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公司依法治企工作总结十篇公司依法治企工作总结十篇

公司依法治企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1:58:28

公司依法治企工作总结篇1

一、从法制化管理企业的高度认识普法工作的重要意义,健全机制,落实制度

近几年来,公司党委都把依法治企、依法治电工作列入我司总体规划和精神文明建设目标,实行目标管理,并要求各基层单位要像抓经济工作那样抓好依法治电工作。为了加强对依法治电工作的领导,保证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成立了普法领导小组,由总经理陈昌余任组长,党委委书记朱正春、副书记黄万福同志担任副组长,谢敦泉、王连运、陈龙生、黄贞久、向玉培、吴德明为成员,下设办公室由陈龙生担任办公室主任。同时,在二级基层站所建立了由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保卫、经警、班组长为骨架的普法工作网络,具体实施普法工作的各项任务,使普法工作做到整体推进,不留死角,在广大干部职工中形成人人学法、守法,准备用法的大好局面。

二、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普法工作

坚持普法教育与企业生产实践活动相结合原则。把学法与用法、学法与守法、学法与依法治企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全公司党政各部门与全体员工的民主意识、法制素质,以符合市场经济与一流电力企业的要求。

1、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法律培训。坚持对全体员工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新同志进行普法教育与规章制度学习,使员工能够基本熟悉与自身本职工作相关联的法律知识,做到学法、知法、守法。根据每年年初计划,公司保卫科每年到各基层站所巡回讲课2次,并根据企业实际举办各种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班,在普法教育过程中,坚持以领导干部和经营管理人员为重点,把能否“依法决策、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对财务人员、保卫人员、稽查人员定期进行法律知识培训,使他们及时学习和掌握国家最新颁布和实施的法律法规,以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和依法经营能力。

2、充分发挥宣传阵地作用,多形式开展宣传教育。一是利用广播、电视对各个时期颁布的法律举办专题讲座、开辟专栏反复宣传。二是根据乡下农民法制意识淡薄,可能造成威胁电力设备、设施安全的实际,组成法制宣传队,深入乡村田间地头,张贴标语、散发宣传单、耐心说教,深入宣传《电力法》,提高了用电户的电力法规意识和安全用电意识,正确认识到窃电是违法犯罪行为,对整顿用电秩序起到极大地作用,同时也保证了电网的安全运行。

3、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四.五”普法考试,每年参考率都达98%以上,合格率达99.8%,职工通过学法能够依法办事和依法维护自身利益,法治意识逐步提高。

三、依法建章立制,规范管理行为,将企业导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坚持建章立制工作与促进企业法制化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将法制工作与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及时发现和分析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中有可能引发企业、个人违规、违纪、违法,承担法律责任的倾向性问题,努力从体制、机制、制度和管理监督等方面提出防范措施和相应对策。全司各项制度逐步依法完善,依法治企工作进一步加强,为实现企业稳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保障了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权力和劳动权益,充分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生产、生活秩序。企业经济效益和职工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先后获得县、州、省级文明单位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四、依法治理工作经验

1、依法治理工作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当成公司的大事来抓。

2、依法治理工作必须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常抓不懈。

3、正确运用法律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公司依法治企工作总结篇2

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任务。为增强企业法律意识,提高职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防范法律风险,确保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五五”普法规划)顺利实施,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的《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以及《四川石油管理局“五五”普法依法治企规划》,结合公司实际,制订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四川石油管理局和我公司“十一五”发展规划,结合公司在专业化重组后生产经营采取的新体制和新思路,面对法律环境比较复杂等特点,加强法律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持续推进依法治企,全面提高全员法律素质和依法经营管理能力。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线,坚持普法与依法治企相结合,普法与法律风险防控机制相结合,普法与提高法律管理水平相结合,普法与员工岗位职责相结合,普法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大力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努力营造企业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法治环境和管理秩序。

二、工作目标

通过全面实施“五五”普法依法治企规划,把依法治企、规范管理作为公司发展的根本保障,进一步增强全员法律素质,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法律风险意识、决策管理意识、依法维权意识和依法引领企业发展的能力,建立起完善的依法治企的法律工作机构和制度体系,使依法管理水平和防范法律风险能力进一步提高,各项工作在法律框架内规范运作,法律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形成依法治企的价值取向、氛围和机制保障,为公司持续、高效、协调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三、主要任务。

(一)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和基本法,全面形成依法治企格局。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和基本法,是法律宣传教育的基础和重点工作。要使全体员工,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宪法意识和基本法律意识,在公司法理念、规章制度建设、授权管理、运作程序和涉外关系等方面充分体现法治精神,营造依法决策、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依法行使权利并履行义务的氛围;要结合“五五”普法和依法治企,持续健全和完善法律制度保障体系,形成与公司组织体系、管理体系和业务发展相适应的,覆盖公司全部管理事项和各个岗位的制度管理体系;全面加强企业法律顾问队伍建设,培养一支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企业法律顾问队伍。

(二)深入学习宣传与企业经营管理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全面推进法律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要结合“五五”普法,充分认识法律环境变化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加强法律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清晰界定每一风险领域的风险点,通过工作程序落实防控措施和责任,建立对法律环境变化反应敏锐、应对风险措施得当、效果显著的法律风险防控机制。争取在20xx年实现对重大经营管理、改革项目的法律支持率分别达到100%,基本杜绝因过错引发对外纠纷、法定权利未取得或丧失、违规对外担保、擅自对外承诺附义务事项、故意违章等现象,将法律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控制到最小程度。

(三)深入学习宣传与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保障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的顺利进行。认真学习贯彻安全环保法规,推进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实现由“无事故发生”安全状况向“无隐患失控”安全状况的根本转变;增强全员的安全生产意识;深入学习《公司法》及相关配套法规,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依法规范工程发包、分包等工作;依法强化知识产权管理与专利商标保护,深入研究知识产权管理的特点,制定公司知识产权战略,建立健全商标、专利、专有技术等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及公司标识保护、商业秘密保密制度;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依法优化完善土地和房屋等权属管理;结合普及劳动法律法规,依法加强劳动用工管理,进一步完善员工的招收、录用、培训制度。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要将专门法特别是涉及企业员工和妇女权益相关法律法规纳入重点宣传教育内容。

(四)深入学习与职工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全面提高职工依法维护权益的自觉性,创造企业和社会和谐发展的法治环境和秩序。与公司企业员工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是普法宣传的重要内容,要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线,提高公司员工的法律意识、岗位权利和责任意识,提高员工对依法维权、依法解决争议的认识,增强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纠纷的能力,为公司发展创造和谐环境和良好的企业管理秩序。

四、基本要求

(一)突出重点。在全面深入地开展普法学习的基础上,认真

抓好普法重点。

1.重点对象:一是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分公司领导,二是市场开发、工程造价、国际合作、生产运行、安全环保、经营管理、劳动人事、财务资产、工程技术、知识产权、印章、保密等重点岗位的员工。

