队。对未请假不参加毕业实习者,毕业实习按不及格处理。

8、毕业实习指导教师对违纪学生有权终止毕业实习或提出处分意见。

9、毕业实习前必须购买个人意外保险。

七、实习内容

各专业具体内容见毕业实习内容。

八、毕业实习成绩评定

实习期间须按规定保质保量完成毕业实习报告,另外,实习学生中必须至少有30%学生需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实习成绩采用百分制。实习单位给出的成绩和指导老师给出的实习报告成绩分别占60%和40%。成绩在60分以上者,可获得8个学分,未获得实习学分者不能正常毕业。

毕业生企业实习计划报告三

今年xx月底,20xx届毕业生将开始为期一个多学期的顶岗实习,为组织做好本届毕业顶岗实习工作,根据学院关于顶岗实习的管理规定,特制定我系本届毕业生顶岗实习计划与安排如下。

一、顶岗实习的目的

通过顶岗实习,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精神品质和正确的处事原则,进一步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专业应用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并取得用人单位正式聘用。

二、顶岗实习的形式与指导教师安排

1、采取学校安排与学生自主联系相结合的办法确定实习单位。学校安排主要以供需见面招聘的方式进行,自主联系则由学生本人申请,系部批准后办理相关手续。

2、由我系和实习单位分别指派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对学生实习过程及撰写实习业务报告的指导、审阅及成绩评定等工作。我系指导教师须于顶岗实习开始前与所分配指导的学生集中见面,布置任务及要求,明确上交资料时间和双方联系方式,实习期间,指导教师要做好顶岗实习指导记录。

三、学生顶岗实习的任务与要求

1、遵纪守法,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文明生产。服从安排,认真完成实习岗位工作任务。

2、尊敬师长、团结友爱,正确处理上、下级工作关系和人际关系。

3、实习中期向指导教师提交《顶岗实习报告》初稿;实习结束前邮寄或面呈提交《顶岗业务报告》终稿(打印纸质)、实习鉴定表(须实习单位盖章)。

4、实习结束时按规定上交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就业协议书》、《毕业生跟踪调查表》。

四、成绩考核

学生实习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习表现、实习单位评价与实习报告评定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完成顶岗实习鉴定表。未能按实习计划完成实习、未交实习报告者,不认定实习工作,不进行毕业综合评价和考核,实习成绩合格方可按规定毕业。

五、工作程序和时间安排

xx月20日~xx月31日

学校安排和自主联系确定实习单位(办理审批手续);系部确定指导教师,各指导教师安排与学生集中见面。

xx月1日~xx年6月

顶岗实习阶段

xx年3月20日前,提交《顶岗实习业务报告》初稿,指导教师提出修改意见。

xx年6月20日前,提交《顶岗实习业务报告》终稿和实习鉴定表,同时上交“就业协议书和调查表”。

xx年7月1日前,指导教师完成学生实习业务报告等资料审阅,提交评定成绩。

xx年7月,毕业生返校清考,毕业典礼、领取毕业证书。

六、其他事项

1、学校安排或自主联系确定实习单位后,要在系学生科办理详细的信息登记。

2、学生从指导教师处领取相关实习资料后,方可离校开始顶岗实习。未经办理规定手续而私自离校者,其实习成绩视为不合格,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自负。

毕业前学习计划篇7

关键词:城乡规划;特色应用型人才;校企协同;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0;tU9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7)03-0028-04

新型城镇化是新时期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策略。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内容是城乡统筹与一体化、产业升级与低碳转型、资源的节约与集约利用、土地的混合利用与紧凑开发等[1],因而要求城乡规划行业积极探索推行新型城镇化的新策略。作为为社会培养、输送城乡规划专业人才的高等学校,应积极进行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使得毕业生具备前瞻预测、综合思考、专业分析、公正处理等方面的能力,能够科学应对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规划设计与规划管理方面的难题和挑战。

2011年黑龙江省启动了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作为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高校,黑龙江科技大学积极开展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2-3]。黑龙江科技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在试点改革过程中,以校企协同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积极开展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得到了社会和行业的认可和好评。

一、城乡规划特色应用型人才概念模型

城乡规划特色应用型人才,是在一般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和专业自身的办学条件、办学背景以及所处的地域环境,综合地方和区域的城乡建设发展需求,进行人才培养定位,并集中学校优势教学资源,使城乡规划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在城乡规划编制、公共政策制定及建设实施管理等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比较突出,在省内外具有领先优势和影响力。城乡规划特色应用型人才的概念模型见图1。

