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论文格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2:01:43

林业论文格式篇1

——通过初审的退改论文格式:

一级标题(文题,二号宋体居中;简报、简报三黑居中)

作者姓名(四仿居中,按工作单位集中排,排序加脚注;简报五仿居中;英文论文四仿居中)

地址(六宋居中)

摘要:摘要内容。(小五黑:小五宋,缩两格通栏排;简报不需中文摘要)

关键词:关键词1,关键词2,…,关键词5(小五黑:小五宋)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488(2004)--(小五黑:小五宋)

title(12p黑)

author(10p白)

address(8p斜)

abstract:Content(10p黑:10p白)

Keywords:Key1,Key2,…,Key5(10p黑:10p白,英文都用timesnewRoman体)

正文(五宋通栏,英文论文10p白)

图表:图题小五宋,英文对照10p白。表题小五黑,英文对照10p黑。题目居中排。图注图例、表注用六号或8p。图及表中的所有中文均需加英文对照。图表中的数字及英文全部用timesnewRoman体。表格要求采用“三线表”。图表大小应适中。图表的位置务必在首次提到的文字后面。

二级标题(小四宋,顶格,不接排;简报五黑;英文论文10p黑)

三级标题(五黑,顶格,不接排;简报五楷,空一格接排;英文论文同二级题)

四级标题(五楷,顶格,空一字接排;简报不需四级标题)

­­­­­­­­­­­­­­­­───────────(脚注线)

收稿日期:0000-00-00。

基金项目:名称(编号)。

*1)、2),…为作者排序。…为通讯作者。致谢。(以上均6宋)

林业论文格式篇2

【关键词】城市森林公园生态服务补偿制度设计

一、引言

城市森林公园,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是实现林业生态文化建设的阵地,其提供的生态服务的稳定性不仅直接影响到公园本身的游憩价值及未来发展,更维系到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然而目前城市森林公园在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其生态环境也因大量的旅游冲击出现退化(黄程,2010)。

城市森林公园由于其公共物品的属性及外部性,其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并没有通过市场价值体现出来。随着人们对森林公园旅游需求的不断扩张,确保城市森林公园提供高质量的生态服务的同时尽量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需要制度的约束。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经济增产过程中,政府采用正确的管理模式,即生态补偿制度,希望达到生态阈值之前找到一条通过库兹涅茨曲线峰值的通道,实现经济、自然可持续协调发展(姜宏福、温亚利,2010)。对城市森林公园提供的生态服务、环境服务建立补偿制度,这也是经济发展对生态服务的反哺,最终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二、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关于城市森林公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森林公园的概念、管理、发展不足及应对措施上。城市森林公园是位于城市市区或市郊的、能满足市民日常游憩需求且具有大面积优美森林景观的公园(黄程,2010),而目前由于旅游规划定位有偏失(杨财根,2010),应该加强森林景观培育、合理开发自然和人文景观等对策(孙志立,2005)。

国内针对公共物品的生态补偿制度设计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公益林(田淑英,2009;王蓉,2010)、流域(游彬,2008)、湿地(姜宏福,温亚利,2010;谢屹)及自然保护区(王昌海,温亚利,2010)的生态补偿上。而关于城市森林公园的生态服务补偿制度设计的研究很少,基于公共物品理论、外部性理论、生态资本性理论等理论依据(田淑英,2009)和新森林法,从森林环境功能受益的公共和私人主体必须为此支付费用,开展生态旅游,征收生态补偿税费、成立森林环境补偿基金(刘粲,2003),通过价格、支付、激励机制等创建完善的森林生态服务市场机制(戴栓友,2003;游彬,2008),同时明晰产权(王昌海等,2010),加大公共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王蓉,2010),吸引社会筹资(姜宏福,温亚利,2010)等。综上所述,目前关于专门研究城市森林公园制度设计的文献较少。笔者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从生态服务补偿制度这一角度入手,试图构建城市森林公园生态服务补偿制度。

三、理论分析

根据制度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通过城市森林公园的特殊性质,利用环境资源价值理论、外部性理论、公共物品理论、补偿原则论,试从政府及市场的角度论述城市森林公园生态服务补偿制度设计的理论基础和支持。

1、环境资源价值理论

根据生态补偿理论,环境资源是有价值的。社会经济系统生产和消费的产品价值,来自劳动生产和自然环境,因此自然环境是有价值的。要使社会经济系统能够持续发展,必须使自然环境系统也能够持续发展,这就要求社会经济系统对自然环境作出生态补偿(高岚等,2007)。

城市森林公园的环境总价值包括两个部分: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其中使用价值包括直接使用价值(娱乐、健康价值)、间接使用价值(生态功能、生物多样性);非使用价值包括存在价值和遗赠价值。

城市森林公园目前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直接价值上,即游客支付的门票费用、餐饮费用、娱乐费用等其他相关费用。城市森林公园的生态服务价值经过合理科学的计算后,通过市场交换体现。所以,对维护生态功能的主体所做的贡献给予足量的经济补偿,通过制度创新激励人们从事生态保护投资并使其生态资本增值,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2、外部性理论

城市森林公园一般具有强大的正外部性,其经营者无法要求哪一个部门去支付森林生态效益使用费,致使经营成本得不到补偿;另外市场价格也不能准确反映其全部的生态价值,导致森林经营者私人边际收益与社会边际收益的背离。因此,必须采用庇古手段实现生态补偿,即政府必须通过政策手段实现森林公园生态服务外部效益的内部化,让生态服务成果的受益者支付相应的费用以维持城市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实现外部效应的内部化。

3、公共物品理论

公共物品泛指无排他性或无竞争性的产品。环境质量或服务这类物品大致上都可划入准公共物品。当今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也与环境资源本身的特殊属性有关,即环境资源的公共物品属性。公共财产资源与环境质量恶化污染的根源在于环境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规定得不完全。“搭便车”和“公有地的悲剧”是典型的市场失灵表现。政府对准公共物品的补偿主要体现在通过价格机制、税费补贴的形式直接提供,或者委托给私人部门。

由于城市森林公园的公共物品属性,当旅游活动不可避免地对城市森林公园的环境产生破坏性的污染时,需要完善的制度约束在价格、补贴机制上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或者通过企业、非政府组织维护城市森林公园的环境可持续发展,从而保证城市森林公园的生态服务功能得以持续提供。笔者于2011年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做的相关调查表明,67%的游客认为应该为到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游憩、挖野菜等行为支付相关费用。

4、补偿原则理论

根据福利经济学,卡多尔和希克斯认为,按照帕累托标准,政府实行任何经济政策都会引起市场价格体系的变化,使一方有利,另一方受损,如果做出某种改变,使受益者在补偿了受损者的损失后仍旧比以前好,那么就出现社会福利改进。补偿原则为国家实行经济干预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例如,我们国家实行的退耕还林工程的财政补贴激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城市森林公园提供的生态服务补偿,可以认为是消费者对森林公园的有意或无意的污染而承担的补偿,通过这部分补偿用于城市森林公园的生态建设和维护,促进城市森林公园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保证城市生态环境的稳定,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共处。

四、城市森林公园生态服务补偿制度设计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环境资源价值理论、外部性理论、公共物品理论等理论分析,对我国城市森林公园的生态服务补偿制度设计进行如下研究,将从补偿价格的范围确定、补偿的市场形式,政府的激励机制和私人部门参与,公众参与的角度进行探讨。

1、城市森林公园生态服务补偿市场机制

(1)生态服务补偿价格机制。通过机会成本法、影子工程法等客观方法或支付意愿调查法等主观方法确定城市森林公园的生态服务价格,衡量城市森林公园的价值。根据市场规律,价格总是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通过价格的调整,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不断调整,最终达到均衡,实现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实际上,消费者支付意愿的价格往往高于市场价格,消费者剩余可以作为城市森林公园提供的生态服务补偿,把增加的收入用于城市森林公园生态服务的建设和维护。

(2)生态服务补偿支付机制。公共物品的市场支付形式主要有三种:生态服务开发贸易系统、生态服务自愿私有交易、生态标记(游彬,2008)。城市森林公园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可以通过不同的市场形式进行交换,确保生态服务资源的有效配置。例如,通过生态标记,对城市森林公园进行相关认证,贴上生态标志,像“低碳城市森林公园”,这样会增加城市森林公园的价值,消费者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来消费这种生态服务。当然生态标记的前提是要做好科学、合理、严格的认证,促进城市森林公园的可持续经营。

2、城市森林公园生态服务补偿政府约束

(1)建立城市森林公园生态服务补偿基金制度。根据《森林法》规定,任何从森林环境功能受益的公共和私人主体必须为此支付费用,所征收的费用以森林环境补偿基金的形式解决。城市森林公园提供生态服务,政府可以通过强制性手段,即建立生态服务补偿基金制度。国家对城市森林公园的财政补贴、生态建设支出、社会筹资都可以纳入到补偿基金里面,专款专用,形成强制性约束力,确保城市森林公园生态建设的有效施行。虽然目前我国公益林的生态服务补偿标准由每1/15hm2每年5元提高到10元,对于生态服务的要求来说,这远远不够。所以城市森林公园的生态服务补偿要经过合理测算后,补偿标准或基金投放标准要在满足经营成本的基础上,保障额外的生态建设支出,比如改造林相、植树造林等等。