2.重点学习内容:以《宪法》为核心的《民法通则》、《公司法》、《合同法》《建筑法》、《劳动法》、《安全生产法》《刑法》等基本法和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以及与公司和谐发展、稳定和诚信建设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1)各级领导干部侧重学习《公司法》、《合同法》、《安全生产法》、《资源环境保护法》、《资源节约法》、《劳动合同法》《赔偿法》等法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资本运营等方面的法规,以及《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产品质量管理》、《招标投标法》、《知识产权法》、《世贸组织规则》、国际经贸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还要侧重学习会计法律法规。

(2)各级机关的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侧重学习与公司经营管理相关的《公司法》、《合同法》、《招投标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知识产权保护法》、《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商业秘密等法律制度;与企业内部管理相关的工程造价、财务、用工、安全生产、劳动保障、养老、企业法律顾问等法律制度;与企业外部环境相关的银行、证券、保险、税务、环保、资源、世贸规则、反倾销等法律制度;与企业同行政主体关系相关的《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及《行政诉讼法》等法律制度;与企业纠纷处理相关的企业法律顾问、公证、复议、仲裁、诉讼等法律制度;涉外业务较多的单位或部门,在上述基础上,还要学习已有的市场和目标市场所在国的国际法律法规以及外国当地法律。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以、国资委、司法部、全国普法办编写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律知识读本》作为统一读本。

(3)特殊岗位技术人员学习专业法规和规章,特殊岗位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其专业技术工作需要,重点学习与专业技术岗位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造价工程师注册管理办法》,《注册建造师管理规定》,《国有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等专业技术法规和国家专门规章,并接受国家定期的注册执业管理培训。劳动部门加强对市场化用工人员的职业资格考试考核和安全法律法规学习培训。

3.突出实效性。

通过“五五”普法和依法治企,重点提高公司全体员工特别是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和依法办事能力,形成以企业法律顾问制度为主线的企业法律风险防控长效机制。

(二)健全规章制度。在总结以往普法经验的基础上,从制度上保证“五五”普法依法治企工作的深入开展,并与法律风险防控机制紧密结合。重点建立以下几项制度:

1.普法学习制度。一是建立公司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和案例分析制度、党委中心组法律理论学习制度;二是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法律知识培训制度,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常规法律培训和各种短期法律知识培训;三是将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学习法律知识作为公司领导人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

2.公司领导干部法律意识和依法经营管理能力考核制度。领导干部任职前,要考核其法律意识、法律风险意识和依法经营管理能力。要把领导干部依法决策和引领企业发展、依法防控法律风险、依法经营管理、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能力,作为任职考核的重要内容。

3.公司重大决策法律论证审核制度。要建立健全企业重大经营决策的法律论证、法律审核制度,明确法律论证、制度审核的范围、权限和审核程序,落实依法治企的相关责任,建立企业重大决策法律风险防控机制。

4.企业法律顾问制度。要切实做到企业法律顾问的职能、岗位和人员“三落实”,保证企业法律事务机构享有企业经营业务的知情权和法律审核权,全面落实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建设任务。为“五五”普法和依法治企、进行法律风险防范提供制度保障。

(三)抓好普法学习。

根据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每年学习法律知识的时间要保证在40小时以上的国家规定,公司普法的具体安排如下:

1.公司党委中心组定期安排普法时间,专门学习法律知识。

2.公司机关的学习分两种情况安排:与机关部门专业管理相关的通用性法律学习,纳入机关各部门统一学习计划,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讲座;专项法律知识的学习由企管计划部会同各有关部门、组织专题讲座。

3.各单位领导的普法学习结合实际,参照公司机关的方式,纳入党委中心组学习安排。机关工作人员参照公司机关的安排进行。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法律学习通过专题讲座或普法光盘、录象等方式进行,保证每年有40小时的学习时间。

(四)广泛宣传。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各种媒体进行普法宣传,要采取板报、墙报、宣传专刊、法制专题节目、法治图片、摄影、法治宣传日、宣传周、宣传月等多种普法形式,广泛宣传“五五”普法和依法治企的重要意义,有针对性地宣传法律知识。

(五)加强企业法律顾问队伍建设。企业法律顾问队伍建设是依法治企的重要保障之一。要加大企业法律顾问的培养、考核、选拔和使用力度,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顾问管理的各项工作机制。“五五”普法期间,要初步建立起一支政治素质好,法律业务精,管理能力强、文化程度与专业结构合理的企业法律顾问队伍。

(六)按照中央关于开展“法律六进”活动要求,创新法制宣传形式。以“宏扬法治精神、普及法律知识,共建和谐社会”为主题,按照中央关于开展“法律六进”活动的要求,开展“法律进机关”、“法律进部室”、“法律进项目工地”、“法律进分包企业”等专业普法活动。引导机关、部室、车间(队站)、班组、提高依法管理、依法办事水平。“五五”普法期间,有条件的单位,要利用现有工作场地、设施、建立中国石油法制宣传栏或普法教育网,通过普法专栏、网上答疑等多种普法形式,积极为石油企业员工提供高效的法律咨询。

六、工作步骤和安排

“五五”普法规划从开始实施,到20xx年结束,共分三个阶段:

(一)宣传启动阶段:12月底之前。各单位、各部门要结合本单位特点制定“五五”普法规划实施计划及具体措施,建立“五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做好“五五”普法宣传发动工作,为“五五”普法深入发展奠定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二)组织实施阶段:1月至20xx年。依据本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每年制定工作计划,突出年度工作重点,做到部署及时、措施有效、指导有力、监督到位,确保“五五”普法规划全面贯彻落实。根据本规划,各单位按年度计划,每年组织一次检查,考核和总结,及时表扬先进,督促落后,并于每年11月底将本年度的总结材料上报公司普法依法治企办公室。

(三)总结检查验收阶段:20xx年1月至12月。各单位、各部门在公司普法依法治企办公室统一领导下,对本单位、本部门对“五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和依法治企的开展情况进行自检自查和认真总结,并于20xx年4月15日前上报总结材料。公司在8月份以后对各单位、各部门进行抽查,考核验收,并作好迎接上级检查验收和全公司“五五”普法总结表彰工作。

七、组织领导和工作保障

(一)进一步加强对“五五”普法和依法治企工作的领导。各级党政工团组织要高度重视“五五”普法依法治企工作,把“五五”普法工作作为实施公司“十一五”发展战略,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机制保障,作为维护公司稳定,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措施来抓,真正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精心部署,狠抓落实。各单位要进一步健全普法依法治企领导机构和普法领导小组办公室,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检查等职能。做到“五五”普法和依法治企工作有主要领导抓、有专门法律机构管、有法律专业技术人员做。各级党政工团组织,要积极配合,齐抓共管,共同推进“五五”普法和依法治企工作。

公司成立由分管法律工作的主要领导为组长,公司党办、公司办、企管计划部、组织人事部、财务资产部、思想政治工作部、机关事务部、质量安全环保部、市场开发部、国际工程部、维稳办、纪委监察部、公司工会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五五”普法和依法治企领导小组。日常普法工作由企管计划部承担。各部门确定一名部室领导抓本部门和部门管理范围内的普法工作。