二、校企协同的基本思想

城乡规划是以城乡建成环境为对象,以土地及空间利用为核心的公共政策[4]。城乡规划是政府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手段,要求规划师具备较高的职业能力。一方面要求规划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及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善于应用专业理论分析解决实践中的复杂问题;另一方面,城乡规划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通过规划设计与规划管理,对城市发展资源进行空间配置,并使之付诸实施的过程[5],因而要求规划师应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

校企协同是提高城乡规划特色应用型人才职业能力的有效策略。校企协同的基本思想是指在城乡规划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应具备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专业核心知识和专业相关知识、现状调研能力、规划设计能力、协同创新能力等主要由高等学校来培养,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的主体;同时可以将规划师请进高校进行讲座和实践指导。学生规划设计与规划管理等方面的业务实践,包括教师的挂职锻炼在设计院和规划局等企事业单位完成,企业为学生业务实践及教师挂职锻炼提供实践平台和业务指导。校企协同的基本思想框架见图2。

三、校企协同的城乡规划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

(一)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教师应“会讲能做”“亦师亦工”

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城乡规划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要求高等学校的师资队伍除了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和前瞻的国际视野外,还应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才能胜任传授理论知识、培养具有规划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人才的教学任务,因而“双师型”队伍建设是提高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多年来,黑龙江科技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先后安排教师深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中建设计集团黑龙江省分公司、哈尔滨市方舟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哈尔滨市城乡规划局等单位进行挂职锻炼。通过挂职锻炼,教师“会讲能做”“亦师亦工”,教师的实践能力及社会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并且还能够将科技服务成果引入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以“导引课、核心课、相关课、技术课”为主线,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现代城乡规划的复杂性、综合性及专业性要求毕业生具备前瞻的预测与分析能力、综合的思考与表达能力。因而高等学校的专业课程体系是至关重要的,不仅影响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同时也影响其能力结构。黑龙江科技大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进一步优化了专业课程体系,形成了“导引课、核心课、相关课、技术课”的特色专业主线。主要包括:以教师系列报告形式,开设了城乡规划导引课程,及早让学生了解专业特点和职业特点,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引导学生有目的进行学习;开设了城乡规划原理、城乡生态与环境规划、中外城市发展与规划史、城乡基础设施规划、城乡道路与交通、城市总体规划、村镇规划、城市设计、详细规划、社会综合调查研究、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等核心课程,有效保证了专业教育与职业实践的衔接;重视城市经济学、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概论、城市公共政策、城市社会学、城市地理学等相关课程的开设,强化了学科构成的多元化,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开设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城市地理信息系统(GiS)、城市b感(RS)、大学语文与写作等课程,强化了规划技术类课程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计算机信息自动化处理能力与公文写作能力。

(三)专业实践与专业竞赛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协同创新能力

城乡规划专业实践一般包括调研、规划设计与规划管理等方面。专业实践是培养学生现状调研与分析、设计方案的构思与深化、设计概念与思想的表达及规划管理实践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过程。黑龙江科技大学城乡规划专业重视特色应用型人才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并将专业实践与设计及调研竞赛相结合,每年均组织学生参加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组织的规划设计和社会综合实践调研竞赛。通过参加规划设计竞赛,学生学会了以创新的视角解析设计主题的内涵,并以全面、系统的思考进行城市设计。通过参加社会综合实践调研,培养学生关注城市问题的职业素养,增强学生将专业知识与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低碳城市、社会管理、公众参与等相结合的专业意识,强化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和创新解决城市问题的能力。以2014-2015年为例,黑龙江科技大学城乡规划专业24名学生,在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组织的规划设计和社会综合实践调研竞赛中获部级奖励,其中“小岛难载生命之重”和“足下生活圈”2份调研报告获得三等奖。

(四)采用双导师制,实现顶岗实习,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双导师制是指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实习单位,在实习期间,由学校指导教师和设计院指导教师进行双重指导把关的实习方式。设计院实习是城乡规划专业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由于设计院实习具有量大面广的特点,为了提高实习的质量,分散式顶岗实习是一种有效的实习方式。由学校与企业联合,建立以设计院为核心的实习实践基地。在大学第五学年,将学生组织到设计院进行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学生的规划设计实习、毕业实习都在设计院完成。实习期间以项目为载体,学生通过参与设计项目,了解专业理论、专业规范和标准在实践中的应用,学会团队协作以及如何与人交流等技能。实践表明:顶岗实习,能够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和职业需求,有效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五)毕业设计选题与设计院或教师科研项目相结合,提高毕业设计的实用价值与创新水平

