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集体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2:12:24

银行集体工作总结篇1

摘要:自各商业银行推出“网上银行”业务后,引起了华北电力集团公司高层的关注和重视。电力企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企业,如何利用金融创新手段加强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加速资金管理创新,已成为摆在决策者面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结合电力集团公司资金调度实践,拟从资金管理手段创新着眼,论述“网上银行”对加速电力企业资金管理创新的作用和意义,并对电力集团公司开展“网上银行”业务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建议。

一、电力集团公司急需开展“网上银行”业务,以优化资金调度管理,发挥集团资金运作的时间和规模优势

电力企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对于区域性电力集团公司而言,由于其跨省、区的地理位置,由于其跨区的地理特征,营业面积广阔,所辖分公司和子公司的银行帐号多且分散,尤其是有县(区)级供电公司的市区供电公司,往往由于环节多,资金汇划在途时间较长,致使资金向集团公司总部回笼速度减慢,给资金统一调度造成困难。因而,加强资金集中控制与统一调度,是资金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企业资金管理手段在较大程度上要依赖银行,银行的技术手段创新后,企业要及时发挥其功能,做到资金调度管理和金融科技创新与时俱进。电力集团公司为加强资金管理,曾制定有关现金调度的一系列办法,但苦于银行和企业受当时技术手段的限制,使电力集团公司的资金调度虽然有先进的管理理念,但在手段和方式上却显然已经落后。受技术手段的制约,现金调度落实不到位,影响了资金潜力的充分发挥。

近两年,银行的电子商务发展十分迅速,已能解决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有些网、省电力公司在加强资金管理方面以实施“网上银行”为突破口,取得了较好收益。据了解,这些网、省电力公司利用“网上银行”的技术手段后,在集中资金0快电费回收速度方面获得了很大效益,最明显的结果是:网、省公司能够实时跟踪各分公司的资金流向,并运用集中的资金在资金、资本市场上运作,获得了可观的收益回报。由此可见,开展“网上银行”业务,加速资金管理创新,是电力集团公司强化财务管理、提高资产经营效率的内在要求和发展趋势。

二、“网上银行”业务相关概念及其系统功能

“网上银行”并不神秘,是指以因特网为媒介,以客户发出的电子信息为依据,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电子银行,是“电子商务”的表现形式之一。“网上银行”基于传统金融服务并有了新的拓展。现阶段具备的功能有:网上实时查询、实时划拨;下载对帐单自动对帐;企业集团理财;网上结算;客户证书管理;外汇买卖;工资;各种统计、咨询、分析服务等。

网上银行的功能特点有四方面,最突出的就是实时性,通过网上资金划拨,只要网络畅通,同城或异地可以瞬时实现资金的转帐;其次,客户可随时从网上下载标准格式的对帐单,直接供本单位的会计核算软件进行对帐处理,节省了大量的手工勾帐工作;第三,可以协助企业集团理财,实施企业集团内部总(母)公司向分(子)公司划转调拨资金,查询分(子)公司帐户信息,监控其资金运作;第四,客户证书管理功能将根据客户需要对客户证书设置各种权限,查询、更新证书,帮助客户实现有效的内部事务管理。

三、加强内部管理,努力规避和化解“网上银行”业务风险

电力企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对资金的管理,首要问题是要保证资金的绝对安全。“网上银行”系统从四方面采取了安全措施:

1.在数据网络传输方面,采用高强度的SSL安全通信加密手段,以保护用户信息不被外界窃取和修改;

2.在身份认证方面,利用国际上安全性最强的128位非对称密钥算法建立起公钥安全体系,可有效地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确认合法用户的身份,核查用户的数字签名。同时,客户证书采用支持非对称式RSa算法,带协处理器的CpU智能iC卡为存储媒介,大大提高了网上银行的安全性;

3.在整个系统的网络框架上,设置多重防火墙和一个安全服务器,以防止非法人员的入侵,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4.在业务处理上,在电子付款指令中增设一个支付密码,经过业务人员核押无误后才办理付款,同时还建立了严密的内控制度。总之,系统本身采用了业务、技术双重安全机制,理论上能确保网上资金的安全。

在企业内部要防范“网上银行”业务风险,关键是要制定非常严密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一定要健全监督机制,避免高科技犯罪,同时对出现结算纠纷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计算机、网络、巨额资金,给高科技犯罪提供了诱因,而利用电子商务的高智商犯罪往往更具有隐秘性。电力企业资金巨大,一旦内控制度出现统漏,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健全内部各岗位职责,规范工作流程和权限管理,是开展“网上银行”业务的安全保证。同时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要求经办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岗敬业的精神。

四、充分发挥“网上银行”的有利因素,时刻注意消除负面影响,确保电力资金安全运转

“网上银行”业务是新生事物,其生命力强,对集团公司有利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有利于管理上台阶。开展“网上银行”业务,能够监控集团公司及分公司的所有帐户,防止资金“跑冒滴漏”,防范资金“三乱”风险。对决策者而言,他可以查询总公司及任何一家分公司的资金状况,能够随时摸清家底,有助于做出正确决策;对于具体工作人员而言,只要在计算机终端上轻轻按键,就可以实现资金划转并立即查询结果,其自动对帐功能,使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大为减轻。因此说,“网上银行”运用得好,将大大创新企业资金管理的方式、手段、内容,提高资金管理水平。

2.有利于加速资金周转。通过“网上银行”,在网络畅通的前提下,只要几秒钟资金就能到帐,与传统方式比大大缩短了资金的在途时间,加速了资金周转和流通,为企业节约了资金的时间价值;集团公司对各供电局的电费实施主动划款,减少了电费上交环节,加快了电费向总部的回笼,确保了经营活动资金的正常运转。

3.有利于降低资金成本。由于电力集团公司大部分早已建立广域网,具备上网条件,所以除820元的服务费及工本费等以外,不需额外追加其他费用。“网上银行‘业务现阶段将比照传统业务收取手续费,但外资银行介入中国金融业后,”网上银行“业务的手续费可能有一定的降价空间。因为在国外网络汇划收取的手续费大大低于信汇、电汇等传统方式,大部分银行对大客户基本不收手续费。

当然,电力资金管理运用“网上银行”技术,还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制定好开展“网上银行”业务的目标和任务。

总体目标是保证资金安全,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利用“网上银行”改革电力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手段,加强对资金的集中控制,加快资金周转,实时监控各分公司资金帐户,逐步扩大统一结算范围,最终使各分公司银行存款达到最小或趋近于零。具体任务有:①实时掌握各分公司资金动态;②加快电费上交速度;③实现自动对帐;④先在集团公司内部(包括总、分公司,分公司之间)实行网上支付结算,条件成熟后再在关系紧密的上下游企业支付结算;⑤扩大统一结算范围,把分公司的基建工程。城农网、贷还款等业务的结算纳入进来,控制大额资金支出。

2.确定好开展“网上银行”业务的模式。工商银行推出了“网上银行”集团二级帐户业务功能,专门针对企业集团和集团内财务公司的管理模式,解决了由于财务公司软件不能和银行接口,导致集团公司不能在“网上银行”进行查询和结算等一系列的问题。具体做法就是电力集团公司直接在银行开立帐户,作为财务公司帐户下的二级帐户,再由电力集团公司、银行、财务公司三方签订有关协议执行。选择企业集团二级帐户的模式,一方面满足了集团公司提出的管理需求,另一方面又确保了财务公司的利益不受损失。

3.要加强对银行帐户的有效管理。制定有关帐户管理办法,规范银行开户行为,各分公司所有帐户由财务部门统一归口负责,对分公司帐户要进行清理整顿,实行帐户申报审批制度;做好各公司银行帐户在“网上银行”系统中的设置和身份认证登记工作,办理好分公司帐户对总公司帐户的授权经营承诺。

4.财务的基础工作一定要扎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现代化的手段,如果基础工作不扎实,没有可靠完整的数据,也难以作出准确的预测和合理的资金安排。所以,客观上要求FmiS中资金管理子系统、预算管理子系统都要配套跟进。才能更好地发挥“网上银行”的作用。

5.要有足够的软、硬件条件支持。硬件方面,实施网上银行要求必须具备上internet的条件,同时要保证网络的高效畅通及网络安全。所以,集团公司总部和各分公司,对网络条件和pC机硬件要求均较高;软件方面,必须对现有的FmiS加以改造,以适应下载对帐单进行自动对帐业务,甚至还可以通过“网上银行”系统自动生成FmiS中的银行凭证,省略人工制证环节。

6.财务管理的机构设置和岗位职责要作适当调整。不仅财务部门内部要调整岗位职责分工,而且与财务部门业务关系密切的其他部门,也要求相关的职能分配要调整和理顺,如涉及到电费账户问题,财务和营业如何才能做到合理分工、协调配合,做好电费帐户的合并;做到资源共享、高度集成,避免信息浪费和重复建设。

五、积极试点,及时总结,保证“网上银行”业务在电力集团公司资金管理运用中的平稳起步

电力集团公司开展“网上银行”业务,应根据国内的具体情况、电子商务发展初期本身的客观规律、发达国家企业运用电子商务的经验以及电力集团公司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应用。

1.要设立财务部领导下的资金结算中心,归口管理“网上银行”业务,发挥企业内部银行的作用;同时,要处理好结算中心和财务公司的业务关系,理顺在二者之间的职责权限。

银行集体工作总结篇2

村镇银行管理总部的性质

村镇银行管理总部是由发起行在内部设立的相对独立运行的机构,目的是为了专门管理其发起设立的多家村镇银行。虽然可以独立挂牌,不限地域,但究其根本,并不具有法人资格,其法律主体关系归属于发起行。

村镇银行管理总部是代表出资人(发起行)对所投资村镇银行进行集约化、集权式管理的,因此它必须具备资本经营的权力,是“投资资本运营中心”,而它管理的各村镇银行则是“利润中心”。管理总部本身不经营银行业务,主要是通过对各“利润中心”的管理和服务来为出资人间接创造价值。

村镇银行管理总部地域选择及定位

根据《通知》规定,村镇银行管理总部设置的地域选择可以有以下四种模式:一是设在发起村镇银行较多的地区,便于就近集中管理;二是设在发起行总行所在地,可以充分利用发起行的技术、人力资源、资金、地缘等优势;三是可以设在上海、北京等发达城市,有利于人才招聘、it后台建设与管理、信息畅通、树立市场声誉等;四是“地区总部+管理总部”模式,可以实现因地制宜和规模化经营,在发起的村镇银行数量较多时可以采用。

针对村镇银行对口设立管理总部,方便了发起行对所设村镇银行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可以通过批量发起设立并专业化运营村镇银行,降低管理费用和投资风险,提高管理效率和规模效应。对村镇银行而言,由于有了专门的管理部门,可获得更好的业务支持和发起行专业化的服务。同时,对村镇银行这类微小银行来说,人这个管理因素尤为重要,管理总部的存在,为处于弱势的村镇银行员工发展打开了职业成长通道,便于人员的统筹管理,有助于建立统一的企业文化,提高员工归属感和责任心。