公司“五五”普法依法治企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制定“五五”普法依法治理企业的规划,负责“五五”普法工作的组织、部署、协调、监督、检查和考评;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有关“五五”普法学习、考核及依法治理的制度、措施;组织“五五”普法资料的编制、发放工作。

(二)进一步建立健全完善对企业法律顾问的培训制度。不断提高企业法律顾问和助理法律顾问的岗位工作能力。充分发挥企业法律顾问在“五五”普法和依法治企中的法律骨干作用。

(三)建立健全协调配合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机制。尽力解决基层法制宣传教育在人员、教材、经费、设施等方面的困难,努力创造良好的“五五”普法宣传教育条件。在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中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因人制宜,防止形式主义,注重实效。

公司依法治企工作总结篇3

××网通是一个年轻的企业,从其前身一××通信公司成立,到与原吉通和原网控公司融合,最终成立新兴的××网通公司只有两年多的时间。因为年轻,××网通普法和依法治企的经验还不够丰富,但由于秉了老邮电企业的优良传统,××网通从来没有放松过“四五”普法和依法治企工作。现对××网通自成立以来的“四五”普法和依法治企工作总结如下:一、建立健全普法领导机构,强化监督保障措施。公司党组对法制工作十分重视。为加强对“四五普法工作的领导和监督,公司成立了普法领导小组。建立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责任制,有计划,有目标,有部署,有检查,保证工作的贯彻落实。按照国家“四五”普法规划的要求,将普法工作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为“四五”普法依法治理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和经费保障。二、开展”四五”普法动员,提高全员认识。××网通成立之初,就通过对”四五”普法的动员,提高全体员工对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普法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树立长期、持续推进普法工作的观念,增强工作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四五”普法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公司把普法教育作为提高干部、员工素质的基础性工作,推进依法行政;把学法、守法、用法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依法治理、整顿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把普法教育贯穿于整个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促进依法经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把普法教育作为舆论宣传的重要内容,促进全体员工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监督企业的经营活动,为“四五普法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三、加强法治教育,增强法治观念,推动依法治企制度化、规范化进程。公司党组身体力行,带头学法用法。公司建立了法律顾问制度,聘请××知名的刘洪律师事务所的马国祥和庄佳晶律师为公司法律顾问,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工作,审核、规范合同文本,对员工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培训。作为经营型企业,公司特别加强《合同法》、《税法》等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为了强化合同法律意识,提高合同管理水平,年初公司召开了合同法律知识学习培训会议,对相关管理人员的合同法律知识水平进行测试和培训;同时,公司坚持依法纳税,由于表现突出,2004年度被中共鼓楼区委宁海路街道工委、鼓楼区人民政府宁海路办事处评为“税源经济工作先进单位。在各项通信建设和业务经营工作中,××网通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司的规章制度,坚持企务公开。并通过多种形式,增强广员工自律意识、责任意识和政治意识。四、立足行业特点,强化学习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公用电信设施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为维护公用电信设施的安全和通讯管理秩序,依法惩治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犯罪活动,根据刑法有关规定,最高人民法院自2005年1月11日起施行《关于审理破坏公用电信设施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司法解释》),信息产业部、中国网通集团先后召开学习宣传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电视电话会议,全面部署开展学习宣传《司法解释》活动。《司法解释》的实施对强化通信监管力度,营造公平公正的通信竞争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学习宣传《司法解释》是通信行业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网通认真贯彻执行《司法解释》相关规定,坚决杜绝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更高要求,希望他们将学习《司法解释》与“四五普法”工作相结合,进一步提高法制意识,深刻认识破坏公用电信设施、阻碍互联互通的危害性和法律的严肃性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提高依法经营的自觉性。同时做好员工的宣传教育工作,指导员工统一思想,提高法律素质,进一步增强局意识、责任意识,充分运用《司法解释》,保障公司合法权益。下一阶段,公司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进一步提高认识。普法依法治理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江总记指出,“一种观念的树立,一种意识的培养,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要充分认识法制宣传教育的长期性、艰巨性,并逐步使之制度化、规范化”。××网通将按照江总记的要求,充分认识普法依法治理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努力开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新局面。二、突出重点,进一步抓好学法用法工作。1、重点抓好领导干部的学法用法。要把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要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计划,排出课程和进度,结合典型案例有针对性地学习法律知识,务求使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有较提高。要完善现有的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包括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制度、法律培训制度、理论中心组学法制度等;逐步建立领导干部学法考试考核制度,探索有效的考试考核办法;建立领导干部学法管理监督制度,对领导干部学法考试考核的情况进行登记,将其作为年度考核和任免、晋升、奖惩的依据之一。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是决定工作优劣的重要条件,各级领导,一定要把提高政治素质、法律素质、业务素质放到重要位置,认真履行职责。2、抓好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法用法,促进企业依法经营。企业能否切实做到依法经营,关系到企业自身能否生存、发展和壮,要采取有效措施,推进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法用法工作。要加强对各类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通过法制宣传教育和诚实守信的德治教育,促进企业自觉依法经营。三、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一是举办普法培训班,邀请公司法律顾问授课。培训期间考试考核成绩提交人事部门,作为干部考核、任免的依据之一。二是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为契机,有计划、有声势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力宣传法律法规。三是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扩普法宣传的影响和效果。2005年是网通效益年,××网通改革、发展与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公司将继续高度重视普法依法治理这项基础性、治本性的工作,充分发挥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对规范企业行为、提高管理效能的重要作用。在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同时,把法制宣传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四五普法和依法治企工作的要求,为通信事业以及××市的整体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公司依法治企工作总结篇4

近来来,xx县电力总公司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四五”普法规划确定的“两个转变”、“两个提高”为重要目标,在上级各部门的领导和督促之下,实行依法治企,依法治电,确保了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从法制化管理企业的高度认识普法工作的重要意义,健全机制,落实制度

近几年来,公司党委都把依法治企、依法治电工作列入我司总体规划和精神文明建设目标,实行目标管理,并要求各基层单位要像抓经济工作那样抓好依法治电工作。为了加强对依法治电工作的领导,保证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成立了普法领导小组,由总经理陈昌余任组长,党委委书记朱正春、副书记黄万福同志担任副组长,谢敦泉、王连运、陈龙生、黄贞久、向玉培、吴德明为成员,下设办公室由陈龙生担任办公室主任。同时,在二级基层站所建立了由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保卫、经警、班组长为骨架的普法工作网络,具体实施普法工作的各项任务,使普法工作做到整体推进,不留死角,在广大干部职工中形成人人学法、守法,准备用法的大好局面。

二、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普法工作

坚持普法教育与企业生产实践活动相结合原则。把学法与用法、学法与守法、学法与依法治企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全公司党政各部门与全体员工的民主意识、法制素质,以符合市场经济与一流电力企业的要求。版权所有

1、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法律培训。坚持对全体员工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新同志进行普法教育与规章制度学习,使员工能够基本熟悉与自身本职工作相关联的法律知识,做到学法、知法、守法。根据每年年初计划,公司保卫科每年到各基层站所巡回讲课2次,并根据企业实际举办各种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班,在普法教育过程中,坚持以领导干部和经营管理人员为重点,把能否“依法决策、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对财务人员、保卫人员、稽查人员定期进行法律知识培训,使他们及时学习和掌握国家最新颁布和实施的法律法规,以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和依法经营能力。

