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评助工施工员工作总结十篇评助工施工员工作总结十篇

评助工施工员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2:10:42

评助工施工员工作总结篇1

关键词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绩效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是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指在既定的发展战略目标下,通过制定相关考核指标和标准规范,运用360度等考核方法,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对员工日常工作表现及取得的工作成绩进行评价,并根据考核结果指导员工工作行为,帮助员工不断提升工作绩效的过程和方法。

一、事业单位开展绩效考核的意义

(一)完成工作目标,提高工作绩效

通过定期开展绩效考核,确保员工工作任务完成,并对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对照检查,改进工作不足,不断提升员工的工作绩效,从而确保单位整体工作绩效有效提升。

(二)对应考核结果,确保待遇公平

将绩效考核结果与员工绩效工资挂钩,划分不同等级,确定绩效工资水平。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客观反映员工工作表现,按劳所得、多劳多得,确保员工待遇公平性,更能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加强团队建设,提升管理水平

定期开展绩效考核,不断提升员工工作能力,并将绩效考核与职务晋升、待遇升降、能力培训等激励措施相结合,有利于推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不断促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和创新。

二、事业单位开展绩效考核存在的不足

(一)对员工思想不重视,评价欠缺公平公正

事业单位在开展绩效考核过程中,部分员工存在“干多干少都一样”、“绩效考核就是走形式”等消极思想,导致对绩效考核从思想上不够重视,在考核过程中对其他同事的评价欠缺公平公正,存在给别人评价都一样的“老好人”思想,也存在给别人低评价、给自己高评价的“自私自利”心态等。

(二)规章制度不健全,考核指标太过宽泛

实施绩效考核首先要建立相关规章制度,明确具体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但是在事业单位具体开展绩效考核的过程中也存在规章制度不健全,没有明确绩效考核的意义、达到的目标、具体实施步骤、需要员工做哪些配合工作等,甚至对具体评价指标只是泛泛设定,单纯从“德、能、勤、绩、廉”等几方面考虑,指标以定性描述为主,难以量化,受考评者的主观性大,考核结果难以体现公平性和科学性,可操作性较差,[1]考核流于形式。

(三)缺少信息化手段,考核工作效率低下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借助科技化和信息化手段能够大幅提升工作效率,但是在事业单位实施绩效考核过程中还存在员工填写考核评价表,单位负责绩效考核人员手动汇总评价的情况,工作效率低下,并且容易统计出错。而且在评价汇总过程中也存在人为改动评价结果的风险。

(四)评价结果不公开,缺乏考核结果反馈

事业单位在开展绩效考核过程中,对考核的结果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公布考核等级,并不公布具体的考核结果,甚至对员工本人也不告知具体的评价结果情况,导致单位内部员工对考核结果的公平性产生怀疑,由于得不到考核结果的具体反馈,也不能起到查找不足、提升绩效的作用,绩效考核更像是“为了考核而考核”。

三、事业单位实施绩效考核对策探析

(一)强化员工培训,提升思想认识水平

在事业单位内部实施绩效考核前,要充分征集员工意见,听取员工对绩效考核的认识和想法,充分考虑员工对实施绩效考核的意见和建议。在制定绩效考核制度时要及时给员工开展培训,确保每名员工从思想上对考核工作重视起来,掌握考核的时间和步骤,确保绩效考核顺利实施。同时对绩效考核过程中出现的极端情况,也要由部门领导及时与员工进行交流,确保考核评价公平公正。

(二)健全规章制度,细化考核指标体系

通过制定详细的绩效考核规章制度,确定实施绩效考核的组织、背景、意义、步骤、时间、方式方法、指标体系等,让每位员工都能了解单位绩效考核是如何组织的、需要自己做哪些配合工作。同时通过细化考核指标,确保员工考核评价时有理有据,提升考核结果的公平性。因此,事业单位应该建立起一套科学、系统、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体系,才能达到更加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绩效评估结果的目的。[2]

(三)员工定岗定责,结果反映工作实际

绩效考核是对员工工作完成情况的考核,因为单位内部每名员工从事的岗位和工作内容不同,所以简单依据日常工作表现并不能体现每位员工的工作量和工作价值。通过对每位员工进行定岗定责,考核分为对日常工作和临时性工作两方面的评价,通过梳理工作内容,便于员工对不同岗位的同事所从事工作的了解和评价,根据所在岗位的工作职责给予客观的考核评价。

(四)运用网络手段,提高考核工作效率

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开发绩效考核评价打分软件,方便员工使用和提升考核工作效率。通过对单位员工开展软件使用的培训,让每位员工掌握绩效考核过程中使用软件的方法,在开展绩效考核过程中由员工通过软件进行评价打分,绩效考核软件自行汇总考核评价情况,并作出相应的结果分析,将大大提升考核结果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五)反馈考核结果,帮助员工不断进步

通过将每期绩效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每位员工,使员工了解单位领导、同事对自己的评价和建议、自己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方法。同时部门领导要帮助员工理性看待绩效考核结果,避免产生偏激心态。在绩效考核结果反馈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部门领导的作用,帮助员工认识差距,提升工作技能和绩效水平。

四、结语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1年3月23日正式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不断完善和强化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势在必行。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地不断深化,通过开展绩效考核工作,提升事业单位绩效管理水平,创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不断提升员工工作技能和业务水平,创建高素质的人才团队,促进事业单位快速、可持续发展,对事业单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3]

(朱升单位为北京市交通信息中心;李丹单位为北京天智恒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朱升(1987―),男,北京房山人,硕士研究生,中级人力资源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李丹(1989―),女,北京房山人,本科。]

参考文献

[1]朱升,李丹.事业单位员工激励现状及其对策浅析[J].媒体时代,总第59期,2015:281-282.

评助工施工员工作总结篇2

一、加强领导,精心安排

《武威市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四项重点工作实施意见》下发后,委党委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了党委扩大会议,认真传达文件精神,全面安排部署,狠抓工作落实,并制定下发了《市工信委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四项重点工作实施方案》,在8月6日召开了委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四项重点工作推进会,会上认真传达学习了市创先争优活动办有关文件精神,就切实做好集中核查、公开承诺、领导点评、群众评议四项重点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9月25日,委党委下发《关于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认真开展领导点评工作的通知》,就开展领导点评工作进行再部署,要求各党支部严格按照《通知》精神,制定相应措施,认真抓好落实,确保活动不走样。会后,直属3个党委和3个支部都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细化了职责分工和具体落实办法,分析和制定领导点评活动开展的工作措施,认真开展了第一次领导点评工作。目前我们正在根据《关于普遍开展领导干部点评创先争优工作的通知》要求,积极开展第二次领导点评工作。

二、结合工作,认真点评

(一)点评内容

领导点评紧紧围绕“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总体要求,结合各党组织和党员本职工作进行。

1、对党组织点评内容。包括:本单位业务工作和重点任务完成的情况、对本单位创先争优活动的组织领导情况、公开承诺事项的兑现情况、创建措施落实情况、创建活动与本职工作结合情况、履行管党责任情况、活动效果情况。

2、对党员领导干部点评内容。包括:参加创先争优活动情况、公开承诺事项兑现情况、推动科学发展情况、执行政策情况、工作作风和廉洁自律情况、关心服务群众情况、分管(主管)工作落实情况。

3、对普通党员点评内容。包括:参加创先争优活动情况、公开承诺事项兑现情况、履行岗位职责情况、服务群众情况、工作作风情况、工作成效情况。

(二)方法步骤

结合委机关工作实际,我们实行分级点评的方式进行,即:党委书记负责点评委党委委员和委领导成员,委领导负责点评分管科室(中心)科长、副科长,科室负责人负责点评本科室党员,机关党支部书记总体负责机关党员的点评工作。企业党委按照党支部设置逐级点评进行。点评的步骤:

1、自我小结。委属党组织和党员对业务工作和重点任务完成的情况、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情况、公开承诺兑现情况进行了认真总结,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形成情况小结。党支部的小结上报委党委,党员的小结上报所在党支部。

2、调研督查。党支部负责人对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进行了调研,全面了解和掌握情况,对点评工作及时给予指导。

3、开展点评。第一次点评采用会议集中点评和会后谈话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点评领导在听取党员个人小结后,对党员创先争优情况给予评价,肯定成绩,指出问题,明确方向,制定措施,限期整改,并提出指导性建议。个别党员视情况进行会后点评。

4、整改落实。各党支部和党员按照领导点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制定整措施,扎实抓好问题的整改和公开承诺事项的兑现,并在第二次领导点评时,汇报第一次点评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的整改落实情况。

(三)点评特点

1、实事求是。点评领导深入被点评对象进行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其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情况,客观公正、实事求是进行点评,让被点评的对象感到既有压力,又有动力。

2、以激励进步为主。点评领导全面评价和充分肯定被点评对象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所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明确措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有效促进工作。点评时不仅肯定成绩、指出问题,更重要的是针对党组织和党员的履职情况,帮助他们提出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工作建议,指导他们明确努力方向。通过点评,促进各自工作的向前发展。

4、坚持分类指导。即区分机关和企业党支部和党员的实际情况加强分类指导。对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员,点评时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对普通党员的点评,结合他们的履职情况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帮助他们明确责任,树立信心;点评时重在关心和鼓励。

第一次点评从9月25日开始到10月15日结束,委属5个企业党组织和机关1个党支部,全部党员参加了点评活动。同时各党组织和点评人员分别认真填写《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领导点评表》及时报送委创先办备案。点评后,各党组织负责人对存在的问题作了表态,承诺结合创先争优整改落实任务、公开承诺事项、点评意见,分门别类建立工作台账,明确任务完成时间、责任人、落实方式,确保活动围绕中心、推动工作。同时,注重深入挖掘和总结先进事迹,总结好做法、好经验,通过典型宣传,以点带面,在全系统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第二次点评,从12月15日开始到元月15日结束,结合干部职工年度考核重点对工作实绩和上次点评提出的问题进行整改的情况进行全面点评。点评的方法和程序同上次相同,目前全委系统正在认真学习文件精神,结合年度工作考核全方位的开展点评。