(2)界定城市森林公园生态服务产权。根据科斯第二定理:如果交易成本为正且较小时,可以通过合理分配初始产权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外部效应内部化,无需抛弃市场机制。城市森林公园的产权不清晰,所有权与经营权、使用权没有明确规定,城市森林公园就会出现开发不当,旅游者就会不遵守规则污染城市森林公园环境。如果明晰产权,按照“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所有权依然是国家所有,如果下发经营权给私人企业,此时政府通过减免税费、加大补贴、技术培训或支持等激励机制吸引私人部门参与城市森林公园生态服务产品的提供和维护。再比如,如果产权清晰,确定城市森林公园的碳排放权,可以通过碳排放交易市场进行交易,不但可以增加城市森林公园的生态服务补偿资本,而且有助于实现城市森林公园的生态服务价值。

3、公众参与激励机制

通过公众、非政府组织采取志愿服务的方式参与城市森林公园的生态保护,比如志愿宣传低碳旅游,义务植树等,对城市森林公园的环境保护起到监督作用。政府应该制定针对公众参与生态保护的激励机制,例如对参与的公众给予名誉上或物质上的补偿,以此激励更多的公众参与到城市森林公园的生态保护上来,自觉维护城市森林公园提供的生态服务。

五、结论

基于外部性、公共物品等理论依据,通过对我国城市森林公园生态服务补偿制度研究与探讨,建立的具体制度如下:一是通过价格机制和支付机制建立城市森林公园的生态服务补偿市场机制,利用市场有效配置资源;二是通过政府建立城市森林公园生态服务补偿基金制度和界定清晰的产权,鼓励私人部门参与,弥补市场失灵;三是制定激励机制,促进公众参与城市森林公园的生态保护。通过构建以市场、政府为主体的制度,城市森林公园的生态服务功能将会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杨敏、杨延风、张谦、宋保平:森林公园管理体制与组织机构探析[J].林业经济问题,2006(2).

[2]王亚明、李青、王赛:罗马尼亚林业发展对我国林业建设的启示[J].林业经济,2010(4).

[3]陈贵松、陈小琴、陈秋华:低碳经济下森林旅游业发展探讨[J].林业经济问题,2010(2).

林业论文格式篇3

关键词:格林伯格;艺术史;现代主义

中图分类号:J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5-0035-01

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前不久听过沈语冰教授的几次讲座,对于他踏实勤勉的治学精神以及如何学习了解西方现代艺术的观点非常赞同。译著引进工作是理论学习中不可缺失的一环,可惜的是现在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从事这种基础工作的学者少之又少,例如本书的作者格林伯格,在中国,我们似乎在几篇翻译良莠不齐的论文中拼凑勾画着他的轮廓,当大家都认为早已从他的批评者们那里清晰地了解他时,格林伯格本身却因为迄本书为止还无一部格林伯格文集的完整译本而一直遗憾地缺席着,我想,这也是《艺术与文化》在中文语境乃至在整个西方现代艺术批评传统中理解格林伯格的重要性。

格林伯格几乎代表了西方文艺复兴以来艺术史的下半场,即以自身为表达对象的艺术最大的叙事大师。此书我认为精彩之处在于切入点极其特殊,它并不是以通史的形式,细数“已然如此”的艺术史,然后劈头盖脸砸向读者,而是悖论性地将西方马克思主义观点与前卫艺术理论交织起来,提出了他的现代主义艺术理念,即一种自主艺术,让读者去了解这个过程和原委,通过重述始于莫奈的法国现代艺术史和亲自参与在美国现代艺术的进程,从深入分析一个艺术家的某个特定时期的社会外界影响、艺术家观念发展变化的线索来邀请读者亲自参与进现代艺术进程中的现代艺术批评,为读者清晰地勾勒了欧美现代艺术的基本路线圈。

对现代主义的定义,格林伯格在本书的观点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有关现代主义理论的最清晰的论辩之一:“现代主义,一语以麓之,就是以规矩的特有方式反对规矩本身”。格氏文风简洁流畅,将对现代艺术史的指涉与他对绘画的形式特质的分析,以这样一种方式结合起来,以至于使上述艺术家的抽象作品,很容易为读者所理解。而他的艺术批评,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其艺术热情的那种完全个人的、充满了激情的阐述。从爱德华・马奈(edouardmanet)到二十世纪四十与五十年代的纽约画派的当代绘画,他追溯了一条持续地剥离主题材料、错觉与绘画空间的线索:由于其媒介的内在逻辑,画家们拒绝了叙事性,代之以绘画独一无二的形式品质。这种独特之处,不仅在于将一般意义上的现代主义(主要是一种思想方式)追溯到启蒙运动中的自我批判原则,还在于将特殊意义上的现代主义艺术与每一种具体艺术的媒介特征联系起来:“每一种艺术独特而又恰当的能力范围正好与其媒介的性质中所有独特的东西相一致。自我批判的任务于是成了要从每一种艺术的特殊效果中排除任何可能从别的艺术媒介中借来的或经由别的艺术媒介而获得的任何效果。因此,每一种艺术都将成为“纯粹的”,并在其“纯粹性”中找到其品质标准及其独立性的保证。“纯粹性”意味着自我界定,而艺术中的自我批判的事业则成为一桩强烈的自我界定的事业。”

中外美术历史发展节拍上的差异和落差一直存在,即便中国的当代艺术有了自身的发展,但从美术史的逻辑来看,中外的现代美术历史依然不具有同样的逻辑结构。我觉得,包括格林伯格在内的形式主义对中国现在的批评实践作用已经不是很大,对于格林伯格的批判和研究不是停留在逻辑、思想和理论上,而是涉及到美术史考据,考古的资料以及七、八十年代特有的美国和欧洲社会政治、文化艺术形式。因为美术批评和艺术运动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一个艺术运动如同一段历史,它有兴起、高潮和结束,而且在现当代艺术的条件下,发生的时间节奏非常快、更迭频率高,不像艺术史早期的运动相对来说酝酿比较久、持续时间比较长。而格林伯格被介绍到中国来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历史现象了,在欧美,他的批评话语和结论越来越成为历史教科书中的一个案例,是一个过去式,成了经典。而在中国,我觉得,我们最好把它作为一个美术史去了解和研究,尽管对格林伯格的批评理论尚没有完整研读,但这种研究达到什么程度才最有效,他确立的现代主义原理如何转换为我们的一种参照框架而为当今艺术所用,还有他如何确立这些现代主义批评理论的历史背景,都值得我们深入反思、加以对话、甚至批判。

林业论文格式篇4

关键词低产林改造;措施;成果;浙江景宁高级职称

积极开展低产林改造是浙江省景宁县的县情、林情,是“建设大森林,发展大林业”的需要。同时,持续开发低效、低产的林地,是做大做强林业资产、实现林业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它对于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转变林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振兴林业产业,发展现代林业,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景宁县如何开展低产林改造进行简单论述,以为全国其他县进行低产林改造提供借鉴。

景宁县是浙江省9个重点林业县之一,也是全国重要的集体林区。全县土地总面积19.47万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6.16万hm2,占总面积的83.0%;非林业用地面积3.31万hm2,占总面积的17.0%。全县总人口为16.9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02万人。“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自然条件决定了林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景宁县的工农业生产,尤其是农村经济的发展对资源的依赖性强,资源型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高。林业肩负着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和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双重使命。

1具体措施

1.1规划设计先行

为保证低产林改造项目取得预期成效,景宁县把规划设计工作作为项目的第1道工序,先由乡镇林业技术员提出作业设计,再由县林业局产业科牵头,组织专家组进行论证,选择最佳树种,确定合理的栽植密度、最佳的改造地块,纳入低产林改造规划[1]。

1.2精心组织实施

低产林改造工程工序多,比常规造林多出采伐设计与施工,林地需要清理,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质量要求高。

1.2.1成立低产林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主要领导身体力行,亲自参与项目建设,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协调解决项目施工中的实际问题,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

1.2.2按作业设计和实施方案的要求进行改造。因地制宜,采取采伐更新、树种更替、森林抚育、复壮改造、综合改造、补植补造、封山育林、改善林分结构等多种方式进行[2]。切忌图简单省事,搞“一刀切”。公益林及重点水源涵养区的森林禁止实施皆伐性改造。先进行林木采伐及清理,然后转入植树造林。从采伐、林地清理到整地、栽植、种苗供应等每一个环节,都有林业技术人员严格把关,保证低产林改造项目的建设质量。

1.2.3确定合理栽植密度。改造林包括速丰林(菇木林)、油茶、厚朴、菜竹、干水果等。其中:菜竹新造林栽植密度要求为750株/hm2以上;厚朴新造林栽植密度要求为2550株/hm2以上;油茶新造林栽植密度要求为1050~1650株/hm2以上;速丰林(菇木林)、干水果新造林根据不同树种和品种设置栽植密度。

1.3落实栽后管护工作高级职称

注重对低产林改造项目建设目的、好处、种植技术的宣传和培训,教育广大群众支持项目建设,同时将植树造林地免费让当地村民进行套种,以耕代抚,有效地调动了农户造林爱林的积极性。当年植树造林后于4—6月对苗木根部铲抚1次,苗木成活率90%以上,土壤瘠薄的要配合施肥;第2、3年每年4—6月各抚育1次,苗木保存率要求80%以上,生长良好[3]。建立护林组织,目前有61位护林员,分布在重点地段,起到应有的作用。