设计院的实际项目及教师负责的科研项目,一般是目前需要解决的突出的城市问题,是新规划理念的具体应用,项目选题创新性强,有代表性。根据工作量的大小,组织学生单独或合作完成设计院的实际项目或教师负责的科研项目,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毕业设计的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黑龙江科技大学2015届城乡规划专业毕业设计为例,毕业设计选题涵盖了城镇总体规划、概念规划、城市设计、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村镇规划等方向(图3)。学生结合设计院实际工程项目和教师科研项目选择毕业设计题目,毕业设计真题率为100%,有10份毕业设计方案被设计院采纳,占32.3%。学生完成的村庄规划,强调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设计思想,突出规划的可操作性。采用村民调查问卷、村委会及村民访谈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形式,强调村民对规划的参与。毕业设计选题与设计院实际项目或教师科研项目相结合,不但拓宽了毕业设计选题范围,而且有效提高了毕业设计的实用价值和创新水平。城乡规划专业的毕业设计因实用价值与创新水平高,在黑龙江科技大学毕业设计专项评估中连续多年被评估为优秀。

四、结语

城乡规划是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的依据和蓝图,城乡规划专业人才需要具备有效解决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更为复杂化、纵深化的城乡问题的能力。特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亦是城乡规划专业人才职业发展的需要。因而培养能适应新常态下城乡发展的特色应用型人才,突出城乡资源配置、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是高等学校城乡规划专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高等学校城乡规划专业应该不断加强与城乡规划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校企协同,探究有效的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提高城乡规划专业人才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不断推进中国城镇化质量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单卓然,黄亚平.“新型城镇化”概念内涵、目标内容、规划策略及认知误区解析[J].2013,37(2):16-22.

[2]张洪波,姜云,王宝君,等.新时期城乡规划专业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J].高等建筑教育,2016,25(2):25-27.

[3]姜云,张洪波,王宝君,等.城乡规划特色应用型人才基本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6,25(1):32-35.

毕业前学习计划篇8

职业技术教育是定向教育,教学时数是向量。当两个层次学制相衔接时,只有在方向一致时有效学时才最大,因此,同样是专科学制,欧洲国家较多采取高职与方向一致的中职学制相衔接的方法,可以在专科阶段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高级技术员);而美国招收普通高中的高职学制在专科阶段只能培养技术员,必须用高等本科学制才能培养成高级技术型人才(技术师)。我国早已存在培养技术员的中专学制,如果仍然发展培养目标为技术员的高职学制,不仅没有实际意义,还可能因某些技术员培养过多而出现人才过剩现象。

由于是定向教育,高职的入学要求包括普通文化与专业技术两个方面,构成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特色,在招生时不仅要考核普通文化课,还要考核理论的和实践的专业技术课;即使是文化课,不同行业还有不同的具体要求。在如何突出高职特点办出特色这一问题上,招收不同对象的高职学制虽然在课程设置方面有一定差别,但教学方法基本一致。而且这一方面问题已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因此,本文着重探讨不同招生对象的高职学制的有关问题。一、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的高职学制这虽然不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SCDe)所规定的标准高职学制,但当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生源最多,必须作出考虑。不少人对高职招收高考“落榜生”的提法很反感。其实,平心静气想一下,在社会普遍不了解“什么是高职”的情况下,即使让高职与普通高校同时招生,仍然不能吸引文化成绩优秀者报考高职,招到的学生文化程度可能仍与“落榜生”相差不多。

问题是要按高职的录取标准,而不是按普通高校的录取标准来招收新生。在文化要求方面,虽低于普通高校,但根据行业、专业要求,对某门文化课可能有所加强。在命题方面,不应强调死记硬背,而应突出应用能力。普通高中毕业生大都未学过职业技术课程,但可按照行业、专业特点,测定考生适应某一专业的潜在能力,尽可能招收适合于专业基本要求的学生。

在国外,招收普通高中生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的学制一般设在高等本科阶段,或者在专科入学前先经过相当长时间的第4层次学习,使之达到高职入学要求。我国当前很难实施以上任何一种方案。必须研究能否通过改革,使现行的高等专科学制有可能养成高级技术型人才。为此,需要研究养成这一层次人才的有效学时要求。

笔者在80年代曾分析比较了5个发达国家的机械制造类人才的高职教学计划,发现一个重要因素是所学专业技术课程累计的时数要求,因为职业能力和技能是靠这类课程培养的。现作一比较(只列入以年为单位的专业技术课程时数,文化课时数未列入)。

美国普渡大学培养目标为技术员的专科,学制2年,学习专业技术课1.34年;升入培养目标为技术师的本科后再学2年,其中专业技术课1.72年,累计3.06年。

法国教育部制订短期技术学院的2年制教学计划,招收培养目标为技术员的技术高中毕业生,培养目标为高级技术员。2年中,学习专业技术课程1.51年,连同技术高中阶段所学专业技术课程1.5年,累计3.01年。