2、充分发挥宣传阵地作用,多形式开展宣传教育。一是利用广播、电视对各个时期颁布的法律举办专题讲座、开辟专栏反复宣传。二是根据乡下农民法制意识淡薄,可能造成威胁电力设备、设施安全的实际,组成法制宣传队,深入乡村田间地头,张贴标语、散发宣传单、耐心说教,深入宣传《电力法》,提高了用电户的电力法规意识和安全用电意识,正确认识到窃电是违法犯罪行为,对整顿用电秩序起到极大地作用,同时也保证了电网的安全运行。

3、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四.五”普法考试,每年参考率都达98%以上,合格率达99.8%,职工通过学法能够依法办事和依法维护自身利益,法治意识逐步提高。

三、依法建章立制,规范管理行为,将企业导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坚持建章立制工作与促进企业法制化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将法制工作与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及时发现和分析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中有可能引发企业、个人违规、违纪、违法,承担法律责任的倾向性问题,努力从体制、机制、制度和管理监督等方面提出防范措施和相应对策。全司各项制度逐步依法完善,依法治企工作进一步加强,为实现企业稳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保障了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权力和劳动权益,充分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生产、生活秩序。企业经济效益和职工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先后获得县、州、省级文明单位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四、依法治理工作经验

1、依法治理工作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当成公司的大事来抓。

2、依法治理工作必须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常抓不懈。

3、正确运用法律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公司依法治企工作总结篇5

比较难的问题还在于解决治理的有效性问题,完善公司治理包括制度设计和动态过程,股权结构、控制权市场、其他外部利害关系人如债权银行等,对董事会的结构、职责、权利、董事会需要承担的义务等都会产生影响;不同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下,董事会与其他组织体之间的关系以及互动过程也有差异,这既是公司治理的个性之处、奥妙之处,也是建立有效治理的难点所在

6月26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六次会议,就以推进董事会建设为重点,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年底前基本完成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做出系统部署和安排,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进入收官阶段。在会议上再次强调,加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发挥改革整体效应。国有企业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国有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几十年来,容易改革的事项基本上已经完成,目前面临的都是“硬骨头”,改革涉及面广,牵动着政府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必须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朝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在“破”与“立”的过程中实现各项工作的协同,促进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这也是几十年来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持续推进的重要工作方法。

改制除弊,推进国企动能转换

深改组要求2017年底前基本完成国有企业公司制改制工作,指出这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此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提出,2017年底前,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国务院国资委就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对中央企业公司制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做出了系统部署和安排。公司制改革,是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做优、做强、做大和提高抗风险能力的体制基础。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目标至今25年来,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已经进行了公司制改造,有的省属国有企业改制面已经达到100%,优质国有资产基本上进入了公司制企业。但是,目前依然有一些企业主要是优质资产改制以后、上市以后的母公司和“壳”公司、非主业资产等,是按照1988年印发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进行的工商登记,董事会试点的中央企业中,也有一大部分是依照《企业法》工商登记。但是,企业外部的经济体制早已从计划转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依据不同,在企业的设立、变更和终止,企业的领导制度、企业的运作机制、企业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治理方式以及企业中各种成员和机构的职、责、权等都是完全不同的。

国有企业改制后,企业由遵循《企业法》变为遵循《公司法》,企业由行政隶属关系变为以资本为纽带的出资与被出资关系,无论是单一投资主体的国有独资公司还是主体多元化的有限责任、股份有限公司,均是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负有限责任。依照《企业法》的企业,不存在《公司法》意义上的领导体制、运行机制和制衡机制,总经理(因为即使按照《企业法》存在的企业,原来的厂长目前也已经改为了总经理或总裁)由上级任免、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处于中心地位,即使设立了董事长(如部分董事会试点中央企业),董事长履职行权的基础是部门规章和股东批准的章程,而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董事长与总经理之间只是“授权”不是“分权”的概念,董事长与总经理实质上是上下级关系,总经理是“二把手”。而在《公司法》下,机构设置、职责、运行机制都是明确的,董事会与总经理是委托关系,总经理是执行层,总经理和经理层必须对董事会负责、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董事会决议,对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工作负全面的责任。

《企业法》下,由于没有专司决策的董事会,企业一般是通过党政联席会议或总经理办公会议的形式进行决策,优点是决策效率高、总经理的责任比较明确,但是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都会受到诸多因素的诱导,而且后期的实施对前期的决策也会带来很多影响,决策风险比较大,企业的成败与总经理个人的能力、水平、素质和责任感有比较大的关联性,往往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因此,这种决策方式可能更适合中小型企业以及企业的成长期,并不适合大型企业。而公司制改革后,《公司法》和公司章程对决策层和执行层有明确的职责权限和互动流程,对召开董事会也有严格要求,例如,每次董事会应于会议召开10日前通知董事,将需审议的议案一并送达董事让其在会前有充分的考虑时间;董事会必须由董事本人出席,因故不能出席的,要书面委托其他董事代行其在董事会上行使的董事权利,并应注明委托时间、事项和范围;董事会议事方式实行票决制;出席会议的董事要在会议记录和会议决议上签名盖章,每个人的意见都要记录在案、立项存档,对自己的意见和表决负责任。这种会议和决策方式,使决策责任的落实和追朔有了具体化、制度化的保证,有利于实现责任与权利的对等,形成治理主体规范履职行权、有效激励约束、可追溯的责任追究等体制制度闭环。

因此,国有企业公司制改制后,可以更好地解决国有企业体制机制弊端,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推进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依法规范股东履行出资者职能,推动国有资本的有效流动和国有企业健康发展,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狠抓重点,高效治理还在路上

国有企业改为公司制不是改革的目的,目的在于通过改革解决国有企业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体制机制和问题,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做优做强做大国有企业,持续保持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使国有经济切实担当起“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的重任。而完善公司治理是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目标的体制机制基础,是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的保障。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要以推进董事会建设为重点,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权利和责任对等,抓住了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环节。

董事会是代表投资者对公司实施监督控制、以最大限度地达到投资收益目标的组织机构,是股东大会的执行机关,享有股东授予的所有决策权,在公司治理结构涉及的管理层、董事会、股东等主要的利益主体中,董事会对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效运转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中枢,是公司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的桥梁,也是公司与外部世界联系的纽带。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全面推进依法治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任务”。

2004年,国务院国资委以推进董事会建设为重点,在中央企业进行试点探索,至今101家中央企业已有83家建立了以外部董事制度为主要内容的董事会制度,从规范国资委与董事会的责权利及相互关系、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的董事会结构、保障董事会与其他治理主体协调运转的工作流程,到确保董事会高质量运行的董事选聘、考核、奖惩办法等,先后出台了20余项规章制度,基本搭建起以《公司法》为基础、以公司章程为主要内容的中央企业治理的制度体系。实践中,这些企业在重大投资等方面出现了过去“一把手”体制下难以出现的效果,董事会在防风险、把方向、议大事等方面切实发挥了重要作用,重大决策在董事会被否决或者缓议的情况有之,董事因为不尽职被调整、被问责的有之。更为重要的是,经过十余年的试点探索,公司治理理念和文化已为中央企业接受并成为企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培养了一批专职、兼职外部董事队伍,建立起董事的评价、奖惩和董事会有效运作的制度体系,为下一步推进以董事会建设为重点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积累了实践经验、奠定了基础。