村镇银行管理总部职能

根据《通知》精神,村镇银行管理总部主要职能是管理和后台服务。10家以上村镇银行的发起行,面对每家村镇银行的公司治理、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战略、风险管理、it系统、产品研发推广、市场声誉等问题,既有同质化管理需求又有特色化经营差异。因此,管理总部从节约管理成本、提高效率角度出发,将要在公司治理架构搭建、人力资源统筹、业务规范与指导、合规与风险管理、审计稽核、it集成等方面进行集约化管理才能体现效率与成本优势。

村镇银行管理总部机构设置

按照以上讨论的管理总部的职能出发,村镇银行管理总部可以考虑如下设置方案:

村镇银行管理总部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从法律关系上说,母公司与子公司都是独立法人,都有法人财产权的独立运作权力。从村镇银行集团管理总部拥有下属子公司的股权比例来看,分为全资子公司、非全资控股子公司和参股子公司三类。集团对不同产权关系与结构的子公司拥有不同程度的控制权,由此也决定了这种控制权的实现方式。具体来说,管理总部对参股子公司采用集权体制,对其战略、经营、财务运作直接“指手划脚”是不符合《公司法》的。对于非全资控股子公司的管理照例也应该通过子公司的董事会来进行。也就是说,无论控股和非控股股东只能通过其委派的董事来实现其决策和控制意图。集团总部只有对全资子公司才能直接实现其对战略、决策、财务的监管。但根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发起行作为村镇银行第一大股东(最低比例为20%,其他股东不得高于10%,且董事长均有发起行委派),具有风险兜底行的用意,也具有实际控制人的管理意图。因此,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如何有效实现子公司的分权独立经营与管理总部的集权管理成为现实经营中的两难抉择。

就长远发展目标而言,村镇银行管理总部可以通过集约化、相对集权化地管理,在确保稳健经营、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力求实现村镇银行集团利益最大化,一方面保证其代表的投资人(发起行)利益,另一方面通过这种管理,也可实现各村镇银行法人独立个体发展的最优路径,实现每个投资人的利益最大化。

但就现实经营而言,村镇银行管理总部相对“集权”管理与独立法人的利益之间必然存在不平衡之处。因此,在管理总部的体制、机制设置方面应充分考虑各子公司董事会的地位和作用。

借鉴一些企业集团管理总部的运行模式,我们可以探索对管理总部采取“发起行+董事/专家委员会”联合管理的方式,来统筹协调和管理村镇银行集团内涉及多方利益的重大事项。董事或专家委员会成员可以从各村镇银行董事会中择优推选,还可聘请独立董事、外部监事等专家进行独立性约束。这样的委员会,各方利益均能够代表和体现,就能够在体制上保障管理总部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为了确保委员会的工作效率,在积极管理中需要解决母公司(发起行)和管理总部董事委员会之间权责界限,需要具体明确委员会这个非常设机构的工作制度与议事规则,避免成为一个空架子。另外,还可以逐步加大独立董事、外部监事等专业委员的比例,以提高其决策的科学性。

一、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实施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内部控制是通过制定和执行一系列具体的制度、程序和方法,对相关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应对的机制和动态过程,包括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内部控制活动、内部控制的信息及其沟通、对内部控制的监控五个要素。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做好内部控制工作,有其内在的必然联系和客观要求。众所周知,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是以比较特殊的身份存在于中国现代社会的市场经济中,它既是国家宏观调控、货币发行、现金管理、账户管理、结算管理等职能的机关。又是办理账户、办理结算、经理国家金库等业务的金融服务机构,同时还是向金融机构发放再贷款的企业。正因为如此,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各项业务操作和事务管理都存在着形式不同、大小不一的各种各样的风险,客观上需要对内部进行风险控制。纵观人民银行发展历史,各个阶段发生的不同案件或事故,基本与内部控制的缺失有关。同时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存在各种风险,任何一项风险的产生,都必然造成相应及相关的损失或伤害。我们虽然不可能完全杜绝风险,但完全可以通过内部控制使风险降到最低,将相关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二、人民银行实施内部控制的措施

1、培养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诸要素中唯一一个属于软控制的要素,它是内部控制的前提和基础,具体包括:有效的沟通、道德风尚、行为规范、激励机制、管理哲学、员工素质、企业文化、纪律约束等方面。以及与之有关的无形因素。通过业务宣传、知识讲座、案例分析等形式,大力宣传和学习内部控制的意义、作用、办法等,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培养广大干部职工参与内部控制的积极性。完善领导接待日制度、职代会制度等,建立有效沟通的长效机制;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完善纪律约束措施、规范央行人的行为、培养良好的道德风尚等,提高员工素质,树立央行形象,建设具有特色的央行文化。

2、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不是一个人或一个部门的工作,它涉及到一个整体的每个人、每个岗位、每个操作环节。从控制体系的层次看,对一个组织的控制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指具体的操作层次的内部控制,又分为两级控制:第一级指建立在具体操作人员水平的内部控制,防止操作风险的发生;第二级是指建立在管理人员水平的内部控制,旨在对操作人员形成监督,保证第一级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第二个层次的控制是指独立于具体操作和管理之外的内部审计,在人民银行的分支机构中,内部审计部门直接向本单位行长负责,对具体的操作和管理部门内部控制的充分性和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价,并提出审计建议,旨在降低第一个层次内部控制无效产生的风险,从整体上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第三层控制即外部的监督和审计。因此,应在不同层面上,完善内控机制,使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内部控制,从一线的具体操作到业务或事务的管理,再到内控的监督,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以确保内部控制措施落实到位。

3、严格执行内控报告制度,认真做好风险评估。按照现行制度规定,每个分支机构要定期向上一级行报送本单位的内部控制报告,因此,每级机构的内控领导小组应充分发挥其作用,对本单位的每个部门、每个岗位的业务操作或事务管理应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认真检查,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对所有相关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和科学界定,建立风险评估框架,正确评估本单位的相关风险,并根据风险分析结果确定风险应对策略,明确具体的应对措施,制定风险应对方案。

4、采取多项举措。强化内部控制。一是建立内控制度审定制。成立由办公室、纪检监察、内审等部门组成的内控制度审定委员会,对本单位各部门自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实施细则等进行可行性的研究与审查,从源头上做好内部控制工作;二是明确岗位设置和岗位职责,确保每一名员工了解自己的岗位,明确自身的职责;三是加强权限管理,任何岗位的业务或事务都不得超越权限进行操作:四是加强工作计划管理,确保工作目标责任的落实与实现;五是加强会计、财务和基建控制方面的管理,严格执行财经纪律,认真落实上级行的计划安排;六是加强实物资产方面的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的完整与安全;七是加强计算机信息系统方面的管理,确保人民银行资料的完整与不受侵害,保证人民银行各项业务的正常运转:八是加强法律事务方面的管理,确保人民银行工作依法行政,依法操作;九是不断完善应急预警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

银行集体工作总结篇3

良好的信用形象、提高信用管理意识和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平台。具体开展工作汇报如下:

一、稳步开展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

为提高企业征信的效率,更好地服务于金融机构,在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运行的基础上,200*年人民银行启动了全国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工作。与原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相比,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采取全国集中式数据库结构建设,各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数据由各自总行一点接入,数据采集项由原来的300多项扩展到800多项,除包括商业银行目前办理的与借款人相关的各项业务信息外,增加了借款人的账户信息、外债信息及其与借款人相关的非银行信息等内容,信息服务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升级系统除保证向商业银行提供查询服务、为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提供信息服务外,也为将来依法向社会其他部门提供服务做了技术上的准备。

从蚌埠市来看,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交通银行、农发行已于去开底通过各自总行接入了全国统一数据库,徽商银行蚌埠分行目前正在徽商银行总部的统一安排下做信贷核心系统的数据采集和迁移工作,5月13日新系统上线,6月份将以徽商银行一点接入总行数据库,三县一郊联社也在人行的指导下进行存量数据的录入工作,5月15日实现向省联社报送存量数据,省联社也将于6月份一点接入总行数据库。届时,我市金融机构接入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工作将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二、征信市场管理工作取得进展

人民银行总行在征信立法滞后的情况下,就如何履行国务院赋予人民银行管理信贷征信业的职责,加强对征信市场的管理,保持征信市场稳定发展,提出了以市场方式管理市场行为、以业务管理规范机构行为的工作思路,确定了国内五家评级机构从事银行问债券市场信用评级业务资格。同时,针对我国借款企业与银行信息不对称的突出问题,结合培育评级市场的总体规划,在全国八个省份开展了企业信用等级评定试点,在稳步推进、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今年又计划在包括××省在内的九个省份进一步深入开展试点。

蚌埠市做为企业信用等级评定试点城市,我行按照上级行的工作思路和要求积极牵头组织,推动评级试点工作顺利开展,主动向市政府报告,取得了政府部门的理解和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长助理任副组长,成员由人民银行、市发改委、市经济委、各金融机构组成的蚌埠市企业信用评级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在我行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具体协调组。

在人行合肥中文征信处的指导和市评级试点领导小组的部署下,召开了蚌埠市企业信用评级动员推介会。参加推介会的有分管市领导、市发改委、市区县经济委、各金融机构负责人以及54家重点企业的负责人,同时还邀请了人民银行合肥中文征信处领导、以及大公国际、中诚信以及联合资信等三家全国性评级公司的评级专家参加。会后,由我行和市经济委分别收集了参会企业的评级意向。同时,为抓好信用评级结果的落实,我行调查了解了各金融机构的授权授信情况,具体掌握各单位的投信审批权限、利率定价权限等,为下一步切实做好各行的内部评级与外部评级的结合、评级结果与授信挂钩做好准备。近期将重点做好具备较成熟评级条件企业的再动员工作,启动企业和评级公司的评级签约。

三、非银行信息采集工作仍需各部门支持配合

非银行信息采集对于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企业信用信息打破条块分割、实现集中征集、加工、使用,全面反映企业信用状况的关键。它不仅关系到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覆盖范围,更影响到企业对提高社会诚信水平、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功能的发挥。为此,我行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同时也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理解和文持,有关部门也与我行签订了信息共享协议,如蚌埠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已将全市个人交纳个人住房公积

金以及办理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数据提供给总行数据库,蚌埠市也成为全国65个向总行数据库报送公积金数据的城市之一。下阶段,我行将借助蚌埠市信用体系建设的契机,做好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进一步扩大信息共享的范围,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共享方案。

四、广泛开展征信宣传工作

银行集体工作总结篇4

关键词:商业银行;效率;市场结构;企业组织结构

一、商业银行效率的基本概念

银行效率是指银行在业务活动中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对比关系。从本质上讲,银行效率是银行对其资源的有效配置,是银行的市场竞争能力、投入产出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反映。

银行效率与银行效益既紧密关联,又有所区别。银行效益是指银行的资产和服务所带来的收益率;而银行效率是指银行在追求效益的同时,还要兼顾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还要追求安全性和流动性,这就要求银行讲究运作效率。而且,有效益的金融交易未必有效率。可见,银行效益包含在银行效率的内涵之中,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核心是效率,而基础是效益。