英国培养目标为技术员的国家证书,学习专业技术课1.36年,在此基础上再读培养目标为技术工程师的高级国家证书,学习专业技术课1.75年,累计3.11年。

以上三国的学制都设计成两个层次直接衔接。

德国高等专科学校,培养目标为工程师,现选择两所学校作比较,康斯坦茨(KonStanZ)高专四年制,学习专业技术课3.59年,汉堡(HamBURG)高专三年半制,学习专业技术课2.97年,两者平均为3.28年,尚不包括入学前已学专业技术课程时数。

日本招收初中毕业生五年制,学习专业技术课278年,培养目标为技术员。

由此可见,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高级技术员、技术师)所学专业技术课程时间,至少累计学习3年,日本的五年制,因不满3年,培养目标仍只定为中级人才(技术员),我国台湾地区的五年制及招高中生三年制专科,培养目标均为技术员。

在我国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的专科学制中,二年制专科在2年中除学习文化课约0.5年外,专业技术课约占1.5年,为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所需时数的一半,显然无法改造为养成高级技术型人才的学制。

三年制专科在3年中除去文化课约占0.7年外,专业技术课约占2.3年,也不满3年。但由于这种学制周期较长,有可能通过改革使有效学时再增加0.7年(即增加25—30周),达到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的要求。那么,通过什么方法来实现?

方法之一是高职校与几所高级中学对口,利用高中阶段参加劳动及部分复习时间,改成对口的专业实习或讲授制图、工程力学、电工学、电子技术类技术基础课程,就有可能在基本不变更现有高中课程安排的情况下,增加10周以上有效学时。在三年高中时间内安排30周专业技术课程是完全可能的,这对提高高职质量将起重大作用。

方法之二是在专科阶段适当增加学习强度,将部分实践性课程安排到假期。这种做法在国外是较多的,我国50年代也曾实行过。现在每周上课5天,如将星期六安排为专业实习、实验、实训或课程设计,一年就可增加有效学时8周,三年中增加10周以上是可能的。

方法之一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措施,方法之二是在方法之一未完全实现前的临时措施。可以预计,进行上述改革,可使招收普通高中生三年制专科的专业技术课的时数增加三分之一,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与技能必将有较大的提高。而且,由于这种学制的文化基础较强,可能成为今后最有竞争力的高职学制。

二、招收初中毕业生五年制的高职学制

我国已批准22所中专学校试办五年制高职。在教学计划中,文化课大体占1.6—1.9年,专业技术课占3.1—3.4年。国际上培训高级技术型人才的最短年限为初中后学习五年,我国五年制已达到这一要求,所授专业技术课的时数也在3年以上,满足了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的要求。试办以来,五年制毕业生供不应求,说明社会上确实需要合格的高级技术型人才。

养高级技术型人才的高职学制中,五年制是最容易办好的学制,因为不需要解决学制衔接问题。缺点是年限过长。

三、招收中专(部分职业高中)毕业生的高职学制

中专及一部分高中学制的培养目标为技术员,与高职属同类教育。招收中专毕业生高职学制与iSCDe所提出的“3B直接进入5B”的要求大体一致。因此,这种学制有可能发展成为符合iSCDe标准的高职学制。

但是,目前这种学制的有效学时仍有问题,即使专业对口,但所设课程的方向不一定完全一致。再加上进入高职学习后,如果对中专所学课程不充分利用,存在不应有的重复学习,必将降低有效学时。社会上有“3+2模式”的提法,认为招收三年制中专毕业生的高职学制只需要学习2年,甚至还有人认为招收任何中职校毕业生的高职学制也只需学习2年。其实在这种3+2学制中,学习专业技术课的有效学时很难达到3年。即使是三年制的中专毕业生,三年中学习专业技术课时数约为1.5年,在二年制高职学制中,学习专业技术课时数也约1.5年。因此,只有方向完全一致,即中专的教学计划设计成直接进入高职,并在进入高职后避免任何重复学习的情况下,学习专业技术课的累计有效学时才达3年,而这种情况目前并不存在。因此,当前招收三年制中专毕业生的高职,学习年限一般应高于2年,以保证学习质量。

招收中专(部分职业高中)毕业生的入学考试,必须既考普通文化课,又考理论的和实践的专业技术课,在权重上后者应略高于前者。应当按行业及早制订统一的入学考试大纲。

四、招收其它类中职校毕业生的高职学制

包括培养目标为技术工人的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也可统称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中职学制,这两类学校虽然培养人才类型相同,但教学计划有区别。一般职业高中的文化课时数较多,接近中专校课时数;而技工学校所学文化课数不到一半,但在生产实习周数方面远高于职业高中。因此在掌握技能方面,技工学校强于职业高中。由于教育类型不同,方向也不一致,教学计划又没有统一要求,高职与这些学校的衔接问题比较复杂。