三、点评取得的效果

为发挥领导点评工作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的成效,党委专门制定了领导点

评方案,建立了领导点评档案,对点评领导、点评党员、点评时间、点评内容、整改落实情况建立了点评台账,杜绝了面子工程、散漫应付等情况,促进了领导点评工作的有效有序进行,点评效果明显。1、进一步提高了党委班子的号召力。通过本次点评,加强了全委党员干部之间的沟通交流,统一了党员干部思想,凝聚了科学发展共识,形成了上下“一盘棋”的格局,增强了党委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向心力、影响力和战斗力。

2、切实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领导点评工作进一步统一了党员干部思想,各党支部积极引导全体党员加强学习,扎实工作,基层党支部的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高,党员干部之间团结协作有效加强,支部班子凝聚力明显提高。

评助工施工员工作总结篇3

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工作要求,结合取消药品价格加成的特点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体制,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在我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需要的目标,本着“科学、公平、效率、节约、规范”的原则,建立“推进综合改革、核定收支、绩效考核、多头补偿”的预决算补偿机制。

推进综合改革,就是要进一步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和内部分配制度改革。一要根据服务对象和服务任务,科学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我区暂按全区总人口的1‰确定编制内人员,根据工作需要临时人员控制在全区总人口的0.2‰以内,作为基层医疗机构人员配备标准,并作为计算经常性支出的基础参数(人口很少的建制乡镇,每个最少不低于8名)。二要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内部用人机制,鞭策和激发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三要结合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在工资总额包干的前提下,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内部收入分配机制,兼顾公平与效率,健全内部考核,适当拉开分配差距(最高不得超过全员职工绩效工资的1倍)。

核定收支,就是要科学测算和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的经常性收入和经常性支出,认定其经常性收支差额,作为计算补偿的基本依据。

绩效考核,就是要建立健全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评价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把基本医疗任务完成情况、公共卫生服务情况和人民群众满意程度等,与补偿水平结合起来,实行弹性补助,奖勤罚懒。

多头补偿,就是在加强内部管理节约运转开支和适当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消化一部分减收的基础上,对核定的经常性收支差额,通过财政预算和医疗保险基金给予弥补。

二、经常性收支差额的核定

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行零加价销售后,我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经常性收支差额,按以下办法核定。

(一)核定经常性收入。经常性收入包括:医疗服务收入、公共卫生项目收入、基本药物外的药品销售收入、财政现有经常性补助收入、其他收入。

医疗服务收入按前三年平均收入加35%(含调价因素)测算核定。公共卫生项目(包括基本公共卫生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收入主要根据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和财政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标准,合理测算核定。药品销售收入主要根据基本药物外采购价格、常年性用药数量及其变化趋势,合理测算核定。财政现有经常性补助收入按照年财政安排的经常性补助支出预算(扣除基本建设及其他一次性因素)核定。其他收入主要根据常年性其他收入水平(扣除特殊因素和一次性因素),合理测算核定。

(二)核定经常性支出。经常性支出包括:人员经费支出、业务支出、药品成本支出、其他支出。

人员经费支出按定员定额的方式核定(定员是指人事部门核定的编制或按比例计算的全部人员标准配备数量,定员未到位前按实有人员计算。定额是指人事部门批准的工资标准,暂无工资标准的按我区事业单位全员平均工资标准计算,人员经费支出包括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费和在职人员参加社保的支出等)。按照国家有关实施绩效工资制度的规定,核定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资水平要与当地事业单位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我区绩效工资水平暂按人平1.4万元/年计算)。业务支出包括消耗性支出和运转性支出。消耗性支出主要根据常年性基本医疗服务消耗性支出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成本等,结合节约要求,合理测算核定;运转性支出主要根据常年性公用开支(水电费、燃修费、差旅费、办公用品、人员培训及其他各项公用开支)水平,结合节约要求,合理测算核定,药品成本支出按核定的药品销售收入加上药品正常损耗的成本后等额核定。

(三)确定经常性收支差额。经常性收入减去经常性支出后的差额为负数的,即为经常性收支差额,差额通过财政预算和医保基金全额弥补;为正数的,即经常性收支盈余,作为医院发展基金,以后年度安排使用。

(四)收支核定工作的具体操作。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经常性收支差额的核定工作,由区级财政部门会同区级卫生部门实施。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具体核定办法,把保证基本运转与发展结合起来,把单位需求与财力可能结合起来,科学合理地核定每一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的经常性收支差额。

三、建立健全绩效考评制度

按照科学合理、简便易行的原则,制定符合我区实际的绩效考评办法,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的服务数量、服务质量、群众满意程度、健全内部机制等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绩效考评工作由区级财政、卫生部门共同组织实施。考核结果除进行定性评价外,还要确定量化指标,作为“弹性补助”的依据。弹性补助的具体办法在全区财政补助总额内,根据考核结果的量化得分,按0.8-1.2的补助系数计算每个机构的财政补助额,奖优罚劣。

为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日常运转,财政补助采取“当年预拨,次年考核结算,多退少补”的方式拨付。

四、建立多渠道补偿机制

确定的经常性收支差额和中、省、市补助后的差额,由区级财政预算安排和医保基金各补助50%的比例进行补偿到位。

(一)财政补助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中央按照“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一次性奖励补助,省级按常住人口每人每年补助2元,市级补助1-3元的原则补助,其余差额由区级财政预算和医保基金全额补助。

(二)医疗保险基金补偿

根据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精神,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在财政补助的同时,发挥三项医保基金(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偿作用,建立多渠道补偿机制。

根据国务院医改办“安徽会议”精神和省、市要求,我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三项医保基金的补偿主要通过向定点医疗机构购买服务的方式实施。同时,围绕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理用药,转换机制,探索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增设药事服务费等付费方式改革。我区目前具体付费方式,暂按核定收支差额的50%从三项基金中拨付,待上级将来出台新的文件规定后,按新的规定执行。三项基金承担的补偿额按三项医保基金年收入总额进行分摊。

五、统筹协调,保证基本药物制度利实施

评助工施工员工作总结篇4

目标管理绩效成绩考核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绩效考核的首要目的是通过评价员工的工作绩效,帮助员工提升自身工作水平,从而有效提升公司整体绩效。绩效考核的目的还包括明确员工工作的导向;保障组织有效运行,给予员工与其贡献相应的激励;同时,通过考核淘汰不合适的人员。

第二条考核的原则:

1、实行逐级考核原则:逐级管理、逐级负责、逐级考核,下属的工作好坏由其直接上级评定。

2、公平性原则:员工的工作目标等考核内容,考核人应在考核期初予以明确。

3、客观性原则:对被考核者的任何评价要求都应有事实依据,避免主观臆断和个人感情色彩。

4、双向沟通原则:每次考核时,考核者与被考核都应按工作目标等考核内容开诚布公地进行双向沟通交流,考核结果要及时反馈给被考核者。

5、常规性原则:绩效管理是各级管理者例行的日常工作职责,对下属员工作出正确评价,帮助下属改善工作业绩是管理者的重要工作内容。

第三条公司绩效考核分为:月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其中每月一次的目标管理考核评估是基础。

第四条相关名词解释

1、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根据重成果的思想,先由企业提出在一定时期内期望达到的理想目标,然后由各部门和全体员工根据总目标确定各自的分目标并积极主动想方设法使之实现的一种管理方法。目标管理的英文缩写为mBo,以下均简称为mBo。

2、月度mBo绩效考核:是指在每月初(7日前)由直接上级就下属上月工作目标完成和工作表现情况进行的mBo考核。

3、年终mBo考核:是指人事行政部门根据被考核者在本年度内的奖惩记录情况,给予综合评价,并统计、汇总各月度mBo考核的得分后,得出被考评者本年度绩效考核的最终得分。

第二章月度mBo考核

第一条月度mBo考核在次月1日-7日进行。

第二条mBo考核的内容和实施

(一)目标的制定

1、公司月度总目标、部门目标要分解到每一层、每一个岗位,由被考核人根据上级目标填写《工作目标计划考核表》(见附表),一式三份,由考核人、直接上级和人事行政部各执一份。

2、个人岗位目标制定的原则及要点

(1)目标尽可能具体、结果可评估,尽可能量化(如时间、日期、金额、数量分等),综合目标可用阶段或期限表示;

(2)任务量适度,即经过努力能够达到;

(3)可对比,同一岗位、不同的人有可比性,体现公平;

(4)挑战性,目标需要努力才能达到;

(5)必须促进工作的改善;

(6)上级目标必须在下级目标之前制定,上下级目标保持一致性,避免目标重复或断层。

3、个人岗位目标制定的步骤:

(1)上级向下级说明自己当月的目标;

(2)上级请下级设立自己的重点目标;

(3)上级要求下级设定各自的目标计划书;

(4)检查下级目标书;

(5)与下级谈话,决定其目标(此工作必须在每月3日前完成)。

4、目标内容:每项目标应尽量包括数量目标、质量目标、时限目标。

(二)目标执行

1、目标执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目标监督人应充分授权,及时跟进并提供帮助和指导;目标执行人应主动汇报。

2、目标执行中的问题处理:列出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三)目标完成情况评估

1、评估步骤:

(1)员工先作自我评估,在工作目标计划考核表"自评"栏如实填报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对每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小结,在每月3日前交直接经理。