2建设的成果

2.1改善生态环境

景宁县是典型的山区林业县,境内岩石裸露程度高、土层瘠薄、肥力低,并且树种单一,慢生树种所占比例较大。为了提高林地的生产力,增加林地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在低产林改造中,坚持“生态优先、统筹兼顾、多渠道投入、尊重农民意愿、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先易后难、依法依规”8条基本原则,确保低产林改造有序推进[4]。同时,景宁县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依托林业产业发展,加快推进低产林改造工作,明确改造主体,严格改造标准,突出改造重点,优化林分结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促进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实现森林资源大县向林业强县转变,林地的资源效益得到很好的发挥。近年来,景宁县大力开展低产林改造,调整树种结构,提高林分质量,扩大优质丰产林面积,做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不仅拓宽了山区群众的增收渠道,“远看是青山、近看不成材”的林地状况也逐步得到改善。近5年来,景宁县环境质量综合指标排名居浙江省第5位。

2.2毛竹林经济效益提升显著

景宁县景南乡东塘村周志敏拥有0.3hm2毛竹山,改造前年均效益约5250元/(hm2·a)。经历年改造、加强管理后,2009年挖冬笋约170kg,产值(冬笋11元/kg)1870元。

2010年挖春笋约1200kg,产值(春笋2.2元/kg)2640元。2010年砍伐大胸径毛竹约3000kg,产值(市价0.84元/kg)2520元。普通毛竹6700kg,产值(市价0.64元/kg)4288元。即2009—2010年,该竹山共计效益为11318元,年均收益为18863.33元/(hm2·a),增幅近2.6倍。可见改造后的毛竹林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2.3低产林改造格局形成

坚持“大连片、高规格、高标准”,科学规划,集中布局,以典型示范为突破口,引进林业龙头企业,打造样板,形成龙头带大户、大户促千家,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低产林改造格局。英川镇把133.33hm2荒山租赁给丽水丽人集团,统一标准、规范造林,带动当地农户改造种植了超过1333.33hm2的速生丰产林。景宁县惠名茶有限公司参与低产油茶林的提质改造,带动周边群众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同时,各地还探索出农户以林地入股、企业投资合作造林等改造模式,建立林农与企业利益共享机制,为地方林业发展增添了活力、增强了后劲。如景宁县依托营林公司等企业与农户签定合作协议,开展低产林改造,所得收益按6∶4或7∶3的比例分成,农户既是入股者,又可获得在企业打工的收入,参与低产林改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2.4近30年取得丰盛成果高级职称

20世纪80年代,林业实行“三定”政策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式组织千家万户建造杉木丰产商品材基地0.63万hm2。20世纪90年代后林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绿化造林,1989年按照省政府提出8年绿化景宁的目标,在1994年实现了“消灭荒山”达标县,开展国有与集体、国有与个人合作多种形式造林,建造了股份制林业基地0.57万hm2,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造用材林基地,多种资金投入林业建设,同时调整林种和树种结构,先后开展了林业特色基地建设,建成干水果基地逾0.13万hm2、中药材基地逾666.67hm2。发展毛竹丰产林和笋竹两用林基地建设,现已建成毛竹高效笋竹两用林基地0.37万hm2,以此为依托,带动农村林业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3参考文献

[1]秦洪清.对我省国营林场低产林改造的意见[J].云南林业,1982(2):13.

[2]杜晓军,姜凤岐.低价林概念商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12(2):136-140.

林业论文格式篇5

论文关键词森林公园价格听证信息公开

自1982年设立第一个部级森林公园——湖南张家界森林公园起,至2011年年底,全国已建立森林公园2747处,范围遍布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森林公园作为一个生态综合体成为常年生活在“围城”中的城市居民“健康生活”观指导下度假、休憩的理想场所。对广大的旅游者而言,森林公园的门票价格是其最为关注的问题,森林公园门票价格的制定与调整遂引起了不同专业领域的学者基于不同视角的广泛关注。

本文拟从森林公园票价制定的程序研究着手,关注森林公园门票价格听证中的信息公开环节。森林公园门票价格听证中所涉信息,包括一切对门票价格的制定和调整具有影响的事实信息和法律信息。事实信息包括公园目前的运营状况、经营成本及效益等等。这类信息集中掌握在公园经营者手中而经营者往往成为门票价格调整听证的申请方。法律信息则涉及价格主管部门制定和调整门票价格时所遵循的政策、法规等。价格主管部门在对这类信息的掌握上占有优势,在价格听证会中,他们担任听证人并居中主持。门票价格听证中的信息公开,要求听证的组织者、申请方与听证代表,在听证进行的整个过程中,将依法允许公开的事实信息与法律信息,按照法定的方式向相对方或社会公众予以公开。

本文试图通过对听证中信息公开的法律基础的梳理和实践缺陷的探寻,以期实现门票价格听证中的信息对称,迈出价格听证从百姓心中的“伪民主”向维护自身利益的有力权杖前进的一步。

一、门票价格听证中信息公开的法律基础

发改委等八部委于2008年4月9日的《关于整顿和规范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的通知》明确提出,“对于依托国家资源或文化资源投资兴建的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实行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门票价格调整,要按规定进行听证,广泛听取意见,提高决策透明度”。依据上述,对于主要依托国家森林资源投资兴建的森林公园,其门票价格的制定与调整理应属于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范畴,进行听证。

价格听证的原则是整个听证过程的灵魂,各个具体步骤的进行与规则的实施都必须体现听证原则的要求。2008年12月1日起施行的《政府价格听证办法》(下文简称《办法》)第4条列明,定价听证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效率的原则。门票价格听证中的信息公开,正是对听证公开原则的具体化。通过在听证会上各方的信息交换,以期实现定价机关、申请方与社会公众三方掌握信息的全方位与最大化。可以说,定价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的实现,是以听证中各方主体的信息对称为前提或中介的。

二、门票价格听证中信息公开的实践难题

森林公园门票价格听证的实施已多年,经过听证程序,门票价格决策权一定程度掌握于经营者、旅游者等利益相关方手中,有利于门票价格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然而,经历了几年的参与热潮后,门票价格听证在实践中面临的质疑也随之水涨船高,民间“逢听必涨”的舆论占据主流。2011年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门票价格听证会,2012年五台山森林公园门票价格听证会,2013年贵州省龙架山国家森林公园门票价格听证会等等,无一例外在听证会举行后门票上涨,也无一例外的在涨价通知后掀起热议浪潮。

价格听证只是森林公园门票价格制定程序中的一环,它最重要的功能是反映消费者的承受力,并不能解决门票价格制定程序中出现的所有问题。消费者觉得公布方案中拟定的费用不合理,或者是因信息的不知情,觉得自己的消费“不值得”;或者是与相似消费水平的城市中相同等级的森林公园门票价格进行比较从而觉得不合理。信息不知情,或者是因为信息确实未公开,或者是因为公开的途径非亲民化,公众不易得到。与相近城市进行比较后觉得不合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事实信息公开不充分,使公众觉得既然其他相同等级公园能以更低成本完成有效管理,则说明目前的公园管理存在缺陷。以上种种均可看出,在绝大多数的门票价格听证会中,定价机关、申请方与消费者均未实现信息对称的目标,暴露出目前门票价格听证中信息公开尚存实践缺陷。

(一)听证相关的法律信息公开不充分

随着政府信息公开的全面铺陈,政府主动公开的信息通过政府公报、门户网站及“政府信息公开”等栏目向社会公开。因此,消费者可以通过上述途径获得与门票价格相关的法律信息。但是这类信息的绝大部分都有极强的专业性,对信息获取者的个人素质要求较高。目前关系到门票价格调整的法律信息,包括与之相关的政策、法律规范、通知等等,主要依赖网络,特别是政府官网公开。然而这类网站的浏览人数非常少,尽管目前公众对网络的依赖程度非常高,但更多是生活上的依赖性,对此类官方网站缺乏持续且密切的关注度,与门票价格调整相关的法律信息的公开仍不充分。举一实例,自2014年3月1日起莫干山国家森林公园门票价格将行调整的通知,虽然听证不是其必经程序,但一定程度上也是门票调整信息未充分公开的有力证明。浙江省物价局在其官方网站公开了《关于要求调整莫干山风景区门票、停车、

交通等价格的请示》和《关于同意莫干山风景区门票价格实行淡旺季票价的通知》,浏览次数仅83次(其中笔者浏览5次)。进一步查找在浙江省发行量较大的《浙江日报》、《杭州日报》、《钱江晚报》等报纸,电视新闻以及公众关注度比较高的网站开设的浙江专栏,均未寻找到相关公开信息。作为有较高知名度的部级森林公园的门票调整通知尚且如此,可见,门票价格听证相关的法律信息公开透明度与参与度均不充分。

(二)听证相关的事实信息公开不充分

在国有林场上建立的森林公园,其经营方式主要有五种,分别为林场直接经营,林业局经营,旅游局经营,县政府直属机构经营及管理机构经营。在《浙江省游览参观点定价听证目录》中列出的门票价格调整需经听证的森林公园中,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的经营者为淳安县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有限公司,而雁荡山国家森林公园则由事业单位经营。笔者通过多种渠道均未查找到上述两公园对门票价格相关事实信息的公开。虽然近些年并没有举行门票价格听证会,但这并不是此类信息不予公开的理由。因为价格听证的质量取决于已知信息的深度、广度以及时间跨度,仅在听证前期公开历史信息也会使公众心存信息真实性之虞。

定价机关在法律信息上较听证申请方和社会公众占优势,森林公园的经营方对价格形成过程中必要的事实信息了如指掌,实际受定价机关价格决策影响最深的消费者们,则无论在事实信息还是法律信息上都处于劣势。因信息公开环节的缺陷导致门票价格听证在实际民主决策中的“制度作伪”,比单纯的专断决策更危险。因为作伪后的“民主决策”给专断穿上了漂亮的外衣,使广大旅游者的民利的实现更加困难。