技工学校一般安排操作实习60周以上,工科类高职所需操作实习周数一般累计30周左右。但技工学校学生进入高职后,仍要安排约10周以上实习,进行专业范围内各工种的轮换实习和技术员工作性质的生产实习。因此,技工学校毕业生虽已参加实习60周以上,进入高职后所能利用的有效值只有10周左右。在理论方面要求也不同,以制图课为例,培养技能型人才着重识图(阅读能力),而技术型人才不仅要能识图,还要能作图(表达能力),包括计算机绘图。其它课程在深度、广度侧重点方面都存在在这样或那样的差别,从而降低了学时的有效值。

这类学校的毕业生应当根据缺什么补什么原则,通过1—2年的第4层次学习,使之达到高职的入学要求。

应当尽早公布高职的入学考试大纲,这个大纲一般应与以上入学要求相一致。但在当前多数学生实际水平与要求距离很远的情况下,也可先制订一个临时的,放低要求的入学考试大纲(包括文化课及专业技术课),入学后将学习年限适当延长,可定为3年,第1年补课,第2年学习高职课程。

五、制订教学计划时应注意的问题

以上关于高职学制的建议都要在制订教学计划中得到落实。

1.每个教学计划只能面向一种招生对象,不仅要把普通中学毕业生与中职毕业生区别开来,在中职生中,还要把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毕业生区别开来。

2.每个教学计划不仅要写明招生对象、培养目标及学习年限,而且还要写明与教学计划衔接的入学要求。

3.调查研究是制订好教学计划的必要保证。不仅要调查社会对高职培养目标的实际定位,还必须对招生对象已学过所有理论和实践课程的内容、深度作全面调查,从而避免教学脱节和不必要的重复学习。总之,必须珍惜教学计划中每一个学时,力求取得最大教学效益。

毕业前学习计划篇9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毕业实践教学毕业实习与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a)-0156-02

毕业实践教学主要包括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两个重要方面的内容,是高等教育中培养应用型人才创新思维、专业知识应用、实际动手能力和素质提高的关键性教学环节,是办出应用型高等教育特色的突破口。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策划、组织和实施直接影响学生的最终教学质量、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及学校办学的声誉,探索一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毕业实践教学的新路子,可为创建应用型特色专业提供有力的支撑。为此,该文对应用型高等教育机械、机电专业毕业实践教学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新的毕业实践教学模式。

1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的相互关系

毕业实习是继金工实习、生产实习后的又一次重要教学环节,为适应就业而进行的一次实训,是应用性人才从业、创业的重要适应阶段。毕业设计是在学生完成全部理论学习后所进行的一次综合实训,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随着就业形势的快速发展,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关系越来越密切。毕业实习是毕业设计的重要准备阶段,毕业实习最好结合毕业设计课题,到生产第一线进行专业实践,收集与毕业设计有关的信息和资料,毕业实习的内容和质量对毕业设计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毕业设计要将所学基础知识、专业理论与毕业实习相结合,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检验毕业实习的效果。

2目前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形式与存在问题

2.1目前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形式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目前机械专业毕业实习的主要形式是:由教师带上一个班学生集中到几个企业去实习,考虑到企业接收学生的能力、设备类型及生产工种的要求,适合这种实习形式的企业通常是大中型国有企业。随着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变化,学生就业普遍呈现提前的趋势,实习模式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大部分学生自己联系企业或单位分散实习,只有少数学生在学校专业实验室实习。

毕业设计是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目前毕业设计题目受其内容的制约,基本是由指导教师给出毕业设计题目,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题,然后在校内进行毕业设计。

2.2目前毕业实习形式存在的问题

(1)教师带班集中实习的效果一般。首先,这种方式是一次性将几十名学生集中到一个工厂实习,人数较多,学校和工厂难于管理,双方压力较大。其次,厂方把学生实习看成一种负担,要学校负担一定的实习费用,又不能保证实习时间。因此,这种实习已流于形式,经费开支大,也达不到毕业实习的目的。

(2)学生分散实习管理困难、效果差。接受学生分散实习的单位对学校实习要求不清楚,厂方与学校的沟通不够,指导教师的数量有限,所以,学校对学生的指导与管理跟不上,管理出现真空。由于实习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模糊,单个分散实习的效果比较差,仅靠学生上交的实习报告评定实习成绩显得不合理、不科学。因此,切实加强对学生分散实习的有效管理已成为当务之急。

2.3目前毕业设计形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毕业设计是由教师给出毕业设计题目,学生选题并进行毕业设计。这些题目大多是教师多年来经常指导的虚拟课题,大多数课题脱离生产实际,学生积极性不高,有些教师将以前学生做的毕业设计发给学生参考,使得多数学生根本不思考、不改动,全盘照搬。有些教师有来自生产实际的新课题,但由于大部分参与设计学生的思想状态比较松弛,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不敢把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只能安排给学生一些辅的工作,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的能力根本不能提高。