公司依法治企工作总结篇6

一、从法制化管理企业的高度认识普法工作的重要意义,健全机制,落实制度

近几年来,公司党委都把依法治企、依法治电工作列入我司总体规划和精神文明建设目标,实行目标管理,并要求各基层单位要像抓经济工作那样抓好依法治电工作。为了加强对依法治电工作的领导,保证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成立了普法领导小组,由总经理陈昌余任组长,党委委书记朱正春、副书记黄万福同志担任副组长,谢敦泉、王连运、陈龙生、黄贞久、向玉培、吴德明为成员,下设办公室由陈龙生担任办公室主任。同时,在二级基层站所建立了由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保卫、经警、班组长为骨架的普法工作网络,具体实施普法工作的各项任务,使普法工作做到整体推进,不留死角,在广大干部职工中形成人人学法、守法,准备用法的大好局面。

二、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普法工作

坚持普法教育与企业生产实践活动相结合原则。把学法与用法、学法与守法、学法与依法治企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全公司党政各部门与全体员工的民主意识、法制素质,以符合市场经济与一流电力企业的要求。

1、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法律培训。坚持对全体员工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新同志进行普法教育与规章制度学习,使员工能够基本熟悉与自身本职工作相关联的法律知识,做到学法、知法、守法。根据每年年初计划,公司保卫科每年到各基层站所巡回讲课2次,并根据企业实际举办各种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班,在普法教育过程中,坚持以领导干部和经营管理人员为重点,把能否“依法决策、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对财务人员、保卫人员、稽查人员定期进行法律知识培训,使他们及时学习和掌握国家最新颁布和实施的法律法规,以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和依法经营能力。

2、充分发挥宣传阵地作用,多形式开展宣传教育。一是利用广播、电视对各个时期颁布的法律举办专题讲座、开辟专栏反复宣传。二是根据乡下农民法制意识淡薄,可能造成威胁电力设备、设施安全的实际,组成法制宣传队,深入乡村田间地头,张贴标语、散发宣传单、耐心说教,深入宣传《电力法》,提高了用电户的电力法规意识和安全用电意识,正确认识到窃电是违法犯罪行为,对整顿用电秩序起到极大地作用,同时也保证了电网的安全运行。

3、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四.五”普法考试,每年参考率都达98%以上,合格率达99.8%,职工通过学法能够依法办事和依法维护自身利益,法治意识逐步提高。

三、依法建章立制,规范管理行为,将企业导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坚持建章立制工作与促进企业法制化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将法制工作与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及时发现和分析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中有可能引发企业、个人违规、违纪、违法,承担法律责任的倾向性问题,努力从体制、机制、制度和管理监督等方面提出防范措施和相应对策。全司各项制度逐步依法完善,依法治企工作进一步加强,为实现企业稳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保障了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权力和劳动权益,充分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生产、生活秩序。企业经济效益和职工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先后获得县、州、省级文明单位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版权所有

四、依法治理工作经验

1、依法治理工作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当成公司的大事来抓。

2、依法治理工作必须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常抓不懈。

3、正确运用法律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公司依法治企工作总结篇7

1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同时也是开展好企业依法治企工作的生命线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是一部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生动历史;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历程是一部为了群众、服务群众的鲜活历史。正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变,并且创造性地贯彻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贯彻于我们党的全部工作和全部活动中,我们党才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但是,我们必须看到,随着国际国内多变的形势和时期的推移,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的思想也日趋活跃。同时同样在我们的企业中或多或少,总有那么一些党员或党员干部经受不住物资、金钱的诱惑,信仰动摇,理想淡化,革命斗志衰退,享乐思想滋长,甚至完全忘记或违背了党的宗旨,大搞和权钱交易,他们对党的威望产生的破坏力决不可低估;一些党员受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对共产主义信念发生动摇,产生了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追求腐朽生活方式。

在电力集体企业依法治企工作实施过程中,更是要紧紧依靠广大职工,坚持走群众路线,以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和职工群众存在的难点、热点问题为目标。结合实践教育活动的第一环节“批评教育阶段”和第二环节“查摆问题阶段”工作情况,电力集体企业坚持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提出各类与依法治企相违背的问题。通过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刻看到企业存在问题的关键所在,才能及时解决问题,把握好电力集体企业的发展方向。由此可见,在电力集体企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对依法治企工作的深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群众路线是开展好企业依法治企工作的生命线。

2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有效推动依法治企工作是电力集体企业实行可续性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几年来,公司党委始终都把依法治企、依法治电工作列入我司总体规划和精神文明建设目标,实行目标管理,并要求各基层单位要像抓经济工作那样抓好依法治企工作。为了加强对依法治企工作落实到位,企业始终坚持建章立制工作与促进企业法制化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这也符合实践教育阶段的第三环节既“整改问题环节”的工作要求。

公司现在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开展这一活动很重要也很必要。法治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重要手段。中央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讲究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随着我国法律法规体系的日益健全,社会法制环境不断完善,全民法制意识不断增强,社会监督更加公开透明,对企业依法经营、照章办事的要求不断提高;同时,依法治企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党和政府管理企业的基本方针。依法治企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建立防范风险的依法治理机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经途径,是21世纪企业管理的必然选择。目前,电力企业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资产处置问题、人员身份问题、人员安置问题等都需要依照法律法规妥善解决,如果我们的有关承办部门和人员不懂法、不知法、不守法、不按法办理和处置,将会给企业和个人组成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所以,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论是对于我们企业的改革发展、前途命运,还是对于我们企业的每一位员工来说都是一次至关重要的活动。

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效推动集体企业依法治企工作,将规范化工作与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及时发现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第二环节和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中有可能引发企业、个人违规、违纪、违法,承担法律责任的倾向性问题,从体制、机制、制度和管理监督等方面提出防范措施和相应对策。通过不断整改使得各项制度逐步依法完善,健全完善规章制度,依法治企工作同时也得到进一步加强,为实现企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提高职工群众的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是开展好“依法治企:有效保证和维护企业和谐稳定的先决条件,进一步提高了企业依法开展业务、自觉规范行为,防范法律意识、保障生产安全的认识和观念,是公司实行可续性发展的必然要求。

3大力开展依法治企工作也是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行之有效的重要表现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最终要看成效,结合电力集体企业实际情况,最重要的是要让广大职工群众感受到实惠,感受到企业的发展前景,能置身于企业发展进程中去。大力开展依法治企工作是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表现,法经营也是国家和社会对于一个企业最基本的要求,同时也是一个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必须遵循的原则。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企业要在市场经济中求生存、求发展,必须借助于法律手段。因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与国家的关系、企业与企业的关系以及企业内部包括企业和职工的关系都要靠法律来调整来维护。只有依法治企才能促进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公司依法治企工作总结篇8