三、完善价格听证中信息公开的思路

尽管从理论上讲,在门票价格听证过程中实现三方主体信息的完全对称是不可能的,但是通过合理的法律规制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和削弱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从而使价格听证会真正成为民主决策场。具体来说,就需要从制度运作的实际出发,在形式与内容上科学、合理的规范价格听证中的信息公开。

(一)完善价格听证中信息公开的形式

在信息公开的形式上,应扩大新闻媒体对与门票价格听证相关的实质信息公开的范围,从而使新闻媒体的信息公开地位与政府网站一致。《政府价格听证办法》第18条、19条、27条规定在价格听证会期间的相关信息的公开渠道为政府网站和新闻媒体。然而,相比于政府网站完成的信息公开,新闻媒体对相关信息的公开,无论从公开的广度、深度还是可接受度来看,其功效的发挥均不充分。因此,实现门票价格听证中的信息对称,在形式上应当开辟多元化的信息公开渠道。在继续保持政府网站及时、持续的信息公开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报纸、新闻、关注度比较高的生活服务类网站以及各种新生自媒体等等,从而把与门票的制定与调整相关的信息扩散至最广泛的受众。

(二)完善价格听证中信息公开的内容

在信息公开的内容上,从理论上讲,不同性质的经营者,其事实信息公开的程度与意识差异较大,这种差异通过实际公开的程度与范围体现。直接参与森林公园经营的事业单位相比于直接参与经营的公司来讲,对森林公园经营状况、运营成本等信息的公开意识强,公开程度高且公开范围广。而事实上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的经营者与雁荡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经营者均未公开任何经营信息,说明目前与门票价格调整相关的事实信息的公开非常匮乏。《关于整顿和规范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的通知》中指出,森林公园的门票价格,按补偿游览参观点资源保护和管理费用以及补偿游览区内财产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的损失的原则确定。上述事实信息通过政府信息公开无法获取,经营者掌握所有的相关信息,而这些信息才是定价的关键。若森林公园的经营者怠于公开,听证会固然无法对制定价格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充分的论证。

因此,直接参与森林公园经营管理的事业单位,其掌握的事实信息凡与公共服务相关,均应主动公开或者依有关主体的申请公开。而对直接参与经营的公司来讲,其经营成本作为商业秘密本不应要求其公开,但森林公园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是自然或先人留给全体人民的资源,每个人都有判断其门票价格可行与必要的权利。故此,在门票价格听证期间,应当准许消费者代表选择评估机构,依法开展森林公园运营的成本监审,并将监审结论予以公开,从而使广大旅游者们对门票定价的必要性做出明确的判断。

林业论文格式篇6

关键词:Geodatabase;空间数据库;数字林业

一、引言

数字林业是人类以数字的形式再现的林业信息场,是信息化的林业,也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综合运用GiS、遥感、遥测、宽带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对林业资源进行信息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的技术系统。数字林业的基础是首先实现森林资源信息的数字化、共享和管理。森林资源信息主要包括两大类信息:森林资源档案;林相图。森林资源信息是数字林业信息化的基础,林业的重大应用系统如防火指挥、资源监测等都离不开森林资源信息的管理和查询、分析。基于3S技术实现森林资源信息的共享、交换、整合、调度与集成应用,是数字林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以森林资源地理信息系统来说,所谓的空间就是地理实体及其相互关系的存在形式。林业空间信息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数字空间信息和空间参考信息,如电子地图、数字遥感图像、三维空间图形和多媒体信息等,另外还有具备空间参考属性的属性信息和各种林业统计信息等。

本文所述的林业空间数据库是构建在数字林业基础之上,以伊春林业局为例,以伊春林业局下属16个林业局的林相图及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各林业局所属林场和小班林相图及相应森林资源二类数据为研究对象,针对林业局级的数字化林业资源信息的管理和应用,搭建了基于Geodatabase和arcSDe的面向对象林业空间数据库,实现了林业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一体化存储和有效关联,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伊春公安局森林资源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对伊春公安局所管辖的各林业局的有效管理,为相关森林资源规划决策提供信息化支持。

二、地理数据模型

(一)Coverage数据模型

Coverage数据模型第二代地理数据模型,这种模型能够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结合在一起,实现空间数据的二进制索引化存储。同时,Coverage数据模型还能够存储矢量特征间的拓扑关系,形象地表明矢量要素的空间位置联系。但由于数据模型中的拓扑关系,导致空间数据检索速度减慢,影响查询效率。所以,随着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变得越来越复杂,一种可以关联特征和行为的数据模型应运而生。

(二)Geodatabase数据模型

Geodatabase数据模型弥补了Coverage数据模型的不足之处,使得物理数据模型与其逻辑数据模型更为接近。Geodatabase中的数据对象更接近于逻辑数据模型中定义的对象,使得空间数据更面向实际的应用领域,不再是无意义的点、线和多边形,而是有了具体的含义:可以用来管理的连续的空间数据,并且可以通过arcinfo提供的域、验证规则和框架函数实现自定义行为。该模型结合面向对象数据库、关系数据库两者的优点,实现了严格意义上的地理空间数据、连续空间要素的无缝存储以及对对象属性的整体约束等,从而克服了GiS软件中传统存储模型存在的查询操作难以优化、数据完整性的约束条件可能遭到破坏、数据管理的安全性较差、不适合网络共享发展需要等缺点,为GiS提供灵活高效存储管理机制,便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Geodatabase中存储的地理要素由其属性和几何形状――点、线、面组成。

点:定义离散的、无面积或长度的地理要素,如地物点。

线:表示线状要素,例如边界线、河流、管线、交通线、等高线等。

面:表示一组封闭的图形,如地貌面、林业局面、林场面、林班面、小班面等。

三、arcSDe

arcSDe是一个空间数据引擎,是arcGiS与关系数据库之间的GiS通道。它允许用户在多种数据管理系统中管理地理信息,并使所有的arcGiS应用程序都能够使用这些数据,为DBmS提供一个开放的接口。arcSDe的引入意在解决存储在关系数据库中的空间数据与应用程序之间的数据接口问题。在利用Geodatabase数据模型建立的面向对象空间数据库中,通过arcSDe数据库引擎的引入,实现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同意存储和集中管理。本文采用Geodatabase+arcSDe的空间存储方案,数据库选取oracle9i,以充分适应林业海量空间数据的需要。

将以Coverage模型数据形式存储在arcinfo中的空间数据转变成Geodatabase空间数据模型的方法是通过对arcSDe的访问,实现数据转换后统一存储到oracle9i中,实现关系数据库的扩展,并完成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高效数据库管理。

arcSDe对矢量数据的管理包括对图层的管理和对业务表的管理。arcSDe对图层的管理是将具有共同属性项的基础地理数据归为一个图层,例如可将不同图幅的交通线、管线或者等高线存放在一个线状要素层中,每个数据库记录对应一条交通线、管线或者等高线,使基础地理要素的管理和存储更加方便快捷。每个图层又包含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表,包含空间列的表被称为业务表,包含空间数据的表叫做要素表,业务表与要素表以及空间索引表的集合组成一个arcSDe图层。在现有的数据库表中加入图形数据项,即增加一个空间列,就构成了一张业务表。一张业务表包括一个空间列和多个属性列,空间列是联系要素和空间索引表的关键值。将图形数据项加入到一个业务数据库表之后,该表可称为空间可用表。arcSDe通过将信息存入层表来管理空间可用表。层表用来管理业务表和空间数据之间的连接。可用表可以进行数据查询、属性查询和数据合并。

arcSDe存取和组织空间数据库中空间要素是通过将空间数据加入到关系数据库中,所以,整个的存储过程不改变和影响现有数据库或者应用,它只是将基础地理数据和空间索引存放到不同的数据库表中,通过关键值来进行相互连接。其连接关系结构图如图1所示。

四、基于Geodatabase和arcSDe的林业空间数据库的实现

(一)林业局级空间数据库模型

基于Geodatabase的林业局级空间数据库模型包括林业局级空间数据和林业局级属性数据两大部分。其中,林业局级空间数据又分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两种数据格式。矢量数据包括林业基础地理数据集、林业区划数据集,其中林业基础地理数据集包括水系要素类、边界线要素类、道路要素类、铁路要素类和管线要素类;栅格数据集包括数字高程模型(Dem)、坡度、坡向等。属性数据指的是与林业基础地理数据和林业属性数据相关的数据字典、统计资料、专题报表和多媒体数据。

(二)林业局级空间数据库的数据组织与转换

林业局级空间数据组织主要是指对获取的林业空间数据进行组织和管理,包括数据处理与转换、存储以及组织调度等。本文所介绍的林业空间组织主要是指对林业空间数据进行数字化和格式转换。具体可以分以下方面的内容:

1、利用arcGiS9.0对上文中提及的业局级空间数据库模型中的林业基础地理数据进行跟踪数字化,得到林业基础地理数据要素集和林业区划要素集,并存储为Coverage格式。

2、根据国家林业二类数据,根据需要制成数据库表,为进一步输入数据库中存储做准备。

3、利用mapinfo软件对提供的taB格式的文件进行格式转换,使其以Coverage格式文件的形式存储在arcinfo中。

4、对所有的Coverage格式数据进行投影信息处理,使其统一为横轴墨卡托投影、经纬度坐标形式。

(三)空间数据库设计

1、林业空间数据分层设计。根据国家标准地形图图式,本文将林业空间数据分成2大类9个Geodatabase要素类,2个大类分别是矢量数据集和栅格数据集,9个要素类分别是水系要素集、边界线要素集、道路要素集、铁路要素集、管线要素集、林业局要素集、林场要素集、林班要素集和小班要素集。采用1:100000的地形图分层方式,其分层设计如图2所示:

2、林业空间数据编码设计。在林业空间数据中,总共有数十种地物要素,林业基础地形数据编码的设计是区别地物的唯一关键字,是查询和检索的基础,也是在GiS中实现基础空间信息共享的基础。在进行林业基础地形数据编码设计时,必须遵循国家林业标准,要充分考虑操作的方便性和可扩充性,以及用户根据不同需求制定专题显示和输出的原则。本文依据《中国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林业资源分类与代码》以及《国家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等相关规定,根据实体的逻辑划分原则,采用如下的编码方式:点(1)、线(3)、面(5)、注记(9)、地类类标识码(地类数据代码结构第1、2位为“02”);

3、林业空间数据的属性设计。林业属性数据指的是空间实体的特征数据,通过键盘输入的方式存储到数据库中,与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共同表达完整的专题意义。在林业空间数据库中,对于林业属性数据的检索和更新都是以小班为基本单元,小班通常由土地属性、管理属性和树木属性等几部分组成。在本文中,林业属性数据通过人工输入的方式存入计算机中,再以属性表的形式存储在Geodatabase中。

Geodatabase模型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实行一体化管理。在RDBmS中,表的概念对应于Geodatabase模型中的一个要素类。在属性表中,通过一个Shape字段来记录实体的空间数据,Shape字段为GeometRY类型,该字段不仅记录了实体的类型信息,而且存储了实体的坐标数据,因而可以自动计算得到线状实体的长度和面状地物的面积。

五、结论

基于Geodatabase的空间数据库实现了面向对象的GiS空间数据模型的建立,为数字林业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集成化一体化存储提供了理论基础,从根本上保证了空间数据的完整性和数据共享,保证了点、线、面拓扑关系的一致性,为建立数字林业地理信息系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此,可以证明基于Geodatabase+arcSDe技术的空间数据库的搭建方法可广泛应用于GiS信息系统数据库的设计之中。

参考文献:

1、Geodatabaseobjectmodel[m].eSRipress,2000.

2、黄林进,甘雪梅.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基础数据建设探讨[J].现代测绘,2003(4).

3、(美)Demersmn著;武法东等译.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原理[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林业论文格式篇7

【关键词】应用指数平滑平滑常数周期预测预测值

【中图分类号】F32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8-0194-02

在我的《数学模型预测林业经济效益的研究》中,已给出了利用一次指数平滑、二次指数平滑、三次指数平滑的一般的方法解决预测林业经济效益的理论问题,本文重点讲述具体问题利用以上方法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一、应用实例――林业企业销售利润预测模型

某林业企业1997年-2006年销售利润见表1,下面分别用一次指数平滑法、二次指数平滑法、三次指数平滑法预测该企业以后十年的销售利润。

确定初始值:=5226,分别取平滑权系数α=0.3,0.5,0.95,计算出一次指数平滑值,并根据(7)式=+α(yt-)计算出预测值,见表2。

由此可见,α=0.95时,预测误差最小,故取α=0.95。这一结果可以从图1中看出,该原始数据波动明显而迅速,应当将α的值取得大一些,使得指数平滑序列能较好的跟踪原始序列的趋势变化。

确定初始值:=5226,平滑权系数α=0.95,根据式(6)、式(7)和式(11),计算出一次、二次、三次指数平滑预测值,见表3。

同理,以2003年的计算结果为基础,平滑权系数α=0.95,根据式(6)、式(7)和式(11),计算出一次、二次、三次指数平滑预测值,并根据三次指数平滑法的预测模型――式(12)、式(13)、式(14)、式(15),对下一年的利润做出预测,见表4。

根据1997年-2006年的统计数据得知,杨木市场价格从260元/立方米上涨到850元/立方米,由于林业资源及其副产品供给弹性低,需求富于弹性,市场木材价格不断攀升,该企业销售利润也从5226000元上升到54324000元,由于利润的上涨过程不是线性的,所以采用三次指数平滑曲线模型对未来十年的销售利润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未来十年,该企业逐年攀升,由2006年的54324000元上涨到2016年的216171690元。

林业论文格式篇8

开题报告

学号:xxxx

姓名:xxxxx

类别:在职

导师:xxxxx

选题类型:

选题方向:政府治理与领导

拟定题目:

入学时间:20xx年7月

开题时间:20xxx年11月

专业学位教育学院制表

年月日

填表说明

一、本表封面“类别”一栏,填写“在职”。

二、本表封面“选题类型”一栏,分别填写“专题研究论文”、“调研报告”或者“案例研究”。

三、本表封面“选题方向”一栏,分别填写“政府治理与领导”、“公共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交通行政管理”、“海事管理”。

四、开题报告中由学生填写的内容部分必须用计算机输入和打印。输入一律用宋体小四号字1.5倍行距。

五、开题报告格式可在大连海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学院网站下载,网址:zyxw.dlmu.edu.cn。

六、开题报告一律用a4纸打印,于左侧装订成册。各栏空格不够时,请自行加页。

七、开题报告一式两份,通过后由学生、专业学位教育学院各存档一份。

学位论文选题伊春市林权制度改革研究(以此论文为例)

开题报告内容(以下八项分别在题目下填写,总字数不少于3000字)

一、选题形式和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一)选题形式

专题研究论文/调研报告/案例研究(三者选其一)

(二)选题目的

本文将在大量阅读文献的基础之上,选取伊春地区国有林权改革为研究对象,运用产权经济学的相关理论,通过对大量的数据分析,对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对职工在改革前后收入结构,生活水平,固定资产等方面的变化,以量化的方法对改革的有效性进行客观的评价。

2.认真的分析林权改革对林业生产的影响,包括林木砍伐,造林情况,及土地状况的变化是否合理,并为以后的深入改革提供方向。

3.对政府的政策实施进行分析,并对改革的目标,内容,范围,方式,任务等进行重新回顾,对政策的制定提出演进行科学性的要求。

4.在森林资源领域真正建立起“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实现生态的和谐,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企业、职工的互赢互利。

(三)选题的意义

1.理论意义

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如下:

(1)在我国国有林业这个特定的领域,研究现代产权理论体系的新发展以及林业产权改革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从而丰富现代产权理论。

(2)尝试性地探索在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框架下实现林业的生态安全、经济发展和林区职工致富有效结合的新模式,从而丰富和发展林业产权理论、生态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3)积极探索国有林业资源如何实现保值与增值、改革与发展,从而丰富国有资产改革理论。

(4)尝试从林权制度改革的层面推动国有林区作为资源型地区实现经济的转型和转轨,从而丰富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理论。

(5)积极的对政府的政策制定过程、实施过程以及事后评估提出建议,并提出了规范性和程序性及监督性到位的建议,从而丰富了公共政策分析理论。

2.实践意义

总结我国国有林权改革的经验,对伊春市林权改革进行重点研究,并结合国外的成功经验,运用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对这次改革的成果与不足进行分析,明确了改革要依法进行,严厉打击改革中的寻租问题,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落实责任;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逐步扩大四有林的比重,并对其提供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对中国的国有林权改革发展战略进行创新,有利于政府制定更加有效的林权改革政策。

二、选题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个人的新见解

(一)国外研究综述

(此部分主要介绍:此类研究目前在国内外形成了哪些成果?包括著作、文章等,这些成果各自提出了什么观点?以及还存在哪些研究欠缺?而“欠缺部分”正是你所撰写论文将要完成的重点部分。)

1.国外产权理论

1960年10月,科斯在美国《法学与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了《社会成本问题》。这表明产权经济理论已从一种思想或观点,发展为一门新的经济学科—产权经济学。

西方产权理论的主要观点:

(1)科斯的观点:产权主要指财产的使用权,即实际营运和操作的财产权利。在交易成本存在的情况下,人们在怎样的产权组织制度下交易,对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有重要影响。

(2)德姆塞茨的观点:德姆塞茨说:“所谓产权,是指使自己或他人受益或受损的权利。”产权不仅是通常理解的是主体对物的所有权,它还包括一系列与物或劳务相关的权利。支配资源重新配置的根本原则是产权所有制,一是产权公共所有制,二是产权私人所有制;三是产权国家所有制。

(3)阿坎纳和张五常的观点:阿坎纳把产权定义为资源的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资源或产品的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愈多愈高,价格也就愈高。

张五常认为产权界定的具体形式选择(公有或私有),决定了交易成本的大小,进而决定了整个社会经济乃至政治的运行机理。而且产权界定过程中也产生交易成本,这样他将狭义的交易成本概念推广到广义的制度成本概念。

(4)布坎南的观点:最初的财产权是一种自然的分配。对各自财产权的认可被国家以法规形式加以确定,形成社会产权制度;产权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激励达成交换协议;经济学的任务是研究产权制度和规则的变化,即探索从交易中确保相互受益的规则变化。对无效率的规则制度就要审查修改,寻找最优的产权结构。

2.国外林业产权研究

国外林业产权研究更多地集中在对森林资源所有制的研究及评价上。所有制是要解决森林资源产权的主体问题,回答谁将拥有对森林资源的实际控制能力。讨论所有制问题的目的在于研究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利弊,寻求最佳的制度安排。各国对所有制形式的划分一般可分为以下三种形式:私人产权、国家产权、共同产权、。