在与往届毕业生的交流过程中发现,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虽然薪金还算丰厚,月薪3000多,但只能做一些销售、售后服务工作,根本从事不了设计、维修工作,某些在设计院工作的毕业生也感慨在校期间尤其毕业设计期间未能将课本知识与工作实践完美结合,工作起来非常吃力,另有一部分学生到工厂后发现所用与所学相差甚远,必须花费很大精力与时间熟悉业务,叫苦不迭。这一系列问题的出现,说明现行的毕业实践教学环节必须进行改革,否则无法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3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合二为一的教学模式

3.1二者紧密结合教学模式的内涵

如前所述,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阶段,二者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将二者人为分割的教学模式已不太适应教学的需要,必须建立二者紧密结合的教学新模式。新模式必须建立在灵活处理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相融合的基础之上。具体来说,就是将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合二为一。学生可以根据毕业设计课题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的毕业实习工作,也可以在“准就业”的条件下,结合实际工作,根据生产中的具体工艺问题,确定自己的毕业设计课题。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定期检查学生的进度并对疑难问题进行指导,一般的问题及时通过现代通讯手段交流解决。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完成设计,而设计的成果反过来又丰富了实习的内容,从而有利于达到毕业实践环节的目的。

3.2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合并的可行性

(1)长江三角洲优越的产业环境为这一教学模式的运行提供了物质基础。长江三角洲拥有大批三资企业,已形成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材料成型、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主导产业,呈现出对机电类人才的强烈需求,我校学生的实习基与就业基本都在这一区域。因此,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制订适应机械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对现有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模式及内容进行改革,使二者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实习时进入企业选题,从企业引进实际课题进行毕业设计,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可行的,这种模式既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实践中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学生的就业形势提供保障。近年来,我校机械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左右的状态,很多企业要求学生马上到单位见习,学生经过较短的试用期后即安排具体的工作,用人企业通常会要求学生帮助企业解决一定难度的实际问题,如工艺装备的改进、通用机电产品的模具设计等。这类实际问题作为学生的毕业设计课题非常合适,它既使学生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又能使用人单位检验其业务素质、业务水平,因此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责任心,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完成任务。

3.3实施二者结合的教学模式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3.3.1建立适应新模式的质量评价体系

为了强化对这种结合教学模式的管理,保证并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建立适应这种模式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要增加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指标,由于各个学生实习差别较大,实习内容安排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在教学目标中加大思想作风和综合能力培养的权重,在毕业设计的选题要求中,应弹性处理与专业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设计场地不必强求固定实验室,只要能满足毕业设计要求即可,教学过程指标突出对学生独立工作的检查,教学效果的评价应参考毕业实践所在单位的意见,强调创造性。总之,新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以突出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及综合能力考核为基础。

3.3.2教学计划应适应新毕业实践模式的需要

教学计划是学校实现培养目标、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的总体设计的实施计划,是具有指导性的教学基本文件。制定规范化的、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新教学模式的实施,整个学期的教学任务就是新毕业教学实践任务,在时间的安排上可以有大致的阶段划分,但是不应有明显的界限。执行教学计划时毕业实结可作为阶段性总结,与毕业设计一并上交并评定成绩。

3.3.3明确指导教师的职责

与传统分开教学模式不同的是,指导教师既要完成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的组织工作,又要完成连贯且相互渗透的两个环节的业务指导工作。为确保这种教学模式有条不紊地实施,指导教师应认真履行相应的职责。首先,要对学生毕业课题进行方案论证,及时提供指导和质量监督,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其次,发挥企业与学校之间的联系纽带作用,力争为学校搞一些横向合作项目,也为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扩大学校的知名度,为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环发挥实质性作用。

4采用新教学模式具有重大意义

4.1有助于解决目前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诸多问题

首先,以学生的工作单位为主要实习地点,学生在“准就业”的状态下积极投身实际工作,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运用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分析并解决问题。其次,化整为零的实习模式缓解了工厂与学校的压力,经费开支大大节省。最后,通过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的有机结合,可以让学生深入到实际生产中去,及时发现工厂存在的实际问题,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料与实验设备,解决工厂的一些实际问题,逐步与工厂、企业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有利于实习基地的巩固与开拓。

4.2有利于促进产学研合作教育

毕业设计新新模式的实施有助于校企双方增进了解、加强合作。产学研合作教育,能实现合作双方的互利双赢,其中,校企双方良性互动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基础。对学校而言,一是能够营造良好的现场教育氛围,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与交际能力的培养;二是能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缓解高校教学设备投入不足的矛盾,有利于提高毕业实践教学的质量;三是与企业紧密结合,能够比较深入地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促进高校专业设置的调整,有利于高校进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改革,使学校培养的人才更适应于社会的需要;四是可以获得更多的科研项目与经费。