(2)直接经理根据被考核人的"自评",结合"增加任务情况"、"规章制度及工作目标执行结果",结合人事行政部门的"扣分记录"进行评分。

(3)直接经理与员工直接谈话沟通后,确定员工上月度mBo考核评估结果。

2、评估要点:包括数量目标、质量目标、时限目标、成本目标四方面,皆应有细则,由考核人与被考核人依据mBo工作目标表确定。

3、评分办法:

(1)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考分满分100分,占考核总分的65%;

(2)"增加任务情况"考核满分5分;

(3)"规章制度及工作目标执行结果"考分满分15分;

(4)"工作目标完成质量"考分满分15分;

(5)考核总得分=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考核得分×65%+(2)+(3)+(4)项考核得分;

(6)将考核总得分对应《mBo绩效考核等级及系数标准》(见表二),被考核人的考核总得分对应的等级和等级系数即为被考核人的月度mBo考核结果。

(四)评估结果的应用

1、绩效考核等级

考核结果分为5等10级,具体见表二

月度考核时,考核期间员工有下列情况,核定考核等级如下:

(1)有旷工记录或请事假超过3日(不含3日),考核等级不得为a级。

(2)受行政处分未取消,考核等级不得为B等级以上。

2、考核结果与员工绩效工资挂钩,按考核结果每月发放。

(1)绩效工资系数(分5等10级)见表二;

(2)员工实得绩效工资=员工本人月绩效工资×绩效考核等级系数;

(3)考核结果为"需改进"的员工,由被考核者的直接上级与被考核者一起分析原因,制定业绩改进提高计划,进行跟踪。绩效考核等级为"表现不良"的,应立即予以辞退。

第三章年度mBo考核

第一条年度mBo考核在每年终月度mBo考核后进行。年度mBo考核是建立在月度mBo考核基础上的。

第二条年度mBo考核的评分按年内各月度mBo考核总分数的平均值,以平均值对应等级,作为年终mBo考核结果。

第三条年终mBo考核结果的应用:

(1)与年终业绩目标奖金挂钩:年终绩效考核结果为公司年终奖金分配、激励约束机制,工作评判提供客观、公正、公平、合理的原始依据。

(2)与人事异动、改进提高挂钩:考核等级一年中连续三次为"需改进"的,予以辞退;虽无连续三次为"需改进",但年终评为"需改进"的员工,领导应予以谈话帮助,限期整改,次年绩效考核若再出现"需改进",予以辞退。

第四章申诉和监督

第一条绩效考核的申诉

1、月度mBo绩效考核和年度mBo考核均给被考核员工一个申诉期,以示公平、公正。

2、员工对考核结果持有异议的,可在二天内向人事行政部门申诉,人事行政部要及时进行复核,并负责将复核结果通知申诉人。

3、没有申诉的结果作为最后的考核结果,已申诉的以复核结果为最后考核结果。

第二条对考核人的监督和要求:

1、被考核者期望着自己的工作能够得到承认,考核者必须根据日常业务工作中观察和记录到的具体事实作出评价。

2、被考核者期望得到公正的待遇,考核者必须消除对被考核者的好恶感、同情等偏见,排除对上、对下的各种顾虑,在自己的信念基础上作出评价。

3、不对考核期外、以及职务工作以外的事实和行为进行评价。

4、公司对考核者寄以厚望并充分信赖,考核者应该依据自己得出的评价结论,对被考核者进行扬长避短的指导教育。

5、如果目标考核人对下属的mBo监管不力,以及考评有失公正、公平,公司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

第五章附则

评助工施工员工作总结篇5

大连供电公司在新体系下岗位工作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在岗位能力素质任职(胜任)模型(标准)的指导下,将员工能力素质测试与评估结果应用于员工综合能力素质提升工作,以岗位适应性培训、专题培训、现场技能培训、政治素养建设、廉政教育和创先争优、全员考试考核考勤等多种方式为载体,分层、分类、分专业提升员工综合能力素质。

主要管理做法

管理工作主要流程(图1)

主要流程说明

大连供电公司能力素质提升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公司“人力资源十二五规划”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需求,提出员工队伍综合素质提升规划,经审议批准后,形成《大连供电公司能力素质提升工作规划和目标》。

人力资源部作为大连供电公司员工能力素质提升工作办公室,依据《大连供电公司能力素质提升工作规划和目标》,组织各专业职能部门、培训中心编制员工能力素质提升实施方案。人力资源部组织开展工作岗位分析,明确岗位职责,为员工能力素质测评提供有效的评估依据;作为公司员工管理和教育培训工作归口管理部门,编制公司员工通用素质能力提升实施方案,汇总专业职能部门、培训中心能力素质提升实施方案,形成《大连供电公司能力素质提升工作实施方案》及相关工作措施。各专业职能部门负责掌握本专业员工技术、技能水平现状,根据专业工作重点和“五大”体系深化建设要求,对照岗位说明书,编制所辖专业员工能力素质提升方案。培训中心作为公司员工能力素质提升工作的项目实施支撑部门,以现有资源为基础,编制员工能力素质提升保障措施方案。

人力资源部汇总各专业职能部门、培训中心措施方案,形成《大连供电公司员工队伍能力素质提升实施方案》和《工作措施》,提交公司能力素质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审批、下达;依据岗位工作分析结果,按岗位类别、专业、性质分别建立《岗位任职能力标准》和《岗位胜任能力标准》;通过现场技能考核、专业知识考试、岗位工作评价、绩效考核等方式,人力资源部组织培训中心和专业评估机构开展员工能力素质分模块的测评与评估,形成员工能力素质评估报告;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各所属单位、分公司查找员工能力素质“缺项”,对各项查找出来的“差距”按专业和人员类别进行排序;各专业职能部门汇总各所属单位、分公司“差距”后,进行汇总分析,按照重要性和优先级进行排序。人力资源部汇总各专业上报“差距”报表,形成员工队伍能力素质测评分析报告,结合公司年度教育培训专项计划,提出《公司员工队伍能力素质提升工作措施项目》并审议,落实实施经费,并行文下发,为公司经营决策层提供辅助决策意见。

公司培训中心制订员工能力素质提升培训服务方案和保障方案,专业职能部门设计策划员工“缺项”能力素质提升项目。人力资源部根据培训中心、专业职能部门的方案、项目,结合公司年度教育培训专项计划,总体设计员工队伍能力素质提升措施项目。人力资源组织开展员工通用能力素质提升项目,包括通用管理能力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专业职能部门组织开展员工专业能力素质提升项目,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思想道德、政治素养、廉政教育等,组织实施国家执业资格考试考核。

培训中心作为员工能力素质提升支撑单位,负责公司各项措施项目的落实、实施工作,为各项措施项目提供师资、培训硬件、实训设施、后勤服务、技术支持等工作。所属各单位、分公司开展现场岗位技能培训项目,通过现场实操培训、技术问答、技术讲解、技能示范、事故预想、反事故演习等多种方式,提升员工专业技术技能能力素质。人力资源部通过组织开展全员普考工作,对能力素质提升措施项目实施效果进行检验、评估。专业职能部门通过专业调考、竞赛的方式,对生产、营销、党群、廉政等专业能力素质提升措施项目实施效果进行检验、评估。培训中心在实施每一个能力素质提升措施项目后,均进行培训评估,检验、评估措施项目实效效果,并指导、监督各所属单位、分公司通过技能实操考核等方式考核检验现场技能培训项目实施效果。

人力资源部汇总、分析能力素质提升措施项目的实施效果,形成能力素质提升成果报告。公司能力素质提升领导小组对实施成果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深化能力素质提升工作意见。

确保流程正常运行的人力资源保证

大连供电公司员工能力素质提升工作在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的指导下,创新实践以能力素质评估为导向的全员能力素质提升工作,并依据工作岗位分析、能力素质模型建立(任职与胜任模型)、员工能力模块化评估等工作成果、多维度实施员工能力素质提升工作,为此,大连供电公司制订了相关制度、管理办法并成立了能力素质提升领导小组等组织机构以保证流程正常运行。

能力素质提升工作启动之初,大连供电公司即成立了由总经理、党委书记和分管副总经理、职能部门负责人、培训中心组成的能力素质提升工作领导小组(见图2),出台了以“领导带动、全员互动、竞赛推动、考核促动”四项工作措施原则,依靠“四轮驱动”,保证全局能力素质提升工作有力、有序、有势的状态下稳步推进。

大连供电公司制订、下发了《大连供电公司能力素质提升实施方案》《员工内部流动管理办法》《员工持证上岗管理办法》《员工见习(试用)管理办法》《员工培训积分管理办法》《全员培训考试实施方案》《大连供电公司培训班管理办法》《大连供电公司培训项目管理办法》等文件制度,从制度体系上保证流程正常运行。

人力资源部组织本部各业务部门,聘请国内知名咨询机构,开展各专业岗位工作分析,制订专业工种《岗位说明书》及工作标准,搭建《岗位能力素质模型(任职与胜任能力)》,细化对各岗位通用管理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工作履职经验、职业道德、企业文化、廉政和政治素养等方面的要求。

在集约化大培训工作格局的基础上,创新实践员工能力素质渐进式评估、提升体系,利用心理测量学、应用统计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学科先进科学理论,采用国际通用的履历档案分析、考试考核、无领导小组讨论、心理测验等能力测评工具,根据一定的理论并通过标准化的技术和方法,对员工的管理能力、专业能力、企业文化和职业道德、心理素质、人格特点、工作动机、仪表礼仪、工作作风等方面进行测评,并对照岗位能力素质模型相应项目进行差距查找,分门别类的设计策划素质提升措施项目。

保证流程正常运行的专业管理的绩效考核与控制

根据大连供电公司公司人力资源总体配置情况,结合公司“三集五大”体系机构岗位设置,将人员配置率、持证上岗率、高技能人才比例、人才当量密度、全员培训考试合格率、员工培训积分等纳入全员绩效评价关键业绩指标体系。