二、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实证分析

本文实证分析运用了Dea(数据包络法)评价模型,采用中介法选择投入、产出变量。其中投入变量为营业费用、利息支出和员工人数;产出变量为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和不良贷款率。由于不良贷款率不能直接用来作为产出指标,本文对不良贷款率指标进行调整后作为产出项之一。

以下选择2000—2004年4家国有银行和10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作为研究的样本虽然建行与中行相继完成股份制改造并已上市融资,但为分析方便,本文仍将工、农、中、建四家银行称为国有商业银行。。选择营业费用、利息支出、正式员工作为投入指标;非利息收入、利息收入、不良的相对绩效值作为产出指标数据来源于2001—2005《金融统计年鉴》。。运用Deap2.1为分析软件,对上述样本进行效率评价。

从总体情况看,我国商业银行的综合效率在逐年改善,效率平均值由0.908上升到0.954(见上图)。随着金融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竞争的日益加剧,商业银行效率处于不断提升过程中。

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比较看,股份制银行5年的平均效率值为0.936,高于四家国有银行的0.901,而且除2002年外,股份制银行的年平均效率也要高于国有银行。不过随着国有银行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差异在逐步缩小。2000年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的效率值差异为0.11,到2004年缩小为0.076,其中2002年随着工行、中行、建行改革成效的不断显现,国有银行平均效率值超过了股份制银行。

三、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因素

影响银行效率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外部影响因素,即银行业的市场结构。二是内部影响因素,即商业银行自身的组织结构。

(一)市场结构对商业银行效率影响的分析

1.“结构—行为—绩效”分析框架。产业组织理论的奠基人贝恩1959年在其《产业组织》一书中提出,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绩效,其中市场结构是最重要的因素。同时SCp理论认为,市场的垄断程度与竞争效率是负相关的。

2.中国银行业垄断与效率实证分析。对银行业市场垄断程度的研究主要测定CR4指数值,即测定中国银行业前4家最大的国有商业银行在相应测定项目中所占的市场份额。

2000-2004年中国商业银行集中度CR4指标

从上表可以看出,自2000-2004年中国银行业的总资产、资本(所有者权益)、存款资产、贷款、员工数目等五项指标CR4的平均值都在0.8左右,因此可以初步判定中国银行业市场是一个高度集中的市场。而从净利润集中度与其他五项指标的集中度CR4变动看,2004年总资产等五项指标集中度均比2000年有所下降,而净利润集中度则得到极大的提升,并且2004年以前的利润集中度明显弱于市场集中度,因此可以认为四大国有银行存在高度垄断但绩效差的现实;随着商业银行改革的推进,国有银行的市场集中度下降而利润集中度开始提高。

3.垄断市场结构导致低效率的原因。根据SCp理论,居于市场垄断地位的国有商业银行,正是其行为特征促成了自身效率的相对低下。Hick(1935)的“安定生活”假说(quiet-lifehypothesis)认为:在集中度较高的市场中,由于竞争程度较小,拥有较大市场份额的厂商没有动力去实现成本最小化,从而造成效率下降及成本上升。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四大国有银行在市场中处于绝对垄断地位,市场竞争压力相对较小;另一方面,在央行对存贷款利率管制的情况下,银行提高服务质量实际上是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使顾客享受更好的服务,这部分提高服务质量所花费的成本要从银行利润中支出,显然银行缺乏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的积极性,结果导致银行低效率的产生。

(二)企业组织结构对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

在既定的银行业市场结构下,商业银行自身的组织体系是否科学合理对银行效率的改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新制度经济学的企业理论认为,企业存在着最优规模边界。同时该理论认为,企业规模不能无限扩张。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幅度逐渐加大,员工监督的成本也越来越大,当规模经济产生的边际收益等于扩大规模产生的边际成本时,企业规模达到最优。

2.商业银行组织规模与效率的实证分析。下面,以商业银行综合效率(ee)作为银行效率指标,以组织机构数目(oRG)、银行人员数(peRSon)作为解释变量,增加总资产的自然对数(LnaSSet)作为控制变量,考察商业银行效率和组织规模的相关性。

回归模型如下所示:

ee=a+boRG+cpeRSon+dLnaSSet+ε

利用2000—2004年15家商业银行数据,通过SpSS.11得到回归结果如下表。可以看出,在控制了总资产规模后,商业银行效率与银行人员数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这表明中国商业银行的人员对银行绩效产生负面影响,过多的人员降低了银行的效率。

商业银行综合效率与组织规模回归结果

注:***表示在1%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另外,相关性实证结果表明,银行规模效率(Se)与银行规模存在显著负相关性,这说明中国商业银行确实存在规模不经济和低效率现象,随着银行规模的扩张,银行效率并没有得到提高。

3.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导致低效率的原因。四大国有银行建立伊始即按行政区划进行分支机构设置,形成“三级管理,一级经营”组织结构,使委托链条过长。同时,改革初期的国有银行主要通过机构和人员的迅速扩张来实现自身发展,但由于缺乏成本约束,机构、员工数都大大超过了规模经济要求的企业边界。

四、中国商业银行效率提升的战略路径

(一)优化产权结构,推进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

银行集体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巴克莱银行风险管理风险偏好经济资本

中图分类号:F830.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1770(2006)12-050-03

巴克莱银行是英国的四大银行之一,在英国设有2100多家分行,在全球60多个国家经营业务。巴克莱银行的业务板块主要包括英国银行业务(UKBanking)、巴克莱资本(BarclaysCapital)、巴克莱信用卡业务(Barclaycard)、财富管理(wealthmanagement)、国际零售和商业银行业务(internationalRetailandCommercialBanking)、巴克莱全球投资者(BarclaysGlobalinvestor)六大部分。

虽然巴克莱银行是一家拥有三百多年历史的老牌银行,且号称是一家全能型的商业银行,但十多年前人们仍然认为它是一家传统的风格保守的零售型银行。近十几年以来,巴克莱银行十分注重不断拓展其业务的广度和深度,资产和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在2006年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名中,巴克莱银行资产飙升了79.9%,以15915亿美元的资产总额成为全球资产第一的银行。目前,巴克莱银行在投资银行和资产管理两个领域走在了欧洲银行业的前列。在巴克莱银行各项业务快速拓展的过程中,巴克莱银行成功的风险管理为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一、巴克莱银行的风险管理

1、风险管理分工明确,职责清晰

巴克莱银行风险管理的特点之一是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基本的职责分工贯穿于整个集团组织内部。具体分工如下:

董事会需要管理保持一个合适的内部控制系统,并检查它的有效性;批准风险偏好,并监控相对于偏好的集团风险轮廓(Riskprofile)。

业务条线负责人负责识别和管理其业务条线的风险。

在集团首席执行官和集团财务总监的授权下,风险总监负责有效地进行风险管理和控制。

分类风险主管和他们的团队负责建立风险控制框架,并进行风险监控。

在业务风险主管的管理下,业务风险团队负责协助业务条线负责人识别和管理他们总体的业务风险,并实施正确的控制。

内部审计负责独立地对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环境进行检查。

此外,在巴克莱银行内部还有许多专业委员会来负责相应的风险管理职责。

2、建立风险偏好体系,强化经济资本应用

风险偏好是巴克莱银行选择的平衡收益与风险的方法,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在巴克莱银行内部使用。确立集团和各业务条线的风险偏好,建立风险偏好体系,首先能够保证集团的业绩表现;其次,能够识别无用的风险容量,提高盈利能力;再次,能够提升管理信心,统筹考虑集团的整体风险轮廓;最后,能帮助高级管理层提高不同业务风险程度的控制和协调。

巴克莱银行确立风险偏好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未来三年的业务规划估计收益波动的可能性及实现这些业务规划的资本需求,并将这些与目标资本比率、红利等因素相对比,将这些结果转化为每个主要业务板块规划的风险容量。风险偏好的数值要通过估计集团对宏观经济事件的敏感性来进行验证,而这种估计是利用压力测试和情景模拟来完成的。

风险偏好体系为每个业务条线配置风险容量提供了基准。巴克莱银行的风险偏好体系考虑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并通过两个方面的观察设定来进行实施。一个是收益波动(earningsVolatility)。在战略规划的偏好设定下(包括分红保证以及保证巴克莱银行在极端环境下的评级水平),考虑每年的预测财务表现的潜在波动。在巴克莱银行内部,一般采用四个较有代表性的水平来对其资产组合进行分析。(1)预期表现水平,这主要是根据多年历史数据来度量的平均损失水平。(2)中度压力水平(即不经常发生的情况,如宏观经济周期的影响)下的损失。(3)严重的压力水平(即不太可能发生的情形)下的损失。(4)极端但几乎不可能发生的压力水平下的损失,这往往用来决定集团的经济资本。另一个方面是授权和规模(mandateandScale)。这主要是设定业务层面的授权和限额规模来保证单个的风险构成处于一种适当的平衡状态。通过设定限额来控制可能由组合集中度而造成的不可接受水平的损失,目的是将非预期损失控制在集团的可接受范围内。

3、建立规范统一的风险管理程序

巴克莱银行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制定了一套由五个步骤组成的风险管理程序,所有风险统一按照此套程序进行管理。

(1)指导(Direct):主要包括理解实现集团战略的主要风险,建立风险偏好体系,沟通建立包括职责、权限和关键控制的风险管理框架。

(2)评估(assess):包括建立识别和分析业务风险的程序,批准和实施计量和报告的标准以及方法。

(3)控制(Control):建立关键控制程序和操作,包括限额结构、资本补充标准和报告要求;监控控制的进展、风险的动向和限额;提供与偏好或控制相背离的早期预警;确保风险管理的操作和条件与业务环境相符合。

(4)报告(Report):解释和报告风险暴露、风险集中度以及风险承担的结果;解释和报告风险的敏感性和关键风险指标;与外部群体的交流。

(5)管理和分析(manageandChallenge):检查和分析集团总体风险轮廓的各个方面,评估新的风险与收益机遇,建议优化集团总体的风险轮廓,检查分析风险管理的操作实践。

4、严格按照风险管理程序,科学有效地对各类风险进行管理

虽然巴克莱银行对其内部风险的分类已经超过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的要求,并为各类风险配置经济资本,但对于巴克莱银行来讲,对三大风险的管理仍是其主要任务。在规范统一的风险管理程序指导下,巴克莱银行对三大风险的管理卓有成效。

信用风险仍是巴克莱银行最大的风险,大约有三分之二的经济资本被配置到各业务条线的信用风险上。对于信用风险的管理,巴克莱银行主要利用五步风险管理程序和基于CoSo的内部控制体系来进行管理。利用自己的内部风险评级系统来对借贷者、交易对手以及零售客户进行评级。对于内部评级,巴克莱银行主要利用自己的历史数据和其他外部信息,通过自己内部开发的模型来进行。当然,巴克莱也采用了一些外部开发的模型和评级工具,不过这些工具在引入前都要经过相关的验证。