4.3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与能力

新的毕业实践教学模式在具体企业较长时间地运行,要求教师有很高的责任心,同时在企业中争取与有技术好、责任感的技术人员合作,完成指导工作。为此,教师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把握科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勤于学习、思考和研究,这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责任心与业务素质。由于学生毕业实践深入到生产第一线,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在设计过程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完成毕业实践工作,可以直接获得最新的信息,通过与学生一起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结合。

4.4有利于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以毕业实践的教学改革为契机,加强校企合作,在毕业生就业方面也能发挥较大的作用。许多学生通过毕业实习阶段的“准就业”确立自己在企业中的位置,工作能力也得到用人企业的肯定。因此,毕业实践与学生就业有机结合,能提高学生的就业机会,稳定了学生的就业情绪及心态,拓宽学生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

毕业实践是对机械、机电专业学生所学知识的一次全面检验,也是学生参加工作前的一次实战训练。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这毕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提出了要求,与时俱进地采用新的教学模式不但可行,而且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奇文春,王云.工科学生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新模式研究与实践[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4(1):8-11.

[2]胡伟,魏昕.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改进措施探索[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5(9):322-323.

毕业前学习计划篇10

关键词:毕业实习;实践教学;高校

作者简介:陶锋(1977-),男,安徽枞阳人,安徽工程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副教授;王志俊(1979-),女,山西曲沃人,安徽工程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副教授。(安徽芜湖241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2SQRL082ZD)、安徽工程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2jyxm46)、安徽工程大学省级质量工程机械与材料工程实习实训基地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5-0191-02

近年来,大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实践经历成为用人单位选用人才的重要标准。在该就业形势下,社会开始更多地关注大学生的实践问题,特别是在一些条件较好的地区,政府开始采取拨款、联系相关企业、建立见习基地等措施,解决大学生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与社会和政府重视大学生实践相比,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作为大学教育重要环节的毕业实习的质量却有所下降,影响了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就业的竞争力。因此,结合当前形势,重新审视毕业实习教学在高教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有计划、有目的地对毕业实习教学进行系统研究与改革,改善大学生毕业实习质量,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应当成为当前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高校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

毕业实习是将所学知识和社会需求接轨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但由于近年来学生人数增加,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不能满足毕业实习的需求,造成无法有效安排实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毕业实习单位难找,实习经费缺乏

我国高校普遍与企事业单位的关系疏远,且企事业单位大都实行定岗定编,实习学生的加入,既占用企业的资源,又无法立刻融入工作流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办公效率。还有部分单位因担心学生毕业实习会泄露商业技术和管理秘密,加上实习时间的有限性,使得实习单位无法放手让学生工作。这些因素导致校外固定实习基地数量不足,无法满足学生的实习岗位,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毕业实习质量。

毕业实习经费是完成毕业实习必要的物资保障。实习经费不足是很多高校遇到的共性问题。由于扩招和学校规模扩大,高校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日益尖锐,一些高校的实习经费标准十几年都没有变化,但是各种实习支出都在不断增长。实习经费太少不利于调动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的积极性,也会影响学生实习过程中各项活动的开展并最终影响毕业实习质量

2.毕业实习时间安排不合理,实习时间不足

大多数高校把毕业实习安排在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进行。在这一阶段,学生既要进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又要忙于求职和准备研究生入学的复试,在这几方面相冲突时,就会导致学生忽略了毕业实习的重要性而流于形式。有些高校实习时间安排较短,且相当一部分时间学生用于熟悉环境、了解情况,所以真正用于开展具体工作的时间较少;一般学生在实习单位无法独立承担某一项具体工作,因而实习单位往往很少给学生安排具体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还没有进入角色,实习就已结束,导致其很难有机会去检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没有反思的时间和对不足的修正机会,不利于实践能力的提高和经验的积累,不利于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这些持续了多年的毕业实习安排形式,已经严重影响到毕业实习的实际效果。

3.毕业实习管理薄弱

由于毕业实习制度和措施不明确,难以真正落实学生、毕业实习指导教师、毕业实习单位、教学单位的职责与分工,缺乏健全的毕业实习质量评价体系,导致毕业实习内容空洞,缺乏实质性内容。当前毕业实习模式的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毕业实习提供了许多选择的余地,但却给学校管理增加了难度。其一,由于存在自主实习学生比较分散、学校指导教师数量相对不足、教学科研任务繁重等问题,实习指导教师就不可能做到像集中定点实习那样在学生身边随时进行指导。还有一些高校对自主实习缺乏监控机制,导致实习生违反实习单位的规定、不服从实习单位管理等情况时有发生。其二,实习管理制度滞后也直接导致管理不到位。其三,时下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学生毕业后可能不从事所学的专业技术工作,或准备继续深造,所以实习兴趣不足,只是服从学校安排,走过场的情况较为普遍。