在公司员工绩效评价体系与单位(部门)负责人业绩评价体系两个层级中,对上述指标进行量化并实施季度、年度考核。

依据“三集五大”岗位定级和岗位或职务晋级的需求素质模型,将员工综合能力素质测评结果与关键绩效指标、岗位模型等进行关联评价考核,纳入公司整体业绩评价体系。

管理评估方法

按照公司“员工渐进式能力素质评估、改进体系”及有关办法要求,以季度、半年度为周期对各单位人员配置率、持证上岗率、人才当量密度、高技能人才比例、全员培训考试合格率、员工综合能力素质状态等指标进行测评与评价,并形成动态发展的人力资源能力素质发展模型,并不断反馈。

以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及相应教材为基础,每半年对各专业、工种员工进行普考、调考,并关联员工综合能力素质状态自我评估结果,掌握员工短板技能点、知识点,辅助以专项培训手段不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存在的问题

员工能力素质是一个动态的“冰山模型”,能够以量化的指标进行衡量的知识点知识冰山浮出水面的一部分,而包括心理素质、性格潜质、思想动态等很多需要进一步研究利用先进的能力测评评估工具得以掌握。

受到资金、管理等多方面影响,能力素质测评技术在实际工作的应用面和应用深度不够,尚未能形成全面的能力素质测评评估体系;岗位工作分析与测评技术应用刚刚起步,从效度和信度层次看,岗位能力素质模型搭建尚不完善,员工能力素质测评内容会出现偏差。

能力素质测评的作用与效果未能被全体员工所认同、重视,员工能力素质测评与评估工作中,还存在着传统的重学历、重学校、重专业等现象,未能有效地与岗位能力素质评价结果相配合。

能力素质测评与评估技术相对单一。虽然目前流行的能力素质评估工具与技术有很多种,但在员工能力素质测评与评估中或仅采用理论考试,或仅采用技能实操考核,多数情况下较为传统单一,而更为先进的行为测试、心理测试等尚未全面应用。

心理测试测评工具使用率较小。电力系统员工的工作量大、岗位工作压力大,岗位工作危险性较高,担负的社会责任大,在岗位能力素质模型中,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比重应相应增加。

今后的改进方向和对策

加大以能力素质测评与评估技术为主要手段的岗位能力素质模型搭建工作,面向电力行业特有工种(专业),进一步开展岗位工作分析,采用跟踪描述、岗位写实、绩效考核、岗位标准规范等形式,建立符合公司发展和改革需要的岗位说明书。

进一步推进能力素质测评与评估的形式多样化工作。作为供电企业,公司在开展能力素质提升措施项目时,应首先明确岗位需具备的基本条件和能力要求、专业要求等,理顺出企业各需求岗位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工作能力、员工性格特点和价值观、职业道德、企业文化等,然后逐项设计具体的测试评估要项,合理的使用各类先进、科学的能力素质测评评估工具。尤其是,供电企业要更加注重提高心理健康和综合能力素质测验在员工能力素质测评工作中的使用频率,关注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各方面表现优异但心理测验不符合岗位标准需要的员工,应重点采取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压力释放等多种素质提升措施。同时,作为大型国有企业、国际一流供电企业,供电企业应对国内仍不完善的岗位胜任能力模型作大胆尝试,综合运用能力素质评价技术和工具开展岗位胜任能力模型的搭建。

能力素质测评与评估程序的规范化。公司应根据“三集五大”体系岗位设置和国家电网公司岗位工作标准的要求,策划设计岗位能力任职模型搭建的程序和方法,为公司经营者集团提供能力素质提升辅助决策支撑。公司人力资源部应研究制定与各专业岗位特点相适应的测评操作规范和实施细则,严格按程序进行测评,提高测评的效度和信度。针对岗位的专业、性质和工作环境等,应做好能力素质测试评估工具的选择,其次要对不同测试与评估工具的测量结果在整个员工能力素质评价中所占比例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定。

应进一步加大能力素质测试与评估工具信息化应用工作。目前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已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尤其是在《国家电网公司生产岗位职工职业能力培训规范》的指导下,利用信息化技术搭建了多个工种、专业的岗位能力培训标准、测试题库等,在专业知识测试方面基本形成了统一模块、统一题库、统一标准、统一测试的信息化工作模式,并于2012年至2013年开展了生产岗位员工的专业知识模块的测试与评估工作;但在员工能力素质其他方面,如政治素养、职业道德、心理素质等方面仍未有较为合适的评估策略,员工能力素质状态的完整性、准确性往往得不到有效保证。

能力素质提升工程显成效

稳步推进,员工能力素质得到渐进式提升

自2009年以来,大连供电公司累计举办各类、各专业能力素质提升培训项目361期,累计参培人次达103369人次(其中,2009年66期、7877人次,2010年86期、16461人次,2011年98期、37234人次,2012年111期、41797人次),员工能力素质显著提升,低当量员工(当量折算为0.6,及中专及以下学历且中级工及以下技能等级、无职称人员)从2009年的788人已减至0人,率先在省内实现“0”低当量,公司人才当量密度从2009年的0.9016提升至2012年的0.9787,在国家电网公司27个大型供电企业中的排名从2009年的第21名提升至2012年的第14名。2013年上半年,大连供电公司参加省公司营销、基建、财务、人资、党群、安全等专业竞赛、调考活动中,取得了2项团体第一名、2项团体第二名、3项个人第一名、3项个人第二名、4项个人第三名及11项个人优秀选手等荣誉。

多措并举,创新实践能力素质提升“181”工程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员工分类标准,结合公司专家人才队伍建设、职业技能鉴定、执业资格及持证上岗等工作,分层、分类开展员工能力素质提升工作。在员工能力素质提升工作中,公司强调“一突出、三提高”,即员工素质能力提升以服务公司发展方式转变为中心,强化高端管理人员能力素质提升(约占员工队伍总数的10%),强化一般管理、技术及技能员工素质能力提升(约占员工队伍总数的80),强化低当量员工素质能力提升(约占员工队伍总数的10%)。在加强员工技术技能专业能力素质提升工作的同时,多措并举,将“eRp员工心理辅助”、全员考勤、廉政教育、政治素养提升等多方面工作措施切实落实到员工能力提升工作中去,全面提升员工心理素质、工作作风、政治素养等综合能力素质。

立足“全面规范、四轮驱动”,全面深化推进员工能力素质工作

大连供电公司员工能力素质提升工作启动之初,公司即出台了“领导带动、全员互动、竞赛推动、考核促动”四项基本工作措施。一是领导带动,将员工能力素质提升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明确各级行政正职为第一责任人,一级抓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二是全员动员,公司倡导全体员工从我做起,人人“动心、动脑、动手、动腿”,全身心投入到员工能力素质提升工作中去;三是竞赛推动,坚持以赛促培,积极参加上级各项竞赛、调考活动,以优异成绩验证能力素质提升;四是考核促动,出台、细化全员绩效、部门(单位)负责人业绩评价考核细则,量化关键绩效指标。

评助工施工员工作总结篇6

【关键词】建设工程;造价;控制;全过程;管理

一、决策阶段的投资控制

投资的决策控制,即在建设前期阶段进行工程项目的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编制项目建议书以及编制投资估算,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和社会评价等可行性研究分析的工作。

造价咨询单位应做到:为业主选取最具经济效益的建设方案提供决策性的咨询。在决策项目开展可行性研究之初,对拟建项目进行市场调查和预测分析,对决策项目的选定,各项经济指标的拟定,通过多方案的比较,优选出最佳的投资方案,这是进行项目决策的前提和基础,对建设工程的造价及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造价人员应做好如下工作:编制出初步的造价估算,对拟建项目进行投资估算、资金筹措、风险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及偿还能力的分析,在经济上对项目做出合理,准确的投资决策。

二、项目勘察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

项目勘察设计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综合性非常强的工作,是建设项目进行全面规划和体现其实施意图的过程,是工程建设的关键,对工程项目的造价及竣工后能否获得较好的经济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勘察工作对搞好设计工作和预防开工后的索赔十分重要,若地质资料与实际不符,势必造成设计的变更,导致工期延误、费用增加;设计方案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是根本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总图布置、建筑、结构方案的选择、设计深度等。设计越详细,报价所需的工程量和设备询价所需的技术参数就越准确。

造价咨询单位应做如下工作:1.协助业主提出设计要求,组织设计方案竞赛或设计招标,用技术经济方法组织评选设计方案;2.协助设计单位开展限额设计工作,编制本阶段资金使用计划,并进行付款控制;3.进行设计挖潜,用价值工程等方法对设计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论证,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进一步寻找节约投资的可能性。

造价人员应做到:1.根据初步的设计规划,编制出初步的概算和资金流量估算表;2.审查设计概预算,尽量使概算不超估算,预算不超概算,避免业主因资金筹措工作的不足而影响工程进度。

三、招投标阶段的投资控制

工程招投标是按竞争方式以合理的最低造价来择优选择施工企业的一种有效机制,此阶段工作的结果直接影响工程的建安造价。

造价咨询单位应注意做好如下工作:1.协助业主制定招标计划,充分了解业主的要求选择不同的招标方式,使业主认识到合理的工程造价;2.协助业主综合考虑施工单位的信誉、人员素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质量保证措施等条件。由于投标企业施工方案的优劣,直接影响工程的建安造价,应特别注意不能忽视施工方案对造价的影响;3.协助业主签定合同。合同作为贯穿整个施工过程和结算过程的合约,是确定工程造价的主要依据,对工程造价的控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初步明确工程项目的结算方式,合同价变更的规定、材料、设备的供应方式、分包工程的管理等方面的内容,避免“低报价,高索赔”的发生;4.提醒业主注意建设工期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业主要求的建设工期往往比正常工期大大压缩,应让业主认识到加快施工进度来缩短工期,会增加人力或机械设备及高费用的施工方法等,从而增加工程造价。所以与合理工期相比,延长和缩短工期都会增加造价。