对于市场风险来讲,巴克莱银行将市场风险分为三大类,分别是交易市场风险、资产和负债风险、其它市场风险。在巴克莱银行内部,风险管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类型市场风险的风险偏好;市场风险总监负责市场风险的整体控制,并在风险总监和风险监控委员会的授权下,在市场风险偏好范围内设定限额管理体系。市场风险总监的工作由专门的市场风险管理团队和业务条线的风险管理部门来支持协助。每天都要形成一份巴克莱银行整体市场风险的报告,主要是相对于许可限额的风险暴露。另外,业务条线的负责人在业务条线风险管理部门的协助下,负责与其业务相关的所有市场风险的识别、度量和管理。同时,业务条线还要考虑与业务相关的流动性风险。

巴克莱银行在市场风险管理方面采用了日在险价值(DailyValueatRisk)、压力测试、年在险收益(annualearningsatRisk)和经济资本等方法和技术。DVaR采用历史模拟法,利用两年的历史数据进行计算,同时利用返回检验(Back-testing)方法进行校验。aeaR主要度量年收益对市场利率变动的敏感性,置信区间为99%,时间跨度为一年,主要用来度量结构性利率风险和结构资产管理风险。

对于操作风险来讲,巴克莱银行已经建立了集团范围内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并在所有风险识别的重要区域设立了最低控制要求。对操作风险的度量和管理主要包括风险评估、风险事件数据的收集与报告、报告、以及经济资本配置四个方面。在风险评估中普遍采用了情景分析和自我评估技术来作为风险识别和评估监控能力和控制有效性的工具。在风险事件数据的收集与报告中,巴克莱银行建立了一套标准的程序用来收集、评估、分析、报告整个集团范围内的风险事件。另外,巴克莱银行还利用了一个外部的公共风险事件数据库来支持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对于经济资本的配置,巴克莱银行是采用历史数据来进行估算的。

二、对国内商业银行的启示

1、强化分工,在风险管理部门建立分类风险管理团队

在巴克莱银行内部风险管理分工比较明确,风险管理部门中设有专门的风险管理团队负责分类风险的管理,职能团队与业务条线职责界定清晰,有利于风险管理的高效运作。目前,部分国内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主要是针对信用风险的管理,风险管理部门的内部设置没有按照风险的分类进行设置。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管理在风险管理部门内部并没有设置功能性的专业团队来进行指导和监控,这不利于对各类风险在集团层面的监控和协调。

2、建立风险偏好体系,加强风险限额管理,强化经济资本运用

巴克莱银行集团信用风险总监安德鲁・布鲁斯认为,巴克莱银行风险管理成功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最近十几年来通过建立风险偏好体系,加强限额管理,强化了经济资本在集团内部的运用。这也是国际活跃银行风险管理成功的普遍经验。目前,国内商业银行虽然启动了此方面的相关工作,但与国际活跃银行的成熟做法还有些差距,还应继续深化此方面的工作,科学设定集团和各业务条线的风险偏好,确立相应的限额管理体系,根据要求为分支机构、产品线和业务条线配置经济资本,并结合风险调整后资本收益率RaRoC等指标进行绩效考核。

3、树立资产组合管理理念,对资产进行初步的组合管理

通过国际活跃银行的风险管理可以看出风险管理的三个层次,最底层的是业务品种的风险管理,中间层面是风险种类的职能风险管理,最高层面是资产组合的风险管理。对商业银行整体资产组合的风险进行管理,从资产组合层面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均衡,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它有助于解决商业银行风险集中度等问题,降低银行的整体风险,节约经济资本。积极主动的资产组合管理是商业银行的成熟表现,在此环境下,符合资产组合要求的业务才会获准许可,同样,随着资产组合的变化,当资产组合与设定风险偏好不相符合时,也要通过市场不断进行调整,使其最终保持与风险偏好相一致。目前,国内商业银行还普遍处在单项资产的风险评估阶段,还没有对商业银行的风险从整个资产组合的层面进行考虑。当然,真正意义上的资产组合的风险管理不仅需要对银行总体资产组合损失分布曲线的拟合,高级内部评级法以及先进的贷款定价等技术条件,还需要相应的市场环境和制度安排。比如,对于信贷资产而言,国内缺乏贷款的二级市场,就不能实现对信贷资产组合的灵活快捷调整。因此,目前资产组合管理对于国内商业银行来说还是比较难以实现的,不过加强资产组合的限额管理,实施以限额控制为核心的组合管理是商业银行逐步走向资产组合管理的前奏。

4、借鉴成熟的市场风险管理经验,加强市场风险管理

巴克莱资本(BarclaysCapital)在巴克莱银行内部是一个投资银行部门,专门负责交易市场风险。巴克莱银行近年的快速成长离不开巴克莱资本业务的快速稳健拓展。同样,对于国内商业银行来说,除了零售银行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也都是银行利润的新的增长点。这两项业务的开展需要具备较强的市场风险管理能力,就目前的国内金融环境来讲,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利率衍生产品的推出以及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所的建立都为国内银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平台。国内商业银行应及早加强市场风险管理方面的工作,组建专业的市场风险管理团队,学习先进的市场风险管理技术,开发或引进先进的市场风险管理系统,为资本市场业务的拓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5、重视国家风险,加强国家风险管理研究

国家风险对商业银行安全的重要性已经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充分显现。随着国内商业银行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业务的快速拓展,越来越多的业务需要不仅考虑贷款对象的信用风险而且还要考虑其国家风险,国家风险对国内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在巴克莱银行内部有专门的国家风险研究团队,每个重要的国家都有专门的国家风险经理具体负责,而且经过验证构建了自己的国家风险评级模型,并开发了专门的内部国家风险评级系统,该系统与信用风险管理系统整合在一起,任何跨境的交易都会提交给该系统,产生相应的评级和相应的经济资本配置要求,评级越低,要求配置的经济资本越高。虽然目前国内商业银行所涉及的境外业务相对于国际活跃银行还比较少,但从长远的发展战略来看,应该及早着手此方面的研究准备工作,逐步将国家风险纳入自己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探索建立内部国家风险评级模型和系统,合理设定国家风险限额和国别限制,为相关业务的拓展提供支持。

6、强化it系统的规划整合,增强系统的实时性

风险管理的高效运作离不开it系统的支持。加强it系统的规划整合,增强系统的实时性益处有三:一是能够使风险管理部门迅速对所有业务条线和部门的风险信息进行汇总、分析、控制、报告。二是能够加强对分行风险的整体控制,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分行普遍还是以利润中心的形式存在,it系统规划整合后,只要分行前台部门的交易一经产生,就会传到总行的管理系统内,并且实时更新,与管理信息系统相连接产生一系列的报告,保证交易数据及时转化为管理数据。三是有利于银行业务的快速拓展。对于新开设的分行而言,只要接入系统就马上可以营业,分行的一切业务活动和风险都能掌握在总行层面,可实现由过去的分行定期向总行进行汇报,变为总行定期向分行发送报表,分行进行确认。

注:

2006年10月,作者随团访问了巴克莱银行英国总部,拜访了集团信用风险总监andrewBruce先生和国家风险经理williamLeaver先生。本文的形成深受他们的启发,在此谨致谢忱。

银行集体工作总结篇6

摘要:随着科技进步和会计管理水平提升,中央银行会计核算工作不断向现代化、科技化、信息化方向发展。经过几次系统变迁,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系统实现了全国统一集中处理,但在运行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新问题、新情况的挑战。本文以山西为例,分析了系统运行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结合当前会计信息化发展新趋势,提出了系统完善方向。

关键词: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质量控制

一、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系统发展背景

人民银行的会计核算系统是体现中央银行作为资金最终结算者重要地位的核心业务系统,它对于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履行央行支付清算服务的职能,促进金融业稳定运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为适应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需要,满足中央银行有效履行各项职能的客观要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人民银行全面开展了会计核算工具的改革和创新,先后开发推广了单机版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系统、会计核算业务“四集中”系统和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等会计业务应用软件,并与相关系统连接,逐步走向数据集中,提高了账务核算、资金结算和信息反映的质量和效率。在人民银行会计核算手段不断走向信息化、集中化的同时,信息安全、信息质量、管理水平等略显滞后。本文通过梳理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系统发展现状,从制度、技术、业务等方面全面分析存在问题,并结合银行信息化发展趋势提出有关解决方案,以期促进人民银行会计核算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二、山西省系统建设和运行情况

2013年11月份,山西全省人民银行营业部全面升级运行新一代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系统,完成了11个人民银行营业网点的业务上收工作,实现了“一行两级”的内部会计核算业务处理模式。全省设置运管中心1个,市级运管中心11个,网点柜11个,营业网点业务操作人员139名。同时,营业部门与事后监督、货币信贷、货币发行、国库等业务部门协同参与业务处理,形成了总行、太原中支、地市中心支行三者之间的一体化管理和业务联动,实现了资源共享、一体化经营、一点核算的系统建设目标。目前,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系统为山西省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准备金账户管理、现金缴存款业务、再贴现/再贷款业务、同城票据交换、财政性存款交存、特种存款等十多项金融服务项目,2014年1至5月底,全省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共处理业务86340笔。山西省的会计数据基本按照了突破“部门核算”、提升管理的发展要求,将传统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活动改造为“强大前台、高效中台、集约后台”的全新业务处理流程,充分利用了总行业务处理中心的后台优势,减轻柜面劳动量,提高货币政策实施效率。

三、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运行新问题与挑战

就目前山西省上线运行的新一代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来看,只是完成了分散数据的物理集中,在发挥数据大集中真正价值和意义上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内部制度建设尚不完善,业务操作有待深入规范针对新系统的上线,人民银行总行下发了《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业务处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虽在一定程度上对内部管理、日常核算进行了规范,但具体岗位职责中缺少对重要物品、印章管理等方面的详细规定。在新旧系统更替中,新制度尚不能覆盖所有的业务环节,营业部门只能沿用或参照旧有制度,旧制度与新系统又无法对接,内部制约和相互监督中容易出现漏洞,埋藏一定的风险隐患。

(二)数据大集中使各网点连成一体,风险也转移集中原有分散的业务系统各自承担着业务处理风险和系统运行风险,风险事件如有发生仅影响一省或一市的业务处理。数据大集中后,所有的业务风险、运行风险集中转移至总行数据中心和运行管理部门,一旦全国处理中心出现数据丢失或运行问题,会带来全国性的中央银行会计核算账务混乱,波及面更广,危害性严重。从技术角度具体而言,可能会遇到软硬件维护问题、通讯网络畅通问题、交易量峰值冲击风险、维护复杂性问题、遭受攻击或入侵风险以及技术管理水平、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等多种问题。

(三)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差异大,业务准确率不高

全国会计核算数据大集中后,基层营业网点会计人员负责凭证的受理、审核、扫描、上传等工作,为确保上传的凭证及资料符合图像准确、清晰、完整的要求,对会计人员的谨慎、严格、合规性操作水平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调查情况看,实际业务操作中较多存在操作不规范问题:一是书写不规范,造成多联次凭证前后之间信息错位,引发退票;二是印章加盖不规范,覆盖了凭证上的金额、账号等要素信息,造成扫描后的影像难以辨认,形成业务记账失败;三是部分凭证格式不统一,易造成会计人员凭证制作出现差异,例如:金融机构提供一般存款余额表、再贴现清单附件时,由于没有统一格式,需手工添加附件、张数等字样,填写位置、书写笔体各有不同,对扫描后影像的辨认带来难度,交易导致记账困难。