二、进一步加强毕业实习工作的思考与策略分析

1.调整专业课程计划,增加专业课的实用性

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很多高校的培养计划只是小幅度的修改,甚至有些原封不动,所以形成了社会需求的变化与培养计划滞后的矛盾。

高校应该用实际行动把“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落到实处,统筹安排,及时调整、完善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毕业实习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可以在不同阶段合理安排学生的毕业实习,培养学生具备适应社会需求的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以学生就业为核心,进行专业课程调整,对一些“无用”、“过时”的课程,大刀阔斧地砍掉;对一些传统的课程,进一步完善其结构内容,使之“与时俱进”;大胆开设一些与学生实习、就业息息相关的新课程,使课堂教学与毕业实习紧密挂钩。按照“前紧后松”的原则调整课程开设,把较多的教学任务集中在前三学年学习,在最后一学年仅安排少量的理论课程或不安排理论课程,让学生集中精力投入到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中。专业课的实用性不足是各高校所面临的共性问题,因此各高校需要加强实践教学实验室和实训室建设的投入力度,积极创造更好的教学条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他们的社会竞争力。

2.明确定位,正确处理毕业实习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关系

社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行业的急剧变化,学生只有不断更新观念,才能与时俱进。高校也要更新办学观念,明确实习的目的和任务,针对不同的实习教学模式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对实习单位的生产、技术、管理和营销有一个全面了解,与实习单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保证教学顺利实现。在实习进行的过程中,考虑学生的求职需求和考研复试需求,合理安排实习进度和实习内容,在确保实习质量的前提下,为学生的求职和考研复试创造良好条件。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及就业三者有机融合,既有效完成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两个关键教学环节,又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积累学生的实践经验,为学生的高质量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的信息化人才。从当前形势来看,自主实习日渐成为主流,因此高校要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研制和优化学生实习方案。同时,大学生也应该“主动出击”,为自己争取合适的实习机会。

3.强化毕业实习的全面管理,确保毕业实习工作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针对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一是要完善实习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习管理规程等各项实习管理规章制度,规范各种操作程序,强化学生实习管理,保证学生实习的规范操作和有序运行。二是要通过思想教育,让学生明确毕业实习的真正目的以及实习对就业的影响,采取必要措施给学生压担子、定任务,要求学生在实习中要认真执行实习计划,对违规、违纪的学生应给予相应的处分,促使学生进入实习状态。三是要建立严格的实习过程监控制度来检查学生的实习效果。指导教师一定要深入学生实习现场,随时进行指导、提问、检查等,要做到对学生实时监控。通过灵活的考核方式促进学生掌握更多的实践知识和技能。

4.增加经费投入,保证毕业实习顺利进行

实习经费不足和实习基地不稳定是影响实习成效的主要障碍。首先要压缩不必要的经费开支,多方面筹措资金,以保证毕业实习任务的完成。为了解决实习经费不足的问题,不但需要提高经费使用效率,还要在节流的同时重视开源,比如允许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走进实习单位,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实习单位可以负担其实习费用,这样可以实现高校与实习单位之间的资源互动。还有一些高校探索出了解决实习经费问题的有效途径,即实习经费由学生和学校共同分担。

一个稳定的实习基地有助于实现实习、科研和就业三方面共赢。对于实习基地不稳定问题,首先高校可采取与实习单位共建实习基地或与实习单位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等策略来解决;其次高校要充分发挥校内资源优势,加大校内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为学生实习提供保障;再次可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教育手段,让学生进行模拟实习,来弥补现场实习的不足,如通过制作仿真系统、工程运行演示系统和多媒体实习软件等,使学生能够进行生产模拟,通过建立远程教育系统和全国实习网站进行操作讲解、成果共享和疑难解答,有效地解决当前实习面临的一些问题。还可以从专业教师中遴选一些项目经费较充足、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研究水平高者,指导毕业生实习与论文写作。这样既可以确保毕业实习顺利进行,又可以鼓励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争取科研课题,参加科学研究,充分利用学校的人力、经费资源,解决毕业实习经费不足的问题。

三、结语

毕业实习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环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对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需要在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下,认真分析、合理选择和有效实施,改变教学观念,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理论,加强管理,将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确保毕业实习的质量,提高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同时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参考文献:

[1]邱荣斌,王钦正.大学生毕业实习的就业功能浅析[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