造价人员应做到:1.清楚各专业工程图纸的内容,编制工程量清单和招标工程标底;2.协助评审投标书,提出评标建议;3.明确界定包干费,风险系数等特殊取费的内容和范围,用鲜明准确的语言、文字认真编写招标文件的条款。四、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

施工阶段是落实合同,实施投资控制的操作过程,是工程设计意图最终实现并形成工程实物的阶段,由于施工过程周期长,影响因素多,材料价格波动大,工程现场处理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工程造价。采取有效的措施加这一阶段的投资控制,对管好用好资金,提高投资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造价咨询单位应做到:1.协助业主对施工组织设计认真审核,采用经济技术比较方法进行综合评审,加强投资控制;2.从造价项目的功能要求,质量和工期方面审查工程变更的方案,并在工程变更实施前与建设单位、承包单位协商确定工程变更的价款;3.收集、整理有关的施工和监理资料,为处理费用索赔提供证据;4.协助业主选用适当的支付工程款的方式;5.依据施工合同有关条款、施工图对工程项目造价目标进行风险分析,并制定防范性对策。

造价人员应做到:1.重点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各种不合理的施工措施增加费用;2.检查每个子项、数量和金额的变化情况;3.按照承包合同中工程量变更价格的条款确定工程变更的价格;4.按施工合同约定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和支付条款进行工程量计算。

五、竣工验收阶段的投资控制

该阶段含竣工结算、保修回访、试运行效果评估等工作,这是投资控制全过程的最后一环。审核结算不仅是按合同规定的条款内容,更关键是审核其是否按实际结算,是否有多余工程子目,是否重复计算工程量等不切实际的签证,以真实体现工程实际造价。按施工合同的有关规定进行竣工结算,对竣工结算的价款总额与建设单位,承包单位进行协商。

造价咨询公司应做的主要工作:1.认真及时地进行审核结算工作,根据合同条款、图纸、定额及工程预算书等,对工程变更、工程量增减、材料替换等逐项审核;2.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后的保修期内,应进行回访,协助业主做好索赔;3.对项目投资效果进行考核,最初的投资决策是否正确,分析其在使用过程中是否达到设计目的及成本控制,有利以后同类项目的投资控制分析。

评助工施工员工作总结篇7

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法建办集中2个月的时间开展对上对下的“法治建设”目标绩效考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是抓好市政府联合考核组的迎检工作。按照市政府考评要求,通过严格把握任务分解、资料汇总、装订成册、自查评分等环节,对“法治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呈现,得到了考核组专家的高度认可。二是抓好对全区各单位的“法治建设”工作的考评验收工作。根据区委、区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由区依法普法领导小组负责承办“法治建设”工作的目标绩效考核工作,通过基层走访、实地查看、资料查阅等形式,对全区73个单位进行了全面、公正、科学的考评,圆满完成工作任务。三是抓好立功评奖工作,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按照市法制办统一安排,对2012年度在依法普法工作上表现优异、成绩突出的单位及个人进行立功评奖,结合区全年工作开展情况,报批领导同意,向市法制办推荐先进集体6个,先进个人6个。

按照“十二五规划”及十的要求,充分利用一个月的时间,扎实做好年初工作计划及部署。一是认真制定下发了全区2013年“法治建设”工作要点;二是认真拟定全区2013年依法普法骨干关于法制宣传的集中培训计划。

二、人民调解工作

(一)迅速反应,集中精力、集中时间开展涉稳矛盾“清仓行动”。根据区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的安排,在全区司法行政系统内以稳定为第一责任,迅速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摸排、调处,着力化解老案、难案。通过系统筛查、司法干警走访等途径,共排查涉及医疗卫生、民间借贷、人身损害赔偿等方面的纠纷15件,并及时就地化解,确保了辖区内的平安和谐。

(二)通过对立案归档的人民调解案件进行严格审查,对两件不属于人民调解范畴的案件取消补贴,共计补贴人民调解案件47件,发放个案补贴4040.00元。

(三)认真组织、推荐十二名优秀人民调解员参与评选“全区调解能手”。通过公开评选,邓兴和、彭燮等六名人民调解员荣获“调解能手”称号。扩大了人民调解工作影响力,提高了人民调解员对工作的忠诚度和积极性。

一季度各级调解组织共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274件,调处成功268件,调处成功率为98%;直接服务群众585人次,涉及协议金额339万元。纠纷类型以婚姻家庭纠纷、邻里纠纷、损害赔偿纠纷为主,其中婚姻家庭纠纷139件,邻里纠纷36件,损害赔偿纠纷33件。

三、法律援助工作

(一)结合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大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的监管力度,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切实做到惠民为民。加强法律援助自愿者队伍集中教育整顿活动。结合实际,开展法律自愿者队伍集中教育整顿,按照学习动员、自查自纠、总结验收等阶段分别进行,努力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积极开展为农民工讨薪专项活动,充分发挥法律援助作用。为充分发挥法律援助职能作用,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从去年底到今年初,区法律援助中心与各乡镇法律援助工作站开展了“元旦、春节前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法律援助工作”专项活动,把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抓好抓落实。一是认真落实省、市《关于年末岁初开展为农民工讨薪专项法律援助活动的通知》,要求加强与劳动保障等部门的联系,及早掌握农民工法律维权的动态。二是简化手续,积极开辟绿色通道,利用逢场天进行法律援助宣传。对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讨薪、工伤索赔法律援助百分之百受理,一季度以来,区法律援助中心受理法律援助案件63件,办理代书、咨询等其他法律援助事项409件,服务受援人群达576人次,受援案件金额数约为84万余元。

四、安置帮教工作

(一)加强安置帮教基地建设,进一步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就业及社会保障工作。积极与本区的各家企业联系,尽量解决回乡刑释人员的就业问题。加强与市凤平耐磨材料厂和市华能机械有限公司两个已建的安置基地的协调配合,参与其到川中监狱招聘即将释放的劳教人员的事务,确保刑释人员出狱后的就业,减小重新犯罪的机会。

(二)加强信息化管理工作。全面落实信息化管理有关文件精神,在工作中做到信息上网、网络共享的目标,按时、按量的将统计数据汇聚到各个安置帮教工作管理平台,做到核查无误,统计精确,核查率达100%。

(三)今年一季度,共接收刑释解教人员31人,对年老和能够享受城镇、农村低保的7人实施了社会救济。协助监所进行核查和沟通服刑人员与其亲属配合帮教工作。共协助核查信件类4人,网上核查126人,收到监狱改造情况告知书8封,收到后及时将亲属的意见和建议寄送给监狱。

五、社区矫正工作

(一)全面加强协调合作。根据全区社区矫正实施意见我们在区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加强了与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比如,与法院联系,从源头上落实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掌握。

(二)建立社区矫正对象一人一档制度。认真执行社区矫正对象一人一档制度。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分类管理,按照法律和相关规定,建立社区矫正对象报到、会客、请销假等管控制度,制定措施防止社区矫正对象脱管、漏管、重新违法犯罪。

1—3月,共接收社区矫正对象47人。对这些人员,我们均按照最新制度进行了管理。

六、公证工作

公证处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己任,树立为民服务思想,积极面向基层,面向全区群众,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高效的公证法律服务。努力细化、完善公证各项服务措施,通过建立和完善“三制三服务”措施,大大提高了办证效率和办证质量。“三制三服务”即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证制、证后回访制和预约服务、定期服务、登门服务。今年1—3月,公证处已办结各类公证事项共计575件,其中民事类公证318件,经济类公证254件,涉外公证3件。

七、其它工作

深入开展“服务提升年”活动,增强执行意识、提升服务质量、优化重点服务项目,重点在法律服务窗口单位:法律援助中心和公证处中推行各项服务承诺制度,逐步完善各项便民、利民措施。

八、二季度工作打算

1、推进规范化法律援助工作站建设。

2、加大法律援助工作力度,提高法律援助案件质量。

3、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及两会精神。

4、组织开展琼年人才论坛活动。

5、开展“三大建设”活动(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和队伍建设)。

6、开展“挂包帮”活动。

7、深化精品司法所创建工作,做好、工业园区、西眉、东禅司法所的全面调研工作,为创建任务的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8、每月重点指导、检查矛盾纠纷预防、排查、化解、协议书制作等情况。

9、继续完成司法行政机关与公安机关社区矫正人员的移交工作。

10、各司法所开展社区矫正人员集中学习活动。

11、集中清理未报到人员,对清理出来的人员进行追查。

12、开展社区矫正工作者培训。

评助工施工员工作总结篇8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上级政法工作和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最大限度利用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最大力度组织预防和管控,最大程度促进社会和谐和稳定,牢固树立人本理念,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坚持引导与管理相结合,坚持服务与帮扶相结合,不断完善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教育、帮扶机制,着力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科学化水平,切实提升社区矫正工作效能,为长安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二、总体目标

以“社区矫正规范化建设巩固年”为契机,以提高矫正质量为核心,全面提升社区矫正管理规范化程度,推行信息化防控手段,积极拓展多元化帮扶途径,不断探索评价社区矫正绩效的评估体系,促进社区矫治效果明显改善,社区服刑人员融入社会能力明显增强,推动社区矫正工作科学而有成效地开展。

三、主要措施

社区矫正“三化一评估”体系重点围绕管理规范化、防控信息化、扶助多元化,开展矫正效果评估等方面予以推进。

(一)社区矫正管理规范化

根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省社区服刑人员监督管理办法》,重点围绕矫正衔接规范、矫正执行规范、矫正解除规范、执法文书规范四个方面,全面提升社区矫正管理规范化水平。