论文摘要:最优公司治理合约是人们在约束条件下理性选择的结果。社会制度基础就是公司治理合约选择的给定约束条件、社会制度基础发生变化,公司治理合约模式也将随之发生相应变化。追求总交易费用最小化是公司治理的目标。美国公司治理合约模式也在不断演化中,特别是近些年来。出现了较大变动,这是社会制度基础变化的结果,演变过程体现了路径依赖特征。我国企业也应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对公司治理模式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革。

公司治理制度是一系列的激励、保障争议解决过程的安排,它被用来规范公司中各利益相关者的行为。人们重视公司治理问题,是由于在现代公司两权分离和现代市场信息不对称情况下,问题不可避免。有效的公司治理被当成企业获取较高经营业绩和实现长期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特别是前一段时期出现的世界级大公司的财务丑闻和破产倒闭事件,让人们不得不关心公司治理问题。为此,美国也重新修订了《公司法》《新的镶公司法》加大了公司高层管理者在治理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使学术界掀起一股新的关注公司治理问题的高潮。

一、公司治理合约的分析框架

公司治理的本质,实际上是企业行为人对企业权力和利益的争夺。准确把握公司治理问题应从企业所有权角度出发,公司治理就是一个关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契约。现代经济学理论认为,现实经济中形成的各种合约,都是人们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谋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选择结果。同样,企业的治理合约也是人们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迫求利益最大化的结果。公司治理合约选择的约束条件,就是企业所处的制度环境,也即社会的制度基础,包括社会的经济制度、法律制度、文化特征、政治制度以及由此派生的企业制度基础,如资本结构、股权结构、债务结构,等等。

现实社会中,资源又是短缺的。正是由于资源的短缺性,导致了产权的重要性。现代企业是一种委托型企业。这就决定了企业不同组成主体在委托关系中,发生产权的部分或全部的转移,形成不同的合约模式。不同治理模式最终的治理成本又不同,公司治理合约选择的目标是实现治理成本的最小化。

交易是寻求满足的一种手段。交易费用又可分为内生交易费用和外生交易费用。内生交易费用是市场均衡同帕累托最优之间的差别。外生交易费用是指在交易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发生的那些费用。从治理成本的不同成本类型看,治理成本实际上是内生交易费用和外生交易费用的不同表现形式。任何治理合约所发生的治理成本相当于治理合约的总交易费用。一个公司治理合约选择及其演进,其直接影响因素是包括内生交易费用和外生交易费用在内的总交易费用.。而决定总交易费用的主要因素,是社会制度基础。也就是说,企业治理合约模式是在现有制度均衡框架内,追求总交易费用最小化的结果。社会现有制度基础是公司治理合约选择的直接影响因素,而杜会分工水平、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是公司治理合约模式的间接影响因素,公司治理合约是这些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二、美国公司治理合约的选择依据

美国公司治理合约也是在特定的社会制度基础上形成的,它建立在普遍分工基础上,社会分工程度深化,人们普遍认为专业化是节约社会资源、提高生产效率的必由之路。社会分工的深化也确实促进了美国各类市场的较高发育,市场交易效绷良高,降低了市场机制界定产权的交易费用,这为美国市场化公司治理模式的形成和选择提供了制度基础。美国是个人主义和平民主义思想较重的国家,美国的法律也倾向于不让任何一家机构具有举足轻重的力量,禁止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持有工业和商业公司的足够起控制作用的大宗股票,并在信息一披露上对构投资者的买卖增加一要求,在单个企业中,单个机构拥有的股份比例是很有限的。民意调查也表明,美国人对权力的集中有一种持久的不信任感,不管这种权力的集中是在政府内还是在政府外。并且,美国式的全民竟争性选举和社会利益集团的普遍存在,强化了经济权力的分散性,促使对经济权力集中进行限制的法律的出台和强化,最终导致美国企业股权结构的高度分散。”

美国模式的公司治理合约,是典型的普遍关系治理合约。其特点表现为企业以股权融资和保持距离型融资为上,主要借助资本市场的外部化治理机制、不同利益主体权力制衡的内部治理机制以及以剩余索取权分享的物质激励为主的经理激励机制实现治理。

在美国,历.史所形成的市场体系完善、分工细化、股权分散等制度基础,导致在确定产权的费用中,人们更愿意在拓广潜在贸易.关系和实现不同利益主体竞争投人更多的费用:..因为股权分散,个人持有某个特定企业的股票比例小,对于股东个体而言,采取“用手投票”的方式是不划算的。并且。,严重的“搭便车”问题也降低了股东“用手投票”的积极性。这必然形成外部的市场化治理和产权界定准确度高的公司治理合约。综合而言,在既定的制度基础条件下,美国模式的公司治理合约能够降低总和的交易费用,高效率的资本市场可以进一步促进社会分工和提高专业化的效率,社会资源配置会产生高效率和效益。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美国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具有很强的制度依赖性,是在一定社会制度基础上的现实选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总交易费用最低。在现实中表现为,在某一特定的历史阶段,美国模式是有效率的,对美国经济发展的贡献是不容置疑的。

三、美国公司治理合约的演进与变革

社会制度环境决定了公司治理模式,公司治理模式适应于社会制度环境。社会制度环境又是处于不断演化中的。不变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这就决定了任何一种有效的公司治理模式,都不是僵化的,都会随着制度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演化。

社会制度的演化是行为人博弈的结果。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社会制度的变迁方式包括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诱致性变迁指的是现行制度安排的变更或替代,或者是新制度安排的创造,它是个人或一群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的。与此相反,强制性变迁由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实行。

诱致性制度变迁是渐进式的,过程漫长,呈现出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也就是说,一方面原有的制度环境对制度变迁的方向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有学者称为“惯性”,这种“惯性”可能是效率的表现也可能是既得利益集团阻碍变革的政治因素;另一方面,多重博弈均衡微小的改变通过自强化机制可能形成对制度的锁定、影响对更有效率制度的选择。即使是强制性变迁也具有路径依赖特征,常常受制于如习俗、文化传统和心智模式等非正式规则,有时这种影响程度是巨大的。因此,有理由认为,任何制度变迁方式都具有路径依赖特征,不管这种依赖程度是明显还是不明显,是强还是弱。制度是浓缩信息的载体,这些信息涉及参与人在一些重要场合行为决策的基本特征,也就是说,参与人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制度的指导和约束。所以,社会制度的演化,必然影响交易成本大小、结构以及行为人的交易行为,进而公司治理合约模式将会发生变化。