西方学者总体上对私人产权持肯定和鼓励的态度。根据完全竞争理论,私人产权是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必要和充分条件。由于生产要素的私人所有,所有者不受任何干扰和限制,他可以任意处置其资产,受利益机制驱动,所有者总是将资源用于最高、最有价值的用途,从而对社会利益做出最大贡献。但也有个别人对林业这个特定领域的私人产权安排的效率产生异议。Bromley专门撰文指出,在私人产权形式下,存在着能否保障足够的公共物品和无价格产品供应问题;此外,林业投资的长期性对私人投资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私人在造林、护林方面的积极性不足,存在利用过度和投资不足倾向。

专家们对共同产权制度也褒贬不一。共同产权悲剧理论、乡村林地谬误理论认为,集体劳动有着致命的缺陷,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绩效衡量,在共同产权安排下的成员有偷闲、搭便车的倾向。同时,在这种产权形式下的森林不可避免地会退化,会遭到破坏。解决的办法是向私人产权形式转移。但赞成共同产权安排的学者认为,共同产权可将资源作为一个整体来经营,以消除为数众多的个人经营战略带来的不利影响;可形成集体力量与外界对抗,排除团体以外他人的干扰等等。

总之,西方产权理论对森林资源的国有化和集中统一控制多持怀疑和批评态度。普遍认为,作为国家机构的政府部门并不受利润最大化激励机制驱动,计划并不根据收益状况来制定,因而不会追求从资源中创造最大价值,往往忽略资源发展的投资机会;大量的森林资源国有化常常超出政府实施有效管理的能力,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现实中并不存在一种能尽善尽美地解决所有问题的产权制度安排,那种认为只有某种产权制度是最理想状态的看法正在被抛弃。peter认为,现实只能是包括一切产权形式的共存或混合状态。

目前,各国实行森林资源多种所有制,而且林权稳定,私有林所占比重大都在50%以上。德国规定,国家建设占用私有林,从国有林划给林份质量相近的同等面积的国有林,或作价补偿。日本为鼓励私人造林,其造林、育林费用由国家补助70%,地方政府补助20%,森林法明确规定法律保障法定的私有林木所有权不受侵犯。其他国家也都对类似情况有相同或相似的规定。

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人们日益认识到所有权的稳定与转换是影响森林资源有效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性内在因素。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主要林业国家开始重新考虑改革森林所有权政策。andywhite等对占世界森林总面积93%的主要林业国家的森林所有权进行了回顾后指出: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森林的管理和保护是与权属安全和获取森林经济潜力的收益权紧密相连的,政府今后将逐步把经营公有林的责任和权利下放给当地社区。

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的《世界森林状况(2019)》对森林公共管理的权利下放问题进行了专门阐述。截止到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有成效的努力已经加强了当地的参与,提高了当地分享森林收入的比例,从而促使更好地提供森林产品与服务以及提高森林的可持续性。然而,也带来了一些风险与新的问题:(1)部分地方政府缺乏责任心以及机构能力不足可能导致滥用职权;(2)财政资源的紧迫需求可能加快毁林的速度;(3)外部性成本可能落在某个特定区域或社区群体上,而不是落在作为整体的社会上;(4)新法律可能阻碍资源管理的习惯做法和当地模式;(5)决策可能没有有效地传达到地方层面;(6)有些群体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利益可能没有得到充分考虑。

(二)国内研究综述

1.国内产权理论

我国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种产权理论:

(1)产权是所有权与经营权之差。我国《民法通则》规定,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企业法》规定,企业经营权是指企业对国家授予其经营管理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和依法处分的权利。产权的法律含义是指所有权权能与经营权权能重叠部分之外的那部分权能。即完全的收益权和部分(受限制)的处分权。

(2)产权涵盖所有权、经营权和管辖权,及其三者相互组合后发生的法律关系。即当产权概念适用于不同所有制经济成分之间的财产归属问题时,它指的是所有权;当产权概念适用于国有企业内部各经济主体之间的财产实际控制范围时,它指的是经营权。由于公有制国家的财产采取了全民,即国有的形式,所有权必须借助委托管辖才能实现。又由于当所有权与经营权的概念及其主体在法律上都已界定的前提下,委托管辖权就成为产权界定的重点。

(3)产权包括财产所有权各项权能及其组合。认为产权是指私有财产基础上派生的各种权能。每一项权都可以带来了一定收益的经济权利,如果每个财产所有者都毫无限制地行使宪法赋予财产所有权的全部权能,则会造成属于不同所有者的产权重叠,致使不同所有者之间在行使自己的产权时发生冲突或摩擦,从而影响资源的配置效率。

此外,魏杰、韩小名、杨瑞龙等认为,产权就是对物品和劳务根据一定的目的加以利用或处置后,从中得到一定的收益权。产权是依法占有财产的权利,产权的行使并非是无限制的,产权使行为人在交换中形成明确的预期,有助于外部效应内部化。

肖耿建立一个产权分析法的简单框架,并从中发展出转轨经济的产权残缺理论,他指出,转轨经济中的许多产权是残缺的(truncated),即控制权和收益权分离并分配给不同群体。残缺的产权结构导致了转轨经济中的许多次优行为(second-bestbehaviors)。他认为,产权应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对资源的收益权,另一个是对资源的控制权。如果两种权力相互分离,那么无论何时、何地、何人,由于自利行为的出现都会导致效率的损失。

中国的产权理论强调资产拥有者对他的资产拥有排他的使用权,独享的收益权,自由的转让权。由于其在中国的重要性,所有权对其他诸权的限制深刻地影响了产权管理的实践。西方产权理论对所有权的关注因“分离”而淡化,并迫使所有权超脱产权管理的实践而成为一种“法定”的形态。

2.国内林业产权问题的研究

国有林业产权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国有林权的研究:

国有林权制度存在着如下问题:对国有森林资源所有权归属的界定缺乏激励机制;国有林所有权主体不明确;未建立起有效的国有林产权交易市场。

(2)关于林业集体所有制的研究

福建林学院张春霞认为,集体林业的所有权主体模糊,权能不清;经营主体缺位,权利受限;集体林业产权的各权能主体之间缺乏制度的联系和机制的约束。由于这些缺陷,林业的所有者、人及经营者对林业财产运营和林业发展的积极性受到较大的冲击。这种低效率的产权制度正是集体林业发展与改革滞后的深层次原因,也是乡村林业乱砍滥伐之风屡禁不止的深层次原因。

(3)关于林业股份合作制的研究

据曹遗生等人的研究,股份合作制是属于行政区域性的封闭的股份合作经济组织,以行政区域为界,要素流动滞缓甚至不流动,严重制约了资产的变现与升值;其产生的过程不是经济发展的合理结果,而是行政命令与意愿的产物,缺乏群众的主动参与,缺乏经济要素的积极介入;各当事人的所拥有的原始股份更多地属于无偿分配,因而缺乏对利润与效益的强烈冲动。他们认为,突破这种困境的唯一出路就是进行林业产权重组,并在重组过程中强化各要素的流动性。

(三)研究综述分析

1.现有研究对本文的借鉴

现有的研究对本文的借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国有林业如何突破封闭、单一的产权机制,形成市场调节为主、多元主体并存的新型产权制度提供了积极的借鉴。

(2)从现有研究中可以看出,林业经济开始出现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经营形式也日趋多样化,这对本研究进行制度设计提供了直接借鉴。在国有林业的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只要有利于提高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完全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经营形式,个体经营(个体工商业主投身林业、独资经营)、家庭经营(兼营户、专业户、重点户以及经营家庭林场)、农户联合经营、股份制合作经营以及外商投资经营等都是可以借鉴的。

(3)对国有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中面临的问题提供了解决途径和办法。比如非公有制林业宜尽早进行法律地位确定,经营业主合法权益要得到有效保护,现行林木采伐管理机制要给予改进,林业税费政策要根据林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细化和调整等等。

2.现有研究的局限

既有的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如下:

(1)对非公有制林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或者是非公有制林业对整个林业产业及生态建设的作用和影响,研究不够深入。

(2)研究对象的局限性,对于政府、企业、林业职工等林区中的重要组成要素,缺乏必要的研究。政府在林业发展中应扮演怎样的角色,森工企业如何转型,林业职工如何脱困,这些问题都对林业的发展与改革有相当程度的制约作用。

(3)缺少量化的研究,以前的研究往往只注重理论,缺乏比较分析,对于改革前后职工收入的变化,林地产品改良很少有数据对比。

(4)运用的理论知识也很狭窄,缺少产权经济学、公共政策分析、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等方面的理论框架结合下的分析。

三、论文的结构和基本框架

1绪论(此章为固定模式,不需修改)

1.1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文献综述

1.2.1国外研究现状

1.2.2国内研究现状

1.3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2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界定

2.1.1

2.1.1

2.1.3

2.2理论基础

2.2.1

2.2.2

3伊春市林权制度改革的现状

3.1伊春市林权制度改革所取得的成就

3.1.1

3.1.2

3.1.3

3.1.4

3.2伊春市林权制度改革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

3.2.1存在的不足

3.2.2造成不足的原因

4国内外林权制度改革的经验借鉴

(如果论文的议题是涉及全国层面的,此部分标题应为“国外发达国家某某议题的经验借鉴”)

4.1国内外林权制度改革的概况

4.1.1国内其他地区林权制度改革的状况

4.1.2国外发达国家林权制度改革的状况

4.2国内外林权制度改革的经验启示

4.2.1

4.2.2

4.2.3

5伊春市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对策建议

(此部分要结合“3.2不足与成因”及“4国内外经验借鉴”来写)