(四)过多关注了系统上线,忽视了数据管理重要性数据大集中只是完成了数据物理上的集中,对集中后数据的优化、分层等管理存在不足。一是数据有效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业务处理集中使总行获得的数据空前丰富,数据的有用、无用或是正确、错误没有详细的分类,容易导致大量无效数据占用存储器资源。二是数据挖掘、决策支持系统尚不健全,目前,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还没有将国库、货币信贷、货币发行等其他业务系统整合为一体,数据获取存在间隔期,同时,大集中的辅助系统信息管理子系统虽在一定程度上能完成汇总、统计、分析工作,但数据利用率不高,与其他业务数据联系度有限,挖掘技术较为单一,都限制了信息管理子系统支持决策的作用。

四、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优化路径分析建立高效、安全、快捷的现代信息技术是有效利用资源,整合部门管理,打破地域界限,提升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和加快管理角色转变的主要途径,更是未来银行业数据大集中浪潮不可扭转的趋势。中央银行会计核算集中系统的运行,虽已实现了全国“一本账”、业务管理“一盘棋”、财务信息实时在线的运行体制,但在精细化运作、制度与操作的配套、信息分析与服务等方面仍与央行职能存在差距。因此,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要在制度完善、风险管理、报表管理、资金管理等方面进行优化升级。

(一)加快制度建设,严格内控管理

加快细化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操作规程制定,进一步挖掘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约束方面的问题,在实务操作过程中体现“不相容岗位相分离”、事中+事后并行监督的内控要求,把实际业务处理和防范资金安全相结合。一是制定完整的aCS业务流程图,对aCS所有业务的处理流程、配套使用的凭证种类以及填写要求、印章加盖、业务回单打印及处理以及日终、月终、年终需打印的账表种类等进行明确规定,以统一的办理标准将操作行为规范化、模式化,降低人为干预的几率,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准确性。二是进一步明晰化岗位人员操作规范,对aCS岗位人员设置、岗位职责以及各类业务的处理流程等进行明确规定。

(二)强化业务、技术标准统一性,增加系统的可扩展性

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不仅要遵循报文信息标准化、参数化的基本要求,更应在业务流程中制定详尽的标准化模式,降低人为因素造成的影像信息与实务信息不一致出现的频率,加快会计信息内部流转速度,保证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其次,应改进凭证格式,充分考虑上下联次一致性和印章加盖清晰问题,增强会计信息原始数据的质量。第三,要实现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的线性可扩展性,尽可能实现操作系统与应用层面的无关化,实现与货币发行会计系统、货币信贷系统、调查统计系统等人民银行其他业务系统信息互通与数据共享,确保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不受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版本升级对于业务连续性造成的影响。

(三)加快系统建设,做好金融服务

中央银行会计一项重要业务是商业银行准备金、备付金账户管理,备付金账户的分散开设对头寸管理和余额控制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加快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中资金归集业务的开设,是避免备付资金分散存放,并实现总分行间资金实时自动上划,实现“一点清算”的有效解决途径。开发建设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综合前置子系统等系统,用于监测商业银行总分行间账户资金波动和余额,辅助商业银行做好资金管理,提高清算效率,防止头寸不足出现清算风险。

(四)建设信息分析系统,提高决策水平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将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与商业银行,以及人民银行各业务职能部门连接形成信息群,以信息管理技术建设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的子系统,对中央银行的会计账务数据和金融机构流动性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和查询。信息管理子系统的技术手段应包括甄别、汇总、筛选、钻取、比较等多种分析功能,应对多维度、多层次的查询和使用需求,并通过用户角色管理,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建立定期信息分析制度,运用远程化数据管理功能,实现会计管理实时性和清算风险有效防范,通过“互联网+”强化货币政策实施效果,最终达到维护金融稳定的管理目标。

(五)严格标准化管理,做好项目质量控制

当前,标准化管理已成为项目建设通用版本。因此,要做好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建设运行工作,就必须严格按照国际标准制定建设方案和质量控制办法。具体而言,建设质量由人民银行总行负责管理,包含质量检测、质量评估,运行质量由各省级人民银行分则管理,包含运行效率、运行矛盾与问题、目标反馈等内容。通过质量控制,及时修正项目建设目标、提高建设质量,为系统整体稳定运行构筑坚固基础。同时,对开发建设人员和档案资料应严格管理,注重测试和验收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全国性数据中心建设的权威性。

从上述分析来看,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但这项系统工程在全国推进对于加快人民银行电子化建设、提升央行职能履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保证会计数据和信息真实、客观和及时,是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重要砝码,持续推进扁平化和集约化管理体制,科学构建技术和业务安全网络及科学的内部控制流程将是中央银行会计工作不断提高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姚传喜.建设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的对策思考[J].时代金融,2012年第6期.

[2]周丽.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管理发展趋势探讨[J].华南金融电脑,2006年第12期.

银行集体工作总结篇7

为进一步体现金融服务于地方经济的积极作用,全面推进****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改善**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打造生活、商务、金融紧密结合的全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现代化新**标志区,现就****推进金融服务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按照“建设****CBD金融集聚区”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金融强市”战略,以增强城市功能为目的,以推广应用多种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提升现代化金融服务水平为重点,坚持服务先行原则,统筹兼顾,循序渐进,注重实效,把**建设成为现代金融服务示范区,成为**新一轮科学发展的样板区和高水平现代服务业的标志区。

二、工作目标

以建设CBD金融集聚区和**国际金融总部中心为目标,力争在3年内引入一批金融机构总部、分行(分公司)级金融机构,80%以上商户采用银行卡自动销售终端(poS机)交易,atm等自助电子设备布放覆盖面达80%以上,逐步把**建设成一个金融机构集中、金融市场发达、金融信息汇聚、金融设施先进、金融服务高效的**中央金融商务区(CFD),创建全国保险创新试验区,到20**年成为现代金融无障碍服务的示范区。

三、主要措施

(一)利用优势,大力吸引金融机构和金融资源的积聚。

完善的金融机构配置将进一步方便居民日常生活,提升辖区居民生活质量,为**经济腾飞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服务保障。为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市、区政府提出了建立和完善与中央商务区(CBD)相适应的金融体系,把**CBD打造成现代金融集聚区的发展目标,计划用3年时间,市政府每年安排5000万元资金支持**金融业发展,建立**金融集聚区金融业发展专项基金,对入驻**CBD的金融机构给予资金补助。各金融机构要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利用政府对**建设的扶持政策,加快**金融集聚区建设。

(二)大力发展银行卡业务,全面推进**银行卡广泛应用。

1、加快受理市场建设,推广银行卡普及运用。自20**年起,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提升**CBD现代化金融服务水平,使CBD商户受理银行卡的比例达80%;在**CBD中央商务区、**科技园、奥体中心、会展中心、江东商业文化旅游中心、南湖商业中心和重点商业街区创建“刷卡无障碍示范区域”,使营业额在100万元以上或新开设的营业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的商户普遍受理银行卡的比例达到80%以上,力争**银行卡的刷卡消费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例达30%左右,atm等自助电子设备的布放翻三番以上。

2、制定激励政策,加大银行卡产业扶持力度。各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发展全省银行卡产业发展的通知》(**政办发〔20**〕25号)精神,根据职责权限出台相关配套措施,促进**银行卡产业快速发展。

**区发改局要研究制订区内符合条件的各类企业包括工业企业推广应用银行卡的鼓励措施,引导区内新入驻企业尤其是商业服务企业受理银行卡,协助金融机构落实布放atm场地。

**区财政局要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银行卡推广的宣传、补贴和工作奖励等。

**区税务部门要采取相应措施,鼓励和支持商户采用银行卡自动销售终端(poS机)交易。

**区工商分局及**CBD中央商务区管委会办公室要建立考评机制,积极引导商户配备poS系统和受理银行卡。

**区商务局和旅游局要制定相应工作方案,配合创建“刷卡无障碍”商户、街区、景区(点)等活动,培育刷卡无障碍示范单位,形成受理银行卡的示范效应。

各金融机构要增强服务意识,积极开展产品创新,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在区内专业市场提供专业受理终端,开展银行卡转账试点;要建立满足市场和客户需要的服务标准、服务流程和服务规范,吸引商户受理银行卡和公众使用银行卡;要科学制定银行卡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成本核算,努力降低成本。要根据商户刷卡消费等因素,建立科学、系统的银行卡定价机制,提高商户受理银行卡的积极性。

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扩大联网通用范围,提高网络运行质量和运行效率。

中国银联**分公司要积极实施银行卡受理环境建设,保障银行卡跨行转接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建立科学、合理的银行卡定价机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银行卡在**推广的各项协调工作。

3、拓展银行卡功能,鼓励推广公务卡。率先在**区区一级预算单位推广公务卡的使用。**区财政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实行财政集中支付,要会同银行等相关单位在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大力推广公务用卡,要制定**公务消费凭银行卡签购单报销的相关制度,推动**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在政府采购、公务活动、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方面使用银行卡支付方式。各政府部门及所属预算单位应带头使用公务卡,提高预算资金支出的透明度,加强对公务支出的监控。

(三)面向需求,大力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的使用。

1、提高公众缴费效率,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根据人民银行总行的批复,**省在**成立“**集中代收付中心”,负责**及省内其他12个城市各类公用事业费的集中缴纳。这是一个为所有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办理收费、付费业务的公共平台,是人行**分行及其营业管理部联合推出的一项便民措施。代收付中心自20**年11月18日正式运行。届时,人民银行将认真做好组织协调和宣传发动工作,区内各收费单位要充分认识通过集中代收付系统办理水、电、气等公用事业费缴纳所具有的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积极参与**集中代收付中心的建设,主动通过**集中代收付中心办理批量代收代付业务,不断提升金融公共服务水平。

2、鼓励结算方式创新,不断提高电子支付服务质量。各银行机构要切实贯彻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个人支付结算服务的通知》(银发〔20**〕154号)文件精神,拓展网上支付、电话支付、移动支付等电子支付功能,推动自助、居家服务发展。对于相关管理规定没有强制要求必须在柜台办理的支付业务,都应该在电子支付服务中设置相应的功能,扩展电子支付的业务种类,满足居家服务的支付结算需求。同时,银行应加强对电子支付的风险防范,提高电子支付的服务质量,实行优惠手续费率,通过吸引客户办理电子支付业务,提高业务离柜率,缓解网点柜面压力,减少银行排长队现象。要积极做好开展社区刷卡电话试点工作。

3、因地制宜,积极推广个人支票的使用。****产业优势独特,“一区一园一中心”的经济发展板块初具规模,发达的商贸批发、零售业和信息服务业为个人支票的推广提供了有利的空间。各银行机构要肯下功夫,积极寻找收入稳定、商务活动频繁、消费能力强的客户群体,动员高端客户在会所、酒店使用个人支票,以点带面,推动个人支票在建材集散地的广泛应用。