近些年来,世界经济格局和经济环境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各国的制度环境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传统的公司治理模式也在潜移默化地演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来看,美国公司治理模式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这其中即有诱致性变迁的作用,也可以看到强制性变迁的影子,这种变迁节约了总的交易成本,适应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资本市场上的恶意收购受到了立法的限制,对股东至高无上的权益提出了质疑。特别是上个世纪劝年代末,美国许多州出台了反收购法,股东权益受到很大限制;②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明显加强,不再扮演单纯的投机者角色,美国沃顿商学院教授迈克尔·尤西姆认为出现了由“管理人资本主义”向“投资人资本主义”的转化;③放松了对银行持有公司股票的限制,使银行的能量得到进一步释放,银行开始以独特的双重身份(股东、债权人)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一定的相机治理作用;④员工开始参与公司治理,最近十几年在西欧模式的影响下,美国的劳资关系出现了松动的迹象,一些公司的董事会中出现了职工的影子;员工持股计划也改变了职工单纯劳动者的身份。还有一个最明显的强制性变迁的例子,就是美国7月通过的《加胆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虽然它对美国公司治理模式的具体作用还要等一段时间才能观察到,但它带来的影响是绝对不能忽视的。不过,从总体上看,美国社会制度环境的变化,主要还是沿着原有的外部市场资本主义轨道演进,进一步强化了外部市场的功能和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所以说,英美模式的公司治理合约近些年来出现了一些变化,但总体上还是表现出原有的治理特征。

美国公司治理模式的这一系列变化,可能是有意识的、自觉的,也可能完全是适者生存的规律所致,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公司治理的模式特点。只是由于社会制度环境发生了变化,才不得不在治理制度上做出相应的反应。这说明在治理制度的演化博弈中,路径依赖和惯性是重要的。

四、结论与启示

综上所述,公司治理合约是社会制度基础的函数,社会制度基础发生了变化,公司治理合约模式也会相应发生变化。但社会制度演化的路径依赖特征决定了公司治理合约也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对于我国,正处于转轨经济时期,一方面,我们必须正视社会制度变化给公司治理合约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必须清楚在社会制度基础条件不具备的条件下,不要完全照搬一个国家的现有模式。任何制度安排,包括公司治理合约的安排,都是特定国家的政治、法律、历史、文化等环境因素的产物。我们可以吸收各种模式的优点,但更需要透彻理解各种模式赖以生存的土壤环境,刻意模仿甚至照搬某种模式是非常危险的。

公司依法治企工作总结篇9

第一条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进一步搞好国有企业,推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和壮大国有经济,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有参股企业中的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金融机构中的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不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企业国有资产,是指国家对企业各种形式的投资和投资所形成的权益,以及依法认定为国家所有的其他权益。

第四条企业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国家实行由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第五条国务院代表国家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大型国有及国有控股、国有参股企业,重要基础设施和重要自然资源等领域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国有参股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由国务院确定、公布。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级人民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对由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以外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国有参股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其中,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国有参股企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公布,并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备案;其他由设区的市、自治州级人民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国有参股企业,由设区的市、自治州级人民政府确定、公布,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备案。

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区的市、自治州级人民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以下统称所出资企业。

第六条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区的市、自治州级人民政府,分别设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根据授权,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依法对企业国有资产进行监督管理。

企业国有资产较少的设区的市、自治州,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不单独设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严格执行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坚持政府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坚持政企分开,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不行使政府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政府其他机构、部门不履行企业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

第八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依照本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严格执行法律、行政法规。

第九条发生战争、严重自然灾害或者其他重大、紧急情况时,国家可以依法统一调用、处置企业国有资产。

第十条所出资企业及其投资设立的企业,享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企业经营自。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支持企业依法自主经营,除履行出资人职责以外,不得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第十一条所出资企业应当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对其经营管理的企业国有资产承担保值增值责任。

所出资企业应当接受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实施的监督管理,不得损害企业国有资产所有者和其他出资人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

第十二条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是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负责监督管理企业国有资产的直属特设机构。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设区的市、自治州级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是代表本级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负责监督管理企业国有资产的直属特设机构。

上级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对下级政府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十三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是:

(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对所出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维护所有者权益;

(二)指导推进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改革和重组;

(三)依照规定向所出资企业派出监事会;

(四)依照法定程序对所出资企业的企业负责人进行任免、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对其进行奖惩;

(五)通过统计、稽核等方式对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进行监管;

(六)履行出资人的其他职责和承办本级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除前款规定职责外,可以制定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规章、制度。

第十四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主要义务是:

(一)推进国有资产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推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调整;

(二)保持和提高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领域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

(三)探索有效的企业国有资产经营体制和方式,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促进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企业国有资产流失;

(四)指导和促进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管理现代化;

(五)尊重、维护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营自,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促进企业依法经营管理,增强企业竞争力;

(六)指导和协调解决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改革与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第十五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向本级政府报告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状况和其他重大事项。

第三章企业负责人管理

第十六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负责人的选用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

第十七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照有关规定,任免或者建议任免所出资企业的企业负责人:

(一)任免国有独资企业的总经理、副总经理、总会计师及其他企业负责人;

(二)任免国有独资公司的董事长、副董事长、董事,并向其提出总经理、副总经理、总会计师等的任免建议;

(三)依照公司章程,提出向国有控股的公司派出的董事、监事人选,推荐国有控股的公司的董事长、副董事长和监事会主席人选,并向其提出总经理、副总经理、总会计师人选的建议;

(四)依照公司章程,提出向国有参股的公司派出的董事、监事人选。

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区的市、自治州级人民政府,对所出资企业的企业负责人的任免另有规定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建立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制度,与其任命的企业负责人签订业绩合同,根据业绩合同对企业负责人进行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

第十九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依照有关规定,确定所出资企业中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的企业负责人的薪酬;依据考核结果,决定其向所出资企业派出的企业负责人的奖惩。

第四章企业重大事项管理

第二十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负责指导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审核批准其所出资企业中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的重组、股份制改造方案和所出资企业中的国有独资公司的章程。

第二十一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照法定程序决定其所出资企业中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的分立、合并、破产、解散、增减资本、发行公司债券等重大事项。其中,重要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分立、合并、破产、解散的,应当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审核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照法定程序审核、决定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其所出资企业中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的有关重大事项时,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照公司法的规定,派出股东代表、董事,参加国有控股的公司、国有参股的公司的股东会、董事会。

国有控股的公司、国有参股的公司的股东会、董事会决定公司的分立、合并、破产、解散、增减资本、发行公司债券、任免企业负责人等重大事项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派出的股东代表、董事,应当按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指示发表意见、行使表决权。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派出的股东代表、董事,应当将其履行职责的有关情况及时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报告。

第二十三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决定其所出资企业的国有股权转让。其中,转让全部国有股权或者转让部分国有股权致使国家不再拥有控股地位的,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四条所出资企业投资设立的重要子企业的重大事项,需由所出资企业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另行制定,报国务院批准。

第二十五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协调所出资企业中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的兼并破产工作,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企业下岗职工安置等工作。

第二十六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拟订所出资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调控所出资企业工资分配的总体水平。

第二十七条所出资企业中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经国务院批准,可以作为国务院规定的投资公司、控股公司,享有公司法第十二条规定的权利;可以作为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享有公司法第二十条规定的权利。

第二十八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可以对所出资企业中具备条件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进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

被授权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对其全资、控股、参股企业中国家投资形成的国有资产依法进行经营、管理和监督。

第二十九条被授权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应当建立和完善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并承担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责任。

第五章企业国有资产管理

第三十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企业国有资产的产权界定、产权登记、资产评估监管、清产核资、资产统计、综合评价等基础管理工作。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协调其所出资企业之间的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纠纷。