1、矫正衔接规范

(1)县司法局收到相关单位委托后,指派工作人员或指定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罪犯)居住地的镇(区)司法所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出具评估报告。

(2)司法所在收到县司法局指派办理后,在五个工作日内提交评估报告,提出能否适用管制、缓刑或者假释的建议,县司法局在十个工作日内提交委托机关。

(3)司法所不接受各级法院、监所的直接委托。

(4)严格履行社区服刑人员的交付程序。县局社区矫正科收到法律文书后,三个工作日内送达回执。电话通知或书面告知社区服刑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到县司法局社区矫正科报到。县局社区矫正科对报到的社区服刑人员进行身份核实,及时办理登记手续,并对其进行入矫前教育,完成首次谈话笔录,发放《社区矫正“鑫生之旅”监督考察手册》,告知其三日内到指定的镇(区)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

2、矫正执行规范

(1)司法所在社区服刑人员接受社区矫正后三个工作日内,为社区服刑人员确定专门的矫正小组。矫正小组由司法所工作人员担任组长,社区服刑人员为女性的,矫正小组应当有女性成员。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矫正小组应当有熟悉青少年成长特点的人员参加。同时,签订矫正责任书。

(2)司法所在宣告执行后五个工作日内,为社区服刑人员制定矫正方案,制定有针对性的监管、教育和帮助措施。根据矫正方案的实施情况,每半年评估矫正方案实施效果,适时予以调整。制定方案时做到因人定案、因人施矫,一人一案。

(3)对宣告执行后三个月内的社区服刑人员,一律实施严格管理。严管三个月期满后,司法所应当在十个工作日运用社区矫正风险评估系统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评估,提出确定其管理等级的建议,报县司法局批准实施。

(4)司法所每月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参加不少于八小时的教育学习,其中每月18号为集中教育日,增强其法制观念、道德素质和悔罪自新意识。司法所需制作规范性、完整性、独创性的集中教育讲稿,县局社区矫正科每月组织开展评比考核活动。

(5)司法所每月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参加不少于八小时的社区服务,帮助其修复社会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集体观念和纪律意识。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协调有关社会组织,加强镇(区)社区矫正劳动基地建设,根据公益性、人道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制作社区矫正社区服务计划。

(6)社区服刑人员因就医、家庭重大变故等原因,确需离开本县的,由社区服刑人员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外出时间在七日以下的,由司法所批准,报县局备案,超过七日的,由司法所签署意见后报县局批准。

(7)司法所督促社区服刑人员每月18号进行书面思想汇报,文化程度低的对象可以口述,由他人,人需签字。思想汇报内容包括家庭情况、生活情况、工作情况、社会关系及思想状况。

(8)司法所督促社区服刑人员每周一进行电话汇报,对电话汇报情况进行详细记载。电话汇报内容包括:在什么地方、从事什么工作、有什么困难及思想状况。同时,严格管理的社区服刑人员每两周当面报告一次,普通管理的社区服刑人员每月当面报告一次。

(9)司法所定期走访社区服刑人员家庭、工作单位、就读学校和居住的社区,了解、核实社区服刑人员思想动态和生活、工作、学习情况,对严格管理的社区服刑人员,每半月走访一次,对普管、宽管社区服刑人员每月走访一次。

(10)司法所对未成年人监督管理,应当遵循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监督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具体按照《省社区服刑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第十三章的规定执行。

(11)司法所每月对社区服刑人员接受监督管理、参加教育学习和社区服务等情况进行考核,并公布考核结果。严格执行《省社区服刑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的奖惩要求,进行奖惩。

3、矫正解除规范

(1)在社区矫正期满前三十日内,司法所督促社区服刑人员作个人总结,根据其在矫正期间的表现、考核结果、社区意见等情况作出书面鉴定,并对安置帮教提出建议。

(2)司法所在社区服刑人员期满当天,应当为矫正期满对象进行公开解除宣告(期满当天为节假日的,解除宣告可以提前至节假日前最后一个工作日开展,但矫正期限应当如实告知),解除宣告应当庄重、严肃,按照规定程序公开进行。同时,向解除矫正人员发放《解除社区矫正证明书》,告知安置帮教有关规定。

4、执法文书规范

(1)县司法局社区矫正科建立社区矫正执行档案,包括适用社区矫正的法律文书,以及接收、监管审批、处罚、收监执行、解除矫正等有关社区矫正执行活动的法律文书,法定不批准出境人员报备通知及时通报公安机关。

(2)司法所建立社区矫正工作档案,包括司法所和矫正小组进行社区矫正的工作记录,社区矫正人员接受社区矫正的相关材料等,同时留存社区矫正执行档案副本。

(3)严格按照司法部、省厅相关文件和县局台账格式要求制定社区矫正台账,从运用审前评估、交付接收、矫正执行、解除终止矫正等环节,以及包括社区服刑人员花名册、社区矫正会议记录簿、社区矫正志愿者名册等进行整理制作台账。

(二)社区矫正防控信息化

围绕日常管理,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系统,强化科学管理,有效提高监督、教育效果,全面提升社区矫正信息化水平。

1、推行远程视频系统

(1)运用县、镇(区)调处中心远程视频系统,开展社区矫正集中教育、入矫教育等活动,做到县、镇(区)两级同步、规范有序,实现会议网上开,业务网上走,社区矫正集中教育网上督等功能。

(2)各镇(区)司法所组织开展社区矫正集中教育活动,全部在调处视频监控中心进行,每月及时向县司法局汇报活动开展时间。

(3)县司法局在每次活动开展前,对各镇(区)社区矫正对象出席率进行统计,统计结果计入月度考核和年度考核评分。

(4)县司法局社区矫正科每季度在视频监控中心为全县社区服刑人员授课一次。

2、健全录音电话音频系统

(1)县司法局统一采购带录音功能的电话机,在全县使用社区矫正录音电话音频系统,实现社区矫正对象电话汇报留音、监督人情况反馈、审前调查假释评估留证等功能。

(2)各镇(区)司法所对录音电子档案分类归档,通过互联网,每月向县局传输加密电子档案,县局社区矫正科及时核查当月社区矫正对象电话汇报、情况反馈及各项取证,统一整理归档。

(3)各镇(区)司法所落实专人负责录音电话数据采集、核对、整理工作,做好音频数据安全工作,每月上报情况记入月度考核和年度考核评分。

3、建立指纹考勤系统

(1)县司法局统一采购指纹考勤机,用于各镇(区)社区矫正对象参加集中教育、社区服务及各项活动考勤签到。

(2)各镇(区)司法所及时完成指纹打卡系统调试准备工作,适时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建立指纹档案,每名对象分别建立两枚不同的指纹档案。

(3)各镇(区)司法所督促社区矫正对象,在每次活动开始和结束时,分别指纹考勤一次。

(4)指纹考勤信息每月定期向县司法局社区矫正科报送,每次集中教育、社区服务时间及人员出席率列入月度和年度考核计分。

4、完善移动定位监控系统

(1)依托社区矫正目标位置定位监管系统,对重点对象和外出务工社区服刑人员实施24小时手机移动定位监管。

(2)强化系统运用,各镇(区)司法所需确保专人负责监控平台,发挥系统作用,实现“区域监管、信息交互、警示告知”等功能,并形成每日监控日志。

(3)加强对离线对象的追踪和情况通报,对刻意逃避监管的对象,及时给予惩处。情节严重的,提请法院撤销缓刑、假释。

(三)社区矫正多元化扶助体系

加强与各成员单位的联系与合作,齐抓共管,整体联动,落实社会适应性矫正扶助措施,切实解决社区服刑人员的困难,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良好格局,全面提升社区矫正扶助能力。

1、建立“五扶一促”扶助平台

树立“寓管理于服务”的理念,各镇(区)司法所围绕“扶心、扶困、扶技、扶业、扶学”五个方面,每年至少开展2次帮扶需求调查活动,记录在案并进行分类帮扶。以“五扶一促”为主要内容,大力开展扶助活动,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切实解决社区服刑人员的现实困难。

(1)对生活困难社区服刑人员开展临时救助、医疗救助、落实最低生活保障、落实责任田等方面帮困扶助。

(2)对失业下岗社区服刑人员开展就业指导、培训职业技能、鼓励自主创业等方面的就业帮助。

(3)对存在心理隐疾的社区服刑人员开展心理健康筛查、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方面的支持型扶助。

(4)对处在学龄期或者愿意继续在校学习的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就学帮助,就学帮助的主要目标人员为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

(5)为帮助社区服刑人员形成良好适应社会生活的行为方式进行技能培训,促使其尽快融入社会群体,真正回归社会。

2、创建结对帮教扶助平台

(1)以“5+1”矫正小组模式为基础构建帮扶机制。即每位矫正对象配有五名帮教人,矫正对象居住地村干部,志愿者、社区民警、家庭成员(监管人),社区矫正工作者,五名帮教人联合帮扶一名矫正对象。

(2)司法所加强与帮教人联系,全面掌握矫正对象的工作、学习、思想、生活等情况,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认识,端正服刑态度。

(3)开展矫正对象“助人自助”活动,鼓励年龄相近、性格相仿的社区矫正对象自行结对,先进带后进,老对象带新人,相互提醒、互相鞭策,共同进步。

3、搭建临时救济扶助平台

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同时积极发动企业赞助和社会各界捐款,建立社区矫正临时救济资金,用于解决经济特别困难、生活难以为继的对象过渡性生活问题和重大节日、活动期间走访帮扶活动。确实困难对象,按规定程序审批给予救济,临时救济资金由县司法局统一管理,设救济专用账户,做到专款专用。