(四)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1、全面推进企业和个人信用建设。加快推进建委、国税、地税、物价、质监、药监、财政、劳动、工商、海关、法院、环保、卫生等部门公共基础信息的交换和整合,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培育和规范多元化信用主体,逐步探索建立个人联合征信系统,努力在全省率先建立比较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构建良好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

2、加大金融风险防范和风险处置力度。继续完善金融风险预警指标和金融稳定监测指标体系,健全金融风险应急机制和防控预案,增强化解系统性风险和处理金融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大对金融违法犯罪案件的查处力度,有效打击洗钱活动,妥善做好有关金融机构的风险处置工作。继续深入整顿规范金融秩序,坚决遏制逃废银行债务的违法违规行为,严禁非法金融活动,依法打击各种金融诈骗违法犯罪行为。

3、加强对**金融机构网点现金业务的各项指导。对金融机构柜面人员进行反假币和人民币现金收付业务技能的培训,督促其为当地开户单位和个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保证**金融机构网点现金供应需求,特别是在小面额货币供应方面给予倾斜。

(五)统筹规划金融后台服务产业发展。

1、广泛吸取经验。借鉴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成都等各大城市发展金融后台服务中心产业的做法,大力发展金融外包服务产业,确定**金融服务外包发展定位,在全国形成具有特色的金融后台服务中心格局。

2、严格法律法规。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个人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在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内设立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机构,进一步加强对软件盗版等各类侵害知识产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建立安全的交易环境,强化金融后台服务产业发展的信用环境支撑力,促进金融服务外包的规范发展。

3、出台相应扶持政策。坚持以技术创新促进金融服务后台产业发展。适当给予服务外包企业财政、行政、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扶持政策,积极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集聚创造条件,鼓励风险投资、民间资本和外商投资服务外包产业。

(六)加快创业投资发展。

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整体推进”的原则,充分支持政策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作用,培育和引进一批创业投资机构在**CBD发展。落实创业投资税收优惠政策,对备案的创业投资机构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创业投资企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31号)的有关规定予以税收优惠。

2、促进企业创新活动的多边合作。引导创业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办研发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博士后流动站等,加强业务合作,加快高新技术产品化、产业化进程。帮助创业投资机构加强与银行、保险、证券、融资担保等金融服务部门之间的业务交流和合作,提高创业投资企业的融资能力,并形成有效满足创新企业在多个成长阶段融资发展需要的配套金融服务体系,加速创新企业成长,推动创业资本尽快退出、实现滚动投入使用。

(七)加强金融人才队伍建设,构筑金融人才高地。

鼓励和吸引海内外各类高层次金融人才到**发展。集中力量抓好以高层次人才为核心的各类金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引进和培养一批以优秀金融企业家为代表的金融领军人才,使**地区成为吸引各类金融人才的高地。发挥教育资源优势,通过学历教育、专业讲座、业务培训、国内外金融专家授课等形式,加快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给予金融人才及金融从业人员继续深造机会,提高金融从业人员队伍的专业素质。

四、政策支持

20**年,全市继续每年统筹安排5000万元,建立**金融集聚区金融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一次性补助在**金融集聚区设立的金融机构;补贴金融机构在**购置或租赁自用办公用房;对设在**金融集聚区的金融机构总部副职以上、地区总部正职给予租房补贴。

1、凡在20**年底前入驻**CBD的金融机构,均可按照《市政府关于加快全市金融业发展的意见》(**政发〔20**〕148号),享受市政府**金融集聚区金融业发展专项资金的补助和补贴。

2、对20**年前入驻CBD的金融机构,其所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区级留成部分,前三年给予全额奖励,后三年给予减半奖励。

3、银行、保险、证券类企业,年纳税总额位居本区同类企业前五名且属地区性总部的,企业高管层(限企业董事会、执行机构、监事会负责人各一名)可参照本人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的50%标准予以奖励。

4、区每年在财政预算中安排100万元成立金融业专项引导资金。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政策合力。

成立“****现代金融无障碍服务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由人民银行**分行营业管理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及**区政府商贸流通业分管领导任组长,区发改、商务、财政、地税、国税、旅游、工商、CBD办、公安等部门领导及商业银行、银联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成员单位有关人员组成,办公室设在人民银行**分行营业管理部。通过建立联系会议制度,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定期反馈和分析推进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促进各方协调发展。各单位要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方向,齐心协力,共同推进**金融服务上一个新台阶。

(二)加强协调配合,明确工作职责。

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明确职责,落实措施,增强主动性,为推进支付结算服务提供便利。各金融机构要发挥结算工具推广主体的能动性,加大人力、设备、技术和配套服务的投入,因地制宜,找准市场定位,努力满足客户支付结算的多样需求,并积极探索创新有特色的支付工具,切实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银行集体工作总结篇8

我于*年*月起担任授信管理部副总经理,分管授信管理部的审查组、出账审核组工作,主要职责包括:负责公司授信业务审查;授信出账审查的组织协调工作;负责制定公司授信业务的审查要点;负责对全行审查员业务培训和指导;负责市行贷审会组织协调工作;配合部门负责人完成本部门的工作,部门负责人交办的其它工作,向部门负责人负责。另外还主动担任了授信管理部的规章制度修订和全行客户经理培训的组织协调工作。

*年*月经分行批准,担任授信管理部副总经理主持全部门的管理工作。主要职责除履行分管工作职责外,还承担对分行信贷管理部部门和市行领导负责,负责所辖城区支行信贷业务的正常健康运作;主持本部门全面工作,对上级行下达的各项计划指标和监测指标的完成情况负责;组织贯彻落实人行、银监会与总行有关信贷政策和管理规定,并组织制订实施具体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组织对支行和各经营单位的信贷业务考核;对向人行、银监会和上级行报送的信贷业务报表;对信贷业务的分析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按上级行授权权限对有关信贷业务进行审核,负责组织本行贷审会日常运作;组织管理本部门的日常工作,负责规划实施本部门人员职能分工、岗位配置和职责考核;组织信贷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上级行信贷管理部门和本行赋予的其他职责。

*年本人主要管理工作为分管审查组和出账审核组的工作,主持全部门管理工作的时间较短,所以今年的述职主要对分管工作进行回顾和评估。就分管工作的岗位职责要求,本人基本上尽职地完成分管工作,保证了全行公司授信业务审查和出账审核工作顺利开展,配合分管贷后管理组和综合管理组的杨辽滨副总经理完成了授信管理部全部管理工作。现将20*年本人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具体分管工作完成情况

全年组织47次贷审会,审查420个授信项目,授信项目总金额140亿元。其中:审议通过289个项目上,总金额122亿元;上报上级行项目64个,总金额70亿元。

审核办理3700笔出账业务,金额223.9亿元人民币,外币1.25亿美元。其中:贷款260笔,金额83.55亿元;贴现450笔,金额38.8亿元;国际贸易融资450笔,金额1.25亿美元;承兑2500笔,金额110亿元;保函80笔,金额8.3亿元。

二、完善基础管理工作

*年是全行“规范管理深化年”,总行针对公司授信业务管理工作下发一系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本人立足于授信管理部的基础管理工作,主动承担了全部门基础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修订、增补工作。对提高授信管理部的基础管理工作,理顺内部业务流程,规范各项业务操作细则,明确各岗位责任等方面发挥一点作用。主要基础规章制度建设情况工作如下:

1、在上级行下发的各种零散信贷业务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吸收同业先进科学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结合我行现行管理框架,制定了《*银行*支行公司授信业务管理办法》,作为指导我行公司授信业务全流程管理的系统性法规,并在*年进行了贯彻执行。

2、结合上级行对分支机构信贷管理部职能和岗位设置要求,信贷管理部及时修订了银行授信管理部组织管理框架和岗位职责对信贷管理部的信用审查、贷后管理、数据统计、出账管理、系统维护、档案管理等管理模块进行明确的职能定位,落实各岗位管理人员,明确交叉辅助岗位,将本职岗位与对口管理、服务机构(部门)落实到具体的人员,明确部门内各岗位信息传递流程,将行内外由部门承担配合的工作指定到具体工作人员,实现授信管理部组织体系和信息传递的有序运行,实现了管理工作的落实到人。

3、通过总结上年国家宏观经济运行形势,对我行上年信贷业务管理中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依据总行下发下年年信贷指导意见,在对下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经济走势预测的基础上,我部及时下发《*银行*支行*年授信业务指导意见》,从源头上指导一线客户经理进行业务开发,保证上半年我行信贷业务运行始终按照年初制定规划运行,实现了信贷风险管理工作风险前移、制度先行,保证我行全年信贷工作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和监管政策下有序运行。

4、通过总结以往年度同行业在出账管理中发生操作环节风险,我行在上级行下发的出账管理要求基础上,对我行出账审核流程进行优化,明确了出账环节审核要求,通过相互制约的岗位控制操作风险,制定了《*银行*支行出账审核实施细则》,在各经营机构内建立独立的出账操作人员队伍,实现客户经理业务开发和出账操作环节的分离。对额度内频繁出账、低风险业务出账操作存在手续繁琐问题,及时下发《*银行*支行额度内出账集中处理的通知》、对符合再转授权条件的经营机构进行《低风险业务再转授权通知》。

5、针对当前各家银行依靠垒大户追求规模和对集团关联客户授信额度不能量化管理问题,防止对大客户的集中授信风险发生,及时规避集团客户的系统风险。制定了《*银行*支行公司客户授信额度测算管理办法》,以量化的数据模型测算我行对公司客户的授信额度上限测算方法,保证了我行对集团客户敞口授信总量理性控制。对总体债务超出我行所测算总体债务上限的客户坚决不进,对存量授信客户重新审定,对超出总体债务上限的客户制定逐步压缩计划。从源头和制度上防止对垒大客户和集团客户集中授信风险的发生。

6、依据“*银行民营100”的指导思想,我行公司授信业务确定了“差别化”营销策略,将发展中小客户作为我行重要战略决策,制定了《*银行*支行中小客户授信业务操作指引》,作为中小客户开发、中小客户管理、中小客户决策全过程管理指导原则,有效地防范了我行公司业务授信风险的集中,促进了辽宁省中小客户发展,响应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要求。

7、进一步制度化、程序化我行授信业务集体决策体系,起草了《*银行*支行贷审会条例》和《*银行*支行授信管理部联审会议事规程》,明确集体决策组织的委员组成、委员职责、议事程序、惩罚规定、考核管理,确定授信管理部联审会专家意见作为贷审会的参谋地位,在制度层面完善了我行授信决策体系,保证我行集体审议、集体决策授信风险要求的全面落实和贯彻。

8、通过现场调研、亲自操作感受和对授信业务操作细节分析,查找、筛选、逆向思维分析各业务操作细节存在风险隐患,及时下发十多个规范要求和通知。主要有:对公司业务部、资产保全部、筹备行公司业务上报规范性的通知、对人民币业务和国际业务规范性通知、规范保证金的证明、规范授信核保操作流程、规范保函业务操作流程、规范会计报表审计、规范抵押资产评估要求、规范贷款卡查询的要求、规范信贷管理系统录入要求、规范法人客户评级要求、规范保证金替换审批流程、规范了仓储场地现场勘查的操作、细化了调查报告撰写格式和产品价格确定依据等十五个规范性要求。