第三十一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建立企业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监督管理制度,加强企业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的监督管理,促进企业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防止企业国有资产流失。

第三十二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对其所出资企业的企业国有资产收益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对其所出资企业的重大投融资规划、发展战略和规划,依照国家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履行出资人职责。

第三十三条所出资企业中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的重大资产处置,需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依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企业国有资产监督

第三十四条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代表国务院向其所出资企业中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派出监事会。监事会的组成、职权、行为规范等,依照《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的规定执行。

地方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代表本级人民政府向其所出资企业中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派出监事会,参照《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五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对所出资企业财务进行监督,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体系,维护国有资产出资人的权益。

第三十六条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应当加强内部监督和风险控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财务、审计、企业法律顾问和职工民主监督等制度。

第三十七条所出资企业中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应当按照规定定期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报告财务状况、生产经营状况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状况。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不按规定任免或者建议任免所出资企业的企业负责人,或者违法干预所出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侵犯其合法权益,造成企业国有资产损失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所出资企业中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未按照规定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报告财务状况、生产经营状况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状况的,予以警告;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纪律处分。

第四十条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企业负责人、,造成企业国有资产损失的,应负赔偿责任,并对其依法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对企业国有资产损失负有责任受到撤职以上纪律处分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企业负责人,5年内不得担任任何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企业负责人;造成企业国有资产重大损失或者被判处刑罚的,终身不得担任任何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企业负责人。

第八章附则

第四十二条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有参股企业的组织形式、组织机构、权利和义务等,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和本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三条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有参股企业中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依照《中国共产程》和有关规定执行。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有参股企业中工会组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四条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依据本条例制定实施办法。

第四十五条本条例施行前制定的有关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行政法规与本条例不一致的,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执行。

公司依法治企工作总结篇10

一、准确领会新思想,用新思想武装头脑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形成了一个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有着严密的内在逻辑,为党和国家事业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其内涵十分丰富,涵盖了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治”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其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集中体现在党的报告概况的“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之中,“八个明确”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基本方略是“十四个坚持”。这是我们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必须准确把握的关键。

“八个明确”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在“八个明确”中,第一个明确,指明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及其实现途径。第二个明确,指明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及其解决途径。第三个明确,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第四个明确,指明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第五个明确,指明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第六个明确,指明了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第七个明确,指明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两大目标任务,即: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八个明确,指明了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极端重要性,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这“八个明确”是指导思想层面的阐述,管方向、管路线、管长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提供了基本遵循,也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十四条坚持”即: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这“十四个坚持”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动纲领层面的表述,也是落实这一思想的实践要求,管操作和实施落地。

“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两者在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上是一致的,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战略与战术相结合的理论特色。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这一科学理论体系不仅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伟大纲领,而且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具有深远世界意义。我们必须对“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做到统一学习、统一把握、统一贯彻,不能将两者割裂开来。同时我们要深刻把握这一重要思想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辟人类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学习-宣讲-感悟-实践相结合,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统揽“四个伟大”、做到“四个服从”的政治能力和领导本领。

 二、贯彻落实新思想,以新作为促进发展

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我认为关键要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企业强则国家强,伟大梦想需要一流企业支撑。在党的上发出了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动员令。我们要积极响应总书记号召,努力把公司建设成与伟大梦想相匹配、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需要我们进一步强化使命感、责任感和担当感,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和行动,紧密联系企业实际,把党的的战略部署变为我们企业具体的思路、举措和行动,党政班子以上率下,戮力同心,贯彻落实好国际企业建设的各项任务。

1、扎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加强党的建设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特别是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着力推动公司党建工作向纵深发展,为公司蓬勃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一要突出提高政治站位,忠诚于党,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增强“四个意识”,自觉主动地用带核心、维护核心,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坚决维护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毫不动摇的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格遵守党章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办任何事情、做任何工作都以贯彻中央决策部署为前提,坚决做到令行禁止。二要突出毫不动摇坚持和拥护党对企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正确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职责;把管党治党的各项要求和纪律、措施全面融入公司,切实把党的领导嵌入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实到公司经营管理的各领域、各方面。三要突出全力打造“坚强堡垒”,坚持“一切工作到支部”的导向,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严格遵守党章、党规党纪,扎实落实《公司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手册》,确保基层组织全面有效覆盖、党员队伍真正发挥作用、组织生活严肃规范活泼、工作保障足额落实到位,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四要突出精心铸造“红色引擎”,坚持抓党建聚人心、提升企业凝聚力,引导党员干部职工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言行,身体力行,认真执行集团公司党组、公司党委及公司的决策部署。坚持抓党建促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管理创新、引才育才、履行社会责任上担当有为,努力实现党建强、发展强的“双强”目标。五要突出持续拧紧“责任链条”,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坚持目标引领问题导向、狠抓责任落实,坚持分类指导、强化党内巡察“回头看”、强化考核问责,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着力推动公司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2、扎实落实群众路线,持续转变工作作风

群众路线是党的宗旨和工作方法,也是企业发展壮大的生命线。概况起来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起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对公司而言,一要突出持续加强民主管理和厂务公开,尊重职工、依靠职工、关爱职工,畅通与职工的沟通及职工监督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职工群众工作热情、创造活力和主人翁意识;加强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和党性党风党纪、道德品行教育,把中央、集团公司、公司的正确主张变为全体职工群众的自觉行动。二要突出群众工作的科学性、正对性,坚持将群众工作贯彻到企业管理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之中,持续推进送温暖工程,开展精准扶贫帮困;持续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咨取善道,察纳雅言”,收集和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充分掌握职工工作需求、社会需求、心理需求等第一手资料,努力为职工排忧解难。三要突出领导人员的作风建设,坚持以上率下,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和公司“五种精神”,干字当头,苦干实干,扎实落实公司年度工作部署,奋力开创国际水准企业建设新局面。

3、扎实推进法治建设,落实依法治企

在报告中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国家要依法治国,社会要依法治理,作为一个企业当然就要依法治企,依法治企是维护企业根本长远利益、保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升企业和员工能力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做强做优的内生需要。首先我们党员干部是推进依法治企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新时期要更加注重强化从严治企、合规管理,遵循“一切违法违规风险都是可防可控”的管理思想和要求,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重树形象、提升管理;作为公司党政领导人员首先要带头履行推进法制建设的职责,严格依规治党、严格依法依规决策、依法建立健全公司综合风险防控体系,加强体系运行的监督检查,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坚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证资产保值增值。还要更加注重强化法治宣传教育,认真组织实施普法规划,切实增强干部员工的底线思维,把企业行为和自身行为始终置于党纪国法规和公司制度框架内,确保守住底线,不越红线;切实增强规则思维,用制度管人管事管企业;切实增强理性思维,辩证把握、统筹兼顾公司经营管理中的矛盾和问题,处理好风险与效率、过程与结果、程序与实体、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确保公司在健康合规轨道上发展;切实增强契约思维,大力倡导契约精神,以身作则,带头形成人人讲诚信、讲平等、讲权利义务、讲责任的良好氛围,使契约精神渗透到公司经营管理各领域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