5.1

5.1.1

5.1.2

5.1.3

5.2

5.2.1

5.2.2

5.2.3

5.3

5.3.1

5.3.2

5.3.3

……

6结语(总结全文,对研究议题的发展作展望)

四、主要论点、论据和研究方法

(1)注重实地调查,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研究,根据林地产权改革的实际和制度形成的特点,运用相关经济学和数学的方法进行定量的研究,对改革前后的林地收入,职工收入的变化等进行定量的分析,并加以比较研究,为科学的决策提供更有说服力的依据。

(2)结合产权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尤其是产权残缺理论,对在产权制度的形成过程中,最终影响产权安排的因素进行效果分析和评价,研究不同的产权制度对林区各方面的影响和贡献。

(3)加强对改革中参与者角色的研究,包括政府、企业、职工等,分析他们在产权形成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各方的博弈行为,并运用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的知识,对不同主体选择制度的驱动因素加以重点分析;对特有的政府失灵现象进行研究,解释了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性。

(4)一般和个别与抽象到具体的研究方法,结合国内外林权改革的相关经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中国产权改革的经济、文化和政治背景之下,最终提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国有林权改革方案。

2.本文的技术路线

本文采取以下的技术路线:

五、研究目标、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文将在大量阅读文献的基础之上,选取伊春地区国有林权改革为研究对象,运用产权经济学的相关理论,通过对大量的数据分析,对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对职工在改革前后收入结构,生活水平,固定资产等方面的变化,以量化的方法对改革的有效性进行客观的评价。

2.认真的分析林权改革对林业生产的影响,包括林木砍伐,造林情况,及土地状况的变化是否合理,并为以后的深入改革提供方向。

3.对政府的政策实施进行分析,并对改革的目标,内容,范围,方式,任务等进行重新回顾,对政策的制定提出演进行科学性的要求。

4.在森林资源领域真正建立起“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实现生态的和谐,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企业、职工的互赢互利。

六、需要特别向开题专家组请教或说明的问题

研究过程中,预计将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措施如下:

1.指导我国国有林权改革的理论成果比较鲜见,现有研究中对于产业经济学理论的运用很少。而且,目前关于林地产权的制度并不健全,实证研究也较少,导致本文借鉴经验上也存在困难。因此,我将阅读大量书籍和期刊来弥补研究过程中的缺漏,并进行实地调研加以补充。

2.在探讨伊春地区林权改革成效过程中,需要进行分层面的、深度的研究,在这方面,我的研究能力尚浅,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多读文献,深入研究,虚心的学习并与同学认真讨论。尤其是大量数据的收集整理,最后的分析需要我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因此我要端正态度,认真负责地完成论文。

3.本文需要运用产权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公共政策分析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其中的产权制度中的林权问题,涉及的范围非常专业,对我的个人能力和知识面的扩展也是一种挑战。

虽然存在很多的困难和问题,但是我相信,在老师的指导、同学的帮助和我个人的努力下,一定能够按期、高质量地完成论文。

七、参考资料(书目、文章和其他素材)及其来源

(参考文献不等于注释,注释需标注到具体页码,而参考文献不必到具体页码,从数量来看,参考文献不但包含注释所标注的文献,而且还要包含所参考的但不体现在注释中的文献。)

1、期刊论文格式: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期).

[1]李树山.“林下经济”的法律规范探究[J].中国林业,2019(7).

[2]李周.关于国与林业改革的几点思考[J].林业经济,1999(5).

[3]Heider,e.R.&D.C.oliver.thestructureofcolorspaceinnamingandmemoryoftwolanguages[J].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1999(3).

2、著作格式: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序号]原著作者.书名[m].译者,译.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

[1]孙英威,呼涛.国有林权改革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

[2]刘国成,任迎新,包卓.东北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初探[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9.

[3]詹姆斯•沃克.林业管理[m].张林,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4]Gill•R.masteringenglishLiterature[m].London:macmillan,1985.

3、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1]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

4、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1]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2]French•w.BetweenSilences:aVoicefromChina[n].atlanticweekly,1987-8-15(33).

5.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

[1]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

6.研究报告

[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

[1]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7.条例

[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日期

[1]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Z].1991-06-05.

8.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1]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2]万锦坤.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

八、论文进度安排、步骤方式

时间安排

(调整时间)工作内容

2019.6-2019.7(1)广泛阅读资料,寻找研究课题。

(2)认真听取导师意见,确定题目。

(3)确定研究范围,形成写作大纲。

2019.7完成开题报告

2019.8-2019.11撰写论文,深入的调查研究

2019.12中期报告及论文初稿的提交

2019.1-2019.2论文的修改及定稿、预答辩

2019.3论文的修改、提交及答辩

导师签名:

年月日

开题专家组对学位论文选题提出的主要建议或意见

秘书签字:

年月日

论文选题评价结果(请评审专家在相应等级后的“()”内打“√”,并给出评语)

评价结果:通过();修改后通过();不通过()

评审专家小组签名:组长

林业论文格式篇9

创新型园林专业人才的基本特征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创新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创新的概念最早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于1912年提出的。按照熊比特的定义,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在经济活动中引入新的思想、方法以实现生产要素新的组合。创新概念包含的范围很广,既涉及技术性变化的创新,又涉及非技术性变化的创新。从一般意义上审视,园林专业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情感与创新人格的人才,即具有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与意识,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想象力及活跃的灵感,具有较强的信息加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熟练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等等。

园林专业创新型人才除应具备坚实的园林专业知识技能与创新精神外,还应具有热爱祖国的激情,勇于创新的思维模式,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的品德与健全的人格,敬业诚信的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社会交际才能与完备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综合协调能力强,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与竞争能力。

一、创新型园林专业人才的培养

(一)转变单纯重视知识传播的传统教育方式,重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园林专业的学生多数存在缺乏创新意识、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的现象。高职园林专业教育应积极探索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程教学为重点、以学生学会掌握储存现有知识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教育模式,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要做到两个树立”一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重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二是树立‘以能力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明确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发展,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情感的园林专业人才。

(二)调整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增强选修课的灵活性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教学改革及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和关键。要改变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使课程设置向综合式或整合式课程体系转变,这是现代教育思想的重要特征,也是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

调整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设计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要求,寻求专业内部知识与技能结构最直接的内在联系,促进专业知识与基础知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结构的合理化,保证相关知识的最佳搭配。要构建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的纵向序列和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课程的横向序列,形成以专业课程为主,以综合课程、边缘交叉课程、跨学科课程等为依托,以体现学科发展前沿理论与园林专业发展方向的学术讲座为补充,理论性与实践性紧密结合的综合化、整体化的课程形态。理论知识教育应以必需、够用”为标准,实践课要充分注重技能培养,既要设置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课程,如计算机应用、应用写作、园林制图等课程,也要设置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课程,如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造景、园林工程施工养护、园林工程预决算等课程。

更新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主渠道。高职园林专业教育应设置能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内容,体现信息化、综合化与动态化的特点,鼓励和号召教师将最新科研成果与科学概念引入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园林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接受新信息,开阔视野,掌握最新知识,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增加选修课的灵活性,实施多元化、个性化培养个性是创新的重要基础,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好奇心的发现、培养。在注重基础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学习的前提下,应针对学生的特长和特点因材施教,实施多元化、个性化培养。可加大学生选修课程的比例与灵活性,鼓励学生选修园林专业相关课程以外的跨学科课程,如经济、管理、法规、文学、艺术等,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通过提高选修课比例,可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修课程,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就业适应能力得到增强。同时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实践,参加社会实践与科技下乡活动,锻炼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如社会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合作协调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等。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创新的源泉。因此,必须增加实践教学学时,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比例;创新设计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实施开放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在实验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园林苗圃学的育苗实验,可将实验课时合理地安排在长达1年的整个育苗周期里,从整地、种子处理、播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直到生产出合格苗木,整个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高职园林专业实践教学应构建一个中心,三个技能”的培养体系:一个中心”就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中心。三个技能”就是第一学年培养基本技能,包括公益劳动、专业劳动、社会实践、认识实习等;第二学年培养专业技能,包括教学实习、科研技能训练、科技兴趣小组活动等;第三学年培养综合技能,包括园林植物认知与养护综合实训、园林设计与施工综合实训、岗前培训、毕业生产实习、撰写毕业论文等。通过这些实践环节的培养和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

(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深化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要培养创新型园林专业人才,必须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方式,采取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教学方式,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性为主要目标。要提倡启发式、讨论式、讲评式、案例式、现场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现状,积极组织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使学生学会获取、探索知识的本领,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学会发现,学会创造。在教学活动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效率、推动教学活动个性化发展、实现开放式教学的需要。因此,应积极鼓励教师采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向声像并茂的多媒体教学方式转变。这种教学手段对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形象思维能力大有裨益,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四)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学生知识能力的获取与教师素质有直接关系。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首先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的教育观念与良好的综合素质。高职园林专业的教师除要求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广博的知识、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等之外,还应具有较高的教学能力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即要具备双师”素质,因此,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具备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不断提高园林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熟悉一线工作、注重技术应用成为教师队伍的显著特征。因此,高职园林专业师资队伍中应有具备园林工程实际经历,对园林工程一线情况非常熟悉,能将实践经验带到课堂上来的双师型”教师。要建设好教师队伍,具体可采用以下措施:(1)注重选拔和引进学科带头人与学术骨干,积极引进或对外聘请高学历、有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和兼职教师,强化师资队伍。(2)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邀请行业专家对教师进行职业实践培训指导,组织安排教师定期到风景区、公园、绿化队、园林花木公司、大型园林绿地施工现场等一线岗位进行顶岗锻炼;鼓励教师参加学术研讨会、学术报告会,参与科研课题、撰写学术论文,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轮流选派骨干教师到兄弟院校进行学习交流;鼓励教师参加园林高级工程师、工程师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社会化考试,取得相应资格;积极鼓励和促进专业教师参与市场竞争,对外承接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或技术咨询任务,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和提高能力。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途径,可以培养一支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五)建立校企合作模式,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型园林专业人才