(四)构建社区矫正效果评估体系

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对社区矫正工作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价,包括对社区矫正措施的落实、对社区服刑人员矫正成效以及社区矫正工作带来的社会影响等。

1、对社区矫正工作质态进行评估

(1)对社区矫正制度实际运作状态和结果进行评价,包括重新犯罪率、矫正措施的有效性等方面。

(2)将重新犯罪情况与各项制度落实情况、日常管理情况综合评估,评估结果分“优”、“良”、“差”三个等次(详见附表)。

(3)县司法局结合社区矫正年度考核,对各镇(区)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情况进行效果评估,评估结果全县通报;工作质量和成效评估结果与年终考核相挂钩,评估结果为“优”和“良”等次的年终考核列入加分,评估结果为“差”的司法所将及时通报并查找薄弱环节,认真研究落实整改方案。

2、对社区服刑人员矫正效果进行评估

(1)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矫正效果进行评价,包括社区服刑人员的法制观念、心理健康状况、道德素质以及社会适应性等方面。

(2)各镇(区)司法所重点采集风险等级、刑罚执行情况、矫正期间表现、奖惩情况、矫正阶段反应、外界综合评价等方面的数据,评估得分低于55分,认定矫正质量效果“差”,评估得分在55-75分之间,认为矫正效果“一般”,评估得分高于75分,认为矫正效果“好”(详见附表)。

(3)各镇(区)司法所需客观、真实填写社区矫正质量效果评估表,对社区矫正对象每季度进行一次效果评估,效果评估表统一存入社区矫正工作档案,评估结果在每季度30日前报县局社区矫正科;对矫正效果评定为“差”、阶段效果得分为负数的对象,需进行重点情况分析并及时调整矫正思路和管理等级。

3、对社区矫正工作社会反响进行评估

(1)对社区矫正工作社会反响进行评估包括社会公众态度、社会关系修复等方面。

(2)各镇(区)司法所抽取两个村(居),各随机发放问卷(附件三)调查30份,评估结果分为“优”、“良”、“差”三个等次,a选项的平均选择率在80%以上评定“优”,选择率在50%以上评定“良”,选择率在50%以下的评定“差”。

(3)社会反响评估每半年进行一次,评估结果为“差”的司法所,需及时分析,多方面查找原因,积极整改,不断提高公众认可度。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社区矫正“三化一评估”体系的实施,是全面提高社区矫正工作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各所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立足实际,强化措施,抓好落实。

评助工施工员工作总结篇9

一、民生工作推进举措

今年以来市及各县区民生办主动牵头协调领导,不断夯实基础工作,指导推动各级各部门完善调度考核机制,各项组织推进工作务实高效。

一是及早安排部署,明确目标任务。工程类项目提前做好招标准备工作,提前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农村危房改造、校舍维修改造等项目。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2020年实施33项民生工程的通知》精神,5月初印发《X市人民政府关于2020年实施33项民生工程的通知》。5月21日,市政府组织召开全市民生工程工作部署推进会,5月底市级33项民生工程各单项实施办法、运行方案全部出台。

二是落实配套资金,提供资金保障。《安徽省2020年民生工程资金筹措方案》下发后,市财政局及时组织民生办、预算等科室负责人召开专题会议,集中学习文件精神,同时,结合2020年全市民生工程目标任务,制定全市33项民生工程资金筹措方案。各县(区)结合市里分解下达的民生工程目标任务和资金筹措方案,本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新增财力、盘活存量资金优先用于民生工程,加大民生工程资金投入。2020年民生工程全市投入资金136.8亿元,市及各县区园区配套资金全部落实到位,为工程有效实施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三是坚持日常管理,实施精准调度。坚持通过月底排名调度各县(区)民生工程实施进度,全年多次召开民生工程现场观摩调度分析会议和市直民生工程联络员工作会议,查摆问题,开出“药方”,改进工作。同时,X市民生办主动上门会商,加强部门协调配合。2020年市民生办持续强化同市农业农村局、市民政局、市残联、市卫健委、市环保局、市教体局、市交通局、市商务局、市人社局、市房管中心等部门之间的会商,就实施内容、推进措施、协调机制等问题进行座谈分析。进一步完善民生工程协调配合机制,加强协调沟通,开展联合督查,共同做好民生工程推进实施。

四是优先保障资金,及时足额到位。X市优先安排、重点保障民生资金,从严把关,不留缺口,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更加注重提质增效,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坚持民生优先原则,结合财力和实际做好重点保障改善民生领域的投入,兜牢“三保”底线。根据《安徽省财政厅关于2020年民生工程资金筹措事项的通知》要求,制定X市2020年民生工程资金筹措方案,依据年度目标任务,认真开展年度资金需求测算,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原则,为民生工程实施提供资金保障。

五是全面绩效评价,提升实施水平。建立了以市、县部门绩效全面自评,省、市民生办绩效重点复评,市人大绩效监督参与的绩效评价体系,实现了对民生工程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绩效评价。新修订出台资金管理办法、绩效评价办法4个,进一步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X市抽取6项2020年实施的民生工程项目,通过第三方中介机构开展市级绩效复评工作,评价结果纳入年度考核。现在评价已全部结束并将评价结果反馈至各县(区),针对存在问题和不足及时落实整改。

六是重视管养运行,持续发挥效益。完善民生工程建后管养制度,出台管养办法,按照公益性、准公益性、市场化等类型民生工程项目,分别采取公办民营、民办公助、外包经营等社会化方式,引导多元投入,实行分类管养,切实提升了管养工作的质量效益。2020年实施的工程类项目,全部出台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建后运行方案,确保项目建好管好用好并长久发挥项目功效。

七是持续政策宣传,营造良好氛围。不断创新宣传方式,注重“互联网+”新媒体宣传。在县区电视台黄金时间组织民生工程政策解读,在人员密集场所设置公示栏,持续在《拂晓报》、电视台开设《民生财政》专栏宣传民生工程。加强民生工程网站建设,及时更新网站栏目内容,丰富网站信息量。

八是主动公开公示,发挥民主监督。加强网上公示,推动政务公开。市民生办、市直部门在门户网站主动公开实施方案、推进情况、实施成效、绩效自评等内容,既宣传政策,又接受监督。不断完善民生工程特邀监督员制度,邀请24名驻宿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市级民生工程特邀监督员。在每两个月一次的全市民生工程集中调研活动中,邀请特邀监督员参加调研活动,积极征询民生工程实施情况的评价和建议,并在工作中加以落实改进提高。

二、民生工作实施推进情况

一是强化就业创业工作。城乡劳动者创业就业能力提升,全年共提供公益性岗位2291个、就业见习岗位1940个;技能脱贫培训3533人次、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培训1.6万人次、新技工系统培养2661人、退役军人培训任务1461人、新型农民培训1850人,全部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培训合格率也达到相关要求。

二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式发展,统筹协调教育资源,新建、改扩建幼儿园55所,进一步扩充学位,有效应对了不断增长的入园高峰。提升师资质量,培训幼儿教师2076人次。资助家庭困难幼儿1.46万人次,缓解家庭困难幼儿入园经济压力,提升学前教育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以贫困地区、农村学校为重点,建设智慧学校284座,实现贫困地区、农村地区智慧学校全覆盖。统一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生活费,巩固完善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在四个部级贫困县实施义务教育学生营养膳食补助,惠及学生30.79万人,补助资金1.21亿元。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覆盖面、补助标准都有所提升。

三是大力推进健康安徽建设。全民医保体系和大病保险制度加快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际参保552.26万人,参保率为103.24%,城镇居民大病保险报销比例达64.1%,超额完成参保任务;健康扶贫取得了阶段性的发展,健康脱贫兜底保障6.69万人次,资金支出1.86亿元;慢性病补充医疗保障95.09万人次,资金支出2.14亿元;妇幼健康水平稳步提高,提供免费婚检84180人,完成率109.32%;儿童免疫接种141.2万剂次,完成率117.18%;智慧健康建设蹄疾步稳,积极对接试点建设“智联网医院”,结合疫情防控要求,推广使用“安康码”,“安康码”的实际申领率达96.9%,设置检查点2.3万处,核验记录7164.9万人次,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新冠肺炎留观患者住院医疗费用“零自付”。

四是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向25万名低保对象发放资金10.78亿元,兜底保障五保、孤儿、残疾人等生活困难群众;救助生活无着人员1074人次,救助资金854万元;城乡医疗救助累计救助64.6万人次,救助资金1.34亿元;困难职工生活救助1956人次,助学救助313人次,困难职工医救助135人次,严格按照应保尽保、应助尽助的原则,资金及时足额补助到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当年缴费任务199.4万人,实际完成222.17万人,向符合待遇领取条件的85.37万名老人发放养老金10.01亿元,发放率100%。进一步完善县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街道(乡镇)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社区养老服务站建设,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率达到100%。发放高龄补贴5191万元,社会办养老机构运营补贴实现应补尽补。

五是推动公共文化发展。全市6个公共图书馆、6个文化馆、2个美术馆、4个博物馆、10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部对外免费开放,中央、省、市、县(区)补助资金共计1146万元。同时在全市1204个行政村,每村补助0.76万元开展各类农村文化活动。2020年,全市支出农村文化专项补助资金916.4万元,完成全年计划100.2%;开展农村文化活动(“送戏进万村”)1244场,完成全年任务103%;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支出240.8万元,完成全年任务100%;开展农民体育活动1236场,完成全年任务103%。