9、为了保证上述各项管理办法和规范性的要求贯彻执行,制定了《*银行*支行公司授信业务操作流程定量考核管理办法》,对客户经理业务开发管理实行量化全流程定量考核,将业务操作考核结果与客户经理的经营绩效挂钩,实现对客户等级认定的科学性,保证我行客户经理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计划在*年全面推行实施。

10、通过分析研究我国历次宏观经济调控对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影响,结合我行现存业务发展模式,为了建立我行长效的信贷资产风险控制机制,草拟了%26lt;*银行*支行建立长效信贷风险管理机制的指导意见%26gt;,现已提交全行经营机构负责人讨论,拟作为指导我行未来五年信贷业务开展纲领性的指导思想。

三、主动参与总行信贷管理信息系统新需求的完善工作*年总行信贷管理信息系统全面上线运行,在出账审核流程、授信审批、统计功能方面仍存在某些不完善的地方,本人以实事求是精神将工作发现或感觉到需进一步完善方面积极组织系统管理员向总行反映,并及时向总行报告我行的需求。

总行接受我行建议完善了批量处理快捷审批流程、完善了部分统计功能。

四、圆满完成接待上级行检查指导工作

*年总行共派出五次检查、指导组对我行信贷业务进行检查指导,我主动参与接待总行检查组工作,并充分利用每次总行检查指导时机,全面地向检查组人员介绍*市的经济发展情况,展示我行信贷业务管理工作,让总行业务管理人员了解我行信贷业务管理水平和信贷业务发展,认真接待、积级组织材料,取得检查组对我行信贷管理工作的基本认可。并将每次检查工作作为我行查找管理漏洞、完善管理工作、调整我行信贷业务结构有利时机。

五、准确把握政策脉搏,严防我行信贷业务的政策性风险

通过学习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认识到国家防止经济过热的货币政策的严肃性,及时提出了对我行追求规模扩张政策进行重新调整,确立了“以高效资产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组织审查组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及总行下发的行业准入标准;提出对集团客户和股权关系复杂客户始终坚持审慎性放贷的原则,使我行在当前资金断裂“德隆系”公司中没有一笔敞口授信业务;对民营企业向重工业化转型中,有选择地支持实力强的物流民营客户,坚决回避在五大行业规模扩张过快的民营客户,如唐山建龙钢铁、工源水泥等客户;响应国家发展中小客户政策,将发展中小客户作为我行未来战略选择进行明确,全年我行累计新开发几十家中小客户,有力支持了*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

坚决贯彻执行*市银监局去年对我行检查发现的贷款(贴现)转保证金、贷款逆向操作、承兑业务量过大的问题,主动在信贷管理方面下发专项规定和要求,主动压缩承兑业务总量、杜绝了贷款转保证金、贷款逆向操作、票据贴现的不规范现象。

六、发挥领导作用,引导培育良好的工作氛围

*年,通过日常工作交流感觉部门人员工作态度茫然、按部就班、缺少工作主动性和热情等问题。本人利用周例会机会向全部同志共同探讨了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态度决定工作结果、工作没有任何借口、你真的很不错等四个基本观点,从励志方面鼓励全部工作人员,振奋工作精神、端正工作态度,取得初步效果。

七、承担全行客户经理组织培训工作重任

*年本人在主管行领导的授意下,主动承担起全行客户经理系列培训的组织领导工作,在*年下半年信贷结构调整及公司业务开发放缓时期,组织全行客户经理进行一系列的信贷业务培训,取得阶段性成果。*年此种培训还将深入开展下去。

八、理论体系上存在不足

1、对银行追规模扩张,银行资产质量及其风险减除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年全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本人没有给领导提出前瞻性的合理化建议,主动回避异地客户、压缩大额授信客户、调减承兑余额,结果导致*年新增了吴中仪表逾期贷款,出现*公用发展贷款预警,下半年被动地按总行压缩承兑江票计划调整承兑汇票余额,影响了我行*年下半业务正常开展,失去一部分低风险承兑业务。主要问题为:以前没有很好思考规模和效益、规模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对“资产质量是发展第一主题”理念的认识不深,对质量、规模、效益三者协调发展关系理解处于口头,没有落实到信贷风险管理工作的具体实践中,不能勇于说不,失去很多可以主动回避风险的最佳机会。

2、对银行资本必须覆盖风险,进而限制银行过度扩张认识不充分。针对这一点知识,*年以前本人头脑一直空白,缺少系统理论知识,每日仅研究具体授信项目的信用风险,很少从银行资本上思考银行的信贷规模到底可做到多大等深层次管理问题,特别是总行限制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和商票贴现余额以后,才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系统学习,明白银行信贷资源经营有限性,加深对我行存量信贷业务进行结构性调整的必要性的认识,并能理性决策如何使我行有限信贷资源得到高效的运用。本人已初步理解了银行资本有限、资本必须覆盖风险、资本制约规模的基本概念。

3、对银行经营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相互协调性以及信贷业务风险发生的滞后性及银行经营风险的反经济周期性认识不够,在*年甚至*年上半年还存在少许盲目乐观性,对总行调整政策没能做到及时接受,幸好在主管行指点下,认识到我行现在必须进行客户、定价、保证金等结构刚性调整的必要性。及时调整了风险控制的指导思想,实施了适度从紧的审查原则,保证了全行信贷结构调整工作在*年顺利实施,最终保证我行经营效益提高,有力降低信贷风险,压缩了承兑总量和调减了大客户的授信总量。

九、本人对信贷风险管理工作再认识

通过学习*年国家实施宏观经济调整政策和总行进行一系列产品结构、风险排查活动实施,回顾我国金融体系在历次宏观经济大调整时期的得失,结合本人近五年银行风险管理工作实践。作为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控制部门的负责人,应牢牢地树立一个长期稳定的经营理念指导日常管理工作。即在强化“质量是发展是第一主题”理念基础上,坚持一个思想、保持三个理性、把握四个关系。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效益、质量、规模协调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以效益为目的,以质量为前提,以规模为手段,坚决放弃片面追求规模的做法。保持三个理性,一是理性对待市场,即不为市场的起伏所左右,始终清醒地判断市场风险,做到进退自如,风险可控;二是理性对待同业,即在积极借鉴学习同业好的经验与做法的同时,坚决反对各种不计成本的非理性竞争行为;三是理性对待自已,即勇于并善于看清自已的问题,牢记历史教训,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把握四层关系,是指正确处理好管理与发展、质量与速度、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制度建设和管理团队建设等四方面的关系。

银行集体工作总结篇9

关键词:中小企业;计量经济学;银行集中度

一、引言

中小企业规模小,但经营方式灵活多变,特别是在区域经济体内,会按照经济的比较优势来组织生产,已经成为转型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经济主体。改革开放以来,连云港地区的中小企业利用当地的资源禀赋迅速的发展起来,截止到2008年已有1,136个中小型企业,实现总产值达644亿元,已经成为连云港地区GDp增长的主要动力;并且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加,中小企业在解决就业方面的优势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现状看,总体来说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许多困难,比如法律法规的限制、专业人才的缺乏等,但融资难往往是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关于银行结构和中小企业融资的关系,已经有了很多的实证研究。比如,peek和Rosengren(1996)对1993~1994年新英格兰银行业合并的实证分析表明,银行合并后中小企业得到的贷款比合并前减少了。李奎(2006)从企业治理结构的角度研究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象,认为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能够有效地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

针对目前对市县级范围的研究较为缺乏,本文从连云港市县级层面出发,实证研究了当地2000~2008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市场集中度和中小型企业发展间的关系,发现银行集中度对中小企业发展存在一定的影响,但并没有发生严格的反相关现象,而且在连云港地区政府,市场化服务的能力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二、关于连云港银行集中度与中小企业发展的模型构建

金融市场演化的内在规律是顺应经济产业、技术结构发展的需要,不断地把资本配置到在特定发展阶段最符合比较优势的生产活动中去。就银行组织体系而言,银行业结构也一定要服从于实物经济中优势产业部门发展的需要,通过经济中产业、企业的性质和特点反映出来。合适的银行结构必须能满足不同要素禀赋结构经济条件下各类产业和企业融资需求。问题细化到企业规模和银行业结构关系上,银行业结构必然需要与企业的融资需求相适应,企业的融资需求取决于资金投入的收益和资金筹措的成本。资金筹措成本又分为资金使用的机会成本、金融体系的资金筹措和管理成本三个部分。因此,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和银行分工比较优势实际可以视作资金使用机会成本和企业资金需求普遍性条件下,银行的筹资成本和管理成本决定银行体系的资金提供方式和规模问题。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知道,行业平均规模越大,银行趋于集中有利于行业增长,对中小企业而言,分散的银行集中度有利于企业增长,本文选用连云港市各区的时间序列数据,考察区域中小企业发展差异是否受区域银行集中度差异影响。

首先,我们要对连云港地区的银行集中度进行测量。银行集中度的计量方法有很多,主要有绝对集中度、相对集中度、金融产品需求交叉弹性法、供给的交叉弹性、绩效市场结构衡量法、勒纳指数、贝恩指数等,但很多方法在计量市场集中度时统计信息要求很高,数据较难获得,因此本文采用市场集中度的绝对衡量方法。

绝对集中度,用银行业中n家最大银行市场份额之和来衡量一个地区的银行集中度,模型如下:

三、银行集中度与中小企业发展关系实证分析

连云港地区主要有4家最大的银行,他们是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本文针对这4家银行计算连云港地区的银行集中度。采用2000~2008年连云港地区的存贷款数据,分别计算出存贷款的银行集中度,结果见表1。(表1)

由表1可见,连云港地区保持着相对较高的银行集中度,但是集中程度在9年间有所下降,其中存款CR4由62.34%降到49.77%,贷款集中度由54.74%降到44.29%,分别降低了13个和10个百分点,说明连云港地区金融市场的自由度正在提高,但是银行集中度过高的情况并没有改变,4大银行存贷款的市场占有率仍然保持较高的份额。

利用eViewS工具,对连云港中小型企业与银行集中度关系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见表2。(表2)

实证结果与理论比较符合的是考虑金融环境的情况下,银行集中度与小型企业发展反相关,但p值比较大,达到了0.998,显著水平很低。可见在连云港,中小型企业与银行集中度的相关性不是很突出,这更反映了中小型企业的自发性,中小型企业创业之初,各地市场发育程度以及政府对企业发展环境的培育情况都不是重要条件,4大国有银行的金融服务也很难惠及刚刚起步的中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因地制宜,从事一些初级加工生产,发展极具草根性。

四、总结

本文主要采用了计量经济学中的二元回归法,对连云港地区2000~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从检验结果看,本文认为在连云港大型商业银行对大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已经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区域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和大型商业银行市场集中度的关系有一定分化倾向。实证检验表明:各地中小型企业发展速度与表征金融成本相关指标,如人均GDp关系不大,与表征政府市场化服务取向的指标,如人口自然增长率有较大的相关性。总体来说,由于连云港地区的中小型企业信誉、财务、业务状况等信息离散度高、透明度低且变化大,缺乏规范性,大型商业银行对中小型企业信贷服务的机会成本高,信息收集难度大,真实性难以保证,因此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正如理论界所探讨的情况,大型商业银行市场占有率越高,中小型企业发展的金融环境越是不容乐观。

造成连云港地区中小型企业融资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国有大型企业改革的日趋深入,优质的大型国有企业数量急剧减少,因此开拓优质中小型企业市场成了大型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生存下来的中小企业,在资产质量、管理水平上都已步入正轨,成为具有一定行业竞争力的优秀企业,并且在担保能力上也远胜于初创期的小型企业,逐渐成为国有商业银行的优良客户。由此可见,政府要促进中小型企业的发展,首先要提高政府市场化服务能力,也就是提高对中小型企业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切实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工作提上议程;其次,要鼓励金融发展多样性,除了银行还要发展保险、证券以及合作社和信用社,等等,多样化的金融工具才能满足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才能真正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解放中小企业的枷锁,使其为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组.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回顾和展望[Z].2000.