教育与市场接轨、学校与企业联姻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园林高职教育应依托行业办学,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

建立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高职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基础理论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能较快适应市场需求的园林专业创新型人才,因此,在教学中应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除建立能满足教学需求的各类实验室和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满足一般教学如树木学、花卉学、园林苗圃学等课程的实习之外,还应与企业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在基地实习,可以运用所学知识与技术解决在生产管理、园林设计、施工监理等环节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使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林业论文格式篇10

   1林业专题图与分幅

   1.1制图

   从科学数据可视化的角度来看,林业专题地图是林业专题数据以图形方式的可视化表现。林业专题图可分为地图数据本体部分和专题样式部分,数据本体部分是存储在信息系统中的数值或文字记录,是林业地理要素的定性或定量描述;专题样式部分则是数据本体的可视化表现形式,将地理信息以一种象形、观感的形式传递给地图使用者。林业专题制图过程可概括为选取指定数据本体内容,即指定专题类型、指定地理范围的林业地理数据,并以指定的符号系统、样式表达的过程。过程如图1所示。通过控制数据本体的类型、地理范围,以及专题图符号系统和样式即可控制林业专题制图过程。

   1.2分幅

   传统的纸质地图受图幅大小的限制,一张图纸往往难以承载整个区域内的地理信息,于是产生了地图分幅的概念,即按照一定的规则,将一幅完整的地图分割成若干区域范围大小相同或相近的图幅的方法。常用的林业专题图的分幅方式有经纬线分幅、矩形分幅和按区域分幅。

   (1)经纬线分幅又称梯形分幅,是将经纬线作为每幅图的内图廓,遵照相关的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利用固定的经纬线网格对地图进行分幅。经纬线分幅的比例尺范围通常在1:100万和1:5000之间,每种比例尺的经纬线分幅方式是固定不变的,便于图幅检索和使用。基本比例尺1:1万地形图分幅即是一种经纬线分幅,这种分幅方式在林业工作中大量使用,本研究中涉及到的林业专题图信息都是在1:1万地形图上勾绘的。

   (2)矩形分幅是按照矩形区域划分图幅范围的分幅方式。其中矩形区域的指定较为灵活,按照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指定合适的矩形网格,比例尺范围大于或等于1:5000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图幅通常采用矩形分幅。

   (3)按区域分幅的分幅边界没有指定的外形限制,较为随意。例如:按照用户划定的区域分幅、将整个区域作为单个图幅、按照行政区划范围分幅等,按照县、乡、村或林场、工区、林班等区划边界的分幅方式就属于这种。专题图分幅是将版图过大的图幅分割成大小适宜、图上位置合适的小图幅,分割网格遵照共同的国家标准,或按照具体需要因地制宜划分区域,即按标准分幅和自定义分幅。无论哪种分幅方式都需要预先准备图幅的分割模板。在林业专题制图模块中,图幅分割模板控制着林业专题图数据的地理区域,间接决定着分割后内图框的长宽比样式。在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中集成专题图制图模块需要解决以下两项关键技术:其一是林业专题图样式的定制,即能够按照林业标准定制专题图样式;其二是地图的分幅技术,即按照林业信息管理工作的要求输出指定区域的地图,可以将其概括为对林业专题数据的样式和内容的控制。

   2林业专题制图模块

   2.1模块的开发环境

   林业专题制图模块集成在已有的县级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中。县级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采用ar-cGiSengine9.3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组件和VisualStu-dio2005开发环境,运用C#语言开发,具有林业信息管理所需的诸多功能模块[10-11]。在该系统的数据库中包括基础地理数据、森林资源数据等。其中,基础地理数据包括行政区划境界(县/乡/村)、按基本比例尺(1:1万)地形图分幅标准制作的图幅分割网格、水系与道路;1:1万地形图等,都以图层的形式保存在数据库中。森林资源数据则包括小班基本因子信息、森林经营活动信息在内的森林资源数据库完整信息。这些记录是制作林业专题图的主要数据来源。林业专题制图模块属于众多模块之一,设计功能为输出基本图、资源分布图、林种分布图、分类区划图等林业专题地图,各专题类型可按基本比例尺(1:1万)分幅输出和按行政区划分幅输出。图2为林业专题制图模块遵循的mVC设计模式。林业专题制图模块主要利用了arcGiSengine的mapControl和pageLayoutControl两个控件,以及iac-tiveView、iFillSymbol、iFeatureLayer等接口。利用mapControl控制地图数据的加载、地图符号的渲染、图2林业专题制图模块遵循的mVC设计模式注记、调整地图的显示区域等,是林业专题图分幅中用到的主要调控部件;利用pageLayoutControl控制地图的版式、文字说明、图例、指南针、比例尺等地图的附属部分,以及地图的整饰微调、专题图幅的输出等。

   2.2工作流程

   林业专题制图模块的工作流程如图3所示。专题制图模块启动后,系统根据专题图类型从专题图模板库中获取对应的专题图模板,即mXD文档。然后按照mXD文档中记录的图层组合信息,从森林资源数据库中加载对应的专题数据,并以专题图模板中规定的样式渲染地图。系统接收到分割区域的指令后,从图幅分割模板中查找出分割几何要素,然后将版式地图中的地图调整到分割要素所在的区域,并以最大比例尺居中显示。重新渲染专题地图以后,就可以将当前范围的专题图输出打印,这样就完成了指定专题类型、指定分幅方式的专题图输出。专题制图模块的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1)准备基础地理数据和林业专题数据。林业专题制图所需要的数据已存储在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森林资源数据库中。林业专题图中的内容包括:基本图主要用到的林班注记、小班注记、面积、地类、行政区划界线、道路、居民点、河流、山脉等;林相图用到的地类、优势树种、龄组、面积等;资源分布图主要用到的地类;林种分布图主要用到的林种;分类区划图主要用到的地类、林种等信息[10-11]。

   (2)制作林业专题图模板。林业专题图模板是林业数据的表现样式,如专题地图的图层组合、排列顺序、地图投影方式、经纬网、图幅布局、地图要素的专题符号样式、注记样式、渲染方式、图例、指北针、比例尺、地图标题、相关文字说明等。林业专题图模板可使用arcmap定制,制作的专题图模板样式保存在mXD地图工程文档中。在mXD文档中,保存了地图数据源位置、地图样式、版式地图样式等信息。专题图模板的详细定制方法可参考arcGiS使用手册和文献[2]。对于同一种专题图,按行政区划分幅和按照1:1万比例尺分幅需要分别制作专题图模板。比例尺分幅模板的图幅大小、地理坐标系、地图投影方式、内图廓矩形的长宽比、经纬线网格的设置和标注等应遵照行业标准和惯例。

   (3)准备专题图分割模板。专题图分割模板以面要素图层类型保存在县级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中,在GeoDataBase中的视图是一张shapefile格式的矢量图层,其中每一个面要素为一个切割区域。信息系统数据库中已有各级行政区划如县、乡、村(或林场、工区、林班)和国家标准1:1万地形图分幅网格,可以直接作为分幅用的分割模板。若缺少1:1万比例尺分幅模板,则需按照文献中介绍的方法与标准制作[12-14]。

   (4)数据加载与专题地图渲染。这部分的工作是由林业专题制图模块完成。运行系统后,用户选择林业专题图类型、分幅的方式,系统从专题图模板库中选择对应的林业专题图模板(mXD文件);根据专题图模板中的图层组合信息从森林资源数据库中加载相应的基础地理地图和小班因子图层;根据分幅方式加载对应的分割模板面图层;最后根据林业专题图模板(mXD文件)中的专题图符号信息渲染专题图,渲染结果在mapControl和pageLayoutControl控件中显示。

   (5)图幅分割与重渲染。这一步骤是实现图幅分割的关键。系统接收到分幅区域的指令后,首先从分割模板数据中检索分幅区域,得到该分幅区域面要素,以最大比例尺将该面要素范围内的专题图居中显示在pagelayoutControl中。然后重新渲染地图,即分幅区域以内的林业专题要素和所有基础地理要素按照原有样式渲染,分幅区域以外的专题要素渲染为不可见样式。

   (6)地图版式微调。在pageLayoutControl中生成的版式地图,具有与专题图模板完全一致的地图符号系统和图幅版式。为了进一步增强专题图的可定制性,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还可以利用GiS组件中函数与控件实现在定制模版样式基础上进行微调的功能。例如重设专题图的符号类型、颜色、注记,以及图幅整饰(设置标题、图例、比例尺、指南针、图框线、图廓样式、地图文字说明)等。

   (7)地图输出。地图输出是将pageLayoutControl中渲染好的版式地图输出为栅格格式文件。在这里可以通过设置栅格数据像素的大小来调整输出图像的清晰度,输出的数据格式有Bmp、JpeG、pnG、tiFF、GiF和pDF文件等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