六是强化公共安全和社会治理。2020年,X市“三品一标”任务91个,7月底已完成111个;规模生产经营主体追溯任务91个,6月底已完成117个。全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共受理审批各类法律援助案件6803件(任务数6074件),目标任务已全面完成。其中,结案6370件,结案率为93.6%,超过省绩效评价要求“结案率达到75%以上”的考核指标;办理刑事法律援助案件2944件,占办案总数的43.3%,通知辩护2047件,占刑事案件总数的69.5%;诉讼类案件(5064件)达到全市已结法援案件总数的79.5%,律所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035件,达到全市已结法援案件总数的79.0%,超过省绩效评价要求“诉讼类案件占比70%以上、律所律师办案占比60%以上”的考核指标。从数据分析,全市法律援助案件办案结构均超过民生工程绩效评价要求。

七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我市四县一区均是农村人环居境整治三类县区,根据各县(区)财政承受能力和群众意愿,新建农村卫生户厕31195户。我市去年实施的X市埇桥区运粮河治理二期工程及砀山县小寨水库除险加固工程2个项目已完工并完成单位工程验收。新开工的萧县闸河治理工程、泗县唐河二期治理工程,已于10月份签发开工批复,截止到12月底,萧县闸河治理工程已完成投资计划81%,泗县唐河二期治理工程完成投资计划91%。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已建和在建的共339个,其中2013-2018年度的233个省级中心村已通过省级考核验收;2019年度72个省级中心村建设全面完成,11月份进行了省级验收;2020年度34个省级中心村正快速有序推进,已完成建设任务的94.12%。

八是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支持沱湖流域上下游水环境生态补偿,加快形成“成本共担、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流域保护机制和治理长效机制。推广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建立健全以市级横向补偿为主,省级纵向补偿为辅的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机制。

九是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2020年,全市贫困村特色产业扶贫园区建设任务335个,实际建成379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贫任务3.04万户,实际完成4.04万户;贫困户自种自养任务3.19万户,实际完成5.04万户。以上指标任务在4月底均超额完成。计划安排扶贫工作队办公经费802万元,已支出802万元,支出率100%。计划实施资产收益扶贫项目31个,已实施31个,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三、2021年工作打算

2021年,全市33项民生工程继续坚持完善制度体系,加强日常管理管控,强化资金使用管理,持续提升资金绩效,不断创新政策宣传方式,进一步推进建后管养改革。确保各项民生政策落到实处,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一是抢占先机,进一步落实工作谋划。省重点监测的工程类项目要着重做好谋划工作,掌握了解年度任务、督促县区抓紧开展标前准备,具备开工条件的抓紧开工,力争所有工程类项目开工进度超全省平均水平,力争在启动阶段建立工程进度领先优势。

二是快速高效,进一步扎实动员部署。2021年民生工程实施内容确定后,第一时间以市政府名义印发实施通知,召开全市动员部署会议,调整领导小组成员,落实任务分解,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制定各单项实施办法,指导县区、基层全面启动工程实施。

三是及时足额,进一步保障资金投入。根据省财政厅关于民生工程资金来源规定,制定X市资金筹措办法,结合目标任务,测算落实地方财政投入资金,及时落实到位。进一步完善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强化资金使用管理,加快资金支出。

四是精准调度,进一步抓好日常管控。继续坚持“123”工作管理机制,一月一考核,两月一调研,三月一分析。持续提升调度问题的精准性、解决措施的可行性。进一步用好政府约谈、人大视察、政协巡视、月度通报等考核考评制度,推进工程快速高效实施。

五是强化绩效,进一步提升实施水平。制定修改完善绩效评价办法,客观科学设置绩效评价指标。强化绩效管理,严格按照实施办法、绩效评价办法、资金管理办法等相关要求,规范实施行为,提升管理水平。继续坚持单位自评、财政抽评、人大监督的评价体系,注重评价结果运用,评价结果作为年度考核、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

六是久久为功,进一步扩大政策宣传。不断总结创新民生工程宣传方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走访调研,了解民情民意,提升民生工程实施水平。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方法,向老百姓广泛持久地开展民生工程政策宣传活动,让民生工程政策家喻户晓,不断提高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

评助工施工员工作总结篇10

一、项目目标:

通过加强农村卫生人员培训,提高其专业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具体包括提高乡(镇)卫生院的中医(含民族医)等专业服务水平,提高内科、外科医师的专业理论水平;提高村卫生室人员中医药专项技能水平;进一步提高乡(镇)卫生院管理人员的卫生管理和和财务管理水平;提高县(市)卫生局局长(副局长)的管理能力。

二、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和培训人数:

(一)培训对象:

乡(镇)卫生院培训中医(含民族医)、内科、外科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各1人,中医(含民族医)人员要求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的人员;每个村卫生室培训1名获得国家规定执业资格的乡村医生或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乡(镇)卫生院院长(副院长);县(市)卫生局局长(副局长)。

(二)培训时间:

1、乡(镇)卫生院中医(含民族医)人员培训:共培训130天。其中:理论培训60天(计480学时),由设区市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实施;临床实践70天(计560学时),中心卫生院中医人员到设区市中医院或综合医院中医科进修,一般卫生院中医人员到县级中医院或综合医院中医科进修。

2、乡(镇)卫生院内科、外科人员培训:由设区市集中培训,各5.5天。

3、村卫生室人员培训:采用视频教学方式到乡(镇)卫生院集中培训5天。

4、乡(镇)卫生院管理人员培训:由设区市集中培训,为期5天。

5、县(市)卫生局局长(副局长)培训:到省级接受培训,为期7天。

培训工作在*年11月底以前结束。

(三)培训人数:

1、乡(镇)卫生院中医(含民族医)人员培训:共培训1965人(每个乡镇卫生院1人);

2、乡(镇)卫生院内科、外科人员培训:共培训3930人(每个乡镇卫生院内科、外科各1人);

3、村卫生室人员培训:共培训52907人(每个村卫生室1人);

4、乡(镇)卫生院管理人员培训:共培训1965人(每个乡镇卫生院1人);

5、县(市)卫生局局长(副局长)培训:共培训136人(每个县、市1人)。

三、培训内容:

(一)乡(镇)卫生院中医(含民族医)人员培训

重点掌握中医药基本理论、熟悉中医养生防病相关知识,能够运用中医药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诊断、治疗。

(二)乡(镇)卫生院内科、外科人员培训

重点掌握乡(镇)卫生院内、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

(三)村卫生室人员培训

重点掌握中医药服务一般技能。

(四)乡(镇)卫生院管理人员培训

重点掌握有关卫生政策法规、卫生管理、财务管理等知识,提高卫生管理和财务管理能力。

(五)县(市)卫生局局长(副局长)培训

重点掌握有关卫生政策法规、卫生管理、卫生经济学等知识,提高政策水平和管理能力。

四、培训职责分工

(一)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1、按照中央《*年中西部地区农村卫生人员培训项目管理方案》要求,负责制定本省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实施方案、培训计划、监督评估方案和考核评估标准,开展监督评估并组织实施;

2、负责选编乡(镇)卫生院中医(含民族医)人员培训教材及市级师资培训的组织实施;

3、负责县(市)卫生局局长(副局长)培训的具体组织实施;

4、省卫生厅委托省卫生厅考试培训中心,负责选编乡(镇)卫生院内科、外科人员培训教材。

(二)市级卫生行政部门

1、负责乡镇卫生院中医(含民族医)人员集中理论培训的组织实施;

2、负责中心卫生院中医(含民族医)人员到市级医院临床进修学习的具体组织实施;

3、负责乡(镇)卫生院内科、外科人员培训的具体组织实施;

4、负责乡(镇)卫生院管理人员培训的具体组织实施;

5、负责村卫生机构人员培训的统一组织实施。

(三)县级卫生行政部门

1、负责一般乡(镇)卫生院中医(含民族医)人员到县级医院临床进修学习的具体组织实施;

2、根据市里的统一要求,负责村卫生机构人员培训的具体组织实施。

五、资金安排

中央财政安排部分培训补助经费,不足部分由地方负责安排。乡(镇)卫生院中医(含民族医)人员培训,中央财政按平均每人每天4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培训130天补助5200元;乡(镇)卫生院内科、外科人员培训,中央财政按平均每人每天4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培训5.5天补助220元;村卫生室人员培训,中央财政按平均每人每天3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培训5天补助150元;乡(镇)卫生院管理人员培训,中央财政按平均每人每天8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培训5天补助400元;县卫生局局长(副局长)培训,中央财政按平均每人每天12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培训7天补助840元。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的培训计划制定、有关材料编制以及对市、县卫生行政部门培训工作的监督、考核评估所需工作经费,由省级财政安排。

市、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的培训工作有关费用由同级财政部门安排解决。

六、组织领导

开展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村卫生机构人员、乡(镇)卫生院管理人员、县卫生局局长(副局长)培训,是提高农村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加快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实施方案》的规定和要求,加强领导,认真做好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把好培训质量关,严禁弄虚作假、走过场。每期培训班都应严格按照卫生部《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大纲》的要求,按照教学计划、完成培训任务,保证培训质量。

省卫生行政部门组建培训技术指导组,负责培训工作的技术指导、监督检查和总体评估。

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培训工作的管理和指导。

八、管理监督与考核评估

(一)考核评估目标

通过加强对培训工作的考核评估,以保证培训班的组织和实施,提高培训效果,保证培训质量。

(二)考核评估内容

考核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培训班的组织实施、培训班的经费使用、培训对象的合理性、培训的效果等。

(三)考核评估所需的信息收集

考核评估所需收集的信息包括:培训通知、培训计划、课程设置、培训对象、培训资料或教材、学员名录、培训班照片、教学测评表、培训总结报告等。

(四)考核评估的组织

各市、县(市)卫生行政部门在每次培训班举办前1个月内向省卫生厅提交举办培训班的通知、培训计划、课程设置、培训对象等有关资料。在培训班结束后2周内,向省卫生厅提交教学效果测评表、培训资料或教材、学员名录、培训班照片及培训总结报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