[2]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

[3]王颖捷.金融产业组织的市场结构[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Samuelsonpa.SpatialpriceequilibriumandLinearprogramming[J].americaneconomicReview,1952.

[5]Space.theFinalFrontier[J].Journalofeconomicperspectives,1996.12.

[6]Romerpm.increasingReturnsandLong-RunGrowth[J].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86.10.

银行集体工作总结篇10

关键词:非银行信用信息;征信法;征信体系

中图分类号:F830.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4392(2006)10-0018-03

一、国际非银行信用信息采集的模式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信用信息制度建设模式主要有三种:即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模式、以欧洲为代表的中央银行主导型和以日本为代表的行业协会主导型模式。法国等一些欧洲国家中央银行建立的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系统,通过对经济主体信贷以及其他信用信息的汇总、分析,及时监测单个主体及个别行业的信用风险。美国是世界信用产品最为发达的国家,美国个人和企业征信业已形成了产业化发展模式。美国信用管理和信用服务体系主要包括:

一是采集和管理。美国个人消费者和企业的信用信息采集与评估是同步进行、互为一体的。二是评估与利用。信用评估公司通过建立个人信用制度,进行个人信用等级评定。三是法律保障。美国个人隐私权受到高度重视,因为个人隐私权反映了美国社会的价值观,而征信也是将大量处理过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公开和加以传播,涉及到敏感的个人隐私权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必须有法律将涉及个人隐私的数据的合法征信数据加以区分,既保护消费者的隐私权不受侵犯,又使征信部门采集数据有法可依。美国《公平信用报告》,规定了消费者个人有了解资信报告的权利,同时规范了消费者资信调查机构对于资信调查报告的传播范围。

二、我国非银行信用信息采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总体统筹规划,进展不平衡

在人民银行明确履行征信业管理职责之前,部分省市已开始做这项工作,但在总体规划方面缺乏科学统筹,以致出现诸多问题。一是地区间进展不平衡,存在重复建设等问题。总体看,大城市发展快,中小城市发展慢;经济发达地区发展快,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慢。发展快的地区存在重复建设问题。二是人民银行非银行信用信息采集划段与非银行部门管理模式不相适应,增大了采集成本和难度。如,国税、地税部门实行全国垂直管理模式,信用信息采集机制也应与此相适应,由人民银行总行与税务总局进行采集,这样做既全面又节约成本。而现实状况是人民银行基层行分头进行采集,不仅难度大,而且成本高。三是分散式的单兵作战不适合我国国情。人民银行非银行信用信息采集如此艰难,其主要原因是思路单一,全面统筹不够,不能找准采集工作重心切入点,形成了单兵作战,忽视大兵团协作,以致效率低下的工作局面。

(二)权利与义务不对等

有些机构只有提供信息的义务,却没有共享信息的权利。如个人住房公积金信息,《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中没有明确共享信息的权利,只是人民银行为采集信息的需要,自下而上的探索性提出住房公积金中心具有商业银行查询信息的同样权利。但事实上,各地执行不一,有些地区为履行承诺,允许查询,多数地区因法律依据不充分,不允许查询。另外,由于各地信用信息采集进展不平衡,采集的信息无法利用。如个人住房公积金缴纳信息,进展快的地区一个省也仅有一、两个地区上报采集信息,进展慢的地区还没有采集信息,而上报的信息仅仅是资料而已,没有被利用也无法利用。

(三)缺乏法律支持,数据采集困难重重

一方面,目前有关征信业法规仅出台了《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属于部门规章,权威性不强。另外,该办法中涉及到基本的民事权利,规章对此无法律效力。基于此,基层央行在采集数据协调中困难重重,对一些不愿提供数据的部门往往处于无所适从的境地。另一方面,由于相应法规不健全,提供数据的部门和单位担心将引发法律纠纷,尤其是涉及到公民隐私权和企业商业秘密,很难把握。

(四)行业规定限制信息提供,数据采集要素不全,参考使用价值不高

一些单位、部门提供数据受行业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管制,许多数据不予提供,致使数据采集要素不全,难以满足上级行要求。

(五)非银行部门信息系统不一,采集技术问题和资金问题基层人行无力解决

非银行信用信息特点是点多面广,内容庞杂,被采集部门的信息网络建设和软件系统五花八门。软件系统的不统一,给信息的有效采集带来了极大的技术困难,而要解决这些技术问题,必须有充足的资金和技术作保证,这样非银行信用信息部门才能配合人民银行进行接口开发,网络建设及今后的网络维护等技术工作。但目前,这块资金需求无明确出处,技术人才非常匮乏,使非银行信用信息采集工作停留在大干快上口头上的层面。相应的资金、技术保障措施未能跟上,这是制约非银行信用信息采集工作顺利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

(六)非银行信用信息约束机制滞后

在非银行信用信息制度的实施过程中,我国还没有制定出一整套标准和机制,对不同程度的失信行为难以实施相应的处罚,约束机制显得非常滞后。

(七)非银行信用信息采集与信用评估进展不同步,影响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就全国而言,非银行信用信息采集进展快于资信评估,资信评估虽有阶段性进展,但停顿时间比发展时间要长。而非银行信用信息起步虽晚,但发展较快,目前全国各地都有了突破性进展,个人住房公积金、税务部门纳税人纳税等信用信息采集初具规模。就地方和行业而言,一些地区和行业资信评估工作已形成较为完整的评估体系。目前,我国出台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对个人信用信息只是采集原始数据,没有做任何评估。另外,非银行信用信息“先采集,后共享”原则,在宣传上不明确,造成社会大众的一些不必要的误解,给基层人民银行有效开展工作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三、推进我国非银行信用信息采集机制发展路径

(一)建立“政府主导,央行推动”运作模式

非银行信用信息采集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央行推动”的原则,以使工作有效开展。这是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发展需求所必须的。一是地方政府要加大引导和调节社会资源力度,建立有效的信用信息采集组织机制。从我国历史经验看,政府行政推动是办好一切重大工程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因此,必须建立由地方政府主导,中央银行推动,工商、司法、税务、社保等部门参与的非银行信用信息采集领导机制,按照总行的统一规划和要求,制定地区信用信息采集制度和方法,并将非银行信用信息采集工作列入政府业绩考核之中,使之长期化、制度化、规范化;二是人民银行要转变观念,调整思路,由非银行信用信息采集单兵作战向推动地方信用环境建设,促进非银行信用信息采集多层次、大兵团协调作战方向转变。要站在推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高度,从搭建地方信用平台入手来推进全国信用体系建设,从而寻求人民银行与地方政府以及非银行部门互惠互利协作的切入点,使人民银行牵头开展的个人和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既能成为全国银行业防范风险的平台,又能成为地方政府信用管理和信用服务的平台。

(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1.统筹规划。人民银行总行要尽快制订《全国非银行信用信息采集规划》,并向社会公布个人和企业信用信息采集要素,建立科学规范的信用信息采集技术标准、业务标准、服务标准等行业标准。省会中心支行要按照总行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制订辖区《非银行信用信息采集实施方案》,特别是对一些信用信息体系建设较为完善的省、市,人民银行在制定信用信息采集方案时,要统筹考虑,整合资源,最大限度地将地方信用信息与人民银行采集方案相协调,以发挥整体效应。

2.分层采集。要针对非银行信用信息采集部门多,信息庞杂,集中程度不一的实际,人民银行总行应出台《非银行信用信息采集目录》,根据非银行部门管理模式,确定采集层次提高,采集效率。同时,本着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根据银行部门信息网络建设和信息集中程度确定采集的顺序。

3.分步实施。第一步,建立省、市级非银行信用信息采集分中心,基于非银行部门多数实行省、市垂直管理模式,信用信息采取省、市集中采集省力、省人、省物。第二步,全国联网,实现信息共享。

(三)加快征信法制建设,完善征信法律保障

一是尽快出台关于征信数据保密范围和规范使用的法律法规,如《信用管理条例》、《隐私权保护条例》,使政府部门、企业和公民个人有义务依法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对信息欺诈及破坏信用管理秩序,违法采集和使用信用信息做出明确规定,待条件成熟修改《刑法》。二是修改现行法律法规,对《担保法》、《合同法》、《贷款通则》、《民法通则》等有关信用方面的条款做出适当的修改和补充。

(四)建立协作机制,确保资金和技术支持

目前,解决资金和技术方面问题的途径:一是落实资金问题。省、市级信用信息数据库分中心建设资金问题,可采取中央财政补一块,省、市财政拿一块的办法解决,主要用于网络建设,设备购置,程序开发。全国信用信息数据库中心建设资金问题,由中央财政负担。主要用于网络建设和维护。二是解决技术问题。全国信用信息数据库和省、市信用信息数据库分中心网络接口、软件接口、系统维护等技术问题,由人民银行总行统一设置,省、市分中心自行开发。关于后续征信业建设问题,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借鉴美国市场化运作的成功经验,逐步向政府、央行与市场相结合模式转变,形成政府主导、央行辅助,市场化运作为主的征信运行体系。在此基础上,按照市场经济法则和运行机制,形成行业管理独立的商业运行体系。

(五)积极开展信用评估工作

建立科学统一的信用评估体系是信用制度建设的关键内容。要缩短“先采集,后使用、评估”的时间差,全面推进我国信用评估建设快速发展。一是制定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基础素质分析、外部环境支持分析、发展潜力分析、企业守信记录等,最后确定企业信用等级。二是制定个人资信评估体系。其内容主要有收入水平、资产状况、纳税、偿还债务能力、参加社会保险、个人社会信用、受教育程度等,参照国外对个人资信评价采取打分制。只有信用评估工作跟上了,才能使信用信息采集工作实质效应发挥出来,整体信用信息采集、共享、披露制度得以健康发展。

(六)积极推动信用文化建设

要将信用文化建设列入道德文化建设范畴之中,通过各商业银行在门户网站刊登征信知识,在借款人办理信贷业务时向其散发宣传材料和问答,通过报刊、电台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征信知识等方式弘扬、培养“信用至上”的全民意识和社会道德,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

课题组组长:于明春